CN1205031C - 模印装置 - Google Patents

模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05031C
CN1205031C CNB011168870A CN01116887A CN1205031C CN 1205031 C CN1205031 C CN 1205031C CN B011168870 A CNB011168870 A CN B011168870A CN 01116887 A CN01116887 A CN 01116887A CN 1205031 C CN1205031 C CN 120503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ylinder
masterplate
plant
processing unit
masterplate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11688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12168A (zh
Inventor
高桥靖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so Kaga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iso Kaga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so Kagaku Corp filed Critical Riso Kagak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12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21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0503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503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L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MANIFOLDING, DUPLICATING OR PRINTING FOR OFFICE OR OTHER COMMERCIAL PURPOSES; ADDRESSING MACHINES OR LIKE SERIES-PRINTING MACHINES
    • B41L13/00Stencilling apparatus for office or other commercial use
    • B41L13/04Stencilling apparatus for office or other commercial use with curved or rotary stencil carri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L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MANIFOLDING, DUPLICATING OR PRINTING FOR OFFICE OR OTHER COMMERCIAL PURPOSES; ADDRESSING MACHINES OR LIKE SERIES-PRINTING MACHINES
    • B41L13/00Stencilling apparatus for office or other commercial use
    • B41L13/14Attachments, e.g. for punching, cutting, severing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r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Formes (AREA)
  • Printing Methods (AREA)

Abstract

为了相应于各印版滚筒恰当地控制蜡纸的穿孔和传送(固定),通过移动单个的模版加工装置将穿孔的蜡纸固定于许多印版滚筒,该模版加工装置的位置受到位置传感器和屏蔽板的检测,相对于各印版滚筒的、有关于输送到各印版滚筒上油墨颜色的印版滚筒信息受到印版滚筒信息检测装置的检测,该模版加工装置在将蜡纸传送到各印版滚筒后,在它最终传送到的印版滚筒上的位置上处于备用状态。在连续的模版加工操作中,促使操作员加快穿孔操作的模版加工指示信息是在备用位置上从印版滚筒显示到显示装置上的。

Description

模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印机,它具有一个用来对固定于印版滚筒上的蜡纸进行模版加工的模版加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来把通过单个模版加工装置穿孔的蜡纸输送到多个印版滚筒上的模印机。
背景技术
图26是示出了一常见模印机的侧视图。所要穿孔的蜡纸S成一卷状并可转动地被支撑着。从成卷的蜡纸S中拉出的蜡纸S构成为一个连续的条带形状。所拉出的蜡纸S夹在热头150和压纸辊151之间。
蜡纸S通过热头150被热穿孔。在蜡纸S被热穿孔的过程中,它在与热头150保持接触的同时通过压纸辊151的转动而被传送。此后,蜡纸S保持在一个储存盒152中,直到其一整块被热头150热穿孔完为止。虽然仅仅通过该压纸辊151来夹入蜡纸S并输送蜡纸S,但蜡纸S被位于储存盒152上端的上下负载辊153阻挡住而容纳在该储存盒152中。而且,一条公共传送通路155布置在该储存盒152前端的上方。这条公共传送通路155设置有用来以整块的量切割穿孔的蜡纸S的切割工具156。
在完成热穿孔后,热头150往上运动,从而把蜡纸S从它夹在该热头150和压纸辊151之间的状态中释放出来。已热穿孔的蜡纸S便通过上下负载辊153和154、经公共传送通路155而传送到印版滚筒157。
与此同时,在图26中示出的模版加工装置中,穿孔的蜡纸S传送到两个印版滚筒157上。因此,该模版加工装置设置有相应的传送通路158,用来在通过公共传送通路155和一个转换机构160之后将蜡纸S传送到相应的印版滚筒157上,其中转换机构160用来选择性地转换传送通路158,从而使公共传送通路155与传送通路158中的任一个相通。相应的传送通路158在将蜡纸S导入上下导向板158a和158b之间的同时,通过多个传送对辊159传送蜡纸S。转换机构160布置在公共传送通路155和相应的传送通路158之间,并设置有一个通过一螺线管161可移动的并联传送通路162。通过该螺线管161移动的该并联传送通路162使公共传送通路155与一条传送通路158相通,或使该公共传送通路155与另一条传送通路158相通。
传送到一传送通路158或另一传送通路158的蜡纸S的前端被一个设在印版滚筒157上的夹板163夹紧,并固定于该印版滚筒157,此后便随着印版滚筒157的转动而被传送并围绕在该印版滚筒157的圆周面上。而且,在被传送的同时或被固定于印版滚筒157的同时,印张S被切割工具157切割成一整块的量。
而且,参照图26所示的模印机,印版滚筒157的圆周壁164的一部分是亲墨的。该模印机设有未示出的供墨装置,用来将油墨供应到该圆周壁164的内面,处于该印版滚筒内部的位置。还设置有未示出的压印装置,用来将印张压到印版滚筒157的下端上。模印机使印版滚筒157转动,在预定的时段中将印张输送到印版滚筒157和压印装置之间,并且将印张压向安装在印版滚筒157上的蜡纸S的图像部分。印版滚筒157内的印墨通过其圆周壁164发生渗透,并从蜡纸S的穿孔部分转印到印张上,从而在印张上形成图像。
不过,在上述常见的模印机中,当被模版加工装置穿孔的蜡纸S传送到印版滚筒157上时,就需要长传送通路158,它特别用来将蜡纸S传送到远离模版加工装置本身的印版滚筒157上。因此,在各传送通路158处对蜡纸S传送的控制就不同。也就是说,例如,可理解:切割工具156的驱动定时、转换机构160的转换定时(转换到较长的传送通路158的时间段延长)和驱动时间段、以及各传送对辊159的驱动定时都不同,并且提出了一个考虑上述情况的结合就需要复杂控制的问题。
此外,当各印版滚筒157的印版滚筒信息例如油墨颜色或类似的东西不同时,除了传送控制复杂的事实之外,还需要更复杂的控制。
此外,一篇日本专利申请文献JP-A-7-40643,(1995年2月10日公开)介绍了一种模印方法及其主控制装置,其可以防止模印过程中产生的凸起和重印,以节省印墨的消耗量。这篇文献也可做为与本发明接近的现有技术的参考文献。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印机,它能相应于许多印版滚筒分别恰当地控制蜡纸的模版加工(stencil making)和传送(固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模印机,它包括:
一个用来对蜡纸进行模版加工(stencil making)的模版加工装置;
多个能安放穿孔的蜡纸的印版滚筒;
一个用来使该模版加工装置移动到各印版滚筒的移动机构;
多个用来检测该模版加工装置位置的位置检测装置;
多个用来针对各印版滚筒检测其印版滚筒信息的印版滚筒信息检测装置;
多个用来显示模版加工指示信息的显示装置,其中模版加工指示信息用来指示该模版加工装置执行模版加工的操作;
多个控制装置,用来使该显示装置显示能处理印版滚筒信息的模版加工指示信息,使该模版加工装置根据模版加工指示信息进行模版加工操作,并使该模版加工装置移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模印机,在具有将穿孔的蜡纸传送到许多印版滚筒的模版加工装置的模印机中,单个模版加工装置移动,并且在各印版滚筒处进行模版加工和固定操作。此外,检测出模版加工装置的位置,检测出各印版滚筒的印版滚筒信息,并且显示出相对应于这些检测结果的模版加工指示信息。
因此,在模版加工装置处的模版加工和安放蜡纸的控制变得与印版滚筒一致了,从而可简化控制。而且,相应于许多印版滚筒的印版滚筒信息通过分别显示原稿的类别而加快了操作员的操作,且因此避免操作员在操作中出错,并且能够和多个印版滚筒相一致地进行蜡纸的模版加工操作和传送(固定)操作。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模印机:
其特征在于,该模版加工装置被构造成移动到基本上与各印版滚筒相隔等距离的起始位置,
其中,该控制装置在将蜡纸传送到各印版滚筒后,将该模版加工装置移动到起始位置,并且该控制装置使该显示装置显示模版加工指示信息,用以在连续的模版加工操作中相对于任一印版滚筒加快模版加工操作。
如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模印机,其特征在于,该模版加工装置移动到一个基本上与各印版滚筒等距离间隔的起始位置。并且在将蜡纸传送(安放)到各印版滚筒之后,模版加工装置移动到该起始位置上。因此,该模版加工装置的移动距离相对于任一印版滚筒都是相等的。并且在选择各个印版滚筒的过程中,该模版加工装置可迅速地移动,且因此有了该起始位置作为参考,对模版加工装置移动的控制便变得简单。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模印机:
其特征在于,该控制装置在将蜡纸传送到各印版滚筒之后,使该模版加工装置在它最终传送到的印版滚筒的位置上处于备用状态,并且该控制装置使该显示装置显示模版加工指示信息,用以在连续的模版加工操作中相对于该操作装置处于备用状态位置上的印版滚筒来加快模版加工的操作。
如本发明第四方面所述的模印机,在将蜡纸传送到各印版滚筒之后,模版加工装置在它最终传送到的印版滚筒的位置上处于备用状态。并且在连续的模版加工操作中,模版加工指示信息显示在显示装置上,它用来促使针对该模版加工装置备用位置所在的印版滚筒加快模版的加工。因此,在采用各印版滚筒进行多色印刷的过程中,一开始是不用移动模版加工装置来进行模版加 工和固定操作的,且因此,模版加工装置的运动操作是不会浪费时间的,而且从模版加工操作到开始提供印过的印张的时间段也缩短了。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模印机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了该模印机中一模版加工装置操作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了该模印机中该模版加工装置操作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了该模印机中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图5是示出了印版滚筒信息检测装置的其它结构的方框图;
图6是示出了一操作板的前视图;
图7示出了表示印刷模式切换操作的控制流程;
图8示出了表示蓝色模版加工操作的控制流程;
图9示出了将一模版加工装置移动到第一印版滚筒侧面的控制流程;
图10示出了将该模版加工装置移动到一起始位置的控制流程;
图11示出了将该模版加工装置移动到第二印版滚筒侧面的控制流程;
图12示出了表示红色模版加工操作的控制流程;
图13示出了表示一原稿灯确定工艺的控制流程;
图14示出了表示双色模版加工操作的控制流程;
图15是一示出了本发明模印机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6是一示出了该模印机中一模版加工装置操作的侧视图;
图17(a)和图17(b)是示出了多个位置传感器和一屏蔽板之间关系的侧视图;
图18是示出了模印机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图19示出了表示印刷模式切换操作的控制流程;
图20示出了表示蓝色模版加工操作的控制流程;
图21示出了将一模版加工装置移动到第一印版滚筒侧面操作的控制流程;
图22示出了将该模版加工装置移动到第二印版滚筒侧面的控制流程;
图23示出了表示红色模版加工操作的控制流程;
图24示出了表示确定一模版加工顺序工艺的控制流程;
图25示出了表示双色模版加工操作的控制流程;
图26是一示出了常见模印机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作出具体的说明。图1是一示出了本发明模印机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和3是示出了该模印机中一模版加工装置操作的侧视图。
如图1所示,该第一实施例中的模印机在机身1内部设置有许多印版滚筒2A和2B(在实施例中为两个)。各印版滚筒2A和2B布置成其自身的轴线相平行并保持水平。该印版滚筒2A和2B分别设有:一个基本上成一圆筒状的、至少部分是亲墨的圆周壁3;一个作为固定工具的夹板4,设置在该圆周壁3外圆周面上;以及未示出的供墨装置,设置在该圆周壁3的内侧上,用来将油墨供应到该圆周壁3的内圆周面。驱动该印版滚筒2A和2B,从而使它们围绕其自身的轴线转动。
此外,在各印版滚筒2A和2B的下端上,还分别设有压印装置5,用来将印张压向印版滚筒2A和2B。如图1所示,布置有作为压印装置的多个压印辊,它们能与该印版滚筒2A和2B相接触并分开。另外还有一种与之不同但未示出的装置,即直径与印版滚筒2A和2B相同的压印滚筒,在卷绕着印张的状态下通过与印版滚筒2A和2B相接触而转动。
在各印版滚筒2A和2B之间,设置有传送装置40,用来通过印版滚筒2A印刷的印张传送到印版滚筒2B。在该传送装置40中,在布置于印版滚筒2A和2B附近的两个辊41上绕者一根环状皮带42。该皮带42通过由辊子41驱动而运转着。此外,在各辊41之间,设置有一个抽吸机构43例如一个风扇,用来抽吸传送的印张并将印张吸到皮带42处。
此外,在该模印机中,设有一单个模版加工装置,用来将穿孔的蜡纸S传送(固定)到各印版滚筒2A和2B上。该模版加工装置布置在一机架6处。该机架6设有一个主支架7,用来转动地支承成卷的蜡纸S。蜡纸S是一种将一热敏薄膜与一孔状载体粘在一起的片材。此外,通过一支撑轴8来开关一压板框架9,从而从图1所示关闭状态中将机架6的上端打开。
在图1中,在主支架7和印版滚筒2B之间,从该主支架7的侧面分别连续地设置有:一个夹辊10和一个张力辊11,一个压纸辊12和一个热头13以及一个切割部件14。蜡纸S通过这些辊子被传送并且通过该热头13被热穿孔。
如图1所示,该夹辊10通过由压板框架9侧面支撑的一根轴15而转动地被支撑着。该压板框架9有一个在垂直方向上较长的长孔(未示出),并且轴15通过该长孔而支撑着。因此,该夹辊10可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并通过其自身的重量与张力辊11相接触。
该张力辊11通过由机架6侧面支撑的一根轴16而转动地支撑在该夹辊10的下端上。该张力辊11的圆周面设有一种摩擦大的材料例如橡胶或经过表面处理而产生一种摩擦大的状态。因此,与张力辊11接触着传送的蜡纸S不会滑动。此外,该张力辊11的轴16设有一个转矩限制器(未示出)。因此,在传送蜡纸S时,张力辊11不会空转并产生恒定的转矩。
从成卷蜡纸S拉出的蜡纸S是通过夹在夹辊10和张力辊11之间而传送的。该张力辊11由于作了表面处理,所以能防止传送的蜡纸S滑动。而且,由于转矩限制器设在该张力辊11的轴处,所以张力辊11不会空转并且在传送蜡纸S时产生恒定的转矩。因此,被张力辊11和夹辊10夹着的蜡纸S传送到压纸辊12和热头13之间,处于总施加恒定张力的状态下。
如图1所示,热头13安装在压板框架9上。该热头13基本上以一短条带的形状形成,其在图1的深度方向上要长一些。该热头13安装的方向与传送蜡纸S的方向垂直,并且它与蜡纸S的顶面相接触。在该热头的下表面处,形成一个加工面,具有许多与蜡纸S宽度方向平行排列的热产生元件,用来通过热来对蜡纸S进行模版加工(stencil making)。
热头13通过图像信息的输入来选择性地驱动各热产生元件,来对蜡纸进行热穿孔。图像信息是从未示出的读数装置中输出的。读数装置采用的是一种光学性读数装置,它对原稿进行扫描或者通过数据传递从个人计算机中直接输入而得到读数。当采用了该光学性读数装置时,它便构成了模印机结构的一部分。
此外,热头13在接近压纸辊12的方向上移动或通过驱动装置17从那里逆行。在对蜡纸S进行模版加工时,热头13的加工面与压纸辊12相对。并且穿孔之后热头13向上运动与该压纸辊12脱离。
驱动装置17设置在压板框架9的侧面上,它设有一个螺线管18和一根臂19。该螺线管18的一操作杆20与拉伸螺旋弹簧21的一端相连。该拉伸螺旋弹簧21的另一端与臂19的一部分相连。该臂19以压板框架9为枢轴转动。并且,该臂19与热头13相连。在螺线管18不启动并且操作杆20抽出的状态下,通过张力螺旋弹簧21的弹簧力推动臂19,将热头13朝下端压,从而使之接近压纸辊12。此外,在螺线管18启动并且操作杆20推出的状态下,热头13通过张力螺旋弹簧21和臂19向上移动,从而与压纸辊12脱离。
压纸辊12与热头13的下端相对,热头13位于机架6的侧面上。该压纸辊12受到一个未示出的、设在机架6的侧面上的驱动结构的驱动,从而在图1的逆时针方向上转动。
此外,热头爪22设置在热头13的两端处。当压板框架9关闭时,该热头爪22与压纸辊12的一根轴23相啮合。并且热头13与压纸辊12的位置相向而对。
如上所述,已通过张力辊11和夹辊10的蜡纸S夹在压纸辊12和与之相接触的热头13之间。蜡纸S在被转动的压纸辊12传送的同时,还被热头13进行热穿孔。通过驱动压纸辊12转动,从而传送穿孔的蜡纸S,继而将之传送到切割部件14的侧面。
切割部件14位于机架6内,并可使蜡纸S通行。在其使蜡纸S通行的一部分处,在图1的深度方向上,也就是在蜡纸S的宽度方向上设有一个可移动的切割器。而且,根据该切割器的运动来对蜡纸S进行切割。
这样一来,该模版加工装置便构成了一个模版加工装置,其中机架6作为其主机部分。而且,机架6(模版加工装置)通过一个移动机构可相对于模印机的机身1运动。
下面将对移动机构作出说明。机架6通过一导向部分支撑在机体1的侧面上,从而可在从图1所示位置到各印版滚筒2A和2B的向左的方向上移动。该导向部分虽然未具体地示出,但例如可以理解为:一个导轨设在机身1上,并且机架6与该导轨啮合,从而沿着该导轨移动。而且,该实施例中的导向部分构造成使机架6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因为各印版滚筒2A和2B布置成其自身轴线是水平的。这样一来,导向部分就在与许多印版滚筒2A和2B布置相对应的方向上支撑机架6(模版加工装置)。
由导向部分活动支撑的机架6通过一个驱动部件驱动着移动。该驱动部件布置在机身1的侧面上和机架6的侧面上。在机身1的侧面上,沿着移动机架6的方向设置有一个齿条传动装置25。而且,机架6设有一个齿轮26,该齿轮26相应于机架自身的运动总与齿条传动装置啮合。该齿轮26通过一根由机架6侧面转动支撑的轴29固定。此外,机架6设有一个驱动马达27。一个驱动齿轮28设置在该驱动马达27的输出轴上。该驱动齿轮与一个固定于齿轮26的轴29的驱动齿轮30相啮合。
当驱动马达27驱动时,转动便通过驱动齿轮28传递到轴29上,并且驱动齿轮30和齿轮26转动。齿轮26在与齿条传动装置25相啮合的状态下通过其自身的转动而受到辊压。因此,轴29便沿着该齿条传动装置而移动,并且机架6也移动。
通过驱动部件移动的机架6的位置受到位置检测装置的检测。位置传感器31位于机身1的侧面上。该实施例中的位置传感器31设有一对光投影和接收部分。该位置传感器31所布置的位置不止一个,其中一个位置总共有三个检测点,用来检测机架6是否移动到将穿孔蜡纸S的端部传送到各印版滚筒2A和2B的位置,另外一个位置用来检测机架6是否移动到基本上在各印版滚筒2A和2B中间的部分(也就是,基本上与各印版滚筒2A和2B距离相等的位置)。而且,在机架6的侧面上,设置有一个屏蔽板32,用来屏蔽位置传感器31的光投影和接收部分。该屏蔽板32相应于机架6的运动来对各位置传感器31的光投影和接收部分进行屏蔽。
此时,将对位置传感器31和屏蔽板32之间相应于机架6的运动所对应的具体关系作出说明。如图1所示,当机架6(模版加工装置)位于将蜡纸S传送到印版滚筒2B的位置上时,屏蔽板32仅屏蔽右端的位置传感器31a。为了使模版加工装置在该位置上固定,机架6便从图1中所示的状态向右移动。并且,若是所有位置传感器31都未受到屏蔽板32的屏蔽时,机架6便向左返回并且在位置传感器31a再一次受到屏蔽板32的屏蔽的位置上停止运动。
而且,如图2所示,当机架6(模版加工装置)位于将蜡纸S传送到印版滚筒2A的位置上时,左侧的两个位置传感器31c和中心位置的位置传感器31b都受到屏蔽板32的屏蔽。为了将模版加工装置固定在该位置上,机架6从仅位置传感器31b受到屏蔽板32的屏蔽状态向左运动。并且机架6在位置传感器31c受到屏蔽板32的屏蔽的位置上停止运动。
此外,如图3所示,当机架6(模版加工装置)位于各印版滚筒2A和2B的中间位置时,中心位置的两位置传感器31b和右侧的位置传感器31a都受到屏蔽板32的屏蔽。为了将模版加工装置固定在该位置上,在从图1所示状态运动的情况下,机架6从仅位置传感器31a受到屏蔽板32的屏蔽的状态向左移动。并且机架6在位置传感器31b受到屏蔽板32屏蔽的位置上停止运动。此外,在从图2所示状态运动的情况下,机架6向右移动。并且即便当位置传感器31c未受到屏蔽板32的屏蔽而位置传感器31a受到屏蔽板32的屏蔽时,机架6向右的运动也仍然继续。而且,若是位置传感器31b未受到屏蔽板32的屏蔽(在仅位置传感器31a受到屏蔽板32的屏蔽状态下)时,机架6便向左返回。并且机架6在位置传感器31b再一次受到屏蔽板32的屏蔽的位置上停止运动。
接着,将对模版加工装置的操作作出说明。为了将蜡纸S固定在各辊子之间,压板框架9向上开启。在这种情况下,布置在该压板框架9侧面上的夹辊10和热头13便沿着该压板框架9上升。夹辊10与张力辊11脱离。并且热头13也与压纸辊12分开。在这种状态下,连续条带状的蜡纸S便从容纳在主支架7上的成卷蜡纸S中抽出。蜡纸S与张力辊11和压纸辊12的各上端的圆周面相接触。此外,压板框架9关闭,而蜡纸S夹在夹辊10和张力辊11之间以及热头13和压纸辊12之间。
在模版加工操作中,图像信息是从读数装置(未示出)输送到热头13上的。热头13在蜡纸S上相应于该图像信息形成穿孔的图像,蜡纸S是夹在热头13和压纸辊12之间的。在模版加工操作中,蜡纸S在其前端导向机架6(模版加工装置)对应的印版滚筒2A(2B)的同时仅通过压纸辊12的驱动力进行传送。
在模版加工操作中,从成卷蜡纸S中抽出而传送的蜡纸S夹在具有转矩限制器的张力辊11和夹辊10之间,且因此,蜡纸S是在总施加有恒定张力的状态下传送到热头13的侧面的。因此,传送的蜡纸S不会有松动,而且穿孔后蜡纸S也难于产生皱折。
而且,模版加工装置将上述穿孔的蜡纸S传送并固定到印版滚筒2A(2B)上。在模版加工操作中,穿孔蜡纸S的前端通过压纸辊12的转动传送到印版滚筒2A(2B)的夹板4上。蜡纸S的前端通过该夹板4固定在印版滚筒2A(2B)上。此外,在将蜡纸S固定于印版滚筒2A(2B)上时,在完成一整块穿孔的时刻,热头13的加工面13a通过驱动装置17与压纸辊12分离,而且解除对蜡纸S的夹制,并且通过切割部件14来切割蜡纸S。
此外,模版加工装置参与一系列上述的模版加工和固定操作,并通过移动机架6(模版加工装置)针对各印版滚筒2A和2B进行模版的加工和固定。
如图1所示,在各印版滚筒2B(右侧)处进行模版加工和固定操作后,便在印版滚筒2A(左侧)处进行模版的加工和固定。机架6的运动是通过上述移动机构来进行的。此外,机架6的运动位置是通过上述位置检测装置来检测的。也就是说,通过驱动该驱动机构的驱动马达27,机架6移动到印版滚筒2A处。此外,当位置检测装置的位置传感器31c检测出机架6处于如图2所示对应于印版滚筒2A的位置上时,机架6停止运动。而且,在机架6移动之后,进行上述的模版加工和固定操作。因此,穿孔蜡纸向各印版滚筒2A和2B的固定便完成了。
此外,模版加工装置除了移动到与印版滚筒2A和2B相应的位置,还可移动到各印版滚筒2A和2B的中间位置。机架6(模版加工装置)移动到该中间位置是通过上述移动机构来进行的。此外,机架6的移动位置是通过上述位置检测装置来检测的。也就是说,通过驱动驱动机构的驱动马达27,机架6移动到基本上与各印版滚筒2A和2B等距离的中间位置。而且,当位置检测装置的位置传感器31检测出机架6位于如图3所示对应于各印版滚筒2A和2B的中间位置上时,机架6便停止运动。而且在完成蜡纸S固定到各印版滚筒2A和2B的操作后,当机架6(模版加工装置)停止在作为起始位置的、基本上与各印版滚筒2A和2B相隔等距离的中间位置上时,机架6(模版加工装置)相对于任一印版滚筒2A和2B的距离便可相同。并且在选择各印版滚筒2A和2B时,模版加工装置可快速移动。
在通过模版加工装置将穿孔的蜡纸S固定到各印版滚筒2A和2B上之后,进行印刷。在印刷中,各印版滚筒2A和2B如图1中箭头A所示转动,印张在预定时间内于印版滚筒2A和相应的压印装置5之间传送。该压印装置5将印张压向装在印版滚筒2A上蜡纸S的图像部分。来自印版滚筒2A内圆周壁的印墨渗透到圆周壁3,并从蜡纸S的穿孔部分转印到印张上。印张便在印版滚筒2A处形成穿孔的图像。
在印版滚筒2A处形成有穿孔图像的印张通过传送装置40传送至印版滚筒2B和其相应的压印装置5之间。该压印装置5将印张压向装在印版滚筒2B上蜡纸S的图像部分。来自印版滚筒2B内圆周壁的印墨渗透到圆周壁3并从蜡纸S的穿孔部分转印到印张上。印张便在印版滚筒2B上形成穿孔的图像。接着,如图1的箭头B所示,印张便排放出来。
这样一来,就具有多个印版滚筒2A和2B的模印机来说,可进行多次印刷或多色印刷,先在印版滚筒2A处进行印刷操作,再接着在印版滚筒2B处进行印刷操作。
与此同时,就通过单个模版加工装置相对于许多印版滚筒2A和2B进行模版加工和固定操作的模印机来说,有必要针对各印版滚筒2A和2B在模版加工装置侧面上进行模版加工操作,同样有必要将穿孔的蜡纸S固定(传送)到各印版滚筒2A和2B上。在本发明的模印机中,设有印版滚筒信息检测装置,用来检测印版滚筒信息,即有关于当印版滚筒2A和2B设定不同油墨颜色并且在印张上进行不同颜色的印刷时,各印版滚筒2A和2B上设定的油墨颜色信息。
下面相应于印版滚筒2A和2B的结构来表述用来检测印版滚筒信息的印版滚筒信息检测装置。首先,当印版滚筒2A和2B构造成与模印机可相连并可分开时,各印版滚筒2A和2B只专用不同的油墨颜色,例如用黑色、蓝色或红色。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4控制装置的方框图所示,设置有设定开关51,它在操作中相应于印版滚筒2A和2B分别设定的油墨颜色种类作转换。就该设定开关51来说,相应于各种油墨颜色有许多变光开关或旋转式开关。而且,在印版滚筒2A和2B的侧面上以及在模印机的侧面上,设置有电连接器52a和52b,它们在印版滚筒2A和2B固定到模印机上时便自动连接上去。通过与该电连接器52a和52b相连接,设定开关51设定的印版滚筒信息便传送到稍后描述的模印机中的控制装置上。这样一来,设定开关51便构成了印版滚筒信息检测装置,用来提供有关于印版滚筒2A和2B油墨颜色的印版滚筒信息。
此外,当印版滚筒2A和2B构造成与模印机可连接并可分开时,如图5所示,设定开关53可设置到模印机的侧面上,而用来操纵该设定开关53的设定元件54可设置到印版滚筒2A和2B的侧面上。设定开关53包括许多与各种油墨颜色相对应的变光开关。设定板54包括用来压制任一变光开关的突出件。此外,该设定板54是由相应于油墨颜色的固定于印版滚筒2A和2B的突出部分构成的。当印版滚筒2A和2B固定于模印机上时,便按下相应于设定油墨颜色的变光开关。接着,设定开关53设定的印版滚筒信息传送到稍后描述的模印机的控制装置。这样一来,设定开关53和设定板54便构成了印版滚筒信息检测装置,用来提供例如印版滚筒2A和2B油墨颜色的印版滚筒信息。
此外,还有一个其内印版滚筒2A和2B固定于模印机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印版滚筒2A和2B中的输墨装置得到清洁并转换成别的油墨颜色。当印版滚筒2A和2B这样固定于模印机上时,未示出的上述设定开关51设置在模印机的侧面上。而且,在转换了油墨颜色之后,由设定开关51设定的印版滚筒信息便传送到稍后描述的模印机内的控制装置。这样一来,设定开关51便构成了印版滚筒信息检测装置,用来提供有关印版滚筒2A和2B油墨颜色的印版滚筒信息。
下面将对控制装置作出说明,它用来从印版滚筒信息检测装置传送印版滚筒信息。该控制装置一般控制模印机的所有操作,包括模版加工装置(机架6)的运动。
如图4的方框图所示,控制装置构成为一个单芯微型计算机,它包括由一微处理器构成的CPU 55、储存用来控制模印机中各机构的程序的ROM 56、以及用来储存该微处理器的操作结果并且必要时还储存不同输入信息的RAM57。
该控制装置输入的印版滚筒信息有:来自于布置在模印机机壳顶面上的操作板60的各种键入的信息、各位置传感器31的开/关信息、以及设定开关(setswitch)51和53的印版滚筒信息。该控制装置将这些印版滚筒信息分别保存在RAM57中。
CPU 55确定模版加工和固定操作的有效顺序,并且在操作板60上向操作员显示出指示命令。
如图6所示,操作板60设置有各种键,包括色彩切换键61、数字键62、模版加工启动键63、印刷启动键64和停止键65。
色彩切换键61是一种这样的键,即选择用来切换是进行双色印刷还是单色印刷,以及选择用来切换在单色印刷的情况下穿哪种颜色的孔,也即给在印版滚筒2A和2B上固定的蜡纸穿孔。在每一次按下时该色彩切换键61是按照双色印刷-蓝色的单色印刷-红色的单色印刷-双色印刷的顺序来切换的(当印版滚筒2A和2B分别设定成蓝色油墨和红色油墨时)。
数字键62是由0-9的数字键构成的,用来设定印张的数量。
在设定了色彩切换键61和数字键62之后,在进行模版加工和固定操作时按下模版加工启动键63。
在模版加工操作之后,当进行印刷操作时按下压印刷启动键64。而且,在停止印刷时按下停止键65。
操作板60布置有显示装置。模印机的各种信息便在该显示装置上显示。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有双色印刷灯66及原稿灯67和68。
通过切换色彩切换键61来打开或关闭双色印刷灯66。本实施例中的双色印刷灯66在转换到双色印刷模式的情况下打开,而在转换到单色(蓝色、红色)印刷模式的情况下关闭。
原稿灯67和68的打开或关闭便指示着操作员迅速根据印版滚筒信息将哪种颜色的原稿固定于读数装置。具体地说,在单色印刷的模式下,相对应于切换颜色的原稿灯便打开。而且,在双色印刷模式下,操作员也可迅速接着进行哪种颜色的模版加工。并且,与该颜色相对应的原稿灯打开,以使操作员迅速将这种颜色的原稿固定于读数装置。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印版滚筒2A和2B上的油墨分别是蓝色和红色,并且设定成这样是为了便于进行蓝色和红色的印刷。原稿灯67为蓝色原稿灯,而原稿灯68为红色原稿灯。
这样一来,显示装置显示有模版加工的指示信息,从而使操作员迅速根据由印版滚筒信息检测装置检测的各印版滚筒2A和2B的印版滚筒信息来将哪种原稿固定于读数装置。
下面将参照图7的控制流程,对于上述控制装置对印刷模式转换操作的控制作出说明。在该控制流程中,当操作开始时进入蓝色的单色印刷模式,仅仅蓝色原稿灯67处于打开的状态,而红色原稿灯68和双色印刷灯66处于关闭的状态(ST1)。
在这种情况下,当进行蓝色的单色印刷时,操作员根据蓝色原稿灯67的指示将用于模版加工的蓝色原稿固定于读数装置。
接着,确认是否按下了模版加工启动键63,并且当按下了模版加工启动键63时(ST2-Yes),操作员便进行蓝色的模版加工操作(ST103)。
图8示出了蓝色模版加工操作的控制流程。首先,通过印版滚筒信息检测装置传送的信息来确定输送到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的油墨是否是蓝色。当输送到该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的油墨是蓝色时(ST21-Yes),构成模版加工装置的机架6便移动到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的侧面(ST22)。
图9示出了将模版加工装置移动到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侧面操作的控制流程。首先,驱动设置在构成模版加工装置的机架6处的驱动马达27。机架6在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的方向上离开作为起始位置的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和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的中间部位(ST31)。当机架6(模版加工装置)不位于用来将蜡纸S附着在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上的第一印版滚筒附有蜡纸的位置时,也就是说,直到机架6的位置能被位置传感器31c检测得到时,便驱动驱动马达27使机架6持续运动(ST32-No)。而当机架6位于第一印版滚筒附有蜡纸的位置时(ST32-Yes),驱动马达27便停止运转并且机架6也停止运动(ST33)。
此后,如图8所示,通过模版加工装置相对于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处的蓝色原稿进行模版加工和固定操作(ST23)。当完成了模版加工和固定操作时,模版加工装置便移动到起始位置并处于备用状态下(ST24)。
图10示出了对模版加工装置移动到起始位置操作的控制流程。首先,通过驱动驱动马达27,机架6在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的方向上离开第一印版滚筒附有蜡纸的位置(ST51)。在机架6不位于起始位置的时间段中,机架6通过驱动马达27持续移动(ST52-NO)。此外,当机架6位于起始位置时(ST52-Yes),驱动马达27停止运转并且机架6也停止运动(ST53)。
而且,通过按下印刷启动键64,印张传送到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上,并且在印张上进行将蓝色油墨输送到印版滚筒2A上的印刷操作。
而且,如图8所示,当在步骤ST21中输送到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上的油墨颜色不是蓝色时(ST21-No),构成模版加工装置的机架6移动到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的侧面(ST25)。
图11示出了模版加工装置移动到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侧面操作的控制流程。首先,驱动设置在构成模版加工装置的机架6处的驱动马达27。接着,机架6在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的方向上离开构成起始位置的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和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的中间位置(ST41)。在机架6(模版加工装置)不位于用来将蜡纸附着在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上的第二印版滚筒附有蜡纸的位置上时,也就是说,直到机架6的位置得到位置传感器31a的检测时,机架6通过驱动马达27持续移动(ST42-NO)。此外,当机架6位于第二印版滚筒附有蜡纸的位置上时(ST42-Yes),驱动马达27停止运转并且机架6也停止运动(ST43)。
此后,如图8所示,通过模版加工装置在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处进行蓝色原稿的模版制作和放置操作(ST23)。当完成模版加工和放置操作时,模版加工装置移动到起始位置(ST24)。
也就是说,如图10所示,通过驱动驱动马达27,在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的方向上将机架6从第二印版滚筒上附有蜡纸的位置移走(ST51)。在机架6不位于起始位置的时间段中,机架6通过该驱动马达27持续地移动(ST52-No)。而当该机架6位于起始位置时(ST52-Yes),该驱动马达27停止运转且该机架6的运动也停止(ST53)。
而且,通过按下印刷启动键64,印张便传送到该印版滚筒2B(第二滚筒),而相对于印张来说,进行向该印版滚筒2B提供蓝色油墨的印刷操作。
而且,如图7所示,当在步骤ST2中未确认模版加工启动键63的按下时(ST2-No),便可确认色彩切换键61是否按下。并且当未确认到色彩切换键的按下时(ST4-No),操作便进入到再一次确认模版加工启动键63的按下状态(返回至ST2)。与之相反,当确认按下了色彩切换键61时(ST4-Yes),操作便进入到红色的单色印刷模式(ST5)。在这种情况下,当红色原稿灯68开启时,蓝色原稿灯67便关闭,并且双色印刷灯66也进入持续关闭的状态。
接着,如图7所示,在红色的单色印刷模式下,确认模版加工启动键63的按下(ST6)。当进行红色的单色印刷时,操作员根据红色原稿灯68的指示将用在模版加工中的红色原稿固定于读数装置。而且,当按下了模版加工启动键63时(ST6-Yes),操作进入红色模版加工操作(ST7)。
图12示出了红色模版加工操作的控制流程。首先,通过从印版滚筒信息检测装置传送的信息来确定输送到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的油墨是否是红色。当输送到该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的油墨是红色(ST61-Yes)时,构成模版加工装置的机架6便移动到印版滚筒2A的侧面(ST62)。
此后,与上述蓝色模版加工操作相似,如图9所示,构成模版加工装置的机架6移动到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的侧面,从起始位置(中间位置)移动至第一印版滚筒附有蜡纸的位置。因此,红色原稿的模版加工和调整工艺便在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处进行。在完成模版加工和固定操作之后,如图10所示,模版加工装置移动到起始位置并处于备用状态。
而且,通过按下印刷启动键64,印张传送到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并且在印张上进行将红色油墨输送到印版滚筒2A的印刷操作。
而且,如图12所示,当在ST61步骤处输送到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的油墨不是红色时(ST61-No),构成模版加工装置的机架6移动到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的侧面。
此后,与上述蓝色模版加工操作相似,如图11所示,构成模版加工装置的机架6移动到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的侧面,从起始位置(中间位置)移动至第二印版滚筒附有蜡纸的位置。因此,模版加工和固定操作便在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处进行。在完成模版加工和固定操作之后,如图10所示,模版加工装置移动到起始位置并处于备用状态。
而且,通过按下印刷启动键64,印张传送到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并且在印张上进行将红色油墨输送到印版滚筒2B的印刷操作。
而且,如图7所示,当在ST6步骤处未确认到模版加工启动键63的按下时(ST6-No),便确认色彩切换键61是否按下(ST8)。当未确认到色彩切换键61的按下时(ST8-No),操作便再一次进入到确认模版加工启动键63的按下状态(返回至ST6)。与之相反,当确认了色彩切换键61的按下时(ST8-Yes),便会进入双色印刷模式,并且双色印刷灯66打开(ST9)。
此时,在进行双色印刷的过程中,为了确定输送到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和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的油墨颜色,便进行确定原稿灯的一项工艺(ST10)。
图13示出了原稿灯确定工艺的控制流程。首先,通过从印版滚筒信息检测装置传送的信息来确定输送到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的油墨是否是蓝色。当输送到该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的油墨是蓝色(ST71-Yes)时,蓝色原稿灯67打开,而红色原稿灯68关闭(ST72)。
接着,如图7所示,在双色印刷模式下,确认模版加工启动键63的按下(ST11)。当进行双色印刷时,操作员根据蓝色原稿灯67的指示将用在最初模版加工中的蓝色原稿固定于读数装置。而且,当按下了模版加工启动键63时(ST11-Yes),操作进入双色模版加工操作(ST12)。
图14示出了双色模版加工的控制流程。当进入到双色模版加工操作时,构成模版加工装置的机架6便移动到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的侧面(ST75)。
也就是说,如图9所示,驱动设置在构成模版加工装置的机架6处的驱动马达27。并且机架6在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的方向上离开该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的中间部分和构成起始位置的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ST31)。在机架6不位于第一印版滚筒附有蜡纸的位置时,机架6便通过驱动马达27的驱动持续运动(ST32-No)。而且,当机架6位于第一印版滚筒附有蜡纸的位置时(ST32-Yes),驱动马达27停止驱动,而机架6也停止运动(ST33)。而且,在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处通过模版加工装置进行蓝色原稿的模版加工和调整工艺(ST76)。
接着,通过传送自印版滚筒信息检测装置的信息来确定输送到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的油墨颜色。当输送到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的油墨颜色是红色时(ST77-Yes),红色原稿灯68便打开,而蓝色原稿灯67关闭(ST78)。
此后,如图14所示,操作员根据红色原稿灯68的指示将用在第二色穿孔中的红色原稿固定于读数装置。此外,当按下了模版加工启动键63时(ST80-Yes),构成模版加工装置的机架6便移动到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的侧面(ST81)。
也就是说,如图11所示,驱动设置在构成模版加工装置的机架6处的驱动马达27。并且机架6在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的方向上离开第一印版滚筒附有蜡纸的位置(ST41)。在机架6不位于第二印版滚筒附有蜡纸的位置时,机架6便通过驱动马达27持续运动(ST42-No)。而且,当机架6位于第二印版滚筒附有蜡纸的位置时(ST42-Yes),驱动马达27便停止运转,并且机架6也停止运动(ST43)。此外,通过模版加工装置在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处进行红色原稿的模版加工和固定工艺。
当完成了模版加工和固定操作时,模版加工装置便移动到起始位置(ST83)。也就是说,如图10所示,通过驱动驱动马达27,机架6便在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的方向上离开第二印版滚筒附有蜡纸的位置(ST51)。在机架6不位于起始位置时,机架6便通过驱动马达27持续运动(ST52-No)。而且,当机架6位于起始位置(ST52-Yes)时,驱动马达27便停止运转,而机架6也停止运动(ST53)。
此外,通过按下印刷启动键64,印张便传送到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并且在印张上进行将蓝色油墨输送到印版滚筒2A上的印刷操作。接着,印张通过传送装置40传送到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并且在印张上进行将红色油墨输送到印版滚筒2B的印刷操作。
而且,如图7所示,当在ST11步骤处未确认到模版加 工启动键63的按下时(ST11-No),便确认色彩切换键61是否按下(ST13)。当未确认到色彩切换键61的按下时(ST13-No),便进入到再一次确认模版加工启动键63的按下状态(返回至ST11)。与之相反,当确认到色彩切换键61的按下时(ST13-Yes),印刷模式便再一次变成了蓝色的单色印刷模式,双色印刷灯66关闭,蓝色灯67打开,并且红色原稿灯68关闭(返回至ST1)。
而且,如图13所示,当输送到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上的油墨不是蓝色却是红色时(ST71-No),蓝色原稿灯67关闭,而红色原稿灯68打开(ST73)。因此,操作员根据红色原稿灯68的指示将用在开始模版中的红色原稿固定于读数装置。此外,如图7所示,当模版加工启动键63按下了时(ST11-Yes),便进入到双色模版加工的操作(ST12)。此后,模版加工装置(机架6)移动到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的侧面,而红色原稿的模版加工和固定操作在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处进行。
接着,如图14所示,当输送到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上的油墨是蓝色时(ST77-No),红色原稿灯68关闭,而蓝色原稿灯67打开(ST79)。因此,操作员根据蓝色原稿灯67的指示将用在第二色的模版加工中的红色原稿固定于读数装置。而且,当按下了模版加工启动键63时(ST80-Yes),模版加工装置(机架6)便移动到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的侧面(ST81),同时在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处进行蓝色原稿的模版加工和固定操作。
接着,通过按下印刷启动键64,印张传送到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并且在印张上进行将红色油墨输送到印版滚筒2A上的印刷操作。接着,通过传送装置40将印张传送到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同时在印张上进行将蓝色油墨输送到印版滚筒2B上的印刷操作。
这样一来,在第一实施例的模印机中,通过使加工蜡纸S的模版加工装置可移动到许多印版滚筒2A和2B,从而便免除了将蜡纸S传送到各个印版滚筒2A和2B的各条传送通路和各传送对辊,以及一个用来选择各条传送通路的转换机构。因此,减少了传送蜡纸S的构成部件。
而且,由于没有设置各条传送通路和各传送对辊,就不会在传送蜡纸S中引起路径弯曲,且因此蜡纸S传送到各个印版滚筒2的位置也变得确定,并且也避免了蜡纸S附在印版滚筒上的位置出错,且防止蜡纸S起皱。
此外,由于没有设置各条传送通路和各传送对辊,蜡纸S不会堵在形成传送通路的上下导向板之间,并且蜡纸S的前端也不会产生折叠。
因此,在第一实施例的模印机中,设置有用来检测输送到各个印版滚筒2A和2B上的油墨颜色的印版滚筒信息检测装置。并且与来自于印版滚筒信息检测装置的印版滚筒信息相对应,显示模版加工指示的信息,用来提示操作员尽快将要印刷的彩色原稿固定于读数装置。因此,不存在操作员将不同颜色的原稿错误地固定于读数装置的缺陷。并且可在印版滚筒2A和2B上进行相应的模版穿孔和固定操作。
而且,由于机架6(模版加工装置)移动到各个印版滚筒2A和2B,因此,可通过模版加工装置来恒定地控制对蜡纸S的穿孔,并且可简化控制。
此外,通过将机架6(模版加工装置)移动到基本上与印版滚筒2A和2B相隔等距离的中间位置(起始位置),机架6的移动距离不论对于印版滚筒2A还是2B都是相等的。并在选择相应的印版滚筒2A和2B时,模版加工装置可迅速地移动。因此。对机架6移动的控制可参照着起始位置而变得简单。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作出说明。图15是示出了本发明中模印机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6是示出了模印机中模版加工装置操作的侧视图。
而且,在下面要说明的第二实施例中,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相同或等效的结构也同样标记相同,在此将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位置检测装置是由位置传感器31和屏蔽板32构成的,位置传感器31用来检测机架6是否移动到将穿孔蜡纸S的端部传送到两个印版滚筒2A和2B的位置,而屏蔽板32用来屏蔽该位置传感器31的光投影和接收部分。
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使机架6停止运动的位置是这样形成的,即将蜡纸S分别传送到印版滚筒2A和2B上的两个位置。机架6在这两个位置的任意一个位置上处于备用状态。
位置传感器31和屏蔽板32之间的关系如图17(a)和图17(b)所示。该屏蔽板32根据机架6的运动在其两端部屏蔽相应的位置传感器31的光投影和接收部分。
此时,将参照图15和16对位置传感器31和屏蔽板32之间随着机架6的运动的具体关系作出说明。如图15所示,当机架6(模版加工装置)位于将蜡纸S传送到印版滚筒2B的位置时,位置传感器31a受到屏蔽板32的屏蔽。在将模版加工装置固定于该位置时,机架6便在向右的方向上离开图16中所示的位置状态,并且机架6在位置传感器31a受到屏蔽板32的屏蔽的位置上停止运动。
而且,如图16所示,当机架6(模版加工装置)位于将蜡纸S传送到印版滚筒2A的位置时,位置传感器31c受到屏蔽板32的屏蔽。在将模版加工装置固定于该位置时,机架6便在向左的方向上离开图15中所示的位置状态,并且机架6在位置传感器31c受到屏蔽板32的屏蔽的位置上停止运动。
这样一来,在通过单个的模版加工装置在许多印版滚筒2A和2B上进行模版加工和固定操作的模印机中,相应于该模版加工装置侧面上的各印版滚筒2A和2B进行模版加工操作,以及相应于各印版滚筒2A和2B固定(传送)穿孔的蜡纸S都是必要的。在本发明的模印机中,设置有印版滚筒信息检测装置,用来检测印版滚筒信息,即有关于各印版滚筒2A和2B上油墨颜色的设定,尤其当印版滚筒2A和2B上的油墨设定为不同颜色并且在印张上进行不同颜色的印刷时。
用来检测印版滚筒信息的该印版滚筒信息检测装置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相似。
下面将对用来传送来自印版滚筒信息检测装置的印版滚筒信息的控制装置作出说明。该控制装置一般控制模印机中涉及上述模版加工装置(机架6)运动的所有操作。
如图18所示,控制装置构成为一个单芯微型计算机,它包括由一微处理器构成的CPU 55、储存用来控制模印机中各机构的程序的ROM 56以及用来储存该微处理器的操作结果并且必要时还储存不同输入信息的RAM 57。
该控制装置输入的信息有:来自于布置在模印机机壳顶面上的操作板60的各种键入的信息、各位置传感器31的开/关信息、以及设定开关(set switch)51和53的印版滚筒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保存在RAM57中。
CPU 55根据输入的信息来确定模版加工和固定操作的有效顺序,并且在操作板60上向操作员显示出指示命令。
如图6所示,操作板60设置有各种键,包括有色彩切换键61、多个数字键62、模版加工启动键63、印刷启动键64和停止键65。
色彩切换键61是一种这样的键,即选择用来切换是进行双色印刷还是单色印刷,以及选择用来切换在单色印刷的情况下穿哪种颜色的孔,也即给在印版滚筒2A和2B上固定的蜡纸穿孔。在每一次按下时该色彩切换键61是按照双色印刷-蓝色的单色印刷-红色的单色印刷-双色印刷的顺序来切换的(当印版滚筒2A和2B分别设定成蓝色油墨和红色油墨时)。
数字键是由0-9的数字键构成的,用来固定许多印张。
在设定了色彩切换键61或数字键62之后,在进行模版加工和固定操作的过程中按下模版加工启动键63。
在模版加工操作之后,在进行印刷操作的过程中按下印刷启动键64。而且,在停止印刷的操作中按下停止键65。
此外,操作板60布置有显示装置。模印机的各种信息便在该显示装置上显示。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中有双色印刷灯69及原稿灯67和68。
通过切换色彩切换键61来打开或关闭双色印刷灯66。本实施例中的双色印刷灯在转换到双色印刷模式的情况下打开,而在转换到单色(蓝色、红色)印刷模式的情况下关闭。
原稿灯67和68的打开或关闭便指示着操作员迅速根据印版滚筒信息将哪种颜色的原稿固定于读数装置。具体地说,在单色印刷的模式下,相对应于切换颜色的原稿灯便打开。而且,在双色印刷模式下,操作员也可迅速接着进行哪种颜色的模版加工。并且,与该颜色相对应的原稿灯打开,以使操作员迅速将这种颜色的原稿固定于读数装置。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印版滚筒2A和2B上的油墨分别是蓝色和红色,并且设定成这样是为了便于进行蓝色和红色的印刷。原稿灯67为蓝色原稿灯,而原稿灯68为红色原稿灯。
这样一来,显示装置显示有模版加工的指示信息,从而使操作员迅速根据由印版滚筒信息检测装置检测的各印版滚筒2A和2B的印版滚筒信息来将哪种原稿固定于读数装置。
下面将对第二实施例中的各控制操作作出说明。图19示出了模印机的印刷模式切换操作的控制流程。在该控制流程中,当操作开始时进入蓝色的单色印刷模式,仅仅蓝色原稿灯67处于打开的状态,而红色原稿灯68和双色印刷灯66处于关闭的状态(ST101)。
在这种情况下,当进行蓝色的单色印刷时,操作员根据蓝色原稿灯67的指示将用于模版加 工的蓝色原稿固定于读数装置。
接着,确认是否按下了模版加工启动键63,并且当按下了模版加工启动键63时(ST102-Yes),便进入到蓝色的模版加工操作(ST103)。
图20示出了蓝色模版加工操作的控制流程。首先,通过印版滚筒信息检测装置传送的信息来确定输送到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的油墨是否是蓝色。当输送到该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的油墨是蓝色时(ST121-Yes),构成模版加工装置的机架6便移动到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的侧面(ST122)。
图21示出了将模版加工装置移动到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侧面操作的控制流程。首先,通过位置检测装置传送的信息来确定机架6(模版加工装置)是否位于第一印版滚筒附有蜡纸的位置,该位置将蜡纸S附着在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上。当模版加工装置不位于第一印版滚筒附有蜡纸的位置时(ST131-No),也就是说,模版加工装置位于第二印版滚筒附有蜡纸的位置时,便驱动设置在机架6处、构成模版加工装置的驱动马达27,同时机架6在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的方向上离开第二印版滚筒附有蜡纸的位置(ST132)。虽然机架6不位于第一印版滚筒附有蜡纸的位置,但机架6通过驱动马达27持续地运动。而且,当机架6位于第一印版滚筒附有蜡纸的位置时(ST132-Yes),驱动马达27停止运转并且机架6也停止运动(ST134)。
同时,如图21所示,在步骤ST131中,当模版加工装置位于第一印版滚筒附有蜡纸的位置时(ST131-Yes),便不再运动、保持原样,并且进行连续的工艺操作。
此后,如图20所示,通过模版加工装置针对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处的蓝色原稿进行模版加工和固定的工艺处理(ST123)。
当模版加工和固定操作已完成时,通过按下印刷启动键64,印张便传送到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并且在印张上进行蓝色油墨的印刷操作。
此外,如图20所示,当在ST121步骤处输送到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的油墨不是蓝色时(ST121-No),构成模版加工装置的机架6便移动到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的侧面(ST124)。
图22示出了将模版加工装置移动到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侧面操作的控制流程。首先,通过位置检测装置传送的信息来确定机架6(模版加工装置)是否位于第二印版滚筒附有蜡纸的位置,该位置将蜡纸S附着在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上。当模版加工装置不位于第二印版滚筒附有蜡纸的位置时(ST141-No),也就是说,当模版加工装置位于第一印版滚筒附有蜡纸的位置时,便驱动设置在机架6处、构成模版加工装置的驱动马达27,并且机架6在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的方向上离开第一印版滚筒附有蜡纸的位置。虽然机架6不位于第二印版滚筒附有蜡纸的位置,但机架6仍通过驱动马达27作持续运动(ST143-No)。此外,当机架6位于第二印版滚筒附有蜡纸的位置时(ST143-Yes),驱动马达27停止运转,并且机架6也停止运动(ST144)。
与此同时,如图22所示,在步骤ST141中,当模版加工装置位于第二印版滚筒附有蜡纸的位置时(ST141-Yes),模版加工装置不再运动、保持原样,并且进入连续的工艺操作。
此后,如图20所示,通过模版加工装置针对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处的蓝色原稿进行模版加工和固定的工艺处理(ST123)。
当模版加工和固定操作已完成时,通过按下印刷启动键64,印张便传送到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同时在印张上进行蓝色油墨的印刷操作。
此外,如图19所示,在ST102处,当未确认到模版加工启动键63的按下时(ST102-No),要确认色彩转换键61是否按下。当未确认到按下时(ST104-No),便再一次进入到确认模版加工启动键63是否按下的状态(返回至ST102)。与之相反,当确认到按下了色彩转换键61时(ST104-Yes),操作进入到红色的单色印刷模式中(ST105)。在这种情况下,红色原稿灯68打开,蓝色原稿灯67关闭。同时双色印刷灯63处于持续关闭的状态。
接着,如图19所示,在红色的单色印刷模式下,确认模版加工启动键63的按下(ST106)。当进行红色的单色印刷模式时,操作员根据红色原稿灯68的指示将用来穿孔的红色原稿固定于读数装置。此外,当模版加工启动键63按下了时(ST106-Yes),操作员便进行红色模版的加工操作(ST107)。
图23示出了红色模版加工操作的控制流程。首先,通过从印版滚筒信息检测装置传送的信息来确定输送到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上的油墨是否是红色。当输送到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上的油墨是红色时(ST151-Yes),构成模版加工装置的机架6便移动到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的侧面(ST152)。机架6移动到该印版滚筒(第一印版滚筒)的侧面情况在图21中示出,与上述情况相似。
此后,如图23所示,通过模版加工装置针对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处的红色原稿进行模版加工和固定工艺处理(ST153)。
当已完成模版加工和固定操作时,通过按下印刷启动键64,将印张传送到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并且在印张上进行红色油墨的印刷操作。
此外,如图23所示,当在步骤ST151中输送到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上的油墨不是红色时(ST151-No),构成模版加工装置的机架6移动到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的侧面(ST154)。机架6移动到该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的情况在图22中示出,与上述情况相似。
此后,如图23所示,通过模版加工装置针对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处的红色原稿进行模版加工和固定的工艺处理(ST153)。
当已完成模版加工和固定操作时,通过按下印刷启动键64,将印张传送到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并在印张上进行红色油墨的印刷操作。
此外,如图19所示,当在ST106步骤处未确认到模版加工启动键63的按下时(ST106-No),确认色彩转换键61是否按下(ST108)。当未确认到色彩转换键61的按下时(ST108-No),便再一次进入到确认模版加工启动键63的按下的状态(返回至ST106)。与之相反,当确认到色彩转换键61的按下时(ST108-Yes),便进入到双色印刷模式的操作并且双色印刷灯66打开(ST109)。
此时,在进行双色印刷的过程中,要进行模版加工顺序的确定工艺,用来确定输送到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和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上的油墨颜色,以及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和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的模版加工顺序(ST110)。
图24示出了确定模版加工顺序工艺的控制流程。首先,通过由位置检测装置传送的信息来确定模版加工装置是否位于第二印版滚筒附有蜡纸的位置。
当模版加工装置不位于第二印版滚筒附有蜡纸的位置(ST161-No)时,也就是说,当模版加工装置位于第一印版滚筒附有蜡纸的位置时,通过传送自印版滚筒信息检测装置的信息来相继确定输送到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上的油墨颜色。
当输送到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上的油墨是红色时(ST160-No),模版加工的顺序确定为: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ST163),而且,蓝色原稿灯67关闭而红色原稿灯68打开(ST164)。模版加工顺序便确定为图案1。
与此同时,在步骤ST162处,当输送到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上的油墨是蓝色时(ST162-Yes),模版加工顺序确定为;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ST165),而且,蓝色原稿灯67打开而红色原稿灯68关闭(ST166)。模版加工顺序便确定为图案2。
此外,在步骤ST161处,当模版加工装置位于第二印版滚筒附有蜡纸的位置(ST161-Yes)时,通过传送自印版滚筒信息检测装置的信息来相继确定输送到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的油墨颜色。
当输送到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上的油墨是红色时(ST167-No),模版加工的顺序确定为: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ST168),而且,蓝色原稿灯67关闭而红色原稿灯68打开(ST169)。模版加工顺序便确定为图案3。
与此同时,在步骤ST167处,当输送到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上的油墨是蓝色时(ST167-Yes),模版加工顺序确定为;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ST170),而且,蓝色原稿灯67打开而红色原稿灯68关闭(ST171)。模版加工顺序便确定为图案4。
接着,如图19所示,在双色印刷模式下,确认模版加工启动键63是否按下(ST111)。当进行双色印刷时,操作员根据蓝色原稿灯67或红色原稿灯68的指示来将用在开始模版加工中的蓝色原稿或红色原稿固定于读数装置。而且,当模版加工启动键63按下了时(ST111-Yes),操作员便进行双色模版加工的操作(ST112)。
此外,通过上述的图案1-4来确定打开蓝色原稿灯或红色原稿灯的指示。在图案1中,模版加工装置位于带有红色油墨的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的侧面上。因此,红色原稿灯68打开。在图案2中,模版加工装置位于带有蓝色油墨的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的侧面上。因此,蓝色原稿灯67打开。在图案3中,模版加工装置位于带有红色油墨的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的侧面上。因此,红色原稿灯68打开。在图案2中,模版加工装置位于带有蓝色油墨的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的侧面上。因此,蓝色原稿灯67打开。
图25示出了双色模版加工操作的控制流程。首先,通过上述的模版加工顺序确定工艺来确定模版加工顺序,从而进行针对第一印版滚筒2A(2B)的模版加工和固定工艺处理(ST181)。
接着,通过由模版加工顺序确定工艺确定的模版加工顺序来确定进行第二色模版加工和固定操作的油墨颜色。当第二色油墨是蓝色时(ST182-Yes),蓝色原稿灯67打开而红色原稿灯68关闭(ST183)。而且,当第二色油墨是红色时(ST182-No),蓝色原稿灯67关闭而红色原稿灯68打开(ST184)。
此后,操作员根据蓝色原稿灯67或红色原稿灯68的指示来将用在第二色穿孔中的蓝色原稿或红色原稿固定于读数装置。而且,当模版加工启动键63按下了时(ST185-Yes),便开始进行第二色的模版加工操作。
首先,通过由模版加工顺序确定工艺确定的模版加工顺序,确定印版滚筒2来进行第二色的模版加工和固定操作。当第二色是相对于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ST186-Yes)来说的,机架6便从第二印版滚筒附有蜡纸的位置移动到第一印版滚筒附有蜡纸的位置(ST187)。在这种情况下,运动操作的控制遵循上面提及的、图21中示出的向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运动操作的控制流程。而且,当第二色是相对于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来说的时(ST186-No),机架6便从第一印版滚筒附有蜡纸的位置移动到第二印版滚筒附有蜡纸的位置(ST188)。在这种情况下,运动操作的控制遵循上面提及的、图22中示出的向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的侧面运动操作的控制流程。
此外,当已完成将蜡纸S传送到第二色的印版滚筒2A(2B)的运动时,便相对于第二色的印版滚筒2A(2B)进行模版加工和固定工艺处理(ST189)。
当已完成模版加工和固定操作时,通过按下印刷启动键64,印张传送到印版滚筒2A(第一印版滚筒)和印版滚筒2B(第二印版滚筒),并且在印张上进行红色油墨和蓝色油墨的双色印刷操作。
而且,如图19所示,在步骤ST111处,当未确认到模版加工启动键63的按下时(ST111-No),便确认色彩转换键61是否按下(ST113)。当未确认到色彩转换键61的按下时(ST113-No),便再一次进入到确认模版加工启动键63的按下状态的操作中(返回至ST111)。与之相反,当确认到色彩转换键61的按下时(ST113-Yes),打印模式便再一次变成蓝色的单色印刷模式,双色印刷灯66关闭、蓝色原稿灯67打开且红色原稿灯68关闭(返回至ST101)。
此外,在上述的单色和双色印刷中,在完成蜡纸S传送(固定)到各印版滚筒2A和2B后,机架6(模版加工装置)在它最终传送到该印版滚筒2A或2B的位置上处于备用状态,以用于接下来的模版加工和固定操作。
这样一来,在第二实施例中的模印机中,使加工蜡纸S的模版加工装置可移动到许多印版滚筒2A和2B。因此,减少了传送蜡纸S的构成部件。而且,在该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较,模版加工装置(机架6)不停止在中心位置,因此免除了中心位置传感器,且因此,进一步减少了结构部件。
此外,也不用设置各条传送通路和各传送对辊,且因此,在传送蜡纸S时不会引起路径的弯曲。因此,蜡纸S附着在各印版滚筒2A和2B上的位置变成预定位置。同时也避免了蜡纸S发生错位和起皱褶。而且,由于没有设置各条传送通路和各传送对辊,,蜡纸S不会堵在构成传送通路的上下导向板之间,而且该蜡纸S的前端也不会折叠。
因此,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的模印机中,在移动机架6(模版加工装置)时,机架6(模版加工装置)位于各印版滚筒2A和2B任一个的侧面上,而且模版加工装置在最终完成模版加工和固定操作的位置上处于备用状态。此外,模版加工装置的当前位置受到位置检测装置的检测。同时输送到模版加工装置所在位置的印版滚筒2A或2B上的油墨颜色得到印版滚筒信息检测装置的检测。而且,对操作员来说,也加快了将输送的原稿固定在模版加工装置当前所处的印版滚筒2A或2B上的速度。
因此,在双色印刷的过程中,机架6(模版加工装置)的运动操作没有浪费时间,并且从穿孔到开始提供印过的印张的第一印刷时间也缩短了。此外,不存在操作员错误地将不同颜色的原稿固定到读数装置的缺陷,而且可相应于各印版滚筒2A和2B进行模版的模版加工操作和固定操作。
而且,在单色印刷的过程中,通过操作员的调整和相应的指示,也可相应于各印版滚筒2A和2B进行模版的模版加工操作和固定操作。
而且,机架6(模版加工装置)移动到各印版滚筒2A或2B的侧面,且因此,在模版加工装置处对蜡纸S的模版加工进行恒定控制,并可简化控制。
而且,尽管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模印机中设置了一个具有各印版滚筒2A和2B的结构,通过设置三个印版滚筒以及进行分别布置为青、品红和黄色的模版加工和印刷操作,可进行全彩色印刷。
此外,尽管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在多色印刷中示出的结构是在两个印版滚筒2A和2B上进行印张的单面印刷,但本发明并不受此限制。例如,当印张在印版滚筒2A和印版滚筒2B之间通过别的转印工具反转时或当各印版滚筒2A和2B可接上和可分开并且印张在其之间通过时,便提供了一个进行两面印刷的结构。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上述控制来恰当地进行模版加工和印刷操作。
此外,尽管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模版印刷机中,由于许多印版滚筒2A和2B布置成其轴线是水平的,所以机架6(模版加工装置)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当许多印版滚筒2A和2B布置成其轴线相互平行,并且例如在一圆弧形状的轨迹上,机架6可构造成以沿着该轨迹的圆弧形状移动。这样一来,机架6(模版加工装置)的运动便遵循许多印版滚筒2A和2B构成的布置轨迹。

Claims (3)

1、一种模印机,它包括:
用来对蜡纸进行模版加工的模版加工装置;
多个能固定穿孔的蜡纸的印版滚筒;
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印机还包括
用来将该模版加工装置移动到各印版滚筒的移动机构;
用来检测该模版加工装置位置的位置检测装置;
用来针对各印版滚筒检测其印版滚筒信息的印版滚筒信息检测装置;
用来显示模版加工指示信息的显示装置,其中模版加工指示信息用来使该模版加工装置执行模版加工的操作;
控制装置,用来使该显示装置显示能处理印版滚筒信息的模版加工指示信息,使该模版加工装置在模版加工指示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模版加工操作,并使该模版加工装置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印机,其特征在于,该模版加工装置构造成移动到一个与各印版滚筒相隔等距离的起始位置,其中,该控制装置在将蜡纸传送到各印版滚筒之后,使该模版加工装置移动到起始位置,并且该控制装置使该显示装置显示模版加工指示信息,用以在连续的模版加工操作中相对于任一印版滚筒来加快模版加工操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印机,其特征在于,该控制装置在将蜡纸传送到各印版滚筒后,使该模版加工装置在它最终传送到的印版滚筒的位置上处于备用状态,并且该控制装置使该显示装置显示模版加工指示信息,用以在连续的模版加工操作中相对于该模版加工装置处于备用状态位置上的印版滚筒来加快模版加工操作。
CNB011168870A 2000-02-14 2001-02-14 模印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20503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5419/2000 2000-02-14
JP2000035419A JP2001219635A (ja) 2000-02-14 2000-02-14 孔版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2168A CN1312168A (zh) 2001-09-12
CN1205031C true CN1205031C (zh) 2005-06-08

Family

ID=18559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168870A Expired - Lifetime CN1205031C (zh) 2000-02-14 2001-02-14 模印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477947B2 (zh)
EP (1) EP1125755B1 (zh)
JP (1) JP2001219635A (zh)
CN (1) CN1205031C (zh)
DE (1) DE60112825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304091A1 (en) * 2007-06-07 2008-12-1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5147671B2 (ja) * 2008-12-16 2013-02-20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製版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7083B2 (ja) * 1989-07-24 1995-03-01 デュプロ製造株式会社 多色印刷装置
EP0583076B1 (en) * 1992-07-16 1996-10-16 Riso Kagaku Corporation Stencil printing device
JPH0740643A (ja) 1993-07-30 1995-02-10 Tohoku Ricoh Co Ltd 孔版印刷方法及びそれに使用されるマスタ
JPH106632A (ja) * 1996-06-25 1998-01-13 Star Micronics Co Ltd 孔版印刷装置
JPH10166544A (ja) * 1996-12-16 1998-06-23 Tohoku Ricoh Co Ltd 孔版印刷機
JP3768631B2 (ja) * 1997-01-27 2006-04-19 東北リコー株式会社 製版印刷装置
JPH11105401A (ja) * 1997-10-06 1999-04-20 Tohoku Ricoh Co Ltd 孔版印刷装置
JP4009002B2 (ja) * 1998-02-25 2007-11-14 東北リコー株式会社 孔版印刷装置
JP2000326615A (ja) * 1999-05-18 2000-11-28 Riso Kagaku Corp 孔版原紙先端部案内用キャリッジを備えた孔版印刷機
JP2001088417A (ja) * 1999-09-22 2001-04-03 Riso Kagaku Corp 製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2168A (zh) 2001-09-12
EP1125755A1 (en) 2001-08-22
DE60112825T2 (de) 2006-07-06
DE60112825D1 (de) 2005-09-29
EP1125755B1 (en) 2005-08-24
US20010015143A1 (en) 2001-08-23
US6477947B2 (en) 2002-11-12
JP2001219635A (ja) 2001-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87994C (zh) 可双面印刷的印刷机
CN1185553C (zh) 纸页整装机以及与之相关的成像设备
CN1095727C (zh) 装备有便于更换砂带的装置的磨削加工设备
CN1868695A (zh) 切削装置及片处理装置
CN1255283C (zh)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200818C (zh) 带式打印设备及方法、切断设备及方法以及配置有切断设备的带式打印设备
CN1298128A (zh) 定影方法、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616229A (zh) 记录装置
CN1073715C (zh) 照相感光材料的供给装置
CN1677274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712232A (zh) 成像装置
CN1205031C (zh) 模印装置
CN1916783A (zh) 成像系统
CN1206132C (zh) 打标签机中的标签约束和导向系统
CN1577165A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317170C (zh) 成像装置
CN1903571A (zh) 印刷机异常状态显示方法和设备
CN1186203C (zh) 印版收纳物及油墨收纳容器的识别方法和印刷装置
CN1209243C (zh) 印刷单元
CN1734369A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304202C (zh) 压纸滚筒和打印装置
CN1550921A (zh) 出纸装置和使用该出纸装置的纸张处理装置
JP4099050B2 (ja) 両面印刷装置
CN1718440A (zh) 标签印刷机
JP5221041B2 (ja) 孔版印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60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