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5623A - 两轮车用制动装置、其调节方法以及制动液压缸 - Google Patents
两轮车用制动装置、其调节方法以及制动液压缸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95623A CN1195623A CN98104331A CN98104331A CN1195623A CN 1195623 A CN1195623 A CN 1195623A CN 98104331 A CN98104331 A CN 98104331A CN 98104331 A CN98104331 A CN 98104331A CN 1195623 A CN1195623 A CN 11956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ke
- cylinder
- piston
- wheel vehicle
- control le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Valv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For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两轮车用制动装置,由固定于凸轮轴上的制动臂、可转动地安装在凸轮轴上的副臂、将制动臂连接于副臂上并且能调节制动臂相对于副臂的安装角度的臂角度调节机构、二系统操作部液压缸、钢丝绳构成。液压缸的缸体底部备有基准面,在活塞抵接基准面的状态,进行制动臂的角度调节。即使制动装置的制动蹄磨损,能在上述调节机构一处调节制动臂的角度,使制动蹄移动到磨损前的位置。且可容易正确地进行制动臂的角度调节。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两轮车用制动装置、其调节方法以及制动液压缸。
现有的两轮摩托车用制动装置,例如已由日本实用新型公报实开昭60-117254号揭示。
上述公报的目的是提供在行驶中能保持稳定制动效果、并能容易地从外部进行调节的机动两轮车的制动装置。如该公报的图1和图2所示,它备有鼓式制动器的制动鼓7、被推压在该制动鼓7上而产生制动力的制动蹄9、使该制动蹄9动作的凸轮杆11、可推压该凸轮杆11端部的可动部15、容纳该可动部15的车轮制动器油缸14、通过软管26向车轮制动器油缸14供给油压的主液压缸20、驱动该主液压缸20的脚踏式操作杆18。
上述技术中,例如,使鼓式制动器作动且要保持其作动状态时,要用脚持续地踏着杆18。持续该状态时,对车轮制动器14和主液压缸20的密封部件造成负担,容易使其恶化,不能延长密封部件的寿命。
为了改善这一点,曾考虑采用钢丝绳张拉凸轮杆11等别的制动系统。这样,在钢丝绳张拉的状态下使鼓式制动器保持作动状态时,不必使各液压缸14、20作动。
但是,即使是这样的构造,例如当制动蹄磨损时,必须将制动鼓7与制动蹄9之间的间隙调节至预定的间隔,必须在车轮制动油缸14侧和钢丝绳侧两方进行上述调节,比较麻烦。
因此,本发明的第1目的是提供两轮车用制动装置,该制动装置中,在鼓式制动器上设置液压缸和钢丝绳这样两个系统的制动作动机构,并且,能在一处进行两系统制动作动机构中的制动鼓与制动蹄之间的间隔调节。
上述技术中,在不踏动操作杆18的状态,车轮制动油缸14的可动部15保持住凸轮杆11,所以,因油压路内的温度变化或制动油移动,振动作用在车轮制动油压缸14上时,可动部15移动,凸轮杆11使凸轮轴10旋转,制动鼓7与制动蹄9之间的间隙变化,制动效果不稳定。
因此,当制动蹄9磨损时,用于调节制动鼓7与制动蹄9之间间隔的凸轮杆11的角度调节困难。
本发明的第2目的是,①提供制动装置的调节方法,该方法能容易且正确地调节制动臂的角度。②提供制动液压缸,该液压缸不受振动等的影响,能高精度进行活塞相对于液压缸的定位。
为了实现第1目的,方案1的发明是两轮车用制动装置,该两轮车用制动装置中,为使制动蹄动作而在凸轮轴上固定制动臂,用液压缸驱动该制动臂,其特征在于,它由固定于凸轮轴上的制动臂、可转动地安装在凸轮轴上的副臂、将制动臂连接于副臂上并且能调节制动臂相对于副臂的安装角度的臂角度调节机构、以及驱动副臂使其产生制动力的二系统操作部构成。
由于在制动臂与副臂之间设置臂角度调节机构,所以,即使制动蹄磨损,也能在上述调节机构一处调节制动臂的角度,使制动蹄移动到磨损前的位置。
方案2的发明,是在方案1所述的装置中,上述二系统操作部,一方是与为保持制动状态的制动力保持机构连接的钢丝绳,另一方是由与制动杆连动的主液压缸驱动的液压缸。
因此,用钢丝绳可保持制动状态,不必使液压缸工作,可延长液压缸的密封部件等的寿命。
方案3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液压缸兼作为组装时的副臂的定位部件。
因此,组装时容易对副臂和液缸体进行定位,另外,不需要组装后的副臂与液缸体之间的间隙调节。
为了实现第2目的,方案4的发明是两轮车用制动装置的调节方法,它是在该两轮车用制动装置中,为使制动蹄动作而在凸轮轴上固定制动臂,用液压缸驱动该制动臂,其特征在于,上述液压缸在液缸体底部备有基准面,在活塞抵接基准面的状态下进行制动臂的角度调节。
因此,把由缸体基准面所定位的活塞作为基准,可容易且正确地调节制动臂的角度。
方案5所述的两轮车用制动装置的制动液压缸,该两轮车用制动装置中,为使制动蹄动作而在凸轮轴上固定制动臂,用液压缸驱动该制动臂,其特征在于,上述液压缸由缸体、在缸体底开设的制动液供给孔、活塞、活塞杆、将活塞往缸体底部推出的弹性部件、以及设在缸体底部的基准面构成。
因此,在不向液压缸供给制动液时,将活塞推向液压缸底的基准面,可高精度地进行活塞相对于缸体的定位,另外,用弹性部件可防止因振动等引起活塞的移动。
方案6所述的两轮车用制动装置的制动液压缸的特征在于,为了减少活塞与缸体底的接触面积,在活塞和缸体底部的至少一方上设置了凹部。
因此,在制动液供给到了缸底时,活塞容易离开缸底,可提高活塞的初期作动性。
方案7和8所述的两轮车用制动装置的制动液压缸的特征在于,在活塞的外周形成环状沟,将密封部件嵌入该环状沟内,在活塞上形成用于把缸体底的制动液导向环状沟的制动液通路。
由于在活塞上形成制动液通路,所以,能将制动液充分供给环状沟,可以使环状沟内的压力上升,可提高密封部件的密封效果
方案9所述的两轮车用制动装置的制动液压缸的特征在于,为了容许活塞杆的倾斜,将活塞杆与活塞分离。
因此,即使在活塞杆倾斜时,活塞也不容易倾斜,可以使活塞灵活地移动。
图1是本发明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侧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设在动力单元后部的两轮车用制动装置的侧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两轮车用制动装置的系统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后制动机构的作用的侧面图(I)。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后制动机构的作用的侧面图(II)。
图6是表示本发明制动力保持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系统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制动力保持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8是说明本发明制动力保持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制动力保持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说明本发明制动力保持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制动动作状态解除的说明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两轮车用制动装置的液压缸断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液压缸的非动作时状态的图。
图12是本发明液压缸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13是说明本发明后制动机构的制动蹄磨损时的调节方法的侧面图。
图14是说明本发明制动力保持机构的动作状态的侧面图。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中可见标号的含义。
图1是本发明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侧面图。
作为两轮车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1(以下称为摩托车1),由炮架形车架2、安装在车架2的前立管3上的前叉4、安装在前叉4上的前轮5及前挡泥板6、与前叉4连接的车把7、配置在由车架2的各管包围着的炮架形空间内的燃料箱8、散热器用的储水箱9及散热器10、配置在炮架形空间的后方并前部备有水冷发动机11的动力单元12、将该动力单元12的前部安装在车架2上的连杆机构13、将动力单元12的后端部悬挂在车架2上的后缓冲器14、安装在动力单元12后部的后轮15、配置在车架2后部上部的车座16、复盖车架2的车身罩17构成。
车身罩17由前罩21、内罩22、左右搁脚底板23、左右底板裙24、底罩25、中心罩26、侧罩27、左右低侧罩28、后中心罩29、后上罩30构成。前罩21复盖前立管3的前部和前轮5的上部。内罩22复盖前罩21的后部。左右搁脚底板23(在该图中只表示跟前侧,下同)是供驾驶者搁脚用的低地板式搁脚板。左右底板裙24从该左右搁脚底板23的外缘向下方延伸。底罩25复盖这些底板裙24的下缘间。中心罩26从内罩22向后方延伸并复盖车架2的长度方向中央。侧罩27从中心罩26向后方延伸并复盖车架2的后部两侧面。左右低侧罩28从侧罩27的外缘向下方延伸。后中心罩29在低侧罩28的后方,复盖车架2的后端下部。后上罩30在后中心罩29的上方,复盖车架2的后端上部。
车把7备有复盖车把7的车把罩33、在前罩21的上方固定在车把7上的透明挡风窗屏34、设在该窗屏34的前面下部的窗屏装饰物35。
内罩22备有在两侧部复盖驾驶者脚部前方的腿罩22a。
图中,41是前灯,42是信号装置,43是加油盖,44是火花塞检查盖,45是主支脚,46是空气滤清装置即空气滤清器,47是后夹,48是尾灯,49是后挡泥板。
图2是本发明的设在动力单元后部的制动装置的侧面图。
制动装置50备有后制动机构59。该后制动机构59由后述的鼓式制动器、与使鼓式制动器的制动蹄动作的凸轮成为一体的凸轮轴50a、用螺栓B1固定在该凸轮轴50a上的制动臂51、副臂53、液压缸54、拉伸螺旋弹簧55和钢丝绳57构成。上述副臂53通过带螺母的螺栓52与制动臂51连接,并且可转动地安装在凸轮轴50a上。通过螺栓B2、B2安装在动力单元12上的液压缸54可推压副臂53。拉伸螺旋弹簧55挂设在液压缸54与制动臂51之间。钢丝绳57通过连接配件56安装在副臂53的端部。
带螺母的螺栓52是臂角度调节机构,能调节制动臂51相对于副臂53的安装角度。用于在制动蹄磨损时,将制动蹄与制动鼓之间变宽的间隙调节至预定量。转动可旋转地安装在副臂53上的螺母52a,使其在可摆动地安装在制动臂51上的螺栓52b上移动,进行上述的角度调节。
上述角度调节时,副臂53被液压缸54定位,所以,转动螺母52a时,制动臂51以凸轮轴50a为中心左右摆动。
53a是安装在副臂53下端的接合部,56a是供接合部53a移动的长孔。
图3是本发明制动装置的系统图。制动装置50除了具有图2所示的后制动机构59外,还备有设在车把7(见图1)右侧的右制动杆61、通过握捏该右制动杆61而动作的右主液压缸62、从主液压缸62通过配管P1连接的前圆盘制动器63、设在车把7左侧的左制动杆64、通过握捏该左制动杆64而动作的左主液压缸65、延迟阀66、连接延迟阀66与前圆盘制动器63的配管P3、设在延迟阀66与液压缸54之间的配管P4途中的用于调节液压的PCV(柱塞控制阀)67、卷绕安装在副臂53上的钢丝绳57的棘轮式钢丝绳卷绕机构68、为解除该钢丝绳卷绕机构68的锁定而设在左制动杆64附近的解除杆69。上述的延迟阀66与左主液压缸65通过配管P2连接,并且将制动液的液压分配给前圆盘制动器63和后制动机构59,并使得往前圆盘制动器63侧的液压供给比往制动机构59侧的延迟。
上述钢丝绳57、钢丝绳卷绕机构68、解除杆69和解除钢丝绳69a构成制动力保持机构71。
后制动机构59备有鼓式制动器59d。该鼓式制动器59d由制动鼓59a、一对制动蹄59b、59b和张设在一对制动蹄59b、59b之间的拉伸螺旋弹簧59c构成。上述一对制动蹄59b、59b的一端可摆动地配置在该制动鼓59a内侧,另一端可由固定在凸轮轴50a上的凸轮(图未示)移动。
前圆盘制动器63备有固定在前轮5(见图1)上的圆盘63a和三个缸体63b、63c、63d。该三个缸体中分别容纳着使圆盘63a制动的垫片(图未示)和推压该垫片的活塞(图未示)。
缸体63b、63d接受来自右主液压缸62的液压,缸体63c接受来自左主液压缸65的液压。
钢丝绳57的钢丝绳卷绕机构68由钢丝绳卷绕部68a、使该钢丝绳卷绕部68a旋转的操作杆68b、设在钢丝绳卷绕部68a外周的外周齿68c和卡在该外周齿68c上以阻止与钢丝绳卷绕方向相反方向旋转的卡爪68d构成,设置在图1所示的内罩22部分、车座16下方的中心罩26部分等处。
卡爪68d由解除杆69操作,解除杆69通过解除钢丝绳69a与该爪68d连接。
这样,为了进行制动,设置了使副臂53移动的两个系统的操作部即液压缸54和钢丝绳57,所以能延长制动装置50的寿命。
下面,说明上述制动装置50的动作。
图3中,在两轮车行驶中要制动时,或者因等待红绿灯信号而需临时停止制动时,握捏右制动杆61,使前圆盘制动器63动作,同时握捏左制动杆64,使前圆盘制动器63和后制动机构59双方动作。
结束制动时,手松开右制动杆61和左制动杆64,使其回到原来位置。
在停放两轮车时,拉动钢丝绳卷绕机构68的操作杆68b,卷绕钢丝绳57,拉动副臂53使后制动机构59动作。
解除后制动机构59的动作状态时,操作解除杆69,拉动解除钢丝绳69a,使卡爪68d脱离外周齿68c,使操作杆68b反时针方向返回,卷回钢丝绳57,将副臂53返回右方。
下面,说明上述后制动机构59的作用。
图4(a)(b)是说明本发明后制动机构作用的侧面图(I),(a)是初始状态,(b)是使液压缸作动的状态。
(a)中,液压缸54备有缸本体54b、活塞54c、弹簧54d和制动液供给口54e。缸本体54b具有底部54a。活塞54c可移动地插入在缸本体54b内,前端抵接副臂53。弹簧54d将活塞54c向缸本体54b内的底部54a侧推压。制动液供给口54e形成在底部54a上。该制动液供给口54e与配管P4连接。54f是密封部件。
在液压缸54未动作的初期状态,活塞54c的后端被弹簧54d推压在缸本体54b上,后制动机构59由螺固在动力单元12(见图2)后部的缸本体54来定位活塞54c,用该活塞54c的前端定位副臂53,用该副臂53通过带帽的螺栓52定位制动臂51。
这样,液压缸54兼作为组装时副臂53的定位部件,所以,在组装时能容易地进行副臂53与液压缸54的定位,另外,不需要组装后的副臂53与液压缸54之间的间隔调节。
(b)中,接受了来自左主液压缸65(见图3)的液压后,制动液从液压缸54的制动液供给口54e进入缸本体54b内,活塞54c向图中左方移动,使副臂53以凸轮轴50a为中心向左方移动。
随之,制动臂51也向左方移动,凸轮轴50a旋转,固定于凸轮轴50a上的图中未示的凸轮旋转,将图3所示的制动蹄59b、59b推压在制动鼓59a上,产生制动力。
这时,在图4(b)中,由于副臂53的接合部53a在安装于钢丝绳前端的连接配件56的长孔56a内移动,所以,在钢丝绳57上不作用过分的强制力,钢丝绳57不弯曲,可延长钢丝绳57或钢丝绳57与连接配件56的连接部的寿命。
图5(a)(b)是说明本发明后制动机构作用的侧面图(II),(a)表示制动蹄磨损时的调节。(b)表示制动动作时的状态。
图3所示的制动蹄59b、59b与制动鼓59a滑接而磨损时,如图5(a)所示,转动带螺母的螺栓52的螺母52a,加大制动臂51相对于由液压缸54定位的副臂53的角度θ,使凸轮轴50a顺时针方向旋转,将图3所示制动鼓59a与制动蹄59b、59b之间的间隙调小到预定量。
在制动力保持状态,拉动图3所示钢丝绳卷绕机构68的操作部68b,如图5(b)所示,将副臂53以凸轮轴50a为中心向左方运动,使凸轮轴50a旋转,从而使图中未示的凸轮旋转。
这样,在图3所示鼓式制动器59d上产生制动力,该制动力通过钢丝绳卷绕机构68的外周齿68c与卡爪68d的结合而得以维持。
如上所述,在制动臂51与副臂53之间设置制动臂51对副臂53的角度调节机构,换言之,设有制动鼓59a与制动蹄59b的间隙调节机构即带帽的螺栓52,在调节时副臂53不动,所以能在一处进行二个系统操作部即液压缸54和钢丝绳57的调节。
另外,由于设置二个系统的操作部,在制动保持时,如果使用卷绕机构68,则不必使液压缸54动作,长期动作也不会对液压系统内的密封部件承受负载,可延长制动装置50的寿命。
图6是表示本发明制动力保持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系统图。与图3所示实施例相同的部件注以相同标号,其详细说明从略。
制动力保持机构80的制动力保持部80a配置在左制动杆64附近,从该制动力保持部80a拉动直接安装在后制动机构59的副臂53前端的钢丝绳57,进行制动力的保持。
图7是表示本发明制动力保持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图。制动锁定部80a由安装在车把7上的主液压缸基部81、左制动杆64、制动力保持臂82、制动力保持杆84、托架85构成。左制动杆64以螺栓B2为中心可摆动地安装在主液压缸基部81上。制动力保持臂82以螺栓B2为中心可摆动地配置在左制动杆64的上方,并且在端部安装着钢丝绳57。制动力保持杆84以小螺丝钉B3为中心可摆动地安装在制动力保持臂82上,并且被弹簧赋与反时针方向的旋转力。托架85具有切口85a,该切口85a顶住制动力保持杆84的一端,阻止拉动的钢丝绳57的返回。
64a是臂部,推压设在主液压缸基部81上的上述左主液压缸65的活塞65a的前端。
82a是止挡件,用于阻止制动力保持杆84的反时针方向旋转。
82b是销,往下方推压时,握捏左制动杆64时,挂住左制动杆64,使制动力保持臂82与左制动杆64一体地移动。
86是容纳钢丝绳57的外缆。86a是外缆86往托架85上安装的安装部。
下面,说明上述制动力保持机构80的作用。
图8(a)至(c)是说明本发明制动力保持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制动力保持状态的图,说明制动力保持的操作顺序。各图的左侧是平面图,右侧是表示制动力保持臂的销的高度位置的断面图。
(a)是未使制动力保持部80a动作的初期状态。
制动力保持臂82的销82b被弹簧82c往上推,从制动力保持臂82的上面伸出。
(b)中,一边用左手LH的食指F推压销82b,一边握捏左制动杆64。这样,销82b挂住左制动杆64,制动力保持臂82与左制动杆64一起动。
这时,安装在制动力保持臂82上的钢丝绳57被拉动。
(c)中,再握捏左制动杆64,销82b由于与左制动杆64有摩擦力,即使食指离开也仍然下降着。
在该状态,用右手RH的手指顺时针向地转动制动力保持杆84,将制动力保持杆84的前端放入托架85的切口85a内。这时,左手从左制动杆64离开时,制动力保持杆84的前端顶住切口85a,制动力保持臂82不返回,钢丝绳57仍为被牵拉的状态,成为制动力保持状态。
这时,销82b由于与左制动杆64离开,摩擦力消失,向上方稍稍移动一点,与旋转的制动力保持杆84的下面相接。
图9(a)至(c)是说明本发明制动力保持机构的另一实施例中的解除制动动作状态图,说明制动动作状态解除的操作顺序。各图的左侧是平面图,右侧是表示制动力保持臂的销位置的断面图。
(a)是制动力保持状态,液压解除,左制动杆64返回。
(b)中,用左手LH握捏左制动杆64,起初销82b如(a)所示地伸出于下方,所以,制动力保持臂82和制动力保持杆84一起动作。制动力保持杆84的前端离开切口85a,制动力保持杆84因弹簧83(见图7)的旋转力而向反时针方向旋转,所以,销82b的上方推压被解除。
(c)中,左手松开左制动杆64时,随着左制动杆64的复位,制动力保持臂82返回,钢丝绳57也返回,制动动作状态解除。
销82b离开左制动杆64,向上方伸出。
这样,通过在制动装置50上设置制动力保持机构80,可用左制动杆64进行行驶中及临时停车的制动和停放车时的制动,使制动力保持机构80简单化。另外,通过使左制动杆64与制动力保持机构80连动,可容易地进行制动力保持或制动动作状态解除的操作。
本发明中的副臂53是弯曲的形状,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笔直的部件,主要是根据钢丝绳57的拉伸角度决定其形状。
图10是本发明中的液压缸的断面图,液压缸54由缸本体54b、活塞54c、密封部件54e、弹簧54f、活塞杆54g和橡胶套54h构成。缸本体54b具有设在底部的基准面54a。活塞54c可移动地插入在缸本体54b内。密封部件54e设在形成于活塞54c上的环状沟54d上。弹簧54f是把活塞54c往缸本体54b内的基准面54a侧推压的弹性部件。活塞杆54g的一端抵接活塞54c,另一端推出副臂53(见图3)。橡胶套54h塞在活塞杆54g与缸本体54b之间的间隙内。
缸本体54b备有形成在底部的凹部54j、与该凹部54j连通的制动液供给孔54k、往动力单元12上安装用的安装孔54m、54m。由于备有凹部54j,可减少缸本体54b与活塞54c的端部的接触面即基准面54a的面积。
凹部54j由缸本体54b和活塞54c的端部形成液室54n。
活塞54c备有液沟54p…(…表示若干个,下同)和接受活塞54g的球面状凹部54q。液沟54p……用于将液室54n的制动液导入环状沟54d。
密封部件54e备有与缸本体54b内面相接并且能滑动的外周肋58a和与环状沟54d相接的内周肋58b。
活塞杆54g备有球面状凸部54r和叉部54s。凸部54r与活塞54c的球面状凹部54q相接。叉部54s用于推压固定于图5所示副臂53上的被推压销53a。
橡胶套54h的基部54t内一体地做入弹簧,借助该弹簧的弹力而安装在缸本体54b内面。
制动液供给孔54k与配管P4(见图6)连接。
54u是通气孔,54v是堵塞通气孔54u的塞子,54w是帽,54x是垫圈,54y是开口环。
图11是表示本发明中的液压缸非动作状态的图。在未使液压缸54动作的初期状态,活塞54c的后端被弹簧54f推压在缸本体54b的基准面54a上,所以,能高精度地进行活塞54c相对于缸本体54b的定位。另外,可由弹簧54f防止因振动而引起活塞54c的移动。
液压缸54在组装副臂53时作为定位部件,所以,容易地进行副臂53与液压缸54的定位。另外,不再需要组装后的副臂53与液压缸54之间的间隙调节。
下面说明上述液压缸54的作用。
图12是说明本发明中的液压缸作用的图。握捏图6所示的左制动杆64,液压从左主液压缸65经过配管P2、延迟阀66、PCV67及配管P4传到液压缸54。
这时,制动液从配管P4通过图12所示的液压缸54的制动液供给孔54k,进入缸本体54b的液室54n内。
然后,制动液通过活塞54c的液沟54p…,到达环状沟54d,环状沟54d内的液压一边上升一边使活塞54c向反液室54n方向(图中左方)移动。
因此,环状沟54d内的密封部件54e的外周肋58a与缸本体54b的内面密接,内周肋58b与环状沟54d的外面密接,所以,能充分发挥密封部件54e的密封效果。
另外,由于减少了缸本体54b与活塞54c的接触面积,所以,在活塞54c开始移动时,可使制动液迅速流入压缸本体54b与活塞54c之间产生的间隙内,这样,活塞54c容易离开基准面54a,可提高活塞54c的初期的作动性。
活塞54c移动时,通过活塞杆54g连接着的副臂53以凸轮轴50a为中心向左方移动。
随之,制动臂51也向左方移动,凸轮轴50a旋转,固定于凸轮轴50a上的图中未示的凸轮旋转,将图6所示的制动蹄59b、59b推压在制动鼓59a上,产生制动力。
在活塞杆54g一边推压副臂53一边移动时,副臂53的被推压销53a沿着以凸轮轴50a为中心的圆弧状轨迹移动,所以,活塞杆54g的前端的叉部54s也与被推压销53a一起向下方移动,相对于缸本体54b的轴倾斜。
但是,通过将活塞杆54g与活塞54c分离、并且球面状凸部54r和球面状凹部54q相接,从活塞杆54g不易产生使活塞54c倾斜的力,可使活塞54c不容易相对于缸本体54b的轴倾斜,由于活塞54c的外面与缸本体54b的内面相接不很紧,所以能使活塞54c灵活地移动。
副臂53移动时,副臂53的接合部53b在安装于钢丝绳57前端的连接配件56的长孔56a内移动,所以,能减轻左制动杆64的操作力,并且对钢丝绳上不施加过度强制的力,钢丝绳57不弯曲,可延长钢丝绳和钢丝绳与连接配件56的连接部的寿命。
图13是说明本发明中的后制动机构的制动蹄磨损时的调节方法的侧面图。当图6所示的制动蹄59b、59b因与制动鼓59a滑接而磨损时,转动带帽螺栓52的螺母52a,加大制动臂51相对于由液压缸54定位的副臂53的角度θ,使凸轮轴50a顺时针方向旋转,将图6所示制动鼓59a与制动蹄59b、59b之间的间隙调小到预定量。
这样,图11所示液压缸54的缸本体54b的底部备有基准面54a,在活塞54c与基准面54a相接的状态,通过进行制动臂51的角度调节,将活塞54c作为基准,可容易而正确地进行制动臂51的角度调节。
图14是说明本发明中的制动力保持机构的动作状态的侧面图。在制动力保持状态,用图6所示的制动力保持机构80拉钢丝绳57,以凸轮轴50a为中心将副臂53顺时针方向旋转,使凸轮轴50a旋转,使图未示的凸轮旋转。
借此,而在图6所示的鼓式制动器59d上产生制动力。
如上所述,在制动臂51与副臂53之间设置制动臂51相对于副臂53的角度调节机构,换言之,设有制动鼓59a与制动蹄59b的间隙调节机构即带帽的螺栓52,在调节时副臂53不动,所以能在一处进行二个系统操作部即液压缸54和钢丝绳57的调节。
另外,由于设有二系统的操作部,所以,在制动力保持时如果使用制动力保持机构80,则不必使液压缸54动作,长期动作也不会对液压系统内的密封部件造成负载,可延长制动装置50的寿命。
下面说明上述制动装置50的作用。
图6中,在两轮车行驶中要制动时,或者因等待红绿灯信号而需临时停止的制动时,握捏右制动杆61,使前圆盘制动器63动作,同时握捏左制动杆64,使前圆盘制动器63和后制动机构59双方动作。
结束制动时,手松开右制动杆61和左制动杆64,使其回到原来位置。
在停放两轮车时,握捏左制杆64,拉动安装在制动力保持臂82上的钢丝绳57,将制动力保持杆84顶住托架85,使制动力保持机构80动作。
解除制动力保持机构80的动作时,再次握捏左制动杆64,解除制动力保持杆84与托架85的接合,使制动力保持臂82与左制动杆64一起返回最初位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是在缸本体54b的底部形成凹部54j的,但也可以在液室54n侧的活塞54c的端部形成凹部。
另外,通气孔54u是面对凹部54j的,但在把液压缸54安装于动力单元12上的情况下,也可以开设在液室54n的最上位置,这样可更加提高通气效果。
方案1所述的两轮车用制动装置,是由为使制动蹄动作而固定于凸轮轴上的制动臂、可转动地安装在凸轮轴上的副臂、将制动臂连接于副臂上并且能调节制动臂相对于副臂的安装角度的臂角度调节机构、驱动副臂使其产生制动力的二系统操作部构成的,由于设置二系统操作部,以及设置制动臂与副臂之间的臂角度调节机构,即使制动蹄磨损,能在上述调节机构一处调节制动臂的角度,可以使制动蹄移动到磨损前的位置。
方案2所述的两轮用制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二系统操作部,一方是与为保持制动状态的制动力保持机构连接的钢丝绳,另一方是由与制动杆连动的主液压缸驱动的液压缸,因此,用钢丝绳可保持制动状态,不必使液压缸工作,可延长液压缸的密封部件等的寿命。
方案3所述的两轮用制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液压缸兼作为组装时的副臂的定位部件。因此,组装时容易对副臂和液压缸进行定位,另外,不需要组装后的副臂与液压缸之间的间隙调节。
方案4所述的两轮车用制动装置的调节方法的特征在于,上述液压缸在缸体底部备有基准面,在活塞抵接基准面的状态下进行制动臂的角度调节。因此,把由缸体基准面定位了的活塞作为基准,可容易且正确地调节制动臂的角度。
方案5所述的两轮车用制动装置的制动液压缸的特征在于,由缸体、在缸体底开设的制动液供给孔、活塞、活塞杆、将活塞往缸体底部推压的弹性部件、设在缸体底部的基准面构成。因此,在不向缸体供给制动液时,将活塞推向缸体底的基准面,可高精度地进行活塞相对于缸体的定位,另外,由弹性部件可防止因振动等引起活塞的移动。
方案6所述的两轮车用制动装置的制动液压缸的特征在于,为了减少活塞与缸体底的接触面积,在活塞和缸体底部的至少一方上设置了凹部。因此,在制动液供给到了缸体底时,活塞容易离开缸体底,可提高活塞的初期作动性。
方案7和8所述的两轮车用制动装置的制动液压缸的特征在于,在活塞的外周形成环状沟,将密封部件嵌入该环状沟内,在活塞上形成用于把缸体底的制动液导向环状沟的制动液通路。因此,能将制动液充分供给环状沟,可以使环状沟内的压力上升,可提高密封部件的密封效果
方案9所述的两轮车用制动装置的制动液压缸,其特征在于,为了容许活塞杆的倾斜,将活塞杆与活塞分离,因此,即使在活塞杆倾斜时,也使活塞不容易倾斜,可以使活塞灵活地移动。
Claims (9)
1.一种两轮车用制动装置,该两轮车用制动装置中,为使制动蹄动作而在凸轮轴上固定制动臂,用液压缸驱动该制动臂,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固定于凸轮轴上的制动臂、可转动地安装在凸轮轴上的副臂、将制动臂连接于副臂上并且能调节制动臂相对于副臂的安装角度的臂角度调节机构、将副臂向产生制动力一侧驱动的二系统操作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车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二系统操作部,一方是连接于保持制动状态的制动力保持机构的钢丝绳,另一方是由与制动杆连动的主液压缸驱动的液压缸。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轮车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压缸兼作组装时的副臂的定位部件。
4.一种两轮车用制动装置的调节方法,该两轮车用制动装置中,为使制动蹄动作而在凸轮轴上固定制动臂,用液压缸驱动该制动臂,其特征在于,上述液压缸在缸体底部备有基准面,在活塞抵接基准面的状态下进行制动臂的角度调节。
5.一种两轮车用制动装置的制动液压缸,该两轮车用制动装置中,为使制动蹄动作而在凸轮轴上固定制动臂,用液压缸驱动该制动臂,其特征在于,上述液压缸由缸体、在缸体底开设的制动液供给孔、活塞、活塞杆、将活塞往缸体底部推压的弹性部件、设在缸体底部的基准面构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轮车用制动装置的制动液压缸,其特征在于,为了减少活塞与缸体底的接触面积,在活塞和缸体底部的至少一方上设置了凹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轮车用制动装置的制动液压缸,其特征在于,在活塞的外周形成环状沟,将密封部件嵌入该环状沟内,在活塞上形成用于把缸体底的制动液导向环状沟的制动液通路。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轮车用制动装置的制动液压缸,其特征在于,在活塞的外周形成环状沟,将密封部件嵌入该环状沟内,在活塞上形成用于把缸体底的制动液导向环状沟的制动液通路。
9.如权利要求5、6、7或8所述的两轮车用制动装置的制动液压缸,其特征在于,为了容许活塞杆的倾斜,将活塞杆与活塞分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09033/1997 | 1997-01-21 | ||
JP00903397A JP3573896B2 (ja) | 1997-01-21 | 1997-01-21 | 二輪車用ブレーキ装置 |
JP009033/97 | 1997-01-21 | ||
JP035255/1997 | 1997-02-19 | ||
JP03525597A JP3587421B2 (ja) | 1997-02-19 | 1997-02-19 | ブレーキ装置の調整方法及びブレーキ液圧シリンダ |
JP035255/97 | 1997-02-1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95623A true CN1195623A (zh) | 1998-10-14 |
CN1182999C CN1182999C (zh) | 2005-01-05 |
Family
ID=26343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9810433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2999C (zh) | 1997-01-21 | 1998-01-20 | 两轮车用制动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2999C (zh) |
TW (1) | TW440531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96770C (zh) * | 2004-08-10 | 2009-06-10 | 宫电高周波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 树脂膜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
WO2019149154A1 (zh) * | 2018-02-02 | 2019-08-08 | 张奉琦 | 一种防死锁油压刹车系统架构及其实施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424125B (zh) * | 2011-07-21 | 2014-01-21 |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 鼓式煞車機構 |
-
1997
- 1997-12-05 TW TW86118314A patent/TW440531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8
- 1998-01-20 CN CNB981043313A patent/CN118299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96770C (zh) * | 2004-08-10 | 2009-06-10 | 宫电高周波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 树脂膜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
WO2019149154A1 (zh) * | 2018-02-02 | 2019-08-08 | 张奉琦 | 一种防死锁油压刹车系统架构及其实施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440531B (en) | 2001-06-16 |
CN1182999C (zh) | 2005-01-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260588B1 (ko) | 안장형 차량의 제동 장치 | |
JP5069602B2 (ja) |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カバー構造 | |
CN1605539A (zh) | 自动二轮车的制动钳支撑结构 | |
EP2236398B1 (en) | Saddle ride type vehicle | |
US9260151B2 (en) | Rear structure of saddle riding type vehicle | |
CN1376603A (zh) | 车辆的后部构造 | |
CN1280150C (zh) | 机动二轮车的前整流罩支承构造 | |
CN1073035C (zh) | 小型摩托车的车架 | |
CN1182999C (zh) | 两轮车用制动装置 | |
CN1074503C (zh) | 发动机的泵配置结构 | |
CN102205820A (zh) | 摩托车 | |
EP3715234B1 (en) | Saddle-type vehicle | |
CN1276857C (zh) | 电动两轮车的电池组装卸结构 | |
JP6166298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CN1460622A (zh) | 小轮摩托车型车辆 | |
CN101049846A (zh) | 摩托车 | |
JP2005113892A (ja) | 燃料ポンプケース | |
CN1229248C (zh) | 自行车用鞍座 | |
CN107709146A (zh) | 摩托车内后挡泥板结构 | |
CN1608939A (zh) | 踏板式车辆的车体结构 | |
CN1697752A (zh) | 鞍座型车辆 | |
CN1131809C (zh) |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 | |
JP2009101924A (ja) | 自動二輪車 | |
JP4184736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フロントフェンダ構造 | |
CN110979527B (zh) | 车辆的挡泥板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105 Termination date: 2012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