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5907C - 具有与导电带模制到一起的接头单元的麦克风支架 - Google Patents

具有与导电带模制到一起的接头单元的麦克风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5907C
CN1185907C CNB021422222A CN02142222A CN1185907C CN 1185907 C CN1185907 C CN 1185907C CN B021422222 A CNB021422222 A CN B021422222A CN 02142222 A CN02142222 A CN 02142222A CN 1185907 C CN1185907 C CN 118590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phone
insulating lid
housing
microphone holder
s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422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98140A (zh
Inventor
须藤芳纪
藤原训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wa Metanix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etani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etanix Corp filed Critical Yamaha Metani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98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981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590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590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04R1/04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microphone with electric circuitry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6Arranging circuit leads; Relieving strain on circuit lea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lectrostatic, Electromagnetic, Magneto- Strictive, And Variable-Resistance Transducers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麦克风支架(5),其包括一个壳体(6),该壳体由软的合成树脂制成,并形成有凹槽(6a)和向该凹槽开放的音孔(6e);以及一个接头单元,该接头单元具有局部嵌入硬合成树脂制成的实心绝缘盖(7b)内的弹性导电带(7a)。麦克风(8)紧密地容纳在凹槽(6a)中,而凹槽用实心绝缘盖(7b)以弹性导电带(7a)在其内部接触部分(7d)与麦克风(8)的电极(8a)保持接触而其外部接触部分(7c)与电路板(9)保持接触的方式封闭。弹性导电带(7a)在实心绝缘盖模制过程中嵌入该实心绝缘盖中,因此可以加速装配工作。

Description

具有与导电带模制到一起的 接头单元的麦克风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麦克风支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形成例如移动电话或收发报机的通信装置的一部分的麦克风支架。
背景技术
便携通信装置,例如移动电话和收发报机,对于活动的人们非常方便,不论使用者在何处,都能为使用者提供个人通信。便携通信装置需要麦克风。当使用者对麦克风说话时,麦克风将声音转换为电信号,而电信号则从通信装置,通过交换装置传输给另一个人的通信装置。电信号通过相应的扬声器再转换为声音。在另一个人的通信装置中也有一个麦克风,在他或她谈话过程中,声音通过麦克风也转换为电信号。因此,麦克风是通信装置中不可缺少的部件。
麦克风固定在通信装置的壳体上,并且电连接到电路板上,在该电路板上,安装有形成声音-电信号转换器的电路元件和其他电路元件。麦克风支架承担这些任务,即将麦克风固定在壳体上,并且与电路板电连接。
日本公开专利申请2000-268925号公布了麦克风支架的一个典型例子。该例子示在图1中。现有技术的麦克风支架分为一个接头单元1和一个圆筒形壳体2。该圆筒形壳体2具有一个柱状体2a和一个末端部分2b。柱状体2a具有一个内部空间2c,而内部空间2c直径局部地增大,末端部分2b径向向内从柱状体2a突出出来,并限定了一个开口2d。内部空间2c通过该孔向圆筒形壳体2的外面敞开。开口2d的直径比内部空间2c的直径小,因此形成一个肩部2e。
接头单元1具有一个圆盘形壳体1a和一对导电带1b。圆盘形壳体1a可裂开成二个零件1c/1d,在该二个零件1c/1d中分别形成二个狭缝1e/1f。在圆盘形壳体1a中限定了一个内部空间1h,该空间通过狭缝1e/1f向外界敞开。各导电带的形状相同。导电带1b在其中间部分稍微向下弯,而其两个末端部分1j和1k也稍微向下弯。当力作用在倒圆的末端部分1j/1k上时,中间部分弹性变形,从而倒圆的末端部分1j/1k互相接近。导电带1b的中间部分约束在内部空间1h中,而倒圆的末端部分1j/1k局部通过狭缝1e/1f突出出来。
麦克风3和接头单元1放置在圆筒形壳体2中。麦克风3与圆筒形壳体2的肩部2e保持接触,并且麦克风3的声音敏感表面暴露在开口2d中。接头单元1压到麦克风3上,而通过狭缝1e局部突出的倒圆末端部分1j与麦克风3的电极保持接触。电路板4压到另一个倒圆的末端部分1k上。这样,麦克风3通过接头单元1,与电路板4电连接。
零件1c/1d和导电带1b是如下装配到接头单元1中的。单独准备好零件1c/1d和导电带1b。装配工人将导电带1b放在零件1c或1d上,并将倒圆的末端部分1j或1k插入狭缝1e或1f中。装配工人将另一个狭缝1f或1e与另一个倒圆的末端部分1k或1j对准,并使另一个零件1d或1c与零件1c或1d连接。当零件1c和1d装配在一起时,导电带1b就约束在内部空间1h中,且倒圆的末端部分1j和1k通过槽1e/1f露在外面。
现有技术的麦克风支架使麦克风3在通信装置中保持静止不动,并为在电路板4和麦克风3之间流动的电流提供导电通道。然而,现有技术的麦克风支架需要二个步骤的装配工作。
首先,将零件1c/1d和导电带1b手工装配在接头单元1中。接着,再将麦克风3和接头单元1手工放入圆筒形壳体2中。手工劳动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现有技术的麦克风支架的生产率低。这是现有技术的麦克风支架固有的第一个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对使用者来说,设计灵活性差。麦克风3的声音敏感表面露出在开口2d中,并且该开口形成在圆筒形壳体2的一端。另一方面,倒圆的末端部分1k在圆筒形壳体2的另一端上的开口中露出,使电路板4位于声音敏感表面的相对一侧上。当使用者设计通信装置的壳体时,使用者要将声音通过它入射到麦克风3的声音敏感表面上的音孔和被电路板4占据的空间相对地安排在壳体中。另外,必需将电路板4放在音孔的中心线与其垂直的一个虚拟平面上。如果使用者要使音孔的中心线与该虚拟平面平行,则使用者不能在其产品中使用现有技术的麦克风。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使制造商加速装配工作的麦克风支架。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发明提出将连接件嵌入一个绝缘盖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固定麦克风的麦克风支架,包括:一个壳体,其具有用于容纳所述麦克风的一个凹槽,和用于使声波传播至所述麦克风的声音敏感表面上的一个音孔;一个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接头单元,该接头单元包括连接件,该连接件具有保持与所述麦克风的电极接触的接触部分,和保持与在所述麦克风支架外面的导电通道接触的其他接触部分;以及一个绝缘盖,所述凹槽由该绝缘盖封闭,除了所述接触部分和所述其他接触部分以外,所述连接件部分嵌入所述绝缘盖,所述凹槽还具有一个比容纳所述麦克风的区更接近所述凹槽入口的上部区,并且所述接头单元容纳在所述上部区中。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麦克风支架的特征和优点将从下面结合附图的描述中会更加清楚。其中:
图1为示出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0-268925中所公开的现有技术麦克风支架的横截面图;
图2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麦克风支架的基本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示出图2所示的麦克风支架的基础上改型的麦克风支架的平面图;
图4为沿着图3的A-A线所取的,示出麦克风支架的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5为示出麦克风支架的正视图;
图6为示出形成麦克风支架的一部分的壳体的平面图;
图7为示出在装配前的麦克风支架的零件的局部正视图;
图8为示出在图2所示的麦克风支架的基础上改型的另一个麦克风支架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9为示出在图2所示的麦克风支架的基础上改型的又一个麦克风支架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0为示出在图2所示的麦克风支架的基础上改型的再一个麦克风支架结构的平面图;
图11为示出麦克风支架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2为示出麦克风支架的零件的局部侧视图;
图13为示出形成麦克风支架一部分的壳体的正视图;
图14为示出形成麦克风支架的另一部分的接头单元的正视图;
图15为示出接头单元的后视图;以及
图16为示出图2所示的麦克风支架的基础上改型的又一个麦克风支架的结构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说明几个实施例。体现本发明的麦克风支架,作为一个例子,是放置在通信装置例如移动电话,收发报机等的壳体中的。在横截面图,侧视图和正视图中使用了术语“上部”和“下部”。术语“上部”是指比术语“下部”所指的位置更接近纸的顶端线的位置。然而,在将麦克风支架装配在通信装置中以后,术语“上部”和“下部”就无意义了,这是由于不能确定使用者在手中是如何握持通信装置的。
图2表示体现本发明的麦克风支架的基本结构。体现本发明的麦克风支架5包括一个壳体6和一个接头单元7。壳体6具有长方体轮廓,并且在壳体6中形成一个圆筒形凹槽6a。圆筒形凹槽6a在圆筒形壳体6的上表面向大气开放。柱形麦克风8紧密地安放在圆筒形凹槽6a中,并且该圆筒形凹槽6a由接头单元7封闭,以使麦克风8密封在壳体6中。接头单元7由适当的紧固装置固定在壳体6上。
接头单元7具有导电带7a。该导电带7a为流入和流出麦克风8的电流提供导电通道。导电带7a局部嵌入一个绝缘盖板7b中,以便两个末端部分7c和7d从绝缘盖板7b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突出出来。在用绝缘材料成形绝缘盖板7b的同时,导电带7a一同嵌入绝缘盖板7b中。由此,接头单元7不需要任何手工装配工作。导电带7a在末端部分7d保持与在麦克风8上表面形成的电极8a接触;而在另一末端部分7c与电路板9接触。从而,电能和代表声音或声响的电信号通过接头单元7在电路板9和麦克风8之间传递。
圆筒形凹槽6a在一定深度处直径减小,并且在直径较大的上部和直径较小的下部之间的边界上形成一个台阶6b。从上表面至台阶6b的深度值比接头单元7和麦克风8的总厚度稍大。当将麦克风8插入圆筒形凹槽6a中时,声音敏感表面8b与底面6c分隔开,形成间隙6d。
在壳体6上还形成一个音孔6e。音孔6e在其一端向着侧表面一侧的大气开放,而在其另一端向着圆筒形凹槽6a开放。虽然,麦克风8占据圆筒形凹槽6a的大部分,但声波可通过间隙6d到达对声音敏感的表面8b。当音孔的一端向着壳体相反表面一侧的大气开放,而其另一端向着底面6c开放时,圆筒形凹槽6a的直径可以为常数,以便麦克风8的声音敏感表面直接暴露在音孔的另一端下。这表示间隙6d不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从以上描述中可以理解,在绝缘盖板7b的成形工序中,导电带7a与绝缘盖板7b成为一个整体。制造者只需将麦克风8插入凹槽6a中,和用接头单元7盖住凹槽6a即可。因此,装配工作比现有技术的麦克风支架的装配工作简单得多。
对于商业产品,对麦克风支架5的基本结构进行了如下的改型。
第一实施例
图3,4和5示出在麦克风支架5的基础上改型的麦克风支架10。麦克风支架10基本上包括一个壳体13和一个接头单元22。在壳体13中形成一个凹槽12,而麦克风11放置在凹槽12中并用接头单元22覆盖。接头单元22为在电路板P与麦克风11之间流动的电能和电信号提供电流通道。在壳体13上还形成有一个音孔28,且该音孔在其一端向着壳体13的侧面一侧的大气开放;而在其另一端则向着凹槽12开放。麦克风11具有一个声音敏感表面15,而声波通过音孔28传播至该声音敏感表面15上。音孔28与通信装置的壳体C上的穿孔部分PF对准。
作为一个例子,壳体13由弹性体系列的合成树脂制成,且具有长方体构型。如图6中可更好地看出那样,壳体13有一个方形的上表面13a和分别用附图标记20和21标示的侧壁和底面。在壳体13中形成一个基本上为圆筒形的凹槽12,该凹槽向着方形上表面一侧的大气开放。换句话说,该基本上为圆筒形的凹槽12由侧壁20和底面21限定。麦克风11具有柱形构型,与基本上为圆筒形的凹槽12相对应。
基本上为圆筒形的凹槽12有一个下部区S,一个中间区25和一个上部区19。底面36限定基本上为圆筒形的凹槽12的底部。下部区S的直径比麦克风11的直径小,在下部区的周边和中间区25的周边之间有一个平的台阶32。台阶32比底面30高出一个下部区S的深度。音孔28局部向中间区25开放并局部向下部区S开放。然而,音孔28的剩余部分限定了一条沟槽33,该沟槽伸入下部区S的下面。沟槽33在底面30上向下部区S开放。沟槽33达到下部区的中心区域,以使声波在圆筒形凹槽12的下部区S上传播。
中间区25的直径是台阶式增加的。中间区25的上部的横截面比中间区25的下部横截面稍宽。上部的直径D1的值比麦克风11的直径D2稍大(见图7),因此,麦克风11可以平稳地穿过中间区25的上部。另一方面,中间区25的下部的直径D3大约与麦克风11的直径D2相等,以便麦克风11可以紧密地安放在中间区25的下部中。当壳体13由软合成树脂制成时,侧壁20扩宽地变形,从而直径D3可比直径D2稍小一些。中间区25的深度大致与麦克风11的高度相等。
麦克风11与壳体13是如下这样装配的。麦克风11粗略地与基本上为圆筒形的凹槽12对准,并插入其中。麦克风11平稳地通过基本上为圆筒形的凹槽的上部区19和中间区25的上部。由于麦克风11的中心线不是严格地与圆筒形凹槽12的中心线在一直线上的,因此,当麦克风11到达中间区25的下部时,麦克风11遇到阻止其插入的阻力。这样,推力就要增加。内壁强迫麦克风11与中间区25的下部对准。麦克风11被推入中间区25的下部,而声音敏感表面15则与台阶32形成接触。如图4所示,麦克风11紧密地容纳在中间区25中。麦克风11的声音敏感表面15与底面30由下部区S隔开。当使用者说话时,声波穿过穿孔部分PF和音孔28,并通过沟槽33传播至凹槽12的下部区S中。声波在声波敏感表面15上被捕捉到,而麦克风11则将声波转换为电气信号。
回到图6可看出,圆筒形凹槽12的上部区19具有嵌套在方形上表面13a内的基本上方形地横截面。虽然该横截面形状象方形而不是圆形,该上部区19的四个拐角倒圆。四个卡爪27从侧壁20向内突出,进入上部区19的上部中(比较图6和图4)。卡爪27进入正好在下部区S上面的空间中,使彼此相对的卡爪27之间的距离比麦克风11的直径小。另外,卡爪27可以弹性变形。当将麦克风11压在卡爪27上时,卡爪27弹性变形,使麦克风11可以进入卡爪27之下地圆筒形凹槽12的上部区19中。
再次参见图3、4和5,麦克风11具有柱形构型,并且声音敏感表面15朝向底面21。麦克风11在与声音敏感表面15相反的表面上具有电极16,并且沿着周边形成环形的隆起部分17。接头单元22适于为电路板C的导电图案和麦克风11的电极16之间传递的电能和电信号提供导电通道。
接头单元22包括弹性导电带22a和绝缘盖23。绝缘盖由较硬的合成树脂制成,例如聚丁烯对苯二甲酸盐或聚碳酸酯,并具有类似于亚述古庙塔(ziggurat)的轮廓。绝缘盖23具有一个平台部分45a和一个凸缘部分45b。在绝缘盖23上形成一个通孔44,并且平台部分45a的上表面和凸缘部分45b的相反表面通过该通孔44互相连接。平台部分45a在其四个拐角倒圆,并具有基本上为方形的上表面。基本上为方形的上表面比由四个卡爪27形成的虚拟的方形窄。凸缘部分45b也具有基本上为方形的相反的表面。但是该基本上为方形的相反表面比上述虚拟的方形宽。这意味着,虽然卡爪27允许平台部分45a通过在卡爪27内侧的空间,但卡爪27阻止凸缘部分45b通过该空间。
弹性的导电带22a部分嵌入绝缘盖23中,并从平台部分45a的上表面和凸缘部分45b的相反表面突出出来。从而,每个弹性导电带22a都具有一个下接触部分35,一个连接部分36和一个上接触部分37。下接触部分35突出到通孔44下面的空间中,并可通过该通孔44看见。这个特征是所希望的。因为检查员可以容易检查该下接触部分35,看看它是否与电极16正确地保持接触。该下接触部分35稍微弯曲,并与麦克风11的电极16形成接触。另一方面,上接触部分37弯曲两次,并向电路板P延伸。上接触部分37具有一个象匙子一样的、倒圆的引导端。触点41分别与该引导端固定,并与电路板P上的导电图案接触。
接头单元22是如下这样制造的。首先,制造商准备一片导电物质,例如导电的金属或合金。然后,将该片导电物质放在一个下料模上,并进行冲压。这样就可得到导电带。该导电带通过弯曲产生塑性变形。然后,就得到了弹性的导电带22a。
接着,将弹性导电带插入模制模型中,并将熔化的合成树脂注入该模制模型中。当合成树脂硬化时,该弹性导电带就部分嵌入绝缘盖23中,从而得到接头单元22。因此,接头单元22是通过冲压、弯曲和镶嵌造型制成的。接头单元22不需要任何手工的装配工作。接头单元22的可生产性优于现有技术的接头单元1。
麦克风支架10是如下这样装配的。首先,准备壳体13和接头单元22。上面已经说明了如何制造接头单元22。壳体13可通过适当的模制方法制造。
接着,将麦克风11放入壳体13中。麦克风11与上述基本上为圆筒形的凹槽12粗略地对准,并插入其中,如箭头AR1所示那样(见图7)。当麦克风11通过上部区19和中间区25的上部时,麦克风11平稳地移动。当声音敏感表面15达到中间区25的上部和下部之间的边界时,声音敏感表面15的周边与形成中间区25的内表面接触。该内表面对麦克风11的运动形成阻力。作用在麦克风11上的推力要增加。麦克风11克服阻力前进,达到台阶32处。当声音敏感表面15与台阶32接触时,麦克风11不能运动,并紧密地安放在中间区25中。
接着,用接头单元22封闭该基本上为圆筒形的凹槽12。上述弹性导电带的下接触部分35与电极16对准,且接头单元22向着壳体13移动,如箭头AR2所示那样。当上述凸缘部分45b的相反的表面达到壳体的上表面13a时,由于卡爪27而使接头单元22遇到阻力。接头单元22强压在卡爪27上。这样,卡爪27弹性变形,允许凸缘部分45b通过虚拟的方形孔。凸缘部分45b安放上部区19中,而下接触部分35压在电极16上。下接触部分35弹性变形而克服通信装置的振动保持其本身与电极16的接触。
麦克风支架10固定在壳体C中的一个预先确定的位置上,并且触点41压在电路板P的导电图案上。如箭头R1所示(见图5),上接触部分37弹性变形。借助于上接触部分37的弹性,电连接绝对不会断开。当然,当将麦克风支架10固定在上述预先确定的位置上时,音孔28与上述穿孔部分PF对准并连接在一起。
现在假设使用者通过通信装置说话,则声音或声波通过穿孔部分PF,并进入音孔28中。虽然声波通过在绝缘盖23和壳体13之间的间隙,进入圆筒形凹槽12中,但因为麦克风11紧密地与形成中间区25的内表面接触,因此,声波不会达到壳体的下部区S。
声波通过音孔28传播,并通过沟槽33进入壳体的下部区S中。麦克风11已经通过接头单元22通电,并准备好将声波转换为电气信号。声波到达麦克风的声音敏感表面15,并被转换为电气信号。电气信号通过接头单元22,传播至电路板P。
从上面的说明可知,弹性导电带22a在模制过程中与绝缘盖23作成一个整体。因此,接头单元22不需要任何手工工作。这样,麦克风支架10的装配工作加快,生产成本可降低。
第二实施例
图8示出在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改型的另一麦克风支架10A。该麦克风支架10A基本上包括一个壳体13A和一个接头单元22。在壳体13A中形成一个凹槽12,且麦克风11放置在壳体中。如同麦克风支架10一样,凹槽12用接头单元22封闭起来。
麦克风11和接头单元22与麦克风支架10中的相同。为了简单起见,麦克风/接头单元11/22的零件与麦克风支架10的相应零件用相同附图标记标示,不再作详细说明。
除了音孔48以外,壳体13A与壳体13类似。音孔48形成在底面21上,在其一端向着壳体的下部区S开放,其另一端向大气开放。当使用者通过通信装置说话时,声音或声波进入音孔48,并达到麦克风的声音敏感表面15上。壳体13A与壳体13的区别只在音孔48的位置。因此,即使制造商想改变壳体的穿孔部分,他只需重新设计壳体13A即可。接头单元22在二个不同型号之间共用。这样,麦克风支架13/13A提高了改型工作的灵活性。
接头单元22也可使制造商加快麦克风支架10A的装配工作的速度,因而可降低生产成本。
第三实施例
图9表示在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改型的另一个麦克风支架10B。麦克风10B基本上包括一个壳体13B和一个接头单元22。在壳体13B中形成一个凹槽12,且麦克风11放在壳体13B中。如同麦克风支架10和10A一样,凹槽12由接头单元22封闭。
麦克风11和接头单元22与麦克风支架10和10A的麦克风和接头单元相同。因此,为了简单起见,麦克风/接头单元11/22的零件与麦克风支架10的相应零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不再作详细说明。
除了音孔50/51和盖塞52a/52b之外,壳体13B与壳体13相同。音孔50形成在侧壁20上,并在壳体侧面和下部区S之间延伸。另一方面,音孔51形成在底面21上,并在其另一端向下部区S开放,而其他部分向大气开放。音孔50相应于上述的音孔28,而另一个音孔51相应于上述音孔48。音孔50/51中的一个用盖塞52a/52b堵住。详细地说,盖塞52a具有一个圆盘形的头部54a和一个杆部分55a。该圆盘形头部54a比音孔50宽,且在杆部分55a周围形成有齿。齿比音孔50稍微宽一些。同样,盖塞52b有一个圆盘形的头部54b和一个杆部分55b。该圆盘形头部54b比音孔51宽,并在杆部分55b周围形成有齿。齿比音孔51稍微宽一些。当通信装置的壳体具有一个与音孔50相应的穿孔部分时,制造商则用盖塞52b封闭音孔51。制造商将盖塞52b推入音孔51中。在底面21上具有齿,使盖塞52b不能从音孔51中掉出。另一方面,当通信装置有一个与音孔51相应的穿孔部分时,制造商用盖塞52a塞住音孔50。制造商将盖塞52a推入音孔50中。在侧壁20上具有齿,可防止盖塞52a掉出。这样,根据通信装置的壳体不同,制造商可有选择地使用音孔50/51。只需要一个模制模型即可。即使制造商想对通信装置改型,也不需要新的壳体13B的模制模型。这样,麦克风支架13B可提高改型工作的灵活性。
接头单元11也可加速麦克风支架10A的装配工作,因此可降低生产成本。
第四实施例
图10到15示出在图2所示的基本的麦克风支架的基础上改型的又一个麦克风支架10C。麦克风支架10C基本上包括一个壳体13C和一个接头单元59。在壳体13C中形成一个凹槽12C。麦克风11安放在凹槽12C中,凹槽则用接头单元59封闭起来。
壳体13C为带有一个延长管63的基本上为长方体的盒子,其侧壁20和底面21限定了凹槽12C。二个拐角经过倒角,以便在该二个拐角处形成平面62。壳体13C由软的合成树脂制成。凹槽12C也分为上部区19C,中间区25C和下部区S。中间区25C和下部区S与基本上为圆筒形的凹槽12的相似,因此,台阶和底面分别用相同的附图标记32和30标示,并不再作详细说明。上部区为一个基本是长方体的空间,并也在二个拐角处倒角,以便与平面62平行的平面限定了基本上为长方体的空间。
在侧壁20上形成有一个音孔58a,而在底面21上形成沟槽33a。音孔58a可以直接向下部区S开放,或间接,即通过沟槽33a向下部区S开放。延长管63从侧壁20突出出来,形成一个声音通道58b。声音通道58b在其一端与音孔58a连接,而在其另一端与通信装置壳体的穿孔部分PF连接。声波通过该声音通道58b和音孔58a传播至凹槽12C的下部区S中。声音通道58b和音孔58a的横截面从下部区S向延长管63的末端线性增大,因此声波传播至声音敏感表面不会有严重的衰减。
除了延长管63从其突出的侧壁外,在各侧壁上分别形成三个插口60。插口60具有象钥匙孔的轮廓。一个插口60比其他二个插口60浅。浅的插口60具有一个上部漏斗形区67,一个中间狭窄的区域68和一个下部圆柱形区69(见图13)。另一方面,其他插口60在侧壁20的上端面和漏斗形区65之间具有一个宽的上部区65。将结合接头单元59更详细地描述插口60。
接头单元59分成一个绝缘盖57和弹性导电带71。弹性导电带71部分嵌入绝缘盖57中。弹性导电带71由导电金属或合金,通过冲压和弯曲制成,并在模制过程中嵌入绝缘盖57中。绝缘盖57由硬的合成树脂制成。
绝缘盖57具与上述基本上为长方体的空间相对应地构型。沿着绝缘盖57的上表面的侧面线形成工作面(bank)63a,该工作面具有要与壳体13C上周边表面共面地相应地上表面。换句话说,一下陷表面在工作面63a之间延伸。同样,沿着绝缘盖57的下表面的侧面线形成工作面63b,并且一下陷表面在工作面63b之间延伸。
绝缘盖57具有一个短尾部64a和一对凸耳64b。凸耳64b从侧面突出出来,而短尾部从后表面上突出出来。凸耳64b比短尾部64a更靠近壳体的相反表面。短尾部64a象一个短柱(见图14),而凸耳64b的形状为半个柱形(见图11)。短尾部64a的直径值比狭窄区68中的间隙大。然而,圆柱形区69的直径比短尾部64a的直径大。同样,凸耳64b的直径值比狭窄区68中的间隙大,而圆柱形区69的直径比凸耳64b的直径大。当将接头单元59放在壳体13C上时,短尾部64a和凸耳64b安放在上述漏斗形区67中,力施加到接头单元59上。然后,短尾部64a和凸耳64b压在漏斗形区67上,并使漏斗形区67变形,从而允许短尾部64a和凸耳64b通过。结果,短尾部64a和凸耳64b进入圆柱形区69中,将接头单元59固定在壳体13C中。
弹性导电带71分成相应的上接触部分72,相应的下接触部分73,和相应的凸起部分74。凸起部分74嵌入绝缘盖57中。上接触部分72从工作面63a之间的下陷表面突出,而下接触部分73则从工作面63b之间的下陷表面突出。上接触部分72具有倒圆的末端77,在倒圆末端77上形成触点76。同样,下接触部分73也具有倒圆的末端77,在该倒圆末端77上形成触点76。虽然,凸起部分74由绝缘盖57的限制,但上部末端部分72可以如箭头R2所示弹性变形,且下部末端部分73可以如箭头R3所示弹性变形。上接触部分72上的触点76与电路板P的导电图案接触,而下接触部分73上的触点76则与麦克风11的电极接触。
麦克风11与放在麦克风支架10、10A和10C中的麦克风相同,因此,声音敏感表面和电极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
壳体13C和接头单元59是如下这样装配的。首先,准备好壳体13C,接头单元59和麦克风11。弹性导电带71已经在模制过程中部分嵌入绝缘盖57中。
接着,麦克风11与凹槽12C中的中间区25C对准,并插入凹槽12C中。麦克风11通过上部区19C和中间区25C的上部,达到限定中间区25C下部的内表面上。克服阻力将麦克风11推入该下部中。麦克风11达到台阶32,并紧密地安放在该中间区25C中。
接着,接头单元59在壳体13C上移动,而短尾部64a和凸耳64b分别与插口60对准。接头单元59移动至凹槽12C的上部区19C中。短尾部64a和凸耳64b由漏斗形区67接收。下接触部分73上的触点76与麦克风11的电极16形成接触。接头单元59被压入壳体13C中。然后,狭窄区68弹性扩张,而使短尾部64a和凸耳64b分别进入圆柱形区69中。下接触部分73弹性变形,并将触点76压在电极16上。由于狭窄区68具有比短尾部/凸耳64a/64b的直径小的间隙,因此,接头单元59难于与壳体13C分离。
在装配麦克风支架10C和通信装置的壳体时,延长管63紧贴着壳体的穿孔部分,并且弹性导电带的上接触部分72和电路板P互相压紧。使上接触部分72弹性变形,以便触点76总是压紧电路板P的导电图案。因此,装配工作比现有技术的装配工作简单许多。
麦克风支架10C具有麦克风支架10/10A/10B的所有优点。延长管63提高了设计的灵活性,因为不论是否有穿孔部分,麦克风支架10C可放在壳体内的任何空间中。
从以上说明中可知,在形成绝缘盖7b/23/57的过程中,导电带7a/22a/71部分地嵌入绝缘盖7b/23/57中,因此接头单元7/23/59不需要任何手工装配工作。因此,可以加速装配工作和降低生产成本。
麦克风支架5/10/10A/10B/10C的另一个优点是,可在麦克风支架5/10/10A/10B/10C的工厂中引入自动装配系统。这是因为麦克风11和接头单元7/23/59是按照预先确定的方向(即上下方向)依次插入壳体中的。自动装配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手工工作,使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
麦克风支架10B/10C的另一个优点是设计的灵活性。麦克风支架10B/10C的位置不受壳体穿孔部分的限制。包装设计者可将麦克风支架10B/10C放在从几个候选空间选择出的一个空间中。这意味着设计者可自由地布置通信装置的电气元件。
虽然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道,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条件下,可以作各种改变和改进。
基本上为圆筒形的凹槽12的中间区25可以向上稍微成锥形。在这种情况下,有锥度的内表面对麦克风11的插入形成逐渐增加的阻力,这可使麦克风11与圆筒形凹槽对准。
麦克风可以具有不同于圆盘的任何轮廓。麦克风可以具有长方体轮廓。在这种情况下,中间区25为相应的长方体空间。
在壳体上可作出多于二个音孔。在这种情况下,与音孔50或51类似,不使用的音孔被塞住。作为例子,壳体可有二个音孔,一个作在侧面20上,另一个作在底面21上。
弹性导电带的形状可以与上述实施例的形状不同。弹性导电带被用于为电能和信号提供电流通道。换句话说,弹性导电带设计成电路板通过它与麦克风电连接。另一个接头单元的弹性导电带可通过壳体的切口,向电路板延伸。麦克风支架10D的又一个接头单元22D包括弹性的导电带22d(见图16),导电带的上接触部分具有垂直部分37和倾斜部分79。如果电路板P放在麦克风支架10D的上面,则根据电路板P的位置不同,弹性导电带22d可作成不同形状。这样,弹性导电带可以针对电路板P自由设计。带有灵活设计弹性导电带的麦克风支架提高了通信装置的设计灵活性。
在接头单元中可以使用刚性的导电块。在这种情况下,可将麦克风支架或电路板推向另一个部件。另外,在接头单元中还可以使用弹性的绝缘条。在这种情况下,导电通道印刷在弹性的绝缘条上。
绝缘盖可以具有与壳体的上表面接触的接触表面。换句话说,只有麦克风安放在凹槽中,该凹槽用绝缘盖封闭,而不将绝缘盖插入凹槽中。
在绝缘盖中可以嵌入多于二条弹性导电带。
根据本发明的麦克风支架可以放入另一种电子装置中,例如个人电脑系统,磁带录音机和家用电器。
上述卡爪27可以形成在所述绝缘盖的周边部分上。在这种情况下,插口形成在壳体中,而卡爪紧密地放入插口中,使接头单元固定在壳体上。
弹性导电带、刚性导电带、和带有导电通道的弹性绝缘条都可用作连接件。

Claims (17)

1.一种用于固定麦克风(8、11)的麦克风支架(5,10,10A,10B,10C,10D),包括:
一个壳体(6,13,13A,13B,13C),其具有用于容纳所述麦克风的一个凹槽(6a,12,12C),和用于使声波传播至所述麦克风的声音敏感表面(15)上的一个音孔(6c,28,48,50,58a);以及
一个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接头单元(7,22,59,22D),该接头单元包括连接件(7a,22a,71,22d),该连接件具有保持与所述麦克风的电极(16)接触的接触部分(7a,35,73),和保持与在所述麦克风支架外面的导电通道接触的其他接触部分(7c,37,72);以及
一个绝缘盖(7b,23,57),所述凹槽由该绝缘盖封闭,除了所述接触部分(7d,35,73)和所述其他接触部分以外,所述连接件(7a,22a,71,22d)部分嵌入所述绝缘盖(7b,23,57),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6a,12,12C)还具有一个比容纳所述麦克风的区(25,25C)更接近所述凹槽入口的上部区(19,19C),并且所述接头单元(7,23,59)容纳在所述上部区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克风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盖(7b,23,57)为实心的,以便除了所述接触部分(7d,35,73)和所述其他接触部分(7c,37,72)以外,所述连接件(7a,22a,71,22d)由所述绝缘盖覆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克风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盖(23,57)是实心的,以便除了所述接触部分和所述其他接触部分以外,所述连接件(22a,71,22d)被所述绝缘盖(23,57)覆盖;另外,所述凹槽(12,12c)具有一个所述麦克风的一部分被紧密地容纳的区(25,25c),以便声波几乎不能通过所述麦克风的所述部分,和限定所述凹槽的所述部分的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之间到达声音敏感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麦克风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3,13A,13B)比所述绝缘盖更容易变形,并且所述壳体(13,13A,13B)具有卡爪(27),卡爪从限定所述凹槽的所述上部区(19)的所述壳体的内周向内突出,并与所述绝缘盖(23)的外周接合,以用于将所述接头单元(22)压到所述麦克风(11)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麦克风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6a,12,12C)还具有一个横截面比紧密地容纳所述麦克风(8,11)的中间区(25,25c)更狭窄的下部区(S);并且,所述声音敏感表面(15)的外周与所述下部区(S)和所述中间区(25,25c)之间的台阶(6b,32)保持接触,以使所述音孔(6e,28,48,50,58a)可将所述声波传播至所述下部区(S)。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麦克风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盖(57)具有多个突起(64a,64b),而所述壳体(13C)形成有多个分别用于容纳所述多个突起的插口(6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麦克风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3C)比所述绝缘盖(57)更易变形,所述多个插口(60)中的每一个具有比所述多个突起(64a,64b)中相应一个突起宽的入口(65,67;67);一个可弹性变形的狭窄部分(68)与所述入口相邻,并比所述多个突起中的所述相应一个突起窄;而一个宽的部分(69)与所述可弹性变形的狭窄部分相邻,并比所述多个突起(64a,64b)中的所述相应一个突起窄,用于固定所述多个突起中的所述相应一个突起。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麦克风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盖(23)形成有一个向所述表面和所述另一表面开放的中空空间(44),而所述其他接触部分(35)暴露在所述中空空间中。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麦克风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2a,71,22d)可以弹性变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麦克风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2,12C)具有一个用于紧密地安放麦克风(11)的区(25,25C),和用于以所述连接件(22a,71,22d)的弹性使所述接触部分(35,73)被压到所述麦克风的所述电极上的方式容纳所述接头单元(22,59)的上部区(19,19C)。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麦克风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3,13A,13B)具有突出至所述上部区中并与所述接头单元的周边接触的卡爪(27),以使所述连接件在所述电极上弹性变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麦克风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盖(57)具有多个从其周边向外突出的突起(45a,45b),而所述壳体形成有多个用于分别容纳所述多个突起的插口(60)。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克风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3B)还具有至少一个将所述声波传播至所述声音敏感表面(15)的另一音孔(51),所述音孔(50)和所述另一音孔(51)中的一个用盖塞(52a,52b)封闭。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麦克风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盖(23)是实心的,以便除了所述接触部分(35)和所述其他接触部分(37)以外,所述连接件(22a)被所述绝缘盖覆盖。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克风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3C)还具有一个形成有与所述音孔(58a)连接的声音通道(58b)的延长管(63)。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麦克风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盖(57)是实心的,以便除了所述接触部分和所述其他接触部分以外,所述连接件被所述绝缘盖覆盖。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麦克风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孔(58a)和所述声音通道(58b)的横截面朝向所述延长管的前端增大。
CNB021422222A 2001-08-27 2002-08-26 具有与导电带模制到一起的接头单元的麦克风支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590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255985A JP3471775B2 (ja) 2001-08-27 2001-08-27 マイクホルダ
JP255985/2001 2001-08-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98140A CN1398140A (zh) 2003-02-19
CN1185907C true CN1185907C (zh) 2005-01-19

Family

ID=1908387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4222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5907C (zh) 2001-08-27 2002-08-26 具有与导电带模制到一起的接头单元的麦克风支架
CNU022475788U Expired - Lifetime CN2673014Y (zh) 2001-08-27 2002-08-26 麦克风支架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022475788U Expired - Lifetime CN2673014Y (zh) 2001-08-27 2002-08-26 麦克风支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856689B2 (zh)
EP (1) EP1296533A3 (zh)
JP (1) JP3471775B2 (zh)
KR (1) KR20030019152A (zh)
CN (2) CN118590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18116B1 (ko) * 2002-10-01 2005-09-29 정낙환 마이크로폰 홀더의 조립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7266211B2 (en) * 2003-08-07 2007-09-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peaker grill
KR100544283B1 (ko) * 2004-01-20 2006-01-24 주식회사 비에스이 표면실장을 위한 평행육면체형 콘덴서 마이크로폰
KR100556685B1 (ko) * 2004-01-30 2006-03-10 주식회사 비에스이 지향성 콘덴서 마이크로폰용 홀더 키트
KR100544282B1 (ko) * 2004-02-24 2006-01-23 주식회사 비에스이 평행육면체형 콘덴서 마이크로폰
KR100544281B1 (ko) * 2004-02-24 2006-01-23 주식회사 비에스이 평행육면체형 지향성 콘덴서 마이크로폰
US20060132595A1 (en) * 2004-10-15 2006-06-22 Kenoyer Michael L Speakerphone supporting video and audio features
US7970151B2 (en) * 2004-10-15 2011-06-28 Lifesize Communications, Inc. Hybrid beamforming
US7760887B2 (en) * 2004-10-15 2010-07-20 Lifesize Communications, Inc. Updating modeling information based on online data gathering
US7720232B2 (en) * 2004-10-15 2010-05-18 Lifesize Communications, Inc. Speakerphone
US8116500B2 (en) * 2004-10-15 2012-02-14 Lifesize Communications, Inc. Microphone orientation and size in a speakerphone
US7826624B2 (en) * 2004-10-15 2010-11-02 Lifesize Communications, Inc. Speakerphone self calibration and beam forming
US7720236B2 (en) * 2004-10-15 2010-05-18 Lifesize Communications, Inc. Updating modeling information based on offline calibration experiments
US7903137B2 (en) * 2004-10-15 2011-03-08 Lifesize Communications, Inc. Videoconferencing echo cancellers
JP4396980B2 (ja) * 2004-10-18 2010-01-13 Smk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ホン取付装置
CA2504778A1 (en) * 2005-01-24 2006-07-24 Noland Lewis Sound isolation cap for sound level meters
US7970150B2 (en) * 2005-04-29 2011-06-28 Lifesize Communications, Inc. Tracking talkers using virtual broadside scan and directed beams
US7593539B2 (en) * 2005-04-29 2009-09-22 Lifesize Communications, Inc. Microphone and speaker arrangement in speakerphone
US7991167B2 (en) * 2005-04-29 2011-08-02 Lifesize Communications, Inc. Forming beams with nulls directed at noise sources
US7769195B2 (en) * 2006-03-02 2010-08-03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Microphone connector module
JP4910538B2 (ja) * 2006-07-25 2012-04-04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モジュール用コネクタ
US20080240471A1 (en) * 2007-03-30 2008-10-02 Fortemedia, Inc.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internal microphone array
JP5404220B2 (ja) * 2009-07-09 2014-01-29 株式会社オーディオテクニカ コンデンサマイクロホン
JP5557279B2 (ja) * 2010-05-28 2014-07-23 株式会社オーディオテクニカ コンデンサマイクロホン用電池室
US20140112516A1 (en) * 2012-10-09 2014-04-24 Knowles Electronics, Llc Acoustic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KR102269526B1 (ko) 2014-03-18 2021-06-25 소니그룹주식회사 정보 처리 장치 및 제어 방법
DE102015108945A1 (de) * 2015-06-08 2016-12-08 Peiker Acustic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Mikrofoneinheit und Mikrofoneinheit
JP6874430B2 (ja) * 2017-03-09 2021-05-19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音声レコーダ
US11115744B2 (en) 2018-04-02 2021-09-07 Knowles Electronics, Llc Audio device with conduit connector
CN110662156B (zh) * 2019-09-11 2022-02-15 厦门东声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具连接电路的扬声器半模组及制造工艺
JP2021159415A (ja) * 2020-03-31 2021-10-11 株式会社ソニー・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入力デバイ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139699B (it) 1980-11-13 1986-09-24 Commw Of Australia Connettori
JP3123176B2 (ja) 1992-01-24 2001-01-0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ホン装置
CA2169641C (en) * 1993-08-18 2004-01-20 Albert Enting Telephone handset
JP3292357B2 (ja) 1995-02-27 2002-06-17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部品取付用無半田ホルダ、無半田ホルダ付電気部品及びエレクトレットマイクロホン
JP3396558B2 (ja) 1995-05-01 2003-04-14 高島屋日発工業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グリルの裏蓋装置
US6106305A (en) * 1997-02-06 2000-08-22 Methode Electronics, Inc. Elastomeric connector having a plurality of fine pitched contacts, a method for connecting components using the same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uch a connector
US5830007A (en) * 1997-03-04 1998-11-03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a microphone
EP0880299A1 (en) 1997-05-23 1998-11-25 Fuji Polymer Industries Co,, Ltd. Miniature microphone arrangement
JPH1141682A (ja) 1997-07-15 1999-02-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マイク取付装置及び取付方法
JP3362640B2 (ja) 1997-07-30 2003-01-07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エレクトレットコンデンサマイクロホン
JP3283226B2 (ja) * 1997-12-26 2002-05-20 ポリマテック株式会社 ホルダーの製造法
JP3436503B2 (ja) 1999-03-12 2003-08-11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圧接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を含むユニット
JP2001103116A (ja) 1999-09-28 2001-04-13 Toshiba Corp ストリーム生成装置
JP3125220B1 (ja) 1999-09-30 2001-01-15 京セラエルコ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用コネクタ
JP3621615B2 (ja) * 1999-11-12 2005-02-16 ヤマハメタニクス株式会社 マイクホル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856689B2 (en) 2005-02-15
US20030039374A1 (en) 2003-02-27
CN2673014Y (zh) 2005-01-19
KR20030019152A (ko) 2003-03-06
JP3471775B2 (ja) 2003-12-02
JP2003061176A (ja) 2003-02-28
EP1296533A2 (en) 2003-03-26
CN1398140A (zh) 2003-02-19
EP1296533A3 (en) 2003-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5907C (zh) 具有与导电带模制到一起的接头单元的麦克风支架
CN1093321C (zh) 护盖
CN1116718C (zh) 同轴连接器
CN1183564C (zh) 按键开关装置的防水和防尘结构
US8052468B2 (en) Audio plug with cosmetic hard shell
CN1650600A (zh) 便携式终端装置
CN1767267A (zh) 在同轴电缆上安装电连接器的方法和这种电连接器
CN1808786A (zh) 接地端子配件和具有该配件的电气连接器
CN1314171C (zh) 连接器
CN1525603A (zh) 接口部件
CN101359645B (zh) 半导体装置、预模制封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992999A (zh) 发音体模块、利用了发音体模块的发音构造体和电子设备
CN1351463A (zh) 电容式传声器
CN101044784A (zh) 麦克风和生产麦克风的方法
CN102075841B (zh) 驻极体传声器
CN106602330A (zh) 焊线式耳机座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2883251A (zh) 扬声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232998C (zh) 带有检测开关的电源开关装置
CN204518274U (zh) 一种电子装置盒体的防水结构
CN1783585A (zh) 电连接器
CN202231860U (zh) 简约紧凑型驻极体麦克风
EP1401053A1 (en) Microphone holder having connector unit molded together with conductive strips
CN212086277U (zh) 移动终端防尘保护壳
CN1253903C (zh) 接点弹簧及使用该接点弹簧的开关装置
CN207303500U (zh) 防水型耳机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119

Termination date: 2012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