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44784A - 麦克风和生产麦克风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麦克风和生产麦克风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44784A
CN101044784A CNA2005800360222A CN200580036022A CN101044784A CN 101044784 A CN101044784 A CN 101044784A CN A2005800360222 A CNA2005800360222 A CN A2005800360222A CN 200580036022 A CN200580036022 A CN 200580036022A CN 101044784 A CN101044784 A CN 1010447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ture
microphone
microphone unit
disc spring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360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日森彻
武子太司
吉田胜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44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47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8Microphon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Electrostatic, Electromagnetic, Magneto- Strictive, And Variable-Resistance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安装在如移动电话终端等之类的小尺寸装置上的麦克风,其中可以保证盘簧的插入孔的精细加工性、其插入孔的加工精度,和盘簧的控制属性(盘簧的自保持属性),也消除了所使用材料中的限制问题,并通过简化组装工作实现组装的自动化。通过与麦克风单元(10)相连接的盘簧(20A、20B),麦克风单元(10)容纳在由硬材料制成的第一固定器(30)中。而且,通过盘簧(20A、20B)将麦克风(10)容纳在其中的第一固定器(30)容纳在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二固定器(40)中。通过该构造,可以很容易保证盘簧的定位精度,也可以不受限制地选择所使用的材料,并且也可以有助于组装。

Description

麦克风和生产麦克风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麦克风和生产麦克风的方法,尤其涉及安装在如移动电话之类的需要尺寸减小的装置上的麦克风。
背景技术
作为驻极体电容器麦克风(ECM),存在一麦克风,它包括麦克风单元(它具有例如短圆柱形形状,和用于在其底表面或上表面处用于外部连接的电极图案),用于将其麦克风单元容纳在其中的固定器,和起到麦克风单元的外部连接终端作用的一对弹簧(每个弹簧都具有接触上述麦克风单元的一对电极图案中的每一个的一端,和电连接到移动电话等的声音处理模拟前端上的另一端)。
该麦克风单元具有转换电容器的静电电容变化的功能(电声转换功能),该静电电容根据声学信号变化成电学信号,并将其电学信号输出。
因此,作为这类麦克风,存在例如专利文件1中所述的麦克风。专利文件1中所述的麦克风采用通过橡胶制成的固定器固定麦克风单元的结构。
附图7示出了一剖视图,示出了传统麦克风的结构(专利文件1中所述麦克风的结构)的例子。
如附图7中所示,该麦克风具有一结构,其中在盘簧50A和50B已经插入到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普通橡胶固定器60中之后,麦克风单元70插入到橡胶固定器60中并固定到其上,从而包封在橡胶固定器60中。
而且,专利文件2中所述的麦克风使用一固定器,该固定器用软材料和硬材料通过不同材料模制(dissimilar-material)整体形成。
即,将麦克风单元固定在其中的该固定器需要彼此相反的柔性和刚性,该柔性用于有助于麦克风单元的容纳,通过该刚性可以紧紧固定起到外部连接终端作用的弹簧(接触弹簧)。因此,在专利文件2所述的麦克风中,用硬材料制成的辅助板和用软材料制成的固定器本体整体形成,从而满足该柔性和刚性要求。
附图6示出了一剖视图,示出了传统麦克风的结构(专利文件2中所述麦克风的结构)的例子。
如附图6中所示,该麦克风具有一结构,其中在盘簧80A和80B已经插入到固定器中之后,该固定器通过将用硬材料制成的硬辅助板95镶嵌造型(insert-molding)到由软材料制成的固定器本体90中整体形成,麦克风单元100插入和固定到固定器中,从而包封在固定器本体中。附图标记81是盘簧的座部分,并且附图标记82是盘簧座底部。
专利文件1:JP-A-2002-262396(图2和7)
专利文件2:JP-A-2003-346959(第4页,图2)
发明内容
如移动电话终端等之类的电子装置的尺寸减小和重量减轻正在进行,并且在这些尺寸减小和重量减轻的情况下,最近安装在这种装置上的麦克风的尺寸减小的需求正在扩大。
随着麦克风的尺寸变得越来越小,盘簧与之接触的电极图案的面积也变得越来越小。起到外部连接终端作用的盘簧,由于必须精确接触其微细电极图案,所以要求定位精度比传统麦克风单元中的盘簧更高。
在假设本发明对应于这种环境的基础上,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经研究了上述现有技术。结果,下述几点变得更加清晰。
(1)用于盘簧插入的孔的直径,及其孔的加工精度
在专利文件1中所述的麦克风(附图9)中,整个橡胶固定器用橡胶制成。因此,存在盘簧插入孔的直径的精制和其孔的加工精度的限制。专利文件2中所述麦克风与专利文件1中所述麦克风的相同之处在于,盘簧的插入孔必须设置在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固定器中,并且获得了与专利文件1中所述麦克风类似的研究结果。
(2)盘簧的控制属性(盘簧的自保持属性)
基本上,麦克风在(处于工作位置的)产品的自然使用范围中使用。然而,在实际使用中,也设想了麦克风在自然使用范围之外使用的情况。在使用盘簧的麦克风中,万一盘簧即使在瞬间超过使用范围受到按压,盘簧也进入紧密卷绕状态(也就是,卷绕线变紧并且无法具有弹性力的状态),并且无法获得设计中设想的弹簧特征。
在专利文件1和专利文件2中的两类麦克风(附图8和9)中,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固定器涉及用于调节盘簧的部分(开放部分)。因此,存在降低固定器的加工精度的可能性,和固定器自身因外部压力而变形,并且不能说(state)处于不担心盘簧将处于紧密卷绕状态。
而且,随着盘簧受到更多压缩,不仅出现弹簧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形,而且也出现其小的倾斜,从而存在盘簧胡乱移动的可能性。万一盘簧胡乱移动,则明显产生其盘簧的端点的位置变化,并且难以采取其位置。
在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固定器涉及用于调节盘簧的部分(开放部分)的结构中,无法肯定(state)的是,不担心盘簧将胡乱移动。
而且,为了尽可能抑制盘簧的倾斜,考虑到增大用弹性材料(软材料)制成的盘簧插入孔的深度。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盘簧插入孔用软材料制成,所以盘簧的控制属性减弱,并且并不总是获得期望的结果。相反,由于盘簧从插入孔的突出量较小,所以担心载荷将直接从外侧施加在固定器上。
(3)不同材料模制引发的问题(翘曲的产生和模制的难度)
在专利文件2中所述的麦克风(附图8)中,由软材料和硬材料通过不同材料模制整体形成的固定器限制了可使用的材料。而且,由于相应材料的收缩率不同,所以无法肯定的是,不存在产生翘曲或变形的可能性。万一产生翘曲,则存在无法获得必须精度的可能性。
而且,不同材料模制需要特殊技术,并且在生产率方面欠佳。
(4)组装中麦克风的组装工作效率(装入效率)和组装自动化的可能性
考虑到麦克风的装入效率,通常在盘簧已经插入到固定器中之后,插入麦克风单元。为了防止麦克风单元脱出,在麦克风单元已经插入之后,固定器的开放部分的末端部分构造使得将麦克风包封在固定器中。专利文件1和专利文件2中所述的麦克风也通过该方法组装。
当麦克风单元容纳在固定器中时(当麦克风单元插入到固定器中时),需要扩展固定器的插入开口。此时,由于盘簧从任何压制释放(由于盘簧不处于按压状态),所以盘簧易于胡乱移动。关于这一点,组装较困难。因此,组装的自动化也较困难。
鉴于上述情况,作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安装在如移动电话终端等之类的小尺寸装置上的麦克风,它能够充分保证盘簧的插入孔的精细加工性,和盘簧的控制属性(盘簧的自保持属性)。
而且,另一目的是通过防止其翘曲消除麦克风的模制中的难题,并通过有助于组装工作允许组装的自动化。
本发明的麦克风包括形成使得能够固定麦克风单元的第一固定器,和一弹簧,该弹簧处于起到外部连接终端作用的弹簧的一端接触麦克风单元的状态,还包括第二固定器,该第二固定器固定该第一固定器和麦克风单元,从而将它们包封在其中,并且用比第一固定器的材料更软的材料形成。
用硬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一固定器和用软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二固定器完全是单独的,并且作为单独本体的这些固定器和麦克风单元组合,从而形成一个麦克风。只有用硬材料制成的第一固定器涉及盘簧,并且完全消除了用软材料制成的第二固定器的参与,从而保证盘簧的插入孔的精细加工性,插入孔的高加工精度和盘簧的良好控制属性(自保持属性)。此处,“硬”和“软”意味着“相对较硬”和“相对较软”,并且第一固定器比第二固定器更硬。
即,在用硬材料制成的第一固定器中,由于可以以良好精度加工小直径的插入孔,所以可以保证盘簧的定位精度,并且即使在麦克风单元与盘簧的接触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也可保证接触稳定性。而且,同样考虑到接触点因盘簧在压缩中的倾斜而改变,由于第一固定器用硬材料制成,所以易于采取其改变范围。而且,用硬材料制成的第一固定器中通孔(和用于将盘簧座部分容纳在其中的宽孔部分)的深度设计得大于盘簧处于紧密卷绕状态的高度,从而可以安全避免盘簧的紧密卷绕状态,并且可以保证盘簧的良好自保持属性。因此,当麦克风组装在移动电话终端等中时,不会产生盘簧进入紧密卷绕状态并且盘簧的属性丧失的情况。这点也有助于组装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由于在本发明中使用作为单独本体的由硬材料制成的第一固定器和由软材料制成的第二固定器,所以与不同材料模制产品的情况不同,不会产生如可使用材料的限制、担心产生翘曲或者模制困难之类的问题。而且,在盘簧和麦克风单元连接在第一固定器中的状态下,盘簧按压在麦克风单元上,并且盘簧的移动受到控制。因此,不担心盘簧胡乱移动。即,在第一固定器中,实现了盘簧和麦克风单元稳定地临时固定的状态。在此状态下,第一固定器插入到第二固定器中,从而获得良好的组装工作效率。而且,当盘簧和麦克风单元连接到第一固定器中时,它们只是连续地垂直插入,不要求方向性。因此,也在这一点上,组装工作效率良好。而且,第二固定器也易于将第一固定器和麦克风单元包封在其中。因此,组装的自动化也较容易。
而且,在本发明的麦克风中,一对电极图案设置在麦克风单元的上表面或底表面上,该第一固定器具有能够将麦克风单元局部容纳在其中的中空部(hollow),用于将一对弹簧插入其中的通孔设置在对应于一对电极图案的其中空部的底表面上的部分中,并且第二固定器构造使得覆盖第一固定器的侧表面和麦克风单元从第一固定器出来的部分。
在第一固定器中,通孔设置在对应于麦克风单元上的电极图案的准确位置处;该第一固定器设置有用于将麦克风单元毫无妨碍地顺利容纳在其中的中空部,从而部分容纳麦克风单元(并且第一固定器在其内壁的一部分上具有防脱落肋,以临时固定麦克风单元);并且该第二固定器构造使得包封麦克风的侧表面和末端部分和第一固定器的侧表面。由于麦克风单元的侧表面的一部分直接接触由软材料制成的第二固定器,所以缓和了麦克风单元的微小振动,可以消除从麦克风单元的上表面到其底表面的间隙,并且可以安全地紧紧覆盖麦克风单元,从而获得声音泄漏防止的效果。
而且,在本发明的麦克风中,弹簧是在其底部具有座部分的锥形盘簧,并且设置在第一固定器中的通孔的在麦克风侧上的末端处的孔直径比其他部分处的孔直径更宽。在其更宽部分中,容纳盘簧的座部分。
具有座部分的锥形盘簧的使用使得固定高度较短,并且由于座部分紧紧地保持在第一固定器和麦克风单元之间,所以可以稳定地固定盘簧,并且盘簧通过自身能够垂直竖立。由于第一固定器中的通孔具有较宽部分,所以盘簧的座部分可以稳定地容纳在其较宽部分中。
而且,在本发明的麦克风中,设置在第一固定器中的通孔的深度大于处于紧密卷绕状态的弹簧的本体部分的高度。
从而,即使在将盘簧推入到通孔中的情况下,也不产生盘簧进入紧密卷绕状态并且盘簧的特征丧失的情况。而且,也可安全地防止如盘簧倾斜之类的胡乱移动。因此,可以保证盘簧的良好自保持属性。因此,当麦克风组装到移动电话终端等中时,不产生盘簧进入紧密卷绕状态和盘簧的特征丧失之类的情况。这点也有助于提高组装工作效率。
而且,在本发明的麦克风中,在第一固定器中,弹簧座部分容纳在其中的较宽部分的深度与处于紧密卷绕状态的弹簧座部分的高度相同,或比它更大。
从而,可能防止盘簧的特征因盘簧座部分的紧密卷绕状态而丧失。
而且,本发明的麦克风在第一固定器的侧壁的接触麦克风单元的表面的一部分上具有用于防止麦克风单元脱落的肋。
通过在第一固定器的内壁上设置该防脱落肋,插入的麦克风单元受到临时固定。因此,在麦克风单元插入到第一固定器中的状态下,可以承载麦克风单元,麦克风单元变得易于处理,并且麦克风变得易于组装。而且,该防脱落肋还具有提高麦克风单元的定位精度的优点。
而且,本发明的麦克风在麦克风单元可部分容纳到其中的中空部的底表面的一部分上具有用于消除麦克风单元的卷曲部分的突起的卷曲消除部分。
由于麦克风单元的卷曲部分容纳在第一固定器的卷曲消除部分中,所以不存在任何问题。万一麦克风单元因其突起而倾斜,并且麦克风单元的主表面的平整度降低,则不能保证盘簧的接触点处的稳定接触。然而,由于先前设置了卷曲消除部分,所以不会产生这种情况。
而且,在本发明的麦克风中,一对声音泄漏防止肋设置在第二固定器的侧壁部分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该侧壁接触麦克风单元的侧表面。
由于第一固定器用硬材料制成,并且麦克风单元(麦克风单元的外壳)也用硬材料制成,所以硬材料在第一固定器和麦克风单元的接触部分处彼此接触,从而吸收麦克风单元的微小振动的效果较小。因此,如上所述,用软材料制成的第二固定器的侧壁直接接触麦克风单元的侧表面,从而第二固定器可吸收振动。然而,万一第二固定器和麦克风单元之间的接触较弱,则存在无法充分获得振动吸收效果的情况。因此,一对肋(例如,块形突起)设置在第二固定器的侧壁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该侧壁接触麦克风单元的侧表面,从而第二固定器的侧壁紧紧地附着到麦克风单元的侧壁上。内表面上的肋进行有力按压麦克风单元的侧壁的操作。当麦克风单元插入其中的第一固定器插入到第二固定器中时,由于内肋的内径小于麦克风单元10的外径,所以第二固定器对应于内肋凸出。在本发明的麦克风的插入过程中,通过受到麦克风插入其中的外壳控制,外肋将内肋紧紧地附着到麦克风单元的侧表面上,从而具有更好的声音泄漏防止效果。而且,通过在麦克风插入其中的外壳和本发明的麦克风之间形成良好的紧密连接,在其紧密连接部分处也具有声音泄漏防止效果(参照附图7)。从而,用软材料制成的第二固定器毫无间隙地紧紧附着到麦克风单元上,从而第二固定器有效地吸收麦克风单元的振动,并且增强了声音泄漏防止效果。
而且,在本发明的麦克风中,第一固定器用硬橡胶形成。
而且,在本发明的麦克风中,第一固定器用硬合成树脂形成。
而且,在本发明的麦克风中,第一固定器用液晶聚合物、聚缩醛树脂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中的任意一种形成。
而且,在本发明的麦克风中,第二固定器用软橡胶绝缘材料形成。
而且,在本发明的麦克风中,第二固定器用硅或弹性体形成。
而且,本发明的麦克风生产方法包括将弹簧插入第一固定器的通孔中的第一步骤,将麦克风单元插入到弹簧所插入的第一固定器的中空部中的第二步骤,和将第一固定器和麦克风单元固定在第二固定器中的第三步骤。
使用作为单独本体的第一和第二固定器。首先,在第一固定器中,顺序容纳盘簧和麦克风单元(在此状态下,盘簧的移动在第一固定器中受到控制,并且麦克风单元临时固定),并且第一固定器和麦克风单元由第二固定器固定,从而包封在第二固定器中。由于盘簧和麦克风单元只垂直和连续插入到第一固定器中,所以不要求方向性,从而工作效率良好。而且,也可以单独处理处于将麦克风单元容纳在其中的状态的第一固定器,弹簧自身垂直竖立,并且不担心弹簧的胡乱移动。因此,第二固定器易于将第一固定器和麦克风单元包封在其中。因此,麦克风的组装自动化也是可能的。
本发明的电声转换器是本发明的麦克风安装在其上的电声转换器。
获得了具有小尺寸和很少声音泄漏并且在实际使用中机械应力也较强的电声转换器。
而且,本发明的便携通信终端单元是本发明的麦克风安装在其上的便携通信终端单元。
本发明的麦克风具有小尺寸和很少声音泄漏,在实际使用中机械应力也较强,并易于装入便携通信终端单元中。因此,实现了便携通信终端单元的性能的提高及其组装成本的降低。
在本发明中,用硬材料制成的第一固定器和用软材料制成的第二固定器完全分开,并且这些分开的固定器和麦克风单元组装,从而形成一个麦克风。只有用硬材料制成的第一固定器涉及盘簧,并且完全消除了用软材料制成的第二固定器的参与(concernment),从而可能保证盘簧的插入孔的精细加工性,高加工精度和盘簧的良好控制属性(良好的自保持属性)。
而且,由于使用作为分开本体的固定器,所以和不同材料模制产品的情况不同,不产生如可使用材料的限制和翘曲的产生之类的问题,并且不妨碍生产。
而且,由于盘簧和麦克风单元只连续地垂直插入到第一固定器中,所以不要求方向性,并且工作效率良好。而且,也可以单独处理处于将麦克风单元容纳在其中的状态的第一固定器,弹簧通过自身垂直竖立,并且不担心弹簧的胡乱移动。因此,第二固定器易于将第一固定器和麦克风包封在其中。因此,麦克风的组装自动化也是可能的。
因此,关于安装在如移动电话终端等之类的小尺寸装置上的麦克风,充分保证了盘簧的插入孔的精细加工性,盘簧的插入孔的加工精度及其控制属性(盘簧的自保持属性),也消除了如翘曲和模制困难之类的问题,并且有助于组装工作,从而可以实现组装自动化。因此,可以提供新颖的和有用的麦克风。
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麦克风,由于可以以良好精度加工小直径的插入孔,所以可以保证盘簧的定位精度,并且即使在麦克风单元与盘簧的接触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接触稳定性。
而且,盘簧的自保持属性也较好,并且第一固定器的穿透部分和弹簧座部分的深度设置得大于紧密卷绕状态下盘簧的高度,从而可以避免盘簧的紧密卷绕状态。因此,可以防止盘簧在将麦克风组装到移动电话等过程中进入紧密卷绕状态,和盘簧的特征丧失的情况,并且组装自动化也是可能的。
而且,在第一固定器中,设置用于容纳麦克风单元的卷曲部分的消除部分,从而可以安全地稳定盘簧的接触点,并且盘簧可接触麦克风单元。
而且,在麦克风单元插入部分中,同样设置麦克风单元防脱落肋,从而保证麦克风单元的定位精度,麦克风单元可在插入状态下载入到第一固定器中,并且可以提高如组装效率之类的处理。
而且,由于第一固定器和麦克风单元之间的安装部分分别用硬材料制成,所以无法安全防止声音从接触点侧泄漏。考虑到这一点,通过直接使用软材料制成的第二固定器与麦克风单元的侧表面的一部分接触,并进一步设置声音泄漏防止肋,以增强第二固定器和麦克风单元之间的紧密连接,可以防止声音泄漏。
而且,作为盘簧,为了使固定高度较短并在其座部分处紧紧地按压在第一固定器和麦克风单元之间,使用锥形盘簧。
而且,将盘簧插入第一固定器中并随后将麦克风单元压入第一固定器中的组装程序是在垂直方向上插入每个构件的工作,并且不要求方向性。因此,组装自动化是可能的。而且,在其状态下,盘簧受到可靠固定,不会胡乱移动。因此,易于将盘簧和麦克风单元连接到该第一固定器中的单元包封在第二固定器中。
而且,由于采用盘簧和麦克风单元连接在第一固定器中的单元包封在第二固定器中的结构,所以本发明的麦克风的组装自动化也是可能的。
而且,由于第一固定器和第二固定器都能够自由选择材料,所以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材料,从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万一电极图案的面积随着麦克风单元的小型化而减小,则如果与电极图案接触的盘簧的定位精度较差,则产生较差的接触。然而,在本发明的麦克风中,由于盘簧的定位精度可以保持较高,所以不担心较差的接触。因此,可能获得也可完全安装在进行小型化的移动电话终端上,并具有良好性能的麦克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麦克风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附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麦克风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透视图;
附图3是第一固定器的具体结构的简图,其中附图3(a)是该第一固定器的剖视图,并且附图3(b)是该第一固定器的平面图(包括部分放大视图)。
附图4是示出盘簧的形状的侧视图。
附图5是示出第二固定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附图6是用于解释本发明的麦克风的组装程序的简图,示出了每个部分的分解剖视图。
附图7是本发明的麦克风的安装图表。
附图8是示出传统麦克风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专利文件2中所述结构)。
附图9是示出传统麦克风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专利文件1中所述结构)。
10,70,100                     麦克风单元
11a,11b                        电极图案
12                              卷曲部分
20A,20B,50A,50B,80A,80B    盘簧
30                              第一固定器
40                              第二固定器
60                              橡胶固定器
21,51,81                      盘簧座部分
22,52,82                      盘簧座底部
31                              盘簧的通孔的深度
32A,32B                        弹簧插入孔
33A,33B                        盘簧安装部分
34                              麦克风单元的卷曲释放部分
35                              麦克风单元插入部分
36A,36B,36C                   麦克风单元的防脱落肋
41,42,43,44                  声音泄漏防止肋
90                              橡胶固定器(软材料)
95                              橡胶固定器(硬材料)
110                             外壳
120                           印刷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附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麦克风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如附图1中所示,本发明的麦克风包括麦克风单元10,一对盘簧(接触弹簧)20A、20B,硬材料制成的第一固定器30和软材料制成的第二固定器40。
作为可用于第一固定器30的硬绝缘材料,该材料为硬橡胶和硬合成树脂。具体地,可以使用聚缩醛树脂、聚丁烯、液晶聚合物等。
而且,作为可用于第二固定器40的软绝缘材料,该材料为如硅或弹性体之类的软橡胶材料。
如附图2中所示,麦克风单元10形成短圆柱形,并在其上表面(底表面)上具有一对电极图案(即,在中央的焊盘(land)11a和同心焊盘11b)。
在第一固定器30对应于麦克风单元10的上表面上的电极图案(11a,11b)的位置处,设置用于将一对盘簧20A、20B插入其中的盘簧插入孔32A、32B。
在盘簧插入孔32A、32B中,盘簧20A、20B插入其中,麦克风单元10压入形成在第一固定器30内部的中空部中(即,麦克风单元10在受到压力之后插入到该中空部中),并且麦克风单元10临时固定到其中的第一固定器30容纳在第二固定器40中(即,麦克风单元10和第一固定器30固定使得受到第二固定器40包封)。
附图3是示出第一固定器的具体结构的简图,其中附图3(a)是该第一固定器的剖视图,并且附图3(b)是该第一固定器的平面图(包括部分放大视图)。
如附图3(a)中所示,第一固定器30的盘簧插入部分32A、32B与用于容纳和固定座部分(附图4中的附图标记21)的宽孔33A、33B连通,该座部分为盘簧20A、20B的底部,从而(由32A和33A,以及32B和33B)形成通孔。为该通孔设置成大致锥形。
用于将盘簧20A、20B容纳在其中的通孔的深度31设计得比紧密卷绕状态下的盘簧20A、20B的高度大,从而即使在盘簧20A、20B受到强力压缩的情况下,也不会进入紧密卷绕状态,并且不会胡乱移动。
而且,类似地,用于将作为盘簧20A、20B的底部的座部分(附图4中的附图标记21)容纳在其中的宽孔33A、33B的深度也设计得大于紧密卷绕状态下盘簧20A、20B的座部分处的高度,从而防止弹簧的紧密卷绕状态的产生。
而且,如附图3(b)中所示,在用于将麦克风单元10容纳在其中的中空部35中,同样设置麦克风单元防脱落肋36A、36B和36C。
通过肋36A、36B、36C,吸收设置在第一固定器30中的麦克风单元10的公差和麦克风单元插入孔35的公差,并且麦克风单元10可以可靠地压入第一固定器30中。而且,由于防止麦克风单元10的散开,所以也可以处理在麦克风单元插入其中的状态下的第一固定器30。这点有助于组装工作的效率的提高。
而且,第一固定器30具有麦克风单元的卷曲释放部分34a、54b。从而,可以吸收麦克风单元10的卷曲(铆接)中产生的突起。因此,麦克风单元10能够保持其表面平整度不翘起,并且可以固定盘簧20A、20B的垂直自保持属性。
如前所述,作为可用于第一固定器30的硬绝缘材料,可以使用聚缩醛树脂、聚丁烯、液晶聚合物等。此处,液晶聚合物指的是通常在熔化时间中进入液晶状态的热塑树脂。在广义上,液晶聚合物也包括芳族聚酰胺,它在芳族聚酰胺溶解在溶剂中时进入液晶状态。前者称为热致LCP,并且后者称为溶致LCP。商业化用作结构材料的LCP大多数为芳香族聚酯,但是还存在包括醚键或亚胺键的类型。LCP的特征为:在熔化时间中相互缠绕成线形,同时具有规律性的常规液晶聚合物,并且常规液晶聚合物聚在硬化时间中具有基本相同结构。因此,获得不具有如收缩之类的模制变化并具有规则分子结构的模制产品。结果,获得如高强度、高刚性、低收缩率和高流动性之类的材料属性。还有一极大特性在于,从上述熔化行为中,在材料属性中存在各向异性。
附图4是示出盘簧的形状的侧视图。
如附图4中所示,盘簧(20A,20B)为具有底座部分21的圆锥形盘簧。Mall卷绕存在于盘簧底部部分22中,从而盘簧顶部不会卡在座部分中。
该盘簧座部分21塞入与第一固定器30的盘簧插入孔20A、20B连通的宽孔(座部分固定孔)33A、33B中,并且接下来,麦克风单元10插入到第一固定器中并受压,从而将盘簧(20A,20B)的座部分21设置在麦克风单元10和第一固定器30之间。
通过设置盘簧座部分21,盘簧通过其自身垂直固定和保持。
附图5是示出第二固定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该第二固定器用弹性材料制成,并设置有声音泄漏防止肋41、42、43和44。
尤其是,该声音泄漏防止肋42和43非常重要。这些肋42和43设置在第二固定器40的侧壁的彼此相对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该侧壁靠近第一固定器30的末端。
由于第一固定器用硬材料制成,并且麦克风单元(麦克风单元的壳体)也用硬材料形成,所以该硬材料在第一固定器和麦克风单元的接触部分处彼此接触,从而吸收麦克风单元的微小振动的效果较小。因此,如附图1中所示,用软材料制成的第二固定器40的侧壁直接接触麦克风单元10的侧表面(侧表面的一部分),从而第二固定器40可以吸收振动。然而,万一第二固定器和麦克风单元之间的接触较弱,则存在无法充分获得振动吸收效果的情况。
因此,一对肋(块形突起)43、42设置在第二固定器40的侧壁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接触麦克风单元10的侧表面,从而第二固定器40的侧壁紧紧地附着到麦克风单元10的侧壁上。
内表面上的肋43进行有力按压麦克风单元10的侧壁的操作,从而用软材料制成的第二固定器40毫无间隙地紧紧连接到麦克风单元上,有效地吸收麦克风单元的振动,并且增强了声音泄漏防止效果。
附图6是用于解释本发明的麦克风的组装程序的简图,示出了每个部分的分解剖视图。
如附图6中所示,首先盘簧20A、20B插入到第一固定器30中,并且随后麦克风单元10压入到第一固定器30的中空部35中。
这些步骤的组装程序是将每个构件垂直插入的工作。因此,工作效率良好。而且,由于不需要方向性,所以麦克风的组装自动化是可能的。而且,在麦克风单元10容纳在第一固定器10中的状态下,麦克风单元10临时固定,并且盘簧20A、20B可靠地固定。
用于将盘簧20A、20B容纳在其中的第一固定器30中的通孔的深度31设计得大于紧密卷绕状态下盘簧20A、20B的高度,从而即使在盘簧20A、20B受到有力按压的情况下,也不会进入紧密卷绕状态,并且不会胡乱移动。
最后,该状态下的第一固定器30,和麦克风单元10插入到第二固定器40中。从而,包封第一固定器30和麦克风单元10的侧表面的第二固定器40将它们固定。
由于第二固定器用软材料制成,所以插入开口易于扩展。而且,由于盘簧20A、20B不胡乱移动,所以插入工作也很容易。
而且,一对声音泄漏防止肋可以设置在第二固定器的侧壁内表面和外表面上,该表面接触麦克风单元的侧表面。
一对肋(例如,块形突起)设置在第二固定器的侧壁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接触麦克风单元的侧表面,从而第二固定器的侧壁紧紧地附着到麦克风单元的侧壁上。内表面上的肋进行有力按压麦克风单元的侧壁的操作。如附图7的安装简图中所示,当麦克风单元10插入其中的第一固定器插入到第二固定器中时,由于内肋43的内径制作得比麦克风单元10的外径更小,所以第二固定器对应于内肋43凸出。如附图7中所清楚示出的那样,在本发明的麦克风的插入期间,外肋42将内肋43紧紧地附着到麦克风单元10的侧表面上,从而具有声音泄漏防止效果,该外肋由麦克风插入其中的外壳110调节。而且,通过使麦克风插入其中的外壳和本发明的麦克风之间形成的紧密连接良好,在其紧密连接部分处也具有声音泄漏防止效果。从而,用软材料制成的第二固定器毫无间隙地紧紧连接到麦克风单元上,从而第二固定器有效地吸收了麦克风单元的振动,并且可以增强声音泄漏防止效果。
于是,本发明的麦克风在组装工作效率方面良好,并可能实现组装自动化。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用硬材料制成的第一固定器和用软材料制成的第二固定器完全分开,作为分开本体的这些固定器和麦克风单元组合,从而构成一个麦克风。只有用硬材料制成的第一固定器涉及盘簧,并且完全消除了用软材料制成的第二固定器的参与,从而可以保护盘簧的插入孔的工作能力、其高工作精度和盘簧的良好控制属性(良好自保持属性)。
而且,由于使用分开的固定器本体,所以不存在如可用材料的限制和产生翘曲之类的问题,与非类似材料模制产品的情况不同,并且在生产上也不存在妨碍。
而且,由于盘簧和麦克风单元只连续地垂直插入到第一固定器中,并且不需要方向性,所以工作效率良好。而且,由于麦克风单元容纳在其中的第一固定器可以单独操作,弹簧自身垂直竖立,并且不担心弹簧的胡乱移动,所以第二固定器易于将第一固定器和麦克风单元包封在其中。因此,麦克风单元的组装自动化也是可能的。
因此,考虑到安装在如移动电话终端等之类的小尺寸装置上的麦克风,盘簧的插入孔的精确加工性,其插入孔的加工准确性,和盘簧的控制属性(盘簧的自保持属性)受到充分保证,也消除了如翘曲和模制困难之类的问题,并且有助于组装工作,从而可以实现组装自动化。因此,可以提供新颖的和有用的麦克风。
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麦克风,由于小直径的插入孔可以以良好精度工作,所以盘簧的定位精度可以受到保证,并且即使在麦克风单元与盘簧的接触面积较小的情况下,接触稳定性也可以受到保证。
而且,盘簧的自保持属性也良好,并且第一固定器和弹簧座部分的穿透部分的深度设置得大于紧密卷绕状态下盘簧的高度,从而可以避免盘簧的紧密卷绕状态。因此,可以防止在将麦克风组装到移动电话等中盘簧进入紧密卷绕状态和盘簧的属性丧失的情况,并且组装自动化也是可能的。
而且,在第一固定器中,设置用于容纳麦克风单元的卷曲部分的释放部分,从而可以可靠地稳定盘簧的接触点,并且盘簧可以接触麦克风单元。
而且,在第一固定器的麦克风单元插入部分中,同样设置麦克风单元防脱落肋,从而保证麦克风单元的定位精度,麦克风单元可以在插入状态下载入第一固定器,并且可以提高如组装效率之类的处理。
而且,由于第一固定器和麦克风单元之间的安装部分分别用硬材料制成,所以无法安全地防止从接触点侧的声音泄漏。考虑到这一点,通过使由软材料制成的第二固定器直接接触麦克风单元的侧表面的一部分,并进一步提供声音泄漏防止肋,增大第二固定器和麦克风单元之间的紧密连接,从而可以防止声音泄漏。
而且,对于盘簧,为了使固定长度较短并在其座部分紧紧地按压在第一固定器和麦克风单元之间,使用锥形盘簧。
而且,将盘簧插入到第一固定器中并随后将麦克风单元压入第一固定器中的组装程序是在垂直方向上将每个构件插入的工作,并且不需要方向性。因此,组装自动化是可能的。而且,在其状态下,盘簧不胡乱移动地安全固定。因此,易于将盘簧和麦克风单元连接在该第一固定器中的单元包封到第二固定器中。因此,本发明的麦克风的组装自动化也是可能的。
而且,由于第一固定器和第二固定器都能够自由选择材料,所以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材料,从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在电极图案的面积随着麦克风单元的最小化而减小的情况下,如果与电极图案接触的盘簧的定位精度较差,则产生较差的接触。然而,在本发明的麦克风中,由于盘簧的定位精度可以保持较高,所以不必担心较差的接触。因此,可能获得也可完全安装在进行最小化并具有良好性能的移动电话终端或PDA(个人数字助理)上的麦克风。本发明可以广泛用于驻极体电容器麦克风中,并且也可以用于其它类型的麦克风。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具有盘簧的定位精度高并且可以提供组装工作效率良好的麦克风的优点。因此,本发明的麦克风可用作安装在进行小型化的移动电话终端或PDA上的小尺寸麦克风。

Claims (16)

1.一种麦克风,包括:
麦克风单元;
第一固定器,该第一固定器形成使得能够在弹簧的起到外部连接终端作用的一个末端接触麦克风单元的状态下固定该麦克风单元和弹簧;及
第二固定器,该第二固定器固定该第一固定器和麦克风单元,从而将它们包封在其中,并用比第一固定器的材料更软的材料制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克风,其中
一对电极图案设置在该麦克风单元的上表面或底表面上;
该第一固定器具有能够将麦克风单元部分容纳在其中的中空部;
用于将一对弹簧插入其中的通孔设置在其中空部的底表面上的对应于一对电极图案的部分中;及
该第二固定器构造使得,覆盖第一固定器的侧表面和从第一固定器暴露的麦克风单元部分的侧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麦克风,其中
该弹簧为在其底部具有座部分的锥形盘簧;及
设置在第一固定器中的通孔的麦克风侧上的末端处的孔直径比其他部分处的孔直径更宽,并且盘簧的座部分容纳在其较宽部分中。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麦克风,其中,设置在第一固定器中的通孔的深度大于处于紧密卷绕状态下的弹簧的本体部分的高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麦克风,其中,在第一固定器中,弹簧座部分容纳在其中的较宽部分的深度与处于紧密卷绕状态下的弹簧座部分的高度相同或比它更深。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麦克风,其中,在第一固定器的侧壁的接触麦克风单元的表面的一部分上,设置用于防止麦克风单元脱落的肋。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麦克风,其中,在麦克风单元可部分容纳在其中的中空部的底表面的一部分上,用于消除麦克风单元的卷曲部分的突起的卷曲消除部分,该突起在麦克风单元按压在上述底表面上和插入中空部中时产生。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麦克风,其中,一对声音泄漏防止肋设置在第二固定器的侧壁部分的接触麦克风单元的侧表面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克风,其中,该第一固定器用硬橡胶制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克风,其中,该第一固定器用硬合成树脂制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麦克风,其中,该第一固定器用液晶聚合物、聚缩醛树脂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中的任一种制成。
12.如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麦克风,其中,该第二固定器用软橡胶绝缘材料制成。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麦克风,其中,该第二固定器用硅或弹性体制成。
14.一种生产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麦克风的方法,包括:
将弹簧插入第一固定器的通孔中的第一步骤;
将麦克风单元插入到弹簧所插入的第一固定器的中空部中的第二步骤;以及
将第一固定器和麦克风单元固定在第二固定器中的第三步骤。
15.其上安装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麦克风的电声转换器。
16.其上安装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麦克风的便携通信终端单元。
CNA2005800360222A 2004-12-08 2005-11-22 麦克风和生产麦克风的方法 Pending CN1010447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55104A JP2006166065A (ja) 2004-12-08 2004-12-08 マイクロホンおよびマイクロホンの製造方法
JP355104/2004 2004-12-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4784A true CN101044784A (zh) 2007-09-26

Family

ID=36577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360222A Pending CN101044784A (zh) 2004-12-08 2005-11-22 麦克风和生产麦克风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263895A1 (zh)
JP (1) JP2006166065A (zh)
CN (1) CN101044784A (zh)
TW (1) TW200642511A (zh)
WO (1) WO20060619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46233B2 (ja) * 2006-07-20 2012-06-06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カメラ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0970197B1 (ko) * 2008-07-11 2010-07-14 주식회사 비에스이 가변 지향성 마이크로폰 조립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963296B1 (ko) * 2008-07-11 2010-06-11 주식회사 비에스이 가변 지향성 마이크로폰 조립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087700B2 (ja) * 2013-04-02 2017-03-01 株式会社コロナ マイクホルダ
DE102017220474A1 (de) * 2017-11-16 2019-05-16 Robert Bosch Gmbh Vorrichtung zur luftschallakustischen Sensierung der Umgebung eines Fahrzeugs, Fahrzeug
CN117376756A (zh) * 2023-11-13 2024-01-09 深圳市汉得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无线麦克风及其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56281U (zh) * 1979-10-05 1981-05-15
JPS576294U (zh) * 1980-06-13 1982-01-13
JPS6066186U (ja) * 1983-10-14 1985-05-10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コンデンサ−マイクの取付構造
JP3362640B2 (ja) * 1997-07-30 2003-01-07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エレクトレットコンデンサマイクロホン
JP3579634B2 (ja) * 2000-06-13 2004-10-20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取り付け用ホルダ
US6908347B2 (en) * 2000-10-26 2005-06-21 Shin-Etsu Polymer Co., Ltd. Compression type connector and the connecting structure thereof
JP2002141130A (ja) * 2000-11-01 2002-05-17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圧接挟持型コネクタ及びその接続構造
JP3609031B2 (ja) * 2001-03-01 2005-01-12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コンデンサマイクロホン
JP3821280B2 (ja) * 2001-12-14 2006-09-13 スター精密株式会社 電気音響変換器
JP2003346959A (ja) * 2002-05-28 2003-12-05 Kyocera Elco Corp 電子部品ホルダコネクタ
JP2004233795A (ja) * 2003-01-31 2004-08-19 Tamron Co Ltd レンズスペーサ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レンズユニット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263895A1 (en) 2007-11-15
TW200642511A (en) 2006-12-01
JP2006166065A (ja) 2006-06-22
WO2006061991A1 (ja) 2006-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44784A (zh) 麦克风和生产麦克风的方法
CN1149906C (zh) 振动器夹持装置
CN1197096C (zh) 电磁继电器
CN1969355A (zh) 接触装置
CN1441624A (zh) 驻极体电容传声器
CN1273226C (zh) 多功能振动传动装置
CN1838834A (zh) 安装在个人通信设备外壳中的改进式电声转换器
CN1812245A (zh) 超声波驱动装置
CN1267117A (zh) 扁平状振动电动机和具有该电动机的便携式装置
CN1891009A (zh) 具有线圈板引导装置的平面扬声器
CN1640558A (zh) 震动驱动器的供电机构
CN1389083A (zh) 扬声器
CN1494180A (zh) 天线、印刷电路板、印制板、通信适配器和便携电子设备
CN1767269A (zh) 连接器
CN1189060C (zh) 扬声器装置
CN1933680A (zh) 电容传声器及其封装方法
CN1731234A (zh) 驱动器、使用该驱动器的光学设备及该驱动器的制造方法
CN1754296A (zh) 发生振动用小型电动机及具备该电动机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862875A (zh) 无线通信终端的内置天线模块
CN1922072A (zh) 用于海工结构的移动抑止装置
CN1977406A (zh) 镍氢蓄电池
CN1926917A (zh) 压电声学元件,声学设备以及便携式终端设备
CN101038897A (zh) 电子器件
CN1992999A (zh) 发音体模块、利用了发音体模块的发音构造体和电子设备
CN1258200C (zh) 杠杆开关及使用该开关的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