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270131A - 一种车尾气流分离结构、车尾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尾气流分离结构、车尾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270131A
CN118270131A CN202211720009.0A CN202211720009A CN118270131A CN 118270131 A CN118270131 A CN 118270131A CN 202211720009 A CN202211720009 A CN 202211720009A CN 118270131 A CN118270131 A CN 1182701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guide
main body
separation structure
flow s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200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然
赵智超
詹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72000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270131A/zh
Publication of CN1182701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2701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尾气流分离结构、车尾和车辆,车尾气流分离结构包括用于与车体连接的主体件和用于导引气流的气流导引件;主体件包括靠近车尾的第一主体端和远离车尾的第二主体端,气流导引件连接在第一主体端,并朝从第二主体端朝第一主体端的方向凸出主体件。该车尾气流分离结构中的气流导引件导引了紊乱气流的流动方向,由于气流导引件凸出主体件,使紊乱气流脱离处远离了车尾,减少了紊乱气流进入干净的尾涡区域,从而减少了车辆运动时的阻力,提高了车辆的行驶里程。

Description

一种车尾气流分离结构、车尾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尾气流分离结构、车尾和车辆。
背景技术
空气动力学在车辆的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空气动力学风阻系数直接影响燃料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空气阻力占总阻力的70%以上,降低空气阻力是提升续航里程的重要手段。
现有的车辆的例如方形车型的车辆例如SUV的空气动力阻力较大,降低了续航里程。
有鉴于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申请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空气动力阻力和提高续航里程的车尾气流分离结构、车尾和车辆。
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车尾气流分离结构,包括用于与车体连接的主体件和用于导引气流的气流导引件;所述主体件包括靠近车尾的第一主体端和远离车尾的第二主体端,所述气流导引件连接在所述第一主体端,并朝从所述第二主体端朝所述第一主体端的方向凸出所述主体件。
进一步地,所述气流导引件包括第一导引部,所述第一导引部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二导引部,所述第二导引部呈倾斜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引部与所述第二导引部之间连接有导引衔接部,所述导引衔接部呈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导引衔接部的弧度不超过5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体端上连接有从所述第二主体端朝所述第一主体端的方向凸出的主体凸部;所述主体凸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导引部的上方,与所述第一导引部之间形成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气流导引件包括与所述主体件连接的第一导引端和远离所述第一导引端的第二导引端,所述第一导引端与所述第二导引端之间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距离为20mm至40mm。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件包括主体上表面和主体下表面,所述主体上表面与所述主体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车体高度的10%。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件包括主体板,所述主体板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主体侧板,所述主体板与所述主体侧板连接围成了安装槽。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侧板的上端部设置有第一上表面、第二上表面和挡止面;所述第一上表面位于所述第二上表面的上方,所述挡止面连接在所述第一上表面与所述第二上表面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件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连接在所述主体板的内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件还包括多个导流板,多个所述导流板间隔设置在所述主体板的外表面。
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车尾,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尾气流分离结构。
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所述的车尾。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车尾气流分离结构中的气流导引件导引了紊乱气流的流动方向,由于气流导引件凸出主体件,使紊乱气流脱离处远离了车尾,减少了紊乱气流进入干净的尾涡区域,从而减少了车辆运动时的阻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车尾气流分离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车尾气流分离结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车尾气流分离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车尾气流分离结构的侧面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车尾气流分离结构的实验数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发明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发明的全部或视为对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如图1-3所示,为本申请技术方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尾气流分离结构10,包括用于与车体连接的主体件1和用于导引气流的气流导引件2。
主体件1包括靠近车尾的第一主体端11和远离车尾的第二主体端12,气流导引件2连接在第一主体端11,并朝从第二主体端12朝第一主体端11的方向凸出主体件1。
车尾气流分离结构10安装车辆的车尾处,其能减少车辆在行驶中的空气动力阻力。
车尾气流分离结构10包括主体件1和气流导引件2,气流导引件2连接在主体件1上。主体件1安装在车尾底部,主体件1的后端为第一主体端11,主体件1的前端为第二
主体端12。气流导引件2连接在第一主体端11上。气流导引件2在从第二主体端12朝向5第一主体端11的方向上凸伸,使得气流导引件2的远离主体件1的端部位于车尾的外侧,
气流导引件2的两侧能够导引气流。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辆的两侧会产生紊乱气流。紊乱气流流经车尾时,紊乱气流沿着气流导引件2继续流动一段距离然后脱离气流导引件2。由于气流导引件2凸伸远离车尾,
如此使得紊乱气流与气流导引件2的脱离的位置也远离车尾,避免紊乱气流进入到车尾后0端的干净的尾涡气流中。如此设置减少了紊乱气流对车体的影响,从而减少了车俩行驶的
阻力,减少了能耗,也就提高了车辆的续航里程。经过实验,该车尾气流分离结构10能将阻力降低0.004以上。
可选地,气流导引件2在车辆宽度方向横贯车尾。也即是说气流导引件2在车辆宽度
方向上延伸,并从车辆左侧延伸值车辆右侧。横贯式的设置在外观上显得更简洁,更吸引5人。
可选地,气流导引件2包括至少两个子导引件,至少两个子导引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间隔布置。也即是说整个气流导引件2被分割,分割为至少两个子导引件。任意相邻的两个子导引件位于同一平行线。如此设置相对于横贯式的设计更节省材料,且生产难度降低。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气流导引件2包括第一导引部21,第一导引部021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二导引部22,第二导引部22呈倾斜状。
具体地,气流导引件2由第一导引部21和两个第二导引部22组成。两个第二导引部22分别连接在第一导引部21的两端,并向上倾斜延伸,整个气流导引件2呈开口向上的喇叭状。
紊乱气流流经气流导引件2时,紊乱气流沿着第二导引部22流向第一导引部21,然5后与第一导引部21脱离。第二导引部22倾斜的形状延长了紊乱气流的流动路径,且使紊
乱气流流动的更平缓,从而减少了气流的紊乱程度。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导引部21与第二导引部22之间连接有导引衔接部23,导引衔接部23呈弧形。
具体地,气流导引件2还包括导引衔接部23,每个第二导引部22与第一导引部210之间都连接有导引衔接部23。导引衔接部23呈弧形,且弧形凹口向上。紊乱气流经过第
二导引部22流到导引衔接部23,然后流到第一导引部21。弧形的导引衔接部23使紊乱气流流动的更平缓,进一步减少了紊乱程度。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导引衔接部23的弧度不超过5度。
具体地,导引衔接部23呈弧形,具有一个假想的圆心,圆心与导引衔接部23的其中5一端之间的连线为弧形的一条半径线,圆心与导引衔接部23的另一端之间的连线为弧形的另一条半径线。两条半径之间的夹角为导引衔接部23的弧度。该弧度小于等于5度,如果弧度大于5度,导引衔接部23过于平缓,使得紊乱气流的脱离速度达不到要求,造成紊乱气流不能顺利与第一导引部21脱离,而进入干净尾涡气流中。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一主体端11上连接有从第二主体端12朝第一主体端11的方向凸出的主体凸部13。主体凸部13连接在第一导引部21的上方,与第一导引部21之间形成夹角。
具体地,主体件1上设置有主体凸部13,主体凸部13位于第一导引部21的上方,并与第一导引部21间隔,使得主体凸部13与第一导引部21之间形成了夹角。主体凸部13遮挡了第一导引部21,遮挡了紊乱气流向上流动的路径,避免紊乱气流影响干净的尾涡气流。而且如果紊乱气流留到主体凸部13与第一导引部21之间的夹角空间时能够形成气旋,从而锁住部分紊乱气流,避免紊乱气流向上流窜。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主体件1包括主体板14,主体板14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主体侧板15,主体板14与主体侧板15连接围成了安装槽。
具体地,主体件1包括主体板14和两个主体侧板15,两个主体侧板15分别连接在主体板14的两侧并向上延伸。主体板14的后端为第一主体端11,前端为第二主体端12。主体板14和两个主体侧板15连接呈凹字形,围成了一个安装槽。如此设置主体件1安装在车尾上,安装槽与车尾配合起到定位作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4所示,主体侧板15的上端部设置有第一上表面151、第二上表面152和挡止面153。第一上表面151位于第二上表面152的上方,挡止面153连接在第一上表面151与第二上表面152之间。
主体侧板15具有限位结构,方便主体件1安装。具体地,主体侧板15的上表面包括有第一上表面151、第二上表面152和挡止面153。第一上表面151位于第二上表面152的上方,挡止面153的一端与第一上表面15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上表面152连接。如此主体侧板15的上表面呈台阶状,主体件1与车尾连接时,挡止面153与车尾抵接,限制主体件1移动,如此确保主体件1安装位置准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主体件1还包括加强板16,加强板16连接在主体板14的内表面。加强板16在从第二主体端12朝第一主体端11的方向延伸。加强板16能为主体板14承担受力,从而提高了主体件1的结构强度。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主体件1还包括多个导流板17,多个导流板17间隔设置在主体板14的外表面。
具体地,在主体板14的底部连接有多个导流板17,多个导流板17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气流在相邻两个导流板17之间流动,使气流有序流动,从而降低了阻力。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气流导引件2包括与主体件1连接的第一导引端24和远离第一导引端24的第二导引端25,第一导引端24与第二导引端25之间的距离为20mm至40mm。
具体地,第一导引端24位于第二导引端25的后方,第一导引端24与第二导引端25之间的距离为气流导引件2在从第一主体端11朝向第二主体端12方向的长度,并且为车辆前后方向上从第一导引端24到第二导引端25的最短行程。气流导引件2的长度为20mm至40mm之间,最佳的为20mm、30mm或40mm。气流导引件2的长度设置在该范围内既能使降低的阻力值满足要求,又不会使整个体积过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主体件1包括主体上表面和主体下表面,主体上5表面与主体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车体高度的10%。
具体地,主体件1的最上端为主体上表面,最下端为主体下表面,主体上表面与主体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主体件1的高度。主体件1的高度也即使整个车尾气流分离结构10的高度,其高度占整个车体高度的数值大于10%。如图所示,经过实验测验,当高度占比大于10%时,降低的阻力值开始满足要求。
0本申请技术方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尾(未图示),包括上述任一项的车尾气流分
离结构10。
车尾气流分离结构10为车尾的一部分,具体结构请参照前述中相关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车尾包括车尾主体和车尾气流分离结构10,车尾气流分离结构10安装在车尾上,如此提高了车尾的降阻效果。
5本申请技术方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未图示),包括上述的车尾。该车尾降阻
效果好,在车辆行驶时能更有效的降低车行驶的的空气阻力,从而减少了车辆的能耗,提升了续航能力。
综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尾气流分离结构10、车尾和车辆,车尾气流分离结构10
包括用于与车体连接的主体件1和用于导引气流的气流导引件2;主体件1包括靠近车尾0的第一主体端11和远离车尾的第二主体端12,气流导引件2连接在第一主体端11,并朝
从第二主体端12朝第一主体端11的方向凸出主体件1。车尾包括该车尾气流分离结构10,车辆包括该车尾。该车尾气流分离结构10中的气流导引件2导引了紊乱气流的流动方向,由于气流导引件2凸出主体件1,使紊乱气流脱离处远离了车尾,减少了紊乱气流进入干净的尾涡区域,从而减少了车辆运动时的阻力,提高了车辆的行驶里程。
5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车尾气流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车体连接的主体件和用于导引气流的气流导引件;
所述主体件包括靠近车尾的第一主体端和远离车尾的第二主体端,所述气流导引件连接在所述第一主体端,并朝从所述第二主体端朝所述第一主体端的方向凸出所述主体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尾气流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导引件包括第一导引部,所述第一导引部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二导引部,所述第二导引部呈倾斜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尾气流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引部与所述第二导引部之间连接有导引衔接部,所述导引衔接部呈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尾气流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衔接部的弧度不超过5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尾气流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端上连接有从所述第二主体端朝所述第一主体端的方向凸出的主体凸部;
所述主体凸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导引部的上方,与所述第一导引部之间形成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尾气流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导引件包括与所述主体件连接的第一导引端和远离所述第一导引端的第二导引端,所述第一导引端与所述第二导引端之间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距离为20mm至4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尾气流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件包括主体上表面和主体下表面,所述主体上表面与所述主体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车体高度的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尾气流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件包括主体板,所述主体板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主体侧板,所述主体板与所述主体侧板连接围成了安装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尾气流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侧板的上端部设置有第一上表面、第二上表面和挡止面;
所述第一上表面位于所述第二上表面的上方,所述挡止面连接在所述第一上表面与所述第二上表面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尾气流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件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连接在所述主体板的内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尾气流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件还包括多个导流板,多个所述导流板间隔设置在所述主体板的外表面。
12.一种车尾,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车尾气流分离结构。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尾。
CN202211720009.0A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车尾气流分离结构、车尾和车辆 Pending CN1182701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20009.0A CN118270131A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车尾气流分离结构、车尾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20009.0A CN118270131A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车尾气流分离结构、车尾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270131A true CN118270131A (zh) 2024-07-02

Family

ID=91642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20009.0A Pending CN118270131A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车尾气流分离结构、车尾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27013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57023B1 (en) Front underfloor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06715251B (zh) 具有通道状空气引导装置的前裙板的机动车
CN102421662B (zh) 二轮摩托车
CN109649509B (zh) 车身构造
JPH0597082A (ja) 自動2輪車用フエアリング
EP2815952B1 (en) Structure for lower part of vehicle body of vehicle
EP2511162B1 (en) Aerodynamic vehicle rear side body structure
EP2456655B1 (en) Vehicle boundary layer air flow control structure
JP5233927B2 (ja) 車両下部構造
JP2015054588A (ja) 車両下部構造
WO2011010200A1 (en) Vehicle boundary layer air flow control structure
CN107776688A (zh) 一种前扰流板及汽车前部导流系统
CN118270131A (zh) 一种车尾气流分离结构、车尾和车辆
CN214997878U (zh) 前挡泥板及机动车
US11535311B2 (en) Vehicle structure
JP2015150914A (ja) 自動車の前部整流構造
JP6597741B2 (ja) 車両の外装構造
JP5879056B2 (ja) 車体構造
JP2002308154A (ja) 車両のフロント下部構造
CN210882369U (zh) 降风阻的汽车尾翼
WO2021192626A1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風防構造
JP6553484B2 (ja) 車両構造
JP2014226953A (ja) ホイル内駆動ユニットの冷却構造
CN216660049U (zh) 一种汽车引擎盖
CN213473296U (zh) 一种降低空气阻力的汽车车身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