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219968A - 作业车辆 - Google Patents

作业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219968A
CN118219968A CN202311680460.9A CN202311680460A CN118219968A CN 118219968 A CN118219968 A CN 118219968A CN 202311680460 A CN202311680460 A CN 202311680460A CN 118219968 A CN118219968 A CN 1182199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support
cab
surface portion
pos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804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昇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mar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mar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mar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mar Holding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2199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2199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0017Devices integrating an element dedicated to another function
    • B60Q1/0023Devices integrating an element dedicated to another function the element being a sensor, e.g. distance sensor, camera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A01D41/127Control or measu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0029Spatial arrangement
    • B60Q1/0035Spatial arrangement relative to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26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 B60Q1/2661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mounted on parts having other fun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26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 B60Q1/2692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retractable ligh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26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 B60Q1/5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for indicating other intentions or conditions, e.g. request for waiting or overtaking
    • B60Q1/507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for indicating other intentions or conditions, e.g. request for waiting or overtaking specific to autonomous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26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 B60Q1/5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for indicating other intentions or conditions, e.g. request for waiting or overtaking
    • B60Q1/543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for indicating other intentions or conditions, e.g. request for waiting or overtaking for indicating other states or conditions of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2800/00Featur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types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Q2800/20Utility vehicles, e.g. for agriculture, construction 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mbine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业车辆,在具备用于进行用于通报机体的各种状态的显示的状态显示装置的结构中,能够将状态显示装置配置于容易从机体的外部目视观察的位置,并且能够牢固地支承状态显示装置。作业车辆具备将驾驶部覆盖的驾驶室(30),其中,所述作业车辆具备:进行用于通报作业车辆的机体的各种状态的显示的层叠灯(150),层叠灯(150)设置为由设置于驾驶室(30)的层叠灯支承部(160)支承的状态。

Description

作业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业车辆,该作业车辆例如在一边自动行驶一边进行作业的结构中具备进行用于通报机体的各种状态的显示的状态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在作为基于由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接收机等接收装置接收到的位置信息而一边自动行驶一边进行作业的作业车辆的联合收割机中,具备进行用于通报机体的各种状态的显示的状态显示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状态显示装置设置于能够从机体的外部目视观察的位置、且用于向机体外部的人进行通报。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在能够基于GPS位置信息而沿着规定的行驶路径进行自动行驶的联合收割机中,作为状态显示装置而具备根据从GPS卫星发送的电波的接收状态来切换显示内容的显示灯。根据显示灯的显示内容而向机体外部的人通报电波的接收状态。关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显示灯立起设置于将驾驶部覆盖的驾驶室的上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401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针对作业车辆的状态显示装置,要求容易从机体的外部目视观察、并且在作业中被牢固地支承而不会脱落。针对这一点,在专利文献1中,关于显示灯的配置位置、支承构造并未记载具体的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业车辆,在具备用于进行用于通报机体的各种状态的显示的状态显示装置的结构中,能够将状态显示装置配置于容易从机体的外部目视观察的位置,并且能够牢固地支承状态显示装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作业车辆具备将驾驶部覆盖的驾驶室,其中,所述作业车辆具备:进行用于通报作业车辆的机体的各种状态的显示的状态显示装置,所述状态显示装置设置为由设置于所述驾驶室的支承部支承的状态。
关于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所涉及的作业车辆,在所述作业车辆中,所述状态显示装置配置于所述机体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
关于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所涉及的作业车辆,在所述作业车辆中,所述状态显示装置设置为能够变更姿势。
关于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所涉及的作业车辆,在所述作业车辆中,所述支承部构成为:能够将所述状态显示装置的姿势从所述状态显示装置的使用状态下的姿势即使用姿势变更为所述状态显示装置的收纳状态下的姿势即收纳姿势。
关于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所涉及的作业车辆,在所述作业车辆中,所述作业车辆具备:天线单元,其设置于所述驾驶室的左右的侧面部中的一个侧面部的上部;以及天线支承部件,其设置于所述一个侧面部、且对所述天线单元进行支承,所述支承部包括所述天线支承部件。
关于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所涉及的作业车辆,在所述作业车辆中,所述支承部包括:将所述状态显示装置与所述天线单元彼此连结的部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将用于进行用于通报机体的各种状态的显示的状态显示装置配置于容易从机体的外部目视观察的位置,并且能够牢固地支承状态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合收割机的左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合收割机的右侧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驾驶室的左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驾驶室的主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驾驶室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单元及其支承结构的左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单元及其支承结构的主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单元及其支承结构的俯视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灯及其支承结构的左视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灯及其支承结构的后视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灯及其支承结构的左后方立体图。
图13示出变更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灯的姿势之后的状态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联合收割机(作业车辆);9…排出绞龙;12…驾驶部;30…驾驶室;37…驾驶室左侧面部;50…车顶板;60…天线单元;70…支承框架(天线支承部件);90…后侧支承托架;15…层叠灯(状态显示装置);154…发光显示部;160…层叠灯支承部(支承部);161…臂板;162…下支承板;163…铰接部件;164…支承支柱;180…检测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作业车辆而以联合收割机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作业车辆只要具备覆盖驾驶部的驾驶室即可。作为应用本发明的作业车辆,除自脱型联合收割机、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等各种联合收割机以外,例如还能举出例如拖拉机、土木作业用的轮式装载机等。
利用图1~图3对作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作业车辆的联合收割机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说明中,朝向联合收割机1的前方(图1的左侧)时的左侧及右侧分别设为联合收割机1的左侧及右侧。
如图1~图3所示,联合收割机1具备:行驶部2,其构成为具有左右一对的履带部3、3的履带式行驶装置;以及行驶机体4,其由行驶部2支承。联合收割机1具备:割取部5,其对谷秆进行割取;脱粒部6,其对由割取部5割取的谷秆进行脱粒处理;作为谷粒贮存部的谷粒箱7,其对从脱粒部6取出的谷粒进行贮存;以及作为谷粒排出装置的排出绞龙9,其将谷粒箱7内的谷粒排出。联合收割机1具备搭载于行驶机体4上的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11。另外,联合收割机1具备将驾驶部12覆盖的驾驶室30。
构成行驶部2的各履带部3具有:在行驶机体4的下方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履带框架3a;支承于履带框架3a的驱动链轮3c等各种旋转体;以及卷绕于上述旋转体的履带3b。履带部3在驱动链轮3c接受发动机11的动力的传递而进行驱动。
割取部5为用于一边割取田地的稻子、麦子等的谷秆一边将其取入的装置结构,并设置于行驶机体4的前部。割取部5在行驶机体4的前侧遍及联合收割机1的大致整个机体宽度而设置。割取部5以能够借助升降用的液压缸而绕规定的轴转动的方式装配于行驶机体4,并设置为能够通过基于液压缸的伸缩动作的转动动作而进行升降调节。
割取部5具有作为割取框架的割取支承机框5a,并构成为使得分禾体5b、扶禾装置5c、割刀装置5e以及谷秆输送装置5f支承于该割取支承机框5a。割取部5利用分禾体5b对田地的谷秆进行分禾,并利用扶禾装置5c将分禾后的谷秆扶起,并且利用谷秆输送装置5f将扶起的谷秆向后侧输送、且利用割刀装置5e将其切断而割取。割取部5将割取的谷秆向脱粒部6输送。构成割取部5的各装置利用从发动机11传递的动力而执行动作。
在行驶机体4上呈横向排列状地设置有脱粒部6和谷粒箱7。脱粒部6配置于机体左侧,谷粒箱7配置于机体右侧。联合收割机1一边利用行驶部2行驶一边利用割取部5割取谷秆、利用脱粒部6进行脱粒等。
脱粒部6具有:前后方向设为旋转轴方向的脱粒筒6a;以及设置于脱粒筒6a的左侧的谷秆供给装置。谷秆供给装置夹持由割取部5割取的谷秆的茎根并以穗稍设置为脱粒筒6a侧的横卧姿势朝向后方输送谷秆。谷秆供给装置具有:卷绕于将左右方向设为旋转轴方向的多个链轮的进料链;以及与进料链协作而夹持谷秆的茎根的谷秆供给夹持体。
在行驶机体4上的脱粒部6的下方设置有对由脱粒部6脱粒处理后的处理物进行筛选处理的筛选部8。筛选部8具有摆动筛选装置8a、风力筛选装置以及谷粒输送装置。筛选部8利用摆动筛选装置8a对从脱粒部6掉落的处理物进行摆动筛选,并利用风力筛选装置对摆动筛选后的处理物进行风力筛选。筛选部8利用谷粒输送装置将风力筛选后的处理物中的谷粒朝向谷粒箱7且向右侧输送,利用风力筛选装置将秸秆屑、尘埃等向后方吹飞并向机体的外部排出。利用谷粒输送装置朝向谷粒箱7输送的谷粒贮存于谷粒箱7。
在行驶机体4上设置有排出绞龙9。排出绞龙9借助设置于行驶机体4右后侧的纵向取出输送机9b而以能够回转的方式设置于行驶机体4。排出绞龙9内置有螺杆输送机,并在末端部具有排出口9a。另外,排出绞龙9设置为能够以其基部为中心而上下升降转动。
关于排出绞龙9,从行驶机体4的右后侧的纵向取出输送机9b向左前方呈水平状延伸的状态设为收纳状态。排出绞龙9在收纳状态下俯视观察时使得末端部位于割取部5的左侧部分,并以沿着机体的对角线的方式延伸(参照图3)。排出绞龙9载置支承于作为绞龙支承部的绞龙支架27而形成为收纳状态。
贮存于谷粒箱7的谷粒由排出绞龙9内的螺杆输送机输送,并从排出口9a排出。从排出口9a排出的谷粒向卡车的货箱、集装箱等投入。在进行谷粒的排出作业时排出绞龙9从收纳状态开始在机体的左右方向或者上下方向上转动而使得排出口9a向机体的外侧移动。
在行驶机体4上、且在脱粒部6的后方设置有对利用脱粒部6进行脱粒处理后的排出秸秆进行处理的排出秸秆处理部10。排出秸秆处理部10具有排出秸秆输送装置10a和排出秸秆切断装置10b。排出秸秆输送装置10a将由脱粒部6脱粒完毕的谷秆(排出秸秆)向后方输送并向机体的外部排出或者向排出秸秆切断装置10b输送。排出秸秆切断装置10b将从排出秸秆输送装置10a输送的排出秸秆切断并向机体的外部排出。
在行驶机体4上、且在割取部5的右侧且是谷粒箱7的前方设置有由驾驶室30覆盖的驾驶部12。也就是说,驾驶部12在行驶机体4的前部上方设置于驾驶室30内。在驾驶部12的前部设置有作为转向操作部的方向盘13,在方向盘13的后方设置有驾驶席14。另外,在驾驶席14的左侧配设有包括主变速杆15的各种操作件等。
在驾驶部12的后下方设置有包括发动机11的原动机部。发动机11的动力经由变速装置等而传递至联合收割机1具备的各部分的各种装置。发动机11为柴油发动机。
利用图4~图6对驾驶室30的结构进行说明。驾驶室30具有前表面部31、后表面部32、左侧壁部33、右侧壁部34、构成顶部的车顶部35、以及地板部36,由上述部分整体构成为近似箱状。
驾驶室30的前表面部31具有:构成其上侧的过半部分的前倾状的前上表面部31a;以及构成其前表面部31的大致下半部的前低后高的倾斜状的前下表面部31b,并且整个前表面部31在侧视观察时具有向后侧凹陷的弯曲形状。前上表面部31a利用由玻璃、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等构成的矩形的透明板形成为整体透明的窗部。前下表面部31b由钢板等金属制的部件构成。
驾驶室30的左侧壁部33的下侧部分设为由钢板等构成的薄金属板制的部分即下部侧面部41(参照图4)。在左侧壁部33、且在前后方向的中间部设置有沿着上下方向的直线状的左支柱部42。
左支柱部42在左侧壁部33的上部设置为遍及大致整个上下方向。左支柱部42为在俯视剖视观察时形成为矩形的部分,并具有铅垂状的平坦的左侧面42a。左支柱部42设置为使得左侧面42a相对于左侧壁部33的其他部分稍微向左侧突出。
在左侧壁部33、且在下部侧面部41的上侧且是左支柱部42的后侧设置有矩形的左后窗部43。将矩形的玻璃等的透明板安装于在左侧壁部33利用构成左支柱部42的后侧部分的左侧板44的上部与左支柱部42一起形成的框状部分而构成左后窗部43。由左侧板44的下部形成下部侧面部41。
在左侧壁部33,左后窗部43的前方部分设为左前窗部47。左前窗部47具有近似倒梯形,前侧的边缘部沿着前表面部31的前上表面部31a的前倾状的斜度,并且后侧的边缘部沿着左支柱部42的上部。左前窗部47利用由玻璃、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等构成的矩形的透明板而形成,并在上下方向上设置于与前表面部31的前上表面部31a大致相同的范围。
在左侧壁部33、且在左前窗部47的上侧设置有前上侧板57(参照图8)。前上侧板57形成比左侧壁部33的左支柱部42更靠前侧的部分的上缘部。前上侧板57的下缘部从内侧(右侧)与左前窗部47的上缘部重叠。
在驾驶室30的右侧壁部34设置有作为乘降用的开闭门的车门48(参照图2)。车门48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驾驶室30的框架部分,以便从前侧向外侧打开。
驾驶室30的车顶部35在俯视观察时具有前后方向设为长度方向的近似矩形的外形。车顶部35使得前侧的边缘端部相对于前表面部31的上端部向前侧呈檐状突出,并使得后侧的边缘端部相对于后表面部32的上端部向后侧呈檐状突出。在车顶部35的前端面部呈横向排列状地设置有多个照明部51(参照图5)。
车顶部35具有扁平状的外形、且构成为中空状。车顶部35具有构成车顶部35的基部的下侧面板(省略图示)、以及设置于下侧面板的上侧的车顶板50,并由上述面板形成中空部。车顶板50具有:上表面部50a;以及在上表面部50a的左右两侧朝向下侧弯曲形成的左右的侧面部50b。车顶板50是设置为从上侧及左右两侧而将下侧面板部的整体覆盖的罩部件。
另外,车顶板50的左侧的侧面部50b从左侧覆盖左侧壁部33的上缘部,车顶板50的右侧的侧面部50b从右侧覆盖右侧壁部34的上缘部。在车顶部35的内部设置有联合收割机1具备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等。
关于具备如上结构的驾驶室30,由左侧壁部33和车顶部35的左侧部分形成驾驶室30的左侧的侧面部。另外,由右侧壁部34和车顶部35的右侧部分形成驾驶室30的右侧的侧面部。如下,关于驾驶室30,包括左侧壁部33和车顶部35的左侧部分在内的左侧的侧面部设为驾驶室左侧面部37。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合收割机1具备:用于接收来自卫星的位置信息的天线单元60。天线单元60设置于驾驶室30的左右的侧面部中的驾驶室左侧面部37的上部。天线单元60设置为:以位于驾驶室左侧面部37的上部左侧附近的方式借助规定的支承部件而支承于驾驶室30的状态。
天线单元60在俯视观察时具有形成为近似矩形的箱状的外形,且以长度方向设为前后方向的朝向设置。天线单元60在上下方向上设置于与车顶部35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具体而言,天线单元60设置为:上下方向的尺寸与车顶板50的侧面部50b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大致相同,并且在上下方向上使得大致整个上下方向位于车顶板50的侧面部50b的高度范围。
整个或大致整个天线单元60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比设置于驾驶室左侧面部37的左支柱部42更靠前侧的位置。具体而言,天线单元60设置为:在前后方向上使得后端部位于左支柱部42的上端部的附近,并且在左视观察时沿着左前窗部47的上缘部。天线单元60在前后方向上具有与左前窗部47的上缘部大致相同的长度。天线单元60设置为:在前后方向上具有车顶部35的整个长度的大致1/3的尺寸,并且相对于车顶部35而位于左前侧(参照图6)。
天线单元60设置为:在左右方向上使得右侧面部位于车顶板50的左侧的侧面部50b的正左侧。这样,天线单元60相对于驾驶室30而相邻配置于车顶部35的前部左侧。
根据这样的天线单元60的配置结构,关于将驾驶室30设置于联合收割机1的机体的右前部的结构,天线单元60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机体的大致中央部(参照图3)。另外,天线单元60位于车顶部35的左前侧,所以,照明部51的配光、从驾驶室30内的视野不会受到天线单元60的妨碍。另外,在驾驶室30的左侧、且在与收纳状态的排出绞龙9之间形成有空间,天线单元60利用该空间而配置。
天线单元60构成为接收来自定位卫星的电波、且用于对联合收割机1的位置进行测定的定位单元。天线单元60具备作为接收部的接收装置61、作为运算部的惯性导航装置62、作为通信部的无线通信装置63、以及对这些装置进行收容的壳体64。由天线单元60构成联合收割机1的自动转向操纵系统。
接收装置61接收来自定位卫星的电波,将接收的电波转换为信号并发送至惯性导航装置62。接收装置61例如为接收来自GNSS卫星组的电波的GNSS接收机(GNSS天线)、接收来自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卫星的电波的GPS接收机(GPS天线)等。
惯性导航装置62对3轴陀螺仪和3个方向的加速度进行测定而计算姿势方位数据。另外,惯性导航装置62基于从接收装置61发送的信号而计算位置数据。惯性导航装置62作为基于来自接收装置61的位置信息而计算位置数据的运算装置发挥功能。例如,惯性导航装置62搭载有GNSS接收机而使得由惯性导航装置62计算出的姿势方位数据的可靠性提高。
天线单元60具备惯性导航装置62,从而即便在因恶劣天气、电波障碍等而无法接收来自定位卫星的电波的状况下,也能够利用基于由惯性导航装置62检测出的3个方向的加速度而计算移动速度、移动距离等并进行定位的惯性导航。
无线通信装置63利用无线通信而向外部发送由惯性导航装置62计算出的位置数据及姿势方位数据。无线通信装置63例如为利用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移动通信的数据通信装置。从无线通信装置63发送的数据例如由操作员持有的便携终端、联合收割机1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等接收,并用于田地内的位置确认、联合收割机1的姿势(向前后左右的倾斜等)的确认等。
壳体64具有构成壳体64的下部的下壳体65、以及构成壳体64的上部的上壳体66,并利用这些壳体形成收容空间且构成天线单元60的外形。壳体64由下壳体65及上壳体66构成前后方向设为长度方向的较扁平的箱状的外形。下壳体65及上壳体66例如为树脂制的部件。
下壳体65为上侧敞开的箱状部件,并具有:水平状的底面部65a;以及包括前后左右的侧面部且由上缘部形成矩形的开口部的周壁部65b(参照图7)。上壳体66为从上侧将下壳体65的开口部覆盖的盖状部分。上壳体66由前后左右的面部形成矩形的边缘部,并设置为使得该边缘部嵌合于下壳体65的矩形的开口部的状态。上壳体66在使得下侧的开口缘部从外侧与下壳体65的上侧的开口缘部重叠的状态下嵌合于下壳体65,两个壳体利用将彼此的嵌合部分贯通的螺栓等固定件67(参照图7)而在多处部位彼此固定。
在壳体64内,从前方至后方按照无线通信装置63、接收装置61以及惯性导航装置62的顺序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这些装置。这些装置设置为:在壳体64内利用螺栓等固定件而固定于在下壳体65的底面部65a的上侧设置的未图示的安装板的状态。
如上,天线单元60构成为将接收装置61、惯性导航装置62以及无线通信装置63收容于壳体64内的一体单元。
由天线单元60获取的定位数据(位置数据及姿势方位数据)用于一边在预先设定的路径上自主行驶一边进行作业的自主型的联合收割机1的控制。位置数据例如用于联合收割机1是否沿着规定的路径行驶的判定。另外,姿势方位数据例如通过识别联合收割机1的倾斜而用于联合收割机1的行驶状态、田地的状态的确认。另外,操作员通过接收来自无线通信装置63的发送数据而能够对联合收割机1发送实时的指示。
此外,天线单元6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作为天线单元60的结构,例如可以为如下结构:使接收装置61具有作为根据由接收装置61接收到的位置信息对位置数据进行计算的运算部的功能而省略惯性导航装置62。
利用图4~图9对天线单元60的支承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在图7及图8中示出了将车顶板50的一部分切除后的状态。
联合收割机1具备:作为对天线单元60进行支承的天线支承部件的支承框架70。支承框架70为由具有规定的弯曲形状乃至弯折形状的金属制的圆管状部件构成的框架部分,并设置于驾驶室左侧面部37。
支承框架70构成为前后延伸。支承框架70将除前后的两端部以外的大部分设为大致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框架主体部。支承框架70从前侧至后侧依次具有前固定部71、前后延伸部72、倾斜部73以及后固定部74而作为由管状部件形成弯曲形状的部分。
前固定部71为左右方向设为轴向的部分,且为从驾驶室左侧面部37朝向左侧伸出的部分。前固定部71的右侧端部为支承框架70的前侧端部。
前后延伸部72为前后方向设为轴向的部分,且为从前固定部71的左端部以与前固定部71一起构成直角状的角部的方式朝向后方呈水平状延伸的部分。前后延伸部72与前固定部71之间的角部为弯折部。
倾斜部73为俯视观察时从前侧至后侧而逐渐从左右外侧(左侧)朝向左右内侧(右侧)的倾斜方向设为轴向的部分。倾斜部73为从前后延伸部72的后端部以在俯视观察时与前后延伸部72一起构成钝角状的角部的方式朝向斜右后方延伸的部分。在俯视观察时,倾斜部73与前后延伸部72所成的角度例如为170°左右。
后固定部74为左右方向设为轴向的部分,且为从倾斜部73的后端部以与倾斜部73一起构成钝角状的角部的方式朝向右侧呈水平状延伸的部分。在俯视观察时,倾斜部73与后固定部74所成的角度例如为100°左右。倾斜部73与后固定部74之间的角部为弯折部。后固定部74的右侧端部为支承框架70的后侧端部。
关于支承框架70,由前后延伸部72及倾斜部73形成大致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框架主体部。支承框架70设置为:在左视观察时位于车顶板50的左侧的侧面部50b的下缘部的下方附近,并沿着车顶板50的左侧的侧面部50b。
支承框架70设置为:使得前端部及后端部固定于驾驶室左侧面部37的状态。即,支承框架70设置为:使得作为前端部的前固定部71的右侧端部、以及作为后端部的后固定部74的右侧端部分别固定于驾驶室左侧面部37的状态。
支承框架70的前侧端部在驾驶室左侧面部37位于构成前表面部31的前上表面部31a的上端部附近。支承框架70的前侧端部借助前安装板76而固定于构成驾驶室左侧面部37的前上部的前上侧板57。
前安装板76为具有近似矩形的外形的板状部件,并以板厚方向设为左右方向的朝向利用固定螺栓78而在前后2处部位固定于前上侧板57。固定螺栓78将前安装板76及前上侧板57贯通,并螺旋插入至在前上侧板57的里侧(右侧)设置的螺母部79(参照图8)。前安装板76利用固定螺栓78而使得上部固定于前上侧板57、且使得下部从前上侧板57向下方伸出。
前安装板76的下部相对于左前窗部47的前上侧的角部而位于左右外侧(左侧)的附近。支承框架70的前固定部71的右端部固定于前安装板76的下部。前固定部71的右端部在嵌合于在前安装板76的下部形成的圆形的开口部76a(参照图8)的状态下通过焊接等而固定于前安装板76。
在前安装板76与支承框架70之间设置有加强板80。加强板80为在上下方向上具有与前安装板76大致相同的尺寸的板状部件,并以前后方向设为板厚方向的朝向设置于前固定部71的后侧。加强板80设置为:在前安装板76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的位置相对于前安装板76呈垂直状地向左侧突出。加强板80通过焊接等而固定于前安装板76,并且通过焊接等而固定于前固定部71的右端部。
支承框架70的前固定部71固定于前安装板76中的在左视观察时从车顶板50的左侧的侧面部50b向下方伸出的部分。利用固定螺栓78固定于前上侧板57的前安装板76的固定部分由车顶板50的左侧的侧面部50b从左侧覆盖。
支承框架70的后侧端部在驾驶室左侧面部37位于左后窗部43的后上侧角部的附近。支承框架70的后侧端部借助后安装板81而固定于构成驾驶室左侧面部37的后部的左侧板44的上端部(参照图7)。
后安装板81为具有近似截头等腰三角形的外形的板状部件,板厚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并且以顶部侧设为前侧的朝向固定于左侧板44。后安装板81利用固定螺栓82在前后2处部位固定于左侧板44。固定螺栓82将左侧板44贯通,并螺旋插入至在左侧板44的里侧(右侧)设置的未图示的内螺纹部。
支承框架70的后固定部74的右端部固定于后安装板81。后固定部74的右端部在嵌合于在后安装板81的下部形成的圆形的开口部81a的状态下通过焊接等而固定于后安装板81。
支承框架70的后固定部74固定于后安装板81中的在左视观察时从车顶板50的左侧的侧面部50b向下方伸出的部分。利用固定螺栓82固定于左侧板44的后安装板81的固定部分的上部由车顶板50的左侧的侧面部50b从左侧覆盖。
如上,天线单元60相对于固定支承于驾驶室30的支承框架70而支承于支承框架70的前部上方。天线单元60在支承框架70的前后延伸部72被支承为固定于在前后2处部位设置的支承托架90的状态。前侧的支承托架90相对于支承框架70而设置于前固定部71及前后延伸部72所构成的角部的附近,后侧的支承托架90设置于前后延伸部72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
支承托架90固定于在支承框架70固定设置的安装托架91。也就是说,支承托架90借助安装托架91而设置于支承框架70。支承托架90及安装托架91构成为以支承框架70的前后延伸部72的轴心位置为中心而左右对称或大致左右对称。另外,前后的支承托架90及安装托架91的组彼此构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对称或大致对称。
安装托架91为板状部件弯曲形成的形式的长条状部件,长度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并以在俯视观察时与前后延伸部72的轴向正交的方式设置于前后延伸部72的上侧。安装托架91具有彼此平行的前表面部91a和后表面部91b、以及上表面部91c,并由这些面部形成为侧视观察时将下侧设为敞开侧的近似“U”字形。
在安装托架91的前表面部91a及后表面部91b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的下侧形成有用于使得前后延伸部72嵌合的半圆状的缺口部。安装托架91在使得前后延伸部72嵌合于前表面部91a及后表面部91b的缺口部的状态下通过焊接等而固定于前后延伸部72。安装托架91在长度方向上小于天线单元60的壳体64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尺寸,并且在俯视观察时设置于天线单元60的外形的范围内。
支承托架90为板状部件弯曲形成的形式的长条状部件,长度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并以在俯视观察时与前后延伸部72的轴向正交的方式设置于前后延伸部72的上侧。支承托架90具有与安装托架91大致相同的长度。
支承托架90具有:前后方向设为板厚方向的固定面部90a;从固定面部90a的上端呈直角状地弯曲形成的水平状的支承面部90b;以及从固定面部90a的左右两端呈直角状地弯曲形成的左右的侧面部90c。关于支承托架90,支承面部90b设为接受天线单元60的壳体64的安装的面部。支承面部90b位于与安装托架91的上表面部91c大致相同的高度。
前侧的支承托架90以固定面部90a设为后侧的朝向位于安装托架91的前侧,并且在使得固定面部90a与安装托架91的前表面部91a重叠的状态下利用固定螺栓92而在左右两端的2处部位固定于安装托架91。固定螺栓92将固定面部90a及前表面部91a贯通,并螺旋插入至在安装托架91的前表面部91a的后侧设置的螺母部93。
后侧的支承托架90以固定面部90a设为前侧的朝向位于安装托架91的后侧,并且在使得固定面部90a与安装托架91的后表面部91b重叠的状态下利用固定螺栓94而在左右两端的2处部位固定于安装托架91。固定螺栓94将固定面部90a及后表面部91b贯通,并螺旋插入至在安装托架91的后表面部91b的前侧设置的螺母部95。
天线单元60的壳体64相对于这样的前后的支承托架90而利用固定螺栓96固定于支承面部90b。基于固定螺栓96的固定部在各支承托架90设置于左右两侧的2处部位。因而,在支承托架90的支承面部90b的左右两侧的2处部位形成有用于使得固定螺栓96贯通的孔部90e(参照图9)。这样,天线单元60相对于前后的支承托架90而分别在2处部位的共计4处部位由固定螺栓96固定。各固定螺栓96从下侧将支承托架90的支承面部90b贯通,并螺旋插入至在壳体64内而面对下壳体65的底面部65a且以使螺纹孔开口的方式设置的筒状部件所构成的内螺纹部97。
天线单元60设置为支承于支承框架70的大致前半部的上侧的状态。详细而言,天线单元60相对于支承框架70而设置于俯视观察时使得壳体64的外形的左右方向中心与前后延伸部72的轴心位置一致或大体一致的位置。另外,天线单元60在前后方向上使得壳体64的前端部位于比前固定部71更靠前方的位置,并且使得壳体64的后端部位于比前后延伸部72及倾斜部73所构成的弯曲部更靠前方的位置。
扶手部100设置于如上那样利用支承框架70将天线单元60支承于驾驶室30的左侧上部的结构。扶手部100用于进行针对天线单元60的作业等。扶手部100由具有规定的弯曲形状乃至弯折形状的金属制的圆管状部件构成,并设置于驾驶室30的驾驶室左侧面部37。
扶手部100构成为上下延伸。扶手部100将除上下的两端部以外的大部分设为在侧视观察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扶手主体部。扶手部100从下侧至上侧依次具有下固定部101、倾斜延伸部102以及上固定部103而作为由管状部件形成弯曲形状的部分。
下固定部101为左右方向设为轴向的部分,且为从驾驶室左侧面部37朝向左侧伸出的部分。下固定部101的右侧端部为扶手部100的下侧端部。
倾斜延伸部102为如下部分:将在侧视观察时沿着上下方向的方向、且在主视观察时从下侧至上侧而逐渐从左右内侧(右侧)朝向左右外侧(左侧)的倾斜方向设为轴向的部分。倾斜延伸部102为以在主视观察时与下固定部101一起构成钝角状的角部的方式朝向斜左上方延伸的部分。倾斜延伸部102与下固定部101之间的角部为弯折部104。
上固定部103为上下方向设为轴向的部分,且为从倾斜延伸部102的上端部以与倾斜延伸部102一起构成钝角状的角部的方式朝向上方延伸的部分。上固定部103的上端部为扶手部100的上侧端部。
关于扶手部100,由倾斜延伸部102及上固定部103形成在侧视观察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扶手主体部。构成该扶手主体部的大部分的倾斜延伸部102为扶手部100中主要由作业者把持的部分。扶手部100设置于在左视观察时使得大部分与构成驾驶室左侧面部37的左支柱部42重叠的位置。
扶手部100设置为:使得上端部与支承框架70连结、且使得下端部固定于驾驶室左侧面部37的状态。即,扶手部100设置为:上固定部103的上端部连结支承于支承框架70、且下固定部101的右侧端部固定于驾驶室左侧面部37的状态。
扶手部100的上端部借助作为固定设置于支承框架70的上侧连结部件的上支承托架110而与支承框架70连结。上支承托架110在支承框架70相对于后侧的支承托架90、与前后延伸部72及倾斜部73所构成的角部之间的部分而设置于支承框架70的下侧。
上支承托架110为板状部件弯曲形成为规定形状的形式的部件。上支承托架110具有左右方向设为板厚方向的近似矩形的固定面部110a、以及从固定面部110a的前后端部朝向左右内侧(右侧)呈直角状地弯曲的前后的侧面部110b,并由这些面部形成为俯视观察时将右侧设为敞开侧的近似“U”字形。关于上支承托架110,固定面部110a为接受扶手部100的上端部的安装的面部。
在上支承托架110的前后的侧面部110b的上部左侧形成有用于使得支承框架70的前后延伸部72嵌合的凹状的缺口部110c(参照图8)。上支承托架110在前后延伸部72位于前后的侧面部110b的缺口部110c内的状态下通过焊接等而固定于前后延伸部72。上支承托架110使得固定面部110a的上缘部位于前后延伸部72的左侧。
扶手部100借助固定板115而使得上固定部103的上端部固定于上支承托架110。固定板115为具有近似截头等腰三角形的外形的板状部件,板厚方向设为左右方向、且以顶部侧设为下侧的朝向设置。固定板115通过焊接等而固定于上固定部103的上端部的左侧。
固定板115在从里侧(右侧)与上支承托架110的固定面部110a重叠的状态下利用固定螺栓116而在前后2处部位固定于固定面部110a。固定螺栓116将固定面部110a及固定板115贯通,并螺旋插入至在固定板115的里侧(右侧)设置的螺母部117。基于固定螺栓116的固定部位于固定板115的上部的前后的角部附近。
扶手部100的下端部借助作为安装部件的下支承托架120而固定于构成驾驶室左侧面部37的下部侧面部41。下支承托架120为俯视观察时形成为近似“L”字状的弯曲形状的安装金属件。下支承托架120在形成为近似“L”字状的一个面部设为固定面部且使其沿着下部侧面部41的状态下利用固定螺栓124而固定于下部侧面部41。下支承托架120的作为形成为近似“L”字状的另一个面部的支承面部从固定面部121的前侧朝向左侧突出。扶手部100在使得下固定部101及弯折部104的一部分相对于下支承托架120位于支承面部的后侧的状态下通过焊接等而固定于下支承托架120。
如上,扶手部100设置为:以使得上端侧连结支承于支承框架70且使得下端侧连结支承于驾驶室左侧面部37的方式架设于支承框架70与驾驶室左侧面部37之间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合收割机1具备:作为进行用于通报联合收割机1的机体的各种状态的显示的状态显示装置的层叠灯150。层叠灯150相对于驾驶室左侧面部37而设置于天线单元60的正后方的位置。
层叠灯150具有圆筒状的外形,并设置为以中心轴方向设为上下方向的方式立起的状态。层叠灯150作为构成圆筒状的外形的面部而具有:圆筒面状的外周面部151;以及底面部152和上表面部153,它们均为平坦的面部。
层叠灯150将大致上半部设为使得多个显示灯部层叠的发光显示部154。发光显示部154作为多个显示灯部而具有如下结构:从上至下依次层叠有进行红色的发光显示的第1显示灯部154a、进行黄色的发光显示的第2显示灯部154b、以及进行绿色的发光显示的第3显示灯部154c。各显示灯部构成为包括LED等光源。
层叠灯150的结构、例如进行各种颜色的发光显示的显示灯部的层叠的顺序、各显示灯部发光的颜色的种类、显示灯部的层叠的数量、进行发光显示的构造等并未限定。另外,层叠灯150的显示形式也未限定。作为层叠灯150的显示形式,例如,可以使所有显示灯部熄灭、或者使多个显示灯部同时点亮、或者使用显示灯部的闪烁显示。
层叠灯150借助作为从底面部152伸出的连接线的连接软线155而连接于联合收割机1具备的构成控制部的控制器(省略图示),层叠灯150的显示动作由控制器控制。控制器具备利用总线将执行各种运算处理、控制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作为存储部的ROM(read only memory)、RAM(random access memory)、输入输出接口等各种功能部连接的结构。CPU根据ROM等中存储的各种程序而执行运算处理。
控制器基于从在联合收割机1的各部分配置的各种传感器、开关等输入的信号、天线单元60的动作模式等而使得层叠灯150的发光显示部154的任一显示灯部发光,由此进行联合收割机1的机体的各种状态的通报。此外,利用层叠灯150通报的内容并未特别限定。
由第1显示灯部154a进行的红色的发光显示例如用作联合收割机1中发生某种故障时的提醒注意、警报的显示。具体而言,例如,在发生了脱粒部6的谷秆的堵塞、谷粒箱7内的谷粒的量达到满量、发动机11的冷却水温的异常等的情况下,通过使第1显示灯部154a点亮而进行通报。另外,由第2显示灯部154b进行的黄色的发光显示例如用作发生如上所述那样的故障的前一阶段的预备警报显示、机体的自动行驶中的障碍物的监测的通报显示等。另外,由第3显示灯部154c进行的绿色的发光显示用于对联合收割机1完成了作业开始的准备的状态、进行正常运转的状态等进行通报。
另外,关于层叠灯150,作为联合收割机1的机体的状态,还可以用于与天线单元60的接收装置61的接收状态相应的通报。在该情况下,例如,以如下方式控制层叠灯150:在天线单元60的电波的接收状态为适应性接收模式的情况下,使绿色的第3显示灯部154c点亮,在该接收状态为不稳定接收状态的情况下,使黄色的第2显示灯部154b点亮,在该接收状态为无法接收状态的情况下,使红色的第1显示灯部154a点亮。
在具备如上那样的层叠灯150的结构中,利用图3、图4~图13对联合收割机1的层叠灯150的配置及支承结构进行说明。
层叠灯150通过其显示而对联合收割机1的状态进行通报,所以,设置为从联合收割机1的周围的所有方向、即在360°的范围内从任一位置都能够掌握发光显示部154的显示形式。关于这一点,层叠灯150设置为:至少使整个发光显示部154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比驾驶室30的车顶板50的上表面部50a更靠上方的位置。
层叠灯150设置为:由作为设置于驾驶室30的支承部的层叠灯支承部160支承的状态。也就是说,层叠灯150设置为:借助设置于驾驶室左侧面部37的层叠灯支承部160而支承于驾驶室30的状态。
关于层叠灯150的配置,层叠灯150由层叠灯支承部160支承于驾驶室左侧面部37而配置于机体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如图3所示,在联合收割机1的前部,在机体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上,驾驶室30占据右侧的大致一半的范围,割取部5的谷秆输送装置5f占据左侧的大致一半的范围。在这样的结构中,层叠灯150配置于与驾驶室30的车顶部35的左侧相邻的位置而位于机体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
关于层叠灯150的支承结构,层叠灯150利用天线单元60相对于驾驶室30的支承结构而支承于驾驶室30。即,在具备设置于作为驾驶室30的左右的侧面部中的一个侧面部的驾驶室左侧面部37上部的天线单元60、以及设置于驾驶室左侧面部37且对天线单元60进行支承的支承框架70的结构中,层叠灯支承部160构成为包括支承框架70。
层叠灯150设置为:借助后侧的安装托架91和支承托架90、臂板161、下支承板162、铰接部件163以及支承支柱164而支承于支承框架70的状态。即,层叠灯支承部160具有支承框架70、后侧的安装托架91和支承托架90、臂板161、下支承板162、铰接部件163、以及支承支柱164。如下,设置于支承框架70上的前后的支承托架90及安装托架91中的构成层叠灯支承部160的后侧的支承托架90及安装托架91分别设为“后侧支承托架90”及“后侧安装托架91”。
臂板161为俯视观察时具有近似梯形的平坦的板状部件,将前后方向设为长度方向,并构成从后侧支承托架90朝向后方伸出的臂状部分。臂板161将右侧的边缘部设为沿着前后方向的直线状边部,将左侧的边缘部设为从后侧至前侧在从右侧朝向左侧的方向上倾斜的倾斜边部。因此,臂板161具有使得宽度(左右方向的尺寸)从后侧至前侧而逐渐扩大的形状。
将大致整个臂板161设为水平状的面部即板主体部161a,臂板161具有形成于板主体部161a的左侧的边缘部的弯曲面部161b。弯曲面部161b为相对于板主体部161a朝向下方呈直角状弯曲的面部。
臂板161设置为固定于后侧支承托架90的状态。具体而言,臂板161以将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后侧支承托架90的前侧端部从后侧插入至后侧支承托架90的方式使板主体部161a从下侧与支承面部90b重叠,且利用天线单元60固定用的固定螺栓96而在左右2处部位固定于后侧支承托架90。
固定螺栓96从下侧将形成于板主体部161a的孔部、以及后侧支承托架90的孔部90e贯通,并螺旋插入至设置于天线单元60侧的内螺纹部97。也就是说,臂板161利用2根固定螺栓96与后侧支承托架90一起紧固于天线单元60而固定于后侧支承托架90。如上所述,后侧支承托架90利用固定螺栓94等而固定于在支承框架70固定设置的后侧安装托架91。这样,臂板161借助后侧安装托架91及后侧支承托架90而安装于支承框架70。
下支承板162固定设置于臂板161的后端部上。下支承板162具有左视观察时形成为近似“L”字状的弯曲形状的主体部。下支承板162的主体部具有作为形成为近似“L”字状的弯曲形状的面部的固定面部162a及支承面部162。
下支承板162在使得固定面部162a重叠于板主体部161a上的状态下利用固定螺栓165而在左右2处部位固定于臂板161。固定螺栓165从臂板161的下侧将板主体部161a及固定面部162a贯通,并螺旋插入至设置于固定面部162a上的螺母部166。支承面部162b将前后方向设为板厚方向,并形成为在固定面部162a的后侧朝向上方立起的状态。
铰接部件163具有:作为下侧的叶片的下安装板部163a;作为上侧的叶片的上安装板部163b;以及将这些安装板部彼此连结为能够转动的轴支承部163c。轴支承部163c具有如下结构:将销等轴体插入至分别与下安装板部163a及上安装板部163b一体形成的筒状的管部。构成轴支承部163c的轴体的中心轴为铰接部件163的安装板部彼此的转动轴C1。
铰接部件163相对于下支承板162而以基于轴支承部163c的转动轴方向设为左右方向的朝向安装于支承面部162b的后侧。铰接部件163在使得下安装板部163a从后侧与支承面部162b重叠的状态下利用固定螺栓168而在左右2处部位固定于下支承板162。固定螺栓168从铰接部件163的后侧将下安装板部163a及支承面部162b贯通,并螺旋插入至在支承面部162b的前侧设置的螺母部169。
关于铰接部件163,使得下安装板部163a固定于下支承板162的支承面部162b,并且使得轴支承部163c位于比下支承板162的上端更靠下方的位置,且使得上安装板部163b的上部从支承面部162b的上端向上方伸出。根据这样的结构,对于铰接部件163,关于利用轴支承部163c使上安装板部163b相对于下安装板部163a进行的转动,通过上安装板部163b的下部从后侧与支承面部162b接触而限制上安装板部163b向前侧的转动。另一方面,关于铰接部件163,允许上安装板部163b从铅垂状态向后侧的转动。
支承支柱164由弯曲板状的部件构成,并在臂板161的上方具有对层叠灯150进行载置支承的水平状的支承面部164a。支承支柱164具有前后方向设为板厚方向的纵支承面部164b,并使得支承面部164a从纵支承面部164b的上端朝向前方呈水平状伸出。支承支柱164具有设置于支承面部164a及纵支承面部164b的右侧的右侧面部164c。在支承面部164a的左侧形成有相对于支承面部164a朝向下方呈直角状弯曲的弯曲面部164d。
支承支柱164在使得纵支承面部164b的下端部从后侧与上安装板部163b重叠的状态下通过焊接等而固定于铰接部件163。由此,支承支柱164成为绕铰接部件163的轴支承部163c而与上安装板部163b一体转动的部分。
在支承支柱164、且在支承面部164a上载置支承有层叠灯150。支承面部164a为矩形的板状部分,并具有使得俯视观察时形成为圆形外形的整个层叠灯150位于外形的范围内的尺寸。层叠灯150将支承支柱164的支承面部164a的上表面作为载置面而将底面部152固定支承于支承面部164a。
层叠灯150具有从底面部152朝向下方突出的多个(例如3个)螺纹部156(参照图10)。使螺纹部156从上侧将支承支柱164的支承面部164a贯通,并使螺纹部156在支承面部164a的下侧与螺母157螺合,从而将层叠灯150紧固固定于支承面部164a。在支承面部164a形成有使得螺纹部156贯通的多个孔部。另外,在支承面部164a形成有用于使从层叠灯150的底面部152伸出的连接软线155通过的开口部164e(参照图12)。
关于如上那样的层叠灯150的支承结构,层叠灯支承部160包括:将层叠灯150与天线单元60彼此连结的部件。在层叠灯支承部160中,直接对天线单元60进行支承的后侧支承托架90、臂板161、下支承板162、铰接部件163、以及支承支柱164为将层叠灯150与天线单元60彼此连结的部件。即,天线单元60与层叠灯150借助上述层叠灯支承部160的结构部件而彼此连结。
如上那样由层叠灯支承部160支承为立起状态的层叠灯150设置为能够变更姿势。在本实施方式中,层叠灯150设置为通过铰接部件163而以转动轴C1为中心向后侧倾倒,通过从立起状态向后侧倾倒而使得姿势发生变更。即,如图13所示,层叠灯150设置为:以转动轴C1为中心而向后侧以90°或近似90°转动,由此变为使得圆筒状的外形的中心轴的方向沿着前后方向的姿势(参照箭头A1)。
层叠灯支承部160构成为能够将层叠灯150的姿势从层叠灯150的使用状态下的姿势即使用姿势变更为层叠灯150的收纳状态下的姿势即收纳姿势。如图10等所示,层叠灯150的使用姿势为层叠灯150的圆筒状的外形的中心轴方向(长度方向)设为上下方向的姿势。如图13所示,层叠灯150的收纳姿势为使得上表面部153朝向后侧、且层叠灯150的长度方向设为前后方向的姿势。
对为了使层叠灯150的姿势发生变更而层叠灯支承部160具有的结构进行说明。层叠灯支承部160具有将层叠灯150借助支承支柱164而支承于铰接部件163的上安装板部163b的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中,将支承支柱164固定于下支承板162的引导板部162c而保持支承支柱164及层叠灯150的立起状态。引导板部162c设置为下支承板162的一部分。
引导板部162c为左右方向设为板厚方向的板状部分,并在固定面部162a的右侧相对于固定面部162a朝向上方呈直角状地弯曲形成。关于引导板部162c,使得前部从右侧与支承支柱164的右侧面部164c重叠,并且使得后部从支承支柱164的纵支承面部164b朝向后方突出。
支承支柱164利用基于固定螺栓170的固定部使右侧面部164c固定于引导板部162c而保持姿势。在引导板部162c的上部形成有使得固定螺栓170贯通的引导孔162d。固定螺栓170从引导板部162c的右侧将引导孔162d贯通,并螺旋插入至在右侧面部164c的左侧设置的螺母部171。
引导孔162d具有在转动轴C1的轴向观察时(例如在左视观察时)沿着以转动轴C1为中心的圆弧且向上凸出的圆弧状的长孔形状。引导孔162d形成于在使得固定螺栓170贯通的状态下使支承支柱164能够在与层叠灯150的使用姿势及收纳姿势的各姿势对应的位置之间移动的范围(近似90°的角度范围)内。
处于使用姿势的层叠灯150的姿势变更以下述方式进行。首先,解除固定螺栓170的紧固而使得载置支承有层叠灯150的支承支柱164变为能够绕转动轴C1的轴相对于引导板部162c而向后侧相对转动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进行使层叠灯150及支承支柱164向后侧倾倒的操作(参照图13的箭头A1),以使得层叠灯150变为收纳姿势。
然后,将固定螺栓170紧固于螺母部171,并将支承支柱164固定于引导板部162c,从而使得层叠灯150变为以收纳姿势固定保持的状态。层叠灯150变为收纳姿势而使得在层叠灯150的使用状态下位于引导孔162d的前端部的固定螺栓170所形成的固定部向下支承板162的后端部移动。
关于收纳姿势的层叠灯150的保持,将引导孔162d贯通的固定螺栓170相对于引导板部162c的卡止作用可以用作对横卧状态的层叠灯150向下侧的转动进行限制的定位作用。此外,在图13中,以双点划线示出使用姿势的层叠灯150。另外,在图6中,以双点划线示出收纳姿势的层叠灯150。
当使得收纳姿势的层叠灯150恢复为使用姿势时,解除固定螺栓170的紧固,使层叠灯150及支承支柱164绕转动轴C1转动并立起,使层叠灯150变为使用姿势,利用固定螺栓170进行紧固。由此,层叠灯150变为以使用姿势固定保持的状态。
如图13所示,在层叠灯150的收纳状态下,使得整个层叠灯150位于车顶板50的上表面部50a的下方。也就是说,收纳姿势的层叠灯150的外周面部151的上端位于比车顶板50的上表面部50a更靠下方的位置。另外,如图6所示,收纳姿势的层叠灯150使得圆筒状的外形的左侧端部(外周面部151的左端)在左右方向上位于与支承框架70的左端大致相同的位置。因此,在使用姿势及收纳姿势的任一姿势下,均使整个层叠灯150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比天线单元60的壳体64的左端更靠驾驶室30侧(右侧)的位置。
此外,从使用姿势变为收纳姿势的层叠灯150的姿势变更的方式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使用姿势的层叠灯150变为收纳姿势时的层叠灯150向后侧的转动角度(倾倒角度)大致为90°,但是该转动角度的大小并未特别限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姿势的层叠灯150向后侧倾倒而变为收纳姿势,但是,关于使层叠灯150倾倒的方向也未特别限定。
例如在利用卡车等搬运联合收割机1时、在仓库等收纳联合收割机1自身时使用层叠灯150向收纳姿势的姿势变更。即,在联合收割机1中最高的部位设为车顶板50的上表面部50a的结构中,从限制高度的观点出发,为了消除比上表面部50a更向上方突出的部分,使得层叠灯150变为收纳姿势。因此,层叠灯150的收纳姿势优选为整个层叠灯150位于比车顶板50的上表面部50a更靠下方的位置的姿势。
在联合收割机1中,关于层叠灯150的姿势变更,设置有作为对层叠灯150的姿势从使用姿势变更为收纳姿势的情况进行检测的姿势变更检测装置的检测开关180(参照图13)。检测开关180为用于对层叠灯150处于变为收纳姿势的位置的情况进行检测的接触式传感器。处于使用姿势的层叠灯150变为收纳姿势而使得检测开关180变为检测接通状态。检测开关180与联合收割机1具备的控制器连接,检测开关180的检测信号输入至控制器。
如图13所示,检测开关180为具有按钮181的推压开关,通过按压按钮181而变为接通状态。检测开关180以按钮181侧设为上侧的朝向在支承框架70上借助作为支承部件的支承支柱182而固定支承于规定的位置。支承支柱182通过焊接等固定于支承框架70,构成水平的支承面182a。检测开关180利用螺栓等固定件而固定支承于支承支柱182的支承面182a上。
层叠灯150变为收纳姿势而使得检测开关180设置于在按钮181接受与层叠灯150一体地绕转动轴C1转动的支承支柱164的纵支承面部164b的接触的位置。但是,检测开关180还可以设置于在按钮181接受变为收纳姿势的层叠灯150的外周面部151的接触的位置。
根据如上那样设置有检测开关180的结构,对处于使用姿势的层叠灯150进行操作使其变为收纳姿势,使得与层叠灯150一体转动的支承支柱164对按钮181施加按压作用,由此使得检测开关180变为接通状态。另一方面,使处于收纳姿势的层叠灯150抬起而变为使用姿势,从而随着支承支柱164的上升转动而解除对按钮181的按压作用,由此使得检测开关180变为断开状态。
检测开关180的检测信号例如用于控制器对排出绞龙9的动作控制。在该情况下,控制器构成为:例如基于检测开关180的检测信号而对与排出绞龙9的动作相关的控制模式进行切换。
具体而言,在检测开关180处于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即在层叠灯150处于使用姿势的情况下,作为排出绞龙9的回转动作及上下升降转动动作的控制模式,控制器使用描绘出不会使得排出绞龙9与从车顶板50向上方突出的层叠灯150发生干涉那样的动作轨迹的层叠灯使用时的控制模式。在此,还能够设置对与排出绞龙9的回转动作有关的回转角度进行检测的角度传感器,从而能够利用控制器并基于角度传感器的检测值而进行排出绞龙9的动作控制,以使得排出绞龙9不与层叠灯150接触。
另一方面,在检测开关180处于接通状态的情况下、即在层叠灯150处于收纳姿势的情况下,层叠灯150位于比车顶板50更靠下方且比天线单元60更靠内侧(右侧)的位置,从而形成为不与排出绞龙9发生干涉的状态。在该情况下,作为排出绞龙9的动作的控制模式,控制器使用与层叠灯150无关的层叠灯非使用时的(通常时的)控制模式。这样的排出绞龙9的动作控制还能够用于基于控制器的自动操作、以及基于设置于驾驶部12的操作件的手动操作的任一操作。
根据具备如上那样的结构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合收割机1,能够将用于进行用于通报机体的各种状态的显示的层叠灯150配置于容易从机体的外部目视观察的位置,并且能够牢固地支承层叠灯150。
层叠灯150设置为由层叠灯支承部160支承于驾驶室30的状态。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层叠灯支承部160的支承构造而将层叠灯150牢固地支承于将车顶板50的配设部位设为联合收割机1中较高的部分的驾驶室30。由此,能够使层叠灯150位于联合收割机1的最上部,从而针对层叠灯150,即便从联合收割机1的周围、离开联合收割机1的位置也能够获得良好的视觉确认性。
特别地,根据以使得至少整个发光显示部154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比驾驶室30的车顶板50的上表面部50a更靠上方的位置的方式设置层叠灯150的结构,能够从联合收割机1的周围的所有方向视觉确认层叠灯150。由此,不在联合收割机1设置多个层叠灯150而能够获得针对层叠灯150的良好的视觉确认性。
另外,层叠灯150设置于驾驶室30的左侧上部而在联合收割机1配置于机体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从联合收割机1的左右两侧的外侧均衡地获得在联合收割机1的周围针对层叠灯150的良好的视觉确认性。
另外,层叠灯150设置为能够变更姿势。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基于联合收割机1的作业形式的层叠灯150的需要与否等而变更层叠灯150的姿势,由此能够获得针对联合收割机1的良好的处理性。
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将层叠灯150配置为比驾驶室30的车顶板50更向上方突出的结构中,例如在搬运联合收割机1之际使机体移动时、在仓库等收纳联合收割机1时,层叠灯150有可能成为障碍而妨碍机体的移动。另外,对于从驾驶室30的车顶板50向上方突出的层叠灯150,例如需要避免与在驾驶室30的车顶板50上移动的排出绞龙9等其他装置的干涉。
因此,层叠灯支承部160构成为使得层叠灯150的姿势从立起状态的使用姿势变更为横卧状态的收纳姿势。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将层叠灯150设为收纳姿势,例如,能够避免在联合收割机1输送时、收纳时层叠灯150成为联合收割机1移动的障碍。由此,能够获得针对联合收割机1的良好的处理性。
关于层叠灯150的姿势变更,层叠灯支承部160构成为:利用铰接部件163的转动构造及相对于引导板部162c的固定构造而使得层叠灯150进行转动,由此使得层叠灯150的姿势发生变更。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及简单的操作而使得层叠灯150的姿势发生变更。
另外,层叠灯支承部160构成为:使得立起状态的层叠灯150以长度方向设为前后方向的方式向后侧倾倒而变为收纳姿势。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收纳姿势的层叠灯150沿着驾驶室左侧面部37,所以,能够紧凑地收纳层叠灯150,能够抑制层叠灯150与其他装置发生干涉。
另外,联合收割机1具备:设置于驾驶室30的驾驶室左侧面部37的上部的天线单元60,层叠灯150借助规定的支承部件而支承于将天线单元60支承于驾驶室左侧面部37的支承框架70。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天线单元60的支承构造用于层叠灯150相对于驾驶室30的支承,所以,能够紧凑地配置构成与联合收割机1的自动行驶相关的装置。
另外,层叠灯支承部160构成为包括将天线单元60与层叠灯150彼此连结的部件,天线单元60与层叠灯150一体构成。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天线单元60与层叠灯150作为一体的结构而处理,由此能够紧凑地配置上述装置,并且能够获得上述装置相对于驾驶室30的良好的组装性。
另外,联合收割机1具有:用于对层叠灯150变为收纳姿势的情况进行监测的检测开关180。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检测开关180的检测信号而使控制器识别层叠灯150处于收纳姿势的情况。由此,关于排出绞龙9的动作,能够避免与层叠灯150的干涉,并且能够进行与层叠灯150的姿势相应的有效的操作及控制。
此外,用于对层叠灯150变为收纳姿势的情况进行监测的装置并不限定于推压开关,还可以适当地利用其他方式的接触式的传感器、非接触式的传感器等。另外,还可以设置用于对层叠灯150处于使用姿势的情况进行监测的装置。
如上那样利用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本发明所涉及的联合收割机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可以在符合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采用各种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层叠灯150借助层叠灯支承部160而设置于驾驶室30的驾驶室左侧面部37,但是,层叠灯150相对于驾驶室30的配置位置并未限定。层叠灯150还可以相对于驾驶室30而配置于右侧、后侧或者前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层叠灯支承部160构成为将层叠灯150在使用姿势下支承于规定的高度位置,但是,还能够构成为使得层叠灯150的高度位置发生变更。具体而言,例如,铰接部件163相对于下支承板162的固定中使用的固定螺栓168的螺旋插入部在支承面部162b在上下方向上设置于多处部位,或者将使得固定螺栓168贯通的孔部设为上下较长的长孔,由此能够根据固定螺栓168对铰接部件163的固定位置而对层叠灯150的高度位置进行调整。在该情况下,使得固定螺栓170贯通的引导孔162d还适当地在上下方向上设置于多处部位。
另外,关于层叠灯150的高度位置的变更,层叠灯150可以设置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到使得上表面部153位于比车顶板50的上表面部50a的高度更靠下方的位置的高度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使使用姿势的层叠灯150保持其姿势不变地向下方移动,能够使层叠灯150变为收纳状态。
本技术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此外,对于以下记载的结构可以进行取舍选择并任意组合。
(1)一种作业车辆,其具备将驾驶部覆盖的驾驶室,
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车辆具备:进行用于通报作业车辆的机体的各种状态的显示的状态显示装置,
所述状态显示装置设置为由设置于所述驾驶室的支承部支承的状态。
(2)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状态显示装置配置于所述机体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显示装置设置为能够变更姿势。
(4)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构成为:能够将所述状态显示装置的姿势从所述状态显示装置的使用状态下的姿势即使用姿势变更为所述状态显示装置的收纳状态下的姿势即收纳姿势。
(5)根据技术方案(1)~(4)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车辆具备:天线单元,其设置于所述驾驶室的左右的侧面部中的一个侧面部的上部;以及天线支承部件,其设置于所述一个侧面部、且对所述天线单元进行支承,
所述支承部包括所述天线支承部件。
(6)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包括:将所述状态显示装置与所述天线单元彼此连结的部件。

Claims (6)

1.一种作业车辆,其具备将驾驶部覆盖的驾驶室,
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车辆具备:进行用于通报作业车辆的机体的各种状态的显示的状态显示装置,
所述状态显示装置设置为由设置于所述驾驶室的支承部支承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状态显示装置配置于所述机体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状态显示装置设置为能够变更姿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构成为:能够将所述状态显示装置的姿势从所述状态显示装置的使用状态下的姿势即使用姿势变更为所述状态显示装置的收纳状态下的姿势即收纳姿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车辆具备:天线单元,其设置于所述驾驶室的左右的侧面部中的一个侧面部的上部;以及天线支承部件,其设置于所述一个侧面部、且对所述天线单元进行支承,
所述支承部包括所述天线支承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包括:将所述状态显示装置与所述天线单元彼此连结的部件。
CN202311680460.9A 2022-12-19 2023-12-08 作业车辆 Pending CN11821996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202114 2022-12-19
JP2022202114A JP2024087343A (ja) 2022-12-19 2022-12-19 作業車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219968A true CN118219968A (zh) 2024-06-21

Family

ID=89119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80460.9A Pending CN118219968A (zh) 2022-12-19 2023-12-08 作业车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96792A1 (zh)
EP (1) EP4389521A1 (zh)
JP (1) JP2024087343A (zh)
KR (1) KR20240096369A (zh)
CN (1) CN118219968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40183A (ja) 2008-03-28 2009-10-22 Kubota Corp 作業車用のレバー操作装置
EP3219184B1 (en) * 2014-11-13 2020-04-15 Yanmar Co., Ltd. Agricultural work vehicle
JP6742928B2 (ja) * 2017-01-20 2020-08-19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車
JP6946206B2 (ja) * 2018-02-08 2021-10-06 ヤンマーパワ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
JP7065809B2 (ja) * 2019-06-27 2022-05-12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車
JP7329018B2 (ja) * 2020-04-03 2023-08-17 ヤンマーパワ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2022093133A (ja) * 2020-12-11 2022-06-23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96792A1 (en) 2024-06-20
EP4389521A1 (en) 2024-06-26
JP2024087343A (ja) 2024-07-01
KR20240096369A (ko) 2024-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02269B2 (ja) 作業車両における制御装置
JP4833116B2 (ja) コンバイン
CN118219968A (zh) 作业车辆
JP2023159167A (ja) 作業車両
JP2005080549A (ja) コンバインにおける制御装置
JP6644381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8108048A (ja) コンバイン
JP4345946B2 (ja) 乗用コンバインにおけるグレンタンク系の操作盤構造
JP2007244309A (ja) コンバイン
KR102539520B1 (ko) 콤바인, 수확기, 및 자동 조타 시스템
CN118383149A (zh) 联合收割机
JP2002204618A (ja) コンバインの穀粒排出装置
CN109863889B (zh) 联合收割机
JP4101139B2 (ja) 収穫機
JP2005151871A (ja) コンバイン
CN115742975A (zh) 作业车辆
JP3652261B2 (ja) 作業車の姿勢制御装置
JP6929984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1251952A (ja) コンバインの排出オーガ
JP7166123B2 (ja) コンバイン
KR20240117031A (ko) 콤바인
JP5731793B2 (ja) コンバイン
JPH09149724A (ja) 排出オーガの無線操縦操作装置
JP2006075113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4275116A (ja) 作業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