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59790A - 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159790A CN118159790A CN202280071455.5A CN202280071455A CN118159790A CN 118159790 A CN118159790 A CN 118159790A CN 202280071455 A CN202280071455 A CN 202280071455A CN 118159790 A CN118159790 A CN 11815979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refrigerant
- expansion valve
- indoor
- control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5
- 238000007791 dehum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3303 re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977 unit op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781 super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9/00—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e.g. operating alternately or simultaneousl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F25B41/34—Expansion valves with the valve member being actuated by electric means, e.g. by piezoelectric actuators
- F25B41/35—Expansion valves with the valve member being actuated by electric means, e.g. by piezoelectric actuators by rotary motors, e.g. by stepping mo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提供在再热除湿运转时能够适当地控制室内单元内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的空调装置。空调装置(1)具备制冷剂回路(100)和控制部(6)。在制冷剂回路(100)中,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4)、第一室内热交换器(311)、室内膨胀阀(32)以及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连接成环状。控制部(6)控制制冷剂回路(100)来执行第一运转,在该第一运转中,使室外热交换器(24)和第一室内热交换器(311)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且使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室内膨胀阀(32)具有进行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调整的主阀芯(322)及副阀芯(323)。主阀芯(322)的流量控制域比副阀芯(323)的流量控制域大。在执行第一运转时,控制部(6)以使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的出口处的制冷剂成为潮湿状态的方式控制室内膨胀阀(32),来进行基于副阀芯(323)的开度调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空调装置,该空调装置通过使设置于室内单元内的两个热交换器中的一方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使另一方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从而执行对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的再热除湿运转。
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34140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空调装置,通过变更设置在室内单元内的两个热交换器之间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能够执行再热除湿运转。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34140号公报)中,没有公开执行再热除湿运转时的室内单元内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的适当的控制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第一观点的空调装置具备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制冷剂回路以及控制部。第一单元具有压缩机和第一热交换器。第二单元具有第二热交换器、膨胀阀以及第三热交换器。在制冷剂回路中,压缩机、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膨胀阀以及第三热交换器呈环状连接,供制冷剂循环。控制部对制冷剂回路进行控制而执行第一运转,在该第一运转中,使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且使第三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膨胀阀具有进行膨胀阀的开度调整的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第二部件进行通过膨胀阀的制冷剂的流量处于第一范围时的开度调整。第一部件进行通过膨胀阀的制冷剂的流量大于第一范围时的开度调整。在执行第一运转时,控制部以使第三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状态成为潮湿状态的方式对膨胀阀进行控制,来进行基于第二部件的开度调整。
在该空调装置中,在执行利用第二热交换器对由第三热交换器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的再热除湿运转时,以使第三热交换器内的制冷剂成为潮湿状态的方式在小流量控制域中控制膨胀阀的开度。由此,该空调装置在执行再热除湿运转时,能够提高第二热交换器中的空气的再热效果。
第二观点的空调装置在第一观点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还具备排出管和第一温度传感器。排出管与压缩机的排出侧连接,供被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流动。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排出管的温度。控制部基于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在执行第一运转时,以使第三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状态成为潮湿状态的方式进行基于第二部件的开度调整。
在该空调装置中,在执行再热除湿运转时,基于压缩机的排出管的温度来推定第三热交换器内的制冷剂的潮湿状态,从而控制膨胀阀的开度。由此,该空调装置在执行再热除湿运转时,能够提高第二热交换器中的空气的再热效果。
第三观点的空调装置在第二观点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还具备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第一热交换器的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对将膨胀阀和第三热交换器连接的配管的温度进行检测。控制部基于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计算出排出管的目标温度。控制部基于计算出的目标温度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在执行第一运转时,以使第三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状态成为潮湿状态的方式进行基于第二部件的开度调整。
在该空调装置中,在执行再热除湿运转时,基于根据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计算出的排出管的目标温度以及排出管的实际温度来推定第三热交换器内的制冷剂的潮湿状态,从而控制膨胀阀的开度。由此,该空调装置在执行再热除湿运转时,能够提高第二热交换器中的空气的再热效果。
第四观点的空调装置在第一观点至第三观点中任一观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膨胀阀还具有第一阀座,该第一阀座形成供制冷剂通过的第一阀口。第一部件形成供制冷剂通过的第二阀口。控制部通过控制第一部件的位置来变更第一阀口的开度,从而进行基于第一部件的开度调整。控制部通过控制第二部件的位置来变更第二阀口的开度,从而进行基于第二部件的开度调整。
在该空调装置中,通过使用两级膨胀阀,在小流量控制域中精细地控制膨胀阀的开度。由此,该空调装置在执行再热除湿运转时,能够精细地调整再热效果。
第五观点的空调装置在第四观点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控制部在执行第一运转时,在第一阀口的开度为规定值以下的状态下进行基于第二部件开度调整。
在该空调装置中,通过使用两级膨胀阀,在小流量控制域中精细地控制膨胀阀的开度。由此,该空调装置在执行再热除湿运转时,能够精细地调整再热效果。
第六观点的空调装置在第一观点至第五观点中任一观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控制部还对制冷剂回路进行控制而执行第二运转,在该第二运转中,使第一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且使第二热交换器和第三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在执行第二运转时,控制部以使通过膨胀阀的制冷剂不减压的方式对膨胀阀进行控制,来进行基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开度调整。
在该空调装置中,通过适当地进行膨胀阀的开度调整,能够在使第二热交换器和第三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制冷运转与再热除湿运转之间进行切换。
第七观点的空调装置在第六观点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控制部以使在执行第二运转时被吸入压缩机的制冷剂的潮湿程度大于在执行第一运转时被吸入压缩机的制冷剂的潮湿程度的方式进行基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开度调整。
在该空调装置中,通过适当地进行膨胀阀的开度调整,能够在制冷运转与再热除湿运转之间进行切换。
第八观点的空调装置在第一观点至第七观点中任一观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还具备第四温度传感器和第五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对设置有第二单元的空间的温度进行检测。第五温度传感器对设置有第一单元的空间的温度进行检测。在第一运转开始时,控制部基于第四温度传感器及第五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以使第三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状态成为潮湿状态的方式进行基于第二部件的开度调整。
在该空调装置中,在再热除湿运转开始时,基于室温和外部气温来推定第三热交换器内的制冷剂的潮湿状态,由此控制膨胀阀的开度。由此,该空调装置在执行再热除湿运转时,能够实现适当的再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室内膨胀阀32的概略剖视图。
图3是表示室内膨胀阀32的流量特性的图表。
图4是控制部6的控制框图。
图5是再热除湿运转时控制部6执行的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6是再热除湿运转时控制部6执行的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进行说明。
(1)整体结构
空调装置1通过蒸汽压缩式的制冷剂循环进行作为对象空间的建筑物等的室内的空气调节。如图1所示,空调装置1主要具有室外单元2、室内单元3、液体制冷剂联络管4、气体制冷剂联络管5、控制部6以及遥控器7。液体制冷剂联络管4和气体制冷剂联络管5将室外单元2与室内单元3连接。室外单元2、室内单元3、液体制冷剂联络管4和气体制冷剂联络管5通过制冷剂配管连接成环状,构成制冷剂回路100。制冷剂回路100在内部封入有制冷剂。控制部6通过控制制冷剂回路100来实现冷冻循环,从而执行制热运转、制冷运转以及再热除湿运转等空调运转。
(2)详细结构
(2-1)室外单元
室外单元2设置于建筑物的屋顶以及建筑物的外壁面附近等室外。室外单元2主要具有压缩机21、四路切换阀23、室外热交换器24、室外膨胀阀25以及室外风扇26。如图1所示,室外单元2根据需要还可以具有排出管温度传感器27、室外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28以及室外温度传感器29中的至少一方。
(2-1-1)压缩机
压缩机21在制冷剂回路100中从吸入侧21a吸入低压的制冷剂,在压缩至成为高压后,从排出侧21b排出。在压缩机21的排出侧21b连接有供由压缩机21压缩后的制冷剂流动的排出管21c。压缩机21是旋转式、涡旋式等容积式的压缩要素被马达22旋转驱动的密闭式构造的压缩机。马达22的转速经由变频器等被控制部6控制。
(2-1-2)四路切换阀
四路切换阀23在制冷剂回路100中切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四路切换阀23具有第一阀口P1、第二阀口P2、第三阀口P3以及第四阀口P4。四路切换阀23通过控制部6在第一状态(图1的虚线所示的状态)与第二状态(图1的实线所示的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状态下,第一阀口P1与第四阀口P4相互连通,且第二阀口P2与第三阀口P3相互连通。在第二状态下,第一阀口P1与第二阀口P2相互连通,且第三阀口P3与第四阀口P4相互连通。
第一阀口P1与压缩机21的排出侧21b连接。第二阀口P2与室外热交换器24的气体侧24b连接。第三阀口P3与压缩机21的吸入侧21a连接。第四阀口P4与气体制冷剂联络管5连接。排出管21c将压缩机21的排出侧21b与四路切换阀23的第一阀口P1连接。
(2-1-3)室外热交换器
室外热交换器24在制冷剂回路100中进行室外热交换器24内的制冷剂与室外的空气的热交换。室外热交换器24的液体侧24a与室外膨胀阀25连接。室外热交换器24的气体侧24b与四路切换阀23的第二阀口P2连接。
(2-1-4)室外膨胀阀
室外膨胀阀25是在制冷剂回路100中对制冷剂进行减压的膨胀机构。室外膨胀阀25设置于液体制冷剂联络管4与室外热交换器24的液体侧24a之间。室外膨胀阀25是能够调整开度的电动膨胀阀。室外膨胀阀25的开度由控制部6控制。
(2-1-5)室外风扇
室外风扇26生成气流,将室外的空气供给到室外热交换器24。借助室外风扇26使室外的空气通过室外热交换器24,由此促进室外热交换器24内的制冷剂与室外的空气的热交换。室外风扇26由室外风扇马达26a旋转驱动。通过控制部6改变室外风扇马达26a的转速来控制室外风扇26的风量。
(2-1-6)排出管温度传感器
排出管温度传感器27设置于排出管21c。排出管温度传感器27检测从压缩机21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排出管温度)。
(2-1-7)室外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
室外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28设置于室外热交换器24。室外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28对四路切换阀23处于第二状态时的冷冻循环中的制冷剂回路100内的制冷剂的温度(冷凝温度)进行检测。
(2-1-8)室外温度传感器
室外温度传感器29设置于室外单元2的外壳(省略图示)的空气的吸入口。室外温度传感器29对流入室外单元2的外壳的室外的空气的温度(室外温度)进行检测。
(2-2)室内单元
室内单元3设置于作为对象空间的室内。室内单元3主要具有第一室内热交换器311、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室内膨胀阀32以及室内风扇33。如图1所示,室内单元3根据需要还可以具有室内温度传感器34和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36中的至少一方。
(2-2-1)第一室内热交换器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
第一室内热交换器311在制冷剂回路100中进行第一室内热交换器311内的制冷剂与室内的空气的热交换。第一室内热交换器311的一端与液体制冷剂联络管4连接。第一室内热交换器311的另一端经由第一室内配管32a而与室内膨胀阀32连接。
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在制冷剂回路100中进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内的制冷剂与室内的空气的热交换。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的一端经由第二室内配管32b而与室内膨胀阀32连接。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的另一端与气体制冷剂联络管5连接。
第一室内热交换器311及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配置于室内风扇33生成的气流的流路。在室内风扇33生成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上,第一室内热交换器311配置于比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靠下游侧的位置。换言之,借助室内风扇33生成的气流,室内的空气首先与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内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接着与第一室内热交换器311内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2-2-2)室内膨胀阀
室内膨胀阀32是在制冷剂回路100中对制冷剂进行减压的膨胀机构。室内膨胀阀32在制冷剂回路100中设置于第一室内热交换器311与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之间。室内膨胀阀32是能够调整开度的电动膨胀阀。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由控制部6控制。
如图2所示,室内膨胀阀32主要具有阀室321、主阀芯322、副阀芯323以及驱动部324。
阀室321是在内部收纳主阀芯322的圆筒状的部件。阀室321在侧面形成有作为流体的入口的主连通孔321a,在一端形成有作为流体的出口的主阀口321b。
主阀芯322是收纳于阀室321的内部、变更主阀口321b的开度的圆筒状的部件。主阀芯322在一端形成有作为流体的出口的副阀口322a。主阀芯322在另一端安装有环状的保持器322b。主阀芯322在侧面形成有作为流体的入口的副连通孔322c。
副阀芯323是变更副阀口322a的开度并且抬起主阀芯322的针状的部件。副阀芯323的一部分从保持器322b的开口插入于主阀芯322的内部。副阀芯323在插入于主阀芯322的一侧的端部形成有锥形部323a,与锥形部323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固定于驱动部324。副阀芯323在插入于主阀芯322的状态下比保持器322b靠锥形部323a侧的部分的侧面形成有凸缘状的突起323b。
驱动部324沿轴向驱动主阀芯322和副阀芯323。驱动部324通过控制部6输出的控制信号即输出脉冲来控制驱动量。换言之,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由控制部6控制。对室内膨胀阀32的单位操作量为一个脉冲,随着控制部6输出的驱动脉冲的增加,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增加。
图3所示的图表表示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驱动脉冲)与通过室内膨胀阀32的制冷剂的流量之间的关系即流量特性。如图3所示,室内膨胀阀32的流量特性具有由流量相对于单位操作量(单位驱动脉冲)的变化小的小流量控制域和流量相对于单位操作量的变化比小流量控制域大的大流量控制域构成的两个流量控制域。大流量控制域中的制冷剂的流量比小流量控制域中的制冷剂的流量大。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是指驱动脉冲相对于控制部6为了使室内膨胀阀32全开而输出的驱动脉冲的百分率。在空调装置1中,用于使室内膨胀阀32全开的驱动脉冲为500脉冲。
(2-2-3)室内风扇
室内风扇33生成气流,将室内的空气向第一室内热交换器311及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供给。室内的空气借助室内风扇33依序通过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及第一室内热交换器311,由此促进第一室内热交换器311及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内的制冷剂与室内的空气的热交换。室内风扇33被室内风扇马达33a旋转驱动。通过控制部6改变室内风扇马达33a的转速来控制室内风扇33的风量。
(2-2-4)室内温度传感器
室内温度传感器34设置于室内单元3的外壳(省略图示)的空气的吸入口。室内温度传感器34对流入室内单元3的外壳的室内的空气的温度(室内温度)进行检测。
(2-2-5)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
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36设置于将室内膨胀阀32与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连接的第二室内配管32b。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36对四路切换阀23为第二状态时的冷冻循环中的制冷剂回路100内的制冷剂的温度(蒸发温度)进行检测。
(2-3)控制部
如图4所示,控制部6以能够收发控制信号的方式分别与压缩机21、四路切换阀23、室外膨胀阀25、室外风扇26、室内膨胀阀32、室内风扇33以及遥控器7连接。控制部6根据需要以能够从排出管温度传感器27、室外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28、室外温度传感器29、室内温度传感器34、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36分别接收检测信号的方式连接。
控制部6通过分别对压缩机21、四路切换阀23、室外膨胀阀25、室外风扇26、室内膨胀阀32以及室内风扇33进行运转控制来控制制冷剂回路100。
控制部6典型的是主要具备控制运算装置和存储装置的计算机。控制运算装置是CPU或GPU等处理器。控制运算装置读出存储于存储装置的控制程序,按照该控制程序进行运转控制。控制运算装置能够按照控制程序,将运算结果写入存储装置,或者读出存储于存储装置的信息。
控制部6也可以由通过能够相互收发控制信号的通信线连接的、设置于室外单元2的内部的室外控制部和设置于室内单元3的内部的室内控制部构成。
(2-4)遥控器
遥控器7从用户受理制热运转、制冷运转以及再热除湿运转中的任意一方的执行指示、室内的目标温度、室内的目标湿度等,并将所受理的数据作为控制信号发送到控制部6。控制部6在接收到控制信号时记录于存储装置。
遥控器7具有显示部71。显示部71显示执行中的空调运转模式、室内的目标温度、室内的目标湿度、室内温度以及室内湿度等信息。
(3)动作
(3-1)室内膨胀阀的动作
在控制部6输出的驱动脉冲为0脉冲的状态下,主阀芯322落座于阀室321而关闭主阀口321b,并且副阀芯323落座于主阀芯322而关闭副阀口322a。此时,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为0%(=(0脉冲/500脉冲)×100)。另外,此时,在主阀口321b处,在阀室321与主阀芯322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省略图示)。因此,即使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为0%,通过室内膨胀阀32的制冷剂的流量也不是零,在室内膨胀阀32内产生微小量的制冷剂的流动。
当控制部6使驱动脉冲从0脉冲增加时,驱动部324使副阀芯323沿着轴向以远离副阀口322a的方式移动。在驱动脉冲达到150脉冲之前,主阀芯322持续落座于阀室321,仅副阀芯323移动而变更副阀口322a的开度。当副阀口322a打开时,制冷剂通过由阀室321的主连通孔321a、主阀芯322的副连通孔322c、主阀芯322的副阀口322a以及阀室321的主阀口321b形成的流路而流出。驱动脉冲达到150脉冲时的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为30%(=(150脉冲/500脉冲)×100)。当驱动脉冲达到150脉冲时,副阀口322a成为全开的状态。在室内膨胀阀32中,驱动脉冲从0脉冲变化为150脉冲,副阀口322a的开度借助副阀芯323变更的范围成为小流量控制域。换言之,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为0%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第一范围)是小流量控制域。
当控制部6使驱动脉冲从150脉冲进一步增加时,副阀芯323的突起323b与主阀芯322的保持器322b接触,副阀芯323抬起主阀芯322。换言之,驱动部324使副阀芯323沿着轴向以远离主阀口321b的方式移动,从而主阀芯322以远离主阀口321b的方式移动。其结果是,当驱动脉冲超过150脉冲时,在副阀口322a全开的状态下,主阀芯322移动而变更主阀口321b的开度。当主阀口321b打开时,制冷剂除了通过由主连通孔321a、副连通孔322c、副阀口322a以及主阀口321b形成的上述的流路之外,还通过从主连通孔321a直接朝向主阀口321b流动的流路而流出。
控制部6能够使驱动脉冲增加至500脉冲。驱动脉冲达到500脉冲时的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为100%(=(500脉冲/500脉冲)×100)。此时,主阀口321b以及副阀口322a均成为全开的状态。在室内膨胀阀32中,驱动脉冲从150脉冲变化为500脉冲,借助主阀芯322变更主阀口321b的开度的范围成为大流量控制域。换言之,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大于30%且为100%以下的范围是大流量控制域。
(3-2)空调运转
对控制部6执行的空调装置1的空调运转即制热运转、制冷运转以及再热除湿运转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在空调装置1的制冷剂回路100中,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4、室外膨胀阀25、第一室内热交换器311、室内膨胀阀32、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连接成环状。
(3-2-1)制热运转
控制部6在从遥控器7接收到关于制热运转的开始的控制信号时,开始空调装置1的制热运转。在制热运转时,控制部6将四路切换阀23向第一状态切换(图1的虚线所示的状态)。此外,控制部6使室外膨胀阀25成为与从遥控器7接收到的目标温度对应的开度,使室内膨胀阀32成为全开或接近全开的开度,来使压缩机21运转。由此,室外热交换器24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吸热器)发挥功能,且第一室内热交换器311及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散热器)发挥功能。
在制热运转期间,制冷剂回路100以如下方式发挥功能。从压缩机21排出的高压的制冷剂在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及第一室内热交换器311中与由室内风扇33供给的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由此,室内的空气被加热,作为调节空气向室内排出。冷凝后的制冷剂在通过室外膨胀阀25而被减压后,在室外热交换器24中与由室外风扇26供给的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通过室外热交换器24后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21而被压缩。
(3-2-2)制冷运转
控制部6在从遥控器7接收到关于制冷运转(第二运转)的开始的控制信号时,开始空调装置1的制冷运转。在制冷运转时,控制部6将四路切换阀23向第二状态切换(图1的实线所示的状态)。此外,控制部6使室外膨胀阀25成为与从遥控器7接收到的目标温度对应的开度,使室内膨胀阀32成为全开或接近全开的开度,来使压缩机21运转。由此,室外热交换器24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散热器)发挥功能,且第一室内热交换器311及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吸热器)发挥功能。
在制冷运转期间,制冷剂回路100以如下方式发挥功能。从压缩机21排出的高压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24中与由室外风扇26供给的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冷凝后的制冷剂在通过室外膨胀阀25而被减压后,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311及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中与由室内风扇33供给的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由此,室内的空气被冷却,作为调节空气向室内排出。通过第一室内热交换器311及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后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21而被压缩。
(3-2-3)再热除湿运转
控制部6在从遥控器7接收到关于再热除湿运转(第一运转)的开始的控制信号时,开始空调装置1的再热除湿运转。再热除湿运转是利用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进行室内的空气的除湿并利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311对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的空调运转。在再热除湿运转时,控制部6将四路切换阀23向第二状态切换(图1的实线所示的状态)。此外,控制部6使室外膨胀阀25成为全开或接近全开的开度,使室内膨胀阀32成为与基于从遥控器7接收到的目标湿度的除湿负荷对应的开度,来使压缩机21运转。由此,室外热交换器24及第一室内热交换器311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散热器)发挥功能,且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吸热器)发挥功能。
在再热除湿运转期间,制冷剂回路100以如下方式发挥功能。从压缩机21排出的高压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24中与由室外风扇26供给的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在室外热交换器24中冷凝后的制冷剂在通过室外膨胀阀25后,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311中也与由室内风扇33供给的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311中冷凝后的制冷剂通过室内膨胀阀32而被减压后,在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中与由室内风扇33供给的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由此,室内的空气在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被除湿后,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311被加热,虽然被除湿但温度降低被抑制的空气作为调节空气被排出到室内。通过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后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21而被压缩。
(3-3)再热除湿运转时的控制
在执行再热除湿运转时,控制部6以使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状态成为潮湿状态的方式,在借助副阀芯323变更副阀口322a的开度的小流量控制域中控制室内膨胀阀32。换言之,控制部6在执行再热除湿运转时,使副阀芯323移动而变更副阀口322a的开度,由此进行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调整。在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状态为潮湿状态的情况下,从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排出的制冷剂不是过热蒸汽,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内的制冷剂成为潮湿蒸汽。
在执行再热除湿运转时,控制部6将主阀口321b的开度维持在规定值以下的状态。规定值是指0%或实质上为0%的值,在该情况下,主阀口321b被主阀芯322关闭。但是,如上所述,即使在主阀口321b关闭的状态下,由于在阀室321与主阀芯322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因此,产生通过主阀口321b的微小量的制冷剂的流动。
控制部6切换除湿能力互不相同的运转模式即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执行再热除湿运转。第一模式的除湿能力比第二模式的除湿能力低。第一模式下的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以下称为第一开度)小于第二模式下的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以下称为第二开度)。具体而言,第一开度被设定为如下这样的开度:使得成为通过室内膨胀阀32而流入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的制冷剂的大部分在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内的室内膨胀阀32附近蒸发的流量。与此相对,第二开度被设定为如下这样的开度:使得成为通过室内膨胀阀32而流入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的制冷剂在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的整体中蒸发的流量。由此,与室内膨胀阀32处于第一开度的情况相比,在处于第二开度的情况下的再热除湿运转中,通过室内膨胀阀32而流入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的制冷剂的流量多,因此,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区域变大,发挥高除湿能力。在空调装置1中,例如,如图3所示,室内膨胀阀32的第一开度设定为5%(=(25脉冲/500脉冲)×100),室内膨胀阀32的第二开度设定为30%(=(150脉冲/500脉冲)×100)。第一开度以及第二开度的值并不限定于图3所示的值。
控制部6以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开始再热除湿运转,在执行再热除湿运转时,基于来自用户的指示切换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具体而言,控制部6在执行再热除湿运转时,当从遥控器7接收到关于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的切换的控制信号时,将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发送至控制部6。接收到关于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的切换的控制信号的控制部6基于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切换。当从遥控器7接收到再热除湿运转以外的空调运转(例如制冷运转)的执行指示或空调装置1的运转停止指示时,控制部6结束再热除湿运转。
接着,对在执行再热除湿运转时使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状态成为潮湿状态的室内膨胀阀32的控制的几个具体例进行说明。
(3-3-1)基于室内膨胀阀的开度的控制
在该控制中,控制部6在小流量控制域中将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维持在规定值以上。其结果是,充分确保流入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的制冷剂的流量。由此,控制部6推定为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状态成为潮湿状态。控制部6例如也可以将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维持为第二开度即30%。
(3-3-2)基于排出管温度的控制
在该控制中,按照图5所示的流程图进行。首先,控制部6取得排出管温度传感器27检测出的排出管温度(步骤S11)。接着,控制部6判定排出管温度是否比规定的目标排出管温度高(步骤S12)。在排出管温度比目标排出管温度高的情况下,控制部6推定为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处于干燥状态(在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内存在过热蒸汽的状态)(步骤S13)。在该情况下,控制部6在小流量控制域中使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上升,使流入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的制冷剂的流量增加(步骤S14)。由此,排出管温度降低。当经过规定时间时,控制部6再次取得排出管温度(步骤S11),判定排出管温度是否比目标排出管温度高(步骤S12)。在排出管温度成为目标排出管温度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6推定为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状态处于潮湿状态(步骤S15)。之后,控制部6根据制冷运转的执行指示等,判定再热除湿运转是否已结束(步骤S16)。在再热除湿运转未结束的情况下,再次执行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控制的处理。因此,在再热除湿运转的执行中,继续执行基于排出管温度的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控制的处理。
此外,控制部6基于目标排出管温度以及排出管温度来推定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是否处于干燥状态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控制部6也可以在排出管温度比目标排出管温度高的状态维持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推定为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处于干燥状态。
(3-3-3)基于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的控制
在该控制中,按照图6所示的流程图进行。首先,控制部6取得排出管温度传感器27检测出的排出管温度、室外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28检测出的制冷剂的冷凝温度、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36检测出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步骤S21)。接着,控制部6基于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计算出使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状态成为潮湿状态的目标排出管温度(步骤S22)。接着,控制部6判定排出管温度是否比目标排出管温度高(步骤S23)。在排出管温度比目标排出管温度高的情况下,控制部6推定为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处于干燥状态(步骤S24)。在该情况下,控制部6在小流量控制域中使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上升,使流入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的制冷剂的流量增加(步骤S25)。由此,排出管温度降低。当经过规定时间时,控制部6再次取得排出管温度、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步骤S21),计算出目标排出管温度(步骤S22),判定排出管温度是否比目标排出管温度高(步骤S23)。在排出管温度成为目标排出管温度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6推定为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状态处于潮湿状态(步骤S26)。之后,控制部6根据制冷运转的执行指示等,判定再热除湿运转是否已结束(步骤S27)。在再热除湿运转未结束的情况下,再次执行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控制的处理。因此,在再热除湿运转的执行中,继续执行基于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的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控制的处理。
此外,控制部6基于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计算出目标排出管温度的方法、以及基于目标排出管温度和排出管温度推定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是否处于干燥状态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控制部6也可以将冷凝温度以及蒸发温度代入规定的计算式来计算出目标排出管温度,或者也可以预先存储记录有冷凝温度以及蒸发温度与目标排出管温度的关系的表格,使用该表格来取得目标排出管温度。另外,控制部6也可以在排出管温度比目标排出管温度高的状态维持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推定为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处于干燥状态。
(4)特征
(4-1)
在空调装置1中,在执行再热除湿运转时,控制部6以使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状态成为潮湿状态的方式控制室内膨胀阀32,来进行基于副阀芯323的开度调整。在执行再热除湿运转时,若第一室内热交换器311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变得过剩而冷凝温度变低,则在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除湿后的空气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311加热的再热效果有可能降低。空调装置1在再热除湿运转时,根据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内的制冷剂的状态进行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调整,由此控制第一室内热交换器311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抑制冷凝温度过度降低。由此,空调装置1能够提高第一室内热交换器311中的空气的再热效果。
(4-2)
在空调装置1中,控制部6在执行再热除湿运转时,在流量相对于室内膨胀阀32的单位操作量的变化小的小流量控制域中,通过使副阀芯323移动来进行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调整。由此,控制部6通过精细地调整向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流入的制冷剂的流量,能够精细地控制第一室内热交换器311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其结果是,控制部6能够精细地控制第一室内热交换器311中的空气的再热效果。由此,与在再热除湿运转时遍及室内膨胀阀32的流量特性整体进行开度控制的情况相比,空调装置1能够更适当地提高第一室内热交换器311中的空气的再热效果。
(4-3)
在空调装置1中,控制部6也可以基于排出管温度传感器27检测出的排出管温度来进行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控制。在该情况下,控制部6基于规定的目标排出管温度与排出管温度的比较来推定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内的制冷剂的状态,并以使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状态成为潮湿状态的方式进行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控制。由此,空调装置1在再热除湿运转时,能够基于设置于制冷剂回路100的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适当地提高第一室内热交换器311中的空气的再热效果。
(4-4)
在空调装置1中,控制部6也可以基于排出管温度传感器27检测出的排出管温度、室外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28检测出的制冷剂的冷凝温度以及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36检测出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来进行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控制。在该情况下,控制部6基于根据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计算出的目标排出管温度与排出管温度的比较来推定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内的制冷剂的状态,并以使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状态成为潮湿状态的方式进行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控制。由此,空调装置1在再热除湿运转时,能够基于设置于制冷剂回路100的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适当地提高第一室内热交换器311中的空气的再热效果。
(4-5)
在空调装置1中,控制部6通过适当地进行室外膨胀阀25和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调整,能够容易地在再热除湿运转与制冷运转之间进行切换。具体而言,控制部6通过使室外膨胀阀25成为全开或接近全开的开度,使室内膨胀阀32成为小流量控制域中的开度,由此能够执行再热除湿运转。另外,控制部6通过使室外膨胀阀25成为规定的开度,使室内膨胀阀32成为全开或接近全开的开度,由此能够执行制冷运转。
(5)变形例
(5-1)变形例A
在再热除湿运转时,只要制冷剂在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的出口潮湿,则被吸入压缩机21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也可以高到某种程度。但是,在制冷运转时,被吸入压缩机21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优选较低。因此,控制部6也可以以使在执行制冷运转时被吸入压缩机21的制冷剂的潮湿程度大于在执行再热除湿运转时被吸入压缩机21的制冷剂的潮湿程度的方式进行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调整。制冷剂的潮湿程度是指在制冷剂的潮湿蒸汽中液体制冷剂所占的重量比例。控制部6在执行制冷运转时,在全流量控制域(小流量控制域及大流量控制域)中,通过使主阀芯322及副阀芯323移动来进行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调整。空调装置1通过适当地进行室外膨胀阀25和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调整,能够在制冷运转与再热除湿运转之间适当地切换。
(5-2)变形例B
控制部6也可以在再热除湿运转开始时,基于室内温度传感器34检测出的室内温度以及室外温度传感器29检测出的室外温度,以使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状态成为潮湿状态的方式进行小流量控制域中的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调整。在该情况下,空调装置1在再热除湿运转开始时,基于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来推定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内的制冷剂的状态,并以使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状态成为潮湿状态的方式进行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控制。由此,空调装置1在再热除湿运转时,能够基于设置于制冷剂回路100的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适当地提高第一室内热交换器311中的空气的再热效果。
(5-3)变形例C
控制部6也可以在执行再热除湿运转时,代替目标排出管温度而基于蒸发器出口温度或压缩机吸入温度来推定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内的制冷剂的状态,并以使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状态成为潮湿状态的方式进行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控制。蒸发器出口温度例如是在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的出口附近的制冷剂配管设置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压缩机吸入温度例如是在压缩机21的吸入侧附近的制冷剂配管设置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
在该情况下,例如,控制部6在蒸发器出口温度或压缩机吸入温度处于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推定为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处于干燥状态,在小流量控制域中使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上升,使流入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的制冷剂的流量增加。另外,控制部6在蒸发器出口温度或压缩机吸入温度偏离规定范围的情况下,推定为第二室内热交换器312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状态成为潮湿状态,停止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的变更。
另外,控制部6也可以基于蒸发器出口温度和压缩机吸入温度计算出目标排出管温度,与实施方式同样地基于目标排出管温度进行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控制。
(5-4)变形例D
控制部6也可以在执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时,基于排出管温度进行室外膨胀阀25的开度调整。
(5-5)变形例E
遥控器7也可以将控制部6正在执行的运转的种类(制冷运转、制热运转和再热除湿运转)以及再热除湿运转的运转模式(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显示于显示部71。
(5-6)变形例F
控制部6例如也可以基于室内的湿度,自动地切换并执行再热除湿运转和制冷运转。在该情况下,控制部6从对流入室内单元3的外壳的空气的湿度进行检测的湿度传感器取得室内的湿度。
(5-7)变形例G
在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控制部6在除湿能力互不相同的运转模式即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执行再热除湿运转。但是,控制部6在再热除湿运转时能够切换的运转模式的数量也可以是三个以上。在该情况下,各运转模式下的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被设定为互不相同。
(5-8)变形例H
在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控制部6以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开始再热除湿运转。在该情况下,空调装置1也可以在再热除湿运转开始时判断执行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的哪一个。
例如,控制部6也可以在结束上次的再热除湿运转时,将关于执行了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的哪一个的信息记录于存储装置,在接下来开始再热除湿运转时参照该信息,判断在再热除湿运转的开始时执行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的哪一个。
另外,控制部6也可以将关于在每个时间段一般执行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的哪一个的信息记录于存储装置,在开始再热除湿运转时参照该信息,判断在再热除湿运转的开始时执行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的哪一个。
-小结-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公开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方式、详细情况的多种变更。
标号说明
1空调装置
2室外单元(第一单元)
3室内单元(第二单元)
6控制部
21压缩机
21c排出管
24室外热交换器(第一热交换器)
27排出管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
28室外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
29室外温度传感器(第五温度传感器)
311第一室内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
312第二室内热交换器(第三热交换器)
32室内膨胀阀(膨胀阀)
321阀室(第一阀座)
321b主阀口(第一阀口)
322主阀芯(第一部件)
322a副阀口(第二阀口)
323副阀芯(第二部件)
34室内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
36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
100制冷剂回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34140号公报。
Claims (8)
1.一种空调装置(1),其具备:
第一单元(2),其具有压缩机(21)和第一热交换器(24);
第二单元(3),其具有第二热交换器(311)、膨胀阀(32)和第三热交换器(312);
制冷剂回路(100),其是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所述膨胀阀和所述第三热交换器呈环状连接而成的,供制冷剂循环;以及
控制部(6),其对所述制冷剂回路进行控制而执行第一运转,在所述第一运转中,使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且使所述第三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
所述膨胀阀具有进行所述膨胀阀的开度调整的第一部件(322)及第二部件(323),
所述第二部件进行通过所述膨胀阀的所述制冷剂的流量处于第一范围时的所述开度调整,
所述第一部件进行通过所述膨胀阀的所述制冷剂的流量大于所述第一范围时的所述开度调整,
在执行所述第一运转时,所述控制部以使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所述制冷剂的状态成为潮湿状态的方式对所述膨胀阀进行控制,来进行基于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开度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空调装置还具备:
排出管(21c),其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侧连接,供被所述压缩机压缩后的所述制冷剂流动;以及
第一温度传感器(27),其检测所述排出管的温度,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在执行所述第一运转时,以使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所述制冷剂的状态成为潮湿状态的方式进行基于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开度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空调装置还具备:
第二温度传感器(28),其检测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温度;以及
第三温度传感器(36),其对将所述膨胀阀与所述第三热交换器连接的配管的温度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计算出所述排出管的目标温度,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目标温度和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在执行所述第一运转时,以使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所述制冷剂的状态成为潮湿状态的方式进行基于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开度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膨胀阀还具有第一阀座(321),该第一阀座(321)形成供所述制冷剂通过的第一阀口(321b),
所述第一部件形成供所述制冷剂通过的第二阀口(322a),
所述控制部通过控制所述第一部件的位置来变更所述第一阀口的开度,从而进行基于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开度调整,
所述控制部通过控制所述第二部件的位置来变更所述第二阀口的开度,从而进行基于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开度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执行所述第一运转时,在所述第一阀口的开度为规定值以下的状态下进行基于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开度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还对所述制冷剂回路进行控制而执行第二运转,在所述第二运转中,使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且使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三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
在执行所述第二运转时,所述控制部以使通过所述膨胀阀的所述制冷剂不减压的方式对所述膨胀阀进行控制,来进行基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开度调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以使在执行所述第二运转时被吸入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制冷剂的潮湿程度大于在执行所述第一运转时被吸入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制冷剂的潮湿程度的方式,进行基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开度调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空调装置还具备:
第四温度传感器(34),其对设置有所述第二单元的空间的温度进行检测;以及
第五温度传感器(29),其对设置有所述第一单元的空间的温度进行检测,
在所述第一运转开始时,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五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以使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所述制冷剂的状态成为潮湿状态的方式进行基于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开度调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174436 | 2021-10-26 | ||
JP2021174436A JP7284421B2 (ja) | 2021-10-26 | 2021-10-26 | 空気調和装置 |
PCT/JP2022/039522 WO2023074621A1 (ja) | 2021-10-26 | 2022-10-24 | 空気調和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159790A true CN118159790A (zh) | 2024-06-07 |
Family
ID=86157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80071455.5A Pending CN118159790A (zh) | 2021-10-26 | 2022-10-24 | 空调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284421B2 (zh) |
CN (1) | CN118159790A (zh) |
WO (1) | WO2023074621A1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75449A (ja) * | 1986-09-18 | 1988-04-05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ヒ−トポンプ式冷凍装置 |
JPH06272973A (ja) * | 1993-03-24 | 1994-09-27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装置 |
CN1199160A (zh) * | 1997-04-14 | 1998-11-1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联合使用冷却器和加热器的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JP2002098430A (ja) * | 2000-07-21 | 2002-04-05 | Nippon Soken Inc | ヒートポンプサイクル |
JP2010091127A (ja) * | 2008-10-03 | 2010-04-22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機 |
WO2018062316A1 (ja) * | 2016-09-30 | 2018-04-05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CN110062866A (zh) * | 2017-04-06 | 2019-07-26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521924B2 (ja) | 2010-09-10 | 2014-06-18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ンテナ用冷凍装置 |
JP6978391B2 (ja) | 2018-08-31 | 2021-12-08 |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 電動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
-
2021
- 2021-10-26 JP JP2021174436A patent/JP7284421B2/ja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10-24 WO PCT/JP2022/039522 patent/WO202307462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2-10-24 CN CN202280071455.5A patent/CN11815979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75449A (ja) * | 1986-09-18 | 1988-04-05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ヒ−トポンプ式冷凍装置 |
JPH06272973A (ja) * | 1993-03-24 | 1994-09-27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装置 |
CN1199160A (zh) * | 1997-04-14 | 1998-11-1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联合使用冷却器和加热器的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JP2002098430A (ja) * | 2000-07-21 | 2002-04-05 | Nippon Soken Inc | ヒートポンプサイクル |
JP2010091127A (ja) * | 2008-10-03 | 2010-04-22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機 |
WO2018062316A1 (ja) * | 2016-09-30 | 2018-04-05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CN110062866A (zh) * | 2017-04-06 | 2019-07-26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074621A1 (ja) | 2023-05-04 |
JP2023064264A (ja) | 2023-05-11 |
JP7284421B2 (ja) | 2023-05-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032634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KR101355689B1 (ko) | 공기 조화 장치 및 그 어큐뮬레이터 | |
JP3679323B2 (ja)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
EP1431677B1 (en) | Air conditioner | |
JP3982557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2004170023A (ja) | 多室形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 |
US20210063042A1 (en) |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JP3334222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KR102500807B1 (ko) |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
JP5517891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KR101392316B1 (ko) | 공기조화 시스템 | |
JP2002147819A (ja) | 冷凍装置 | |
JP7284421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JP4039100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7495625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KR100667097B1 (ko) |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의 운전방법 | |
JP7248922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JP2003042585A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7485962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JP7343801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JP3059886B2 (ja) | 冷凍装置 | |
JP7406124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JP7545056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JP7393671B2 (ja)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WO2022234860A1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