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65022A - 混纤加工丝 - Google Patents

混纤加工丝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65022A
CN118065022A CN202211410292.7A CN202211410292A CN118065022A CN 118065022 A CN118065022 A CN 118065022A CN 202211410292 A CN202211410292 A CN 202211410292A CN 118065022 A CN118065022 A CN 1180650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mixed fiber
fiber processing
elongation
polyether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1029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青
赵锁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Fibers and Textile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Fibers and Textile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Fibers and Textile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ray Fibers and Textile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1029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650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80650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650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纤加工丝,主要由纱线A和纱线B组成,所述纱线B中的聚醚结构含量比纱线A中聚醚结构含量多20~50wt%;将所述混纤加工丝在沸水中处理30分钟并干燥后,所述纱线A的丝长小于等于纱线B的丝长。所述混纤加工丝具有良好的弹性,纤维轴方向尺寸稳定性,垂直纤维轴方向可吸放湿自发形变的特性,由该纤维制得的织物具有良好的穿着舒适性。

Description

混纤加工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纤加工丝,具体的,涉及一种由两种聚醚结构含量不同的纱线形成的混纤加工丝。
背景技术
聚酯纤维和聚酰胺纤维作为传统的化学纤维,具有很广泛的用途,适用范围从服装到工业产品,比如渔网、滤布、缆绳、轮胎以及降落伞布等。聚酯纤维和聚酰胺纤维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天然纤维或化学合成纤维混合使用,制成织物。得到的织物具有手感滑爽、坚牢耐用、价格适中的特点。
随着人们对穿着舒适度的需求不断增强,更多有特殊功能的纤维逐步在代替传统的聚酯纤维和聚酰胺纤维。其中,由具有吸放湿自发变形特性的纤维制得的织物因形态能随着实际的穿着环境而改变,提供了良好的穿着舒适性,弹性以及悬垂性,在运动服领域有较大的需求。
但另一方面,这类纤维制得的衣服因为对湿度敏感,单独使用时常具有尺寸不稳定的缺陷,所以多在服装的局部与其它纤维进行混用。为了改善这种使用限制,开发出一种既可以吸放湿自发变形又可以保证尺寸稳定性的纱线的需求便应运而生。
在以往的专利中,也涉及到此类纤维的研究。例如中国专利CN1809657A公开了一种聚醚酯弹性纤维,它是包含共聚了特定的有机磺酸金属盐、以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为硬段、以聚氧乙烯二醇为软段的聚醚酯弹性体的弹性纤维。由于聚醚酯弹性纤维吸湿性良好,通过吸水释水进行大幅度的可逆伸缩。虽然该专利公开了纤维的吸水伸长率为10%或以上,但是由于该长度变化是发生在纤维轴方向,其纤维制得的衣服在吸湿时具有尺寸稳定性不良的问题。
另外,中国专利CN110295405A也公开了一种吸湿伸长复合纤维,断面形态为日月并列型或者偏心芯鞘型,含有聚酰胺成分和聚烯烃成分,该复合纤维通过吸水或吸湿增加伸长变化,放湿后回复原长。但是该长度变化同样是发生在纤维轴方向,依旧无法改善制得的衣服后吸湿时尺寸稳定性不良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弹性,纤维轴方向尺寸稳定性,垂直纤维轴方向可吸放湿自发形变特性的混纤加工丝。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混纤加工丝,主要由纱线A和纱线B组成,所述纱线B中的聚醚结构含量比纱线A中聚醚结构含量多20~50wt%;将所述混纤加工丝在沸水中处理30分钟并干燥后,所述纱线A的丝长小于等于纱线B的丝长。
所述纱线B中聚醚结构的含量优选20~40wt%。
所述纱线A中聚醚结构的含量优选在5wt%以下。
所述混纤加工丝在沸水中处理30分钟并干燥后,纱线A与纱线B的丝长差优选在30%以下。
所述纱线A优选并列型或者偏芯型的复合纤维。
所述混纤加工丝的吸水伸长率优选0~5%,伸缩伸长率优选40~80%。
所述纱线A和纱线B的重量比优选20:80~80:20。
所述混纤加工丝在沸水中处理30分钟并干燥后,再在20℃的软化水中浸渍1分钟后拭去表面水分,所述纱线A的丝长小于纱线B的丝长,且纱线A和纱线B的丝长差为60~150%。
本发明通过将具有不同聚醚结构含量的两种纱线进行混纤加工制成混纤加工丝,使得混纤加工丝具有良好的弹性,纤维轴方向尺寸稳定性,垂直纤维轴方向可吸放湿自发形变的特性,由该纤维制得的织物具有良好的穿着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混纤加工丝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发明混纤加工丝在织物中吸湿后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发明比较例2获得的混纤加工丝在织物中吸湿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混纤加工丝由纱线A和纱线B通过混纤加工形成。纱线A和纱线B中的聚醚结构的含量不同,纱线B中聚醚结构的含量较多,具有较好的吸湿伸长性。同时通过限定纱线A和纱线B中聚醚结构含量差,并通过混纤的加工方式,在纱线A和纱线B之间产生交络点,使得加工丝在轴方向尺寸稳定,垂直纤维轴方向吸放湿可自发形变。
另外,所述纱线A和纱线B还存在一定差异范围内的沸水收缩特性,主要表现在将含有纱线A和纱线B的混纤加工丝在经沸水中处理30分钟并干燥后,所述纱线A的丝长小于等于纱线B的丝长。这是因为在将所述混纤加工丝制成织物的过程中会经过热水处理,为了在该过程中使纱线A和纱线B产生维持原先的形态,或者产生以纱线A为芯纱、以纱线B为鞘纱的芯鞘结构。将所述混纤加工丝形成的织物吸水后,基于聚醚结构含量不同而带来的纱线A和纱线B的吸湿伸长特性的差异,纱线A的尺寸基本保持不变或者仅有微小伸长,纱线B伸长较多,进一步扩大了两种纱线A和纱线B的丝长差,相邻交络点之间由纱线B形成的丝圈变大,使得织物上形成局部的凸起部,类似三角形的尖部,减少出汗时皮肤与织物的接触面积,增加皮肤与织物之间的空气流动,达到快速排汗的效果。同时,织物干燥后,混纤加工丝中纱线A和纱线B的丝长恢复到吸湿前的初始状态,所述凸起部也消去。因此,由本发明所述混纤加工丝混纤加工丝制成的服装具有良好的穿着舒适性,在运动服领域比传统纤维更具有优势。
如前所述,纱线B中聚醚结构的含量高于纱线A,因此纱线B的吸湿伸长性也优于纱线A。此处所说纱线B中聚醚结构的含量是指纱线B中聚醚结构占纱线B的含量,纱线A中聚醚结构的含量是指纱线A中聚醚结构占纱线A的含量。为了使织物吸湿后形成有效的凸起部,即吸湿后纱线B相比纱线A有足够的伸长,本发明限定了所述纱线B中的聚醚结构含量比纱线A中聚醚结构含量多20~50wt%。如果所述聚醚结构含量的差值小于20wt%,吸湿后两种纱线A和纱线B产生的丝长差变化程度不够大,无法在织物上产生明显的局部凸出部;如果所述聚醚结构含量的差值大于50wt%,吸湿后纱线A和纱线B之间的丝长差过大,导致形成的凸起面积变大,类似于四边形的长边,不能有效减少皮肤与织物的接触面积,达不到提高穿着舒适性的效果。
对于所述纱线B中聚醚结构的含量,本发明优选20~40wt%。这是因为如果纱线B中聚醚结构含量太低的话,吸湿后混纤纱不能产生明显丝长差,形成不了局部凸起;如果纱线B中聚醚结构含量太高的话,也会导致凸起面积变大,达不到提高穿着舒适性的效果,同时纱线B的加工生产性不良,成本过高。
所述纱线A中聚醚结构的含量也是越少越好。所述凸起部的形成主要依赖于纱线B的吸湿伸长,纱线A在整体混纤加工丝乃至织物中作为保持尺寸稳定的支撑部分,可以不添加聚醚共聚。在添加了聚醚的情况下也要保证纱线A中聚醚结构的含量在一定值以下,否则在吸湿后纱线A也会发生明显的伸长,无法保持混纤加工丝轴方向的尺寸稳定性,作为服装用料存在致命的弊端。因此,本发明优选所述纱线A中聚醚结构的含量在5wt%以下。
将所述混纤加工丝制成织物的过程中会经过热水处理,热水处理后需要使纱线A和纱线B产生维持原先的形态,或者产生以纱线A为芯纱、以纱线B为鞘纱的芯鞘结构。这是因为我们要保证织物吸湿后其中的纱线B能形成明显的凸起部。如果在热水处理后纱线A的丝长反而比纱线B长的话,虽然织物吸湿后纱线B也会自发伸长,但这时产生的丝长如果不足够长,无法确保能在织物上有效形成局部凸起。优选技术方案为热水处理后产生混纤加工丝产生以纱线A为芯纱、以纱线B为鞘纱的芯鞘结构,此时只要纱线B中聚醚结构含量与纱线A中聚醚结构含量的差值满足20~50wt%,织物吸湿后就能轻易获得明显的凸起部。但是,如果热水处理后作为鞘纱的纱线B与作为芯纱的纱线A产生的丝长差过大时,虽然吸湿后也能产生凸起部,但过长的丝长差一方面会使得织物在穿着时容易勾丝产生毛球,影响服装的使用耐久性,另一方面也会降低混纤加工丝的伸缩伸长率,进而影响织物的弹性。所以所述混纤加工丝在沸水中处理30分钟并干燥后,所述纱线A与纱线B的丝长差优选在30%以下。
所述混纤加工丝中的纱线A和纱线B的重量比优选20:80~80:20。当纱线A的重量比太低时,所述混纤加工丝成本过高,不具有实际生产性;而当纱线A的重量比太高时,因纱线B含量过少,纱线B吸湿伸长后产生的局部凸起过于薄弱,无法在织物吸湿后产生明显的凸起部。
本发明对所述纱线A和纱线B的组成不做特别限定,可以是有单一聚合物形成的单纤维,也可以是由多种聚合物形成的复合纤维,如芯鞘型复合纤维、并列型复合纤维、偏心芯鞘型复合纤维等。对于纱线A来说,优先选用卷缩性和弹性较好的并列型复合纤维和偏心芯鞘型复合纤维,可以使所得织物获得良好的弹性以及悬垂性。
本发明所述混纤加工丝的吸水伸长率可以达到0~5%,伸缩伸长率可以达到40~80%。
所述混纤加工丝可以通过通常的混纤加工制得,本发明不做特别限定。现列举其中一种制备方法,但不限于该方法。
将纱线B通过第一锭位喂入第一罗拉,经第一热箱和冷却板延伸后导入假捻器进行假捻变形,然后同经第二锭位直接喂入的纱线A一起经过喷嘴进行交络后,卷绕成型得到混纤加工丝。
采用的混纤加工工艺,加工速度为300~1000m/min,优选400~800m/min;热箱温度为130~190℃,优选140~180℃;延伸倍率为1.0~2.5倍。
本发明通过具有聚醚结构含量差的纱线A和纱线B形成混纤加工丝,且纱线A的收缩性在纱线B以下,使所得织物在吸湿后获得凸起部,提高服装的穿着舒适性。
本发明中所提到的物性等的评价方法如下。
1、伸缩伸长率
利用缕纱测长仪以0.1g/D的张力卷绕十圈纱线,加2mg/D的荷重在90℃的热水中处理20分钟,在20℃65%RH下风干·调节湿度。将处理的样品以2mg/D的荷重量取原长L1,再以0.1g/D的荷重量取长度L2。通过下述公式计算伸缩伸长率。测定均在20℃65%RH的环境下进行。
伸缩伸长率(%)=(L2-L1)/L1×100%,
2、吸水伸长率:
卷取混纤加工丝,在松弛的状态下沸水处理30分钟后,在20℃65%RH下风干·调节湿度,然后在非接触的160℃环境下于松弛的状态下干热处理2分钟,将处理的混纤加工丝在20℃65%RH的环境下放置24小时,在对其施加0.88×10-3cN/dtex的荷重,将所测定的混纤纱长度作为“干燥时的混纤加工丝长度L1”;然后将该混纤加工丝在调节至20℃的软化水中浸渍1分钟后,从水中提起,将混纤加工丝表面上残留的水分夹在于20℃65%RH下风干的滤纸中,置于水平台面上,载上1.5g/cm2的荷重放置2秒钟,拭去混纤加工丝表面上残余的水分后,在10秒钟后施加0.88×10-3cN/dtex的荷重,其测定的长度作为“吸水时的丝长度L2”;最后再将该混纤加工丝在20℃65%RH下风干·调节湿度,然后再非接触的160℃环境下于松弛的状态下干热处理2分钟,将处理的混纤加工丝在20℃65%RH的环境下放置24小时,在对其施加0.88×10-3cN/dtex的荷重,将所测定的混纤加工丝长度作为“再干燥时的混纤加工丝长度L3”。通过下述公式计算吸水伸长率和伸长回复率。测定均在20℃65%RH的环境下进行。
吸水伸长率(%)=(L2-L1)/L1×100%,
伸长回复率(%)=(L2-L3)/(L2-L1)×100%。
3、聚醚的含量
聚醚的含量:在样品中加入1,1,3,3,3-六氟异丙醇-D2配成溶液后进行1H-NMR测试。根据峰的面积值计算出聚醚的含量。
4、丝长差
①利用缕纱测长仪以0.1g/D的张力卷绕十圈纱线,无荷重在98℃的热水中处理30分钟,在20℃65%RH下风干·调节湿度24h。
②从取得的待测试样①中取出一根5cm长度的纱线,从中分别抽取纱线A和纱线B;
③分别量取纱线A的长度L1和纱线B的长度L2
④重复以上步骤10回,按如下公式计算出干燥状态的平均丝长差:
干燥状态丝长差=(L2-L1)/L1*100%;
⑤将①中取得的纱线在调节至20℃的软化水中浸渍1分钟后,从水中提起,将混纤加工丝夹在滤纸中置于水平台面上,载上1.5g/cm2的荷重放置2秒钟后,从中取出一根5cm长度的混纤加工丝,并分别抽取出纱线A和纱线B。
⑥分别量取⑤中抽取出的纱线A的长度L3和纱线B的长度L4
⑦重复以上步骤10回,按如下公式计算出湿润状态的平均丝长差:
湿润状态丝长差=(L4-L3)/L3*100%。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纱线:纱线A为不含聚醚结构的伸缩伸长率为50%的聚酯并列复合纱线;纱线B为含有20wt%聚醚结构的聚酰胺纱线。
将纱线B通过第一锭位喂入第一罗拉,经第一热箱160℃加热1.2倍延伸后导入假捻器进行假捻变形,然后同经第二锭位直接喂入的纱线A一起经过喷嘴进行交络后,以400m/min的速度卷绕成型得到混纤加工丝。所述混纤加工丝经沸水中处理30分钟然后干燥后的纱线A和纱线B的丝长差为30%;再在20℃的软化水中浸渍1分钟后拭去表面水分,纱线A和纱线B的丝长差为60%。混纤加工丝的吸水伸长率为0%,伸缩伸长率55%。
实施例2
纱线:纱线A不含聚醚结构的伸缩伸长率为50%的聚酯并列复合纱线;纱线B为含有30wt%聚醚结构的聚酰胺纱线。
将纱线B通过第一锭位喂入第一罗拉,经第一热箱160℃加热1.2倍延伸后导入假捻器进行假捻变形,然后同经第二锭位直接喂入的纱线A一起经过喷嘴进行交络后,以400m/min的速度卷绕成型得到混纤加工丝。所述混纤加工丝经沸水中处理30分钟然后干燥后的纱线A和纱线B的丝长差为25%;再在20℃的软化水中浸渍1分钟后拭去表面水分,纱线A和纱线B的丝长差为94%。混纤加工丝的吸水伸长率为2%,伸缩伸长率57%。
实施例3
纱线:纱线A为不含聚醚结构的伸缩伸长率为50%的聚酯并列复合纱线;纱线B为含有40wt%聚醚结构的聚酰胺纱线。
将纱线B通过第一锭位喂入第一罗拉,经第一热箱160℃加热1.2倍延伸后导入假捻器进行假捻变形,然后同经第二锭位直接喂入的纱线A一起经过喷嘴进行交络后,以400m/min的速度卷绕成型得到混纤加工丝。所述混纤加工丝经沸水中处理30分钟然后干燥后的纱线A和纱线B的丝长差为22%;再在20℃的软化水中浸渍1分钟后拭去表面水分,纱线A和纱线B的丝长差为121%。混纤加工丝的吸水伸长率为3%,伸缩伸长率54%。
实施例4
纱线:纱线A为不含聚醚结构的伸缩伸长率为50%的聚酯并列复合纱线;纱线B为含有50wt%聚醚结构的聚酰胺纱线。
将纱线B通过第一锭位喂入第一罗拉,经第一热箱160℃加热1.2倍延伸后导入假捻器进行假捻变形,然后同经第二锭位直接喂入的纱线A一起经过喷嘴进行交络后,以400m/min的速度卷绕成型得到混纤加工丝。所述混纤加工丝经沸水中处理30分钟然后干燥后的纱线A和纱线B的丝长差为18%;再在20℃的软化水中浸渍1分钟后拭去表面水分,纱线A和纱线B的丝长差为150%。混纤加工丝的吸水伸长率为5%,伸缩伸长率54%。
实施例5
纱线:纱线A为含3wt%聚醚结构的伸缩伸长率为50%的聚酯并列复合纱线;纱线B为含有30wt%聚醚结构的聚酰胺纱线。
将纱线B通过第一锭位喂入第一罗拉,经第一热箱160℃加热1.2倍延伸后导入假捻器进行假捻变形,然后同经第二锭位直接喂入的纱线A一起经过喷嘴进行交络后,以400m/min的速度卷绕成型得到混纤加工丝。所述混纤加工丝经沸水中处理30分钟然后干燥后的纱线A和纱线B的丝长差为21%;再在20℃的软化水中浸渍1分钟后拭去表面水分,纱线A和纱线B的丝长差为80%。混纤加工丝的吸水伸长率为8%,伸缩伸长率60%。
实施例6
纱线:纱线A为含5wt%聚醚结构的伸缩伸长率为50%的聚酯并列复合纱线;纱线B为含有30wt%聚醚结构的聚酰胺纱线。
将纱线B通过第一锭位喂入第一罗拉,经第一热箱160℃加热1.2倍延伸后导入假捻器进行假捻变形,然后同经第二锭位直接喂入的纱线A一起经过喷嘴进行交络后,以400m/min的速度卷绕成型得到混纤加工丝。所述混纤加工丝经沸水中处理30分钟然后干燥后的纱线A和纱线B的丝长差为15%;再在20℃的软化水中浸渍1分钟后拭去表面水分,纱线A和纱线B的丝长差为67%。混纤加工丝的吸水伸长率为10%,伸缩伸长率65%。
实施例7
纱线:纱线A为不含聚醚结构的伸缩伸长率为50%的聚酯偏芯复合纱线;纱线B为含有30wt%聚醚结构的聚酰胺纱线。
将纱线B通过第一锭位喂入第一罗拉,经第一热箱160℃加热1.2倍延伸后导入假捻器进行假捻变形,然后同经第二锭位直接喂入的纱线A一起经过喷嘴进行交络后,以400m/min的速度卷绕成型得到混纤加工丝。所述混纤加工丝经沸水中处理30分钟然后干燥后的纱线A和纱线B的丝长差为20%;再在20℃的软化水中浸渍1分钟后拭去表面水分,纱线A和纱线B的丝长差为83%。混纤加工丝的吸水伸长率为2%,伸缩伸长率40%。
实施例8
纱线:纱线A为不含聚醚结构的伸缩伸长率为50%的聚酯并列复合纱线;纱线B为含有30wt%聚醚结构的聚酰胺纱线。
将纱线B通过第一锭位喂入第一罗拉,经第一热箱160℃加热1.2倍延伸后导入假捻器进行假捻变形,然后同经第二锭位直接喂入的纱线A一起经过喷嘴进行交络后,以400m/min的速度卷绕成型得到混纤加工丝。所述混纤加工丝经沸水中处理30分钟然后干燥后的纱线A和纱线B的丝长差为20%;再在20℃的软化水中浸渍1分钟后拭去表面水分,纱线A和纱线B的丝长差为121%。混纤加工丝的吸水伸长率为4%,伸缩伸长率44%。
实施例9
纱线:纱线A为不含聚醚结构的伸缩伸长率为50%的聚酯并列复合纱线;纱线B为含有30wt%聚醚结构的聚酰胺纱线。
将纱线B通过第一锭位喂入第一罗拉,经第一热箱160℃加热1.2倍延伸后导入假捻器进行假捻变形,然后同经第二锭位直接喂入的纱线A一起经过喷嘴进行交络后,以400m/min的速度卷绕成型得到混纤加工丝。所述混纤加工丝经沸水中处理30分钟然后干燥后的纱线A和纱线B的丝长差为22%;再在20℃的软化水中浸渍1分钟后拭去表面水分,纱线A和纱线B的丝长差为105%。混纤加工丝的吸水伸长率为3%,伸缩伸长率49%。
实施例10
纱线:纱线A为不含聚醚结构的伸缩伸长率为50%的聚酯并列复合纱线;纱线B为含有30wt%聚醚结构的聚酰胺纱线。
将纱线B通过第一锭位喂入第一罗拉,经第一热箱160℃加热1.2倍延伸后导入假捻器进行假捻变形,然后同经第二锭位直接喂入的纱线A一起经过喷嘴进行交络后,以400m/min的速度卷绕成型得到混纤加工丝。所述混纤加工丝经沸水中处理30分钟然后干燥后的纱线A和纱线B的丝长差为28%;再在20℃的软化水中浸渍1分钟后拭去表面水分,纱线A和纱线B的丝长差为82%。混纤加工丝的吸水伸长率为1%,伸缩伸长率73%。
实施例11
纱线:纱线A为不含聚醚结构的伸缩伸长率为50%的聚酯并列复合纱线;纱线B为含有30wt%聚醚结构的聚酰胺纱线。
将纱线B通过第一锭位喂入第一罗拉,经第一热箱160℃加热1.2倍延伸后导入假捻器进行假捻变形,然后同经第二锭位直接喂入的纱线A一起经过喷嘴进行交络后,以400m/min的速度卷绕成型得到混纤加工丝。所述混纤加工丝经沸水中处理30分钟然后干燥后的纱线A和纱线B的丝长差为30%;再在20℃的软化水中浸渍1分钟后拭去表面水分,纱线A和纱线B的丝长差为64%。混纤加工丝的吸水伸长率为1%,伸缩伸长率80%。
实施例12
纱线:纱线A为含10wt%聚醚结构的伸缩伸长率为50%的聚酯并列复合纱线;纱线B为含有30wt%聚醚结构的聚酰胺纱线。
将纱线B通过第一锭位喂入第一罗拉,经第一热箱160℃加热1.2倍延伸后导入假捻器进行假捻变形,然后同经第二锭位直接喂入的纱线A一起经过喷嘴进行交络后,以400m/min的速度卷绕成型得到混纤加工丝。所述混纤加工丝经沸水中处理30分钟然后干燥后的纱线A和纱线B的丝长差为20%;再在20℃的软化水中浸渍1分钟后拭去表面水分,纱线A和纱线B的丝长差为60%。混纤加工丝的吸水伸长率为32%,伸缩伸长率52%。
实施例13
纱线:纱线A为不含聚醚结构的伸缩伸长率为100%的聚酯并列复合纱线;纱线B为含有30wt%聚醚结构的聚酰胺纱线。
将纱线B通过第一锭位喂入第一罗拉,经第一热箱160℃加热1.2倍延伸后导入假捻器进行假捻变形,然后同经第二锭位直接喂入的纱线A一起经过喷嘴进行交络后,以400m/min的速度卷绕成型得到混纤加工丝。所述混纤加工丝经沸水中处理30分钟然后干燥后的纱线A和纱线B的丝长差为38%;再在20℃的软化水中浸渍1分钟后拭去表面水分,纱线A和纱线B的丝长差为112%。混纤加工丝的吸水伸长率为2%,伸缩伸长率78%。
实施例14
纱线:纱线A为不含聚醚结构的圆形断面的单成分聚酯纱线;纱线B为含有30wt%聚醚结构的聚酰胺纱线。
将纱线B通过第一锭位喂入第一罗拉,经第一热箱160℃加热1.2倍延伸后导入假捻器进行假捻变形,然后同经第二锭位直接喂入的纱线A一起经过喷嘴进行交络后,以400m/min的速度卷绕成型得到混纤加工丝。所述混纤加工丝经沸水中处理30分钟然后干燥后的纱线A和纱线B的丝长差为0%;再在20℃的软化水中浸渍1分钟后拭去表面水分,纱线A和纱线B的丝长差为58%。混纤加工丝的吸水伸长率为0%,伸缩伸长率38%。
比较例1
纱线:含有30wt%聚醚结构的聚酰胺纱线。
将纱线通过第一锭位喂入第一罗拉,经第一热箱160℃加热1.2倍延伸后导入假捻器进行假捻变形,然后经过喷嘴进行交络后,以400m/min的速度卷绕成型得到加工丝。加工丝的吸水伸长率为34%,伸缩伸长率26%。
对于单纤维来说,无法形成卷曲,因此吸湿后不能在织物中形成凸起。
比较例2
纱线:纱线A为不含聚醚结构的聚酯并列复合纱线;纱线B为含有60wt%聚醚结构的聚酰胺纱线。
将纱线B通过第一锭位喂入第一罗拉,经第一热箱160℃加热1.2倍延伸后导入假捻器进行假捻变形,然后同经第二锭位直接喂入的纱线A一起经过喷嘴进行交络后,以400m/min的速度卷绕成型得到混纤加工丝。
由于纱线B与纱线A的聚醚含量相差过大,形成的凸起部面积过大,类似于四边形的长边,不能有效减少皮肤与织物的接触面积,达不到提高穿着舒适性的效果。
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各具体参数见表1和表2。
/>

Claims (8)

1.混纤加工丝,主要由纱线A和纱线B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纱线B中的聚醚结构含量比纱线A中聚醚结构含量多20~50wt%;将所述混纤加工丝在沸水中处理30分钟并干燥后,所述纱线A的丝长小于等于纱线B的丝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混纤加工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B中聚醚结构的含量为20~40wt%。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混纤加工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A中聚醚结构的含量在5wt%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混纤加工丝,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混纤加工丝在沸水中处理30分钟并干燥后,所述纱线A与纱线B的丝长差在30%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混纤加工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A为并列型或者偏芯型的复合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混纤加工丝,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纤加工丝的吸水伸长率为0~5%,伸缩伸长率为40~8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混纤加工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A和纱线B的重量比为20:80~80:20。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混纤加工丝,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混纤加工丝在沸水中处理30分钟并干燥后,再在20℃的软化水中浸渍1分钟后拭去表面水分,所述纱线A的丝长小于纱线B的丝长,且纱线A和纱线B的丝长差为60~150%。
CN202211410292.7A 2022-11-11 2022-11-11 混纤加工丝 Pending CN1180650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10292.7A CN118065022A (zh) 2022-11-11 2022-11-11 混纤加工丝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10292.7A CN118065022A (zh) 2022-11-11 2022-11-11 混纤加工丝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65022A true CN118065022A (zh) 2024-05-24

Family

ID=91102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10292.7A Pending CN118065022A (zh) 2022-11-11 2022-11-11 混纤加工丝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6502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59664B (zh) 一种超仿棉/细旦导湿涤纶舒适型丝光绒经编面料加工工艺
US8722552B2 (en) Woven/knit fabric with reversible air premeability and production process thereof
JP6134012B2 (ja) 伸縮性及び冷感に優れたナイロン潜在捲縮糸
CN111041632B (zh) 一种精纺毛织物的制备方法
JPS62162043A (ja) 織物の製造方法
JP5180053B2 (ja) 保温編地
CN118065022A (zh) 混纤加工丝
JP4117546B2 (ja) 弾性複合紡績糸織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製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155774A (ja) 繊維構造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587124B (zh) 竹纤维和涤锦纤维交织面料的制造方法及面料
JP4174714B2 (ja) ストレッチ性ポリエステル系フィラメント織物及びその製造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衣料
JP2002054036A (ja) 捲縮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S583064B2 (ja) シルキ−調ポリエステル織物の製造方法
JP4332272B2 (ja) 吸水性複合仮撚加工糸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吸水性布帛
CN112538754B (zh) 一种袖口可调节式服装及其制作方法
CN103757779B (zh) 一种纯羊绒纤维膨体纱线的纺纱方法
JP3757814B2 (ja) 婦人衣服
JP2885493B2 (ja) 混繊糸織物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15323550B (zh) 一种复合纱线及其在制备吸湿透气抗皱面料中的应用
CN110965187B (zh) 一种灯芯绒面料的制备方法
JPS6160179B2 (zh)
KR19980060379A (ko) 부피감이 우수한 이수축혼섬사의 제조방법
TW202300739A (zh) 複合纖維及其製備方法
KR101672977B1 (ko) 다기능성 잠재 권축형 이수축 혼합섬유의 제조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으로 제조된 복합섬유
JPH01104872A (ja) 防縮性絹織物の製造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