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82270A - 定子、电动机以及送风机 - Google Patents

定子、电动机以及送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82270A
CN117882270A CN202180101920.0A CN202180101920A CN117882270A CN 117882270 A CN117882270 A CN 117882270A CN 202180101920 A CN202180101920 A CN 202180101920A CN 117882270 A CN117882270 A CN 1178822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flux
stator
taking
motor
flux ta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10192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土田和庆
高桥谅伍
森下大辅
下川贵也
渡边隆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882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822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4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for insulating the magnetic circuit or parts thereof

Abstract

定子(1)具有:定子铁芯(10),其具有多个齿(12);多个磁通取入部件(31、32);以及树脂部(50),其将多个磁通取入部件(31、32)分别固定于多个齿(12)的轴向的端面(12c、12d)。多个磁通取入部件(31、32)中的在定子铁芯(10)的周向上相邻的磁通取入部件(31u、31v、32u、32v)在定子铁芯(10)的周向上隔开第1间隔(W1)而配置,树脂部(50)填埋第1间隔(W1)。

Description

定子、电动机以及送风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定子、电动机以及送风机。
背景技术
在电动机的定子中,已知在定子铁芯的齿的轴向的端面上配置由多块板材构成的延长部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24007号公报(例如,参照图1)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电动机的旋转中,延长部有时会振动。例如,延长部也有时会由于转子的磁力而振动。此外,在对定子的绕组施加电流而使得在转子与定子之间产生了磁吸引力和排斥力的情况下,延长部会振动。因此,需要降低由于该振动而产生的定子中的噪声。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降低定子中的噪声。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定子具有:定子铁芯,其具有多个齿;多个磁通取入部件;以及树脂部,其将所述多个磁通取入部件分别固定于所述多个齿在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上的端面,所述多个磁通取入部件中的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上相邻的磁通取入部件在所述周向上隔开第1间隔而配置,所述树脂部填埋所述第1间隔。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降低定子中的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送风机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的定子的结构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利用沿以轴的轴线为中心的周向延伸的曲面切断图1和图2所示的电动机的定子的一部分而得到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电动机的定子的结构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5的(A)至(C)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定子的结构的另一例的剖视图。
图6的(A)和(B)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定子的结构的又一例的剖视图。
图7的(A)是示出图4所示的树脂部的结构的另一例的剖视图。(B)至(E)是示出图4所示的树脂部的结构的又一例的剖视图。
图8是概略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电动机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9是概略地示出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的结构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0的(A)是概略地示出实施方式3的电动机的转子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B)是概略地示出比较例的电动机的转子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定子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图11所示的定子铁芯和绝缘体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3的(A)是示出图11所示的磁通取入部件的结构的俯视图。(B)至(D)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磁通取入部件的结构的另一例的俯视图。
图14的(A)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的定子的磁通取入部件的结构的俯视图。(B)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的磁通取入部件的结构的另一例的俯视图。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的定子的磁通取入部件的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定子、电动机以及送风机进行说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例子,在本公开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为了易于理解附图相互的关系,在各图中示出xyz直角坐标系。z轴是与电动机的转子的轴的轴线平行的坐标轴。x轴是与z轴垂直的坐标轴。y轴是与x轴和z轴双方垂直的坐标轴。
〈送风机150的结构〉
图1是概略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送风机150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如图1所示,送风机150具有电动机100和叶轮(也称为“叶片”或“风扇”)110。叶轮110通过被电动机100驱动而生成气流。
〈电动机100的结构〉
电动机100具有定子1和转子2。另外,关于定子1的结构,在后面叙述。
转子2具有作为旋转轴的轴21、作为转子主体的永磁铁22、第1轴承23以及第2轴承24。转子2能够以轴21的轴线A为中心旋转。轴21从定子1向+z轴侧突出。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将沿以轴21的轴线A为中心的圆的圆周的方向称为“周向C”。此外,也将z轴方向称为“轴向”,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称为“径向”。此外,将轴21的突出侧(即,+z轴侧)称为“负载侧”,轴21的与负载侧相反的一侧(即,-z轴侧)称为“负载相反侧”。
永磁铁22被配置于比定子1靠内侧的位置。永磁铁22被安装于轴21。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永磁铁22是在z轴方向上较长的圆筒状的磁铁。在永磁铁22的外周面22a上交替地形成有N极和S极。另外,转子2的转子主体也可以由固定于轴21的转子铁芯和安装于转子铁芯的永磁铁构成。
第1轴承23是支承轴21的负载侧的轴承。第1轴承23由金属托架3保持。第2轴承24是支承轴21的负载相反侧的轴承。第2轴承24被保持于定子1所具备的后述的轴承保持部72。第1轴承23和第2轴承24分别是滚动轴承。
〈定子1的结构〉
接下来,对定子1的结构进行说明。定子1具有定子铁芯10、绕组20、磁通取入部件31、32以及树脂部50。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电动机100的定子1的结构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定子铁芯10具有沿周向C延伸的磁轭11和多个齿12。多个齿12在周向C上以预定的间隔配置。在多个齿12中的在周向C上相邻的两个齿12之间,设置有作为收纳绕组20(参照图1)的空间的槽13。
多个齿12与转子2(参照图1)在径向上对置。多个齿12中的各齿12具有齿主体部12a和齿前端部12b。齿主体部12a从磁轭11向径向的内侧延伸。齿前端部12b被配置于比齿主体部12a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并且在周向C上宽度比齿主体部12a宽。
如图1所示,定子铁芯10具有作为轴向的一个端面的第1端面(具体而言,朝向+z轴方向的端面)10a、以及作为另一个端面的第2端面(具体而言,朝向-z轴方向的端面)10b。此外,上述的永磁铁22具有作为轴向的一个端面的第3端面(具体而言,朝向+z轴方向的端面)22a、以及作为另一个端面的第4端面(具体而言,朝向-z轴方向的端面)22b。
在设定子铁芯10的z轴方向的长度即第1长度(以下,也称为“轴长”)为L1,永磁铁22的z轴方向的长度即第2长度为L2时,长度L1比长度L2短。即,长度L1和长度L2满足以下式(1)。
L1<L2 (1)
在此,定子铁芯10具有在z轴方向上层叠的多块电磁钢板(未图示)。长度L1比长度L2短,由此,定子铁芯10所具备的电磁钢板的数量变少,因此能够降低定子铁芯10的成本。由此,能够降低电动机100的成本。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定子铁芯10的第1端面10a和第2端面10b被配置于永磁铁22的第3端面22c与第4端面22d之间。另外,只要第1端面10a和第2端面10b中的至少一个端面被配置于永磁铁22的第3端面22c与第4端面22d之间即可。例如,定子铁芯10的第2端面10b也可以位于比永磁铁22的第4端面22d靠轴向外侧的位置。
如上所述,在电动机100中,定子铁芯10的z轴方向的长度L1比永磁铁22的z轴方向的长度L2短。通常,在定子铁芯的z轴方向的长度比转子主体(在实施方式1中为永磁铁22)的z轴方向的长度短的情况下,在转子主体中的与定子铁芯在径向上不对置的z轴方向的端部(以下,也称为“外伸部”。)处产生的磁通不易流入定子铁芯和绕组。这样,在从转子主体流入定子铁芯和绕组的磁通的磁通量降低的情况下,电动机的输出和效率可能降低。
在实施方式1中,定子1具有由取入永磁铁22的磁通的磁性体构成的磁通取入部件31、32。由此,在永磁铁22的外伸部处产生的磁通容易经由磁通取入部件31、32流入定子铁芯10和绕组20。由此,根据实施方式1,能够在降低电动机100的成本的同时,防止电动机100的输出和效率的降低。因此,在电动机100的转子2中,即使在使用了廉价的低磁力的磁铁(例如,铁氧体磁铁)作为永磁铁22的情况下,由于磁通取入部件31、32取入该磁铁的磁通,因此也不需要增加定子铁芯10的轴长以及绕组20的z轴方向的高度。由此,在电动机100中,即使在使用了廉价的低磁力的磁铁作为永磁铁22的情况下,也能够在降低电动机100的成本的同时,防止电动机100的输出和效率的降低。
接下来,对磁通取入部件31、32的结构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磁通取入部件31、32例如是由金属形成的金属片。具体而言,磁通取入部件31、32是由铁形成的铁片。
多个磁通取入部件31、32在周向C上相互隔开间隔而配置。具体而言,磁通取入部件31被配置于齿12的朝向+z轴方向的端面12c,磁通取入部件32被配置于齿12的朝向-z轴方向的端面12d。另外,如后述的图8所示,定子1即使不具有磁通取入部件32也能够实现。
如图2所示,磁通取入部件31、32被配置于齿12的齿前端部12b。由此,与磁通取入部件31、32被配置于齿主体部12a的结构相比较,磁通取入部件31、32接近永磁铁22(参照图1)而配置,因此,永磁铁22的磁通容易被取入到磁通取入部件31、32中。
此外,沿z轴方向观察时的磁通取入部件31、32各自的形状例如是具有朝向径向内侧的凹面31a、32a的弯曲形状(例如,圆弧形状)。另外,沿z轴方向观察时的磁通取入部件31、32各自的形状也可以是长方形状。
在此,磁通取入部件31、32有时由于永磁铁22的磁力而振动。例如,在电动机100的旋转中,由于永磁铁22的磁力,磁通取入部件31、32有时在周向C上振动。此外,对绕组20(参照图1)施加电流,在转子2与定子1之间产生磁吸引力和排斥力,从而电动机100旋转。这样的通过向绕组20通电而产生的磁吸引力和排斥力也成为作为构成电动机100的结构部件之一的磁通取入部件31、32的振动源。由此,需要抑制磁通取入部件31、32由于永磁铁22的磁力或在向绕组20通电时产生的磁性力而振动的情况。
此外,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为了传递电动机100的旋转驱动力,轴21从定子1向+z轴方向突出。在该情况下,担心由于轴21中的从永磁铁22向负载侧(即,+z轴侧)突出的突出部、即包含作为动力传递部的前端部21a的部分扭转而产生噪声。
具体而言,在实施方式1中,被安装于轴21的前端部21a的叶轮110的叶片部的外径D2比定子铁芯10的外径D1大。在该情况下,由于叶轮110所具有的惯性较大,因此轴21的突出部容易扭转。此外,也担心由于轴21和叶轮110各自的自重导致轴21挠曲而产生振动。在这样的轴21的扭转和挠曲引起的振动成分与上述的永磁铁22的磁力等引起的振动成分产生了共振的情况下,在电动机100中会产生较大的噪声。
在以下内容中,对用于抑制磁通取入部件31、32的振动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利用沿周向C延伸的曲面切断图1所示的定子1的一部分而得到的剖视图。在图3中,将多个磁通取入部件31记作31u、31v,多个磁通取入部件32记作32u、32v,多个齿12记作12u、12v。此外,在图3中,将在周向C上相邻的磁通取入部件31u、31v之间的间隔以及在周向C上相邻的磁通取入部件32u、32v之间的间隔统一记作“第1间隔W1”,在周向C上相邻的齿12u、12v之间的间隔记作“第2间隔W2”。
树脂部50将多个磁通取入部件31u、31v、32u、32v分别固定于多个齿12u、12v。由此,能够抑制永磁铁22的磁力等磁性力引起的磁通取入部件31u、31v、32u、32v的周向C的振动。在实施方式1中,树脂部50以将多个磁通取入部件30固定于多个齿12的z轴方向的端面12c、12d的方式包围所述多个磁通取入部件30。
树脂部50填埋第1间隔W1。由此,磁通取入部件31u、31v、32u、32v不易在周向C上移动,因此,即使在上述的磁性力(例如,永磁铁22的磁力以及在向绕组20通电时产生的磁性力)作用于磁通取入部件31u、31v、32u、32v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磁通取入部件31u、31v、32u、32v的振动。因此,能够降低定子1中的噪声,换言之,能够降低电动机100中的噪声。
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树脂部50不限于填埋第1间隔W1,也填埋在周向C上相邻的齿12u、12v之间的第2间隔W2。由此,能够抑制电动机100的旋转中的齿12u、12v的振动。
此外,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第1间隔W1比第2间隔W2大。即,第1间隔W1和第2间隔W2满足以下式(2)。
W1>W2 (2)
第1间隔W1和第2间隔W2满足式(2),由此,填埋第1间隔W1的树脂部50的量增加,因此,能够将磁通取入部件31u、31v、32u、32v更牢固地固定于齿12u、12v的z轴方向的端面12c、12d。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磁通取入部件31u、31v、32u、32v由于在转子2与定子1之间产生的磁性力而振动的情况。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定子1中的噪声。此外,磁通取入部件31u、31v、32u、32v比齿12u、12v更容易振动,因此,优选如式(2)所示那样使第1间隔W1比第2间隔W2大。另外,第1间隔W1也可以与第2间隔W2相同。即,第1间隔W1只要为第2间隔W2以上即可。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磁通取入部件31、32的周向C的宽度比齿前端部12b的周向C的宽度窄。由此,磁通取入部件31、32的表面积(换言之,体积)较小,因此,通过该磁通取入部件31、32的磁通的磁通量较少。由此,磁通取入部件31、32中的磁性力较小,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磁通取入部件31、32的振动。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在不需要区分磁通取入部件31、32的情况下,将磁通取入部件31、32统称为“磁通取入部件30”。
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电动机100的定子1的结构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如图4所示,在设磁通取入部件30的径向的厚度为第1厚度t1、齿12的径向的厚度为第2厚度t2时,第1厚度t1比第2厚度t2薄。即,第1厚度t1和第2厚度t2满足以下式(3)。
t1<t2 (3)
由此,磁通取入部件30的体积较小,因此,通过该磁通取入部件30的磁通的磁通量较少。由此,作用于磁通取入部件30的磁性力较小,因此能够抑制磁通取入部件30中的振动。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定子1中的噪声的产生。
接下来,对树脂部5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图3以及图4所示,树脂部50具有绝缘体60和模制树脂部70。
绝缘体60是使绕组20与定子铁芯10绝缘的绝缘部件。绝缘体60例如由PPS(PolyPhenylene Sulfide:聚苯硫醚)、PBT(Poly But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热塑性树脂形成。
如图1和图4所示,绝缘体60具有第1绝缘部分61、第2绝缘部分62、以及作为第3绝缘部分的延伸部63。
第1绝缘部分61是绝缘体60中的设置于比绕组20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且覆盖齿12的部分。第1绝缘部分61覆盖磁通取入部件30的朝向+z轴方向的端面30a以及朝向径向外侧的面30b。由此,能够将磁通取入部件30更牢固地固定于定子铁芯10。由此,抑制了磁性力引起的磁通取入部件30的振动,能够进一步降低定子1中的噪声。
第2绝缘部分62是绝缘体60中的设置于比绕组20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且覆盖磁轭11的部分。延伸部63是绝缘体60中的连结第1绝缘部分61与第2绝缘部分62的部分。延伸部63从第1绝缘部分61的-z轴侧的端部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另外,如后述的图7的(B)所示,绝缘体60即使不具有第2绝缘部分62也能够实现。
在图4中,在设绝缘体60的径向的厚度为第3厚度t3时,第3厚度t3比第1厚度t1厚。即,第1厚度t1和第3厚度t3满足以下式(4)。
t3>t1 (4)
通常,声音的透过率根据声音所透过的物质的厚度而变化。因此,通过使填埋上述的图3所示的第1间隔W1的树脂部50(例如,绝缘体60)的径向的厚度(即,第3厚度t3)比磁通取入部件30的径向的厚度(即,第1厚度t1)厚,能够进一步抑制磁通取入部件30的振动。
模制树脂部70例如由热固性树脂形成。模制树脂部70例如通过注塑成型而成型。此外,模制树脂部70通过一体成型而与定子铁芯10、绕组20、磁通取入部件30以及绝缘体60形成为一体。
模制树脂部70覆盖绕组20。换言之,模制树脂部70将绕组20固定于定子铁芯10。由此,抑制了在通电时绕组20由于磁性力或洛伦兹力而振动,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定子1中的噪声。
如图1所示,模制树脂部70具有开口部71、轴承保持部72以及固定部73。在开口部71固定有金属托架3,该金属托架3支承负载侧的第1轴承23。金属托架3例如通过压入被固定于开口部71。
轴承保持部72是模制树脂部70的保持第2轴承24的凹部。在模制树脂部70中的比轴承保持部72靠-z轴侧的部分埋入有电路基板5。在电路基板5连接有用于向绕组20供给电力的电源引线(未图示)。电路基板5经由与绕组20连接的绕组用端子4被固定于绝缘体60。固定部73是电动机100中的安装于安装对象物的支承部(例如,室外机所具备的马达支承部)的部分。固定部73从模制树脂部70的负载相反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固定部73具有供紧固部件(例如,螺栓)贯插的贯插孔73a。
〈定子1的另一例〉
图5的(A)至(C)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定子1的结构的另一例的剖视图。在图5的(A)中,设磁通取入部件31u、31v的周向C的中心的位置即第1中心位置为P1,齿12u、12v的周向C的中心的位置即第2中心位置为P2。如图5的(A)至(C)所示,第1中心位置P1也可以相对于第2中心位置P2在周向C上(参照图2)错开配置。由此,通过偏斜效果来抑制电动机100的转矩变动,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噪声
图6的(A)和(B)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定子1的结构的又一例的剖视图。如图6的(A)所示,也可以是,绝缘体60覆盖磁通取入部件30的朝向周向C(参照图2)的侧面30c的一部分,模制树脂部70覆盖磁通取入部件30的朝向+z轴方向的端面30a以及该侧面30c的一部分。即,绝缘体60即使未覆盖磁通取入部件30的朝向+z轴方向的端面30a也能够实现。由此,与图3所示的结构相比较,能够使绝缘体60小型化。由此,减少了比热固性树脂昂贵的热塑性树脂的量,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电动机100的成本。
如图6的(B)所示,绝缘体60覆盖磁通取入部件30的朝向+z轴方向的端面30a的一部分,模制树脂部70覆盖该端面30a以及磁通取入部件30的朝向周向C(参照图2)的侧面30c。即,绝缘体60即使未覆盖磁通取入部件30的朝向周向C的侧面30c也能够实现。由此,与图3所示的结构相比较,减少了昂贵的热塑性树脂的量,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电动机100的成本。
接下来,使用图7的(A)至(E)对树脂部50的绝缘体60的形状的另一例进行说明。另外,在图7的(A)至(E)中,省略了绕组20的图示。
图7的(A)是示出图4所示的树脂部50的结构的另一例的剖视图。如图7的(A)所示,绝缘体60覆盖磁通取入部件30的朝向径向外侧的面30b的一部分,模制树脂部70覆盖磁通取入部件30的朝向+z轴方向的端面30a。即,绝缘体60即使未覆盖磁通取入部件30的朝向+z轴方向的端面30a也能够实现。
图7的(B)至(E)是示出图4所示的树脂部50的结构的又一例的剖视图。在图7的(B)所示的例子中,绝缘体60具有:第1绝缘部分61;以及延伸部63,其从第1绝缘部分61的定子铁芯10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即,绝缘体60即使不具有图4所示的第2绝缘部分62也能够实现。
此外,如图7的(C)所示,也可以是绝缘体60和模制树脂部70双方覆盖磁通取入部件30的朝向+z轴方向的端面30a。
此外,如图7的(D)所示,也可以是模制树脂部70覆盖磁通取入部件30的朝向径向外侧的面30b以及朝向+z轴方向的端面30a。在图7的(D)所示的例子中,绝缘体60与磁通取入部件30的朝向径向外侧的面30b在径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在该间隔中填埋有模制树脂部70。由此,能够使绝缘体60小型化。
此外,如图7的(E)所示,也可以是磁通取入部件30被安装于在绝缘体60的第1绝缘部分61的朝向径向内侧的面61a上设置的凹部61b。换言之,磁通取入部件30也可以隔着树脂部50(在此为绝缘体60)配置于定子铁芯10的朝向+z轴方向的端面。
〈绕组20〉
接下来,返回图1,对绕组20的结构进行说明。绕组20卷绕于定子铁芯10的齿12。绕组20例如是比铜线廉价的铝线。由此,能够降低电动机100的成本。如上所述,在电动机100中,定子铁芯10的轴长(即,长度L1)比永磁铁22的轴长(即,长度L2)短。在该情况下,绕组20的周长也较短,因此,绕组20的电阻值也较小。由此,即使在将导电率低于铜线的铝线应用于绕组20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电阻值的上升,并且降低电动机100的成本。
另一方面,铝线的拉伸强度低于铜线的拉伸强度。因此,在绕组20是铝线的情况下,绕组20相对于定子铁芯10进行卷绕作业时的拉伸强度变低,绕组20相对于定子铁芯10的固定力变小。在该情况下,在对绕组20施加了电流时,绕组20容易振动。在实施方式1中,树脂部50(具体而言,模制树脂部70)覆盖绕组20。由此,即使在对由铝线构成的绕组20施加了电流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绕组20的振动。因此,绕组20是铝线,且该绕组20被模制树脂部70覆盖,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定子1的成本,并且进一步降低定子1中的噪声。另外,为了进一步降低噪声,绕组20也可以是拉伸强度大于铝线的铝合金线。
〈第1轴承23和第2轴承24〉
接下来,对第1轴承23和第2轴承24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假设第1轴承23和第2轴承24是滑动轴承的情况下,在该滑动轴承与轴21的外周面之间产生了间隙。因此,在电动机100的旋转中,轴21在径向上容易移动,永磁铁22与定子1之间的气隙容易发生变化。由此,在第1轴承23和第2轴承24是滑动轴承的情况下,在电动机100旋转时,永磁铁22与定子1之间的气隙的大小在轴向上容易变得不平衡,容易产生磁通取入部件30的振动。
支承轴21的第1轴承23和第2轴承24是滚动轴承。在该情况下,第1轴承23和第2轴承24具有压入轴21的内圈、固定于轴承保持部的外圈、以及配置于内圈与外圈之间的滚动体。由此,在电动机100的旋转中,轴21在径向上不易移动。因此,永磁铁22与定子1之间的气隙不易发生变化。
〈实施方式1的效果〉
根据以上进行了说明的实施方式1,定子铁芯10的z轴方向的长度L1比永磁铁22的z轴方向的长度L2短。由此,用于定子铁芯10的电磁钢板的数量变少,因此能够降低定子1的成本。由此,能够降低电动机100的成本。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1,定子1具有由取入永磁铁22的磁通的磁性体构成的磁通取入部件30。由此,在永磁铁22的外伸部处产生的磁通经由磁通取入部件30流入定子铁芯10和绕组20。由此,能够抑制从永磁铁22流向定子1的磁通的磁通量的降低。因此,能够抑制电动机100的输出和效率的降低。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1,树脂部50填埋多个磁通取入部件30中的在周向C上相邻的磁通取入部件30之间的间隔即第1间隔W1。由此,磁通取入部件30在周向C上不易移动。由此,即使在上述的磁性力(例如,永磁铁22的磁力以及在向绕组20通电时产生的磁性力)作用于磁通取入部件30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该磁通取入部件30的振动。因此,能够降低定子1中的噪声。这样,在电动机100中,能够降低成本,抑制输出和效率的降低,并且还能够降低噪声。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1,在周向C上相邻的磁通取入部件30之间的第1间隔W1比在周向C上相邻的齿12之间的第2间隔W2长。由此,能够抑制由于作用于在周向C上相邻的磁通取入部件30之间的磁性力而使得该磁通取入部件30振动的情况。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定子1中的噪声。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1,磁通取入部件30的径向的厚度比齿12的径向的厚度薄。由此,磁通取入部件30的体积较小,因此,通过该磁通取入部件30的磁通的磁通量较少。由此,作用于磁通取入部件30的磁性力较小,因此能够抑制磁通取入部件30中的振动。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定子1中的噪声。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1,填埋第1间隔W1的树脂部50的径向的厚度比磁通取入部件30的径向的厚度厚。由此,进一步抑制了磁通取入部件30的振动,能够进一步降低定子1中的噪声。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1,磁通取入部件30的周向C的宽度比齿12的周向C的宽度窄。由此,磁通取入部件30的表面积(换言之,体积)较小,因此,通过该磁通取入部件30的磁通的磁通量较少。由此,磁通取入部件30中的磁性力较小,因此进一步抑制了磁通取入部件30的振动,能够进一步降低定子1中的噪声。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1,树脂部50覆盖磁通取入部件30的朝向+z轴方向的端面30a以及朝向径向外侧的面30b。由此,能够将磁通取入部件30更牢固地固定于齿12。由此,抑制了磁性力引起的磁通取入部件30的振动,能够进一步降低定子1中的噪声。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1,在转子2中,支承轴21的第1轴承23和第2轴承24是滚动轴承。由此,与第1轴承23和第2轴承24是滑动轴承的结构相比较,在电动机100的旋转中,转子2与定子1之间的气隙不易发生变化。由此,进一步抑制了磁通取入部件30的振动,能够进一步降低定子1中的噪声。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电动机100A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在图8中,对与图1所示的结构要素相同或对应的结构要素标注与图1所示的标号相同的标号。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电动机100A的定子1A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00的定子1的不同点在于不具有磁通取入部件32。关于除此以外的方面,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电动机100A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00相同。因此,在以下说明中,参照图1和图2。
如图8所示,电动机100A具有定子1A和转子2。
定子1A具有定子铁芯10、绕组20、磁通取入部件31A以及树脂部50。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中,定子1A所具备的磁通取入部件仅为磁通取入部件31A。由此,削减了电动机100A中的部件数量,并且能够简化电动机100A的组装工序。
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定子铁芯10被配置于比永磁铁22的z轴方向的中央部靠负载相反侧(即,第2轴承24侧)的位置。此外,磁通取入部件31A的z轴方向的长度比定子铁芯10的z轴方向的长度L1(参照图1)长。由此,即使在定子1具有一个磁通取入部件31A的情况下,永磁铁22的磁通也容易经由磁通取入部件31A流入定子铁芯10和绕组20。由此,能够防止电动机100A的效率的降低。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效果〉
根据以上进行了说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电动机100A的定子1A所具备的磁通取入部件仅为磁通取入部件31A。由此,能够削减构成电动机100A的部件数量,能够简化电动机100A的组装工序。
《实施方式2》
图9是概略地示出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200的结构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在图9中,对与图1所示的结构要素相同或对应的结构要素标注与图1所示的标号相同的标号。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200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00的不同点在于定子201的结构。关于除此以外的方面,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200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00相同。因此,在以下说明中,参照图2。
电动机200具有定子201和转子2。
定子201具有定子铁芯10、绕组20、磁通取入部件230以及树脂部50。
磁通取入部件230取入来自永磁铁22的磁通。磁通取入部件230被配置于定子铁芯10的齿12(参照图2)的轴向的端面上。磁通取入部件230中的朝向永磁铁22的面、即朝向径向内侧的面230d位于比定子铁芯10的内周面10c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在图9中,设永磁铁22的外周面22a与定子铁芯10的内周面10c之间的间隔为第1气隙E1,永磁铁22的外周面22a与磁通取入部件230的朝向径向内侧的面230d之间的间隔为第2气隙E2。第2气隙E2大于第1气隙E1。即,第1气隙E1和第2气隙E2满足以下式(5)。
E1>E2 (5)
由此,磁通取入部件230不易受到永磁铁22的磁力的影响,因此能够抑制该磁力引起的磁通取入部件230的振动。由此,能够降低定子201中的噪声。
树脂部50将磁通取入部件230固定于定子铁芯10。树脂部50中的模制树脂部70与磁通取入部件230的朝向径向内侧的面230d接触。由此,与图4所示的结构相比较,与磁通取入部件230接触的树脂部50的面积增加,因此,磁通取入部件230相对于定子铁芯10的固定强度进一步增加。由此,能够抑制磁通取入部件230的进一步振动。另外,也可以是绝缘体60与磁通取入部件230的朝向径向内侧的面230d接触。
在图12中,设模制树脂部70中的比磁通取入部件230靠径向内侧的部分的径向的厚度为t30。在此,厚度t30相当于第2气隙E2减去第1气隙E1而得到的值。厚度t30越厚,磁通取入部件230越不易取入永磁铁22的磁通,电动机200的输出降低,并且效率也降低。因此,在实施方式2中,厚度t30小于树脂部50中的比磁通取入部件230靠径向外侧的部分(例如,绝缘体60)的径向的厚度。由此,能够防止电动机200的输出和效率的降低。由此,在实施方式2中,能够抑制磁通取入部件230的振动,并且防止电动机200的输出和效率的降低。
〈实施方式2的效果〉
根据以上进行了说明的实施方式2,永磁铁22的外周面22a与磁通取入部件230的朝向径向内侧的面230d之间的第2气隙E2比永磁铁22的外周面230a与定子铁芯10的内周面10c之间的第1气隙E1大。由此,磁通取入部件230不易受到永磁铁22的磁力的影响,因此,能够抑制该磁力引起的磁通取入部件230的振动。由此,能够降低定子201中的噪声、即电动机200中的噪声。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2,树脂部50中的配置于比磁通取入部件230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的模制树脂部70的厚度t30小于树脂部50的比磁通取入部件230靠径向外侧的部分的径向的厚度。由此,能够降低噪声,并且防止电动机200的输出和效率的降低。
《实施方式3》
图10的(A)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电动机的转子302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在图10的(A)中,对与图1所示的结构要素相同或对应的结构要素标注与图1所示的标号相同的标号。实施方式3的电动机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00的不同点在于转子302中的第1轴承23与第2轴承24之间的距离和永磁铁322的轴向长度之间的关系。关于除此以外的方面,实施方式3的电动机300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00相同。因此,在以下说明中,参照图1。
如图10的(A)所示,转子302具有轴21、永磁铁322、第1轴承23以及第2轴承24。
永磁铁322被安装于轴21。永磁铁322具有设置于朝向+z轴方向的端面322c的第1凹部322e、以及设置于朝向-z轴方向的端面322d的第2凹部322f。
在图10的(A)中,在设永磁铁322的z轴方向的长度为L2,第1轴承23与第2轴承24之间的距离为L3时,距离L3与长度L2相同。另外,距离L3也可以比长度L2长。即,距离L3和长度L2只要满足以下式(6)即可。
L3≥L2 (6)
接下来,与比较例进行对比,对距离L3和长度L2满足式(6)所起到的效果进行说明。图10的(B)是示出比较例的电动机的转子302A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在比较例的转子302A中,支承轴21的负载侧的第1轴承23与支承轴21的负载相反侧的第2轴承24之间的距离L30比长度L2短。在该情况下,在电动机的旋转中作用于负载侧的第1轴承23的力较大,因此该第1轴承23容易磨损。在此,轴承的磨损是指该第1轴承23的内圈与外圈的磨损。当在内圈和外圈产生磨损时,内圈与外圈之间的间隙变大。由此,在旋转中,轴21的负载侧的部分和负载相反侧的部分中的一方在径向上容易移动。由此,在从转子302A流入+z轴侧的磁通取入部件31(参照图1)的磁通与从转子302A流入-z轴侧的磁通取入部件32(参照图1)的磁通之间产生磁不平衡,担心由于该磁不平衡而产生振动。
此外,当在轴21的负载侧安装有例如图1所示的叶轮110的情况下,在旋转中由于轴21挠曲而产生振动以及噪声。若基于该轴21的挠曲的振动成分与基于上述的磁不平衡的振动成分产生共振,则担心会产生更大的噪声。
在实施方式3中,如上述的式(6)所示,负载侧的第1轴承23与负载相反侧的第2轴承24之间的距离L3为永磁铁322的轴向的长度L2以上。由此,在实施方式3的电动机的旋转中,作用于第1轴承23和第2轴承24的力减小。由此,抑制了第1轴承23和第2轴承24的磨损,因此,在电动机的旋转中,轴21在径向上不易移动。因此,能够降低从转子302流入+z轴侧的磁通取入部件31(参照图1)的磁通与从转子302流入-z轴侧的磁通取入部件32(参照图1)的磁通之间的磁不平衡,能够进一步抑制该磁不平衡引起的振动。
〈实施方式3的效果〉
根据以上进行了说明的实施方式3,轴21的负载侧的第1轴承23与负载相反侧的第2轴承24之间的距离L3为永磁铁322的轴向的长度L2以上。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实施方式3的电动机中的噪声。
《实施方式4》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电动机的定子401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2是示出图11所示的定子铁芯10和绝缘体460的结构的立体图。在图11和图12中,对与图1所示的结构要素相同或对应的结构要素标注与图1所示的标号相同的标号。实施方式4的电动机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00的不同点在于定子401的磁通取入部件430的形状。关于除此以外的方面,实施方式4的电动机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00相同。因此,在以下说明中,参照图1。
定子401具有定子铁芯10、绕组20(参照图1)、磁通取入部件430以及树脂部450。
磁通取入部件430取入来自转子2的磁通。磁通取入部件430被配置于定子铁芯10的齿12的z轴方向的端面12c、12d上。
磁通取入部件430具有朝向径向内侧的凹面431a。沿z轴方向观察时的磁通取入部件430的形状例如为圆弧形状。由此,与沿z轴方向观察时的磁通取入部件的形状为长方形状的结构相比较,定子铁芯10与磁通取入部件430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能够提高磁通取入部件430的固定强度。
树脂部450具有使定子铁芯10与绕组绝缘的绝缘体460、以及未图示的模制树脂部。
绝缘体460具有使齿12与绕组20绝缘的第1绝缘部分461。磁通取入部件430与绝缘体460的第1绝缘部分461抵接。由此,磁通取入部件430的定位变得容易。
图13的(A)是示出图11所示的磁通取入部件430的结构的俯视图。如图13的(A)所示,磁通取入部件430具有多个凸部441,该多个凸部441设置于朝向径向外侧的面431b。
在图13的(A)所示的例子中,凸部441从朝向径向外侧的面431b的周向C的两侧的端部向离开永磁铁22(参照图1)的方向(即,朝向径向外侧)突出。此外,在图13的(A)所示的例子中,凸部441以磁通取入部件430在周向C上宽度变宽的方式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由此,即使在旋转中在永磁铁22与磁通取入部件430之间产生了磁吸引力的情况下,磁通取入部件430也不易脱落。由此,能够提高电动机的可靠性。
在设图13的(A)中的磁通取入部件430的周向C的宽度为W3,上述的图12中的齿前端部12b的周向C的宽度为W4时,宽度W3比宽度W4窄。即,宽度W3和宽度W4满足以下式(7)。
W3<W4 (7)
由此,能够防止在周向C上相邻的两个磁通取入部件430的干涉。
此外,如图11和图12所示,凸部441与设置于绝缘体460的朝向径向内侧的面上的凹部461a嵌合。由此,磁通取入部件430的固定强度提高。由此,即使在磁性力(例如,永磁铁22的磁力以及在向绕组20通电时产生的磁性力)作用于磁通取入部件430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该磁通取入部件430的振动。因此,能够降低定子中的噪声。
图13的(B)至(D)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磁通取入部件430的结构的另一例的俯视图。凸部441即使不从磁通取入部件430的周向C的两侧的端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也能够实现。例如,如图13的(B)所示,凸部441也可以从朝向径向外侧的面431b的周向C的一个端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此外,如图13的(C)所示,磁通取入部件430即使不具有凸部441也能够实现,也可以是磁通取入部件430的径向的厚度t4在周向C上是均匀的。由此,能够使为了取入永磁铁22(参照图1)的磁通所需的磁通取入部件430的大小为最小限度。此外,如图13的(D)所示,凸部441也可以设置于磁通取入部件430的朝向径向外侧的面431b的周向C的中央部。由此,能够防止凸部441与在周向C上相邻的其他磁通取入部件430的干涉。
〈实施方式4的效果〉
根据以上进行了说明的实施方式4,磁通取入部件430具有朝向径向内侧的凹面431a。沿z轴方向观察时的磁通取入部件430的形状例如为圆弧形状。由此,与沿z轴方向观察时的磁通取入部件的形状为长方形状的结构相比较,定子铁芯10与磁通取入部件430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能够提高磁通取入部件430的固定强度。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4,磁通取入部件430具有多个凸部441,该多个凸部441设置于朝向径向外侧的面431b。由此,定子铁芯10与磁通取入部件430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大,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磁通取入部件430的固定强度。此外,能够容易地进行将磁通取入部件430固定于绝缘体460时的该磁通取入部件430的定位。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4,凸部441从磁通取入部件430的朝向径向外侧的面431b朝向径向外侧突出,该凸部441与设置于绝缘体460的朝向径向内侧的面上的凹部461a嵌合。由此,磁通取入部件430的固定强度提高。由此,即使在磁性力(例如,永磁铁22的磁力以及在向绕组20通电时产生的磁性力)作用于磁通取入部件430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该磁通取入部件430的振动。因此,能够降低定子中的噪声。
《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
图14的(A)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的定子的磁通取入部件430A的结构的俯视图。在图14的(A)中,对与图13的(A)所示的结构要素相同或对应的结构要素标注与图13的(A)所示的标号相同的标号。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的定子与实施方式4的定子401的不同点在于磁通取入部件430A的形状。关于除此以外的方面,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的定子与实施方式4的定子相同。因此,在以下说明中,参照图11等。
如图14的(A)所示,磁通取入部件430A具有多个凸部441A,该多个凸部441A设置于朝向径向外侧的面431b的周向C的两侧的端部。
凸部441A以磁通取入部件430A的周向C的宽度W31恒定的方式从朝向径向外侧的面431b的周向C的端部突出。由此,在多个磁通取入部件430A分别配置于多个齿12(参照图11)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在周向C上相邻的两个磁通取入部件430A的干涉。由此,在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中,能够将磁通取入部件430的周向C的宽度W31扩大至齿12的齿前端部12b的周向C的宽度W4。因此,磁通取入部件430A容易取入在永磁铁22(参照图1)的外伸部处产生的磁通。另外,在图14的(A)中,磁通取入部件430A的周向C的宽度W31是磁通取入部件430A的周向C的两侧的侧面442之间的最短距离。
图14的(B)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的定子的磁通取入部件430A的结构的另一例的俯视图。如图14的(B)所示,磁通取入部件430A的凸部441A也可以从朝向径向内侧的凹面431a向接近永磁铁22(参照图1)的方向、即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在图14的(B)所示的例子中,由于绝缘体或模制树脂部等覆盖凹面431a,能够防止在转子2(参照图1)与定子401(参照图11)之间产生的磁性力引起的磁通取入部件430A的脱落。
〈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的效果〉
根据以上进行了说明的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凸部441A以磁通取入部件430A的周向C的宽度W31恒定的方式从朝向径向外侧的面431b或朝向径向内侧的凹面431a突出。由此,能够防止在周向C上相邻的两个磁通取入部件430A的干涉。由此,能够将磁通取入部件430A的周向C的宽度W3扩大至齿12的齿前端部12b的周向C的宽度W2。因此,磁通取入部件430A容易取入在永磁铁22的外伸部处产生的磁通。
《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的定子的磁通取入部件430B的结构的俯视图。在图15中,对与图13的(A)所示的结构要素相同或对应的结构要素标注与图13的(A)所示的标号相同的标号。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的定子与实施方式4的定子的不同点在于磁通取入部件430B的形状。关于除此以外的方面,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的定子与实施方式4的定子相同。因此,在以下说明中,参照图11等。
如图15所示,磁通取入部件430B具有凸部441B,该凸部441B设置于朝向径向外侧的面431b。凸部441B从朝向径向外侧的面431b的周向C的中央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由此,在多个磁通取入部件430B分别配置于多个齿12(参照图11)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在周向C上相邻的两个磁通取入部件430B发生干涉。
此外,在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中,凸部441B越远离朝向径向外侧的面431b则宽度越宽。具体而言,凸部441B的朝向周向C的侧面443以越远离朝向径向外侧的面431b则凸部441B的宽度越宽的方式在周向C上倾斜着延伸。由于绝缘体或模制树脂部覆盖侧面443,磁通取入部件430B的固定强度提高,因此能够防止在转子2(参照图1)与定子401(参照图11)之间产生的磁性力引起的磁通取入部件430B的脱落。
〈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的效果〉
根据以上进行了说明的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磁通取入部件430B的凸部441B越远离朝向径向外侧的面431b则宽度越宽。由此,磁通取入部件430B相对于树脂部的固定强度提高,因此能够防止在转子2与定子401之间产生的磁性力引起的磁通取入部件430B的脱落。
标号说明
1、1A、201、401:定子;2、302:转子;10:定子铁芯;12:齿;12c、12d:端面;20:绕组;21:轴;22、322:永磁铁;23:第1轴承;24:第2轴承;30、31、31u、31v、32、32u、32v、430、430A、430B:磁通取入部件;31a、431a:朝向径向内侧的面;50:树脂部;60、460:绝缘体;70:模制树脂部;100、100A、200:电动机;110:叶轮;150:送风机;431b:朝向径向外侧的面;441、441A、441B:凸部;461a:凹部;D1、D2:外径;E1:第1气隙;E2:第2气隙;L1、L2:长度;L3:距离;P1:第1中心位置;P2:第2中心位置;t1、t2、t3、t4、t30:厚度;W1:第1间隔;W2:第2间隔。

Claims (19)

1.一种定子,其中,所述定子具有:
定子铁芯,其具有多个齿;
多个磁通取入部件;以及
树脂部,其将所述多个磁通取入部件分别固定于所述多个齿在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上的端面,
所述多个磁通取入部件中的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上相邻的磁通取入部件在所述周向上隔开第1间隔而配置,
所述树脂部填埋所述第1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第1间隔为所述多个齿中的在所述周向上相邻的齿之间的间隔即第2间隔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多个磁通取入部件中的各磁通取入部件的所述周向的宽度比所述多个齿中的各齿的所述周向的宽度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磁通取入部件的所述周向的中心的位置即第1中心位置相对于所述齿的所述周向的中心的位置即第2中心位置错开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磁通取入部件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上的厚度即第1厚度比所述齿在所述径向上的厚度即第2厚度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树脂部的所述径向的厚度即第3厚度比所述第1厚度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树脂部以将所述多个磁通取入部件固定于所述多个齿的所述轴向的端面的方式包围所述多个磁通取入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多个磁通取入部件隔着所述树脂部配置于所述多个齿的所述轴向的端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磁通取入部件具有凸部,该凸部设置于朝向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的外侧的面或朝向所述径向的内侧的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凸部从所述磁通取入部件的朝向所述径向的外侧的面朝向所述径向的外侧突出,
所述树脂部具有凹部,该凹部设置于朝向所述径向的内侧的面,
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嵌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定子还具有绕组,该绕组卷绕于所述定子铁芯,
所述树脂部具有:
绝缘体,其使所述定子铁芯与所述绕组绝缘;以及
模制树脂部,其覆盖所述绕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绕组是铝线。
13.一种电动机,其中,所述电动机具有:
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定子;以及
转子主体,其被配置于比所述定子靠内侧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定子铁芯的所述轴向的长度即第1长度比所述转子主体的所述轴向的长度即第2长度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动机,其中,所述电动机还具有:
旋转轴,其被安装于所述转子主体;
第1轴承,其支承所述旋转轴的负载侧;以及
第2轴承,其支承所述旋转轴的负载相反侧,
所述第1轴承与所述第2轴承之间的所述轴向上的距离为所述第2长度以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转子主体与所述磁通取入部件之间的间隔即第1气隙比所述转子主体与所述定子铁芯之间的间隔即第2气隙宽。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树脂部覆盖所述磁通取入部件中的朝向所述转子主体的面。
18.一种送风机,其中,所述送风机具有:
权利要求13至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以及
叶轮,其由所述电动机驱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送风机,其中,
所述叶轮的外径比所述定子铁芯的外径大。
CN202180101920.0A 2021-09-06 2021-09-06 定子、电动机以及送风机 Pending CN11788227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32612 WO2023032188A1 (ja) 2021-09-06 2021-09-06 固定子、電動機及び送風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82270A true CN117882270A (zh) 2024-04-12

Family

ID=85411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101920.0A Pending CN117882270A (zh) 2021-09-06 2021-09-06 定子、电动机以及送风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3032188A1 (zh)
CN (1) CN117882270A (zh)
WO (1) WO202303218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88142B2 (ja) * 1993-11-08 1999-05-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動機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JP4823585B2 (ja) * 2004-09-29 2011-11-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磁石式発電機
JP2012205421A (ja) * 2011-03-25 2012-10-22 Panasonic Corp モータ及びポンプ及び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3032188A1 (zh) 2023-03-09
WO2023032188A1 (ja) 2023-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93144A (en) Rotor for a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CN109104007B (zh) 无刷电机及其定子
JP2008035616A (ja) モータ
US6636007B2 (en) DC brushless vibration motor
US20040027016A1 (en) Electric machine
JP2016129473A (ja) モータ
CN210053260U (zh) 马达
CN117882270A (zh) 定子、电动机以及送风机
US11594924B2 (en) Outer rotor type motor having assembly mechanism in which axial, perpendicularity between a stator unit and a rotor unit is maintained
CN111749985B (zh) 气体动压轴承、马达以及风扇马达
KR101075608B1 (ko) 모터
WO2006134800A1 (ja)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JP7422931B2 (ja) 電動機
WO2023203633A1 (ja) 固定子、電動機及び送風機
CN210074905U (zh) 马达
JP6246416B2 (ja) 回転電機
WO2022070408A1 (ja) 電動機
KR100411141B1 (ko) 진동모터
CN112018914B (zh) 转子和马达
JP7363287B2 (ja) モータおよび送風装置
JP7400249B2 (ja) 気体動圧軸受、モータ、ファンモータおよび直列式ファンモータ
CN117882276A (zh) 电动机
JP2021164308A (ja) ロ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JP2023095475A (ja) 回転電機
JP2024005602A (ja) モータ、およびポン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