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63913A - 一种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863913A CN117863913A CN202410285322.9A CN202410285322A CN117863913A CN 117863913 A CN117863913 A CN 117863913A CN 202410285322 A CN202410285322 A CN 202410285322A CN 117863913 A CN117863913 A CN 1178639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rging
- vehicle
- assembly
- power supply
- link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74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79 reinforc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2—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5—Means for automatic or assisted adjustment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charging devices and vehicles
- B60L53/38—Means for automatic or assisted adjustment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charging devices and 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by 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涉及车辆充电的技术领域,包括导向单元,包括充电轨道,导向轮;供电单元,包括设置于充电轨道上方的安装组件、设置于安装组件上的供电组件,以及设置于供电组件上的联动组件;充电单元,包括设置于待充电车辆上的防护组件,以及设置于充电车辆上,与供电组件对应的充电组件。该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通过设置轨道模块,利用待充电民航车辆本身自动驾驶的性能,使车辆对接到供电单元下方,并且利用行驶过程中联动轴和联动卡杆之间的卡接,配合车辆的前进和后退,将用于保护车辆顶部充电组件的防护组件掀开,不仅提高了车辆的充电自动化程度,也便于对充电组件进行保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充电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是一种为空港民航工作环境中自动驾驶的车辆提供充电的装置。它采用无线充电技术,消除了传统充电线缆的需求,使车辆充电更加方便和高效。充电装置通常包括供电端口和车载充电模块。供电端口是安装在机场或其他指定区域上的设备,通常由一系列电磁线圈和电源组成。它可以通过电磁感应的方式向车载充电模块传输电能。
现有的车载充电模块的充电端口无法在充电过程中自动与供电端口对接,并且在非充电状态下,充电端口缺乏保护,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灰尘杂质的影响,导致充电功率下降。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方案。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的充电端口无法在充电过程中自动与供电端口对接,并且在非充电状态下,充电端口缺乏保护,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导致充电功率下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导向单元、供电单元以及,充电单元。
其中,导向单元,包括充电轨道,以及设置于待充电车辆上的导向轮;供电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轨道上方的安装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组件上的供电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供电组件上的联动组件;以及,充电单元,包括设置于待充电车辆上的防护组件,以及设置于充电车辆上,与所述供电组件对应的充电组件;其中,充电状态下,所述联动组件带动所述防护组件远离所述充电组件;非充电状态下,所述防护组件靠近所述充电组件。
作为本发明所述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轨道上方的供电座、设置于所述供电座上的供电识别模块,以及设置于所述供电座上的变压箱。
作为本发明所述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供电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供电座上的电动推杆、设置于所述电动推杆上的充电板安装架,以及设置于所述充电板安装架上的充电板。
作为本发明所述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联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板安装架上的联动控制杆,设置于所述联动控制杆和所述充电板安装架之间的回弹弹簧一,以及设置于所述联动控制杆上,且与所述防护组件对应卡接的联动轴。
作为本发明所述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充电组件,包括设置于待充电车辆上的支架,以及设置于支架上,且朝向所述供电单元上的无线充电板。
作为本发明所述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防护组件,包括设置于待充电车辆上的防护安装座,以及转动设置于所述防护安装座上的防护架,以及设置于所述防护架上,且与所述联动组件对应的联动卡杆;其中,所述防护安装座和所述防护架上设置有回弹弹簧二。
作为本发明所述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防护架上设置有设置角度与所述支架安装角度平行的无线充电板保护罩,所述无线充电板上设置有缓冲垫;
所述联动卡杆与所述防护架转动连接,且所述联动卡杆与所述防护架之间设置有阻尼;
所述充电板上设置有散热片。
作为本发明所述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联动控制杆,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充电板上,且与所述回弹弹簧一连接的连接座、转动设置于所述连接座上的加长杆,以及设置于所述加长杆端部,且设置有所述联动轴的信号加强屏蔽框;所述信号加强屏蔽框的内侧面设置有信号加强材料。
作为本发明所述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充电轨道,包括轨道底部型钢、设置于所述轨道底部型钢上的连接型钢,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型钢上的导向型钢;所述导向型钢和所述轨道底部型钢之间的距离差等于所述导向轮的轮胎宽度。
本发明第一个实施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轨道模块,利用待充电民航车辆本身自动驾驶的性能,使车辆对接到供电单元下方,并且利用行驶过程中联动轴和联动卡杆之间的卡接,配合车辆的前进和后退,将用于保护车辆顶部充电组件的防护组件掀开,从而便于在非充电状态下对充电组件进行保护,也便于在充电状态下及时打开防护组件,避免防护组件对充电功率造成影响。
鉴于上述现有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方案。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方法,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的自动化程度较低,需要驾驶人员下车对充电端口进行对接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待充电车辆日常工作状态下,所述防护组件设置在所述充电组件的上方;
驾驶待充电车辆驶入所述充电轨道,所述导向轮与所述充电轨道对应卡接,从而限制待充电车辆行驶到所述供电单元的正下方;
当待充电车辆行驶至所述供电单元下方时,所述联动轴与所述联动卡杆卡接,此时待充电车辆倒车,所述联动轴带动所述联动卡杆所连接的所述防护架从所述充电组件上方掀起,从而将所述充电组件暴露于所述充电板的无线充电区域内,联动调节过程中,所述电动推杆伸缩移动,从而配合所述防护架顺利掀起;
充电完毕后,所述供电识别模块监测到待充电车辆满电,停止供电,待充电车辆持续朝向前方行驶,在所述回弹弹簧一的作用下,所述联动组件复位,在回弹弹簧二的作用下,所述防护组件复位。
本发明第二个实施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轨道模块,利用待充电民航车辆本身自动驾驶的性能,使车辆对接到供电单元下方,并且利用行驶过程中联动轴和联动卡杆之间的卡接,配合车辆的前进和后退,将用于保护车辆顶部充电组件的防护组件掀开,不仅提高了车辆的充电自动化程度,也便于对充电组件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非充电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充电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非充电状态下的主视图及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充电状态下的主视图及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充电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供电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供电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发明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的左视图。
图中:100、导向单元;101、充电轨道;101a、导向型钢;101b、连接型钢;101c、轨道底部型钢;102、导向轮;200、供电单元;201、安装组件;201a、供电座;201b、供电识别模块;201c、变压箱;202、供电组件;202a、电动推杆;202b、充电板安装架;202c、充电板;202c-1、散热片;203、联动组件;203a、联动控制杆;203a-1、连接座;203a-11、信号加强材料;203a-2、加长杆;203a-3、信号加强屏蔽框;203b、回弹弹簧一;203c、联动轴;300、充电单元;301、防护组件;301a、防护安装座;301b、防护架;301c、联动卡杆;301c-1、充电板保护罩;302、充电组件;302a、支架;302b、无线充电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地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地或选择性地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再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实施例1,参照图1-图4,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此装置包括导向单元100、供电单元200,以及充电单元300。
其中,导向单元100,包括充电轨道101,以及设置于待充电车辆上的导向轮102。驾驶待充电车辆驶入充电轨道101,导向轮102与充电轨道101对应卡接,从而限制待充电车辆行驶到供电单元200的正下方,充电轨道101包括上坡轨道m以及平行轨道n,上坡轨道m便于将车辆导向至设置有供电端口的区域,而平行轨道n则保证车辆到达供电端口的正下方。
供电单元200,包括设置于充电轨道101上方的安装组件201、设置于安装组件201上的供电组件202,以及设置于供电组件202上的联动组件203。待充电车辆日常工作状态下,防护组件301设置在充电组件302的上方。当待充电车辆行驶至供电单元200下方时,联动组件203与充电单元300上的防护组件301卡接,此时待充电车辆倒车,联动组件203带动防护组件301从充电组件302上方掀起,从而将充电组件302暴露于供电组件202的无线充电区域内,联动调节过程中,供电组件202伸缩移动,从而配合防护组件301顺利掀起。
充电单元300,包括设置于待充电车辆上的防护组件301,以及设置于充电车辆上,与供电组件202对应的充电组件302。充电过程中,充电组件302暴露于供电组件202的无线充电区域内。
其中,充电状态下,联动组件203带动防护组件301远离充电组件302;非充电状态下,防护组件301靠近充电组件302,起到了对充电组件302的保护作用,避免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或者障碍物的影响,保证了充电组件302的安全性。充电完毕后,充电车辆满电,停止供电,待充电车辆持续朝向前方行驶,联动组件203复位和防护组件301复位,防护组件301重新对充电组件302进行防护。
使用过程中,待充电车辆日常工作状态下,防护组件301设置在充电组件302的上方;驾驶待充电车辆驶入充电轨道101,导向轮102与充电轨道101对应卡接,从而限制待充电车辆行驶到供电单元200的正下方;当待充电车辆行驶至供电单元200下方时,联动轴203c与联动卡杆301c卡接,此时待充电车辆倒车,联动轴203c带动联动卡杆301c所连接的防护架301b从充电组件302上方掀起,从而将充电组件302暴露于充电板202c的无线充电区域内,联动调节过程中,电动推杆202a伸缩移动,从而配合防护架301b顺利掀起;充电完毕后,供电识别模块201b监测到待充电车辆满电,停止供电,待充电车辆持续朝向前方行驶,在回弹弹簧一203b的作用下,联动组件203复位,在回弹弹簧二的作用下,防护组件301复位。
实施例2,参照图1-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安装组件201,包括设置于充电轨道101上方的供电座201a、设置于供电座201a上的供电识别模块201b,以及设置于供电座201a上的变压箱201c。供电识别模块201b能够对充电车辆的充电组件302是否满电进行监测,当供电识别模块201b监测到待充电车辆满电,停止供电,待充电车辆持续朝向前方行驶,在回弹弹簧一203b的作用下,联动组件203复位,在回弹弹簧二的作用下,防护组件301复位。
相较于实施例1,进一步的,供电组件202,包括设置于供电座201a上的电动推杆202a、设置于电动推杆202a上的充电板安装架202b,以及设置于充电板安装架202b上的充电板202c。电动推杆202a能够带动充电板安装架202b远离安装组件201或者靠近安装组件201,从而在联动组件203带动防护组件301掀开或者关闭的过程中,及时调节充电板安装架202b的位置,避免发生卡死现象。
进一步的,联动组件203,包括设置于充电板安装架202b上的联动控制杆203a,设置于联动控制杆203a和充电板安装架202b之间的回弹弹簧一203b,以及设置于联动控制杆203a上,且与防护组件301对应卡接的联动轴203c。联动轴203c能够与防护组件301卡接,联动控制杆203a和充电板安装架202b的设置角度能够根据具体充电过程的防护组件301掀开关闭情况进行调节,需要保证待充电车辆第一次向前行驶过程中,联动轴203c不会和防护组件301卡接,但是待充电车辆倒车过程中,联动轴203c会与防护组件301发生卡接,并且在进一步倒车过程中,联动轴203c带动防护组件301掀起,当防护组件301完全掀起后,车辆停止,供电单元200对充电单元300进行无线充电。电动推杆202a能够带动充电板安装架202b远离安装组件201或者靠近安装组件201,充电完毕后,待充电车辆只需要直接向前行驶,即可使防护组件301离开联动组件203的控制,从而自动复位,重新对充电组件302进行防护。
使用过程中,待充电车辆日常工作状态下,防护组件301设置在充电组件302的上方;驾驶待充电车辆驶入充电轨道101,导向轮102与充电轨道101对应卡接,从而限制待充电车辆行驶到供电单元200的正下方;当待充电车辆行驶至供电单元200下方时,联动轴203c与联动卡杆301c卡接,此时待充电车辆倒车,联动轴203c带动联动卡杆301c所连接的防护架301b从充电组件302上方掀起,从而将充电组件302暴露于充电板202c的无线充电区域内,联动调节过程中,电动推杆202a伸缩移动,从而配合防护架301b顺利掀起;充电完毕后,供电识别模块201b监测到待充电车辆满电,停止供电,待充电车辆持续朝向前方行驶,在回弹弹簧一203b的作用下,联动组件203复位,在回弹弹簧二的作用下,防护组件301复位。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
实施例3,参照图1-图8,为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二个实施例的是:充电组件302,包括设置于待充电车辆上的支架302a,以及设置于支架302a上,且朝向供电单元200上的无线充电板302b。支架302a呈一定的斜角设置,从而便于无线充电板302b能够正好被防护组件301保护。
相较于实施例2,进一步的,防护组件301,包括设置于待充电车辆上的防护安装座301a,以及转动设置于防护安装座301a上的防护架301b,以及设置于防护架301b上,且与联动组件203对应的联动卡杆301c;其中,防护安装座301a和防护架301b上设置有回弹弹簧二。联动轴203c能够与防护组件301卡接,联动控制杆203a和充电板安装架202b的设置角度能够根据具体充电过程的防护组件301掀开关闭情况进行调节,需要保证待充电车辆第一次向前行驶过程中,联动轴203c不会和防护组件301卡接,但是待充电车辆倒车过程中,联动轴203c会与防护组件301发生卡接,并且在进一步倒车过程中,联动轴203c带动防护组件301掀起,当防护组件301完全掀起后,车辆停止,供电单元200对充电单元300进行无线充电。电动推杆202a能够带动充电板安装架202b远离安装组件201或者靠近安装组件201,充电完毕后,待充电车辆只需要直接向前行驶,即可使防护组件301离开联动组件203的控制,并且在回弹弹簧二的作用下自动复位,重新对充电组件302进行防护。而联动组件203也会在回弹弹簧一203b的作用下自动复位。
进一步的,防护架301b上设置有设置角度与支架302a安装角度平行的无线充电板保护罩301c-1,无线充电板302b上设置有缓冲垫,设置缓冲垫避免防护架301b与无线充电板302b发生碰撞。
优选的,联动卡杆301c与防护架301b转动连接,且联动卡杆301c与防护架301b之间设置有阻尼,从而便于工作人员调节联动卡杆301c与防护架301b之间的设置角度。
优选的,充电板202c上设置有散热片202c-1,从而便于对充电板202c进行散热。
进一步的,联动控制杆203a,包括转动设置于充电板202c上,且与回弹弹簧一203b连接的连接座203a-1、转动设置于连接座203a-1上的加长杆203a-2,加长杆203a-2和连接座203a-1之间相互转动连接,从而避免联动控制杆203a发生卡死现象。加长杆203a-2端部设置有与联动轴203c连接的信号加强屏蔽框203a-3;信号加强屏蔽框203a-3的内侧面设置有信号加强材料203a-11。设置信号加强屏蔽框203a-3,便于减少在供电单元200经过信号加强屏蔽框203a-3对充电组件302进行充电时的电磁能泄漏,从而提高充电转化效率。
进一步的,充电轨道101,包括轨道底部型钢101c、设置于轨道底部型钢101c上的连接型钢101b,以及设置于连接型钢101b上的导向型钢101a;导向型钢101a和轨道底部型钢101c之间的距离差等于导向轮102的轮胎宽度,从而便于导向轮102与充电轨道101之间导向滑动连接,提高车辆在充电轨道101上行驶的稳定性。
使用过程中,待充电车辆日常工作状态下,防护组件301设置在充电组件302的上方;驾驶待充电车辆驶入充电轨道101,导向轮102与充电轨道101对应卡接,从而限制待充电车辆行驶到供电单元200的正下方;当待充电车辆行驶至供电单元200下方时,联动轴203c与联动卡杆301c卡接,此时待充电车辆倒车,联动轴203c带动联动卡杆301c所连接的防护架301b从充电组件302上方掀起,从而将充电组件302暴露于充电板202c的无线充电区域内,联动调节过程中,电动推杆202a伸缩移动,从而配合防护架301b顺利掀起;充电完毕后,供电识别模块201b监测到待充电车辆满电,停止供电,待充电车辆持续朝向前方行驶,在回弹弹簧一203b的作用下,联动组件203复位,在回弹弹簧二的作用下,防护组件301复位。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2的结构相同。
实施例4,参照图1-图8,为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待充电车辆日常工作状态下,防护组件301设置在充电组件302的上方;
驾驶待充电车辆驶入充电轨道101,导向轮102与充电轨道101对应卡接,从而限制待充电车辆行驶到供电单元200的正下方;
当待充电车辆行驶至供电单元200下方时,联动轴203c与联动卡杆301c卡接,此时待充电车辆倒车,联动轴203c带动联动卡杆301c所连接的防护架301b从充电组件302上方掀起,从而将充电组件302暴露于充电板202c的无线充电区域内,联动调节过程中,电动推杆202a伸缩移动,从而配合防护架301b顺利掀起;
充电完毕后,供电识别模块201b监测到待充电车辆满电,停止供电,待充电车辆持续朝向前方行驶,在回弹弹簧一203b的作用下,联动组件203复位,在回弹弹簧二的作用下,防护组件301复位。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他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与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向单元(100),包括充电轨道(101),以及设置于待充电车辆上的导向轮(102);
供电单元(200),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轨道(101)上方的安装组件(201)、设置于所述安装组件(201)上的供电组件(202),以及设置于所述供电组件(202)上的联动组件(203);以及,
充电单元(300),包括设置于待充电车辆上的防护组件(301),以及设置于充电车辆上,与所述供电组件(202)对应的充电组件(302);
其中,充电状态下,所述联动组件(203)带动所述防护组件(301)远离所述充电组件(302);非充电状态下,所述防护组件(301)靠近所述充电组件(3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201),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轨道(101)上方的供电座(201a)、设置于所述供电座(201a)上的供电识别模块(201b),以及设置于所述供电座(201a)上的变压箱(201c)。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组件(202),包括设置于所述供电座(201a)上的电动推杆(202a)、设置于所述电动推杆(202a)上的充电板安装架(202b),以及设置于所述充电板安装架(202b)上的充电板(202c)。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203),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板安装架(202b)上的联动控制杆(203a),设置于所述联动控制杆(203a)和所述充电板安装架(202b)之间的回弹弹簧一(203b),以及设置于所述联动控制杆(203a)上,且与所述防护组件(301)对应卡接的联动轴(203c)。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组件(302),包括设置于待充电车辆上的支架(302a),以及设置于支架(302a)上,且朝向所述供电单元(200)上的无线充电板(302b)。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301),包括设置于待充电车辆上的防护安装座(301a),以及转动设置于所述防护安装座(301a)上的防护架(301b),以及设置于所述防护架(301b)上,且与所述联动组件(203)对应的联动卡杆(301c);其中,所述防护安装座(301a)和所述防护架(301b)上设置有回弹弹簧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架(301b)上设置有设置角度与所述支架(302a)安装角度平行的无线充电板保护罩(301c-1),所述无线充电板(302b)上设置有缓冲垫;
所述联动卡杆(301c)与所述防护架(301b)转动连接,且所述联动卡杆(301c)与所述防护架(301b)之间设置有阻尼;
所述充电板(202c)上设置有散热片(202c-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控制杆(203a),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充电板(202c)上,且与所述回弹弹簧一(203b)连接的连接座(203a-1)、转动设置于所述连接座(203a-1)上的加长杆(203a-2),以及设置于所述加长杆(203a-2)端部,且设置有所述联动轴(203c)的信号加强屏蔽框(203a-3);所述信号加强屏蔽框(203a-3)的内侧面设置有信号加强材料(203a-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轨道(101),包括轨道底部型钢(101c)、设置于所述轨道底部型钢(101c)上的连接型钢(101b),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型钢(101b)上的导向型钢(101a);所述导向型钢(101a)和所述轨道底部型钢(101c)之间的距离差等于所述导向轮(102)的轮胎宽度。
10.一种基于权利要求9所述的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
待充电车辆日常工作状态下,所述防护组件(301)设置在所述充电组件(302)的上方;
驾驶待充电车辆驶入所述充电轨道(101),所述导向轮(102)与所述充电轨道(101)对应卡接,从而限制待充电车辆行驶到所述供电单元(200)的正下方;
当待充电车辆行驶至所述供电单元(200)下方时,所述联动轴(203c)与所述联动卡杆(301c)卡接,此时待充电车辆倒车,所述联动轴(203c)带动所述联动卡杆(301c)所连接的所述防护架(301b)从所述充电组件(302)上方掀起,从而将所述充电组件(302)暴露于所述充电板(202c)的无线充电区域内,联动调节过程中,所述电动推杆(202a)伸缩移动,从而配合所述防护架(301b)顺利掀起;
充电完毕后,所述供电识别模块(201b)监测到待充电车辆满电,停止供电,待充电车辆持续朝向前方行驶,在所述回弹弹簧一(203b)的作用下,所述联动组件(203)复位,在回弹弹簧二的作用下,所述防护组件(301)复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285322.9A CN117863913B (zh) | 2024-03-13 | 2024-03-13 | 一种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285322.9A CN117863913B (zh) | 2024-03-13 | 2024-03-13 | 一种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863913A true CN117863913A (zh) | 2024-04-12 |
CN117863913B CN117863913B (zh) | 2024-07-02 |
Family
ID=90590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285322.9A Active CN117863913B (zh) | 2024-03-13 | 2024-03-13 | 一种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863913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130390A1 (ko) * | 2018-12-18 | 2020-06-25 | 이진국 | 전기자동차용 인렛과 충전차의 충전 커넥터 결합장치 |
KR20220037781A (ko) * | 2020-09-18 | 2022-03-25 | 정민호 | 전기자동차 무선충전 장치 |
CN114633644A (zh) * | 2022-02-23 | 2022-06-17 | 宁波百德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 一种车用充电口的快慢充联动盖系统 |
KR20220101824A (ko) * | 2021-01-12 | 2022-07-19 | 주식회사 펌프킨 | 전기차 충전을 위한 곡선 이동식 팬터그래프 자동 충전장치 |
KR102475136B1 (ko) * | 2021-11-24 | 2022-12-07 | 주식회사 퍼스트씨앤디 | 비접촉 방식의 자동화 충전시스템 |
US20230264584A1 (en) * | 2022-01-06 | 2023-08-24 | Ev Charging Solutions Llc | Inductive charging station |
-
2024
- 2024-03-13 CN CN202410285322.9A patent/CN11786391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130390A1 (ko) * | 2018-12-18 | 2020-06-25 | 이진국 | 전기자동차용 인렛과 충전차의 충전 커넥터 결합장치 |
KR20220037781A (ko) * | 2020-09-18 | 2022-03-25 | 정민호 | 전기자동차 무선충전 장치 |
KR20220101824A (ko) * | 2021-01-12 | 2022-07-19 | 주식회사 펌프킨 | 전기차 충전을 위한 곡선 이동식 팬터그래프 자동 충전장치 |
KR102475136B1 (ko) * | 2021-11-24 | 2022-12-07 | 주식회사 퍼스트씨앤디 | 비접촉 방식의 자동화 충전시스템 |
US20230264584A1 (en) * | 2022-01-06 | 2023-08-24 | Ev Charging Solutions Llc | Inductive charging station |
CN114633644A (zh) * | 2022-02-23 | 2022-06-17 | 宁波百德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 一种车用充电口的快慢充联动盖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863913B (zh) | 2024-07-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515460B (zh) | 一种受电弓充电系统、受电弓防护罩及车辆 | |
CN214028256U (zh) | 一种汽车充电桩的防撞结构 | |
CN109177709A (zh) | 一种快速更换动力电池的新能源汽车电池通道仓结构 | |
CN105967105A (zh) | Agv自动充电装置 | |
CN117863913B (zh) | 一种民航用自动驾驶车辆无线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 | |
CN208289880U (zh) | 一种设有手爪库的agv车 | |
CN110549881B (zh) | 一种移动式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地面发射设备 | |
CN110341520B (zh) | 一种能源充电设施用配套防护装置 | |
CN114290921B (zh) | 一种用于立体车库的无线充电供电系统 | |
CN205273201U (zh) | 一种基于太阳能发电的多功能观光车 | |
CN212950884U (zh) | 一种具有红外避障功能的无人巴士 | |
CN211196370U (zh) | 伸缩式车用太阳能电池发电装置及车顶 | |
CN206217644U (zh) | 受电弓充电系统、受电弓防护罩及车辆 | |
CN208006732U (zh) | 一种节能环保电动汽车 | |
CN214737604U (zh) | 一种非开挖升降式平板车位锁 | |
CN221113601U (zh) | 应用于电动客车的通用型充电弓 | |
CN213861915U (zh) | 一种汽车用无线充电装置 | |
CN220615704U (zh) | 一种无人驾驶车内监控设备 | |
CN210416240U (zh) | 一种厢式货车光伏组件升降装置 | |
CN219446757U (zh) | 一种移动机器人充电桩 | |
CN211493721U (zh) |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 |
CN210000146U (zh) | 一种移动式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地面发射设备 | |
CN109067351A (zh) |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用旋转防护机构 | |
CN116176321B (zh) | 一种多功能的充电车 | |
CN220856751U (zh) | 一种能减少冲击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