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61895B - 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61895B
CN117861895B CN202410274126.1A CN202410274126A CN117861895B CN 117861895 B CN117861895 B CN 117861895B CN 202410274126 A CN202410274126 A CN 202410274126A CN 117861895 B CN117861895 B CN 1178618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liquid
oil supply
oil
storag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7412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861895A (zh
Inventor
黄卓深
刘超
邓庆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Kegao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Kega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Kegao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Kega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7412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618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78618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618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8618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618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雾化装置,属于香薰机技术领域,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设有储液腔,壳体组件设有与储液腔连通的雾化出口;供油组件,供油组件设置在壳体组件上,供油组件的部分延伸到储液腔内;雾化组件,雾化组件设置在壳体组件上,雾化组件与储液腔连通,雾化组件用于雾化储液腔内的液体;挡液组件,挡液组件设置在壳体组件上且挡液组件位于储液腔内,挡液组件设有限流腔,挡液组件设有开口和开孔,供油组件延伸到储液腔的部分的端部与开口相对设置,开口、限流腔、开孔与储液腔依次连通。本申请的雾化装置可以根据需要通过供油组件持续添加油液,增加了雾化装置持续工作的时间,而且雾化装置能够控制油液的添加量。

Description

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香薰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雾化装置能够把植物精油等香料雾化成蒸汽,并且把产生的蒸汽挥发到空气中,从而使得空气中充满香味。然而,目前市场上的雾化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缺点。例如,雾化装置内的雾化组件雾化液体时持续性差,需要在雾化完成后添加油液,油液的添加量控制难度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雾化装置内的雾化组件雾化液体时持续性差,油液的添加量控制难度大的问题,提供一种雾化装置。
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设有储液腔,所述壳体组件设有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雾化出口;供油组件,所述供油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供油组件的部分延伸到所述储液腔内;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雾化组件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雾化组件用于雾化所述储液腔内的液体;挡液组件,所述挡液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且所述挡液组件位于所述储液腔内,所述挡液组件设有限流腔,所述挡液组件设有开口和开孔,所述供油组件延伸到所述储液腔的部分的端部与所述开口相对设置,所述开口、所述限流腔、所述开孔与所述储液腔依次连通。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雾化装置,通过供油组件的部分延伸到储液腔内,方便供油组件往壳体组件内添加油液。通过挡液组件设有开孔,使得限流腔、开孔和储液腔依次连通,供油组件输出的油液能够流动到储液腔内,可以根据需要通过供油组件持续添加油液,增加了雾化装置持续工作的时间。而且供油组件还能够控制油液的添加量。通过雾化组件与储液腔连通使得雾化组件能够雾化储液腔内的液体。通过壳体组件设有雾化出口,使得储液腔内的液体雾化后能够通过雾化出口输出到外部的空气中。供油组件延伸到储液腔的部分的端部与挡液组件的开口相对设置,使得供油组件输出的油液沿着限流腔的腔壁流动,能够有效的减小该雾化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噪声。
所述挡液组件朝向所述雾化组件的投影至少部分覆盖所述雾化组件,所述挡液组件能够附着所述雾化组件雾化液体时溅起的液滴。通过挡液组件朝向雾化组件的投影至少部分覆盖雾化组件,使得雾化组件雾化时溅起的液滴附着在挡液组件上,附着在挡液组件上的液滴沿着挡液组件流动回储液腔的底部腔壁,避免液滴直接回落到储液腔的液体时产生滴水声,能够有效的减少噪声,用户使用体验感更好。
所述开孔位于所述挡液组件的侧壁上。通过开孔位于挡液组件的侧壁上,有助于储液腔和限流腔内的液体流动,从而保证了雾化组件的正常工作。
所述开孔沿着所述挡液组件的高度方向延伸。通过开孔沿着挡液组件的高度方向延伸,使得储液腔和限流腔内的液体的流动范围更大,从而储液腔和限流腔内的液体的流动更加充分。
还包括气味检测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气味检测组件和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气味检测组件和所述供油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根据所述气味检测组件反馈的气味检测信息控制所述供油组件内的油液的流向。通过设有气味检测组件,气味检测组件检测到空气中的气味浓度不足后供油组件自动往限流腔内添加油液。这种设计保证了油液补充的及时性,能够使气味的浓度得到保证。而且使得供油组件能够精准的控制添加的油液量。
所述挡液组件包括支架和挡液板,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支架设有所述限流腔,所述支架开设有所述开口,所述支架朝向所述雾化组件的一侧开设有所述开孔,所述挡液板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挡液板的投影覆盖所述雾化组件。通过设有支架用于给挡液板提供稳定的支撑作用。支架设有朝向雾化组件的开孔使得储液腔内没有液体或储液腔内的液位较低时添加到支架内部的油液能够便捷的流动到雾化组件所在的位置。挡液板的投影覆盖雾化组件,使得雾化组件雾化液体时溅起的液滴能够附着在挡液板上,避免溅起的液滴直接回落到储液腔的液体内产生滴水声,挡液板的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而且挡液板的设置使得储液腔内的液体能够循环利用。
所述挡液板呈叶片状。通过挡液板呈叶片状使得挡液组件整体协调且美观。而且呈叶片状的挡液板生产制造比较简单,能够有效的减少生产成本。
所述挡液板朝向所述雾化组件的一侧设有凹面。通过挡液板朝向雾化组件的一侧设有凹面,液体在挡液板的附着容量更大,液体能够更加有效的附着在挡液板上。
所述支架包括支承部和缓冲部,所述支承部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缓冲部与所述支承部一体成型,所述缓冲部朝向靠近所述支承部的方向上径向值逐渐减小。通过设有支承部能够稳定的支撑缓冲部。而且挡液板附着的液滴能够沿着支承部滑落到储液腔的液体内,使得液体能够循环利用。通过缓冲部朝向靠近支承部的方向上径向值逐渐减小,避免供油组件输送油液到限流腔时发生喷溅。
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底座设有安装腔和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缺口与所述开孔位于同一侧,所述支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底座用于限位所述支架。通过底座设有安装腔,支架能够快速的定位安装在安装腔内。安装腔的腔壁能够限位支架,使得支架安装的牢固性更好。通过缺口与开孔位于同一侧,使得储液腔和限流腔内的液体流动,以保证雾化组件的正常工作。
所述供油组件包括供油瓶、泵体组件、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所述供油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供油瓶、所述第一油管、所述泵体组件和所述第二油管依次连通,所述第二油管的部分延伸到所述储液腔内,所述第二油管远离所述泵体组件的一端与所述限流腔相对设置,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泵体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以使所述泵体组件能够控制所述第一油管和所述第二油管内的油液的流向。通过泵体组件分别与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连通,使得泵体组件能够调节油液的流向,从而泵体组件能够使得油液回流到供油瓶中,能够节省油液。而且泵体组件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调节油液的流量以控制调节空气中香味的浓度。
还包括阀门组件,所述供油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供油瓶均与所述第一油管连通,所述阀门组件与多个所述供油瓶均连通,所述阀门组件能够分别开启或关闭多个所述供油瓶。通过设置多个供油瓶,多个供油瓶分别储备不同气味的油液,避免油液的气味单一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通过设有阀门组件使得用户能够根据自身对气味的喜好而通过阀门组件开启其中一个供油瓶使用,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感。这种设计能够避免两种不同气味的油液混合而影响香味结果。
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外罩、盖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一壳体设有安装孔,所述泵体组件和所述控制组件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空间处,所述盖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盖体设有所述雾化出口,所述盖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所述储液腔,所述外罩罩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外罩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所述雾化出口相对设置。通过泵体组件和控制组件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空间处,避免控制组件接触到液体而导致故障。而且能够节省泵体组件和控制组件所占用的空间。通过盖体和外罩的设置能够避免外部的灰尘等小颗粒进入到储液腔内而影响本申请的雾化装置的性能。通过通气孔与雾化出口相对设置,使得储液腔内的液体雾化后能够依次通过雾化出口和通气孔挥发到外部的空气中。
还包括液位检测组件和检水板,所述液位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液位检测组件的部分延伸到所述限流腔内,所述液位检测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根据所述液位检测组件反馈的液位检测信息控制所述供油组件,所述检水板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检水板与所述储液腔的腔壁相邻,所述检水板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检水板用于检测所述储液腔内的液位。通过控制组件分别与液位检测组件和泵体组件电连接,使得泵体组件能够根据液位检测组件的液位检测结果控制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内的油液的流向。在储液腔的液位低时供油组件能够自动往储液腔内添加油液,智能化程度高。通过检水板的设置使得反馈到控制组件的储液腔内的液体情况更加灵敏和更加准确,从而供油组件能够更加精准的控制油液的添加。同时,由于油液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雾化组件将持续雾化储液腔内的液体,当储液腔内的液体持续减少时限流腔内的油液将部分进入储液腔内溶解于储液腔的水中,通过检水板与液位检测组件检测的液位差可以判断限流腔内的油液是否需要补充,当液位差处于设定的范围内则无需补充,保证了填充油液的准确,避免油液浪费或者未得到及时补充。
所述壳体组件设有安装孔,所述雾化组件位于所述安装孔处。通过壳体组件设有安装孔使得雾化组件能够快速定位和安装,提高了雾化组件安装的精度和牢固性。
所述壳体组件设有安装槽,还包括检水板,所述检水板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且所述检水板位于所述安装槽处。通过壳体组件设有安装槽使得检水板能够快速定位和安装,提高了检水板安装的精度和牢固性,从而检水板不容易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雾化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雾化装置的第一爆炸图;
图3为雾化装置的第二爆炸图;
图4为雾化装置的第三爆炸图;
图5为雾化装置的剖视图;
图6为第一壳体和挡液组件的立体图;
图7为挡液组件的立体图;
图8为第一壳体的立体图;
图9为第二壳体的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壳体组件,101储液腔,102雾化出口,103安装腔,104安装孔,105安装槽,106通气孔,107缺口,11底座,12外罩,13盖体,14第一壳体,15第二壳体;
2供油组件,21供油瓶,22泵体组件,23第一油管,24第二油管;
3雾化组件;
4挡液组件,41支架,411支承部,412缓冲部,42挡液板,401限流腔,402开孔,403凹面,404开口;
51液位检测组件,52气味检测组件,53检水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壳体组件1,所述壳体组件1设有储液腔101,所述壳体组件1设有与所述储液腔101连通的雾化出口102;供油组件2,所述供油组件2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所述供油组件2的部分延伸到所述储液腔101内;雾化组件3,所述雾化组件3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所述雾化组件3与所述储液腔101连通,所述雾化组件3用于雾化所述储液腔101内的液体;挡液组件4,所述挡液组件4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且所述挡液组件4位于所述储液腔101内,所述挡液组件4设有限流腔401,所述挡液组件4设有开口404和开孔402,所述供油组件2延伸到所述储液腔101的部分的端部与所述开口404相对设置,所述开口404、所述限流腔401、所述开孔402与所述储液腔101依次连通。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雾化装置,通过供油组件2的部分延伸到储液腔101内,方便供油组件2往壳体组件1内添加油液。通过挡液组件4设有开孔402,使得限流腔401、开孔402和储液腔101依次连通,供油组件2输出的油液能够流动到储液腔101内,可以根据需要通过供油组件2持续添加油液,增加了雾化装置持续工作的时间。而且供油组件2还能够控制油液的添加量。通过雾化组件3与储液腔101连通使得雾化组件3能够雾化储液腔101内的液体。通过壳体组件1设有雾化出口102,使得储液腔101内的液体雾化后能够通过雾化出口102输出到外部的空气中。供油组件2延伸到储液腔101的部分的端部与挡液组件4的开口404相对设置,使得供油组件2输出的油液沿着限流腔401的腔壁流动,能够有效的减小该雾化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噪声。
如图2和图6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所述挡液组件4朝向所述雾化组件3的投影至少部分覆盖所述雾化组件3,所述挡液组件4能够附着所述雾化组件3雾化液体时溅起的液滴。通过挡液组件4朝向雾化组件3的投影至少部分覆盖雾化组件3,使得雾化组件3雾化时溅起的液滴附着在挡液组件4上,附着在挡液组件4上的液滴沿着挡液组件4流动回储液腔101的底部腔壁,避免液滴直接回落到储液腔101的液体时产生滴水声,能够有效的减少噪声,用户使用体验感更好。
如图6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所述开孔402位于所述挡液组件4的侧壁上。通过开孔402位于挡液组件4的侧壁上,有助于储液腔101和限流腔401内的液体流动,从而保证了雾化组件3的正常工作。
如图5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所述开孔402沿着所述挡液组件4的高度方向延伸。通过开孔402沿着挡液组件4的高度方向延伸,使得储液腔101和限流腔401内的液体的流动范围更大,从而储液腔101和限流腔401内的液体的流动更加充分。
如图1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还包括气味检测组件52和控制组件,所述气味检测组件52和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气味检测组件52和所述供油组件2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根据所述气味检测组件52反馈的气味检测信息控制所述供油组件2内的油液的流向。通过设有气味检测组件52,气味检测组件52检测到空气中的气味浓度不足后供油组件2自动往限流腔401内添加油液。这种设计保证了油液补充的及时性,能够使气味的浓度得到保证。而且使得供油组件2能够精准的控制添加的油液量。
如图4和图7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所述挡液组件4包括支架41和挡液板42,所述支架41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所述支架41设有所述限流腔401,所述支架41开设有所述开口404,所述支架41朝向所述雾化组件3的一侧开设有所述开孔402,所述挡液板42设置在所述支架41上,所述挡液板42的投影覆盖所述雾化组件3。通过设有支架41用于给挡液板42提供稳定的支撑作用。支架41设有朝向雾化组件3的开孔402使得储液腔101内没有液体或储液腔101内的液位较低时添加到支架41内部的油液能够便捷的流动到雾化组件3所在的位置。挡液板42的投影覆盖雾化组件3,使得雾化组件3雾化液体时溅起的液滴能够附着在挡液板42上,避免溅起的液滴直接回落到储液腔101的液体内产生滴水声,挡液板42的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而且挡液板42的设置使得储液腔101内的液体能够循环利用。
如图7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所述挡液板42呈叶片状。通过挡液板42呈叶片状使得挡液组件4整体协调且美观。而且呈叶片状的挡液板42生产制造比较简单,能够有效的减少生产成本。
如图7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所述挡液板42朝向所述雾化组件3的一侧设有凹面403。通过挡液板42朝向雾化组件3的一侧设有凹面403,液体在挡液板42的附着容量更大,液体能够更加有效的附着在挡液板42上。
如图7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所述支架41包括支承部411和缓冲部412,所述支承部411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所述缓冲部412与所述支承部411一体成型,所述缓冲部412朝向靠近所述支承部411的方向上径向值逐渐减小。通过设有支承部411能够稳定的支撑缓冲部412。而且挡液板42附着的液滴能够沿着支承部411滑落到储液腔101的液体内,使得液体能够循环利用。通过缓冲部412朝向靠近支承部411的方向上径向值逐渐减小,避免供油组件2输送油液到限流腔401时发生喷溅。
如图3和图8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还包括底座11,所述底座11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所述底座11设有安装腔103和缺口107,所述缺口107与所述安装腔103连通,所述缺口107与所述开孔402位于同一侧,所述支架41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腔103内,所述底座11用于限位所述支架41。通过底座11设有安装腔103,支架41能够快速的定位安装在安装腔103内。安装腔103的腔壁能够限位支架41,使得支架41安装的牢固性更好。通过缺口107与开孔402位于同一侧,使得储液腔101和限流腔401内的液体循环流动,以保证雾化组件3的正常工作。
如图2-4和图9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所述供油组件2包括供油瓶21、泵体组件22、第一油管23和第二油管24,所述供油瓶21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所述供油瓶21、所述第一油管23、所述泵体组件22和所述第二油管24依次连通,所述第二油管24的部分延伸到所述储液腔101内,所述第二油管24远离所述泵体组件22的一端与所述限流腔401相对设置,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所述泵体组件22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以使所述泵体组件22能够控制所述第一油管23和所述第二油管24内的油液的流向。通过泵体组件22分别与第一油管23和第二油管24连通,使得泵体组件22能够调节油液的流向,从而泵体组件22能够使得油液回流到供油瓶21中,能够节省油液。而且泵体组件22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调节油液的流量以控制调节空气中香味的浓度。
如图4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还包括阀门组件,所述供油瓶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供油瓶21均与所述第一油管23连通,所述阀门组件与多个所述供油瓶21均连通,所述阀门组件能够分别开启或关闭多个所述供油瓶21。通过设置多个供油瓶21,多个供油瓶21分别储备不同气味的油液,避免油液的气味单一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通过设有阀门组件使得用户能够根据自身对气味的喜好而通过阀门组件开启其中一个供油瓶21使用,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感。这种设计能够避免两种不同气味的油液混合而影响香味结果。
如图2-4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外罩12、盖体13、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5,所述第一壳体14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15上,所述第一壳体14设有安装孔104,所述泵体组件22和所述控制组件设置在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5之间的空间处,所述盖体13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4上,所述盖体13设有所述雾化出口102,所述盖体13与所述第一壳体14形成所述储液腔101,所述外罩12罩设在所述第一壳体14上,所述外罩12设有通气孔106,所述通气孔106与所述雾化出口102相对设置。通过泵体组件22和控制组件设置在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5之间的空间处,避免控制组件接触到液体而导致故障。而且能够节省泵体组件22和控制组件所占用的空间。通过盖体13和外罩12的设置能够避免外部的灰尘等小颗粒进入到储液腔101内而影响本申请的雾化装置的性能。通过通气孔106与雾化出口102相对设置,使得储液腔101内的液体雾化后能够依次通过雾化出口102和通气孔106挥发到外部的空气中。
如图5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还包括液位检测组件51和检水板53,所述液位检测组件51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所述液位检测组件51的部分延伸到所述限流腔401内,所述液位检测组件51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根据所述液位检测组件51反馈的液位检测信息控制所述供油组件2,所述检水板53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所述检水板53与所述储液腔101的腔壁相邻,所述检水板53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检水板53用于检测所述储液腔101内的液位。通过控制组件分别与液位检测组件51和泵体组件22电连接,使得泵体组件22能够根据液位检测组件51的液位检测结果控制第一油管23和第二油管24内的油液的流向。在储液腔101的液位低时供油组件2能够自动往储液腔101内添加油液,智能化程度高。通过检水板53的设置使得反馈到控制组件的储液腔101内的液体情况更加灵敏和更加准确,从而供油组件2能够更加精准的控制油液的添加。同时,由于油液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雾化组件3将持续雾化储液腔101内的液体,当储液腔101内的液体持续减少时限流腔401内的油液将部分进入储液腔101内溶解于储液腔101的水中,通过检水板53与液位检测组件51检测的液位差可以判断限流腔401内的油液是否需要补充,当液位差处于设定的范围内则无需补充,保证了填充油液的准确,避免油液浪费或者未得到及时补充。
如图5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所述壳体组件1设有安装孔104,所述雾化组件3位于所述安装孔104处。通过壳体组件1设有安装孔104使得雾化组件3能够快速定位和安装,提高了雾化组件3安装的精度和牢固性。
如图5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所述壳体组件1设有安装槽105,还包括检水板53,所述检水板53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且所述检水板53位于所述安装槽105处。通过壳体组件1设有安装槽105使得检水板53能够快速定位和安装,提高了检水板53安装的精度和牢固性,从而检水板53不容易脱落。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1),所述壳体组件(1)设有储液腔(101),所述壳体组件(1)设有与所述储液腔(101)连通的雾化出口(102);
供油组件(2),所述供油组件(2)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所述供油组件(2)的部分延伸到所述储液腔(101)内;
雾化组件(3),所述雾化组件(3)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所述雾化组件(3)与所述储液腔(101)连通,所述雾化组件(3)用于雾化所述储液腔(101)内的液体;
挡液组件(4),所述挡液组件(4)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且所述挡液组件(4)位于所述储液腔(101)内,所述挡液组件(4)设有限流腔(401),所述挡液组件(4)设有开口(404)和开孔(402),所述供油组件(2)延伸到所述储液腔(101)的部分的端部与所述开口(404)相对设置,所述开口(404)、所述限流腔(401)、所述开孔(402)与所述储液腔(101)依次连通;
所述供油组件(2)包括供油瓶(21)、泵体组件(22)、第一油管(23)和第二油管(24),所述供油瓶(21)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所述供油瓶(21)、所述第一油管(23)、所述泵体组件(22)和所述第二油管(24)依次连通,所述第二油管(24)的部分延伸到所述储液腔(101)内,所述第二油管(24)远离所述泵体组件(22)的一端与所述限流腔(401)相对设置,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所述泵体组件(22)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以使所述泵体组件(22)能够控制所述第一油管(23)和所述第二油管(24)内的油液的流向;
还包括阀门组件,所述供油瓶(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供油瓶(21)均与所述第一油管(23)连通,所述阀门组件与多个所述供油瓶(21)均连通,所述阀门组件能够分别开启或关闭多个所述供油瓶(21);
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外罩(12)、盖体(13)、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5),所述第一壳体(14)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15)上,所述第一壳体(14)设有安装孔(104),所述泵体组件(22)和所述控制组件设置在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5)之间的空间处,所述盖体(13)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4)上,所述盖体(13)设有所述雾化出口(102),所述盖体(13)与所述第一壳体(14)形成所述储液腔(101),所述外罩(12)罩设在所述第一壳体(14)上,所述外罩(12)设有通气孔(106),所述通气孔(106)与所述雾化出口(102)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液组件(4)朝向所述雾化组件(3)的投影至少部分覆盖所述雾化组件(3),所述挡液组件(4)能够附着所述雾化组件(3)雾化液体时溅起的液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402)位于所述挡液组件(4)的侧壁上;
和/或所述开孔(402)沿着所述挡液组件(4)的高度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味检测组件(52)和控制组件,所述气味检测组件(52)和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气味检测组件(52)和所述供油组件(2)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根据所述气味检测组件(52)反馈的气味检测信息控制所述供油组件(2)内的油液的流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液组件(4)包括支架(41)和挡液板(42),所述支架(41)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所述支架(41)设有所述限流腔(401),所述支架(41)开设有所述开口(404),所述支架(41)朝向所述雾化组件(3)的一侧开设有所述开孔(402),所述挡液板(42)设置在所述支架(41)上,所述挡液板(42)的投影覆盖所述雾化组件(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液板(42)呈叶片状;
和/或所述挡液板(42)朝向所述雾化组件(3)的一侧设有凹面(40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1)包括支承部(411)和缓冲部(412),所述支承部(411)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所述缓冲部(412)与所述支承部(411)一体成型,所述缓冲部(412)朝向靠近所述支承部(411)的方向上径向值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11),所述底座(11)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所述底座(11)设有安装腔(103)和缺口(107),所述缺口(107)与所述安装腔(103)连通,所述缺口(107)与所述开孔(402)位于同一侧,所述支架(41)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腔(103)内,所述底座(11)用于限位所述支架(4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位检测组件(51)和检水板(53),所述液位检测组件(51)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所述液位检测组件(51)的部分延伸到所述限流腔(401)内,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所述液位检测组件(51)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根据所述液位检测组件(51)反馈的液位检测信息控制所述供油组件(2),所述检水板(53)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所述检水板(53)与所述储液腔(101)的腔壁相邻,所述检水板(53)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检水板(53)用于检测所述储液腔(101)内的液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组件(1)设有安装孔(104),所述雾化组件(3)位于所述安装孔(104)处;
和/或所述壳体组件(1)设有安装槽(105),还包括检水板(53),所述检水板(53)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且所述检水板(53)位于所述安装槽(105)处。
CN202410274126.1A 2024-03-11 2024-03-11 雾化装置 Active CN1178618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74126.1A CN117861895B (zh) 2024-03-11 2024-03-11 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74126.1A CN117861895B (zh) 2024-03-11 2024-03-11 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61895A CN117861895A (zh) 2024-04-12
CN117861895B true CN117861895B (zh) 2024-05-28

Family

ID=90595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74126.1A Active CN117861895B (zh) 2024-03-11 2024-03-11 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61895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77103A (zh) * 2016-08-24 2018-03-09 侯欣妤 容器结构
EP4197646A1 (en) * 2021-12-17 2023-06-21 Stamford Devices Limited A nebulizer with plume dete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22660A2 (en) * 2016-07-26 2018-02-01 Prolitec Inc. Air treatment applianc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77103A (zh) * 2016-08-24 2018-03-09 侯欣妤 容器结构
EP4197646A1 (en) * 2021-12-17 2023-06-21 Stamford Devices Limited A nebulizer with plume detec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61895A (zh) 2024-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603184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US11684935B2 (en) Aromatic fog generator for bathing environments
CN117861895B (zh) 雾化装置
CN111481721A (zh) 一种加热雾化的香薰机
CN215612707U (zh) 雾化器储液装置
CN113712271A (zh) 电子雾化装置
JP5991685B1 (ja) 噴霧器及び該噴霧器を用いた噴霧装置
CN112944531A (zh) 一种机座和加湿器
CN214807111U (zh) 一种用于香薰装置储液瓶及香薰装置
CN113521364B (zh) 雾化装置和香薰器具
CN212732754U (zh) 可多角度安装使用的雾化模块、便携式微孔雾化装置
CN212916310U (zh) 雾化装置
CN220070274U (zh) 扩香机
CN217963069U (zh) 一种雾化装置
CN218737250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组件
CN219976628U (zh) 加湿器
CN220143840U (zh) 雾化头及雾化装置
CN220135633U (zh) 一种防积水的悬浮式加湿器
CN220360088U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7771429U (zh) 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N216568338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898330U (zh) 通风结构、雾化器及雾化系统
CN217489363U (zh) 精油扩散使用装置
CN218650273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001314U (zh) 香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