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71429U - 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71429U
CN217771429U CN202221474384.7U CN202221474384U CN217771429U CN 217771429 U CN217771429 U CN 217771429U CN 202221474384 U CN202221474384 U CN 202221474384U CN 217771429 U CN217771429 U CN 2177714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up
vent pipe
wall
condensation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7438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俊文
吴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7438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714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714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714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雾化器及雾化装置,其中雾化器包括油杯、雾化组件和底部组件;油杯包括杯体和通气管,杯体的内壁与通气管外壁之间形成储液腔;底部组件安装到杯体的底端,通气管的底端安装到底部组件;雾化组件收容在通气管内,底部组件设有进气道以允许外部气体进入通气管,油杯的顶端设置有一出气道以允许通气管内的气雾出来,油杯还包括安装到储液腔的储油件,通气管在对应于雾化组件的位置设有进油通道,以允许储油件内的雾化液提供给雾化组件;杯体内还设有冷凝空腔,冷凝空腔位于通气管的顶端与出气道之间,使通气管出来的气雾通过冷凝空腔后才进入出气道,且冷凝空腔连接到储液腔。本实用新型避免或减轻了气雾冷凝回流的问题。

Description

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雾化器包括用于盛放雾化液的油杯和用于将雾化液雾化的雾化组件等。雾化组件将雾化液雾化后,气雾流向出口的过程中可能会冷凝出冷凝液。该冷凝液可能会被用户抽吸到口腔,降低用户体验;该冷凝液也可能回流并渗透出来,污染其他部件。目前,市场上大部分雾化器通过设置吸油棉吸收出气道上的冷凝液。但是这样设计,不能回收和二次雾化冷凝液,浪费了雾化液。因此,亟需一种改进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消除或减轻雾化器及雾化装置的气雾冷凝回流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油杯、雾化组件和底部组件;所述油杯包括杯体和收容在所述杯体内的通气管,所述杯体内壁与所述通气管外壁之间形成储液腔;所述底部组件安装到所述杯体的底端,所述通气管的底端安装到所述底部组件;所述雾化组件收容在所述通气管内,所述底部组件设有进气道以允许外部气体进入所述通气管,所述油杯的顶端设置有一出气道以允许所述通气管内的气雾出来,所述油杯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储液腔的多孔隙结构可吸收和存储雾化液的储油件,所述通气管在对应于所述雾化组件的位置设有进油通道,以允许所述储油件内的雾化液提供给所述雾化组件;所述杯体内还设有冷凝空腔,所述冷凝空腔位于所述通气管的顶端与所述出气道之间,使所述通气管出来的气雾通过所述冷凝空腔后才进入所述出气道,且所述冷凝空腔连接到所述储液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油件环绕所述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顶部凸出于所述储油件的上表面从而形成一凸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气道向所述通气管延伸形成一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内径小于所述通气管的内径,以便于所述通气管出来的气雾通过所述冷凝空腔扩散后才进入所述出气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凝空腔的腔壁与所述杯体是一件式整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凝空腔内冷凝出来的液体沿所述冷凝空腔的腔壁回流到所述储油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油件为中心开设一通孔的一体棉结构,所述储油件通过通孔套设到通气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部组件包括密封件、底座、外罩和电极;所述底座至少部分地伸入所述杯体的底部,所述密封件包覆所述底座的外侧面和顶面,以密封所述底座外侧面与所述杯体的内壁之间的连接,以及将所述储油件与所述底座密封隔离;所述外罩包裹所述底座以及所述杯体底端的外壁;所述电极安装到所述底座用于给所述雾化组件供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具有朝向所述出气道伸出的空心体,所述空心体与所述进气道连通;所述通气管的底部套设到所述空心体外壁并形成密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位于所述空心体上方,包括雾化芯和导油棉,所述导油棉包裹所述雾化芯外壁;所述导油棉与所述进油通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包括电池杆,还包括上述所有的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安装到所述电池杆,所述电池杆给所述雾化器的雾化组件供电。
实施本实用新型,在杯体内的所述通气管的顶端与所述出气道之间设置有冷凝空腔,且所述冷凝空腔连接到所述储液腔,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气雾冷凝回流问题,还可以将冷凝的雾化液回收和二次雾化,避免雾化液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雾化器的纵剖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雾化器的另一个角度的纵剖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雾化器的爆炸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各附图标记如下:
100:雾化器
1:油杯 10:杯体
101:冷凝空腔 11:通气管
111:进油通道 112:凸台
12:出气道 121:出气管
13:储油件 2:雾化组件
21:雾化芯 22:导油棉
3:底部组件 30:进气道
31:密封件 311:空心体
32:底座 33:外罩
34: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100包括油杯1、雾化组件2和底部组件3。
其中,油杯1包括杯体10和收容在杯体10内的通气管11,通气管11外侧与杯体10内侧之间形成储液腔。底部组件3安装到杯体10的底端,通气管11的底端安装到底部组件3。雾化组件2收容在通气管11内,通气管11在对应于雾化组件2的位置设有通孔或缝隙形式的进油通道111,以允许储油件13内的雾化液提供给雾化组件2。底部组件3设有进气道30(参考图2)以允许外部气体进入通气管11并流到雾化组件2。油杯1的顶端设置有一出气道12,出气道12用以允许通气管11内的雾化组件2产生的气雾可被用户抽吸出来。
油杯1还包括储油件13,用于吸附和存储雾化液。优选地,储油件13为多孔隙结构可吸收和存储雾化液。储油件13采用多孔隙结构的一体棉避免过量的雾化液通过进油通道111流到雾化组件,在仓储、运输或长时间放置雾化器时导致漏液。
储油件13安装在杯体10内壁与通气管11外壁之间的储液腔。优选地,储油件13内侧、外侧分别紧贴通气管11外壁和杯体10内壁,以便于储油件13存储的雾化液能稳定地供应给雾化组件2。
参考图1和图2,杯体10内还设有冷凝空腔101,冷凝空腔101位于通气管11的顶端与出气道12之间,使通气管11出来的气雾通过冷凝空腔101后才进入出气道12。冷凝空腔101连接到储液腔的储油件13,本实施例中,冷凝空腔101的腔壁与杯体10是一件式整体,冷凝空腔101位于储液腔上方并与储液腔连通。气雾在通气管11流向冷凝空腔101的过程中可能会被冷凝出第一部分冷凝液,第一部分冷凝液随着气雾自通气管11顶端进入冷凝空腔101后会回流到储油件13。气雾进入到冷凝空腔101内会冷凝出来第二部分冷凝液,该第二部分冷凝液沿冷凝空腔101的腔壁也回流到储油件13。如此,通过设置冷凝空腔101,且冷凝空腔101串接在通气管11的顶端与出气道12之间,可避免或减少冷凝液被用户抽吸出来,提高了用户体验;同时,该冷凝液还可以回流储油件13,既避免了冷凝液通过通气管11回流或渗透出去,还实现了雾化液的二次使用,提高了使用率。
参考图1至图3,储油件13环绕通气管11设置。优选地,储油件13为中心开设一通孔的一体棉结构(参考图3),储油件13通过通孔套设到通气管11,以减少生产组装的工作量。通气管11的顶部凸出于储油件13的上表面从而形成一凸台112。这个结构能够防止第一部分冷凝液和第二部分冷凝液回流到储油件13后倒灌到通气管11,同时也防止储油件13的雾化液太多倒灌到通气管11,避免冷凝液或雾化液经进气道30泄漏出来。
优选地,出气道12向通气管11延伸形成一出气管121,出气管121的内径小于通气管11的内径,以便于通气管11出来的气雾通过冷凝空腔101扩散后再进入出气道12,进一步改善冷凝收集的效果。本实施例中,出气管121与通气管11正对,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该种情况,在替换的实施例中,出气管121可以与通气管11错开。
底部组件3包括密封件31、底座32、外罩33和电极34;底座32至少部分地伸入杯体10的底部,密封件31包覆底座32的外侧面和顶面,以密封底座32外侧面与杯体10的内壁之间的连接,以及将储油件13与底座32密封隔离;避免雾化液从底座32与杯体10的连接间隙渗出。外罩33包裹底座32的底面并扣装到杯体10底端的外壁,支撑底座以免底座脱落的同时也使外观更简洁美观。电极34安装到底座32用于给雾化组件2供电。
具体地,密封件31具有朝向出气道12伸出的空心体311,空心体311与进气道30连通;通气管11的底部套设到空心体311外壁并形成密封连接;从而使外部气体通过进气道30流入空心体311,进入通气管11。
雾化组件2位于空心体311上方。雾化组件2包括雾化芯21和导油棉22,导油棉22包裹雾化芯21外壁,用于帮助固定雾化芯21以及提高供油均匀度;导油棉22与进油通道111连接。雾化芯21设置在进油通道口对应的位置。本实施例中,雾化芯21为一发热体,发热体对导油棉22供应的雾化液进行加热产生气雾。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装置,包括电池杆以及实施例一的雾化器100,雾化器100安装到电池杆,电池杆给雾化器的雾化组件2供电。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雾化器,包括油杯、雾化组件和底部组件;所述油杯包括杯体和收容在所述杯体内的通气管,所述杯体内壁与所述通气管外壁之间形成储液腔;所述底部组件安装到所述杯体的底端,所述通气管的底端安装到所述底部组件;所述雾化组件收容在所述通气管内,所述底部组件设有进气道以允许外部气体进入所述通气管,所述油杯的顶端设置有一出气道以允许所述通气管内的气雾出来,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杯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储液腔的多孔隙结构可吸收和存储雾化液的储油件,所述通气管在对应于所述雾化组件的位置设有进油通道,以允许所述储油件内的雾化液提供给所述雾化组件;所述杯体内还设有冷凝空腔,所述冷凝空腔位于所述通气管的顶端与所述出气道之间,使所述通气管出来的气雾通过所述冷凝空腔后才进入所述出气道,且所述冷凝空腔连接到所述储液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件环绕所述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顶部凸出于所述储油件的上表面从而形成一凸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道向所述通气管延伸形成一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内径小于所述通气管的内径,以便于所述通气管出来的气雾通过所述冷凝空腔扩散后才进入所述出气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空腔的腔壁与所述杯体是一件式整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空腔内冷凝出来的液体沿所述冷凝空腔的腔壁回流到所述储油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件为中心开设一通孔的一体棉结构,所述储油件通过通孔套设到通气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组件包括密封件、底座、外罩和电极;所述底座至少部分地伸入所述杯体的底部,所述密封件包覆所述底座的外侧面和顶面,以密封所述底座外侧面与所述杯体的内壁之间的连接,以及将所述储油件与所述底座密封隔离;所述外罩包裹所述底座以及所述杯体底端的外壁;所述电极安装到所述底座用于给所述雾化组件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具有朝向所述出气道伸出的空心体,所述空心体与所述进气道连通;所述通气管的底部套设到所述空心体外壁并形成密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位于所述空心体上方,包括雾化芯和导油棉,所述导油棉包裹所述雾化芯外壁;所述导油棉与所述进油通道连接。
10.一种雾化装置,包括电池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安装到所述电池杆,所述电池杆给所述雾化器的雾化组件供电。
CN202221474384.7U 2022-06-13 2022-06-13 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Active CN2177714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74384.7U CN217771429U (zh) 2022-06-13 2022-06-13 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74384.7U CN217771429U (zh) 2022-06-13 2022-06-13 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71429U true CN217771429U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35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74384.7U Active CN217771429U (zh) 2022-06-13 2022-06-13 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714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347020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1746967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1011932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5603184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3029728U (zh) 一种超声波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12493550A (zh) 一种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112316258A (zh) 具有侧边吸雾通道和一体式雾化组件的雾化器
CN217771429U (zh) 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N209931477U (zh) 电子烟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5684877U (zh) 易注液的雾化器
CN114794537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3964701U (zh) 具有侧边吸雾通道和一体式雾化组件的雾化器
CN212437292U (zh) 一种导油结构及超声波雾化器
CN113287789A (zh) 雾化座、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568338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603175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7429253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125368U (zh)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7658167U (zh) 雾化座、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568339U (zh) 雾化设备及雾化器
CN219069471U (zh) 一种空气加热雾化装置
CN218354585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9146759U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455387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组件
CN215455386U (zh) 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