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36563A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836563A CN117836563A CN202280057535.5A CN202280057535A CN117836563A CN 117836563 A CN117836563 A CN 117836563A CN 202280057535 A CN202280057535 A CN 202280057535A CN 117836563 A CN117836563 A CN 11783656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air
- path
- heat exchanger
- sensible 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3
- 238000002309 gas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1
- 230000008016 vapor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6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9000008400 supply wat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9834 vap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7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466 perme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297 Ray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95 mi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64 ray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95 saturated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3/14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with both heat and humidity transfer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3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using evapor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0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 F24F6/04—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using stationary unheated wet el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机,能够提高冷却能力。空调机包括:显热交换器,具有第一空气流动的第一路径和第二空气流动的第二路径;气化过滤器;第一供水部,用于向所述气化过滤器供水;以及第二供水部,用于向所述显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二路径供水,所述第二供水部相对于所述显热交换器设置成从所述第二供水部向所述第二路径的供水方向与在所述第二路径中流动的所述第二空气的流动方向为对流方向,所述第一空气分别通过所述显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一路径和所述气化过滤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机。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气化冷却式的空调机,其吸入室内的空气,将利用水的气化热使环境温度降低而冷却的空气向室内吹出。专利文献1的空调机包括:送风机构,其配置在壳体内;第一流路,其连通吸入口和第一吹出口,将由送风机构产生的空气流引导至第一吹出口;第二流路,其连通吸入口和第二吹出口,将由送风机构产生的空气流引导至第二吹出口;以及气化机构,其配置在第二流路,利用水的气化热对在第二流路中流动的空气进行冷却,还设有热交换器,在第二流路的气化机构冷却的空气流与在第一流路中流动的空气流之间进行热交换。在包括气化机构的第二流路中,在气化机构的下游侧,流动由气化机构散布的雾状的水即未蒸发的散布水,以及通过气化的水即蒸发的散布水而增加了绝对湿度的空气。该湿度增加了的空气作为排气从作为第二流路的出口的第二吹出口吹出。经由热交换器被冷却的在第一流路中流动的空气流作为供气从第一吹出口向被空调空间吹出。
在专利文献1的空调机中,由送风机构送风的在第二流路中流动的空气通过显热交换器所具有的多个管内,由送风机构送风的在第一流路中流动的空气通过该多个管的周围,由此,在第二流路中流动的空气与在第一流路中流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0923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专利文献1的空调机由于没有考虑相对于气化机构中的空气的流动的水的流动,因而冷却能力可能减少。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冷却能力的空调机。
本发明的空调机包括:显热交换器,具有第一空气流动的第一路径和第二空气流动的第二路径;气化过滤器;第一供水部,用于向所述气化过滤器供水;以及第二供水部,用于向所述显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二路径供水,所述第二供水部相对于所述显热交换器设置成从所述第二供水部向所述第二路径的供水方向与在所述第二路径中流动的所述第二空气的流动方向为对流方向,所述第一空气分别通过所述显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一路径和所述气化过滤器。
根据本发明,显热交换器具有第一空气流动的第一路径和第二空气流动的第二路径。从第二供水部供给的水在第二路径中流动。从第二供水部对第二路径的供水方向与在第二路径中流动的第二空气的流动方向为对流方向,即相反方向。在第二路径内从第二供水部供给的水和第二空气形成对流。这样,通过在显热交换器的第二路径中水的流动和第二空气的流动为对流方向,与水和第二空气形成并行流方向即并行流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水和第二空气的相对速度,能够提高该水的气化效率,进而提高冷却效率。在第一路径中流动的第一空气被显热交换器和气化过滤器分别冷却后,从空调机向被空调空间吹出。在被显热交换器进行的冷却和气化过滤器进行的冷却这两个阶段冷却的第一空气作为供气向被空调空间吹出的空调机中,作为显热交换器中的冷热源的第二空气被相对于该第二空气的流动以对流方向流动的水冷却。由此,能够有效地冷却第二空气,能够提高空调机的冷却效率。
本发明的空调机,所述气化过滤器在所述第一路径中流动的所述第一空气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所述显热交换器的下游侧。
根据本发明,在第一路径中流动的第一空气经由显热交换器被第二空气一次冷却,一次冷却后的第一空气被气化过滤器二次冷却,然后从空调机向被空调空间吹出。由此,能够以适当的顺序冷却第二空气,能够提高空调机的冷却效率。
本发明的空调机,包括:第一风扇,用于输送所述第一空气;以及第二风扇,用于输送所述第二空气,所述第二风扇在所述第二空气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所述显热交换器的上游侧,通过将所述第二供水部设置在所述第二空气的流动方向上所述显热交换器的下游侧,使从所述第二供水部向所述第二路径的供水方向与在所述第二路径中流动的所述第二空气的流动方向为对流方向。
根据本发明,输送第二空气的第二风扇设置在显热交换器的上游侧,用作所谓的推出风扇。通过将第二供水部设置在显热交换器的下游侧,将第二风扇设置在显热交换器的上游侧,能够抑制来自第二供水部的水溅到第二风扇。
本发明的空调机,所述气化过滤器和所述第一风扇被设置成至少一部分在高度方向上重叠。
根据本发明,在通常使用空调机时的载置状态下的高度方向上,通过重叠配置气化过滤器和第一风扇的一部分,能够使第一风扇的下表面位于气化过滤器的上表面的下方。这样,通过使第一风扇位于下方而收容在壳体中,与第一风扇的下表面位于气化过滤器的上表面的上方相比,能够抑制空调机的尺寸大型化。
本发明的空调机,包括容纳所述显热交换器和所述气化过滤器的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用于安装用于吹出所述第一空气的管道的凹部,所述第一风扇与所述凹部相邻设置。
根据本发明,空调机的壳体设置有用于安装管道的凹部,通过与该凹部相邻地设置第一风扇,能够将由第一风扇输送的第一空气从管道有效地吹出。通过将管道安装为与设置在壳体的凹部相嵌合,能够抑制在安装了该管道的状态下空调机的尺寸的大型化。
本发明的空调机,包括:第一水箱;排水盘,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二供水部向所述第二路径供给的水中的通过所述第二路径的水;第二回收水路,用于将所述排水盘所接收的水回收到用于贮存向所述第一供水部和所述第二供水部供给的水的所述第一水箱;以及第一回收水路,用于将向所述气化过滤器供给的水中的通过所述气化过滤器的水回收到所述第一水箱中而不流入所述排水盘。
根据本发明,将通过气化过滤器的水回收到第一水箱的第一回收水路将该气化过滤器残存水回收到第一水箱中,而不使其流入到排水盘中。排水盘接收从第二供水部向第二路径供给的水中的通过第二路径的水,该第二路径残存水经由第二回收水路被回收到第一水箱。这样,第一回收水路绕过排水盘而与第一水箱连通,能够使气化过滤器残存水不流入排水盘而回收到第一水箱中。通过不使第一回收水路与排水盘连通而绕过该排水盘,能够防止在排水盘中形成由第一回收水路和第二回收水路构成的短路路径。而且,即使在第二空气流入排水盘的内部空间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该第二空气流入第一回收水路。
本发明的空调机,所述第一回收水路在第二空气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所述显热交换器的上游侧。
根据本发明,在第一回收水路中流动的水被在气化过滤器中气化的水冷却。第二空气在流入显热交换器的第二路径之前,通过设置有第一回收水路的空间,由此,被在该第一回收水路中流动的水冷却。由此,能够进一步冷却作为第一空气的一次冷却中的冷热源的第二空气,能够提高空调机的冷却能力。
本发明的空调机,所述排水盘呈上部具有开口的箱状,所述第一回收水路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由箱状的所述排水盘形成的内部空间中。
根据本发明,由于第一回收水路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由呈箱状的排水盘形成的内部空间中,因此,能够使空调机的壳体的尺寸小型化。第二空气在流入显热交换器的第二路径之前,通过由排水盘形成的内部空间,因此,通过排水盘接收的水和在第一回收水路中流动的水,能够有效地冷却该第二空气,能够提高空调机的冷却能力。
本发明的空调机,所述第一回收水路设置为贯通所述排水盘的底板。
根据本发明,由于第一回收水路贯通排水盘的底板而设置,因此,在使设置在排水盘的底板正下方的第一水箱与第一回收水路连通时,能够缩短该第一回收水路的水路长度。
本发明的空调机,所述排水盘在所述第二空气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所述显热交换器的上游侧。
根据本发明,排水盘接收的水被在第二路径气化的水冷却。第二空气在流入显热交换器的第二路径之前,通过设置有排水盘的空间,从而被该排水盘接收的水冷却。由此,能够进一步冷却作为第一空气的一次冷却中的冷热源的第二空气,能够提高空调机的冷却能力。
本发明的空调机,在所述第一水箱的比所述第一水箱内贮存水的区域更靠上方的位置,设置有贯通所述第一水箱的内部和外部的空气孔。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第一水箱的上方设置有空气孔,因此,即使在经由第一回收水路和第二回收水路回收的水流入第一水箱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该第一水箱内的压力上升。
本发明的空调机,所述第一水箱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
根据本发明,能够将在显热交换器的第二路径中未气化而通过第二路径的水和在气化过滤器中未气化而通过气化过滤器的水回收到壳体内部的第一水箱中。
本发明的空调机,包括:壳体,容纳所述显热交换器和所述气化过滤器;第一水箱,用于贮存向所述第一供水部和所述第二供水部供给的水;以及第二水箱,用于向所述第一水箱供水,所述第一水箱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二水箱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部。
根据本发明,相对于回收在显热交换器的第二路径中未气化而通过第二路径的水和在气化过滤器中未气化而通过气化过滤器的水的第一水箱,将供水的第二水箱设置在空调机的壳体的外部,由此,能够使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水箱小型化。由此,能够使空调机的壳体的尺寸小型化。
本发明的空调机,包括: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水箱与所述第二水箱之间;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电磁阀的开关;以及水位传感器,用于输出与所述第一水箱内的水的水位有关的信息,所述控制部根据从所述水位传感器输出的与水位有关的信息来打开所述电磁阀,从所述第二水箱向所述第一水箱供水。
根据本发明,进行设置在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之间的电磁阀的开关控制的控制部基于来自输出与第一水箱内的水的水位有关的信息的水位传感器的检测值,来打开该电磁阀,从第二水箱向第一水箱供水。由此,即使在从第一水箱向第一供水部和第二供水部供给的水气化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第一水箱内的水不足。
本发明的空调机,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空调机的二次电池。
根据本发明,由于具有用于驱动空调机的二次电池,因此,不需要来自商用电源的供电,能够提高空调机的载置自由度。
本发明的空调机,包括容纳所述显热交换器和所述气化过滤器的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基板,所述基板与形成所述第二空气所流动的流路的壁面热连接,所述壁面在所述第二空气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所述显热交换器的下游侧。
根据本发明,搭载有与空调机的驱动有关的控制部等的基板与形成从显热交换器的第二路径流出的第二空气所流动的第二流路的壁面热连接,因此,经由该壁面被第二空气冷却。由于经由壁面冷却基板的第二空气是通过了显热交换器后的第二空气,因此,不会对显热交换器中的与第一空气的热交换产生影响,能够利用该第二空气有效地抑制基板的温度上升。
本发明能够提高空调机的冷却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示例性结构的示意性侧剖视图。
图2是示出空调机的壳体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空调机的各功能部的框图。
图4是示出由安装在基板上的控制部进行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的示例性结构的示意性侧剖视图。图2是示出空调机1的壳体11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是从作为前方向的正面示意性地示出图2中的A-A线剖面。空调机1包括箱状的壳体11和与该壳体11的本体分体构成的第二水箱62。空调机1例如搭载在牵引车、高空作业车、小型挖掘机、高尔夫球车等移动体上,将该移动体的操作者的周边空间作为被空调空间进行冷却。或者,空调机1也可以放置在工厂等的室内。将图1所示的空调机1的载置状态作为该空调机1的通常的使用方式,来表示上下左右。将图2所示的空调机1的载置状态作为该空调机1的通常的使用状态,来表示上下及前后左右。
空调机1包括贮存水的第一水箱61,向第一水箱61供水的第二水箱62,以及包括气化过滤器21和显热交换器22的冷却单元2。空调机1通过该气化过滤器21,利用从第一水箱61供给的水的气化热使环境温度降低,使被空调空间冷却。此外,空调机1通过显热交换器22,利用从第一水箱61供给的水的显热和潜热使环境温度降低,使被空调空间冷却。
第二水箱62和用于从第二水箱62向第一水箱61供水的连接管621的一部分设置在空调机1的壳体11的外部。第二水箱62和连接管621的一部分以外的结构,即第一水箱61等其它部位或部件容纳在空调机1的壳体11的内部。在壳体11中容纳有例如锂电池等二次电池15,该二次电池15向后述第一风扇31等致动器供给电力。
空调机1的壳体11由树脂制或金属制的矩形箱体构成,具有该箱体的角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右上的角部)被切去的凹部111。
在空调机1的壳体11设置有吸入被空调空间的空气的第一吸入口32和第二吸入口43。第一吸入口32设置在壳体11的左侧的侧面即左侧板,第二吸入口43设置在壳体11的右侧的侧面即右侧板。该第一吸入口32和第二吸入口43分别设置在壳体11的彼此相对的两个侧面。
在空调机1的壳体11设置有第一吹出口33,第一吹出口33将通过包括显热交换器22和气化过滤器21的冷却单元2并且由该冷却单元2冷却的第一空气作为供气SA向被空调空间吹出。此外,在空调机1的壳体11设置有第二吹出口44,第二吹出口44将通过显热交换器22并且与水和第一空气进行了显热交换的第二空气作为排气EA吹出。第一吹出口33形成在位于壳体11上表面右侧的凹部111。在该凹部111,以填补该凹部111的方式载置有管道12,该管道12与形成在凹部111的第一吹出口33连通。第二吹出口44形成在壳体11上表面的左侧。以下,将通过壳体11内的第一空气称为供气SA,将通过壳体11内的第二空气称为排气EA。
第一吸入口32和第一吹出口33连通,将第一吸入口32作为供气SA的入口,将第一吹出口33作为供气SA的出口,形成供气SA流动的第一流路3,即供气流路。即,供气SA从第一吸入口32流入第一流路3,从第一吹出口33流出。
第二吸入口43和第二吹出口44连通,将第二吸入口43作为排气EA的入口,将第二吹出口44作为排气EA的出口,形成排气EA流动的第二流路4,即排气流路。即,排气EA从第二吸入口43流入第二流路4,从第二吹出口44流出。
空调机1包括用于输送供气SA和排气EA的风扇,该风扇包括输送供气SA的第一风扇31和输送排气EA的第二风扇41。输送供气SA的第一风扇31用作供气风扇,例如是螺旋桨式风扇等轴流风扇。第一风扇31设置在第一吹出口33的附近,在第一流路3中的供气SA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显热交换器22的下游侧,用作吸入风扇。此外,第一风扇31与凹部111的下侧面相邻设置。
输送排气EA的第二风扇41用作排气扇,例如是螺旋桨式风扇。第二风扇41设置在第二吸入口43的附近,在第二流路4中的第二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显热交换器22的上游侧,用作推出风扇。在第二风扇41和第二吸入口43之间,也可以设置用于捕集从第二吸入口43吸入的排气EA的尘埃的集尘过滤器。
在显热交换器22设置有供气SA流动的第一路径221和排气EA流动的第二路径222。如上所述,在空调机1中,作为空气的流通路径设有供气SA流动的第一流路3和排气EA流动的第二流路4,显热交换器22的第一路径221构成第一流路3的一部分,显热交换器22的第二路径222构成第二流路4的一部分。
显热交换器22中的第一路径221和第二路径222由具有中空结构的多个树脂板构成,通过将这些树脂板分别并列设置而构成。通过使该树脂板的板厚度薄,能够提高传热性,并且能够降低显热交换器22的重量。该中空结构也可以由金属板构成。
构成第一路径221的树脂板和构成第二路径222的树脂板以相对于供气SA和排气EA的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式层叠设置,经由这些树脂板进行供气SA和排气EA之间的显热交换。第一路径221和第二路径222相互垂直,从而在第一路径221中流动的供气SA和在第二路径222中流动的排气EA彼此正交。
在构成第一路径221和第二路径222的各树脂板中,在相互邻接的树脂板与树脂板之间也可以设有树脂框,该树脂框用作用于确保这些树脂板之间的距离的间隔物。通过将间隔物做成树脂框,能够实现显热交换器22的轻量化。该间隔物起到用于限制显热交换器22内部的风的流动的作用,由此,在显热交换器22内部的风的流动变得均匀,能够增加供气SA与排气EA进行热交换的面积。排气EA用的间隔物的厚度可以比供气SA用的间隔物的厚度厚。即,排气EA用的间隔物的宽度可以比供气SA用的间隔物的宽度大。通过这种结构,能够降低在显热交换器22中流动时的排气EA的压力损失,与供气SA的风量相比,能够增加排气EA的风量。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由排气EA更有效地冷却供气SA,进一步冷却供气SA的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热交换器22是使用树脂板等的板状类型,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并排设置由管状等的圆筒构成的路径的结构。
在显热交换器22的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路径221的入口和出口。在本实施方式的图示中,第一路径221的入口设置在显热交换器22的左侧面,第一路径221的出口设置在显热交换器22的右侧面。也可以在第一路径221的入口和第一吸入口32之间夹着设置用于捕集从第一吸入口32吸入的供气SA的尘埃的集尘过滤器。
第一路径221由从显热交换器22的左侧面的入口向右侧面的出口连通的多个空间层叠而形成。在显热交换器22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路径222中的排气EA的入口,在显热交换器22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路径222中的排气EA的出口。第二路径222由从显热交换器22的下表面的入口朝向上表面的出口连通的多个空间层叠而形成。
在显热交换器22的下方设置有在上部具有开口部的箱状的排水盘5。排水盘5使开口部朝向显热交换器22的下方,在排气EA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显热交换器22的上游侧。由第二风扇41从第二吸入口43吸入并且输送的排气EA通过呈箱状的排水盘5的内部空间,从设置于显热交换器22下表面的第二路径222的排气EA的入口流入该第二路径222。即,排水盘5的内部空间形成第二路径222的一部分。
通过了显热交换器22的第二路径222的排气EA通过设有向第二路径222供水的第二供水部223的空间,从第二吹出口44吹出。第二供水部223将在后面具体说明。
在形成在排气EA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显热交换器22的第二路径222下游侧的第二流路4的壁面,热连接有安装有用于控制空调机1的控制部131的基板13。与基板13热连接的壁面例如也可以由隔板14构成,该隔板14用于将设置有第二供水部223的空间和配置有基板13的空间隔开。在位于显热交换器22的第二路径222的下游侧的第二流路4中,流动由来自第二供水部223的水的气化热冷却的排气EA,因此,能够利用该排气EA冷却基板13。
在本实施方式的图示的例示中,供气SA流动的第一路径221从显热交换器22的左侧面向右侧面设置成直线状。在供气SA的流动方向上,在显热交换器22的第一路径221的终端即第一路径221的出口的下游侧,设置有气化过滤器21。气化过滤器21设置在第一路径221,并且设置在显热交换器22与第一风扇31之间。
气化过滤器21被设置为矩形的滤芯的一个面与设置有第一路径221的出口的显热交换器22的侧面相对。由此,具有滤芯的气化过滤器21用作冷却元件。气化过滤器21的滤芯由人造丝、聚酯、无纺布等形成。在气化过滤器21的上部设置有具有供水孔的第一供水部211。气化过滤器21的滤芯具有吸水性,从第一供水部211供给的水浸透气化过滤器21的全部,由此促进该水的气化。
气化过滤器21在供气SA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比第一风扇31更靠上游侧的第一流路3。因此,气化过滤器21内为比大气压低的负压,暂时保持在第一供水部211中的水从第一供水部211的供水孔吸入气化过滤器21内,因此,能够使该水有效地浸透气化过滤器21内。由此,采用能够根据第一风扇31的转速和风速等产生的负压的程度来调节供水量的结构。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利用负压进行供水的结构,但是,也可以采用通过水的自重进行供水的结构等各种结构。
从气化过滤器21到第一吹出口33的第一流路3从气化过滤器21向上方延伸设置。在从气化过滤器21到第一吹出口33的第一流路3的下游侧,设置有用于输送供气SA的第一风扇31。第一风扇31设置在气化过滤器21的上部。气化过滤器21和第一风扇31设置成至少一部分在高度方向上重叠。由此,能够使第一风扇31的最下部位于气化过滤器21的最上部的下方。这样,通过使第一风扇31位于下方而容纳在壳体11中,与使第一风扇31的下表面位于气化过滤器21的上表面的上方相比,能够抑制空调机1的尺寸大型化。此外,能够在壳体11的上部形成用于载置管道12的凹部111。
从显热交换器22的第一路径221流出的第一空气通过气化过滤器21作为供气SA从第一吹出口33向被空调空间吹出。从第一路径221的出口流出的供气SA经由显热交换器22被排气EA一次冷却,被气化过滤器21进一步二次冷却,从而以两个阶段进行冷却。
如上所述,空调机1包括贮存向气化过滤器21和显热交换器22供给的水的第一水箱61。该第一水箱61设置在排水盘5的下方。在第一水箱61中,贮存经由用于回收残存在冷却单元2中的水的回收水路而回收的水。回收水路包括第一回收水路81和第二回收水路82。第一水箱61和气化过滤器21经由第一回收水路81而连通。第一水箱61和排水盘5经由第二回收水路82而连通。后面将具体说明,在冷却单元2中残存的水是从第一水箱61供给并且通过气化过滤器21和显热交换器22的水,是未气化而以液体状态残存的水,即气化过滤器残存水和第二路径残存水。
第一水箱61设置在气化过滤器21和显热交换器22的下方。因此,在气化过滤器21中未气化而以液体状态残存的气化过滤器残存水通过重力经由第一回收水路81流入第一水箱61的内部。位于气化过滤器21和显热交换器22下方的排水盘5设置在第一水箱61的上部。因此,在显热交换器22中未气化而以液体状态残存的第二路径残存水通过重力经由排水盘5和第二回收水路82流入第一水箱61的内部。
回收到第一水箱61中的水经由供给水路供给到冷却单元2。供给水路包括与气化过滤器21连通的第一供给水路71和与显热交换器22连通的第二供给水路72。在构成供给水路的第一供给水路71和第二供给水路72分别设置有第一循环泵91和第二循环泵92。通过驱动设置在第一供给水路71的第一循环泵91,第一水箱61内的水被供给到气化过滤器21的第一供水部211。通过驱动设置在第二供给水路72的第二循环泵92,第一水箱61内的水被供给到显热交换器22的第二供水部223。也可以在第一供给水路71和第二供给水路72中的任一个或两者都设置用于限制水的流量的阀。
冷却单元2和第一水箱61通过供给水路和回收水路连通,由此,在冷却单元2和第一水箱61之间形成使水循环的循环水路。该循环水路由作为第一循环水路的气化过滤器21系水路和作为第二循环水路的显热交换器22系水路并列构成。第一循环水路由第一水箱61、第一循环泵91、第一供给水路71、第一供水部211、气化过滤器21以及第一回收水路81构成。第二循环水路由第一水箱61、第二循环泵92、第二供给水路72、第二供水部223、显热交换器22的第二路径222以及第二回收水路82构成。
在通过第一循环泵91和第二循环泵92的驱动而输送的水的每单位时间的体积流量中,作为气化过滤器21系水路的第一供给水路71的体积流量比作为显热交换器22系水路的第二供给水路72的体积流量少。例如,可以是第一供给水路71的体积流量为0.5L/min,第二供给水路72的体积流量为0.6L/min。由此,能够在抑制与供气SA一起向被空调空间吹出的水蒸气的量的同时,增加用于在显热交换器22中利用显热冷却排气EA的水量,能够进一步提高冷却单元2中的冷却效率。
从第一供给水路71供给的水被设置在气化过滤器21上部的第一供水部211暂时保持,从设置在第一供水部211的供水孔滴下到气化过滤器21,浸透到气化过滤器21内。浸透到气化过滤器21内的水被通过该气化过滤器21的供气SA气化,从供气SA得到该气化时的潜热,由此冷却供气SA。
从第二供给水路72供给的水通过设置在显热交换器22上部的第二供水部223滴下到显热交换器22的第二路径222的内部。第二供水部223也可以具有喷雾喷嘴,通过该喷雾喷嘴使从第一水箱61供给的水成为雾状,向第二路径222的内部喷雾。或者,也可以在第二供水部223设置供水孔,从该供水孔向第二路径222的内部滴下水。
由于第二供水部223设置在显热交换器22的上部,因此,从第二供水部223滴下或喷雾的水从第二路径222的上部即第二路径222中的排气EA的出口流入该第二路径222。由此,在显热交换器22的第二路径222中,排气EA的流动方向即从下向上的方向与从第二供水部223滴下等的水的流动方向即从上向下的方向成为对流方向。
如上所述,在显热交换器22的第二路径222中,从第二给水部223滴下的水和由第二风扇41输送的排气EA形成流动方向为对流方向的对流。显热交换器22的第二路径222被构成为上下方向,来自第二供水部223的水从显热交换器22的上方滴下到第二路径222,排气EA从显热交换器22的下方流入第二路径222。
从第二路径222的上方滴下的水被从第二路径222的下方流入的排气EA气化,该第二空气被水的气化潜热冷却。从第二路径222的上方滴下的水是回收到第一水箱61中的水,由于水温比排气EA低,因而排气EA也通过与水的显热交换而被冷却。未气化而通过第二路径222的水由位于第二路径222下方的排水盘5接收。对于该未气化而通过第二路径222的水,也被气化的水的气化潜热冷却。
被冷却的排气EA在与在第一路径221中流动的供气SA之间进行显热交换后,从第二路径222的上方流出。这样,在第二路径222中,通过使从第二供水部223供给的水的流动方向与排气EA的流动方向为对流方向,能够提高水和排气EA的相对速度,提高水的气化效率,增加每单位时间水的蒸发量。
通过下述体积公式来说明在水温、表面积的条件相等的情况下,蒸发量与作为排气EA的第二空气和水的相对速度成比例地增加。水的蒸发水量E由该体积公式(E=ρCU(qSTA×T-qair)A)表示,其中,E为蒸发水量,单位为kg/s;ρ为空气密度,单位为kg/m3;C为体积系数;U为水与空气的相对速度,单位为m/s;qSTA为饱和比湿;qair为比湿;A为水的表面积,单位为m2。由此,示出由于水与空气的相对速度U增加,水的蒸发水量E增加。此外,关于在显热交换器22的第二路径222热交换器排气侧的水与第二空气的显热交换的热阻,也依赖于水与第二空气的相对速度而降低。例如,根据已知的热阻基础公式(R=1/hS),当水与空气的相对速度上升时,由显热交换引起的热阻降低。这样,在第二路径222中,通过使从第二供水部223供给的水的流动方向与第二空气的流动方向为对流方向的反方向,能够在提高水与第二空气的相对速度从而增加每单位时间的水的蒸发量的同时,降低在水与第二空气之间进行的显热交换的热阻,提高对第二空气的冷却效率。通过这样冷却的第二空气,对作为供气SA的第一空气进行冷却,由此能够提高空调机1的冷却能力。
也可以在第一水箱61的外部面即第一水箱61的底板613和侧板的外表面粘贴隔热构件。如上所述,在第一水箱61中贮存有从气化过滤器21和显热交换器22回收的水,该水通过气化热被冷却。通过在第一水箱61的外周面设置隔热构件,能够抑制经由第一水箱61的底板613和侧板从气化过滤器21回收的水与第一水箱61的周边空气之间的热交换,能够抑制从气化过滤器21回收的水的水温上升。同样,也可以在排水盘5、第一供给水路71、第二供给水路72以及第二回收水路82的外周面粘贴隔热构件。
排水盘5呈在上部具有开口部的箱状,该开口部设置为朝向显热交换器22和气化过滤器21。排水盘5设置于在左右方向上并列设置的显热交换器22和气化过滤器21的下方,从开口部接收通过显热交换器22而未被显热交换器22气化的第二路径残存水。即,未气化而从显热交换器22的第二路径222中的第二空气的流入口滴下的水流入排水盘5,由该排水盘5暂时贮存。
呈箱状的排水盘5的底板51由形成在中央部的平坦部和位于该平坦部的左右两端的倾斜部形成。位于平坦部两端的倾斜部分别朝向排水盘5的侧板向上方倾斜,由此,平坦部构成底板51的最下部。因此,由排水盘5接收的水从倾斜部流落到平坦部。在平坦部设有与第一水箱61连通的第二回收水路82,由排水盘5接收的水经由第二回收水路82回收到第一水箱61中。
未被气化过滤器21气化而从上向下通过该气化过滤器21的气化过滤器残存水,通过设置在气化过滤器21下方的第一回收水路81被回收到第一水箱61中,而不会积存在排水盘5中。从气化过滤器21的下方延伸设置的第一回收水路81从排水盘5的开口部进入该排水盘5的内部空间,通过设置在排水盘5的底板51的贯通孔511,与第一水箱61连通。即,由于第一回收水路81贯通排水盘5的底板51而设置,因此,在该第一回收水路81中流动的气化过滤器残存水不会流入排水盘5,而是从气化过滤器21被回收到第一水箱61中。这样,通过使第一回收水路81位于排水盘5的内部空间,并且贯通底板51而设置,能够使该第一回收水路81用作绕过排水盘5的旁路路径。通过设置该旁路路径,能够防止在排水盘5中形成由第一回收水路81和第二回收水路82构成短路路径,即使排气EA在排水盘5的内部空间中流动的情况下,该排气EA也会流入第一回收水路81,能够可靠地防止流入到第一流路3中。这里,排水盘5的内部空间由于第一风扇31而为正压,气化过滤器21的第一流路3由于第二风扇41而为负压。因此,假设在第一回收水路81不贯通排水盘5而与排水盘5的内部空间连通的情况下,排气EA的一部分有可能不通过显热交换器22的第二路径222而经由气化过滤器21进入第一流路3。与之相对地,如上所述,通过使第一回收水路81用作绕过排水盘5的旁路路径,排气EA的一部分不通过显热交换器22的第二路径222,能够可靠地防止经由气化过滤器21进入第一流路3。
呈箱状的排水盘5的内部空间成为由第二风扇41输送的排气EA的流路,形成第二路径222的一部分。在显热交换器22的下方设置的排水盘5的横向长度比显热交换器22的横向宽度长。这样,通过使排水盘5的横向长度比显热交换器22的横向宽度宽,能够使形成第二路径222的一部分的排水盘5的内部空间的路径长度长。由此,对于通过排水盘5的内部空间的排气EA,能够提高保持在排水盘5中的水的冷却效率。
从第二风扇41吹出的排气EA从排水盘5的开口部的第二风扇41侧流入该排水盘5的内部空间,在通过该内部空间后,从显热交换器22的第二路径222的下方流入该第二路径222。从第二回收水路82流入的第二路径残存水暂时积存在排水盘5中,该第二路径残存水被气化热冷却。在通过排水盘5的内部空间时,排气EA通过与积存在排水盘5的第二路径残存水之间的显热交换以及该水的一部分气化而产生的气化热而被冷却。此外,在排水盘5的内部空间设有第一回收水路81的一部分,在该第一回收水路81中流动气化过滤器21而未被气化过滤器21气化的气化过滤器残存水,该气化过滤器残存水被气化热冷却。因此,在通过排水盘5的内部空间时,排气EA进一步通过与在第一回收水路81中流动的气化过滤器残存水之间进行显热交换而被冷却。这样,排气EA在流入显热交换器22的第二路径222之前,被积存在排水盘5中的第二路径残存水和在第一回收水路81中流动的气化过滤器残存水所具有的冷热冷却。因此,排气EA流入第二路径222之后,能够提高对在第一路径221中流动的供气SA的冷却能力。
第一水箱61设置在排水盘5的下方,容纳在壳体11内。第一水箱61例如形成为树脂制的密闭型箱体,紧密接触设置在排水盘5的底板51的外表面。第一水箱61的上板的外表面与排水盘5的底板51的左侧的倾斜部的外表面紧密接触地设置,该第一水箱61的上板和排水盘5的底板51的左侧的倾斜部例如也可以一体成型。
在比第一水箱61内贮存水的区域更靠上方的第一水箱61的上板,设置有空气孔611。该空气孔611为了使第一水箱61的内部和外部贯通而贯通排水盘5的底板51,与排水盘5的内部空间连通。假设没有空气孔611,则第一水箱61内的压力上升,来自第一回收水路81和第二回收水路82的水难以流入。与之相对地,通过如上所述设置空气孔611,能够抑制第一水箱61内的内压上升而导致水难以从第一回收水路81和第二回收水路82流入的情况。使第一水箱61和排水盘5连通的空气孔611在排水盘5的底板51的倾斜部形成在排水盘5的侧板侧的端部。这样,通过将使第一水箱61和排水盘5连通的空气孔611设置在底板51的倾斜部的端部,能够使空气孔611在排水盘5的深度方向即上下方向上位于比较高的位置,能够抑制水流入该空气孔611。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第一水箱61的空气孔611与排水盘5连通,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该空气孔611也可以与壳体11内的任意空间连通。
在第一水箱61中,除了第一供给水路71、第二供给水路72、第一回收水路81和第二回收水路82之外,还插通有与第二水箱62连通的连接管621。在连接管621,设有供水泵622和电磁阀623,通过打开电磁阀623并且驱动供水泵622,从第二水箱62向第一水箱61供水。
对第一水箱61、第一供给水路71、第二供给水路72、第一回收水路81和第二回收水路82的接合方式进行说明。第二回收水路82的一部分突出设置在第一水箱61的内部。由于第二回收水路82的开口部配置在与排水盘5靠近的位置,因此第二回收水路82的一部分突出配置在第一水箱61的内部,由此,即使壳体11倾斜,也能够防止第一水箱61内的水从第二回收水路82的开口部流入排水盘5。此外,第一供给水路71、第二供给水路72、第一回收水路81和连接管621被配置成不向第一水箱61的内部突出。关于第一供给水路71、第二供给水路72、连接管621,即使壳体11倾斜,也能够通过分别设置在第一循环泵91、第二循环泵92、供水泵622内的止逆阀防止第一水箱内的水逆流。而且,关于第一回收水路81,由于气化过滤器21配置在比较高的位置,因此即使在第一回收水路81内逆流,也能够防止水流入气化过滤器21。
第二水箱62例如形成为树脂制的密闭型箱体,载置于壳体11外。第二水箱62的容量可以比第一水箱61的容量大。在第二水箱62中插通有连接管621,通过该连接管621,第二水箱62与第一水箱61连通。
空调机1从第一吸入口32和第二吸入口43吸入被空调空间的空气。从第一吸入口32吸入的空气作为供气SA流入第一流路3。从第二吸入口43吸入的空气作为排气EA流入第二流路4。
从第二吸入口43吸入的排气EA通过排水盘5的内部空间。由于在排水盘5中接收从显热交换器22回收的第二路径残存水,因而排气EA在通过排水盘5的内部空间时被该回收的水冷却。此外,由于在排水盘5的内部空间设有第一回收水路81,因此排气EA还被在该第一回收水路81中流动的气化过滤器残存水冷却。通过了排水盘5的内部空间的排气EA从显热交换器22的下方流入第二路径222。
在第二路径222中,经由设置在显热交换器22的上部的第二供水部223,从第一水箱61供给的水滴下。即,在第二路径222中,排气EA和从第二供水部223滴下的水成为混合存在的状态,该排气EA和水形成对流。贮存于第一水箱61中的水是从气化过滤器21和显热交换器22回收的水,是被气化热冷却的水。因此,从第一水箱61供给的水的水温比刚流入第二路径222的排气EA的温度低。排气EA与从第二供水部223滴下的水之间交换显热,即被该水冷却。
由于从第二供水部223滴下的水分配到构成第二路径222的各树脂板,并且滴到该树脂板的内部,因此,与排气EA接触的水的表面积增加。由此,从第二供水部223滴下的水的一部分气化,排气EA也被该气化热冷却。由于排气EA和水形成对流,因此,与排气EA和水形成并行流的情况相比,排气EA与水的相对速度更快,促进每单位时间的水的气化,即气化潜热增加,能够增加对排气EA的冷却能力。
在显热交换器22的第一路径221中流动的供气SA和在第二路径222中流动的排气EA彼此正交,在供气SA和排气EA之间进行显热交换。如上所述,在第二路径222中流动的排气EA被从第一水箱61供给的水冷却,供气SA被从第一水箱61供给的水冷却后的排气EA冷却。供气SA也与未气化并且未从第二路径222滴下而留在第二路径222中的水之间进行显热交换。
通过了显热交换器22的第一路径221的供气SA流入从显热交换器22到第一吹出口33的第一流路3。在该第一流路3中,在显热交换器22的下游侧设有气化过滤器21,供气SA通过气化过滤器21。
在气化过滤器21,经由设置在气化过滤器21的上部的第一供水部211,从第一水箱61供给的水滴下。由于第一流路3内保持为负压,因此,从第一水箱61供给的水从设置在第一供水部211的底面的供水孔被吸入到气化过滤器21的内部,浸透气化过滤器21内。浸透气化过滤器21的水由于供气SA通过气化过滤器21而被促进气化,气化即蒸发而成为水蒸气,包含在供气SA中。供气SA被该气化热冷却,供气SA的温度降低。冷却后的供气SA被第一风扇31从第一吹出口33向被空调空间吹出。
通过这种结构,能够对作为供气SA吹出到被空调空间的第一空气进行包括由显热交换器22进行的一次冷却和由气化过滤器21进行的二次冷却在内的两个阶段的冷却。因此,例如与仅使用气化过滤器21的直接气化方式相比,能够进一步降低供气SA的温度。
从第一水箱61供给到气化过滤器21的水的一部分不气化,而是作为液体的水残存在气化过滤器21内。该残存的水也被气化热冷却。残存在气化过滤器21内的水由于重力而向气化过滤器21的下方移动,经由设置在气化过滤器21下方的第一回收水路81被回收到第一水箱61中。这样,通过回收残存在气化过滤器21内的水,能够使贮存在第一水箱61中的水的温度降低,使其稳定在较低的温度。
如上所述,贮存在第一水箱61中的水供给到显热交换器22和气化过滤器21,通过使贮存在该第一水箱61中的水稳定在低温,能够提高显热交换器22和气化过滤器21的冷却能力。
从显热交换器22的下方流入第二路径222的排气EA向位于显热交换器22的上方的第二路径222的出口输送。在从显热交换器22的上方滴下的水中,未气化的水流入设在显热交换器22下方的排水盘5,在该排水盘5中暂时贮存,然后经由设在排水盘5的底板51的第二回收水路82回收到第一水箱61中。
通过了显热交换器22的第二路径222的排气EA流入从显热交换器22到第二吹出口44的第二流路4。该第二流路4设置在显热交换器22的上部,排气EA通过第二流路4后,从第二吹出口44吹出。在第二流路4的流动方向上,在位于显热交换器22的下游侧的形成第二流路4的壁面即隔板14,热连接有基板13,该基板13被排气EA冷却。
图3是示出空调机1的各功能部的框图。空调机1所包括的作为电气部件的第一风扇31、第二风扇41、第一循环泵91、第二循环泵92、供水泵622、电磁阀623以及水位传感器612通过通信线与设置在基板13的控制部131以能够进行通信的方式连接。
水位传感器612例如由浮子开关等构成,设置在第一水箱61的内部。在基板13上安装有包括存储器和MPU等在内的微型计算机等,该微型计算机用作进行供水泵622和电磁阀623等的驱动控制的控制部。
控制部131可以通过控制从二次电池15向第一风扇31、第二风扇41、第一循环泵91、第二循环泵92以及供水泵622的供电和切断,来进行这些致动器的驱动控制。控制部131根据从第一水箱61内的水位传感器612输出的信号,来控制设置在连接管621的供水泵622和电磁阀623,进行从第二水箱62向第一水箱61的供水的开始和停止。
图4是示出由安装在基板13上的控制部131进行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在空调机1运转时,安装在基板13上的控制部131定期或不间断地执行以下的处理。
控制部131取得与第一水箱61的水位有关的信息(S10)。控制部131经由信号线等从设置在第一水箱61内部的水位传感器612取得与贮存在第一水箱61中的水的水位有关的信息。
控制部131判断第一水箱61的水位是否在规定值以下(S11)。例如由浮子开关构成的水位传感器612在第一水箱61的水位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输出信号。控制部131根据是否从水位传感器612取得了该信号,来判断第一水箱61的水位是否在规定值以下。在第一水箱61的水位不在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S11:否),即在第一水箱61的水位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控制部131进行循环处理,以再次执行S10的处理。
在第一水箱61的水位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S11:是),控制部131输出打开电磁阀623的信号(S12)。控制部131输出驱动供水泵622的信号(S13)。在第一水箱61的水位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即从水位传感器612取得了表示水位为规定值以下的信号的情况下,控制部131检测为第一水箱61内的水处于不足状态(检测到无水)。控制部131以该检测到无水为触发,输出打开电磁阀623的信号,还输出驱动供水泵622的信号,由此开始从第二水箱62向第一水箱61供水。
控制部131判断是否进行了规定量的供水(S14)。控制部131例如通过测量供水泵622的驱动时间来判断是否进行了规定量的供水。或者,控制部131也可以基于从设置在第一水箱61的内部的水位传感器612输出的信号,来判断是否进行了规定量的供水。规定量的供水例如也可以预先决定为100CC等。规定量的供水也可以决定为从第一水箱61的容量减去在检测到无水的时刻第一水箱61内的残存水量以及由供给水路和回收水路构成的循环路径内的残存水量后的量以下。在未进行规定量的供水的情况下(S14:否),控制部131进行循环处理,以再次执行S14的处理。
在进行了规定量的供水的情况下(S14:是),控制部131输出停止供水泵622的信号(S15)。控制部131输出关闭电磁阀623的信号(S16)。在进行了规定量的供水的情况下,控制部131通过输出停止供水泵622的信号,停止从第二水箱62向第一水箱61供水。然后,控制部131输出关闭电磁阀623的信号。在停止供水泵622和关闭电磁阀623时,控制部131输出信号,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控制部131也可以通过停止用于驱动供水泵622和电磁阀623的驱动信号等,来使供水泵622停止和使电磁阀623关闭。
(变形例)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用以下的变形例来置换。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中,各变形例可以单独置换,也可以组合起来进行置换。
在本实施方式中,二次电池15被容纳在壳体11的内部,但不限于此。二次电池15也可以安装在壳体11的外部。通过将二次电池15设为外置,能够提高二次电池15的更换性。在安装在壳体11的外部的情况下,二次电池15可以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在例如壳体11的外壁、或者用于保持壳体11的例如笼状托架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风扇31和第二风扇41是螺旋桨式风扇,但不限于此。第一风扇31和第二风扇41例如也可以是西洛克风扇、涡轮风扇或横流风扇等离心风扇。由于螺旋桨式风扇等轴流风扇相对于第一流路3和第二流路4在相同方向上使风流动,因此,能够有助于小型化。与之相对地,如果是离心风扇,虽然需要使风的流动相对于流路成直角地弯曲,但是,在需要使该流路成直角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离心风扇。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嵌合管道12的凹部111形成在壳体11的上表面,但不限于此。该凹部111也可以形成在壳体11的左右侧面中的任一个。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在左侧面或右侧面形成的凹部111,管道12的安装位置为凹部111的左部或右部。此外,第一风扇31与凹部111的左右侧面相邻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气化过滤器21设置在显热交换器22的下游侧,但不限于此。气化过滤器21也可以设置在显热交换器22的上游侧。即使在将气化过滤器21设置在显热交换器22的上游侧的情况下,也能够以两个阶段来冷却供气SA。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风扇31在供气SA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显热交换器22的下游侧,第二风扇41在排气EA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显热交换器22的上游侧,但不限于此。第一风扇31也可以在供气SA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显热交换器22的上游侧,第二风扇41也可以在排气EA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显热交换器22的下游侧。或者,第一风扇31和第二风扇41也可以都设置在显热交换器22的上游侧或下游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气化过滤器21和第一风扇31配置成至少一部分在高度方向上重叠,但不限于此。气化过滤器21和第一风扇31也可以在高度方向上不重叠地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回收水路81绕过排水盘5,但不限于此。第一回收水路81也可以与排水盘5连通,使在第一回收水路81中流动的气化过滤器残存水流入排水盘5。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第一回收水路81设置将水的流动仅限制在从气化过滤器21到排水盘5的止逆阀。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回收水路8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由呈箱状的排水盘5形成的内部空间中,但不限于此。第一回收水路81也可以在排气EA的流动方向上相对于显热交换器22设置在上游侧或下游侧中的任一个,而且也可以不设置在第二流路4上。即,第一回收水路81也可以不设置在排水盘5的内部空间,而设置在该排水盘5的内部空间的外部。由排水盘5形成的内部空间形成第二流路4的一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回收水路81贯通排水盘5的底板51而设置,但不限于此。第一回收水路8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排水盘5的内部空间,但也可以避开排水盘5的底板51而与第一水箱61连通。第一回收水路81的至少一部分在从排水盘5的上表面的开口部进入内部空间后,例如以U字形或L字形从该开口部离开内部空间,绕过排水盘5的侧板,与第一水箱61连通。通过使位于排水盘5内部空间的第一回收水路81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U字形等,能够使位于该内部空间的第一回收水路81的水路长度变长,能够增加与通过排水盘5的内部空间的排气EA之间的传热面积,提高对排气EA的冷却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回收水路81是单个水路,但不限于此。为了提高与排气EA的热交换的效率,也可以通过使水路的粗细变细并且增加水路个数的方式来增加表面积。此外,第一回收水路81的材料也可以采用热传导率高的金属等材料。
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水盘5在排气EA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显热交换器22的上游侧,但不限于此。排水盘5也可以在排气EA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显热交换器22的下游侧,或者也可以不设置在第二流路4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水箱61设置有空气孔611,但不限于此。在第一水箱61也可以不设置空气孔611。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水箱61设置在壳体11的内部,第二水箱62设置在壳体11的外部,但不限于此。第一水箱61和第二水箱62可以都设置在壳体11的外部。或者,第一水箱61和第二水箱62也可以都设置在壳体11的内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机1包括电磁阀623、控制部131以及水位传感器612,但不限于此。空调机1也可以不包括电磁阀623、控制部131以及水位传感器612。
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机1包括二次电池15,但不限于此。空调机1也可以不包括二次电池15,而包括例如作为接收来自商用电源或搭载空调机1的车辆的电池等外部电源的供电的电力接收部的电源插座或供电端口。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基板13热连接的壁面即隔板14在排气EA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显热交换器22的下游侧,但不限于此。与基板13热连接的壁面也可以不设置在排气EA的流动方向上显热交换器22的下游侧,例如也可以设置在排气EA的流动方向上显热交换器22的上游侧、供气SA的流动方向上显热交换器22的上游侧、供气SA的流动方向上显热交换器22的下游侧、或者第一流路3和第二流路4以外的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1容纳包括显热交换器22和气化过滤器21的冷却单元2,但不限于此。壳体11也可以容纳仅包括显热交换器22和气化过滤器21中的一个的冷却单元2。
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机1包括:壳体11,容纳包含显热交换器22和气化过滤器21中的至少一个的冷却单元2;第一水箱61,容纳在壳体11中,贮存向冷却单元2供给的水;第二水箱62,分开设置在壳体11的外部,向第一水箱61供水,第一水箱61和第二水箱62通过连接管621连通。
由此,能够使设置在壳体11内的第一水箱61小型化,能够使空调机1的壳体11的尺寸小型化。
此外,在第一水箱61,在比第一水箱61内贮存水的区域更靠上方的位置设置有贯通第一水箱61的内部和外部的空气孔611。
此外,空调机1包括设置在连接管621的电磁阀623、控制电磁阀623的开闭的控制部131、输出与第一水箱61内的水的水位有关的信息的水位传感器612,控制部131根据从水位传感器612输出的关于水位的信息打开电磁阀623,从第二水箱62向第一水箱61供水。
此外,空调机1包括设置在连接管621的供水泵622、控制供水泵622的驱动的控制部131、输出与第一水箱61内的水的水位有关的信息的水位传感器612,控制部131根据从水位传感器612输出的关于水位的信息驱动供水泵622,从第二水箱62向第一水箱61供水。
上述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由权利要求来表示,并且包括与权利要求等同的范围以及全部变形。
附图标记说明
1:空调机
11:壳体
111:凹部
12:管道
13:基板
131:控制部
14:隔板
15:二次电池
2:冷却单元
21:气化过滤器
211:第一供水部
22:显热交换器
221:第一路径
222:第二路径
223:第二供水部
3:第一流路
31:第一风扇
32:第一吸入口
33:第一吹出口
4:第二流路
41:第二风扇
43:第二吸入口
44:第二吹出口
5:排水盘
51:底板
511:贯通孔
61:第一水箱
611:空气孔
612:水位传感器
613:底板
62:第二水箱
621:连接管
622:给水泵
623:电磁阀
71:第一供给水路
72:第二供给水路
81:第一回收水路
82:第二回收水路
91:第一循环泵
92:第二循环泵
Claims (15)
1.一种空调机,包括:
显热交换器,具有第一空气流动的第一路径和第二空气流动的第二路径;
气化过滤器;
第一供水部,用于向所述气化过滤器供水;以及
第二供水部,用于向所述显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二路径供水,
所述第二供水部相对于所述显热交换器设置成从所述第二供水部向所述第二路径的供水方向与在所述第二路径中流动的所述第二空气的流动方向为对流方向,
所述第一空气分别通过所述显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一路径和所述气化过滤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过滤器在所述第一路径中流动的所述第一空气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所述显热交换器的下游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风扇,用于输送所述第一空气;以及
第二风扇,用于输送所述第二空气,
所述第二风扇在所述第二空气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所述显热交换器的上游侧,
通过将所述第二供水部设置在所述第二空气的流动方向上所述显热交换器的下游侧,使从所述第二供水部向所述第二路径的供水方向与在所述第二路径中流动的所述第二空气的流动方向为对流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过滤器和所述第一风扇被设置成至少一部分在高度方向上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纳所述显热交换器和所述气化过滤器的壳体,
所述壳体设置有用于安装用于吹出所述第一空气的管道的凹部,
所述第一风扇与所述凹部相邻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水箱;
排水盘,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二供水部向所述第二路径供给的水中的通过所述第二路径的水;
第二回收水路,用于将所述排水盘所接收的水回收到用于贮存向所述第一供水部和所述第二供水部供给的水的所述第一水箱;以及
第一回收水路,用于将向所述气化过滤器供给的水中的通过所述气化过滤器的水回收到所述第一水箱中而不流入所述排水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收水路在第二空气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所述显热交换器的上游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盘呈上部具有开口的箱状,
所述第一回收水路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由箱状的所述排水盘形成的内部空间中。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收水路设置为贯通所述排水盘的底板。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盘在所述第二空气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所述显热交换器的上游侧。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水箱的比所述第一水箱内贮存水的区域更靠上方的位置,设置有贯通所述第一水箱的内部和外部的空气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容纳所述显热交换器和所述气化过滤器;
第一水箱,用于贮存向所述第一供水部和所述第二供水部供给的水;以及
第二水箱,用于向所述第一水箱供水,
所述第一水箱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
所述第二水箱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水箱与所述第二水箱之间;
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电磁阀的开关;以及
水位传感器,用于输出与所述第一水箱内的水的水位有关的信息,
所述控制部根据从所述水位传感器输出的与水位有关的信息来打开所述电磁阀,从所述第二水箱向所述第一水箱供水。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空调机的二次电池。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纳所述显热交换器和所述气化过滤器的壳体,
所述壳体设置有基板,
所述基板与形成所述第二空气所流动的流路的壁面热连接,
所述壁面在所述第二空气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所述显热交换器的下游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135885A JP2023030647A (ja) | 2021-08-23 | 2021-08-23 | 空調機 |
JP2021-135885 | 2021-08-23 | ||
PCT/JP2022/031355 WO2023026974A1 (ja) | 2021-08-23 | 2022-08-19 | 空調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836563A true CN117836563A (zh) | 2024-04-05 |
Family
ID=85322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80057535.5A Pending CN117836563A (zh) | 2021-08-23 | 2022-08-19 | 空调机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191902A1 (zh) |
JP (1) | JP2023030647A (zh) |
CN (1) | CN117836563A (zh) |
WO (1) | WO2023026974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348848B2 (ja) * | 2000-12-28 | 2002-11-20 | 株式会社西部技研 | 間接気化冷却装置 |
JP5456719B2 (ja) * | 2011-04-22 | 2014-04-02 | ダイニチ工業株式会社 | 加湿器 |
JP6390269B2 (ja) * | 2014-08-26 | 2018-09-1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加湿機 |
JP7379897B2 (ja) * | 2019-07-18 | 2023-11-1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空調機 |
JP6935810B2 (ja) * | 2019-07-18 | 2021-09-1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空調機 |
JP6885479B1 (ja) * | 2020-01-20 | 2021-06-1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給水体、熱交換器ユニット及び空調機 |
-
2021
- 2021-08-23 JP JP2021135885A patent/JP2023030647A/ja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8-19 CN CN202280057535.5A patent/CN117836563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8-19 WO PCT/JP2022/031355 patent/WO202302697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4
- 2024-02-22 US US18/584,588 patent/US20240191902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026974A1 (ja) | 2023-03-02 |
US20240191902A1 (en) | 2024-06-13 |
JP2023030647A (ja) | 2023-03-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37361B (zh) | 电池温度调整单元及搭载该单元的车辆 | |
JP7552649B2 (ja) | 空調機 | |
JP7501565B2 (ja) | 空調機 | |
CN113137675B (zh) | 供水体、热交换器单元以及空调机 | |
CN117836563A (zh) | 空调机 | |
WO2022124225A1 (ja) | 空調機 | |
CN214701047U (zh) | 空调机 | |
JP7552317B2 (ja) | 冷却ユニット及び空調機 | |
CN114127482B (zh) | 空调机 | |
JP6472588B1 (ja) | 燃料電池装置 | |
JP7552316B2 (ja) | 空調機 | |
CN113383199A (zh) | 空调机 | |
CN113847651B (zh) | 一种风管机的室内机及空调器 | |
JP7544194B2 (ja) | 空調機 | |
JP2024011859A (ja) | 空調機 | |
WO2024135659A1 (ja) | 空調機 | |
CN115264625A (zh) | 空调器 | |
CN117596839A (zh) | 一种液冷机组及机柜 | |
JPH09189429A (ja) | 床置き型換気空調装置 | |
JP2005100775A (ja) | 燃料電池発電システム | |
JPH09189432A (ja) | 床置き型換気空調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