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25395A - 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25395A
CN117825395A CN202410252632.0A CN202410252632A CN117825395A CN 117825395 A CN117825395 A CN 117825395A CN 202410252632 A CN202410252632 A CN 202410252632A CN 117825395 A CN117825395 A CN 1178253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e cell
detection
light source
camera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526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武琼
马林
黄文芳
陈齐之
孟鹏飞
曹泽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5263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253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25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253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及方法。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包括第一检测组件、第二检测组件、固定机构和上位机。第一检测组件包括第一光源组和至少一第一相机,第一光源组的多个光源围绕至少一第一相机间隔布设,以对裸电芯的第一侧面分别从不同光照方向照射,至少一第一相机用于获取裸电芯的第一侧面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第二光源组的多个光源围绕至少一第二相机间隔布设,以对裸电芯的第二侧面分别从不同光照方向照射,至少一第二相机用于获取裸电芯的第二侧面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可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

Description

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也是未来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为了满足对电池能量密度的要求,电池通常可包括串联和/或并联的一个或多个裸电芯。裸电芯一般为长方体形状,主要包括底侧面、顶侧面、前后侧面和左右端面。裸电芯的六面外观上的缺陷与瑕疵会直接影响裸电芯的质量。
为了确保裸电芯的质量,在裸电芯的生产过程中,通常会检测裸电芯的六个外观面的各类瑕疵,例如脏污、划痕、压伤、缺损、异物、PIN针歪斜等进行缺陷检测。然而,传统的缺陷检测系统对划痕、压伤等缺陷存在漏检的风险。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缺陷检测方法对划痕、压伤等缺陷的漏检风险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及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裸电芯包括沿第一方向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沿第二方向彼此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沿第三方向彼此相对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垂直。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包括第一检测组件、第二检测组件、固定机构和上位机,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沿第二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固定机构用于将裸电芯定位于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之间,第一检测组件位于裸电芯的第一侧面的一侧,第二检测组件位于裸电芯的第二侧面的一侧。第一检测组件包括第一光源组和至少一第一相机,第二检测组件包括第二光源组和至少一第二相机,第一光源组和第二光源组均包括多个光源,第一相机沿第二方向与裸电芯的第一侧面相对且间隔布设,第一光源组的多个光源围绕至少一第一相机间隔布设,以对裸电芯的第一侧面分别从不同光照方向照射,至少一第一相机用于获取裸电芯的第一侧面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第二相机沿第二方向与裸电芯的第二侧面相对且间隔布设,第二光源组的多个光源围绕至少一第二相机间隔布设,以对裸电芯的第二侧面分别从不同光照方向照射,至少一第二相机用于获取裸电芯的第二侧面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上位机用于接收多个第一检测图像和多个第二检测图像;且上位机用于根据多个第一检测图像进行缺陷检测,输出第一检测结果,以及用于根据多个第二检测图像进行缺陷检测,输出第二检测结果。
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该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使用时,可利用第一光源组的多个光源和至少一第一相机,获取裸电芯的第一侧面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且可利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对第一侧面上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进行更准确地检测,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也可利用第二光源组的多个光源和至少一第二相机,获取裸电芯的第二侧面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且可利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对第二侧面上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进行更准确地检测,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
第一光源组的多个光源环绕至少一第一相机间隔设置;第二光源组的多个光源环绕至少一第二相机间隔设置。可利用第一光源组的多个光源对裸电芯的第一侧面分别从不同光照方向照射,可更全面地对第一侧面上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进行检测,也可利用二光源组的多个光源对裸电芯的第二侧面分别从不同光照方向照射,可更全面地对第二侧面上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进行检测,进而可进一步地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
第一光源组和第二光源组的多个光源均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且间隔布设的两个第一光源,以及沿第三方向相对且间隔布设的两个第二光源。可利用第一光源组的两个第一光源和两个第二光源对裸电芯的第一侧面形成不同的光照方向照射,进而可在不同光照方向照射下分别获取对应的第一检测图像,可获取裸电芯的第一侧面在不同光照方向照射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便于利用不同光照方向照射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更准确地对第一侧面上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进行检测,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同理,也可利用第二光源组的两个第一光源和两个第二光源对裸电芯的第二侧面形成不同的光照方向照射,可更准确地对第二侧面上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进行检测,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裸电芯的待测表面具有平行于第一方向的第一对称轴,以及平行于第三方向的第二对称轴;待测表面为裸电芯的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两个第一光源以第二对称轴为基准呈对称分布,且第一光源以第一对称轴为基准呈对称分布;可使第一光源对裸电芯的待测表面形成均匀地光照,以便在第一光源所形成的光照方向照射下获得质量更高的检测图像(本段中的所有检测图像均为第一检测图像或均为第二检测图像)。由于两个第一光源以第二对称轴为基准呈对称分布,因此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光源形成相反的光照方向,若裸电芯的待测表面存在有缺陷,可在相反的光照方向照射下获得至少两个检测图像,且可根据该至少两个检测图像更准确地进行缺陷检测,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和/或,两个第二光源以第一对称轴为基准呈对称分布,且第二光源以第二对称轴为基准呈对称分布。可使第二光源对裸电芯的待测表面形成均匀地光照,以便在第二光源所形成的光照方向照射下获得质量更高的检测图像。由于两个第二光源以第一对称轴为基准呈对称分布,因此,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光源形成相反的光照方向,若裸电芯的待测表面存在有缺陷,可在相反的光照方向照射下获得至少两个检测图像,且可根据该至少两个检测图像更准确地进行缺陷检测,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光源具有朝向裸电芯的待测表面设置的第一出光端面,待测表面为裸电芯的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沿第三方向,第一出光端面沿第三方向的任一侧的边,位于裸电芯的待测表面沿第三方向同一侧的一边的外侧。可使第一光源的第一出光端面在裸电芯的待测表面形成的照射区域更为全面地覆盖到裸电芯的待测表面,也就是说,第一光源组的第一光源在裸电芯的第一侧面形成的照射区域更为全面地覆盖到裸电芯的第一侧面,第二光源组的第一光源在裸电芯的第二侧面形成的照射区域更为全面地覆盖到裸电芯的第二侧面,如此,在第一光源组的第一光源的光照下,可利用第一相机更清晰地拍摄到对应的第一检测图像,也可在第二光源组的第一光源的光照下,可利用第二相机更清晰地拍摄到对应的第二检测图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光源具有朝向裸电芯的待测表面设置的第二出光端面,待测表面为裸电芯的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沿第一方向,第二出光端面沿第一方向的任一侧的边,位于裸电芯的待测表面沿第一方向同一侧的一边的外侧。可使第二光源的第二出光端面在裸电芯的待测表面形成的照射区域更为全面地覆盖到裸电芯的待测表面,在对应的第二光源的光照下,可利用第一相机更清晰地拍摄到对应的第一检测图像,也可利用第二相机更清晰地拍摄到对应的第二检测图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源具有朝向裸电的待测表面设置的出光端面,待测表面为裸电芯的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光源的出光端面与裸电芯的待测表面之间呈预设角度设置。可使光源能够很好地照射在裸电芯的待测表面的中心区域,进而可提高裸电芯的待测表面的中心区域的亮度,如此,在对应的光源的光照下,可利用第一相机更清晰地拍摄到对应的第一检测图像,也可利用第二相机更清晰地拍摄到对应的第二检测图像,且可根据该第一检测图像更清晰地获知裸电芯的第一侧面的中心区域是否存在有缺陷,也可根据该第二检测图像更清晰地获知裸电芯的第二侧面的中心区域是否存在有缺陷,可提高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的检测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源具有朝向裸电芯的待测表面设置的出光端面,待测表面为裸电芯的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还包括角度调节机构,角度调节机构与光源相连,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光源的出光端面相对于裸电芯的待测表面的角度。可利用角度调节机构改变光源的出光端面相对于裸电芯的待测表面的角度,进而可使光源处于不同光照角度,可以在不同光照角度下利用第一相机获取裸电芯的第一侧面的第一检测图像,也可以在不同光照角度下利用第二相机获取裸电芯的第二侧面的第二检测图像,进而便于根据多个第一检测图像或多个第二检测图像更准确地判断裸电芯的待测表面是否存在有缺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相机包括第一镜头,第一光源组的光源的出光侧与第一相机的第一镜头平齐设置;第二相机包括第二镜头,第二光源组的光源的出光侧与第二相机的第二镜头平齐设置。第一光源组的光源在裸电芯的第一侧面上形成照射亮度较为适中,便于第一相机对裸电芯的第一侧面进行拍摄,进而可提高拍摄的第一检测图像的质量,也有利于准确地对裸电芯的第一侧面进行缺陷检测。同理,也可使第二光源组的光源在裸电芯的第二侧面上形成照射亮度较为适中,便于第二相机对裸电芯的第二侧面进行拍摄,进而可提高拍摄的第二检测图像的质量,也有利于准确地对裸电芯的第二侧面进行缺陷检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检测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相机,裸电芯的第一侧面包括与第一相机一一对应且彼此相连的多个第一子侧面;沿第二方向,第一相机与对应的第一子侧面相对且间隔设置。通过增加第一相机的数量,可使裸电芯的第一侧面位于至少两个第一相机的视野范围组成的合集内的同时,也可减小单个第一相机与裸电芯的第一侧面之间在第二方向上的间距,进而可提高第一相机的拍摄精度,进而可提高第一检测图像的质量,有利于更好地判断第一侧面上的缺陷及缺陷的尺寸信息和位置信息等,可提高缺陷检测的准确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检测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相机,裸电芯的第二侧面包括与第二相机一一对应且彼此相连的多个第二子侧面;沿第二方向,第二相机与对应的第二子侧面相对且间隔设置。通过增加第二相机的数量,可使裸电芯的第二侧面位于至少两个第二相机的视野范围组成的合集内的同时,也可减小单个第二相机与裸电芯的第二侧面之间在第二方向上的间距,进而可提高第二相机的拍摄精度,进而可提高第二检测图像的质量,有利于更好地判断第二侧面上的缺陷及缺陷的尺寸信息和位置信息等,可提高缺陷检测的准确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构造为裸电芯的长边所在的面;其中,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面积,大于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的面积,且大于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面积。也就是说,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为裸电芯的大面,那么,利用本申请的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可利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光源对裸电芯的大面形成不同光照方向的照射,使得获得的检测图像(第一检测图像或第二检测图像)能够对裸电芯的大面上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进行更准确地检测,可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包括:获取裸电芯的第一侧面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根据多个第一检测图像进行缺陷检测,输出第一检测结果;获取裸电芯的第二侧面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根据多个第二检测图像进行缺陷检测,输出第二检测结果。可通过获取裸电芯的第一侧面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进而利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对第一侧面上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进行更准确地检测,也可通过获取裸电芯的第二侧面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进而利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对第二侧面上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进行更准确地检测,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提高该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裸电芯的第一侧面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具体包括:依次点亮第一光源组的多个光源,并在每一光源点亮的情况下,获取在第一光源组中点亮的光源光照下裸电芯的第一侧面的第一检测图像,以得多个第一检测图像。可通过依次点亮第一光源组的多个光源,并在每一光源点亮的情况下,获取在第一光源组中点亮的光源光照下裸电芯的第一侧面的第一检测图像,依此可获取裸电芯的第一侧面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进而可根据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很好地判断裸电芯的第一侧面是否存在有缺陷,以及缺陷的尺寸信息和位置信息等,可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提高该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检测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相机,裸电芯的第一侧面包括与第一相机一一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一子侧面,获取裸电芯的第一侧面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具体包括:获取每一第一相机采集的对应的第一子侧面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每一第一相机采集的对应的第一子侧面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具体包括:依次点亮第一光源组的多个光源,并在每一光源点亮的情况下,获取每一第一相机采集的对应的第一子侧面的第一检测图像,以得到多个第一检测图像。可利用每一第一相机采集在不同光照方向下对应的第一子侧面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进而可获得更清晰且质量更高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进而可利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对第一侧面上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进行更准确地检测,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提高该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多个第一检测图像进行缺陷检测,输出第一检测结果,具体包括:将多个第一检测图像进行融合处理,输出第一融合图像;根据第一融合图像进行缺陷检测,并输出第一检测结果。相较于第一检测图像,得到的第一融合图像更为清晰且质量更高,有利于根据第一融合图像更准确地对第一侧面进行缺陷检测,可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提高该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裸电芯的第二侧面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具体包括:依次点亮第二光源组的多个光源,并在每一光源点亮的情况下,获取在第二光源组中点亮的光源光照下裸电芯的第二侧面的第二检测图像,以得多个第二检测图像。依次点亮第二光源组的多个光源,并在每一光源点亮的情况下,获取在第二光源组中点亮的光源光照下裸电芯的第二侧面的第二检测图像,依此可获取裸电芯的第二侧面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进而可根据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很好地判断裸电芯的第二侧面是否存在有缺陷,以及缺陷的尺寸信息和位置信息等,可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提高该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检测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相机,裸电芯的第二侧面包括与第二相机一一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二子侧面,获取裸电芯的第二侧面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具体包括:获取每一第二相机采集的对应的第二子侧面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每一第二相机采集的对应的第二子侧面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具体包括:依次点亮第二光源组的多个光源,并在每一光源点亮的情况下,获取每一第二相机采集的对应的第二子侧面的第二检测图像,以得到多个第二检测图像。利用每一第二相机采集在不同光照方向下对应的第二子侧面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进而可获得更清晰且质量更高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进而可利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对第二侧面上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进行更准确地检测,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提高该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多个第二检测图像进行缺陷检测,输出第二检测结果,具体包括:将多个第二检测图像进行融合处理,输出第二融合图像;根据第二融合图像进行缺陷检测,并输出第二检测结果。相较于第二检测图像,得到的第二融合图像更为清晰且质量更高,有利于根据第二融合图像更准确地对第二侧面进行缺陷检测,可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提高该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一检测组件的正视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一检测组件的侧视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一检测组件的俯视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固定机构的正视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上位机、第一相机和第二相机的电路框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裸电芯;11、第一端面;12、第二端面;13、第一侧面;131、第一子侧面;14、第二侧面;15、第三侧面;16、第四侧面;
20、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
21、第一检测组件;211、第一光源组;2111、第一光源;21111、第一出光端面;2112、第二光源;21121、第二出光端面;212、第一相机;2121、第一镜头;213、第一安装架;214、第一阻尼转轴;
22、第二检测组件;221、第二光源组;222、第二相机;2221、第二镜头;223、第二安装架;224、第二阻尼转轴;
23、固定机构;231、夹爪;232、驱动件;
24、上位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经过研究发现,裸电芯的表面上的划痕、压伤等缺陷通常具有方向性,然而,传统的缺陷检测方法中光照的方向较为单一,导致划痕、压伤等缺陷存在漏检的风险。
为了解决传统的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存在漏检的风险较大的问题,本申请设计了一种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及方法,能够获取裸电芯的待测表面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检测图像,进而根据多个检测图像对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进行更准确地检测,降低了漏检风险。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和/或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可以但不限用于裸电芯或电池的生产工艺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20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一检测组件21的正视图,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一检测组件21的侧视图,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一检测组件21的俯视图。
请参阅图1-图4,裸电芯10包括沿第一方向F1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沿第二方向F2彼此相对的第一侧面13和第二侧面14、以及沿第三方向F3彼此相对的第三侧面15和第四侧面16,第一方向F1、第二方向F2和第三方向F3两两垂直。
裸电芯10大致呈六面体结构,具体到如图1-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裸电芯10大致呈长方体结构。第一端面11为裸电芯10的顶端面(即裸电芯10设置极耳的一端端面),第二端面12为裸电芯10的底端面。第一侧面13、第二侧面14、第三侧面15和第四侧面16为裸电芯10的四个侧面,且分别连接于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之间。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20,包括第一检测组件21、第二检测组件22、固定机构23和上位机24。
第一检测组件21和第二检测组件22沿第二方向F2相对且间隔设置,固定机构23用于将裸电芯10定位于第一检测组件21和第二检测组件22之间,第一检测组件21位于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的一侧,第二检测组件22位于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的一侧。
固定机构23可以是夹具,也可以是位于第一检测组件21和第二检测组件22之间,且用于将裸电芯10传送至第一检测组件21和第二检测组件22之间的传送机构,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示例地,如图5所示,固定机构23为夹具,固定机构23包括用于夹持裸电芯10的两个夹爪231,其中一夹爪231沿第三方向F3位于第三侧面15的一侧,另一夹爪231沿第三方向F3位于第四侧面16的一侧,固定机构23还包括分别与两个夹爪231连接的驱动件232,驱动件232可以是气缸或电机,示例地,固定机构23为气动手指或电动手指。
第一检测组件21包括第一光源组211和至少一第一相机212,第二检测组件22包括第二光源组221和至少一第二相机222,第一光源组211和第二光源组221均包括多个光源,第一相机212沿第二方向F2与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相对且间隔布设,第一光源组211的多个光源围绕至少一第一相机212间隔布设,以对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分别从不同光照方向照射,至少一第一相机212用于获取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
可以理解,第一光源组211的多个光源和第一相机212位于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沿第二方向F2的同一侧,可利用第一光源组211的多个光源对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分别从不同光照方向照射,进而可在不同光照方向下,可利用第一相机212拍摄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
第二相机222沿第二方向F2与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相对且间隔布设,第二光源组221的多个光源围绕至少一第二相机222间隔布设,以对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分别从不同光照方向照射,至少一第二相机222用于获取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
可以理解,第二光源组221的多个光源和第二相机222位于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沿第二方向F2的同一侧,可利用第二光源组221的多个光源对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分别从不同光照方向照射,进而可在不同光照方向下,可利用第二相机222拍摄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
光照方向是指光源出射的光线的方向,以第一光源组211包括两个下述的第一光源2111和两个下述的第二光源2112为例进行说明,其中一第一光源2111出射的光线从上前方朝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照射,另一第一光源2111出射的光线从下前方朝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照射,其中一第二光源2112出射的光线从左前方朝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照射,另一第二光源2112出射的光线从右前方朝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照射。
至少一第一相机212用于获取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可以是,第一检测组件21包括一个第一相机212,利用一个第一相机212获取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也可以是,第一检测组件21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相机212,分别利用每一第一相机212获取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
至少一第二相机222用于获取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可以是,第二检测组件22包括一个第二相机222,利用一个第二相机222获取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也可以是,第二检测组件22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相机222,分别利用每一第二相机222获取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
上位机24用于接收多个第一检测图像和多个第二检测图像,且上位机24用于根据多个第一检测图像进行缺陷检测,输出第一检测结果,以及用于根据多个第二检测图像进行缺陷检测,输出第二检测结果。
具体地,如图6所示,上位机24分别与第一相机212和第二相机222电连接。
其中,第一检测结果至少用于指示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是否存在缺陷。可以是,第一检测结果用于指示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是否存在缺陷。还可以是,第一检测结果用于指示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是否存在缺陷,若第一检测结果指示出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上存在有缺陷,则第一检测结果还用于指示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上的所有缺陷的位置信息、尺寸信息和缺陷规格等。其中,缺陷包括划痕或压伤等。
第二检测结果至少用于指示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是否存在缺陷。可以是,第二检测结果用于指示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是否存在缺陷。还可以是,第二检测结果用于指示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是否存在缺陷,若第二检测结果指示出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上存在有缺陷,则第二检测结果还用于指示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上的所有缺陷的位置信息、尺寸信息和缺陷规格等。其中,缺陷包括划痕或压伤等。
因此,该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20使用时,可利用第一光源组211的多个光源和至少一第一相机212,获取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且可利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对第一侧面13上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进行更准确地检测,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也可利用第二光源组221的多个光源和至少一第二相机222,获取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且可利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对第二侧面14上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进行更准确地检测,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第一光源组211的多个光源环绕至少一第一相机212间隔设置,第二光源组221的多个光源环绕至少一第二相机222间隔设置。
如此,可利用第一光源组211的多个光源对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分别从不同光照方向照射,可更全面地对第一侧面13上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进行检测,也可利用第二光源组221的多个光源对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分别从不同光照方向照射,可更全面地对第二侧面14上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进行检测,进而可进一步地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源组211的多个光源在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环绕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设置。
如此,可在第一光源组211中任一光源点亮的情况下,利用该光源对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形成对应的光照方向,并在该光照方向下利用第一相机212获取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的第一检测图像,而第一光源组211的多个光源可对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形成不同的光照方向,进而可在不同光照方向下分别获取对应的第一检测图像,即可获取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便于利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更准确地对第一侧面13上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进行检测,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光源组221的多个光源在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环绕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设置。
同理,可利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更准确地对第二侧面14上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进行检测,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
第一光源组211和第二光源组221的多个光源均包括沿第一方向F1相对且间隔布设的两个第一光源2111,以及沿第三方向F3相对且间隔布设的两个第二光源2112。
具体地,第一光源组211的两个第一光源2111和两个第二光源2112在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环绕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设置。第二光源组221的两个第一光源2111和两个第二光源2112在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环绕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设置。
可使两个第一光源2111和两个第二光源2112围绕在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或第二侧面14的四周。
以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上设有沿第一方向F1延伸的缺陷为例进行说明,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为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或第二侧面14,由于两个第一光源2111和两个第二光源2112对待测表面分别从不同光照方向照射,第一光源2111和第二光源2112照射在该缺陷而形成的投影方向不同,在第一光源2111和第二光源2112光照下所得的检测图像不同,可对具有不同投影图像的检测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进而可较为准确判断出该缺陷。
因此,可利用第一光源组211的两个第一光源2111和两个第二光源2112对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形成不同的光照方向照射,进而可在不同光照方向照射下分别获取对应的第一检测图像,可获取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在不同光照方向照射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便于利用不同光照方向照射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更准确地对第一侧面13上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进行检测,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同理,也可利用第二光源组221的两个第一光源2111和两个第二光源2112对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形成不同的光照方向照射,可更准确地对第二侧面14上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进行检测,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具有平行于第一方向F1的第一对称轴,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具有平行于第三方向F3的第二对称轴,两个第一光源2111以第二对称轴为基准呈对称分布,且第一光源2111以第一对称轴为基准呈对称分布。其中,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为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或第二侧面14。
如此,可使第一光源2111对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形成均匀地光照,以便在第一光源2111所形成的光照方向照射下获得质量更高的检测图像(本段中的所有检测图像均为第一检测图像或均为第二检测图像)。由于两个第一光源2111以第二对称轴为基准呈对称分布,因此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光源2111形成相反的光照方向,若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存在有缺陷,可在相反的光照方向照射下获得至少两个检测图像,且可根据该至少两个检测图像更准确地进行缺陷检测,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以第一方向F1为上下方向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该两个检测图像中其中一个检测图像的上侧区域和另一个检测图像的下侧区域的亮度较高,可利用该两个检测图像更为准确对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是否存在缺陷进行判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具有平行于第一方向F1的第一对称轴,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具有平行于第三方向F3的第二对称轴,两个第二光源2112以第一对称轴为基准呈对称分布,且第二光源2112以第二对称轴为基准呈对称分布。
如此,可使第二光源2112对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形成均匀地光照,以便在第二光源2112所形成的光照方向照射下获得质量更高的检测图像。由于两个第二光源2112以第一对称轴为基准呈对称分布,因此,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光源2112形成相反的光照方向,若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存在有缺陷,可在相反的光照方向照射下获得至少两个检测图像(本段中的所有检测图像均为第一检测图像或均为第二检测图像),且可根据该至少两个检测图像更准确地进行缺陷检测,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以第三方向F3为左右方向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该两个检测图像中其中一个检测图像的左侧区域和另一个检测图像的右侧区域的亮度较高,可利用该两个检测图像更为准确对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是否存在缺陷进行判断。
在还有一些实施例中,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具有平行于第一方向F1的第一对称轴,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具有平行于第三方向F3的第二对称轴,两个第一光源2111以第二对称轴为基准呈对称分布,且第一光源2111以第一对称轴为基准呈对称分布,两个第二光源2112以第一对称轴为基准呈对称分布,且第二光源2112以第二对称轴为基准呈对称分布。
如此,可分别在两个第一光源2111和两个第二光源2112的光照下,利用第一相机212或第二相机222对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进行拍摄,并获得至少四个检测图像(本段中的所有检测图像均为第一检测图像或均为第二检测图像),且可根据该至少四个检测图像更为准确地确定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是否存在缺陷,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源2111具有朝向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设置的第一出光端面21111,待测表面为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或第二侧面14,沿第三方向F3,第一出光端面21111沿第三方向F3的任一侧的边,位于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沿第三方向F3同一侧的一边的外侧。
定义经过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的中心且垂直于第三方向F3的平面为第一参考平面,那么,相较于第一出光端面21111沿第三方向F3的任一端,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沿第三方向F3同一侧的一端更靠近第一参考平面设置。
以第三方向F3为左右方向为例进行说明,相较于第一出光端面21111的左端,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的左端靠近第一参考平面设置,且相较于第一出光端面21111的右端,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的右端靠近第一参考平面设置。
示例地,第一光源2111的长度为300mm,第一光源2111的宽度为30mm,第一光源2111的长度为第一光源2111沿第三方向F3的尺寸,第一光源2111沿第三方向F3的尺寸也即为第一出光端面21111的长边的尺寸,第一光源2111的宽度为第一出光端面21111的短边的尺寸。
如此,可使第一光源2111的第一出光端面21111在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形成的照射区域更为全面地覆盖到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也就是说,第一光源组211的第一光源2111在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形成的照射区域更为全面地覆盖到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第二光源组221的第一光源2111在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形成的照射区域更为全面地覆盖到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如此,在第一光源组211的第一光源2111的光照下,可利用第一相机212更清晰地拍摄到对应的第一检测图像,也可在第二光源组221的第一光源2111的光照下,可利用第二相机222更清晰地拍摄到对应的第二检测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源2111出射的光线能够完全覆盖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
可以理解,第一光源2111在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形成的照射区域完全覆盖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即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的所有区域均被第一光源2111发出的光线所照射,如此,在对应的第一光源2111的光照下,可利用第一相机212更清晰地拍摄到对应的第一检测图像,也可利用第二相机222更清晰地拍摄到对应的第二检测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源2112具有朝向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设置的第二出光端面21121,待测表面为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或第二侧面14,沿第一方向F1,第二出光端面21121沿第一方向F1的任一侧的边,位于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沿第一方向F1同一侧的一边的外侧。
定义经过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的中心且垂直于第一方向F1的平面为第二参考平面,那么,相较于第二出光端面21121沿第一方向F1的任一端,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沿第一方向F1同一侧的一端更靠近第二参考平面设置。
以第一方向F1为上下方向为例进行说明,相较于第二出光端面21121的上端,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的上端更靠近第二参考平面设置,且相较于第二出光端面21121的下端,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的下端更靠近第二参考平面设置。
示例地,第二光源2112的长度为200mm,第二光源2112的宽度为30mm,第二光源2112的长度为第二光源2112沿第一方向F1的尺寸,第二光源2112沿第一方向F1的尺寸也即为第二出光端面21121的长边的尺寸,第二光源2112的宽度为第二出光端面21121的短边的尺寸。
如此,可使第二光源2112的第二出光端面21121在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形成的照射区域更为全面地覆盖到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在对应的第二光源2112的光照下,可利用第一相机212更清晰地拍摄到对应的第一检测图像,也可利用第二相机222更清晰地拍摄到对应的第二检测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源2112出射的光线能够完全覆盖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
可以理解,第二光源2112在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形成的照射区域完全覆盖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也即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的所有区域均被第二光源2112发出的光线所照射,如此,在对应的第二光源2112的光照下,可利用第一相机212更清晰地拍摄到对应的第一检测图像,也可利用第二相机222更清晰地拍摄到对应的第二检测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具有朝向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设置的出光端面,待测表面为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或第二侧面14,光源的出光端面与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呈预设角度设置。
预设角度为ɑ,其中,0°≤ɑ<90°。
可以是,第一光源组211或第二光源组221的一部分光源的出光端面与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之间的角度为0°,即光源的出光端面与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相对且间隔设置,且光源的出光端面平行于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如此,在对应的光源的光照下,可利用第一相机212更清晰地拍摄到对应的第一检测图像,也可利用第二相机222更清晰地拍摄到对应的第二检测图像。
也可以是,第一光源组211或第二光源组221的一部分光源的出光端面与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之间的角度满足下式:0°<ɑ<90°,即ɑ为锐角。可使光源更全面地照射在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便于光源能够很好地照射在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的中心区域,进而可提高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的中心区域的亮度,如此,在对应的光源的光照下,可利用第一相机212更清晰地拍摄到对应的第一检测图像,也可利用第二相机222更清晰地拍摄到对应的第二检测图像,且可根据该第一检测图像更清晰地获知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的中心区域是否存在有缺陷,也可根据该第二检测图像更清晰地获知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的中心区域是否存在有缺陷,可提高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20的检测可靠性。
当然,还可以是,第一光源组211或第二光源组221中一部分光源的出光端面与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之间的角度为0°,第一光源组211或第二光源组221中另一部分光源的出光端面与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之间的角度满足下式:0°<ɑ<9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源组211或第二光源组221中至少部分光源的出光端面与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之间的角度满足下式:25°≤ɑ≤35°。
ɑ可取值为25°、26°、27°、28°、29°、30°、31°、32°、33°、34°或35°。
将光源的出光端面与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之间的角度设置在适宜的范围内,既能使光源很好地照射在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的中心区域,又能利用该光源很全面地对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进行照射,有利于提高第一相机212拍摄到的对应的第一检测图像的质量,也有利于提高第二相机222拍摄到的对应的第二检测图像的质量,进而可很好地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源组211或第二光源组221中至少部分光源的出光端面与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之间的角度满足下式:29°≤ɑ≤31°。
示例地,ɑ可取值为29°、30°或31°。
可选地,29.5°≤ɑ≤30.5°,示例地,ɑ可取值为29.5°、30°或30.5°。
如此,既能使光源很好地照射在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的中心区域,又能利用该光源很全面地对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进行照射,有利于提高第一相机212拍摄到的对应的第一检测图像的质量,也有利于提高第二相机222拍摄到的对应的第二检测图像的质量,进而可很好地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具有朝向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设置的出光端面,待测表面为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或第二侧面14,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20还包括角度调节机构,角度调节机构与光源相连,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光源的出光端面相对于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的角度。
角度调节机构可以是电机,也可以是旋转气缸,当然也可以是其他能够改变光源的出光端面相对于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的角度的机构。比如,第一检测组件21包括第一安装架213和多个第一阻尼转轴214,所有第一相机212均安装在第一安装架213上,第一光源组211的多个光源均通过对应的一个第一阻尼转轴214安装在第一安装架213上,且第一光源组211的多个光源围绕所有第一相机212间隔布设。具体地,第一光源组211的第一光源2111沿第三方向F3延伸设置,第一光源组211的第一光源2111能够通过对应的第一阻尼转轴214绕平行于第三方向F3的轴线相对于第一安装架213转动,第一光源组211的第二光源2112沿第一方向F1延伸设置,第一光源组211的第二光源2112能够通过对应的第一阻尼转轴214绕平行于第一方向F1的轴线相对于第一安装架213转动。
再比如,第二检测组件22包括第二安装架223和多个第二阻尼转轴224,所有第二相机222均安装在第二安装架223上,第二光源组221的多个光源均通过对应的一个第二阻尼转轴224安装在第二安装架223上,且第二光源组221的多个光源围绕所有第二相机222间隔布设。具体地,第二光源组221的第一光源2111沿第三方向F3延伸设置,第二光源组221的第一光源2111能够通过对应的第二阻尼转轴224绕平行于第三方向F3的轴线相对于第二安装架223转动,第二光源组221的第二光源2112沿第一方向F1延伸设置,第二光源组221的第二光源2112能够通过对应的第二阻尼转轴224绕平行于第一方向F1的轴线相对于第二安装架223转动。
可利用角度调节机构改变光源的出光端面相对于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的角度,进而可使光源处于不同光照角度,可以在不同光照角度下利用第一相机212获取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的第一检测图像,也可以在不同光照角度下利用第二相机222获取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的第二检测图像,进而便于根据多个第一检测图像或多个第二检测图像更准确地判断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是否存在有缺陷。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光照角度是指光源出射的光线相对于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的角度,其中,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为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或第二侧面14,以光源具有朝向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设置的出光端面为例进行说明,光源出射的光线大致垂直于光源的出光端面,那么,该光源所对应的光照角度大致等于90°减去光源的出光端面与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之间的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角度调节机构与光源一一对应。
可利用角度调节机构改变对应的光源的出光端面相对于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的角度,每一光源可处于不同的光照角度,还可在每一光源处于不同的光照角度下,利用第一相机212获取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的第一检测图像,也可利用第二相机222获取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的第二检测图像,如此,可获取更多个检测图像,进而便于利用更多个检测图像更为准确地判断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是否存在有缺陷,若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存在有缺陷,也可以利用更多个检测图像更为准确地确定该缺陷的尺寸信息和位置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相机212包括第一镜头2121,第一光源组211的光源的出光侧与第一相机212的第一镜头2121平齐设置,第二相机222包括第二镜头2221,第二光源组221的光源的出光侧与第二相机222的第二镜头2221平齐设置。
由于第一光源组211的光源的出光侧与第一相机212的第一镜头2121平齐设置(如图4所示,给出了第一光源组211的光源的出光侧与第一相机212的第一镜头2121平齐设置的示意图),使得第一光源组211的光源在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上形成照射亮度较为适中,便于第一相机212对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进行拍摄,进而可提高拍摄的第一检测图像的质量,也有利于准确地对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进行缺陷检测。同理,也可使第二光源组221的光源在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上形成照射亮度较为适中,便于第二相机222对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进行拍摄,进而可提高拍摄的第二检测图像的质量,也有利于准确地对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进行缺陷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F2,光源的出光侧与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之间的间距为D1(图3及图4给出了第一光源组211的光源与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之间的间距为D1的示意图),150mm≤D1≤190mm。
光源的出光侧是指光源出光的一侧,且光源的出光侧为光源沿第二方向F2较为靠近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的一侧。
示例地,D1可为150mm、160mm、170mm、180mm或190mm。
将光源的出光侧与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之间的间距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比如将D1设置为150mm≤D1≤190mm,既能使该光源更全面地照射到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上,又能使光源照射到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所形成的亮度适中,可提高第一相机212拍摄的第一检测图像的质量,也有利于准确地对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进行缺陷检测;也可提高第二相机222拍摄的第二检测图像的质量,也有利于准确地对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进行缺陷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155mm≤D1≤185mm。
示例地,D1可为155mm、165mm、175mm或185mm。
如此,既能使该光源更全面地照射到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上,又能使光源照射到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所形成的亮度适中,可提高第一相机212拍摄的第一检测图像的质量,也有利于准确地对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进行缺陷检测;也可提高第二相机222拍摄的第二检测图像的质量,也有利于准确地对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进行缺陷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4所示,沿第二方向F2,第一相机212的第一镜头2121与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之间的间距为D2,沿第二方向F2,第二相机222的第二镜头2221与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之间的间距也等于D2,150mm≤D2≤190mm。
示例地,D2可为150mm、160mm、170mm、180mm或190mm。
将第一相机212的第一镜头2121与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之间的间距设置在合适的范围内,比如将D2设置为150mm≤D2≤190mm,既能使第一相机212获得较好的拍摄视野,又能提高第一相机212相对于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的拍摄精度,便于利用第一相机212对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进行更为清晰地拍摄,进而可提高拍摄的第一检测图像的质量,也有利于更准确对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进行缺陷检测。同理,第二相机222的第二镜头2221与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之间的间距设置在合适的范围内,比如将D2设置为150mm≤D2≤190mm,既能使第二相机222获得较好的拍摄视野,又能提高第二相机222相对于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的拍摄精度,便于利用第二相机222对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进行更为清晰地拍摄,进而可提高拍摄的第二检测图像的质量,也有利于更准确对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进行缺陷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155mm≤D2≤185mm。
示例地,D2可为155mm、165mm、175mm或185mm。
如此,可兼顾第一相机212的拍摄视野和拍摄精度,也可兼顾第二相机222的拍摄视野和拍摄精度,进而可提高拍摄的第一检测图像和第二检测图像的质量,也有利于更准确对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进行缺陷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义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所在平面为目标平面,光源的出光端面在目标平面上的正投影具有与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相邻设置的第一投影边,第一投影边与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之间的间距为D3,75mm≤D3≤115mm。
图2给出了第一光源组211的光源的出光端面在目标平面上的正投影的第一投影边,与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之间的间距为D3的示意图。
示例地,D3可为75mm、85mm、95mm、105mm或115mm。
将D3设置在适宜的范围内,既能使该光源更好地照射到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的中间区域,又能使光源照射到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所形成的亮度适中,进而可提高第一相机212拍摄的第一检测图像的质量,也有利于准确地对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进行缺陷检测;也可提高第二相机222拍摄的第二检测图像的质量,也有利于准确地对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进行缺陷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80mm≤D3≤110mm。
示例地,D3可为80mm、90mm、100mm或110mm。
既能使该光源更好地照射到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的中间区域,又能使光源照射到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所形成的亮度适中,进而可提高拍摄的第一检测图像和第二检测图像的质量,也有利于更准确对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进行缺陷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平行于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的方向,第一光源组211的所有光源与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之间的间距相等。沿平行于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的方向,第二光源组221的所有光源与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之间的间距相等。
如此,可使多个光源均匀地分布在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的四周,可提高多个第一检测图像融合处理所得的第一融合图像的质量,也可提高多个第二检测图像融合处理所得的第二融合图像的质量,进而有利于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平行于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的方向,所有光源与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之间的间距均为D3。
既能使任一光源更好地照射到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的中间区域,又能使该光源照射到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所形成的亮度适中,进而可提高第一检测图像和第二检测图像的质量,也有利于更准确对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进行缺陷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检测组件21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相机212,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包括与第一相机212一一对应且彼此相连的多个第一子侧面131,沿第二方向F2,第一相机212与对应的第一子侧面131相对且间隔设置。
通过增加第一相机212的数量,可使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位于至少两个第一相机212的视野范围组成的合集内的同时,也可减小单个第一相机212与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之间在第二方向F2上的间距,进而可提高第一相机212的拍摄精度,进而可提高第一检测图像的质量,有利于更好地判断第一侧面13上的缺陷及缺陷的尺寸信息和位置信息等,可提高缺陷检测的准确度。
以图2所示的实施例为例进行说明,第一相机212的数量为两个,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包括两个第一子侧面131,第一子侧面131位于对应的第一相机212的视野范围内,且每一第一相机212的第一镜头2121的光轴经过对应的第一子侧面131的中心。
如此,能够在满足“每一第一子侧面131位于对应的第一相机212的视野范围内”这一条件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减小单个第一相机212与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之间在第二方向F2上的间距,进而有利于提高第一相机212的拍摄精度,进而可提高第一检测图像的质量,有利于更好地判断第一侧面13上的缺陷及缺陷的尺寸信息和位置信息等,可提高缺陷检测的准确度。
第二检测组件22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相机222,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包括与第二相机222一一对应且彼此相连的多个第二子侧面,沿第二方向F2,第二相机222与对应的第二子侧面相对且间隔设置。
通过增加第二相机222的数量,可使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位于至少两个第二相机222的视野范围组成的合集内的同时,也可减小单个第二相机222与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之间在第二方向F2上的间距,进而可提高第二相机222的拍摄精度,进而可提高第二检测图像的质量,有利于更好地判断第二侧面14上的缺陷及缺陷的尺寸信息和位置信息等,可提高缺陷检测的准确度。
可选地,第二相机222的数量为两个,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包括两个第二子侧面,第二子侧面位于对应的第二相机222的视野范围内,且每一第二相机222的第二镜头2221的光轴经过对应的第二子侧面的中心。
如此,能够在满足“每一第二子侧面位于对应的第二相机222的视野范围内”这一条件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减小单个第二相机222与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之间在第二方向F2上的间距,进而有利于提高第二相机222的拍摄精度,进而可提高第二检测图像的质量,有利于更好地判断第二侧面14上的缺陷及缺陷的尺寸信息和位置信息等,可提高缺陷检测的准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面13和第二侧面14构造为裸电芯10的长边所在的面;其中,第一侧面13和第二侧面14的面积,大于第三侧面15和第四侧面16的面积,且大于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的面积。
也就是说,第一侧面13和第二侧面14为裸电芯10的大面。
利用本申请的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20,可利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光源对裸电芯10的大面形成不同光照方向的照射,使得获得的检测图像(第一检测图像或第二检测图像)能够对裸电芯10的大面上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进行更准确地检测,可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
请参阅图7,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20,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包括:
S10、获取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
S20、根据多个第一检测图像进行缺陷检测,输出第一检测结果。
S30、获取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
S40、根据多个第二检测图像进行缺陷检测,输出第二检测结果。
如此,可通过获取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进而利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对第一侧面13上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进行更准确地检测,也可通过获取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进而利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对第二侧面14上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进行更准确地检测,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提高该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的步骤S10具体包括:
S11、依次点亮第一光源组211的多个光源,并在每一光源点亮的情况下,获取在第一光源组211中点亮的光源光照下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的第一检测图像,以得多个第一检测图像。
可通过依次点亮第一光源组211的多个光源,并在每一光源点亮的情况下,获取在第一光源组211中点亮的光源光照下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的第一检测图像,依此可获取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进而可根据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很好地判断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是否存在有缺陷,以及缺陷的尺寸信息和位置信息等,可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提高该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依次点亮第一光源组211的多个光源,具体包括:按照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依次点亮第一光源组211的多个光源。
可以理解,第一光源组211的多个光源按照固定次序依次点亮,在每一光源点亮的情况下,获取在第一光源组211中点亮的光源光照下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的第一检测图像,如此,便于获得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也能按照固定次序顺序编号保存,进而便于根据多个第一检测图像进行缺陷分析和检测,并输出第一检测结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包括:
S100、分别获取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
S200、分别获取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在同一光照方向且在不同光照角度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
可选地,步骤S200具体包括:
S201、调整第一光源组211的光源的出光端面相对于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的角度。
S202、获取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在调整角度后的光源投射下的第一检测图像。
如此,可分别获取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在同一光照方向且在不同光照角度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
S300、根据多个第一检测图像进行缺陷检测,输出第一检测结果。这里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包括步骤S100和步骤S200获取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
其中,光源的光照角度是指光源出射的光线相对于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的角度,以光源具有朝向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设置的出光端面为例进行说明,光源出射的光线大致垂直于光源的出光端面,那么,该光源所对应的光照角度大致等于90°减去光源的出光端面与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之间的角度。
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为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或第二侧面14,以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为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为例进行说明,光源的光照角度是指第一光源组211的第一光源2111或第二光源2112出射的光线相对于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的角度。
本实施例中,能够调整第一光源组211的光源的出光端面相对于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的角度,进而利用调整角度后的光源对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投射不同的光照角度,进而可获取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在调整角度后的光源投射不同光照角度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进而可利用不同光照方向且在不同光照角度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对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进行更准确地检测,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提高该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检测组件21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相机212,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包括与第一相机212一一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一子侧面131。请参阅图8,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包括:
S1000、获取每一第一相机212采集的对应的第一子侧面131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
可选地,获取每一第一相机212采集的对应的第一子侧面131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的步骤S1000具体包括:
S1001、依次点亮第一光源组211的多个光源,并在每一光源点亮的情况下,获取每一第一相机212采集的对应的第一子侧面131的第一检测图像,以得到多个第一检测图像。
S2000、根据多个第一检测图像进行缺陷检测,输出第一检测结果。
如此,可利用每一第一相机212采集在不同光照方向下对应的第一子侧面131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进而可获得更清晰且质量更高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进而可利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对第一侧面13上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进行更准确地检测,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提高该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还有一些实施例中,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包括:
S10000、分别获取裸电芯10的第一子侧面131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
S20000、分别获取裸电芯10的第一子侧面131在同一光照方向且在不同光照角度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
S30000、根据多个第一检测图像进行缺陷检测,输出第一检测结果。
一方面,可利用每一第一相机212采集质量更高的第一检测图像,另一方面,可通过调整角度且点亮后的光源获取对应的第一子侧面131在同一光照方向且在不同光照角度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且可利用不同角度的光源对裸电芯10的第一子侧面131投射不同的光照方向,可更全面地采集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的缺陷信息,使得根据多个第一检测图像进行缺陷检测所得的检测结果更准确,可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提高该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多个第一检测图像进行缺陷检测,输出第一检测结果,具体包括:
将多个第一检测图像进行融合处理,输出第一融合图像。
根据第一融合图像进行缺陷检测,并输出第一检测结果。
“根据多个第一检测图像进行缺陷检测,输出第一检测结果”可以广义地理解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根据多个第一检测图像进行缺陷检测,输出第一检测结果”。
相较于第一检测图像,得到的第一融合图像更为清晰且质量更高,有利于根据第一融合图像更准确地对第一侧面13进行缺陷检测,可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提高该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的步骤S30具体包括:
S31、依次点亮第二光源组221的多个光源,并在每一光源点亮的情况下,获取在第二光源组221中点亮的光源光照下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的第二检测图像,以得多个第二检测图像。
依次点亮第二光源组221的多个光源,并在每一光源点亮的情况下,获取在第二光源组221中点亮的光源光照下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的第二检测图像,依此可获取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进而可根据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很好地判断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是否存在有缺陷,以及缺陷的尺寸信息和位置信息等,可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提高该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依次点亮第二光源组221的多个光源,具体包括:按照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依次点亮第二光源组221的多个光源。
可以理解,第二光源组221的多个光源按照固定次序依次点亮,在每一光源点亮的情况下,获取在第二光源组221中点亮的光源光照下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的第二检测图像,如此,便于获得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也能按照固定次序顺序编号保存,进而便于根据多个第二检测图像进行缺陷分析和检测,并输出第二检测结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包括:
S400、分别获取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
S500、分别获取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在同一光照方向且在不同光照角度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
可选地,步骤S400具体包括:
S501、调整第二光源组221的光源的出光端面相对于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的角度。
S502、获取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在调整角度后的光源投射下的第二检测图像。
如此,可分别获取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在同一光照方向且在不同光照角度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
S600、根据多个第二检测图像进行缺陷检测,输出第二检测结果。这里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包括步骤S400和步骤S500获取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
其中,光源的光照角度是指光源出射的光线相对于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的角度,以光源具有朝向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设置的出光端面为例进行说明,光源出射的光线大致垂直于光源的出光端面,那么,该光源所对应的光照角度大致等于90°减去光源的出光端面与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之间的角度。
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为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或第二侧面14,以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为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为例进行说明,光源的光照角度是指第二光源组221的第一光源2111或第二光源2112出射的光线相对于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的角度。
本实施例中,能够调整第二光源组221的光源的出光端面相对于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的角度,进而利用调整角度后的光源对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投射不同的光照角度,进而可获取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在调整角度后的光源投射不同光照角度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进而可利用不同光照方向且在不同光照角度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对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进行更准确地检测,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提高该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检测组件22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相机222,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包括与第二相机222一一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二子侧面。请参阅图9,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包括:
S3000、获取每一第二相机222采集的对应的第二子侧面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
可选地,获取每一第二相机222采集的对应的第二子侧面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的步骤S3000具体包括:
S3001、依次点亮第二光源组221的多个光源,并在每一光源点亮的情况下,获取每一第二相机222采集的对应的第二子侧面的第二检测图像,以得到多个第二检测图像。
S4000、根据多个第二检测图像进行缺陷检测,输出第二检测结果。
如此,可利用每一第二相机222采集在不同光照方向下对应的第二子侧面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进而可获得更清晰且质量更高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进而可利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对第二侧面14上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进行更准确地检测,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提高该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多个第二检测图像进行缺陷检测,输出第二检测结果,具体包括:
将多个第二检测图像进行融合处理,输出第二融合图像。
根据第二融合图像进行缺陷检测,并输出第二检测结果。
“根据多个第二检测图像进行缺陷检测,输出第二检测结果”可以广义地理解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根据多个第二检测图像进行缺陷检测,输出第二检测结果”。
相较于第二检测图像,得到的第二融合图像更为清晰且质量更高,有利于根据第二融合图像更准确地对第二侧面14进行缺陷检测,可减小具有方向性的划痕、压伤等缺陷出现漏检的概率,提高该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1)

1.一种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裸电芯(10)包括沿第一方向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沿第二方向彼此相对的第一侧面(13)和第二侧面(14)、以及沿第三方向彼此相对的第三侧面(15)和第四侧面(16);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其特征在于,所述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包括第一检测组件(21)、第二检测组件(22)、固定机构(23)和上位机(24);
所述第一检测组件(21)和所述第二检测组件(22)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
所述固定机构(23)用于将所述裸电芯(10)定位于所述第一检测组件(21)和所述第二检测组件(22)之间,所述第一检测组件(21)位于所述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的一侧,所述第二检测组件(22)位于所述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的一侧;
所述第一检测组件(21)包括第一光源组(211)和至少一第一相机(212),所述第二检测组件(22)包括第二光源组(221)和至少一第二相机(222),所述第一光源组(211)和所述第二光源组(221)均包括多个光源;
所述第一相机(212)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相对且间隔布设,所述第一光源组(211)的多个光源围绕所述至少一第一相机(212)间隔布设,以对所述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分别从不同光照方向照射,所述至少一第一相机(212)用于获取所述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
所述第二相机(222)沿所述第二方向与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相对且间隔布设,所述第二光源组(221)的多个光源围绕所述至少一第二相机(222)间隔布设,以对所述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分别从不同光照方向照射,所述至少一第二相机(222)用于获取所述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
所述上位机(24)用于接收所述多个第一检测图像和所述多个第二检测图像;且所述上位机(24)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检测图像进行缺陷检测,输出第一检测结果,以及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第二检测图像进行缺陷检测,输出第二检测结果;
所述第一光源组(211)的多个光源环绕所述至少一第一相机(212)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光源组(221)的多个光源环绕所述至少一第二相机(222)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光源组(211)和所述第二光源组(221)的多个所述光源均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且间隔布设的两个第一光源(2111),以及沿所述第三方向相对且间隔布设的两个第二光源(2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光源(2111)出射的光线能够完全覆盖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
所述待测表面为所述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或所述第二侧面(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光源(2112)出射的光线能够完全覆盖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
所述待测表面为所述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或所述第二侧面(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具有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对称轴,以及平行于所述第三方向的第二对称轴;所述待测表面为所述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或所述第二侧面(14);
两个所述第一光源(2111)以所述第二对称轴为基准呈对称分布,且所述第一光源(2111)以所述第一对称轴为基准呈对称分布;和/或,
两个所述第二光源(2112)以所述第一对称轴为基准呈对称分布,且所述第二光源(2112)以所述第二对称轴为基准呈对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2111)具有朝向所述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设置的第一出光端面(21111),所述待测表面为所述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或所述第二侧面(14);
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出光端面(21111)沿所述第三方向的任一侧的边,位于所述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沿所述第三方向同一侧的一边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源(2112)具有朝向所述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设置的第二出光端面(21121),所述待测表面为所述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或所述第二侧面(14);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出光端面(21121)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任一侧的边,位于所述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同一侧的一边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具有朝向所述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设置的出光端面,所述待测表面为所述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或所述第二侧面(14);
所述光源的出光端面与所述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之间呈预设角度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具有朝向所述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设置的出光端面,所述待测表面为所述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或所述第二侧面(14);
所述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还包括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与所述光源相连,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光源的出光端面相对于所述裸电芯(10)的待测表面的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机(212)包括第一镜头(2121),所述第一光源组(211)的所述光源的出光侧与所述第一相机(212)的第一镜头(2121)平齐设置;
所述第二相机(222)包括第二镜头(2221),所述第二光源组(221)的所述光源的出光侧与所述第二相机(222)的第二镜头(2221)平齐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组件(21)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相机(212),所述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包括与所述第一相机(212)一一对应且彼此相连的多个第一子侧面(131);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相机(212)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子侧面(131)相对且间隔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组件(22)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相机(222),所述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包括与所述第二相机(222)一一对应且彼此相连的多个第二子侧面;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相机(222)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子侧面相对且间隔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13)和第二侧面(14)构造为所述裸电芯(10)的长边所在的面;其中,所述第一侧面(13)和所述第二侧面(14)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三侧面(15)和所述第四侧面(16)的面积,且大于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的面积。
13.一种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所述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
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检测图像进行缺陷检测,输出第一检测结果;
获取所述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
根据所述多个第二检测图像进行缺陷检测,输出第二检测结果。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具体包括:
依次点亮所述第一光源组(211)的多个所述光源,并在每一所述光源点亮的情况下,获取在所述第一光源组(211)中点亮的光源光照下所述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的第一检测图像,以得多个所述第一检测图像。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组件(21)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相机(212),所述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包括与所述第一相机(212)一一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一子侧面(131),所述获取所述裸电芯(10)的第一侧面(13)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具体包括:
获取每一所述第一相机(212)采集的对应的第一子侧面(131)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每一所述第一相机(212)采集的对应的第一子侧面(131)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一检测图像,具体包括:
依次点亮所述第一光源组(211)的多个所述光源,并在每一所述光源点亮的情况下,获取每一所述第一相机(212)采集的对应的第一子侧面(131)的第一检测图像,以得到多个所述第一检测图像。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检测图像进行缺陷检测,输出第一检测结果,具体包括:
将多个所述第一检测图像进行融合处理,输出第一融合图像;
根据所述第一融合图像进行缺陷检测,并输出所述第一检测结果。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具体包括:
依次点亮所述第二光源组(221)的多个所述光源,并在每一所述光源点亮的情况下,获取在所述第二光源组(221)中点亮的光源光照下所述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的第二检测图像,以得多个所述第二检测图像。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组件(22)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相机(222),所述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包括与所述第二相机(222)一一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二子侧面,所述获取所述裸电芯(10)的第二侧面(14)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具体包括:
获取每一所述第二相机(222)采集的对应的第二子侧面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每一所述第二相机(222)采集的对应的第二子侧面在不同光照方向下的多个第二检测图像,具体包括:
依次点亮所述第二光源组(221)的多个所述光源,并在每一所述光源点亮的情况下,获取每一所述第二相机(222)采集的对应的第二子侧面的第二检测图像,以得到多个所述第二检测图像。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裸电芯缺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多个第二检测图像进行缺陷检测,输出第二检测结果,具体包括:
将多个所述第二检测图像进行融合处理,输出第二融合图像;
根据所述第二融合图像进行缺陷检测,并输出所述第二检测结果。
CN202410252632.0A 2024-03-06 2024-03-06 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78253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52632.0A CN117825395A (zh) 2024-03-06 2024-03-06 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52632.0A CN117825395A (zh) 2024-03-06 2024-03-06 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25395A true CN117825395A (zh) 2024-04-05

Family

ID=90517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52632.0A Pending CN117825395A (zh) 2024-03-06 2024-03-06 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25395A (zh)

Citations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12779A (ja) * 1997-05-12 1998-11-24 Furukawa Battery Co Ltd:The 電槽に施した蓋の異常検出装置並びに方法
CN103884650A (zh) * 2014-03-28 2014-06-25 北京大恒图像视觉有限公司 一种多光源线阵成像系统及方法
CN107945152A (zh) * 2017-10-27 2018-04-20 深圳市创科自动化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工业相机的缺陷检测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7992073U (zh) * 2018-01-25 2018-10-19 惠州高视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电芯外观缺陷检测机构
CN208042987U (zh) * 2018-02-01 2018-11-02 深圳前海优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极片检测设备、系统及叠片机
CN108827971A (zh) * 2018-04-26 2018-11-16 深圳市创科自动化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表面缺陷检测方法
CN109813721A (zh) * 2019-01-30 2019-05-28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视觉检测装置及外观检测设备
CN110160750A (zh) * 2019-05-15 2019-08-23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显示屏视觉检测系统、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CN110286130A (zh) * 2019-07-26 2019-09-27 上海御微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缺陷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CN110412055A (zh) * 2019-05-06 2019-11-05 天津大学 一种基于多光源暗场照明的透镜白雾缺陷检测方法
CN110441316A (zh) * 2019-08-15 2019-11-12 速博达(深圳)自动化有限公司 电池表面缺陷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CN110646433A (zh) * 2018-06-27 2020-01-03 东泰高科装备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内部缺陷在线检测方法、装置及太阳能电池生产线
CN111189841A (zh) * 2020-01-10 2020-05-22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相机检测机构以及双相机检测方法
CN111189839A (zh) * 2020-01-10 2020-05-22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相机检测装置及单相机检测方法
CN112240887A (zh) * 2020-12-14 2021-01-19 惠州高视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外观缺陷检测系统和方法
CN112505056A (zh) * 2021-02-08 2021-03-16 常州微亿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缺陷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2630159A (zh) * 2021-01-05 2021-04-09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电池制备用ccd检测装置
CN113092489A (zh) * 2021-05-20 2021-07-09 鲸朵(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外观缺陷的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3109358A (zh) * 2021-04-15 2021-07-13 宁波九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入射角的待检测产品通用检测装置、方法及系统
CN113176270A (zh) * 2021-06-29 2021-07-27 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调光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155359A (zh) * 2022-01-05 2022-03-08 上海赛图图像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角度扫描的图像采集系统及其方法
CN114266737A (zh) * 2021-12-09 2022-04-01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缺陷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354612A (zh) * 2021-12-03 2022-04-15 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芯表面与极耳的检测机构
CN114354615A (zh) * 2021-12-03 2022-04-15 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芯检测装置
CN114463327A (zh) * 2022-04-08 2022-05-10 深圳市睿阳精视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产品内衬包装水印缺陷的多节拍成像检测设备与方法
CN114674832A (zh) * 2022-04-20 2022-06-28 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
CN217466707U (zh) * 2022-03-31 2022-09-20 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极耳外观检测机
CN115389520A (zh) * 2022-09-24 2022-11-25 深圳市志合云创科技有限公司 组合式打光方法及铝壳电芯的检测方法
CN115436383A (zh) * 2022-09-29 2022-12-06 梅卡曼德(上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表面缺陷检测系统及表面检测产线
CN115452718A (zh) * 2022-08-30 2022-12-09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检测系统、电芯检测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18036354U (zh) * 2022-04-22 2022-12-13 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芯检测机
CN218212608U (zh) * 2022-08-26 2023-01-03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觉光源装置及电芯检测设备
CN218297985U (zh) * 2022-04-22 2023-01-13 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缺陷检测机
CN218546557U (zh) * 2022-10-31 2023-02-28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角度光源装置
CN115825073A (zh) * 2022-10-31 2023-03-21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外观检测方法、控制器和存储介质
CN115829913A (zh) * 2022-08-10 2023-03-2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裸电芯外观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218726728U (zh) * 2022-12-27 2023-03-2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装置和极片缺陷检测系统
CN116026843A (zh) * 2023-01-17 2023-04-28 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外观的缺陷检测方法、装置和检测系统
CN219065316U (zh) * 2022-12-28 2023-05-23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耳图像采集组件、极耳撕裂检测机构及电芯生产系统
CN219224594U (zh) * 2022-12-13 2023-06-2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外观缺陷检测装置以及检测设备
CN219532949U (zh) * 2023-04-11 2023-08-15 苏州苏映视图像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方壳电芯六面外观缺陷检测设备
CN116735602A (zh) * 2023-06-12 2023-09-12 鲸朵(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检测装置
CN117110313A (zh) * 2023-08-07 2023-11-24 浙江君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电池外壳视觉检测装置
CN117330505A (zh) * 2023-10-08 2024-01-02 中钞设计制版有限公司 平凸版外观质量检测设备和平凸版外观质量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12779A (ja) * 1997-05-12 1998-11-24 Furukawa Battery Co Ltd:The 電槽に施した蓋の異常検出装置並びに方法
CN103884650A (zh) * 2014-03-28 2014-06-25 北京大恒图像视觉有限公司 一种多光源线阵成像系统及方法
CN107945152A (zh) * 2017-10-27 2018-04-20 深圳市创科自动化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工业相机的缺陷检测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7992073U (zh) * 2018-01-25 2018-10-19 惠州高视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电芯外观缺陷检测机构
CN208042987U (zh) * 2018-02-01 2018-11-02 深圳前海优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极片检测设备、系统及叠片机
CN108827971A (zh) * 2018-04-26 2018-11-16 深圳市创科自动化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表面缺陷检测方法
CN110646433A (zh) * 2018-06-27 2020-01-03 东泰高科装备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内部缺陷在线检测方法、装置及太阳能电池生产线
CN109813721A (zh) * 2019-01-30 2019-05-28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视觉检测装置及外观检测设备
CN110412055A (zh) * 2019-05-06 2019-11-05 天津大学 一种基于多光源暗场照明的透镜白雾缺陷检测方法
CN110160750A (zh) * 2019-05-15 2019-08-23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显示屏视觉检测系统、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CN110286130A (zh) * 2019-07-26 2019-09-27 上海御微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缺陷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CN110441316A (zh) * 2019-08-15 2019-11-12 速博达(深圳)自动化有限公司 电池表面缺陷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CN111189841A (zh) * 2020-01-10 2020-05-22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相机检测机构以及双相机检测方法
CN111189839A (zh) * 2020-01-10 2020-05-22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相机检测装置及单相机检测方法
CN112240887A (zh) * 2020-12-14 2021-01-19 惠州高视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外观缺陷检测系统和方法
CN112630159A (zh) * 2021-01-05 2021-04-09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电池制备用ccd检测装置
CN112505056A (zh) * 2021-02-08 2021-03-16 常州微亿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缺陷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3109358A (zh) * 2021-04-15 2021-07-13 宁波九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入射角的待检测产品通用检测装置、方法及系统
CN113092489A (zh) * 2021-05-20 2021-07-09 鲸朵(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外观缺陷的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3176270A (zh) * 2021-06-29 2021-07-27 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调光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354612A (zh) * 2021-12-03 2022-04-15 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芯表面与极耳的检测机构
CN114354615A (zh) * 2021-12-03 2022-04-15 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芯检测装置
CN114266737A (zh) * 2021-12-09 2022-04-01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缺陷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155359A (zh) * 2022-01-05 2022-03-08 上海赛图图像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角度扫描的图像采集系统及其方法
CN217466707U (zh) * 2022-03-31 2022-09-20 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极耳外观检测机
CN114463327A (zh) * 2022-04-08 2022-05-10 深圳市睿阳精视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产品内衬包装水印缺陷的多节拍成像检测设备与方法
CN114674832A (zh) * 2022-04-20 2022-06-28 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
CN218036354U (zh) * 2022-04-22 2022-12-13 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芯检测机
CN218297985U (zh) * 2022-04-22 2023-01-13 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缺陷检测机
CN115829913A (zh) * 2022-08-10 2023-03-2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裸电芯外观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218212608U (zh) * 2022-08-26 2023-01-03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觉光源装置及电芯检测设备
CN115452718A (zh) * 2022-08-30 2022-12-09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检测系统、电芯检测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389520A (zh) * 2022-09-24 2022-11-25 深圳市志合云创科技有限公司 组合式打光方法及铝壳电芯的检测方法
CN115436383A (zh) * 2022-09-29 2022-12-06 梅卡曼德(上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表面缺陷检测系统及表面检测产线
CN218546557U (zh) * 2022-10-31 2023-02-28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角度光源装置
CN115825073A (zh) * 2022-10-31 2023-03-21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外观检测方法、控制器和存储介质
CN219224594U (zh) * 2022-12-13 2023-06-2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外观缺陷检测装置以及检测设备
CN218726728U (zh) * 2022-12-27 2023-03-2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装置和极片缺陷检测系统
CN219065316U (zh) * 2022-12-28 2023-05-23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耳图像采集组件、极耳撕裂检测机构及电芯生产系统
CN116026843A (zh) * 2023-01-17 2023-04-28 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外观的缺陷检测方法、装置和检测系统
CN219532949U (zh) * 2023-04-11 2023-08-15 苏州苏映视图像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方壳电芯六面外观缺陷检测设备
CN116735602A (zh) * 2023-06-12 2023-09-12 鲸朵(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检测装置
CN117110313A (zh) * 2023-08-07 2023-11-24 浙江君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电池外壳视觉检测装置
CN117330505A (zh) * 2023-10-08 2024-01-02 中钞设计制版有限公司 平凸版外观质量检测设备和平凸版外观质量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518220B (zh) 用于检测调制传递函数以及使光学系统对中的设备
CN106133898B (zh) 用于对象检验的可变图像场曲率
US11892414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hecking for surface defect, using image sensor
US2023027344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lluminating and imaging objects
JP2013534312A (ja) ウェハのソーマークの三次元検査の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CN212378695U (zh) 检测机构
JP2006329714A (ja) レンズ検査装置
CN115380419A (zh) 电池单元外观检查系统
CN211061152U (zh) 一种集成视场、调制传递函数和对中测量的镜头检测设备
JP4755040B2 (ja) 傷検査装置、傷検査方法
CN117825395A (zh) 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及方法
US20120262566A1 (en) Apparatus for illuminating substrates in order to image micro cracks, pinholes and inclusions in monocrystalline and polycrystalline substrates and method therefore
CN103080810B (zh) 显微镜
EP1197745A1 (en) Through hole inspecting method and device
KR20020064167A (ko) 스파크 플러그의 제조방법 및 제조장치
WO2012011406A1 (ja) 絞り位置測定方法、絞り位置測定装置、絞り位置決め方法及び絞り位置決め装置
KR102411935B1 (ko) 배터리 팩 및 배터리 팩의 용접 검사 방법
KR20230024646A (ko) 이차전지 결함 검사장치 및 방법
KR101766377B1 (ko) 핫 스탬핑 성형체의 검사장치
CN115436376A (zh) 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KR102398772B1 (ko) 표면 검사장치
KR101576129B1 (ko) 밸브 스프링 형상 측정장치
CN214953101U (zh) 检测系统
US20070188875A1 (en) Refractive lens array for scanner application that reduces lateral tolerance sensitivity
KR20200014863A (ko) 이미지 센서를 이용한 표면결함 검사장치 및 검사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