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74832A - 一种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74832A
CN114674832A CN202210414141.2A CN202210414141A CN114674832A CN 114674832 A CN114674832 A CN 114674832A CN 202210414141 A CN202210414141 A CN 202210414141A CN 114674832 A CN114674832 A CN 1146748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device
battery cell
vision camera
detection
came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1414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国和
文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upersonic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upersonic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upersonic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upersonic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1414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748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74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748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01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89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in moving material, e.g. running paper or texti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89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in moving material, e.g. running paper or textiles
    • G01N21/8914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in moving material, e.g. running paper or texti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examine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89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in moving material, e.g. running paper or textiles
    • G01N21/892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in moving material, e.g. running paper or texti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law, defect or object feature examine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0002Inspection of images, e.g. flaw detection
    • G06T7/0004Industrial image inspe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01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 G01N2021/0106General arrangement of respective parts
    • G01N2021/0112Apparatus in one mechanical, optical or electronic block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8851Scan or imag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for scan signal adjustment, for detecting different kinds of defects, for compensating for structures, markings, edges
    • G01N2021/8854Grading and classifying of flaws
    • G01N2021/8867Grading and classifying of flaws using sequentially two or more inspection runs, e.g. coarse and fine, or detecting then analys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8851Scan or imag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for scan signal adjustment, for detecting different kinds of defects, for compensating for structures, markings, edges
    • G01N2021/8854Grading and classifying of flaws
    • G01N2021/8867Grading and classifying of flaws using sequentially two or more inspection runs, e.g. coarse and fine, or detecting then analysing
    • G01N2021/887Grading and classifying of flaws using sequentially two or more inspection runs, e.g. coarse and fine, or detecting then analysing the measurements made in two or more directions, angles, positions

Landscapes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检测结构、第二检测结构、第三检测结构、传输结构以及升降结构,传输结构用于传输电池电芯,升降结构用于升降传输结构上的电池电芯,第二检测结构位于第一检测结构与第三检测结构之间,第一检测结构用于对电池电芯的第一极耳进行检测,第二检测结构用于对电池电芯的表面进行检测,第三检测结构用于对电池电芯的第二极耳进行检测,其中第一极耳与第二极耳位于电池电芯的同一侧。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所公开的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能够实现检测电池电芯的极耳的片数是否正确以及极耳是否存在折叠情况,无需人工操作,效率高,且不会存在误检的情况,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
背景技术
电池电芯是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产品的一种原材料,电池电芯设有极耳部,极耳部就是从电池电芯中将正负极引出来的金属导电体,通俗的说就是电池正负两极的耳朵,一个电池电芯会延伸出两个极耳部,极耳部作为电池在进行充放电时的接触点,而极耳部包括有多片极耳。
在锂电池的生产过程中电池电芯的极耳的片数是否正确以及极耳是否存在折叠情况是直接关系到锂电池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检测电池电芯的极耳的片数是否正确以及极耳是否存在折叠情况。
然而,传统方式中,主要是依赖人工检测电池电芯的极耳的片数是否正确以及极耳是否存在折叠情况,即通过人眼观察完成,而人眼检测的效率低下,且容易存在误检的情况,影响产品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检测结构、第二检测结构、第三检测结构、传输结构以及升降结构,所述传输结构用于传输电池电芯,所述升降结构用于升降所述传输结构上的所述电池电芯,所述第二检测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检测结构与所述第三检测结构之间,所述第一检测结构用于对所述电池电芯的第一极耳进行检测,所述第二检测结构用于对所述电池电芯的表面进行检测,所述第三检测结构用于对所述电池电芯的第二极耳进行检测。
进一步的,所述传输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传输带以及第二传输带,所述升降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传输带与所述第二传输带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结构包括气缸固定板以及三个第一气缸,所述气缸固定板设置于所述传输结构的下方,三个所述第一气缸间隔设置于所述气缸固定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结构还包括固定架以及限位条,所述固定架靠近所述传输结构设置,所述限位条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限位条位于所述传输结构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检测结构靠近所述传输结构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三检测结构靠近所述传输结构的另一端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检测结构包括第一固定装置、第二固定装置、第三固定装置、第一视觉相机、第二视觉相机以及第一棱镜,所述第一视觉相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上,所述第二视觉相机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上,所述第一棱镜设置于所述第三固定装置上,所述第一视觉相机用于拍摄所述第一极耳的一侧,所述第一棱镜的镜面用于反射所述第一极耳的相对另一侧,所述第二视觉相机用于拍摄所述第一棱镜的镜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以及第一滑块,所述第一固定板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一视觉相机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检测结构包括第四固定装置、第五固定装置、第三视觉相机、第四视觉相机、第五视觉相机以及第六视觉相机,所述第四固定装置与所述第五固定装置分别位于所述传输结构的两侧,所述第三视觉相机与所述第四视觉相机分别设置于所述第四固定装置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五视觉相机与所述第六视觉相机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五固定装置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三视觉相机与所述第五视觉相机用于拍摄所述电池电芯的上表面,所述第四视觉相机与所述第六视觉相机用于拍摄所述电池电芯的下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检测结构包括第六固定装置、第七固定装置、第八固定装置、第七视觉相机、第八视觉相机以及第二棱镜,所述第七视觉相机设置于所述第六固定装置上,所述第八视觉相机设置于所述第七固定装置上,所述第二棱镜设置于所述第八固定装置上,所述第七视觉相机用于拍摄所述第二极耳的一侧,所述第二棱镜的镜面用于反射所述第二极耳的相对另一侧,所述第八视觉相机用于拍摄所述第二棱镜的镜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二极耳位于所述电池电芯的同一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所公开的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可以通过第一检测结构对电池电芯的第一极耳进行检测,通过第二检测结构电池电芯的表面进行检测,并通过第三检测结构用于对电池电芯的第二极耳进行检测,以实现检测电池电芯的极耳的片数是否正确以及极耳是否存在折叠情况,无需人工操作,采用视觉相机代替人工识别,效率高,且不会存在误检的情况,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第二检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的第三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第一检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第一检测结构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第一检测结构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6中第一检测结构的第三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第三检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第三检测结构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第三检测结构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电池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13,该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包括第一检测结构20、第二检测结构30、第三检测结构40、传输结构50以及升降结构60。
传输结构50用于传输电池电芯200。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电芯200包括有第一极耳2001和第二极耳2002,其中第一极耳2001与第二极耳2002位于电池电芯200的同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传输结构5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传输带501以及第二传输带502,应理解,第一传输带501以及第二传输带502同步转动。
升降结构60用于升降传输结构50上的电池电芯200。优选地,升降结构60设置于第一传输带501与第二传输带502之间,以通过升降结构60将盛放在第一传输带501与第二传输带502上的电池电芯200抬升及放下。
在本实施例中,升降结构60包括气缸固定板601以及三个第一气缸602,其中气缸固定板601设置于传输结构50的下方,三个第一气缸602间隔设置于气缸固定板601上。应理解,气缸固定板601以及三个第一气缸602均是设置在第一传输带501与第二传输带502之间的,而第一气缸602的伸缩杆是朝向上的,以通过第一气缸602的伸缩杆举起第一传输带501与第二传输带502上的电池电芯200。
进一步的,第一气缸602的伸缩杆设有用于支撑电池电芯200的支撑杆603,以通过支撑杆603平稳升降电池电芯200。
进一步的,该升降结构60还包括固定架604以及限位条605,其中固定架604靠近传输结构50设置,而限位条605设置于固定架605上,且限位条605位于传输结构50的上方,以通过限位条605挡住电池电芯200,使得电池电芯200无法进行上升。
应理解,固定架604包括设置在传输结构50一侧的竖直板和设置在竖直板的顶部且与竖直板垂直设置的水平板,水平板处于传输结构50的上方,且限位条605设置在水平板的底面。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限位条605呈长条状设置,沿着传输结构50的长度方向设置,而固定架604的数量有多个,多个固定架604间隔设置,而限位条605是设置在多个固定架605上的,即限位条605是固定设置在多个固定架605的水平板的底面的。
第一检测结构20用于对电池电芯200的第一极耳2001进行检测。
第二检测结构30用于对电池电芯200的表面进行检测。
第三检测结构40用于对电池电芯200的第二极耳2002进行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检测结构30位于第一检测结构20与第三检测结构40之间。优选地,第一检测结构20靠近传输结构50的一端设置,第三检测结构40靠近传输结构50的另一端设置。
第一检测结构20包括第一固定装置201、第二固定装置202、第三固定装置203、第一视觉相机204、第二视觉相机205以及第一棱镜206。
第一视觉相机204设置于第一固定装置201上。优选地,第一视觉相机204用于拍摄电池电芯200的第一极耳2001的一侧。应理解,第一固定装置201和第一视觉相机204是设置在传输结构50的一端的一侧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装置201包括第一固定板2011以及第一滑块2012,其中第一固定板2011设有第一滑轨2013,第一滑块2012设置于第一滑轨2013上。优选地,第一滑轨2013设置在第一固定板2011的顶部,第一滑块2012可滑动设置于第一滑轨2013上。
优选地,第一视觉相机204设置于第一滑块2012上,使得可以通过第一滑块2012带动第一视觉相机204移动,以方便调节第一视觉相机204与电池电芯200的第一极耳的距离。
第二视觉相机205设置于第二固定装置202上。
第一棱镜206设置于第三固定装置202上。优选地,第一棱镜206的镜面用于反射电池电芯200的极耳的相对另一侧2002。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视觉相机205用于拍摄第一棱镜206的镜面,从而能够进一步拍摄到电池电芯200的第一极耳2001的相对另一侧。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视觉相机204和第二视觉相机205主要是用于拍摄电池电芯200的第一极耳2001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装置202包括第一底板2021、第二滑块2022、第三滑块2023以及第二固定板2024,其中第一底板2021上设有第二滑轨2025,第二滑块2022设置于第二滑轨2025上,使得第二滑块2022可以在第二滑轨2025上滑动。
进一步的,第二滑块2022设有第三滑轨2026,第三滑轨2026与第二滑轨2025两者方向垂直,其中第三滑块2023设置于第三滑轨2026上,使得第三滑块2023可以在第三滑轨2026上移动。
进一步的,第二固定板2024设置于第三滑块2023上,使得第二固定板2024跟随第三滑块2023同步移动。优选地,第二视觉相机205设置于第二固定板2024上,使得可以通过第二固定板2024带动第二视觉相机205移动。
优选地,第二视觉相机205设置于第二固定板2024的顶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固定装置203包括第三固定板2031、第四固定板2032以及第一棱镜驱动气缸2033,其中第三固定板2031设置于第二固定板2024上,第一棱镜驱动气缸2033设置于第三固定板2031上,第一棱镜驱动气缸2033与第四固定板2032连接,第一棱镜206设置于第四固定板2032上。
具体地,第三固定板2031与第二固定板2024垂直设置,而第一棱镜驱动气缸2033设置于第三固定板2031远离第二固定板2024的一端上,第四固定板2032的底端与第一棱镜驱动气缸2033的伸缩杆连接,第一棱镜206设置在第四固定板2032的顶部。应理解,第四固定板2032与第二固定板2024平行间隔设置。
应理解,第一棱镜206的镜面是用于反射电池电芯200的第一极耳2001的相对另一侧,而第一棱镜驱动气缸2033可以控制第一棱镜206移动,方便调节第一棱镜206与电池电芯200的第一极耳2001的距离。
进一步的,该第一检测结构20还包括第一光源件207以及第一辅助固定装置,其中第一光源件207设置于第一辅助固定装置上,且第一光源件207用于进一步照亮电池电芯20。应理解,第一光源件207是比较靠近电池电芯20的,使得第一光源件207所产生的光线照射在电池电芯20上,使得第一视觉相机204和第二视觉相机205能够高清拍摄。
优选地,第一光源件207的数量为四个,第一辅助固定装置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辅助支架208以及第二辅助支架209,其中两个第一光源件207分别设置于第一辅助支架208的上下两端,剩余两个第一光源件207分别设置于第二辅助支架209的上下两端。
优选地,第一辅助支架208靠近第一视觉相机204设置,使得第一辅助支架208上的两个第一光源件207能够辅助第一视觉相机204拍摄,而第二辅助支架209靠近第二视觉相机205设置,使得第二辅助支架209上的两个第一光源件207能够辅助第二视觉相机205拍摄。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检测结构30具体包括第四固定装置3001、第五固定装置3002、第三视觉相机3003、第四视觉相机3004、第五视觉相机3005以及第六视觉相机3006。
第四固定装置3001与第五固定装置3002分别位于传输机构50的两侧,第三视觉相机3003与第四视觉相机3004分别设置于第四固定装置3001的上下两端,第五视觉相机3005与第六视觉相机3006分别设置于第五固定装置3002的上下两端。应理解,第三视觉相机3003与第五视觉相机3005相应用于拍摄电池电芯200的上表面,第四视觉相机3004与第六视觉相机3006相应用于拍摄电池电芯200的下表面。
进一步的,本实施方式第四固定装置3001具体包括有固定杆3007以及第七固定板3008,第七固定板3008设有第四滑轨,固定杆3007滑动设置于第四滑轨上,第三视觉相机3003与第四视觉相机3004分别设置于固定杆3007的上下两端,从而能够方便移动调整第三视觉相机3003与第四视觉相机3004的位置,以达到更好的拍摄效果。第五固定装置3002的具体结构可与上述第四固定装置3001相同,此处不作赘述。
第三检测结构40包括第六固定装置401、第七固定装置402、第八固定装置403、第七视觉相机404、第八视觉相机405以及第二棱镜406。
第七视觉相机404设置于第六固定装置401上。优选地,第七视觉相机404用于拍摄电池电芯200的第二极耳2002的一侧。应理解,第七视觉相机404和第六固定装置401是设置在传输结构50的另一端的一侧的。
在本实施例中,第六固定装置401包括第一支撑板4011以及第四滑块4012,其中第一支撑板4011设有第五滑轨4013,第四滑块4012设置于第五滑轨4013上。优选地,第五滑轨4013设置在第一支撑板4011的顶部,第四滑块4012可滑动设置于第五滑轨4013上。
优选地,第七视觉相机404设置于第四滑块4012上,使得可以通过第四滑块4012带动第七视觉相机404移动,以方便调节第七视觉相机404与电池电芯200的第二极耳2002的距离。
第八视觉相机405设置于第七固定装置402上。
第二棱镜406设置于第八固定装置403上。优选地,第二棱镜406的镜面用于反射电池电芯200的第二极耳2002的相对另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八视觉相机405用于拍摄第二棱镜406的镜面,从而能够进一步拍摄到电池电芯200的第二极耳2002的相对另一侧。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七视觉相机404和第八视觉相机405主要是用于拍摄电池电芯200的第二极耳2002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七固定装置402包括第二底板4021、第五滑块4022、第六滑块4023以及第二支撑板4024,其中第二底板4021上设有第六滑轨4025,第五滑块4022设置于第六滑轨4025上,使得第五滑块4022可以在第六滑轨4025上滑动。
进一步的,第五滑块4022设有第七滑轨4026,第七滑轨4026与第六滑轨4025两者方向垂直,其中第五滑块4022设置于第七滑轨4026上,使得第五滑块4022可以在第七滑轨4026上移动。
进一步的,第二支撑板4024设置于第五滑块4022上,使得第二支撑板4024跟随第五滑块4022同步移动。优选地,第八视觉相机405设置于第二支撑板4024上,使得可以通过第二支撑板4024带动第八视觉相机405移动。
优选地,第八视觉相机405设置于第二支撑板4024的顶部。
在本实施例中,第八固定装置403包括第三支撑板4031、第四支撑板4032以及第二棱镜驱动气缸4033,其中第三支撑板4031设置于第二支撑板4024上,第二棱镜驱动气缸4033设置于第三支撑板4031上,第二棱镜驱动气缸4033与第四支撑板4032连接,第二棱镜406设置于第四支撑板4032上。
具体地,第三支撑板4031与第二支撑板4024垂直设置,而第二棱镜驱动气缸4033设置于第三支撑板4031远离第二支撑板4024的一端上,第四支撑板4032的底端与第二棱镜驱动气缸4033的伸缩杆连接,第二棱镜406设置在第四支撑板4032的顶部。应理解,第四支撑板4032与第二支撑板4024平行间隔设置。
应理解,第二棱镜406的镜面是用于反射电池电芯200的第二极耳2002的相对另一侧,而第二棱镜驱动气缸4033可以控制第二棱镜406移动,方便调节第二棱镜406与电池电芯200的第二极耳2002的距离。
进一步的,该第三检测结构40还包括第二光源件407以及第二辅助固定装置,其中第二光源件407设置于第二辅助固定装置上,且第二光源件407用于进一步照亮电池电芯20。应理解,第二光源件407是比较靠近电池电芯20的,使得第二光源件407所产生的光线照射在电池电芯20上,使得第七视觉相机404和第八视觉相机405能够高清拍摄。
优选地,第二光源件407的数量为四个,第二辅助固定装置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三辅助支架408以及第四辅助支架409,其中两个第二光源件407分别设置于第三辅助支架408的上下两端,剩余两个第二光源件407分别设置于第四辅助支架409的上下两端。
优选地,第三辅助支架408靠近第七视觉相机404设置,使得第三辅助支架408上的两个第二光源件407能够辅助第七视觉相机404拍摄,而第四辅助支架409靠近第八视觉相机405设置,使得第四辅助支架409上的两个第二光源件407能够辅助第八视觉相机405拍摄。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升降结构50的气缸固定板601上的三个第一气缸602是分别单独将传输结构60上的电池电芯200抬升至第一检测结构20、第二检测结构30和第三检测结构40进行检查的。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该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还包括分别与第一检测结构20、第二检测结构30、第三检测结构40、传输结构50以及升降结构60电连接的主控制器,以通过主控制器对第一检测结构20、第二检测结构30、第三检测结构40、传输结构50以及升降结构60进行控制,而控制原理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原理,在此不一一赘述。
综上,本发明所公开的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可以通过第一检测结构对电池电芯的第一极耳进行检测,通过第二检测结构电池电芯的表面进行检测,并通过第三检测结构用于对电池电芯的第二极耳进行检测,以实现检测电池电芯的极耳的片数是否正确以及极耳是否存在折叠情况,无需人工操作,采用视觉相机代替人工识别,效率高,且不会存在误检的情况,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检测结构、第二检测结构、第三检测结构、传输结构以及升降结构,所述传输结构用于传输电池电芯,所述升降结构用于升降所述传输结构上的所述电池电芯,所述第二检测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检测结构与所述第三检测结构之间,所述第一检测结构用于对所述电池电芯的第一极耳进行检测,所述第二检测结构用于对所述电池电芯的表面进行检测,所述第三检测结构用于对所述电池电芯的第二极耳进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传输带以及第二传输带,所述升降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传输带与所述第二传输带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包括气缸固定板以及三个第一气缸,所述气缸固定板设置于所述传输结构的下方,三个所述第一气缸间隔设置于所述气缸固定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还包括固定架以及限位条,所述固定架靠近所述传输结构设置,所述限位条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限位条位于所述传输结构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结构靠近所述传输结构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三检测结构靠近所述传输结构的另一端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结构包括第一固定装置、第二固定装置、第三固定装置、第一视觉相机、第二视觉相机以及第一棱镜,所述第一视觉相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上,所述第二视觉相机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上,所述第一棱镜设置于所述第三固定装置上,所述第一视觉相机用于拍摄所述第一极耳的一侧,所述第一棱镜的镜面用于反射所述第一极耳的相对另一侧,所述第二视觉相机用于拍摄所述第一棱镜的镜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以及第一滑块,所述第一固定板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一视觉相机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结构包括第四固定装置、第五固定装置、第三视觉相机、第四视觉相机、第五视觉相机以及第六视觉相机,所述第四固定装置与所述第五固定装置分别位于所述传输结构的两侧,所述第三视觉相机与所述第四视觉相机分别设置于所述第四固定装置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五视觉相机与所述第六视觉相机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五固定装置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三视觉相机与所述第五视觉相机用于拍摄所述电池电芯的上表面,所述第四视觉相机与所述第六视觉相机用于拍摄所述电池电芯的下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检测结构包括第六固定装置、第七固定装置、第八固定装置、第七视觉相机、第八视觉相机以及第二棱镜,所述第七视觉相机设置于所述第六固定装置上,所述第八视觉相机设置于所述第七固定装置上,所述第二棱镜设置于所述第八固定装置上,所述第七视觉相机用于拍摄所述第二极耳的一侧,所述第二棱镜的镜面用于反射所述第二极耳的相对另一侧,所述第八视觉相机用于拍摄所述第二棱镜的镜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二极耳位于所述电池电芯的同一侧。
CN202210414141.2A 2022-04-20 2022-04-20 一种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 Pending CN1146748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14141.2A CN114674832A (zh) 2022-04-20 2022-04-20 一种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14141.2A CN114674832A (zh) 2022-04-20 2022-04-20 一种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74832A true CN114674832A (zh) 2022-06-28

Family

ID=82077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14141.2A Pending CN114674832A (zh) 2022-04-20 2022-04-20 一种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7483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86191A (zh) * 2022-11-11 2023-01-10 苏州恒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新能源电池的极耳叠层自动调整检测机构
CN115999927A (zh) * 2023-03-27 2023-04-25 超音速人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顶盖焊缺陷检测装置
CN117825395A (zh) * 2024-03-06 2024-04-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86191A (zh) * 2022-11-11 2023-01-10 苏州恒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新能源电池的极耳叠层自动调整检测机构
CN115586191B (zh) * 2022-11-11 2023-03-14 苏州恒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新能源电池的极耳叠层自动调整检测机构
CN115999927A (zh) * 2023-03-27 2023-04-25 超音速人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顶盖焊缺陷检测装置
CN117825395A (zh) * 2024-03-06 2024-04-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裸电芯缺陷检测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674832A (zh) 一种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
CN113776588A (zh) 一种电池同侧极耳检测装置
CN114018941B (zh) 一种电池电芯的双通道检测机构
CN109752386B (zh) 锂电池卷芯极耳的检测装置及锂电池生产线
CN208013397U (zh) 一种led灯珠检测设备
CN114018931B (zh) 一种电池电芯检测机构
CN114354611B (zh) 一种电池电芯检测机构
CN106443312A (zh) 检测插线板的直线测试机
CN218036354U (zh) 一种电池电芯检测机
CN210294093U (zh) 锂电池卷芯极耳的检测装置及锂电池生产线
CN109595237A (zh) 一种自动贴辅料机构
CN111483062A (zh) 一种分段紧固的智能受电弓碳滑板用调节式切割机
CN218726692U (zh) 一种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
CN216926605U (zh) 一种电池电芯极耳的内外侧面检测机构
CN114354615B (zh) 一种电池电芯检测装置
CN114354612B (zh) 一种电池电芯表面与极耳的检测机构
CN218766657U (zh) 一种检测电池电芯的极耳用的智能设备
CN114354598B (zh) 一种升降式电池电芯检测机构
CN216926606U (zh) 一种电池电芯极耳的内侧面检测机构
CN218629544U (zh) 一种电池电芯单极耳检测组件
CN110576451A (zh) 用于方形电池的伸缩夹爪装置及应用其的生产线
CN216926604U (zh) 一种电池电芯极耳的外侧面检测机构
CN114354610A (zh) 一种电池电芯的表面检测设备
CN216484667U (zh) 一种电池电芯极耳的内侧面检测机构
CN216484666U (zh) 一种电池电芯极耳的外侧面检测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