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93260A - 图像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93260A
CN117793260A CN202311258048.8A CN202311258048A CN117793260A CN 117793260 A CN117793260 A CN 117793260A CN 202311258048 A CN202311258048 A CN 202311258048A CN 117793260 A CN117793260 A CN 1177932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eparation roller
roller
state
driving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5804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并木政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793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932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belts or chains, e.g. between belts or chains
    • B65H5/021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belts or chains, e.g. between belts or chains by belts
    • B65H5/025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belts or chains, e.g. between belts or chains by belts between belts and rotary means, e.g. rollers, drums, cylinders or balls, forming a transport ni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38Construction of the 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50Driving mechanisms
    • B65H2403/51Cam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50Driving mechanisms
    • B65H2403/54Driving mechanisms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80Transmissions, i.e. for changing speed
    • B65H2403/81Transmissions, i.e. for changing speed involving swing gear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使用动力源进行分离进给与非分离进给的切换的构成会导致成本显著提高。图像读取装置具备:切换机构,通过输入齿轮在固定方向上的旋转切换分离状态和非分离状态;第一动力传递部,向输入齿轮传递驱动力;以及第二动力传递部,向分离辊传递驱动力,第一动力传递部从驱动进给辊的驱动源向输入齿轮传递驱动力,并具备单向离合器,通过该单向离合器,在第一驱动源正向旋转时,第一动力传递部不向输入齿轮传递第一驱动源的动力,在第一驱动源反向旋转时,第一动力传递部向输入齿轮传递第一驱动源的动力。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读取介质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图像读取装置,如专利文献1所示,提出了如下构成的方案,在该构成中,在进给介质时能够切换进行分离的分离进给和不进行分离的非分离进给。非分离进给被设为对由多张片材成摞而得的帐票等有效。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中,通过电磁离合器来进行分离进给与非分离进给的切换。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992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从可用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动力源进行分离进给与非分离进给的切换的构成,但是若使用用于进行分离进给与非分离进给的切换的专用的动力源的话,除了动力源的成本之外,还需要增加控制电路、编码器等的成本,整体上会导致成本显著提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进给辊,将介质向输送方向的下游进给;分离辊,将介质夹持在所述分离辊与所述进给辊之间并能够使所述介质分离,并能够采取分离状态和非分离状态,在所述分离状态下,在使介质返回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的旋转方向上驱动所述分离辊,在所述非分离状态下,不向所述分离辊传递旋转的驱动力;读取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位于所述进给辊和所述分离辊的下游,并读取介质;切换机构,具备接受动力以进行旋转的输入齿轮,并通过所述输入齿轮在固定方向上的旋转进行所述分离状态和所述非分离状态的切换;第一动力传递部,向所述输入齿轮传递驱动力;以及第二动力传递部,向所述分离辊传递驱动力,并通过所述切换机构进行向所述分离辊传递驱动力的状态和不向所述分离辊传递驱动力的状态的切换,所述第一动力传递部从驱动所述进给辊的第一驱动源向所述输入齿轮传递驱动力,并且所述第一动力传递部具备单向离合器,通过所述单向离合器,在所述第一驱动源沿介质进给时的旋转方向即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动力传递部不向所述输入齿轮传递所述第一驱动源的动力,在所述第一驱动源沿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动力传递部向所述输入齿轮传递所述第一驱动源的动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扫描仪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示出扫描仪中的原稿输送路径的图。
图3为示出扫描仪中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4为关闭了上单元的状态下的切换机构、第一动力传递部及第二动力传递部的主视图。
图5为打开了上单元的状态下的切换机构、第一动力传递部及第二动力传递部的主视图。
图6为示出第一动力传递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7为与图4、图5相反从+X方向观察切换机构时将分离辊设为非分离状态时的图。
图8为与图4、图5相反从+X方向观察切换机构时将分离辊设为分离状态时的图
图9的(A)、(B)为示出相位检测部与第二摆动部件的关系的图。
图10为将分离辊设为非分离状态时的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切换机构的主视图。
图11为将分离辊设为分离状态时的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切换机构的主视图。
图12为示出控制部所进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扫描仪;2:装置主体;3:下单元;3a:下单元框架;4:上单元;4a:上单元框架;4b:转动轴;5:排纸托盘;6:进给口;7:操作面板;8:第一纸张支架;9:第二纸张支架;11:原稿支承部;11a:支承面;12A:第一导边器;12B:第二导边器;14:进给辊;14a:单向离合器;15:分离辊;15a:扭矩限制器;16:输送辊对;16a:输送驱动辊;16b:输送从动辊;17:排出辊对;17a:排出驱动辊;17b:排出从动辊;18:排出口;20:读取部;20a:上部读取传感器;20b:下部读取传感器;30:重送检测部;30a:超声波发射部;30b:超声波接收部;31:第一原稿检测部;31a:发光部;31b:受光部;32:第二原稿检测部;35:原稿有无检测部;36:相位检测部;50:第一动力传递部;51:驱动滑轮;52:驱动带;53:旋转轴;54:从动滑轮;54a:齿轮部;56:旋转轴;57:双联齿轮;58:齿轮;59:齿轮;60:单向离合器;63、64、65:双联齿轮;66:齿轮;67:输入齿轮;68:凸轮;68a:第一凹部;73:第二摆动部件;73a:摆动轴;73b:凸轮卡合部;73c:按压部;74:扭转弹簧;80:第二动力传递部;81:旋转轴;82:齿轮;83、84:双联齿轮;85、86、87:齿轮;88:旋转轴;89:切换机构;90:第一摆动部件;90a:被按压部;91:压缩弹簧;92:输入齿轮;92a:大径齿轮;92b:小径齿轮;93:旋转轴;94:第一摆动部件;94a:齿轮部;95:旋转轴;100:控制部;101:CPU;102:闪速ROM;104:程序;105:进给电机;106:输送电机;110:外部计算机;P:原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简要说明。
第一方式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进给辊,将介质向输送方向的下游进给;分离辊,将介质夹持在所述分离辊与所述进给辊之间并能够使所述介质分离,所述分离辊能够切换分离状态和非分离状态,在所述分离状态下,在使介质返回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的旋转方向上驱动所述分离辊,在所述非分离状态下,不向所述分离辊传递旋转的驱动力;读取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位于所述进给辊和所述分离辊的下游,并读取介质;切换机构,具备接受动力以进行旋转的输入齿轮,通过所述输入齿轮在固定方向上的旋转进行所述分离状态和所述非分离状态的切换;第一动力传递部,向所述输入齿轮传递驱动力;以及第二动力传递部,向所述分离辊传递驱动力,并通过所述切换机构进行向所述分离辊传递驱动力的状态和不向所述分离辊传递驱动力的状态的切换,所述第一动力传递部从驱动所述进给辊的第一驱动源向所述输入齿轮传递驱动力,并且所述第一动力传递部具备单向离合器,通过所述单向离合器,在所述第一驱动源沿介质进给时的旋转方向即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动力传递部不向所述输入齿轮传递所述第一驱动源的动力,在所述第一驱动源沿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动力传递部向所述输入齿轮传递所述第一驱动源的动力。
根据本方式,由于在通过所述切换机构进行所述分离辊的所述分离状态和所述非分离状态的切换的构成中,向所述切换机构传递驱动力的第一动力传递部向所述切换机构传递驱动所述进给辊的第一驱动源在第二旋转方向上的旋转、即与介质进给时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旋转的驱动力,由此进行所述切换机构的所述切换,故而不需要用于所述切换机构的专用的动力源,能够抑制装置的成本提高。
第二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中,所述第二动力传递部具备: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齿轮进退,并通过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向所述分离辊传递驱动力,通过远离所述第一齿轮而不向所述分离辊传递驱动力,所述切换机构具备:第一摆动部件,支承所述第二齿轮并且能够摆动,并通过进行摆动来使所述第二齿轮相对于所述第一齿轮进退;按压部件,将所述第一摆动部件向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方向按压;凸轮,通过所述输入齿轮的旋转而旋转;以及第二摆动部件,能够摆动,并能够与所述凸轮和所述第一摆动部件卡合,且通过根据所述凸轮的旋转而旋转来使所述第一摆动部件摆动。
根据本方式,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实现所述切换机构。
第三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二方式中,具备:下单元,构成输送介质的输送路径的下侧;以及上单元,能够相对于所述下单元开闭,并在关闭的状态下构成所述输送路径的上侧,所述进给辊设置于所述下单元,所述分离辊设置于所述上单元,所述第一齿轮设置于所述上单元,所述第二齿轮设置于所述下单元。
根据本方式,所述第一齿轮设置于所述上单元,所述第二齿轮设置于所述下单元。在此,由于所述上单元能够相对于所述下单元开闭,故而所述第一齿轮根据所述上单元的开闭相对于所述第二齿轮进退。因此,虽然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的间隔易产生差异,导致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可能无法准确地啮合,但是由于通过所述按压部件将所述第二齿轮朝向所述第一齿轮按压,故而能够抑制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的间隔的差异,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总是能够准确地啮合。
第四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方式中,具备输送辊对,所述输送辊对在所述输送方向上位于所述进给辊与所述读取部之间,并朝向所述读取部输送介质,所述第二动力传递部从驱动所述输送辊对的第二驱动源向所述分离辊传递驱动力。
根据本方式,由于构成为所述第二动力传递部从驱动所述输送辊对的第二驱动源向所述分离辊传递驱动力,故而无需用于驱动所述分离辊的专用驱动源,能够抑制装置的成本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式不限于上述第三方式,也可以应用于上述第一、第二中的任一方式。
第五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方式中,所述第二动力传递部从所述第一驱动源向所述分离辊传递驱动力。
根据本方式,由于构成为所述第二动力传递部从所述第一驱动源向所述分离辊传递驱动力,故而不需要用于驱动所述分离辊的专用驱动源,能够抑制装置的成本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式不限于上述第三方式,也可以应用于上述第一、第二中的任一方式。
第六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中,进行所述非分离状态下的介质的进给时,若所述分离辊为所述分离状态,则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源以将所述分离辊切换到所述非分离状态,其中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源,进行所述分离状态下的介质的进给时,若所述分离辊为所述非分离状态,则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源以将所述分离辊切换到所述分离状态。
根据本方式,由于构成为应当在所述非分离状态下进行介质的进给时和应当在所述分离状态下进行介质的进给时,所述控制机构恰当地切换所述分离辊的状态,即构成为所述分离辊的状态不依赖于用户操作地恰当地切换,故而能够恰当地进给介质,并且能够提高可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式不限于上述第一方式,也能够应用于上述第二~第五方式中的任一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下面基于附图对图像读取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例,将能够读取作为介质的一例的原稿的表面和反面中的至少一面的文件扫描仪(在下文中简称为扫描仪1)以例子举出。在下文中,对原稿标注附图标记P并称之为原稿P。
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图中示出的X-Y-Z坐标系的X轴方向为装置宽度方向,且是原稿宽度方向。从装置正面观察时,将左设为+X方向,将右设为-X方向。
另外,Y轴方向为原稿输送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Y轴方向为与水平面相交的方向。在下文中,有时将原稿P被进给过去的方向、即+Y方向称为“下游”,并将与此相反的方向、即-Y方向称为“上游”。
另外,Z轴方向为与Y轴方向相交的大致与输送的原稿的面正交的方向。+Z方向为包括铅垂上方成分的方向,-Z方向是包括铅垂下方成分的方向。
在图1中,扫描仪1具备装置主体2,在该装置主体2的内部具备读取原稿P的图像的读取部20(参照图2)。
装置主体2构成为具备下单元3和上单元4。上单元4设置为通过以原稿输送方向下游的转动轴4b(参照图2)为转动支点转动而能够相对于下单元3开闭。在图2中,附图标记4-1示出了打开的状态下的上单元4。下单元3形成原稿输送路径的下侧,上单元4形成原稿输送路径的上侧。由于原稿输送路径形成在下单元3与上单元4之间,故而当将上单元4向装置正面方向转动而打开上单元4时,能够开放原稿输送路径,由此能够进行堵塞处理。
在图1中,靠近装置主体2的装置背面的部位设置有支承进给的原稿P的原稿支承部11。原稿支承部11具有支承面11a。另外,在原稿支承部11设置有对原稿P的宽度方向的侧边缘进行引导的一对导边器,具体地,设置有第一导边器12A和第二导边器12B。第一导边器12A和第二导边器12B通过未图示的齿条-小齿轮机构沿互相接近或者互相远离的方向位移。
原稿支承部11具备第一纸张支架8和第二纸张支架9。第一纸张支架8和第二纸张支架9能够收纳到原稿支承部11的内部,并且构成为能够如图1所示地从原稿支承部11抽出。
装置主体2在上单元4的装置正面具备操作面板7,该操作面板7用于进行各种读取设定、读取执行的操作,另外还实现了示出读取设定内容等的用户界面(UI)。操作面板7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能够进行显示和输入双方的所谓的触摸面板,且兼用作用于进行各种操作的操作部和用于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部。
在上单元4的上部设置有与装置主体2内部相连的进给口6,从进给口6朝向设置在装置主体2内部的读取部20运送由原稿支承部11支承的原稿P。
另外,在下单元3的装置正面侧设置有接受从排出口18排出的原稿P的排纸托盘5。
接下来,参照图2对扫描仪1中的原稿输送路径进行说明。图2为简略示出本发明涉及的扫描仪1中的原稿输送路径的图。需要说明的是,从省略原稿读取相关的功能、具体为省略后述的读取部20的观点考虑,可以将扫描仪1视为输送原稿P的原稿输送装置。或者,即便具备读取部20,如果着眼于原稿输送的观点,也能够将扫描仪1本身视为原稿输送装置。
在图2中通过附图标记T示出的实线示出了原稿输送路径,换言之,示出了原稿P的通过轨迹。原稿输送路径T是由下单元3和上单元4夹着的空间。
在原稿输送路径T的最上游侧设置有原稿支承部11,在原稿支承部11的下游设置有进给辊14和分离辊15,该进给辊14将由原稿支承部11的支承面11a支承的原稿P朝向读取部20运送,该分离辊15将原稿P夹持在其与进给辊14之间并使原稿P分离。
进给辊14与由原稿支承部11的支承面11a支承的原稿P中的最下面的原稿相接触。因此,当在扫描仪1中将多张原稿P放置于原稿支承部11时,会从支承面11a侧的原稿P依次朝向下游侧进给。
进给辊14以相对于原稿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对称的方式配置有两个。
进给辊14由进给电机105(参照图3)旋转驱动。进给辊14从进给电机105获得旋转扭矩以在图2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进给电机105的驱动力通过单向离合器14a传递到进给辊14。进给辊14通过从进给电机105获得旋转扭矩而在图2中沿逆时针方向、即正向旋转方向旋转,以将原稿P向下游进给。
因为单向离合器14a设置于进给辊14与进给电机105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所以即便进给电机105反向旋转,进给辊14也不会反向旋转。另外,在进给电机105停止的状态下,进给辊14与输送的原稿P相接触,并能够沿正向旋转方向从动旋转。
例如,当原稿P的前端由配置在输送辊对16的下游的第二原稿检测部32检测出时,后述的控制部100(参照图3)使进给电机105的驱动停止,并仅对输送电机106进行驱动。由此,通过输送辊对16输送原稿P,然后进给辊14与输送的原稿P相接触并沿正向旋转方向从动旋转。
接下来,分离辊15能够切换分离原稿P的分离状态和不分离原稿P的非分离状态。在分离状态下,对分离辊15沿使原稿P返回上游的旋转方向进行驱动,而在非分离状态下,不向分离辊15传递旋转的驱动力。
关于切换分离状态和非分离状态的构成,在后文中详细说明。
在分离状态下,旋转扭矩通过扭矩限制器15a从输送电机106(参照图3)传递到分离辊15。在原稿P的进给动作中,使分离辊15沿反向旋转方向(在图2中为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样的驱动力从输送电机106传递到分离辊15。
当在进给辊14与分离辊15之间不存在原稿P、或者只存在一张原稿P时,分离辊15通过在扭矩限制器15a中产生滑动,而不受制于从输送电机106受到的旋转扭矩地沿正向旋转方向从动旋转。
相对于此,由于当除了应当进给的原稿P之外还有第二张及其之后的原稿P进入到进给辊14与分离辊15之间时,在原稿之间会产生滑动,所以分离辊15通过从输送电机106受到的驱动扭矩而反向旋转。由此,将要被重叠输送的第二张及其之后的原稿P返回到上游。
在进给辊14的下游设置有输送辊对16、读取图像的读取部20以及排出辊对17。输送辊对16具备由输送电机106旋转驱动的输送驱动辊16a和从动旋转的输送从动辊16b。
被进给辊14和分离辊15夹持着向下游侧进给着的原稿P被输送辊对16夹持并输送到位于输送辊对16的下游侧的读取部20。
读取部20具备设置在上单元4侧的上部读取传感器20a和设置在下单元3侧的下部读取传感器20b。在本实施方式中,上部读取传感器20a和下部读取传感器20b作为一例构成为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模块(CISM)。
当在读取部20中读取了原稿P的表面和反面中的至少一面的图像之后,原稿P被位于读取部20的下游侧的排出辊对17夹持并从设置于下单元3的装置正面侧的排出口18排出。
排出辊对17具备由输送电机106旋转驱动的排出驱动辊17a和从动旋转的排出从动辊17b。
接着,对设置于原稿输送路径T的各检测机构进行说明。
用于检测原稿P是否存在于原稿支承部11上的原稿有无检测部35设置于原稿支承部11。原稿有无检测部35由光源和接收从光源发出的光的反射光成分的传感器构成,控制部100(参照图3)通过反射光强度在原稿P处于原稿支承部11上时和不处于原稿支承部11上时的不同能够检测原稿支承部11上有无原稿P。
第一原稿检测部31设置于进给辊14的下游侧。第一原稿检测部31作为一例构成为光学式传感器,并具备隔着原稿输送路径T对置配置的发光部31a和受光部31b,受光部31b向控制部100发送表示检测光的强度的电信号。示出所述检测光的强度的电信号根据输送的原稿P遮挡从发光部31a发出的检测光而发生变化,由此控制部100能够检测原稿P的前端或者后端的通过。
检测原稿P的重叠输送的重送检测部30配置于第一原稿检测部31的下游侧。重送检测部30具备如图2所示地隔着原稿输送路径T对置配置的超声波发射部30a和接收超声波的超声波接收部30b,超声波接收部30b向控制部100发送与检测到的超声波的强度相应的输出值。当发生原稿P的重叠输送时,示出所述超声波的强度的电信号发生变化,由此控制部100能够检测原稿P的重叠输送。
第二原稿检测部32设置于重送检测部30的下游侧。第二原稿检测部32构成为具有杆的接触式传感器,当杆伴随原稿P的前端或者后端的通过而转动时,从第二原稿检测部32发送到控制部100的电信号发生变化,由此控制部100能够检测原稿P的前端或者后端的通过。
控制部100通过上述第一原稿检测部31和第二原稿检测部32能够掌握原稿P在原稿输送路径T中的位置。
接着,参照图3对扫描仪1中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
在图3中,作为控制机构的控制部100进行包括原稿P的进给、输送、排出控制和读取控制在内的扫描仪1的其他各种控制。来自操作面板7的信号被输入到控制部100,另外,用于实现操作面板7的显示、特别是用户界面(UI)的信号从控制部100被发送到操作面板7。
控制部100控制进给电机105和输送电机106。如上所述,进给电机105为图2示出的进给辊14的驱动源,是第一驱动源的一例。另外,输送电机106是图2示出的分离辊15、输送辊对16、排出辊对17这些的驱动源,是第二驱动源的一例。进给电机105和输送电机106在本实施方式中均是DC电机。
来自读取部20的读取数据被输入到控制部100,另外,用于控制读取部20的信号从控制部100被发送到读取部20。
来自上述原稿有无检测部35、重送检测部30、第一原稿检测部31、第二原稿检测部32及其他检测机构的信号也被输入到控制部100。关于相位检测部36,在后面进行说明。
另外,检测进给电机105的旋转量的编码器(未图示)、检测输送电机106的旋转量的编码器(未图示)的检测值也被输入到控制部100,由此控制部100能够检测各电机的驱动对象的驱动量。
控制部100具备CPU101、闪速ROM102。CPU101遵照保存于闪速ROM102的程序104进行各种运算处理,并控制整个扫描仪1的动作。设为将各种控制所需的数据、程序全都存储于闪速ROM102,另外还根据需要通过控制部100更新其值。另外,用户通过操作面板7输入的各种设定信息也存储于闪速ROM102。
另外,扫描仪1构成为能够与外部计算机110连接,信息从外部计算机110输入到控制部100。外部计算机110具备未图示的显示部。在该显示部中,通过外部计算机110所具备的未图示的存储机构中保存的控制程序来实现用户界面(UI)。
接着,参照图4及其之后的图对进行分离辊15的分离状态和非分离状态的切换的构成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及其之后的图中将部件的旋转方向用方向Ka和方向Kb来进行说明。
在图4中,附图标记3a为构成下单元3的下单元框架,附图标记4a为构成上单元4的上单元框架。
进行分离辊15的分离状态和非分离状态的切换的切换机构89具备接受动力进行旋转的输入齿轮67,并通过输入齿轮67在固定方向(方向Ka)上的旋转进行分离状态和非分离状态的切换。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换机构89通过输入齿轮67和后述的凸轮68沿方向Ka旋转来进行分离辊15的分离状态和非分离状态的切换,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切换机构89通过输入齿轮67和后述的凸轮68沿方向Kb旋转来进行分离辊15的分离状态和非分离状态的切换。
第一动力传递部50向输入齿轮67传递驱动力。
第二动力传递部80向分离辊15传递驱动力,并通过切换机构89进行向分离辊15传递驱动力的状态和不向分离辊15传递驱动力的状态的切换。
切换机构89、第一动力传递部50及第二动力传递部80在装置主体2中设置于-X方向上的端部。
首先,对第一动力传递部50进行说明。
驱动滑轮51设置于进给电机105的电机轴,驱动带52绕挂于驱动滑轮51和从动滑轮54。如图6所示,齿轮部54a一体地设置于从动滑轮54,双联齿轮57的大径齿轮与齿轮部54a啮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双联齿轮是由大径齿轮和小径齿轮一体地构成的齿轮。为了避免图复杂化,未对构成双联齿轮的大径齿轮和小径齿轮中的每个分别标注附图标记。
从动滑轮54以旋转轴53为中心旋转。从动滑轮54相对于旋转轴53相对地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文中有时将进给电机105在设置于进给电机105的电机轴的驱动滑轮51沿图中的方向Ka旋转时的旋转称为进给电机105的正向旋转,有时将进给电机105在驱动滑轮51沿图中的方向Kb旋转时的旋转称为进给电机105的反向旋转。当进给电机105正向旋转时,进给辊14正向旋转而将原稿P向下游进给。
双联齿轮57能够以旋转轴56为中心旋转。旋转轴56也是进给辊14的旋转轴,并与进给辊14一体地旋转。双联齿轮57相对于旋转轴56相对地旋转。在双联齿轮57与旋转轴56之间设置有上述单向离合器14a。当双联齿轮57沿方向Kb旋转时,上述单向离合器14a向旋转轴56、即进给辊14传递驱动力,在双联齿轮57沿方向Ka旋转时,上述单向离合器14a不向旋转轴56、即进给辊14传递驱动力。
如图6所示,双联齿轮57的小径齿轮与齿轮58啮合,并向齿轮58传递驱动力。齿轮58以旋转轴53为中心旋转。齿轮58相对于旋转轴53相对地旋转。另外,齿轮59能够旋转地设置于旋转轴53。齿轮59相对于旋转轴53相对地旋转。如图4所示,单向离合器60设置在齿轮58与齿轮59之间,在进给电机105正向旋转时,齿轮58不向齿轮59传递动力,当进给电机105反向旋转时,齿轮58向齿轮59传递动力。由此齿轮59只沿方向Kb旋转。
双联齿轮63的大径齿轮与齿轮59啮合。双联齿轮63的小径齿轮与双联齿轮64的大径齿轮啮合。双联齿轮64的小径齿轮与双联齿轮65的大径齿轮啮合。双联齿轮65的小径齿轮与齿轮66啮合。并且,齿轮66与切换机构89的输入齿轮67啮合。
通过齿轮59沿方向Kb旋转,输入齿轮67沿方向Ka旋转。
如上所述,第一动力传递部50具备驱动滑轮51、驱动带52、从动滑轮54、齿轮部54a、双联齿轮57、齿轮58、单向离合器60、齿轮59、双联齿轮63、64、65及齿轮66。
第一动力传递部50设置于下单元框架3a。
接下来,对第二动力传递部80进行说明。
在图4中,齿轮82固定于输送驱动辊16a的旋转轴81。双联齿轮83的大径齿轮与齿轮82啮合,双联齿轮84的大径齿轮与双联齿轮83的小径齿轮啮合。齿轮85与双联齿轮84的小径齿轮啮合。附图标记88为齿轮85的旋转轴。
齿轮86与齿轮85啮合。上述齿轮82、双联齿轮83、84、齿轮85及齿轮86设置于下单元框架3a。
另外,齿轮87能够与齿轮86啮合。齿轮87设置于上单元框架4a。在输送驱动辊16a沿方向Kb旋转并将原稿P向下游输送时,旋转轴81沿方向Kb旋转,齿轮86沿方向Kb旋转,与齿轮86啮合的齿轮87沿方向Ka旋转。当齿轮87与设置于分离辊15的旋转轴的未图示的齿轮啮合,且齿轮87沿方向Ka旋转时,对分离辊15传递使介质P返回上游的方向上的旋转扭矩。
齿轮87是第一齿轮的一例。齿轮86是第二齿轮的一例,能够相对于齿轮87进退,通过与齿轮87啮合向分离辊15传递驱动力,并通过远离齿轮87不向分离辊15传递驱动力。
如上所述,第二动力传递部80具备齿轮82、双联齿轮83、84、齿轮85、86、87。
接下来,对切换机构89进行说明。
切换机构89在支承齿轮86的同时能够摆动,并具备通过摆动使齿轮86相对于齿轮87进退的第一摆动部件90和将第一摆动部件90向齿轮86与齿轮87啮合的方向按压的作为按压部件的一例的压缩弹簧91。另外,切换机构89具备通过输入齿轮67的旋转而旋转的凸轮68和第二摆动部件73,该第二摆动部件73能够摆动,且能够与凸轮68和第一摆动部件90卡合,并通过根据凸轮68的旋转而旋转来使第一摆动部件90摆动。
下面参照图7、图8进一步进行说明。图7为齿轮86远离齿轮87的状态,是切换机构89在分离辊15变为非分离状态时的状态。图8为齿轮86与齿轮87啮合的状态,是切换机构89在分离辊15变为分离状态时的状态。
凸轮68与输入齿轮67一体地构成,并沿方向Ka旋转。第一凹部68a和第二凹部68b形成于凸轮68。
第二摆动部件73能够以摆动轴73a为中心摆动,并具有从摆动轴73a朝向凸轮68延伸的凸轮卡合部73b和从摆动轴73a朝向第一摆动部件90延伸的按压部73c。第二摆动部件73被作为按压部件的一例的扭转弹簧74向方向Ka按压。
第一摆动部件90能够以旋转轴88为中心摆动。第一摆动部件90支承齿轮86以维持齿轮86与齿轮85啮合的状态。通过第一摆动部件90的摆动,齿轮86一边在齿轮85的周围进行行星运动一边相对于齿轮87进退。
被按压部90a形成于第一摆动部件90,被按压部90a被按压部73c按压。
通过扭转弹簧74的按压力使第二摆动部件73的凸轮卡合部73b抵靠到凸轮68。如图7所示,在凸轮卡合部73b进入到凸轮68的第一凹部68a的状态下,第二摆动部件73的按压部73c按压第一摆动部件90的被按压部90a,第一摆动部件90向方向Ka的旋转受到限制。由此,齿轮86远离齿轮87,分离辊15维持非分离状态。
如图8所示,在凸轮卡合部73b从凸轮68的第一凹部68a退出且凸轮卡合部73b抵靠到凸轮68的圆弧部的状态下,第二摆动部件73的按压部73c从第一摆动部件90的被按压部90a脱离,并允许第一摆动部件90向方向Ka旋转。由此,齿轮86被压缩弹簧91的弹簧力按压到齿轮87,即齿轮86与齿轮87啮合,分离辊15变为分离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形成于凸轮68的第二凹部68b以如下方式发挥功能。如图9的(A)、(B)所示,相位检测部36设置于面向第二摆动部件73的凸轮卡合部73b的位置处。在第二摆动部件73的凸轮卡合部73b抵接到凸轮68的圆弧部的状态下,如图9的(A)所示,第二摆动部件73的凸轮卡合部73b与相位检测部36卡合,由此控制部100(参照图3)能够检测第二摆动部件73的凸轮卡合部73b与凸轮68的圆弧部抵接。
然后,如图9的(B)所示,当第二摆动部件73的凸轮卡合部73b进入到第二凹部68b时,凸轮卡合部73b从相位检测部36脱离很短的时间。因此,相较于第一凹部68a,第二凹部68b形成得更小。控制部100(参照图3)通过这样检测凸轮卡合部73b从相位检测部36脱离的很短的时间,能够检测到凸轮68的相位。
然后,控制部100在检测到了凸轮68的相位以后,能够基于相位检测部36的检测信息来检测分离辊15是处于分离状态还是处于非分离状态。具体地,在相位检测部36检测到凸轮卡合部73b时,能够判断为分离辊15处于分离状态,另外,在相位检测部36未检测到凸轮卡合部73b且能够判断出凸轮卡合部73b进入到了第一凹部68a时,能够判断出分离辊15处于非分离状态。
接下来,如上所述,由于齿轮86设置于下单元框架3a,齿轮87设置于上单元框架4a,故而当上单元4开放时,如图5所示,齿轮87不受制于切换机构89的状态地远离齿轮86。
如上文所说明的,第一动力传递部50从作为第一驱动源的一例的进给电机105向输入齿轮67传递驱动力。而且,第一动力传递部50具备单向离合器60。单向离合器60在进给电机105沿第一旋转方向(方向Ka)旋转时、即正向旋转时,不向输入齿轮67传递进给电机105的动力,在进给电机105沿第二旋转方向(方向Kb)旋转时、即反向旋转时,向输入齿轮67传递进给电机105的动力。
由此可见,由于在通过切换机构89进行分离辊15的分离状态和非分离状态的切换的构成中,向切换机构89传递驱动力的第一动力传递部50将驱动进给辊14的进给电机105的反向旋转的驱动力向切换机构89传递,由此进行切换机构89的上述切换,故而不需要用于切换机构89的专用的动力源,能够抑制装置的成本提高。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这样的切换机构89的构成,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实现切换机构89。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齿轮87设置于上单元4,齿轮86设置于下单元3。在此,由于上单元4能够相对于下单元3开闭,故而齿轮87根据上单元4开闭而相对于齿轮86进退。因此,虽然齿轮87与齿轮86之间的间隔易产生差异,且齿轮87与齿轮86可能无法准确地啮合,但是由于齿轮86被作为按压部件的压缩弹簧91朝向齿轮87按压,故而能够抑制齿轮87与齿轮86的间隔的差异,齿轮87与齿轮86总是能够准确地啮合。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构成为第二动力传递部80从驱动输送辊对16的第二驱动源、即输送电机106向分离辊15传递驱动力,故而无需用于驱动分离辊15的专用驱动源,能够抑制装置的成本提高。
但是,例如在图4中也可以设为构成第二动力传递部80的双联齿轮83与双联齿轮57啮合,并且第二动力传递部80从进给电机105向分离辊15传递驱动力。在该情况下,也不需要用于驱动分离辊15的专用驱动源,能够抑制装置的成本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齿轮86相对于齿轮87进退并且切换机构89设置于下单元3,但是也可以是,齿轮87相对于齿轮86进退并且切换机构89设置于上单元4。在该情况下,切换机构89也可以由设置于上单元4的电机驱动。关于设置于上单元4的电机,作为一例可以举出用于驱动分离辊15的电机。
另外,切换机构89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采用各种方式。图10、图11为示出其一例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0、图11中对与已经说明的构成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在下文中省略其说明。
切换机构89A具备与齿轮66啮合的输入齿轮92。输入齿轮92以旋转轴93为中心旋转。输入齿轮92为双联齿轮,大径齿轮92a与齿轮66啮合。小径齿轮92b的在周向上的齿轮形成范围仅限定于一部分,作为一例,输入齿轮92具备两个小径齿轮92b。
齿轮86由第一摆动部件94支承。第一摆动部件94以旋转轴88为中心摆动。第一摆动部件94具有齿轮部94a,齿轮部94a能够与输入齿轮92的小径齿轮92b啮合。
图10为切换机构89A在齿轮86远离齿轮87且分离辊15为非分离状态下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齿轮部94a与输入齿轮92的小径齿轮92b啮合,第一摆动部件94向方向Ka的旋转受到限制,并维持齿轮86远离齿轮87的状态。
当输入齿轮92从该状态沿方向Ka旋转时,齿轮部94a从输入齿轮92的小径齿轮92b脱离,第一摆动部件94通过压缩弹簧91的弹簧力向方向Ka旋转,如图11所示,齿轮86与齿轮87啮合,分离辊15切换到分离状态。
当输入齿轮92再次从该状态沿方向Ka旋转时,齿轮部94a与下一个小径齿轮92b啮合,第一摆动部件94抵抗着压缩弹簧91的弹簧力向方向Kb旋转,齿轮86远离齿轮87,分离辊15切换到非分离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具备相当于上述相位检测部36(参照图3)的相位检测部(未图示),控制部100(参照图3)能够基于该相位检测部的检测信息检测输入齿轮92的相位,由此能够检测分离辊15是处于分离状态还是处于非分离状态。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进行非分离状态下的原稿P的进给时,若分离辊15为分离状态,则用于控制进给电机105的控制部100控制进给电机105以将分离辊15切换到非分离状态,另外,进行分离状态下的原稿P的进给时,若分离辊15为非分离状态,则控制部100控制进给电机105以将分离辊15切换到分离状态。
下面进一步参照图12进行说明。控制部100在通过操作面板7或从外部计算机110接受了读取执行的指示时(在步骤S101中为是),获取设定信息(步骤S102)。这里的设定信息为与在操作面板7中或在通过外部计算机110进行动作的扫描仪驱动器上设定的内容相关的信息,是包括读取分辨率、原稿尺寸、原稿种类的信息。原稿种类中至少包括片材(通常原稿)和册子。在作为原稿种类设定了片材(通常原稿)时,分离辊15被设为分离状态,而在设定了册子时,分离辊15被设为非分离状态。
接下来,控制部100基于相位检测部36(参照图3)的信息检测分离辊15是处于分离状态还是处于非分离状态(步骤S103)。然后,判断当前的分离辊15的状态是否与适于获取到的原稿种类的状态一致(步骤S104),在该结果一致时(在步骤S104中为是),执行读取(步骤S105)。在分离辊15的状态与适于获取到的原稿种类的状态不一致时(在步骤S104中为否),切换分离状态(步骤S106),然后执行读取(步骤S105)。
由此可见,由于在进行非分离状态下的原稿P的进给时,若分离辊15为分离状态,则控制部100控制进给电机105以将分离辊15切换到非分离状态,另外,在进行分离状态下的原稿P的进给时,若分离辊15为非分离状态,则控制部100控制进给电机105以将分离辊15切换到分离状态,故而能够恰当地进给原稿P,并且能够提高可用性。
本发明不限定于在上述中所说明的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当然这些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特别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扫描仪1为介质输送装置的一形式,介质输送装置也可以是在记录装置中输送介质的介质输送装置,该记录装置具备在介质上进行记录的记录部、例如喷墨头。

Claims (6)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进给辊,将介质向输送方向的下游进给;
分离辊,将介质夹持在所述分离辊与所述进给辊之间并能够使所述介质分离,所述分离辊能够采取分离状态和非分离状态,在所述分离状态下,在使介质返回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的旋转方向上驱动所述分离辊,在所述非分离状态下,不向所述分离辊传递旋转的驱动力;
读取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位于所述进给辊和所述分离辊的下游,并读取介质;
切换机构,具备接受动力以进行旋转的输入齿轮,并通过所述输入齿轮在固定方向上的旋转进行所述分离状态和所述非分离状态的切换;
第一动力传递部,向所述输入齿轮传递驱动力;以及
第二动力传递部,向所述分离辊传递驱动力,并通过所述切换机构进行向所述分离辊传递驱动力的状态和不向所述分离辊传递驱动力的状态的切换,
所述第一动力传递部从驱动所述进给辊的第一驱动源向所述输入齿轮传递驱动力,
并且所述第一动力传递部具备单向离合器,通过所述单向离合器,在所述第一驱动源沿介质进给时的旋转方向即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动力传递部不向所述输入齿轮传递所述第一驱动源的动力,在所述第一驱动源沿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动力传递部向所述输入齿轮传递所述第一驱动源的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动力传递部具备:
第一齿轮;以及
第二齿轮,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齿轮进退,所述第二齿轮通过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来向所述分离辊传递驱动力,并通过远离所述第一齿轮而不向所述分离辊传递驱动力,
所述切换机构具备:第一摆动部件,支承所述第二齿轮并且能够摆动,并通过进行摆动来使所述第二齿轮相对于所述第一齿轮进退;
按压部件,将所述第一摆动部件向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方向按压;
凸轮,通过所述输入齿轮的旋转而旋转;以及
第二摆动部件,通过根据所述凸轮的旋转而旋转来使所述第一摆动部件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具备:第一单元,构成输送介质的输送路径的一侧;以及
第二单元,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单元开闭,并在关闭的状态下构成所述输送路径的另一侧,
所述进给辊设置于所述第一单元,
所述分离辊设置于所述第二单元,
所述第一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二单元,
所述第二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一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具备输送辊对,所述输送辊对在所述输送方向上位于所述进给辊与所述读取部之间,并朝向所述读取部输送介质,
所述第二动力传递部从驱动所述输送辊对的第二驱动源向所述分离辊传递驱动力。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动力传递部从所述第一驱动源向所述分离辊传递驱动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行所述非分离状态下的介质的进给时,若所述分离辊为所述分离状态,则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源以将所述分离辊切换到所述非分离状态,其中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源,
进行所述分离状态下的介质的进给时,若所述分离辊为所述非分离状态,则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源以将所述分离辊切换到所述分离状态。
CN202311258048.8A 2022-09-29 2023-09-26 图像读取装置 Pending CN11779326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56822A JP2024050151A (ja) 2022-09-29 2022-09-29 画像読取装置
JP2022-156822 2022-09-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93260A true CN117793260A (zh) 2024-03-29

Family

ID=90396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58048.8A Pending CN117793260A (zh) 2022-09-29 2023-09-26 图像读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09738A1 (zh)
JP (1) JP2024050151A (zh)
CN (1) CN117793260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50151A (ja) 2024-04-10
US20240109738A1 (en) 2024-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42416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7694963B2 (en) Document feeder
JP4893255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2018023059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7131666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4635830B2 (ja) 原稿搬送装置
JP4165544B2 (ja) シート材搬送装置
JP4211776B2 (ja) 原稿搬送装置
JP4211775B2 (ja) 原稿搬送装置
JP4211772B2 (ja) 原稿搬送装置
JP2007096803A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JP4207943B2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07096766A (ja) 画像読取装置
CN117793260A (zh) 图像读取装置
JP6892837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4241769B2 (ja) シート送り装置
JP4165545B2 (ja) シート材搬送装置
JP4207944B2 (ja) シート材搬送装置
JP2019011164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2017095228A (ja) 原稿搬送装置
JP4483638B2 (ja) 給紙装置
JP4165550B2 (ja) 原稿搬送装置
JP2016190730A (ja) 搬送装置
JP7035909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US20240114101A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