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48261A - 一种端子引脚压针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端子引脚压针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48261A
CN117748261A CN202311801634.2A CN202311801634A CN117748261A CN 117748261 A CN117748261 A CN 117748261A CN 202311801634 A CN202311801634 A CN 202311801634A CN 117748261 A CN117748261 A CN 1177482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lock
die
bending
tem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0163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金余
赵顺飞
周阿慰
宋进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eqing Famfull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eqing Famfull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eqing Famfull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eqing Famfull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0163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482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48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482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压针机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端子引脚压针机,其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固定条,所述固定条的上端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筛选端子的进料机构、用于将端子往固定条方向运输的运输机构、用于将端子移动到滑槽内的位移机构以及用于对端子加工的弯曲机构,本申请具有提升端子加工的生产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端子引脚压针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压针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端子引脚压针机。
背景技术
端子逐渐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端子在传递电信号和导电方面起到了连接作用。
相关技术中的一种端子,包括壳体,壳体上穿设有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第二引脚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第二引脚均位于第一引脚和第三引脚之间。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上均设置有弯曲部,第一引脚上弯曲部的弯曲方向和第二引脚上弯曲部的弯曲方向相反,第一引脚上弯曲部的弯曲方向和第三引脚上弯曲部的弯曲方向相同。
现有端子加工需要工作人员将端子放置到弯曲模具上进行加工,在端子加工后,需要工作人员将加工好的端子从弯曲模具取下。如此操作,工作人员需要反复操作,导致端子加工速度慢,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端子的生产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端子引脚压针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端子引脚压针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端子引脚压针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固定条,所述固定条的上端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筛选端子的进料机构、用于将端子往固定条方向运输的运输机构、用于将端子移动到滑槽内的位移机构以及用于对端子加工的弯曲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进料机构对端子进行筛选,并驱动端子朝运输机构移动;通过运输机构将端子往固定条输送;通过位移机构将端子从运输机构输送到滑槽内,并使端子沿固定条的长度方向运动;通过对端子上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弯曲,上述步骤实现,对端子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进行自动化加工,提升端子加工的生产效率,无需人为将端子安装到弯曲内或将端子从模具中取出,起到省时省力的作用。
可选的,所述弯曲机构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两个导向板,所述导向板沿竖直向下的方向依次设置有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均滑动设置于导向板上,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沿远离进料机构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用于将第一引脚弯曲的第一弯曲组件、将第二引脚弯曲的第二弯曲组件以及将第三引脚弯曲的第三弯曲组件,所述第二弯曲组件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上模板和下模板相向运动的升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升降组件使上模板和下模板相互靠近,使第一弯曲组件对第一引脚弯曲、第二弯曲组件对第二引脚弯曲、第三弯曲组件对第三引脚弯曲;反之,升降组件驱动上模板和下模板相互远离,通过位移机构将加工好的端子移出弯曲机构并使待加工的端子移动到弯曲机构内。
可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设置于下模板上方的第一操作杆、设置于上模板下方的第二操作杆、转动连接于导向板朝向下模板一侧的圆轴和升降驱动件,所述圆轴位于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所述圆轴外套设有操作条,所述操作条远离导向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腰型孔和第二腰型孔,所述圆轴位于第一腰型孔和第二腰型孔之间,所述第一操作杆上设置有插入到第一腰型孔内的第一操作轴,所述第二操作杆上设置有插入到第二腰型孔内的第二操作轴,所述升降驱动件用于驱动下模板升降、上模板升降和圆轴旋转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动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升降驱动件驱动下模板上升时,使第一操作杆上升,第一操作杆通过第一操作轴驱动操作条旋转,再通过第二操作轴驱动第二操作杆和上模板一起下降,使上模板和下模板相互靠近,反之使上模板和下模板相互远离;当升降驱动件驱动上模板下降时,使第二操作杆下降,第二操作杆通过第二操作轴驱动操作条旋转,再通过第一操作轴驱动第一操作杆和下模板一起上升,使上模板和下模板相互靠近,反之使上模板和下模板相互远离;当升降驱动件驱动操作条旋转时,操作条通过第一操作轴带动下模板上升、通过第二操作轴带动上模板下降,使上模板和下模板相互靠近,反之使上模板和下模板相互远离。
可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设置于下模板上方的第一操作杆、设置于上模板下方的第二操作杆、转动连接于导向板朝向下模板一侧的齿轮和升降驱动件,所述齿轮位于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所述第一操作杆朝向齿轮的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二操作杆朝向齿轮的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均与齿轮啮合,所述升降驱动件用于驱动下模板升降、上模板升降和齿轮旋转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动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升降驱动件驱动下模板上升时,使第一齿条上升,第一齿条驱动齿轮转动,齿轮驱动第二齿条和上模板一起下降,使上模板和下模板相互靠近,反之使上模板和下模板相互远离;当升降驱动件驱动上模板下降时,使第二齿条下降,第二齿条驱动齿轮转动,齿轮驱动第一齿条和下模板一起上升,使上模板和下模板相互靠近,反之使上模板和下模板相互远离;当升降驱动件驱动齿轮旋转时,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均与齿轮啮合,齿轮驱动第一齿条和下模板上升,齿轮驱动第二齿条和上模板下降,使上模板和下模板相互靠近,反之使上模板和下模板相互远离。
可选的,所述第二弯曲组件包括设置于下模板上的第二凸模以及设置于上模板上的第二凹模,所述第三弯曲组件包括设置于下模板上端的第三凹模以及设置于上模板上的第三凸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模板和下模板相互靠近时,使第二凸模和第二凹模对第二引脚弯曲、使第三凸模和第三凹模对第三引脚弯曲。
可选的,所述下模板上设置有驱动第三凹模朝第一弯曲组件运动的第一驱动气缸,所述上模板上设置有驱动第三凸模朝第一弯曲组件运动的第二驱动气缸,所述第二凸模滑动设置于下模板上,所述第二凹模滑动设置于上模板上;所述第二凸模朝远离固定条的方向运动能够脱离第三凹模的移动路径,所述第二凹模朝远离固定条的方向运动能够脱离第三凸模的移动路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端子上的第二引脚的数量,驱动多余的第二凸模和第二凹模朝远离固定条的方向运动,第一驱动气缸驱动第三凹模朝第一弯曲组件移动,直到第三凹模与移动路径上的第二凸模抵触,第二驱动气缸驱动第三凸模朝第一弯曲组件移动,直到第三凸模与移动路径上的第二凹模抵触,当升降组件驱动上模板和下模板相互靠近时,弯曲机构可以对端子加工,弯曲机构可以加工不同规格的端子,提升了弯曲机构的适配性。
可选的,所述下模板上开设有截面呈倒T型的操作槽,所述第二凸模上设置有滑动设置于操作槽内的第一操作块,所述第一操作块朝远离固定条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操作块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孔内穿设有第一插杆,所述操作槽的底壁上开设有供第一插杆插入的第一插槽;当第一插杆插入第一插槽内时,第二凸模位于第三凹模移动的路径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插杆插入到第一插槽内,使第二凸模位于第三弯曲组件移动的路径上,使第三凹模可以与第二凸模抵触;反之,需要加工第二引脚少的端子时,驱动第一插杆脱离第一插槽,驱动第二凸模移动,改变第一凹模和第三凹模之间的第二凸模数量。
可选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振动盘,所述振动盘的输出口连接有输送道,所述输送道的上端面开设有输送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振动盘启动可以对端子进行筛选,并将端子输送到操作槽内。
可选的,所述运输机构设置于输送道与固定条之间,所述运输机构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上端面滑动设置有预存块,所述预存块上开设有预存槽,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驱动预存块沿固定条宽度方向运动的运输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运输驱动件驱动预存块移动,在预存槽与输送槽对齐后,使端子可以进入到预存槽内,运输驱动件再驱动预存块反向移动,使预存槽与滑槽对齐,通过位移机构可以使端子进入到滑槽内。
可选的,所述位移机构包括设置于固定条上方的固定座和推料气缸,所述固定座上滑动设置有安装条,所述安装条的滑动方向与固定条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安装条上设置有推料组件,所述推料组件包括设置于安装条远离安装座一侧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下方设置有凸块,所述安装板朝向安装条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位于安装板下方的推块,所述推块位于凸块远离进料机构的一侧,所述推块上设置有倒角,倒角设置于推块朝向凸块的一侧与推块下端面的交界处,所述推料气缸用于驱动安装条沿固定条的长度方向运动;当推块处于初始状态时,推块的一侧与凸块抵触,推块与安装板之间留有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料气缸驱动推块朝远离进料机构的方向移动,即推块驱动端子进行移动;推料气缸驱动推块复位时,推块与下一个待移动的端子移动,倒角与下一个待移动的端子抵触,随着推块继续移动,使推块相对旋转,直到推块从下一个待移动的端子上方通过,当推块不再受下一个待移动的端子支撑时,推块受自身重力反向转动复位,使推块可以对下一个待移动的端子进行移动操作。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进料机构对端子进行筛选,并驱动端子朝运输机构移动;通过运输机构将端子往固定条输送;通过位移机构将端子从运输机构输送到滑槽内,并使端子沿固定条的长度方向运动;通过对端子上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弯曲,上述步骤实现,对端子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进行自动化加工,提升端子加工的生产效率,无需人为将端子安装到弯曲内或将端子从模具中取出,起到省时省力的作用;
2.使第二凹模和第二凸模可以朝远离固定条的宽度方向移动,使第二凹模脱离第三凸模的移动路径,使第二凸模脱离第三凹模的移动路径,可以改变第一弯曲组件和第三弯曲组件之间第二弯曲组件的数量,使弯曲机构可以加工不同规格的端子,提升了弯曲机构的适配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位移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弯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弯曲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1中弯曲机构的爆炸图;
图7是图6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6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2中弯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D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3中弯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E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机架;101、固定条;102、固定柱;103、滑槽;104、挡条;200、进料机构;201、振动盘;202、输送道;203、输送槽;300、运输机构;301、固定座;302、运输驱动件;303、预存块;304、挡块;305、预存槽;306、运输气缸;400、位移机构;401、安装座;402、安装条;403、推料组件;404、推料驱动件;405、安装板;406、圆杆;407、安装块;408、推块;409、凸块;410、圆孔;411、推料气缸;412、连接块;500、弯曲机构;501、底板;502、顶板;503、导向板;504、上模板;505、下模板;506、第一弯曲组件;507、第二弯曲组件;508、第三弯曲组件;509、升降组件;510、第一导向孔;511、第二导向孔;512、第一导向块;513、第二导向块;514、圆轴;515、第一操作杆;516、第二操作杆;517、操作条;518、第一操作轴;519、第二操作轴;520、升降驱动件;521、第一腰型孔;522、第二腰型孔;523、升降气缸;524、第一凹模;525、第一凸模;526、第二凹模;527、第二凸模;528、操作槽;529、第一操作块;530、第一插孔;531、第一插杆;532、第一插槽;533、操作孔;534、第二操作块;535、第三操作块;536、第二插孔;537、第二插杆;538、第二插槽;539、固定孔;540、第三凹模;541、第三凸模;542、第一驱动气缸;543、第二驱动气缸;544、齿轮;545、第一齿条;546、第二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端子引脚压针机。参照图1和图2,一种端子引脚压针机,包括机架100和固定条101。固定条10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柱102,两个固定柱102沿固定条101的长度方向分布。
参照图1和图2,固定条101远离机架100的一侧开设有滑槽103,滑槽103沿固定条101长度方向贯穿固定条101。滑槽103沿固定条101长度方向包括进料口和出料口。固定条10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挡条104,挡条104用于遮挡部分滑槽103。
参照图1和图2,机架100上设置有进料机构200、运输机构300、位移机构400和弯曲机构500。
参照图1和图2,进料机构200用于将端子筛选并移动到固定条101上。进料机构200位于出料口远离进料口的一侧。进料机构200包括振动盘201和输送道202。
参照图1和图2,振动盘201固定连接于机架100上,振动盘201的输出口与输送道202连接。输送道202的长度方向与固定条101的长度的方向一致。输送道202的上端面开设有输送槽203。
参照图1和图2,运输机构300用于将端子往固定条101方向运输,运输机构300包括固定座301、运输驱动件302、预存块303和挡块304。
参照图1和图2,固定座301固定连接于机架100上,固定座301位于输送道202远离振动盘201的一侧,固定座301位于输送道202与固定条101之间。预存块303滑动设置于固定座301的上端面,预存块303的上端面开设有预存槽305,预存槽305沿固定条101的长度方向贯穿预存槽305。
参照图1和图2,运输驱动件302包括运输气缸306,运输气缸306固定连接于固定座301远离机架100的一侧。运输气缸306位于预存块303沿水平移动方向的一侧,且位于固定条101远离输送道202的一侧。运输气缸306的活塞杆与预存块303固定连接。
参照图1和图2,当运输气缸306的活塞杆伸出时,预存块303上的预存槽305与输送槽203连通,且预存槽305远离输送道202的一侧受挡块304阻挡。当运输气缸306的活塞杆缩回时,预存块303上的预存槽305与滑槽103连通。
参照图1和图2,挡块304固定连接于预存块303远离运输气缸306的一侧。在预存块303上的预存槽305与滑槽103连通时,挡块304用于对输送槽203遮挡,防止端子脱离输送槽203。
参照图1和图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运输气缸306位于预存块303沿水平移动方向的一侧,且运输气缸306位于输送道202远离固定条101的一侧。挡块304固定连接于预存块303靠近运输气缸306的一侧。当运输气缸306的活塞杆缩回时,预存块303上的预存槽305与输送槽203连通,且预存槽305远离输送道202的一侧受挡块304阻挡。当运输气缸306的活塞杆伸出时,预存块303上的预存槽305与滑槽103连通,挡块304对输送槽203遮挡。
参照图1和图2,位移机构400用于将端子从预存块303上移动到滑槽103内、驱动端子在滑槽103内运动。位移机构400设置于固定条101上,位移机构400包括安装座401、安装条402、推料组件403和推料驱动件404。
参照图1和图2,安装座401设置有两个,两个安装座401均固定连接于固定条101远离机架100的一侧,两个安装座401位于滑槽103沿固定条101宽度方向的一侧。两个安装座401沿固定条101的长度方向分布。两个安装座401朝向滑槽103的一侧滑动设置有同一个安装条402。安装条402的滑动方向与固定条101的长度方向一致。
参照图1和图2,推料组件403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沿安装条402的长度方向阵列分布。推料组件403包括有安装板405、圆杆406、安装块407、推块408和凸块409。安装板405固定连接于安装条402远离安装座401的一侧。凸块409固定连接于安装板405朝向固定条101的端面固定连接。
参照图1和图2,安装板405朝向安装条402的端面开设有圆孔410,圆杆406穿设于圆孔410内。安装块407与圆杆406的端面固定连接。
参照图1和图2,推块408固定连接于安装块407的下端面,推块408位于安装板405的正下方。推块408位于凸块409远离进料机构200的一侧。推块408上开设有倒角,倒角斜面设置于推块408朝向凸块409的一侧与推块408下端面的交界处。
参照图1和图2,推料组件403处于初始状态时,推块408受自身重力而与凸块409远离进料机构200的一侧抵触,此时推块408与安装板405之间留有间隙。此时推料驱动件404驱动朝推块408朝出料口方向运动时,凸块409可以驱动滑槽103内的端子朝出料口方向运动。
参照图1和图2,当推料驱动件404驱动推料组件403朝进料机构200方向运动时,推块408与经过下一个需要移动的端子,倒角斜面先与端子抵触,随着推料组件403继续朝进料机构200运动,使推块408绕圆杆406的轴线旋转,直到推块408高于端子的上端面后,使推块408从端子远离进料机构200的一侧移动到端子靠近进料机构200的一侧。
参照图1和图2,推料驱动件404包括推料气缸411和连接块412。推料气缸411固定连接于固定条101的上端面,推料气缸411位于安装条402远离安装板405的一侧。连接块412固定连接于安装条402远离安装板405的一侧,推料气缸411的活塞杆与连接块412固定连接。
参照图2和图3,弯曲机构500用于将端子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进行弯曲。弯曲机构500位于固定条101的一侧,弯曲机构500位于安装板405远离安装条402的一侧。弯曲机构500包括底板501、顶板502、导向板503、上模板504、下模板505、第一弯曲组件506、第二弯曲组件507、第三弯曲组件508、升降组件509。
参照图2和图3,底板501固定连接于机架100上。导向板503设置有两个,两个导向板503均固定连接于底板501上,两个导向板503沿固定条101的长度方向分布。两个导向板503相互靠近的端面均开设有一个第一导向孔510和一个第二导向孔511,第一导向孔510和第二导向孔511均呈长条孔状。第二导向孔511位于第一导向孔510的上方
参照图3,上模板504和下模板505均位于两个导向板503之间,下模板505朝向导向板503的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导向块512,第一导向块512滑动设置于第一导向孔510内。上模板504位于下模板505的上方。上模板504朝向导向板503的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导向块513,第二导向块513滑动设置于第二导向孔511内。
参照图4和图5,升降组件509包括圆轴514、第一操作杆515、第二操作杆516、操作条517、第一操作轴518、第二操作轴519和升降驱动件520。导向板503朝向下模板505的端面开设有穿孔,穿孔位于第一导向孔510和第二导向孔511之间。圆轴514穿设于穿孔内。
参照图5,操作条517套接在圆轴514外,操作条517朝向导向板503的端面开设有第一腰型孔521和第二腰型孔522。圆轴514位于第一腰型孔521和第二腰型孔522之间。第一腰型孔521的长度方向和第二腰型孔522的长度方向均与操作条517的长度方向一致。
参照图4和图5,第一操作杆515固定连接于下模板505远离底板501的端面上。第一操作轴518固定连接于第一操作杆515朝向操作条517的端面上,第一操作轴518滑动设置于第一腰型孔521内。
参照图4和图5,第二操作杆516固定连接于上模板504朝向底板501的端面上。第二操作轴519固定连接于第二操作杆516朝向操作条517的端面上,第二操作轴519滑动设置于第二腰型孔522内。
参照图4和图5,升降驱动件520用于驱动下模板505升降、上模板504升降和圆轴514旋转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动作。本实施例中,升降驱动件520包括升降气缸523,升降气缸523固定连接于底板501的下端面,升降气缸523的活塞杆与下模板505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机架100上开设有供升降气缸523穿过的冲孔。
参照图4和图5,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升降气缸523的活塞杆与上模板504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升降气缸523设置两个,一个升降气缸523的活塞杆与下模板505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另一个升降气缸523的活塞杆与上模板504的下端面固定连接。
参照图4和图5,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升降驱动件520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导向板503远离操作条517一侧,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圆轴514固定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升降气缸523和驱动电机同时设置,升降气缸523用于驱动下模板505/上模板504,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导向板503远离操作条517一侧,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圆轴514固定连接。
参照图3,第一弯曲组件506用于将第一引脚弯曲。第一弯曲组件506包括第一凹模524和第一凸模525。第一凹模524固定连接于下模板505朝向上模板504的端面上,第一凸模525固定连接于上模板504朝向下模板505的端面上。
参照图3,第二弯曲组件507用于将第二引脚弯曲。第二弯曲组件507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第二弯曲组件507均位于第一弯曲组件506远离进料机构200的一侧。本实施例以八个第二弯曲组件507举例。
参照图6和图7,第二弯曲组件507包括第二凹模526和第二凸模527。下模板505的上端面开设有操作槽528,操作槽528朝远离固定条101的方向贯穿下模板505,操作槽528的截面呈倒T型。第二凸模527滑动设置于下模板505上,第二凸模527朝向下模板505的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操作块529,第一操作块529朝远离固定条101的方向延伸,第一操作块529呈T型块状,第一操作块529滑动设置于操作槽528内。
参照图6和图7,第一操作块529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一插孔530,第一插孔530内穿设有第一插杆531。操作槽528的底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插槽532。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槽532设置为两个,第一插槽532可供第一插杆531插入。
参照图6和图8,上模板504的下端面开设有操作孔533,操作孔533朝远离固定条101的方向贯穿上模板504。第二凹模526滑动设置于上模板504上,第二凹模526朝向上模板504固定连接有第二操作块534,第二操作块534滑动设置于操作孔533内。第二操作块534远离第二凹模52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操作块535,第三操作块535的下端面与上模板504的上端面贴合。
参照图6和图8,第三操作块535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二插孔536,第二插孔536内穿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插杆537。上模板504的上端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二插槽538。本实施例中第二插槽538设置为两个,第二插槽538可供第二插杆537插入。
参照图6和图8,顶板502固定连接于上模板504远离下模板505的端面。顶板502的上端面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539,固定孔539的数量与第二弯曲组件507的数量相同。固定孔539呈长条孔状,固定孔539的长度方向与固定条101的宽度方向一致,固定孔539与操作孔533对齐。固定孔539可供第三操作块535插入。
参照图3,第三弯曲组件508包括第三凹模540、第三凸模541、第一驱动气缸542和第二驱动气缸543。
参照图3,下模板505的上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固定槽,第一固定槽沿固定条101的长度方向贯穿下模板505,第一固定槽的截面呈倒T型。第三凹模540朝向固定条101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块滑动设置于第一固定槽内。
参照图3,第一驱动气缸542固定连接于下模板505的上端,第一驱动气缸542位于第三凹模540远离第一凹模524的一侧。第一驱动气缸542的活塞杆与第三凹模540固定连接。第一驱动气缸542对第三凹模540施加作用力,使第三凹模540与其移动路径上的第二凸模527抵触。
参照图3,上模板504的下端面开设有第二固定槽,第二固定槽沿固定条101的长度方向贯穿上模板504,第二固定槽的截面呈T型。第三凸模541朝向固定条101的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朝向上模板504的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滑动设置于第二固定槽内。
参照图3,第二驱动气缸543固定连接于上模板504的下方,第二驱动气缸543位于第三凸模541远离第一凸模525的一侧。第二驱动气缸543的活塞杆与第三凸模541固定连接。第二驱动气缸543对第三凸模541施加作用力,使第三凸模541与其移动路径上的第二凹模526抵触。
参照图3和图7,当第一插杆531插入到靠近固定条101的第一插槽532内时,第二凸模527位于第三凹模540的移动路径上;当第一插杆531插入到远离固定条101的第一插槽532内时,第二凸模527不处于第三凹模540的移动路径上。
参照图3和图8,当第二插杆537插入到靠近固定条101的第二插槽538内时,第二凹模526位于第三凸模541的移动路径上;当第二插杆537插入到远离固定条101的第二插槽538内时,第二凹模526不处于第三凸模541的移动路径上。
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预存槽305与输送槽203对齐,振动盘201将端子输送到预存槽305内,运输气缸306驱动预存块303移动,使预存槽305与滑槽103对齐;推料气缸411驱动安装板405、安装块407、推块408一起移动,推块408将端子移动到弯曲机构500处;升降气缸523驱动下模板505上升,使第一操作杆515和第一操作轴518上升,第一操作轴518驱动操作条517旋转,操作条517带动第二操作轴519、第二操作杆516和上模板504下降,使上模板504和下模板505相互靠近,使第一凹模524和第一凸模525对第一引脚弯曲、第二凹模526和第二凸模527对第二引脚弯曲、第三凹模540和第三凸模541对第三引脚弯曲,反之升降气缸523驱动上模板504和下模板505相互远离,再由位移机构400将加工好的端子移出弯曲机构500。
实施例2
参照图9和图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升降组件509包括圆轴514、第一操作杆515、第二操作杆516、齿轮544、第一齿条545、第二齿条546和升降驱动件520。
参照图9和图10,导向板503朝向下模板505的端面开设有穿孔,穿孔位于第一导向孔510和第二导向孔511之间。圆轴514穿设于穿孔内,齿轮544套接在圆轴514外。
参照图9和图10,第一操作杆515固定连接于下模板505远离底板501的端面上。第一齿条545固定连接于第一操作杆515朝向齿轮544的端面上。第二操作杆516固定连接于上模板504朝向底板501的端面上。第二齿条546固定连接于第二操作杆516朝向齿轮544的端面上。第一齿条545、第二齿条546均与齿轮544啮合。
参照图9和图10,升降驱动件520用于驱动下模板505升降、上模板504升降和圆轴514旋转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动作。本实施例中,升降驱动件520包括升降气缸523,升降气缸523固定连接于底板501的下端面,升降气缸523的活塞杆与下模板505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机架100上开设有供升降气缸523穿过的冲孔。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升降气缸523的活塞杆与上模板504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升降驱动件520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导向板503远离操作条517一侧,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圆轴514固定连接。
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升降气缸523驱动下模板505上升,使第一操作杆515和第一齿条545上升,第一齿条545驱动齿轮544旋转,齿轮544带动第二齿条546、第二操作杆516和下模板505一起下降,使上模板504和下模板505相互靠近,对端子加工;反之,使上模板504和下模板505相互远离。
实施例3
参照图11和图1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升降组件509还包括齿轮544、第一齿条545和第二齿条546。齿轮544套接在圆轴514外。
参照图11和图12,第一操作杆515固定连接于下模板505远离底板501的端面上。第一齿条545固定连接于第一操作杆515朝向齿轮544的端面上。第二操作杆516固定连接于上模板504朝向底板501的端面上。第二齿条546固定连接于第二操作杆516朝向齿轮544的端面上。第一齿条545、第二齿条546均与齿轮544啮合。
实施例3的实施原理为:升降气缸523驱动下模板505上升,使第一操作杆515、第一齿条545和第一操作轴518上升,第一齿条545驱动齿轮544旋转,齿轮544带动第二齿条546、第二操作杆516和下模板505一起下降,使上模板504和下模板505相互靠近,对端子加工,反之,使上模板504和下模板505相互远离。
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端子引脚压针机,包括机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00)上设置有固定条(101),所述固定条(101)的上端面开设有滑槽(103),所述机架(100)上设置有用于筛选端子的进料机构(200)、用于将端子往固定条(101)方向运输的运输机构(300)、用于将端子移动到滑槽(103)内的位移机构(400)以及用于对端子加工的弯曲机构(5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子引脚压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机构(500)包括设置于机架(100)上的底板(501),所述底板(501)上设置有两个导向板(503),所述导向板(503)沿竖直向下的方向依次设置有上模板(504)和下模板(505),所述上模板(504)和下模板(505)均滑动设置于导向板(503)上,所述上模板(504)和下模板(505)之间沿远离进料机构(200)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用于将第一引脚弯曲的第一弯曲组件(506)、将第二引脚弯曲的第二弯曲组件(507)以及将第三引脚弯曲的第三弯曲组件(508),所述第二弯曲组件(507)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底板(50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上模板(504)和下模板(505)相向运动的升降组件(50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端子引脚压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509)包括设置于下模板(505)上方的第一操作杆(515)、设置于上模板(504)下方的第二操作杆(516)、转动连接于导向板(503)朝向下模板(505)一侧的圆轴(514)和升降驱动件(520),所述圆轴(514)位于上模板(504)和下模板(505)之间,所述圆轴(514)外套设有操作条(517),所述操作条(517)远离导向板(503)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腰型孔(521)和第二腰型孔(522),所述圆轴(514)位于第一腰型孔(521)和第二腰型孔(522)之间,所述第一操作杆(515)上设置有插入到第一腰型孔(521)内的第一操作轴(518),所述第二操作杆(516)上设置有插入到第二腰型孔(522)内的第二操作轴(519),所述升降驱动件(520)用于驱动下模板(505)升降、上模板(504)升降和圆轴(514)旋转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端子引脚压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509)包括设置于下模板(505)上方的第一操作杆(515)、设置于上模板(504)下方的第二操作杆(516)、转动连接于导向板(503)朝向下模板(505)一侧的齿轮(544)和升降驱动件(520),所述齿轮(544)位于上模板(504)和下模板(505)之间,所述第一操作杆(515)朝向齿轮(544)的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545),所述第二操作杆(516)朝向齿轮(544)的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546),所述第一齿条(545)、第二齿条(546)均与齿轮(544)啮合,所述升降驱动件(520)用于驱动下模板(505)升降、上模板(504)升降和齿轮(544)旋转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端子引脚压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曲组件(507)包括设置于下模板(505)上的第二凸模(527)以及设置于上模板(504)上的第二凹模(526),所述第三弯曲组件(508)包括设置于下模板(505)上端的第三凹模(540)以及设置于上模板(504)上的第三凸模(54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端子引脚压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505)上设置有驱动第三凹模(540)朝第一弯曲组件(506)运动的第一驱动气缸(542),所述上模板(504)上设置有驱动第三凸模(541)朝第一弯曲组件(506)运动的第二驱动气缸(543),所述第二凸模(527)滑动设置于下模板(505)上,所述第二凹模(526)滑动设置于上模板(504)上;所述第二凸模(527)朝远离固定条(101)的方向运动能够脱离第三凹模(540)的移动路径,所述第二凹模(526)朝远离固定条(101)的方向运动能够脱离第三凸模(541)的移动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端子引脚压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505)上开设有截面呈倒T型的操作槽(528),所述第二凸模(527)上设置有滑动设置于操作槽(528)内的第一操作块(529),所述第一操作块(529)朝远离固定条(10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操作块(529)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一插孔(530),所述第一插孔(530)内穿设有第一插杆(531),所述操作槽(528)的底壁上开设有供第一插杆(531)插入的第一插槽(532);当第一插杆(531)插入第一插槽(532)内时,第二凸模(527)位于第三弯曲组件(508)移动的路径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子引脚压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机构(200)包括设置于机架(100)上的振动盘(201),所述振动盘(201)的输出口连接有输送道(202),所述输送道(202)的上端面开设有输送槽(20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端子引脚压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机构(300)设置于输送道(202)与固定条(101)之间,所述运输机构(300)包括设置于机架(100)上的固定座(301),所述固定座(301)的上端面滑动设置有预存块(303),所述预存块(303)上开设有预存槽(305),所述固定座(301)上设置有驱动预存块(303)沿固定条(101)宽度方向运动的运输驱动件(30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端子引脚压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机构(400)包括设置于固定条(101)上方的固定座(301)和推料气缸(306),所述固定座(301)上滑动设置有安装条(402),所述安装条(402)的滑动方向与固定条(10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安装条(402)上设置有推料组件(403),所述推料组件(403)包括设置于安装条(402)远离安装座(401)一侧的安装板(405),所述安装板(405)的下方设置有凸块(409),所述安装板(405)朝向安装条(40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安装块(407),所述安装块(407)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位于安装板(405)下方的推块(408),所述推块(408)位于凸块(409)远离进料机构(200)的一侧,所述推块(408)上设置有倒角,倒角设置于推块(408)朝向凸块(409)的一侧与推块(408)下端面的交界处,所述推料气缸(306)用于驱动安装条(402)沿固定条(101)的长度方向运动;当推块(408)处于初始状态时,推块(408)的一侧与凸块(409)抵触,推块(408)与安装板(405)之间留有间隙。
CN202311801634.2A 2023-12-25 2023-12-25 一种端子引脚压针机 Pending CN1177482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01634.2A CN117748261A (zh) 2023-12-25 2023-12-25 一种端子引脚压针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01634.2A CN117748261A (zh) 2023-12-25 2023-12-25 一种端子引脚压针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48261A true CN117748261A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60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01634.2A Pending CN117748261A (zh) 2023-12-25 2023-12-25 一种端子引脚压针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4826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45147A (zh) 自动铆银点机
CN201274245Y (zh) 自动铆银点机
KR100783263B1 (ko) 히트싱크 제조용 프레스장치 및 히트싱크 제조방법
CN106424373A (zh) 一种模内自动送料的冲压模具
CN112845963B (zh) 一种元件整形及切断装置
CN117748261A (zh) 一种端子引脚压针机
CN116603932B (zh) 一种电子连接器金属端子冲压成型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CN111438292A (zh) 一种制作冷凝器端板的模具、冲床装置、制作方法
CN216324396U (zh) 一种汽车门框中柱内板实现连续自动化生产的冲压装置
CN111570654A (zh) 一种带料模内拉送料机构
CN212826481U (zh) 五金塑胶一体件的生产装置
CN110788594B (zh) 一种小零件供给器
CN211614031U (zh) 一种用以加工窗帘安装座的模具
CN211746549U (zh) 一种肉饼冲压成型设备
CN210350355U (zh) 一种usb单体式铁壳自动组装机
CN210379726U (zh) 一种端子送料裁切入料设备
CN104289628A (zh) 电子元件导线成型装置
CN112828145A (zh) 一种在连续模内实现负角成型的双斜楔机构
CN218744370U (zh) 连续冲压模活动成型结构
CN214235805U (zh) 一种防止材料折弯的冲压模
CN117002073B (zh) 一种单主缸双收口立式屑饼机
CN219188359U (zh) 端子折弯成型模具
CN216857931U (zh) 工件冲孔送料机构
CN218252494U (zh) 一种冲压模具的模内送料机构
CN220028461U (zh) 锁钩自动上料冲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