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29956A - 导管 - Google Patents

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29956A
CN117729956A CN202280052920.0A CN202280052920A CN117729956A CN 117729956 A CN117729956 A CN 117729956A CN 202280052920 A CN202280052920 A CN 202280052920A CN 117729956 A CN117729956 A CN 1177299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catheter
tubular member
distal end
di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5292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木佐俊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ek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nek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eka Corp filed Critical Kanek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729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299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管,在使导管远位部弯曲时,防止筒状部件相对于作为牵引部件的线材及作为弯曲部件的板簧的干涉,并且防止导管远位部的弯曲的扭曲、扭折,由此能够容易地实现所希望的弯曲形状。导管(1)具有:轴(2);线圈(50);板簧(40),具有近位端部连接于线圈(50)的远位端部的第一连接部(41);一个以上的线材(30);以及筒状部件(60),以在内腔配置有线材(30)、板簧(40)及第一连接部(41)的方式配置于线圈(50)的外侧,筒状部件(60)具有从线圈(50)的远位端向近位侧至长度d的地点D为止的第一区间(S1),在第一区间(S1),筒状部件(60)的内腔壁不与线圈(50)的外侧面抵接,长度d为线圈(50)的1圈以上30圈以下的长度。

Description

导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远位部能够弯曲的导管。
背景技术
在心脏疾病的检查、治疗时,使用穿过动脈而插入至心脏内部的导管。此时,设计出如下的导管:为了将导管的前端送达至心脏内的所希望的部位,需要使导管的远位部以沿着心脏内的血管的方式弯曲,通过配置在导管的近位端侧的手柄操作,导管远位部能够弯曲。能够弯曲的导管通常通过手柄操作拉动固定于导管的前端内部的线材而能够使导管远位部弯曲。
作为这样的导管,提出了如下导管:在导管的远位端固定作为使导管远位部弯曲的部件的板簧的远位端和线材的远位端,板簧的近位端与配置于导管的内腔的管体连接。
然而,为了匹配心脏的大小、目的并将导管的前端送达到所希望的部位,要求导管远位部能够通过线材操作向所希望的方向自由弯曲,在曲折的血管内追随行进的能力(跟踪性)。另外,为了防止导管远位部向不希望的方向行进而划伤生物体的内腔壁,或者提高将来自近位侧的操作产生的力传递至导管远位部的能力(推送性),需要在导管远位部弯曲时抑制导管远位部的扭曲、弯折(扭折)等不良情况。因此,关于配置于导管远位部并使导管远位部弯曲的部件亦即板簧的近位侧的固定,提出了各种方式。
在专利文献1及2公开的导管中,线材配置于线材管体内,板簧的近位端固定于线圈管体并配置在导管管体内。其中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导管中,线材用管体经由粘接层固定于板簧的表面。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板簧经由线圈止挡件固定于线圈管体的导管。在专利文献4所公开的导管中,线材和板簧配置于远位侧管体内,板簧的近位端固定于近位侧管体。另外,公开了在近位侧管体的外侧配置有保护管体,远位侧管体的近位端位于比保护管体的远位端靠远位侧的位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6135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0044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64614号公报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19/156059号
但是,在现有的导管中,若为了确保成为弯曲的基端的部分的刚性而设置连接于板簧的近位端部的线圈,则存在如下问题:线圈因线材的牵引而被压缩并以向半径方向鼓起的方式变形而导致连接于线圈的板簧旋转,使导管远位部扭曲并弯曲。为了防止该情况,虽能够将线圈与板簧的连接部固定于导管管体,但所固定的部分的刚性变高,因此在导管管体的长轴方向产生硬度急剧变化的刚性阶梯差。因此,有时在使导管远位部弯曲时在产生了刚性阶梯差的部位产生导管远位部折叠的扭折,从而存在改善的余地。另外,在作为牵引部件的线材、作为弯曲部件的板簧被其他部件干涉,而对导管远位部的弯曲形状给予不良影响的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存在如下担忧:其他部件与使导管远位部弯曲时的牵引部件、弯曲部件干涉,另外导管远位部的扭曲、扭折导致推送性的降低,得不到所希望的弯曲形状,而成为跟踪性降低了的导管。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内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管,在使导管远位部弯曲时,防止筒状部件相对于作为牵引部件的线材及作为弯曲部件的板簧的干涉,并且防止导管远位部的弯曲的扭曲、扭折,由此能够容易地实现所希望的弯曲形状。
发明内容
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的导管具有:轴,在长轴方向具有远位端和近位端,且具有沿长轴方向延伸的内腔;线圈,具有沿长轴方向延伸的内腔,并配置于轴的内腔;板簧,在轴的内腔延伸,该板簧具有板簧的近位端部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于线圈的远位端部的第一连接部、和板簧的远位端部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轴的远位端部的第二连接部;一个以上的线材,在线圈的内腔延伸,且远位侧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于轴的远位端部;以及筒状部件,具有沿长轴方向延伸的内腔,该筒状部件以在筒状部件的内腔配置有线材、板簧及第一连接部的方式配置于线圈的外侧,在长轴方向,筒状部件具有从线圈的远位端向近位侧至长度d的地点D为止的第一区间、和从地点D至筒状部件的近位端为止的第二区间,在第一区间,筒状部件的内腔壁不与线圈的外侧面抵接,长度d为线圈的1圈以上30圈以下的长度。通过这样的结构,在使导管远位部弯曲时,能够防止筒状部件相对于为了使导管远位部弯曲而要牵引的线材、决定导管远位部的弯曲形状的板簧的干涉。由此,能够形成如下导管:来自手边侧的力易传递至配置于导管远位部的线材,伴随着线材的牵引的板簧的弯曲不易受到筒状部件的影响且不易扭折。另外,即使线圈伴随着线材的牵引而被压缩,也能够防止以向半径方向鼓起的方式变形,能够抑制因连接于线圈的板簧旋转而引起的导管远位部的弯曲的扭曲。线圈的鼓起容易性取决于线圈的圈数,因此通过第一区间的长轴方向的长度为线圈的规定的圈数以下,能够起到上述效果。另外,能够不易产生导管远位部的长轴方向上的刚性阶梯差,因此能够防止导管远位部的扭折。其结果是,容易实现导管远位部的所希望的弯曲形状。
优选在第二区间,筒状部件的内腔壁的至少一部分与线圈的外侧面抵接。
优选在长轴方向,第一连接部配置于第一区间。
优选筒状部件延伸至第二连接部,在轴的远位端部,板簧及线材配置于筒状部件的内腔。
优选在长轴方向,筒状部件的近位端位于比线圈的近位端靠远位侧的位置,线圈具有第一固定部,该第一固定部在比筒状部件的近位端靠近位侧与轴固定。在该情况下,优选在长轴方向,从第一固定部的远位端至筒状部件的近位端的长度为线圈的20圈以下。
优选筒状部件在第二区间具有与轴固定的第二固定部。在该情况下,优选在长轴方向,从第二固定部的远位端至线圈的远位端的长度为板簧的长度的2倍以下。另外,在该情况下,优选在长轴方向,第二固定部的远位端位于比第一连接部的近位端靠近位侧的位置,从第二固定部的远位端至第一连接部的近位端的长度为板簧的长度的1/4以上。
根据本发明,在导管远位部能够弯曲的导管中,在使导管远位部弯曲时,能够防止筒状部件相对于线材、板簧的干涉。由此,能够形成如下导管:来自手边侧的力易传递至配置于导管远位部的线材,伴随着线材的牵引的板簧的弯曲不易受到筒状部件的影响。另外,能够防止导管远位部的弯曲的扭曲、扭折。其结果是,能够提供一种导管,通过线材操作实现导管远位部的所希望的弯曲形状,能够将导管远位部容易地送达至所希望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导管的俯视图。
图2表示图1所示的导管的远位部的长轴方向的剖视图(局部俯视图)。
图3表示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导管的剖视图。
图4表示沿着图2的IV-IV线的导管的剖视图。
图5表示沿着图2的V-V线的导管的剖视图。
图6表示沿着图2的VI-VI线的导管的剖视图。
图7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线圈的俯视图。
图8表示图7所示的线圈的最大压缩时的俯视图。
图9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导管的远位部的长轴方向的剖视图(局部俯视图)。
图10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导管的远位部的长轴方向的剖视图(局部俯视图)。
图11表示沿着图10的XI-XI线的导管的剖视图。
图12表示图11所示的剖视图的另一例。
图13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其他实施方式的导管的远位部的长轴方向的剖视图(局部俯视图)。
图14表示沿着图13的XIV-XIV线的导管的剖视图。
图15表示图14所示的剖视图的另一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当然不受下述实施方式限制,在能够符合前后述的主旨的范围内当然也能够适当地加以变更来实施,它们均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此外,在各附图中,为了方便,也有时省略阴影线、部件附图标记等,但在该情况下,参照说明书、其他附图。另外,附图中的各种部件的尺寸以有助于理解本发明的特征为优先,因此有时与实际的尺寸不同。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管具有:轴,在长轴方向具有远位端和近位端,且具有沿长轴方向延伸的内腔;线圈,具有沿长轴方向延伸的内腔,并配置于轴的内腔;板簧,在轴的内腔延伸,该板簧具有板簧的近位端部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于线圈的远位端部的第一连接部、和板簧的远位端部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轴的远位端部的第二连接部;一个以上的线材,在线圈的内腔延伸,且远位侧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于轴的远位端部;以及筒状部件,具有沿长轴方向延伸的内腔,该筒状部件以在筒状部件的内腔配置有线材、板簧及第一连接部的方式配置于线圈的外侧,在长轴方向,筒状部件具有从线圈的远位端向近位侧至长度d的地点D为止的第一区间、和从地点D至筒状部件的近位端为止的第二区间,在第一区间,筒状部件的内腔壁不与线圈的外侧面抵接,长度d为线圈的1圈以上30圈以下的长度。
通过具有上述结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管通过线圈确保导管远位侧的基端侧的刚性,并且通过线材的牵引使连接于轴远位端部的板簧弯曲,由此能够从线圈的远位端部使远位侧的导管远位部弯曲。从作用的观点来看,线材能够称为牵引部件,板簧能够称为弯曲部件。在第一区间,筒状部件的内腔壁不与线圈的外侧面抵接,由此能够防止筒状部件相对于作为牵引部件的线材、作为弯曲部件的板簧的干涉。由此,能够形成如下的导管:来自手边侧的力易传递至配置于导管远位部的线材,伴随着线材的牵引的板簧的弯曲不易受到筒状部件的影响。另外,由于在线圈的外侧配置有筒状部件,且筒状部件的内腔壁不与线圈的外侧面抵接的第一区间的长轴方向的长度为线圈的30圈以下,因此也可以到成为弯曲的基端的线圈的远位端附近为止使筒状部件与线圈的外侧面抵接,因此即使线圈伴随着线材的牵引而被压缩,也能够防止以向半径方向鼓起的方式变形,能够防止因连接于线圈的板簧旋转而引起的导管远位部的弯曲的扭曲。线圈的鼓起容易性取决于线圈的圈数,因此通过第一区间的长轴方向的长度为线圈的规定的圈数以下,能够起到上述效果。另外,由于筒状部件的内腔壁不与线圈的外侧面抵接的第一区间的长轴方向的长度为线圈的1圈以上,因此能够不易产生导管远位部的长轴方向上的刚性阶梯差,从而能够防止使导管远位部弯曲时的扭折。其结果是,能够形成实现导管远位部的所希望的弯曲形状并能够将导管远位部容易地送达至所希望的位置的导管,使利用导管进行的检查、治疗变得容易,能够防止导管远位部划伤生物体的内腔壁或者向不希望的方向行进等事故。
参照图1~图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管进行说明。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导管的俯视图,虚线表示导管远位部在轴的半径方向向板簧的一面侧弯曲时的情形。图2表示图1所示的导管的远位部没有弯曲时的长轴方向的剖视图,仅线圈是俯视图。图3~图6分别表示在图2所示的导管的长轴方向不同的部位处的剖视图,图3表示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表示沿着图2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表示沿着图2的V-V线的剖视图,图6表示沿着图2的VI-VI线的剖视图。图7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线圈的俯视图,图8表示图7所示的线圈的最大压缩时的俯视图。
在本发明中,近位侧是指导管1的延伸方向上的使用者的手边侧的方向,远位侧是指近位侧的相反方向、即处置对象者侧的方向。导管1的延伸方向优选与轴2的长轴方向dL相同。在与长轴方向dL垂直的截面中,将连结轴2的中心和轴2的外接圆上的点的方向称为半径方向dR。在本说明书中的图中,图的下侧是近位侧,图的上侧是远位侧。
如图1所示,导管1具有轴2,该轴2在长轴方向dL具有远位端和近位端,且具有沿长轴方向dL延伸的内腔。轴2的远位端侧被插入到体内,通过对近位端侧进行操作而将远位端部送达至治疗部位。因此优选具有挠性,作为材料能够使用金属、树脂。由于被插入到体内,因此轴2优选由具有生物体相容性的材料构成。
作为构成轴2的材料,例如可举出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尼龙等聚酰胺系树脂;PET等聚酯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PEEK等芳香族聚醚酮系树脂;聚醚聚酰胺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PTFE、PFA、ETFE等氟系树脂;氯乙烯系树脂;有机硅系树脂等合成树脂、天然橡胶等。轴2可以是单层构造,也可以是多层构造。在轴2为多层构造的情况下,例如,作为构成轴2的树脂管体的中间层,能够形成使用了不锈钢、碳钢、镍钛合金等金属编织物的构造。
在轴2的表面能够配置电极、传感器等用于检查、治疗的部件。另外,在轴2的内腔能够配置用于使导管远位部1D弯曲的内部构造、与电极、传感器连接的导线等部件。将导线的远位侧与轴2的表面所具备的电极连接,将导线的近位侧通过导管1的近位侧与检测器、电源连接,由此能够接收来自电极的电信号或者给电极通电。通过这样的结构,导管1能够用作测定心电位的电极导管、烧灼组织的消融导管。轴2的长轴方向dL的长度、外径、厚度等能够根据使用目的选择适当的尺寸。
优选在轴2的远位端部配置有前端部20。前端部20可以是与轴2不同的部件,也可以形成为相同部件的一部分。在前端部20是与轴2不同的部件的情况下,前端部20也可以具备插入轴2的内腔的部分、比轴2的远位端向远位侧突出的部分。在前端部20形成为轴2的一部分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将轴2的远位端部热熔接等,而堵塞轴2的远位端的开口,由此形成前端部20。
优选在轴2的近位侧配置手柄7,优选轴2的近位端固定于手柄7的内部。优选在手柄7内配置有从轴2的内腔延伸的导线、后述的线材30的近位端部。为了易操作线材30,手柄7也可以具备线材操作部70。通过将线材30的近位端部固定于线材操作部70,能够操作线材操作部70来牵引或释放线材30而使导管远位部1D弯曲或复原。
如图2所示,导管1具有:在轴2的内腔延伸的线材30、板簧40及具有沿长轴方向dL延伸的内腔的线圈50。线材30是牵引部件,板簧40是弯曲部件,线圈50是配置于弯曲的基端侧的部件,牵引线材30由此板簧40弯曲,从而能够从线圈50的远位端部使远位侧的导管远位部1D弯曲。
如图2、图5及图6所示,板簧40优选沿长轴方向dL延伸,并呈具有一个面40a及另一个面40b的板状的形状。通过板簧40具有板状的形状,能够规定导管远位部1D的弯曲方向,能够使导管远位部1D向板簧40的一个面40a侧和/或另一个面40b侧弯曲。板簧40具有板簧40的近位端部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于线圈50的远位端部的第一连接部41。如图5所示,板簧40的近位端部也可以通过用粘接剂、焊锡、激光熔接等固定于线圈50的远位端部,由此形成第一连接部41。或者,虽未进行图示,但也可以是板簧40的近位端部与线圈50的远位端部以抵碰的方式抵接,不特别使用固定手段而形成第一连接部41。将板簧40的近位端部与线圈50的远位端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1也可以是不将各自的端部直接抵接或固定,而将各自的端部的附近抵接或固定,由此间接地形成。
第一连接部41中的板簧40与线圈50的位置关系可以是任意的,例如,板簧40的近位端可以配置于线圈50的内腔,也可以配置于线圈50的外侧。或者,板簧40的近位端也可以抵接或固定于线圈50的远位端。在这样的位置关系中,特别优选在第一连接部41中,板簧40的近位端部的一部分配置于线圈50的内腔,线圈50成为接受了板簧40的近位端部的状态。由此,能够稳定地连接板簧40和线圈50。
另外,板簧40具有板簧40的远位端部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轴2的远位端部的第二连接部42。在第二连接部42中,板簧40的远位端部也可以直接固定于轴2的远位端部。或者,也可以是不将板簧40与轴2各自的端部直接固定,而将各自的端部的附近固定由此形成。例如,也可以在轴2的远位端设置有前端部20,在前端部20固定板簧40的远位端部等,将板簧40的远位端部间接地固定于轴2的远位端部。将板簧40的远位端部与轴2的远位端部进行固定的方法没有特别地限定,但例如可举出粘接剂、焊锡、激光熔接等固定方法。
板簧40是由板材构成的弹簧,作为构成板簧40的材料,例如可举出不锈钢、钛、碳钢、镍钛合金、钴铬合金、钨合金等金属。或者,构成板簧40的材料例如也可以是芳香族聚醚酮树脂(例如PEEK)、聚碳酸酯树脂、纤维增强树脂等合成树脂。另外,或者,板簧40例如也可以由丁二烯橡胶、异戊二烯橡胶、丁苯橡胶、乙丙橡胶、丙烯酸橡胶、硅橡胶等合成橡胶、天然橡胶构成。其中,构成板簧40的材料优选为金属,更优选为不锈钢。
线材30是用于对导管远位部1D进行弯曲操作的牵引部件。将线材30向近位侧牵引,由此板簧40向一个面40a侧或另一个面40b侧弯曲,从而能够使导管远位部1D向一个面40a侧或另一个面40b侧弯曲。通过将线材30向近位侧牵引的力的加减而能够调整板簧40的弯曲的程度,若释放线材30的牵引,则板簧40的弯曲恢复原状,能够使导管远位部1D返回到弯曲前的原来的状态。例如,通过将线材30配置于板簧40的一个面40a侧,能够使板簧40向一个面40a侧弯曲,通过将线材30配置于板簧40的另一个面40b侧,能够使板簧40向另一个面40b侧弯曲。线材30也可以配置有多个,例如通过在板簧40的一个面40a侧和另一个面40b侧分别配置线材30,也能够形成能够向一个面40a侧和另一个面40b侧双方弯曲的导管1。
如图2所示,线材30在线圈50的内腔延伸。线材30的远位侧在比线圈50的远位端靠远位侧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于轴2的远位端部。由此,通过牵引线材30,能够使导管远位部1D弯曲。优选线材30的远位侧中的线材30的远位端部连接于轴2的远位端部,也可以是线材30的远位端连接于轴2的远位端部。线材30的远位侧可以通过直接固定于轴2的远位端部而被连接,也可以通过固定于配置于前端部20、轴2的远位端部的其他部件例如板簧40等而间接地连接于轴2的远位端部。线材30的远位端的哪个部分连接于轴2的远位端部,还是线材30连接于轴2的远位端部的哪个部分,能够根据导管远位部1D的所希望的弯曲形状而适当地选择。
作为线材30,能够使用不锈钢等金属线、由氟树脂等合成树脂形成的线,一个线材30可以是1根线,也可以具有由多个线构成的构造。线材30和轴2可以通过与将板簧40和轴2固定的方法中记载的固定方法同样的方法进行固定,或者也可以通过线材30的远位端部向轴2的远位端部或其周边以伸出的方式抵接,而不特别使用固定手段地连接。
导管1具有线圈50,由此能够确保导管远位部1D的弯曲的基端侧的刚性,在长轴方向dL从线圈50的远位端部使远位侧的导管远位部1D弯曲。为了使导管远位部1D的弯曲的基端侧的刚性为一定程度以上,优选线圈50为非压缩的所谓的紧密缠绕线圈。若线圈50为非压缩,则导管远位部1D以线圈50的远位端部为起点进行弯曲变得容易。如图7及图8所示,非压缩的线圈严格来说是指不对线圈施加外力的自然状态下的线圈的全长L与最大压缩时的线圈的全长Lc之比Lc/L为1的线圈,但Lc/L为0.95以上、0.9以上的情况也实际包括在非压缩的线圈中。若线圈50为这样的非压缩线圈,则能够容易地确保导管远位部1D的弯曲的基端侧的刚性,能够从线圈50的远位端部使远位侧的导管远位部1D弯曲。线圈50可以延伸至轴2的近位端,线圈50也可以越过轴2的近位端并延伸,线圈50的近位端还可以配置于轴2的中途。线圈50也可以在长轴方向dL在轴2的中途切换为不同的管体。
线圈50优选具有挠性,作为材料能够使用金属、树脂,例如能够由不锈钢、镍钛合金等金属线材、芳香族聚醚酮树脂(例如PEEK)、聚碳酸酯树脂等合成树脂线材构成。形成线圈50的螺旋线材55的截面形状能够为圆形、四边形或它们的组合。其中,线圈50优选是卷绕金属线材而成的线圈,线圈50更优选是不锈钢制且卷绕截面形状为圆形的螺旋线材55而成的线圈。在由截面形状为圆形的螺旋线材55形成线圈50的情况下,螺旋线材55的直径优选为0.1mm至0.5mm。在由截面形状为四边形的螺旋线材55形成线圈50的情况下,四边形的一边能够为0.05mm至1mm。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管1在长轴方向dL在线圈50的远位端切换内部构造,因此优选以导管1的刚性在比线圈50的远位端靠远位侧和近位侧不会过于不同的方式选择线圈50的材料、尺寸、挠性。
如图2及图5所示,导管1具有筒状部件60,该筒状部件60具有沿长轴方向dL延伸的内腔,并以在筒状部件60的内腔配置有线材30、板簧40及第一连接部41的方式配置于线圈50的外侧。在长轴方向dL,筒状部件60的远位端可以以在筒状部件60的内腔配置有板簧40的大部分的方式配置于轴2的远位端部附近,或者也可以以在筒状部件60的内腔配置有板簧40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于第一连接部41和轴2的远位端部的中间。筒状部件60可以延伸至轴2的近位端,也可以越过轴2的近位端并延伸,筒状部件60的近位端还可以配置于轴2的中途。
作为构成筒状部件60的材料,能够参照构成轴2的材料中的合成树脂的说明,但其中,优选由聚烯烃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构成的弹性体。
如图2所示,在长轴方向dL,筒状部件60具有从线圈50的远位端向近位侧至长度d的地点D为止的第一区间S1、和从地点D至筒状部件60的近位端为止的第二区间S2,在第一区间S1,筒状部件60的内腔壁不与线圈50的外侧面抵接,长度d为线圈50的1圈以上30圈以下的长度。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管1具有如下结构:如图3所示,在线圈50的外侧配置有筒状部件60,在第一区间S1,如图4及图5所示,筒状部件60的内腔壁不与线圈50的外侧面抵接,在比线圈50的远位端靠远位侧,如图6所示,在筒状部件60的内腔配置有板簧40和线材30。由此,能够构成为能够防止筒状部件60相对于作为牵引部件的线材30、作为弯曲部件的板簧40的干涉。其结果是,来自手边侧的力易传递至配置于导管远位部1D的线材30,伴随着线材30的牵引的板簧40的弯曲不易受到筒状部件60的影响,因此易于实现导管远位部1D的所希望的弯曲形状。
在长轴方向dL,筒状部件60可以延伸至线圈50的近位端,筒状部件60的近位端也可以位于比线圈50的近位端靠远位侧的位置。筒状部件60可以从远位端至近位端由一个部件构成,也可以在长轴方向dL的任一位置切换为其他部件。筒状部件60切换为其他部件的情况下的位置没有特别地限定,例如可以在地点D进行切换,也可以在除此之外的位置进行切换。在长轴方向dL,筒状部件60优选以线圈50的长度的50%以上的区间配置于线圈50的外侧。筒状部件60配置于线圈50的外侧的区间更优选为线圈50的长度的6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5%以上,也可以是80%以上、90%以上或100%。筒状部件60在上述范围内配置于线圈50的外侧,从而通过筒状部件60防止线圈50向半径方向dR的鼓起变得容易。
如图2~图5所示,筒状部件60以在其内腔配置有第一连接部41的方式配置于线圈50的外侧,由此在使导管远位部1D弯曲时即使线圈50伴随着线材30的牵引而被压缩,也能够防止线圈50以向半径方向dR鼓起的方式变形,能够抑制因第一连接部41旋转而引起的板簧40的弯曲的扭曲。其结果是,使导管远位部1D弯曲成所希望的形状变得容易。
这里,如图7所示,线圈50的1圈是指在不对线圈50施加外力的自然状态下形成线圈50的螺旋线材55的1圈的线圈50的长轴方向dL的长度。在线圈50是非压缩的线圈且自然状态下的线圈的全长L与最大压缩时的线圈的全长Lc之比Lc/L为1时,线圈50的1圈与形成线圈50的螺旋线材55的线材直径一致。在线圈50不是完全没有压缩的线圈时,如图7所示,线圈50的1圈能够决定为在线圈50的长轴方向dL从螺旋线材55的1圈的一端到下一圈的一端的长度S。在线圈50不是非压缩的线圈时,长度S是螺旋线材55的线材直径和螺旋线材55间的间隙的长度相加后的长度,与线圈50的螺距相同。例如,线圈50的30圈的长度为长度S的30倍的长度。
筒状部件60的第一区间S1的长度d为1圈以上,优选为3圈以上,更优选为4圈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圈以上,也可以是7圈以上。在长度d的下限为上述范围的第一区间S1,筒状部件60的内腔壁不与线圈50的外侧面抵接,由此能够防止筒状部件60相对于作为牵引部件的线材、作为弯曲部件的板簧的干涉。由此,能够形成来自手边侧的力易传递至配置于导管远位部1D的线材30,伴随着线材30的牵引的板簧40的弯曲不易受到筒状部件60的影响的导管1。另外,在产生刚性阶梯差的线圈50的远位端部,由于筒状部件60的内腔壁不与线圈50的外侧抵接的第一区间S1的长度d的下限为上述范围,所以能够抑制筒状部件60带来的进一步的刚性阶梯差,因此能够防止使导管远位部1D弯曲时的扭折。
筒状部件60的第一区间S1的长度d为30圈以下,优选为25圈以下,更优选为20圈以下,也可以是15圈以下、12圈以下或10圈以下。在比长度d的上限为上述范围的第一区间S1靠近位侧的第二区间S2,也可以到成为弯曲的基端的线圈50的远位端附近为止使筒状部件60与线圈50的外侧面抵接,因此即使线圈50伴随着线材30的牵引而被压缩,也能够防止以向半径方向dR鼓起的方式变形,能够防止因连接于线圈50的板簧40旋转而引起的导管远位部1D的弯曲的扭曲。线圈50的鼓起容易性取决于线圈50的圈数,因此通过第一区间S1的长度d为线圈50的规定的圈数以下,能够起到上述效果。
在第二区间S2,筒状部件60的内腔壁可以与线圈50的外侧面整个面或部分地抵接,或者也可以不抵接。如图13~图15所示,在筒状部件60的内腔壁不与线圈50的外侧面抵接时,也可以在筒状部件60的内腔壁与线圈50的外侧面之间形成有间隙。不过,当在第二区间S2筒状部件60的内腔壁不与线圈50的外侧面抵接的情况下,优选在半径方向dR的截面中,第二区间S2中的筒状部件60的内腔壁与线圈50的外侧面之间的间隙的面积s2小于第一区间S1中的筒状部件60的内腔壁与线圈50的外侧面之间的间隙的面积s1。筒状部件60具有这样的结构,由此能够起到上述效果。当在第二区间S2筒状部件60的内腔壁不与线圈50的外侧面抵接的情况下,从线圈的远位端向近位侧至长度d的地点D的位置意味着筒状部件60的内腔壁与线圈50的外侧面之间的间隙的面积s1变化为面积s2的位置。
如图2及图3等所示,在第二区间S2,优选筒状部件60的内腔壁的至少一部分与线圈50的外侧面抵接。更优选的是,在第二区间S2筒状部件60的整个内腔壁与线圈50的外侧面抵接。由此,抑制线圈50向半径方向dR的鼓起变得更容易。
为了以在第二区间S2筒状部件60的内腔壁与线圈50的外侧面抵接的方式设置筒状部件60,例如能够在成形为筒状的树脂的内腔配置线圈50,使树脂在线圈50的外侧热收缩。若像这样将筒状部件60形成于线圈50的外周面,则筒状部件60成为在第二区间S2与线圈50的外侧面紧贴的状态,从而抑制线圈50向半径方向dR的鼓起变得更加容易。不过,即使在像这样将筒状部件60形成为与线圈50的外周面紧贴的情况下,也并非是筒状部件60固定于线圈50的外侧面,筒状部件60与线圈50也能够在长轴方向dL相互滑动。由此,线圈50不会被筒状部件60束缚必要量以上,因此能够提高导管1的柔软性。在该情况下,为了形成第一区间S1,能够采用将形成为筒状的树脂的相当于第一区间S1的部分的厚度减薄,且不使该部分热收缩等的方法。
在长轴方向dL,第一连接部41优选配置于第一区间S1。如图5中示出的一个例子那样,第一连接部41是板簧40连接于线圈50的部分,因此刚性变高的可能性高,但通过将该部分配置于第一区间S1、即筒状部件60的内腔壁不与存在第一连接部41的部分的线圈50的外侧面抵接,由此能够防止筒状部件60带来的进一步的刚性阶梯差。
接下来,参照图9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导管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优选筒状部件60延伸至第二连接部42,在轴2的远位端部,板簧40及线材30配置于筒状部件60的内腔。像这样,筒状部件60延伸至第二连接部42,由此优选板簧40及线材30不在轴2的内腔内露出。即,优选板簧40及线材30配置于筒状部件60的内腔。由此,能够由筒状部件60保护在反复的使用中反复弯曲、牵引而易损伤的板簧40、线材30。另外,在导管1具有与配置于导管远位部1D的远位端部的电极等连接的导线的情况下,通过将该导线配置于轴2的内侧且是筒状部件60的外侧,能够防止导线与板簧40及线材30干涉。筒状部件60延伸至第二连接部42包括在长轴方向dL,筒状部件60延伸至第二连接部42的近位端的情况、以及延伸至第二连接部42的近位端的附近的情况。
接下来,参照图10对本发明的又一其他实施方式的导管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优选在长轴方向dL,筒状部件60的近位端位于比线圈50的近位端靠远位侧的位置,线圈50具有第一固定部51,该第一固定部51在比筒状部件60的近位端靠近位侧与轴2固定。通过线圈50具有与轴2固定的第一固定部51,更易抑制线圈50的扭曲,从而能够使导管远位部1D不扭曲而向恒定的方向弯曲。第一固定部51优选不是线圈50与轴2简单地紧贴而成,而是通过基于粘接剂的粘接、基于焊锡等的钎焊等某种固定手段而形成。
优选在长轴方向dL,从第一固定部51的远位端至筒状部件60的近位端的长度L1为线圈50的20圈以下。长度L1更优选为线圈50的15圈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圈以下,也可以是10圈以下。另外,第一固定部51也可以设置为与筒状部件60的近位端接触,因此也允许第一固定部51的远位端与筒状部件60的近位端不分离的长度L1为0(零)的方式。或者,第一固定部51的远位端与筒状部件60的近位端也可以分离,在该情况下,长度L1优选为线圈50的3圈以上,更优选为5圈以上。通过长度L1的上限在上述范围内,能够将第一固定部51设置于筒状部件60的近位端的附近,因此能够更易防止线圈50的扭曲,能够使导管远位部1D不扭曲而向恒定的方向弯曲。通过长度L1的下限在上述范围内,能够将第一固定部51设置于从筒状部件60的近位端起在长轴方向dL向近位侧分离一定量以上的位置,因此能够使筒状部件60带来的刚性变化与第一固定部51带来的刚性变化不重合,从而更加容易提高导管远位部1D的柔软性来形成所希望的弯曲形状。
或者,虽未进行图示,但第一固定部51也可以设置为在长轴方向dL越过筒状部件60的近位端并向远位侧延伸,第一固定部51的一部分将筒状部件60与轴2进行固定。
第一固定部51的长轴方向dL的长度例如优选为线圈50的50圈以下,更优选为30圈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圈以下。若第一固定部51的长轴方向dL的长度较长,则设置有第一固定部51的部分的导管远位部1D的刚性变高,从而存在产生因其刚性阶梯差引起的导管远位部1D的扭折等不良情况的担忧,但若第一固定部51的长轴方向dL的长度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降低第一固定部51带来的刚性阶梯差。另外,在导管1具有与配置于前端部的电极等连接的导线的情况下,由于该导线配置于轴2的内侧且配置于线圈50的外侧,因此通过第一固定部51的长轴方向dL的长度在上述范围内而能够抑制第一固定部51对导线的影响,能够防止导线的牵拉,使导管远位部1D容易弯曲成所希望的形状。第一固定部51的长轴方向dL的长度的下限没有特别地限制,但例如优选为线圈50的3圈以上,更优选为5圈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圈以上。优选在长轴方向dL,按第二区间S2的长度、第一固定部51的长度、从第一固定部51的远位端至筒状部件60的近位端的长度L1的顺序变短。若为这样的结构,则能够通过筒状部件60和第一固定部51防止线圈50的鼓起等变形、扭曲,并且降低各部件带来的刚性阶梯差的影响,更加容易使导管远位部1D成为所希望的弯曲形状。
第一固定部51可以如图11所示那样设置于线圈50的外侧且轴2的内侧的空间的整个周向360°,或者也可以如图12所示那样设置于该空间的周向360°中的一部分。在第一固定部51设置于该空间的周向360°中的一部分的情况下,第一固定部51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时,第一固定部51沿周向设置的角度的合计优选为6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若将第一固定部51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确保线圈50与轴2的固定强度。另外,第一固定部51沿周向设置的角度的合计优选为240°以下,更优选为180°以下。若将第一固定部51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抑制第一固定部51带来的刚性阶梯差。另外,在导管1具有与配置于前端部的电极等连接的导线的情况下,能够使导线插通于线圈50的外侧且轴2的内侧的没有配置第一固定部51的空间。由此,能够构成为导线没有被第一固定部51固定,能够防止导线的牵拉,使导管远位部1D更易弯曲成所希望的形状。
如上述那样,在筒状部件60的近位端位于比线圈50的近位端靠远位侧的位置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长轴方向dL上的筒状部件60的长度为板簧40的长度的1/4以上。由此,能够提高防止线圈50向半径方向dR的鼓起等变形的效果,并且能够使第一固定部51的长轴方向dL上的位置充分远离第一连接部41,因此能够使第一连接部41带来的刚性变化与第一固定部51带来的刚性变化不重合,从而提高导管远位部1D的柔软性并形成所希望的弯曲形状变得更加容易。
接下来,参照图13对本发明的又一其他实施方式的导管进行说明。如图13所示,本发明的又一其他实施方式的导管1优选筒状部件60在第二区间S2具有与轴2固定的第二固定部61。通过筒状部件60具有与轴2固定的第二固定部61,能够防止线圈50的扭曲,容易使导管远位部1D不扭曲而向恒定的方向弯曲。第二固定部61优选不是筒状部件60与轴2简单地紧贴而成,而是通过基于粘接剂的粘接、基于焊锡等的钎焊等某种固定手段而形成。通过将筒状部件60固定于轴2,而不是将具有某种程度以上的刚性的线圈50固定于轴2,能够提高导管远位部1D的柔软性,并且防止导管远位部1D的扭曲。另外,在筒状部件60与线圈50能够在长轴方向dL相互滑动的方式中,即使将筒状部件60固定于轴2,也能够在线圈50确保一定程度的自由度,因此导管远位部1D的柔软性不易受损。
在上述那样的方式中,筒状部件60也可以在长轴方向dL延伸至线圈50的近位端。或者,也可以是,筒状部件60的近位端在长轴方向dL位于比线圈50的近位端靠远位侧的位置,线圈50进一步具有第一固定部51,该第一固定部51在比筒状部件60的近位端靠近位侧与轴2固定。即,导管1也可以具有第一固定部51和第二固定部61双方。
第二固定部61的长轴方向dL的长度例如优选为线圈50的50圈以下,更优选为30圈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圈以下。若第二固定部61的长轴方向dL的长度较长,则设置有第二固定部61的部分的导管远位部1D的刚性变高,从而存在产生因其刚性阶梯差引起的导管远位部1D的扭折等不良情况的担忧,但若第二固定部61的长轴方向dL的长度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降低第二固定部61带来的刚性阶梯差。另外,在导管1具有与配置于前端部的电极等连接的导线的情况下,由于该导线配置于轴2的内侧且线圈50及筒状部件60的外侧,因此通过第二固定部61的长轴方向dL的长度在上述范围内而能够抑制第二固定部61对导线的影响,从而能够防止导线的牵拉,使导管远位部1D容易弯曲成所希望的形状。第二固定部61的长轴方向dL的长度的下限没有特别地限制,但例如优选为线圈50的3圈以上,更优选为5圈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圈以上。
第二固定部61可以如图14所示那样设置于筒状部件60的外侧且轴2的内侧的空间的整个周向360°,或者也可以如图15所示那样设置于该空间的周向360°中的一部分。在第二固定部61设置于该空间的周向360°中的一部分的情况下,第二固定部61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时,第二固定部61沿周向设置的角度的合计优选为6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若将第二固定部61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确保筒状部件60与轴2的固定强度。另外,第二固定部61沿周向设置的角度的合计优选为240°以下,更优选为180°以下。若将第二固定部61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抑制第二固定部61带来的刚性阶梯差。另外,在导管1具有与配置于前端部的电极等连接的导线的情况下,能够使导线插通于筒状部件60的外侧且轴2的内侧的没有配置第二固定部61的空间。由此,能够构成为导线没有被第二固定部61固定,能够防止导线的牵拉,使导管远位部1D容易弯曲成所希望的形状。
在长轴方向dL,从第二固定部61的远位端至线圈50的远位端的长度L2优选为板簧40的长度的2倍以下。长度L2更优选为板簧40的长度的1.5倍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倍以下。另外,长度L2优选为板簧40的长度的1/3以上,更优选为1/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4以上。若长度L2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在长轴方向dL从使导管远位部1D弯曲时的成为弯曲的基端的线圈50的远位端向近位侧在规定以内的位置将筒状部件60和轴2固定,因此能够更加容易防止线圈50的扭曲,能够使导管远位部1D不扭曲而向恒定的方向弯曲。
在长轴方向dL,第二固定部61的远位端优选位于比第一连接部41的近位端靠近位侧的位置,从第二固定部61的远位端至第一连接部41的近位端的长度L3为板簧40的长度的1/4以上。长度L3更优选为板簧40的1/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以上。长度L3的上限能够形成与上述长度L2的优选范围相同。若长度L3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使第二固定部61的长轴方向dL上的位置充分远离第一连接部41,因此能够使第一连接部41带来的刚性变化与第二固定部61带来的刚性变化不重合,从而提高导管远位部1D的柔软性并形成所希望的弯曲形状变得更加容易。
图13所示的本发明的又一其他实施方式的导管1也可以具有其他固定部,该其他固定部在比第二固定部61的近位端靠近位侧将线圈50或筒状部件60固定于轴2。若是比第二固定部61的近位端靠近位侧,则充分远离线圈50的远位端及第一连接部41,因此对导管1的刚性变化带来的影响较少,但从制造时的工时的降低、导管1具有导线的情况下的导线的滑动性的观点来看,优选固定部的数量是所需最低限度。长轴方向dL上的其他固定部的数量优选为5个以下,更优选为3个以下,也可以是2个以下、1个以下或者0个。
图13所示的本发明的又一其他实施方式的导管1优选在长轴方向dL在比第二固定部61的远位端靠远位侧不将筒状部件60和轴2固定。由此,在接近线圈50的远位端的部分不产生刚性因固定部而变高的部分,因此能够防止导管远位部1D的刚性阶梯差。
本申请主张基于在2021年8月1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21-134329号的优先权的利益。为了参考,上述日本专利申请第2021-134329号的说明书的全部内容被援引到本申请中。
附图标记说明
1…导管;1D…导管远位部;2…轴;7…手柄;20…前端部;30…线材;40…板簧;40a…一个面;40b…另一个面;41…第一连接部;42…第二连接部;50…线圈;51…第一固定部;55:螺旋线材;60…筒状部件;61…第二固定部;70…线材操作部;d…从线圈的远位端到筒状部件的远位端的长度;dL…长轴方向;dR…半径方向;L…自然状态下的线圈的长度;Lc…最大压缩时的线圈的长度;L1…从第一固定部的远位端到筒状部件的近位端的长度;L2…从第二固定部的远位端到线圈的远位端的长度;L3…从第二固定部的远位端到第一连接部的近位端的长度;S1…第一区间;S2…第二区间。

Claims (9)

1.一种导管,其特征在于,具有:
轴,在长轴方向具有远位端和近位端,且具有沿所述长轴方向延伸的内腔;
线圈,具有沿所述长轴方向延伸的内腔,并配置于所述轴的内腔;
板簧,在所述轴的内腔延伸,所述板簧具有所述板簧的近位端部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于所述线圈的远位端部的第一连接部、和所述板簧的远位端部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所述轴的远位端部的第二连接部;
一个以上的线材,在所述线圈的内腔延伸,且远位侧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于所述轴的远位端部;以及
筒状部件,具有沿所述长轴方向延伸的内腔,所述筒状部件以在所述筒状部件的内腔配置有所述线材、所述板簧及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线圈的外侧,
在所述长轴方向,所述筒状部件具有从所述线圈的远位端向近位侧至长度d的地点D为止的第一区间、和从所述地点D至所述筒状部件的近位端为止的第二区间,在所述第一区间,所述筒状部件的内腔壁不与所述线圈的外侧面抵接,所述长度d为所述线圈的1圈以上30圈以下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区间,所述筒状部件的内腔壁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线圈的外侧面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长轴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配置于所述第一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状部件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轴的远位端部,所述板簧及所述线材配置于所述筒状部件的内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长轴方向,所述筒状部件的近位端位于比所述线圈的近位端靠远位侧的位置,所述线圈具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在比所述筒状部件的近位端靠近位侧与所述轴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长轴方向,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远位端至所述筒状部件的近位端的长度为所述线圈的20圈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状部件在所述第二区间具有与所述轴固定的第二固定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长轴方向,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远位端至所述线圈的远位端的长度为所述板簧的长度的2倍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长轴方向,所述第二固定部的远位端位于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近位端靠近位侧的位置,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远位端至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近位端的长度为所述板簧的长度的1/4以上。
CN202280052920.0A 2021-08-19 2022-05-17 导管 Pending CN1177299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34329 2021-08-19
JP2021134329 2021-08-19
PCT/JP2022/020555 WO2023021801A1 (ja) 2021-08-19 2022-05-17 カテーテ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29956A true CN117729956A (zh) 2024-03-19

Family

ID=85240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52920.0A Pending CN117729956A (zh) 2021-08-19 2022-05-17 导管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3021801A1 (zh)
CN (1) CN117729956A (zh)
WO (1) WO202302180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84907A (en) * 1995-06-05 1999-11-16 Ep Technologies, Inc. Transition sleeve assembly for catheters
JP2000229083A (ja) * 1999-01-07 2000-08-22 Terumo Corp 超音波カテーテル
JP4544457B2 (ja) * 2004-08-26 2010-09-15 日本ライフライン株式会社 先端偏向操作可能カテーテル
JP2013192716A (ja) * 2012-03-19 2013-09-30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医療機器
JP5861007B2 (ja) * 2013-12-06 2016-02-1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のための可撓管と内視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21801A1 (ja) 2023-02-23
JPWO2023021801A1 (zh) 2023-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38859B1 (en) Guide wire
EP2384218B1 (en) Medical guide wir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reof
JP2564458B2 (ja) カテーテルガイドワイヤ
US8827928B2 (en) Guide wire
EP0611073A1 (en) Guidewire with round forming wire
JPH10500584A (ja) カテーテル用の改良型追跡先端部
US20080269721A1 (en) Interventional medical device system having a spiral section and radiopaque marke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20080183182A1 (en) Guide wire
CN112438770A (zh) 输送导丝和管腔植入系统
JP7110486B2 (ja) ガイドワイヤ
JP2006271901A (ja) コイル状造影マーカー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カテーテル
US20220273912A1 (en) Catheter
CN117729956A (zh) 导管
JP6513997B2 (ja) カテーテル
US11484687B2 (en) Catheter
JP2023028553A (ja) カテーテル
WO2015141392A1 (ja) カテーテル及びカテーテルセット
US20230256197A1 (en) Electrode catheter
JP2016154632A (ja) 医療用長尺体
WO2023022104A1 (ja) 医療用長尺体
US20230256203A1 (en) Catheter
WO2023095694A1 (ja) カテーテル
WO2024127750A1 (ja) カテーテル
WO2022113456A1 (ja) 頭蓋内の脳血管中でのカテーテルデリバリ又はカテーテル交換に用いるガイドワイヤ
CN115666702A (zh) 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