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16795A -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16795A
CN117716795A CN202280049364.1A CN202280049364A CN117716795A CN 117716795 A CN117716795 A CN 117716795A CN 202280049364 A CN202280049364 A CN 202280049364A CN 117716795 A CN117716795 A CN 1177167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element
green
layer
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4936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木裕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Grou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716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167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2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geometrical disposition of the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2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dielectric or reflective layers
    • H05B33/24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dielectric or reflective layers of metallic reflective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能够抑制预定颜色的子像素的发光效率降到低于其它颜色的子像素的发光效率的情况。显示装置具备多个蓝色子像素、多个绿色子像素和多个红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依次具备第1发光元件、第1颜色变换层和蓝色滤光片,该第1颜色变换层能够将从第1发光元件射出的光中包含的绿色光上转换为蓝色光。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装置以及具备该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基板上二维配置有多种颜色子像素的显示装置已广泛普及。作为这种显示装置,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对所有子像素通用的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层的显示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20/111202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然而,在二维配置有多种颜色子像素的显示装置中,有时预定颜色的子像素的发光效率会低于其它颜色的子像素的发光效率。例如在OLED显示装置中,有时蓝色子像素的发光效率会低于其它颜色的子像素的发光效率。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预定颜色的子像素的发光效率降到低于其它颜色的子像素的发光效率的情况的显示装置以及具备该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课题,第1公开为一种显示装置,具备:
多个蓝色子像素;
多个绿色子像素;以及
多个红色子像素,
其中,蓝色子像素依次具备:
第1发光元件;
第1颜色变换层,能够将从第1发光元件射出的光中包含的绿色光上转换为蓝色光;以及
蓝色滤光片。
第2公开为一种显示装置,具备:
多个蓝色子像素;
多个绿色子像素;以及
多个红色子像素,
其中,蓝色子像素依次具备:
第1发光元件,能够发出预定颜色的光;
第1颜色变换层,能够将从第1发光元件射出的预定颜色的光上转换为蓝色光;以及
蓝色滤光片。
第3公开为一种显示装置,具备多种颜色的像素,其中,
多种颜色的像素当中的至少一种颜色的像素依次具备:
发光元件;
颜色变换层,能够将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中包含的第1颜色的光或者从发光元件射出的第1颜色的光上转换为第2颜色的光;以及
第2颜色的滤光片。
第4公开为一种电子设备,具备第1公开或第2公开的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公开的第1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
图2为示出各子像素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3为用于说明不具备颜色变换层的子像素的发光强度的概略图。
图4为用于说明具备颜色变换层的子像素的发光强度的概略图。
图5为示出本公开的第2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6为示出本公开的第3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7为示出本公开的第4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8为示出本公开的第5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9为示出本公开的第6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10为示出本公开的第7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11为示出模块的概略结构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12的A为示出数字静态相机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主视图。图12的B为示出数字静态相机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后视图。
图13为示出头戴式显示器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4为示出电视装置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10、10A、10B、10C、10D、10E、10F:显示装置;11:驱动基板;12:第1电极;13:绝缘层;13A:开口;14W、14WA、14WB、14G、14R、14Y:OLED层;15、15A、15B:第2电极;16B、19B、20B:颜色变换层(第1颜色变换层);17F、17FC、17FD、17FE:滤色器;17B:蓝色滤光片;17G:绿色滤光片;17R:红色滤光片;18R:颜色变换层(第2颜色变换层);19G:颜色变换层(第3颜色变换层);111W1、121B、131G、141G1、161R1、171Y1:第1发光元件;111W2、121G、141G2、161R2、171Y2:第2发光元件;111W3、121Y、141G3、161R3、171Y3:第3发光元件;110B、120B、130B、140B、160B、170B:蓝色子像素;110G、120G、140G、160G、170G:绿色子像素;110R、120R、140R、150R、160R、170R:红色子像素;50A:显示区域;50B:周边区域;51:信号线驱动电路;51A:信号线;52:扫描线驱动电路;52A:扫描线;310:数字静态相机(电子设备);320:头戴式显示器(电子设备);330:电视装置(电子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按照以下顺序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施方式的所有附图中,对相同或对应的部分附加同一附图标记。
1第1实施方式(显示装置的例子)
2第2实施方式(显示装置的例子)
3第3实施方式(显示装置的例子)
4第4实施方式(显示装置的例子)
5第5实施方式(显示装置的例子)
6第6实施方式(显示装置的例子)
7第7实施方式(显示装置的例子)
8变形例
9应用例(电子设备的例子)
<1第1实施方式>
[显示装置的结构]
图1为示出本公开第1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的整体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显示装置10具备驱动基板11、在驱动基板11上设置的多个蓝色子像素110B、多个绿色子像素110G以及多个红色子像素110R。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在不特意区分蓝色子像素110B、绿色子像素110G、红色子像素110R而统称的情况下,称为子像素110。
显示装置10具有显示区域50A和在显示区域50A的边缘设置的周边区域50B。多个子像素110以矩阵状等规定的配置图案被二维配置在显示区域50A内。
在周边区域50B设置有作为用于影像显示的驱动器的信号线驱动电路51及扫描线驱动电路52。信号线驱动电路51将从信号供给源(未图示)供给的与亮度信息相关的影像信号的信号电压经由信号线51A供给到被选择的子像素110。扫描线驱动电路52包括与输入的时钟脉冲同步地将起始脉冲依次移位(转发)的移位寄存器等。在向各子像素110写入影像信号时,扫描线驱动电路52以行为单位扫描这些子像素,将扫描信号依次供给到各扫描线52A。
显示装置10为顶部发射型OLED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可以为微型显示器。显示装置10可以被装配于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装置、MR(Mixed Reality,混合现实)装置、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装置、电子取景器(Electronic View Finder:EVF)或小型投影机等。
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构成显示装置10的各层中,将作为显示装置10的顶侧(显示面侧)的面称为第1面,将作为显示装置10的底侧(与显示面相反的一侧)的面称为第2面。
(驱动基板)
驱动基板11是所谓的背板。在驱动基板11的第1面设置有驱动多个子像素110的驱动电路以及对多个子像素110供电的电源电路等(均未图示)。另外,在驱动基板11的第1面以覆盖驱动电路及电源电路等的方式设置有绝缘层。由此驱动基板11的第1面被平坦化。
驱动基板11的基板主体例如可以由容易形成晶体管等的半导体构成,也可以由水分及氧的透过性低的玻璃或树脂构成。具体而言,基板主体可以为半导体基板、玻璃基板或树脂基板等。半导体基板例如包含非晶硅、多晶硅或单晶硅等。玻璃基板例如包含高应变点玻璃、钠钙玻璃、硼硅酸玻璃、镁橄榄石、铅玻璃或石英玻璃等。树脂基板例如包含从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醇、聚乙烯基苯酚、聚醚砜、聚酰亚胺、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酯及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构成的组中选出的至少1种。
(蓝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红色子像素)
蓝色子像素110B能够射出蓝色光。绿色子像素110G能够射出绿色光。红色子像素110R能够射出红色光。蓝色光、绿色光、红色光分别为第1光、第2光、第3光的一个例子。蓝色子像素110B、绿色子像素110G、红色子像素110R分别为第1子像素、第2子像素、第3子像素的一个例子。邻接的蓝色子像素110B、绿色子像素110G、红色子像素110R的组合构成一个像素(pixel,像素)。图1中示出了沿行方向(水平方向)并排的蓝色子像素110B、绿色子像素110G、红色子像素110R这3个像素的组合构成一个像素的例子,但蓝色子像素110B、绿色子像素110G、红色子像素110R的排列不限于此。
图2为示出蓝色子像素110B、绿色子像素110G及红色子像素110R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蓝色子像素110B在驱动基板11的第1面上依次具备第1发光元件111W1、颜色变换层16B和蓝色滤光片17B。绿色子像素110G在驱动基板11的第1面上依次具备第2发光元件111W2和绿色滤光片17G。红色子像素110R在驱动基板11的第1面上依次具备第3发光元件111W3和红色滤光片17R。
(第1发光元件、第2发光元件、第3发光元件)
第1发光元件111W1、第2发光元件111W2及第3发光元件111W3为白色OLED元件,能够发出白色光。白色OLED元件也可以为白色Micro-OLED(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OLED)元件。作为显示装置10中的彩色化方式,采用使用白色OLED元件和滤色器的方式。
第1发光元件111W1基于驱动电路(未图示)的控制向着颜色变换层16B射出白色光。第2发光元件111W2基于驱动电路(未图示)的控制向着绿色滤光片17G射出白色光。第3发光元件111W3基于驱动电路(未图示)的控制向着红色滤光片17R射出白色光。
第1发光元件111W1、第2发光元件111W2及第3发光元件111W3在驱动基板11的第1面上依次具备第1电极12、OLED层14W和第2电极15。在邻接的各发光元件111W1、111W2、111W3的元件之间设置有绝缘层13。
(第1电极)
多个第1电极12按照与多个子像素110同样的排列图案被二维配置于驱动基板11的第1面上。第1电极12为阳极。当在第1电极12与第2电极15之间施加了电压时,从第1电极12向OLED层14W注入空穴。在多个子像素110中独立地设置第1电极12。邻接的第1电极12之间通过绝缘层13被电隔离。
第1电极12例如既可以由金属层构成,也可以由金属层和透明导电性氧化物层构成。在第1电极12由金属层和透明导电性氧化物层构成的情况下,从使具有高功函数的层与OLED层14W邻接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透明导电性氧化物层设置于OLED层14W这侧。
金属层还具有作为反射由OLED层14W发出的光的反射层的功能。金属层例如包含从由铬(Cr)、金(Au)、铂(Pt)、镍(Ni)、铜(Cu)、钼(Mo)、钛(Ti)、钽(Ta)、铝(Al)、镁(Mg)、铁(Fe)、钨(W)及银(Ag)构成的组中选出的至少1种金属元素。金属层可以含有上述至少1种金属元素作为合金的构成元素。作为合金的具体例子,可列举铝合金或银合金。作为铝合金的具体例子,例如可列举AlNd或AlCu。
基底层(未图示)可以与金属层的第2面这侧邻接地设置。基底层用于在金属层成膜时提高金属层的晶体取向性。基底层例如包含从由钛(Ti)及钽(Ta)构成的组中选出的至少1种金属元素。基底层可以含有上述至少1种金属元素作为合金的构成元素。
透明导电性氧化物层包含透明导电性氧化物。透明导电性氧化物例如包含由含铟的透明导电性氧化物(以下称为“铟系透明导电性氧化物”)、含锡的透明导电性氧化物(以下称为“锡系透明导电性氧化物”)以及含锌的透明导电性氧化物(以下称为“锌系透明导电性氧化物”)构成的组中选出的至少1种。
铟系透明导电性氧化物例如包括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铟镓(IGO)或氧化铟镓锌(IGZO)掺氟氧化铟(IFO)。在这些透明导电性氧化物当中,尤其优选的是氧化铟锡(ITO)。这是因为,由于氧化铟锡(ITO)在功函数方面对OLED层14W注入空穴的势垒特别低,因此能够使显示装置10的驱动电压特别低。锡系透明导电性氧化物例如包含氧化锡、掺锑氧化锡(ATO)或掺氟氧化锡(FTO)。锌系透明导电性氧化物例如包含氧化锌、掺铝氧化锌(AZO)、掺硼氧化锌或掺镓氧化锌(GZO)。
(绝缘层)
绝缘层13设置于驱动基板11的第1面当中分离的第1电极12之间的部分。绝缘层13使分离的第1电极12之间绝缘。绝缘层13具有多个开口13A。多个开口13A分别与各子像素110对应地设置。更具体而言,多个开口13A分别设置于各第1电极12的第1面(OLED层14W这侧的面)上。经由开口13A,第1电极12与OLED层14W接触。
绝缘层13可以为有机绝缘层,也可以为无机绝缘层,还可以为它们的层叠体。有机绝缘层例如包含从由聚酰亚胺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及聚氯乙烯类树脂等构成的组中选出的至少1种。无机绝缘层例如包含从由氧化硅(SiOx)、氮化硅(SiNx)及氮氧化硅(SiOxNy)等构成的组中选出的至少1种。
(OLED层)
OLED层14W设置于多个第1电极12与第2电极15之间。OLED层14W在显示区域50A内以遍布多个子像素110(即多个蓝色子像素110B、多个绿色子像素110G以及多个红色子像素110R)的方式连续地设置,在显示区域50A内被多个子像素110共用。
OLED层14W为包含发光层的有机层的一个例子。OLED层14W能够发出白色光。OLED层14W可以为具备单层发光单元的OLED层,也可以为具备2层发光单元的OLED层(串列式(tandem)构造),还可以为除这些以外的构造的OLED层。具备单层发光单元的OLED层例如具有从第1电极12向着第2电极15依次层叠空穴注入层、空穴输送层、红色发光层、发光分离层、蓝色发光层、绿色发光层、电子输送层、电子注入层而成的结构。具备2层发光单元的OLED层例如具有从第1电极12向着第2电极15依次层叠空穴注入层、空穴输送层、蓝色发光层、电子输送层、电荷产生层、空穴输送层、黄色发光层、电子输送层和电子注入层而成的结构。
空穴注入层用于提高对各发光层注入空穴的效率并且抑制泄漏。空穴输送层用于提高对各发光层输送空穴的效率。电子注入层用于提高对各发光层注入电子的效率。电子输送层用于提高对各发光层输送电子的效率。发光分离层为用于调节载流子向各发光层的注入的层,通过经由发光分离层对各发光层注入电子或空穴从而调节各颜色的发光平衡。电荷产生层对夹着电荷产生层的2个发光层分别供给电子和空穴。
红色发光层、绿色发光层、蓝色发光层、黄色发光层分别通过施加电场来引起从第1电极12或电荷产生层注入的空穴与从第2电极15或电荷产生层注入的电子的复合,发出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黄色光。
(第2电极)
第2电极15与多个第1电极12对置地设置。第2电极15在显示区域50A内以遍布多个子像素110的方式连续地设置,在显示区域50A内被多个子像素110共用。第2电极15为阴极。当在第1电极12与第2电极15之间施加了电压时,从第2电极15向OLED层14W注入电子。第2电极15为对于由OLED层14W发出的光具有透射性的透明电极。在提高发光效率方面,优选的是第2电极15由透射性尽可能高并且功函数尽可能小的材料构成。
第2电极15例如由金属层及透明导电性氧化物层当中的至少一层构成。更具体而言,第2电极15由金属层或透明导电性氧化物层的单层膜构成,或者是由金属层和透明导电性氧化物层的层叠膜构成。在第2电极15由层叠膜构成的情况下,既可以是金属层设置于OLED层14W这侧,也可以是透明导电性氧化物层设置于OLED层14W这侧,但从使具有低功函数的层与OLED层14W邻接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金属层设置于OLED层14W这侧。
金属层例如包含从由镁(Mg)、铝(Al)、银(Ag)、钙(Ca)及钠(Na)构成的组中选出的至少1种金属元素。金属层可以含有上述至少1种金属元素作为合金的构成元素。作为合金的具体例,可列举MgAg合金、MgAl合金或AlLi合金等。透明导电性氧化物层包含透明导电性氧化物。作为透明导电性氧化物,能够例示与上述第1电极12的透明导电性氧化物同样的材料。
(颜色变换层)
颜色变换层16B为上转换层,能够将从第1发光元件101W1射出的白色光中包含的绿色光上转换(UC)为蓝色光。作为上转换,例如为利用TTA(Triplet-TripletAnnihilation(三重态-三重态湮灭):三重态激子彼此的碰撞)的上转换(TTA-UC)。
也可以设为颜色变换层16B将从第1发光元件101W1射出的白色光中包含的除绿色光以外的分量(例如红色光或黄色光)上转换为蓝色光。但是,在利用TTA的上转换中,由于将绿色光变换为蓝色光的变换效率最高,因此优选的是如上述那样将从第1发光元件101W1射出的白色光中包含的绿色光上转换为蓝色光。
颜色变换层16B包含TTA-UC材料等上转换材料。上转换材料包含敏化剂和发光体。作为敏化剂,例如使用铂(II)八乙基卟啉(PtOEP)。作为发光体,例如使用9,10-二苯基蒽(DPA)。
(滤色器)
滤色器17F设置于被二维配置的多个第1发光元件111W1、多个第2发光元件111W2以及多个第3发光元件111W3上。滤色器17F例如为片上滤色器(On Chip Color Filter:OCCF)。滤色器17F具备多个蓝色滤光片17B、多个绿色滤光片17G和多个红色滤光片17R。
多个蓝色滤光片17B分别与多个第1发光元件101W1对应地设置。多个绿色滤光片17G分别与多个第2发光元件101W2对应地设置。多个红色滤光片17R分别与多个第3发光元件101W3对应地设置。
蓝色滤光片17B透射从颜色变换层16B射出的光当中的蓝色光,而吸收除蓝色光以外的光。绿色滤光片17G透射从第2发光元件101W2射出的白色光当中的绿色光,而吸收除绿色光以外的光。红色滤光片17R透射从第3发光元件101W3射出的白色光当中的红色光,而吸收除红色光以外的光。
另外,可以在各色滤光片17R、17G、17B之间、即子像素110之间的区域设置遮光层。
[蓝色子像素的发光强度]
图3为用于说明不具备颜色变换层16B的蓝色子像素60B的发光强度的概略图。图4为用于说明具备颜色变换层16B的蓝色子像素110B的发光强度的概略图。图3及图4中的各个符号的含义如下所述。
IB:蓝色光的强度
IG:绿色光的强度
IR:红色光的强度
ΦCF层:蓝色滤光片17B的透射率(0<ΦCF层<1)
ΦUC层:颜色变换层16B的透射率(0<ΦUC层<1)
ΦUC:颜色变换层16B的上转换变换效率(0<ΦUC≤0.5)
首先,参照图3对蓝色子像素60B的发光强度进行说明。第1发光元件101W1射出包含蓝色光、绿色光及红色光的白色光LW。白色光LW中包含的蓝色光、绿色光及红色光的强度用以下式(1A)来表示。
IB+IG+IR……(1A)
当蓝色滤光片17B的透射率为ΦCF层时,透过蓝色滤光片17B的蓝色光LFB1的强度用以下式(1B)来表示。
IB×ΦCF层……(1B)
接下来参照图4对蓝色子像素110B的发光强度进行说明。当颜色变换层16B的上转换变换效率为ΦUC、颜色变换层16B的透射率为ΦUC层时,透过颜色变换层16B的光LUC的强度用以下式(2A)来表示。
{IR+IG×(1-ΦUC)+(IB+IG×ΦUC)}ΦUC层……(2A)
当蓝色滤光片17B的透射率为ΦCF层时,透过蓝色滤光片17B的蓝色光LFB2的强度用以下式(2B)来表示。
(IB+IG×ΦUCUC层ΦCF层……(2B)
如果式(1B)和式(1B)满足以下关系,则蓝色子像素110B的发光强度大于蓝色子像素60B的发光强度。
(IB+IG×ΦUCUC层ΦCF层-IB×ΦCF层
=(ΦUC层-1)ΦCF层IBUCΦUC层ΦCF层IG>0
因此,从提高蓝色子像素110B的发光强度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以满足下述关系式的方式设定颜色变换层16B的膜厚及特性。
UC层-1)IBUCΦUC层G>0
[各色子像素的射出光]
以下对蓝色子像素110B、绿色子像素110G及红色子像素110R的射出光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蓝色子像素的射出光)
第1发光元件111W1基于驱动电路的控制射出白色光。颜色变换层16B将从第1发光元件111W1射出的白色光中包含的绿色光上转换为蓝色光并射出至蓝色滤光片17B。蓝色滤光片17B透射由颜色变换层16B上转换而得到的蓝色光以及从第1发光元件111W1射出的白色光中包含的蓝色光,而吸收除这些蓝色光以外的光。据此,从蓝色子像素110B射出由颜色变换层16B上转换而得到的蓝色光以及从第1发光元件111W1射出的白色光中包含的蓝色光。
(绿色子像素的射出光)
第2发光元件111W2基于驱动电路的控制射出白色光。绿色滤光片17G透射从第2发光元件111W2射出的白色光中包含的绿色光,而吸收除绿色光以外的光。据此,从绿色子像素110G射出从第2发光元件111W2射出的白色光中包含的绿色光。
(红色子像素的射出光)
第3发光元件111W3基于驱动电路的控制射出白色光。红色滤光片17R透射从第3发光元件111W3射出的白色光中包含的红色光,而吸收除红色光以外的光。据此,从红色子像素110R射出从第3发光元件111W3射出的白色光中包含的红色光。
[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以下对本公开第1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通过例如溅射法在驱动基板11的第1面上依次形成金属层、金属氧化物层,之后使用例如光刻技术及蚀刻技术来对金属层及金属氧化物层进行图案化。据此形成多个第1电极12。
接下来,通过例如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学气相沉积)法,以覆盖多个第1电极12的方式在驱动基板11的第1面上形成绝缘层13。接下来,通过例如光刻技术及干法蚀刻技术,在绝缘层13中的位于各第1电极12的第1面上的部分分别形成开口13A。
接下来,通过例如蒸镀法,在多个第1电极12的第1面及绝缘层13的第1面上依次层叠空穴输送层、红色发光层、发光分离层、蓝色发光层、绿色发光层、电子输送层、电子注入层,由此形成OLED层14W。接下来,通过例如蒸镀法或溅射法,在OLED层14W的第1面上形成第2电极15。据此,在驱动基板11的第1面上形成多个第1发光元件111W1、多个第2发光元件111W2以及多个第3发光元件111W3
接下来,在将包含TTA-UC材料等上转换材料的组合物涂布在第2电极15的第1面上并干燥之后,对涂膜进行图案化,由此形成颜色变换层16B。接下来,通过例如光刻,在颜色变换层16B的第1面上以及第2电极15的第1面上形成滤色器17。通过以上方法可得到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10。
[作用效果]
在第1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中,蓝色子像素110B在驱动基板11的第1面上依次具备第1发光元件101W1、颜色变换层16B和蓝色滤光片17B。据此,能够利用颜色变换层16B将从第1发光元件111W1射出的白色光中包含的绿色光上转换为蓝色光并使之入射至蓝色滤光片17B。因此,能够使由颜色变换层16B上转换而得到的蓝色光以及从第1发光元件111W1射出的白色光中包含的蓝色光从蓝色子像素110B射出。因而,能够抑制蓝色子像素110B的发光效率降到低于绿色子像素110G及红色子像素110R的发光效率的情况。
<2第2实施方式>
[显示装置的结构]
图5为示出本公开的第2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A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显示装置10A具备多个蓝色子像素120B、多个绿色子像素120G以及多个红色子像素120R,而不具备多个蓝色子像素110B、多个绿色子像素110G以及多个红色子像素110R,这一点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部位附加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蓝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红色子像素)
蓝色子像素120B具备具有能使蓝色光共振的第1谐振器构造的第1发光元件121B,这一点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蓝色子像素110B不同。
绿色子像素120G具备具有能使绿色光共振的第2谐振器构造的第2发光元件121G,这一点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绿色子像素110G不同。
红色子像素120R具备具有能使红色光共振的第3谐振器构造的第3发光元件121R,这一点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红色子像素110R不同。
(第1发光元件、第2发光元件、第3发光元件)
第1发光元件121B、第2发光元件121G、第3发光元件121R具备第1电极12、OLED层14WA和第2电极15A。
(OLED层)
OLED层14WA在第1面具有2级台阶构造。高度发生变化的台阶部位于各色子像素120B、120G、120R之间,台阶部之间的平坦部位于各颜色的子像素120B、120G、120R。即,OLED层14WA的厚度针对蓝色子像素120B、绿色子像素120G及红色子像素120R而各不相同。
(第2电极)
第2电极15A以仿照OLED层14WA的第1面的台阶构造的方式设置。即,第2电极15A相对于驱动基板11的第1面的高度针对蓝色子像素120B、绿色子像素120G及红色子像素120R而各不相同。
(第1谐振器构造、第2谐振器构造、第3谐振器构造)
第1谐振器构造、第2谐振器构造及第3谐振器构造由第1电极12和第2电极15A构成。第1电极12与第2电极15A的距离被设定为针对蓝色子像素120B、绿色子像素120G及红色子像素120R各不相同的距离。
蓝色子像素120B中的第1电极12与第2电极15A的光路长度被设定为能够使由OLED层14WA发出的白色光中包含的蓝色光共振而增强。更具体而言,例如蓝色子像素120B中的第1电极12与第2电极15A的光路长度被设定为蓝色子像素120B的光谱峰值波长。
绿色子像素120G中的第1电极12与第2电极15A的光路长度被设定为能够使由OLED层14WA发出的白色光中包含的绿色光共振而增强。更具体而言,例如绿色子像素120G中的第1电极12与第2电极15A的光路长度被设定为绿色子像素120G的光谱峰值波长。
红色子像素120R中的第1电极12与第2电极15A的光路长度被设定为能够使由OLED层14WA发出的白色光中包含的红色光共振而增强。更具体而言,例如红色子像素120R中的第1电极12与第2电极15A的光路长度被设定为红色子像素120R的光谱峰值波长。
通过针对蓝色子像素120B、绿色子像素120G、红色子像素120R分别改变OLED层14WA的厚度来设定蓝色子像素120B、绿色子像素120G、红色子像素120R中的第1电极12与第2电极15A的光路长度。
[各色子像素的射出光]
以下对蓝色子像素120B、绿色子像素120G及红色子像素120R的射出光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蓝色子像素的射出光)
当由驱动电路在蓝色子像素120B的第1电极12与第2电极15A之间施加了电压时,OLED层14WA发出白色光。第1谐振器构造使由OLED层14WA发出的白色光中包含的蓝色光共振而增强并射出至颜色变换层16B。颜色变换层16B将从第1谐振器构造射出的光中包含的绿色光上转换为蓝色光并射出至蓝色滤光片17B。蓝色滤光片17B透射由颜色变换层16B上转换而得到的蓝色光以及被第1谐振器构造增强后的蓝色光,而吸收除这些蓝色光以外的光。据此,从蓝色子像素120B射出由颜色变换层16B上转换而得到的蓝色光以及由第1谐振器构造增强后的蓝色光。
(绿色子像素的射出光)
当由驱动电路在绿色子像素120G的第1电极12与第2电极15A之间施加了电压时,OLED层14WA发出白色光。第2谐振器构造使由OLED层14WA发出的白色光中包含的绿色光共振而增强并射出至绿色滤光片17G。绿色滤光片17G透射从第2谐振器构造射出的光当中的绿色光,而吸收除绿色光以外的光。据此,从绿色子像素120G射出由第2谐振器构造增强后的绿色光。
(红色子像素的射出光)
当由驱动电路在红色子像素120R的第1电极12与第2电极15A之间施加了电压时,OLED层14WA发出白色光。第3谐振器构造使由OLED层14WA发出的白色光中包含的红色光共振而增强并射出至红色滤光片17R。红色滤光片17R透射从第3谐振器构造射出的光当中的红色光,而吸收除红色光以外的光。据此,从红色子像素120R射出由第3谐振器构造增强后的红色光。
[作用效果]
在第2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A中,第1发光元件121B、第2发光元件121G、第3发光元件121R分别具有第1谐振器构造、第2谐振器构造、第3谐振器构造。据此,能够利用第1谐振器构造使由OLED层14WA发出的白色光中包含的蓝色光共振而增强,能够利用第2谐振器构造使由OLED层14WA发出的白色光中包含的绿色光共振而增强,能够利用第3谐振器构造使由OLED层14WA发出的白色光中包含的红色光共振而增强。据此,能够提高亮度及色纯度。
<3第3实施方式>
[显示装置的结构]
图6为示出本公开的第3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B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显示装置10B具备多个蓝色子像素130B,而不具备多个蓝色子像素120B,这一点与第2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A不同。此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对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的部位附加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蓝色子像素)
蓝色子像素130B具备第1发光元件131G,该第1发光元件131G具有能使绿色光共振的第1谐振器构造,而不具备能使蓝色光共振的第1谐振器构造,这一点与第2实施方式中的蓝色子像素120B不同。
(第1发光元件、第2发光元件、第3发光元件)
第1发光元件131G、第2发光元件121G及第3发光元件121R具备第1电极12、OLED层14WB和第2电极15B。
(OLED层)
OLED层14WB在第1面具有1级台阶构造。高度发生变化的台阶部位于蓝色子像素130B与红色子像素130R之间以及绿色子像素130G与红色子像素130R之间,在蓝色子像素130B与绿色子像素130G之间不设置台阶部而变得平坦。即,蓝色子像素120B中的OLED层14WB的高度与绿色子像素120G中的OLED层14WB的厚度相同。红色子像素120R中的OLED层14WB的厚度与蓝色子像素120B及绿色子像素120G中的OLED层14WB的厚度不同。
(第2电极)
第2电极15A以仿照OLED层14WB的第1面的台阶的方式设置。即,第2电极15A相对于驱动基板11的第1面的高度在蓝色子像素120B与绿色子像素120G之间相同,但在蓝色子像素120B、绿色子像素120G与红色子像素120R之间不同。
(第1谐振器构造)
蓝色子像素130B的第1谐振器构造与绿色子像素120G的第2谐振器构造是同样的。即,蓝色子像素130B中的第1电极12与第2电极15的光路长度被设定为能够使由OLED层14WB发出的白色光中包含的绿色光共振而增强。更具体而言,例如蓝色子像素120B中的第1电极12与第2电极15的光路长度被设定为绿色子像素120G的光谱峰值波长。优选的是,第1谐振器构造及第2谐振器构造的光谱峰值波长被设定为适于颜色变换层16B中的上转换的波长,例如设定为约532nm。
[蓝色子像素的射出光]
当由驱动电路在蓝色子像素130B的第1电极12与第2电极15B之间施加了电压时,OLED层14WB发出白色光。第1谐振器构造使由OLED层14WB发出的白色光中包含的绿色光共振而增强并射出至颜色变换层16B。颜色变换层16B将从第1谐振器构造射出的光中包含的绿色光上转换为蓝色光并射出至蓝色滤光片17B。蓝色滤光片17B透射由颜色变换层16B上转换而得到的蓝色光,而吸收除蓝色光以外的光。据此,从蓝色子像素130B射出由颜色变换层16B上转换而得到的蓝色光。
[作用效果]
在第3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B中,第1发光元件131G的第1谐振器构造具有与第2发光元件121G的第2谐振器构造同样的结构。据此,能够使OLED层14WB的第1面的台阶数比第2实施方式中的OLED层14WA的第1面的台阶数少。因此,能够使OLED层14WB的台阶加工所需的工序数比第2实施方式中的OLED层14WA的台阶加工所需的工序数少。因而,能够抑制生产率的降低。
<4第4实施方式>
[显示装置的结构]
图7为示出本公开的第4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C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显示装置10C在驱动基板11的第1面上具备多个蓝色子像素140B、多个绿色子像素140G以及多个红色子像素140R,而不具备多个蓝色子像素110B、多个绿色子像素110G以及多个红色子像素110R,这一点与第1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不同。此外,在第4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部位附加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蓝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红色子像素)
蓝色子像素140B在驱动基板11的第1面上依次具备第1发光元件141G1、颜色变换层(第1颜色变换层)16B和蓝色滤光片17B。绿色子像素140G在驱动基板11的第1面上依次具备第2发光元件141G2和颜色变换层(第2颜色变换层)18R。红色子像素140R在驱动基板11的第1面上具备第3发光元件141G3
(第1发光元件、第2发光元件、第3发光元件)
第1发光元件141G1、第2发光元件141G2及第3发光元件141G3能够发出绿色光。第1发光元件141G1、第2发光元件141G2及第3发光元件141G3除了具备能够发出绿色光的OLED层14G以外,其它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第1发光元件101W1、第2发光元件101W2及第3发光元件101W3是同样的。
(OLED层)
OLED层14G例如为具备单层发光单元的OLED层。具备单层发光单元的OLED层例如具有从第1电极12向着第2电极15依次层叠空穴注入层、空穴输送层、绿色发光层、电子输送层、电子注入层而成的结构。
(颜色变换层)
颜色变换层18R能够将从第3发光元件141G3射出的绿色光变换为红色光。颜色变换层18R例如为包含量子点(半导体粒子)的量子点层。作为量子点,例如能够使用从由CdSe量子点、InP量子点及CsPb(Br/I)3量子点等构成的组中选出的至少1种。
(滤色器)
滤色器17FC由多个蓝色滤光片17B构成。蓝色滤光片17B设置于第1发光元件141G1的上方。滤色器17FC在第2发光元件141G2的上方及第3发光元件141G3的上方具有开口。
[各色子像素的射出光]
以下对蓝色子像素140B、绿色子像素140G及红色子像素140R的射出光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蓝色子像素的射出光)
第1发光元件141G1基于驱动电路的控制射出绿色光。颜色变换层16B将从第1发光元件141G1射出的绿色光上转换为蓝色光。蓝色滤光片17B透射由颜色变换层16B上转换而得到的蓝色光,而吸收未被颜色变换层16B上转换为蓝色光而放出的光。据此,从蓝色子像素140B射出由颜色变换层16B上转换而得到的蓝色光。
(绿色子像素的射出光)
第2发光元件141G2基于驱动电路的控制射出绿色光。从第2发光元件141G2射出的绿色光经过滤色器17FC的开口。从绿色子像素140G射出经过该开口的绿色光。
(红色子像素的射出光)
第3发光元件141G3基于驱动电路的控制射出绿色光。颜色变换层18R将从第3发光元件141G3射出的绿色光变换为红色光。由颜色变换层18R变换得到的红色光经过滤色器17FC的开口。从红色子像素140R射出经过该开口的红色光。
[作用效果]
在第1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中,使用能够发出白色光的OLED层14W作为OLED层。该OLED层14W包含红色发光层、绿色发光层及蓝色发光层这3层作为发光层,或者是包含蓝色发光层及黄色发光层这2层作为发光层。已知蓝色发光层的寿命通常比红色发光层、绿色发光层及黄色发光层短。
与此相对,在第4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C中,使用能够发出绿色光的OLED层14G作为OLED层。该OLED层14G仅包含绿色发光层作为发光层,不包含寿命短的蓝色发光层。因此,第4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C具有比显示装置10长的寿命。
另外,OLED层14G的层数比OLED层14W的层数少。因此,显示装置10E的制造成本比显示装置10的制造成本低廉。
<5第5实施方式>
[显示装置的结构]
图8为示出本公开的第5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D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显示装置10D具备多个红色子像素150R,而不具备多个红色子像素140R,这一点与第4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C不同。此外,在第5实施方式中,对与第4实施方式同样的部位附加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红色子像素)
红色子像素150R在颜色变换层18R上还具备红色滤光片17R,这一点与第4实施方式中的红色子像素140R不同。
(滤色器)
滤色器17FD还具备多个红色滤光片17R,这一点与第4实施方式中的滤色器17FC不同。
[作用效果]
第5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D在颜色变换层18R上具备红色滤光片17R。据此,能够利用红色滤光片17R吸收未被颜色变换层18R变换为红色光的光。因此,能够提高红色子像素140R的色纯度。在颜色变换层18R的变换效率不足的情况下或者想要使颜色变换层18R的厚度变薄的情况下,第5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D的结构特别有效。
<6第6实施方式>
[显示装置的结构]
图9为示出本公开的第6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E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显示装置10E具备多个蓝色子像素160B、多个绿色子像素160G以及多个红色子像素160R,而不具备多个蓝色子像素110B、多个绿色子像素110G以及多个红色子像素110R,这一点与第1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不同。此外,在第6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部位附加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蓝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红色子像素)
蓝色子像素160B在驱动基板11的第1面上依次具备第1发光元件161R1、颜色变换层(第1颜色变换层)19B和蓝色滤光片17B。绿色子像素160G在驱动基板11的第1面上依次具备第2发光元件161R2、颜色变换层(第3颜色变换层)19G和绿色滤光片17G。红色子像素160R在驱动基板11的第1面上具备第3发光元件161R3
(第1发光元件、第2发光元件、第3发光元件)
第1发光元件161R1、第2发光元件161R2及第3发光元件161R3能够发出红色光。第1发光元件161R1、第2发光元件161R2及第3发光元件161R3除了具备能够发出红色光OLED层14R以外,其它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第1发光元件101W1、第2发光元件101W2及第3发光元件101W3是同样的。
(OLED层)
OLED层14R例如为具备单层发光单元的OLED层。具备单层发光单元的OLED层例如具有从第1电极12向着第2电极15依次层叠空穴注入层、空穴输送层、红色发光层、电子输送层、电子注入层而成的结构。
(颜色变换层)
颜色变换层19B及颜色变换层19G为上转换层。颜色变换层19B能够将从第1发光元件161R1射出的红色光上转换(UC)为蓝色光。颜色变换层19G能够将从第2发光元件161R2射出的红色光上转换(UC)为绿色光。颜色变换层19B及颜色变换层19G的上转换例如为利用TTA的上转换(TTA-UC)。
颜色变换层19B及颜色变换层19G包含TTA-UC材料等上转换材料。颜色变换层19B及颜色变换层19G的上转换材料包含敏化剂和发光体。作为颜色变换层19B的敏化剂,例如使用铂(II)四苯基四苯并卟啉(PtTPBP),作为颜色变换层19B的发光体,例如使用二萘嵌苯。作为颜色变换层19G的敏化剂,例如使用1,4,8,11,15,18,22,25-八丁氧基酞菁类(PdPc(Obu)8),作为颜色变换层19B的发光体,例如使用红荧烯。
(滤色器)
滤色器17FE具备多个蓝色滤光片17B和多个绿色滤光片17G。蓝色滤光片17B设置于第1发光元件161R1的上方。绿色滤光片17G设置于第2发光元件161R2的上方。滤色器17FC在第3发光元件161R3的上方具有开口。
[各色子像素的射出光]
以下对蓝色子像素160B、绿色子像素160G及红色子像素160R的射出光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蓝色子像素的射出光)
第1发光元件161R1基于驱动电路的控制射出红色光。颜色变换层19B将从第1发光元件161R1射出的红色光上转换为蓝色光。蓝色滤光片17B透射由颜色变换层19B上转换而得到的蓝色光,而吸收未被颜色变换层19B上转换为蓝色光而放出的光。据此,从蓝色子像素160B射出由颜色变换层19B上转换而得到的蓝色光。
(绿色子像素的射出光)
第2发光元件161R2基于驱动电路的控制射出红色光。颜色变换层19G将从第2发光元件161R2射出的红色光上转换为绿色光。绿色滤光片17G透射由颜色变换层19B上转换而得到的绿色光,而吸收未被颜色变换层19G上转换为绿色光而放出的光。据此,从绿色子像素160G射出由颜色变换层19G上转换而得到的绿色光。
(红色子像素的射出光)
第3发光元件161R3基于驱动电路的控制射出红色光。从第3发光元件161R3射出的红色光经过滤色器17的开口。从红色子像素160R射出经过该开口的红色光。
[作用效果]
在第6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E中,使用能够发出红色光的OLED层14R作为OLED层。该OLED层14R仅包含红色发光层作为发光层,不包含寿命短的蓝色发光层。因此,第6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E具有比使用OLED层14W的显示装置10长的寿命。
另外,OLED层14R的层数比OLED层14W的层数少。因此,显示装置10E的制造成本比显示装置10的制造成本低廉。
<7第7实施方式>
[显示装置的结构]
图10为示出本公开的第7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F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显示装置10F具备多个蓝色子像素170B、多个绿色子像素170G以及多个红色子像素170R,而不具备多个蓝色子像素110B、多个绿色子像素110G以及多个红色子像素110R,这一点与第1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不同。此外,在第7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部位附加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蓝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红色子像素)
蓝色子像素170B在驱动基板11的第1面上依次具备第1发光元件171Y1、颜色变换层20B和蓝色滤光片17B。绿色子像素170G在驱动基板11的第1面上依次具备第2发光元件171Y2和绿色滤光片17G。红色子像素170R在驱动基板11的第1面上依次具备第3发光元件171Y3和红色滤光片17R。
(第1发光元件、第2发光元件、第3发光元件)
第1发光元件171Y1、第2发光元件171Y2及第3发光元件171Y3能够发出黄色光。第1发光元件171Y1、第2发光元件171Y2及第3发光元件171Y3除了具备能够发出黄色光的OLED层14Y以外,其它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第1发光元件101W1、第2发光元件101W2及第3发光元件101W3是同样的。
(OLED层)
OLED层14Y例如为具备单层发光单元的OLED层。具备单层发光单元的OLED层例如为从第1电极12向着第2电极15依次层叠空穴注入层、空穴输送层、黄色发光层、电子输送层、电子注入层而成的结构。
(颜色变换层)
颜色变换层20B为上转换层,能够将从第1发光元件171Y1射出的黄色光上转换(UC)为蓝色光。上转换例如为利用TTA的上转换(TTA-UC)。
颜色变换层16B包含TTA-UC材料等上转换材料。上转换材料包含敏化剂和发光体。作为敏化剂,例如使用铂(II)八乙基卟啉(PtOEP)。作为发光体,例如使用9,10-二苯基蒽(DPA)。
[各色子像素的射出光]
以下对蓝色子像素170B、绿色子像素170G及红色子像素170R的射出光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蓝色子像素的射出光)
第1发光元件171Y1基于驱动电路的控制射出黄色光。颜色变换层20B将从第1发光元件171Y1射出的黄色光上转换为蓝色光。蓝色滤光片17B透射由颜色变换层20B上转换而得到的蓝色光,而吸收未被颜色变换层20B上转换为蓝色光而放出的光。据此,从蓝色子像素170B射出由颜色变换层20B上转换而得到的蓝色光。
(绿色子像素的射出光)
第2发光元件171Y2基于驱动电路的控制射出黄色光。绿色滤光片17G透射从第2发光元件171Y2射出的黄色光中包含的绿色光,而吸收除绿色光以外的光。据此,从绿色子像素170G射出从第2发光元件171Y2射出的黄色光中包含的绿色光。
(红色子像素的射出光)
第3发光元件171Y3基于驱动电路的控制射出黄色光。红色滤光片17R透射从第3发光元件171Y3射出的黄色光中包含的红色光,而吸收除红色光以外的光。据此,从红色子像素170R射出从第3发光元件171Y3射出的黄色光中包含的红色光。
[作用效果]
在第7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F中,使用能够发出黄色光的OLED层14Y作为OLED层。该OLED层14Y仅包含黄色发光层作为发光层,不包含寿命短的蓝色发光层。因此,第7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F具有比使用OLED层14W的显示装置10长的寿命。
另外,OLED层14Y的层数比OLED层14W的层数少。因此,显示装置10F的制造成本比显示装置10的制造成本低廉。
<8变形例>
(变形例1)
在第1至第7实施方式中,对显示装置为具备OLED元件作为发光元件的OLED显示装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显示装置不限于此例。显示装置例如可以为具备LED元件作为发光元件的LED显示装置。LED元件可以为以量子点或钙钛矿作为发光层的LED元件。
(变形例2)
在第2、第3实施方式中,对利用OLED层的厚度来设定第1电极与第2电极的光路长度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通过对第1、第2、第3发光元件还配置光学调节层,针对各颜色的子像素分别改变光学调节层的厚度,由此设定第1电极与第2电极的光路长度,也可以通过针对各颜色的子像素分别改变第1电极的厚度,由此设定第1电极与第2电极的光路长度。
(变形例3)
在第2、第3实施方式中,对利用第1电极和第2电极构成第1、第2、第3谐振器构造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第1、第2、第3谐振器构造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在第1电极的下方配置反射层,通过反射层和第2电极构成第1、第2、第3谐振器构造。在该情况下,可以在第1电极与反射层之间配置光学调节层。
另外,可以在第2电极的上方配置半透射反射层(半反射镜),利用第1电极和半透射反射层构成第1、第2、第3谐振器构造。在该情况下,可以在第2电极与半透射反射层之间配置光学调节层。
另外,可以在第1电极的下方配置反射层并且在第2电极的上方配置半透射反射层,利用反射层和反透射反射层构成第1、第2、第3谐振器构造。
(变形例4)
在第1至第7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第2电极的第1面上配置保护层。在该情况下,滤色器及颜色变换层可以配置于保护层的第1面上。
在第1至第7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第2电极的第1面上依次配置保护层及平坦化层。在该情况下,滤色器及颜色变换层可以配置于平坦化层的第1面上。
(变形例5)
在第1至第7实施方式中,对滤色器为片上滤色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显示装置还具备与驱动基板的第1面对置的对置基板,在该对置基板的第2面设置滤色器。
(其它变形例)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具体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而是能够进行基于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各种变形。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列举的结构、方法、工序、形状、材料及数值等只不过是例子,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与此不同的结构、方法、工序、形状、材料及数值等。
在不脱离本公开主旨的范围内,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的结构、方法、工序、形状、材料及数值等彼此能进行组合。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例示的材料,除非另有说明,能够单独使用1种或者组合使用2种以上。
另外,本公开也能够采用以下结构。
(1)一种显示装置,具备:
多个蓝色子像素;
多个绿色子像素;以及
多个红色子像素,
其中,所述蓝色子像素依次具备:
第1发光元件;
第1颜色变换层,能够将从所述第1发光元件射出的光中包含的绿色光上转换为蓝色光;以及
蓝色滤光片。
(2)根据(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1发光元件能够发出白色光。
(3)根据(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1发光元件具有能使蓝色光共振的第1谐振器构造,
所述绿色子像素具备第2发光元件,所述第2发光元件具有能使绿色光共振的第2谐振器构造,
所述红色子像素具备第3发光元件,所述第3发光元件具有能使红色光共振的第3谐振器构造。
(4)根据(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1发光元件具有能使绿色光共振的第1谐振器构造,
所述绿色子像素具备第2发光元件,所述第2发光元件具有能使绿色光共振的第2谐振器构造,
所述红色子像素具备第3发光元件,所述第3发光元件具有能使红色光共振的第3谐振器构造。
(5)根据(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绿色子像素依次具备:
第2发光元件;以及
绿色滤光片,
所述红色子像素依次具备:
第3发光元件;以及
红色滤光片。
(6)根据(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1发光元件、所述第2发光元件以及所述第3发光元件为OLED元件。
(7)根据(5)或(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1发光元件、所述第2发光元件以及所述第3发光元件分别具备第1电极、OLED层和第2电极,
所述OLED层以及所述第2电极被所述多个蓝色子像素、所述多个绿色子像素以及所述多个红色子像素共用,
所述第1电极在所述多个蓝色子像素、所述多个绿色子像素以及所述多个红色子像素中被独立设置。
(8)一种显示装置,具备:
多个蓝色子像素;
多个绿色子像素;以及
多个红色子像素,
其中,所述蓝色子像素依次具备:
第1发光元件,能够发出预定颜色的光;
第1颜色变换层,能够将从所述第1发光元件射出的所述预定颜色的光上转换为蓝色光;以及
蓝色滤光片。
(9)根据(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预定颜色的光为绿色光。
(10)根据(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绿色子像素具备能够射出绿色光的第2发光元件,
所述红色子像素依次具备:
第3发光元件,能够射出绿色光;以及
第2颜色变换层,能够将从所述第3发光元件射出的所述绿色光进行颜色变换为红色光。
(11)根据(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绿色子像素具备能够射出绿色光的第2发光元件,
所述红色子像素依次具备:
第3发光元件,能够射出绿色光;
第2颜色变换层,能够将从所述第3发光元件射出的所述绿色光进行颜色变换为红色光;以及
红色滤光片。
(12)根据(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2颜色变换层为量子点层。
(13)根据(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预定颜色的光为红色光。
(14)根据(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绿色子像素依次具备:
第2发光元件,能够射出红色光;
第3颜色变换层,能够将从所述第2发光元件射出的所述红色光上转换为绿色光;以及
绿色滤光片,
所述红色子像素具备能够射出红色光的第3发光元件。
(15)根据(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预定颜色的光为黄色光。
(16)根据(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绿色子像素依次具备:
第2发光元件,能够射出黄色光;以及
绿色滤光片,
所述红色子像素依次具备:
第3发光元件,能够射出黄色光;以及
红色滤光片。
(17)根据(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绿色子像素具备第2发光元件,
所述红色子像素具备第3发光元件,
所述第1发光元件、所述第2发光元件以及所述第3发光元件为OLED元件或LED元件。
(18)一种显示装置,具备多种颜色的像素,其中,
所述多种颜色的像素当中的至少一种颜色的像素依次具备:
发光元件;
颜色变换层,能够将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中包含的第1颜色的光或者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第1颜色的光上转换为第2颜色的光;以及
第2颜色的滤光片。
(19)一种电子设备,具备(1)至(18)中的任意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9应用例>
(电子设备)
上述第1~第7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0、10A、10B、10C、10D、10E、10F(以下称为“显示装置10等”)能够用于各种电子设备。显示装置10等例如可以作为如图11所示的模块而嵌入于各种电子设备。尤其是适合于摄像机、单反相机的电子取景器或头戴式显示器等要求高分辨率且在眼睛附近进行放大来使用的装置。在该模块中,在驱动基板11的一个短边的一侧具有不被对置基板等覆盖而露出的区域210,在该区域210,将信号线驱动电路51及扫描线驱动电路52的布线延长而形成有外部连接端子(未图示)。可以对该外部连接端子连接用于输入/输出信号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220。
(具体例1)
图12的A、图12的B示出数字静态相机310的外观的一个例子。该数字静态相机310是镜头更换式单反型相机,在相机主体部(相机机体)311的正面大致中央具有更换式摄影镜头单元(更换镜头)312,在正面左侧具有用于供摄影者握持的抓握部313。
在相机主体部311的背面中央偏左侧的位置设置有监视器314。在监视器314的上部设置有电子取景器(目镜窗)315。摄影者能够通过窥视电子取景器315来视觉辨识从摄影透镜单元312导出的被摄体的光像以进行构图确定。作为电子取景器315,能够使用显示装置10等中的任意装置。
(具体例2)
图13示出头戴式显示器320的外观的一个例子。头戴式显示器320例如在眼镜形的显示部321的两侧具有用于佩戴于使用者头部的挂耳部322。作为显示部321,能够使用显示装置10等中的任意装置。
(具体例3)
图14示出电视装置330的外观的一个例子。该电视装置330例如具有包括前面板332及滤光片玻璃333的影像显示画面部331,该影像显示画面部331由显示装置10等中的任意装置构成。

Claims (19)

1.一种显示装置,具备:
多个蓝色子像素;
多个绿色子像素;以及
多个红色子像素,
其中,所述蓝色子像素依次具备:
第1发光元件;
第1颜色变换层,能够将从所述第1发光元件射出的光中包含的绿色光上转换为蓝色光;以及
蓝色滤光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1发光元件能够发出白色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1发光元件具有能使蓝色光共振的第1谐振器构造,
所述绿色子像素具备第2发光元件,所述第2发光元件具有能使绿色光共振的第2谐振器构造,
所述红色子像素具备第3发光元件,所述第3发光元件具有能使红色光共振的第3谐振器构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1发光元件具有能使绿色光共振的第1谐振器构造,
所述绿色子像素具备第2发光元件,所述第2发光元件具有能使绿色光共振的第2谐振器构造,
所述红色子像素具备第3发光元件,所述第3发光元件具有能使红色光共振的第3谐振器构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绿色子像素依次具备:
第2发光元件;以及
绿色滤光片,
所述红色子像素依次具备:
第3发光元件;以及
红色滤光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1发光元件、所述第2发光元件以及所述第3发光元件为OLED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1发光元件、所述第2发光元件以及所述第3发光元件分别具备第1电极、OLED层和第2电极,
所述OLED层以及所述第2电极被所述多个蓝色子像素、所述多个绿色子像素以及所述多个红色子像素共用,
所述第1电极在所述多个蓝色子像素、所述多个绿色子像素以及所述多个红色子像素中被独立地设置。
8.一种显示装置,具备:
多个蓝色子像素;
多个绿色子像素;以及
多个红色子像素,
其中,所述蓝色子像素依次具备:
第1发光元件,能够发出预定颜色的光;
第1颜色变换层,能够将从所述第1发光元件射出的所述预定颜色的光上转换为蓝色光;以及
蓝色滤光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预定颜色的光为绿色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绿色子像素具备能够射出绿色光的第2发光元件,
所述红色子像素依次具备:
第3发光元件,能够射出绿色光;以及
第2颜色变换层,能够将从所述第3发光元件射出的所述绿色光进行颜色变换为红色光。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绿色子像素具备能够射出绿色光的第2发光元件,
所述红色子像素依次具备:
第3发光元件,能够射出绿色光;
第2颜色变换层,能够将从所述第3发光元件射出的所述绿色光进行颜色变换为红色光;以及
红色滤光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2颜色变换层为量子点层。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预定颜色的光为红色光。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绿色子像素依次具备:
第2发光元件,能够射出红色光;
第3颜色变换层,能够将从所述第2发光元件射出的所述红色光上转换为绿色光;以及
绿色滤光片,
所述红色子像素具备能够射出红色光的第3发光元件。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预定颜色的光为黄色光。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绿色子像素依次具备:
第2发光元件,能够射出黄色光;以及
绿色滤光片,
所述红色子像素依次具备:
第3发光元件,能够射出黄色光;以及
红色滤光片。
1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绿色子像素具备第2发光元件,
所述红色子像素具备第3发光元件,
所述第1发光元件、所述第2发光元件以及所述第3发光元件为OLED元件或LED元件。
18.一种显示装置,具备多种颜色的像素,其中,
所述多种颜色的像素当中的至少一种颜色的像素依次具备:
发光元件;
颜色变换层,能够将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中包含的第1颜色的光或者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第1颜色的光上转换为第2颜色的光;以及
第2颜色的滤光片。
19.一种电子设备,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
CN202280049364.1A 2021-07-19 2022-03-18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7167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18561 2021-07-19
JP2021118561A JP2023014552A (ja) 2021-07-19 2021-07-19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PCT/JP2022/012802 WO2023002699A1 (ja) 2021-07-19 2022-03-18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16795A true CN117716795A (zh) 2024-03-15

Family

ID=84979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49364.1A Pending CN117716795A (zh) 2021-07-19 2022-03-18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14552A (zh)
CN (1) CN117716795A (zh)
WO (1) WO202300269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90945A (zh) * 2014-11-17 2016-05-18 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量子点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件、显示方法及其应用
WO2017058326A2 (en) * 2015-07-02 2017-04-06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Hybrid molecule-nanocrystal photon upconversion across the visible and near-infrared
CN105161513B (zh) * 2015-08-03 2017-03-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Oled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5576004A (zh) * 2016-02-29 2016-05-11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彩色光转换膜、oled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958923A (zh) * 2017-12-12 2018-04-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CN207966991U (zh) * 2018-02-08 2018-10-12 深圳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偏振光致发光面板及电子器件
CN109920833B (zh) * 2019-03-27 2020-11-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1341811A (zh) * 2020-03-06 2020-06-2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85850A (zh) * 2020-07-16 2020-10-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器件以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02699A1 (ja) 2023-01-26
JP2023014552A (ja) 2023-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55210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US20120241782A1 (en) Display device
US11393879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mobile body
KR20150133184A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및 전자 기기
JP2015069844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4029814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TWI628789B (zh)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US20230109576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1384107A (zh) 显示装置
CN116583895A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TW202044636A (zh) 顯示裝置
JP2009064703A (ja) 有機発光表示装置
JP2011040277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210086334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13287369A (zh) 显示设备、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以及电子仪器
US20230309359A1 (en) Display device,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7716795A (zh)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KR102519547B1 (ko)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와 그를 포함한 헤드 장착형 디스플레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20230320173A1 (en) Display device,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240122042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12156136A (ja) 有機発光表示装置
WO2023095663A1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23068227A1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20240040844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30155080A1 (en) Display device,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