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94623A -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94623A
CN117694623A CN202211085197.4A CN202211085197A CN117694623A CN 117694623 A CN117694623 A CN 117694623A CN 202211085197 A CN202211085197 A CN 202211085197A CN 117694623 A CN117694623 A CN 1176946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surface
base
liquid
wall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851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乐雷
彭争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8519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946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946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946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其中,雾化器设有用于输送气凝胶的气道以及与气道连通的空腔,雾化器包括:储液仓,设有用于存储雾化液的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相连通的开口;导液体,由多孔材料制成,连接于储液仓且覆盖开口,导液体包括背离开口的第一壁面以及第二壁面,第一壁面设于气道的流通路径上,第二壁面用于限定空腔;加热部件,连接于第一壁面,加热部件用于加热雾化由开口渗透至第一壁面的雾化液。当用户单次长时间抽吸时,空腔内的气体能够穿过第二壁面而持续进入储液仓内,保证了第一壁面位置的雾化液的持续供给,能够延长雾化器单次抽吸的时长,还减小了导液体长时间缺液干烧而损坏的风险,提升了导液体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烟以及用于雾化保健药物、治疗药物等物质的电子设备可统称为电子雾化装置。
电子雾化装置通常包括雾化器,雾化器一般包括用于存储雾化液的储液仓以及与储液仓相连通的雾化芯,而雾化芯一般包括相互连接的导液体以及加热部件。电子雾化装置工作时,储液仓内的雾化液由导液体导向加热部件所处的位置,加热部件加热雾化液后产生气溶胶,气溶胶通过气道导向雾化器的出气口而供用户吸食。其中,加热部件可以是金属发热丝、金属发热片、导电陶瓷发热体等结构形式,导液体的材料可以是棉花、多孔陶瓷等。
相关技术中,储液仓内的雾化液导向导液体而减少后其内部压力会减小而形成一定的负压,该负压会使得雾化液后续导向导液体的阻力增大,因此为使得后续雾化液能够顺畅地导向导液体,保证用户能够正常进行抽吸,需要向储液仓内回气(即外界的空气透过导液体回到储液仓内)以提升储液仓内的气压(即减小储液仓内的负压)。然而回气过程中导向储液仓的气体同样需要透过导液体而渗透至储液仓内,即,储液仓内的雾化液导入导液体内的导液路径与外界空气透过导液体回到储液仓内的回气路径是完全重合的同一条路径且两者的流动方向是相反的,这样会使得导向储液仓内的气体会阻碍储液仓内的雾化液导向导液体。故当用户单次长时间抽吸时,会存在加热部件位置的雾化液消耗后难以得到及时的补充的问题,从而产生干烧现象,严重时加热部件会烧坏导液体。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能够提升单次抽吸的时间以及降低导液体发生缺液干烧的风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内设有用于输送气溶胶的气道以及与所述气道连通的空腔,所述雾化器包括:
储液仓,设有用于存储雾化液的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的开口;
导液体,由多孔材料制成,连接于所述储液仓且覆盖所述开口,所述导液体包括背离所述开口的第一壁面以及第二壁面,所述第一壁面设于所述气道的流通路径上,所述第二壁面用于限定所述空腔;
加热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壁面,所述加热部件用于加热雾化由所述开口渗透至所述第一壁面的所述雾化液,以产生所述气溶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第二壁面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第二壁面之间的夹角为优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液体面向所述开口的一侧设有能够容纳所述雾化液的第一凹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具有与所述第一壁面相对的第一槽壁以及与所述第二壁面相对的第二槽壁,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第二槽壁呈锐角设置;
所述第二壁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具有与所述第二槽壁相对的第三槽壁,所述第三槽壁与所述第二槽壁之间的间距为L1,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第一壁面之间的间距为L2,其中,L1<L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壁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凹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液体的材料包括多孔陶瓷、多孔碳纤维、多孔石英、硅藻土、纤维棉、多孔高分子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件包括金属发热体、导电陶瓷发热体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道包括进气口以及出气口,所述开口设于所述储液仓背离所述出气口的端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道还包括第一通道以及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二通道;
所述储液仓包括外壳以及位于所述外壳内的内壳,所述内壳内部设有所述第一通道,所述内壳的一端设有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端部的所述出气口;
所述储液仓还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底座连接于所述内壳背离所述出气口的端部,所述外壳、所述内壳以及所述第一底座共同围合出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底座设有所述开口,所述导液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设有所述第二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的中心,所述开口偏离所述第一底座的中心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道还包括第三通道,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设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第二底座设于所述第一底座背离所述出气口的一侧,所述第二底座设有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二底座背离所述第一底座的一端设有位于所述第三通道的端部的所述进气口,所述第三通道背离所述进气口的端口与所述第一壁面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座背离所述出气口的壁面设有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环绕所述开口以及所述第二通道布置,所述环形凸缘背离所述出气口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底座,以使得所述导液体设于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共同围合的空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底座背离所述进气口的壁面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三通道贯穿所述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所述环形凸缘、所述第一底座面向所述第二底座的壁面、所述第二底座面向所述第一底座的壁面以及所述第二壁面共同限定出所述空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座面向所述第二底座的壁面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通道贯穿所述第二凸起部,所述导液体固定于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环形凸缘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壁面的延伸面与所述第二壁面的延伸面交界于交界线,所述导液体还包括背离所述开口的第三壁面以及第四壁面,所述第三壁面设于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第二壁面的沿平行于所述交界线的方向的一侧,所述第四壁面设于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第二壁面的沿平行于所述交界线的方向的另一侧,
所述加热部件贴合于所述第一壁面,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贴合于所述第三壁面、且电连接于所述加热部件靠近所述第三壁面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极贴合于所述第四壁面、且电连接于所述加热部件靠近所述第四壁面的一端。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雾化器;以及
储能部件,所述储能部件与所述加热部件电连接,用于为所述加热部件供电。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雾化芯,所述雾化芯应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雾化器,所述雾化芯包括所述导液体以及所述加热部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容纳腔内的雾化液能够穿过开口并渗透至导液体的第一壁面,加热部件加热第一壁面位置的雾化液后产生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雾化液穿过开口流出容纳腔而导入导液体后,容纳腔内会产生一定的负压,且容纳腔内的气压随雾化液流出的量的增加而减小,此时,第二壁面附近的气体能够穿过第二壁面并渗透至开口位置,从而提升容纳腔内的气压。由于导液体的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是两个位置不同的壁面,容纳腔内的雾化液穿过开口后到达第一壁面(即形成由开口处至第一壁面处的导液路径),第二壁面附近的气体穿过第二壁面并渗透至开口位置后导入容纳腔(即形成由第二壁面处至开口处的回气路径),也即相当于,雾化液由开口渗透至导液体的第一壁面的导液路径与第二壁面附近的气体从第二壁面回补至容纳腔的回气路径是彼此独立的两条不同的路径,因此导液体内部的回气气流不会阻碍容纳腔内的雾化液导向第一壁面。故当用户单次长时间抽吸时,气体能够穿过第二壁面而持续渗透至容纳腔内,从而使容纳腔内的气压可以持续处于合适的大小,从而保证了第一壁面位置的雾化液的持续供给,一方面能够延长雾化器单次抽吸的时长,另一方面还减小了导液体长时间缺液干烧而损坏的风险,提升了导液体的使用寿命,进而提升了雾化器整体的使用寿命。
而且,在用户抽吸开始的较短的一段时间内,气道内的空气流速变快,而空腔内的空气导向气道内后,空腔的体积不变,空腔内的气体总量变少,故空腔内将产生一定的负压,而负压会阻碍空腔内的空气被导向气道内,故空腔内的空气难以跟随气道内的空气进行流动,空腔内的空气的流速相对气道内的空气的流速较慢。根据流速越快压强越小的原理,用户抽吸动作刚开始的较短的一段时间内,空腔内的气压将大于气道内的气压。由于第二壁面能够用于限定空腔而位于空腔中,第一壁面位于气道的气流流通路径上,故第二壁面位置的气压与开口处的气压的压力差会大于第一壁面位置的气压与开口处的气压的压力差,使得空腔内的空气更容易穿过第二壁面而渗透至容纳腔内,从而使得容纳腔的回气更加流畅,有利于进一步延长雾化器单次抽吸的时长以及有利于进一步减小导液体发生缺液干烧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
图1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第一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第一剖视图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第一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爆炸视图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芯的第一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芯的第二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芯的剖视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芯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雾化器;
100-雾化芯;
110-导液体;111-第一壁面;112-第二壁面;113-第三壁面;114-第四壁面;115-第一凹槽;1151-第一槽壁;1152-第二槽壁;116-第二凹槽;1161-第三槽壁;117-交界线;121-第一电极;122-第二电极;123-加热部件;
200-储液仓;
210-外壳;220-内壳;230-第一底座;231-开口;232-第二凸起部;233-环形凸缘;240-雾化液;250-容纳腔;
300-气道;
310-第一通道;311-出气口;320-第二通道;330-第三通道;
331-进气口
400-第二底座;
410-第一凸起部;
500-空腔;
600-密封套;
700-第一平面;
800-第二平面;
a-导液路径;
b-回气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此外,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
另外,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且/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见图1-11,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雾化器10,雾化器10包括储液仓200、导液体110以及加热部件123。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器10还可以包括雾化液240。当雾化器10包括雾化液240时,雾化液 240可以存储于雾化器10的储液仓200的容纳腔250内。雾化器10的内部设有与外界相连通且能够用于输送气溶胶的气道300,气道300包括位于气道300两端的进气口331以及出气口311(图示性地,进气口 331位于气道300的下端,出气口311位于气道300的上端),当用户由出气口311位置进行抽吸动作时,外部空气能够由进气口331进入气道300,并带动气道300内因雾化液240被雾化后所产生的气溶胶一起由出气口311导出气道300。特别地,本实施例中,雾化器10还设有空腔500,空腔500位于气道300的旁侧、且与气道300连通,空腔500 可以由雾化器10的一个或多个部件限定出,空腔500的具体构成详见下文描述。
具体参见图1-3,储液仓200内部设有容纳腔250,容纳腔250用于容纳雾化液240。储液仓200设有与容纳腔250相连通的开口231,雾化液240能够由该开口231导出容纳腔250并渗透至导液体110。当雾化液240由开口231导出容纳腔250而减少时,容纳腔250内会产生一定的负压,在该负压作用下,储液仓200外的空气能够由开口231处被吸入容纳腔250(即回气),以提升容纳腔250内的气压,从而减小容纳腔250内的雾化液240后续导出容纳腔250时受到的阻力。
导液体110连接于储液仓200且覆盖储液仓200的开口231,容纳腔250内的雾化液240能够由开口231处渗透至导液体110内从而导出容纳腔250。导液体110由多孔材料制成,具体地,导液体110的材料可以是多孔陶瓷、多孔碳纤维、多孔石英、硅藻土、纤维棉、多孔高分子材料等多孔材料,只要能满足导液和回气的使用需求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为了便于描述,下文以导液体110的材料为多孔陶瓷进行举例说明。需要说明地是,导液体110可以直接连接于储液仓 200,也可以间接连接于储液仓200。当导液体110间接连接于储液仓 200时,导液体110外可以设置密封套600,密封套600连接于储液仓 200,密封套600开设有与储液仓200上的开口231连通的开孔(图中未标示出),导液体110设置于密封套600内后,导液体110覆盖密封套600上的开孔,从而间接覆盖储液仓200上的开口231。容纳腔250 内的雾化液240依次穿过储液仓200上的开口231以及密封套600上的开孔后渗透至导液体110内。
导液体110具有背离开口231的方向布置的第一壁面111以及第二壁面112。第一壁面111位于气道300的流通路径上,当用户进行抽吸时,由气道300的进气口331进入气道300内的气流流经第一壁面111 后最终由出气口311导出气道300,容纳腔250内的雾化液240能够由开口231处渗透至导液体110的第一壁面111的位置。进一步地,第二壁面112用于限定空腔500,换句话说,第二壁面112为围合空腔500 的其中一个壁面,空腔500内的空气能够直接穿过第二壁面112而渗透至导液体110内。
加热部件123为通电后能够发热并加热雾化雾化液240的部件,具体地,加热部件123可以是金属发热体(例如可以是金属发热丝、金属发热片等)、导电陶瓷发热体中的至少一种,只有能将渗透至第一壁面 111的雾化液雾化成气溶胶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加热部件123连接于导液体110的第一壁面111,当容纳腔250内的雾化液 240由开口231处渗透至导液体110的第一壁面111后,加热部件123 能够加热渗透至第一壁面111位置的雾化液240,从而使雾化液240雾化并产生能够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当用户进行抽吸时,气道内形成的气流流经第一壁面111并将在第一壁面111处产生的气溶胶带走,气溶胶跟随气道300内的气流最终由出气口311导出气道300而被用户吸食。当第一壁面111位置的雾化液240被消耗后,后续的雾化液240持续渗透至第一壁面111位置进行补充,从而形成由开口231处到第一壁面111 位置的持续的导液路径a。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10,容纳腔250内的雾化液240能够穿过开口231并渗透至导液体110的第一壁面111,加热部件123加热第一壁面11位置的雾化液240后产生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雾化液240 穿过开口231流出容纳腔250而导入导液体110后,容纳腔250内会产生一定的负压,且容纳腔250内的气压随雾化液240流出的量的增加而减小,此时,第二壁面112附近的气体能够穿过第二壁面112并渗透至开口231位置,从而提升容纳腔250内的气压。由于导液体110的第一壁面111和第二壁面112是两个位置不同的壁面,容纳腔250内的雾化液240穿过开口231后到达第一壁面111(即形成由开口231处至第一壁面111处的导液路径a),第二壁面112附近的气体穿过第二壁面112 并渗透至开口231位置后导入容纳腔250(即形成由第二壁面112处至开口231处的回气路径b),也即相当于,雾化液240由开口231渗透至导液体110的第一壁面111的导液路径a与第二壁面112附近的气体从第二壁面112回补至容纳腔250的回气路径b是两条彼此独立的不同路径,因此导液体110内部的回气气流不会阻碍容纳腔250内的雾化液 240导向第一壁面111。故当用户单次长时间抽吸时,气体能够穿过第二壁面112而持续渗透至容纳腔250内,从而使容纳腔250内的气压可以持续处于合适的大小,从而保证了第一壁面111位置的雾化液240的持续供给,一方面能够延长雾化器10单次抽吸的时长,另一方面还减小了导液体110长时间缺液干烧而损坏的风险,提升了导液体110的使用寿命,进而提升了雾化器10整体的使用寿命。
而且,在用户抽吸开始的较短的一段时间内,气道300内的空气流速变快,而空腔500内的空气导向气道300内后,空腔500的体积不变,空腔500内的气体总量变少,故空腔500内将产生一定的负压,而负压会阻碍空腔500内的空气被导向气道内,故空腔500内的空气难以跟随气道300内的空气进行流动,空腔500内的空气的流速相对气道300内的空气的流速较慢,根据流速越快压强越小的原理,用户抽吸动作刚开始的较短的一段时间内,空腔500内的气压将大于气道300内的气压。由于第二壁面112位于空腔500中,而第一壁面111位于气道的气流流通路径上,故第二壁面112位置的气压与开口231处的气压的压力差会大于气道300内的气压与开口231处的气压的压力差,使得空腔500内的空气更容易穿过第二壁面112而渗透至容纳腔250内,从而使得容纳腔250的回气更加流畅,有利于进一步延长雾化器10单次抽吸的时长以及有利于进一步减小导液体110发生缺液干烧的风险。
第一壁面111与第二壁面112的具体结构以及相对位置关系视实际需求而定。第一壁面111以及第二壁面112可以均为平面壁;第一壁面 111与第二壁面112也可以均为曲面壁。第一壁面111与第二壁面112 可以相邻布置;第一壁面111与第二壁面112之间还可以设置其他壁面,例如,第一壁面111与第二壁面112可以相对布置。为了便于描述,以下以第一壁面111与第二壁面112均为平面、且两者相邻布置为例进行说明。当第一壁面111与第二壁面112相邻布置时,第一壁面111与第二壁面112可以位于同一平面或彼此交叉布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以及图10,第一壁面111与第二壁面112之间的夹角为优角,换句话说,图10中的夹角α大于180°且小于360°,优选地,α可以为200°至300°之间,示例性地,α可以为200°、220°、240°、260°、280°或300°等。当第一壁面111与第二壁面112均为曲面壁时,参见图11,如果存在第一平面700与第二平面800之间的夹角大于180°且小于 360°(即角β大于180°且小于360°),即认为第一壁面111与第二壁面112之间的夹角呈优角(呈曲面状的第一壁面111与第二壁面112 相互背离),其中,第一平面700为第一壁面111的其中任意一个外切面,第二平面800为第二壁面112的其中任意一个外切面。
当第一壁面111与第二壁面112之间的夹角呈大于一百八十度且小于三百六十度的优角时,第一壁面111附近位置与第二壁面112附近位置的空气呈相互背离的状态,因此能够减小第一壁面111位置的热气流对第二壁面112位置的空气的干扰,第二壁面112位置的空气更容易穿过第二壁面112而渗透至开口231位置,从而使得容纳腔250的回气更加流畅,进一步延长了雾化器10的单次抽吸时间。并且,第一壁面111 位置的雾化液240加热雾化时,第一壁面111位置由于雾化液240雾化产生的气溶胶难以由导液体110内部窜扰至第二壁面112位置而阻碍第二壁面112位置的气体的传输,因此能够提升第二壁面112位置的回气通畅性,从而不仅有利于再进一步地延长雾化器10单次抽吸的时长,而且还有利于再进一步地减小导液体110长时间缺液干烧而损坏的风险。
为了便于雾化液240渗透至导液体110内部,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3,导液体110面向开口231的一侧设有能够容纳雾化液240的第一凹槽115。一方面,第一凹槽115的设置使得容纳腔250内的雾化液240能够穿过开口231并存储于第一凹槽115内,另一方面,第一凹槽115的设置还能够减小容纳腔250内的雾化液穿过导液体110至第一壁面111的路径长度、以及减小第二壁面112处的空气穿过导液体110 至容纳腔250内的路径长度,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容纳腔250的供液顺畅性以及回气顺畅性。
当用户进行抽吸动作时,雾化器10的出气口311位于雾化器10的上方,此时容纳腔250内的雾化液240受到的重力方向大致朝向背离出气口311的方向。为了使用户进行抽吸动作时容纳腔250内的雾化液240 能够便于受重力作用而导向导液体110,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液仓200 的开口231设置于容纳腔250的背离开口231的端部,使得当用户进行抽吸动作时,导液体110位于所有雾化液240的下方,导液体110受到的雾化液240的压力最大化,从而增加雾化液240渗透至导液体110内部的动力,提升了雾化液240导出储液仓200的流畅性。同时,当雾化液240将要被消耗殆尽时,残余的少量雾化液240也便于从开口231导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3,第一凹槽115的与开口231相对的底壁包括第一槽壁1151以及第二槽壁1152,其中,第一槽壁1151与第一壁面111相对布置,第二槽壁1152与第二壁面112相对布置,且第一槽壁1151与第二槽壁1152之间的夹角呈锐角。进一步地,第一槽壁 1151可以与第一壁面111平行布置,第二槽壁1152可以与第二壁面112 平行布置。第一槽壁1151与第二槽壁1152之间的夹角呈锐角使得当雾化液240的残余量较少时,雾化液240更便于存储于第一槽壁1151与第二槽壁1152的交界处的狭小空间内导向导液体110,从而提升雾化液 240的使用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以及图10,第二壁面112设有第二凹槽 116,第二凹槽116具有与第二槽壁1152相对的第三槽壁1161,第三槽壁1161与第二槽壁1152之间的间距为L1,第一槽壁1151与第一壁面 111之间的间距为L2,其中,L1<L2。换句话说,导液体110于第一凹槽115的底壁处的壁厚(即为L1)小于导液体110于第一壁面111处的壁厚(即为L2),该方案使得空腔500位置的空气能够更方便由第一凹槽115的第三槽壁1161位置渗透至第二槽壁1152,并最终穿过第一凹槽115以及储液仓200的开口231而进入储液仓200的容纳腔250内,即缩短了回气的路径,使得容纳腔250的回气更加通畅。
为了进一步提升容纳腔250的回气通畅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壁面112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凹槽116。进一步地,各第二凹槽116沿直线方向排列布置。
参见图1以及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道300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通道310、第二通道320以及第三通道330,第一通道310、第二通道 320以及第三通道330均分别由不同部件设有,第一通道310、第二通道320以及第三通道330的具体设置方式详见下文。
储液仓200包括外壳210以及位于外壳210内的内壳220。内壳220 内部设有前述的第一通道310,内壳220的一端设有用于在用户抽吸时向用户嘴部导出气溶胶的出气口311,即出气口311位于第一通道310 的端部。储液仓200还包括第一底座230,第一底座230位于外壳210 内,第一底座230连接于内壳220背离出气口311的端部。外壳210、内壳220以及第一底座230围合出容纳腔250,容纳腔250用于容纳雾化液240。第一底座230设有前述的开口231,导液体110连接于第一底座230,第一底座230设有前述的第二通道320,第二通道320的背向进气口331的一端与第一通道310背离出气口311的一端导通。该方案中,开口231设于第一底座230上,第一底座230位于容纳腔250背离出气口311的端部,开口231可以在第一底座230未装配于外壳210 以及内壳220内时进行加工,开口231的加工难度更小,同时开口231 的布置位置也实现了使开口231设置于容纳腔250背离出气口311端部的目的,使得容纳腔250内的雾化液240更便于由开口231处导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道320设置于第一底座230的中心,开口 231偏离第一底座230的中心布置。该方案中,能够便于第二通道320 沿直线与第一通道310导通,第二通道320的结构布置相对简单,相对于第二通道320设置于偏离中心位置的方案而言,第一底座230装配过程中也无需额外校准第二通道320与第一通道310的相对位置,使得第一底座230的装配难度降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器10还包括第二底座400,第二底座400设于外壳210内,且第二底座400设于第一底座230背离出气口311的一侧,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二底座400设置于外壳210的背离出气口 311的端部位置。第二底座400设有前述的第三通道330,第二底座400 的背离第一底座230的一端设有进气口331,第三通道330背离进气口 331的端口与第一壁面111相对。气流由第三通道330的进气口331进入第三通道330后,由第三通道330背离进气口331的端口导向第一壁面111。第一壁面111处的加热部件123加热第一壁面111位置的雾化液240后产生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第一壁面111位置的气溶胶通过第二通道320背离出气口311的端口进入第二通道320,并通过第二通道 320与第一通道310的连通部位进入第一通道310,气溶胶最终由第一通道310的出气口311导出气道300以供用户吸食。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中,气道300可由第一底座230、第二底座400、第一壁面111以及内壳220共同限定出。
参见图2-3,第一底座230背离出气口311的壁面设有环形凸缘233,环形凸缘233环绕开口231以及第二通道320布置。环形凸缘233背离出气口311的端部连接第二底座400。环形凸缘233可以封闭设置也可以开放设置,当环形凸缘233封闭设置时,导液体110设于第一底座230 与第二底座400共同围合的空间内。当环形凸缘233开放设置时,导液体110设于第一底座230面向第二底座400的壁面、第二底座400面向第一底座230的壁面、环形凸缘233的内壁面以及外壳210体的内壁面共同围合的空间内。环形凸缘233能够限定第一底座230与第二底座400 之间的间距,从而方便第二底座400的定位,使得在装配过程中第二底座400与环形凸缘233抵接时,第二底座400即处于对应的装配位置,方便了第二底座400的装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底座400背离进气口331的壁面设有第一凸起部410,第三通道330贯穿第一凸起部410。第一凸起部410、环形凸缘233、第二壁面112、第一底座230面向第二底座400的壁面以及第二底座400面向第一底座230的壁面共同设有限定出空腔500。即空腔 500呈环形,且环绕第一凸起部410设置,空腔500与第二通道320以及第三通道330的接通位置相同,第一壁面111位于第二通道320以及第三通道330的接通位置之间。空腔500通过第一凸起部410内的第三通道330面向第一壁面111的端口而与气道300连通。
在其他实施例中,空腔500还可以采取其他方案进行限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腔500可以仅由第二底座400以及第二壁面112限定出。具体地,第二底座400面向第一底座230的侧壁可以设置有凹腔,且第二底座400装配完成后,第二壁面112封闭覆盖该凹腔的部分腔口,并使该凹腔仅与气道300导通,凹腔的内部空间即为前述的空腔50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空腔500还可以仅由第一底座230以及第二壁面112 围合限定出。具体地,第一底座230设有凹腔,当导液体110装配于第一底座230后,导液体110的第二壁面112覆盖该凹腔的部分腔口,并使该凹腔仅与气道300导通,凹腔的内部空间即为前述的空腔500。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空腔500还可以仅由外壳210与第二壁面112共同围合出。具体地,外壳210的内部设有凹腔,当导液体110装配于第一底座230后,导液体110的第二壁面112覆盖该凹腔的部分腔口,并使该凹腔仅与气道300导通,凹腔的内部空间即为前述的空腔500。
参见图2-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底座230面向第二底座400的壁面设有第二凸起部232,第二通道320贯穿第二凸起部232,导液体 110固定于第二凸起部232与环形凸缘233之间。该方案中,通过第二凸起部232与环形凸缘233之间的间隔空间来固定导液体110,使得导液体110的两端均有支撑,导液体110的安装更加稳固。导液体110可以直接连接固定于第二凸起以及环形凸缘233,也可以间接连接固定于第二凸起以及环形凸缘233。当导液体110间接连接环形凸缘233以及第二凸起时,雾化器10还包括密封套600,密封套600呈环形,且密封套600套设于导液体110的外周。密封套600的外周壁连接环形凸缘233 以及第二凸起,密封套600的内周壁连接导液体110,从而实现了导液体110的外周与环形凸缘233以及第二凸起之间的密封。进一步地,密封套600面向开口231的端部还可以朝内延伸且连接导液体110的设有第一凹槽115的壁面,从而使其能够密封导液体110与第一底座230背离容纳腔250的壁面之间的间隙,此时,导液体110与第一底座230背离容纳腔250的壁面通过密封套600而间接连接。
参见图2、3、8以及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壁面111的延伸面与第二壁面112的延伸面交界于交界线117。导液体110还包括背离开口231的第三壁面113以及第四壁面114,第三壁面113位于第一壁面111与第二壁面112的沿平行于交界线117的一侧,第四壁面114位于第一壁面111与第二壁面112的沿平行于交界线117的另一侧。加热部件123贴合于第一壁面111。雾化器10还包括第一电极121以及第二电极122,第一电极121贴合于第三壁面113、且电连接于加热部件123 靠近第三壁面113的一端,第二电极122贴合于第四壁面114、且电连接于加热部件123靠近第四壁面114的一端。该方案中,第一电极121 设置于第三壁面113、第二电极122设置于第四壁面114,第一电极121 以及第二电极122均不设置于第一壁面111,使得第一壁面111上的面积能够被最大化的利用,第一壁面111上能够布置电热片的空间更大,一方面便于电热片的安装,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大发热面积,从而提升雾化器10整体的雾化效果。
对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该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雾化器10。电子雾化装置还包括储能部件,储能部件与加热部件123电连接,用于为加热部件123提供电流,以使加热部件123通入电流后能够产生热量并加热雾化传导至第一壁面111 的雾化液240。在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本实施的储能部件可以是锂电池等类型的电源,此外,本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电路板,其中,控制电路板分别与储能部件、加热部件123电连接,使用时,通过控制电路板可控制储能部件为加热部件123供电,使得加热部件123通电发热而将传导至第一壁面111的雾化液雾化成可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
对应地,参见图1-11,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雾化芯100,该雾化芯100应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雾化器10,雾化芯100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导液体110以及加热部件123。导液体110以及加热部件123的相对位置以及具体结构在前述有关雾化器10的实施例已有描述,这里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的其它内容请参见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申请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申请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内设有用于输送气溶胶的气道以及与所述气道连通的空腔,所述雾化器包括:
储液仓,设有用于存储雾化液的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的开口;
导液体,由多孔材料制成,连接于所述储液仓且覆盖所述开口,所述导液体包括背离所述开口的第一壁面以及第二壁面,所述第一壁面设于所述气道的流通路径上,所述第二壁面用于限定所述空腔;
加热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壁面,所述加热部件用于加热雾化由所述开口渗透至所述第一壁面的所述雾化液,以产生所述气溶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第二壁面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第二壁面之间的夹角为优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液体面向所述开口的一侧设有能够容纳所述雾化液的第一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槽具有与所述第一壁面相对的第一槽壁以及与所述第二壁面相对的第二槽壁,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第二槽壁呈锐角设置;
所述第二壁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具有与所述第二槽壁相对的第三槽壁,所述第三槽壁与所述第二槽壁之间的间距为L1,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第一壁面之间的间距为L2,其中,L1<L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壁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凹槽;
且/或,所述导液体的材料包括多孔陶瓷、多孔碳纤维、多孔石英、硅藻土、纤维棉、多孔高分子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且/或,所述加热部件包括金属发热体、导电陶瓷发热体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道包括进气口以及出气口,所述开口设于所述储液仓背离所述出气口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道还包括第一通道以及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二通道;
所述储液仓包括外壳以及位于所述外壳内的内壳,所述内壳内部设有所述第一通道,所述内壳的一端设有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端部的所述出气口;
所述储液仓还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底座连接于所述内壳背离所述出气口的端部,所述外壳、所述内壳以及所述第一底座共同围合出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底座设有所述开口,所述导液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设有所述第二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的中心,所述开口偏离所述第一底座的中心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道还包括第三通道,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设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第二底座设于所述第一底座背离所述出气口的一侧,所述第二底座设有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二底座背离所述第一底座的一端设有位于所述第三通道的端部的所述进气口,所述第三通道背离所述进气口的端口与所述第一壁面相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底座背离所述出气口的壁面设有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环绕所述开口以及所述第二通道布置,所述环形凸缘背离所述出气口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底座,以使得所述导液体设于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共同围合的空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底座背离所述进气口的壁面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三通道贯穿所述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所述环形凸缘、所述第一底座面向所述第二底座的壁面、所述第二底座面向所述第一底座的壁面以及所述第二壁面共同限定出所述空腔;
或者,
所述第一底座面向所述第二底座的壁面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通道贯穿所述第二凸起部,所述导液体固定于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环形凸缘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壁面的延伸面与所述第二壁面的延伸面交界于交界线,所述导液体还包括背离所述开口的第三壁面以及第四壁面,所述第三壁面设于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第二壁面的沿平行于所述交界线的方向的一侧,所述第四壁面设于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第二壁面的沿平行于所述交界线的方向的另一侧,
所述加热部件贴合于所述第一壁面,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贴合于所述第三壁面、且电连接于所述加热部件靠近所述第三壁面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极贴合于所述第四壁面、且电连接于所述加热部件靠近所述第四壁面的一端。
13.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以及
储能部件,所述储能部件与所述加热部件电连接,用于为所述加热部件供电。
14.一种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应用于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所述雾化芯包括所述导液体以及所述加热部件。
CN202211085197.4A 2022-09-06 2022-09-06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Pending CN1176946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85197.4A CN117694623A (zh) 2022-09-06 2022-09-06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85197.4A CN117694623A (zh) 2022-09-06 2022-09-06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94623A true CN117694623A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59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85197.4A Pending CN117694623A (zh) 2022-09-06 2022-09-06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9462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819836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4127021U (zh) 电子烟烟弹及电子烟
WO2022247799A1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0881690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5684777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147257U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259024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5684857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309186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7694623A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571408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652017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303411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458619U (zh) 雾化器及包含该雾化器的电子雾化装置
CN218418440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270144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781611U (zh)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784242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712931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845063U (zh)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551324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000851U (zh)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719755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781613U (zh)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845064U (zh)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