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44468A - 轴承内圈装夹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轴承内圈装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44468A
CN117644468A CN202410114374.XA CN202410114374A CN117644468A CN 117644468 A CN117644468 A CN 117644468A CN 202410114374 A CN202410114374 A CN 202410114374A CN 117644468 A CN117644468 A CN 1176444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ring
sliding
bearing inner
disc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1437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644468B (zh
Inventor
杨进周
杨宇博
韩佳冰
杨智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yang Precision Bea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Precision Bea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Precision Bea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oyang Precision Bea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1437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444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76444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444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6444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444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rinding And Polishing Of Tertiary Curved Surfaces And Surfaces With Complex Sha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轴承加工领域,具体公开了轴承内圈装夹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第三限位槽、第一限位槽以及第二容纳槽,第一连接架,第一连接架滑动连接在对应第三限位槽的内部,第一连接架的内部设有打磨件,用于对轴承内圈的内环面进行打磨;本发明的轴承内圈装夹装置,当调节盘处于顺时针转动状态时,可以使相连接的滑动板带动推动部件进行顺时针转动,此时多个夹持件依次进行扩张,从而保持对打磨后的轴承内圈的夹持,当调节盘处于逆时针转动状态时,可以使相连接的滑动板带动推动部件进行逆时针转动,此时多个夹持件进行复位,便于拆装轴承。

Description

轴承内圈装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轴承内圈装夹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圆柱滚子轴承内圈被损伤之后,经常需要对轴承内圈进行打磨,而轴承内圈进行打磨时,需要通过适用于对轴承内圈夹持的器具对其进行夹持固定,从而对轴承内圈进行打磨。
在公告号为CN112916974A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圆柱滚子轴承内圈打磨的夹持装置,属于轴承加工技术领域,其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传动打磨结构,所述传动打磨结构外表面的三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外表面的一侧与同一个限位轮的两侧固定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与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该用于圆柱滚子轴承内圈打磨的夹持装置,通过设置传动打磨结构和限位轮,在传动打磨结构的控制作用下,使得三个限位轮可以向外侧展开,进而可以抵触在轴承内圈的内壁。
上述的一种用于圆柱滚子轴承内圈打磨的夹持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轴承内圈打磨前,需要对其进行夹持定位,而轴承内圈在打磨时,轴承内圈内环面随着打磨量其直径会加大,由于打磨器件是通过手动调节,当轴承内圈打磨后,需要不断地对打磨器件调节,使其贴紧轴承内圈,从而造成操作麻烦,容易降低轴承内圈打磨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轴承内圈装夹装置,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由于轴承内圈打磨前,需要对其进行夹持定位,而轴承内圈在打磨时,轴承内圈内环面随着打磨量其直径会加大,由于打磨器件是通过手动调节,当轴承内圈打磨后,需要不断地对打磨器件调节,使其贴紧轴承内圈,从而造成操作麻烦,容易降低轴承内圈打磨的效率。
本发明的轴承内圈装夹装置,包括;
底座,底座上设有第三限位槽、第一限位槽以及第二容纳槽;
第一连接架,第一连接架滑动连接在对应第三限位槽的内部,第一连接架的内部设有打磨件,用于对轴承内圈的内环面进行打磨;
第二连接架,第二连接架滑动连接在对应第三限位槽的内部,第二连接架的内部设有夹持件,用于对轴承内圈进行夹持;
调节盘,调节盘活动设置在第二容纳槽的内部,底座上设有滑动板以及推动部件,滑动板上设有弧形推条,调节盘具有两种转动状态,且两种转动状态分别为顺时针转动以及逆时针转动,当调节盘处于顺时针转动状态时,带动滑动板向相邻推动部件滑动,推动部件能够推动相邻的滑动板滑动,滑动板推动,从而用于使多个夹持件依次进行向外扩张,对打磨后的轴承内圈进行夹持,当调节盘处于逆时针转动状态时,用于带动滑动板以及推动部件进行复原,解除夹持件对轴承内圈的夹持。
优选的,所述滑动板的一侧固定有三角板,三角板的底部连接有推动柱,调节盘上设有弧形槽,当调节盘处于顺时针转动时,推动柱从弧形槽的首端滑至弧形槽的尾端,能够带动第二连接架上的夹持件向轴承内圈滑动,对轴承内圈进行夹持。
优选的,所述滑动板的底部固定有第一联动齿条,底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推动部件固定在第一转轴的顶部,第一转轴的外壁固定有第一齿盘,滑动状态时的滑动板能够使第一联动齿条通过第一齿盘带动推动部件转动,推动部件带动相接触的滑动板进行滑动,使多个第二连接架依次滑动呈扩张状对轴承内圈进行夹持。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架的底部固定有底框,底框的内顶壁转动连接有弧形联动架,滑动板的底部连接有第一限位柱,底座上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柱配合第一限位槽,能够对滑动状态时的滑动板进行导向。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架的底部固定有第一底块,第一底块上设有滑孔,滑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柱,滑柱上连接有连接柱,底座上设有导轨,调节盘上设有限位孔,限位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限位柱,第二限位柱与连接柱之间设有支撑臂,当第一底块在第三限位槽的内部滑动时,在导轨内部滑动的连接柱能够通过支撑臂以及第二限位柱控制调节盘的转动状态。
优选的,所述导轨上设有第二滑口,第二滑口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侧板,第二侧板上设有导向弧面,当调节盘进行逆时针转动状态,第二侧板能够带动调节盘下降高度,用于调节盘复位到初始状态。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二容纳槽,调节盘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底盘,第二容纳槽与底盘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部件,处于下降状态的调节盘会在第二容纳槽内部下滑,并对第二弹性部件进行压缩,用于对调节盘进行复原。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有外壳,外壳的内部设有限位盘,外壳上开设有第一侧壁开孔,第一侧壁开孔的内部设有连接臂,限位盘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的内部设有端块,处于滑动状态的端块能够带动连接臂在第一侧壁开孔的内部向外滑动,带动打磨件以及夹持件抵在轴承内圈的内环面上进行夹持。
优选的,所述限位盘上设有压盘以及顶板,顶板的顶部开设有顶部圆孔,顶部圆孔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底部固定有螺纹丝杠,且螺纹丝杠螺接在压盘的中部,当第二转轴在顶部圆孔的内部进行转动时,螺纹丝杠处于顺时针转动状态,压盘下滑推动相连接的第二连接架与第一连接架处于扩张状态,当螺纹丝杠处于逆时针转动状态时,压盘上升高度,能够带动第二连接架与第一连接架复位。
优选的,所述顶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二齿盘,第二齿盘上设有第二插孔,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一插孔,第二插孔以及第一插孔之间设有插柱,插柱上设有顶盘,第二齿盘上啮合连接有第二联动齿条,与第二联动齿条相连接的第二连接架滑动时,通过第二联动齿条可以带动第二齿盘转动,当插柱位于第一插孔的内部时,第二齿盘能够与第二转轴共同转动,当插柱脱离第一插孔的内部时,第二齿盘与第二转轴分开转动,使压盘可以抵着端块进行固定以及带动端块复位。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当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在第三限位槽的内部滑动时,此时打磨件以及夹持件相互靠近轴承内圈,并对轴承内圈进行夹持,当驱动源的输出端带动相连接的夹持件进行转动时,此时轴承内圈在夹持件以及打磨机之间进行滑动,从而便于打磨件对轴承内圈的内环面进行打磨。
当调节盘处于顺时针转动状态时,可以使相连接的滑动板带动推动部件进行顺时针转动,此时多个夹持件依次进行扩张,从而保持对打磨后的轴承内圈的夹持,当调节盘处于逆时针转动状态时,可以使相连接的滑动板带动推动部件进行逆时针转动,此时多个夹持件进行复位,便于拆装轴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底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示出弧形联动架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调节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联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示出第一齿盘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示出压盘的局部剖视图;
图12为示出顶部圆孔的局部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图1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5为示出第二插孔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底座;11、打磨件;12、夹持件;13、第一连接架;14、第二连接架;15、滑动板;16、推动部件;17、弧形推条;18、调节盘;19、底框;101、第三限位槽;21、弧形联动架;23、第一限位柱;24、第一限位槽;30、第一联动齿条;31、第一齿盘;32、第一转轴;40、三角板;41、弧形槽;42、推动柱;50、滑孔;51、滑柱;52、连接柱;53、支撑臂;54、第二限位柱;55、限位孔;56、导轨;57、第一底块;60、第一滑口;61、限位块;62、导向槽;63、导向块;64、铰接件;65、第一弹性部件;66、第一侧板;70、底盘;71、第二容纳槽;72、第二弹性部件;80、第二滑口;81、第二侧板;83、导向弧面;90、端块;91、连接臂;92、第一滑槽;95、限位盘;96、第二限位槽;97、外壳;99、第一侧壁开孔;110、第二转轴;111、螺纹丝杠;112、顶板;113、圆孔;115、压盘;116、限位组件;1161、U型架;1162、铰接臂;1163、活动架;1164、侧柱;117、顶部圆孔;120、第一固定柱;121、第二固定柱;122、限位件;130、第二底块;131、导向柱;132、第三弹性部件;140、第二联动齿条;141、顶盘;143、插柱;144、第一插孔;145、第二插孔;146、第二齿盘;147、第二侧壁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图13所示,本发明的轴承内圈装夹装置,包括;
底座10、打磨件11、夹持件12、第一连接架13、第二连接架14、滑动板15、推动部件16、弧形推条17、调节盘18以及第三限位槽101,多个第三限位槽101呈轴向开设在底座10的顶部,第一连接架13与第二连接架14均滑动连接在对应的第三限位槽101内部,打磨件11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架13的内壁上,第一连接架13用于对打磨件11进行支撑,夹持件12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架14的内壁上,第二连接架14用于对夹持件12进行支撑,推动部件16以及调节盘18均转动连接在底座10上,滑动板15的顶部与弧形推条17的底部相固定,且弧形推条17呈弧形,弧形推条17的内凹处朝向底座10的中部,第二连接架14的顶部安装有驱动源,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源为驱动电机。
由于多个夹持件12与打磨件11组成环形,且调节盘18以及推动部件16均具有两种转动状态,且两种转动状态分别为顺时针转动以及逆时针转动,且调节盘18以及推动部件16进行同向转动,而滑动板15具有两种滑动状态,且两种滑动状态分别为向前滑动以及向后滑动,将轴承放置在多个夹持件12与打磨件11的外部,当第一连接架13以及第二连接架14沿着第三限位槽101的延伸方向滑动时,此时多个夹持件12与打磨件11组成的环形进行扩张,从而抵在轴承内圈的内环面上,对轴承进行夹持,当驱动源的输出端带动相连接的夹持件12转动时,可以带动轴承内圈在打磨件11以及夹持件12的接触面上进行滑动,此时打磨件11可以对轴承内圈的内环面进行打磨,当被打磨的内圈的内环面与外环面之间变薄后,第一连接架13可以带动相连接的打磨件11滑动,紧贴在轴承内圈的内环面上继续进行打磨,而打磨件11随着轴承内圈的打磨深度进行滑动时,能够通过第一连接架13带动调节盘18进行转动,调节盘18具有两种转动状态,第一种转动状态为顺时针转动,第二种转动状态为逆时针转动,当第一连接架13带动调节盘18进行顺时针转动时,调节盘18带动滑动板15处于第一种滑动状态,且滑动板15能够带动相邻的推动部件16进行第一种转动状态,且处于第一种转动状态的推动部件16可以推动相邻的滑动板15同样处于第一种滑动状态,而第一种状态下的滑动板15通过弧形推条17可以带动第二连接架14滑动,此时多个夹持件12依次进行滑动对轴承内圈进行夹持,当第一连接架13带动调节盘18进行逆时针转动时,此时调节盘18带动相连接的滑动板15进行第二种滑动状态,而滑动板15可以调动相连接的推动部件16进行第二种转动状态,此时滑动板15通过弧形推条17可以带动第二连接架14复位,解除夹持件12对轴承内圈的夹持。
参考图1、图2、图3与6所示,多个第二连接架14的底部均固定有底框19,且底框19滑动连接在第三限位槽101的内部,且滑动板15滑动连接在底框19的内底壁上,用于对第二连接架14进行支撑,从而保持第二连接架14的稳定性,底框19的内顶壁转动连接有弧形联动架21,弧形联动架21上具有开口,且弧形推条17滑动连接在开口的内部,用于对弧形推条17进行容纳,从而便于弧形推条17滑动时,能够通过底框19调节夹持件12的距离。
由于弧形推条17的首端靠近底座10的中部,弧形推条17的尾端远离底座10的中部,弧形推条17呈弧形状,当滑动板15在底框19的内部进行第一种滑动状态时,弧形推条17在弧形联动架21的内部滑动,此时弧形联动架21从弧形推条17的首端滑向尾端,此时多个夹持件12呈扩张状,当滑动板15在底框19的内部进行第二种滑动状态时,弧形推条17在弧形联动架21的内部滑动进行复位,且弧形联动架21从弧形推条17的尾端滑向首端,此时多个夹持件12复位。
参考图3与8所示,底座10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限位槽24,多个第一限位槽24均周向开设在底座10的顶部,且第一限位槽24与第三限位槽101相连通,多个第一限位槽24内部均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一限位柱23,且两个第一限位柱23的顶部均固定在滑动板15的底部,当滑动板15在底框19的内部进行滑动时,第一限位柱23在第一限位槽24内部滑动时,可以对滑动板15进行导向。
参考图3与图4所示,滑动板15上设有导向组件,用于带动滑动板15进行前后滑动,从而调节夹持件12的位置。
导向组件包括三角板40,且三角板40固定在与调节盘18相邻的滑动板15外壁上,当三角板40滑动时,能够带动滑动板15滑动,从而通过弧形推条17调节底框19的位置,调节盘18上开设有弧形槽41,弧形槽4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推动柱42,且推动柱42的顶部与三角板40的底部相固定。
由于弧形槽41呈弧形,且弧形槽41的首端位于调节盘18的中部,弧形槽41的尾端靠近调节盘18的边缘部,调节盘18进行顺时针转动时,此时推动柱42顺着弧形槽41的延伸轨迹进行滑动时,推动柱42通过三角板40带动相连接的滑动板15进行滑动,此时滑动板15带动弧形推条17推动底框19进行滑动,调节底框19对轴承内圈夹持的距离。
参考图3与图6所示,推动部件16上设有推动组件,用于带动推动部件16转动,从而使多组夹持件12依次滑动对内圈进行夹持。
推动组件包括第一转轴32,第一转轴32的顶部固定在推动部件16的底部,且第一转轴32的底部转动连接在底座10的顶部,用于对推动部件16进行支撑,从而保持推动部件16转动时的稳定性,第一转轴32的外壁固定有第一齿盘31,第一齿盘31上啮合连接有第一联动齿条30,且第一联动齿条30固定在滑动板15的底部,由于推动部件16上具有呈峰谷状的联动条,当滑动板15在底框19的内部处于第一种滑动状态时,第一联动齿条30通过第一齿盘31可以带动第一转轴32上的推动部件16转动,此时推动部件16为顺时针转动,而联动条的峰谷为顺时针方向从高到低,推动部件16的低峰谷先接触相对应的滑动板15。
当推动部件16继续进行顺时针方向转动,低峰谷到高峰谷推动相对应的滑动板15进行滑动,由于多组夹持件12之间具有间隔,当上个夹持件12调节距离后,滑动后的滑动板15通过相对应的推动部件16带动下个滑动板15进行第一种滑动状态,从而可以使多组夹持件12依次调节滑动距离,当与调节盘18相连接的滑动板15处于第二种滑动状态时,第一联动齿条30通过第一齿盘31可以带动第一转轴32上的推动部件16转动,此时推动部件16为逆时针转动,推动部件16的联动条脱离相接触的滑动板15,从而解除对滑动板15的推动。
参考图2、图3、图4与图5所示,底座10上设置有联动组件,用于控制调节盘18的转动状态。
联动组件包括固定在第一连接架13底部的第一底块57,且第一底块57滑动连接在第三限位槽101的内部,能够带动第一连接架13滑动,从而保持打磨件11对轴承内圈打磨性,调节盘18的顶部开设有限位孔55,限位孔5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限位柱54,第二限位柱54能够带动调节盘18转动,从而便于控制调节盘18的转动状态,第二限位柱54朝向第一底块57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柱52,且连接柱52与第二限位柱54之间固定有支撑臂53,当连接柱52滑动时,通过支撑臂53可以带动第二限位柱54滑动,底座10的顶部固定有导轨56,且导轨56呈弧形状,且连接柱52滑动连接在导轨56的内部,用于对连接柱52进行导向,从而调节调节盘18的转动状态。
第一底块57上开设有滑孔50,滑孔5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柱51,且滑柱51的一端固定在连接柱52的外壁上,当第一底块57向轴承内圈滑动时,第一底块57通过滑柱51带动连接柱52在导轨56上进行滑动,当连接柱52沿着导轨56的延伸方向滑动时,此时第二限位柱54带动调节盘18进行顺时针转动,从而可以通过三角板40带动滑动板15向前滑动,当第一底块57向底座10的中部滑动时,第一底块57通过滑柱51带动连接柱52在导轨56上进行滑动,当连接柱52沿着导轨56的延伸方向滑动进行复位,此时第二限位柱54带动调节盘18进行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三角板40复位。
参考图2、图3、图5与图7所示,导轨56上设置有锁紧组件,用于对第一底块57进行限位,从而保持第一底块57的稳定性。
锁紧组件包括多个间隔开设在导轨56上的第一滑口60,多个第一滑口60内部均滑动连接有限位块61,用于对第一底块57限位,从而防止第一底块57滑动,导轨56的内凹面上开设有导向槽62,导向槽6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导向块63,且导向块63与限位块61之间铰接有铰接件64,用于对限位块61进行限位,从而防止限位块61偏离,限位块61延伸出第一滑口60的一段外壁固定有第一侧板66,第一侧板66与导轨56的外壁固定有第一弹性部件65。
当调节盘18进行顺时针转动时,调节盘18的凸起会顶着相接触的限位块61,此时限位块61在第一滑口60的内部进行滑动,限位块61通过铰接件64带动导向块63在导向槽62的内部进行滑动,而限位块61能够挡在第一底块57的后方,从而防止滑动时的第一底块57发生后退,当限位块61脱离调节盘18的推动时,第一弹性部件65能够带动相连接的限位块61复位。
参考图2、图5、图7与图9所示,底座10上设有升降组件,用于对调节盘18进行容纳,从而便于调节盘18复位。
升降组件包括开设在底座10顶部的第二容纳槽71,且调节盘18位于第二容纳槽71内部,用于对调节盘18进行容纳,从而便于调节盘18进行上下滑动,调节盘18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底盘70,且底盘70位于第二容纳槽71的内部,用于对底盘70进行支撑,从而保持底盘70转动时的稳定性,底盘70的底部与第二容纳槽71的内底壁之间固定有第二弹性部件72。
当第一底块57需要复位时,调节盘18可以在第二容纳槽71的内部下滑,同时通过底盘70对第二弹性部件72进行压缩,此时第一底块57通过第二限位柱54带动调节盘18逆时针转动,此时调节盘18带动推动柱42滑至弧形槽41的首端,而滑动板15通过弧形推条17带动底框19复位,且调节盘18不会推动限位块61,从而防止第一底块57复位时发生卡死。
参考图2、图6、图7、图8与图10所示,导轨56上设有下压组件,用于带动调节盘18下降,从而便于调节盘18复位。
下压组件包括多个间隔开设在导轨56上的第二滑口80,第二滑口8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侧板81,且第二侧板81与限位块61之间固定有限位臂,且第二侧板81的底部低于第一底块57的底部,用于对逆时针转动的调节盘18进行下压,从而便于第一底块57进行复位,第二侧板81的顶部滑动连接在第二滑口80的内顶壁上,第二侧板81远离相连接的限位块61的一侧壁设有导向弧面83。
当调节盘18进行顺时针转动时,调节盘18的凸起首先接触限位块61,并推动限位块61在第一滑口60的内部滑动,而限位块61带动第二侧板81在第二滑口80的内部滑动,当调节盘18复位时,第一底块57向轴承内圈方向滑动,使调节盘18的凸起脱离相连接的限位块61,此时多个限位块61受到第一弹性部件65的带动进行复位,然后第一底块57进行复位时,第一底块57通过联动机构带动调节盘18进行逆时针转动时,调节盘18首先接触第二侧板81的导向弧面83,第二侧板81可以带动调节盘18在第二容纳槽71的内部下滑,而调节盘18带动底盘70对第二弹性部件72进行压缩,从而可以防止调节盘18进行逆时针转动复位时,会顶着限位块61。
参考图1、图8与图10所示,底框19的底部固定有第二底块130,且第二底块130滑动连接在第三限位槽101的内部,用于对第二连接架14进行支撑,从而保持第二连接架14的稳定性,第一底块57以及第二底块130上均开设有滑动孔,且滑动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导向柱131,第一底块57以及第二底块130与第三限位槽101之间均固定有第三弹性部件132。
当打磨件11对轴承内圈的内环面持续打磨时,第三弹性部件132通过第一底块57能够带动打磨件11持续贴近轴承内圈的内环面进行夹持,而当打磨件11打磨结束后,此时第三弹性部件132能够带动相连接的第一底块57以及第二底块130复位,同时导向柱131对相连接的第一底块57以及第二底块130进行限位,从而保持第一底块57以及第二底块130滑动时的稳定性。
参考图9、图10与图11所示,底座10上设置有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打磨件11以及夹持件12,从而便于对轴承内圈进行夹持。
调节组件包括限位盘95以及外壳97,外壳97的底部与底座10的顶部相固定,限位盘95的底部通过第一固定柱120固定在底座10的顶部,且限位盘95的外壁固定在外壳97的内壁上,外壳97的外壁开设有多个第一侧壁开孔99,且多个第一侧壁开孔99呈环形排列在外壳97的外壁上,多个第一侧壁开孔99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连接臂91,且多个连接臂91分别固定在相对应的第一连接架13以及第二连接架14的一侧壁上,用于推动第一连接架13以及第二连接架14滑动,从而便于带动打磨件11以及夹持件12靠近轴承内圈。
限位盘95的顶部周向开设有第二限位槽96,第二限位槽96内部滑动连接有端块90,且连接臂91的一端固定在端块90的一侧壁上,当端块90在第二限位槽96的内部滑动时,可以通过连接臂91带动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架13以及第二连接架14进行前后滑动,底座10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92,端块90的底部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92的内部,用于对端块90限位,从而防止端块90偏离,当端块90在第一滑槽92以及第二限位槽96的内部滑动时,可以通过连接臂91带动第一连接架13以及第二连接架14进行前后滑动,从而便于轴承内圈的拆装。
参考图10、图11与图12所示,底座10上设置有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端块90滑动,从而便于对轴承内圈进行拆装。
驱动组件包括压盘115以及顶板112,当压盘115下降高度时,可以推动多个端块90相互远离呈现扩张状,从而便于夹持件12对轴承内圈的内环面进行夹持,限位盘95的中部开设有圆孔113,圆孔113的内部设置有螺纹丝杠111,且螺纹丝杠111螺纹连接在压盘115的中部,且螺纹丝杠111的底部转动连接在底座10的顶部,当螺纹丝杠111转动时,能够带动压盘115上下滑动调节端块90的位置,顶板112的中部开设有顶部圆孔117,顶部圆孔117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10,且第二转轴110的底部固定在螺纹丝杠111的顶部。
当第二转轴110转动时,能够带动螺纹丝杠111转动,从而带动压盘115升降高度,手持着第二转轴110进行顺时针转动时,此时第二转轴110带动螺纹丝杠111在底座10上进行转动,而螺纹丝杠111带动压盘115下降高度,由于压盘115朝向端块90的一侧壁设置有第一弧面,端块90朝向压盘115的一侧壁设置有第二弧面,当下降时的压盘115通过第一弧面与端块90的第二弧面接触时,端块90随着压盘115的下压,会在第二限位槽96的内部进行滑动,从而推动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架13以及第二连接架14靠近轴承进行夹持。
参考图12与图13所示,压盘115和端块90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116,用于对端块90进行限位,从而便于带动端块90前后滑动。
限位组件116包括U型架1161、铰接臂1162、活动架1163以及侧柱1164,多个U型架1161呈周向固定在压盘115的底部,铰接臂1162转动连接在U型架1161的内壁上,侧柱1164固定在端块90的外壁上,活动架1163的一侧转动连接在侧柱1164的外壁上,且活动架1163的另一侧铰接在铰接臂1162上,当螺纹丝杠111进行逆时针转动时,螺纹丝杠111可以带动压盘115上升高度,且压盘115通过限位组件116可以带动端块90在第二限位槽96内部进行滑动复位,从而可以使打磨件11以及夹持件12靠近底座10的中部,解除对轴承内圈的限位。
参考图12所示,限位盘95上设置有定位组件,用于对压盘115进行限位,从而保持压盘115上下滑动时的稳定性。
定位组件包括限位件122,且多个限位件122呈周向固定在压盘115的外壁上,多个限位件122上均开设有活动孔,活动孔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柱121,且第二固定柱121的顶部固定在顶板112的底部,且第二固定柱121的底部固定在限位盘95的顶部,当压盘115进行升降时,限位件122在第二固定柱121上进行滑动,从而保持压盘115竖直滑动,提高压盘115的稳定性。
参考图11、图12、图14与图15所示,为了使压盘115始终抵在端块90上,提高端块90的稳定性,从而提供了第二实施例。
顶板112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二齿盘146,且第二齿盘146具有中心孔,且第二转轴110转动连接在中心孔的内壁上,第二齿盘146能够带动第二转轴110转动,从而便于自动调节压盘115的高度,第二齿盘146上开设有第二插孔145,第二插孔14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插柱143,且第二转轴110上开设有第一插孔144,且插柱143滑动连接在第一插孔144的内部,用于对插柱143进行容纳,从而便于插柱143进行上下滑动。
第二转轴110的上方设置有顶盘141,且插柱143的顶部固定在顶盘141的底部,外壳97的外壁开设有第二侧壁开孔147,第二侧壁开孔14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联动齿条140,且第二联动齿条140的一端固定在相对应的第二连接架14的外壁上,且第二联动齿条140上的齿牙与第二齿盘146啮合连接。
当转动第二转轴110通过螺纹丝杠111带动压盘115下降高度前,手提着顶盘141,使插柱143脱离第二插孔145,此时多组第二连接架14被端块90带着滑动时,尾端的第二连接架14的第二联动齿条140会带动第二齿盘146转动,而第二齿盘146不会影响到第二转轴110的转动,当夹持件12与打磨件11调节结束后,松开顶盘141,使插柱143插进有第二插孔145的内部,尾端的第二连接架14随着轴承内圈的内环面的打磨进行滑动时,会通过第二联动齿条140带动第二齿盘146转动,此时第二齿盘146通过插柱143会带动第二转轴110转动,从而带动螺纹丝杠111转动,此时压盘115会随着螺纹丝杠111的转动而下降,压盘115可以一直抵在端块90上,提高端块90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轴承内圈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0),底座(10)上设有第三限位槽(101)、第一限位槽(24)以及第二容纳槽(71);
第一连接架(13),第一连接架(13)滑动连接在对应第三限位槽(101)的内部,第一连接架(13)的内部设有打磨件(11),用于对轴承内圈的内环面进行打磨;
第二连接架(14),第二连接架(14)滑动连接在对应第三限位槽(101)的内部,第二连接架(14)的内部设有夹持件(12),用于对轴承内圈进行夹持;
调节盘(18),调节盘(18)活动设置在第二容纳槽(71)的内部,底座(10)上设有滑动板(15)以及推动部件(16),滑动板(15)上设有弧形推条(17),调节盘(18)具有两种转动状态,且两种转动状态分别为顺时针转动以及逆时针转动,当调节盘(18)处于顺时针转动状态时,带动滑动板(15)向相邻推动部件(16)滑动,推动部件(16)能够推动相邻的滑动板(15)滑动,滑动板(15)推动,从而用于使多个夹持件(12)依次进行向外扩张,对打磨后的轴承内圈进行夹持,当调节盘(18)处于逆时针转动状态时,用于带动滑动板(15)以及推动部件(16)进行复原,解除夹持件(12)对轴承内圈的夹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内圈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15)的一侧固定有三角板(40),三角板(40)的底部连接有推动柱(42),调节盘(18)上设有弧形槽(41),当调节盘(18)处于顺时针转动时,推动柱(42)从弧形槽(41)的首端滑至弧形槽(41)的尾端,能够带动第二连接架(14)上的夹持件(12)向轴承内圈滑动,对轴承内圈进行夹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内圈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15)的底部固定有第一联动齿条(30),底座(10)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32),推动部件(16)固定在第一转轴(32)的顶部,第一转轴(32)的外壁固定有第一齿盘(31),滑动状态时的滑动板(15)能够使第一联动齿条(30)通过第一齿盘(31)带动推动部件(16)转动,推动部件(16)带动相接触的滑动板(15)进行滑动,使多个第二连接架(14)依次滑动呈扩张状对轴承内圈进行夹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内圈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架(14)的底部固定有底框(19),底框(19)的内顶壁转动连接有弧形联动架(21),滑动板(15)的底部连接有第一限位柱(23),底座(10)上设有第一限位槽(24),第一限位柱(23)配合第一限位槽(24),能够对滑动状态时的滑动板(15)进行导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内圈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架(13)的底部固定有第一底块(57),第一底块(57)上设有滑孔(50),滑孔(5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柱(51),滑柱(51)上连接有连接柱(52),底座(10)上设有导轨(56),调节盘(18)上设有限位孔(55),限位孔(5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限位柱(54),第二限位柱(54)与连接柱(52)之间设有支撑臂(53),当第一底块(57)在第三限位槽(101)的内部滑动时,在导轨(56)内部滑动的连接柱(52)能够通过支撑臂(53)以及第二限位柱(54)控制调节盘(18)的转动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内圈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56)上设有第二滑口(80),第二滑口(8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侧板(81),第二侧板(81)上设有导向弧面(83),当调节盘(18)进行逆时针转动状态,第二侧板(81)能够带动调节盘(18)下降高度,用于调节盘(18)复位到初始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内圈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上设有第二容纳槽(71),调节盘(18)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底盘(70),第二容纳槽(71)与底盘(70)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部件(72),处于下降状态的调节盘(18)会在第二容纳槽(71)内部下滑,并对第二弹性部件(72)进行压缩,用于对调节盘(18)进行复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内圈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的顶部固定有外壳(97),外壳(97)的内部设有限位盘(95),外壳(97)上开设有第一侧壁开孔(99),第一侧壁开孔(99)的内部设有连接臂(91),限位盘(95)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96),第二限位槽(96)的内部设有端块(90),处于滑动状态的端块(90)能够带动连接臂(91)在第一侧壁开孔(99)的内部向外滑动,带动打磨件(11)以及夹持件(12)抵在轴承内圈的内环面上进行夹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轴承内圈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盘(95)上设有压盘(115)以及顶板(112),顶板(112)的顶部开设有顶部圆孔(117),顶部圆孔(117)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10),第二转轴(110)的底部固定有螺纹丝杠(111),且螺纹丝杠(111)螺接在压盘(115)的中部,当第二转轴(110)在顶部圆孔(117)的内部进行转动时,螺纹丝杠(111)处于顺时针转动状态,压盘(115)下滑推动相连接的第二连接架(14)与第一连接架(13)处于扩张状态,当螺纹丝杠(111)处于逆时针转动状态时,压盘(115)上升高度,能够带动第二连接架(14)与第一连接架(13)复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轴承内圈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12)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二齿盘(146),第二齿盘(146)上设有第二插孔(145),第二转轴(110)上设有第一插孔(144),第二插孔(145)以及第一插孔(144)之间设有插柱(143),插柱(143)上设有顶盘(141),第二齿盘(146)上啮合连接有第二联动齿条(140),与第二联动齿条(140)相连接的第二连接架(14)滑动时,通过第二联动齿条(140)可以带动第二齿盘(146)转动,当插柱(143)位于第一插孔(144)的内部时,第二齿盘(146)能够与第二转轴(110)共同转动,当插柱(143)脱离第一插孔(144)的内部时,第二齿盘(146)与第二转轴(110)分开转动,使压盘(115)可以抵着端块(90)进行固定以及带动端块(90)复位。
CN202410114374.XA 2024-01-29 2024-01-29 轴承内圈装夹装置 Active CN1176444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14374.XA CN117644468B (zh) 2024-01-29 2024-01-29 轴承内圈装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14374.XA CN117644468B (zh) 2024-01-29 2024-01-29 轴承内圈装夹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44468A true CN117644468A (zh) 2024-03-05
CN117644468B CN117644468B (zh) 2024-04-02

Family

ID=90043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14374.XA Active CN117644468B (zh) 2024-01-29 2024-01-29 轴承内圈装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44468B (zh)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D256611A3 (de) * 1982-03-04 1988-05-18 Hesse Karl Heinz Schleifvorrichtung mit werkstueckhandhabung fuer eine aussen- und innenrundschleifmaschine
WO1997009150A1 (en) * 1995-09-08 1997-03-13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Universal polishing fixture for polishing optical fiber connectors
WO2012114576A1 (ja) * 2011-02-24 2012-08-3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内外輪兼用超仕上盤
CN109500668A (zh) * 2018-11-23 2019-03-22 叶华雅 一种用于汽车外球笼内圈的磨削设备
JP2019084600A (ja) * 2017-11-02 2019-06-06 トーヨーエ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内周面加工装置
CN209954468U (zh) * 2019-05-28 2020-01-17 诸暨市德宏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制造用夹具
WO2020048092A1 (zh) * 2018-09-06 2020-03-12 山东镭鸣数控激光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装夹卡盘
CN212265532U (zh) * 2020-04-01 2021-01-01 浙江顶创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内圈打磨夹具
CN112207886A (zh) * 2020-09-24 2021-01-12 刘季祥 一种尼龙齿轮的原材料加工设备
CN215318028U (zh) * 2021-07-05 2021-12-28 安徽省肥东宏达轴承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套内外圈磨床旋转夹具
CN216633678U (zh) * 2021-12-23 2022-05-31 瓦房店万鑫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圆柱滚子轴承内圈打磨的夹持装置
CN217572134U (zh) * 2022-05-13 2022-10-14 沈阳市航达航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航空零件的打磨装置
CN217619955U (zh) * 2022-07-05 2022-10-21 宁波市镇海华日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轴承加工的夹紧装置
CN217750693U (zh) * 2021-12-03 2022-11-08 江苏甬怡紧固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紧固件内圈加工的打磨装置
CN218801022U (zh) * 2022-10-31 2023-04-07 瓦房店华辰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调心滚子轴承的加工打磨装置
CN116276365A (zh) * 2023-03-13 2023-06-23 盐城百圣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轴套表面打磨装置
CN116748965A (zh) * 2023-07-28 2023-09-15 马田 轴承加工制造轴承圈内表面打磨装置
CN117262313A (zh) * 2023-11-21 2023-12-22 广州洁宜日化用品有限公司 用于清洁剂的灌装机压盖装置及清洁剂的生产工艺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D256611A3 (de) * 1982-03-04 1988-05-18 Hesse Karl Heinz Schleifvorrichtung mit werkstueckhandhabung fuer eine aussen- und innenrundschleifmaschine
WO1997009150A1 (en) * 1995-09-08 1997-03-13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Universal polishing fixture for polishing optical fiber connectors
WO2012114576A1 (ja) * 2011-02-24 2012-08-3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内外輪兼用超仕上盤
JP2019084600A (ja) * 2017-11-02 2019-06-06 トーヨーエ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内周面加工装置
WO2020048092A1 (zh) * 2018-09-06 2020-03-12 山东镭鸣数控激光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装夹卡盘
CN109500668A (zh) * 2018-11-23 2019-03-22 叶华雅 一种用于汽车外球笼内圈的磨削设备
CN209954468U (zh) * 2019-05-28 2020-01-17 诸暨市德宏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制造用夹具
CN212265532U (zh) * 2020-04-01 2021-01-01 浙江顶创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内圈打磨夹具
CN112207886A (zh) * 2020-09-24 2021-01-12 刘季祥 一种尼龙齿轮的原材料加工设备
CN215318028U (zh) * 2021-07-05 2021-12-28 安徽省肥东宏达轴承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套内外圈磨床旋转夹具
CN217750693U (zh) * 2021-12-03 2022-11-08 江苏甬怡紧固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紧固件内圈加工的打磨装置
CN216633678U (zh) * 2021-12-23 2022-05-31 瓦房店万鑫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圆柱滚子轴承内圈打磨的夹持装置
CN217572134U (zh) * 2022-05-13 2022-10-14 沈阳市航达航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航空零件的打磨装置
CN217619955U (zh) * 2022-07-05 2022-10-21 宁波市镇海华日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轴承加工的夹紧装置
CN218801022U (zh) * 2022-10-31 2023-04-07 瓦房店华辰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调心滚子轴承的加工打磨装置
CN116276365A (zh) * 2023-03-13 2023-06-23 盐城百圣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轴套表面打磨装置
CN116748965A (zh) * 2023-07-28 2023-09-15 马田 轴承加工制造轴承圈内表面打磨装置
CN117262313A (zh) * 2023-11-21 2023-12-22 广州洁宜日化用品有限公司 用于清洁剂的灌装机压盖装置及清洁剂的生产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44468B (zh) 2024-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05349B (zh) 一种机械手式全自动水钻磨抛机
CN117644468B (zh) 轴承内圈装夹装置
CN117140325B (zh) 一种可精准定位的抛光机
CN115592528B (zh) 用于汽车零部件加工的表面抛光设备
CN209579692U (zh) 一种新型纸管切割机
CN113263361B (zh) 一种基于数控铣床连续换刀后刀具打磨装置
CN214292497U (zh) 一种盘条磨头机
CN212311572U (zh) 一种转轴加工用打磨装置
CN208322161U (zh) 一种随动夹紧装置
CN113523999A (zh) 基于机械手表加工的表盘内外表面打磨抛光设备
CN216504048U (zh) 一种pc透镜边部槽体打磨用固定机构
CN220783322U (zh) 一种夹持稳定的塑料件去毛刺装置
CN219380320U (zh) 一种轴承套圈打磨装置
CN218612925U (zh) 一种传动轴加工用铣削定位夹具
CN113352223B (zh) 一种金属制品智能抛光机
CN217966724U (zh) 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制造的夹紧装置
CN209239373U (zh) 一种螺母焊接定位装置
CN214816181U (zh) 一种焊接工装
CN219189776U (zh) 一种不锈钢铰链加工用抛光装置
CN216422067U (zh) 一种用于圆弧压形设备的装夹座
CN117564889B (zh) 潜油电泵叶轮打磨装置
CN218427037U (zh) 一种轴承座铣端面定位装置
CN217334623U (zh) 一种新型碳刷结构
CN114055260B (zh) 一种pcb钻头生产用钻头打磨装置
CN117961722B (zh) 一种门把手加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