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43195A -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43195A
CN117643195A CN202280002063.3A CN202280002063A CN117643195A CN 117643195 A CN117643195 A CN 117643195A CN 202280002063 A CN202280002063 A CN 202280002063A CN 117643195 A CN117643195 A CN 1176431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lens
display panel
lens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20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明
石博
陈渡
谢涛峰
吴启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643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431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用以改善出光效率。其中,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发光层、封装层、多个透镜元件与透光层。发光层设置于衬底的一侧,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发光单元,相邻的发光单元之间设置有像素限定层。封装层设置于发光层远离衬底的一侧。多个透镜元件设置于封装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透镜元件在衬底上的投影与像素限定层在衬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透光层设置于封装层远离发光层的一侧,透光层的至少部分位于相邻的透镜元件之间,透光层在衬底上的投影与发光单元在衬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透镜元件具有与透光层接触的侧表面,透镜元件在所述侧表面处的折射率小于透光层的折射率。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OLED显示装置由于具有自发光、驱动电压低、发光效率高、响应时间短、清晰度与对比度高、近180°视角、使用温度范围宽、可实现柔性显示以及大面积全色显示等诸多优点,在显示领域、照明领域及智能穿戴等领域有着广泛地应用。
但是,在传统的OLED显示装置中,由于光线最终需从高折射率的盖板(CG)射入低折射率的空气中。当光线在盖板界面处的入射角度达到或大于全反射临界角时,会发生全内反射,导致显示装置的出光效率低。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
发光层,设置于所述衬底的一侧,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发光单元,相邻的发光单元之间设置有像素限定层;
封装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多个透镜元件,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所述透镜元件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所述像素限定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所述透镜元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邻近所述封装层设置,所述第二透镜位于所述第一透镜远离所述封装层的一侧;
透光层,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所述透光层的至少部分位于相邻的透镜元件之间,所述透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其中,所述透镜元件具有与所述透光层接触的侧表面,所述透镜元件在所述侧表面处的折射率小于所述透光层的折射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镜元件邻近所述封装层的表面处设置有第一反射层,所述透镜元件远离所述封装层的表面处设置有第二反射层,所述第一反射层与所述第二反射层面对面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透镜元件与所述封装层之间设置有凸起物,所述凸起物具有邻近所述封装层的底表面和邻近所述透镜元件的顶表面,所述顶表面朝向所述透镜元件外凸,所述第一反射层设置在所述顶表面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物的材料包括光敏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射层呈折线状或弧线状,并且,沿从中心到边缘的方向,所述第一反射层与所述封装层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射层和/或所述第二反射层的材料包括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黑矩阵块,所述黑矩阵块位于所述透镜元件远离所述封装层的一侧,所述黑矩阵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所述透镜元件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所述黑矩阵块具有邻近所述透镜元件的下表面和远离所述透镜元件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反射层与所述下表面相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反射层呈折线状或弧线状,并且,沿从中心到边缘的方向,所述第二反射层与所述封装层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表面与所述封装层所成的坡度角大于等于 45度且小于90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光层的折射率为1.65到1.7,所述透镜元件的折射率为1.45到1.5。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光层为平坦化层,填充在相邻的透镜元件之间;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滤光层,所述滤光层形成于所述透光层与所述透镜元件远离所述封装层的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光层由滤光层的一部分充当,所述滤光层的一部分填充在相邻的所述透镜元件之间作为所述透光层,所述滤光层的另一部分形成于所述透光层与所述透镜元件远离所述封装层的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光层包括红色滤光层、绿色滤光层和蓝色滤光层;
所述透镜元件的侧表面与作为透光层的滤光层接触,所述侧表面与所述封装层所成的坡度角大于等于45度且小于90度;
与不同颜色滤光层接触的不同所述侧表面,所成的所述坡度角不相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与红色滤光层接触的所述侧表面所成的坡度角大于等于65度且小于等于70度;
与绿色滤光层接触的所述侧表面所成的坡度角大于等于55度且小于等于60度;
与蓝色滤光层接触的所述侧表面所成的坡度角大于等于45度且小于等于50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镜远离所述第一透镜的表面为允许光透过的出光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镜的所述出光面呈折线状或弧线状;并且,从所述出光面中心到所述出光面边缘的方向,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封装层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的材料相同,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的接触面为平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沿远离所述封装层的方向,所述透镜元件的宽度逐渐减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镜元件还包括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二透镜或所述第一透镜远离所述封装层的一侧,所述第三透镜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或第二透镜的折射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前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a)至图2(g)是图1所示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的示意图;
图3至图5是图1实施例显示面板的几个变更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至图11是图6实施例显示面板的几个变更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请参照图1,包括:
衬底10;
发光层20,设置于所述衬底10的一侧,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发光单元22(图中只示出了一个发光单元22),相邻的发光单元22之间设置有像素限定层28;
封装层30,设置于所述发光层20远离所述衬底10的一侧;
多个透镜元件40,设置于所述封装层30远离所述发光层20的一侧,所述透镜元件40在所述衬底10上的投影与所述像素限定层28在所述衬底10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即,透镜元件40位于像素限定层28的上方);
透光层60,设置于所述封装层30远离所述发光层20的一侧,所述透光层60的至少部分位于相邻的透镜元件40之间,所述透光层60在所述衬底10上的投影与所述发光单元22在所述衬底10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即,透光层60位于发光单元22的上方),以供发光单元22发出的光通过而进入用户的眼睛;
其中,所述透镜元件40具有与所述透光层60接触的侧表面41,所述透镜元件40在所述侧表面41处的折射率小于所述透光层60的折射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透镜元件40,有效提升了显示面板的出光效果。具体的,发光单元22发出的光一部分会直接透过透光层60进入用户 的眼睛,另一部分则会照射到透镜元件40的侧表面41上。在上述侧表面41处,当光线(比如,光线L1)的入射角大于全反射临界角时,则会发生全反射,反射形成的光线L2直接经透光层60进入用户的眼睛;当光线(比如,光线L3)的入射角小于全反射临界角时,则会发生折射,折射后的光线L4、L5、L6、L7经透镜元件40也会进入用户的眼睛。由此,显著提升了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透镜元件40邻近所述封装层30的表面处设置有第一反射层42,所述透镜元件40远离所述封装层30的表面处设置有第二反射层44,所述第一反射层42与所述第二反射层44面对面设置。
上述第一反射层42和第二反射层44可将自侧表面41处折射入透镜元件40的光线作一次或多次反射后发射至用户的眼睛。比如,图1中的光线L3先是折射入透镜元件40形成光线L4,被第二反射层44反射后形成光线L5,之后再被第一反射层42反射后形成光线L6;光线L6在侧表面41处折射,形成光线L7并向上发出而进入用户的眼睛。
继续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透镜元件40与所述封装层30之间设置有凸起物50,所述凸起物50具有邻近所述封装层30的底表面和邻近所述透镜元件40的顶表面,所述顶表面朝向所述透镜元件40外凸,所述第一反射层42设置在所述顶表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物50的材料包括/是光敏材料。其中,所述光敏材料可以是正性亚克力材料。亚克力又叫PMMA或有机玻璃,化学名称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射层42呈折线状,该折线由两段或更多段直线连接而成,如图1、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射层42呈弧线状,如图4、图5。该弧线可以是标准的圆弧,也可以是不规则的曲线。不管是呈折线状还是呈弧线状,所述第一反射层42均优选呈外凸的形状。即, 沿从第一反射层42中心到第一反射层42边缘的方向,所述第一反射层42与所述封装层30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射层42和/或所述第二反射层44的材料包括/是银(Ag)。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单元22分为用于发射红光的红色发光单元、用于发射绿光的绿色发光单元与用于发射蓝光的蓝色发光单元。每一发光单元22包括发光材料层23以及位于发光材料层23两侧的两个电极。图1中只示出了位于发光材料层23下方的阳极25。
继续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多个间隔的黑矩阵块70,多个黑矩阵块70组成黑矩阵(BM)。所述黑矩阵块70位于所述透镜元件40远离所述封装层30的一侧,所述黑矩阵块70在所述衬底10上的投影与所述透镜元件40在所述衬底10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即,所述黑矩阵块70位于所述透镜元件40的上方。
所述黑矩阵块70具有邻近所述透镜元件40的下表面和远离所述透镜元件40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反射层44与黑矩阵块70的所述下表面相接触(或者说第二反射层44贴合于黑矩阵块70的下表面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反射层44呈折线状,该折线由两段或更多段直线连接而成,如图1、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反射层44呈弧线状,如图4、图5。该弧线可以是标准的圆弧,也可以是不规则的曲线。不管是呈折线状还是呈弧线状,所述第二反射层44均优选呈外凸的形状。即,沿从第二反射层44中心到第二反射层44边缘的方向,所述第二反射层44与所述封装层3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远离所述封装层30的方向,所述透镜元件40的宽度逐渐减小。即,透镜元件40呈上窄下宽的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表面41与所述封装层30所成的坡度角大于等于45度且小于90度。较优 的,所述坡度角为大于等于45度且小于等于70度。更优的,所述坡度角为55度左右。经多次实验验证,透镜元件40呈上窄下宽的形状以及上述坡度角的设置均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镜元件4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透镜45与第二透镜47,所述第一透镜45邻近所述封装层30设置,所述第二透镜47位于所述第一透镜45远离所述封装层30的一侧。透镜元件40分为第一透镜45与第二透镜47两个部分,可方便第一反射层42与第二反射层44的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45与所述第二透镜47的材料相同,所述第一透镜45与所述第二透镜47的接触面为平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镜元件40可仅包括一个透镜,该透镜的形貌与第一透镜45、第二透镜47的整体形貌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光层60与所述透镜元件40由不同材质的光学胶制成。其中,所述透光层60的折射率为1.65到1.7,所述透镜元件40的折射率为1.45到1.5。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透光层60为平坦化层,被完全填充在相邻的透镜元件40之间。所述透光层60未延伸到透镜元件40的上方。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滤光层80和光学胶层90,所述滤光层80形成于所述透光层60与所述透镜元件40远离所述封装层30的一侧。光学胶层90形成于所述滤光层80远离所述透镜元件40的一侧。光学胶层90为透明材料,可供光线透过。并且,光学胶层90具有一定的厚度,且在形成过程中为可流动材质,可起到使上表面平坦的作用。
请参照图3或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光层60由滤光层80的一部分充当,所述滤光层80的一部分填充在相邻的所述透镜元件40之间作为所述透光层60,所述滤光层80的另一部分形成于所述透光层60与所述透镜元件40远离所述封装层30的一侧。所述滤光层80包括红色滤光层84、 绿色滤光层86和蓝色滤光层82,其中,红色滤光层84位于红色发光单元的上方,用于滤除红光外的其它光线;绿色滤光层86位于绿色发光单元的上方,用于滤除绿光外的其它光线;蓝色滤光层82位于蓝色发光单元的上方,用于滤除蓝光外的其它光线。所述透镜元件40的侧表面41与作为透光层60的滤光层80接触,所述侧表面41与所述封装层30所成的坡度角大于等于45度且小于90度。并且,与不同颜色滤光层80接触的不同所述侧表面41,所成的所述坡度角不相等,以获得较佳的白平衡效果。
红色滤光层84、绿色滤光层86和蓝色滤光层82的折射率均不相同。比如,红色滤光层84对于620nm红光的折射率是1.71;绿色滤光层86对于550nm绿光的折射率是1.63;蓝色滤光层82对于460nm蓝光的折射率是1.58。假如所有的透镜元件40被制作成相同的形态(由相同材料制成,折射率为1.47,并具有相等的坡度角),那么,由不同颜色滤光层所充当的透光层60与透镜元件40界面处的全反射临界角将不同,分别为59.8°(即,arcsin1.47/1.71)、64.4°(即,arcsin1.47/1.63)、68.5°(即,arcsin1.47/1.57)。这将导致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处的出光效率增益不一致(全反射临界角越小,出光效率越高),最终影响显示画面的白平衡。
通常而言,将红色滤光层84对应的透镜元件40的坡度角(即,与红色滤光层84接触的所述侧表面41所成的坡度角)设置为65度~70度(含两个端点),将绿色滤光层86对应的透镜元件40的坡度角(即,与绿色滤光层86接触的所述侧表面41所成的坡度角)设置为55度~60度(含两个端点),将蓝色滤光层82对应的透镜元件40的坡度角(即,与蓝色滤光层82接触的所述侧表面41所成的坡度角)设置为45度~50度,即可很好地实现上述白平衡。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可用于制作上述显示面板。如图2(a),先提供衬底10,所述衬底10上已形成有发光层20和封装层30。其中,所述发光层20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发光单元22(图中只 示出了一个发光单元22),相邻的发光单元22之间设置有像素限定层28。所述发光单元22可以分为用于发射红光的红色发光单元、用于发射绿光的绿色发光单元与用于发射蓝光的蓝色发光单元。每一发光单元22包括发光材料层23以及位于发光材料层23两侧的两个电极。图中只示出了位于发光材料层23下方的阳极25。所述封装层30设置于所述发光层20远离所述衬底10的一侧。所述封装层30可以是无机绝缘层-有机绝缘层-无机绝缘层的叠层结构。
如图2(b),在所述封装层30的上方形成多个凸起物50,所述凸起物50位于所述像素限定层28的正上方。但是,所述凸起物50的边界不必与所述像素限定层28的边界完全重合。比如,所述凸起物50覆盖的范围可略小于所述像素限定层28所覆盖的范围。所述凸起物50的顶表面可向外凸起。所述凸起物50的材料可以是光敏材料,比如正性亚克力材料。而后,可在凸起物50的顶表面形成第一反射层42。所述第一反射层42的材料可以包括银或者是银。
如图2(c),在凸起物50和第一反射层42上形成第一透镜45。第一透镜45与凸起物50的整体可呈下宽上窄的等腰梯形。第一透镜45的坡度角可为45度到90度之间,厚度可为1微米到3微米之间。
如图2(d)和图2(e),在第一透镜45的上方形成第二透镜47,并在第二透镜47的上表面开设凹槽。其中,第二透镜47的材料可与第一透镜45相同。并且,第二透镜47的坡度角可为45度到90度之间,优选与第一透镜45的坡度角相同,使得透镜元件40整体呈等腰梯形状。第二透镜47的厚度可为1微米到3微米之间。位于第二透镜47上表面的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优选为倒等腰三角形。所述凹槽的坡度可以是10度到35度,优选为20度。
而后,可在所述凹槽的表面形成第二反射层44。所述第二反射层44的平面形状与所述凹槽的表面相同或基本相同。所述第二反射层44同样可由银制作而成。
如图2(f),在相邻的透镜元件40之间填充透光层60。其中,透光层60的材质可以光学胶,所述透光层60的折射率可以是1.65到1.7。并且,所述透镜元件40在侧表面41处的折射率小于所述透光层60的折射率。
如图2(g),在透镜元件40和第二反射层44上方形成黑矩阵块70。并且,所述黑矩阵块70在所述衬底10上的投影与所述透镜元件40在所述衬底10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最后,在黑矩阵块70和透光层60的上方依次形成滤光层80和光学胶层90,即可获得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100。其它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与该方案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200,请参照图6,包括:
衬底10;
发光层20,设置于所述衬底10的一侧,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发光单元22(图中只示出了一个发光单元22),相邻的发光单元22之间设置有像素限定层28;
封装层30,设置于所述发光层20远离所述衬底10的一侧;
多个透镜元件40,设置于所述封装层30远离所述发光层20的一侧,所述透镜元件40在所述衬底10上的投影与所述像素限定层28在所述衬底10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即,透镜元件40位于像素限定层28的上方);
透光层60,设置于所述封装层30远离所述发光层20的一侧,所述透光层60的至少部分位于相邻的透镜元件40之间,所述透光层60在所述衬底10上的投影与所述发光单元22在所述衬底10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即,透光层60位于发光单元22的上方),以供发光单元22发出的光通过而进入用户的眼睛;
其中,所述透镜元件40具有与所述透光层60接触的侧表面41,所述透镜元件40在所述侧表面41处的折射率小于所述透光层60的折射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透镜元件40,有效提升了显示面板的出光效果。具体的,发光单元22发出的光一部分会直接透过透光层60进入用户的眼睛,另一部分则会照射到透镜元件40的侧表面41上。在上述侧表面41处,当光线(比如,光线L1)的入射角大于全反射临界角时,则会发生全反射,反射形成的光线L2直接经透光层60进入用户的眼睛;当光线(比如,光线L3)的入射角小于全反射临界角时,则会发生折射,折射后的光线L4、L5经透镜元件40也会进入用户的眼睛。由此,显著提升了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
继续参照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镜元件4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透镜45与第二透镜47,所述第一透镜45邻近所述封装层30设置,所述第二透镜47位于所述第一透镜45远离所述封装层30的一侧。并且,第二透镜47远离所述第一透镜45的表面(图6中第二透镜47的上表面)为允许光透过的出光面470。比如,图6中的光线L3先是折射入透镜元件40形成光线L4,而后自所述出光面470(第二透镜47的上表面)处再次折射后形成光线L5,而后进入用户的眼睛。经透镜元件40调整后形成的光线L5比原光线L3更接近正视角的方向,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正视角的出光效率。
所述第一透镜45在所述衬底10上的投影通常会完全落入像素限定层28在所述衬底10上的投影内。即,第一透镜45不延伸到发光单元22的正上方。所述第一透镜45下表面的边界与所述像素限定层28的边界之间的间距通常可设置为0到5微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镜47的所述出光面470呈折线状,该折线由两段或更多段直线连接而成。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镜47的所述出光面470呈弧线状。该弧线可以是标准的圆弧,也可以是不规则的曲线。不管是呈折线状还是呈弧线状,所述第二透镜47的所述出光面470均优选呈连续变化的渐变形状。比如,沿从所述出光面470的中心到所述出光面470的边缘的方向,所述出光面470与所述封装层3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如图 6、图7与图8所示。此时,相当于在第二透镜47的出光面470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优选为倒等腰三角形。所述凹槽的坡度可以是10度到35度,优选为20度。又比如,沿从所述出光面470的中心到所述出光面470的边缘的方向,所述出光面470与所述封装层30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如图9和图10所示。出光面470的上述渐变设计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出光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45与所述第二透镜47的材料相同,所述第一透镜45与所述第二透镜47的接触面为平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镜元件40可仅包括一个透镜,该透镜的形貌与第一透镜45、第二透镜47的整体形貌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远离所述封装层30的方向,所述透镜元件40的宽度逐渐减小。即,透镜元件40呈上窄下宽的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表面41与所述封装层30所成的坡度角大于等于45度且小于90度。较优的,所述坡度角为大于等于45度且小于等于70度。更优的,所述坡度角为55度左右。经多次实验验证,透镜元件40呈上窄下宽的形状以及上述坡度角的设置均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光层60与所述第一透镜45、所述第二透镜47由不同材质的光学胶制成。其中,所述透光层60的折射率为1.65到1.7,所述第一透镜45与所述第二透镜47的折射率为1.45到1.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光层60为平坦化层,填充在相邻的透镜元件40之间,并覆盖于透镜元件40远离所述封装层30的一侧,如图6、图7和图9所示。
所述透镜元件40还可包括第三透镜49,第三透镜49的折射率大于第一透镜45、第二透镜47的折射率。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透镜49的折射率不仅大于第一透镜45、第二透镜47的折射率,还大于透光层60的折射率。比如,第三透镜49可由折射率为1.7的光学胶制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透镜49设置于第二透镜47远离所述封装层30的一侧,如图7、图8和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透镜49直接设置于第一透镜45远离所述封装层30的一侧,而不再设置第二透镜47,如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透镜49远离所述封装层30的一侧被透光层60所覆盖,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透镜49远离所述封装层30的一侧未被透光层60所覆盖,如图8、图10和图11所示。通过设置第三透镜49可进一步对光线进行调整,使得经透镜元件40调整后形成的光线更接近正视角的方向,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正视角的出光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发光单元22包括发光材料层23以及位于发光材料层23两侧的两个电极。图6中只示出了位于发光材料层23下方的阳极25。
经仿真测试:传统显示面板的出光增益为12%。图6至图10中显示面板的出光增益分别为14.30%、16.10%、16.30%、14.50%与16.20%,在出光增益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显示面板。图11中显示面板的出光增益分别为12.80%,在出光增益方面也优于传统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种显示面板。
需要指出的是,在附图中,为了图示的清晰可能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尺寸。而且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上,或者可以存在中间的层。另外,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下”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下,或者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的层或元件。另外,还可以理解,当层或元件被称为在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时,它可以为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唯一的层,或还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层或元件。通篇相似的参考标记指示相似的元件。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 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20)

  1. 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
    发光层,设置于所述衬底的一侧,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发光单元,相邻的发光单元之间设置有像素限定层;
    封装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多个透镜元件,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所述透镜元件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所述像素限定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所述透镜元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邻近所述封装层设置,所述第二透镜位于所述第一透镜远离所述封装层的一侧;
    透光层,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所述透光层的至少部分位于相邻的透镜元件之间,所述透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其中,所述透镜元件具有与所述透光层接触的侧表面,所述透镜元件在所述侧表面处的折射率小于所述透光层的折射率。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元件邻近所述封装层的表面处设置有第一反射层,所述透镜元件远离所述封装层的表面处设置有第二反射层,所述第一反射层与所述第二反射层面对面设置。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镜元件与所述封装层之间设置有凸起物,所述凸起物具有邻近所述封装层的底表面和邻近所述透镜元件的顶表面,所述顶表面朝向所述透镜元件外凸,所述第一反射层设置在所述顶表面上。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物的材料包括光敏材料。
  5. 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层呈折线状或弧线状,并且,沿从中心到边缘的方向,所述第一反射层与所述封 装层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6. 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层和/或所述第二反射层的材料包括银。
  7. 如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黑矩阵块,所述黑矩阵块位于所述透镜元件远离所述封装层的一侧,所述黑矩阵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所述透镜元件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所述黑矩阵块具有邻近所述透镜元件的下表面和远离所述透镜元件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反射层与所述下表面相接触。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层呈折线状或弧线状,并且,沿从中心到边缘的方向,所述第二反射层与所述封装层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9. 如权利要求2至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表面与所述封装层所成的坡度角大于等于45度且小于90度。
  10. 如权利要求2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层的折射率为1.65到1.7,所述透镜元件的折射率为1.45到1.5。
  11. 如权利要求2至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层为平坦化层,填充在相邻的透镜元件之间;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滤光层,所述滤光层形成于所述透光层与所述透镜元件远离所述封装层的一侧。
  12. 如权利要求2至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层由滤光层的一部分充当,所述滤光层的一部分填充在相邻的所述透镜元件之间作为所述透光层,所述滤光层的另一部分形成于所述透光层与所述透镜元件远离所述封装层的一侧。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层包括红色滤光层、绿色滤光层和蓝色滤光层;
    所述透镜元件的侧表面与作为透光层的滤光层接触,所述侧表面与所述 封装层所成的坡度角大于等于45度且小于90度;
    与不同颜色滤光层接触的不同所述侧表面,所成的所述坡度角不相等。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与红色滤光层接触的所述侧表面所成的坡度角大于等于65度且小于等于70度;
    与绿色滤光层接触的所述侧表面所成的坡度角大于等于55度且小于等于60度;
    与蓝色滤光层接触的所述侧表面所成的坡度角大于等于45度且小于等于50度。
  15. 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远离所述第一透镜的表面为允许光透过的出光面。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所述出光面呈折线状或弧线状;并且,从所述出光面中心到所述出光面边缘的方向,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封装层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
  17. 如权利要求2至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的材料相同,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的接触面为平面。
  18. 如权利要求2至1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远离所述封装层的方向,所述透镜元件的宽度逐渐减小。
  19. 如权利要求15至1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元件还包括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二透镜或所述第一透镜远离所述封装层的一侧,所述第三透镜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或第二透镜的折射率。
  20.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80002063.3A 2022-06-30 2022-06-30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76431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102674 WO2024000355A1 (zh) 2022-06-30 2022-06-30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43195A true CN117643195A (zh) 2024-03-01

Family

ID=89383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2063.3A Pending CN117643195A (zh) 2022-06-30 2022-06-30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43195A (zh)
WO (1) WO202400035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34787B1 (ko) * 2012-07-25 2019-03-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189819B1 (ko) * 2014-09-01 2020-12-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10323354B (zh) * 2019-04-25 2021-12-14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7006654B2 (ja) * 2019-05-09 2022-0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1108602B (zh) * 2019-12-17 2022-02-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减少显示面板中环境光的反射的色分离的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造显示面板的方法
CN111338108B (zh) * 2020-04-08 2023-04-1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599850B (zh) * 2020-06-01 2022-12-2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834544B (zh) * 2020-06-30 2022-08-23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834545B (zh) * 2020-06-30 2022-10-14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2517209U (zh) * 2020-09-27 2021-02-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
CN114447246A (zh) * 2020-10-30 2022-05-06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394260B (zh) * 2021-06-11 2023-08-29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471259B (zh) * 2021-06-25 2022-09-0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497421A (zh) * 2022-02-14 2022-05-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00355A1 (zh) 2024-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04512B2 (en) Light emitting stacked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8630103A (zh) 显示装置
CN114068843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6912748B1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及び面状光源
CN113193151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323962A (zh) 显示装置
JP6912747B1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及び面状光源
US20120256562A1 (en) Display apparatus
US7321407B2 (en) Reflecto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04233957A (ja) 光学素子、面状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12599705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7643195A (zh)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CN114967203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512505A (zh) 显示背板及显示装置
CN114284455A (zh) 一种显示装置
KR20230032512A (ko) 발광 표시 장치
JP2000338476A (ja)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用カラーフィルター基板
CN114384723A (zh) 一种前置光源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KR20060018890A (ko) El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el 장치를 사용한액정 표시 장치
CN114967210B (zh) 一种反射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N116435296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221125977U (zh) 发光组件、显示面板和显示基板
TWI784731B (zh)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EP4016657B1 (en)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WO2024000291A1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