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17209U - 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17209U
CN212517209U CN202022161871.5U CN202022161871U CN212517209U CN 212517209 U CN212517209 U CN 212517209U CN 202022161871 U CN202022161871 U CN 202022161871U CN 212517209 U CN212517209 U CN 2125172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ubstrate
wavelength conversion
light
col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6187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翔
舒适
徐传祥
于勇
岳阳
黄海涛
黄维
刘玉杰
何伟
姚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6187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172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172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172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第一电极层,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发光材料层,用于发射激发光,所述发光材料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发光材料层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和至少一个光波长转换层,所述光波长转换层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用于将从发光材料层发出的激发光转换成预定颜色的光,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弹性透镜层,所述弹性透镜层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光波长转换层的朝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弹性透镜层配置成对于从发光材料层射出的激发光进行会聚。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该显示面板的设计有利于减小厚度。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一种包括该显示面板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量子点显示技术是显示技术的热点之一。在大尺寸显示装置的方案中,量子点-有机发光二极管(OD-OLED)显示面板将量子点显示技术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相结合,利用有机发光二极管激发量子点出光实现显示。该量子点-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具有潜在技术优势,例如,其具有高分辨率、高色域及高色纯度,且不具有视角依赖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第一电极层,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
发光材料层,用于发射激发光,所述发光材料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
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发光材料层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和
至少一个光波长转换层,所述光波长转换层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用于将从发光材料层发出的激发光转换成预定颜色的光,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弹性透镜层,所述弹性透镜层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光波长转换层的朝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弹性透镜层配置成对于从发光材料层射出的激发光进行会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透镜层具有200兆帕至600兆帕的弹性回复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薄膜封装,所述薄膜封装位于所述弹性透镜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且其中,在所述薄膜封装与所述光波长转换层之间、所述弹性透镜层周围填充有气体或柔性介质,所述气体或柔性介质的折射率低于所述弹性透镜层的折射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弹性透镜层和光波长转换层之间的保护层,其中,所述弹性透镜层在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上的高度等于所述保护层的朝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表面至所述薄膜封装的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表面在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上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光波长转换层包括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和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所述弹性透镜层包括第一会聚透镜和第二会聚透镜,所述第一会聚透镜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叠,所述第二会聚透镜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和所述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在平行于衬底基板的方向上被间隔部间隔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间隔部的朝向所述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或所述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的侧坡面与所述间隔部的朝向衬底基板一侧上的表面之间所成的内角小于90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间隔部的朝向衬底基板一侧上的表面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所述间隔部的背离衬底基板一侧上的表面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会聚透镜在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上的高度h满足: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887529490000021
其中,W是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的宽度同与该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相邻的两侧的间隔部的宽度之和,θ1是发光材料层出射的激发光的预定发散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材料层出射的激发光具有第三颜色,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颜色透光层,所述第三颜色透光层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用于透射所述激发光,所述弹性透镜层还包括第三会聚透镜,所述第三会聚透镜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三颜色透光层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滤光层,所述滤光层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光波长转换层的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滤光层用于对所述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和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的出射光进行滤光,所述滤光层为薄膜滤光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光层包括长通滤光膜,所述长通滤光膜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以及所述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长通滤光膜的通带波长范围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的期望的出射光波长范围和所述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的期望的出射光波长范围,且所述长通滤光膜的阻带波长范围覆盖了所述发光材料层出射的激发光的波长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光层包括:
第一颜色滤光膜,所述第一颜色滤光膜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一颜色滤光膜配置成滤除除去所述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的期望的出射光波长范围之外的其他波长的光;以及
第二颜色滤光膜,所述第二颜色滤光膜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颜色滤光膜配置成滤除除去所述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的期望的出射光波长范围之外的其他波长的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光波长转换层中的一个或多个光波长转换层的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表面具有会聚透镜表面的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彩膜盖板,所述彩膜盖板位于所述滤光层的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如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
该显示面板的设计有利于通过弹性透镜层的设计来减小厚度和减少相邻子像素之间的串色。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文本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要说明,应当知道,以下描述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文本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文本的限制,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示出弹性透镜层中的会聚透镜的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彩膜基板的示意图;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的一种薄膜滤光片的滤光特性的示意图;
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的另一种薄膜滤光片的滤光特性的示意图;
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的再一种薄膜滤光片的滤光特性的示意图;
图8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的又一种薄膜滤光片的滤光特性的示意图;
图9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再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0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以及
图12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下文对于实施例的描述旨在对本公开的总体构思进行解释和说明,而不应当理解为是对本公开的限制。在说明书和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构件。为了清晰起见,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并且附图中可能省略了一些公知部件和结构。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顶”或“底”等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当诸如层、膜、区域或衬底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在彩色显示面板中,可以使用输出多种不同颜色的有机发光元件,也可以使用输出单一颜色的有机发光元件并提供颜色转换结构来获得多种颜色的输出光。在后一种方案中,可以采用双基板结构,即在一块玻璃基板上制作有机发光元件的层叠结构,而在另一块玻璃基板上制作颜色转换结构,然后再将两块基板组装在一起,它们之间用填料来填充。
本公开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100。该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显示区AA和周边区P。在显示区中可以设置有多个子像素。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三个相邻的子像素,即第一子像素PX1、第二子像素PX2 和第三子像素PX3。作为示例,第一子像素PX1、第二子像素PX2和第三子像素PX3可以分别出射不同颜色的光以实现彩色显示,例如,第一子像素PX1可以发射红光,第二子像素PX2可以发射绿光,而第三子像素PX3可以发射蓝光。
图1中示出了该显示面板100(尤其是该显示面板100中的上述三个子像素)的具体膜层结构。图1可以大体看成是沿着图10中的剖切线X- X截得的剖视图。该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衬底基板30、第一电极层 21、发光材料层22、第二电极层23、光波长转换层31以及弹性透镜层 32。第一电极层21可以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30上。在此,第一电极层 21可以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30上并不意味着第一电极层21必定直接设置在衬底基板30上,例如,第一电极层21和衬底基板30之间还可以具有绝缘层40。发光材料层22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21的远离衬底基板30 的一侧,第二电极层23位于所述发光材料层22的远离衬底基板30的一侧。发光材料层22被第一电极层21和第二电极层23夹在中间,可以在第一电极层21和第二电极层23的电压的控制下来发射激发光。在此,发光材料层22、第一电极层21和第二电极层23构成了有机发光元件。所述光波长转换层31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23的远离衬底基板30的一侧,用于将从发光材料层22发出的激发光转换成预定颜色的光,例如,激发光为蓝色光,而光波长转换层31则可以将其转换成其他颜色,例如红色或绿色,从而实现彩色显示。该弹性透镜层32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23 的远离衬底基板30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光波长转换层31的朝向所述衬底基板30的一侧。所述弹性透镜层32配置成对于从发光材料层射出的激发光进行会聚。
弹性透镜层32可以由具有弹性回复力的材料(例如某些光刻胶材料 (如正性光刻胶或负性光刻胶制成。在图1的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双基板的结构,即有机发光结构(例如包括第一电极层21、发光材料层22和第二电极层23等)可以设置于上述的衬底基板30上,而光波长转换层 31可以设置在另一基板(可称为彩膜盖板50)上,然后将两块基板对盒组装在一起形成显示面板100。在相关技术中,光波长转换层31和有机发光结构之间填充有比较厚的填料(至少在10微米以上),这种填料可以用于支撑彩膜盖板50,防止彩膜盖板50过度压迫有机发光结构而影响有机发光结构的工作。然而,由于填料厚度较大,某个子像素中的有机发光结构发出的光可能会射入到相邻的子像素中的光波长转换层中,于是引起串色问题。而现有填料的厚度如果减小,容易出现厚度不均的问题,从而导致云纹(mura)等显示面板的缺陷。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弹性透镜层32代替填料设置在光波长转换层 31和有机发光结构之间,一方面可以起到支撑彩膜盖板50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对从有机发光结构发出的光进行会聚,以减小相邻的子像素的光的相互干扰。此外,弹性透镜层32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来调节厚度,例如可以在2微米至9微米之间进行设置。这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填料,可以减小显示面板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封装结构,该封装结构可设置在第二电极层23的远离衬底基板30的一侧上,该封装结构例如可以是位于所述弹性透镜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薄膜封装(TFE),该薄膜封装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封装层25、有机封装层26 和第二无机封装层27。该薄膜封装可以用于防止阵列基板上的功能膜层受到环境的腐蚀和污染。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薄膜封装与所述光波长转换层之间、所述弹性透镜层32周围填充有气体或柔性介质29。在使用中,弹性透镜层32由于承受重量会产生一定的形变,此时,弹性透镜层32周围的气体(例如空气、氮气、氦气等)或柔性介质29能够容许弹性透镜层32的这种形变。作为示例,柔性介质29可以是由与弹性透镜层32的弹性性能相匹配的诸如聚酰亚胺、聚酰胺、聚氨酯等材料制成。柔性介质29能够在弹性透镜层32产生形变时也产生相应的形变。比如,柔性介质29也能够提供200兆帕至600兆帕的弹性回复力。为了更好实现弹性透镜层32的光学会聚作用,例如,气体或柔性介质29的折射率小于弹性透镜层32的折射率。弹性透镜层32与普通的非弹性透镜层相比,能够借助弹性回复力对于其所承载的膜层结构(例如彩膜盖板等) 提供更大的支撑力,有助于减小膜层厚度。柔性介质29位于弹性透镜层 32的周围,一方面能够辅助弹性透镜层32提供弹性支撑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弹性透镜层32的制作工艺提供便利(具体可参见下面如图9所示的实施例的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在所述弹性透镜层32和光波长转换层之间还可以设置有保护层311。该保护层311例如可以由氮化硅 (SiN)制成,可以整面沉积。保护层311例如可以具有6000埃以上的厚度。所述弹性透镜层32在垂直于衬底基板30的方向上的高度h等于保护层311的朝向所述衬底基板30的一侧的表面至所述薄膜封装的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表面在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上的距离。即,弹性透镜层32的上下两侧分别抵靠保护层311的表面和薄膜封装的表面。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有保护层311,而使弹性透镜层与光波长转换层直接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00中的光波长转换层31 可以包括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和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B。相应地,所述弹性透镜层32可以包括第一会聚透镜32A和第二会聚透镜 32B。所述第一会聚透镜32A在衬底基板3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在衬底基板3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叠,所述第二会聚透镜32B在衬底基板3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 31B在衬底基板3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叠。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 31A和第一会聚透镜32A位于第一子像素PX1中,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B和第二会聚透镜32B位于第二子像素PX2中。作为示例,第一会聚透镜32A在衬底基板30上的正投影可以完全覆盖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在衬底基板30上的正投影,这可以使得第一会聚透镜32A更好地将从发光材料层22发出的光会聚到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如图 1所示,从发光材料层22发出的激发光La、Lb可以经过第一会聚透镜 32A的会聚作用而朝向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偏转。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从发光材料层22发出的发散角比较大的激发光Lb也可以由于第一会聚透镜32A的会聚作用而不射向相邻的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B,而被间隔部34A所吸收。也就是说,在第一会聚透镜32A在衬底基板30 上的正投影较大(例如在完全覆盖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在衬底基板30上的正投影的情况下),可以削减相邻的光波长转换层之间的光学干扰。同样,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会聚透镜32B在衬底基板30上的正投影也可以完全覆盖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B在衬底基板30上的正投影。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和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B在平行于衬底基板30的方向上被间隔部34A间隔开。间隔部34A可以防止来自不同颜色的光波长转换层的光之间的相互干扰,还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对比度。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间隔部34A可以对光线具有吸收和/或反射作用。
作为示例,如图1所示,间隔部34A的横截面具有梯形形状。该梯形的远离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和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B的底边(图1中为下底边)比靠近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和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B的底边(图1中为上底边)更长。或者说,间隔部34A 的朝向所述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或所述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 31B的侧坡面341与所述间隔部34A的朝向衬底基板30一侧上的表面 (图1中为间隔部34A的下表面)之间所成的内角小于90度。这意味着间隔部34A的侧坡面341是背离第一会聚透镜32A或第二会聚透镜32B 的。从发光材料层22发出的光在入射到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或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B之后会与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或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B中的结构(例如量子点等)相互作用,在这种相互作用过程中,光的方向可能会被改变,而可能照射到间隔部34A的侧坡面341上。由于侧坡面341与所述间隔部34A的朝向衬底基板30一侧上的表面(图1中为间隔部34A的下表面)之间所成的内角小于90度,当光照射到侧坡面341上时,光的至少一部分会被朝向远离第一会聚透镜 32A或第二会聚透镜32B的方向反射(参见图1中的光线Lc),从而增大出光量,且可以避免侧坡面341将光朝向发光材料层22反射而产生干扰等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间隔部34A的朝向衬底基板30一侧上的表面在衬底基板30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所述间隔部34A的背离衬底基板 30一侧上的表面在衬底基板30上的正投影的面积。这也有助于使得更多的光从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或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B岀射。
下面以第一会聚透镜32A为例对弹性透镜层32中的透镜的高度进行介绍。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一会聚透镜32A与周围结构的位置和尺寸关系。第一会聚透镜32A在垂直于衬底基板30的方向上的高度h越大,发光材料层22与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之间的距离就会越大,这可能降低光的利用率。在图3中示意性地示出了与第一会聚透镜32A对应的发光材料层22的左右边界。假定从发光材料层22的有效发光区22A 的左右边界(应当理解,发光材料层22只有在被施加电压的部分才是能够进行有效发光的部分,通常可以认为发光材料层22在像素界定层28 的开口区内的部分为发光材料层22的有效发光区22A。图3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有效发光区22A的左右边界(即有效发光区22A左侧的黑色块和右侧的黑色块与有效发光区22A的交界处))射出的光与第一会聚透镜 32A相切,则可以得到以下关系:所述第一会聚透镜32A在垂直于衬底基板30的方向上的高度h满足: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887529490000101
其中,W是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的宽度同与该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相邻的两侧的间隔部34A的宽度之和,如图3所示。θ1是有效发光区22A出射的激发光的预定发散角。假定在本申请中,发散角θ1的定义是激发光光束在垂直于衬底基板30的方向上的截面的包络线与垂直于衬底基板30的方向的夹角。而在激发光光束具有这样的发散角θ1 时,激发光光束恰好不会照射到与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相邻的其他光波长转换层中。当第一会聚透镜32A在垂直于衬底基板30的方向上的高度h不满足上式(1)时(即高度h大于式(1)中的不等号右侧的部分时),第一会聚透镜32A可能会对激发光光束产生不期望的偏折而使一部分光照射到与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相邻的其他的光波长转换层中从而产生一定的串扰。
另一方面,如果第一会聚透镜32A在垂直于衬底基板30的方向上的高度h太小,又可能使得该第一会聚透镜32A的曲率半径过大。如果第一会聚透镜32A的曲率半径过大,第一会聚透镜32A可能会与相邻的其他会聚透镜(例如第二会聚透镜32B)交叠(在子像素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因而,第一会聚透镜32A的曲率半径过大可能导致子像素的尺寸的不必要的增加而减小分辨率。另外,第一会聚透镜32A在垂直于衬底基板30的方向上的高度h太小也不利于对压在弹性透镜层32上的结构进行弹性支撑(尤其是在弹性透镜层32上方设置有较重的基板或盖板的情况下)。作为示例,第一会聚透镜32A在垂直于衬底基板30的方向上的高度h可以为2微米至9微米。
虽然上述以第一会聚透镜32A为例对弹性透镜层32中的会聚透镜结构进行了介绍,但是应当理解,弹性透镜层32中的其他的会聚透镜结构(例如第二会聚透镜32B等)也可以是与之相似的。具体细节不再赘述。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期望弹性透镜层32中的会聚透镜结构具有较大的折射率以使得对于从发光材料层22出射的激发光进行会聚。作为示例,弹性透镜层32中的会聚透镜结构可以具有200兆帕至600兆帕的弹性回复力,如具有约400兆帕的弹性回复力。例如,弹性透镜层32中的会聚透镜结构可以由光敏抗蚀剂材料制成(如某些正性抗蚀剂或负性抗蚀剂),还可以由诸如聚酰亚胺、聚酰胺、聚氨酯、树脂等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黑矩阵层 BM,所述黑矩阵层BM位于所述间隔部34A的背离衬底基板30的一侧。所述黑矩阵层BM在衬底基板3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间隔部34A在衬底基板3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叠。黑矩阵层BM一方面可以用于分隔相邻的子像素;另一方面可以在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的制作过程中用作对位基准,例如,当显示面板采用双基板结构时,上述间隔部34A、光波长转换层、弹性透镜层32都设置在彩膜基板50上,而在形成这些结构之前可以在彩膜基板50上先形成黑矩阵层BM,从而在形成间隔部34A、光波长转换层、弹性透镜层32等结构时可以以该黑矩阵层BM为对位基准。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发光材料层22出射的激发光可以具有第三颜色。而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可以将该第三颜色的激发光转换成第一颜色的光,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B可以将该第三颜色的激发光转换成第二颜色的光。例如,发光材料层22可发出蓝光,上述第一颜色的光是红光,第二颜色的光是绿光。对于具有三种颜色(例如红绿蓝)的子像素的显示面板而言,由于第三颜色的光本身就可以用于显示,所以只需要将该第三颜色的光射出即可,而不需要再将其转换成其他颜色。在图1 所示的示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可包括第三颜色透光层31C,所述第三颜色透光层31C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23的远离衬底基板30的一侧,用于透射所述激发光。相应地,所述弹性透镜层32还可包括第三会聚透镜32C。所述第三会聚透镜32C在衬底基板3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三颜色透光层31C在衬底基板3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叠。第三会聚透镜 32C可以用于将从发光材料层22发出的第三颜色的激发光会聚和引导到第三颜色透光层31C。作为示例,第三会聚透镜32C在衬底基板30上的正投影可以完全覆盖所述第三颜色透光层31C在衬底基板30上的正投影,以使得尽可能多的第三颜色的激发光被第三会聚透镜32C会聚和引导到第三颜色透光层31C中。第三颜色透光层31C可以与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和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B并排地布置。在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B和第三颜色透光层31C中的相邻的两者之间可以由间隔部34A、34B隔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B和所述第三颜色透光层31C中的至少一者包含有散射颗粒,用于对入射的激发光进行散射。例如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B和所述第三颜色透光层31C中均可以包含有这样的散射颗粒。这种散射颗粒可以使得从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B和所述第三颜色透光层31C岀射的光的强度分布更加均匀。特别地,在所述第三颜色透光层31C不包括这些散射颗粒的情况下,岀射光的光强可能会相对地集中在某个区域(例如在正负30度的视角内),而超出这个区域,岀射光强会显著下降。这就可能导致位于不同区域的观察者观看到的显示图像的强度不同。而在所述第三颜色透光层31C包含这种散射颗粒的情况下,出射光的光强可能在一个更大的范围(例如在正负60度的视角内或正负80度的视角内)上是比较均匀的。另外,在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和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B 中设置的散射颗粒还可以通过散射来增加光波长转换的效率(例如对于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为量子点层时增强入射光与量子点的相互作用)。作为示例,所述散射颗粒的尺寸可在100nm至600nm的范围内。例如,所述散射颗粒可以由二氧化钛等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滤光层35,所述滤光层35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光波长转换层31的背离所述衬底基板30的一侧。该滤光层35用于对所述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和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B的出射光进行滤光。该滤光层35可以用于滤除从发光材料层 22发出的激发光,以避免其对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和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B的岀射光产生干扰。在一些实施例中,滤光层可以包括由多层光学干涉薄膜(或称薄膜滤光片)来形成的滤光膜。
图5、图6、图7和图8分别给出了四种不同的滤光膜的透光率和波长的变化关系图。图5示出了一种可用于对从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 31B岀射的光进行滤光的滤光膜。该滤光膜可透过绿光(通带波长范围约510nm至590nm)并滤除其他波长的光。该滤光膜例如可以由多个二氧化钛(TiO2)和二氧化硅(SiO2)的交替膜层构成。表1给出了一种示例。
膜层顺序 材料 厚度(nm)
1 TiO<sub>2</sub> 32.50
2 SiO<sub>2</sub> 15.83
3 TiO<sub>2</sub> 41.31
4 SiO<sub>2</sub> 88.44
5 TiO<sub>2</sub> 72.08
6 SiO<sub>2</sub> 93.25
7 TiO<sub>2</sub> 18.50
8 SiO<sub>2</sub> 28.51
9 TiO<sub>2</sub> 45.14
10 SiO<sub>2</sub> 91.78
11 TiO<sub>2</sub> 41.89
12 SiO<sub>2</sub> 90.67
13 TiO<sub>2</sub> 32.47
14 SiO<sub>2</sub> 16.32
15 TiO<sub>2</sub> 45.16
16 SiO<sub>2</sub> 96.04
17 TiO<sub>2</sub> 54.37
18 SiO<sub>2</sub> 91.69
19 TiO<sub>2</sub> 28.86
20 SiO<sub>2</sub> 17.87
21 TiO<sub>2</sub> 45.91
表1
在表1给出的示例中,该滤光膜由11层二氧化钛和10层二氧化硅交替构成。其中,各二氧化钛层的总厚度为458.19nm,各二氧化硅层的总厚度为630.40nm。入射光会在各个相邻的二氧化钛层和二氧化硅层之间产生透射和反射,所形成的多束透射光和反射光会产生干涉从而形成所期望的空间光强分布。
图6示出了一种可用于对从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岀射的光进行滤光的滤光膜。该滤光膜可透过红光(通带波长范围约620nm至670nm)并滤除其他波长的光。该滤光膜例如也可以由多个二氧化钛 (TiO2)和二氧化硅(SiO2)的交替膜层构成。表2给出了一种示例。
膜层顺序 材料 厚度(nm)
1 TiO<sub>2</sub> 43.44
2 SiO<sub>2</sub> 65.99
3 TiO<sub>2</sub> 5.10
4 SiO<sub>2</sub> 75.08
5 TiO<sub>2</sub> 39.78
6 SiO<sub>2</sub> 62.69
7 TiO<sub>2</sub> 23.50
8 SiO<sub>2</sub> 65.59
9 TiO<sub>2</sub> 85.76
10 SiO<sub>2</sub> 83.59
11 TiO<sub>2</sub> 48.84
12 SiO<sub>2</sub> 87.70
13 TiO<sub>2</sub> 40.29
14 SiO<sub>2</sub> 81.93
15 TiO<sub>2</sub> 61.48
16 SiO<sub>2</sub> 48.26
17 TiO<sub>2</sub> 30.62
18 SiO<sub>2</sub> 83.81
19 TiO<sub>2</sub> 60.80
表2
在表2给出的示例中,该滤光膜由10层二氧化钛和9层二氧化硅交替构成。其中,各二氧化钛层的总厚度为439.59nm,各二氧化硅层的总厚度为654.65nm。入射光同样会在各个相邻的二氧化钛层和二氧化硅层之间产生透射和反射,所形成的多束透射光和反射光会产生干涉从而形成所期望的空间光强分布。该空间光强分布依赖于各个膜层的布置和各层的厚度。表2给出的示例由于各个膜层的布置数量和厚度与表1所示的示例不同,因此,其滤光效果也是不同的。
图7示出了一种可用于对从第三颜色透光层31C岀射的光进行滤光的滤光膜。该滤光膜为短通滤光膜,可透过蓝光(通带波长范围约为小于480nm)并滤除其他波长的光。该滤光膜例如也可以由多个二氧化钛 (TiO2)和二氧化硅(SiO2)的交替膜层构成。表3给出了一种示例。
膜层顺序 材料 厚度(nm)
1 TiO<sub>2</sub> 57.79
2 SiO<sub>2</sub> 100.22
3 TiO<sub>2</sub> 53.15
4 SiO<sub>2</sub> 123.26
5 TiO<sub>2</sub> 16.96
6 SiO<sub>2</sub> 22.51
7 TiO<sub>2</sub> 69.99
8 SiO<sub>2</sub> 104.25
9 TiO<sub>2</sub> 49.18
10 SiO<sub>2</sub> 102.70
11 TiO<sub>2</sub> 47.36
12 SiO<sub>2</sub> 102.30
13 TiO<sub>2</sub> 49.48
14 SiO<sub>2</sub> 100.43
15 TiO<sub>2</sub> 50.76
16 SiO<sub>2</sub> 19.17
17 TiO<sub>2</sub> 3.55
表3
在表3给出的示例中,该滤光膜由9层二氧化钛和8层二氧化硅交替构成。其中,各二氧化钛层的总厚度为398.22nm,各二氧化硅层的总厚度为674.84nm。入射光同样会在各个相邻的二氧化钛层和二氧化硅层之间产生透射和反射,所形成的多束透射光和反射光会产生干涉从而形成所期望的空间光强分布。该空间光强分布依赖于各个膜层的布置和各层的厚度。表3给出的示例由于各个膜层的布置数量和厚度与表1和表2 所示的示例不同,因此,其滤光效果也是不同的。
图8示出了一种可用于对从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和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B岀射的光进行滤光的滤光膜。该滤光膜为长通滤光膜,可透过红光和相当一部分绿光(通带波长范围约为大于560nm)并滤除其他波长的光。该滤光膜例如也可以由多个二氧化钛(TiO2)和二氧化硅(SiO2)的交替膜层构成。表4给出了一种示例。
膜层顺序 材料 厚度(nm)
1 SiO<sub>2</sub> 70.85
2 TiO<sub>2</sub> 32.14
3 SiO<sub>2</sub> 56.69
4 TiO<sub>2</sub> 44.00
5 SiO<sub>2</sub> 64.10
6 TiO<sub>2</sub> 39.47
7 SiO<sub>2</sub> 67.71
8 TiO<sub>2</sub> 42.31
9 SiO<sub>2</sub> 64.54
10 TiO<sub>2</sub> 41.77
11 SiO<sub>2</sub> 68.82
12 TiO<sub>2</sub> 40.83
13 SiO<sub>2</sub> 64.19
14 TiO<sub>2</sub> 43.35
15 SiO<sub>2</sub> 68.92
16 TiO<sub>2</sub> 37.93
17 SiO<sub>2</sub> 63.14
18 TiO<sub>2</sub> 46.80
19 SiO<sub>2</sub> 68.53
20 TiO<sub>2</sub> 21.98
表4
在表4给出的示例中,该滤光膜由10层二氧化钛和10层二氧化硅交替构成。其中,各二氧化钛层的总厚度为390.58nm,各二氧化硅层的总厚度为657.49nm。入射光同样会在各个相邻的二氧化钛层和二氧化硅层之间产生透射和反射,所形成的多束透射光和反射光会产生干涉从而形成所期望的空间光强分布。该空间光强分布依赖于各个膜层的布置和各层的厚度。表4给出的示例由于各个膜层的布置数量和厚度与表1、表 2和表3所示的示例不同,因此,其滤光效果也是不同的。
以上给出了一些滤光层的例子。在上述示例中,滤光层是由多层光学干涉薄膜构成的。从图5至图8中可以看出,该滤光层具有良好的信噪比,阻带相对于通带的衰减非常显著。而在现有的显示面板中,滤光层通常是由光敏抗蚀剂制成的,利用光敏抗蚀剂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作用的差异来实现滤光。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由多层光学干涉薄膜构成的滤光层利用光学干涉薄膜对于不同波长的光的干涉和反射作用 (例如可以将不期望通过滤光膜的光反射回去)来实现滤光,与由光敏抗蚀剂制成的滤光层相比,滤光的效果更好。滤光膜的具体实现方式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实际中,可以根据需要来设置各个光学干涉薄膜的材料、层数与厚度等参数以实现所需的滤光效果。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除去上述采用多层光学干涉薄膜之外的其他结构来制作滤光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光层包括长通滤光膜35D(例如该长通滤光膜的滤光特性如图8所示)。这种长通滤光膜可用于对从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和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B岀射的光进行滤光。作为示例,如图1所示,所述长通滤光膜在衬底基板30上的正投影可以覆盖所述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在衬底基板30上的正投影以及所述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B在衬底基板30上的正投影。所述长通滤光膜的通带波长范围可以覆盖所述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的期望的出射光波长范围和所述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B的期望的出射光波长范围,且所述长通滤光膜的阻带波长范围覆盖了所述发光材料层22出射的激发光的波长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并不需要长通滤光膜的通带波长范围必须完全覆盖所述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的期望的出射光波长范围和所述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B的期望的出射光波长范围。而只需要长通滤光膜的通带波长范围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的期望的出射光波长范围和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B的期望的出射光波长范围。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对于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和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B分别设置不同的滤光层,简化了制作工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光层可以包括第一颜色滤光膜35A和第二颜色滤光膜35B(参见图2)。所述第一颜色滤光膜35A在衬底基板30 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在衬底基板30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一颜色滤光膜35A配置成滤除除去所述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5A的期望的出射光波长范围之外的其他波长的光。例如,在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的输出光为红光时,第一颜色滤光膜35A可以为红通膜,比如可以具有如图6所示的特性。第二颜色滤光膜35B在衬底基板30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B在衬底基板30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颜色滤光膜35B配置成滤除除去所述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B的期望的出射光波长范围之外的其他波长的光。例如,在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B的输出光为绿光时,第二颜色滤光膜35B可以为绿通膜,比如可以具有如图5所示的特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长通滤光膜、第一颜色滤光膜以及第二颜色滤光膜中的至少一种都可以具有对蓝光的高反射特性。这有利于将蓝光反射回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和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B,从而提高蓝光的利用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第三颜色滤光膜35C,所述第三颜色滤光膜35C位于所述第三颜色透光层31C的背离所述衬底基板 30的一侧,所述第三颜色滤光膜35C在衬底基板30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三颜色透光层31C在衬底基板30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三颜色滤光膜 35C用于滤除所述发光材料层22出射的激发光的期望波长范围之外的其他波长的光。例如,在发光材料层22出射的激发光为蓝色光时,第三颜色滤光膜35C可以为蓝通膜,比如可以具有如图7所示的特性。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双基板结构,即具有彼此相反地设置的衬底基板30和彩膜盖板50。作为示例,彩膜盖板50位于所述滤光层35的背离所述衬底基板30的一侧。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显示面板可以不包括彩膜盖板50,而仅具有衬底基板30,为单基板结构。图9中给出了这样的一种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100”中,滤光层35(例如第一颜色滤光膜35A、第二颜色滤光膜 35B、第三颜色滤光膜35C)的背离衬底基板30的一侧上仅仅设置有保护层36,而没有例如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盖板。采用双基板结构的显示面板与采用单基板结构的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是不同的。对于双基板结构的显示面板,通常是将由第一电极层21、发光材料层22和第二电极层 23等结构(例如还可包括薄膜封装TFE)形成于衬底基板30上,而将光波长转换层31以及弹性透镜层32等结构(例如还可以包括间隔部34A、滤光层35)形成在彩膜盖板50上。之后再将形成有这些结构的衬底基板 30和彩膜基板50进行对盒,组装在一起。而采用单基板结构的显示面板,可以在衬底基板30上形成第一电极层21、发光材料层22和第二电极层 23等结构之后,继续在衬底基板30上形成弹性透镜层32以及光波长转换层31等结构。在图9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薄膜封装的背离衬底基板30 的表面(图9中是上表面)与所述光波长转换层的朝向衬底基板30的表面(图9中是下表面)之间、所述弹性透镜层32周围填充有柔性介质 29。柔性介质29在弹性透镜层32产生弹性变形时可以产生相应的变形,以与弹性透镜层32相协调。在这种情况下,柔性介质29既可以起到配合弹性透镜层32进行辅助支撑,还有利于弹性透镜层32的制作。例如,在衬底基板30上形成薄膜封装(如包括第一无机封装层25、有机封装层 26和第二无机封装层27)之后,可以在薄膜封装的表面上先形成一层柔性介质29,并在柔性介质29中形成容纳开口,然后将弹性透镜层32形成于容纳开口中。作为示例,柔性介质29在垂直于衬底基板30的方向上的厚度可以与弹性透镜层32在垂直于衬底基板30的方向上的高度大致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的至少一个光波长转换层31中的一个或多个光波长转换层的背离所述衬底基板30的一侧的表面具有会聚透镜表面的形状。这通常是由于一个或多个光波长转换层31(部分或全部) 采用了打印技术来形成,而不是采用蒸镀来形成的。这有利于简化工艺,对于大尺寸的显示面板(例如电视或电脑显示器等上的显示面板)尤其有益。在图9的实施例中,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B’和第三颜色透光层31C的背离所述衬底基板30的一侧的表面均具有会聚透镜表面的形状。这有利于增加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 31A’、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B’和第三颜色透光层31C的岀射光强。然而,这不是必须的,例如显示面板中的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B’和第三颜色透光层31C中仅一部分背离所述衬底基板30的一侧的表面具有会聚透镜表面的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图2和图9所示的上述实施例中,弹性透镜层32中的第一会聚透镜32A、第二会聚透镜32B和第三会聚透镜32C 被布置成具有朝向衬底基板30的凸面和背离衬底基板30的平坦面,然而这只是示意性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在工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弹性透镜层32中的第一会聚透镜32A、第二会聚透镜 32B和第三会聚透镜32C被布置成具有朝向衬底基板30的平坦面和背离衬底基板30的凸面。对于双基板结构,采用如图1和图2所示的将会聚透镜的凸面朝向衬底基板30设置而将平坦面设置成背离衬底基板30是更有优势的。在制作双基板结构的显示面板的工艺中,通常,弹性透镜层32是在彩膜基板上形成的,因此,将会聚透镜的平坦面背离衬底基板 30(即面朝彩膜基板),可以使得会聚透镜的平坦面贴合在彩膜基板的其他结构(例如保护层311)上,这样易于形成会聚透镜的形状且易于减小气体或柔性介质29在垂直于衬底基板上所占据的厚度。而如果将会聚透镜的凸面朝向彩膜基板,即,使会聚透镜的凸面形成在彩膜基板的其他结构(例如保护层311)上,则会给制作工艺造成困难,使会聚透镜的形状更难形成(尤其是对于弹性透镜层32周围填充有气体的结构),也不利于减小显示面板的总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衬底基板30和第一电极层21之间还可以设置有绝缘层40和诸如薄膜晶体管44等驱动电路结构。在发光材料层22与绝缘层40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像素界定层28,该像素界定层28中设有开口区,用于限定发光材料层22的设置位置。由于本公开的内容主要在于与弹性透镜层32和光波长转换层相关联的内容,因此,对于封装结构、绝缘层40、像素界定层28和驱动电路结构不再详细示出和讨论。
下面对于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进行介绍。
如图11所示,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步骤S11:提供衬底基板并在衬底基板上依次形成第一电极层、发光材料层和第二电极层以形成阵列基板;
步骤S12:提供彩膜盖板并在彩膜盖板上形成至少一个光波长转换层;以及
步骤S13:在所述至少一个光波长转换层的背离彩膜盖板的一侧上形成弹性透镜层以制成彩膜基板。
如前所述,弹性透镜层32用于对于从发光材料层22射出的激发光进行会聚。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上述步骤S13之前,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14:在彩膜盖板上形成滤光层;以及
步骤S15:在滤光层的背离彩膜盖板的一侧上形成多个间隔部,在间隔部之间设有开口区。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光波长转换层形成在所述开口区中,相邻的光波长转换层由所述间隔部间隔开。
在上述步骤S14中,滤光层可以通过沉积多个光学干涉膜层并通过诸如光刻术等手段进行图案化来制成或采用高精度金属掩膜板来进行蒸镀制成。所述光学干涉膜层可以例如由SIO2/TiO2等高低折射率材料交替形成膜系结构。在上述方法中,间隔部可以由挡光性材料(吸收或反射性材料)制成,既可以防止相邻像素之间的串色,还可以提高光波长转换层的厚度。在所述至少一个光波长转换层包括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 31A和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B时,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A和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31B可以分两个子步骤分别形成。当显示面板中设有第三颜色透光层31C的情况下,第三颜色透光层31C例如可以由透明的保护胶来形成,该透明的保护胶可用于进行平坦化处理。对于高段差基底,可采用压印的方式以提高平坦效果,具体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形成滤光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16:在彩膜盖板上形成黑矩阵层,其中,所述滤光层位于所述黑矩阵层的背离彩膜基板的一侧。如前所述,黑矩阵层BM可以用作形成间隔部34A、光波长转换层、弹性透镜层32等结构的对位基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17:将所述彩膜基板与阵列基板组装在一起以形成显示面板。该步骤S17例如可以通过粘合等方式来实现。
更具体地,上述步骤S11还可以包括在衬底基板上形成多种膜层结构。例如,在衬底基板上形成薄膜晶体管结构及薄膜封装等。
在图11中可选的步骤用虚线框表示。
如前所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可以具有双基板结构或者单基板结构。对于双基板结构的显示面板(即同时设置有衬底基板和彩膜基板的显示面板),例如可以采用如图11所示的制作方法来制作。在此情况下,光波长转换层可以通过蒸镀来形成。图4给出了彩膜基板的结构的示例。
如图12所示,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步骤S21:在衬底基板上依次形成第一电极层、发光材料层、第二电极层和薄膜封装;
步骤S22:在薄膜封装的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上形成弹性透镜层;
步骤S23:在弹性透镜层的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上形成多个间隔部;
步骤S24:在间隔部之间的开口区中形成至少一个光波长转换层;
步骤S25:在所述至少一个光波长转换层的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上形成滤光层。
在上述方法中,光波长转换层可以通过喷墨打印方式制作,对于大尺寸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比较有利。而间隔部的设置有利于形成容纳所打印的材料流体的凹腔,有助于实现通过喷墨打印方式制作光波长转换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前所述,在衬底基板30上形成薄膜封装(如包括第一无机封装层25、有机封装层26和第二无机封装层27)之后,可以在薄膜封装的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上先形成一层柔性介质29,并在柔性介质29中形成容纳开口,然后将弹性透镜层32形成于容纳开口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光波长转换层中的一个或多个光波长转换层的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表面形成有会聚透镜表面的形状。该形状可以通过在喷墨打印过程中材料流体的表面形状来形成。该形状有利于提高从光波长转换层岀射的光强。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在步骤S25之后,还可以在滤光层的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上形成保护层。由上述图12所示的方法制作的显示面板例如可以具有单基板结构。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光波长转换层例如可以包括量子点、量子棒或磷光体等。作为示例,光波长转换层中可以设有量子点(尺寸在2纳米至30纳米,通常为球形)以及比量子点尺寸大得多的颗粒散射体来增强量子点的光转换效率和均匀性。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弹性透镜层32可以通过图案化方式来制作,例如弹性透镜层32可以由光刻胶材料通过光刻术来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间隔部34A、34B例如可以是黑色、灰色或白色的。间隔部34A、34B可以用于反射或吸收激发光,削减相邻的子像素之间的光学干扰。例如,间隔部34A、34B可以由光敏抗蚀剂材料制成,为了增强效果,其中还可以混有二氧化硅或二氧化钛等成分来增强色彩、反射率等性能参数。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100、100’、100”。该电子装置例如可以为任何一种显示装置,如智能手机、可穿戴式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车载显示器、电子书等。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公开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一种限制。附图中的尺寸比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的说明了本公开的原理及构造,而非用于限制本公开,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明白,在不偏离本公开的总体构思的情况下,对本公开所作的任何改变和改进都在本公开的范围内。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如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基板;
第一电极层,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
发光材料层,用于发射激发光,所述发光材料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
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发光材料层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和
至少一个光波长转换层,所述光波长转换层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用于将从发光材料层发出的激发光转换成预定颜色的光,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弹性透镜层,所述弹性透镜层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光波长转换层的朝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弹性透镜层配置成对于从发光材料层射出的激发光进行会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弹性透镜层具有200兆帕至600兆帕的弹性回复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薄膜封装,所述薄膜封装位于所述弹性透镜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且其中,在所述薄膜封装与所述光波长转换层之间、所述弹性透镜层周围填充有气体或柔性介质,所述气体或柔性介质的折射率低于所述弹性透镜层的折射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弹性透镜层和光波长转换层之间的保护层,其中,所述弹性透镜层在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上的高度等于所述保护层的朝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表面至所述薄膜封装的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表面在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上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光波长转换层包括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和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所述弹性透镜层包括第一会聚透镜和第二会聚透镜,所述第一会聚透镜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叠,所述第二会聚透镜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相邻的所述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和所述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在平行于衬底基板的方向上被间隔部间隔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间隔部的朝向所述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或所述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的侧坡面与所述间隔部的朝向衬底基板一侧上的表面之间所成的内角小于90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间隔部的朝向衬底基板一侧上的表面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所述间隔部的背离衬底基板一侧上的表面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会聚透镜在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上的高度h满足:
Figure FDA0002704465220000021
其中,W是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的宽度同与该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相邻的两侧的间隔部的宽度之和,θ1是发光材料层出射的激发光的预定发散角。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发光材料层出射的激发光具有第三颜色,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颜色透光层,所述第三颜色透光层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用于透射所述激发光,所述弹性透镜层还包括第三会聚透镜,所述第三会聚透镜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三颜色透光层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叠。
11.根据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滤光层,所述滤光层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光波长转换层的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滤光层用于对所述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和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的出射光进行滤光,所述滤光层为薄膜滤光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滤光层包括长通滤光膜,所述长通滤光膜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以及所述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长通滤光膜的通带波长范围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的期望的出射光波长范围和所述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的期望的出射光波长范围,且所述长通滤光膜的阻带波长范围覆盖了所述发光材料层出射的激发光的波长范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滤光层包括:
第一颜色滤光膜,所述第一颜色滤光膜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一颜色滤光膜配置成滤除除去所述第一颜色光波长转换层的期望的出射光波长范围之外的其他波长的光;以及
第二颜色滤光膜,所述第二颜色滤光膜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颜色滤光膜配置成滤除除去所述第二颜色光波长转换层的期望的出射光波长范围之外的其他波长的光。
14.根据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光波长转换层中的一个或多个光波长转换层的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表面具有会聚透镜表面的形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彩膜盖板,所述彩膜盖板位于所述滤光层的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16.一种电子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22161871.5U 2020-09-27 2020-09-27 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 Active CN2125172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61871.5U CN212517209U (zh) 2020-09-27 2020-09-27 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61871.5U CN212517209U (zh) 2020-09-27 2020-09-27 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17209U true CN212517209U (zh) 2021-02-09

Family

ID=74389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61871.5U Active CN212517209U (zh) 2020-09-27 2020-09-27 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17209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1504A (zh) * 2021-04-21 2021-07-23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189821A (zh) * 2021-04-27 2021-07-30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盖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WO2022062693A1 (zh) * 2020-09-27 2022-03-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电子装置以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WO2023050122A1 (zh) * 2021-09-29 2023-04-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3168617A1 (zh) * 2022-03-09 2023-09-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3178685A1 (zh) * 2022-03-25 2023-09-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WO2024000355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62693A1 (zh) * 2020-09-27 2022-03-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电子装置以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3161504A (zh) * 2021-04-21 2021-07-23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189821A (zh) * 2021-04-27 2021-07-30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盖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WO2023050122A1 (zh) * 2021-09-29 2023-04-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6210365A (zh) * 2021-09-29 2023-06-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6210365B (zh) * 2021-09-29 2024-04-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3168617A1 (zh) * 2022-03-09 2023-09-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3178685A1 (zh) * 2022-03-25 2023-09-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WO2024000355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17209U (zh) 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
JP7353834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システム
US5566007A (en) Reflection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apable of color display
KR100627527B1 (ko) 컬러 필터 어레이 및 그 제조 방법, 표시 장치, 및 투사형표시 장치
JP450032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10367171B2 (en) Low reflective display device
CN214672621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2062693A1 (zh) 显示面板、电子装置以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WO2022083304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JP2014182280A (ja) 表示装置
WO2020026586A1 (ja) 表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CN111564571A (zh)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185025A (zh) 一种微透镜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2213879B (zh) 色彩转化组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895893B2 (en) Display panel including stack of light-converging structure and band-pass filtering structur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20210157401A (ko) 색상 변환 어셈블리 및 표시 패널
CN112130236B (zh) 低反射结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US20240027820A1 (en) Color film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429974A (zh) 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
JP2005019148A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4967214B (zh)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5036342A (zh)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
JP7490721B2 (ja) 表示装置、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機器
US20240145641A1 (en) Color conversion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776990B2 (en) 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