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4731B -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4731B
TWI784731B TW110136085A TW110136085A TWI784731B TW I784731 B TWI784731 B TW I784731B TW 110136085 A TW110136085 A TW 110136085A TW 110136085 A TW110136085 A TW 110136085A TW I784731 B TWI784731 B TW I78473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filling
substrate
reflective material
ar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6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15109A (zh
Inventor
詹鈞翔
蔡庭瑋
范姜士奇
賈立凱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360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84731B/zh
Priority to CN202210850436.4A priority patent/CN1150645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47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4731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15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510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7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 H01L25/075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the devic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8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 H01L33/60Reflec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33/00Details relating to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3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933/0008Processes
    • H01L2933/0033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2933/0058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relating to 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基板、複數發光二極體、以及複數反射單元。發光二極體設置於基板上。反射單元設置於發光二極體之間,反射單元中的任一者分隔發光二極體中相鄰的任意兩者,其中反射單元中的任一者包含弧狀側壁以及遠離基板的頂部部分,其中頂部部分為頂表面或是呈具有複數表面的形狀,並且頂部部分經由連接線連接弧狀側壁,其中弧狀側壁的切線斜率呈連續性漸變,並且至連接線時,切線斜率漸變量改變。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本揭示內容是關於一種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反射單元設置以反射發光二極體的光線。然而,因反射材料特性上的限制 (例如當使用白色或是灰色光阻型反射材料時,反射材料具有的散射性以及曝光能量難以完全到達底部),而難以實現具有較佳反射效率的型態 (例如上窄下寬),並且侷制了反射單元的高度,造成反射效率提升的限制。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可以具有較佳反射效率的顯示裝置,是所欲解決的問題。
本揭示內容的一些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顯示裝置, 包含基板、複數發光二極體、以及複數反射單元。發光二極體設置於基板上。反射單元設置於發光二極體之間,反射單元中的任一者分隔發光二極體中相鄰的任意兩者,其中反射單元中的任一者包含弧狀側壁以及遠離基板的頂部部分,其中頂部部分為頂表面或是呈具有複數表面的形狀,並且頂部部分經由連接線連接弧狀側壁,其中弧狀側壁的切線斜率呈連續性漸變,並且至連接線時,切線斜率漸變量改變。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頂部部分為頂表面,並朝向基板方向凹入。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頂部部分呈矩形形狀。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頂部部分的頂表面朝向遠離基板方向凸起。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顯示裝置更包含複數填充層覆蓋發光二極體,並填滿反射單元之間的空間,其中填充層中任一者的頂表面至基板的垂直距離與連接線至基板的垂直距離一致。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填充層的材料包含色轉換材料、光學膠或其組合。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顯示裝置更包含複數遮光層分別設置於反射單元上。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顯示裝置更包含複數透鏡陣列設置於遮光層之間。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當頂部部分朝向基板方向凹入,則遮光層填滿頂部部分凹入的區域。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連接線與基板的垂直距離大於發光二極體任一者的頂表面與基板的垂直距離5微米至10微米之間。
本揭示內容的一些實施方式提供一種製造顯示裝置的方法,包含提供基板;設置複數發光二極體於基板上;設置正光阻材料於發光二極體之間;曝光正光阻材料;對正光阻材料執行熱回流製程,獲得複數弧狀光阻層於發光二極體之間;覆蓋複數填充層於發光二極體上,並填滿弧狀光阻層之間的空間;移除弧狀光阻層,暴露出具有弧面的複數凹槽於填充層之間;填充反射材料至凹槽之中。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填充反射材料至凹槽之中的步驟,包括填充反射材料至反射材料完全覆蓋弧面。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填充反射材料至凹槽之中的步驟,更包括反射材料的填入量少於凹槽的容量。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填充反射材料至凹槽之中的步驟,更包括反射材料剛好填滿凹槽。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填充反射材料至凹槽之中的步驟,更包括反射材料的填入量多於凹槽的容量。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填充反射材料至凹槽之中的步驟,更包括填充反射材料直至反射材料溢出於凹槽外,並且反射材料覆蓋於填充層上方;以及移除填充層上方的反射材料。
以下將以圖式及詳細說明清楚說明本揭示內容之精神,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瞭解本揭示內容之較佳實施方式和實施例後,當可由本揭示內容所教示之技術,加以改變及修飾,其並不脫離本揭示內容之精神與範圍。
在整個說明書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元件。應當理解,當諸如層、膜、區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稱為在另一元件「上」或「連接到」另一元件時,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與另一元件連接,或者中間元件可以也存在。相反,當元件被稱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直接連接到」另一元件時,不存在中間元件。如本文所使用的,「連接」可以指物理及/或電性連接。再者,「電性連接」或「耦合」係可為二元件間存在其它元件。
應當理解,儘管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在本文中可以用於描述各種元件、部件、區域、層及/或部分,但是這些元件、部件、區域、及/或部分不應受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僅用於將一個元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與另一個元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區分開。因此,下面討論的「第一元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可以被稱為第二元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而不脫離本文的教導。
這裡使用的術語僅僅是為了描述特定實施例的目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如本文所使用的,除非內容清楚地指示,否則單數形式「一」、「一個」和「該」旨在包括複數形式,包括「至少一個」。「或」表示「及/或」。如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所列項目的任何和所有組合。還應當理解,當在本說明書中使用時,術語「包括」及/或「包括」指定所述特徵、區域、整體、步驟、操作、元件的存在及/或部件,但不排除一個或多個其它特徵、區域整體、步驟、操作、元件、部件及/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
此外,諸如「下」或「底部」和「上」或「頂部」的相對術語可在本文中用於描述一個元件與另一元件的關係,如圖所示。應當理解,相對術語旨在包括除了圖中所示的方位之外的裝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一個附圖中的裝置翻轉,則被描述為在其他元件的「下」側的元件將被定向在其他元件的「上」側。因此,示例性術語「下」可以包括「下」和「上」的取向,取決於附圖的特定取向。類似地,如果一個附圖中的裝置翻轉,則被描述為在其它元件「下方」或「下方」的元件將被定向為在其它元件「上方」。因此,示例性術語「下面」或「下面」可以包括上方和下方的取向。
本文使用的「約」、「近似」、或「實質上」包括所述值和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確定的特定值的可接受的偏差範圍內的平均值,考慮到所討論的測量和與測量相關的誤差的特定數量(即,測量系統的限制)。例如,「約」可以表示在所述值的一個或多個標準偏差內,或±30%、±20%、±10%、±5%內。再者,本文使用的「約」、「近似」、「相似」或「實質上」可依光學性質、蝕刻性質或其它性質,來選擇較可接受的偏差範圍或標準偏差,而可不用一個標準偏差適用全部性質。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使用的所有術語(包括技術和科學術語)具有與本發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義。將進一步理解的是,諸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義的那些術語應當被解釋為具有與它們在相關技術和本發明的上下文中的含義一致的含義,並且將不被解釋為理想化的或過度正式的意義,除非本文中明確地這樣定義。
本文參考作為理想化實施例的俯視示意圖來描述示例性實施例。因此,可以預期到作為例如製造技術及/或公差的結果的圖示的形狀變化。因此,本文所述的實施例不應被解釋為限於如本文所示的區域的特定形狀,而是包括例如由製造導致的形狀偏差。例如,示出或描述為平坦的區域通常可以具有粗糙及/或非線性特徵。此外,所示的銳角可以是圓的。因此,圖中所示的區域本質上是示意性的,並且它們的形狀不是旨在示出區域的精確形狀,並且不是旨在限制請求項的範圍。
以下列舉數個實施方式以更詳盡闡述本發明之觸碰裝置,然其僅為例示說明之用,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以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第1圖繪示本揭示內容之一些實施方式中製造顯示裝置的方法100的流程圖。
方法100包含步驟S110至步驟S170,分別為步驟S110,提供基板;步驟S120,設置發光二極體於基板上;步驟S130,設置正光阻材料於發光二極體之間;步驟S140,對正光阻材料執行熱回流製程,獲得弧狀光阻層;步驟S150,覆蓋填充層於發光二極體上,並填滿弧狀光阻層之間的空間;步驟S160,移除弧狀光阻層,暴露出具有弧面的凹槽於填充層之間;以及步驟170,填充反射材料至凹槽之中。
以下針對第1圖中的各步驟,同時搭配第2A圖至第2G圖進行具體說明,其中第2A圖至第2G圖為方法100中部份階段的剖面示意圖。
首先,請見第1圖的步驟S110以及第2A圖,提供基板210。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基板210可以是透光材料,舉例而言,基板210可為玻璃基板、石英基板、藍寶石基板或其他合適之硬質基板或可撓式基板 (軟性基板) 等。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可基於反射需求,在基板210上設置反射結構 (例如金屬層)。
接著,請見第1圖的步驟S120以及第2B圖,設置發光二極體220於基板210上,其中發光二極體220包含發光構件M以及電連接發光構件M的電極結構E。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發光二極體220 (發光二極體222以及發光二極體224) 發出相同或相近波長的光線。在一些其他實施方式中,這些發光元件220也可以發出多種不同顏色的光線。例如,發光二極體222以及發光二極體224分別發出三原色光 (紅光、藍光以及綠光) 中的其中一種。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發光二極體220的高度H1小於5微米,例如1微米至5微米。
接著,請見第1圖的步驟S130以及第2C圖,設置正光阻材料230於發光二極體220之間。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正光阻材料230為經紫外光照射 (曝光) 後,可被顯影劑溶解的光阻材料,例如酚醛樹脂聚合物。
接著,請見第1圖的步驟S140以及第2D圖,對正光阻材料230 (同參第2C圖) 執行熱回流 (reflow) 製程H,獲得弧狀光阻層240。熱回流製程H的溫度以及時間可以依正光阻材料230的材料、所欲形成的弧狀光阻層240的高度H2或是弧狀表面240A的弧度而調整。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弧狀表面240A上各點的切線斜率呈連續性漸變。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弧狀光阻層240為半球狀結構,弧狀表面240A的曲率半徑即為弧狀光阻層240的高度H2,並且各點的切線斜率規律漸變 (例如根據特定方程式規律變化)。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弧狀光阻層240的高度H2大於發光二極體220的高度H1 (即,發光二極體220的頂表面220T與基板210的垂直距離) 至少5微米以上,例如5微米至10微米之間。
接著,請見第1圖的步驟S150以及第2E圖,覆蓋填充層250於發光二極體220上,並填滿弧狀光阻層240 (例如弧狀光阻層242、弧狀光阻層244、弧狀光阻層246) 之間的空間。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填充層250為色轉換材料、光學膠或其組合。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色轉換材料包含例如含有螢光粉、螢光染料、量子點、或其他光轉換物質的材料,用以轉換來自發光二極體220的光線為另一波段的色光,例如將藍光轉換為紅光。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填充層250可對應不同的發光二極體220,選擇含有不同顏色的色轉換材料或是不含色轉換材料的光學膠。舉例而言,發光二極體220 (發光二極體222以及發光二極體222) 均發出藍色色光,含有紅色螢光染料的填充層252設置於發光二極體222上,含有綠色螢光染料的填充層254設置於發光二極體224上,以調整光線的波段分別為紫色以及青色。
根據不同材料可能具有的不同表面張力以及內聚力,填充層250的頂表面250T可能呈中間凹入 (例如牛角狀)、中間突起或呈水平的型態。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例如請見第2E圖,填充層250的頂表面250T呈水平,並且填充層250的頂表面250T略低於弧狀光阻層240的頂表面240T,例如頂表面250T低於頂表面240T 0.5微米至1微米之間 (例如0.5微米、0.6微米、0.7微米、0.8微米、0.9微米、1微米或前述區間中的任意數值)。
接著,請見第1圖的步驟S160以及第2F圖,移除弧狀光阻層240 (請同參第2E圖),暴露出具有弧面T1的凹槽T於填充層250 (例如填充層252以及填充層254)之間。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可以經由曝光弧狀光阻層240  (請同參第2E圖),改變弧狀光阻層240於顯影劑中的溶解度,再以顯影劑移除弧狀光阻層240。值得強調的是,弧狀光阻層240採用正光阻材料230 (請同參第2C圖),相較於負光阻材料 (曝光後不溶於顯影劑,並且硬度提升),正光阻材料230不僅更容易於後續製程移除,並且在熱回流的操作中具有較好的塑型彈性。
接著,請見第1圖的步驟S170以及第2G圖,填充反射材料R至凹槽T之中,形成反射單元260於填充層250 (例如填充層252以及填充層254) 之間,分隔發光二極體220中相鄰的任意兩者 (例如發光二極體222以及發光二極體224),獲得顯示裝置200。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反射材料R包含反射性無機粒子,舉例而言,可以包含硫酸鋇 (BaSO 4)、二氧化鈦(TiO 2)、氧化鋅或其組合。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如第2G圖所示 (同參第2F圖),填充反射材料R至反射材料R完全覆蓋弧面T1,並且反射材料R的填入量少於凹槽T的容量。藉此,利用凹槽T的弧面T1,定義出反射單元260的弧狀側壁260S。
可以了解的是,由於反射材料R的表面張力以及內聚力的特性,當反射材料R恰好完全覆蓋弧面T1,凹槽T並未被完全填滿時,反射單元260的頂表面260T朝向基板210方向凹入。反射單元260的頂表面260T透過連接線A0直接接觸填充層250的頂表面250T (也就是,填充層250的頂表面250T至基板210的垂直距離與連接線A0至基板210的垂直距離D一致)。因此,弧狀側壁260S上各點的切線斜率呈連續性漸變 (例如點P0至點P1根據一特定方程式規律性漸變),並且至連接線A0時 (例如點P2),切線斜率漸變量改變。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點P2至點P3根據另一特定方程式 (不同於點P0至點P1所根據的特定方程式) 規律性漸變。
值得說明的是,在向上出光的設計中,理論上上窄下寬的反射單元,相較於側壁趨近垂直或是反射單元為上寬下窄時,具有較佳的反射效率,可避免反射過程中的能量消耗,呈現較好的出光效率,然而,在實際製程上卻存在著限制。具體而言,若使用白色或是灰色光阻型反射材料時,若直接將反射材料R製備為上窄下寬的反射單元,因反射材料R的散射性以及曝光能量難以完全到達底部,實際上難以取得底部角度 (相對於基板210) 小於85°的反射單元,並且當反射單元的高度大於10微米,在製備過程中將無法維持上窄下寬,而會轉變為上寬下窄的型態。因此,現行反射單元的底部角度以及高度存在著限制。
相對而言,本揭示內容的反射單元260,利用正光阻與熱回流的搭配,形成上窄下寬具有弧狀表面240A的弧狀光阻層240 (請同參第2D圖) 塑型,接著再將弧狀光阻層240移除,暴露出具有弧面T1的凹槽T  (請同參2F圖),反射材料R再直接填入凹槽T,形成反射單元260。透過正光阻以及熱回流的運用,可以在不受高度以及底部角度的限制下,形成上寬下窄的反射單元260,並且精準調控所欲的弧狀側壁260S弧度。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反射單元260的連接線A0與基板210的垂直距離D大於10微米。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反射單元260的連接線A0與基板210的垂直距離D大於發光二極體220的高度H1至少5微米,例如5微米至10微米之間。
此外,還值得強調的是,相較於習知反射單元的平面側壁,反射單元260的弧狀側壁260S利用漸變外擴的形狀特性,可以提升光線分散的均勻性以及出光效率。舉例而言,相對於側壁與基板210夾角為85°的平面側壁,反射單元260的弧狀側壁260S至少可以提升光線入射角為50°至70°時的亮度,並使得總體出光效率提升2%至3%。
在一些其他實施方式中,例如請見第3圖,繪示本揭示內容的一些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300的剖面示意圖。第3圖例示,可以在反射材料R完全覆蓋凹槽T的弧面T1 (請同參第2F圖) 之後,持續填充反射材料R,直至反射材料R剛好填滿凹槽T。可以理解的是,由於反射材料R的表面張力以及內聚力,反射材料R剛好填滿凹槽T時,反射單元360的頂部部分360P的頂表面360T高於填充層350的頂表面350T,並且頂表面360T朝向遠離基板310方向凸起。
在一些其他實施方式中,例如請見第4A圖至第4B圖,繪示本揭示內容的一些實施方式中製造顯示裝置的方法中部分階段的剖面示意圖,第4A圖至第4B圖 (請同參第2F圖) 例示使得反射材料R的填入量多於凹槽T的容量,再移除多餘的反射材料R,以形成反射單元460的方法。
具體而言,請見第4A圖,填充反射材料R直至反射材料R溢出於凹槽T (請同參第2F圖) 外,並且反射材料R覆蓋於填充層450上方。接著,請見第4B圖,移除填充層450上方的反射材料R,獲得反射單元460,其中反射單元460的頂部部分460P經由連接線A0連接弧狀側壁460S,並且頂部部分460P為矩形形狀 (或稱島狀),頂部部分460P的頂表面460T高於填充層450的頂表面450T。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可以在反射材料R覆蓋於填充層450上方後,經由圖案化光阻暴露待去除的反射材料R (位於填充層450上),再經由熱熔融製程移除暴露的反射材料R,獲得僅填充凹槽T (請同參2F圖),而並未位於填充層450上的反射單元460。最後,移除光阻。
接著,請見第5A圖至第5C圖,繪示本揭示內容之一些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中顯示面板 (顯示面板500A、顯示面板500B以及顯示面板500C) 的剖面示意圖。
請見第5A圖,在顯示面板500A中,可以在反射單元560上設置遮光層BM,以避免相鄰的發光二極體520 (例如發光二極體522以及發光二極體524) 之間的光線互相干擾,影響出光效率以及光線波段。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可以透過將發光二極體520搭配含有不同顏色的色轉換材料的填充層550或透明填充層550 (例如光學膠),產生不同顏色的光線。舉例而言,填充層552包含紅色螢光粉,填充層554包含綠色螢光粉,填充層556不含螢光粉,因此,藍色發光二極體520發光時,藍光分別經過填充層552、填充層554、以及填充層556後,可使得光線轉換為紫色、青色、以及藍色。
請見第5B圖,可以先在填充層550上方設置透鏡陣列MLA,接著設置遮光層BM於透鏡陣列MLA之間,以提升光線的均勻度。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透鏡陣列MLA可以為玻璃或石英。可以理解的是,反射單元560採用具有矩形的頂部部分560P的反射單元560 (可同參第4B圖的反射單元460),透過頂表面560T的平面構造,提升透鏡陣列MLA設置上的簡便性以及固著度。然而,在一些其他實施方式中,反射單元560亦可採用如第3圖的反射單元360的設置型式 (例如頂表面560T朝向遠離基板510方向凸起)。
請見第5C圖,反射單元560可採用頂表面560T朝向基板510方向凹入的設置型式 (可同參第2G圖的反射單元260)。具體而言,將透鏡陣列MLA設置於填充層550上,接著,填充遮光材料於透鏡陣列MLA之間,形成遮光層BM至少填滿頂表面560T凹入的區域,或進一步填充至略低於透鏡陣列MLA的頂表面MLAt。
接著,請見第6A圖至第6B圖,繪示本揭示內容之一些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中背光模組 (背光模組600A至背光模組600B) 的剖面示意圖。
請見第6A圖,在背光模組600A中,反射單元660透過漸變外擴的弧狀側壁660S,可以多角度反射發光二極體620發出的光線L1,提升光線均勻度。
請見第6B圖,當反射單元660的頂表面660T朝基板610方向凹入時 (可同參第2G圖所示的反射單元260),則反射單元660除了可以弧狀側壁660S反射發光二極體620的光線L1外,還可作為虛設光源,透過頂表面660T弧狀凹入的構造,將自反射層RL反射的光線L2,再經多種角度反射發散,進一步提升光線利用性以及光線均勻度。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可將藍色發光二極體620 (發出藍光) 搭配含有黃色螢光染料的填充層650,據以產生白光。在另一些實施方式中,發光二極體620可以直接發出白光,並搭配透明填充層650。
本揭示內容的一些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經由對正光阻的熱回流,形塑出具有弧面的形狀,再以反射材料取代正光阻,獲得具有弧狀側壁的反射單元,克服反射材料因材料特性所存在的底部角度以及高度限制,並且反射單元經由弧狀側壁漸變外擴的形狀特性,可以提升顯示裝置的光線分散均勻性以及出光效率。
雖然本揭示內容已以多個實施方式和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示內容,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揭示內容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揭示內容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方法 200、300、400:顯示裝置 210、310、410、510、610:基板 220、222、224、320、420、520、522、524、526、620:發光二極體 220T:頂表面 230:正光阻材料 240、242、244、246:弧狀光阻層 240A:弧狀表面 240T:頂表面 250、252、254、350、450、452、454、550、552、554、556、650:填充層 250T、350T、450T:頂表面 260、360、460、560、660:反射單元 260S、460S、660S:弧狀側壁 260T、360T、460T、560T、660T:頂表面 360P、460P、560P:頂部部分 500A、500B、500C:顯示面板 600A、600B:背光模組 A0:連接線 BM:遮光層 D:垂直距離 E:電極結構 M:發光構件 MLA:透鏡陣列 MLAt:頂表面 H:熱回流製程 H1、H2:高度 L1、L2:光線 P0、P1、P2、P3:點 R:反射材料 RL:反射層 T:凹槽 T1:弧面 S110、S120、S130、S140、S150、S160、S170:步驟
通過閱讀以下參考附圖對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可以更完整地理解本揭示內容。 第1圖繪示本揭示內容之一些實施方式中製造顯示裝置的方法的流程圖。 第2A圖至第2G圖繪示本揭示內容的一些實施方式中製造顯示裝置的方法中部份階段的剖面示意圖。 第3圖繪示本揭示內容的一些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第4A圖至第4B圖繪示本揭示內容的一些實施方式中製造顯示裝置的方法中部分階段的剖面示意圖。 第5A圖至第5C圖繪示本揭示內容之一些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中顯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圖。 第6A圖至第6B圖繪示本揭示內容之一些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中背光模組的剖面示意圖。
200:顯示裝置
210:基板
220、222、224:發光二極體
250、252、254:填充層
250T:頂表面
260:反射單元
260S:弧狀側壁
260T:頂表面
A0:連接線
D:垂直距離
H1:高度
P0、P1、P2、P3:點
R:反射材料

Claims (15)

  1.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基板;複數發光二極體設置於該基板上;複數反射單元設置於該些發光二極體之間,該些反射單元中的任一者分隔該些發光二極體中相鄰的任意兩者,其中該些反射單元中的任一者包含一弧狀側壁以及一遠離該基板的一頂部部分;以及複數遮光層分別設置於該些反射單元上,其中該頂部部分為一頂表面或是呈具有複數表面的一形狀,並且該頂部部分經由一連接線連接該弧狀側壁,其中該弧狀側壁的切線斜率呈連續性漸變,並且至該連接線時,切線斜率漸變量改變。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頂部部分為該頂表面,並朝向該基板方向凹入。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頂部部分呈一矩形形狀。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頂部部分的一頂表面朝向遠離該基板方向凸起。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裝置,更包含複數 填充層覆蓋該些發光二極體,並填滿該些反射單元之間的空間,其中該些填充層中任一者的一頂表面至該基板的一垂直距離與該連接線至該基板的一垂直距離一致。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些填充層的材料包含一色轉換材料、一光學膠或其組合。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顯示裝置,更包含複數透鏡陣列設置於該些遮光層之間。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當該頂部部分朝向該基板方向凹入,則該些遮光層填滿該頂部部分凹入的區域。
  9. 如請求項7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連接線與該基板的一垂直距離大於該些發光二極體任一者的一頂表面與該基板的一垂直距離5微米至10微米之間。
  10. 一種製造顯示裝置的方法,包含:提供一基板;設置複數發光二極體於該基板上;設置一正光阻材料於該些發光二極體之間;曝光該正光阻材料;對該正光阻材料執行一熱回流製程,獲得複數弧狀光 阻層於該些發光二極體之間;覆蓋複數填充層於該些發光二極體上,並填滿該些弧狀光阻層之間的空間;移除該些弧狀光阻層,暴露出具有弧面的複數凹槽於該些填充層之間;填充一反射材料至該些凹槽之中。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方法,其中填充該反射材料至該些凹槽之中的步驟,包括填充該反射材料至該反射材料完全覆蓋該弧面。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方法,其中填充該反射材料至該些凹槽之中的步驟,更包括該反射材料的填入量少於該些凹槽的容量。
  13.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方法,其中填充該反射材料至該些凹槽之中的步驟,更包括該反射材料剛好填滿該些凹槽。
  14.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方法,其中填充該反射材料至該些凹槽之中的步驟,更包括該反射材料的填入量多於該些凹槽的容量。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方法,其中填充該反 射材料至該些凹槽之中的步驟,更包括:填充該反射材料直至該反射材料溢出於該些凹槽外,並且該反射材料覆蓋於該些填充層上方;以及移除該些填充層上方的該反射材料。
TW110136085A 2021-09-28 2021-09-28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7847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36085A TWI784731B (zh) 2021-09-28 2021-09-28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202210850436.4A CN115064529A (zh) 2021-09-28 2022-07-19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36085A TWI784731B (zh) 2021-09-28 2021-09-28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84731B true TWI784731B (zh) 2022-11-21
TW202315109A TW202315109A (zh) 2023-04-01

Family

ID=83206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6085A TWI784731B (zh) 2021-09-28 2021-09-28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64529A (zh)
TW (1) TWI78473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9491A (zh) * 2011-11-29 2014-07-30 克利公司 用于led封装件的复杂初级光学件及制作其的方法
CN104241541A (zh) * 2014-09-15 2014-12-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装置
US20170005245A1 (en) * 2015-07-02 2017-01-05 Xiamen Sanan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iode Package Structur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CN111261665A (zh) * 2018-12-03 2020-06-09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量子点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TW202042414A (zh) * 2019-04-30 2020-11-16 南韓商喜星電子有限公司 背光裝置用面光源模組及其製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9491A (zh) * 2011-11-29 2014-07-30 克利公司 用于led封装件的复杂初级光学件及制作其的方法
CN104241541A (zh) * 2014-09-15 2014-12-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装置
US20170005245A1 (en) * 2015-07-02 2017-01-05 Xiamen Sanan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iode Package Structur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CN111261665A (zh) * 2018-12-03 2020-06-09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量子点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TW202042414A (zh) * 2019-04-30 2020-11-16 南韓商喜星電子有限公司 背光裝置用面光源模組及其製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64529A (zh) 2022-09-16
TW202315109A (zh) 2023-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22296B2 (en) Light-emitting module structure
JP6790899B2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発光モジュール
CN110858599B (zh) 像素阵列封装结构及显示面板
TWI489178B (zh) 光學構件、顯示裝置及具有其之發光裝置
JP5158472B2 (ja) 半導体発光装置
CN102537780B (zh) 发光器件模块和包括发光器件模块的背光单元
TWI750476B (zh) 發光裝置及面發光光源
TW201941457A (zh) 發光模組
JP6703312B2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面発光光源
JP6093127B2 (ja)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98808B2 (ja) 半導体発光装置
EP3078903B1 (en) Lighting module
JP6928289B2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
JP5450680B2 (ja) 半導体発光装置
KR20070102089A (ko) 발광 소자 모듈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I784731B (zh)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US10578790B2 (en) Light source unit,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light source uni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display device
JP6863420B2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液晶表示装置
KR102432222B1 (ko) 광학 플레이트, 조명 소자 및 광원 모듈
TW201411905A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以及於基板上製作凹穴之方法
JP7128411B2 (ja) 発光装置、発光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451866B1 (ko) 광학 플레이트, 조명 소자 및 광원 모듈
KR102531846B1 (ko) 광학 플레이트, 발광 소자 및 광원 모듈
CN221125977U (zh) 发光组件、显示面板和显示基板
KR102450123B1 (ko) 광학 플레이트, 조명 소자 및 광원 모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