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13087A - 一种具有窄型sti的ldmos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窄型sti的ldmos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13087A
CN117613087A CN202311356269.9A CN202311356269A CN117613087A CN 117613087 A CN117613087 A CN 117613087A CN 202311356269 A CN202311356269 A CN 202311356269A CN 117613087 A CN117613087 A CN 1176130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
ldmos
narrow
narrow sti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5626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伟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rius Semiconductor Chengd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rius Semiconductor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rius Semiconductor Chengd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rius Semiconductor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5626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130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13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130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01DMOS transistors, i.e. MISFETs with a channel accommodating body or base region adjoining a drain drift region
    • H01L29/7816Lateral DMOS transistors, i.e. LDMOS transistors
    • H01L29/7823Lateral DMOS transistors, i.e. LDMOS transistors with an edge termination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Making of isolation regions between components
    • H01L21/762Dielectric regions, e.g. EPIC dielectric isolation, LOCOS; Trench refilling techniques, SOI technology, use of channel stoppers
    • H01L21/76224Dielectric regions, e.g. EPIC dielectric isolation, LOCOS; Trench refilling techniques, SOI technology, use of channel stoppers using trench refilling with dielectric materials
    • H01L21/76232Dielectric regions, e.g. EPIC dielectric isolation, LOCOS; Trench refilling techniques, SOI technology, use of channel stoppers using trench refilling with dielectric materials of trenches having a shape other than rectangular or V-shape, e.g. rounded corners, oblique or rounded trench wa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00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66075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 H01L29/6622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the devices being controllable only b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e.g. three-terminal devices
    • H01L29/66409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66477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n insulated gate, i.e. MISFET
    • H01L29/66674DMOS transistors, i.e. MISFETs with a channel accommodating body or base region adjoining a drain drift region
    • H01L29/66681Lateral DMOS transistors, i.e. LDMOS transis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sulated Gate Type Field-Effect Transis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窄型STI的LDMOS及制备方法,该LDMOS包括:窄型STI;窄型STI位于第一处的横截面的面积比位于第二处的横截面的面积小。本发明在LDMOS的OD层上进行布局设计,使得LDMOS漏极侧形成窄型STI结构,在窄型STI的第一处保持击穿性能,在窄型STI的第二处减小了源极到漏极的电子流动路径,解决了使用STI漏极扩展MOS提高击穿电压导致导通电阻大幅增加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LDMOS器件在维持使用传统STI漏极扩展MOS所带来的高击穿电压的基础上,有效地改善了导通电阻。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窄型STI的LDMOS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窄型STI的LDMOS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DMOS为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主要有两种类型,分别是VDMOS和LDMOS。作为高压功率器件,LDMOS以其高耐压、高跨导和高增益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射频功率集成电路中。LDMOS器件是由成百上千的单一结构的LDMOS单元所组成。LDMOS器件的一个重要参数是击穿电压。功率半导体器件优选能够在接近半导体理论击穿电压的高压下操作的器件,在集成有高压的晶体管的漏极或源极中,漏极和源极与半导体衬底之间的穿通电压以及漏极和源极与阱或衬底之间的击穿电压必须大于高电压。
LDMOS器件的另一个重要参数是导通电阻,导通电阻是指在LDMOS器件工作时,从漏极到源极的电阻。当导通电阻很小时,漏源之间小的导通电阻会让LDMOS器件有较大的输出电流,LDMOS器件就会具有更强的驱动能力,从而提供一个很好的开关特性。对于一个由多个基本单元结构组成的LDMOS器件,应该尽量减小导通电阻。
LDMOS的击穿电压是LDMOS一个重要的参数,同时也是LDMOS器件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LDMOS存在较低掺杂的漂移区,使其与其他MOS器件相比具有较高的击穿电压,但是随着社会对高压大功率的发展需要,需要提高LDMOS器件的击穿电压。
在传统的LDMOS器件的漂移区加入STI,能够有效地提高LDMOS器件的击穿电压,因此STI型的LDMOS器件被广泛地应用。但是功率LDMOS器件存在“硅极限”制约关系。在提高LDMOS器件的同时,导通电阻也会随之而增大。在使用STI型的LDMOS器件提高击穿电压的同时,会使得LDMOS器件的导通电阻大幅增加。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窄型STI的LDMOS及制备方法,通过在LDMOS的OD层上进行布局设计,使得LDMOS漏极侧形成窄型STI结构,在窄型STI的第一处保持击穿性能,在窄型STI的第二处减小了源极到漏极的电子流动路径,在维持使用传统STI漏极扩展MOS所带来的高击穿电压的基础上,有效地改善了导通电阻。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式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窄型STI的LDMOS,包括:窄型STI;
窄型STI位于第一处的横截面的面积比位于第二处的横截面的面积大。
优选地,窄型STI位于第一处的刻蚀面积比位于第二处的刻蚀面积大。
优选地,窄型STI位于第一处的横截面包括:梯形。
优选地,窄型STI位于第一处的梯形的第一侧壁面的长度范围为0.15-0.4um;
第二侧壁面的长度范围为0.15-0.4um;
顶面的长度范围为0.5-10um;
底面的长度范围为0.5-10um。
优选地,窄型STI位于第二处的横截面的形状包括:梯形。
优选地,窄型STI位于第二处的梯形的第一侧壁面的长度范围为0.08-0.4um;
第二侧壁面的长度范围为0.08-0.4um;
顶面的长度范围为0.15-10um;
底面的长度范围为0.25-10um。
优选地,窄型STI位于第一处的横截面的形状与位于第二处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窄型STI的填充材料包括:二氧化硅。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窄型STI的LDMOS制备方法,包括:
蚀刻N-drift层上层形成沟槽;
在沟槽中沉积二氧化硅形成STI;
沉积多晶硅场板;
蚀刻多晶硅场板;
在N-drift层上层离子注入形成P-body层,N+层和P+层。
优选地,所述蚀刻N-drift层上层形成沟槽具体包括:在第一处蚀刻的沟槽的横截面积大于在第二处蚀刻的沟槽的横截面积;
在第一处的刻蚀面积大于第二处的刻蚀面积。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在LDMOS的OD层上进行布局设计,使得LDMOS漏极侧形成窄型STI结构,在窄型STI的第一处保持击穿性能,在窄型STI的第二处减小了源极到漏极的电子流动路径,解决了使用STI漏极扩展MOS提高击穿电压导致导通电阻大幅增加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LDMOS器件在维持使用传统STI漏极扩展MOS所带来的高击穿电压的基础上,有效地改善了导通电阻。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而非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这些附图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窄型STI的LDMSO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窄型STI的LDMOS的第一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窄型STI的LDMOS的第二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窄型STI的LDMOS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术语“至少一种”表示多种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中的至少两种的任意组合,例如,包括A、B、C中的至少一种,可以表示包括从A、B和C构成的集合中选择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元素。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另外,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发明同样能够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发明的主旨。
DMOS为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主要有两种类型,分别是VDMOS和LDMOS。作为高压功率器件,LDMOS以其高耐压、高跨导和高增益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射频功率集成电路中。LDMOS器件是由成百上千的单一结构的LDMOS单元所组成。LDMOS器件的一个重要参数是击穿电压。功率半导体器件优选能够在接近半导体理论击穿电压的高压下操作的器件,在集成有高压的晶体管的漏极或源极中,漏极和源极与半导体衬底之间的穿通电压以及漏极和源极与阱或衬底之间的击穿电压必须大于高电压。LDMOS器件的另一个重要参数是导通电阻,导通电阻是指在LDMOS器件工作时,从漏极到源极的电阻。当导通电阻很小时,漏源之间小的导通电阻会让LDMOS器件有较大的输出电流,LDMOS器件就会具有更强的驱动能力,从而提供一个很好的开关特性。对于一个由多个基本单元结构组成的LDMOS器件,应该尽量减小导通电阻
LDMOS的击穿电压是LDMOS一个重要的参数,同时也是LDMOS器件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LDMOS存在较低掺杂的漂移区,使其与其他MOS器件相比具有较高的击穿电压,但是随着社会对高压大功率的发展需要,需要提高LDMOS器件的击穿电压。在传统的LDMOS器件的漂移区加入STI,能够有效地提高LDMOS器件的击穿电压,因此STI型的LDMOS器件被广泛地应用。但是功率LDMOS器件存在“硅极限”制约关系。在提高LDMOS器件的同时,导通电阻也会随之而增大。在使用STI型的LDMOS器件提高击穿电压的同时,会使得LDMOS器件的导通电阻大幅增加。
本发明在LDMOS的OD层上进行布局设计,使得LDMOS漏极侧形成窄型STI结构,在窄型STI的第一处保持击穿性能,在窄型STI的第二处减小了源极到漏极的电子流动路径,解决了使用STI漏极扩展MOS提高击穿电压导致导通电阻大幅增加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LDMOS器件在维持使用传统STI漏极扩展MOS所带来的高击穿电压的基础上,有效地改善了导通电阻。
实施例1
提供了一种具有窄型STI的LDMOS,包括:窄型STI;
窄型STI位于第一处的横截面的面积比位于第二处的横截面的面积大。
LDMOS,中文全称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其在普通MOSFET的基础上,通过横向双扩散技术形成沟道区,并在漏极和沟道之间形成漂移区。LDMOS通过选取漂移区的长度及沟道区和漂移区的电阻率可以使其承受较高的电压而不会产生击穿或穿通,即漂移区是LDMOS承受高压的区域。
LDMOS击穿电压的下降主要是受PN结界面的影响,表面电场常常在掺杂浓度突变的地方突然增大,且远远大于体内的最大电场。因此,LDMOS器件的击穿电压往往由表面电场来决定,要提高LDMOS器件的击穿电压可以从LDMOS器件的表面电场入手。
STI为浅沟槽隔离,STI技术可以为LDMOS器件提供隔离作用,减少关态电流以及防止相邻器件间的泄露电流。除此之外,在漂移区中应用STI技术用于提高击穿电压是一种十分可行的方案。在漂移区引入STI能够在不增加漂移区直线距离的情况下,增大LDMOS器件体区到漏极之间有效的表面距离,提高LDMOS器件的击穿电压。但是传统的STI开态的电流路径较长,在STI拐角处电流拥挤,对LDMOS器件的导通电阻影响很大。同时,由于传统的STI的边缘较深,使得高击穿电压的LDMOS器件很难实现低导通电阻。
在本实施例中,在传统STI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在维持使用传统STI漏极扩展MOS所带来的高击穿电压的基础上,降低了LDMOS器件的导通电阻,提升了LDMOS器件的性能。具体地,参见图1,窄型STI位于虚线A处为第一处,窄型STI位于虚线B处为第二处,窄型STI位于第一处的横截面的面积比位于第二处的横截面的面积大。LDMOS器件中的窄型STI位于的第一处的电场强度最大,在第一处维持原有的STI结构,降低了LDMOS器件的电场峰值和碰撞电离速率,使LDMOS器件保持高击穿电压。LDMOS器件中的窄型STI位于第二处的电场强度与位于第一处的电场强度相比要小,在第二处减小STI的横截面的面积,减小了源极到漏极的电子流动路径,从而减小了LDMOS器件的导通电阻。
优选地,窄型STI位于第一处的刻蚀面积比位于第二处的刻蚀面积大。
刻蚀负载效应,是指局部刻蚀气体的消耗大于供给引起的刻蚀速率下降或分布不均,当刻蚀面积的大小或形状发生变化时,刻蚀速率也随之改变,即刻蚀速率取决于被刻蚀表面材料的量的现象。负载效应可以分为三种:宏观负载效应、微观负载效应和与刻蚀深宽比相关的负载效应。宏观负载效应,是指在反应物恒定供应的情况下,刻蚀速率随着晶圆被刻蚀的表面积增大而降低。这是因为晶圆的开口率越大,需要的反应物越多,刻蚀速率越低。微观负载效应,是指当晶圆同时包含稀疏和密集的待刻蚀图形时,密集区域的刻蚀速率比稀疏区域的刻蚀效率低。这是因为在密集区域消耗的反应物更多,反应物不能及时到达密集刻蚀区域。在图形密集的区域反应离子的有限成分消耗得快,造成供给失衡,刻蚀速率下降,密集区域刻蚀深度小于图形稀疏区域,造成整体刻蚀深度的不均匀分布。与刻蚀深宽比相关的负载效应,是指在高深宽比的结构刻蚀中,如深孔或深槽,较小尺寸的孔或槽刻蚀速率小于较大尺寸的孔或槽。这是因为刻蚀气体难以进入深部,而同时反应产物难以逸出,导致底部的刻蚀速率降低。高深宽比结构随着刻蚀深度的增加,刻蚀表面的有效反应成分的更新越来越困难,刻蚀生成的挥发成分难以从深槽或深孔中排出,有效反应成分难以进入深槽或深孔以补充消耗掉的部分,从而表现出同一衬底上不同尺寸的图形刻蚀深度不同,宽的图形刻蚀深,窄的图形刻蚀浅的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在LDMOS器件的制作过程中对OD层进行部分延伸,在对OD层进行布局设计后进行刻蚀填充,得到窄型STI结构。参见图2,图2为图1中虚线A处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即图2为窄型STI结构位于第一处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此处的OD层并没有进行延伸,即此处沟槽的刻蚀面积大,形成的窄型STI在此处的横截面的面积大。LDMOS器件中的窄型STI位于的第一处的电场强度最大,在第一处维持原有的STI结构,降低了LDMOS器件的电场峰值和碰撞电离速率,使LDMOS器件保持高击穿电压。参见图3,图3为图1中虚线B处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即图3为窄型STI结构位于第二处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此处的OD层进行了延伸,即此处沟槽的刻蚀面积小,形成的窄型STI在此处的横截面的面积小。LDMOS器件中的窄型STI位于第二处的电场强度与位于第一处的电场强度相比要小,在第二处减小STI的横截面的面积,减小了源极到漏极的电子流动路径,从而减小了LDMOS器件的导通电阻。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处和第二处仅仅指的是窄型STI中满足条件的部分,第一处并不仅仅指图1中窄型STI所位于虚线A处,LDMOS中OD层没有进行延伸,沟槽的刻蚀面积大的地方也可以是窄型STI的第一处,同样的,第二处并不仅仅指图1中窄型STI所位于虚线B处,LDMOS中OD层进行了延伸,沟槽的刻蚀面积小的地方也可以是窄型STI的第二处。
优选地,窄型STI位于第一处的横截面包括:梯形。
优选地,窄型STI位于第一处的梯形的第一侧壁面长度范围为0.15-0.4um;
第二侧壁面的长度范围为0.15-0.4um;
顶面的长度范围为0.5-10um;
底面的长度范围为0.5-10um。
优选地,窄型STI位于第二处的横截面的形状包括:梯形。
优选地,窄型STI位于第二处的梯形的第一侧壁面长度为0.08-0.4um;
第二侧壁面的长度为0.08-0.4um;
顶面的长度为0.15-10um;
底面的长度为0.25-10um。
在一些实施例中,窄型STI位于第一处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是梯形,也可以是矩形,同样的,窄型STI位于第二处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是梯形,也可以是矩形。STI的形状和大小会影响漂移区的电流,从而影响LDMOS器件的性能,如STI的设计不当会阻碍源极到漏极的电流路径,导致产生碰撞电离和热载流子,碰撞电离产生的界面态和热载流子都会影响LDMOS器件的性能。合适的STI大小和形状能够使漂移区耗尽更加完全,也能提高LDMOS器件的击穿电压。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3,窄型STI位于第一处的梯形比位于第二处的梯形的面积大,位于第一处的梯形的第一侧壁面长度范围为0.15-0.4um;第二侧壁面的长度范围为0.15-0.4um;顶面的长度范围为0.5-10um;底面的长度范围为0.5-10um,窄型STI位于第二处的梯形的第一侧壁面长度范围为0.08-0.4um;第二侧壁面的长度范围为0.08-0.4um;顶面的长度范围为0.15-10um;底面的长度范围为0.25-10um。
优选地,窄型STI位于第一处的横截面的形状与位于第二处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窄型STI位于第一处的横截面的形状和位于第二处的横截面的形状均为梯形,且第一处的横截面的形状与第二处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对应设置。对于第一处和第二处的形状进行上述设置,有利于窄型STI的制作。对于横截面的面积向第一方向渐变且位于第一处的横截面的形状与位于第二处横截面的形状对应的STI,在进行沟槽的刻蚀时,相比于其他设置方式要更加方便,节省窄型STI的制作成本。
优选地,窄型STI的填充材料包括:二氧化硅。
在一些实施例中,窄型STI的填充材料可以是二氧化硅,也可以是其他通过高密度等离子体沉积而敷设的氧化物,也可以是无掺杂硅玻璃等其他填充材料。二氧化硅作为STI的填充材料具有优势。二氧化硅可以良好的抗高温能力,在制作过程中可以进行高温制造,其次二氧化硅在成本上相比其他填充材料更低,使用二氧化硅进行填充沟槽有利于节约成本。
实施例2
提供了一种具有窄型STI的LDMOS制备方法,包括:
S100,蚀刻N-drift层上层形成沟槽;
S200,在沟槽中沉积二氧化硅形成STI;
STI工艺克服了LOCOS工艺的局限性,其优异性能是以集成一系列复杂的工艺获得的,主要包括沟槽的刻蚀、填充和化学机械抛光平坦化。在沟槽的形成中,STI工艺一般采用Si3N4作为隔离掩膜,为了防止Si3N4的应力在硅衬底中引起缺陷,采用一薄层Si02做缓冲层,来释放Si3N4和硅衬底之间的应力。SiN4在后面的化学机械抛光平坦化过程中作为抛光阻挡层。它的厚度决定了有源区和场区的台阶高度,对它的优化选择应该是保证化学机械抛光平坦化后的台阶高度足够允许生长栅氧前的清洗和腐蚀。在一些实施例中,在1000℃,O2和HCI气氛下生长20nm的SiO2作为缓冲层,然后使用LPCVD工艺淀积淀积200nm的Si3N4,之后在800℃,N2的气氛中退火30min。在Si3N4退火后即以光刻胶作为刻蚀掩膜进行光刻。沟槽是通过反应离子刻蚀硅衬底形成的。影响刻蚀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压力、RF功率、刻蚀气体及其组分等。刻蚀过程最关键的是控制沟槽的形状,沟槽的形状影响沟槽填充。
沟槽的填充的主要步骤是淀积SiO2,淀积的SiO2一般比生长SiO2的腐蚀速率高,高的腐蚀速率会导致在生成栅SiO2前的表面清洗过程中场SiO2的损失。淀积SiO2的腐蚀速率可以通过致密过程来减少,如在800-1050℃下退火,使填充介质的腐蚀速率减小到接近于热生长SiO2的腐蚀速率。在一些实施例中,采用PECVD TEOS SiO2作为沟槽填充介质,在使用SiO2填充沟槽前,先用LPCVD工艺淀积15nm的SiO2和15nm的Si3N4,以保护沟槽角部在化学机械抛光平坦化过程中不受损伤,沟槽填充后在900℃,N2的气氛中退火,以降低SiO2的腐蚀速率。
沉积工艺分为化学气相沉积(CVD)和物理气相沉积(PVD)。CVD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在晶圆表面沉积涂层的方法,一般是通过给混合气体施加能量来进行。假设在晶圆表面沉积物质(A),则先向沉积设备输入可生成物质(A)的两种气体(B和C),然后给气体施加能量,促使气体B和C发生化学反应。
PVD(物理气相沉积)镀膜技术主要分为三类:真空蒸发镀膜、真空溅射镀膜和真空离子镀膜。物理气相沉积的主要方法有:真空蒸镀、溅射镀膜、电弧等离子体镀膜、离子镀膜和分子束外延等。相应的真空镀膜设备包括真空蒸发镀膜机、真空溅射镀膜机和真空离子镀膜机。
CMP平坦化被认为是STI工艺最核心的所在,它是利用化学和机械的共同作用实现硅片表面的平坦化。CMP工艺的困难之处在于它的平坦化效果与硅片表面的图形尺寸有关。CMP后,在宽有源区上暴露出SiN4后,往往在宽的隔离区和窄的有源区产生过抛光,导致dishing现象,这会引起Si3N4去除后有源区和场区之间台阶高度的不均匀性,甚至会损伤窄的有源区处的硅衬底。在一些实施例中,在CMP后,使用热的磷酸去除暴露出的Si3N4,最后在硅片表面生长一层牺牲氧化层并漂掉,以进一步去掉硅片表面的缺陷及损伤,为栅氧化和多晶硅栅的形成做好准备。
S300,沉积多晶硅场板;
S400,蚀刻多晶硅场板;
场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横向功率器件的电场优化技术,该技术增加场板,在不改变LDMOS器件的导通电阻的情况下,提高LDMOS器件的耐压性能。LDMOS器件表面电荷会对器件的击穿电场产生影响,当漂移区表面存在电力线时,这些电力线会终止在LDMOS器件的表面电荷上,会受到LDMOS器件表面电场的影响,漂移区表面的形状以及电场的分布都会因此发生改变,从而改变LDMOS器件的击穿电压。场板技术通过在LDMOS器件表面覆盖场板,通过改变场板电压改变LDMOS器件的击穿电压。
通过在氧化物沟槽中引入两个中心对称的垂直场板,可以达到提高器件的击穿电压以及降低器件的导通电阻的目标。器件中的两个垂直场板一个与栅极相连,一个与漏极相连。在关态时,垂直场板在氧化沟槽中引入高电场,在沟槽表面附近形成两个新的电场峰值,优化器件整体电场。栅场板引起的辅助耗尽效应有助于漂移区达到更高的掺杂浓度。开态时,由于掺杂区浓度较高,使得器件的比导通电阻较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器件击穿电压和比导通电阻的矛盾关系,改善了器件的性能。场板技术除了通过嵌入沟槽中与电极相连,还可以直接用在电极上,对LDMOS器件表面电场进行优化和调整,改善LDMOS器件的性能。场板技术与不同电极相连形成不同的场板,如源极场板、栅场板以及漏极场板。
沉积工艺分为化学气相沉积(CVD)和物理气相沉积(PVD)。CVD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在晶圆表面沉积涂层的方法,一般是通过给混合气体施加能量来进行。假设在晶圆表面沉积物质(A),则先向沉积设备输入可生成物质(A)的两种气体(B和C),然后给气体施加能量,促使气体B和C发生化学反应。
PVD(物理气相沉积)镀膜技术主要分为三类:真空蒸发镀膜、真空溅射镀膜和真空离子镀膜。物理气相沉积的主要方法有:真空蒸镀、溅射镀膜、电弧等离子体镀膜、离子镀膜和分子束外延等。相应的真空镀膜设备包括真空蒸发镀膜机、真空溅射镀膜机和真空离子镀膜机。
刻蚀是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有选择地从硅片表面去除不需要的材料的过程,它是通过溶液、反应离子或其它机械方式来剥离、去除材料的一种统称。刻蚀技术主要分为干法刻蚀与湿法刻蚀。干法刻蚀主要利用反应气体与等离子体进行刻蚀;湿法刻蚀主要利用化学试剂与被刻蚀材料发生化学反应进行刻蚀。
离子束蚀刻是一种物理干法蚀刻工艺。由此,氩离子以约1至3keV的离子束辐射到表面上。由于离子的能量,它们会撞击表面的材料。晶圆垂直或倾斜入离子束,蚀刻过程是绝对各向异性的。选择性低,因为其对各个层没有差异。气体和被打磨出的材料被真空泵排出,但是,由于反应产物不是气态的,颗粒会沉积在晶片或室壁上。所有的材料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蚀刻,由于垂直辐射,垂直壁上的磨损很低。
等离子刻蚀是一种绝对化学刻蚀工艺,优点是晶圆表面不会被加速离子损坏。由于蚀刻气体的可移动颗粒,蚀刻轮廓是各向同性的,因此该方法用于去除整个膜层(如热氧化后的背面清洁)。一种用于等离子体蚀刻的反应器类型是下游反应器。从而通过碰撞电离在2.45GHz的高频下点燃等离子体,碰撞电离的位置与晶片分离。
蚀刻速率取决于压力、高频发生器的功率、工艺气体、实际气体流量和晶片温度。各向异性随着高频功率的增加、压力的降低和温度的降低而增加。蚀刻工艺的均匀性取决于气体、两个电极的距离以及电极的材料。如果距离太小,等离子体不能不均匀地分散,从而导致不均匀性。如果增加电极的距离,则蚀刻速率降低,因为等离子体分布在扩大的体积中。对于电极,碳已证明是首选材料。由于氟气和氯气也会攻击碳,因此电极会产生均匀的应变等离子体,因此晶圆边缘会受到与晶圆中心相同的影响。选择性和蚀刻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艺气体。对于硅和硅化合物,主要使用氟气和氯气。
S500,在N-drift层上层离子注入形成P-body层,N+层和P+层。
+是重掺杂(掺杂浓度高),-是轻掺杂(掺杂浓度低),P型掺杂IIIA族元素,例如:硼、铝、镓、铟、铊。N型掺杂VA族元素,例如氮、磷、砷、锑、铋和镆。重掺杂半导体可以用于制造高性能的电子器件,重掺杂的掺杂浓度为1019cm-3以上,制备P+掺杂的方法包括扩散法和离子注入法。扩散法将杂质离子与半导体材料混合,然后将混合物加热到高温,使杂质离子扩散到半导体材料中,离子注入是将杂质离子加速到高速,然后注入到半导体材料中。轻掺杂半导体是指在制备半导体材料时添加了低浓度的杂质原子,使其成为半导体材料的一种。掺杂的杂质原子可以改变半导体材料的电学性质,从而提高其性能和功能。在轻掺杂半导体中,掺入的杂质原子浓度通常低于半导体材料的本征浓度(本征浓度是指在纯净半导体中杂质原子的浓度)。掺入的杂质原子也必须具有与半导体材料原子相似的晶格尺寸和电子结构,以确保其能够顺利地与半导体材料结合,并在半导体材料中运动。掺入杂质原子后,轻掺杂半导体的电学性质会发生相应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电导率的提高。这是因为添加的杂质原子可以在半导体中形成额外的自由电子或空穴,使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得到增强。除此之外,轻掺杂半导体还可以改变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载流子迁移率和光学吸收谱等性质,从而拓展其在电子学、光电子学、化学等领域的应用。轻掺杂半导体的制备通常采用离子注入和熔融扩散等技术。离子注入是将掺杂元素通过高压电场加速到高速,然后轰击半导体表面,将其注入到半导体晶格中。熔融扩散则是将半导体芯片放置在掺杂材料块上,然后加热至高温,掺杂原子被熔化后扩散到半导体材料中。在实际应用中,轻掺杂半导体广泛应用于电路、太阳能电池、纳米材料等领域。例如,硅掺杂铝元素后,可以形成n型硅,其导电性能显著提高,可以用于制造p-n结的太阳能电池。此外,轻掺杂半导体还可以制备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低噪声功率放大器等微电子器件。在纳米技术领域,轻掺杂半导体可以用于制备各种光电子和生化传感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优选地,蚀刻N-drift层上层形成沟槽具体包括:在第一处蚀刻的沟槽的横截面积大于在第二处蚀刻的沟槽的横截面积;
在第一处的刻蚀面积大于第二处的刻蚀面积。
本发明在LDMOS的OD层上进行布局设计,使得LDMOS漏极侧形成窄型STI结构,在窄型STI的第一处保持击穿性能,在窄型STI的第二处减小了源极到漏极的电子流动路径,解决了使用STI漏极扩展MOS提高击穿电压导致导通电阻大幅增加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LDMOS器件在维持使用传统STI漏极扩展MOS所带来的高击穿电压的基础上,有效地改善了导通电阻。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具有的功能或包含的模块可以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描述的方法,其具体实现可以参照上文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通过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 ,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该流程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具有窄型STI的LDMOS,其特征在于,包括:窄型STI;
窄型STI位于第一处的横截面的面积比位于第二处的横截面的面积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窄型STI的LDMOS,其特征在于,窄型STI位于第一处的刻蚀面积比位于第二处的刻蚀面积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窄型STI的LDMOS,其特征在于,窄型STI位于第一处的横截面的形状包括: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窄型STI的LDMOS,其特征在于,窄型STI位于第一处的梯形的第一侧壁面的长度范围为0.15-0.4um;
第二侧壁面的长度范围为0.15-0.4um;
顶面的长度范围为0.5-10um;
底面的长度范围为0.5-10u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窄型STI的LDMOS,其特征在于,窄型STI位于第二处的横截面的形状包括:梯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窄型STI的LDMOS,其特征在于,窄型STI位于第二处的梯形的第一侧壁面的长度范围为0.08-0.4um;
第二侧壁面的长度范围为0.08-0.4um;
顶面的长度范围为0.15-10um;
底面的长度范围为0.25-10u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窄型STI的LDMOS,其特征在于,窄型STI位于第一处的横截面的形状与位于第二处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窄型STI的LDMOS,其特征在于,所述窄型STI的填充材料包括:二氧化硅。
9.一种具有窄型STI的LDMOS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蚀刻N-drift层上层形成沟槽;
在沟槽中沉积二氧化硅形成STI;
沉积多晶硅场板;
蚀刻多晶硅场板;
在N-drift层上层离子注入形成P-body层,N+层和P+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具有窄型STI的LDMOS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蚀刻N-drift层上层形成沟槽具体包括:在第一处蚀刻的沟槽的横截面积大于在第二处蚀刻的沟槽的横截面积;
在第一处的刻蚀面积大于在第二处的刻蚀面积。
CN202311356269.9A 2023-10-19 2023-10-19 一种具有窄型sti的ldmos及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76130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56269.9A CN117613087A (zh) 2023-10-19 2023-10-19 一种具有窄型sti的ldmos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56269.9A CN117613087A (zh) 2023-10-19 2023-10-19 一种具有窄型sti的ldmos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13087A true CN117613087A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52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56269.9A Pending CN117613087A (zh) 2023-10-19 2023-10-19 一种具有窄型sti的ldmos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1308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65475B1 (en) Method of forming a MOS transistor
WO2017219968A1 (zh) 横向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17613086A (zh) 一种基于半球型绝缘层改进hci的ldmos及制备方法
JP2007214390A (ja) エッチング方法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7253924A (zh) 一种碳化硅ldmos及制备方法
CN110838445B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CN117613087A (zh) 一种具有窄型sti的ldmos及制备方法
CN103000503A (zh) 使用微波进行的u-mos沟槽型面优化和蚀刻损伤移除
CN117855250A (zh) 一种具有深sti的ldmos及制备方法
CN117497488B (zh) 一种集成jfet的mos器件制备方法及mos器件
CN117253925A (zh) 一种具有凹槽场板的sti型ldmos及制备方法
CN117423734B (zh) 一种沟槽型碳化硅mosfet及制备方法
CN115863396B (zh)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17410322B (zh) 一种沟槽型超结硅mosfet及制备方法
CN104465752B (zh) Nmos晶体管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17457732B (zh) 一种栅极下方具有P型空间层的SiC LIGBT及制备方法
CN117457748B (zh) 一种栅极下方具有P型空间层的SiC超结MOS及制备方法
CN117153866B (zh)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12838118B (zh) 超低导通电阻ldmos的制作方法
CN117457731B (zh) 一种栅极下方具有P型空间层的SiC垂直IGBT及制备方法
US20230178372A1 (en) F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CN117276329A (zh) 一种具有沟槽栅的ldmos及制备方法
CN117476756A (zh) 一种具备沟槽发射极的碳化硅igbt及制备方法
KR100743736B1 (ko) 플래쉬 메모리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CN117613085A (zh) 一种具有自控屏蔽区的SiC MOSFET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