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90716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90716A
CN117590716A CN202310510685.3A CN202310510685A CN117590716A CN 117590716 A CN117590716 A CN 117590716A CN 202310510685 A CN202310510685 A CN 202310510685A CN 117590716 A CN117590716 A CN 1175907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image forming
forming apparatus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m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1068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畑幸美
山腰健太
三浦宏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590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907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43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e struc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e.g. liquid charging apparatus
    • G03G15/02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e.g. liquid charging apparatus by bringing a charging member into contact with the member to be charged, e.g. roller, brush chargers
    • G03G15/0233Structure, details of the charging member,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surface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66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mount of char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75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rea of the photoconductor to be charge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83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power to the sensitising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12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G03G5/0614Amines
    • G03G5/06142Amines arylami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12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G03G5/0614Amines
    • G03G5/06142Amines arylamine
    • G03G5/06144Amines arylamine diamine
    • G03G5/061443Amines arylamine diamine benzidi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12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G03G5/0614Amines
    • G03G5/06142Amines arylamine
    • G03G5/06144Amines arylamine diamine
    • G03G5/061446Amines arylamine diamine terphenyl-diami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12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G03G5/0614Amines
    • G03G5/06142Amines arylamine
    • G03G5/06147Amines arylamine alkenylarylamine
    • G03G5/061473Amines arylamine alkenylarylamine plural alkenyl groups linked directly to the same aryl group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64Dyes
    • G03G5/0666Dyes containing a methine or polymethine group
    • G03G5/0672Dyes containing a methine or polymethine group containing two or more methine or polymethine group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为仅施加直流电压的接触带电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电子照相感光体,具有导电性基材(A)及设置于所述导电性基材(A)上的感光层;及带电部件,具有导电性基材(B)及设置于所述导电性基材(B)上的弹性层,当将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介电膜厚设为L,将所述带电部件的通过交流阻抗法测定出的1Hz以上且500Hz以下的范围的阻抗的电阻成分设为R时,满足下述式(1),L<‑0.75×loge(R)+15.79式(1)。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广泛利用于复印机及激光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
在使用了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首先,通过带电装置使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带电,用对图像信号进行调制的激光束等来形成静电潜像之后,用带电的色调剂来对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而形成可见的色调剂像。然后,将色调剂像经由中间转印体或直接静电转印到记录纸等记录材料,并定影于记录材料,由此获得再生图像。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带电部件,其具有导电性支承体、配置于所述导电性支承体上的导电性弹性层及配置于所述导电性弹性层上的表面层,当在1MHz至1mHz的范围内通过交流阻抗法进行测定时,100Hz以上且小于10kHz的高频电阻成分为1.20×104Ω以上且2.99×104Ω以下,且0.1Hz以上且10Hz以下的低频电阻成分为2.48×104Ω以上且3.60×104Ω以下。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2919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与在仅施加直流电压的接触带电方式(以下,有时记为“DC接触带电方式”。)中,当将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介电膜厚设为L,将带电部件的通过交流阻抗法测定出的1Hz以上且500Hz以下的范围的阻抗的电阻成分设为R时,不满足后述的式(1)的情况相比,所获得的图像的彩色条纹产生抑制性优异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发明。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为仅施加直流电压的接触带电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电子照相感光体,具有导电性基材A及设置于所述导电性基材A上的感光层;及带电部件,具有导电性基材B及设置于所述导电性基材B上的弹性层,当将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介电膜厚设为L,将所述带电部件的通过交流阻抗法测定出的1Hz以上且500Hz以下的范围的阻抗的电阻成分设为R时,满足下述式(1)。
L<-0.75×loge(R)+15.79 式(1)
<2>根据<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转速为100mm/s以下。
<3>根据<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转速为10mm/s以上且80mm/s以下。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带电部件在所述弹性层上还具有表面层。
<5>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介电膜厚L为8.00μm以下。
<6>根据<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介电膜厚L为6.50μm以下。
<7>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电阻成分R为2.0×104Ω以上且2.0×106Ω以下。
<8>根据<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电阻成分R为5.0×105Ω以上且2.0×106Ω以下。
<9>根据<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带电部件的表面粗糙度Rz为4μm以上且7μm以下。
<10>根据<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带电部件的表面粗糙度Rz为4.5μm以上且6.5μm以下。
发明效果
根据<1>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与在仅施加直流电压的接触带电方式中,当将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介电膜厚设为L,将带电部件的通过交流阻抗法测定出的1Hz以上且500Hz以下的范围的阻抗的电阻成分设为R时,不满足所述式(1)的情况相比,所获得的图像的彩色条纹产生抑制性优异的带电部件。
根据<2>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转速超过100mm/s的情况相比,所获得的图像的彩色条纹产生抑制性更优异的带电部件。
根据<3>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转速小于10mm/s或超过80mm/s的情况相比,所获得的图像的彩色条纹产生抑制性更优异的带电部件。
根据<4>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与所述带电部件仅具有导电性基材B及弹性层的情况相比,所获得的图像的彩色条纹产生抑制性更优异的带电部件。
根据<5>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与所述表面层仅为树脂层的情况相比,所获得的图像的彩色条纹产生抑制性更优异的带电部件。
根据<6>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与所述介电膜厚L超过8.00μm的情况相比,所获得的图像的彩色条纹产生抑制性更优异的带电部件。
根据<7>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与所述介电膜厚L超过6.50μm的情况相比,所获得的图像的彩色条纹产生抑制性更优异的带电部件。
根据<8>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与所述电阻成分R小于5.0×104Ω或超过2.0×106Ω的情况相比,所获得的图像的彩色条纹产生抑制性更优异的带电部件。
根据<9>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与所述电阻成分R小于1.0×105Ω或超过2.0×106Ω的情况相比,所获得的图像的彩色条纹产生抑制性更优异的带电部件。
根据<10>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与所述带电部件的表面粗糙度Rz小于4μm或超过7μm的情况相比,所获得的图像的彩色条纹产生抑制性更优异的带电部件。
根据<11>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与所述带电部件的表面粗糙度Rz小于4.5μm或超过6.5μm的情况相比,所获得的图像的彩色条纹产生抑制性更优异的带电部件。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叙述。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使用的带电部件的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基本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基本结构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使用的处理盒的基本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1a、1b、1c、1d-电子照相感光体,30-导电性基材,31-弹性层,32-表面层,200-图像形成装置,208-带电部件,210-曝光装置,211-显影装置,212-转印装置,213-色调剂去除装置,215定影装置,220-图像形成装置,300-处理盒、402a、402b、402c、402d-带电部件、404a、404b、404c、404d-显影装置,500-记录媒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一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在阶段性地记载的数值范围内,以某一数值范围来记载的上限值或下限值也可以替换为其他阶段性记载的数值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
并且,在数值范围内,以某一数值范围来记载的上限值或下限值也可以替换为实施例中示出的值。
当在组合物中存在多种与各成分对应的物质时,若无特别说明,则组合物中的各成分的量表示组合物中所存在的所述物质的合计量。
“工序”这一单词不仅在独立的工序中,而且在无法与其他工序明确区别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工序所期望的目的,则包含于本用语中。
(图像形成装置)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为仅施加直流电压的接触带电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电子照相感光体,具有导电性基材A及设置于所述导电性基材A上的感光层;及带电部件,具有导电性基材B及设置于所述导电性基材B上的弹性层,当将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介电膜厚设为L,将所述带电部件的通过交流阻抗法测定出的1Hz以上且500Hz以下的范围的阻抗的电阻成分设为R时,满足下述式(1)。
L<-0.75×loge(R)+15.79 式(1)
在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有时因带电部件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组合而在所获得的图像会产生彩色条纹。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介电膜厚L及所述带电部件的所述电阻成分R满足所述式(1),由此电子照相感光体与带电部件接触之前所产生的放电强度的偏差得到抑制,电子照相感光体与带电部件接触而带电之后的放电的脉冲产生周期以适当的长度来稳定,从而彩色条纹产生得到抑制。
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不仅常温常湿环境(20℃50%RH)下的彩色条纹产生抑制性优异,高温高湿环境(28℃85%RH)下的彩色条纹产生抑制性也优异。
(式(1):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介电膜厚与带电部件的电阻成分之间的关系)
当将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介电膜厚设为L,将所述带电部件的1Hz以上且500Hz以下的电阻成分设为R时,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满足下述式(1)。
L<-0.75×loge(R)+15.79 式(1)
本发明人等详细研究了彩色条纹的产生和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带电部件接触时的关系,发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介电膜厚L与所述带电部件的通过交流阻抗法测定出的1Hz以上且500Hz以下的范围的阻抗的电阻成分R之间的关系是重要的因素。并且,本发明人等研究了所述介电膜厚L及所述电阻成分R的值与彩色条纹产生之间的关联,二维来标绘所述介电膜厚L的值及所述电阻成分R的常用对数的值,通过最小二乘法,并作为所述式(1),发现了产生实际使用上不适当的量的彩色条纹的边界。
并且,从彩色条纹产生抑制性的观点出发,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优选满足下述式(2),更优选满足下述式(3),尤其优选满足下述式(4)。
-0.75×loge(R)+13.29<L<-0.75×loge(R)+15.79 式(2)
-0.75×loge(R)+13.54<L<-0.75×loge(R)+15.77 式(3)
-0.75×loge(R)+13.79<L<-0.75×loge(R)+15.74 式(4)
并且,从彩色条纹产生抑制性的观点出发,所述L的值与所述式(1)的右边(-0.75×loge(R)+15.79)的值之差例如优选超过0且小于2,更优选超过0.2且小于1.5,尤其优选超过0.5且小于1.0。
而且,从彩色条纹产生抑制性的观点出发,所述L的值例如优选为8.00μm以下,更优选为7.00μm以下,尤其优选为6.50μm以下。
并且,从彩色条纹产生抑制性的观点出发,所述L的值例如优选为3.00μm以上,更优选为3.50μm以上,尤其优选为3.70μm以上。
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介电膜厚L的测定方法如下。
根据平行板电容器的式,电子照相感光体中的每单位面积的感光层的静电容量C由C=ε/d(ε:介电常数,d:感光层膜厚)表示。
介电膜厚L=d/ε=1/C
若设为电荷传输层(CTL)实际膜厚:dCT,保护层(OCL)实际膜厚:dOC,CTL介电常数:εCT,OCL介电常数:εOC,
则根据常规电容器的合成容量的求法,每单位面积的电荷传输层、保护层的合成容量的倒数为1/C=(dOC/εOC)+(dCT/εCT)=L(电荷传输层与保护层的合成介电膜厚)。
在后述的常温常湿或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测定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每单位面积的带电电荷:Q(C)、带电电位:V(V)的关系(Q-V特性),求出介电膜厚L。
根据电容器的式:Q=C·V,
成为V/Q(Q-V特性斜率)=1/C=(dOC/εOC)+(dCT/εCT)=L。
另外,若无特别说明,则本实施方式中的所述介电膜厚L的单位设为μm。
作为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介电膜厚L的调整方法,并无特别限制,但例如根据感光层中的电荷传输层的组成及厚度以及保护层的有无、组成及厚度等来调整。
所述带电部件的所述电阻成分R为通过交流阻抗法测定出的1Hz以上且500Hz以下的范围的阻抗的电阻成分。
从彩色条纹产生抑制性的观点出发,所述电阻成分R例如优选为1.0×104Ω以上且2.0×106Ω以下,更优选为2.0×104Ω以上且2.0×106Ω以下,尤其优选为5.0×105Ω以上且2.0×106Ω以下。
本实施方式中的带电部件的通过交流阻抗法测定出的1Hz以上且500Hz以下的范围的阻抗的电阻成分R的测定方法如下。
在电阻成分R的测定中,作为电源及电流计使用了SI 1260impedance/gain phaseanalyzer(TOYO Corporation制),作为电流放大器使用了1296dielectric interface(TOYO Corporation制)。
将阻抗测定用试样(带电部件)中的导电性基材设为阴极,将在带电部件表面缠绕有一圈宽度1.5cm的铝板的部分设为阳极,以频率500Hz至1Hz的范围从高频侧施加1Vp-p的交流电压,在常温常湿环境(20℃50%RH)或高温高湿环境(28℃85%RH)下,测定各试样的基于交流阻抗法的阻抗的电阻成分R。
作为所述带电部件的所述电阻成分R的调整方法,并无特别限制,但例如根据带电部件的弹性层的组成及厚度、表面层的有无、组成及厚度以及带电部件的表面粗糙度等来调整所述电阻成分R的值。
并且,例如,也可以根据通过涂布形成表面层时的涂布液中的溶剂的种类及组成比、固体成分量以及树脂的种类及量等来调整所述电阻成分R的值。
(带电部件)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具有导电性基材B及设置于所述导电性基材B上的弹性层的带电部件。
并且,所述带电部件为仅施加直流电压的接触带电方式的带电部件。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电部件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可举出辊状、刷状、带(管)状、刮板状等形状。其中,例如优选为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辊状的带电部件,即,优选所谓的带电部件的方式。以下,作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电部件的一例,主要对辊状的带电部件(以下,有时简称为“带电部件”)进行说明。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导电性表示20℃下的体积电阻率小于1×10Ω·cm,半导电性表示20℃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10Ω·cm以上且1×1010Ω·cm以下。并且,本说明书中的体积电阻率为通过TREK制体积电阻计MODEL152-1等来测定的值。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电部件的结构的一例。图1所示的带电部件为具有作为导电性基材B的圆筒状或圆柱状的棒状部件(轴)30、配设于轴30外周面的弹性层31及配设于弹性层31外周面的表面层32的带电部件208。另外,轴30与弹性层31由粘接层(省略图示)粘接。
<导电性基材B>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电部件具有导电性基材B。
本实施方式中的导电性基材B作为带电部件的电极及支承部件而发挥作用,例如作为其材质可举出铁(易切钢等)、铜、黄铜、不锈钢、铝、镍等金属或合金;用铬、镍等来实施了镀覆处理的铁;导电性树脂等导电性材质。
导电性基材为导电性的棒状部件,还可举出在外周面实施了镀覆处理的部件(例如树脂、陶瓷部件)、分散有导电剂的部件(例如树脂、陶瓷部件)等。
导电性基材可以是中空状的部件(筒状部件),也可以是非中空状的部件。
<弹性层>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电部件具有设置于所述导电性基材B上的弹性层。
弹性层例如优选以辊状配置于导电性基材(轴)的外周面。
弹性层例如构成为包含弹性材料、导电剂,根据需要还包含其他添加剂。
作为弹性材料,可举出异戊二烯橡胶、氯丁橡胶、表氯醇橡胶、丁基橡胶、聚氨酯、硅酮橡胶、氟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丁腈橡胶、乙丙橡胶、表氯醇-环氧乙烷共聚橡胶、表氯醇-环氧乙烷-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共聚橡胶、乙烯-丙烯-二烯3元共聚橡胶(EPDM)、丙烯腈-丁二烯共聚橡胶(NBR)、天然橡胶等及它们的混合橡胶。其中,例如优选使用聚氨酯、硅酮橡胶、EPDM、表氯醇-环氧乙烷共聚橡胶、表氯醇-环氧乙烷-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共聚橡胶、NBR及它们的混合橡胶。这些弹性材料可以是发泡的材料,也可以是非发泡的材料。
作为导电剂,可举出电子导电剂及离子导电剂。
作为电子导电剂的例子,可举出科琴黑、乙炔黑等炭黑;热解碳、石墨;铝、铜、镍、不锈钢等各种导电性金属或合金;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钛、氧化锡-氧化锑固溶体、氧化锡-氧化铟固溶体等各种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对绝缘物质的表面进行导电化处理的导电剂;等粉末。
作为离子导电剂的例子,可举出四乙基铵、月桂基三甲基铵等高氯酸盐、氯酸盐等;锂、镁等碱金属、碱土金属的高氯酸盐、氯酸盐等。
导电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在此,作为炭黑,具体而言,Degussa公司制的“SPECIAL BLACK350”、该公司的“SPECIAL BLACK100”、该公司的“SPECIAL BLACK250”、该公司的“SPECIAL BLACK5”、该公司的“SPECIAL BLACK4”、该公司的“SPECIAL BLACK4A”、该公司的“SPECIAL BLACK550”、同“SPECIAL BLACK6”、该公司的“CALLA BLACKFW200”、该公司的“CALLA BLACKFW2”、该公司的“CALLA BLACKFW2V”、Cabot Corporation制“MONARCH1000”、该公司的“MONARCH1300”、该公司的“MONARCH1400”、该公司的“MOGUL-L”、该公司的“REGAL400R”等。
作为导电剂的平均粒径,例如优选为1nm以上且200nm以下。另外,关于平均粒径,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导电剂,测定100个导电剂的直径,并通过取它们的平均来设为平均粒径。
弹性层中的导电剂的添加量并无特别限制,在电子导电剂的情况下,相对于弹性材料100质量份,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且30质量份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15质量份以上且25质量份以下的范围。
另一方面,在离子导电剂的情况下,例如,相对于弹性材料100质量份,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且5.0质量份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且3.0质量份以下的范围。
作为混合于弹性层中的其他添加剂,例如可举出软化剂、增塑剂、固化剂、硫化剂、硫化促进剂、抗氧化剂、表面活性剂、偶联剂、填充剂(二氧化硅、碳酸钙等)等能够添加于公知的弹性层中的材料。
在形成弹性层31时,可举出构成弹性层31的导电剂、弹性材料、其他成分(硫化剂或根据需要添加的发泡剂等各成分)的混合方法或混合顺序并无特别限定,但作为常规方法,预先用大玻璃杯或V混合机等来混合所有成分,通过挤出机进行熔融混合来挤出成型的方法。
弹性层的厚度例如优选设为1mm以上且10mm以下左右,更优选设为2mm以上且5mm以下左右。
并且,弹性层的体积电阻率例如优选为103Ω·cm以上且1014Ω·cm以下。
<表面层>
从彩色条纹产生抑制性的观点出发,所述带电部件例如优选在所述弹性层上还具有表面层。
表面层例如可举出为了防止主要由色调剂等引起的污染而形成的层,使粒子在粘结树脂中分散而形成。
作为表面层中所使用的粘结树脂,可举出氨基甲酸酯树脂、聚酯树脂、酚醛树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纤维素树脂等。
其中,作为粘结树脂,从彩色条纹产生抑制性的观点出发,例如优选包含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更优选包含聚酰胺树脂及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尤其优选表面层具有将聚酰胺树脂设为海结构且将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设为岛结构的海岛结构。
并且,从阻抗的电阻成分R的调整以及彩色条纹产生抑制性的观点出发,表面层中的聚酰胺树脂及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的含有质量比例如优选为聚酰胺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5:5~9.5:0.5,更优选为6:4~9:1,尤其优选为6.5:3.5~8.5:1.5。
表面层中所包含的粒子以如下目的来使用,即,通过使用导电性材料来进行电阻控制,减少表面层的电阻值的环境变动,获得稳定的带电特性,或控制辊表面的凹凸来降低与感光体之间的摩擦系数,提高感光体彼此的耐磨性。并且,能够以提高与下层(例如弹性层31)之间的粘接性或控制粒子在粘结树脂中的分散的目的来使用添加剂等。
作为导电性粒子,例如优选粒径为3μm以下且体积电阻率为109Ω·cm以下。例如,能够使用由氧化锡、氧化钛、氧化锌等金属氧化物或它们的合金组成的粒子或炭黑等。
尤其表面层中所包含的导电性粒子对带电部件的电阻(阻抗及阻抗的电阻成分R)造成影响,根据设为目标的电阻来选择粒子的种类及含量即可。例如,相对于表面层中所包含的粘结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以2质量份以上且20质量份以下的范围来混合导电性粒子。
其中,作为导电性粒子,从阻抗Z及阻抗的电阻成分R的调整以及彩色条纹产生抑制性的观点出发,表面层例如优选包含炭黑。
并且,从阻抗Z及阻抗的电阻成分R的调整以及彩色条纹产生抑制性的观点出发,炭黑的含量例如相对于表面层的总质量,优选为5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6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尤其优选为8质量%以上且13质量%以下。
作为其他粒子,能够使用氟类或硅酮类、氧化铝、二氧化硅、聚酰胺类粒子,例如粒径优选为3μm以上且10μm以下。
其中,作为其他粒子,从彩色条纹产生抑制性的观点出发,表面层例如优选包含聚酰胺粒子。
并且,从阻抗及阻抗的电阻成分R的调整以及彩色条纹产生抑制性的观点出发,聚酰胺粒子的含量例如相对于表面层的总质量,优选为2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尤其优选为5质量%以上且8质量%以下。
另外,为了抑制彩色条纹的产生,本实施方式中的表面层例如优选包含作为粒子的炭黑及聚酰胺粒子、作为添加剂的二甲基硅氧烷。
表面层将包含上述的粘结树脂及粒子进而根据需要添加的添加剂的涂布液(表面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于弹性层上来形成。
作为表面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涂布方法,能够使用辊涂布法、刮板涂布法、线棒涂布法、喷涂法、浸渍涂布法、珠涂布法、气刀涂布法、帘式涂布法等通常的方法。
在涂布表面层形成用涂布液之后,进行干燥而形成表面层。干燥温度例如为80℃以上且200℃以下。
表面层的厚度例如优选设为5μm以上且20μm以下左右,更优选设为7μm以上且13μm以下左右。
并且,表面层的体积电阻率例如优选为1×103Ω·cm以上且1×1014Ω·cm以下。
表面层的形成并无特别限制,可利用周知的形成方法,例如形成将上述成分添加于溶剂的表面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涂膜,干燥该涂膜,并根据需要进行加热,由此进行表面层的形成。
作为用于制备表面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溶剂,可举出公知的有机溶剂,例如醇类溶剂、芳烃溶剂、卤代烃溶剂、酮类溶剂、酮醇类溶剂、醚类溶剂、酯类溶剂等。
具体而言,作为这些溶剂,例如可举出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苄醇、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丙酮、甲基乙基酮、环己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二噁烷、四氢呋喃、二氯甲烷、氯仿、氯苯、甲苯等通常的有机溶剂。作为溶剂,例如使用具有至少一种以上的羟基的溶剂(例如,醇类等)或醚溶剂(例如,四氢呋喃)即可。
其中,从阻抗Z及阻抗的电阻成分R的调整以及彩色条纹产生抑制性的观点出发,例如优选包含两种醇,更优选包含选自由甲醇、乙醇及正丙醇组成的组中的两种,尤其优选包含甲醇及正丙醇。
并且,从阻抗Z及阻抗的电阻成分R的调整以及彩色条纹产生抑制性的观点出发,与甲醇及正丙醇的混合比例如以质量比计,优选为甲醇:正丙醇=1:1~20:1,更优选为6:4~10:1,尤其优选为7:3~9:1。
并且,从阻抗Z及阻抗的电阻成分R的调整以及彩色条纹产生抑制性的观点出发,表面层形成用涂布液的固体成分量例如优选为10质量%~30质量%,更优选为16质量%~25质量%,尤其优选为17质量%~23质量%。
作为制备表面层形成用涂布液时的所述粒子等的分散方法,例如可举出辊磨机、球磨机、振动球磨机、磨碎机、砂磨机、胶体磨、油漆搅拌器等公知的方法。
所述粒子难以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因此例如优选分散于有机溶剂中。作为其分散方法,例如可举出辊磨机、球磨机、振动球磨机、磨碎机、砂磨机、胶体磨、油漆搅拌器等公知的方法。
作为将表面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于弹性层上的方法,例如可举出刮板涂布法、线棒涂布法、喷涂法、浸渍涂布法、珠涂布法、气刀涂布法、帘式涂布法等通常的方法。
-表面粗糙度Rz-
从彩色条纹产生抑制性的观点出发,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电部件的表面粗糙度Rz例如优选为2μm以上且10μm以下,更优选为4μm以上且7μm以下,尤其优选为4.5μm以上且6.5μm以下。若表面粗糙度在上述范围内,则附着于带电部件表面的显影剂等中所包含的污染成分难以转移到带电部件,并且用带电部件用清洁部件等容易去除所述污染成分,因此由所述污染成分造成的影响得到抑制,电子照相感光体与带电部件的接触部紧后的放电遗漏进一步得到抑制,从而彩色条纹产生抑制性更优异。
在本实施方式中,表面粗糙度Rz(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为遵照JIS B 0601:1994而测定的表面粗糙度。在温度23℃且相对湿度55%的环境下,使用接触式表面粗糙度测定装置(SURFCOM570A、TOKYO SEIMITSU CO.,LTD.制)及前端为金刚石(5μmR、90°圆锥)的接触针来测定表面粗糙度Rz。测定距离为2.5mm,测定部位为从距放电区域末端5mm的位置至7.5mm的位置。当带电部件的形状为辊状、带状或管状时,在带电部件的周向上以90度间隔测定4个部位且测定放电区域的两端,并计算合计8个部位的平均值。当带电部件的形状为刮板状时,在刮板的宽度方向(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中央测定放电区域的两端,并计算合计2个部位的平均值。
(电子照相感光体)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具有导电性基材A及设置于所述导电性基材A上的感光层电子照相感光体。
<导电性基材A>
作为导电性基材A,例如可举出包含金属(铝、铜、锌、铬、镍、钼、钒、铟、金、铂等)或合金(不锈钢等)的金属板、金属鼓及金属带等。并且,作为导电性基材,例如还可举出导电性化合物(例如导电性聚合物、氧化铟等);涂布、蒸镀或层压了金属(例如铝、钯、金等)或合金的纸张;树脂薄膜;带等。
并且,作为导电性基材A,还可以使用在导电性基材B中记载的基材。
<下涂层>
电子照相感光体可以在导电性基材A与感光层之间具有下涂层。
下涂层例如为包含无机粒子及粘结树脂的层。
作为无机粒子,例如可举出粉体电阻(体积电阻率)102Ω·cm以上且1011Ω·cm以下的无机粒子。
其中,作为具有上述电阻值的无机粒子,例如优选为氧化锡粒子、氧化钛粒子、氧化锌粒子、氧化锆粒子等金属氧化物粒子,尤其优选为氧化锌粒子。
无机粒子的基于BET法的比表面积例如优选为10m2/g以上。
无机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例如优选为50nm以上且2000nm以下(例如优选为60nm以上且1000nm以下)。
无机粒子的含量相对于粘结树脂,例如优选为10质量%以上且8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0质量%以上且80质量%以下。
无机粒子可以实施有表面处理。无机粒子可以混合使用两种以上表面处理不同的粒子或粒径不同的粒子。
作为表面处理剂,例如可举出硅烷偶联剂、钛酸酯类偶联剂、铝类偶联剂、表面活性剂等。尤其,例如优选为硅烷偶联剂,更优选为具有氨基的硅烷偶联剂。
作为具有氨基的硅烷偶联剂,例如可举出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N-双(2-羟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硅烷偶联剂可以混合使用两种以上。例如,可以并用具有氨基的硅烷偶联剂与其他硅烷偶联剂。作为其他硅烷偶联剂,例如可举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硅烷、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3-缩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N-双(2-羟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基于表面处理剂的表面处理方法只要是公知的方法,则可以是任意方法,也可以是干式法或湿式法中的任一个。
表面处理剂的处理量相对于无机粒子,例如优选为0.5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
在此,从提高电特性的长期稳定性、载流子阻挡性的观点出发,下涂层例如与无机粒子一同含有电子接收性化合物(受体化合物)。
作为电子接收性化合物,例如可举出氯醌、四溴对苯醌等醌类化合物;四氰基对苯二醌二甲烷类化合物;2,4,7-三硝基芴酮、2,4,5,7-四硝基-9-芴酮等芴酮化合物;2-(4-联苯)-5-(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2,5-双(4-萘基)-1,3,4-噁二唑、2,5-双(4-二乙基氨基苯基)-1,3,4-噁二唑等噁二唑类化合物;呫吨酮类化合物;噻吩化合物;3,3’,5,5’-四-叔丁基联苯醌等联苯醌化合物;等电子传输性物质等。
尤其作为电子接收性化合物,例如优选为具有蒽醌结构的化合物。作为具有蒽醌结构的化合物,例如优选为羟基蒽醌化合物、氨基蒽醌化合物、氨基羟基蒽醌化合物等,具体而言,例如优选为蒽醌、茜素、醌茜、蒽绛酚、红紫素等。
电子接收性化合物可以与无机粒子一同分散包含于下涂层中,也可以以附着于无机粒子表面的状态来包含于下涂层中。
作为使电子接收性化合物附着于无机粒子表面的方法,例如可举出干式法或湿式法。
干式法例如为,一边通过剪切力大的混合器等搅拌无机粒子,一边直接滴加电子接收性化合物或滴加溶解于有机溶剂的电子接收性化合物,并且与干燥空气或氮气一同喷涂而使电子接收性化合物附着于无机粒子表面的方法。当进行电子接收性化合物的滴加或喷涂时,例如,在溶剂的沸点以下的温度下进行即可。在滴加或喷涂电子接收性化合物之后,还可以在100℃以上的条件下进行烧结。烧结只要是可获得电子照相特性的温度、时间,则并无特别限制。
湿式法例如为通过搅拌机、超声波、砂磨机、磨碎机、球磨机等将无机粒子分散于溶剂中,并且添加电子接收性化合物并进行搅拌或分散之后,去除溶剂而将电子接收性化合物附着于无机粒子表面的方法。溶剂去除方法例如通过过滤或蒸留去除溶剂。在去除溶剂之后,还可以在100℃以上的条件下进行烧结。烧结只要是可获得电子照相特性的温度、时间,则并无特别限定。在湿式法中,可以在添加电子接收性化合物之前去除无机粒子的含有水分,作为其例子,可举出在溶剂中一边搅拌加热一边去除的方法、与溶剂共沸而去除的方法。
另外,电子接收性化合物的附着可以在对无机粒子实施基于表面处理剂的表面处理之前或之后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电子接收性化合物的附着与基于表面处理剂的表面处理。
电子接收性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无机粒子例如为0.01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即可,优选为0.01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
作为下涂层中所使用的粘结树脂,例如可举出缩醛树脂(例如聚乙烯醇缩丁醛等)、聚乙烯醇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酪蛋白树脂、聚酰胺树脂、纤维素树脂、明胶、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马来酸酐树脂、硅酮树脂、硅酮-醇酸树脂、尿素树脂、酚醛树脂、苯酚-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醇酸树脂、环氧树脂等公知的高分子化合物;锆螯合物化合物;钛螯合物化合物;铝螯合物化合物;钛醇盐化合物;有机钛化合物;硅烷偶联剂等公知的材料。
作为下涂层中所使用的粘结树脂,例如还可举出具有电荷传输性基的电荷传输性树脂,导电性树脂(例如聚苯胺等)等。
其中,作为下涂层中所使用的粘结树脂,例如优选为上层不溶于涂布溶剂的树脂,尤其优选为通过选自由尿素树脂、酚醛树脂、苯酚-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醇酸树脂、环氧树脂等热固性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酯树脂、聚醚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树脂及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树脂与固化剂之间的反应而获得的树脂。
当组合两种以上来使用这些粘结树脂时,根据需要设定其混合比例。
为了提高电特性、提高环境稳定性及提高画质,在下涂层中可以包含各种添加剂。
作为添加剂,可举出多环缩合类、偶氮类等电子传输性颜料、锆螯合物化合物、钛螯合物化合物、铝螯合物化合物、钛醇盐化合物、有机钛化合物、硅烷偶联剂等公知的材料。如前述,硅烷偶联剂用于无机粒子的表面处理,但作为添加剂还可以添加于下涂层。
作为添加剂的硅烷偶联剂,例如可举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硅烷、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3-缩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N-双(2-羟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
作为锆螯合物化合物,例如可举出丁醇锆、乙酰乙酸乙基锆、三乙醇胺锆、乙酰丙酮丁醇锆、乙酰乙酸乙酯丁醇锆、乙酸锆、草酸锆、乳酸锆、膦酸锆、辛酸锆、环烷酸锆、月桂酸锆、硬脂酸锆、异硬脂酸锆、甲基丙烯酸酯丁醇锆、硬脂酸酯丁醇锆、异硬脂酸酯丁醇锆等。
作为钛螯合物化合物,例如可举出钛酸四异丙酯、钛酸四正丁酯、钛酸丁酯二聚物、四(2-乙基己酯)钛酸酯、乙酰丙酮钛、聚乙酰丙酮钛、辛二醇钛、乳酸钛铵盐、乳酸钛、乳酸乙酯钛、三乙醇胺钛、多羟基硬脂酸钛等。
作为铝螯合物化合物,例如可举出异丙醇铝、单丁氧基二异丙醇铝、丁醇铝、二乙酰乙酸乙酯二异丙醇铝、三(乙酰乙酸乙酯)铝等。
这些添加剂可以单独使用,或也可以用作多个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缩聚物。
下涂层例如维氏硬度为35以上即可。
为了抑制干涉波纹像,下涂层的表面粗糙度(十点平均粗糙度)例如调整为所使用的曝光用激光波长λ的1/(4n)(n为上层的折射率)至1/2即可。
为了调整表面粗糙度,可以在下涂层中添加树脂粒子等。作为树脂粒子,可举出硅酮树脂粒子、交联型聚甲基丙烯酸酸甲基树脂粒子等。并且,为了调整表面粗糙度,可以研磨下涂层的表面。作为研磨方法,可举出抛光、喷砂处理、湿式研磨、磨削处理等。
下涂层的形成并无特别限制,可利用周知的形成方法,但例如通过形成将上述成分添加于溶剂的下涂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涂膜,干燥该涂膜,并根据需要进行加热来进行。
作为用于制备下涂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溶剂,可举出公知的有机溶剂,例如醇类溶剂、芳烃溶剂、卤代烃溶剂、酮类溶剂、酮醇类溶剂、醚类溶剂、酯类溶剂等。
具体而言,作为这些溶剂,例如可举出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苄醇、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丙酮、甲基乙基酮、环己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二噁烷、四氢呋喃、二氯甲烷、氯仿、氯苯、甲苯等通常的有机溶剂。
作为制备下涂层形成用涂布液时的无机粒子的分散方法,例如可举出辊磨机、球磨机、振动球磨机、磨碎机、砂磨机、胶体磨、油漆搅拌器等公知的方法。
作为将下涂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于导电性基材上的方法,例如可举出刮板涂布法、线棒涂布法、喷涂法、浸渍涂布法、珠涂布法、气刀涂布法、帘式涂布法等通常的方法。
下涂层的膜厚例如优选为15μm以上,更优选设定在20μm以上且50μm以下的范围内。
<中间层>
省略图示,但在下涂层与感光层之间还可以设置中间层。
中间层例如为包含树脂的层。作为中间层中所使用的树脂,例如可举出缩醛树脂(例如聚乙烯醇缩丁醛等)、聚乙烯醇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酪蛋白树脂、聚酰胺树脂、纤维素树脂、明胶、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马来酸酐树脂、硅酮树脂、硅酮-醇酸树脂、苯酚-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等高分子化合物。
中间层可以是包含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层。作为中间层中所使用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可举出含有锆、钛、铝、锰、硅等金属原子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等。
这些中间层中所使用的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用作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缩聚物。
其中,中间层例如优选为包含含有锆原子或硅原子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层。
中间层的形成并无特别限制,可利用周知的形成方法,但例如通过形成将上述成分添加于溶剂的中间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涂膜,干燥该涂膜,并根据需要进行加热来进行。
作为形成中间层的涂布方法,可使用浸渍涂布法、顶推涂布法、线棒涂布法、喷涂法、刮板涂布法、气刀涂布法、帘式涂布法等通常的方法。
中间层的膜厚例如优选设定在0.1μm以上且3μm以下的范围内。另外,可以将中间层用作下涂层。
<电荷产生层>
电荷产生层例如为包含电荷产生材料及粘结树脂的层。并且,电荷产生层可以是电荷产生材料的蒸镀层。电荷产生材料的蒸镀层例如适合于使用LED(Light 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图像阵列等非相干性光源的情况。
作为电荷产生材料,可举出双偶氮、三偶氮等偶氮颜料;二溴蒽嵌蒽酮等稠环芳香族颜料;苝颜料;吡咯并吡咯颜料;酞菁颜料;氧化锌;三方晶系硒等。
其中,为了应对近红外区域的激光曝光,作为电荷产生材料,例如优选使用金属酞菁颜料或无金属酞菁颜料。具体而言,例如更优选为羟基镓酞菁;氯镓酞菁;二氯锡酞菁;氧钛酞菁。
另一方面,为了应对近紫外区域的激光曝光,作为电荷产生材料,例如优选为二溴蒽嵌蒽酮等稠环芳香族颜料;硫靛类颜料;紫菜嗪化合物;氧化锌;三方晶系硒;双偶氮颜料等。
即使在使用发光的中心波长在450nm以上且780nm以下的范围内的LED、有机EL图像阵列等非相干性光源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上述电荷产生材料,但根据分辨率的观点,当以20μm以下的薄膜来使用感光层时,感光层中的电场强度变高,由电荷从基体注入引起而带电降低,从而容易产生所谓的被称为黑点的图像缺陷。这在使用了三方晶系硒、酞菁颜料等p型半导体中容易产生暗电流的电荷产生材料时变得显著。
相对于此,当作为电荷产生材料使用了稠环芳香族颜料、苝颜料、偶氮颜料等n型半导体时,不易产生暗电流,即便设为薄膜,也能够抑制被称为黑点的图像缺陷。
另外,关于n型的判定,利用通常使用的飞行时间法并根据流动的光电流的极性进行判定,将相比于空穴以电子为载流子而容易流动的半导体设为n型。
作为电荷产生层中所使用的粘结树脂,从广范围的绝缘性树脂中选择,并且,作为粘结树脂,可以从聚-N-乙烯基咔唑、聚乙烯蒽、聚乙烯芘、聚硅烷等有机光导电性聚合物中选择。
作为粘结树脂,例如可举出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芳酯树脂(双酚类及芳香族二元羧酸的缩聚体等)、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苯氧基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酰胺树脂、丙烯酸树脂、聚丙烯酰胺树脂、聚乙烯吡啶树脂、纤维素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环氧树脂、酪蛋白、聚乙烯醇树脂、聚乙烯吡咯烷酮树脂等。在此,“绝缘性”是指,体积电阻率为1013Ω·cm以上。
这些粘结树脂可单独使用一种,或混合使用两种以上。
另外,电荷产生材料与粘结树脂的配合比例如以质量比计优选在10:1至1:10的范围内。
在电荷产生层中可以包含其他周知的添加剂。
电荷产生层的形成并无特别限制,可利用周知的形成方法,但例如通过形成将上述成分添加于溶剂的电荷产生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涂膜,干燥该涂膜,并根据需要进行加热等来进行。另外,电荷产生层的形成可以通过电荷产生材料的蒸镀来进行。电荷产生层基于蒸镀的形成例如尤其适合于作为电荷产生材料使用稠环芳香族颜料、苝颜料的情况。
作为用于制备电荷产生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溶剂,可举出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苄醇、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丙酮、甲基乙基酮、环己酮、乙酸甲酯、乙酸正丁酯、二噁烷、四氢呋喃、二氯甲烷、氯仿、氯苯、甲苯等。这些溶剂可单独使用一种,或混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在电荷产生层形成用涂布液中分散粒子(例如电荷产生材料)的方法,例如可利用球磨机、振动球磨机、磨碎机、砂磨机、卧式砂磨机等介质分散机或搅拌机、超声波分散机、辊磨机、高压均质器等无介质分散机。作为高压均质器,例如可举出在高压状态下对分散液进行液-液碰撞或液-壁碰撞而使其分散的碰撞方式、在高压状态下贯穿微细的流路而使其分散的贯穿方式等。
另外,在进行该分散时,将电荷产生层形成用涂布液中的电荷产生材料的平均粒径设为0.5μm以下,例如优选设为0.3μm以下,更优选设为0.15μm以下有效。
作为将电荷产生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于下涂层上(或中间层上)的方法,例如可举出刮板涂布法、线棒涂布法、喷涂法、浸渍涂布法、珠涂布法、气刀涂布法、帘式涂布法等通常的方法。
电荷产生层的膜厚例如优选设定在0.1μm以上且5.0μm以下的范围内,更优选设定在0.2μm以上且2.0μm以下的范围内。
<电荷传输层>
电荷传输层例如为包含电荷传输材料及粘结树脂的层。电荷传输层可以是包含高分子电荷传输材料的层。
作为电荷传输材料,可举出对苯醌、氯醌、四溴代苯醌、蒽醌等醌类化合物;四氰基对苯二甲烷类化合物;2,4,7-三硝基芴酮等芴酮化合物;蒽酮类化合物;二苯甲酮类化合物;氰基乙烯类化合物;乙烯类化合物等电子传输性化合物。作为电荷传输材料,还可举出三芳基胺类化合物、联苯胺类化合物、芳基烷类化合物、芳基取代乙烯类化合物、茋类化合物、蒽类化合物、腙类化合物等空穴传输性化合物。这些电荷传输材料可单独使用一种或使用两种以上,但并不限定于此。
从电荷迁移率的观点出发,作为电荷传输材料例如优选为由下述结构式(a-1)表示的三芳基胺衍生物及由下述结构式(a-2)表示的联苯胺衍生物。
[化学式1]
结构式(a-1)中,ArT1、ArT2及ArT3分别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C6H4-C(RT4)=C(RT5)(RT6)或-C6H4-CH=CH-CH=C(RT7)(RT8)。RT4、RT5、RT6、RT7及RT8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
作为上述各基团的取代基,可举出卤原子、碳原子数1以上且5以下的烷基、碳原子数1以上且5以下的烷氧基。并且,作为上述各基团的取代基,可举出被碳原子数1以上且3以下的烷基取代的取代氨基。
[化学式2]
在结构式(a-2)中,RT91及RT9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碳原子数1以上且5以下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以上且5以下的烷氧基。RT101、RT102、RT111及RT112分别独立地表示卤原子、碳原子数1以上且5以下的烷基、碳原子数1以上且5以下的烷氧基、被碳原子数1以上且2以下的烷基取代的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C(RT12)=C(RT13)(RT14)或-CH=CH-CH=C(RT15)(RT16),RT12、RT13、RT14、RT15及RT1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Tm1、Tm2、Tn1及Tn2分别独立地表示0以上且2以下的整数。
作为上述各基团的取代基,可举出卤原子、碳原子数1以上且5以下的烷基、碳原子数1以上且5以下的烷氧基。并且,作为上述各基团的取代基,可举出被碳原子数1以上且3以下的烷基取代的取代氨基。
在此,在电荷迁移率的观点上,例如在由结构式(a-1)表示的三芳基胺衍生物及由所述结构式(a-2)表示的联苯胺衍生物中,尤其优选具有“-C6H4-CH=CH-CH=C(RT7)(RT8)”的三芳基胺衍生物及具有“-CH=CH-CH=C(RT15)(RT16)”的联苯胺衍生物。
作为高分子电荷传输材料,可举出聚-N-乙烯基咔唑、聚硅烷等具有电荷传输性的公知的材料。尤其例如尤其优选为聚酯类的高分子电荷传输材料。另外,高分子电荷传输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粘结树脂并用。
电荷传输层中所使用的粘结树脂可举出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聚芳酯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偏二氯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偏二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氯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氯乙烯-乙酸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硅酮树脂、硅酮醇酸树脂、苯酚-甲醛树脂、苯乙烯-醇酸树脂、聚-N-乙烯基咔唑、聚硅烷等。其中,作为粘结树脂,例如优选为聚碳酸酯树脂或聚芳酯树脂。这些粘结树脂单独使用一种或使用两种以上。
另外,电荷传输材料与粘结树脂的配合比例如以质量比计优选为10:1至1:5。
在电荷传输层中可以包含其他周知的添加剂。
电荷传输层的形成并无特别限制,可利用周知的形成方法,但例如通过形成将上述成分添加于溶剂的电荷传输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涂膜,干燥该涂膜,并根据需要进行加热等来进行。
作为用于制备电荷传输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溶剂,可举出苯、甲苯、二甲苯、氯苯等芳香烃类;丙酮、2-丁酮等酮类;二氯甲烷、氯仿、二氯乙烷等卤化脂肪烃类;四氢呋喃、乙醚等环状或直链状的醚类等通常的有机溶剂。这些溶剂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将电荷传输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于电荷产生层上时的涂布方法,可举出刮板涂布法、线棒涂布法、喷涂法、浸渍涂布法、珠涂布法、气刀涂布法、帘式涂布法等通常的方法。
电荷传输层的膜厚例如优选设定在5μm以上且50μm以下的范围内,更优选为设定在10μm以上且30μm以下的范围内。
<保护层>
保护层根据需要设置于感光层上。保护层例如以防止带电时的感光层的化学变化或进一步改善感光层的机械强度为目的设置。
因此,保护层例如适用由固化膜(交联膜)构成的层即可。作为这些层,例如可举出下述1)或2)所示的层。
1)由包含在同一分子内具有反应性基团及电荷传输性骨架的含有反应性基团的电荷传输材料的组合物的固化膜构成的层(即,包含该含有反应性基团的电荷传输材料的聚合物或交联体的层)
2)由包含非反应性的电荷传输材料及不具有电荷传输性骨架而具有反应性基团的含有反应性基团的非电荷传输材料的组合物的固化膜构成的层(即,包含非反应性的电荷传输材料及该含有反应性基团的非电荷传输材料的聚合物或交联体的层)
作为含有反应性基团的电荷传输材料的反应性基团,可举出连锁聚合基团、环氧基、-OH、-OR[其中,R表示烷基]、-NH2、-SH、-COOH、-SiRQ1 3-Qn(ORQ2)Qn[其中,RQ1表示氢原子、烷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RQ2表示氢原子、烷基、三烷基甲硅烷基。Qn表示1~3的整数]等周知的反应性基团。
作为连锁聚合基团,只要是能够自由基聚合的官能团,则并无特别限定,例如为具有至少含有碳双键的基团的官能团。具体而言,可举出含有选自乙烯基、乙烯基醚基、乙烯基硫醚基、苯乙烯基(乙烯基苯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及它们的衍生物中的至少一个的基团等。其中,由于其反应性优异,因此作为连锁聚合基团,例如优选为含有选自乙烯基、苯乙烯基(乙烯基苯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及它们的衍生物中的至少一个的基团。
作为含有反应性基团的电荷传输材料的电荷传输性骨架,只要是电子照相感光体中的公知的结构,则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三芳基胺类化合物、联苯胺类化合物、腙类化合物等来源于含氮的空穴传输性化合物的骨架且与氮原子共轭的结构。其中,例如优选为三芳基胺骨架。
具有这些反应性基团及电荷传输性骨架的含有反应性基团的电荷传输材料、非反应性的电荷传输材料以及含有反应性基团的非电荷传输材料从周知的材料中选择即可。
在保护层中可以包含其他周知的添加剂。
保护层的形成并无特别限制,可利用周知的形成方法,但例如通过形成将上述成分添加于溶剂的保护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涂膜,干燥该涂膜,并根据需要进行加热等固化处理来进行。
作为用于制备保护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溶剂,可举出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类溶剂;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等酮类溶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类溶剂;四氢呋喃、二噁烷等醚类溶剂;乙二醇单甲醚等溶纤类溶剂;异丙醇、丁醇等醇类溶剂等。这些溶剂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两种以上。
另外,保护层形成用涂布液可以是无溶剂的涂布液。
作为将保护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于感光层(例如电荷传输层)上的方法,可举出浸渍涂布法、顶推涂布法、线棒涂布法、喷涂法、刮板涂布法、气刀涂布法、帘式涂布法等通常的方法。
保护层的膜厚例如优选设定在1μm以上且20μm以下的范围内,更优选设定在2μm以上且10μm以下的范围内。
<单层型感光层>
单层型感光层(电荷产生/电荷传输层)例如为包含电荷产生材料、电荷传输材料及根据需要包含粘结树脂及其他周知的添加剂的层。另外,这些材料与在电荷产生层及电荷传输层中说明的材料相同。
而且,在单层型感光层中,电荷产生材料的含量相对于总固体成份,例如为0.1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即可,优选为0.8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并且,在单层型感光层中,电荷传输材料的含量相对于总固体成份,例如为5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即可。
单层型感光层的形成方法与电荷产生层或电荷传输层的形成方法相同。
单层型感光层的膜厚例如为5μm以上且50μm以下即可,优选为10μm以上且40μm以下。
<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转速>
导电性基材A例如优选为圆柱状或圆筒状等辊状的导电性基材。
从进一步发挥本实施方式中的效果的观点出发,形成图像时的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转速例如优选为100mm/s以下,更优选为10mm/s以上且80mm/s以下。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优选还具备通过对所述带电部件仅施加直流电压的接触带电方式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带电的带电装置、在带电的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的静电潜像形成装置、通过包含色调剂的显影剂对形成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而形成色调剂像的显影装置及将所述色调剂像转印到记录媒体表面的转印装置。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适用如下周知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对转印到记录媒体表面的色调剂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的装置;将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的色调剂像直接转印到记录媒体的直接转印方式的装置;将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的色调剂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并且将转印到中间转印体表面的色调剂像二次转印到记录媒体表面的中间转印方式的装置;具备在转印色调剂像之后清洁带电之前的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的清洁装置的装置;及具备用于提升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温度并降低相对温度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加热部件的装置等。
在中间转印方式的装置的情况下,转印装置例如适用如下结构,该结构具有在表面转印色调剂像的中间转印体、将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的色调剂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表面的一次转印装置及将转印到中间转印体表面的色调剂像二次转印到记录媒体表面的二次转印装置。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是干式显影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湿式显影方式(利用了液体显影剂的显影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任一个。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例如,具备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或所述带电部件中的至少任一个的部分可以是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装卸的盒结构(处理盒)。作为处理盒,例如优选使用具备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或所述带电部件中的至少任一个的处理盒。另外,在处理盒中,除了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或所述带电部件以外,例如还可以具备选自由静电潜像形成装置、显影装置、转印装置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个。
以下,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但并不限定于此。另外,对图所示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对于其他部分省略其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2示意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基本结构。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200具备:电子照相感光体1;DC接触带电方式的带电装置(带电装置),与电源209连接,并且使电子照相感光体1带电;曝光装置210(静电潜像形成装置),对通过带电装置而带电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进行曝光而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211(显影装置),通过包含色调剂的显影剂对由曝光装置210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而形成色调剂像;转印装置212(转印装置),将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体1表面的色调剂像转印到记录媒体500;色调剂去除装置213(色调剂去除装置),转印后,去除残留于电子照相感光体1表面的色调剂;及定影装置215(定影装置),将转印到记录媒体500的色调剂像定影到记录媒体500。
另外,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200为不具备在感光体表面的转印色调剂像之后去除残留于感光体表面的电荷的除静电装置的无消除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通常,当不具有去除残留于感光体表面的电荷的除静电除装置时,图像中容易产生彩色条纹,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即便不具备该除静电装置,也抑制彩色条纹的产生。
-电子照相感光体-
电子照相感光体1为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例如可举出具备在导电性基材A上依次层叠有下涂层、电荷产生层及电荷传输层并且电荷产生层及电荷传输层分开设置的功能分离型感光层的感光体。并且,也可以是具有电荷产生层与电荷传输层一体地形成的感光层的功能一体型电子照相感光体。
并且,电子照相感光体1可以不具备下涂层,也可以在下涂层与感光层之间设置中间层,也可以在感光层上设置包含电荷传输材料的保护层。
另外,从抑制彩色条纹的产生并且长寿命化的观点出发,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具有电荷传输性的表面层的合计厚度例如优选为24μm以上且50μm以下,更优选为28μm以上且38μm以下。
例如,在具备DC接触带电方式的带电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当使用具备作为最表面层的电荷传输层的功能分离型感光体时,电荷传输层的厚度越厚,越容易实现长寿命化,但另一方面,容易产生彩色条纹。并且,在第1电荷传输层上作为保护层具备与第1电荷传输层相比磨损得到抑制的第2电荷传输层的情况下,第1电荷传输层与第2电荷传输层(保护层)的合计厚度越厚,更容易实现长寿命化,但另一方面,容易产生彩色条纹。
在功能一体型感光体的情况下,具有电荷传输性的表面层的合计厚度越厚,越容易实现长寿命化,但另一方面,容易产生彩色条纹。
但是,若使用所述带电部件,则即便感光体的具有电荷传输性的表面层的合计厚度为24μm以上且50μm以下,也抑制彩色条纹的产生并且实现长寿命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感光体的具有电荷传输性的表面层的合计厚度,当在功能分离型感光层上具有包含电荷传输材料的保护层时,是电荷传输层与保护层的合计厚度,当在功能一体型感光层上具有包含电荷传输材料的保护层时,是感光层与保护层的合计厚度。
-带电装置-
带电装置为具有所述带电部件208并且施加直流电压来使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表面带电的DC接触带电方式的带电装置。根据所要求的感光体带电电位,所施加的电压可举出正或负的50V以上且2000V以下的直流电压。
并且,作为带电部件208与电子照相感光体1接触的压力,例如可举出250mgf以上且600mgf以下的范围。
通过使带电部件208与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表面接触,即便带电装置不具有驱动单元也从动于感光体1而旋转,但也可以在带电部件208中安装驱动单元,并且以与电子照相感光体1不同的圆周速度来使其旋转。
-曝光装置-
作为曝光装置210,可使用公知的曝光单元。具体而言,例如可使用通过半导体激光器、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液晶光闸等光源来进行曝光的光学系统装置等。作为写入时的光量,例如可举出在感光体表面上0.5mJ/m2以上且5.0mJ/m2以下的范围。
-显影装置-
作为显影装置211,例如可举出使附着有由载流子及色调剂组成的显影剂的显影刷(显影剂保持体)与电子照相感光体1接触而进行显影的双组分显影方式的显影单元、使色调剂附着于导电橡胶弹性体输送辊(显影剂保持体)上并且在电子照相感光体中显影色调剂的接触式单组分显影方式的显影单元等。
作为色调剂,只要是公知的色调剂,则并无特别限定。具体而言,例如,可以是至少包含粘结树脂并且根据需要包含着色剂、脱模剂等的色调剂。
制造色调剂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基于通常的粉碎法、在分散介质中制作的湿式熔融球化法、悬浮聚合、分散聚合、乳液聚合凝聚法等已知的聚合法的色调剂制造法等。
当显影剂为由色调剂及载流子组成的双组分显影剂时,作为载流子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氧化铁、镍、钴等磁性金属、铁氧体、磁铁矿等磁性氧化物等仅由芯材组成的载流子(无涂层载流子)、在这些芯材的表面设置有树脂层的树脂涂层载流子等。在双组分显影剂中,例如,作为色调剂与载流子的混合比(质量比),可举出色调剂:载流子=1:100至30:100的范围,也可是3:100至20:100的范围。
-转印装置-
作为转印装置212,除了辊状的接触型带电部件以外,还可举出使用了带、薄膜、橡胶刮板等的接触型转印带电器或利用了电晕放电的格栅电晕转印带电器、电晕管转印带电器等。
(色调剂去除装置)
色调剂去除装置213用于去除附着于转印工序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表面的残留色调剂,由此得到清洁面化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重复供给至上述图像形成步骤。作为色调剂去除装置213,除了异物去除部件(清洁刮板)以外,还使用刷清洁装置、辊清洁装置等,其中,例如优选使用清洁刮板。并且,作为清洁刮板的材质,可举出聚氨酯橡胶、氯丁橡胶及硅酮橡胶等。
另外,例如,当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表面难以残留色调剂时等残留色调剂不会造成问题时,无需设置色调剂去除装置213。
对图像形成装置200的基本成像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带电装置使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表面带电为规定的电位。接着,根据图像信号,通过曝光装置210对带电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表面进行曝光来形成静电潜像。
接着,在显影装置211的显影剂保持体上保持显影剂,所保持的显影剂输送至电子照相感光体1,在显影剂保持体与电子照相感光体1靠近(或接触)的位置上供给至静电潜像。由此静电潜像得到显像化而成为色调剂像。
显影的色调剂像输送至转印装置212的位置,并通过转印装置212直接转印到记录媒体500。
接着,转印有色调剂像的记录媒体500输送至定影装置215,并通过定影装置215而色调剂像定影到记录媒体500。作为定影温度,例如可举出100℃以上且180℃以下。
另一方面,在色调剂像转印到记录媒体500之后,未转印而残留于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色调剂粒子被输送至与色调剂去除装置213的接触位置,并且由色调剂去除装置213回收。
如上所述,进行基于图像形成装置200的图像形成。当进行下一个图像形成时,不经过去除电子照相感光体1表面的电荷的工序而进行下一个图像形成步骤。
<第2实施方式>
图3示意地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基本结构。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220为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壳体400内,4个电子照相感光体1a、1b、1c、1d沿着中间转印带409彼此排列配置。例如,电子照相感光体1a形成黄色图像,电子照相感光体1b形成品红色图像,电子照相感光体1c形成青色图像,电子照相感光体1d形成黑色图像。
电子照相感光体1a、1b、1c、1d分别为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
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220也是不具备在感光体表面转印色调剂像之后去除残留于感光体表面的电荷的除静电单元的无消除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电子照相感光体1a、1b、1c、1d分别向一方向(在纸面上为逆时针方向)旋转,沿着其旋转方向配置有带电部件402a、402b、402c、402d、显影装置404a、404b、404c、404d、一次转印辊410a、410b、410c、410d、清洁刮板415a、415b、415c、415d。带电部件402a、402b、402c、402d分别为所述的带电部件,采用了仅施加直流电压的接触带电方式。
显影装置404a、404b、404c、404d分别供给容纳于色调剂盒405a、405b、405c、405d的黑色、黄色、品红色、青色这4个颜色的色调剂,并且,一次转印辊410a、410b、410c、410d分别经由中间转印带409与电子照相感光体1a、1b、1c、1d接触。
在壳体400内配置有激光光源(曝光装置)403,将从激光光源403射出的激光束照射于带电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a、1b、1c、1d的表面。
由此,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a、1b、1c、1d的旋转工序中依次进行带电、曝光、显影、一次转印、清洁(去除色调剂等异物)的各工序,各颜色的色调剂像重叠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09上。然后,在中间转印带409上转印色调剂像之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a、1b、1c、1d不经过去除表面电荷的工序而进行下一个图像形成步骤。
中间转印带409由驱动辊406、背面辊408及支承辊407带着张力支承,通过这些辊的旋转而无弯曲的旋转。并且,二次转印辊413配置成经由中间转印带409与背面辊408接触。经过了由背面辊408及二次转印辊413夹持的位置的中间转印带409例如通过与驱动辊406对置配置的清洁刮板416得到清洁之后,重复供给至下一个图像形成步骤。
并且,在壳体400内设置有容纳记录媒体的容器411,容器411内的纸张等记录媒体500通过传送辊412依次传送至由中间转印带409及二次转印辊413夹持的位置,进而传送至由彼此接触的两个定影辊414夹持的位置之后,排出至壳体400的外部。
在上述说明中,对作为中间转印体使用中间转印带409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如上述中间转印带409,中间转印体可以是带状,也可以是滚筒状。在带状的情况下,作为构成中间转印体的基材的树脂材料,可使用公知的树脂。例如,可举出聚酰亚胺树脂、聚碳酸酯树脂(PC)、聚偏氟乙烯(PVDF)、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PAT)、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PC、ETFE/PAT、PC/PAT的混合材料、聚酯、聚醚醚酮、聚酰胺等树脂材料及以这些为主原料而成的树脂材料。而且,也可以混合使用树脂材料与弹性材料。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媒体只要是转印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体上的色调剂像的媒体,则并无特别限制。
<处理盒>
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处理盒具有装卸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图4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盒的一例的基本结构。该处理盒300为除了电子照相感光体1及对带电部件施加直流电压而使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表面带电的DC接触带电方式的带电装置以外,还使用安装导轨216来组合用包含色调剂的显影剂对通过曝光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体1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而形成色调剂像的显影装置211、转印后去除残留于电子照相感光体1表面的色调剂的色调剂去除装置213及用于曝光的开口部218并进行一体化的处理盒。
而且,该处理盒300相对于由将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体1表面的色调剂像转印到记录媒体500的转印装置212、将转印到记录媒体500的色调剂像定影到记录媒体500的定影装置215及未图示的其他结构部分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装卸自如,并且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一同构成图像形成装置。
处理盒300除了电子照相感光体1、带电装置、显影装置211、色调剂去除装置213及用于曝光的开口部218以外,还可以具备对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表面进行曝光的曝光装置(未图示)。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对本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制作>
-下涂层的形成-
将氧化锌粒子(TAYCA Co.,Ltd.制,平均粒径:70nm,比表面积值:15m2/g)60质量份与四氢呋喃500质量份进行搅拌混合,作为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剂),将KBM603(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Shin-Etsu Chemical Co.,Ltd.制)相对于氧化锌粒子100质量份添加1.25质量份,搅拌了2个小时。然后,通过减压蒸馏去除四氢呋喃,在120℃下进行3个小时烧结,获得了用硅烷偶联剂进行了表面处理的氧化锌粒子。
将用所述硅烷偶联剂进行了表面处理的氧化锌粒子60质量份、作为电子接收性化合物的蒽醌1质量份、作为固化剂的封端异氰酸酯(SUMIDUR3173、Sumitomo BayerUrethane Co.,Ltd.制)13.5质量份、缩丁醛树脂(S-LEC BM-1,SEKISUI CHEMICAL CO.,LTD.制)15质量份溶解于甲基乙基酮85质量份中。混合该溶液38质量份与甲基乙基酮25质量份,使用直径1mm的玻璃珠在砂磨机中进行4个小时分散,获得了分散液。在所获得的分散液中添加作为催化剂的二月桂酸二辛基锡0.005质量份、硅酮树脂粒子(Tospearl145,GEToshiba Silicones制)4.0质量份,获得了下涂层形成用涂布液。
通过浸渍涂布法将该涂布液涂布于直径30mm的铝基材(导电性基材A)上,在180℃下进行24分钟干燥固化,获得了厚度30μm的下涂层。
-电荷产生层的形成-
接着,作为电荷产生材料,将由在相对于Cukα特性X射线的布拉格角度(2θ±0.2°)的至少7.4°、16.6°、25.5°及28.3°上具有强衍射峰的氯镓酞菁晶体15质量份、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VMCH,Union Carbide Corp制)10质量份及正丁醇300质量份组成的混合物使用直径1mm的玻璃珠通过砂磨机进行4个小时分散,获得了电荷产生层形成用涂布液。
将该电荷产生层形成用涂布液浸渍涂布于所述下涂层上,进行干燥,获得了厚度为0.2μm的电荷产生层。
-电荷传输层的形成-
接着,将四氟乙烯树脂粒子(平均粒径:0.2μm)8质量份、含氟烷基的甲基丙烯酸共聚物(重均分子量:30,000)0.015质量份、四氢呋喃4质量份及甲苯1质量份在20℃的液温中保持而进行48个小时搅拌混合,获得了四氟化乙烯树脂树脂粒子悬浊液A。
接着,作为电荷传输材料,混合N,N’-二苯基-N,N’-双(3-甲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3质量份、由下述式表示的化合物(1)1质量份、双酚Z型聚碳酸酯树脂(粘均分子量:40,000)6质量份、作为抗氧化剂的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1质量份,并混合溶解四氢呋喃24质量份及甲苯11质量份,获得了混合溶解液B。
在该混合溶解液B中添加所述四氟乙烯树脂粒子悬浊液A并进行搅拌混合之后,使用安装有具有微细流路的贯穿式腔室的高压均质器(Yoshida Kikai Co.,Ltd.制),重复6次升压至500kgf/cm2的分散处理,添加氟改性硅油(商品名称:FL-100,Shin-EtsuChemical Co.,Ltd.制)使其成为5ppm,搅拌后获得了电荷传输层形成用涂布液。
将该涂布液涂布于电荷产生层上并在140℃下进行25分钟干燥,形成厚度20.0μm的电荷传输层,获得了目标电子照相感光体1。
[化学式3]
<带电部件1的制作>
-弹性层的形成-
·环氧氯丙烷橡胶(Gechron3106,Zeon Corporation制):100质量份
·炭黑(旭#60,ASAHI CARBON CO.,LTD.制):6质量份
·碳酸钙(Whiten SB,shiraishi calcium kaisha,ltd.制):20质量份
·离子导电剂(BTEAC,Lion Corporation制):5质量份
·硫化促进剂:硬脂酸(NOF CORPORATION制):1质量份
·硫化剂:硫黄(VULNOC R,OUCHI SHINKO CHEMICAL INDUSTRIAL CO.,LTD.制):1质量份
·硫化促进剂:氧化锌:1.5质量份
用开放式辊轧机对上述示出的组成的混合物进行混炼,使用冲压成型机在通过SUS303形成的直径8mm的金属轴(导电性基材)的表面经由粘接层形成了直径15mm的辊状的弹性层。然后,通过研磨获得了直径14mm的导电性弹性辊A。
·粘结树脂:N-甲氧基甲基化尼龙(商品名称F30K,Nagase ChemteX Corporation制)100质量份
·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商品名称S-LEC BL-1,SEKISUI CHEMICAL CO.,LTD.制):25质量份
·粒子A:炭黑(商品名称:MONAHRCH1000,Cabot Corporation制):15质量份
·粒子B:聚酰胺粒子(聚酰胺12,ARKEMA制):10质量份
·添加剂:二甲基聚硅氧烷(BYK-307,Alterna Co.,Ltd.制):1质量份
用甲醇/1-丙醇来稀释上述组成的混合物,将通过珠磨机分散而获得的分散液在室温24℃相对湿度45%的环境下浸渍涂布于所述导电性弹性辊A的表面之后,在130℃下进行30分钟加热干燥,形成了厚度10μm的表面层。由此,获得了实施例1的带电部件(带电辊)1。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制作中,将电荷传输层的厚度变更为22.0μm,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电子照相感光体2。
并且,在实施例1的带电部件1的制作中,将表面层的厚度变更为7μm,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带电部件2。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制作中,不使用形成电荷传输层时的四氟乙烯树脂粒子悬浊液A而用实施例1的混合溶解液B来形成电荷传输层,进而将电荷传输层的厚度变更为10.0μm,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在导电性基材A上形成了下涂层、电荷产生层及电荷传输层。
然后,混合作为保护层的NICALAC BL-60(甲基化苯并胍胺树脂,NIPPON CARBIDEINDUSTRIES CO.,INC.制)2质量份、具有反应性羟基的交联性电荷传输材料(下述化合物(2))75质量份、具有反应性烷氧基的交联性电荷传输材料(下述化合物(3))23质量份、封端磺酸(商品名称Nacure5225,KING INDUSTRY制)0.05质量份、2-丁醇50质量份、2-丙醇100质量份,制备了保护层用涂布液。通过浸渍方式将所获得的保护层用涂布液涂布于形成至电荷传输层的所述铝基材上,在155℃3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干燥、固化,由此形成膜厚7μm的保护层,制作了电子照相感光体3。
并且,在实施例1的带电部件1的制作中,将进行表面层涂布时的环境变更为室温24℃相对湿度35%,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带电部件3。
[化学式4]
[化学式5]
另外,在所述化学式中,Me表示甲基。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电子照相感光体3的制作中,将电荷传输层的厚度变更为14.0μm,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电子照相感光体4。
并且,在实施例1的带电部件1的制作中,将聚乙烯醇缩丁醛变更为20质量份,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带电部件4。
(实施例5)
在实施例3的电子照相感光体3的制作中,将电荷传输层的厚度变更为18.0μm,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电子照相感光体5。
并且,在实施例1的带电部件1的制作中,将进行表面层涂布时的环境变更为室温20℃相对湿度55%,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带电部件5。
(比较例1)
使用了在实施例1中制作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
并且,在实施例1的带电部件1的制作中将进行表面层涂布时的环境变更为室温25℃相对湿度30%,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带电部件C1。
(实施例6)
使用了在实施例2中制作的电子照相感光体2。
并且,在实施例1的带电部件1的制作中,将聚乙烯醇缩丁醛变更为30质量份,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带电部件6。
(比较例2)
在实施例1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制作中,将电荷传输层的厚度变更为26.0μm,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电子照相感光体C3。
并且,在实施例1的带电部件1的制作中,将表面层的厚度变更为11μm,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带电部件C2。
(比较例3)
使用了在实施例3中制作的电子照相感光体3。
并且,在实施例1的带电部件1的制作中,将表面层中所使用的炭黑变更为11质量份,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带电部件C3。
(比较例4)
使用了在实施例4中制作的电子照相感光体4。
并且,在实施例1的带电部件1的制作中,将聚乙烯醇缩丁醛变更为10质量份,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带电部件C4。
<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介电膜厚L的求法>
根据平行板电容器的式,电子照相感光体中的每单位面积的感光层的静电容量C由C=ε/d(ε:介电常数,d:感光层膜厚)表示。
介电膜厚L=d/ε=1/C
若设为电荷传输层(CTL)实际膜厚:dCT,保护层(OCL)实际膜厚:dOC,CTL介电常数:εCT,OCL介电常数:εOC,
则根据常规电容器的合成容量的求法,每单位面积的电荷传输层、保护层的合成容量的倒数为1/C=(dOC/εOC)+(dCT/εCT)=L(电荷传输层与保护层的合成介电膜厚)。
在后述的常温常湿或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测定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每单位面积的带电电荷:Q(C)、带电电位:V(V)的关系(Q-V特性),求出了介电膜厚L。
根据电容器的式:Q=C·V,
成为V/Q(Q-V特性斜率)=1/C=(dOC/εOC)+(dCT/εCT)=L。
另外,实施例及比较例中的介电膜厚L的单位为μm。
<基于交流阻抗法的电阻成分R的测定>
在电阻成分R的测定中,作为电源及电流计使用了SI 1260impedance/gain phaseanalyzer(TOYO Corporation制),作为电流放大器使用了1296dielectric interface(TOYO Corporation制)。
将阻抗测定用试样(带电部件)中的导电性基材设为阴极,将在带电部件表面缠绕有一圈宽度1.5cm的铝板的部分设为阳极,以频率500Hz至1Hz的范围来从高频侧施加1Vp-p的交流电压,在后述的常温常湿或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测定了各试样的基于交流阻抗法的阻抗的电阻成分R。
<表面粗糙度Rz的测定>
在温度23℃且相对湿度55%的环境下,使用接触式表面粗糙度测定装置(SURFCOM570A、TOKYO SEIMITSU CO.,LTD.制)及前端为金刚石(5μmR,90°圆锥)的接触针测定了表面粗糙度Rz。测定距离为2.5mm,测定部位为从距放电区域末端5mm的位置至7.5mm的位置。在辊状的带电部件的周向上以90度间隔测定4个部位且测定放电区域的两端,计算出合计8个部位的平均值。
<彩色条纹产生抑制性评价>
关于彩色条纹数,在具有对带电单元仅施加直流电压的接触带电单元的DocuCentre 505a(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oration制)的改装机中组装在上述实施例或比较例中获得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在上述实施例或比较例中获得的带电部件,在常温常湿或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以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转速63mm/s输出图像密度30%的A4中间色调图像,并且按照以下基准评价了从打印样品左上起纵94mm、横200mm的区域中所产生的彩色条纹的产生数量。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常温常湿是指22℃55%RH(相对湿度)的周边环境,高温高湿是指28℃85%RH(相对湿度)的周边环境。
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中。
G0:未产生
G1:产生有1个部位以上且3个部位以下的彩色条纹
G2:产生有4个部位以上且10个部位以下的彩色条纹
G3:产生有11个部位以上且20个部位以下的彩色条纹
G4:产生有21个部位以上的彩色条纹
根据以上评价结果,在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确认到抑制彩色条纹的产生。
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以例示及说明为目的而提供的。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全面详尽地包括本发明,并且并不将本发明限定于所公开的方式。很显然,对本发明所属的领域中的技术人员而言,各种变形及变更是自知之明的。本实施方式是为了最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应用而选择并说明的。由此,本技术领域中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通过对假定为各种实施方式的特定使用最优化的各种变形例来理解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由以上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来定义。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为仅施加直流电压的接触带电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电子照相感光体,具有导电性基材A及设置于所述导电性基材A上的感光层;及
带电部件,具有导电性基材B及设置于所述导电性基材B上的弹性层,
当将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介电膜厚设为L,将所述带电部件的通过交流阻抗法测定出的1Hz以上且500Hz以下的范围的阻抗的电阻成分设为R时,满足下述式(1),
L<-0.75×loge(R)+15.79式(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转速为100mm/s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转速为10mm/s以上且80mm/s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带电部件在所述弹性层上还具有表面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介电膜厚L为8.00μ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介电膜厚L为6.50μ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电阻成分R为2.0×104Ω以上且2.0×106Ω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电阻成分R为5.0×105Ω以上且2.0×106Ω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带电部件的表面粗糙度Rz为4μm以上且7μm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带电部件的表面粗糙度Rz为4.5μm以上且6.5μm以下。
CN202310510685.3A 2022-08-16 2023-05-08 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175907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29666A JP2024027003A (ja) 2022-08-16 2022-08-16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29666 2022-08-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90716A true CN117590716A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13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10685.3A Pending CN117590716A (zh) 2022-08-16 2023-05-08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77808A1 (zh)
JP (1) JP2024027003A (zh)
CN (1) CN117590716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77808A1 (en) 2024-03-07
JP2024027003A (ja) 2024-0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87904B2 (ja) 帯電ローラ、電子写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47178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US2013023682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6123714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69906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3195834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20060739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17590716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004139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該電子写真感光体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97204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用の導電性支持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38149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287155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25747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US20240302759A1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7784540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23142267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75246A (ja) 像保持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8689049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24049289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40012A (ja)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58641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18377202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8584774A (zh)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24125151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4043372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