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84387A - 一种小体积易脱模的塑胶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体积易脱模的塑胶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84387A
CN117584387A CN202311833193.4A CN202311833193A CN117584387A CN 117584387 A CN117584387 A CN 117584387A CN 202311833193 A CN202311833193 A CN 202311833193A CN 117584387 A CN117584387 A CN 1175843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block
ejector
assembly
ejector plate
ma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331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应朝辉
赖小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hai Jinhui M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hai Jinhui M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hai Jinhui M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hai Jinhui Mo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3319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843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84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843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33Moulds having transversely, e.g. radially, movable mould parts
    • B29C45/332Mountings or guides therefor; Driv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4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for undercut 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小体积、易脱模的塑胶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之间界定有一成型工件的型腔,下模包括公模板和公模仁,公模仁与公模板沿上下方向可活动地连接,公模仁和上模之间界定型腔,公模仁内可活动地设置有滑块组件和顶出组件,滑块组件适于成型工件的倒扣部,顶出组件的顶部适于抵触工件,在进行一次顶出工序时,公模仁相对于公模板运动,并使滑块组件与倒扣部分离,同时保持顶出组件与公模仁同步运动并维持相对静止;在进行二次顶出工序时,顶出组件相对于公模仁运动,使顶出组件的顶部驱动工件运动,并使工件与公模仁分离。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易脱模、脱模速度快的塑胶模具。

Description

一种小体积易脱模的塑胶模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体积易脱模的塑胶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塑胶工件通常由塑胶模具通过注塑加工的方式生产成型,对于某些倒扣较多、结构较为复杂的工件,通常在模具上需要设置多个方向不同的斜顶组件,以方便在顶出过程中,驱动各个斜顶组件动作,从而实现工件上的倒扣部脱模,进而实现工件的顶出。
但是现有的塑胶模具具有脱模困难、顶出速度慢、体积大等问题,难以适应多腔产品的生产,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易脱模、脱模速度快的塑胶模具。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小体积、易脱模的塑胶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界定有一成型工件的型腔,所述下模包括公模板和公模仁,所述公模仁与所述公模板沿上下方向可活动地连接,所述公模仁和所述上模之间界定所述型腔,所述公模仁内可活动地设置有滑块组件和顶出组件,所述滑块组件适于成型所述工件的倒扣部,所述顶出组件的顶部适于抵触所述工件,在进行一次顶出工序时,所述公模仁相对于所述公模板运动,并使所述滑块组件与所述倒扣部分离,同时保持所述顶出组件与所述公模仁同步运动并维持相对静止;在进行二次顶出工序时,所述顶出组件相对于所述公模仁运动,使所述顶出组件的顶部驱动所述工件运动,并使所述工件与所述公模仁分离。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次顶出工序时,保持所述顶出组件与所述公模仁同步运动并维持相对静止可以使得在一次顶出工序时,工件的底部能始终抵触公模仁和顶出组件的顶部,从而增加工件与公模仁和顶出组件的接触面积,进而避免顶针印或者在顶出过程中出现变形等问题,而在二次顶出工序中,使顶出组件相对于公模仁运动,可以方便工件与公模仁分离,从而实现快速脱模的效果,并且还可以有效避免工件变形等问题。
发明人进一步分析现有的塑胶模具具有脱模困难、顶出速度慢、体积大等问题的原因在于:
(1)斜顶组件通常由设置在顶出板上的斜滑块驱动(斜滑块驱动斜顶组件动作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在赘述),而对于具有多个不同方向的倒扣部的工件而言,需要在顶出板上设置多个斜滑块,为了避免干涉,需要增加顶出板的体积,从而增加了整体塑胶模具的体积;
(2)斜滑块通过顶杆与斜顶组件相连,并且顶杆长度较长,在较快的顶出速度下,容易出现弯折或者折断等问题,因此限制了塑胶模具的顶出速度和脱模速度,造成顶出速度慢、脱模速度慢等问题。
而本申请的塑胶模具,使公模仁和公模板可活动地连接,并且依次采用一次顶出工序和二次顶出工序,并最终顶出工件,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没有在顶出板上设置斜滑块组件,因此大幅度减少了所需要的顶出板的体积,进而有效减少了本申请的塑胶模具的体积,从而降低了模具的生产和加工成本,并且在后续的注塑生产过程中,可以选择更小的注塑机进行生产,进而再次减少了制造最终成品的加工和制造成本,并且在公模仁内部设置可滑动地滑块组件可以充分利用公模仁的体积,进而使得本申请的塑胶模具的结构更加紧凑,体积进一步缩小;
(2)并且通过直接驱动公模仁运动,从而带动滑块组件运动,进而使得滑块组件与工件上的倒扣部分离,相比与斜顶组件与倒扣部脱模的方法,本申请没采用顶杆,因此可以增加顶出速度,并且有效增加响应速度,提升顶出效率,并且增加本申请的塑胶模具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3)通过设置顶出组件,可以更方便快捷地实现工件的脱模,具体来说,通过一次顶出工序,实现滑块组件与倒扣部的分离,通过二次顶出工序,实现工件与公模仁的分离,另外在一次顶出工序时,工件设置在公模仁和顶出组件的顶部,接触面积较大,不容易产生顶针印,影响最终成型的表面精度;并且在一次顶出工序时,工件与公模仁不会分离,防止由于重力作用,造成脱模角度变化,引起产品变形等问题。
进一步优选,所述下模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顶出板和第二顶出板,所述顶出组件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顶出板上,所述顶出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公模仁沿上下方向可活动地连接,所述第二顶出板上向上突出设置有顶模杆,所述顶模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顶出板和所述公模板设置,且所述顶模杆的顶端抵触所述公模仁,并推动所述公模仁相对于所述公模板运动,所述第一顶出板上设置有可活动地卡扣组件,所述第二顶出板上设置有卡扣座,所述卡扣组件适于与所述卡扣座配合并实现所述第一顶出板和所述第二顶出板的分离或连接,注塑机的顶出杆连接在所述第一顶出板上,并适于推动所述第一顶出板运动,在进行一次顶出工序时,所述卡扣组件和所述卡扣座处于连接状态,此时所述顶出杆推动所述第一顶出板和所述第二顶出板一起向上运动,并推动所述顶模杆向上运动,进而推动所述公模仁相对于所述公模板运动;当进行二次顶出工序时,所述卡扣组件和所述卡扣座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顶出杆仅能推动所述第一顶出板向上运动,进而使得顶出组件相对于所述公模仁运动,并使所述工件与所述公模仁分离。
进一步优选,所述卡扣组件与所述第一顶出板沿左右方向可活动地连接,所述卡扣组件与所述第一顶出板之间设置有锁紧弹簧,所述卡扣座上沿左右方向开设有适于容纳所述卡扣组件的锁紧槽,所述公模板的下部向下凸出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适于抵触所述卡扣座的上部并限制所述卡扣座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当需要控制所述卡扣组件与所述卡扣座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卡扣组件在所述锁紧弹簧的驱动下侵入所述锁紧槽,从而使所述第一顶出板和所述第二顶出板同步运动;当需要控制所述卡扣组件与所述卡扣座处于分离状态时,驱动所述第一顶出板向上运动,直到所述限位组件抵触所述卡扣座的上部并限制所述卡扣座继续向上运动,此时进一步驱动所述第一顶出板向上运动,从而使得所述卡扣座压紧所述卡扣组件,并使所述卡扣组件与所述锁紧槽分离,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顶出板和所述第二顶出板分离。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顶出板的下部设置有顶杆座,所述顶杆座的下部向下凸出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下部适于抵触所述注塑机的顶出杆,所述连接部贯穿于所述第二顶出板设置。
进一步优选,所述公模仁内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可滑动地设置所述滑块组件,且所述滑块组件的侧壁适于抵触所述容纳槽的内壁,当所述公模仁向上运动时,所述容纳槽适于驱动所述滑块组件运动,并使所述滑块组件与所述倒扣部分离。
进一步优选,所述滑块组件包括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运动方向与开合模方向形成一夹角α,满足0°<α<90°,当所述公模仁向上运动时,所述容纳槽的内壁适于抵触所述第一滑块的外壁,并驱动所述第一滑块相对于所述工件运动,所述公模板上还设置有第一铲基,所述第一铲基适于抵触所述第一滑块的下部,并限制所述第一滑块的滑动距离。
进一步优选,所述滑块组件包括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运动方向与开合模方向形成一夹角β,满足0°<β<90°,当所述公模仁向上运动时,所述容纳槽的内壁适于抵触所述第二滑块的外壁,并驱动所述第二滑块相对于所述工件运动,所述公模仁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第二滑块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块匹配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块适于抵触所述限位槽的上侧内壁,并限制所述第二滑块向下运动的最大距离,所述公模板上还设置有第二铲基,所述第二铲基适于抵触所述第二滑块的下部,并限制所述第二滑块在合模状态下的位置。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容纳槽之间设置有驱动弹簧,所述驱动弹簧的设置方向与所述第二滑块的运动方向相同,当处于合模状态时,所述驱动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进一步优选,所述公模板上设置有拉块,所述第二滑块上设置有与所述拉块匹配的拉块活动槽,所述拉块活动槽的设置方向与所述第二滑块的运动方向相同,当处于合模状态时,所述拉块适于抵触所述拉块活动槽的下侧内壁,并限制所述第二滑块的位移;当处于一次顶出状态时,所述拉块适于压紧所述拉块活动槽的下侧内壁,并与所述拉块活动槽逐渐分离。
进一步优选,所述顶出组件具有多组并沿周向设置在所述型腔内壁的外侧,当所述工件成型后,所述顶出组件适于抵触所述工件的外部并顶出所述工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1)由于没有在顶出板上设置斜滑块组件,因此大幅度减少了所需要的顶出板的体积,进而有效减少了本申请的塑胶模具的体积,从而降低了模具的生产和加工成本,并且在后续的注塑生产过程中,可以选择更小的注塑机进行生产,进而再次减少了制造最终成品的加工和制造成本,并且在公模仁内部设置可滑动地滑块组件可以充分利用公模仁的体积,进而使得本申请的塑胶模具的结构更加紧凑,体积进一步缩小;
(2)并且通过直接驱动公模仁运动,从而带动滑块组件运动,进而使得滑块组件与工件上的倒扣部分离,相比与斜顶组件与倒扣部脱模的方法,本申请没采用顶杆,因此可以增加顶出速度,并且有效增加响应速度,提升顶出效率,并且增加本申请的塑胶模具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3)通过设置顶出组件,可以更方便快捷地实现工件的脱模,具体来说,通过一次顶出工序,实现滑块组件与倒扣部的分离,通过二次顶出工序,实现工件与公模仁的分离,另外在一次顶出工序时,工件设置在公模仁和顶出组件的顶部,接触面积较大,不容易产生顶针印,影响最终成型的表面精度;并且在一次顶出工序时,工件与公模仁不会分离,防止由于重力作用,造成脱模角度变化,引起产品变形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模具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展示了上模和下模;
图2为本申请的模具的一种实施例生产的工件的示意图,展示了腔数为四腔;
图3为本申请的模具的一种实施例生产的工件的示意图,展示了倒扣部;
图4为本申请的模具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展示了公模仁和公模板;
图5为本申请的模具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展示了公模仁向上运动并于公模板分离;
图6为本申请的模具的一种实施例的图5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展示了顶出组件和公模仁相对静止;
图7为本申请的模具的一种实施例的图5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展示了顶出组件和公模仁处于相对位移状态;
图8为本申请的模具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展示了第一顶出板和第二顶出板;
图9为本申请的模具的一种实施例的爆炸图,展示了顶出组件和顶模杆;
图10为本申请的模具的一种实施例的图9中B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申请的模具的一种实施例的图9中C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本申请的模具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展示了卡扣组件和卡扣座处于连接状态;
图13为本申请的模具的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展示了第一顶出板和第二顶出板处于连接状态;
图14为本申请的模具的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展示了卡扣座抵触限位组件;
图15为本申请的模具的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展示了第一顶出板和第二顶出板处于分离状态;
图16为本申请的模具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展示了顶出组件和顶模杆;
图17为本申请的模具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展示了顶出组件;
图18为本申请的模具的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展示了顶杆座;
图19为本申请的模具的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展示了顶出组件;
图20为本申请的模具的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展示了顶模杆;
图21为本申请的模具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展示了第一滑块;
图22为本申请的模具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展示了第二滑块;
图23为本申请的模具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展示了第二滑块与公模仁分离;
图24为本申请的模具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展示了第二滑块进一步与公模仁分离;
图25为本申请的模具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展示了限位块和限位槽;
图26为本申请的模具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展示了拉块和拉块活动槽。
图中:1、上模;2、下模;21、公模仁;211、容纳槽;212、限位块;22、顶出组件;23、滑块组件;231、第一滑块;232、第二滑块;2321、限位槽;2322、驱动弹簧;2323、拉块活动槽;24、公模板;241、限位组件;242、第一铲基;243、第二铲基;244、拉块;25、第一顶出板;251、卡扣组件;252、顶杆座;2521、连接部;253、锁紧弹簧;26、第二顶出板;261、卡扣座;2611、锁紧槽;262、顶模杆;3、型腔;100、工件;101、倒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的具体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发明人进一步分析现有的塑胶模具具有脱模困难、顶出速度慢、体积大等问题的原因在于:
(1)斜顶组件通常由设置在顶出板上的斜滑块驱动(斜滑块驱动斜顶组件动作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在赘述),而对于具有多个不同方向的倒扣部101的工件100而言,需要在顶出板上设置多个斜滑块,为了避免干涉,需要增加顶出板的体积,从而增加了整体塑胶模具的体积;
(2)斜滑块通过顶杆与斜顶组件相连,并且顶杆长度较长,在较快的顶出速度下,容易出现弯折或者折断等问题,因此限制了塑胶模具的顶出速度和脱模速度,造成顶出速度慢、脱模速度慢等问题。
因此,本申请的发明人开发了一种小体积、易脱模的塑胶模具,其一种实施例如图1至图26所示,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1和下模2之间界定有一成型工件100的型腔3,下模2包括公模板24和公模仁21,公模仁21与公模板24沿上下方向可活动地连接,公模仁21和上模1之间界定型腔3,公模仁21内可活动地设置有滑块组件23和顶出组件22,滑块组件23适于成型工件100的倒扣部101,顶出组件22的顶部适于抵触工件100,在进行一次顶出工序时,公模仁21相对于公模板24运动,并使滑块组件23与倒扣部101分离,同时保持顶出组件22与公模仁21同步运动并维持相对静止;在进行二次顶出工序时,顶出组件22相对于公模仁21运动,使顶出组件22的顶部驱动工件100运动,并使工件100与公模仁21分离。
值得一提的是,本申请的工件100的一种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模具为四腔模具,即一次成型会形成四个工件100,工件100上设置有多个不同方向的倒扣部101,采用传统塑胶模具的设计结构,模具结构较大,脱模速度慢;而采用本申请的塑胶模具,其体积大幅度减小,并且脱模速度明显提升。为便于观察,后续示意图中仅示出两个公模仁21来简化图形,实际需要四个公模仁21并形成四个型腔3并同时成型四个工件100。
如图4和图5所示,当沿箭头方向向上推动公模仁21运动时,此时公模仁21上的顶出组件22与公模仁21同步运动并维持相对静止,如图5和图6所示,图6的局部放大图展示了在一次顶出状态下,顶出组件22的顶部与公模仁21的顶部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两者直接没有相对位移;如图7所示,当进行二次顶出工序时,进一步驱动顶出组件22向上运动,进而使顶出组件22的顶部凸出于公模仁21的顶部,从而使得顶出组件22能够有效顶出工件100。容易理解的是,一次顶出工序的设置是为了方便控制公模仁21运动,从而迫使公模仁21内的滑块组件23运动,从而实现滑块组件23与倒扣部101的分离,如图21至图24所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次顶出工序时,保持顶出组件22与公模仁21同步运动并维持相对静止可以使得在一次顶出工序时,工件100的底部能始终抵触公模仁21和顶出组件22的顶部,从而增加工件100与公模仁21和顶出组件22的接触面积,进而避免顶针印或者在顶出过程中出现变形等问题,而在二次顶出工序中,使顶出组件22相对于公模仁21运动,可以方便工件100与公模仁21分离,从而实现快速脱模的效果,并且还可以有效避免工件100变形等问题。
本申请的塑胶模具,使公模仁21和公模板24可活动地连接,并且依次采用一次顶出工序和二次顶出工序,并最终顶出工件100,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没有在顶出板上设置斜滑块组件,因此大幅度减少了所需要的顶出板的体积,进而有效减少了本申请的塑胶模具的体积,从而降低了模具的生产和加工成本,并且在后续的注塑生产过程中,可以选择更小的注塑机进行生产,进而再次减少了制造最终成品的加工和制造成本,并且在公模仁21内部设置可滑动地滑块组件23可以充分利用公模仁21的体积,进而使得本申请的塑胶模具的结构更加紧凑,体积进一步缩小;
(2)并且通过直接驱动公模仁21运动,从而带动滑块组件23运动,进而使得滑块组件23与工件100上的倒扣部101分离,相比与斜顶组件与倒扣部101脱模的方法,本申请没采用顶杆,因此可以增加顶出速度,并且有效增加响应速度,提升顶出效率,并且增加本申请的塑胶模具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3)通过设置顶出组件22,可以更方便快捷地实现工件100的脱模,具体来说,通过一次顶出工序,实现滑块组件23与倒扣部101的分离,通过二次顶出工序,实现工件100与公模仁21的分离,另外在一次顶出工序时,工件100设置在公模仁21和顶出组件22的顶部,接触面积较大,不容易产生顶针印,影响最终成型的表面精度;并且在一次顶出工序时,工件100与公模仁21不会分离,防止由于重力作用,造成脱模角度变化,引起产品变形等问题。
进一步优选,如图17所示,顶出组件22具有多组并沿周向设置在型腔3内壁的外侧,当工件100成型后,顶出组件22适于抵触工件100的外部并顶出工件100。设置多组顶出组件22,并使顶出组件22的位置位于型腔3内壁的外侧,可以更方便在二次顶出工序中,使顶出组件22的顶部抵触工件100的外周,并避免在工件100的中部形成顶针印,影响最终成品的美观度和平整度,避免由于中部顶出而造成的变形过大的问题。
进一步优选,如图8、图9、图18、图19、图20所示,下模2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顶出板25和第二顶出板26,顶出组件22的一端安装在第一顶出板25上,顶出组件22的另一端与公模仁21沿上下方向可活动地连接,第二顶出板26上向上突出设置有顶模杆262,顶模杆262依次穿过第一顶出板25和公模板24设置,且顶模杆262的顶端抵触公模仁21,并推动公模仁21相对于公模板24运动,第一顶出板25上设置有可活动地卡扣组件251,第二顶出板26上设置有卡扣座261,卡扣组件251适于与卡扣座261配合并实现第一顶出板25和第二顶出板26的分离或连接,注塑机的顶出杆连接在第一顶出板25上,并适于推动第一顶出板25运动,在进行一次顶出工序时,卡扣组件251和卡扣座261处于连接状态,此时顶出杆推动第一顶出板25和第二顶出板26一起向上运动,并推动顶模杆262向上运动,进而推动公模仁21相对于公模板24运动;当进行二次顶出工序时,卡扣组件251和卡扣座261处于分离状态,此时顶出杆仅能推动第一顶出板25向上运动,进而使得顶出组件22相对于公模仁21运动,并使工件100与公模仁21分离。
依次从上至下设置第一顶出板25和第二顶出板26,并在第一顶出板25上设置顶出组件22,在第二顶出板26上设置顶模杆262,并使注塑机的顶出杆直接推动第一顶出板25上,可以使得在一次顶出工序中,第一顶出板25和第二顶出板26一起运动(两者处于连接状态),此时顶出组件22和顶模杆262同步运动并维持相对静止,进而方便使得公模仁21与顶出组件22同步运动并位置相对静止,方便在该工序中,仅仅驱动滑块组件23,使滑块组件23完成与倒扣部101的分离;在二次顶出工序中,第一顶出板25能在顶出杆的驱动下继续运动,而第二顶出板26与第一顶出板25分离,第二顶出板26不能继续运动,进而使得顶出组件22和顶模杆262产生相对运动,从而使得公模仁21与顶出组件22出现相对运动,最终使得顶出组件22顶出工件100,这种控制方式使得本申请的模具的结构较为紧凑,控制较为简单,并且不用添加多个驱动部件,进一步降低了本申请的模具的成本,并且第一顶出板25和第二顶出板26的运动均由注塑机上的顶出杆驱动,控制较为简单,实现原理也较为简单。
如图19所示,展示了其中一组顶出组件22,其一端安装在第一顶出板25上,其另一端与公模仁21沿上下方向可活动地连接,当驱动第一顶出板25向上运动时,连接在第一顶出板25上的顶出组件22也会向上运动。如图20所示,展示了顶模杆262,其一端安装在第二顶出板26上,其另一端连接在公模仁21的底部,当驱动第二顶出板26向上运动时,连接在第二顶出板26上的顶模杆262也会向上运动,进而推动公模仁21向上运动。当第一顶出板25和第二顶出板26的运动速度相同时,顶出组件22和顶模杆262的运动速度相同,并维持相对静止状态。第一顶出板25和第二顶出板26的运动速度相同由卡扣组件251和卡扣座261来实现,当第一顶出板25和第二顶出板26相互连接时,两者运动速度相同;当第一顶出板25和第二顶出板26相互分离时,两者发生相对运动。
另外通过卡扣组件251和卡扣座261实现第一顶出板25和第二顶出板26的锁紧与分离该机械结构有多种不同的实现方式,以下公开一种优选的实施例:
如图12至图15所示,卡扣组件251与第一顶出板25沿左右方向可活动地连接,卡扣组件251与第一顶出板25之间设置有锁紧弹簧253,卡扣座261上沿左右方向开设有适于容纳卡扣组件251的锁紧槽2611,公模板24的下部向下凸出设置有限位组件241,限位组件241适于抵触卡扣座261的上部并限制卡扣座261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当需要控制卡扣组件251与卡扣座261处于连接状态时,卡扣组件251在锁紧弹簧253的驱动下侵入锁紧槽2611,从而使第一顶出板25和第二顶出板26同步运动;当需要控制卡扣组件251与卡扣座261处于分离状态时,驱动第一顶出板25向上运动,直到限位组件241抵触卡扣座261的上部并限制卡扣座261继续向上运动,此时进一步驱动第一顶出板25向上运动,从而使得卡扣座261压紧卡扣组件251,并使卡扣组件251与锁紧槽2611分离,从而使得第一顶出板25和第二顶出板26分离。
图13展示了卡扣组件251和卡扣座261处于连接状态,其中卡扣组件251的端部在锁紧弹簧253的驱动下侵入锁紧槽2611中,此时沿箭头方向驱动第一顶出板25向上运动,进而使得第一顶出板25和第二顶出板26一起运动,当卡扣座261的顶部抵触限位组件241时,进一步驱动驱动第一顶出板25向上运动如图14所示,此时,卡扣座261会压紧卡扣组件251,并进一步压紧锁紧弹簧253,从而使卡扣组件251的端部与锁紧槽2611分离,从而使得卡扣组件251和卡扣座261分离,第一顶出板25和第二顶出板26处于分离状态,此时第二顶出板26不会随着第一顶出板25继续运动,从而使得顶出组件22和顶模杆262发生相对位移,进而使得顶出组件22与公模仁21发生相对位移,实现工件100的顶出脱模。
进一步优选,如图18所示,第一顶出板25的下部设置有顶杆座252,顶杆座252的下部向下凸出设置有连接部2521,连接部2521的下部适于抵触注塑机的顶出杆,连接部2521贯穿于第二顶出板26设置。设置顶杆座252,并设置向下凸出的连接部2521并使连接部2521贯穿于第二顶出板26设置,可以使本申请的模具的结构更加紧凑,不需要使顶出杆的连接位置设置在第一顶出板25的外部或者沿周向设置,从而使得本申请的模具结构更加小。
进一步优选,如图21至图24所示,公模仁21内设置有容纳槽211,容纳槽211内可滑动地设置滑块组件23,且滑块组件23的侧壁适于抵触容纳槽211的内壁,当公模仁21向上运动时,容纳槽211适于驱动滑块组件23运动,并使滑块组件23与倒扣部101分离。
滑块组件23有多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以满足工件100上不同方向、不同大小、不同位置的倒扣部101的设置,以下给出几种实施例:
实施例一:如图21所示,滑块组件23包括第一滑块231,第一滑块231的运动方向与开合模方向形成一夹角α,满足0°<α<90°,当公模仁21向上运动时,容纳槽211的内壁适于抵触第一滑块231的外壁,并驱动第一滑块231相对于工件100运动,公模板24上还设置有第一铲基242,第一铲基242适于抵触第一滑块231的下部,并限制第一滑块231的滑动距离。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滑块231的运动方向与开合模方向形成一夹角α,上述运动方向指的是相对于公模仁21的运动方向,由于公模仁21也在发生沿竖直方向的运动,因此第一滑块231相对于公模板24的运动方向与相对于公模仁21的运动方向不同。当公模仁21沿箭头方向向上运动时,其内部设置的容纳槽211的内壁会抵触第一滑块231进而驱动第一滑块231运动,从而使得第一滑块231的端部与工件100上的倒扣部101分离(图21中未示出),另外设置第一铲基242既可以限制第一滑块231的滑动距离,也可以限制第一滑块231的滑动方向,并且可以在合模状态下有效控制第一滑块231的位置,实现第一滑块231的复位。
实施例二:如图22至图24所示,滑块组件23包括第二滑块232,第二滑块232的运动方向与开合模方向形成一夹角β,满足0°<β<90°,当公模仁21向上运动时,容纳槽211的内壁适于抵触第二滑块232的外壁,并驱动第二滑块232相对于工件100运动,公模仁21上设置有限位块212,第二滑块232上设置有与限位块212匹配的限位槽2321,限位块212适于抵触限位槽2321的上侧内壁,并限制第二滑块232向下运动的最大距离,公模板24上还设置有第二铲基243,第二铲基243适于抵触第二滑块232的下部,并限制第二滑块232在合模状态下的位置。指的一提的是,第二滑块232向下运动,指的是沿斜向下方向,也就是β方向。
当驱动公模仁21向上运动时,其内部设置的容纳槽211的内壁会抵触第二滑块232,进而驱动第二滑块232沿容纳槽211的槽壁运动,当限位块212还未抵触限位槽2321的上侧内壁时如图23所示,此时第二滑块232会抵触第二铲基243,并沿第二铲基243的顶部运动;当限位块212抵触限位槽2321的上侧内壁时如图24所示,此时继续驱动公模仁21向上运动,会带动第二滑块232与第二铲基243分离,此时由于限位块212的设置,因此第二滑块232与公模仁21能一起运动。
进一步优选,如图25和图26所示,第二滑块232与容纳槽211之间设置有驱动弹簧2322,驱动弹簧2322的设置方向与第二滑块232的运动方向相同,当处于合模状态时,驱动弹簧2322处于压缩状态。设置驱动弹簧2322,可以使第二滑块232的运动更加稳定,并且能分担一部分重力的影响,使第二滑块232的运动轨迹更加稳定,另外能提升第二滑块232的初始加速度,使脱模速度更快。
进一步优选,如图22至图26所示,公模板24上设置有拉块244,第二滑块232上设置有与拉块244匹配的拉块活动槽2323,拉块活动槽2323的设置方向与第二滑块232的运动方向相同,当处于合模状态时,拉块244适于抵触拉块活动槽2323的下侧内壁,并限制第二滑块232的位移;当处于一次顶出状态时,拉块244适于压紧拉块活动槽2323的下侧内壁,并与拉块活动槽2323逐渐分离。设置拉块244并且设置拉块活动槽2323,能在第二滑块232运动并保持与第二铲基243相互抵触的状态下,通过拉块244适于压紧拉块活动槽2323的下侧内壁,使得第二滑块232始终压紧第二铲基243,进而避免第二滑块232朝向其他方向运动,并有效实现第二滑块232与公模仁21的分离(由于拉块244安装在公模板24上,一次顶出过程中,公模板24和公模仁21会发生相对运动。)
以上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申请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申请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申请的原理,在不脱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申请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内。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小体积易脱模的塑胶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界定有一成型工件的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包括公模板和公模仁,所述公模仁与所述公模板沿上下方向可活动地连接,所述公模仁和所述上模之间界定所述型腔,所述公模仁内可活动地设置有滑块组件和顶出组件,所述滑块组件适于成型所述工件的倒扣部,所述顶出组件的顶部适于抵触所述工件,在进行一次顶出工序时,所述公模仁相对于所述公模板运动,并使所述滑块组件与所述倒扣部分离,同时保持所述顶出组件与所述公模仁同步运动并维持相对静止;在进行二次顶出工序时,所述顶出组件相对于所述公模仁运动,使所述顶出组件的顶部驱动所述工件运动,并使所述工件与所述公模仁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体积易脱模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顶出板和第二顶出板,所述顶出组件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顶出板上,所述顶出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公模仁沿上下方向可活动地连接,所述第二顶出板上向上突出设置有顶模杆,所述顶模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顶出板和所述公模板设置,且所述顶模杆的顶端抵触所述公模仁,并推动所述公模仁相对于所述公模板运动,所述第一顶出板上设置有可活动地卡扣组件,所述第二顶出板上设置有卡扣座,所述卡扣组件适于与所述卡扣座配合并实现所述第一顶出板和所述第二顶出板的分离或连接,注塑机的顶出杆连接在所述第一顶出板上,并适于推动所述第一顶出板运动,在进行一次顶出工序时,所述卡扣组件和所述卡扣座处于连接状态,此时所述顶出杆推动所述第一顶出板和所述第二顶出板一起向上运动,并推动所述顶模杆向上运动,进而推动所述公模仁相对于所述公模板运动;当进行二次顶出工序时,所述卡扣组件和所述卡扣座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顶出杆仅能推动所述第一顶出板向上运动,进而使得顶出组件相对于所述公模仁运动,并使所述工件与所述公模仁分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体积易脱模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组件与所述第一顶出板沿左右方向可活动地连接,所述卡扣组件与所述第一顶出板之间设置有锁紧弹簧,所述卡扣座上沿左右方向开设有适于容纳所述卡扣组件的锁紧槽,所述公模板的下部向下凸出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适于抵触所述卡扣座的上部并限制所述卡扣座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当需要控制所述卡扣组件与所述卡扣座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卡扣组件在所述锁紧弹簧的驱动下侵入所述锁紧槽,从而使所述第一顶出板和所述第二顶出板同步运动;当需要控制所述卡扣组件与所述卡扣座处于分离状态时,驱动所述第一顶出板向上运动,直到所述限位组件抵触所述卡扣座的上部并限制所述卡扣座继续向上运动,此时进一步驱动所述第一顶出板向上运动,从而使得所述卡扣座压紧所述卡扣组件,并使所述卡扣组件与所述锁紧槽分离,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顶出板和所述第二顶出板分离。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体积易脱模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出板的下部设置有顶杆座,所述顶杆座的下部向下凸出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下部适于抵触所述注塑机的顶出杆,所述连接部贯穿于所述第二顶出板设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体积易脱模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模仁内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可滑动地设置所述滑块组件,且所述滑块组件的侧壁适于抵触所述容纳槽的内壁,当所述公模仁向上运动时,所述容纳槽适于驱动所述滑块组件运动,并使所述滑块组件与所述倒扣部分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小体积易脱模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组件包括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运动方向与开合模方向形成一夹角α,满足0°<α<90°,当所述公模仁向上运动时,所述容纳槽的内壁适于抵触所述第一滑块的外壁,并驱动所述第一滑块相对于所述工件运动,所述公模板上还设置有第一铲基,所述第一铲基适于抵触所述第一滑块的下部,并限制所述第一滑块的滑动距离。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小体积易脱模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组件包括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运动方向与开合模方向形成一夹角β,满足0°<β<90°,当所述公模仁向上运动时,所述容纳槽的内壁适于抵触所述第二滑块的外壁,并驱动所述第二滑块相对于所述工件运动,所述公模仁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第二滑块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块匹配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块适于抵触所述限位槽的上侧内壁,并限制所述第二滑块向下运动的最大距离,所述公模板上还设置有第二铲基,所述第二铲基适于抵触所述第二滑块的下部,并限制所述第二滑块在合模状态下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小体积易脱模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容纳槽之间设置有驱动弹簧,所述驱动弹簧的设置方向与所述第二滑块的运动方向相同,当处于合模状态时,所述驱动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小体积易脱模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模板上设置有拉块,所述第二滑块上设置有与所述拉块匹配的拉块活动槽,所述拉块活动槽的设置方向与所述第二滑块的运动方向相同,当处于合模状态时,所述拉块适于抵触所述拉块活动槽的下侧内壁,并限制所述第二滑块的位移;当处于一次顶出状态时,所述拉块适于压紧所述拉块活动槽的下侧内壁,并与所述拉块活动槽逐渐分离。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体积易脱模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组件具有多组并沿周向设置在所述型腔内壁的外侧,当所述工件成型后,所述顶出组件适于抵触所述工件的外部并顶出所述工件。
CN202311833193.4A 2023-12-28 2023-12-28 一种小体积易脱模的塑胶模具 Pending CN1175843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33193.4A CN117584387A (zh) 2023-12-28 2023-12-28 一种小体积易脱模的塑胶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33193.4A CN117584387A (zh) 2023-12-28 2023-12-28 一种小体积易脱模的塑胶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84387A true CN117584387A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18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33193.4A Pending CN117584387A (zh) 2023-12-28 2023-12-28 一种小体积易脱模的塑胶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8438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45728U (zh) 一种多模腔的光学镜片注塑模具
CN110815735B (zh) 一种汽车柱上装饰板注塑模具的脱模结构
CN216465952U (zh) 一种顶杆结构倒装的注塑模具
CN214645594U (zh) 一种中控箱下骨架注塑模具的分步脱模结构
CN117584387A (zh) 一种小体积易脱模的塑胶模具
CN212764513U (zh) 一种电动工具箱注塑模具
CN211165131U (zh) 汽车立柱内饰板模具大角度斜抽芯机构
CN212147378U (zh) 注塑模具的直顶内抽芯机构
CN110154330B (zh) 注塑模具的抽芯顶出机构
CN216267400U (zh) 一种注塑脱模模具
CN111469357A (zh) 注塑模具的直顶内抽芯机构
CN217968185U (zh) 一种斜顶动模结构
CN220973209U (zh) 一种自动顶出模具
CN212331725U (zh) 用于塑胶模具的阶梯顶出装置
CN220095401U (zh) 一种先抽针斜顶结构及其注塑成型模具
CN214395216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射模具的定模
CN217258132U (zh) 一种用于制造后壳具有可掰开产品脱模结构的模具
CN215849333U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221417278U (zh) 一种前杠注塑模具勾拉式脱模联动机构
CN221365615U (zh) 一种汽车前杠下护板多段顶出注塑模具
CN219338383U (zh) 一种胎压传感器壳体注塑模具
CN215359632U (zh) 一种用于生产电子烟吸嘴的塑胶模具
CN214820430U (zh) 一种带折弯角度调整功能的模芯结构
CN221161383U (zh) 一种二次顶出结构及注塑模具
CN213766969U (zh) 一种五金塑胶配件生产用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