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58132U - 一种用于制造后壳具有可掰开产品脱模结构的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制造后壳具有可掰开产品脱模结构的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58132U
CN217258132U CN202220577432.9U CN202220577432U CN217258132U CN 217258132 U CN217258132 U CN 217258132U CN 202220577432 U CN202220577432 U CN 202220577432U CN 217258132 U CN217258132 U CN 2172581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expanding
rear shell
di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7743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笑敏
王仲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Yint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Yint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Yint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Yint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7743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581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581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581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后壳具有可掰开产品脱模结构的模具,它包括上模座、下模座、上模芯、下模芯以及依次设置的浇注机构、导向机构、冷却机构和顶出机构,上模芯和下模芯中分别形成构成型腔的上型腔和下型腔,它还包括扩模机构,扩模机构设于下模座的下模框中,并延伸至下型腔中,在后壳制件成型后,扩模机构被卡接于后壳制件和下模芯间,且扩模机构可在下型腔和远离下型腔的位置间往复移动。本技术方案的模具通过单次的机械脱模动作即可将深度较大的后壳制件完全顶出至模具外,进而精简脱模时人工参与的步骤,使得劳动成本降低,且能够成型效率得到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制造后壳具有可掰开产品脱模结构的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讲的是一种用于制造后壳具有可掰开产品脱模结构的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后壳制件的各种模子和工具,模具是精密工具,形状复杂,承受坯料的胀力,对结构强度、刚度、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都有较高要求,模具生产的发展水平是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模具一般包括包括动模和定模两个部分,动模和定模可相互分合,当二者合拢时,可使坯料注入模具型腔成型为后壳制件,在分离时,则可取出其中的后壳制件。
动模和定模分离时,即模具开模时,动模对后壳制件的抱紧力往往大于定模的抱紧力,需要通过动模中的顶出机构才能将其形腔内的产品顶出,具体的,顶出机构主要在注塑机顶棍的推动下,将后壳制件顶出到方铁卡口处,定模顶针板受到限制后,完成第顶出动作,但对于如图9所示的深度较大的后壳后壳制件,传统的顶出机构受到移动行程的制约无法向Z轴方向,即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完全将后壳制件顶出至型腔外,此时后壳制件底部无法仍滞留于动模的型腔中,故在最后的脱模步骤中仍需要配合人工将后壳制件完全取出,导致生产过程中劳动成本大幅增加,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成型效率,因此,急需发明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情况,为解决上述现有模具在脱模时无法一次性的将后壳制件顶出模具,导致脱模时需要配合人工将后壳制件完全取出,进而引起劳动成本增加,成型效率降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单次的机械脱模动作即可将深度较大的后壳制件完全顶出至模具外,进而精简脱模时人工参与步骤的,使得劳动成本降低,且成型效率提高的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用于制造后壳具有可掰开产品脱模结构的模具,它包括上模座、下模座、上模芯、下模芯以及依次设置的浇注机构、导向机构、冷却机构和顶出机构,上模芯和下模芯中分别形成构成型腔的上型腔和下型腔,它还包括扩模机构,扩模机构设于下模座的下模框中,并延伸至下型腔中,在后壳制件成型后,扩模机构被卡接于后壳制件和下模芯间,且扩模机构可在下型腔和远离下型腔的位置间往复移动。
作为优选的是,扩模机构包括扩模块,扩模块呈L形,扩模块的一端延伸至下型腔中,下模芯上形成有用于收纳扩模块位于下型腔中的端部的收纳槽,下模框中开设有滑槽,扩模块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滑槽中。
作为优选的是,滑槽开设于下模框的底部,且平行于下模芯的长度方向布置。
作为优选的是,滑槽背离下模芯的一端与下模框边缘保持间隔。
作为优选的是,扩模机构还包括分置于滑槽两侧下模框中的压块,两侧的压块的相对端延伸至滑槽中,扩模块上形成有插接于压块和滑槽间的延展部。
作为优选的是,滑槽两侧开设有用于收纳压块的限位槽。
作为优选的是,扩模块位于滑槽中的一端形成有勾块,勾块延伸至滑槽外。
作为优选的是,扩模机构对称设置于下模芯的两侧,且每一侧的扩模机构均至少配置为一组。
作为优选的是,位于下模芯两侧的扩模机构均被配置为三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在开模时,控制扩模机构向远离下型腔的位置移动,在扩模机构的压力下,能够使后壳制件发生一定量的形变,从而使后壳制件槽位侧向的部分实现外展,后壳制件外展后其槽位两侧部分距水平面的相对高度即可增加,进而在顶出机构运行时,能够直接将后壳制件顶出下模芯外,顶出后的后壳制件自行恢复形变,从而精简了在开模时需人工参与的步骤,即无需人工配合即可将后壳制件完全顶出,进而能够大大的降低劳动成本,并减少后壳制件成型所需的时间,使得成型效率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模具上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模具下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A-A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模具脱模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6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模具扩模机构扩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由本实用新型模具所成型的后壳制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
1、上模座;2、下模座;201、下模框;201a、滑槽;201b、限位槽;3、上模芯;301、上型腔;4、下模芯;401、下型腔;402、收纳槽;5、浇注机构;6、导向机构;7、冷却机构;8、顶出机构;9、扩模块;901、延展部;902、勾块;10、压块;11、后壳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该方位是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用于制造后壳具有可掰开产品脱模结构的模具,它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上模芯3、下模芯4以及依次设置的浇注机构5、导向机构6、冷却机构7和顶出机构8,上述的浇注机构5、导向机构6、冷却机构7和顶出机构8均为现有模具中所有的机构,故具体结构不再一一赘述,上模芯3和下模芯4中分别设于上模座1和下模座2的上模框和下模框201中,且上模芯3和下模芯4中分别形成构成型腔的上型腔301和下型腔401,上模座1和上模芯3共同构成本实用新型模具的上模,下模座2和下模芯4则对应构成本实用新型模具的下模,上模芯3和下模芯4中分别形成构成成型后壳制件11型腔的上型腔301和下型腔401,在合模时,上模芯3和下模芯4分别在上模座1和下模座2的推动下合拢,使上型腔301和下型腔401合拢为型腔,通过浇注机构5将坯料注入型腔后,可成型得到后壳制件11的整体部分;
特别的,本实用新型的模具还包括扩模机构,扩模机构设于下模座2的下模框201中,具体的设于下模框201的底部,扩模机构同时延伸至下型腔401中,在后壳制件11成型时,坯料在扩模机构位于下型腔401中的部分外周成型,从而在后壳制件11成型后,扩模机构能够被卡接于后壳制件11和下模芯4间,扩模机构还可在下型腔401和远离下型腔401的位置间往复移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远离下型腔401的位置为靠近下模框201内壁的位置,在开模时,控制扩模机构向远离下型腔401的位置移动,在扩模机构的压力下,能够使后壳制件11发生一定量的形变,从而使后壳制件11槽位侧向的部分实现外展,后壳制件11外展后其槽位两侧部分距水平面的相对高度即可增加,进而在顶出机构8运行时,能够直接将后壳制件11顶出下模芯4外,顶出后的后壳制件11能够自行恢复形变,基于上述设置,精简了在开模时需人工参与的步骤,即无需人工配合即可将后壳制件11完全顶出,进而能够大大的降低劳动成本,并减少后壳制件11成型所需的时间,使得成型效率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
如图3至图9所示,扩模机构包括扩模块9,扩模块9呈L形,扩模块9保持水平放置,即一端与水平面平行,另一端与水平面保持垂直,在此,定义扩模块9与水平面平行的一端为平行端,与水平面垂直的一端为竖直端,扩模块9通过其垂直于水平面的一端,即竖直端延伸至下型腔401中,水平端则位于下型腔401外,在后壳制件11成型后,扩模块9的竖直端被卡接于下模芯4和后壳制件11之间;
为避免扩模块9的竖直端对成型后的后壳制件11外形造成影响,本实用新型中,下模芯4的外壁上形成有用于收纳扩模块9竖直端的收纳槽402,从而当扩模块9竖直端被收纳至收纳槽402中后,能够避免成型时引起后壳制件11外形的变化;
此外,下模框201中开设有滑槽201a,扩模块9的另一端,即扩模块9的水平端滑动连接于滑槽201a中,当扩模块9沿滑槽201a向远离下型腔401方向移动时,即可通过扩模块9的竖直端带动实现后壳制件11槽位侧向的部分撑开外展。
如图3至图9所示,滑槽201a开设于下模框201的底部,且平行于下模芯4的长度方向布置,即滑槽201a走向与相对的下模芯4外缘垂直,相较于斜向布置的滑槽201a,使得扩模块9移动时能够快速带动后壳制件11外展。
如图4和图7所示,滑槽201a背离下模芯4的一端与下模框201边缘保持间隔,基于上述设置,通过滑槽201a的长度来限制扩模块9的最大移动行程,避免扩模块9移动过位,造成后壳制件11过度外展而发生不可恢复的形变,引起损伤。
如图3至图8所示,扩模机构还包括分置于滑槽201a两侧下模框201中的压块10,压块10通过定位螺栓与下模框201固定,需要提及的是,压块10的数量并无特别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滑槽201a两侧的压块10均被配置为一个,两侧的压块10的相对端延伸至滑槽201a中,且两侧压块10的相对端保持间隔,扩模块9滑动时,其竖直端能够自两侧压块10相对端之间通过,扩模块9上形成有插接于压块10和滑槽201a间的延展部901,通过压块10和滑槽201a底壁对扩模块9延展部901的限位,能够防止扩模块9相对滑槽201a上下移动,进而使扩模块9能够始终保持在滑槽201a中,保证扩模块9位置的稳定。
进一步的,滑槽201a两侧开设有用于收纳压块10的限位槽201b,限位槽201b的设置,能够对压块10进行限位,防止压块10发生移动或偏转。
如图4、图7和图8所示,扩模块位于滑槽中的一端形成有勾块,勾块902延伸至滑槽201a外,通过所述勾块902的设置,可使用外部设备扣接至勾块902一侧,通过外部设备对勾块902施加沿滑槽201a方向的压力,从而使勾块902带动与其一体成型的扩模块9沿滑槽201a往复移动,实现完全的机械化脱膜。
进一步的,扩模机构对称设置于下模芯4的两侧,将扩模机构对称设置于下模芯4两侧后,使得开模时,通过扩模机构的扩模块9能够带动后壳制件11槽位两侧的部分同步外展,使得顶出机构8运行时,能够更好地将后壳制件11顶出,且每一侧的扩模机构均至少配置为一组。
进一步的,位于下模芯4两侧的扩模机构均被配置为三组,基于上述设置,能够使得扩模块9向背离下型腔401移动,带动后壳制件11槽位两侧部分外展时,压力集中于后壳制件11的一点处,进而降低外展时对后壳制件11的损伤。
结合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在脱模时,先将上模和下模分离,之后通过外部设备扣接至扩模块9的勾块902上,控制下模芯4两侧的扩模机构的扩模块9沿形成于下模框201中的滑槽201a,向背离下型腔401方向移动,压块10能够防止扩模块9移动时相对滑槽201a上下移动,使扩模块9保持稳定的移动,扩模块9的位于下型腔401中的一端,即其竖直端能够对后壳制件11槽位两侧的部分施加向移动方向的压力,从而带动槽位两侧的部分外展,使后壳制件11槽位两侧的部分距水平面的高度增加,之后运行顶出机构8,即可完全将后壳制件11顶出至下型腔401外,顶出后的后壳制件11,由于不再受扩模块9的压力,能够自行恢复形变。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制造后壳具有可掰开产品脱模结构的模具,它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上模芯(3)、下模芯(4)以及依次设置的浇注机构(5)、导向机构(6)、冷却机构(7)和顶出机构(8),所述上模芯(3)和下模芯(4)中分别形成构成型腔的上型腔(301)和下型腔(401),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扩模机构,所述扩模机构设于所述下模座(2)的下模框(201)中,并延伸至所述下型腔(401)中,在后壳制件(11)成型后,所述扩模机构被卡接于后壳制件(11)和所述下模芯(4)间,且所述扩模机构可在所述下型腔(401)和远离下型腔(401)的位置间往复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后壳具有可掰开产品脱模结构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模机构包括扩模块(9),所述扩模块(9)呈L形,所述扩模块(9)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下型腔(401)中,所述下模芯(4)上形成有用于收纳扩模块(9)位于下型腔(401)中的端部的收纳槽(402),所述下模框(201)中开设有滑槽(201a),所述扩模块(9)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201a)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后壳具有可掰开产品脱模结构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201a)开设于所述下模框(201)的底部,且平行于所述下模芯(4)的长度方向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后壳具有可掰开产品脱模结构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201a)背离所述下模芯(4)的一端与所述下模框(201)边缘保持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后壳具有可掰开产品脱模结构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模机构还包括分置于所述滑槽(201a)两侧下模框(201)中的压块(10),两侧的所述压块(10)的相对端延伸至所述滑槽(201a)中,所述扩模块(9)上形成有插接于所述压块(10)和滑槽(201a)间的延展部(9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后壳具有可掰开产品脱模结构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201a)两侧开设有用于收纳所述压块(10)的限位槽(201b)。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后壳具有可掰开产品脱模结构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模块(9)位于滑槽(201a)中的一端形成有勾块(902),所述勾块(902)延伸至所述滑槽(201a)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后壳具有可掰开产品脱模结构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模机构对称设置于所述下模芯(4)的两侧,且每一侧的所述扩模机构均至少配置为一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后壳具有可掰开产品脱模结构的模具,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下模芯(4)两侧的扩模机构均被配置为三组。
CN202220577432.9U 2022-03-16 2022-03-16 一种用于制造后壳具有可掰开产品脱模结构的模具 Active CN2172581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77432.9U CN217258132U (zh) 2022-03-16 2022-03-16 一种用于制造后壳具有可掰开产品脱模结构的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77432.9U CN217258132U (zh) 2022-03-16 2022-03-16 一种用于制造后壳具有可掰开产品脱模结构的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58132U true CN217258132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70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77432.9U Active CN217258132U (zh) 2022-03-16 2022-03-16 一种用于制造后壳具有可掰开产品脱模结构的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581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45728U (zh) 一种多模腔的光学镜片注塑模具
CN215039969U (zh) 薄壁高刚性汽车保险杠模具的z形导轨结构
CN113085113B (zh) 一种用于生产后视镜外壳注塑模具的抽芯结构
CN217258132U (zh) 一种用于制造后壳具有可掰开产品脱模结构的模具
CN214026931U (zh) 具有倒扣结构的弹性注塑件脱模装置
CN216465959U (zh) 一种塑模的抽芯机构
CN212795716U (zh) 一种斜顶出模具
CN201244886Y (zh) 一种内抽成型型芯模具
CN212764513U (zh) 一种电动工具箱注塑模具
CN210174125U (zh) 一种自动脱模的汽车塑胶件注塑模具
CN209599739U (zh) 一种便于圆筒状产品脱模的注塑模具
CN210702039U (zh) 一种防止薄料产品脱料变形的成型模具
CN219169282U (zh) 一种级进连续模的负角一次成型模具
CN214419450U (zh) 一种易于脱模的注射模具的定模
CN220219510U (zh) 具有内抽脱模机构的电动三轮车前大灯面罩模具
CN212097290U (zh) 汽车内饰装饰面板注塑模具
CN209755959U (zh) 一种滑块斜顶抽芯机构以及注塑模具
CN112519146B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CN220841233U (zh) 一种二次脱模模具
CN217169548U (zh) 一种扫描枪的成型模具
CN213500598U (zh) 一种多腔室高效注塑模具
CN213382701U (zh) 一种稳定脱料的注塑模具
CN215396670U (zh) 一种用于注塑刀架压槽的注塑模具
CN215619624U (zh) 齿形厚壁光导件模具
CN210910999U (zh) 生产模具装置侧抽芯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