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50390A - 输送装置及输送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输送装置及输送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50390A
CN117550390A CN202311803492.3A CN202311803492A CN117550390A CN 117550390 A CN117550390 A CN 117550390A CN 202311803492 A CN202311803492 A CN 202311803492A CN 117550390 A CN117550390 A CN 1175503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roller body
conveying
suction
work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034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褚发盛
颜子才
李阳阳
龙新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mson Laser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mson Laser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mson Laser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ymson Laser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0349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503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503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503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2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air-blast or suction device
    • B65H5/22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air-blast or suction device by suction devices
    • B65H5/224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air-blast or suction device by suction devices by suction 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2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air-blast or suction device
    • B65H5/22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air-blast or suction device by suction devices
    • B65H5/22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air-blast or suction device by suction devices by suction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2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air-blast or suction device
    • B65H5/228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air-blast or suction device by air-blas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输送装置及输送生产线,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辊体以及第一驱动组件。第一辊体具有第一轴线,第一辊体包括沿环绕第一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外周壁,第一外周壁配置成适于吸附工件;第一驱动组件连接第一辊体,第一驱动组件配置成能够驱动第一辊体绕第一轴线转动,并驱动工件沿第一方向在相邻的两个吸附式输送模组之间运动,第一轴线垂直于第一方向。上述的设置使得第一驱动组件能够驱动第一辊体转动,且同时第一辊体能够吸附工件,由此,在相邻的两个吸附式输送模组的对接处便可以利用第一辊体进一步吸附并驱动工件。因此,本申请的输送装置能够提高工件在相邻的两个吸附式输送模组之间的对接处运输时的位置稳定性。

Description

输送装置及输送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输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输送装置及输送生产线。
背景技术
在各类薄片状工件的生产线或对工件定位要求较高的生产线中,多采用真空吸附的方式将工件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固定然后输送至指定工位。真空吸附式输送即是采用抽真空机构,对被抽真空的吸附腔连通的吸附孔产生吸附力,并在输送过程中将吸附力持续作用于工件。相关技术中,为了适应产线需求,往往需要通过若干的输送模组共同搭建成输送线,吸附式输送的过程需要尽可能保持工件的与输送模组皮带的相对位置稳定,而上述的拼接结构使得两个输送模组的对接处必然会产生间隙,且输送模组的辊轮为通常设置为实心结构,使得两个输送模组在对接的辊轮处便失去了真空吸附作用,最终导致工件容易在两个输送模组的对接位置发生位置偏移,降低了工件在输送过程中的位置精确程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输送装置及输送生产线,能够提高工件运输过程中的位置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输送装置,用于在相邻的两个吸附式输送模组的对接处运输工件,输送装置包括:
第一辊体,具有第一轴线,第一辊体包括沿环绕第一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外周壁,第一外周壁配置成适于吸附工件;
第一驱动组件,连接第一辊体,第一驱动组件配置成能够驱动第一辊体绕第一轴线转动,并驱动工件沿第一方向在相邻的两个吸附式输送模组之间运动,第一轴线垂直于第一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辊体中空设置,以限定出第一腔体,第一外周壁设有吸附口,吸附口连通第一腔体,第一腔体配置成适于连通吸气源,吸气源用于吸收气流,以使吸附口适于吸附工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附口沿环绕第一轴线的方向的开口尺寸大于吸附口沿平行于第一轴线的方向的开口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辊体配置成适于卷动吸附式输送模组的输送带,以使吸附口适于沿垂直于第一轴线的方向面向输送带的抽气口,输送装置还包括挡板组件,挡板组件配置成与输送带以及第一外周壁共同限定出第二腔体,以使气流能够依次穿过抽气口、第二腔体以及吸附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附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吸附口沿环绕第一轴线的方向排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附口配置成每两个吸附口限定出一个吸附组,吸附组中的两个吸附口沿平行于第一轴线的方向交错布置,且沿环绕第一轴线的方向交错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二辊体以及第二驱动组件,沿第一方向,第二辊体与第一辊体相对布置,第二辊体具有第二轴线,第二轴线平行于第一轴线,第二辊体包括沿环绕第二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外周壁,第二外周壁配置成适于吸附工件,第二驱动组件配置成能够驱动第二辊体绕第二轴线转动,且第一辊体的转动速度与第二辊体的转动速度相同,第一辊体适于连接第一输送模组,第二辊体适于连接第二输送模组,第一输送模组与第二输送模组沿第一方向相邻间隔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装置还包括调节组件,调节组件连接第一辊体,调节组件配置成能够相对于第二辊体沿第一方向运动,以调节第一辊体与第二辊体沿第一方向的距离。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输送生产线,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输送装置;以及多个吸附式输送模组,各吸附式输送模组中的一者为第一输送模组,第一输送模组包括输送带,输送带卷绕第一外周壁,以使输送带能够与第一外周壁共同绕第一轴线转动,并驱动工件沿第一方向运动。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输送生产线,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输送装置;以及多个吸附式输送模组;
其中,沿第一方向,至少一个吸附式输送模组位于输送装置的一侧,且至少一个吸附式输送模组位于输送装置的另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的输送装置用于在相邻的两个吸附式输送模组的对接处运输工件。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辊体以及第一驱动组件。其中,第一辊体具有第一轴线,第一辊体包括沿环绕第一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外周壁,第一外周壁配置成适于吸附工件;第一驱动组件连接第一辊体,第一驱动组件配置成能够驱动第一辊体绕第一轴线转动,并驱动工件沿第一方向在相邻的两个吸附式输送模组之间运动,第一轴线垂直于第一方向。上述的设置使得第一驱动组件能够驱动第一辊体转动,且同时第一辊体能够吸附工件,由此,在相邻的两个吸附式输送模组的对接处便可以利用第一辊体进一步吸附并驱动工件,从而增大了工件在运输过程中能够受到吸附作用的行程距离。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吸附式输送模组通过输送带以及两个输送轮之间限定出吸附腔,并仅通过上述的吸附腔形成吸附作用的设置,本申请的输送装置至少在相邻的两个吸附式输送模组的对接处增加了第一辊体的第一外周壁所对应的吸附面积,从而工件沿第一方向在相邻的两个吸附式输送模组之间运动时,输送装置能够对工件起到进一步的吸附输送作用。因此,本申请的输送装置能够提高工件在相邻的两个吸附式输送模组之间的对接处运输时的位置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输送装置与吸附式输送模组组合后的第一侧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中提供的输送装置与吸附式输送模组组合后的第一侧示意图;其中,以虚线示出了被遮挡的第一辊体以及第二辊体;
图3为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中提供的输送装置与吸附式输送模组组合后的第二侧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中提供的输送装置与吸附式输送模组组合后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省略了部分的吸附式输送模组;
图5为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中提供的输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三种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辊轮的侧视示意图;其中点划线框圈出了其中一个吸附组。
附图标号说明:
100-输送装置;
110-第一辊体;111-第一轴线;112-第一外周壁;1121-吸附口;1122-吸附组;113-第一腔体;
120-第一驱动组件;
140-挡板组件;
150-第二腔体;
160-第二辊体;161-第二轴线;162-第二外周壁;
170-第二驱动组件;
180-调节组件;
200-吸附式输送模组;210-第一输送模组;220-第二输送模组;230-输送带;231-抽气口;
300-工件;
400-输送生产线;
X-第一方向。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且/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各类薄片状工件的生产线或对工件定位要求较高的生产线中,多采用真空吸附的方式将工件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固定然后输送至指定工位。真空吸附式输送即是采用抽真空机构,对被抽真空的吸附腔连通的吸附孔产生吸附力,并在输送过程中将吸附力持续作用于工件。相关技术中,为了适应产线需求,往往需要通过若干的输送模组共同搭建成输送线,吸附式输送的过程需要尽可能保持工件的与输送模组皮带的相对位置稳定,而上述的拼接结构使得两个输送模组的对接处必然会产生间隙,且输送模组的辊轮为通常设置为实心结构,使得两个输送模组在对接的辊轮处便失去了真空吸附作用,最终导致工件容易在两个输送模组的对接位置发生位置偏移,降低了工件在输送过程中的位置精确程度。
鉴于此,参见图1-图6,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输送装置100,用于在相邻的两个吸附式输送模组200的对接处运输工件300。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输送装置100用于在相邻的两个吸附式输送模组200的对接位置对工件300做出进一步的运输。在不同的实施例中,输送装置100可以连接于吸附式输送模组200;或输送装置100可以与吸附式输送模组200间隔设置,并使工件300适于在两者之间运输。此外,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工件300可以为任意合适的种类,此处不作限制。该输送装置100包括第一辊体110以及第一驱动组件120。
参见图1-图2,第一辊体110具有第一轴线111。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辊体110呈柱状,其可以为圆柱,也可以为椭圆柱,第一轴线111平行于柱状的第一辊体110的延伸方向。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第一轴线111可以为穿过第一辊体110几何中心的中心轴线;也可以沿任意合适的方向延伸,此处不作限制。第一辊体110包括沿环绕第一轴线111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外周壁11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外周壁112为沿第一辊体110的周向延伸的侧壁,根据不同需求,环绕的第一外周壁112展开后可以呈平面,也可以具有凸起的纹理。基于上述的设置,第一外周壁112配置成适于吸附工件300。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外周壁112可以通过其设置的开口对于气流的吸附作用来吸附工件300;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外周壁112或第一外周壁112所围成的部分可以具有磁性,从而可以通过磁力作用吸附工件300;再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外周壁112可以具有粘性,从而可以通过粘连作用吸附工件300。为便于描述,下面均以第一外周壁112通过气流的吸附作用来吸附工件300的实施例作为说明,不同的实施例可以在不同的技术方案之间相互结合。对于第一外周壁112吸附工件300的具体形式请参见后文。
参见图1-图2,第一驱动组件120连接第一辊体110。第一驱动组件120配置成能够驱动第一辊体110绕第一轴线111转动,并驱动工件300沿第一方向X在相邻的两个吸附式输送模组200之间运动。其中,第一轴线111垂直于第一方向X。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外周壁112能够吸附工件300,因此第一驱动组件120驱动第一辊体110转动的同时,可以使第一辊体110带动工件300同步转动,进而起到驱动运输工件300的作用。根据不同需求,第一驱动组件120可以呈不同形式驱动第一辊体110,示例性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120可以为电机、转盘机构、曲柄摇杆机构中的一者。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120为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可以连接第一辊体110,进而电机输出端可以带动第一辊体110共同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第一方向X表示为工件300适于运动的方向,并不表示工件300仅能沿第一方向X运动,根据不同需求以及实际使用时的工件300状态,工件300的实际运动方向可以偏离于第一方向X,例如工件300持续吸附于第一辊体110并跟随转动的过程中,工件300的持续运动方向为环绕第一轴线111的方向,而第一方向X为工件300的持续运动过程中的一个瞬时方向。此外,由上述的说明可以看出,对应于工件300沿第一方向X的运动,上述相邻的两个吸附式输送模组200同样沿第一方向X相对布置。对于吸附式输送模组200与输送装置100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连接关系请参见后文。
根据上述各实施例的结合,可以看出,本申请的输送装置100用于在相邻的两个吸附式输送模组200的对接处运输工件300。输送装置100包括第一辊体110以及第一驱动组件120。其中,第一辊体110具有第一轴线111,第一辊体110包括沿环绕第一轴线111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外周壁112,第一外周壁112配置成适于吸附工件300;第一驱动组件120连接第一辊体110,第一驱动组件120配置成能够驱动第一辊体110绕第一轴线111转动,并驱动工件300沿第一方向X在相邻的两个吸附式输送模组200之间运动,第一轴线111垂直于第一方向X。上述的设置使得第一驱动组件120能够驱动第一辊体110转动,且同时第一辊体110能够吸附工件300,由此,在相邻的两个吸附式输送模组200的对接处便可以利用第一辊体110进一步吸附并驱动工件300,从而增大了工件300在运输过程中能够受到吸附作用的行程距离。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吸附式输送模组200通过输送带230以及两个输送轮之间限定出吸附腔,并仅通过上述的吸附腔形成吸附作用的设置,本申请的输送装置100至少在相邻的两个吸附式输送模组200的对接处增加了第一辊体110的第一外周壁112所对应的吸附面积,从而工件300沿第一方向X在相邻的两个吸附式输送模组200之间运动时,输送装置100能够对工件300起到进一步的吸附输送作用。因此,本申请的输送装置100能够提高工件300在相邻的两个吸附式输送模组200之间的对接处运输时的位置稳定性。
对于第一辊体110吸附工件300的具体形式,参见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辊体110可以中空设置,以限定出第一腔体113,也就是说第一辊体110可以呈空心结构,从而在第一辊体110可以在其内部围设出第一腔体113。第一外周壁112可以设有吸附口1121,吸附口1121可以连通第一腔体113。基于此,第一腔体113可以配置成适于连通吸气源,该吸气源可以用于吸收气流,以使吸附口1121适于吸附工件300。可以理解的是,吸气源可以用于吸收周围的空气,且由于吸附口1121可以同时连通于外界以及第一腔体113,从而连通于第一腔体113的吸气源可以抽取外界的空气并形成气流,气流可以由吸附口1121依次导向第一腔体113以及吸气源,上述作用使得工件300能够贴附于吸附口1121的位置,以形成第一辊体110对于工件300的吸附作用。为便于连接,第一辊体110可以包括旋转接头,旋转接头的一侧可以连通第一腔体113,另一侧可以连接吸气源,且第一辊体110旋转的过程中可以带动旋转接头的一侧旋转,而旋转接头连接吸气源的另一侧则可以相对固定。
除了在第一外周壁112单独设置吸附口1121以外,为同样起到气流吸附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外周壁112可以为多孔材料,以使第一外周壁112能够通过其自身的材料所具有的开口实现吸附作用,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外周壁112的材料可以为海绵、泡沫、水凝胶、多孔陶瓷、多孔金属材料、多孔聚合物材料的其中一者,上述各材料均具有多孔结构,并能起到与吸附口1121相似的效果。
结合到上述实施例对于吸附口1121的设置,参见图5-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吸附口1121沿环绕第一轴线111的方向的开口尺寸可以大于吸附口1121沿平行于第一轴线111的方向的开口尺寸。可以理解的是,吸附口1121可以呈条形孔,吸附口1121沿环绕第一轴线111的方向的开口尺寸即对应为长边,吸附口1121沿平行于第一轴线111的方向的开口尺寸则对应为短边,具体的,参见图5-图6,吸附口1121可以呈圆形截面孔与矩形截面孔组合而成的腰型孔。对于上述设置的作用,一方面,由于第一辊体110能够沿环绕第一轴线111的方向转动,因此工件300在受第一辊体110吸附的过程中容易沿环绕第一轴线111的方向产生相对于第一辊体110的位移,而为了使工件300的受吸附过程中保持较为稳定的位置,吸附口1121沿环绕第一轴线111的方向的开口尺寸较大则有能够避免工件300产生沿该方向的相对位移,且即使发生位移过后,仍能继续受到第一辊体110的吸附作用;另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吸附式输送模组200可以通过输送带230来运输工件300,且输送带230可以开有抽气口231,由此,抽气口231可以用于吸附工件300。基于此,上述吸附口1121的尺寸设置便使得工件300受到输送带230的吸附作用转移为受到第一辊体110的吸附作用的过程中,第一辊体110能更迅速地与工件300所需吸附的位置对齐,从而能迅速完成吸附作用的转移,以使工件300在此过程中的位置更为稳定。
进一步的,结合到上述实施例对于吸附口1121以及输送带230的设置,参见图2-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辊体110可以配置成适于卷动吸附式输送模组200的输送带230,以使吸附口1121适于沿垂直于第一轴线111的方向面向输送带230的抽气口231。根据不同需求,该抽气口231呈任意的形式以起到吸附工件300的作用,且抽气口231的具体设置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对于吸附口1121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吸附式输送模组200的输送带230可以卷绕于第一辊体110,且抽气口231的周向方向可以基本平行于吸附口1121的轴线方向,从而在第一辊体110旋转的过程中,吸附口1121可以对齐于抽气口231,并同时完成吸附力由抽气口231至吸附口1121的转移作用。因此上述设置使得吸附力的转移更为迅速,提高了工件300的位置稳定性。
进一步的,对于上述实施例的吸附口1121及抽气口231的设置,参见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挡板组件。挡板组件可以配置成与输送带230以及第一外周壁112共同限定出第二腔体150,以使气流能够依次穿过抽气口231、第二腔体150以及吸附口1121。对于挡板组件限定出第二腔体150的具体形式,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板组件可以设于输送带230与第一外周壁112之间,从而第二腔体150可以由输送带230靠近第一辊体110的一侧(即包覆于第一辊体110的一侧)、第一外周壁112以及挡板共同围设而成。因此,上述的第二腔体150可以用于使气流穿过,且能够减少用于吸附工件300的气流量的损失。换句话说,在吸气源的作用下,外界的气流能够穿过抽气口231,且使气流能够填充于第二腔体150,再由吸附口1121吸取第二腔体150内的气流,在上述过程中,第二腔体150相当于限定出了额外的吸气腔,而使得气流的压损更小,即第二腔体150能够使大部分的气流能够由吸附口1121流向第一腔体113,以形成更良好的吸附作用。根据不同需求,挡板组件可以设于任意合适的位置,示例性的,参见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板组件包括沿平行于第一方向X的方向延伸的部分以及沿平行于第一轴线111的方向延伸的部分,从而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以及转动轴线的方向观察,上述两部分可以共同围设出呈矩形的吸气腔。此外,根据不同需求,参见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板组件可以输送带230以及第一辊体110间隔设置,从而输送带230以及第一辊体110的运动对第二腔体150的影响较小,以使挡板组件更易于布置,且第二腔体150的位置相对较为固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挡板组件可以连接于输送带230或连接于第一辊体110,从而挡板组件能够相应地随着输送带230或第一辊体110共同运动,从而能够减小第二腔体150内的气流压损,使吸附效果更佳。
对于上述实施例的吸附口1121设置,为了使吸附口1121对于工件300的吸附效果更佳,在一些实施例中,吸附口112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吸附口1121可以沿环绕第一轴线111的方向排列。上述的设置即是使多个吸附口1121的排列方向对应于第一辊体110的转动方向,从而使第一辊体110转动至各个位置时,均能对工件300起到吸附作用。同时,上述的设置扩大了吸附口1121沿环绕第一轴线111的方向的开口面积,因此可以同样起到上述实施例对于条形孔的设置所说明的效果。此外,为了进一步扩大吸附面积,实现更佳的吸附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吸附口1121还可以沿平行于第一轴线111的方向排列。
进一步的,多个吸附口1121可以呈交错布置,以提高第一外周壁112的开孔率,实现更佳的吸附效果。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吸附口1121可以配置成每两个吸附口1121限定出一个吸附组1122。吸附组1122中的两个吸附口1121可以沿平行于第一轴线111的方向交错布置,且可以沿环绕第一轴线111的方向交错布置。结合到前述实施例,为增加吸附口1121的数量,各吸附组1122可以沿平行于第一轴线111的方向或沿环绕第一轴线111的方向间隔排列。可以理解的是,吸附组1122包括了两个交错布置的吸附口1121,以此使得各个吸附口1121之间呈错位排列,从而在各吸附口1121之间的最小距离一定的前提下,上述的排列形式能够使吸附口1121更密集的分布于第一外周壁112,且第一辊体110旋转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持续吸附,不容易出现间隔施加吸附力的情况,从而提高吸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限定表示各吸附口1121两两之间的分布位置关系,而不限定吸附口1121的数量为偶数。
基于前述实施例对于第一辊体110的设置,为起到更好的输送效果,还可以设置更多的辊体,以共同输送工件300。具体的,参见图2-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二辊体160以及第二驱动组件170。沿第一方向X,第二辊体160可以与第一辊体110相对布置,第二辊体160可以具有第二轴线161,第二轴线161可以平行于第一轴线111。以下对第二轴线161平行于第一轴线111做出如下定义:第二轴线161与第一轴线111之间的最小夹角位于闭区间[0°,0.5°]之内即表示第二轴线161平行于第一轴线111。第二辊体包括沿环绕第二轴线161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外周壁162,第二外周壁162可以配置成适于吸附工件300,第二驱动组件170可以配置成能够驱动第二辊体160绕第二轴线161转动。第一辊体110适于连接第一输送模组210,第二辊体160适于连接第二输送模组220,第一输送模组210与第二输送模组220沿第一方向X相邻间隔布置。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第二辊体160以及第二驱动装置分别与前述实施例的第一辊体110以及第一驱动装置相似,区别在于两个辊体分别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吸附式输送模组200,且使得工件300在输送过程中能够由第一辊体110转移至第二辊体160。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辊体110还可以用于卷绕第一输送模组210的输送带230,第二辊体160还可以用于卷绕第二输送模组220的输送带230,从而上述的设置能够节约布置空间,且相对于运输过程来说,能够持续不断地从吸附式输送模组200运输至第一辊体110或第二辊体160,避免吸附式输送模组200运输与第一辊体110或第二辊体160之间具有间隙而使吸附效果变差。为了提高工件300的位置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170可以配置成使得第一辊体110的转动速度与第二辊体160的转动速度相同,即表示两者转动的速度方向以及速度大小均相同。由此可以使得第一辊体110与第二辊体160,对于工件300的驱动作用更为均衡,从而第一辊体110转移至第二辊体160的过程中,工件300的位置稳定性更高。以下对第一辊体110的转动速度与第二辊体160的转动速度相同做出如下定义:第一辊体110的转动速度的方向与第二辊体160的转动速度的方向相同,且在第一辊体110的转动速度的大小为V1与第二辊体160的转动速度的大小为V2的前提下,∣V2-V1∣≤0.03*V1。
为使第一辊体110与第二辊体160的转动速度尽可能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120还可以连接于第二辊体160,第一辊体110与第二辊体160可以均通过第一驱动组件120同步驱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170可以为从动驱动装置,即第一驱动组件120可以作为提供输送装置100的驱动力的来源,而第二驱动组件170可以连接第一驱动组件120,并获取第一驱动组件120的驱动力,以对第二辊体160施加从动的驱动力。根据需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辊体110的转动速度与第二辊体160的转动速度的大小可以不同。且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辊体160可以仅用于滚动输送工件300,也就是第二辊体160可以不具有吸附工件300的效果。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编码器,编码器可以用于检测第一辊体110或第二辊体160的转动速度,以实现速度检测的效果。
基于上述各实施例对于第一辊体110以及第二辊体160的设置,为了根据工件300的形式以及驱动需求而调节两个辊之间的距离,或使输送装置100便于检修、拆卸,参见图4-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调节组件180。调节组件180可以连接第一辊体110,调节组件180可以配置成能够相对于第二辊体160沿第一方向X运动,以调节第一辊体110与第二辊体160沿第一方向X的距离。由此,当需要工件300尽可能持续被吸附运输时,可以尽量减小第一辊体110与第二辊体160沿第一方向X的最小距离,例如该最小距离可以调节为1mm~2mm。根据不同需求,调节组件180可以呈不同的形式用以调节距离,示例性的,参见图4-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组件180可以具有腰型孔,且腰型孔可以与第一输送模组210(为第一辊体110提供工件300的吸附式输送模组200)螺栓/螺钉连接,且可以通过改变螺钉在腰型孔的长度方向上的连接位置,以调节第一辊体110与第二辊体160沿第一方向X的距离;另一些实施例中,调节组件180可以滑动连接于第一输送模组210,以带动第一辊体110并调节其位置;再一些实施例中,调节组件180可以与各吸附式输送模组200间隔设置,并以调节组件180自身的位移以带动第一辊体110并调节其位置。
参见图1-图4,考虑到输送装置100不能完全覆盖补偿到相邻的两个吸附式输送模组200的对接处产生的间隙,即相邻的两个吸附式输送模组200之间(参见图2),或第一辊体110与吸附式输送模组200之间(参见图1)必然存在一定的间隙,且工件300在该间隙位置不能被吸附,为了避免工件300在上述的间隙位置掉落或卡死,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吹气组件,吹气组件可以用于在工件300运动至相邻的两个吸附式输送模组之间或第一辊体110与吸附式输送模组200之间的间隙位置时,吹出气流并对工件300产生向上的推力,以防止工件300在上述的间隙位置掉落或卡死。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吹气组件可以呈片状,以使吹气组件厚度较小并适于放置在间隙内或间隙周围,或吹气组件的截面可以具有尖角(例如三角形截面),且尖角可以伸入上述的间隙,以在间隙较小的情况下尽量靠近工件300,并具有较好的吹气效果。对于吹气组件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以及第一轴线111的方向,吹气组件以及工件300可以分别位于第一辊体110的两侧;且吹气组件的高度位置可以低于吸附式输送模组200的辊轮的轴线的高度位置,即吹气组件可以位于吸附式输送模组200的辊轮的轴线远离工件300的一侧。吹气组件可以中空设置以限定出吹气腔,并具有吹气口,吹气口可以连通于吹气腔以及上述的间隙,从而吹气组件工作时,可以向间隙位置吹出气体,以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以及第一轴线111的方向对工件300施加顶升作用力。进一步的,输送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可以用于控制吹气组件的启闭状态并配置成工件300位于间隙位置时,使吹气组件开始工作并向工件300吹出气体,工件300脱离间隙位置后,吹气组件停止工作。
参见图2-图4,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输送生产线4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输送装置100以及多个吸附式输送模组200。各吸附式输送模组200中的一者为第一输送模组210。由此,第一输送模组210可以包括输送带230,输送带230可以卷绕第一外周壁112,以使输送带230能够与第一外周壁112共同绕第一轴线111转动,并驱动工件300沿第一方向X运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输送模组210可以为向第一辊体110提供工件300的吸附式输送模组200,且该第一输送模组210的输送带230可以卷绕于第一辊体110,以使第一辊体110第一输送模组210的输送带230能够共同运输工件300,并节约了输送生产线400整体的布置空间。
参见图1,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输送生产线4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输送装置100以及多个吸附式输送模组200。其中,沿第一方向X,至少一个吸附式输送模组200位于输送装置100的一侧,且至少一个吸附式输送模组200位于输送装置100的另一侧。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X,输送装置100可以位于两个吸附式输送模组200之间,以使工件300能够在三者之间运输。同时,输送装置100可以与两个吸附式输送模组200均间隔布置,上述设置使得吸附式输送模组200的输送带230可以仅卷绕于其自身的结构,此时,一方面输送装置100可以包括带体,以使带体能够卷绕于第一辊体110,并通过带体来运输工件300;另一方面第一辊体110还可以不卷绕带体,而仅依靠第一外周壁112接触并运输工件300。
此外,对于第二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实施例,还可以结合到前述实施例说明的第二辊体160的设置,并具有相似的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实施例中,吸附式输送模组200的形式以及布置可以参照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的相关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得益于上述各实施例对于输送装置100的改进,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以及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输送生产线400均具有与上述各实施例中的输送装置100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申请的申请构思下,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输送装置,用于在相邻的两个吸附式输送模组的对接处运输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
第一辊体,具有第一轴线,所述第一辊体包括沿环绕所述第一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外周壁,所述第一外周壁配置成适于吸附所述工件;
第一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辊体,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配置成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辊体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并驱动所述工件沿第一方向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吸附式输送模组之间运动,所述第一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辊体中空设置,以限定出第一腔体,所述第一外周壁设有吸附口,所述吸附口连通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配置成适于连通吸气源,所述吸气源用于吸收气流,以使所述吸附口适于吸附所述工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口沿环绕所述第一轴线的方向的开口尺寸大于所述吸附口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的方向的开口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辊体配置成适于卷动所述吸附式输送模组的输送带,以使所述吸附口适于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的方向面向所述输送带的抽气口,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挡板组件,所述挡板组件配置成与所述输送带以及所述第一外周壁共同限定出第二腔体,以使所述气流能够依次穿过所述抽气口、所述第二腔体以及所述吸附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吸附口沿环绕所述第一轴线的方向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口配置成每两个所述吸附口限定出一个吸附组,所述吸附组中的两个所述吸附口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的方向交错布置,且沿环绕所述第一轴线的方向交错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二辊体以及第二驱动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辊体与所述第一辊体相对布置,所述第二辊体具有第二轴线,所述第二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所述第二辊体包括沿环绕所述第二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外周壁,所述第二外周壁配置成适于吸附所述工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配置成能够驱动所述第二辊体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且所述第一辊体的转动速度与所述第二辊体的转动速度相同,所述第一辊体适于连接第一输送模组,所述第二辊体适于连接第二输送模组,所述第一输送模组与第二输送模组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间隔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辊体,所述调节组件配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辊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以调节所述第一辊体与所述第二辊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
9.一种输送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以及,
多个所述吸附式输送模组,各所述吸附式输送模组中的一者为第一输送模组,所述第一输送模组包括输送带,所述输送带卷绕所述第一外周壁,以使所述输送带能够与所述第一外周壁共同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并驱动所述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
10.一种输送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以及,
多个所述吸附式输送模组;
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至少一个所述吸附式输送模组位于所述输送装置的一侧,且至少一个所述吸附式输送模组位于所述输送装置的另一侧。
CN202311803492.3A 2023-12-25 2023-12-25 输送装置及输送生产线 Pending CN1175503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03492.3A CN117550390A (zh) 2023-12-25 2023-12-25 输送装置及输送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03492.3A CN117550390A (zh) 2023-12-25 2023-12-25 输送装置及输送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50390A true CN117550390A (zh) 2024-02-13

Family

ID=89812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03492.3A Pending CN117550390A (zh) 2023-12-25 2023-12-25 输送装置及输送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5039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84603B (zh) 薄板状材料输送用辊单元以及薄板状材料输送装置
KR101830598B1 (ko) 기판 처리 시스템 및 기판 반전 장치
CN101889339B (zh) 真空处理装置
TW200410886A (en) Roller conveyer
JP2004345744A (ja) 空気浮上装置および空気浮上式搬送装置
TWI484581B (zh) Substrate handling device
CN103420139A (zh) 使板状构件旋转的点接触式传送装置
CN109932873B (zh) 一种自动曝光机
CN117550390A (zh) 输送装置及输送生产线
CN109132548B (zh) 玻璃基板翻转上片装置和玻璃基板加工系统
JP2006176255A (ja) 搬送システム
JP2006290555A (ja) バキュームコンベア及びバキュームコンベア用ベルト
JP5915358B2 (ja) 搬送装置
KR100890952B1 (ko) 이송장치
JP5134301B2 (ja) 薄板状材料搬送装置
JP2005029360A (ja) 板状体搬送装置
KR102180378B1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이송장치의 진공롤러유닛
KR101899387B1 (ko) 대면적 기판의 이송장치
JP2004315147A (ja) ブランクフィーダ
CN113484332B (zh) 一种面板的边缘检测装置
CN220147023U (zh) 打印介质吸附搬运装置及打印系统
CN117682349A (zh) 输送装置及输送生产线
CN217863402U (zh) 一种真空吸附传送平台
CN216525470U (zh) 一种标签纸连续化视觉检测装置
CN220143864U (zh) 一种镜片双面涂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