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79827A - 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79827A
CN117479827A CN202280041959.2A CN202280041959A CN117479827A CN 117479827 A CN117479827 A CN 117479827A CN 202280041959 A CN202280041959 A CN 202280041959A CN 117479827 A CN117479827 A CN 1174798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frame
positioning unit
machine body
combine harve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4195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中智德
齐藤直
渡边俊树
奥平淳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4798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798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A01D41/127Control or measu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67/00Undercarriages or fram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Mechanisms for adjusting the frame; Platfor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46Mechanical grain convey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9/00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velocity or attitude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such systems
    • G01S19/01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transmitting time-stamped messages, e.g.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LONASS [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r GALILEO
    • G01S19/13Receivers
    • G01S19/14Receiv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 Combines (AREA)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Abstract

具备脱粒装置(6)、谷粒箱(8)、具有横向搬运部(9B)的搬运装置(9)和测位单元(20),该横向搬运部(9B)对来自纵向搬运储存于谷粒箱(8)的谷粒的纵向搬运部(9A)的谷粒进行横向输送并从排出口(9C)排出。测位单元(20)具有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的接收装置(21)和支承接收装置(21)的框架构件(22)。测位单元(20)构成为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变更,在第一状态下,测位单元(20)的整体位于与收纳状态下的横向搬运部(9B)的上端部相同的位置或者比收纳状态下的横向搬运部(9B)的上端部低的位置,在第二状态下,测位单元(20)中的至少接收装置(21)位于比第一状态时高的位置。

Description

联合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特开2020-103055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联合收割机中,具备由框架构件(在文献中为“门型构件”以及“加固构件”)支承并且接收来自人造卫星的信号的接收装置(在文献中为“GPS天线单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030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接收装置接收来自人造卫星的信号时,为了提高测位精度,优选将接收装置配置在尽可能高的位置上的结构。另一方面,联合收割机在收获时期以外的时期被保管在仓库等保管库中。有时保管库的顶棚较低,该顶棚与接收装置有可能发生干扰。因此,当农业经营者(农户等)引进配备测位单元的新型联合收割机时,有时无法将该新型联合收割机保管在之前用于保管未配备接收装置的传统联合收割机(以下,简称为“传统联合收割机”)的保管库中。为了避免这种不良情况,考虑将接收装置的高度位置抑制在传统联合收割机的整个高度的程度。但是,若接收装置的高度位置变低,则接收装置例如容易受到多路径的影响等,在收获作业时的测位精度上容易产生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兼顾确保收获作业时的测位精度和保管时的省空间化的联合收割机。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具备:脱粒装置,对收获的作物进行脱粒处理;谷粒箱,储存脱粒处理后的谷粒;搬运装置,具有:纵向搬运部,连接于所述谷粒箱的后下部,对储存于所述谷粒箱的谷粒进行纵向搬运;以及横向搬运部,连接于所述纵向搬运部的上端部,并且具有排出口,对来自所述纵向搬运部的谷粒进行横向输送并从所述排出口排出;以及测位单元,具有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的接收装置和支承所述接收装置的框架构件,所述横向搬运部构成为能够上下升降且能够左右旋转,并且能够从收纳状态向机体外侧伸出而排出谷粒,所述收纳状态是收纳于在俯视下跨越机体中央部分的原始位置的状态,所述测位单元构成为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变更,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测位单元的整体位于与所述收纳状态下的所述横向搬运部的上端部相同的位置或者比所述收纳状态下的所述横向搬运部的上端部低的位置,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测位单元中至少所述接收装置位于比所述第一状态时高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测位单元成为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变更的结构,在测位单元处于第一状态时,测位单元的整体位于比横向搬运部的上端部低的位置。由于搬运装置的横向搬运部在联合收割机中也位于比较高的位置,因此,当测位单元处于第一状态时,容易将联合收割机的总高抑制为与传统联合收割机的总高相同的程度。由此,即使在保管联合收割机的保管库的顶棚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顶棚与测位单元的干涉,能够将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保管在与传统联合收割机相同的保管库中。另外,当测位单元处于第二状态时,接收装置位于比第一状态高的位置。因此,与测位单元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相比,接收装置不易受到多路径等的影响,收获作业时的接收装置的测位精度良好。由此,能够实现兼顾确保收获作业时的测位精度和保管时的省空间化的联合收割机。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所述测位单元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测位单元中的至少所述接收装置位于比所述收纳状态下的所述横向搬运部的上端部高的位置。
根据本结构,能够抑制横向搬运部对接收装置的接收状态的不良影响。例如,能够抑制来自卫星的信号被横向搬运部反射而到达接收装置的所谓多路径的不良影响。
在本发明中,优选具备驾驶部,在所述测位单元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接收装置位于比所述驾驶部靠前侧的位置。
根据本结构,能够抑制驾驶部对接收装置的接收状态的不良影响。例如,能够抑制来自卫星的信号被驾驶部反射而到达接收装置的所谓多路径的不良影响。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机体的前部具备收割农场的作物的收割部,在所述测位单元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接收装置与所述收割部在俯视下重叠。
根据本结构,接收装置能够以收割部为基准高精度地进行测位。另外,在基于接收到的来自卫星的信号计算联合收割机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够高精度地进行该计算。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机体的前部具备收割农场的作物的收割部,在所述测位单元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接收装置位于所述收割部的左右宽度中心位置。
根据本结构,接收装置能够以收割部的中心为基准高精度地进行测位。另外,在基于接收到的来自卫星的信号计算联合收割机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够高精度地进行该计算。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所述框架构件上具备竖立设置的第一框架部以及与所述第一框架部连接并且沿着机体前后方向或机体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框架部。
根据本结构,接收装置由框架构件支承。框架构件具备第一框架部和与第一框架部连接的第二框架部。由此,接收装置被牢固地支承,不易受到振动等的影响。
在本发明中,优选以相对于机体中央偏向左右一方侧的状态设置驾驶部,所述框架构件支承于所述驾驶部的左右另一方侧的端部。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以相对于机体中央偏向左右一方侧的状态设置驾驶部,所述框架构件相对于所述驾驶部相邻地设置于左右另一方侧。
根据这些结构,框架构件在机体的左右中央区域被牢固地支承,因此,与框架构件位于机体的左右一方侧区域的结构相比,容易简化框架构件的支承结构。
在本发明中,优选具备驾驶部,所述第二框架部与所述第一框架部和所述驾驶部的机体左右方向上的端部连结,并且沿着机体左右方向延伸。
根据本结构,第二框架部将框架构件与驾驶部的端部连结。根据该结构,即使在框架构件在机体的左右方向上承受振动的力的情况下,该左右方向的力也被第二框架部承受。由此,与不具备第二框架部的结构相比,框架构件难以在机体左右方向上振动。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驾驶部具备供驾驶员落座的座椅和位于所述座椅的前方的前面板,且所述前面板具有用于驾驶操作的操作件,所述第二框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框架部的下部和所述前面板的机体横向外侧的端部连结,所述第二框架部位于比所述操作件靠前侧的位置。
根据本结构,与第一框架部的下部连结的第二框架部相对于驾驶部位于比较低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就座于座椅的驾驶员的视场被第二框架部遮挡,驾驶员能够容易地确认前方。另外,通过第二框架部位于比操作件靠前侧的位置的结构,第二框架部也能够作为驾驶员的扶手发挥功能。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第二框架部位于比所述操作件的上端部靠下侧的位置。
根据本结构,通过第二框架部位于比操作件的上端部靠下侧的位置,落座于座椅的驾驶员的前方的视场不会被第二框架部遮挡,能够良好地确认前方。另外,根据本结构,在驾驶员握住操作件的上端部对操作件进行操作时,驾驶员的手碰到第二框架部的可能性降低,驾驶员难以对第二框架部感到厌烦。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所述框架构件中具备连结支承所述接收装置的撑条部,所述横向搬运部在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沿前后延伸,并且比所述测位单元更向机体前侧延伸,所述撑条部构成为能够绕沿着机体左右方向的左右轴芯摆动。
在可左右旋转的横向搬运部被收纳于原始位置的收纳状态时,横向搬运部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姿势的情况较多。根据本结构,撑条部绕左右轴芯前后摆动。由此,撑条部及接收装置难以与横向搬运部抵接。因此,在将测位单元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变更时,抑制测位单元与横向搬运部的干涉。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所述测位单元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撑条部立起至比所述第二框架部靠上方的位置,所述测位单元构成为,通过所述撑条部向前倾倒方向摆动,能够从所述第二状态向所述第一状态进行状态变更。
在撑条部的后方存在联合收割机的结构部件等的情况较多,但撑条部的前方比撑条部的后方更容易确保空间。根据本结构,测位单元能够不与联合收割机的结构部件等干涉地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变更。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所述框架构件上具备连结所述第一框架部和所述第二框架部的连结部,在所述连结部上具备与所述第一框架部连结的第一支承部以及位于比所述第一支承部靠后上方的位置且与所述第二框架部连结的第二支承部,在所述测位单元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承部与所述撑条部抵接而限制所述撑条部向后方的摆动,在所述测位单元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支承部与所述撑条部抵接而限制所述撑条部向所述前倾倒方向的摆动。
根据本结构,测位单元的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被稳定地维持。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第二框架部在机体侧面观察中与所述收纳状态下的所述横向搬运部重叠。
根据本结构,由于第二框架部配置于比较高的位置,因此,能够稳定地支承测位单元处于第二状态时而位于比较高的位置的接收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俯视图。
图3是表示驾驶部及测位单元的机体右侧视图。
图4是表示驾驶部及测位单元的机体主视图。
图5是表示测位单元中的撑条部的摆动基端部的机体左侧视图。
图6是表示测位单元中的撑条部的摆动基端部的图5的VI-VI线剖视图。
图7是表示测位单元中的撑条部的摆动基端部的图5的VII-VII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以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为例进行说明。
图1是联合收割机的左侧视图,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其中,为了容易理解,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前”(图1所示的箭头“F”的方向)是指机体前后方向(行驶方向)上的前方,“后”(图1所示的箭头“B”的方向)是指机体前后方向(行驶方向)上的后方。另外,“上”(图1所示的箭头“U”的方向)和“下”(图1所示的箭头“D”的方向)是铅垂方向(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上的位置的关系,表示地面高度上的关系。此外,左右方向或横向是指与机体前后方向正交的机体横截方向(机体宽度方向)。即,“左”(图2所示的箭头“L”的方向)及“右”(图2所示的箭头“R”的方向)分别是指机体的左方向及右方向。图3以后的附图也同样。
〔关于联合收割机的整体〕
如图1所示,联合收割机的行驶机体1具备机体框架2,机体框架2通过角管材等复数个钢材的连结而构成。在机体框架2的下部装备有左右一对履带式的行驶装置3。在行驶机体1的前部的横向右侧部分具备驾驶部5。在驾驶部5的下方配置有发动机E。发动机E被发动机罩10覆盖。驾驶部5位于发动机罩10的上方。驾驶部5不被驾驶室覆盖,向外部开放。
在行驶机体1的前部可升降地设置有收割部4。收割部4在行驶机体1的前方一边拉起一边收割复数个种植行的稻、麦的立种谷物秸秆(作物),并且将收割后的收割谷物秸秆朝向机体后方搬运。在机体框架2的后部以横向排列的状态支承有脱粒装置6及谷粒箱8。脱粒装置6配置在收割部4的后方,谷粒箱8配置在驾驶部5的后方。在脱粒装置6的左侧部设有进给链7,进给链7将由收割部4收割的收割谷物秸秆向后方夹持地搬运。在脱粒装置6中,进行所投入的收割谷物秸秆的脱粒处理,并进行对通过脱粒处理得到的谷粒和尘埃进行分选的分选处理。谷粒箱8储存进行了脱粒处理并从脱粒装置6搬运来的谷粒。在谷粒箱8的后部连接有从谷粒箱8取出谷粒的谷粒排出装置9。谷粒排出装置9相当于本发明的“搬运装置”。
在谷粒排出装置9中具备纵向搬运部9A和横向搬运部9B。纵向搬运部9A连接于谷粒箱8的后下部,对储存于谷粒箱8的谷粒进行纵向搬运。横向搬运部9B连接于纵向搬运部9A的上端部,对来自纵向搬运部9A的谷粒进行横向输送。横向搬运部9B在搬运方向下游侧端部具有排出口9C。横向搬运部9B将来自纵向搬运部9A的谷粒向排出口9C搬运,并从排出口9C向设备外排出。
横向搬运部9B构成为能够上下升降且能够左右旋转。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不使用谷粒排出装置9时,横向搬运部9B以位于比脱粒装置6及谷粒箱8靠上侧的位置的状态、且在俯视下跨越机体中央部分的状态向前后延伸。将此时的横向搬运部9B的状态称为“收纳状态”。另外,将此时的横向搬运部9B的位置称为“原始位置”。
在使用谷粒排出装置9时,横向搬运部9B能够从收纳于原始位置的收纳状态向机体外侧伸出而排出谷粒。其中,机体外侧是指比脱粒装置6的左侧部靠左侧(机体横向外侧)、比谷粒箱8的右侧部靠右侧(机体横向外侧)、以及比脱粒装置6及谷粒箱8各自的后端部靠后侧。也就是说,在使用谷粒排出装置9时,横向搬运部9B从行驶机体1向左右侧方或向后方离开的一侧延伸,将储存于谷粒箱8的谷粒排出。
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具备测位单元20。测位单元20具有接收装置21。接收装置21接收来自人造卫星(未图示)的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例如GPS、GLONASS、Galileo、QZSS及北斗等)的信号,获取本车位置。此外,为了补足测位单元20的卫星导航,具备组装有陀螺加速传感器、磁方位传感器的惯性导航单元19。此外,惯性导航单元19在联合收割机中配置在与测位单元20不同的部位,这将在后面叙述。
〔驾驶部〕
驾驶部5以相对于机体中央偏向机体右侧的状态设置。如图1~图4所示,驾驶部5具备座椅11、位于座椅11的前方的前面板12、位于座椅11的左侧的侧面板13。在驾驶部5的中央区域设有座椅11,座椅11载置支承于发动机罩10的上表面部。驾驶员就座于座椅11。在前后方向上的前面板12与座椅11之间设置有地板部15。在座椅11和地板部15的右侧设置有上下车踏板14。侧面板13设置于驾驶部5中的与上下车踏板14所处的一侧相反的一侧。
在前面板12具备转向操作杆16和仪表面板17。转向操作杆16是用于驾驶操作的操作件,且设置在前面板12的右端部,位于座椅11的前方。仪表面板17设置在前面板12的左右中央部。搭乘驾驶部5的搭乘者通过操作转向操作杆16能够对行驶装置3进行转向操作。在仪表面板17上例如显示行驶速度、发动机转速、燃料剩余量等。另外,搭乘驾驶部5的搭乘者能够根据需要操作仪表面板17,根据搭乘者的操作变更仪表面板17的显示项目。转向操作杆16相当于本发明的“操作件”。
另外,在前面板12的右端部支承有侧镜31、方向指示器32和扶手33。扶手33比转向操作杆16更向座椅11所在的一侧延伸。
在侧面板13上具备主变速操作杆18等。主变速操作杆18配置于侧面板13的前部。主变速操作杆18由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摆动操作的杆构成。搭乘于驾驶部5的搭乘者通过操作主变速操作杆18,能够对主变速装置(未图示)进行变速操作。
此外,在侧面板13的内部,在主变速操作杆18的摆动支轴的后下方的部位设置有惯性导航单元19。惯性导航单元19在联合收割机中配置在比测位单元20低的部位。因此,与惯性导航单元19配置在与测位单元20相同高度的结构相比,惯性导航单元19不易受到联合收割机的振动的影响。另外,如图2所示,惯性导航单元19在机体左右方向上位于中央区域。测位单元20和惯性导航单元19沿前后方向排列。
在座椅11的后方具备箱状的上突出部40。上突出部40比发动机罩10的上表面部更向上侧突出。上突出部40的上表面部位于与座椅11的靠背部分的上部对应的高度。虽然未详细说明,但在上突出部40的内部容纳有用于对发动机E进行进气的空气净化器、电子控制单元(所谓的ECU)等。
〔关于测位单元〕
本实施方式的测位单元20具备接收装置21、框架构件22、横框架构件23和撑条构件24。
如图2所示,框架构件22在机体的俯视图中沿前后方向延伸。横框架构件23与框架构件22的前下部连结,在机体的俯视图中沿横向延伸。也就是说,测位单元20由框架构件22和横框架构件23形成为在俯视时呈L字状。
如图3所示,在框架构件22的前上部具备连结构件25。撑条构件24可摆动地支承于连结构件25。在撑条构件24的自由端部安装有接收装置21。也就是说,撑条构件24经由连结构件25支承于框架构件22,并且连结支承接收装置21。
框架构件22及横框架构件23相当于本发明的“框架构件”,支承接收装置21。横框架构件23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框架部”。撑条构件24相当于本发明的“撑条部”。连结构件25相当于本发明的“连结部”。
撑条构件24向上摆动的状态在图1中用实线表示,此时,测位单元20的状态为第二状态。另外,撑条构件24向下摆动的状态在图1中用虚线表示,此时,测位单元20的状态为第一状态。测位单元20处于第一状态时的撑条构件24的角度与测位单元20处于第二状态时的撑条构件24的角度的角度差为90度或大致90度(例如89~91度)。
如图1所示,当测位单元20处于第一状态时,测位单元20的整体位于比收纳状态下的谷粒排出装置9的上端部低的位置。另外,如图1所示,在测位单元20处于第二状态时,接收装置21位于比收纳状态下的横向搬运部9B的上端部高的位置。通过测位单元20比第一状态时更向上摆动,撑条构件24呈现出测位单元20的第二状态。也就是说,测位单元20构成为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变更,在第一状态下,测位单元20的整体位于比收纳状态下的横向搬运部9B的上端部低的位置,在第二状态下,测位单元20中至少接收装置21位于比第一状态时高的位置。
测位单元20处于第二状态时,与测位单元20处于第一状态时的接收装置21的高度相比,接收装置21不易受到多路径等的影响,收获作业时的接收装置21的测位精度良好。另外,若测位单元20处于第一状态,则即使在保管联合收割机的保管库的顶棚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顶棚与测位单元20的干涉。
在测位单元20处于第二状态时,接收装置21位于比驾驶部5靠前侧的位置。另外,在测位单元20处于第二状态时,接收装置21以与收割部4在俯视下重叠的状态位于收割部4的左右宽度中心位置。
框架构件22从机体侧面看形成为门型形状。框架构件22配置在驾驶部5的左侧部。框架构件22具有前后框架部22a(第二框架部)、前纵框架部22b、后纵框架部22c和连结构件25。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叙述,前后框架部22a的前部和前纵框架部22b的上端部经由连结构件25连结。前后框架部22a在机体侧面观察时与收纳状态下的横向搬运部9B重叠(参照图1)。
前纵框架部22b和后纵框架部22c分别在机体前后方向上排列地竖立设置。前后框架部22a从前纵框架部22b的上端部延伸至后纵框架部22c的上端部而设置。也就是说,前后框架部22a与前纵框架部22b和后纵框架部22c各自的上端部连接,并且沿机体前后方向延伸。前纵框架部22b及后纵框架部22c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框架部”。前纵框架部22b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框架部”。
前纵框架部22b以越靠上侧越位于机体前侧的方式倾斜的姿态(前倾姿态)竖立设置。前纵框架部22b的下端部与侧面板13的前部的左侧部螺栓连结。换言之,前纵框架部22b由侧面板13的前部的左侧部支承。
前后框架部22a和后纵框架部22c由一体的构件构成,前后框架部22a和后纵框架部22c的边界部分弯曲形成。后纵框架部22c以前倾姿态竖立设置在驾驶部5的后部的左侧部。后纵框架部22c的下端部以沿着机体的左右方向的方式弯曲形成。该后纵框架部22c的下端部螺栓连结于上突出部40的上表面部。换言之,后纵框架部22c支承于上突出部40的上表面部。这样,框架构件22支承于驾驶部5的左侧部。换言之,驾驶部5以相对于机体中央偏向机体右侧的状态设置,框架构件22支承于驾驶部5的机体左右中央侧端部。
横框架构件23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框架部”。横框架构件23与前纵框部22b和驾驶部5的机体左右方向上的端部连结,并且沿着机体左右方向延伸。在横框架构件23上形成有水平框架部23a和纵框架部23b。横框架构件23在机体的正面视图和背面视图中形成为L字状。水平框架部23a和纵框架部23b的边界部分弯曲形成。水平框架部23a的左端部螺栓连结于框架构件22的前纵框架部22b的下部。水平框架部23a跨越前面板12的左右两端而延伸。纵框架部23b从水平框架部23a的右端部向下方延伸,纵框架部23b的上下两个部位螺栓连结于前面板12的右侧部。这样,横框架构件23分别与框架构件22的前纵框架部22b的下部和前面板12的机体横向外侧端部连结,沿机体左右方向延伸。这样,框架构件22由横框架构件23牢固地支承。
横框架构件23位于比转向操作杆16靠前侧的位置。另外,横框架构件23位于比转向操作杆16的上端部靠下侧的位置。因此,就座于座椅11的驾驶员在监视机体前方的农场时,不用注意横框架构件23而容易确认农场。
另外,如图2和图4所示,纵框架部23b位于比侧镜31、方向指示器32和扶手33各自的支承基端部靠机体横向外侧的位置。特别是,纵框架部23b位于比方向指示器32右侧部更靠机体右侧的位置。另外,如图3所示,纵框架部23b位于比侧镜31和扶手33各自的支承基端部靠机体前侧的位置。因此,横框架构件23也兼用作分别保护侧镜31、方向指示器32和扶手33的保护构件。此外,横框架构件23也可以作为用于后安装例如分体的操作装置、显示装置等(例如与自动转向、自动行驶相关的设定按钮操作件、显示面板等)的构件而兼用。
〔关于测位单元中的接收装置的摆动支承结构〕
基于图5~图7对接收装置21的摆动支承结构进行说明。如上所述,连结构件25连结前后框架部22a和前纵框架部22b,并且将撑条构件24支承为能够摆动。
在连结构件25中具备左右的平板部25a、承受板部25b、25c和加强板部25d。在左右的平板部25a之间,分别存在承受板部25b、25c和加强板部25d。此外,在图5的机体左侧视图中,省略了左方的平板部25a。
承受板部25b、25c各自的短边方向(图5中的纸面近前方向和纸面进深方向)的两侧部与左右的平板部25a焊接。加强板部25d形成为平板状,短边方向(图5中的纸面近前方向和纸面进深方向)的两侧部与左右的平板部25a焊接。承受板部25b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支承部”,承受板部25c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支承部”。
承受板部25b与前纵框架部22b连结。承受板部25b在侧面观察时形成为L字状。承受板部25b具有沿着上下方向的纵面部分和在纵面部分的上端部向前延伸的水平面部分。前纵框架部22b的上端部与承受板部25b的水平面部分抵接,前纵框架部22b的上部的后面部分与承受板部25b的该纵面部分抵接。在该状态下,前纵框架部22b的上部被焊接固定于承受板部25b。
承受板部25c位于比承受板部25b靠后上方的位置,并且与前后框架部22a连结。承受板部25c在侧面观察时形成为L字状。承受板部25c具有沿着水平方向的水平面部分和在该水平面部分的前端部向上延伸的纵面部分。
在承受板部25c的水平面部分形成有两个螺栓孔,并且在水平面部分中的与两个螺栓孔分别对应的部位设置有焊接螺母25Nu。另外,在前后框架部22a的前部形成有两个螺栓孔。
如图5和6所示,前后框架部22a的前部配置于承受板部25c的水平面部分的上方,并且承受板26介于承受板部25c的水平面部分和前后框架部22a的前部之间。承受板26分别与前后框架部22a的前部的上方和下方抵接。各个承受板26上形成有两个螺栓孔。
承受板部25c、前后框架部22a的前部和两个承受板26配置成各自的两个螺栓孔在俯视时重叠。在该状态下,两个螺栓分别贯通承受板部25c、前后框架部22a的前部和两个承受板26的各自的螺栓孔,并由焊接螺母25Nu紧固。由此,前后框架部22a螺栓固定于连结构件25。
如图3~图5所示,撑条构件24具有管部24a、通道部24b、板部24c和把手部24d。管部24a形成为在剖视下呈中空的圆形状(参照图6)。管部24a从撑条构件24的摆动基端部延伸至自由端部。通道部24b通过焊接与管部24a的摆动基端部连结。通道部24b在剖视下形成为通道状、即U字状(参照图6)。另外,把手部24d通过焊接与管部24a的摆动基端部连结。把手部24d位于比通道部24b更靠自由端侧的位置。板部24c通过焊接与管部24a的自由端部连结。接收装置21螺栓固定于板部24c。
如图4所示,板部24c相对于管部24a偏向驾驶部5所处的一侧。板部24c和接收装置21在图4所示的正面观察(机体前后方向观察)时,位于侧面板13、即驾驶部5的上方。板部24c和接收装置21在机体左右方向上位于中央区域(参照图2)。
在通道部24b中的剖面呈U字状的两侧面部,形成有用于贯通摆动支承销27的孔部。另外,在左右的平板部25a上分别形成有用于贯通摆动支承销27的孔部。如图5~图7所示,摆动支承销27贯通分别形成于左右的平板部25a的孔部和形成于通道部24b中的剖面呈U字状的两侧面部的孔部。在摆动支承销27的一端部形成有头部,摆动支承销27的一端部卡止于左右的平板部25a的一方。另外,摆动支承销27的另一端部通过卡入销27a卡止于左右的平板部25a中的另一方。由此,撑条构件24能够以贯通左右的平板部25a和通道部24b的各自的孔部的摆动支承销27为轴芯进行摆动。即,撑条构件24构成为能够绕沿着机体左右方向延伸的摆动支承销27(绕左右轴芯)摆动。
如图1及图2所示,横向搬运部9B的前端部(自由端部)在位于原始位置的收纳状态时,位于比测位单元20靠前侧的位置。换言之,横向搬运部9B处于收纳状态时,沿前后延伸,并且比测位单元20更向机体前侧延伸。本实施方式中的测位单元20构成为,通过撑条构件24向前倾倒方向摆动,能够从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进行状态变更。由此,测位单元2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任一状态时,都能够避免与横向搬运部9B的抵接。
如图6及图7所示,在通道部24b的剖面呈U字状的一侧面部上,穿设有用于紧固旋钮螺栓28的两个孔部24i,在通道部24b中的孔部24i所处的部位设有焊接螺母24Nu。另外,如图5~图7所示,在左右的平板部25a的一方上,形成有用于使旋钮螺栓28贯通的两个孔部25i和两个孔部25j。两个孔部25i沿上下方向排列,两个孔部25j沿水平方向排列。
如图5中虚线所示,在测位单元20处于第一状态时,撑条构件24向前方倒伏,在该状态下,通道部24b与承受板部25c抵接。即,在测位单元20处于第一状态时,承受板部25c与撑条构件24抵接而限制撑条构件24向前倾倒方向的摆动。在该状态下,旋钮螺栓28贯通平板部25a的孔部25j,由焊接螺母24Nu紧固。由此,保持撑条构件24倒伏的状态、即测位单元20的第一状态。
如图5中的实线所示,在测位单元20处于第二状态时,撑条构件24立起至比前后框架部22a靠上侧的位置,在该状态下,通道部24b与承受板部25b抵接。即,在测位单元20处于第二状态时,承受板部25b与撑条构件24抵接而限制撑条构件24向后方的摆动。在该状态下,旋钮螺栓28贯通平板部25a的孔部25i,由焊接螺母24Nu紧固。由此,保持撑条构件24立起至比前后框架部22a靠上侧的状态、即测位单元20的第二状态。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例示的结构,以下,例示本发明的代表性的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驾驶部5以偏向机体右侧的状态设置,框架构件22支承于驾驶部5的左侧端部。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例如,驾驶部5也可以以偏向机体左侧的状态设置,框架构件22也可以支承于驾驶部5的右侧端部。也就是说,也可以是驾驶部5以偏向机体左右一方侧的状态设置,框架构件22支承于驾驶部5的左右另一方侧的端部。或者,框架构件22也可以是不被驾驶部5支承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如下结构:驾驶部5以偏向机体左右一方侧的状态设置,框架构件22以位于比驾驶部5靠机体左右中央的位置的状态与驾驶部5相邻地设置。换言之,也可以是以相对于机体中央偏向左右一方侧的状态设置驾驶部5,框架构件22相对于驾驶部5相邻地设置于左右另一方侧的结构。此外,框架构件22也可以不形成为门型形状。例如,框架构件22可以形成为T字型形状、三角形状。
(2)横框架构件23也可以不是跨越驾驶部5的左右延伸的结构,也可以是与驾驶部5的左端部连结的结构。即,横框架构件23也可以是与框架构件22和驾驶部5的机体左右方向上的端部连结的结构。
(3)本发明的“第一框架部”也可以是在前纵框架部22b及后纵框架部22c之外设置的结构。即,框架构件22也可以是具有在机体前后方向上排列竖立设置的复数个纵框架部的结构。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横框架构件23位于比转向操作杆16的上端部靠下侧的位置。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例如,横框架构件23也可以位于比转向操作杆16的上端部靠上侧的位置。例如,也可以是横框架构件23的纵框架部23b延伸至与前后框架部22a的高度位置相当的高度,且横框架构件23的水平框架部23a在与前后框架部22a的高度位置相当的高度位置沿机体的横向延伸的结构。也就是说,只要在框架构件22中具备竖立设置的前纵框架部22b(第一框架部)、以及与前纵框架部22b连接并且沿着机体前后方向或机体左右方向延伸的前后框架部22a(第二框架部)即可。
(5)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测位单元20构成为,通过撑条构件24向前倾倒方向摆动,能够从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进行状态变更。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例如,测位单元20也可以构成为,通过撑条构件24向后倾倒方向摆动,能够从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进行状态变更。另外,测位单元20也可以构成为,通过撑条构件24在左右方向上向驾驶部5所处的一侧摆动,能够从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进行状态变更。此外,只要是不与横向搬运部9B、其他设备等抵接的结构,测位单元20也可以构成为,通过撑条构件24在左右方向上向与驾驶部5所处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摆动,能够从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进行状态变更。或者,撑条构件24也可以支承于横框架构件23。
测位单元20也可以是通过接收装置21在上下方向上滑动而能够分别变更为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例如既可以是前纵框架部22b上下滑动的结构,也可以是撑条构件24上下滑动的结构。此外,撑条构件24也可以相对于框架构件22(前后框架部22a和前纵框架部22b中的至少一方)能够装卸。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在测位单元20中具备撑条构件24及接收装置21的收纳空间(临时放置空间)的结构。
(6)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测位单元20处于第二状态时,接收装置21在俯视下与收割部4重叠。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是在测位单元20处于第二状态时,接收装置21在俯视下与驾驶部5(例如前面板12、侧面板13等)重叠的结构。
(7)在基于图1所述的实施方式中,前后框架部22a在机体侧面观察时与收纳状态下的横向搬运部9B重叠。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例如,前后框架部22a也可以位于比收纳状态下的横向搬运部9B靠下侧的位置。
(8)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测位单元20处于第一状态时,测位单元20的整体位于比收纳状态下的谷粒排出装置9的上端部低的位置。测位单元20也可以构成为,在测位单元20处于第一状态时,测位单元20的大致整体位于比收纳状态下的谷粒排出装置9的上端部低的位置。即,在不妨碍联合收割机的保管的程度下,也可以是测位单元20的上部位于比收纳状态下的谷粒排出装置9的上端部高的位置的方式。也就是说,测位单元20只要构成为能够在如下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变更即可,即,在第一状态下,测位单元20的整体位于与收纳状态下的横向搬运部9B的上端部相同的位置或者比收纳状态下的横向搬运部9B的上端部低的位置,在第二状态下,测位单元20中至少接收装置21位于比第一状态时高的位置。
(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半喂入式的联合收割机,但也可以是全秸杆投入型的联合收割机(所谓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包括其他实施方式,以下相同)中公开的结构只要不产生矛盾,就能够与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结构组合而应用。另外,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方式是例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能够适当改变。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应用于联合收割机。
附图标记的说明
4:收割部
5:驾驶部
6:脱粒装置
8:谷粒箱
9:谷粒排出装置(搬运装置)
9A:纵向搬运部
9B:横向搬运部
9C:排出口
11:座椅
12:前面板
16:转向操作杆(操作件)
20:测位单元
21:接收装置
22:框架构件
22a:前后框架部(框架构件、第二框架部)
22b:前纵框架部(框架构件、第一框架部)
22c:后纵框架部(框架构件、第一框架部)
23:横框架构件(框架构件、第二框架部)
24:撑条构件(撑条部)
25:连结构件(连结部)
25b:承受板部(第一支承部)
25c:承受板部(第二支承部)。

Claims (15)

1.一种联合收割机,其中,具备:
脱粒装置,对收获的作物进行脱粒处理;
谷粒箱,储存脱粒处理后的谷粒;
搬运装置,具有:纵向搬运部,连接于所述谷粒箱的后下部,对储存于所述谷粒箱的谷粒进行纵向搬运;以及横向搬运部,连接于所述纵向搬运部的上端部,并且具有排出口,对来自所述纵向搬运部的谷粒进行横向输送并从所述排出口排出;以及
测位单元,具有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的接收装置和支承所述接收装置的框架构件,
所述横向搬运部构成为能够上下升降且能够左右旋转,并且能够从收纳状态向机体外侧伸出而排出谷粒,所述收纳状态是收纳于在俯视下跨越机体中央部分的原始位置的状态,
所述测位单元构成为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变更,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测位单元的整体位于与所述收纳状态下的所述横向搬运部的上端部相同的位置或者比所述收纳状态下的所述横向搬运部的上端部低的位置,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测位单元中的至少所述接收装置位于比所述第一状态时高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在所述测位单元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测位单元中的至少所述接收装置位于比所述收纳状态下的所述横向搬运部的上端部高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所述联合收割机具备驾驶部,
在所述测位单元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接收装置位于比所述驾驶部靠前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在机体的前部具备收割农场的作物的收割部,
在所述测位单元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接收装置与所述收割部在俯视下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在机体的前部具备收割农场的作物的收割部,
在所述测位单元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接收装置位于所述收割部的左右宽度中心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在所述框架构件中具备竖立设置的第一框架部以及与所述第一框架部连接并且沿着机体前后方向或机体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框架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以相对于机体中央偏向左右一方侧的状态设置驾驶部,
所述框架构件支承于所述驾驶部的左右另一方侧的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以相对于机体中央偏向左右一方侧的状态设置驾驶部,
所述框架构件相对于所述驾驶部相邻地设置于左右另一方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具备驾驶部,
所述第二框架部与所述第一框架部和所述驾驶部的机体左右方向上的端部连结,并且沿着机体左右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所述驾驶部具备供驾驶员落座的座椅和位于所述座椅的前方的前面板,且所述前面板具有用于驾驶操作的操作件,
所述第二框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框架部的下部和所述前面板的机体横向外侧的端部连结,
所述第二框架部位于比所述操作件靠前侧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所述第二框架部位于比所述操作件的上端部靠下侧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在所述框架构件中具备连结支承所述接收装置的撑条部,
所述横向搬运部在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沿前后延伸,并且比所述测位单元更向机体前侧延伸,
所述撑条部构成为能够绕沿着机体左右方向的左右轴芯摆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在所述测位单元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撑条部立起至比所述第二框架部靠上方的位置,
所述测位单元构成为,通过所述撑条部向前倾倒方向摆动,能够从所述第二状态向所述第一状态进行状态变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在所述框架构件上具备连结所述第一框架部和所述第二框架部的连结部,
在所述连结部上具备与所述第一框架部连结的第一支承部以及位于比所述第一支承部靠后上方的位置且与所述第二框架部连结的第二支承部,
在所述测位单元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承部与所述撑条部抵接而限制所述撑条部向后方的摆动,
在所述测位单元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支承部与所述撑条部抵接而限制所述撑条部向所述前倾倒方向的摆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所述第二框架部在机体侧面观察时与所述收纳状态下的所述横向搬运部重叠。
CN202280041959.2A 2022-03-31 2022-12-21 联合收割机 Pending CN1174798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59886 2022-03-31
JP2022059886A JP2023150666A (ja) 2022-03-31 2022-03-31 コンバイン
PCT/JP2022/047104 WO2023188613A1 (ja) 2022-03-31 2022-12-21 コンバイ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79827A true CN117479827A (zh) 2024-01-30

Family

ID=88200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41959.2A Pending CN117479827A (zh) 2022-03-31 2022-12-21 联合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150666A (zh)
CN (1) CN117479827A (zh)
WO (1) WO202318861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16055B2 (ja) * 2009-12-10 2014-10-29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キャノピーを備えた移動農機
JP2020103055A (ja) * 2018-12-26 2020-07-09 株式会社クボタ 収穫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88613A1 (ja) 2023-10-05
JP2023150666A (ja) 2023-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228089A1 (en) Antenna unit for work vehicle, and work vehicle
JP2023024790A (ja) 収穫機
JP7458447B2 (ja) コンバイン
CN117479827A (zh) 联合收割机
WO2018139143A1 (ja) コンバイン、収穫機、及び、自動操舵システム
JP7486282B2 (ja) 収穫機
JP2021006005A (ja) 作業車
WO2024135562A1 (ja) 作業車
JP2012210195A (ja) コンバイン
JP6644381B2 (ja) コンバイン
JP7329018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24090844A (ja) 作業車
JP2024090843A (ja) 作業車
WO2023188616A1 (ja) コンバイン
KR20200080140A (ko) 수확기
JP7466276B2 (ja) 作業車協調システム
CN212464067U (zh) 联合收割机
CN115334869A (zh) 农作业机、农作业机控制程序、记录有农作业机控制程序的记录介质、农作业机控制方法
JP2020103053A (ja) 収穫機
JP6355584B2 (ja) コンバイン
JP7224236B2 (ja) 水田作業機
JP7148898B1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3310035A (ja) コンバインのキャビンロック構造
JP2022104755A (ja) グレンタンク
CN118219968A (zh) 作业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