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71039A - 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71039A
CN117471039A CN202311432014.6A CN202311432014A CN117471039A CN 117471039 A CN117471039 A CN 117471039A CN 202311432014 A CN202311432014 A CN 202311432014A CN 117471039 A CN117471039 A CN 1174710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eneration
adsorption
rotating wheel
humidity
mois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3201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宁起
刘应书
周士钧
唐启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gshan Lake Materials Laboratory
Original Assignee
Songshan Lake Materials Laborato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gshan Lake Materials Laboratory filed Critical Songshan Lake Materials Laboratory
Priority to CN20231143201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7103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710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710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 B01D53/06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moving adsorbents, e.g. rotating be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26Drying gases or vapours
    • B01D53/261Drying gases or vapours by adsorp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80Wat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该测试装置包括气流源、湿气发生模块、吸附再生模块以及湿度测试仪器。湿气发生模块的输入端与气流源的输出端连通,湿气发生模块用于生成湿气。吸附再生模块的输入端与湿气发生模块的输出端连通,吸附再生模块用于吸附、再生处理待测试的除湿转轮。湿度测试仪器的输入端与吸附再生模块的输出端连通。该测试装置能够研究除湿转轮对水蒸气的吸附性能,并分析一些关键运行参数的影响;能够通过设置湿气发生模块和吸附再生模块,使其性能评估条件达到与使用场景一致的情形,减小采用新材料的转轮研发过程中现场测试的成本,为大型工业除湿转轮的运行参数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具备较强的实际意义。

Description

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除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工业相关要求的提高,空气湿度对生产生活方面产生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例如,对于人们生活的环境而言,空气湿度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在室内,如果环境湿度过大,空气中的水分有可能与墙体等发生反应从而损害墙体,过高的湿度还有益于环境中的细菌等微生物滋生,人体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相关疾病;而湿度过低则会引起生活在该环境中的人的呼吸道粘膜变干,同样也会引发相关呼吸系统疾病。由此,控制湿度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控制湿度的手段也随之愈受关注。
目前比较常用的几种控制湿度的空气调节系统都是通过物理的手段来除去空气中的水分,根据其具体的原理可以分为冷却除湿、液体吸附剂除湿和固体吸附剂除湿这三种方式。冷却除湿,在工程上也常常被称为降温除湿,是通过降低局部空气的温度,使得空气中气态的水蒸气遇冷之后冷凝为液态水而析出除湿。液体吸附剂除湿,是通过一些具有吸湿特性的溶液将空气中气态的水分吸收进行除湿。固体吸附剂除湿,是通过固体干燥剂将空气中的水分吸收进行除湿,其具体原理是湿度较高的空气通过这些固体干燥剂时,空气中的水分被固体干燥剂所吸收,此时固体干燥剂吸收水分,固体干燥剂除湿的能力下降,需要对固体干燥剂进行加热处理,这个过程被称之为再生过程,经过再生,固体干燥剂的除湿能力得以恢复,又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这样就形成了整个循环除湿过程。
转轮除湿作为一种固体吸附剂除湿,以太阳能或者废热能用于转轮再生,具有运行成本低、环境友好、节能等优点,其吸附除湿不产生冷凝水而减少细菌繁殖,利用再生技术可以实现连续除湿和深度除湿,目前已应用于室内除湿、新能源行业除湿、车间除湿等场景,是最有前途的空气湿度调节方法之一。
对于转轮除湿的工业应用,由于场景具有风量大、湿度高的特点,一般使用直径在1.5m以上的较大转轮。相关标准中规定了转轮的使用参数,以及部分重要参数的测试方法。然而,这些测试方法仅适用于已生产安装完成的转轮,对于研发过程中采用新材料的转轮,若使用这些测试方法进行测试,其试错成本过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研发过程中采用新材料的转轮的传统测试方法的试错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
一种测试装置,包括:
气流源;
湿气发生模块,所述湿气发生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气流源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湿气发生模块用于生成湿气;
吸附再生模块,所述吸附再生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湿气发生模块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吸附再生模块用于吸附、再生处理待测试的除湿转轮;以及
湿度测试仪器,所述湿度测试仪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吸附再生模块的输出端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湿气发生模块包括第一三通阀、第一流量调节器、第二流量调节器、蒸汽发生组件以及第二三通阀,其中,
所述第一三通阀的输入端与所述气流源的输出端连通,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流量调节器的一端连通,另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流量调节器的一端连通;
所述第一流量调节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一个输入端连通;
所述第二流量调节器的另一端与所述蒸汽发生组件的输入端连通;
所述蒸汽发生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另一个输入端连通,所述蒸汽发生组件用于加热生成水蒸气;
所述第二三通阀的输出端与所述吸附再生模块的输入端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发生组件包括蒸汽发生器和液浴加热器,所述蒸汽发生器设于所述液浴加热器中,且连通于所述第二流量调节器和所述第二三通阀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发生器通过进气管与所述第二流量调节器连通,所述进气管上开设有多个出气孔,所有所述出气孔均位于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内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湿气发生模块还包括湿度测量器,所述湿度测量器连通于所述第二三通阀和所述吸附再生模块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流量计,所述流量计连通于所述湿度测量器和所述吸附再生模块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附再生模块包括壳体、加热器组、再生管道以及驱动组件,其中,
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划分有吸附再生仓、排气仓、加热仓、以及驱动仓;
所述吸附再生仓用于转动连接所述除湿转轮,所述吸附再生仓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用于输入所述湿气并对应所述除湿转轮的吸附区设置;
所述排气仓开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用于排出已除湿气体并对应所述除湿转轮的吸附区设置,所述排气口和所述进气口之间形成吸附通道;
所述加热器组设于所述加热仓内,且用于加热所述已除湿气体并对应所述除湿转轮的再生区设置;
所述再生管道设于所述吸附再生仓内,且具有与所述吸附通道间隔的再生通道,所述再生通道的一端用于对应所述除湿转轮的再生区设置,另一端用于排出再生湿气至所述吸附再生仓之外;
所述驱动组件的部分位于所述驱动仓内,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用于驱动所述除湿转轮旋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气仓位于所述加热仓的上方,且与所述加热仓连通。
一种测试方法,采用如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测试装置,所述测试方法包括:
计算测试参数,所述测试参数包括流量参数和湿度参数;
在所述测试装置中放入除湿转轮,并调节所述测试装置的预设流量数值与所述流量参数一致;
取出所述测试装置中的所述除湿转轮,并调节所述测试装置的预设湿度数值与所述湿度参数一致;
再次在所述测试装置中放入除湿转轮,并在所述测试装置的实际流量数值和实际湿度数值分别达到所述预设流量数值、所述预设湿度数值时,获得已除湿气体的实际湿度值;以及
判断已除湿气体的实际湿度值与已除湿气体的湿度参数是否一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测试参数的步骤,包括:
根据处理气速度V0、除湿转轮的吸附区占比X以及除湿转轮的直径D,计算得到处理气流量Q0
根据再生气速度V1、除湿转轮的再生区占比(1-X)以及除湿转轮的直径D,计算得到再生气流量Q1
根据处理气绝对湿度W0、排气绝对湿度W1、所述处理气流量Q0、当前大气绝对湿度W2、所述再生气流量Q1以及水浴温度下水饱和蒸汽压所对应的绝对湿度W3,计算得到生成湿气流量Q01;以及
计算所述处理气流量Q0与所述生成湿气流量Q01之间差值,而得到干燥空气流量Q0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气流量Q0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Q0=V0×X×π×D2÷4;
所述再生气流量Q1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Q1=V1×(1-X)×π×D2÷4;
所述生成湿气流量Q01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Q01=(W0-W1)×Q0/(W3-W2)。
上述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通过设置依次连通的气流源、湿气发生模块、吸附再生模块、湿度测试仪器,湿气发生模块能够产生湿气,吸附再生模块用于安装待测试的除湿转轮,除湿转轮能够在对输入吸附再生模块内的湿气进行吸附、干燥,湿度测试仪器对除湿后的气流的湿度进行测试,而测试除湿转轮的性能,而且,吸附再生模块能够再生处理除湿转轮。因此,测试装置能够研究除湿转轮对水蒸气的吸附性能,并分析一些关键运行参数的影响;能够通过设置湿气发生模块和吸附再生模块,使其性能评估条件达到与使用场景一致的情形,减小采用新材料的转轮研发过程中现场测试的成本,为大型工业除湿转轮的运行参数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具备较强的实际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测试装置的模块原理图。
图2为图1中测试装置的吸附再生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测试装置;102-湿气发生模块;104-蒸汽发生组件;1-气流源;2-第一三通阀;3-第一流量调节器;4-第二三通阀;5-第二流量调节器;6-进气管;7-热电偶;8-蒸汽发生器;9-液浴加热器;10-湿度测量器;11-流量计;12-吸附再生模块;13-湿度测试仪器;14-过滤器;15-第三流量调节器;
120-壳体;121-吸附再生仓;1211-传动机构;1212-除湿转轮;1213-转轮转轴;1214-再生管道;1215-进气口;1216-再生排气口;
122-驱动仓; 1221-电机;
123-排气仓; 1231-排气口;
124-加热仓;1241-加热器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测试装置的模块原理图,图2示出了图1中测试装置的吸附再生模块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的测试装置100,测试装置100用于测试除湿转轮的性能。其中,除湿转轮作为转轮除湿机的核心部件,其适用于电池生产、食品加工、电子原件加工、制药工业、养殖业、种植业、仓储等行业,上述行业的生产活动普遍对湿度有较高需求,因此,提出一种能够快速简便、低成本检测除湿转轮的应用性能的测试装置100具有实际意义。
本实施例中,测试装置100包括气流源1、湿气发生模块102、吸附再生模块12以及湿度测试仪器13。其中,湿气发生模块102的输入端与气流源1的输出端连通,湿气发生模块102用于生成湿气。吸附再生模块12的输入端与湿气发生模块102的输出端连通,吸附再生模块12用于吸附、再生处理待测试的除湿转轮1212。湿度测试仪器13的输入端与吸附再生模块12的输出端连通。
通过设置依次连通的气流源1、湿气发生模块102、吸附再生模块12、湿度测试仪器13,湿气发生模块102能够产生湿气,吸附再生模块12用于安装待测试的除湿转轮1212,除湿转轮1212能够在对输入吸附再生模块12内的湿气进行吸附、干燥,湿度测试仪器13对除湿后的气流的湿度进行测试,而测试除湿转轮1212的性能,而且,吸附再生模块12能够再生处理除湿转轮1212。因此,测试装置100能够研究除湿转轮1212对水蒸气的吸附性能,并分析一些关键运行参数的影响;能够通过设置湿气发生模块102和吸附再生模块12,使其性能评估条件达到与使用场景一致的情形,减小采用新材料的转轮研发过程中现场测试的成本,为大型工业除湿转轮1212的运行参数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具备较强的实际意义。
本实施例中,气流源1可以是但不限于供风风机,供风风机能够提供流量稳定的空气,而供给产生湿气的气流。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气流源1可以是气泵,通过泵入气体而产生气流。
本实施例中,测试装置100还包括过滤器14,过滤器14连接于气流源1和湿气发生模块102之间,即过滤器14的输入端与气流源1的输出端连通,过滤器14的输出端与湿气发生模块102的输出端连通,而用于过滤掉气流中的杂质,该杂质包括且不限于空气中的颗粒物,防止空气中的杂质对后续模块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过滤器14可以与气流源1的输入端连接;或者,气流源1的输入端输入干净的气体,而无需在气流源1和湿气发生模块102之间设置过滤器14。其中,过滤器14可以采用过滤棉、过滤网或者活性炭对气体进行过滤。
本实施例中,湿气发生模块102包括第一三通阀2、第一流量调节器3、第二流量调节器5、蒸汽发生组件104以及第二三通阀4。其中,第一三通阀2的输入端与气流源1的输出端连通,一个输出端与第一流量调节器3的一端连通,另一个输出端与第二流量调节器5的一端连通。第一流量调节器3的另一端与第二三通阀4的一个输入端连通。第二流量调节器5的另一端与蒸汽发生组件的输入端连通。蒸汽发生组件104的输出端与第二三通阀4的另一个输入端连通,蒸汽发生组件104用于加热生成水蒸气。第二三通阀4的输出端与吸附再生模块12的输入端连通。
湿气发生模块102的工作原理为:气流源1输出气流,气流流入过滤器14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气流经过第一三通阀2分流,分别进入第一流量调节器3所在的干燥空气管路与第二流量调节器5所在的水蒸气发生管路,第一流量调节器3和第二流量调节器5能够读取并调节进入两路气流的流量。通过第二流量调节器5的空气进入到蒸汽发生组件104中,与其中蒸汽混合形成高湿度空气,高湿度空气与干燥空气管路中的干燥空气通过第二三通阀4汇合,而调节最终输出气流的湿度和流量。因此,湿气发生模块102能够提供稳定可调流量和稳定可调湿度的加湿空气。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控制第一三通阀2和第二三通阀4的通断而不接入干燥空气管路,气流可以从第一三通阀2流入后不分流,全部进入第二流量调节器5,然后进入蒸汽发生组件104,最后全部加湿空气从第二三通阀4的输出端流出;或者,可以控制第一三通阀2和第二三通阀4的通断而不接入水蒸气发生管路,气流依次经过第一三通阀2、第一流量调节器3以及第二三通阀4,而输出干燥空气。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三通阀2、第一流量调节器3以及第二三通阀4可以取消设置,而取消干燥空气管路,即过滤器14、第二流量调节器5、蒸汽发生组件以及吸附再生模块12依次连通。
本实施例中,蒸汽发生组件104包括蒸汽发生器8和液浴加热器9,蒸汽发生器8设于液浴加热器9中,且连通于第二流量调节器5和第二三通阀4之间。通过液浴加热器9加热蒸汽发生器8内的液态水,而生成水蒸气,其中,液浴加热器9可以具有较大的加热面积和良好加热的均匀性,使液态水稳定地、均匀地输出水蒸气。需要说明的是,蒸汽发生器8的加热方式并不限于液浴加热,还可以采用其他加热方式,如半导体加热片或者红外加热。
进一步地,蒸汽发生器8通过进气管6与第二流量调节器5连通,进气管6上开设有多个出气孔(未图示),所有出气孔均位于蒸汽发生器8的内部。通过在进气管6上设置多个出气孔,多个出气孔输出气流可以充分与蒸汽发生器8内部的水蒸气混合,而形成高湿度气流。
进一步地,蒸汽发生组件104还包括热电偶7,热电偶7设于蒸汽发生器8内,其探头伸入到水面之中,而检测液态水的温度,并与液浴加热器9配合,通过控制液浴加热器9的加热温度而控制蒸汽发生器8内的液态水的温度。
蒸汽发生组件104工作过程具体为:将蒸汽发生器8坐落于液浴加热器9中,其中,蒸汽发生器8内含一定量液态水,液态水可以是但不限于去离子水,液态水的体积大小应使其液面略低于进气管6,液浴加热器9中的液体均匀给蒸汽发生器8及其内部液态水进行加热,使其内部蒸汽压力趋近于液浴加热器9中内含液体的温度所对应的蒸汽压力,自进气管6的出气孔排出的气体进入蒸汽发生器8中,与其中高蒸汽压气体混合,形成高湿度空气。其中,液浴加热器9中的加热液体可以是但不限于纯净硅油。
结合上述内容可知,湿气发生模块102输出的气流的湿度可控,其具体控制方式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控制液浴加热器9的加热温度从而控制蒸汽发生器8与其中液态水的温度,间接控制蒸汽发生器8中的蒸汽压,而间接控制排出蒸汽发生器8的气体的湿度;第二部分为通过控制第一流量调节器3与第二流量调节器5来控制进入干燥空气管路与水蒸气发生管路的流量与其配比,最终达到控制流出湿气发生模块102气体湿度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湿气发生模块102还包括湿度测量器10,湿度测量器10连通于第二三通阀4和吸附再生模块12之间。湿度测量器10用于检测生成的水蒸气的湿度,进而判断水蒸气的实际湿度数值与设计预期数值是否一致。因此,湿度测量器10可以指示测试装置100的湿气发生模块102的工作状况,而提高了整个测试装置100的最终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湿气发生模块102可以不设置湿度测量器10,通常而言,湿气发生模块102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其输出的水蒸气的湿度与预设湿度数值应该是一致的。
本实施例中,测试装置100还包括流量计11,流量计11连通于湿度测量器10和吸附再生模块12之间。流量计11用于统计湿气发生模块102输出气流的流量,其中,输出气流的实际流量值应该与设计预期数值一致,其可以起到与湿度测量器10类似的作用。显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湿度测量器10和吸附再生模块12之间可以不设置流量计11。
因此,湿度测量器10、流量计11分别实时监控自第二三通阀4流出的加湿空气的湿度、流量。湿度、流量的数值应与实际工况的设计预期数值一致。其中,加湿空气自流量计11流出后进入吸附再生模块12进行除湿,除湿后的空气流经湿度测试仪器13而流出至环境大气中,而测试除湿转轮1212的性能。
结合图2,吸附再生模块12包括壳体120、加热器组1241、再生管道1214以及驱动组件。其中,壳体120的内部空间划分有吸附再生仓121、排气仓123、加热仓124、以及驱动仓122。吸附再生仓121用于转动连接除湿转轮1212,吸附再生仓121开设有进气口1215,进气口1215用于输入湿气并对应除湿转轮1212的吸附区设置。排气仓123开设有排气口1231,排气口1231用于排出已除湿气体并对应除湿转轮1212的吸附区设置,排气口1231和进气口1215之间形成吸附通道。加热器组1241设于加热仓124内,且用于加热已除湿气体并对应除湿转轮1212的再生区设置。再生管道1214设于吸附再生仓121内,且具有与吸附通道间隔的再生通道,再生通道的一端用于对应除湿转轮1212的再生区设置,另一端用于排出再生湿气至吸附再生仓121之外。驱动组件的部分位于驱动仓122内,驱动组件的输出端用于驱动除湿转轮1212旋转。
通过设置相互隔开的吸附通道和再生通道,其中,吸附通道供加湿空气流经除湿转轮1212的吸附区,而吸附加湿空气中的水蒸气,最终从排气口1231排出已除湿气体;加热器组1241能够加热已除湿气体,加热后的已除湿气体流经除湿转轮1212的再生区,而加热再生区,并生成再生湿气,再生湿气可通过再生通道排出至吸附再生仓121,而完成除湿转轮1212的再生。因此,吸附再生模块12可以模拟除湿转轮1212吸附和再生工作,并通过测试已除湿气体的湿度而评估除湿转轮1212的性能;而且,通过湿气发生模块102供给的加湿空气可以模拟各种实际工况下的湿度,实现了除湿转轮1212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性能测试,无需现场测试,极大地降低了测试成本,为大型工业除湿转轮1212的运行参数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本实施例中,吸附再生仓121内设有转轮转轴1213,除湿转轮1212通过转轮转轴1213而可旋转设置在吸附再生仓121内。再生通道的另一端形成位于吸附再生仓121之外的再生排气口1216,而用于排出再生湿气。
本实施例中,排气仓123位于加热仓124的上方,且与加热仓124连通,而方便吸附通道、再生通道的布局,充分利用壳体120的内部空间;而且,进入到排气仓123内的已除湿气体可以流入加热仓124中,而作为再生通道的气流来源,以完成除湿转轮1212的再生。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加热仓124可以位于排气仓123的上方或者排气仓123与加热仓124在水平方向上并排设置。
进一步地,排气仓123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排气侧壁,其中,排气口1231开设在远离除湿转轮1212的排气侧壁上而直接连通外部环境,而靠近除湿转轮1212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气通孔,经除湿转轮1212的吸附区除湿形成的已除湿气体通过排气通孔进入到排气仓123中。排气仓123和加热仓124之间的间隔侧壁上开设有连通通孔,连通通孔连通排气仓123的内部空间和加热仓124的内部空间,而使已除湿气体能够流入加热仓124中。加热仓124靠近除湿转轮1212的侧壁上开设有加热通孔,加热器组1241加热后的已除湿气体通过加热通孔流至除湿转轮1212的再生区,而加热再生区,生成的再生湿气通过再生通道排走。
本实施例中,驱动仓122位于排气仓123的上方,而使排气仓123位于驱动仓122和加热仓124之间。驱动组件包括电机1221和传动机构1211,电机1221位于驱动仓122内,其驱动轴贯穿驱动仓122的一侧壁而伸入吸附再生仓121中,与传动机构1211的输入端连通,传动机构1211的输出端与除湿转轮1212套接,进而驱动除湿转轮1212旋转,使除湿转轮1212在设计转速下匀速转动。其中,传动机构1211为带轮式传动机构。需要说明的是,驱动仓122的位置并不限于排气仓123的上方,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本实施例中,加热器组1241包括再生加热器与再生热电偶,再生加热器加热进入加热仓124的气体至再生温度,再生热电偶检测加热仓124内的气温。再生加热器可以是但不限于电阻加热器。
结合上述内容,吸附再生模块12工作流程为:加湿气体自进气口1215进入吸附再生仓121中,即加湿气体进入到吸附通道中,由于吸附再生仓121、驱动仓122、排气仓123、加热仓124均外界相互间隔,加湿气体只能通过除湿转轮1212除湿后进入排气仓123、加热仓124中,进入排气仓123的已除湿气体经排气口1231流出吸附再生模块12之外,并进入后续部件,而完成吸附;进入加热仓124的已除湿气体经加热器组1241加热后,重新进入除湿转轮1212,而进入再生管道1214,即进入到再生通道中,最终再生湿气从再生通道的再生排气口1216排出至吸附再生模块12之外,而完成再生。
本实施例中,湿度测试仪器13的输入端与排气仓123的排气口1231连通,而实时监控除湿后空气的湿度,此湿度对应着除湿转轮1212的除湿性能,当除湿转轮1212正常工作时,此湿度应等于设计排气湿度。测试装置100还包括第三流量调节器15,第三流量调节器15的输入端与再生通道的再生排气口1216连通,而实时显示再生湿气的流量。
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测试装置100的工作流程为:气流源1自大气中引入空气,并输出至过滤器14进行过滤,同时混入符合工况实际浓度的水蒸气形成处理气,处理气进入吸附再生模块12,在其中处理气中的水蒸气被除湿转轮1212吸附,并且浓缩至再生湿气中排出。在这个过程中湿度测量器10实时检测处理气湿度,湿度测试仪器13实时检测除湿后空气湿度。
请参阅图3,一并结合图1和图2,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测试方法的流程图,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的测试方法,是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测试装置100进行的,由于本实施例测试方法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中,测试方法包括:
S100、计算测试参数,测试参数包括流量参数和湿度参数;
S200、在测试装置100中放入除湿转轮1212,并调节测试装置100的预设流量数值与流量参数一致;
S300、取出测试装置100中的除湿转轮1212,并调节测试装置100的预设湿度数值与湿度参数一致;
S400、再次在测试装置100中放入除湿转轮1212,并在测试装置100的实际流量数值和实际湿度数值分别达到预设流量数值、预设湿度数值时,获得已除湿气体的实际湿度值;以及
S500、判断已除湿气体的实际湿度值与已除湿气体的湿度参数是否一致。
本实施例中,步骤S100具体包括:
S102、根据处理气速度V0、除湿转轮1212的吸附区占比X以及除湿转轮1212的直径D,计算得到处理气流量Q0
S104、根据再生气速度V1、除湿转轮1212的再生区占比(1-X)以及除湿转轮1212的直径D,计算得到再生气流量Q1
S106、根据处理气绝对湿度W0、排气绝对湿度W1、处理气流量Q0、当前大气绝对湿度W2、再生气流量Q1以及加热温度下水饱和蒸汽压所对应的绝对湿度W3,计算得到生成湿气流量Q01;以及
S108、计算处理气流量Q0与生成湿气流量Q01之间差值,而得到干燥空气流量Q02
本实施例中,步骤S102中,处理气流量Q0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Q0=V0×X×π×D2÷4;
步骤S104中,再生气流量Q1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Q1=V1×(1-X)×π×D2÷4。
步骤S106中,加热温度即是水浴温度T,而W3则为水浴温度T下水饱和蒸汽压所对应的绝对湿度,T一般为设定值,具体为25℃~100℃之间。其中,生成湿气流量Q01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Q01=(W0-W1)×Q0/(W3-W2)。
由于测试装置100是基于实际工况的情况进行除湿转轮1212的性能测试,目的是测试待测的除湿转轮1212能否在实际工况下达到使用标准。因此,在测试时,需要测试装置100的以上测试参数与实际工况下除湿转轮1212的工业设计值一致。
本实施例中,步骤S200中,在测试装置100中放入除湿转轮1212,关闭液浴加热器9,将蒸汽发生器8中的液态水排空;打开第一流量调节器3、第二流量调节器5、第三流量调节器15,并打开气流源1,调节第一流量调节器3、第二流量调节器5、第三流量调节器15使其示数分别等于Q02、Q01、Q1,并确认流量计11示数等于Q0
本实施例中,步骤S300中,关闭气流源1,取出除湿转轮1212,并向蒸汽发生器8中加入适量液态水,液态水为去离子水;打开液浴加热器9使其加热,待热电偶7示数等于T时,打开气流源1,确保湿度测量器10的示数等于W0
本实施例中,步骤S400中,关闭气流源1,再次放入除湿转轮1212,调节电机1221使除湿转轮1212转速等于N0;打开气流源1,打开加热器组1241并调节其加热功率使再生热电偶7示数等于T0;确认第一流量调节器3、第二流量调节器5、第三流量调节器15、湿度测量器10、流量计11的示数分别等于Q02、Q01、Q1、W0、Q0时,记录湿度测试仪器13的示数。
本实施例中,步骤S500中,保持整个测试系统运行,记录湿度测试仪器13的示数,将其示数与W1进行对比。若湿度测试仪器13的示数能够长时间保持在W1,则认为除湿转轮1212的性能符合工况要求。
本实施例中,测试方法还包括步骤:
S600、测试结束后,依次关闭液浴加热器9、加热器组1241,待热电偶7与加热器组1241中再生热电偶示数降为室温后,关闭气流源1与电机1221,取出除湿转轮1212,整个测试流程结束。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流源;
湿气发生模块,所述湿气发生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气流源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湿气发生模块用于生成湿气;
吸附再生模块,所述吸附再生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湿气发生模块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吸附再生模块用于吸附、再生处理待测试的除湿转轮;以及
湿度测试仪器,所述湿度测试仪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吸附再生模块的输出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气发生模块包括第一三通阀、第一流量调节器、第二流量调节器、蒸汽发生组件以及第二三通阀,其中,
所述第一三通阀的输入端与所述气流源的输出端连通,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流量调节器的一端连通,另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流量调节器的一端连通;
所述第一流量调节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一个输入端连通;
所述第二流量调节器的另一端与所述蒸汽发生组件的输入端连通;
所述蒸汽发生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另一个输入端连通,所述蒸汽发生组件用于加热生成水蒸气;
所述第二三通阀的输出端与所述吸附再生模块的输入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组件包括蒸汽发生器和液浴加热器,所述蒸汽发生器设于所述液浴加热器中,且连通于所述第二流量调节器和所述第二三通阀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通过进气管与所述第二流量调节器连通,所述进气管上开设有多个出气孔,所有所述出气孔均位于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气发生模块还包括湿度测量器,所述湿度测量器连通于所述第二三通阀和所述吸附再生模块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流量计,所述流量计连通于所述湿度测量器和所述吸附再生模块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再生模块包括壳体、加热器组、再生管道以及驱动组件,其中,
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划分有吸附再生仓、排气仓、加热仓、以及驱动仓;
所述吸附再生仓用于转动连接所述除湿转轮,所述吸附再生仓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用于输入所述湿气并对应所述除湿转轮的吸附区设置;
所述排气仓开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用于排出已除湿气体并对应所述除湿转轮的吸附区设置,所述排气口和所述进气口之间形成吸附通道;
所述加热器组设于所述加热仓内,且用于加热所述已除湿气体并对应所述除湿转轮的再生区设置;
所述再生管道设于所述吸附再生仓内,且具有与所述吸附通道间隔的再生通道,所述再生通道的一端用于对应所述除湿转轮的再生区设置,另一端用于排出再生湿气至所述吸附再生仓之外;
所述驱动组件的部分位于所述驱动仓内,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用于驱动所述除湿转轮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仓位于所述加热仓的上方,且与所述加热仓连通。
9.一种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测试装置,所述测试方法包括:
计算测试参数,所述测试参数包括流量参数和湿度参数;
在所述测试装置中放入除湿转轮,并调节所述测试装置的预设流量数值与所述流量参数一致;
取出所述测试装置中的所述除湿转轮,并调节所述测试装置的预设湿度数值与所述湿度参数一致;
再次在所述测试装置中放入除湿转轮,并在所述测试装置的实际流量数值和实际湿度数值分别达到所述预设流量数值、所述预设湿度数值时,获得已除湿气体的实际湿度值;以及
判断已除湿气体的实际湿度值与已除湿气体的湿度参数是否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测试参数的步骤,包括:
根据处理气速度V0、除湿转轮的吸附区占比X以及除湿转轮的直径D,计算得到处理气流量Q0
根据再生气速度V1、除湿转轮的再生区占比(1-X)以及除湿转轮的直径D,计算得到再生气流量Q1
根据处理气绝对湿度W0、排气绝对湿度W1、所述处理气流量Q0、当前大气绝对湿度W2、所述再生气流量Q1以及水浴温度下水饱和蒸汽压所对应的绝对湿度W3,计算得到生成湿气流量Q01;以及
计算所述处理气流量Q0与所述生成湿气流量Q01之间差值,而得到干燥空气流量Q0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气流量Q0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Q0=V0×X×π×D2÷4;
所述再生气流量Q1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Q1=V1×(1-X)×π×D2÷4;
所述生成湿气流量Q01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Q01=(W0-W1)×Q0/(W3-W2)。
CN202311432014.6A 2023-10-31 2023-10-31 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 Pending CN1174710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32014.6A CN117471039A (zh) 2023-10-31 2023-10-31 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32014.6A CN117471039A (zh) 2023-10-31 2023-10-31 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71039A true CN117471039A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28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32014.6A Pending CN117471039A (zh) 2023-10-31 2023-10-31 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7103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7314B (zh) 吸附解吸装置及被吸附物交换状态监视方法
CN102441320B (zh) 除湿装置和除湿装置的控制方法
JP4798492B2 (ja) 除湿装置
CN100373101C (zh) 除加湿装置
MX2010005027A (es) Metodo y sistema para control de deshumidificador de desecante.
CN207584958U (zh) 一种转轮除湿机
TW201424959A (zh) 手模式操作箱
CN109477649B (zh) 用于管理封闭环境中的空气条件的空气处理系统
JP2006288647A (ja) 滅菌システム
CN105169897A (zh) 吸附式除湿装置
CN107469568A (zh) Voc转轮性能测试方法
WO2012011271A1 (ja) ガス除去システム
CN117471039A (zh) 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
JPH11169644A (ja) 除湿装置
JP5485726B2 (ja) 除湿装置および除湿装置の劣化判定方法
JP5570717B2 (ja) 乾式減湿装置の運転方法
JP4291008B2 (ja) 化学物質放散量測定用の実験装置
JP4911428B2 (ja) 除湿空調装置
JPH0750928A (ja) キノコ栽培室の空気処理方法及びキノコ栽培室用空気処理装置
JP2002331221A (ja) 除湿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TW382601B (en) Operation of dry-type dehumidifier, dry-type dehumidifing device and dehumidification system
JP4046339B2 (ja) 環境試験システム
JP2003014251A (ja) ドライルーム設備
JP2006162131A (ja) 乾式除湿装置
CN220872922U (zh) 发动机进气口的温湿度调节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