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60920A - 制冷剂分配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冷剂分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60920A
CN117460920A CN202180097340.9A CN202180097340A CN117460920A CN 117460920 A CN117460920 A CN 117460920A CN 202180097340 A CN202180097340 A CN 202180097340A CN 117460920 A CN117460920 A CN 1174609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terminal portion
distribution device
extending
wid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734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木雄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4609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609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6Refrigerant piping
    • F24F1/32Refrigerant piping for connecting the separate outdoor units to in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0Electric components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2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6Refrigerant pip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25B41/42Arrangements for diverging or converging flows, e.g. branch lines or jun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07Flow-diverting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Separation By Low-Temperature Treatment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Crystals, And After-Treatments Of Crysta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制冷剂分配装置具备:第一制冷剂配管,其供从室外机延伸的制冷剂配管连接;多个第二制冷剂配管,它们分别供从多个室内机延伸的制冷剂配管连接;多个电磁阀,它们分别设置于至少两个以上第二制冷剂配管;控制部,其具有供从多个电磁阀延伸的多个配线连接的第一端子部和供从室外机延伸的配线连接的第二端子部;以及壳体,第一制冷剂配管具有:能够从壳体的第一方向的一侧连接从室外机延伸的制冷剂配管的第一连接部、和能够从壳体的第一方向的另一侧连接从室外机延伸的制冷剂配管的第二连接部,第一端子部和第二端子部配置于在第一方向上相互不同的位置,控制部安装为相对于壳体能够装卸,并且能够在绕沿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延伸的轴旋转了180°的状态下安装于壳体。

Description

制冷剂分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制冷剂分配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从室外机向多个室内机分配制冷剂的制冷剂回路单元。在专利文献1的制冷剂回路单元中,从主体壳体的左右方向的两侧面分别导出有连接管。从室外机延伸的配管根据室外机与制冷剂回路单元的位置关系,与从主体壳体的左右方向的两侧面中的一方的侧面导出的连接管连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74424号公报
在上述那样的制冷剂回路单元中,存在设置有多个电磁阀和控制该电磁阀的控制部并且从室外机延伸的配线与该控制部连接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存在难以根据室外机与制冷剂回路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而将从室外机延伸的配线连接于控制部的情况。因此,存在难以进行相对于制冷剂回路单元连接室外机的作业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公开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所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能够提高连接室外机的作业的作业性的构造的制冷剂分配装置。
本公开的制冷剂分配装置的一个方式为:设置于空调机,从室外机向多个室内机分配制冷剂,其中,所述制冷剂分配装置具备第一制冷剂配管,其供从所述室外机延伸的制冷剂配管连接;多个第二制冷剂配管,它们与所述第一制冷剂配管连接,并分别供从所述多个室内机延伸的制冷剂配管连接;多个电磁阀,它们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第二制冷剂配管中的至少两个以上所述第二制冷剂配管;控制部,其具有:供从所述多个电磁阀延伸的多个配线连接的第一端子部、和供从所述室外机延伸的配线连接的第二端子部;以及壳体,其将所述第一制冷剂配管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多个第二制冷剂配管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多个电磁阀以及所述控制部收容于内部,所述第一制冷剂配管具有:第一连接部,其能够从所述壳体的第一方向的一侧连接从所述室外机延伸的制冷剂配管;以及第二连接部,其能够从所述壳体的第一方向的另一侧连接从所述室外机延伸的制冷剂配管,所述第一端子部和所述第二端子部配置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互不同的位置,所述控制部安装为相对于所述壳体能够装卸,并且能够在绕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延伸的轴旋转了180°的状态下安装于所述壳体。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高相对于制冷剂分配装置连接室外机的作业的作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具备实施方式中的制冷剂分配装置的空调机的简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制冷剂分配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制冷剂分配装置的立体图,且是从与图2不同的方向观察制冷剂分配装置的图。
图4是从宽度方向一侧观察实施方式中的制冷剂分配装置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制冷剂分配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从上侧观察实施方式中的制冷剂分配装置的一部分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制冷剂分配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并且是表示取下控制部罩后的状态的制冷剂分配装置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制冷剂分配装置的分解立体图,且是表示取下控制部罩以及控制部后的状态的制冷剂分配装置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基座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制冷剂分配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并且是表示使图7所示的状态的控制部绕轴旋转180°而安装于壳体后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公开的范围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本公开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任意地变更。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容易理解各结构而存在使各构造中的比例及数量等与实际构造中的比例及数量等不同的情况。
图1是示意地表示具备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的制冷剂分配装置30的空调机100的简略结构图。如图1所示,空调机100具备室外机10、多个室内机20以及制冷剂分配装置30。多个室内机20配置于房间R的内部。室外机10配置于房间R的外部。多个室内机20经由制冷剂分配装置30而与一个室外机10连接。另外,在图1中示出多个室内机20配置于一个房间R的内部的状态,但不限于此。多个室内机20也可以分别配置于不同的房间R的内部。
制冷剂分配装置30能够相对于一个室外机10连接多个室内机20。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分配装置30能够相对于一个室外机10最多连接8个室内机20。在制冷剂分配装置30连接有:从室外机10延伸的两根制冷剂配管11a、11b、和从多个室内机20分别各延伸两根的制冷剂配管21a、21b。制冷剂分配装置30例如配置于房间R的天花板里等。
制冷剂分配装置30是从室外机10向多个室内机20分配制冷剂的装置。作为制冷剂,例如可列举出地球温暖化系数(GWP:Global Warming Potential)低的氟系制冷剂或烃系制冷剂等。制冷剂从自室外机10延伸的制冷剂配管11a、11b的一方流向制冷剂分配装置30,并从制冷剂分配装置30分别分支流向多个室内机20。从制冷剂分配装置30流向各室内机20的制冷剂在制冷剂配管21a、21b的一方通过而流向室内机20,在制冷剂配管21a、21b的另一方通过而返回制冷剂分配装置30。返回到制冷剂分配装置30的制冷剂在制冷剂配管11a、11b的另一方通过而返回室外机10。这样,制冷剂经由制冷剂分配装置30在室外机10与多个室内机20之间循环。
以下,在各图中示出X轴、Y轴以及Z轴,对沿着各轴的方向进行规定,并对制冷剂分配装置30的各部进行说明。将沿着X轴的方向称为“进深方向X”。将沿着Y轴的方向称为“宽度方向Y”。将沿着Z轴的方向称为“高度方向Z”。进深方向X、宽度方向Y以及高度方向Z是相互正交的方向。将进深方向X中的X轴的箭头朝向的一侧(+X侧)称为“进深方向一侧”,将进深方向X中的X轴的箭头朝向的一侧的相反侧(-X侧)称为“进深方向另一侧”。将宽度方向Y中的Y轴的箭头朝向的一侧(+Y侧)称为“宽度方向一侧”,将宽度方向Y中的Y轴的箭头朝向的一侧的相反侧(-Y侧)称为“宽度方向另一侧”。将高度方向Z中的Z轴的箭头朝向的一侧(+Z侧)称为“上侧”,将高度方向Z中的Z轴的箭头朝向的一侧的相反侧(-Z侧)称为“下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宽度方向Y相当于“第一方向”,进深方向X相当于“第二方向”。宽度方向的一侧(+Y侧)相当于“第一方向的一侧”,宽度方向的另一侧(-Y侧)相当于“第一方向的另一侧”。进深方向X、宽度方向Y以及高度方向Z只是用于说明制冷剂分配装置30的各部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名称,并不限定制冷剂分配装置30被配置的姿势等。
图2是表示制冷剂分配装置30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制冷剂分配装置30的立体图,并且是从与图2不同的方向观察制冷剂分配装置30的图。图4是从宽度方向的一侧(+Y侧)观察制冷剂分配装置30的图。图5是表示制冷剂分配装置30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从上侧观察制冷剂分配装置30的一部分的图。图7是表示制冷剂分配装置30的分解立体图,并且是表示取下后述的控制部罩43后的状态的制冷剂分配装置30的图。图8是表示制冷剂分配装置30的分解立体图,并且是表示取下后述的控制部罩43以及控制部80后的状态的制冷剂分配装置30的图。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冷剂分配装置30是在高度方向Z上扁平且在宽度方向Y上较长的大致长方体状。制冷剂分配装置30例如以使图2至图4所示的姿势在高度方向Z上进行了反转的姿势固定于楼板等。如图5所示,制冷剂分配装置30具备壳体40、隔热部件50、第一制冷剂配管61、多个第二制冷剂配管62以及控制部80。另外,如图6所示,制冷剂分配装置30具备多个电磁阀70。
如图3所示,壳体40为在高度方向Z上扁平且在宽度方向Y上较长的大致长方体箱状。壳体40将隔热部件50、第一制冷剂配管61的一部分、第二制冷剂配管62的一部分、多个电磁阀70以及控制部80收容于内部。壳体40在进深方向的另一侧(-X侧)开口。如图5所示,壳体40具有:下面板41、上面板42、控制部罩43以及一对侧面面板(侧壁部)44、45。下面板41、上面板42、控制部罩43以及一对侧面面板44、45是相互独立的分体。下面板41、上面板42、控制部罩43以及一对侧面面板44、45分别通过加工金属制的板部件而制成。
下面板41以及上面板42为板面朝向高度方向Z并且在宽度方向Y上较长的大致长方形板状。由下面板41构成壳体40的下侧的壁部。上面板42分离地位于下面板41中的进深方向另一侧(-X侧)的部分的上侧。
控制部罩43具有第一罩部43a和第二罩部43b。第一罩部43a为板面朝向高度方向Z并且在宽度方向Y上较长的大致长方形板状。如图3所示,第一罩部43a与上面板42的进深方向的一侧(+X侧)相连。第一罩部43a的进深方向的另一侧(-X侧)的边缘部重叠于上面板42的进深方向的一侧的边缘部的上侧。由上面板42和第一罩部43a构成壳体40的上侧的壁部。第一罩部43a从上侧覆盖控制部80。
第二罩部43b从第一罩部43a的进深方向的一侧(+X侧)的边缘部向下侧突出。第二罩部43b为板面朝向进深方向X并且在宽度方向Y上较长的大致长方形板状。由第二罩部43b构成壳体40的进深方向的一侧的壁部。第二罩部43b从进深方向的一侧覆盖控制部80。如图7及图8所示,控制部罩43设置为能够装卸。
如图5所示,一对侧面面板44、45为板面朝向宽度方向Y并且在进深方向X上较长的大致长方形板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侧面面板44、45相当于分别位于壳体40中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的一对侧壁部。侧面面板44是壳体40中的宽度方向的一侧(+Y侧)的侧壁部。侧面面板45是壳体40中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Y侧)的侧壁部。侧面面板44具有在宽度方向Y上贯通侧面面板44的贯通孔44a。侧面面板45具有在宽度方向Y上贯通侧面面板45的贯通孔45a。贯通孔44a、45a为设置于各侧面面板44、45中的进深方向的另一侧(-X侧)的部分的矩形的孔。贯通孔44a、45a在下侧开口。
如图4所示,侧面面板44具有在宽度方向Y上贯通侧面面板44的多个配线孔47。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线孔47设置有8个。配线孔47是从室外机10延伸的配线12a、12b能够通过的孔,并且是从室内机20延伸的配线22能够通过的孔。在各配线孔47安装有帽部件46。帽部件46例如为橡胶制。各帽部件46堵塞各配线孔47。在安装于供配线12a、12b、22通过的配线孔47的帽部件46设置有十字状的狭缝46a。在图4中在8个帽部件46中的6个帽部件46设置有狭缝46a。如图8所示,在侧面面板45,也与侧面面板44同样地设置有多个配线孔47。
如图5所示,隔热部件50位于壳体40的内部。隔热部件50是将第一制冷剂配管61的一部分以及第二制冷剂配管62的一部分收容于内部的大致长方体箱状的部件。隔热部件50沿宽度方向Y延伸。隔热部件50由第一部件51、第二部件52以及第三部件53这三个部件构成。
第一部件51构成隔热部件50的下侧部分。第一部件51为在上侧开口的箱状。在第一部件51的进深方向的另一侧(-X侧)的壁部设置有从该壁部的上端部向下侧凹陷的保持凹部51a。保持凹部51a在进深方向X上贯通第一部件51的进深方向的另一侧的壁部。保持凹部51a沿宽度方向Y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凹部51a设置有8个。
在第一部件51的宽度方向Y的两壁部设置有从该壁部的上端部向下侧凹陷的保持凹部51b。保持凹部51b分别在宽度方向Y上贯通第一部件51的宽度方向Y的两壁部。保持凹部51b在宽度方向Y的各壁部沿进深方向X排列地各设置有两个。
第二部件52构成隔热部件50的上侧部分。第二部件52为在下侧开口的箱状。第二部件52固定于第一部件51的上侧。第二部件52在进深方向的另一侧(-X侧)开口。在第二部件52的上侧的壁部中的进深方向的另一侧的边缘部与第一部件51的进深方向的另一侧的壁部的高度方向Z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二部件52的宽度方向Y的两壁部分别堵塞设置于第一部件51的宽度方向Y的两壁部的保持凹部51b的上侧的开口。
如图8所示,第一部件51的进深方向的一侧(+X侧)的壁部与第二部件52的进深方向的一侧的壁部在高度方向Z上相连,构成隔热部件50的进深方向的一侧的壁部。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热部件50的进深方向的一侧的壁部是隔壁部54。如图6所示,隔壁部54在壳体40的内部位于多个电磁阀70与控制部80的进深方向X之间。
隔壁部54具有在进深方向X上贯通隔壁部54的第一贯通孔55。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贯通孔55通过第一部件51的进深方向的一侧(+X侧)的壁部中的从上端部向下侧凹陷的凹部的上侧的开口被第二部件52的进深方向的一侧的壁部堵塞而构成。从多个电磁阀70延伸的多个配线73在第一贯通孔55通过。如图7所示,沿进深方向X观察时,第一贯通孔55与控制部80的宽度方向Y的中心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部80的宽度方向Y以及高度方向Z的中心的轴AX在第一贯通孔55通过。轴AX是沿进深方向X延伸的假想轴。
如图5所示,第三部件53沿宽度方向Y延伸。第三部件53位于第一部件51的进深方向的另一侧(-X侧)的边缘部与第二部件52的进深方向的另一侧的边缘部的高度方向Z之间。第三部件53填充第二部件52的上侧的壁部中的进深方向的另一侧的边缘部与第一部件51的进深方向的另一侧的壁部的高度方向Z的间隙。通过第三部件53堵塞第一部件51的保持凹部51a中的上侧的开口。
第三部件53具有从第三部件53的上端部向下侧凹陷的保持凹部53a。保持凹部53a在进深方向X上贯通第三部件53。保持凹部53a沿宽度方向Y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凹部53a设置有8个。保持凹部53a的上侧的开口通过第二部件52的上侧的壁部中的进深方向的另一侧(-X侧)的端部堵塞。
第一制冷剂配管61是连接从室外机10延伸的制冷剂配管11a、11b的配管。第一制冷剂配管61沿宽度方向Y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制冷剂配管61设置有第一制冷剂配管61a与第一制冷剂配管61b这两个配管。第一制冷剂配管61a是液管,第一制冷剂配管61b是气管。在第一制冷剂配管61a内,例如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动。在第一制冷剂配管61b内,例如气体状的制冷剂流动。第一制冷剂配管61b的内径大于第一制冷剂配管61a的内径。两个第一制冷剂配管61a、61b在进深方向X上排列配置。第一制冷剂配管61b位于第一制冷剂配管61a的进深方向另一侧(-X侧)。第一制冷剂配管61a、61b分别经由保持凹部51b比隔热部件50向宽度方向Y的两侧突出。第一制冷剂配管61a、61b通过保持凹部51b在进深方向X以及高度方向Z上保持。
如图6所示,第一制冷剂配管61a具有第一连接部61c和第二连接部61e。第一制冷剂配管61b具有第一连接部61d和第二连接部61f。第一连接部61c、61d是能够从壳体40的宽度方向一侧(+Y侧)连接从室外机10延伸的制冷剂配管11a、11b的部分。第二连接部61e、61f是能够从壳体40的宽度方向另一侧(-Y侧)连接从室外机10延伸的制冷剂配管11a、11b的部分。
在图1及图2中,示出在第一连接部61c连接有制冷剂配管11a并且在第一连接部61d连接有制冷剂配管11b的情况。在从室外机10延伸的制冷剂配管11a、11b连接于第一连接部61c、61d与第二连接部61e、61f中的一方的连接部的状态下,第一连接部61c、61d与第二连接部61e、61f中的另一方的连接部成为堵塞的状态。即,在图1及图2的例子中,第二连接部61e、61f成为堵塞的状态。
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部61c、61d经由设置于一对侧面面板44、45中的一方的侧面面板44的贯通孔44a向壳体40的外部露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61c、61d通过贯通孔44a比壳体40向宽度方向一侧(+Y侧)突出。
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部61e、61f经由设置于一对侧面面板44、45中的另一方的侧面面板45的贯通孔45a向壳体40的外部露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部61e、61f通过贯通孔45a比壳体40向宽度方向另一侧(-Y侧)突出。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制冷剂配管61a、61b的宽度方向Y的两端部在宽度方向Y上向壳体40的外部突出。
多个第二制冷剂配管62是分别连接从多个室外机10延伸的制冷剂配管21a、21b的配管。如图5所示,第二制冷剂配管62沿进深方向X延伸。多个第二制冷剂配管62包含多对一对的第二制冷剂配管62a、62b。第二制冷剂配管62a是液管,第二制冷剂配管62b是气管。在第二制冷剂配管62a内,例如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动。在第二制冷剂配管62b内,例如气体状的制冷剂流动。第二制冷剂配管62b的内径大于第二制冷剂配管62a的内径。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的第二制冷剂配管62a、62b沿宽度方向Y设置有8对。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制冷剂配管62合计设置有16个。
第二制冷剂配管62a位于比第二制冷剂配管62b靠上侧。多个第二制冷剂配管62a在宽度方向Y上空开间隔地排列配置。多个第二制冷剂配管62b在比多个第二制冷剂配管62a靠下侧,在宽度方向Y上空开间隔地排列配置。多个第二制冷剂配管62a分别经由保持凹部53a比隔热部件50向进深方向另一侧(-X侧)突出。多个第二制冷剂配管62b分别经由保持凹部51a比隔热部件50向进深方向另一侧突出。各第二制冷剂配管62a、62b通过各保持凹部51a、53a在宽度方向Y以及高度方向Z上保持。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二制冷剂配管62a、62b经由壳体40的进深方向另一侧的开口比壳体40向进深方向另一侧突出。
如图2所示,在各一对的第二制冷剂配管62a、62b中的进深方向另一侧(-X侧)的端部分别连接有从各室内机20延伸的一对制冷剂配管21a、21b。在各第二制冷剂配管62a连接有各制冷剂配管21a。在各第二制冷剂配管62b连接有各制冷剂配管21b。第二制冷剂配管62与第一制冷剂配管61连接。多个第二制冷剂配管62a与第一制冷剂配管61a连接。多个第二制冷剂配管62b与第一制冷剂配管61b连接。
如图6所示,多个电磁阀70分别设置于多个第二制冷剂配管62中的作为液管的多个第二制冷剂配管62a。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磁阀70在各第二制冷剂配管62a各设置有一个。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磁阀70合计设置有8个。此外,在作为气管的多个第二制冷剂配管62b未设置有电磁阀70。
各电磁阀70能够开闭分别设置的第二制冷剂配管62a的内部。各电磁阀70的开度由控制部80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磁阀70是线性膨胀阀(LEV:Linear ExpansionValve)。通过各电磁阀70,能够降低在各第二制冷剂配管62a内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通过控制各电磁阀70的开度,能够调整流向各室内机20的制冷剂的量。
配线73分别从多个电磁阀70延伸。多个配线73在被捆束而成为配线束73a的状态下,经由第一贯通孔55从隔热部件50内向进深方向一侧(+X侧)被拉出。多个配线73与控制部80电连接。从控制部80经由各配线73向各电磁阀70输入信号及电力。
控制部80控制多个电磁阀70。如图7及图8所示,控制部80沿宽度方向Y延伸。控制部80与隔壁部54的进深方向一侧(+X侧)对置地配置。之后详述,但控制部80能够变更相对于壳体40安装的方向。在以下的控制部80的各部的说明中,除非特别说明,否则对控制部80以图7所示的方向安装于壳体40的情况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控制部80具有基座部件81、保持部件82、基板组件83、第二端子部84、夹紧部85和连接配线86。
图9是表示基座部件81的立体图。基座部件81沿宽度方向Y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座部件81通过加工金属制的板部件而制成。基座部件81具有主体部81a和突出壁部81b、81c、81d、81e。主体部81a为板面朝向进深方向X并且在宽度方向Y上较长的长方形板状。突出壁部81b从主体部81a的上侧的边缘部向进深方向另一侧(-X侧)突出。突出壁部81c从主体部81a的下侧的边缘部向进深方向另一侧突出。突出壁部81b、81c为板面朝向高度方向Z并且在宽度方向Y上较长的长方形板状。突出壁部81b在上面板42的进深方向一侧(+X侧)的边缘部的上侧重叠配置。如图2所示,在突出壁部81b的上侧,重叠配置有控制部罩43中的第一罩部43a的进深方向另一侧的边缘部。
如图9所示,在突出壁部81b设置有在高度方向Z上贯通突出壁部81b的螺栓孔81h。螺栓孔81h在宽度方向Y上空开间隔地设置有3个。如图2所示,在第一罩部43a的进深方向另一侧(-X侧)的边缘部中的与螺栓孔81h在高度方向Z上重叠的部分,分别设置有切口部43d。各螺栓孔81h以及突出壁部81b中的各螺栓孔81h的周边部经由各切口部43d在壳体40的上侧露出。图示省略,在突出壁部81c,也与突出壁部81b相同地设置有3个螺栓孔81h。
如图9所示,在突出壁部81b设置有在高度方向Z上贯通突出壁部81b的内螺纹孔81i。内螺纹孔81i在宽度方向Y上隔着3个螺栓孔81h设置有两个。两个内螺纹孔81i分别设置于突出壁部81b的宽度方向Y的两端部。在内螺纹孔81i,且在第一罩部43a中的设置于进深方向另一侧(-X侧)的边缘部的螺栓孔43c,拧紧有从上侧通过的螺栓。由此,在基座部件81固定有控制部罩43。图示省略,但在突出壁部81c,也与突出壁部81b相同地设置有两个内螺纹孔81i。
突出壁部81d从主体部81a的宽度方向一侧(+Y侧)的边缘部向进深方向另一侧(-X侧)突出。突出壁部81e从主体部81a的宽度方向另一侧(-Y侧)的边缘部向进深方向另一侧突出。突出壁部81d、81e为板面朝向宽度方向Y并且在高度方向Z上较长的长方形板状。
在突出壁部81d设置有在宽度方向Y上贯通突出壁部81d的内螺纹孔81j。内螺纹孔81j在高度方向Z上空开间隔地设置有3个。图示省略,但在突出壁部81e,也与突出壁部81d相同地设置有3个内螺纹孔81j。
基座部件81通过多个螺栓安装为相对于壳体40能够装卸。由此,控制部80安装为相对于壳体40能够装卸。具体而言,基座部件81利用从上侧通过各螺栓孔81h而被拧紧到在上面板42的进深方向一侧(+X侧)的边缘部设置的内螺纹孔的3个螺栓、和通过在侧面面板44、45设置的各螺栓孔而被拧紧到各内螺纹孔81j的6个螺栓被固定为,相对于壳体40能够装卸。
基座部件81具有在进深方向X上贯通基座部件81的第二贯通孔81f。第二贯通孔81f设置于主体部81a中的宽度方向另一侧(-Y侧)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贯通孔81f为在高度方向Z上较长的长圆形状的孔。如图8所示,从多个电磁阀70延伸的多个配线73在第二贯通孔81f通过。
如图9所示,基座部件81具有在进深方向X上贯通基座部件81的安装孔81g。安装孔81g设置于主体部81a中的宽度方向另一侧(-Y侧)的部分。安装孔81g位于比第二贯通孔81f靠宽度方向一侧(+Y侧)。安装孔81g为在高度方向Z上较长的长方形的孔。安装孔81g比第二贯通孔81f向高度方向Z的两侧突出。
如图8所示,保持部件82是保持基板组件83的部件。保持部件82沿宽度方向Y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部件82是树脂制的部件。保持部件82与基座部件81的进深方向一侧(+X侧)对置配置。保持部件82固定于主体部81a的进深方向一侧的面中的宽度方向Y的中央部。保持部件82位于比第二贯通孔81f靠宽度方向一侧(+Y侧)。保持部件82的宽度方向另一侧(-Y侧)的端部从进深方向一侧覆盖安装孔81g。
如图5所示,在保持部件82的宽度方向另一侧(-Y侧)的端部,设置有从进深方向一侧(+X侧)向进深方向另一侧(-X侧)通过安装孔81g的一对爪部82a。一对爪部82a从进深方向的另一侧钩挂于主体部81a的进深方向另一侧的面中的安装孔81g的宽度方向另一侧的边缘部。保持部件82通过一对爪部82a钩挂于安装孔81g的边缘部且保持部件82的宽度方向一侧(+Y侧)的端部利用螺栓固定于基座部件81而被固定于基座部件81。
如图8所示,基板组件83具有基板83a、第一端子部83b、第三端子部83c和第四端子部83d。基板83a为板面朝向进深方向X并且在宽度方向Y上较长的长方形板状。基板83a是形成有未图示的配线图案的印刷电路基板。基板83a保持于保持部件82的进深方向一侧(+X侧)。基板83a经由保持部件82安装于基座部件81。基板83a位于比第二贯通孔81f靠宽度方向一侧(+Y侧)。即,第二贯通孔81f配置于相对于基板83a在宽度方向Y上错开的位置。基板83a与第一端子部83b、第三端子部83c以及第四端子部83d电连接。
第一端子部83b安装于基板83a的进深方向一侧(+X侧)的面。第一端子部83b设置于基板83a的宽度方向另一侧(-Y侧)的端部。在第一端子部83b连接有从多个电磁阀70延伸的多个配线73。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配线73在以被捆束的配线束73a的状态经由第一贯通孔55从隔热部件50内被拉出到进深方向一侧(+X侧)之后,从进深方向另一侧(-X侧)通过第二贯通孔81f而比基座部件81向进深方向一侧被拉出。比基座部件81向进深方向一侧拉出的多个配线73从配线束73a分支而分别与第一端子部83b电连接。能够从宽度方向另一侧(-Y侧)将配线73与第一端子部83b连接。配线73相对于第一端子部83b的连接方法不特别限定。
第三端子部83c安装于基板83a的进深方向一侧(+X侧)的面。第三端子部83c设置于基板83a的宽度方向一侧(+Y侧)的端部。第三端子部83c配置于在宽度方向Y上比第一端子部83b靠近连接制冷剂配管11a、11b的第一连接部61c、61d的位置。在第三端子部83c连接有从多个室内机20延伸的多个配线22。能够从宽度方向一侧将配线22与第三端子部83c连接。配线22相对于第三端子部83c的连接方法不特别限定。
第四端子部83d安装于基板83a的进深方向一侧(+X侧)的面。第四端子部83d设置于基板83a的上侧的边缘部中的靠近宽度方向一侧(靠近+Y)的部分。第四端子部83d位于比第一端子部83b靠宽度方向一侧,且位于比第三端子部83c靠宽度方向另一侧(-Y侧)。第四端子部83d与连接配线86的一端部电连接。连接配线86相对于第四端子部83d的连接方法不特别限定。
第二端子部84设置于基座部件81。第二端子部84安装于基座部件81的主体部81a中的位于比保持部件82以及基板83a靠宽度方向一侧(+Y侧)的部分。第二端子部84位于比第一端子部83b以及第三端子部83c靠宽度方向一侧。即,第一端子部83b、第二端子部84和第三端子部83c在宽度方向Y上配置于相互不同的位置。第一端子部83b和第二端子部84在进深方向X上观察配置于在宽度方向Y上隔着第三端子部83c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端子部84配置于在宽度方向Y上比第一端子部83b远离第二贯通孔81f的位置。换言之,第一端子部83b配置于在宽度方向Y上比第二端子部84靠近第二贯通孔81f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端子部84位于比第一端子部83b以及第三端子部83c靠进深方向另一侧(-X侧)。第二端子部84配置于在宽度方向Y上比第一端子部83b靠近连接制冷剂配管11a、11b的第一连接部61c、61d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端子部84在高度方向Z上排列地设置有两个。
第二端子部84与连接配线86的另一端部电连接。第二端子部84经由连接配线86与基板83a电连接。连接配线86将第二端子部84与第四端子部83d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配线86由与两个第二端子部84各连接有三根的合计六根的配线构成,以捆束有六根配线的状态与第四端子部83d连接。能够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Y侧)将连接配线86与第二端子部84连接。连接配线86相对于第二端子部84的连接方法不特别限定。
在第二端子部84连接有从室外机10延伸的配线12a、12b。配线12a和配线12b与两个第二端子部84各自连接。配线12a与配线12b中的一方是电源线,配线12a与配线12b中的另一方是通信线。
夹紧部85设置于基座部件81。夹紧部85安装于基座部件81的主体部81a中的位于比第二端子部84靠宽度方向一侧(+Y侧)的部分。图示省略,但夹紧部85能够夹持从室外机10延伸的配线12a、12b以及从室内机20延伸的配线22对它们进行保持。
在图8的例子中,从室外机10延伸的配线12a、12b以及从室内机20延伸的配线22从壳体40的宽度方向一侧(+Y侧)经由设置于侧面面板44的配线孔47被插入壳体40的内部。如图4所示,配线12a、12b、22经由帽部件46的狭缝46a通过配线孔47。配线12a和配线12b分别在不同的配线孔47中各通过一根。多个配线22在一个配线孔47中各通过两根。
经由配线12a、12b从室外机10向控制部80供给信号及电力。控制部80基于来自室外机10的信号控制多个电磁阀70。从室外机10供给至控制部80的电力的一部分被供给至多个电磁阀70。从室外机10供给至控制部80的电力的另外一部分经由各配线22被供给至各室内机20。
如图8所示,若在已取下控制部罩43的状态下,取下将基座部件81固定于壳体40的多个螺栓,则能够将控制部80整体从壳体40取下。控制部80能够在绕沿着与宽度方向Y正交的进深方向X延伸的轴AX旋转了180°的状态下安装于壳体40。图10是表示制冷剂分配装置30的分解立体图,且是表示使图7所示的状态的控制部80绕轴AX旋转180°而安装于壳体40的状态的制冷剂分配装置30的图。图10所示的状态的控制部80相对于图7所示的状态的控制部80在宽度方向Y以及高度方向Z上方向相反。控制部80的安装状态的变更能够在连接配线12a、12b、22之前的状态下,以保持相对于控制部80连接有从多个电磁阀70延伸的多个配线73的状态来进行。
此外,所谓本说明书中的“控制部能够在绕轴旋转了180°的状态下安装于壳体”,包括控制部能够在绕轴严格旋转了180°的状态下安装于壳体的情况、和控制部能够在绕轴旋转了大致180°的状态下安装于壳体的情况。所谓“控制部能够在绕轴旋转了大致180°的状态下安装于壳体”,例如包括控制部能够在绕轴旋转了180°±10°的状态下安装于壳体的情况。
接下来,对设置制冷剂分配装置30的作业进行说明。工作人员将制冷剂分配装置30固定于天花板里等。工作人员基于制冷剂分配装置30与室外机10的相对位置关系,决定在制冷剂分配装置30的第一连接部61c、61d与第二连接部61e、61f中的哪个连接部连接从室外机10延伸的制冷剂配管11a、11b,而在该连接部连接制冷剂配管11a、11b。工作人员在第二制冷剂配管62中的从壳体40突出的端部连接从多个室内机20延伸的制冷剂配管21a、21b。
接下来,工作人员进行将从室外机10延伸的配线12a、12b以及从多个室内机20延伸的多个配线22与控制部80连接的作业。这里,工作人员取下控制部罩43确认连接配线12a、12b的第二端子部84的宽度方向Y的位置以及连接配线22的第三端子部83c的宽度方向Y的位置。如果第二端子部84以及第三端子部83c位于在宽度方向Y上比第一端子部83b靠近连接有制冷剂配管11a、11b的连接部的位置,则工作人员使控制部80保持原来的状态,进行配线12a、12b、22的连接作业。另一方面,如果第二端子部84以及第三端子部83c位于在宽度方向Y上比第一端子部83b远离连接有制冷剂配管11a、11b的连接部的位置,则工作人员将控制部80取下使其绕轴AX旋转180°之后再安装于壳体40。然后,工作人员对重新安装后的控制部80进行配线12a、12b、22的连接作业。
在进行配线12a、12b、22的连接作业时,工作人员使配线12a、12b、22通过配线孔47,该配线孔47设置于侧面面板44、45中的配置于连接有制冷剂配管11a、11b的连接部所处一侧的同侧的侧面面板。此时,工作人员仅在安装于供配线12a、12b、22通过的配线孔47的帽部件46形成狭缝46a,并经由该狭缝46a使配线12a、12b、22插入壳体40的内部。工作人员将被插入到壳体40的内部的配线12a、12b、22与第二端子部84以及第三端子部83c分别连接。
在配线12a、12b、22的连接作业结束之后,工作人员再安装控制部罩43。由此,制冷剂分配装置30的设置作业结束。此外,从室外机10延伸的制冷剂配管11a、11b的连接作业、从室内机20延伸的制冷剂配管21a、21b的连接作业、从室外机10延伸的配线12a、12b的连接作业、和从室内机20延伸的配线22的连接作业可以以任何顺序进行。
由于制冷剂配管11a、11b和配线12a、12b都从一个室外机10延伸,所以针对将制冷剂配管11a、11b和配线12a、12b相对于制冷剂分配装置30连接的作业,从作业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从相同方向进行。然而,以往,存在因室外机10与制冷剂分配装置30的相对位置关系难以连接配线12a、12b的情况。
具体而言,例如,在控制部80以图7所示那样的姿势安装于壳体40的情况下,考虑制冷剂配管11a、11b与第二连接部61e、61f连接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也优选从第二连接部61e、61f所处一侧的同侧即宽度方向另一侧(-Y侧),进行连接配线12a、12b的作业。因此,工作人员从设置于侧面面板45的配线孔47将配线12a、12b插入壳体40的内部来进行连接作业。然而,在图7所示的控制部80的姿势下,连接配线12a、12b的第二端子部84靠近宽度方向的一侧(靠近+X)配置,从侧面面板45至第二端子部84为止的宽度方向Y的距离较大。另外,需要使配线12a、12b在宽度方向Y上跨越第一端子部83b以及基板83a来将配线12a、12b与第二端子部84连接。因此,难以将配线12a、12b与第二端子部84连接。特别是在将制冷剂分配装置30设置于天花板里等情况下,对制冷剂分配装置30进行作业的空间容易变窄。因此,更加难以将配线12a、12b与第二端子部84连接。
另外,如上所述,为了将配线12a、12b与第二端子部84连接,需要使配线12a、12b在宽度方向Y上跨越第一端子部83b以及基板83a。因此,担心配线12a、12b与连接于第一端子部83b的电磁阀70的配线73发生干涉。另外,还担心配线12a、12b与基板83a发生摩擦等而损伤。
另外,在第二端子部84为上述那样的从宽度方向一侧(+Y侧)连接配线12a、12b的结构的情况下,需要将从宽度方向另一侧(-Y侧)插入到壳体40内的配线12a、12b在壳体40内向宽度方向一侧改变方向之后与第二端子部84连接。因此,担心配线12a、12b折弯而损伤。
如以上所述,以往,存在难以进行连接配线12a、12b的作业的情况。因此,存在难以进行相对于制冷剂分配装置30连接室外机10的作业的情况。另外,还担心配线12a、12b损伤而空调机100的可靠性降低。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控制部80安装为相对于壳体40能够装卸,且能够在绕沿着与宽度方向Y正交的进深方向X延伸的轴AX旋转了180°的状态下安装于壳体。因此,通过使控制部80绕轴AX旋转180°,能够改变第二端子部84的宽度方向Y的位置。具体而言,在从室外机10延伸的制冷剂配管11a、11b与第二连接部61e、61f连接的情况下,通过使控制部80旋转而以图10那样的姿势安装于壳体40,能够使第二端子部84的宽度方向Y的位置靠近第二连接部61e、61f。即,能够使第二端子部84的宽度方向Y的位置靠近宽度方向另一侧(靠近-Y)。另外,无需使配线12a、12b跨越第一端子部83b以及基板83a。因此,能够容易将从宽度方向另一侧插入到壳体40内的配线12a、12b与第二端子部84连接。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高相对于制冷剂分配装置30连接室外机10的作业的作业性。由此,与设置制冷剂分配装置30的场所以及设置时的制冷剂分配装置30的姿势无关,能够容易地将室外机10与制冷剂分配装置30连接。
另外,由于无需使配线12a、12b跨越第一端子部83b以及基板83a,所以能够抑制配线12a、12b与从电磁阀70延伸的配线73发生干涉。另外,能够抑制配线12a、12b与基板83a发生摩擦而损伤。另外,通过使控制部80绕轴AX旋转180°,第二端子部84的宽度方向Y的方向也能够成为相反方向。因此,在图10所示的控制部80的姿势下,第二端子部84成为能够从宽度方向另一侧(-Y侧)连接配线12a、12b的状态。由此,不用将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插入到壳体40内的配线12a、12b的方向变为宽度方向的一侧(+Y侧),而能够将配线12a、12b与第二端子部84连接。因此,能够抑制配线12a、12b折弯,能够进一步抑制配线12a、12b损伤。根据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高具备制冷剂分配装置30的空调机100的可靠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一连接部61c、61d和第二连接部61e、61f中的一方的连接部连接有从室外机10延伸的制冷剂配管11a、11b。第二端子部84配置于在宽度方向Y上比第一端子部83b靠近该一方的连接部的位置。因此,能够从该一方的连接部所处一侧,容易地将配线12a、12b与第二端子部84连接。如上所述,通过能够使控制部80绕轴AX旋转180°,即使在制冷剂配管11a、11b与第一连接部61c、61d和第二连接部61e、61f中的任一方连接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第一端子部83b与第二端子部84的相对位置关系成为这样的相对位置关系,而容易向第二端子部84连接配线12a、12b。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连接部61c、61d经由设置于一对侧面面板44、45中的一方的侧面面板44的贯通孔44a向壳体40的外部露出。第二连接部61e、61f经由设置于一对侧面面板44、45中的另一方的侧面面板45的贯通孔45a向壳体40的外部露出。在一对侧面面板44、45分别设置有从室外机10延伸的配线12a、12b能够通过的配线孔47。因此,在制冷剂配管11a、11b与第一连接部61c、61d连接的情况下,通过使配线12a、12b在侧面面板44的配线孔47通过,能够将配线12a、12b从连接制冷剂配管11a、11b的一侧容易地插入壳体40内。另外,在制冷剂配管11a、11b与第二连接部61e、61f连接的情况下,通过使配线12a、12b在侧面面板45的配线孔47通过,能够将配线12a、12b从连接制冷剂配管11a、11b的一侧容易地插入壳体40内。由此,能够将配线12a、12b更加容易地与第二端子部84连接。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相对于制冷剂分配装置30连接室外机10的作业的作业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控制部80具有与从多个室内机20延伸的多个配线22连接的第三端子部83c。在一对侧面面板44、45分别设置有从室内机20延伸的配线22能够通过的配线孔47。第三端子部83c配置于在宽度方向Y上比第一端子部83b靠近与从室外机10延伸的制冷剂配管11a、11b连接的一方的连接部的位置。因此,通过使配线22在侧面面板44、45中的一方的侧面面板的配线孔47通过,能够将配线22从连接制冷剂配管11a、11b的一侧容易地插入壳体40内,且能够容易地与第三端子部83c连接。通过使控制部80能够绕轴AX旋转180°,即使在制冷剂配管11a、11b与第一连接部61c、61d和第二连接部61e、61f中的任一方连接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第一端子部83b与第三端子部83c的相对位置关系成为这样的相对位置关系,而容易向第三端子部83c连接配线2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配线孔47安装有帽部件46。在配线12a、12b、22通过之前,配线孔47被帽部件46堵塞。因此,能够在配线12a、12b、22通过之前适宜地抑制异物从配线孔47侵入壳体40内。另外,通过仅在将配线12a、12b、22通过的帽部件46形成狭缝46a,能够适宜地抑制异物从不将配线12a、12b、22通过的配线孔47侵入壳体40内。另外,通过成为在橡胶制的帽部件46形成狭缝46a而使配线12a、12b、22通过的结构,即使在使配线12a、12b、22在配线孔47通过之后,也能够缩小在已将配线12a、12b、22通过的部分产生的间隙。因此,能够适宜地抑制异物从已将配线12a、12b、22通过的配线孔47侵入壳体40内。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三端子部83c设置于基板83a的宽度方向Y的一端部。第一端子部83b设置于基板83a的宽度方向Y的另一端部。第二端子部84设置于基座部件81,经由连接配线86与基板83a电连接。第一端子部83b和第二端子部84在进深方向X上观察配置于在宽度方向Y上隔着第三端子部83c的位置。因此,容易使第二端子部84的宽度方向Y的位置靠近侧面面板44或侧面面板45,容易将从侧面面板44或侧面面板45的配线孔47插入到壳体40内的配线12a、12b与第二端子部84连接。另外,由于能够将第一端子部83b和第二端子部84适宜地在宽度方向Y上分离地配置,所以能够更适宜地抑制与第二端子部84连接的配线12a、12b与连接于第一端子部83b的电磁阀70的配线73发生干涉。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制冷剂分配装置30具备在壳体40的内部位于多个电磁阀70与控制部80之间的隔壁部54。隔壁部54具有通过有从多个电磁阀70延伸的多个配线73的第一贯通孔55。第一贯通孔55在进深方向X上观察与控制部80的宽度方向Y的中心重叠。因此,即使使控制部80绕轴AX旋转180°,也能够抑制第一贯通孔55与第一端子部83b之间的宽度方向Y的距离变化。由此,即使在将控制部80以图7所示的姿势和图10所示的姿势中的任一姿势安装于壳体40的情况下,为了将电磁阀70与第一端子部83b相连所需的配线73的长度也不改变。因此,即使使控制部80绕轴AX旋转,也能够抑制对从电磁阀70延伸的配线73施加负荷等。因此,能够在配线73与第一端子部83b连接的状态下,容易地使控制部80绕轴AX旋转。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基座部件81具有通过有从多个电磁阀70延伸的多个配线73的第二贯通孔81f。第二贯通孔81f配置于相对于基板83a在宽度方向Y上错开的位置。因此,第二贯通孔81f不会被基板83a覆盖,容易从第二贯通孔81f将配线73向进深方向一侧(+X侧)拉出。另外,第一端子部83b设置于基板83a,并配置于在宽度方向Y上比第二端子部84靠近第二贯通孔81f的位置。因此,容易将从第二贯通孔81f拉出的配线73与第一端子部83b连接。
以上,对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不只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结构,也能够采用以下的结构及方法。
在控制部中,第一端子部和第二端子部只要在第一方向(宽度方向Y)上配置于相互不同的位置,也可以以任何方式配置。第一端子部和第二端子部可以都设置于基板,也可以都设置于基座部件等除基板以外的部件。另外,也可以为第一端子部设置于基座部件等除基板以外的部件,第二端子部设置于基板。在第一端子部或第二端子部设置于基板的情况下,基板上的各端子部的位置不特别限定。在第一端子部设置于基座部件等除基板以外的部件的情况下,第一端子部通过连接配线与基板电连接。
在控制部中,第三端子部也可以以任何方式配置。第三端子部也可以设置于基座部件等除基板以外的部件。在该情况下,第三端子部通过连接配线与基板电连接。也可以不设置第三端子部。
电磁阀的数量只要为两个以上,不特别限定。电磁阀也可以是任何种类的电磁阀。电磁阀只要分别设置于多个第二制冷剂配管中的至少两个以上的第二制冷剂配管,可以仅设置于一部分的第二制冷剂配管,也可以设置于全部的第二制冷剂配管。
壳体只要将第一制冷剂配管的至少一部分、多个第二制冷剂配管的至少一部分、多个电磁阀以及控制部收容于内部,也可以为任何结构。壳体可以将第一制冷剂配管的整体收容于内部,也可以将多个第二制冷剂配管的整体收容于内部。也可以在壳体设置有能够引导控制部的引导槽。设置于壳体的一对侧壁部的配线孔也可以为任何结构。配线孔例如也可以为在进行连接配线的作业时通过冲裁侧壁部的一部分来制作的顶出孔。配线孔例如也可以在进行连接配线的作业时通过将侧壁部的一部分刺破来制作。
第一制冷剂配管只要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也可以为任何结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只要能够分别连接从室外机延伸的制冷剂配管,也可以不从壳体突出。多个第二制冷剂配管只要与第一制冷剂配管连接,并分别连接从多个室内机延伸的制冷剂配管,也可以为任何结构。第二制冷剂配管的数量只要为两个以上,不特别限定。
设置于隔壁部的第一贯通孔也可以设置于隔壁部的任何位置。隔壁部可以被设置。隔热部件也可以不设置。设置于基座部件的第二贯通孔也可以设置于基座部件的任何位置。基座部件也可以不设置。保持基板的保持部件也可以不设置。基板也可以不设置。
制冷剂分配装置也可以设置于任何场所。制冷剂分配装置可以设置于房间的地板,也可以以挂在墙壁上的状态设定。可与制冷剂分配装置连接的室内机的数量只要为两个以上,不特别限定。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与制冷剂分配装置30连接的室内机20的最大数量为8台,但实际上与制冷剂分配装置30连接的室内机20的数量只要为8台以下,不特别限定。
以上,在本说明书中进行了说明的各结构及各方法在相互不矛盾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组合。
附图标记说明:
10…室外机;11a、11b、21a、21b…制冷剂配管;12a、12b、22、73…配线;20…室内机;30…制冷剂分配装置;40…壳体;44…侧面面板(侧壁部);44a、45a…贯通孔;45…侧面面板(侧壁部);47…配线孔;54…隔壁部;55…第一贯通孔;61、61a、61b…第一制冷剂配管;61c、61d…第一连接部;61e、61f…第二连接部;62、62a、62b…第二制冷剂配管;70…电磁阀;80…控制部;81…基座部件;81f…第二贯通孔;83a…基板;83b…第一端子部;83c…第三端子部;84…第二端子部;86…连接配线;100…空调机;AX…轴;X…进深方向(第二方向);Y…宽度方向(第一方向)。

Claims (7)

1.一种制冷剂分配装置,设置于空调机,从室外机向多个室内机分配制冷剂,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制冷剂配管,其供从所述室外机延伸的制冷剂配管连接;
多个第二制冷剂配管,它们与所述第一制冷剂配管连接,并分别供从所述多个室内机延伸的制冷剂配管连接;
多个电磁阀,它们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第二制冷剂配管中的至少两个以上所述第二制冷剂配管;
控制部,其具有:供从所述多个电磁阀延伸的多个配线连接的第一端子部、和供从所述室外机延伸的配线连接的第二端子部;以及
壳体,其将所述第一制冷剂配管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多个第二制冷剂配管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多个电磁阀以及所述控制部收容于内部,
所述第一制冷剂配管具有:
第一连接部,其能够从所述壳体的第一方向的一侧连接从所述室外机延伸的制冷剂配管;以及
第二连接部,其能够从所述壳体的第一方向的另一侧连接从所述室外机延伸的制冷剂配管,
所述第一端子部和所述第二端子部配置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互不同的位置,
所述控制部安装为相对于所述壳体能够装卸,并且能够在绕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延伸的轴旋转了180°的状态下安装于所述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一方的连接部连接有从所述室外机延伸的制冷剂配管,
所述第二端子部配置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比所述第一端子部靠近所述一方的连接部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剂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的一对侧壁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经由设置于所述一对侧壁部的一方的贯通孔而露出于所述壳体的外部,
所述第二连接部经由设置于所述一对侧壁部的另一方的贯通孔而露出于所述壳体的外部,
在所述一对侧壁部分别设置有从所述室外机延伸的配线能够通过的配线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剂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具有供从所述多个室内机延伸的多个配线连接的第三端子部,
在所述一对侧壁部分别设置有从所述室内机延伸的配线能够通过的配线孔,
所述第三端子部配置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比所述第一端子部靠近所述一方的连接部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剂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具有:
基板;以及
基座部件,其安装有所述基板,
所述第三端子部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部,
所述第一端子部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部,
所述第二端子部设置于所述基座部件,并经由连接配线而与所述基板电连接,
沿所述第二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端子部和所述第二端子部配置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隔着所述第三端子部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剂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位于所述多个电磁阀与所述控制部之间的隔壁部,
所述隔壁部具有第一贯通孔,该第一贯通孔通过有从所述多个电磁阀延伸的多个配线,
沿所述第二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贯通孔与所述控制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心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剂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具有:
基板;以及
基座部件,其安装有所述基板,
所述基座部件具有第二贯通孔,该第二贯通孔通过有从所述多个电磁阀延伸的多个配线,
所述第二贯通孔配置于相对于所述基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错开的位置,
所述第一端子部设置于所述基板,并配置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比所述第二端子部靠近所述第二贯通孔的位置。
CN202180097340.9A 2021-07-01 2021-07-01 制冷剂分配装置 Pending CN1174609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24906 WO2023276099A1 (ja) 2021-07-01 2021-07-01 冷媒分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60920A true CN117460920A (zh) 2024-01-26

Family

ID=84691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7340.9A Pending CN117460920A (zh) 2021-07-01 2021-07-01 制冷剂分配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42118A1 (zh)
JP (1) JP7479574B2 (zh)
CN (1) CN117460920A (zh)
AU (1) AU2021453694A1 (zh)
DE (1) DE112021007917T5 (zh)
WO (1) WO202327609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41697A (ja) 2000-02-28 2001-09-07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の冷媒中継ユニット
JP4701804B2 (ja) 2005-04-19 2011-06-1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分岐冷媒中継ユニット
JP6028445B2 (ja) 2012-01-23 2016-11-16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冷媒回路ユニット
JP5971008B2 (ja) * 2012-07-30 2016-08-17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冷媒回路ユニット
JP6116491B2 (ja) * 2014-01-16 2017-04-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分岐装置
JP7306222B2 (ja) * 2019-10-29 2023-07-11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冷暖切換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21453694A1 (en) 2023-10-12
DE112021007917T5 (de) 2024-04-11
JP7479574B2 (ja) 2024-05-08
WO2023276099A1 (ja) 2023-01-05
JPWO2023276099A1 (zh) 2023-01-05
US20240142118A1 (en) 2024-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02668A2 (en) Refrigerant distribution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JPS63931A (ja) 自動車のヒュ−ズ・配電器箱
JP5630102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冷媒分岐ユニット
US7427050B2 (en) Apparatus for adjustably retaining and sealing pathway conduits mounted extending through a wall panel
EP2782355A1 (en) Enclosure
JP5338756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冷媒分岐ユニット
CN117460920A (zh) 制冷剂分配装置
JP2018133874A (ja) 電子部品ユニット、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EP3779299A1 (en) Out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JP2020075519A (ja) 車両の車室前部構造
CN105910170B (zh) 设备机器
JP3144384B2 (ja) 空気調和機の据付具
WO2018134978A1 (ja) 通信アダプタ取付装置
JP7301146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3607668B2 (ja) 液晶モジュールの固定構造及び固定方法
JP2020107576A (ja) コネクタカバー及びコネクタ付コネクタカバー
JP5283840B2 (ja) 分岐ユニット及びバスダクトシステム
WO2023195062A1 (ja) ブッシュ部品、および冷媒分配装置
JP7282253B2 (ja) 温度検知装置、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H10311490A (ja) エアコン用冷媒管の保護カバー、及びその装置
JP2005090773A (ja) 電装部
US20150380867A1 (en) Guide pins for connector assemblies
CN213577986U (zh) 一种空调及显示组件
CN221098871U (zh) 调湿装置
JP7396095B2 (ja) 天井電気機器及びその設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