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62980A - 一种聚酮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酮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62980A
CN117362980A CN202311321027.6A CN202311321027A CN117362980A CN 117362980 A CN117362980 A CN 117362980A CN 202311321027 A CN202311321027 A CN 202311321027A CN 117362980 A CN117362980 A CN 1173629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ketone
parts
temperature
weigh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2102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钢
颜秉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egengli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egengli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egengli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egengli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2102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629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629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629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3/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oxygen or oxygen and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L59/00 - C08L71/00;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08L2205/02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hierarchy C08L, and differing only in parameters such as density, comonomer content, molecular weight, structur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酮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聚酮复合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聚酮67~77重量份、玻璃纤维10~29重量份、矿物3~12重量份、色母0.4~0.6重量份、润滑剂0.1~0.4重量份,在本发明中,在所述聚酮材料中加入玻璃纤维、矿物和色母以及润滑剂来改善材料的翘曲性和表面性能,复合材料的成分之间具有良好相容性,提高聚酮的可加工性,本发明选用的材料均是市面上常见易得的,制备工艺简单,无额外的成本增加,对PK更广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聚酮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聚酮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低翘曲、高表面玻矿增强聚酮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酮(PK)是通过吸收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再跟乙烯,丙烯共聚得到的多聚物,是一种主链上均是碳原子的半结晶型工程塑料。独特的分子结构赋予PK材料优异的特点,例如优异的耐化性、耐水解性以及优异的韧性。PK材料耐磨性是传统POM树脂的14倍,树脂材料可完美取代POM,同时降低噪音。此外,PK材料还具备优异的耐燃油渗透性能和高阻隔性。目前PK材料主要应用在汽车、电子、家用电器、包装等领域。如洗地机上接触清洗液的部件;连接器、插头、接线盒;食品、化妆品包装应用等。
PK结晶快,注塑过程中快速凝固收缩,使得玻纤大量外露,提高模温虽然能降低PK结晶速度,但是需要200℃模温才能明显改善表面浮纤问题,这一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很难实现。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市面上没有PK专用助剂,而PK加工工程中易发生交叉和分解,很多助剂及填料都无法应用到PK上,这无疑是提高了PK表面改性的难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酮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提供一种低翘曲、高表面玻矿增强聚酮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聚酮复合材料,所述聚酮复合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聚酮材料中加入玻璃纤维、矿物和色母以及润滑剂来改善材料的翘曲性和表面性能,复合材料的成分之间具有良好相容性,提高PK的可加工性,本发明选用的材料均是市面上常见易得的,制备工艺简单,无额外的成本增加,对PK更广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在本发明中,所述聚酮复合材料中聚酮的含量可以为67重量份、69重量份、70重量份、72重量份、74重量份、75重量份或77重量份。
在本发明中,所述玻璃纤维的含量可以为10重量份、13重量份、15重量份、18重量份、20重量份、23重量份、25重量份、28重量份或29重量份。
在本发明中,所述矿物的含量可以为3重量份、4重量份、5重量份、8重量份、10重量份或12重量份。
在本发明中,所述色母的含量可以为0.4重量份、0.45重量份、0.5重量份、0.55重量份或0.6重量份。
在本发明中,所述润滑剂的含量可以为0.1重量份、0.2重量份、0.3重量份或0.4重量份。
优选地,所述聚酮为韩国晓星生产的M930F(240℃/2.16KG熔指为200g/10min)和M330A(240℃/2.16KG熔指为60g/10min)中的一种或两种。优选聚酮M930F和M330A的组合。
本发明使用如上两种粘度的PK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复配,兼顾树脂流动性和综合机械性能。
优选地,所述玻璃纤维为耐水解短切无碱玻璃纤维。
优选地,所述玻璃纤维为重庆国际复合材料的ECS301HP-3-H和/或泰山玻纤ECS10-3.0-435TM。
在本发明中,选用和PK相容性良好的聚酰胺专用玻纤增强聚酮树脂,以得到高机械性能。
优选地,所述矿物为硅铝粉和/或超细滑石粉(例如LD-1200)。
在本发明中,选用硅铝粉、玻璃微珠、硫酸钙晶须、滑石粉作为填充物添加到树脂中,发现硅铝粉和超细滑石粉可以改善材料的翘曲性和表面,同时兼顾矿物和聚酮的相容性。
优选地,所述色母为无载体炭黑色母(例如KO-3300)和/或苯胺黑色母粒(例如苯胺黑色母粒3364)。
优选地,所述润滑剂为N,N′-双乙撑硬脂肪酸酰胺、硬脂酸酰胺、石蜡、聚乙烯蜡或聚丙烯蜡或硅氧烷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在本发明中,润滑剂的添加可提高PK的可加工性,提高树脂对填充物的包覆性。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上所述的聚酮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酮与色母和润滑剂进行混合,而后加入矿物进行混合;
(2)将步骤(1)混合后的物料投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加入玻璃纤维,挤出造粒,得到所述聚酮复合材料。
优选地,所述将聚酮与色母和润滑剂进行混合前,先将聚酮进行干燥处理。
优选地,所述干燥的温度为100-120℃(例如100℃、105℃、110℃、115℃或120℃),干燥时间为1-2h(例如1h、1.5h、1.8h或2h)。
优选地,步骤(1)将聚酮与色母和润滑剂进行混合在800~1000r/min(例如800r/min、850r/min、900r/min、950r/min或1000r/min)转速下进行,混合时间为1-5min(例如1min、2min、3min、4min或5min)。
优选地,步骤(1)所述加入矿物进行混合在800~1000r/min(例如800r/min、850r/min、900r/min、950r/min或1000r/min)转速下进行,混合时间为0.5-5min(例如0.5min、1min、2min、3min、4min或5min)。
优选地,所述双螺杆挤出机各段温度设定为:
一区温度260~280℃(例如260℃、265℃、270℃、275℃或280℃),二区温度260~280℃(例如260℃、265℃、270℃、275℃或280℃),三区温度260~280℃(例如260℃、265℃、270℃、275℃或280℃),四区温度260~280℃(例如260℃、265℃、270℃、275℃或280℃),五区温度240~260℃(例如240℃、245℃、250℃、255℃或260℃),六区温度220~240℃(例如220℃、225℃、230℃、235℃或240℃),七区温度200~220℃(例如200℃、205℃、210℃、215℃或220℃),八区温度180~200℃(例如180℃、185℃、190℃、195℃或200℃),九区温度170~190℃(例如170℃、175℃、180℃、185℃或190℃),机头温度为230~250℃(例如230℃、235℃、240℃、245℃或250℃)。
优选地,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转速为350~400r/min(例如350r/min、370r/min、380r/min、390r/min或400r/min)。
优选地,步骤(2)所述将步骤(1)混合后的物料投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物料在双螺杆挤出机中停留时间为1~2分钟,双螺杆挤出机内压力为12~18兆帕(例如12兆帕、13兆帕、14兆帕、15兆帕、16兆帕、17兆帕或18兆帕)。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易得,成本低,制备得到的聚酮复合材料具有低翘曲、高表面性能,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聚酮材料中加入玻璃纤维、矿物和色母以及润滑剂来改善材料的翘曲性和表面性能,复合材料的成分之间具有良好相容性,提高PK的可加工性,本发明选用的材料均是市面上常见易得的,制备工艺简单,无额外的成本增加,对PK更广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实施例1
按重量份数称取聚酮树脂(M330A)50份、聚酮树脂(M930F)27份、玻璃纤维(泰山玻纤ECS10-3.0-435TM)10份、超细滑石粉(LD-1200)12份、色母粒(KO-3300)0.6份、润滑剂(445200)0.4份。
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复合材料:
A、对原料聚酮在110℃下进行干燥处理2h;
B、将干燥好的聚酮加到高速混合机中,并加入色母和润滑剂,在900r/min下进行高速混合4min;
C、将矿物加入高速混料机在900r/min转速下进行混合4min;
D、将如上充分混合的物料投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双螺杆挤出机的转速为350r/min,在所述双螺杆挤出机中停留时间为1分钟,双螺杆挤出机内压力为14兆帕;加入玻璃纤维进行增强填充挤出造粒,制得低翘曲、高表面玻矿增强聚酮材料。
双螺杆挤出机的各段温度设定为:
一区温度260℃,二区温度280℃,三区温度280℃,四区温度280℃,五区温度260℃,六区温度240℃,七区温度220℃,八区温度200℃,九区温度180℃,机头温度为230℃。
实施例2
按重量份数称取聚酮树脂(M330A)50份、聚酮树脂(M930F)27份、玻璃纤维(泰山玻纤ECS10-3.0-435TM)15份、超细滑石粉(LD-1200)7份、色母粒(KO-3300)0.6份、润滑剂(445200)0.4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按重量份数称取聚酮树脂(M330A)50份、聚酮树脂(M930F)27份、玻璃纤维(435TM)15份、硅铝粉7份、色母粒(KO-3300)0.6份、润滑剂(445200)0.4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赘述。
对比例1
按重量份数称取聚酮树脂(M330A)50份、聚酮树脂(M930F)27份、玻璃纤维(435TM)15份、硫酸钙晶须7份、色母粒(KO-3300)0.6份、润滑剂(445200)0.4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赘述。
对比例2
按重量份数称取聚酮树脂(M330A)50份、聚酮树脂(M930F)27份、玻璃纤维(435TM)15份、玻璃微珠(3000CP03)7份、色母粒(KO-3300)0.6份、润滑剂(445200)0.4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按重量份数称取聚酮树脂(M330A)40份、聚酮树脂(M930F)27份、玻璃纤维(435TM)25份、超细滑石粉(LD-1200)7份、色母粒(KO-3300)0.6份、润滑剂(445200)0.4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5
按重量份数称取聚酮树脂(M330A)40份、聚酮树脂(M930F)27份、玻璃纤维(435TM)29份、超细滑石粉(LD-1200)3份、色母粒(KO-3300)0.6份、润滑剂(445200)0.4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6
按重量份数称取聚酮树脂(M330A)50份、聚酮树脂(M930F)27份、玻璃纤维(301HP)15份、超细滑石粉(LD-1200)7份、色母粒(KO-3300)0.6份、润滑剂(445200)0.4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7
按重量份数称取聚酮树脂(M330A)27份、聚酮树脂(M930F)50份、玻璃纤维(435TM)15份、超细滑石粉(LD-1200)7份、色母粒(KO-3300)0.6份、润滑剂(445200)0.4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赘述。
对比例3
按重量份数称取聚酮树脂(M330A)47份、聚酮树脂(M930F)27份、玻璃纤维(435TM)25份、色母粒(KO-3300)0.6份、润滑剂(445200)0.4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8
按重量份数称取聚酮树脂(M330A)40份、聚酮树脂(M930F)27份、玻璃纤维(435TM)29份、超细滑石粉(LD-1200)3份、色母粒(3364)0.6份、润滑剂(445200)0.4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赘述。
可采用以下检测方法、步骤、条件和标准对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性能评价。
将完成造粒的复合材料粒子在110℃的鼓风烘箱中干燥4小时,再将干燥的粒子在80T注塑机上注塑制样,制样过程中,保持模温在120~140℃之间。
拉伸按ISO527标准进行检验:试样类型为1A型,样条尺寸(mm):150(长)×(10.0±0.2)(颈部宽度)×(4.0±0.2)(厚度),拉伸速度为5mm/分钟。
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按ISO 178标准进行检验:试样类型为试样尺寸(mm):(80±2)×(10.0±0.2)×(4.0±0.2),跨距64mm,弯曲速度为2mm/分钟。
缺口冲击强度按ISO 180标准进行检验:试样类型为V口缺口型,试样尺寸(mm):(80±2)×(10.0±0.2)×(4.0±0.2);缺口剩余厚度为(8.0±0.2)mm,摆锤规格2.75J。
下面选取其中实施例1~8和对比例1~3的复合材料性能测试及其结果进行分析。为清楚的进行对比,列举实施例1~8和对比例1~3的复合材料原料组分如下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8和对比例1~3的复合材料原料重量份数(单位:份)
采用前述检测方法和步骤对实施例1~8和对比例1~3的复合材料进行性能评价,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实施例1~8和对比例1~3及对比组的复合材料性能测试结果
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本发明所述复合聚酮材料具有低翘曲、高表面性能,改善浮纤团聚现象,机械性能良好,缺口冲击强度在8.8-17.0KJ/m2,拉伸强度在82-140MPa,拉伸模量在4050-7850MPa,断裂伸长率在3.2-4.7%,弯曲强度在124-198MPa,弯曲模量在3100-6500MPa。
而且矿物的添加对材料性能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同时也可提高材料的表面,改善浮纤团聚现象。
实施例1和实施例2仅有玻纤矿物比例不同,实施例1的表面比实施例2的略好一点,但是性能要比实施例2低。
对比例1-2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使用不同的矿物填充,造粒过程中对比例1-2分解发泡,无法正常造粒。
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表面相差不大,但是性能低,这表明本发明所选的几种矿物中,超细滑石粉LD-1200是与PK相容性是最好的。
实施例6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1使用的玻纤为重庆国际复合材料的ECS301HP-3-H,两款材料表面相差不大,但实施例6的各项性能均低于实施例2,这表明泰山ECS10-3.0-T435TM玻纤与聚酮相容性更好。
实施例7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改变两种PK树脂的份数,实施例7是以低粘度树脂930为主体,实际测试发现实施例7无论性能还是表面均不如实施例2,这表明M930F树脂虽然流动性要优于M330A,但是对填充物的包覆性不如M330A,M930F对浮纤改善作用存在上限。
对比例3是仅用玻纤增强PK,而实施例4是在对比例3基础上继续添加7%矿物。两个方案机械性能基本一致,但是实施例4的表面和翘曲性都更优异,玻纤无团聚现象;实施例5是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降低矿物含量提高玻纤比例,性能较实施例4有所提高但是表面差,玻纤团聚。这两组对比表明滑石粉LD-1200添加一定比例后对玻纤的分散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对比例4是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使用PA载体苯胺黑色母粒,机械性能略低于实施例5,表面也没有明显改善,这表面PA载体苯胺黑盖不住PK浮纤。
本发明通过实验证明玻矿复合增强PK材料可在现有基础上有效改善PK增强材料的表面浮纤问题,而玻纤矿物比例、两种粘度PK树脂比例对材料表面和性能有很大影响。本发明实施例2组分配比为20%填充增强PK效果最好的方案;实施例4为30%填充增强PK效果最优方案。这样的组分配比,第一是选用市面上现有的材料,第二是通过对比选择可与PK良好相容的填充物及助剂,第三是通过实验验证可同时兼顾性能与表面的配比,这样可以在获得高表面的同时确保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聚酮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实施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聚酮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酮复合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酮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酮为聚酮M930F和M330A中的一种或两种,优选聚酮M930F和M330A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酮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为耐水解短切无碱玻璃纤维;
优选地,所述玻璃纤维为重庆国际复合材料的ECS301HP-3-H和/或泰山玻纤ECS10-3.0-435T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酮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物为硅铝粉和/或超细滑石粉。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酮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色母为无载体炭黑色母和/或苯胺黑色母粒。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酮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剂为N,N′-双乙撑硬脂肪酸酰胺、硬脂酸酰胺、石蜡、聚乙烯蜡或聚丙烯蜡或硅氧烷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酮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酮与色母和润滑剂进行混合,而后加入矿物进行混合;
(2)将步骤(1)混合后的物料投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加入玻璃纤维,挤出造粒,得到所述聚酮复合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聚酮与色母和润滑剂进行混合前,先将聚酮进行干燥处理;
优选地,所述干燥的温度为100-120℃,干燥时间为1-2h。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将聚酮与色母和润滑剂进行混合在800~1000r/min转速下进行,混合时间为1-5min;
优选地,步骤(1)所述加入矿物进行混合在800~1000r/min转速下进行,混合时间为0.5-5min。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螺杆挤出机各段温度设定为:
一区温度260~280℃,二区温度260~280℃,三区温度260~280℃,四区温度260~280℃,五区温度240~260℃,六区温度220~240℃,七区温度200~220℃,八区温度180~200℃,九区温度170~190℃,机头温度为230~250℃;
优选地,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转速为350~400r/min。
优选地,步骤(2)所述将步骤(1)混合后的物料投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物料在双螺杆挤出机中停留时间为1~2分钟,双螺杆挤出机内压力为12~18兆帕。
CN202311321027.6A 2023-10-12 2023-10-12 一种聚酮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73629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21027.6A CN117362980A (zh) 2023-10-12 2023-10-12 一种聚酮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21027.6A CN117362980A (zh) 2023-10-12 2023-10-12 一种聚酮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62980A true CN117362980A (zh) 2024-01-09

Family

ID=89401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21027.6A Pending CN117362980A (zh) 2023-10-12 2023-10-12 一种聚酮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6298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04282B (zh) 一种改性扁平玻纤增强的pbt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52502B (zh) 一种低翘曲良外观高耐热聚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20080315453A1 (e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olyester nanocomposites
CN101314672A (zh) 一种高光泽、低气味、增强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A2878165A1 (en) Olefin-maleic anhydride copolymer compositions and uses thereof
KR101383621B1 (ko) 인장강도 및 굴곡강도가 향상된 재활용 폴리프로필렌 고분자 복합재료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2286201A (zh) 一种高强度尼龙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52149A (zh) 一种阻燃抗静电玻纤增强尼龙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20100045695A (ko) 재활용 폴리에틸렌테레프탈레이트 복합소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2646333B (zh) 一种改性pet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47269B (zh) 一种外观优良、低吸水率、耐自攻滑丝的聚酰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812562A (zh) 低浮纤低翘曲和高玻纤含量的增强聚苯硫醚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1187193B1 (ko) 내충격성이 향상된 재활용 폴리프로필렌 고분자 복합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열가소성 성형품
CN110760129A (zh) 具有低线性膨胀系数的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7362980A (zh) 一种聚酮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20120005254A (ko) 재생 폴리아미드66 수지의 제조방법
CN102516755A (zh) 一种尼龙基高填充母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51246B (zh) 树脂组合物、树脂及其制备方法、金属树脂复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产品外壳
CN112795162A (zh) 易喷涂高刚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57374A (zh) 一种低溢料快速结晶性聚苯硫醚复合材料
CN1260293C (zh) 一种化学成核玻璃纤维增强聚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JP3344775B2 (ja) ガラス繊維強化ポリアミド粒状体の製造方法
KR100694504B1 (ko) 접합강도 및 중공 성형성이 개선된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CN111087779A (zh) 功能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3190362B2 (ja)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