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59285A - 一种加机油口盖自动装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机油口盖自动装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59285A
CN117359285A CN202311264086.4A CN202311264086A CN117359285A CN 117359285 A CN117359285 A CN 117359285A CN 202311264086 A CN202311264086 A CN 202311264086A CN 117359285 A CN117359285 A CN 1173592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clamping
module
preset path
dr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640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立胜
曹红
汪明禹
杨六云
尹良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Yunhengse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Yunhengse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Yunhengse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Yunhengse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6408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5928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59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592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21/00Machines for assembling a multiplicity of different parts to compose units, with or without preceding or subsequent working of such parts, e.g. with programme control
    • B23P21/004Machines for assembling a multiplicity of different parts to compose units, with or without preceding or subsequent working of such parts, e.g. with programme control the units passing two or more work-stations whilst being composed
    • B23P21/006Machines for assembling a multiplicity of different parts to compose units, with or without preceding or subsequent working of such parts, e.g. with programme control the units passing two or more work-stations whilst being composed the conveying means comprising a rotating t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To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机油口盖自动装配装置,包括传送带,传送带上设有安装座;下壳体夹取单元包括第一振动给料盘、定位座以及第一气缸模组;保温棉装配单元包括第二振动给料盘、定位槽以及第二气缸模组;上盖夹取装配单元包括送料机、第三气缸模组和第四气缸模组;密封圈装配单元包括第三振动给料盘、第五气缸模组以及第六气缸模组;检测单元包括第八气缸模组、图像采集组件、成品箱以及废品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加机油口盖自动装配装置能够实现多个产品同时循环装配,装配效率高,装配不同口径的加机油口盖时,无需更换安装模具,均能够实现自动装配,通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加机油口盖自动装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加机油口盖自动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发动机行业,发动机上的加机油口盖是一个较频繁使用而又不易保证完全密封的密封件。发动机加机油口的密封圈自动安装时,现有的油口盖的密封圈安装时,用于限位的机构无法进行调节造成每次使用时,不同口径的油口盖需要更换不同的安装模具,导致使用起来非常麻烦,因此亟需一种通用性强的发动机加机油口盖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机油口盖自动装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使得任何规格的加机油口盖均能够快速自动装配。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机油口盖自动装配装置,包括:
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设有安装座;
下壳体夹取单元,所述下壳体夹取单元包括第一振动给料盘、定位座以及第一气缸模组,所述第一振动给料盘将所述下壳体输送至所述定位座内,所述第一气缸模组用于夹取所述定位座内的所述下壳体,并将所述下壳体装配至所述安装座内;
保温棉装配单元,所述保温棉装配单元包括第二振动给料盘、定位槽以及第二气缸模组,所述第二振动给料盘将所述保温棉输送至所述定位槽内,所述第二气缸模组用于将所述定位槽内的所述保温棉与所述下壳体装配;
上盖夹取装配单元,所述上盖夹取装配单元包括送料机、第三气缸模组和第四气缸模组,所述第三气缸模组用于将所述送料机输送的所述上盖夹取并运送至安装座,所述第四气缸模组用于将所述上盖与所述下壳体装配;
密封圈装配单元,所述密封圈装配单元包括第三振动给料盘、第五气缸模组以及第六气缸模组,所述第五气缸模组用于将所述安装座内完成装配的所述下壳体以及所述上盖翻转,所述第六气缸模组用于对所述第三振动给料盘输送的所述密封圈进行定位,并且将定位后的所述密封圈夹取并移动至对应的所述安装座处,与翻转后的所述下壳体装配;
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七气缸模组、图像采集组件、成品箱以及废品箱,所述第七气缸模组用于将装配完成的加机油口盖夹取移动至所述图像采集组件进行图像采集并进行判定,根据判定结构将所述加机油口盖移动至所述成品箱或所述废品箱。
如上所述的一种加机油口盖自动装配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气缸模组包括第一夹取气缸、第一气缸以及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第一气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取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取气缸用于夹取所述定位座内的所述下壳体,所述第二气缸可带动所述第一夹取气缸沿第一预设路径往复移动,所述第一气缸可带动所述第二气缸沿第二预设路径往复移动。
如上所述的一种加机油口盖自动装配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气缸模组包括第一推动气缸、第三气缸以及第四气缸,所述第二振动给料盘与所述定位槽连通,所述第三气缸与所述第四气缸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气缸可将所述定位槽内的所述保温棉推动至所述定位槽的末端,所述第三气缸用于吸取所述定位槽末端的所述保温棉,并带动所述保温棉沿第一预设路径往复移动,所述第四气缸可带动所述第三气缸沿第三预设路径往复移动。
如上所述的一种加机油口盖自动装配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三气缸模组包括第二夹取气缸、第五气缸以及第六气缸,所述第二夹取气缸与所述第五气缸连接,所述第五气缸与所述第六气缸连接,所述第二夹取气缸用于将所述送料机上的所述上盖夹取,所述第五气缸可带动所述第二夹取气缸沿第一预设路径往复移动,所述第六气缸可带动所述第五气缸沿第三预设路径往复移动。
如上所述的一种加机油口盖自动装配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四气缸模组包括移动板、导轨、滑块、第二推动气缸以及第七气缸,所述第七气缸设于所述移动板上,所述滑块设于所述移动板背离所述第七气缸的一侧,所述滑块可与所述导轨配合,所述第二推动气缸可推动所述移动板在所述导轨上沿第三预设路径往复移动,所述第七气缸可沿第一预设路径往复移动,所述第七气缸用于将所述上盖与所述安装座内的下壳体装配。
如上所述的一种加机油口盖自动装配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五气缸模组包括第三夹取气缸、翻转气缸以及第十二气缸,所述第三夹取气缸与所述翻转气缸连接,所述第十二气缸与所述翻转气缸连接,所述第三夹取气缸用于将所述安装座内完成装配的所述上盖与所述下壳体夹取,所述翻转气缸可带动所述第三夹取气缸沿第四预设路径翻转,所述第十二气缸用于带动所述翻转气缸沿第一预设路径往复移动。
如上所述的一种加机油口盖自动装配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六气缸模组包括定位气缸、第八气缸以及第九气缸,所述第八气缸与所述第九气缸连接,所述定位气缸可对由所述第三振动给料盘输送的密封圈进行定位,所述第八气缸用于将所述密封圈夹取并且可带动所述密封圈沿第一预设路径往复移动,所述第九气缸可带动所述第八气缸沿第二预设路径往复移动。
如上所述的一种加机油口盖自动装配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七气缸模组包括第四夹取气缸、第十气缸以及第十一气缸,所述第四夹取气缸与所述第十气缸连接,所述第十气缸与所述第十一气缸连接,所述第四夹取气缸用于夹取完成装配的加机油口盖,所述第十气缸可带动所述第四夹取气缸沿第一预设路径往复移动,所述第十一气缸可带动所述第十气缸沿第二预设路径往复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加机油口盖自动装配装置能够实现多个产品同时循环装配,装配效率高,装配不同口径的加机油口盖时,无需更换安装模具,均能够实现自动装配,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下壳体夹取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保温棉装配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上盖夹取单元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五气缸模组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六气缸模组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检测单元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传送带,110-安装座;
200-下壳体夹取单元,210-第一振动给料盘,220-定位座,230-第一气缸模组,231-第一夹取气缸,232-第一气缸,233-第二气缸;
300-保温棉装配单元,310-第二振动给料盘,320-定位槽,330-第二气缸模组,331-第一推动气缸,332-第三气缸,333-第四气缸;
400-上盖夹取装配单元,410-送料机,420-第三气缸模组,421-第二夹取气缸,422-第五气缸,423-第六气缸,430-第四气缸模组,431-移动板,432-导轨,433-滑块,434-第二推动气缸,435-第七气缸;
500-密封圈装配单元,510-第三振动给料盘,520-第五气缸模组,521-第三夹取气缸,522-翻转气缸,523-第十二气缸,530-第六气缸模组,531-定位气缸,532-第八气缸,533-第九气缸,534-连接块;
600-检测单元,610-第七气缸模组,611-第四夹取气缸,612-第十气缸,613-第十一气缸,620-图像采集组件,630-成品箱,640-废品箱;
D1-第一预设路径,D2-第二预设路径,D3-第三预设路径,D4-第四预设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照图1以及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机油口盖自动装配装置,包括传送带100、下壳体夹取单元200、保温棉装配单元300、上盖夹取装配单元400、密封圈装配单元500以及检测单元600,其中:
传送带100上设有安装座110,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传送带100为圆环形,传送带100上设有多个安装座110,可以实现多个加机油口盖的循环装配,加机油口盖的装配顺序为将下壳体装配至安装座110内,接着将保温棉装配至下壳体内部,然后将上盖与下壳体装配,最后将密封圈装配至下壳体的下部。传送带100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转动,每完成一步装配将安装座110转移至下一步骤,因此在传送带100上可设置多个安装座110同时进行不同步骤的装配,进而实现加机油口盖的持续装配,提高了装配效率。
参照图3所示,下壳体夹取单元200包括第一振动给料盘210、定位座220以及第一气缸模组230,第一振动给料盘210将下壳体输送至定位座220内,第一气缸模组230用于夹取定位座220内的下壳体,并将下壳体装配至安装座110内。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下壳体由第一振动给料盘210输出,第一振动给料盘210的输出通道上设有振动器,在振动器的作用下,将下壳体移动至定位座220内,第一气缸模组230将定位座220内的下壳体夹取后移动至对应位置的安装座110内,完成下壳体的装配。
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气缸模组230包括第一夹取气缸231、第一气缸232以及第二气缸233,第二气缸233与第一气缸232固定连接,第一夹取气缸231与第二气缸233固定连接,第一夹取气缸231用于夹取定位座220内的下壳体,第二气缸233可带动第一夹取气缸231沿第一预设路径D1往复移动,第一预设路径D1为沿重力方向上下移动的路径,第一气缸232可带动第二气缸233沿第二预设路径D2往复移动,第二预设路径D2为左右水平方向的一端路径。采用第一夹取气缸231夹持下壳体,针对不同规格的加机油口盖的下壳体均能够实现夹取,无需更换模具,通用性强。第一夹取气缸231夹取下壳体后,第二气缸233启动,第二气缸233的活塞杆回缩带动第一夹取气缸231上移,接着第一气缸232启动带动第二气缸233水平移动,将第二气缸233移动至对应位置的安装座110的上方,第二气缸233再次启动,第二气缸233的活塞杆伸长,带动第一夹取气缸231下移,直至将下壳体压钳至安装座110内,即可完成下壳体的装配。
参照图4所示,保温棉装配单元300包括第二振动给料盘310、定位槽320以及第二气缸模组330,第二振动给料盘310将保温棉输送至定位槽320内,第二气缸模组330用于将定位槽320内的保温棉与下壳体装配;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保温棉由第二振动给料盘310输出,第二振动给料盘310的输出通道上设有振动器,从而实现保温棉的持续输出。保温棉被输送至定位槽320后,由第二气缸模组330吸取并移动至相应安装座110的上方,与对应安装座110内的下壳体装配。
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气缸模组330包括第一推动气缸330、定位槽320、第三气缸332以及第四气缸333,第二振动给料盘310与定位槽320连通,第三气缸332与第四气缸333连接,第一推动气缸330可将定位槽320内的保温棉推动至定位槽320的末端,第三气缸332用于吸取定位槽320末端的保温棉,并带动保温棉沿第一预设路径D1往复移动,第四气缸333可带动第三气缸332沿第三预设路径D3往复移动。第三预设路径D3与第二预设路径D2垂直,第二预设路径D2为前后水平方向。保温棉被输送至定位槽320后,第一推动气缸330将保温棉推动至定位槽320的末端,定位槽320的末端为远离第一推动气缸330的方向,保温棉推动至定位槽320末端后,第三气缸332启动,第三气缸332的活塞杆伸长,将保温棉吸附后,第三气缸332的活塞杆回缩带动保温棉上移,接着第四气缸333启动,带动第三气缸332沿前后水平方向移动至相应的安装座110的上方,第三气缸332再次启动,第三气缸332的活塞杆伸长带动保温棉下移,直至保温棉被压嵌入下壳体内。
参照图5所示,上盖夹取装配单元400包括送料机410、第三气缸模组420和第四气缸模组430,第三气缸模组420用于将送料机410输送的上盖夹取并运送至安装座110,第四气缸模组430用于将上盖与下壳体装配;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上盖由送料机410输出,上盖输送至送料机410的出料端后,第三气缸模组420将上盖夹取并移动至相应安装座110的上方,接着将上盖放置于安装座110内,最后通过第四气缸模组430将上盖下压至与下壳体装配。
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三气缸模组420包括第二夹取气缸421、第五气缸422以及第六气缸423,第二夹取气缸421与第五气缸422连接,第五气缸422与第六气缸423连接,第二夹取气缸421用于将送料机410上的上盖夹取,第五气缸422可带动第二夹取气缸421沿第一预设路径D1往复移动,第六气缸423可带动第五气缸422沿第三预设路径D3往复移动。上盖被输送至送料机410的出料端之后,第二夹取气缸421将上盖夹取,第五气缸422启动,第五气缸422的活塞杆回缩带动第二夹取气缸421上移,接着第六气缸423启动,带动第五气缸422沿前后水平方向移动至相应的安装座110上方,然后第五气缸422再次启动,第五气缸422的活塞杆伸长带动敌人夹取气缸下移,最后第二夹取气缸421将上盖放置于相应的安装座110内。
进一步地,由于第二夹取气缸421仅仅只是将上盖放置于相应的安装座110内,并未实现与下壳体的装配连接,因此需要利用第四气缸模组430将上壳体压嵌入安装座110内与安装座110内的下壳体固定连接。第四气缸模组430包括移动板431、导轨432、滑块433、第二推动气缸434以及第七气缸435,第七气缸435设于移动板431上,滑块433设于移动板431背离第七气缸435的一侧,滑块433可与导轨432配合,第二推动气缸434可推动移动板431在导轨432上沿第三预设路径D3往复移动,第七气缸435可沿第一预设路径D1往复移动,第七气缸435用于将上盖与安装座110内的下壳体装配。
在需要将上盖压入相应安装座110内时,第二推动气缸434启动,移动板431在第二推动气缸434的作用下,在导轨432上沿前后水平方向移动至第七气缸435位于相应安装座110的上方,接着第七气缸435启动,第七气缸435的活塞杆持续向下移动直至完全将上盖与下壳体紧密连接。为了保证移动板431移动过程的稳定,可设置两条导轨432,每条导轨432分别对应两个滑块433。
参照图6以及图7所示,密封圈装配单元500包括第三振动给料盘510、第五气缸模组520以及第六气缸模组530,第五气缸模组520用于将安装座110内完成装配的下壳体以及上盖翻转,第六气缸模组530用于对第三振动给料盘510输送的密封圈进行定位,并且将定位后的密封圈夹取并移动至对应的安装座110处,与翻转后的下壳体装配;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密封圈由第三振动给料盘510持续输出,输出的密封圈首先经第六气缸模组530进行然后进行夹取,接着移动至相应安装座110的上方,相应安装座110内的下壳体在第五气缸模组520的作用下进行翻转,使得下壳体的底部朝上,接着在第六气缸模组530的作用下,将密封圈套于下壳体的底部,完成加机油壳体的装配。
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五气缸模组520包括第三夹取气缸521、翻转气缸522以及第十二气缸523,第三夹取气缸521与翻转气缸522连接,第十二气缸523与翻转气缸522连接,第三夹取气缸521用于将安装座110内完成装配的上盖与下壳体夹取,翻转气缸522可带动第三夹取气缸521沿第四预设路径D4翻转,第十二气缸523用于带动翻转气缸522沿第一预设路径往复移动。第四预设路径D4为沿翻转气缸522的轴线旋转的轨迹,第三夹取气缸521可将对应位置的安装座110内,已经完成装配的上盖与下壳体夹持住,然后通过翻转气缸522的作用将下壳体翻转至底部朝上的位置,第十二气缸523启动,带动翻转之后的下壳体上移,等待与密封圈的装配,密封圈装配完成后,翻转气缸522再次启动将完成装配的加机油口盖翻转至正置的状态,第十二气缸523带动翻转气缸522下移,第三夹取气缸521将加机油口盖放置于安装座110内,由传送带100输送至检测单元600。
为了提高装配装置的通用性,第六气缸模组530采用定位气缸531、第八气缸532以及第九气缸533,第八气缸532与第九气缸533连接,定位气缸531可对由第三振动给料盘510输送的密封圈进行定位,第八气缸532用于将密封圈夹取并且可带动密封圈沿第一预设路径D1往复移动,第九气缸533可带动第八气缸532沿第二预设路径D2往复移动。密封圈被第三振动送料机410送出后在定位气缸531的作用下固定位置,因此第八气缸532在夹取密封圈时,第八气缸532的活塞杆末端设置连接块534,连接块534可伸入密封圈内,连接块534的直径略大于密封圈的直径,由于密封圈具有一定的弹性,连接块534伸入密封圈后可将密封圈撑开以实现夹取,接着第八气缸532的活塞杆回缩带动密封圈上移,再接着第九气缸533启动带动第八气缸532向靠近相应安装座110的位置水平移动,第八气缸532再次启动带动密封圈下移,最后将密封圈套设至已翻转的下壳体的底部,即可完成一个加机油口盖的装配。
采用连接块534伸入密封圈实现密封圈的夹取,能够适应于不同口径的加机油口盖的装配,无需更换安装模具,有利于节省时间,提高装配效率,同时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与通用性。
加机油口盖完成装配后,需要对其进行检测装配是否合格,以避免瑕疵品被安装到发动机中,因此本申请的加机油口盖自动装配装置还设置了检测单元600,参照图8所示,检测单元600包括第七气缸模组610、图像采集组件620、成品箱630以及废品箱640,第七气缸模组610用于将装配完成的加机油口盖夹取移动至图像采集组件620进行图像采集并进行判定,根据判定结构将加机油口盖移动至成品箱630或废品箱640。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加机油口盖完成装配后,由传送带100继续传输至检测单元600,第七气缸模组610可将加机油口盖首先夹持并移动至图像采集组件620处,通过采集加机油口盖图像并经过分析判定加机油口盖的装配是否合格,若判定合格,则由第七气缸模组610移动至成品箱630内,若判定不合格,则由第七气缸模组610移动至废品箱640内。
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七气缸模组610包括第四夹取气缸611、第十气缸612以及第十一气缸613,第四夹取气缸611与第十气缸612连接,第十气缸612与第十一气缸613连接,第四夹取气缸611用于夹取完成装配的加机油口盖,第十气缸612可带动第四夹取气缸611沿第一预设路径D1往复移动,第十一气缸613可带动第十气缸612沿第二预设路径D2往复移动。在对完成装配的加机油口盖进行检测时,首先第四夹取气缸611将加机油口盖夹取,第十气缸612启动,带动第四夹取气缸611上移,在第十一气缸613的作用下,带动第十气缸612移动至图像采集组件620上方,然后将加机油口盖放置于图像采集组件620进行图像采集以及分析,判定结果出来之后,第十气缸612启动带动第四夹取气缸611上移,第十一气缸613再次启动带动第十气缸612水平移动,成品箱630与废品箱640分别设置于第十一气缸613的两端,根据判定结果,第十一气缸613带动第十气缸612向相应的位置水平移动即可。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加机油口盖自动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设有安装座;
下壳体夹取单元,所述下壳体夹取单元包括第一振动给料盘、定位座以及第一气缸模组,所述第一振动给料盘将所述下壳体输送至所述定位座内,所述第一气缸模组用于夹取所述定位座内的所述下壳体,并将所述下壳体装配至所述安装座内;
保温棉装配单元,所述保温棉装配单元包括第二振动给料盘、定位槽以及第二气缸模组,所述第二振动给料盘将所述保温棉输送至所述定位槽内,所述第二气缸模组用于将所述定位槽内的所述保温棉与所述下壳体装配;
上盖夹取装配单元,所述上盖夹取装配单元包括送料机、第三气缸模组和第四气缸模组,所述第三气缸模组用于将所述送料机输送的所述上盖夹取并运送至安装座,所述第四气缸模组用于将所述上盖与所述下壳体装配;
密封圈装配单元,所述密封圈装配单元包括第三振动给料盘、第五气缸模组以及第六气缸模组,所述第五气缸模组用于将所述安装座内完成装配的所述下壳体以及所述上盖翻转,所述第六气缸模组用于对所述第三振动给料盘输送的所述密封圈进行定位,并且将定位后的所述密封圈夹取并移动至对应的所述安装座处,与翻转后的所述下壳体装配;
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七气缸模组、图像采集组件、成品箱以及废品箱,所述第七气缸模组用于将装配完成的加机油口盖夹取移动至所述图像采集组件进行图像采集并进行判定,根据判定结构将所述加机油口盖移动至所述成品箱或所述废品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机油口盖自动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模组包括第一夹取气缸、第一气缸以及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第一气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取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取气缸用于夹取所述定位座内的所述下壳体,所述第二气缸可带动所述第一夹取气缸沿第一预设路径往复移动,所述第一气缸可带动所述第二气缸沿第二预设路径往复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机油口盖自动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缸模组包括第一推动气缸、第三气缸以及第四气缸,所述第二振动给料盘与所述定位槽连通,所述第三气缸与所述第四气缸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气缸可将所述定位槽内的所述保温棉推动至所述定位槽的末端,所述第三气缸用于吸取所述定位槽末端的所述保温棉,并带动所述保温棉沿第一预设路径往复移动,所述第四气缸可带动所述第三气缸沿第三预设路径往复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机油口盖自动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气缸模组包括第二夹取气缸、第五气缸以及第六气缸,所述第二夹取气缸与所述第五气缸连接,所述第五气缸与所述第六气缸连接,所述第二夹取气缸用于将所述送料机上的所述上盖夹取,所述第五气缸可带动所述第二夹取气缸沿第一预设路径往复移动,所述第六气缸可带动所述第五气缸沿第三预设路径往复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机油口盖自动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气缸模组包括移动板、导轨、滑块、第二推动气缸以及第七气缸,所述第七气缸设于所述移动板上,所述滑块设于所述移动板背离所述第七气缸的一侧,所述滑块可与所述导轨配合,所述第二推动气缸可推动所述移动板在所述导轨上沿第三预设路径往复移动,所述第七气缸可沿第一预设路径往复移动,所述第七气缸用于将所述上盖与所述安装座内的下壳体装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机油口盖自动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气缸模组包括第三夹取气缸、翻转气缸以及第十二气缸,所述第三夹取气缸与所述翻转气缸连接,所述第十二气缸与所述翻转气缸连接,所述第三夹取气缸用于将所述安装座内完成装配的所述上盖与所述下壳体夹取,所述翻转气缸可带动所述第三夹取气缸沿第四预设路径翻转,所述第十二气缸用于带动所述翻转气缸沿第一预设路径往复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机油口盖自动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气缸模组包括定位气缸、第八气缸以及第九气缸,所述第八气缸与所述第九气缸连接,所述定位气缸可对由所述第三振动给料盘输送的密封圈进行定位,所述第八气缸用于将所述密封圈夹取并且可带动所述密封圈沿第一预设路径往复移动,所述第九气缸可带动所述第八气缸沿第二预设路径往复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机油口盖自动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气缸模组包括第四夹取气缸、第十气缸以及第十一气缸,所述第四夹取气缸与所述第十气缸连接,所述第十气缸与所述第十一气缸连接,所述第四夹取气缸用于夹取完成装配的加机油口盖,所述第十气缸可带动所述第四夹取气缸沿第一预设路径往复移动,所述第十一气缸可带动所述第十气缸沿第二预设路径往复移动。
CN202311264086.4A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加机油口盖自动装配装置 Pending CN1173592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64086.4A CN117359285A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加机油口盖自动装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64086.4A CN117359285A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加机油口盖自动装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59285A true CN117359285A (zh) 2024-01-09

Family

ID=89390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64086.4A Pending CN117359285A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加机油口盖自动装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5928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69788U (zh) 一种灌装食品加工自动旋盖机
CN105857692A (zh) 一种饮料瓶装盒机
CN217019341U (zh) 一种汽车把手阻尼器全自动组装设备
CN111604689A (zh) 自动化组装机
CN111943109A (zh) 一种药瓶倒药装置
CN117359285A (zh) 一种加机油口盖自动装配装置
CN106829060B (zh) 一种用于给袋式水平包装机的预制袋分袋传送装置
CN217800038U (zh) 一种转盘式自动装油箱机
CN215554679U (zh) 一种异型精油弹力素瓶套膜机
CN110936150A (zh) 齿轮减速器自动装配设备
CN216038571U (zh) 一种灌装加塞旋盖装置
CN221071004U (zh) 一种酱料的灌装设备
CN214357041U (zh) 一种防溢装料模块及食品装罐装置
CN211035164U (zh) 一种流水线式分瓶压盖机
CN210926585U (zh) 一种端子插装装置
CN209776925U (zh) 送罐机构
CN210188958U (zh) 端子与密封圈高效组装机构
CN209579373U (zh) 一种口红组装设备
CN220498328U (zh) 端盖组装机
CN203411073U (zh) 封罐设备中罐体底盖的自动传送装置
CN112158530A (zh) 一种针对打火机加工的定距送料装置
CN220578876U (zh) 一种瓶体自动旋盖机
CN210649333U (zh) 化妆瓶半自动组装机
CN109514248A (zh) 一种灯管装配生产线
CN215439582U (zh) 一种药瓶组合盖自动化组装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