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19341U - 一种汽车把手阻尼器全自动组装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把手阻尼器全自动组装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19341U
CN217019341U CN202220538879.5U CN202220538879U CN217019341U CN 217019341 U CN217019341 U CN 217019341U CN 202220538879 U CN202220538879 U CN 202220538879U CN 217019341 U CN217019341 U CN 2170193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ring
upper shell
lower shell
track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3887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军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uanen Xiame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yuanen Xiame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uanen Xiame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yuanen Xiame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3887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193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193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1934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把手阻尼器全自动组装设备,属于组装机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下壳振动上料机构、下壳输送轨道、一号密封圈振动上料机构、一号密封圈抓取移动机构、成品组装轨道、上壳振动上料机构、上壳输送轨道、二号密封圈振动上料机构、二号密封圈抓取移动机构、上壳转向抓取机构、一号按压机构,本实用新型具有实现自动化组装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把手阻尼器全自动组装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组装机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汽车把手阻尼器全自动组装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交通的不断便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购买汽车。汽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其由众多零配件组成,其中,阻尼器是汽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现有的一种塑料阻尼器,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下壳1、上壳2以及分别套设于下壳1内以及上壳2外的一号密封圈3以及二号密封圈4。
现有技术类似于上述的塑料阻尼器,其在组装时还主要是依靠半人工、半自动的形式对阻尼器进行组装,不仅自动化程度低,而且组装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把手阻尼器全自动组装设备,使得整个过程实现全自动化,无需人工操作,不仅自动化程度高,而且组装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把手阻尼器全自动组装设备,包括下壳振动上料机构,用于输送下壳;下壳输送轨道,与下壳振动上料机构的出料端衔接;一号密封圈振动上料机构,用于输送一号密封圈;一号密封圈抓取移动机构,与一号密封圈振动上料机构出料端衔接,用于抓取一号密封圈并将其放置在下壳输送轨道上的下壳内;成品组装轨道,与下壳输送轨道的出料口衔接。上壳振动上料机构,用于输送上壳;上壳输送轨道,与上壳振动上料机构的出料端衔接;二号密封圈振动上料机构,用于输送二号密封圈;二号密封圈抓取移动机构,与二号密封圈振动上料机构出料端衔接,用于抓取二号密封圈并将其套接在上壳输送轨道上的上壳外周侧;上壳转向抓取机构,与上壳输送轨道的出料端衔接,用于将组装了二号密封圈的上壳转向呈开口向下并将上壳抓取至成品组装轨道上的下壳内;一号按压机构,用于将成品组装轨道上的上壳下压至卡入下壳内,得到成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壳以及下壳会分别通过上壳振动上料机构、下壳振动上料机构进入上壳输送轨道、下壳输送轨道。同时,二号密封圈与一号密封圈会分别通过二号密封圈振动上料机构、一号密封圈振动上料机构上料,并通过二号密封圈抓取移动机构、一号密封圈抓取移动机抓取至上壳或下壳上。
随后装配有一号密封圈的下壳会直接被输送至成品组装轨道内,而装配后二号密封圈的上壳会被上壳转向抓取机构转向至开口向下的状态,并卡入下壳内。
最后,在一号按压机构的按压下,上壳会完全卡入下壳内,得到成品。
整个过程实现全自动化,无需人工操作,不仅自动化程度高,而且组装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一号密封圈抓取移动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一端竖直贯穿有若干同轴设置的扇形孔;移动板,与机架表面滑移连接,所述移动板靠近一号密封圈振动上料机构的一端开设有用于缓存一号密封圈的接料口;一号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移动板水平移动并使接料口位于扇形孔上方;一号安装架,位于扇形孔上方;若干套接爪,同轴固定一号安装架底部,并与扇形孔一一对应;所述套接爪合围成的环形机构直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且其用于套设一号密封圈;滑套,套设在若干套接爪外侧;所述一号安装架上安装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端穿过一号安装架并与滑套固定;二号安装架,水平滑移在机架顶部,且一号安装架竖直滑移在二号安装架上;所述二号安装架上安装有用于驱动一号安装架竖直滑移的二号驱动组件,所述机架上安装有用于驱动二号安装架水平滑移的三号驱动组件,在三号驱动组件驱动后,所述套接爪位于下壳输送轨道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下壳振动上料机构排出的一号密封圈会被输送至移动板的接料口内,当移动板上的接料口在接到一号密封圈后,一号驱动组件会驱动移动板移动至接料口与扇形孔对位,此时接料口内的一号密封圈会位于扇形孔正上方。
随后,二号驱动组件会驱动整个一号安装架向下移动,固定于一号安装架底部的套接爪会穿过接料口并穿入扇形孔内。此时,由于套接爪底部的合围直径小于一号密封圈的内径,因此套接爪在穿入底部扇形孔内前会直接穿过一号密封圈,随着一号密封圈在套接爪上向上移动,一号密封圈会套紧在套接爪直径较大的顶部,实现一号密封圈与套接爪的相对固定。
随后通过三号驱动组件能够带动一号密封圈、一号安装架以及二号安装架一同移动至下壳输送轨道上方。然后,二号驱动组件会再次驱动整个一号安装架向下移动,使得套接爪以及一号密封圈位于下壳内。然后,升降气缸的输出轴伸长,滑套会将套接爪上的一号密封圈推送至下壳内,实现一号密封圈与下壳的组装。
组装后,通过一号驱动组件以及二号驱动组件驱动一号、二号、三号安装架复位即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二号按压机构,所述二号按压机构固定于下壳输送轨道上方且介于下壳振动上料机构与一号安装架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号按压机构能够将一号密封圈下压至下壳内部的较低位置,避免一号密封圈脱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三号按压机构,所述三号按压机构固定于下壳输送轨道上方且介于一号安装架与成品组装轨道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号按压机构能够将二号密封圈下压至上壳外周壁的较低位置,避免二号密封圈脱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二号密封圈抓取移动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一端竖直贯穿有若干同轴设置的扇形孔;移动板,与机架表面滑移连接,所述移动板靠近二号密封圈振动上料机构的一端开设有用于缓存二号密封圈的接料口;一号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移动板水平移动并使接料口位于扇形孔上方;一号安装架,位于扇形孔上方;若干套接爪,同轴固定一号安装架底部,并与扇形孔一一对应;所述套接爪合围成的环形机构直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且用于套设二号密封圈;滑套,套设在若干套接爪外侧;所述一号安装架上安装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端穿过一号安装架并与滑套固定;二号安装架,水平滑移在机架顶部,且一号安装架竖直滑移在二号安装架上;所述二号安装架上安装有用于驱动一号安装架竖直滑移的二号驱动组件,所述机架上安装有用于驱动二号安装架水平滑移的三号驱动组件,在三号驱动组件驱动后,所述套接爪位于上壳输送轨道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上壳振动上料机构排出的二号密封圈会被输送至移动板的接料口内,当移动板上的接料口在接到二号密封圈后,一号驱动组件会驱动移动板移动至接料口与扇形孔对位,此时接料口内的二号密封圈会位于扇形孔正上方。
随后,二号驱动组件会驱动整个一号安装架向下移动,固定于一号安装架底部的套接爪会穿过接料口并穿入扇形孔内。此时,由于套接爪底部的合围直径小于二号密封圈的内径,因此套接爪在穿入底部扇形孔内前会直接穿过二号密封圈,随着二号密封圈在套接爪上向上移动,二号密封圈会套紧在套接爪直径较大的顶部,实现二号密封圈与套接爪的相对固定。
随后通过三号驱动组件能够带动二号密封圈、一号安装架以及二号安装架一同移动至下壳输送轨道上方。然后,二号驱动组件会再次驱动整个一号安装架向下移动,使得套接爪以及二号密封圈位于下壳内。然后,升降气缸的输出轴伸长,滑套会将套接爪上的二号密封圈推送至下壳内,实现二号密封圈与下壳的组装。
组装后,通过一号驱动组件以及二号驱动组件驱动一号、二号、三号安装架复位即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壳转向抓取机构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翻转电机,所述翻转电机的输出轴上水平固定有旋转板,所述旋转板的两端均固定有气动手指,所述气动手指延伸至上壳输送轨道的上方;所述上壳转向抓取机构还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底座,滑移连接于底座上的滑移块,所述滑移块上开设有用于供气动手指上夹持的上壳放置的缓存槽;所述上壳转向抓取机构还包括通过气缸驱动水平滑移在机架上的三号安装架、通过气缸驱动竖直滑移在三号安装架上的四号安装架,所述四号安装架上安装有用于夹取缓存槽内上壳的气动手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翻转电机的输出轴旋转180°,即可实现将组装了二号密封圈的上壳转向呈开口向下的状态,翻转后的上壳会落入缓存槽内,随后通过气动手指的夹取以及三号安装架以及四号安装架的抬升-平移-下降即可将上壳抓取至成品组装轨道上的下壳内,实现初步装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用于将下壳输送轨道、成品组装轨道、上壳输送轨道上的单个下壳或上壳向组装方向输送的往复送料机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往复送料机构包括一号安装板,所述一号安装板上朝向下壳输送轨道与成品组装轨道或上壳输送轨道方向固定有若干定位板,所述定位板靠近下壳输送轨道或成品组装轨道或上壳输送轨道的一端开设有供下壳或上壳卡入的限位口;
所述往复送料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一号安装板远离下壳输送轨道以及成品组装轨道的一号驱动件、用于安装一号驱动件的二号安装板、用于驱动二号安装板沿下壳输送轨道方向移动的二号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往复送料机构能够通过“口”字形的往复方向精准定位每个工序的产品位置,避免上下壳对位不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壳振动上料机构与下壳输送轨道衔接处、上壳振动上料机构与上壳输送轨道衔接处均设置有临时阻挡机构;所述临时阻挡机构用于临时阻挡下壳进入下壳输送轨道内或临时阻挡上壳进入上壳输送轨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临时阻挡机构能够使得物料一个一个的进入装配后道工序,临时阻挡后续上壳与下壳的送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壳振动上料机构与下壳输送轨道衔接处、上壳振动上料机构与上壳输送轨道衔接处均呈错位设置;所述临时阻挡机构包括输送块,所述输送块上开设有滑道,所述滑道内滑移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通过安装在机架上的气缸驱动,所述滑块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单个下壳的容纳槽,所述输送块的两侧错位开设有用于供单个下壳或上壳通过的通道;所述临时阻挡机构还包括朝向容纳槽方向的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与控制器以及气缸电性连接,当感应器感应到产品进入容纳槽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气缸推动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最先的下壳或上壳会被振动上料至容纳槽内,当感应器感应到产品进入容纳槽后,控制器会控制气缸推动滑块,使得单个下壳或上壳进入后道工序,不仅能够阻挡后续下壳或上壳,还能够自动化的输送单个下壳或上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设置下壳振动上料机构、下壳输送轨道、一号密封圈振动上料机构、一号密封圈抓取移动机构、成品组装轨道、上壳振动上料机构、上壳输送轨道、二号密封圈振动上料机构、二号密封圈抓取移动机构、上壳转向抓取机构、一号按压机构,上壳以及下壳会分别通过上壳振动上料机构、下壳振动上料机构进入上壳输送轨道、下壳输送轨道。
同时,二号密封圈与一号密封圈会分别通过二号密封圈振动上料机构、一号密封圈振动上料机构上料,并通过二号密封圈抓取移动机构、一号密封圈抓取移动机抓取至上壳或下壳上。
随后装配有一号密封圈的下壳会直接被输送至成品组装轨道内,而装配后二号密封圈的上壳会被上壳转向抓取机构转向至开口向下的状态,并卡入下壳内。
最后,在一号按压机构的按压下,上壳会完全卡入下壳内,得到成品。整个过程实现全自动化,无需人工操作,不仅自动化程度高,而且组装效率高;
2、通过设置临时阻挡机构,能够使得物料一个一个的进入装配后道工序,临时阻挡后续上壳与下壳的送料。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塑料阻尼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第一视角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第二视角图;
图5为图4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的第三视角图;
图7为图6中E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7中F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中上壳与套接爪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4中D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本实施例中往复送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下壳;2、上壳;3、一号密封圈;4、二号密封圈;5、机架;6、下壳振动上料机构;7、下壳输送轨道;8、一号密封圈振动上料机构;9、一号密封圈抓取移动机构;901、机架;902、扇形孔;903、移动板;904、接料口;905、一号驱动组件;906、一号安装架;907、套接爪;908、滑套;909、升降气缸;910、二号安装架;911、二号驱动组件;912、三号驱动组件;10、成品组装轨道;11、上壳振动上料机构;12、上壳输送轨道;13、二号密封圈振动上料机构;14、二号密封圈抓取移动机构;15、上壳转向抓取机构;1501、翻转电机;1502、旋转板;1503、气动手指一;1504、底座;1505、滑移块;1506、缓存槽;1507、三号安装架;1508、气缸一;1509、四号安装架;1510、气动手指二;1511、气缸;16、一号按压机构;17、二号按压机构;18、三号按压机构;19、往复送料机构;1901、一号安装板;1902、定位板;19021、限位口;1903、一号驱动件;1904、二号安装板;1905、二号驱动件;20、临时阻挡机构;2001、输送块;2002、滑道;2003、滑块;2004、气缸三;2005、容纳槽;2006、通道;2007、感应器;21、三号安装板;22、防脱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汽车把手阻尼器全自动组装设备,参照图2,包括下壳振动上料机构6与上壳振动上料机构11,下壳振动上料机构6与上壳振动上料机构11均为震动盘(下壳振动上料机构的震动盘未示出),下壳振动上料机构6用于输送下壳1,上壳振动上料机构11用于输送上壳2,下壳1与上壳2在上料机构输出时均呈开口向上的状态。
参照图2与图3,下壳振动上料机构6的出料端衔接有呈线性的下壳输送轨道7,上壳振动上料机构11的出料端衔接有呈线性的上壳输送轨道12。下壳振动上料机构6与下壳输送轨道7衔接处、上壳振动上料机构11与上壳输送轨道12衔接处均呈错位设置。
下壳振动上料机构6与下壳输送轨道7衔接处、上壳振动上料机构11与上壳输送轨道12衔接处均设置有临时阻挡机构20,临时阻挡机构20用于临时阻挡多个下壳1同时进入下壳输送轨道7内或临时阻挡多个上壳2同时进入上壳输送轨道12内,只允许单个上壳2或下壳1通过。
参照图3,临时阻挡机构20包括固定在机架二5上的输送块2001,输送块2001上开设有滑道2002,输送块2001的两侧错位开设有用于供单个下壳1或上壳2进入或输出的通道2006。
滑道2002内滑移连接有滑块2003,滑块2003通过安装在机架二5上的气缸三2004驱动,气缸三2004启动后,滑块2003会在滑道2002内滑移。
滑块2003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单个下壳1的容纳槽2005,容纳槽2005与其中一个通道2006连通,当滑块2003滑移后,容纳槽2005会与另一个通道2006连通。
临时阻挡机构20还包括朝向容纳槽2005方向的感应器2007,感应器2007具体为红外感应器2007,感应器2007与控制器以及气缸三2004电性连接,当感应器2007感应到产品进入容纳槽2005后,控制器会控制气缸三2004推动滑块2003。
参照图4,密封圈自动组装机还包括用于输送一号密封圈3的一号密封圈振动上料机构8,用于输送二号密封圈4的二号密封圈振动上料机构13,一号密封圈振动上料机构8与二号密封圈振动上料机构13均为震动盘。
一号密封圈振动上料机构8的出料端衔接有一号密封圈抓取移动机构9,其用于抓取一号密封圈3并将其放置在下壳输送轨道7上的下壳1内。二号密封圈振动上料机构13的出料端衔接有二号密封圈抓取移动机构14,其用于抓取二号密封圈4并将其套接在上壳输送轨道12上的上壳2外周侧。
参照图5,其中,一号密封圈抓取移动机构9包括部分机架一901,部分机架一901的一端竖直贯穿有若干同轴设置的扇形孔902。一号密封圈抓取移动机构9还包括与机架一901上表面水平滑移连接的移动板903,移动板903靠近一号密封圈振动上料机构8的一端开设有用于缓存一号密封圈3的接料口904。从一号密封圈振动上料机构8的出料端排出的一号密封圈3会输送至接料口904内。
移动板903顶部设置有与机架一901固定的防脱板22(图5中已隐藏,图7中显示),防脱板22用于防止一号密封圈3从接料口904顶部脱出。
一号密封圈抓取移动机构9还包括用于驱动移动板903水平移动,并使接料口904位于扇形孔902上方的一号驱动组件905,一号驱动组件905为气缸,其固定安装在机架一901上。当一号驱动组件905启动后,接料口904内的一号密封圈3会移动至扇形孔902上方。
参照图5,扇形孔902上方设有一号安装架906(图中显示的一号安装架(906)已被水平驱动至下壳输送轨道(7)的上方)。
参照图6、图7、图8,一号安装架906底部同轴固定有若干套接爪907,若干套接爪907呈圆形同轴设置并与扇形孔902一一对应。套接爪907合围成的环形机构直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其最小直径小于一号密封圈3的内径,其最大直径大于一号密封圈3的内径,当一号密封圈3位于其直径较大的位置时会套紧套接爪907,一号密封圈3不会脱落。
参照图7与图8,若干套接爪907外周测套设有滑套908,一号安装架906上安装有升降气缸909,升降气缸909的输出端穿过一号安装架906并与滑套908固定。
当升降气缸909输出轴伸长时,滑套908会在套接爪907上向下滑移,使得套接在套接爪907上的一号密封圈3从套接爪907上脱落。
一号密封圈抓取移动机构9还包括水平滑移在机架二5顶部的二号安装架910,一号安装架906竖直滑移在二号安装架910上。二号安装架910上安装有用于驱动一号安装架906竖直滑移的二号驱动组件911,机架二5上安装有用于驱动二号安装架910水平滑移的三号驱动组件912,二号驱动组件911与三号驱动组件912均为气缸。
在三号驱动组件912驱动后,套接爪907会从扇形孔902的上方移动至下壳输送轨道7的上方。同时,下壳1进入下壳输送轨道7后会位于套接爪907的正下方,此时通过二号驱动组件911能够将套接爪907下移至下壳输送轨道7的下壳1内,再通过控制升降气缸909的输出轴伸长即可将套接爪907上的密封圈脱至下壳1内。
同样的,二号密封圈抓取移动机构14包括部分机架一901,部分机架一901的一端竖直贯穿有若干同轴设置的扇形孔902。二号密封圈抓取移动机构14还包括与机架一901上表面水平滑移连接的移动板903,移动板903靠近一号密封圈振动上料机构8的一端开设有用于缓存二号密封圈4的接料口904。从一号密封圈振动上料机构8的出料端排出的二号密封圈4会输送至接料口904内。
移动板903顶部设置有与机架一901固定的防脱板22(图5中已隐藏,图7中显示),防脱板22用于防止二号密封圈4从接料口904顶部脱出。
二号密封圈抓取移动机构14还包括用于驱动移动板903水平移动,并使接料口904位于扇形孔902上方的一号驱动组件905,一号驱动组件905为气缸,其固定安装在机架一901上。当一号驱动组件905启动后,接料口904内的二号密封圈4会移动至扇形孔902上方。
参照图5,扇形孔902上方设有一号安装架906(图中显示的一号安装架(906)已被水平驱动至上壳输送轨道(12)的上方)。
参照图6、图7、图8,一号安装架906底部同轴固定有若干套接爪907,若干套接爪907呈圆形同轴设置并与扇形孔902一一对应。套接爪907合围成的直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其最小直径小于二号密封圈4的内径,其最大直径大于二号密封圈4的内径,当二号密封圈4位于其直径较大的位置时会套紧套接爪907,二号密封圈4不会脱落。
参照图9,若干套接爪907外周侧套设有滑套908,一号安装架906上安装有升降气缸909,升降气缸909的输出端穿过一号安装架906并与滑套908固定。
当升降气缸909输出轴伸长时,滑套908会在套接爪907上向下滑移,使得套接在套接爪907上的二号密封圈图中未示出从套接爪907上脱落至上壳2的外周壁。
二号密封圈抓取移动机构14还包括水平滑移在机架二5顶部的二号安装架910,一号安装架906竖直滑移在二号安装架910上。二号安装架910上安装有用于驱动一号安装架906竖直滑移的二号驱动组件911,机架二5上安装有用于驱动二号安装架910水平滑移的三号驱动组件912,二号驱动组件911与三号驱动组件912均为气缸。
在三号驱动组件912驱动后,套接爪907会从扇形孔902的上方移动至上壳输送轨道12的上方。同时,上壳2进入上壳输送轨道12后会位于套接爪907的正下方,此时通过二号驱动组件911能够将套接爪907下移至上壳输送轨道12的上壳2内,再通过控制升降气缸909的输出轴伸长即可将套接爪907上的密封圈脱至上壳2的外周壁。
参照图4或图6,密封圈自动组装机还包括成品组装轨道10,成品组装轨道10与下壳输送轨道7的出料口线性衔接,成品组装轨道10与上壳输送轨道12的出料端通过以及上壳转向抓取机构15衔接,上壳转向抓取机构15能够将组装了二号密封圈4的上壳2转向成开口向下的状态,并将上壳2抓取至成品组装轨道10上的下壳1内。
参照图10,上壳转向抓取机构15包括固定于机架二5上的翻转电机1501,翻转电机1501具体为步进电机,翻转电机1501的输出轴上水平固定有旋转板1502,当翻转电机1501的输出轴旋转180°后,旋转板1502的两端换位并朝向相反。
旋转板1502的两端均固定有气动手指一1503,其中一端的气动手指一1503延伸至上壳输送轨道12的上方,其能够抓取上壳输送轨道12上的上壳2。气动手指一1503属于现有技术,能够夹住物品,在此不再赘述。
上壳转向抓取机构15还包括安装在机架二5上的底座1504,滑移连接于底座1504上的滑移块1505,滑移块1505通过气缸(图中未标识)驱动滑移。滑移块1505上开设有缓存槽1506,缓存槽1506用于供气动手指一1503上夹持的上壳2放置进入,当上壳2经过前述气动手指一1503后,放置于缓存槽1506内的上壳2会呈开口向下的状态。
上壳转向抓取机构15还包括通过气缸一1508驱动水平滑移在机架二5上的三号安装架1507、通过气缸二1511驱动竖直滑移在三号安装架1507上的四号安装架1509。四号安装架1509上安装有用于夹取缓存槽1506内上壳2的气动手指二1510。此处的气动手指二1510能够将缓存槽1506内的上壳2初步卡入成品组装轨道10上的下壳1内(如图11所示)。
参照图4或图6,密封圈自动组装机还包括二号按压机构17和三号按压机构18,二号按压机构17固定于下壳输送轨道7的上方且介于下壳振动上料机构6与一号安装架906之间,三号按压机构18固定于下壳输送轨道7的上方且介于一号安装架906与成品组装轨道10之间。
二号按压机构17与三号按压机构18均包括部分机架二5以及竖直固定在机架二5上的气缸,当下壳1在下壳输送轨道7上移动至上述气缸的下方时,二号按压机构17的杆状输出端会将下壳1压正,三号按压机构18的筒状输出端则会穿入下壳1内并将下壳1内的一号密封圈3压实。
参照图6,密封圈自动组装机还包括位于成品组装轨道10上方的一号按压机构16,一号按压机构16位于上壳转向抓取机构15的后方,其包括部分机架二5以及竖直固定于机架二5上的气缸。当下壳1移动至气缸上述气缸的下方时,此气缸能够将成品组装轨道10上的上壳2下压至完全卡入下壳1内,得到成品。
参照图4、6与图12,密封圈自动组装机还包括有用于将下壳输送轨道7、成品组装轨道10、上壳输送轨道12上的单个下壳1或上壳2向组装方向输送的往复送料机构19。
往复送料机构19包括一号安装板1901,一号安装板1901上朝向下壳输送轨道7与成品组装轨道10或上壳输送轨道12方向固定有若干定位板1902,定位板1902靠近下壳输送轨道7、成品组装轨道10或上壳输送轨道12的一端开设有供下壳1或上壳2卡入的限位口19021;
往复送料机构19还包括用于驱动一号安装板1901远离下壳输送轨道7以及成品组装轨道10的一号驱动件1903、用于安装一号驱动件1903的二号安装板1904、用于驱动二号安装板1904沿下壳输送轨道7方向移动的二号驱动件1905、用于安装二号驱动件1905的三号安装板21。
其中,一号驱动件1903与二号驱动件1905均为气缸,二号安装板1904与三号安装板21上均设有导轨(图中未标识),导轨与二号安装板1904以及一号安装板1901配合实现导向。往复送料机构能够通过“口”字形的运动轨迹一步一个的向组装方向输送产品并精准地定位每个产品的位置,避免上下壳对位不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及有益效果如下:
成品的组装流程为:下壳1进入-下壳1在下壳输送轨道7上被压实-在下壳1内装配一号密封圈3-将装配有二号密封圈4的上壳2初步卡入下壳1内-将上壳2压实在下壳1内,得到成品。具体组装过程如下:
上壳2以及下壳1会分别通过上壳振动上料机构11、下壳振动上料机构6进行上料,随后被临时阻挡机构20阻挡,一次输送一个上壳2或下壳1至上壳输送轨道12、下壳输送轨道7。
经过往复送料机构19的输送,上壳2会一步一个的在上壳输送轨道12内输送至后道加工工序;下壳1会一步一个的在下壳输送轨道7内输送至后道加工工序;成品组装轨道10上的产品也会一步一个的向组装方向输送。
同时,二号密封圈4与一号密封圈3会分别通过二号密封圈振动上料机构13、一号密封圈振动上料机构8上料,并通过二号密封圈抓取移动机构14、一号密封圈3抓取移动机抓取至上壳2外周侧或下壳1内侧。
经过二号按压机构17与三号挤压机构的挤压,密封圈会装配至上壳2或下壳1的较深位置。随后,装配有一号密封圈3的下壳1会被直接输送至成品组装轨道10内,而装配后二号密封圈4的上壳2会被上壳转向抓取机构15转向至开口向下的状态,并卡入下壳1内。
最后,在一号按压机构16的按压下,上壳2会完全卡入下壳1内,得到成品。
整个过程实现全自动化,无需人工操作,不仅自动化程度高,而且组装效率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把手阻尼器全自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括下壳振动上料机构(6),用于输送下壳(1);
下壳输送轨道(7),与下壳振动上料机构(6)的出料端衔接;
一号密封圈振动上料机构(8),用于输送一号密封圈(3);
一号密封圈抓取移动机构(9),与一号密封圈振动上料机构(8)出料端衔接,用于抓取一号密封圈(3)并将其放置在下壳输送轨道(7)上的下壳(1)内;
成品组装轨道(10),与下壳输送轨道(7)的出料口衔接;
上壳振动上料机构(11),用于输送上壳(2);
上壳输送轨道(12),与上壳振动上料机构(11)的出料端衔接;
二号密封圈振动上料机构(13),用于输送二号密封圈(4);
二号密封圈抓取移动机构(14),与二号密封圈振动上料机构(13)出料端衔接,用于抓取二号密封圈(4)并将其套接在上壳输送轨道(12)上的上壳(2)外周侧;
上壳转向抓取机构(15),与上壳输送轨道(12)的出料端衔接,用于将组装了二号密封圈(4)的上壳(2)转向呈开口向下并将上壳(2)抓取至成品组装轨道(10)上的下壳(1)内;
一号按压机构(16),用于将成品组装轨道(10)上的上壳(2)下压至卡入下壳(1)内,得到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把手阻尼器全自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密封圈抓取移动机构(9)包括:
机架一(901),所述机架一(901)的一端竖直贯穿有若干同轴设置的扇形孔(902);
移动板(903),与机架一(901)表面滑移连接,所述移动板(903)靠近一号密封圈振动上料机构(8)的一端开设有用于缓存一号密封圈(3)的接料口(904);
一号驱动组件(905),用于驱动移动板(903)水平移动并使接料口(904)位于扇形孔(902)上方;
一号安装架(906),位于扇形孔(902)上方;
若干套接爪(907),同轴固定于一号安装架(906)底部,并与扇形孔(902)一一对应;所述套接爪(907)合围成的直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且其用于套设一号密封圈(3);
滑套(908),套设在若干套接爪(907)外侧;所述一号安装架(906)上安装有升降气缸(909),所述升降气缸(909)的输出端穿过一号安装架(906)并与滑套(908)固定;
二号安装架(910),水平滑移在机架二(5)顶部,且一号安装架(906)竖直滑移在二号安装架(910)上;所述二号安装架(910)上安装有用于驱动一号安装架(906)竖直滑移的二号驱动组件(911),所述机架二(5)上安装有用于驱动二号安装架(910)水平滑移的三号驱动组件(912),在三号驱动组件(912)驱动后,所述套接爪(907)位于下壳输送轨道(7)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把手阻尼器全自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号按压机构(17),所述二号按压机构(17)固定于下壳输送轨道(7)上方且介于下壳振动上料机构(6)与一号安装架(906)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把手阻尼器全自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号按压机构(18),所述三号按压机构(18)固定于下壳输送轨道(7)上方且介于一号安装架(906)与成品组装轨道(1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把手阻尼器全自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密封圈抓取移动机构(14)包括:
机架一(901),所述机架一(901)的一端竖直贯穿有若干同轴设置的扇形孔(902);
移动板(903),与机架一(901)表面滑移连接,所述移动板(903)靠近二号密封圈振动上料机构(13)的一端开设有用于缓存二号密封圈(4)的接料口(904);
一号驱动组件(905),用于驱动移动板(903)水平移动并使接料口(904)位于扇形孔(902)上方;
一号安装架(906),位于扇形孔(902)上方;
若干套接爪(907),同轴固定于一号安装架(906)底部,并与扇形孔(902)一一对应;所述套接爪(907)合围成的直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且用于套设二号密封圈(4);
滑套(908),套设在若干套接爪(907)外侧;所述一号安装架(906)上安装有升降气缸(909),所述升降气缸(909)的输出端穿过一号安装架(906)并与滑套(908)固定;
二号安装架(910),水平滑移在机架二(5)顶部,且一号安装架(906)竖直滑移在二号安装架(910)上;所述二号安装架(910)上安装有用于驱动一号安装架(906)竖直滑移的二号驱动组件(911),所述机架二(5)上安装有用于驱动二号安装架(910)水平滑移的三号驱动组件(912),在三号驱动组件(912)驱动后,所述套接爪(907)位于上壳输送轨道(12)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把手阻尼器全自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转向抓取机构(15)包括固定于机架二(5)上的翻转电机(1501),所述翻转电机(1501)的输出轴上水平固定有旋转板(1502),所述旋转板(1502)的两端均固定有气动手指一(1503),所述气动手指一(1503)延伸至上壳输送轨道(12)的上方;
所述上壳转向抓取机构(15)还包括安装在机架二(5)上的底座(1504),滑移连接于底座(1504)上的滑移块(1505),所述滑移块(1505)上开设有用于供气动手指一(1503)上夹持的上壳(2)放置的缓存槽(1506);
所述上壳转向抓取机构(15)还包括通过气缸一(1508)驱动水平滑移在机架二(5)上的三号安装架(1507)、通过气缸二(1511)驱动竖直滑移在三号安装架(1507)上的四号安装架(1509),所述四号安装架(1509)上安装有用于夹取缓存槽(1506)内上壳(2)的气动手指二(15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把手阻尼器全自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下壳输送轨道(7)、成品组装轨道(10)、上壳输送轨道(12)上的单个下壳(1)或上壳(2)向组装方向输送的往复送料机构(1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把手阻尼器全自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送料机构(19)包括一号安装板(1901),所述一号安装板(1901)上朝向下壳输送轨道(7)与成品组装轨道(10)或上壳输送轨道(12)方向固定有若干定位板(1902),所述定位板(1902)靠近下壳输送轨道(7)或成品组装轨道(10)或上壳输送轨道(12)的一端开设有供下壳(1)或上壳(2)卡入的限位口(19021);
所述往复送料机构(19)还包括用于驱动一号安装板(1901)远离下壳输送轨道(7)以及成品组装轨道(10)的一号驱动件(1903)、用于安装一号驱动件(1903)的二号安装板(1904)、用于驱动二号安装板(1904)沿下壳输送轨道(7)方向移动的二号驱动件(190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把手阻尼器全自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振动上料机构(6)与下壳输送轨道(7)衔接处、上壳振动上料机构(11)与上壳输送轨道(12)衔接处均设置有临时阻挡机构(20);
所述临时阻挡机构(20)用于临时阻挡多个下壳(1)进入下壳输送轨道(7)内或临时阻挡多个上壳(2)进入上壳输送轨道(12)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汽车把手阻尼器全自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振动上料机构(6)与下壳输送轨道(7)衔接处、上壳振动上料机构(11)与上壳输送轨道(12)衔接处均呈错位设置;
所述临时阻挡机构(20)包括输送块(2001),所述输送块(2001)上开设有滑道(2002),所述滑道(2002)内滑移连接有滑块(2003),所述滑块(2003)通过安装在机架二(5)上的气缸三(2004)驱动,所述滑块(2003)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单个下壳(1)的容纳槽(2005),所述输送块(2001)的两侧错位开设有用于供单个下壳(1)或上壳(2)通过的通道(2006);
所述临时阻挡机构(20)还包括朝向容纳槽(2005)方向的感应器(2007),所述感应器(2007)与控制器以及气缸三(2004)电性连接,当感应器(2007)感应到产品进入容纳槽(2005)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气缸三(2004)推动滑块(2003)。
CN202220538879.5U 2022-03-12 2022-03-12 一种汽车把手阻尼器全自动组装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0193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38879.5U CN217019341U (zh) 2022-03-12 2022-03-12 一种汽车把手阻尼器全自动组装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38879.5U CN217019341U (zh) 2022-03-12 2022-03-12 一种汽车把手阻尼器全自动组装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19341U true CN217019341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53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38879.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019341U (zh) 2022-03-12 2022-03-12 一种汽车把手阻尼器全自动组装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1934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85447A (zh) * 2022-10-08 2022-11-04 常州市金马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聚四氟乙烯输送包装设备及其包装方法
CN116713736A (zh) * 2023-08-04 2023-09-08 宁波市众安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阻尼器自动化组装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85447A (zh) * 2022-10-08 2022-11-04 常州市金马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聚四氟乙烯输送包装设备及其包装方法
CN116713736A (zh) * 2023-08-04 2023-09-08 宁波市众安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阻尼器自动化组装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019341U (zh) 一种汽车把手阻尼器全自动组装设备
CN111843469B (zh) 过滤器自动装配设备
CN112518312B (zh) 一种微型轻触开关的全自动组装设备
CN113500396A (zh) 一种o型圈自动组装装置
CN112247568B (zh) 电磁阀组件安装设备
CN215999411U (zh) 一种线圈锁附和密封圈组装机
CN113790217A (zh) 一种轴承滚针装配设备
CN110871356B (zh) 门锁旋钮组件的自动组装机
CN213795153U (zh) 自动螺丝螺母装配专机
CN110773997B (zh) 一种换热器板束自动组装装置
CN109108902B (zh) 一种减震胶垫上线方法及装置
CN108907712B (zh) 一种玻璃瓶生产装配设备
CN217478343U (zh) 一种风叶的自动上料机构
CN217413035U (zh) 一种组装设备
CN116604315A (zh) 圆柱电池端盖安装设备
CN111098113A (zh) 冰箱门开关自动装配机及其扭簧自动上料机构
CN215035207U (zh) 一种水阀装配设备
CN116475744A (zh) 联轴器装配机
CN113880021B (zh) 一种自动封盖装置
CN216336474U (zh) 一种自动封盖装置
CN212288829U (zh) 一种胶圈自动化套装设备
CN107336007B (zh) 一种带有轴杆卡簧组装的摩托车仪表机芯的组装设备
CN112723277A (zh) 一种自动开罐机
CN210349797U (zh) 一种半导体片传送结构
CN211680794U (zh) 冰箱门开关自动装配机及其扭簧自动上料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