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01974A - 辅助下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辅助下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01974A
CN117301974A CN202311490627.5A CN202311490627A CN117301974A CN 117301974 A CN117301974 A CN 117301974A CN 202311490627 A CN202311490627 A CN 202311490627A CN 117301974 A CN117301974 A CN 1173019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target
support plate
state
target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9062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301974B (zh
Inventor
郑见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gjia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gjia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gjia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gjia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9062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01974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311490627.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73019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73019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019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3019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019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1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til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1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rotatable, e.g. to permit easy ac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tiltable, e.g. to permit easy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辅助下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辅助下车方法包括:响应于座椅状态调整指令,从车内的多个座椅中确定出目标座椅;目标座椅上存在乘坐人员;对目标座椅的座椅状态进行调整,以及开启与目标座椅对应的目标车门,以使目标座椅上的乘坐人员起身从目标车门下车。本发明能够达到使用户在下车过程中实现起身轻松,开门省力的目的,具有舒适的下车体验。

Description

辅助下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辅助下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汽车的使用越来越普及,当用户从车内的舒适坐姿起身下车时,总会感到起身困难、开门费力,容易造成用户体验差的问题。
因此,亟需一种辅助下车方法,能够使用户在下车过程中实现起身轻松,开门省力的目的,具有舒适的下车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辅助下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用户下车过程中起身困难、开门费力,容易造成用户体验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辅助下车方法,包括:
响应于座椅状态调整指令,从车内的多个座椅中确定出目标座椅;所述目标座椅上存在乘坐人员;
对所述目标座椅的座椅状态进行调整,以及开启与所述目标座椅对应的目标车门,以使目标座椅上的乘坐人员起身从所述目标车门下车。
本发明提供的辅助下车方法,通过对存在乘坐人员的目标座椅的座椅状态进行调整,以及开启与目标座椅对应的目标车门,以使目标座椅上的乘坐人员起身从目标车门下车,达到使用户在下车过程中实现起身轻松,开门省力的目的,具有舒适的下车体验。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响应于座椅状态调整指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用户在所述显示界面的滑动操作,所述显示界面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当检测到用户从所述第一区域滑动至所述第二区域时,确定所述用户存在下车需求,并根据所述下车需求生成所述座椅状态调整指令。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座椅状态包括:坐垫支撑板的水平倾斜角度和靠背支撑板的垂直倾斜角度;对所述目标座椅的座椅状态进行调整,包括:
将所述目标座椅的坐垫支撑板的水平倾斜角度设置为第一预设角度,以及将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支撑板的垂直倾斜角度设置为第二预设角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将所述目标座椅的坐垫支撑板的水平倾斜角度设置为第一预设角度,包括:
调整所述坐垫支撑板的第一支柱的伸缩值,以及所述坐垫支撑板的第二支柱的伸缩值,以使所述目标座椅的坐垫支撑板的水平倾斜角度为所述第一预设角度;
将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支撑板的垂直倾斜角度设置为第二预设角度,包括:
调整所述靠背支撑板的第三支柱的伸缩值,以及所述靠背支撑板的第四支柱的伸缩值,以使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支撑板的垂直倾斜角度为所述第二预设角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座椅状态包括:座椅的面向方向;对所述目标座椅的座椅状态进行调整,还包括:
将所述目标座椅的面向方向由面向车前方向调整为面向车门方向。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乘坐人员完成下车后,再次对所述目标座椅的座椅状态进行调整,以使所述目标座椅调整为座椅默认状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座椅的座椅状态图,将所述座椅状态图与预设座椅状态图进行比对;
根据比对结果判断所述目标座椅是否调整为座椅默认状态。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辅助下车装置,包括:
座椅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座椅状态调整指令,从车内的多个座椅中确定出目标座椅;所述目标座椅上存在乘坐人员;
座椅调整模块,用于对所述目标座椅的座椅状态进行调整,以及开启与所述目标座椅对应的目标车门,以使目标座椅上的乘坐人员起身从所述目标车门下车。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和处理器之间互相通信连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处理器通过执行计算机指令,从而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其对应的任一实施方式的辅助下车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其对应的任一实施方式的辅助下车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辅助下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辅助下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座椅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辅助下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辅助下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坐垫支撑板和靠背支撑板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辅助下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内辅助下车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汽车内辅助下车设备进行辅助下车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辅助下车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辅助下车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辅助下车方法,可用于上述的车内辅助下车装置的控制单元,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辅助下车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响应于座椅状态调整指令,从车内的多个座椅中确定出目标座椅;所述目标座椅上存在乘坐人员。
具体地,座椅状态调整指令是基于用户的下车需求生成的。当用户想要下车时可以在车内显示界面上选择与下车需求对应的操作区域,以使车内显示界面向控制单元发送与下车需求对应的座椅状态调整指令。或者可以通过车内显示界面的语音唤醒功能,用户通过语音控制车内显示界面向控制单元发送与下车需求对应的座椅状态调整指令。车内显示界面可以设置在每个座椅顶部(例如前排靠背后面)。当控制单元接收到与下车需求对应的座椅状态调整指令时,会根据每个座椅配备的重力识别功能来判断出目标座椅,即存在乘坐人员的座椅。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上述步骤S101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201,检测用户在所述显示界面的滑动操作,所述显示界面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步骤S202,当检测到用户从所述第一区域滑动至所述第二区域时,确定所述用户存在下车需求,并根据所述下车需求生成所述座椅状态调整指令。
在上述步骤S201至步骤S202,车内显示界面会检测用户在显示界面上的滑动操作,即用户手动按住显示界面的第一区域滑动至第二区域,则可以确定用户存在下车需求,即可以根据下车需求生成座椅状态调整指令,将座椅状态调整指令发给车内辅助下车装置的控制单元。
步骤S102,对所述目标座椅的座椅状态进行调整,以及开启与所述目标座椅对应的目标车门,以使目标座椅上的乘坐人员起身从所述目标车门下车。
具体地,如图3所示,座椅由坐垫支撑板301和靠背支撑板302组成(图3中的303为车内的驾乘人员)。座椅状态可以为坐垫支撑板的水平倾斜角度、靠背支撑板的垂直倾斜角度,以及座椅的面向方向。与目标座椅对应的目标车门,可以理解为每个座椅具有对应的车门,它们之间具有映射关系,例如前排左侧车门对应着前排驾驶座椅,后排左侧车门对应着后排左侧座椅。
本发明通过调整坐垫支撑板、靠背支撑板的倾斜角度、座椅的面向方向,以及开启与目标座椅对应的目标车门,从而达到使目标座椅上的乘坐人员能够轻松起身,轻松开门,从目标车门下车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辅助下车方法,可用于上述的车内辅助下车装置的控制单元,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辅助下车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1,响应于座椅状态调整指令,从车内的多个座椅中确定出目标座椅;所述目标座椅上存在乘坐人员。
详细请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的步骤S101,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402,对所述目标座椅的座椅状态进行调整,以及开启与所述目标座椅对应的目标车门,以使所述目标座椅上的乘坐人员起身从所述目标车门下车。
具体地,上述步骤S402包括:
步骤S4021,将所述目标座椅的坐垫支撑板的水平倾斜角度设置为第一预设角度,以及将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支撑板的垂直倾斜角度设置为第二预设角度。
具体地,第一预设角度和第二预设角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按照第一预设角度调整坐垫支撑板的水平倾斜角度,以及按照第二预设角度调整靠背支撑板的垂直倾斜角度,调整后的座椅能够将驾乘人员从舒适坐姿调整为便于起身的坐姿。
如图5所示,上述步骤S4021还包括:
步骤S501,调整所述坐垫支撑板的第一支柱的伸缩值,以及所述坐垫支撑板的第二支柱的伸缩值,以使所述目标座椅的坐垫支撑板的水平倾斜角度为所述第一预设角度。
具体地,如图6所示,可以通过调整坐垫支撑板601的第一支柱602的伸缩值,以及第二支柱603的伸缩量,来改变坐垫支撑板601的水平倾斜角度,使其水平倾斜角度达到第一预设角度。其中,第一支柱602的伸缩值、第二支柱603的伸缩量和第一预设角度,三者之间具有映射关系,这种映射关系可以预先设置。在调整目标座椅的坐垫支撑板的水平倾斜角度时,可以根据该映射关系,通过第一预设角度确定出第一支柱602的第一预设伸缩值、第二支柱603的第二预设伸缩量,进而将坐垫支撑板601的第一支柱602的伸缩值调整为第一预设伸缩值,将坐垫支撑板601的第二支柱603的伸缩值调整为第二预设伸缩值。可以通过电机或者其他方式对坐垫支撑板601的第一支柱602和第二支柱603的伸缩值进行调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S502,调整所述靠背支撑板的第三支柱的伸缩值,以及所述靠背支撑板的第四支柱的伸缩值,以使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支撑板的垂直倾斜角度为所述第二预设角度。
具体地,如图6所示,可以通过调整靠背支撑板604的第三支柱605的伸缩值,以及第四支柱606的伸缩量,来改变靠背支撑板604的垂直倾斜角度,使其垂直倾斜角度达到第二预设角度。其中,第三支柱605的伸缩值、第四支柱606的伸缩量和第二预设角度,三者之间具有映射关系,这种映射关系可以预先设置。在调整目标座椅的靠背支撑板的垂直倾斜角度时,可以根据该映射关系,通过第二预设角度确定出第三支柱605的第三预设伸缩值、第四支柱606的第四预设伸缩量,进而将靠背支撑板604的第三支柱605的伸缩值调整为第三预设伸缩值,将靠背支撑板604的第四支柱606的伸缩值调整为第四预设伸缩值。可以通过电机或者其他方式对靠背支撑板604的第三支柱605和第四支柱606的伸缩值进行调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S4022,将所述目标座椅的面向方向由面向车前方向调整为面向车门方向。
具体地,当目标座椅为左侧座椅时,可以将目标座椅由面向车前方向左侧旋转,以使调整后的座椅朝向车门方向;当目标座椅为右侧座椅时,可以将目标座椅由面向车前方向右侧旋转,以使调整后的座椅朝向车门方向。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乘坐人员完成下车后,再次对所述目标座椅的座椅状态进行调整,以使所述目标座椅调整为座椅默认状态。
具体地,当乘客完成下车后,目标座椅会自动回归到车座椅默认状态。马达控制时会有一个角度参数,会根据这个判定车座位归位。同时显示屏幕上可以加一个摄像头,通过摄像头的判定座椅上是否有人,是否座位归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701,获取所述目标座椅的座椅状态图,将所述座椅状态图与预设座椅状态图进行比对。
具体地,预设座椅状态图是指座椅处于默认状态时的图像,默认状态是指对座椅的座椅状态进行调整之前座椅的初状态,在座椅处于初状态时能够使用户处于舒适坐姿。
步骤S701,根据比对结果判断所述目标座椅是否调整为座椅默认状态。
具体地,当乘客完成下车后,对目标座椅进行拍摄,得到目标座椅的座椅状态图,将其与预设座椅状态图进行比对,如果相似度大于或者预设阈值则可以认为目标座椅处于座椅默认状态,如果相似度小于预设阈值则认为目标座椅不处于座椅默认状态,需要进行对目标座椅的座椅状态进行调整,直至目标座椅的座椅状态图与预设座椅状态图的相似度大于或者预设阈值为止。如果预设时间内目标座椅无法调整为座椅默认状态,则向用户终端发出告警信息,提醒车主。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内辅助下车设备,如图8所示,设备包括:按钮及显示模块、座椅模块、车门模块和控制模块。
按钮及显示模块,用于提供启动辅助下车应用,提供自动识别及手动操作的支持;每个座位车顶部(或者其它位置,例如前排靠背后面,都设置一个显示屏幕,此屏幕功能如下,屏幕有提示一个按钮,需要手动按住滑动从左至右到目标位置为止,方可激活此应用。也可以增加语音唤醒功能,让用语音开启此功能。
座椅模块,用于把乘客从舒适坐姿状态,给辅助矫正至准备下车状态。座椅都配有重力识别功能,可以提供给控制模块当前座椅是否有乘客的信息。座椅的靠背支撑板,和坐垫支撑板,会按照控制模块发送的指令,做响应的状态调整,让乘客方便下车.状态调整保护两方面:1是坐垫支撑板会调整前后的高低,靠背会调整倾斜的角度,把乘客从舒适坐姿调整为便于起身姿势。2座椅会从面向车前状态,调整为面向车门方向(此处后排车座需要是单独的,便于调整)。当乘客完成下车后,会自动回归到车座椅默认状态。马达控制时会有一个角度参数,会根据这个判定车座位归位。同时显示屏幕上可以加一个摄像头,通过摄像头的判定座椅上是否有人,是否座位归位(摄像头判定时,需要有开始座位状态图,后面根据拍摄的不同图片对比,来判定座椅归位)。
车门模块,用于当下车指令下发后,车门自动弹开,车门含有是否正确弹开的指示灯,便于如果没有正确弹开,可以手动推开,不用手动解锁开门。车门都是有一个手动解锁动作,此解锁功能可以软件控制。
控制模块,用于提供整个辅助下车过程的信号处理工作。显示屏幕上的按钮从开始滑动到后面启动的颜色控制(开始滑动时可以是红色,滑动到具体目标位置后变为绿色);座椅的状态调整,转向马达控制;车门的开门信号控制;下车后座位回归原状态控制;摄像头校准,自身车供电等其它辅助功能支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流程如图9所示:乘客下车时,首先用手指滑动车顶部屏幕按钮到目标位置,然后控制单元通过座椅的重力感应功能检测座椅是否有人;如果有人则启动马达调整座椅的座椅姿势,等待座椅自动调节乘客的坐姿到适合下车状态,然后车门自动开启,乘客下车,最后座椅自动回归原位置。
本发明能够让乘车人有个舒适下车体验,实现智能化下车,并且可扩展性高,可以延伸到老人下车不方便,肢体不全人下车不方便等应用场景中。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辅助下车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辅助下车装置,如图10所示,包括:
座椅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座椅状态调整指令,从车内的多个座椅中确定出目标座椅;所述目标座椅上存在乘坐人员;
座椅调整模块,用于对所述目标座椅的座椅状态进行调整,以及开启与所述目标座椅对应的目标车门,以使目标座椅上的乘坐人员起身从所述目标车门下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响应于座椅状态调整指令之前,所述装置还包括:
操作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用户在所述显示界面的滑动操作,所述显示界面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指令生成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用户从所述第一区域滑动至所述第二区域时,确定所述用户存在下车需求,并根据所述下车需求生成所述座椅状态调整指令。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座椅状态包括:坐垫支撑板的水平倾斜角度和靠背支撑板的垂直倾斜角度;座椅调整模块,包括:
坐垫支撑板角度调整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座椅的坐垫支撑板的水平倾斜角度设置为第一预设角度,以及将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支撑板的垂直倾斜角度设置为第二预设角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坐垫支撑板角度调整单元,包括:
第一伸缩调整子单元,用于调整所述坐垫支撑板的第一支柱的伸缩值,以及所述坐垫支撑板的第二支柱的伸缩值,以使所述目标座椅的坐垫支撑板的水平倾斜角度为所述第一预设角度;
第二伸缩调整子单元,用于调整所述靠背支撑板的第三支柱的伸缩值,以及所述靠背支撑板的第四支柱的伸缩值,以使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支撑板的垂直倾斜角度为所述第二预设角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座椅状态包括:座椅的面向方向;座椅调整模块,还包括:
座椅面向调整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座椅的面向方向由面向车前方向调整为面向车门方向。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复原模块,用于当所述乘坐人员完成下车后,再次对所述目标座椅的座椅状态进行调整,以使所述目标座椅调整为座椅默认状态。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状态图比对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座椅的座椅状态图,将所述座椅状态图与预设座椅状态图进行比对;
状态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比对结果判断所述目标座椅是否调整为座椅默认状态。
上述各个模块和单元的更进一步的功能描述与上述对应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具有上述图10所示的辅助下车装置。
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发明可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存储器20,以及用于连接各部件的接口,包括高速接口和低速接口。各个部件利用不同的总线互相通信连接,并且可以被安装在公共主板上或者根据需要以其它方式安装。处理器可以对在计算机设备内执行的指令进行处理,包括存储在存储器中或者存储器上以在外部输入/输出装置(诸如,耦合至接口的显示设备)上显示GUI的图形信息的指令。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需要,可以将多个处理器和/或多条总线与多个存储器和多个存储器一起使用。同样,可以连接多个计算机设备,各个设备提供部分必要的操作(例如,作为服务器阵列、一组刀片式服务器、或者多处理器系统)。图11中以一个处理器10为例。
处理器10可以是中央处理器,网络处理器或其组合。其中,处理器1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器件或其组合。上述可编程逻辑器件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通用阵列逻辑或其任意组合。
其中,所述存储器20存储有可由至少一个处理器10执行的指令,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0执行实现上述实施例示出的方法。
存储器20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计算机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瞬时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瞬时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存储器20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该计算机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存储器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快闪存储器,硬盘或固态硬盘;存储器20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该计算机设备还包括通信接口30,用于该计算机设备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在硬件、固件中实现,或者被实现为可记录在存储介质,或者被实现通过网络下载的原始存储在远程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中并将被存储在本地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代码,从而在此描述的方法可被存储在使用通用计算机、专用处理器或者可编程或专用硬件的存储介质上的这样的软件处理。其中,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随机存储记忆体、快闪存储器、硬盘或固态硬盘等;进一步地,存储介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可以理解,计算机、处理器、微处理器控制器或可编程硬件包括可存储或接收软件或计算机代码的存储组件,当软件或计算机代码被计算机、处理器或硬件访问且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示出的方法。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辅助下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座椅状态调整指令,从车内的多个座椅中确定出目标座椅;所述目标座椅上存在乘坐人员;
对所述目标座椅的座椅状态进行调整,以及开启与所述目标座椅对应的目标车门,以使所述目标座椅上的乘坐人员起身从所述目标车门下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响应于座椅状态调整指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用户在显示界面的滑动操作,所述显示界面至少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当检测到用户从所述第一区域滑动至所述第二区域时,确定所述用户存在下车需求,并根据所述下车需求生成所述座椅状态调整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状态包括:坐垫支撑板的水平倾斜角度和靠背支撑板的垂直倾斜角度;对所述目标座椅的座椅状态进行调整,包括:
将所述目标座椅的坐垫支撑板的水平倾斜角度设置为第一预设角度,以及将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支撑板的垂直倾斜角度设置为第二预设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目标座椅的坐垫支撑板的水平倾斜角度设置为第一预设角度,包括:
调整所述坐垫支撑板的第一支柱的伸缩值,以及所述坐垫支撑板的第二支柱的伸缩值,以使所述目标座椅的坐垫支撑板的水平倾斜角度为所述第一预设角度;
将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支撑板的垂直倾斜角度设置为第二预设角度,包括:
调整所述靠背支撑板的第三支柱的伸缩值,以及所述靠背支撑板的第四支柱的伸缩值,以使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支撑板的垂直倾斜角度为所述第二预设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状态包括:座椅的面向方向;对所述目标座椅的座椅状态进行调整,还包括:
将所述目标座椅的面向方向由面向车前方向调整为面向车门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乘坐人员完成下车后,再次对所述目标座椅的座椅状态进行调整,以使所述目标座椅调整为座椅默认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座椅的座椅状态图,将所述座椅状态图与预设座椅状态图进行比对;
根据比对结果判断所述目标座椅是否调整为座椅默认状态。
8.一种辅助下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座椅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座椅状态调整指令,从车内的多个座椅中确定出目标座椅;所述目标座椅上存在乘坐人员;
座椅调整模块,用于对所述目标座椅的座椅状态进行调整,以及开启与所述目标座椅对应的目标车门,以使目标座椅上的乘坐人员起身从所述目标车门下车。
9.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之间互相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从而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辅助下车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辅助下车方法。
CN202311490627.5A 2023-11-09 辅助下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73019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90627.5A CN117301974B (zh) 2023-11-09 辅助下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90627.5A CN117301974B (zh) 2023-11-09 辅助下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01974A true CN117301974A (zh) 2023-12-29
CN117301974B CN117301974B (zh) 2024-05-24

Family

ID=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7665A (en) * 1989-10-16 1993-02-16 Nissan Motor Co., Ltd. Vehicle equipment position control system and the method therefor
JP2007089786A (ja) * 2005-09-28 2007-04-12 Toyota Motor Corp シート構造
WO2018012555A1 (ja) * 2016-07-13 2018-01-18 アイシン精機 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US20180222490A1 (en) * 2017-02-09 2018-08-09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aptively communicating notices in a vehicle
CN210464403U (zh) * 2019-08-26 2020-05-05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一种沙发工效学测试装置
CN112298103A (zh) * 2019-07-31 2021-02-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控制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和车辆
CN113844340A (zh) * 2021-09-28 2021-12-28 北京罗克维尔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复位方法、装置、计算设备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179786A (zh) * 2021-11-26 2022-03-15 合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辅助泊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20212572A1 (en) * 2021-01-07 2022-07-07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Alighting assistance device and method
CN217090072U (zh) * 2022-01-21 2022-08-02 广东富美家具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舒适性高的椅子
CN115042735A (zh) * 2022-05-16 2022-09-13 东风悦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安全装置
CN115158111A (zh) * 2021-04-08 2022-10-11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及汽车座椅调整系统
CN115520071A (zh) * 2022-08-25 2022-12-2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调节汽车座椅开门的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6704776A (zh) * 2023-06-27 2023-09-05 镁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开门预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7665A (en) * 1989-10-16 1993-02-16 Nissan Motor Co., Ltd. Vehicle equipment position control system and the method therefor
JP2007089786A (ja) * 2005-09-28 2007-04-12 Toyota Motor Corp シート構造
WO2018012555A1 (ja) * 2016-07-13 2018-01-18 アイシン精機 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US20180222490A1 (en) * 2017-02-09 2018-08-09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aptively communicating notices in a vehicle
CN112298103A (zh) * 2019-07-31 2021-02-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控制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和车辆
CN210464403U (zh) * 2019-08-26 2020-05-05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一种沙发工效学测试装置
US20220212572A1 (en) * 2021-01-07 2022-07-07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Alighting assistance device and method
CN115158111A (zh) * 2021-04-08 2022-10-11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及汽车座椅调整系统
CN113844340A (zh) * 2021-09-28 2021-12-28 北京罗克维尔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复位方法、装置、计算设备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179786A (zh) * 2021-11-26 2022-03-15 合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辅助泊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217090072U (zh) * 2022-01-21 2022-08-02 广东富美家具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舒适性高的椅子
CN115042735A (zh) * 2022-05-16 2022-09-13 东风悦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安全装置
CN115520071A (zh) * 2022-08-25 2022-12-2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调节汽车座椅开门的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6704776A (zh) * 2023-06-27 2023-09-05 镁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开门预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锴;贾洁;刘超;安藤良辅;: "车路协同环境下道路无信号交叉口防碰撞系统警示效果", 中国公路学报, no. 04, 15 April 2018 (2018-04-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00291B2 (en) Adjustment device for automatic seat position change in a vehicle
CN109109683B (zh) 座椅调整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3725599A1 (en) User vehicle use preference configuration setting
DE102011084087A1 (de) Verstellvorrichtung zur ergonomischen Einstellung eines Fahrzeugsitzes mit mehreren verstellbaren Sitzkomponenten
CN110562174A (zh) 一种驾驶姿势调节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09572601A (zh) 汽车座椅调节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120045102A1 (en) User settings system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CN114013392A (zh) 基于车辆座舱的休息空间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设备
CN117301974B (zh) 辅助下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73358A (zh) 一种记忆座椅控制方法
CN110606032A (zh) 车辆驾驶设备的参数配置方法、装置和车辆
US20180029548A1 (en) Pre-entry auto-adjustment of vehicle settings
CN117301974A (zh) 辅助下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409218A (zh) 车辆座舱交互方法、车辆座舱交互系统、计算设备和车辆
CN108859879A (zh) 一种座椅调节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EP3650267B1 (en) Control device for vehicle, system,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CN114906021A (zh) 车辆座椅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CN113954703B (zh) 车辆空间调节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158111B (zh) 一种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及汽车座椅调整系统
CN113353011B (zh) 车辆的舒适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14475629A (zh) 座舱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及车辆
US11485302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mart cabin active ergonomics
CN105774705A (zh) 一种座椅姿态控制方法及系统
KR100569007B1 (ko) 차량의 미러 자동 셋팅방법
CN115042677A (zh) 座椅记忆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