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81349A - 牙刷 - Google Patents

牙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81349A
CN117281349A CN202210686016.7A CN202210686016A CN117281349A CN 117281349 A CN117281349 A CN 117281349A CN 202210686016 A CN202210686016 A CN 202210686016A CN 117281349 A CN117281349 A CN 1172813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ir
bundle
point
tuft
brist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8601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健
木本雄也
庞文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on Corp filed Critical Lion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68601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81349A/zh
Priority to PCT/JP2023/022254 priority patent/WO2023243687A1/ja
Publication of CN117281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813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5/00Brush bodies; Handles integral with brushwa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9/00Arrangements of the bristles in the brush body
    • A46B9/02Position or arrangement of bristles in relation to surface of the brush body, e.g. inclined, in rows, in groups
    • A46B9/04Arranged like in or for toothbrush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2200/00Brushe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functions, uses o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兼顾对牙整体的充分的清扫实感和刷扫时的违和感的降低的牙刷。在具备通过非扁平线式植毛而植入的毛束的牙刷中,具备:相对于植毛面的任意的点P分别配置于头部的短轴方向的两侧、随着在短轴方向上远离点P而在长轴方向上扩展的毛束A1和毛束A2;分别配置于点P的长轴方向的前端侧和后端侧、随着在长轴方向上远离点P而在短轴方向上变宽后又变窄的毛束B1和毛束B2;分别配置于毛束B1的毛束A1侧和毛束A2侧、毛束B2的毛束A1侧和毛束A2侧的毛束C1~C4,毛束B1及毛束B2的植毛区域的与毛束A1和毛束A2相邻的部分的轮廓沿着它们的植毛区域的轮廓,毛束C1及毛束C2沿着毛束B1的宽度变窄的部分,毛束C3及毛束C4沿着毛束B2的宽度变窄的部分。

Description

牙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牙刷。
背景技术
在牙刷中,作为提高清扫实感的方法,已知有增加刷毛根数的方法。但是,在扁平线式植毛中,即使增大植毛孔,也难以设为足以得到高清扫实感的刷毛根数。
还已知有采用能够植入比扁平线式植毛更多的刷毛的热熔敷等非扁平线式植毛的牙刷(专利文献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中国实用新型第211431467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中国实用新型第211242089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如专利文献1、2的牙刷那样,在相连植设粗的毛束时,毛束变得刚直而难以挠曲,另外,毛束仅作为单一的毛束发挥功能,在毛束间运动不容易联动。因此,存在下述倾向:难以得到对牙整体的充分的清扫实感,而且在刷扫时产生违和感。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得到对牙整体的充分的清扫实感而且降低刷扫时的违和感的牙刷。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包括以下的方式。
[1]一种牙刷,其头部的植毛面上通过非扁平线式植毛植入有毛束,其中,
所述牙刷具备毛束A1、毛束A2、毛束B1、毛束B2、毛束C1、毛束C2、毛束C3及毛束C4,
毛束A1及毛束A2相对于所述植毛面的任意的点P,分别配置于所述头部的短轴方向的两侧;毛束B1配置于所述点P的长轴方向的前端侧;毛束B2配置于所述点P的长轴方向的后端侧;毛束C1及毛束C2分别配置于所述毛束B1的短轴方向的所述毛束A1侧和所述毛束A2侧;毛束C3及毛束C4分别配置于所述毛束B2的短轴方向的所述毛束A1侧和所述毛束A2侧,
在从毛前端侧观察所述植毛面的正面视角下,
所述毛束A1及所述毛束A2的植毛区域随着在短轴方向上远离所述点P而在长轴方向上变宽,所述毛束B1及所述毛束B2的植毛区域随着在长轴方向上远离所述点P而在短轴方向上变宽后又变窄,
所述毛束B1的植毛区域的宽度变宽的部分的轮廓呈沿着该部分所面对的所述毛束A1和所述毛束A2的植毛区域各自轮廓的形状,
所述毛束B2的植毛区域的宽度变宽的部分的轮廓呈沿着该部分所面对的所述毛束A1和所述毛束A2的植毛区域各自轮廓的形状,
所述毛束C1及所述毛束C2配置成沿着所述毛束B1的宽度变窄的部分,
所述毛束C3及所述毛束C4配置成沿着所述毛束B2的宽度变窄的部分。
[2]根据[1]所述的牙刷,其中,在从毛前端侧观察所述植毛面的正面视角下,所述毛束C1及所述毛束C2的植毛区域随着向着所述头部的前端推移而宽度变窄,所述毛束C3及所述毛束C4的植毛区域随着向着所述头部的后端推移而宽度变窄。
[3]根据[1]或[2]所述的牙刷,其中,所述毛束B1和所述毛束B2各自植毛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毛束A1和所述毛束A2的植毛区域的面积中的任一个,所述毛束A1和所述毛束A2各自植毛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毛束C1、所述毛束C2、所述毛束C3及所述毛束C4的植毛区域的面积中的任一个。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牙刷,其中,将所述毛束A1和所述毛束A2的植毛区域的面积总和设为SA(mm2)、所述毛束B1和所述毛束B2的植毛区域的面积总和设为SB(mm2)、所述毛束C1、所述毛束C2、所述毛束C3及所述毛束C4的植毛区域的面积总和设为SC(mm2)时,SC/SA为0.7以上且1.3以下,SB/SA为1.3以上且2.0以下,SB/SC为1.3以上且2.0以下。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牙刷,其中,将面对所述植毛面外缘的各个毛束的植毛区域轮廓的外缘侧部分连接而形成的区域X的面积设为SX(mm2)、全部毛束的植毛区域的面积总和设为SF(mm2)时,SF/SX为0.6以上且0.8以下。
[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牙刷,其中,在将所述毛束A1和所述毛束A2的植毛区域的长轴方向的最前端之间和最后端之间分别连接而形成的区域T中,所述毛束A1、所述毛束A2、所述毛束B1及所述毛束B2所占区域的面积总和设为ST(mm2),
将所述毛束C1和所述毛束C2的植毛区域的长轴方向的最前端之间和最后端之间分别连接而形成的区域与将所述毛束C3和所述毛束C4的植毛区域的长轴方向的最前端之间和最后端之间分别连接而形成的区域合并而得到的区域U中,所述毛束B1、所述毛束B2、所述毛束C1、所述毛束C2、所述毛束C3及所述毛束C4所占区域的面积总和设为SU(mm2)时,牙刷满足下述式(1):
1/2SU<ST<2SU···(1)。
[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牙刷,其中,在从毛前端侧观察所述植毛面的正面视角下,
所述毛束A1、所述毛束B1、所述毛束A2及所述毛束B2的植毛区域的相邻部分的轮廓均为直线状,且所述毛束B1与所述毛束C1、所述毛束B1与所述毛束C2、所述毛束B2与所述毛束C3、以及所述毛束B2与所述毛束C4各自相邻部分的轮廓均为直线,
将所述毛束A1与所述毛束B1之间二等分的直线设为m1,将所述毛束A1与所述毛束B2之间二等分的直线设为m2,将所述毛束A2与所述毛束B1之间二等分的直线设为m3,将所述毛束A2与所述毛束B2之间二等分的直线设为m4,将所述毛束B1与所述毛束C2之间二等分的直线设为n1,将所述毛束B2与所述毛束C4之间二等分的直线设为n2,将所述毛束B1与所述毛束C1之间二等分的直线设为n3,将所述毛束B2与所述毛束C3之间二等分的直线设为n4,
直线n1与长轴方向所形成的角度设为直线n2与长轴方向所形成的角度设为直线n3与长轴方向所形成的角度设为/>直线n4与长轴方向所形成的角度设为/>(其中,所述角度/>均为劣角),直线m1与长轴方向所形成的角度设为θ1,直线m2与长轴方向所形成的角度设为θ2,直线m3与长轴方向所形成的角度设为θ3,直线m4与长轴方向所形成的角度设为θ4(其中,所述角度θ1~θ4均为劣角)时,
角度小于角度θ1,角度/>小于角度θ2,角度/>小于角度θ3,角度/>小于角度θ4。
[8]根据[7]所述的牙刷,其中,在从毛前端侧观察所述植毛面的正面视角下,所述直线n1及所述直线n2通过所述毛束A2的植毛区域,所述直线n3及所述直线n4通过所述毛束A1的植毛区域。
[9]根据[1]~[8]中任一项所述的牙刷,其中,在从毛前端侧观察所述植毛面的正面视角下,在长轴方向上,所述毛束B1的植毛区域的宽度最大的位置存在于比所述毛束A1及所述毛束A2更靠向前端侧且比所述毛束C1及所述毛束C2更靠向后端侧,在长轴方向上,所述毛束B2的植毛区域的宽度最大的位置存在于比所述毛束A1及所述毛束A2更靠向后端侧且比所述毛束C3及所述毛束C4更靠向前端侧。
[10]根据[1]~[9]中任一项所述的牙刷,其中,在从毛前端侧观察所述植毛面的正面视角下,与长轴方向平行且所述毛束B1的宽度最大的位置中与所述毛束A1侧相接的直线设为k1,与长轴方向平行且所述毛束B1的宽度最大的位置中与所述毛束A2侧相接的直线设为k2,与长轴方向平行且所述毛束B2的宽度最大的位置中与所述毛束A1侧相接的直线设为k3,与长轴方向平行且所述毛束B2的宽度最大的位置中与所述毛束A2侧相接的直线设为k4时,
直线k1及直线k3通过所述毛束A1的植毛区域,直线k2及直线k4通过所述毛束A2的植毛区域。
[11]根据[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牙刷,其中,
短轴方向上,所述毛束A1的植毛区域的最靠近点P的位置设为点a1,所述毛束B1的植毛区域的最靠近所述毛束A1侧的侧缘的位置设为点b11,所述毛束C1中最靠近通过点P、与长轴方向平行的直线p1的位置设为点c1,所述毛束B2的植毛区域的最靠近所述毛束A1侧的侧缘的位置设为点b21,所述毛束C3中最靠近通过点P、与长轴方向平行的直线p1的位置设为点c3时,
所述点a1、所述点b11及所述点c1按照所述点a1、所述点c1、所述点b11的顺序靠近通过所述点P、与长轴方向平行的直线p1,所述点a1、所述点b21及所述点c3按照所述点a1、所述点c3、所述点b21的顺序靠近通过所述点P、与长轴方向平行的直线p1,
短轴方向上,所述毛束A2的植毛区域的最靠近点P的位置设为点a2,所述毛束B1的植毛区域的最靠近所述毛束A2侧的侧缘的位置设为点b12,所述毛束C2中最靠近通过点P、与长轴方向平行的直线p1的位置设为点c2,所述毛束B2的植毛区域的最靠近所述毛束A2侧的侧缘的位置设为点b22,所述毛束C4中最靠近通过点P、与长轴方向平行的直线p1的位置设为点c4时,
所述点a2、所述点b12及所述点c2按照所述点a2、所述点c2、所述点b12的顺序靠近通过所述点P、与长轴方向平行的直线p1,所述点a2、所述点b22及所述点c4按照所述点a2、所述点c4、所述点b22的顺序靠近通过所述点P、与长轴方向平行的直线p1。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通过使刷毛刚度、毛的动作具有渐次变化(gradation)而兼顾对牙整体的充分的清扫实感和刷扫时的违和感的降低的牙刷。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牙刷的概略结构的正面视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例子的牙刷的植毛面中的区域X的正面视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例子的牙刷的植毛面中的区域T的正面视图。
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例子的牙刷的植毛面中的区域U的正面视图。
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例子的牙刷的植毛面中的直线m1、m2、n1及n2的正面视图。
图6是示出图1所示的例子的牙刷的植毛面中的直线m3、m4、n3及n4的正面视图。
图7是示出图1所示的例子的牙刷的植毛面中的直线k1、k2、k3及k4的正面视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牙刷的概略结构的正面视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牙刷的概略结构的正面视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牙刷的概略结构的正面视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牙刷的概略结构的正面视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牙刷的概略结构的正面视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牙刷的概略结构的正面视图。
图14是说明毛束A1和毛束B1的植毛区域的相邻轮廓为直线状的情况下的毛束B1的植毛区域的轮廓沿着毛束A1的植毛区域的轮廓的形态的说明图。
图15是说明毛束A1和毛束B1的植毛区域的相邻轮廓为圆弧状的情况下的毛束B1的植毛区域的轮廓沿着毛束A1的植毛区域的轮廓的形态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
1~7…牙刷
10…头部
11…植毛面
12…柄部
14…颈部
16…植毛部
A1~A2、B1~B2、C1~C4…毛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牙刷,示出一个例子并结合附图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例示的图的尺寸等是一个例子,本发明并不一定限定于此,能够在不变更其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来实施。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牙刷1的概略结构的正面视图。
图1所示的例子的牙刷1具备头部10、柄部12、将头部10和柄部12连结且宽度比头部10及柄部12窄的颈部14。
以下,将从头部10的前端朝向柄部12的后端的方向设为“长轴方向”,将与头部10的植毛面11平行且与长轴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短轴方向”。
在牙刷1的头部10的植毛面11上,植入毛束A1、毛束A2、毛束B1、毛束B2、毛束C1、毛束C2、毛束C3及毛束C4而形成有植毛部16。牙刷1中的毛束均通过非扁平线式植毛而植设。其中,“非扁平线式植毛”是指,扁平线式植毛以外的植毛方式,例如可以例示基于模内(inmold)成形、热熔接等的植毛。
毛束A1及毛束A2相对于植毛面11的任意的点P,分别配置于头部10的短轴方向的两侧。
该例的点P的位置是头部10的长轴方向的中央,且是头部10的短轴方向的中央,但并不限定于此。点P可从头部10的短轴方向的中央偏移。另外,点P可从头部10的长轴方向的中央向前端侧或后端侧偏移。
该例的毛束A1的植毛区域的形状,在从毛前端侧观察植毛面11的正面视角下,呈随着在短轴方向上远离点P而变宽的各角部带有圆角的大致等腰三角形。另外,毛束A1的植毛区域,其点P侧的前端位于通过点P、与短轴方向平行的直线上,其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长轴方向平行。
毛束A2的植毛区域的形状也与毛束A1的植毛区域的形状相同,是随着在短轴方向上远离点P而变宽的各角部带有圆角的大致等腰三角形。在该例中,毛束A1的植毛区域和毛束A2的植毛区域呈以通过点P、与长轴方向平行的直线p1为轴的线对称。
需要说明的是,毛束A1的植毛区域及毛束A2的植毛区域并不限定于该例的结构。
毛束B1配置于点P的长轴方向的前端侧。毛束B2配置于点P的长轴方向的后端侧。在点P的周围,按逆时针方向依次配置有毛束A1、毛束B1、毛束A2、毛束B2。
毛束B1的植毛区域的形状,在从毛前端侧观察植毛面11的正面视角下,呈随着在长轴方向的前端侧远离点P而在短轴方向上变宽后又变窄的、各角部带有圆角的大致矩形状。
在从毛前端侧观察植毛面11的正面视角下,毛束A1与毛束B1的相邻部分的植毛区域的轮廓均为直线状。如图1所示,在毛束A1与毛束B1的相邻部分中,随着朝向毛束B1的植毛区域的前端推移而宽度变宽的部分的轮廓是沿着该部分面对的毛束A1的植毛区域的轮廓的形状。即,在毛束A1与毛束B1的相邻部分中,随着朝向毛束B1的植毛区域中的长轴方向的前端而宽度在短轴方向上变宽的部分的轮廓沿着毛束A1的植毛区域中的在长轴方向上变宽的轮廓。
其中,“毛束B1的植毛区域的轮廓沿着毛束A1的植毛区域的轮廓”是指,在它们的相邻轮廓均为直线状的情况下,相邻轮廓的直线部分平行,或者相邻轮廓的直线部分的延长线彼此以15度以下交叉。
另外,如图14所示,在毛束B1的植毛区域的轮廓沿着毛束A1的植毛区域的轮廓的情况下,在假定由位于该相邻轮廓的直线部分之间、并与这些直线部分双方相切的正圆构成的假想圆时,该假想圆的直径的最大值Rmax与最小值Rmin之差(Rmax-Rmin)为4.0mm以内。所述假想圆的直径的最大值Rmax优选为4.0mm以下。
此外,毛束A1与毛束B1的相邻部分的植毛区域的轮廓并不限定于直线状,也可是折线状、圆弧状等。
在毛束A1与毛束B1的相邻部分的植毛区域的轮廓均为折线状的情况下,“毛束B1的植毛区域的轮廓沿着毛束A1的植毛区域的轮廓”是指,分别形成这些相邻轮廓的折线的相邻的各线段彼此平行,或者相邻的各线段的延长线彼此以15度以下交叉。
在毛束A1与毛束B1的相邻部分的植毛区域的轮廓均为圆弧状的情况下,“毛束B1的植毛区域的轮廓沿着毛束A1的植毛区域的轮廓”是指,相邻轮廓的圆弧部分的曲率半径之差为30mm以下。
另外,如图15所示,在毛束B1的植毛区域的轮廓沿着毛束A1的植毛区域的轮廓的情况下,在假定由位于该相邻轮廓的圆弧部分之间、并与这些圆弧部分双方相切的正圆构成的假想圆时,该假想圆的直径的最大值Rmax与最小值Rmin之差(Rmax-Rmin)为4.0mm以内。所述假想圆的直径的最大值Rmax优选为4.0mm以下。
在从毛前端侧观察植毛面11的正面视角下,毛束A2与毛束B1的相邻部分的植毛区域的轮廓的关系与对毛束A1与毛束B1的相邻部分的植毛区域的轮廓进行说明的关系相同。也就是说,在毛束A2与毛束B1的相邻部分中,随着朝向毛束B1的植毛区域的前端推移而宽度变宽的部分的轮廓是沿着该部分面对的毛束A2的植毛区域的轮廓的形状。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毛束A1与毛束B1的相邻部分的植毛区域的轮廓、与毛束A2与毛束B1的相邻部分的植毛区域的轮廓呈以通过点P、与长轴方向平行的直线p1为轴的线对称,但也可不呈线对称。
毛束B2的植毛区域的形状,在从毛前端侧观察植毛面11的正面视角下,呈随着在长轴方向的后端侧远离点P而在短轴方向上变宽后又变窄的、各角部带有圆角的大致矩形状。在该例中,毛束B1的植毛区域的形状和毛束B2的植毛区域的形状呈以通过点P、与短轴方向平行的直线为轴的线对称,但也可不呈线对称。
在从毛前端侧观察植毛面11的正面视角下,毛束A1与毛束B2的相邻部分的植毛区域的轮廓的关系、以及毛束A2与毛束B2的相邻部分的植毛区域的轮廓的关系与对毛束A1与毛束B1的相邻部分的植毛区域的轮廓进行说明的关系相同。也就是说,在毛束A1与毛束B2的相邻部分中,随着朝向毛束B2的植毛区域的后端推移而宽度变宽的部分的轮廓呈沿着该部分面对的毛束A1的植毛区域的轮廓的形状。另外,在毛束A2与毛束B2的相邻部分中,随着朝向毛束B2的植毛区域的后端推移而宽度变宽的部分的轮廓呈沿着该部分面对的毛束A2的植毛区域的轮廓的形状。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毛束A1与毛束B2的相邻部分的植毛区域的轮廓、与毛束A2与毛束B2的相邻部分的植毛区域的轮廓呈以通过点P、与长轴方向平行的直线p1为轴的线对称,但也可不呈线对称。
毛束C1配置于毛束B1的短轴方向的毛束A1侧。
该例的毛束C1的植毛区域的形状,在从毛前端侧观察植毛面11的正面视角下,呈随着向着头部10的前端推移而宽度变窄的、各角部带有圆角的大致三角形状。
毛束C1以沿着毛束B1的植毛区域中随着向着头部10的前端推移而宽度变窄的部分的方式配置。
其中,“毛束C1以沿着毛束B1的方式配置”是指,在毛束B1与毛束C1的植毛区域的相邻部分的轮廓均为直线状的情况下,它们的轮廓的直线部分平行,或者彼此的轮廓的直线部分的延长线彼此配置成以15度以下交叉。
另外,在毛束C1以沿着毛束B1的方式配置的情况下,也适用与毛束B1的植毛区域的轮廓沿着毛束A1的植毛区域的轮廓的情况相同的假想圆的直径的定义。即,在假定由位于毛束C1与毛束B1的植毛区域的相邻轮廓的直线部分之间、并与这些直线部分双方相切的正圆构成的假想圆时,该假想圆的直径的最大值Rmax与最小值Rmin之差(Rmax-Rmin)为4.0mm以内。所述假想圆的直径的最大值Rmax优选为4.0mm以下。
此外,毛束B1与毛束C1的相邻部分的植毛区域的轮廓并不限定于直线状,也可是折线状、圆弧状等。
在毛束B1与毛束C1的相邻部分的植毛区域的轮廓均为折线状的情况下,“毛束C1以沿着毛束B1的方式配置”是指,形成这些相邻轮廓的各自的折线的相邻各线段彼此平行,或者相邻线段的延长线彼此配置成以15度以下交叉。
在毛束B1与毛束C1的相邻部分的植毛区域的轮廓均为圆弧状的情况下,“毛束C1以沿着毛束B1的方式配置”是指,配置成相邻轮廓的圆弧部分的曲率半径之差为30mm以下。
另外,在毛束C1以沿着毛束B1的方式配置的情况下,在假定由位于该相邻轮廓的圆弧部分之间、并与这些圆弧部分双方相切的正圆构成的假想圆时,该假想圆的直径的最大值Rmax与最小值Rmin之差(Rmax-Rmin)为4.0mm以内。所述假想圆的直径的最大值Rmax优选为4.0mm以下。
毛束C2配置于毛束B1的短轴方向的毛束A2侧。
该例的毛束C2的植毛区域的形状,在从毛前端侧观察植毛面11的正面视角下,呈随着向着头部10的前端推移而宽度变窄的、各角部带有圆角的大致三角形状。
毛束C2以沿着毛束B1的植毛区域中随着向着头部10的前端推移而宽度变窄的部分的方式配置。其中,“毛束C2以沿着毛束B1的方式配置”的含义是与“毛束C1以沿着毛束B1的方式配置”的含义相同的含义。即,毛束C2与毛束B1的植毛区域的相邻轮廓的关系和毛束C1与毛束B1的植毛区域的相邻轮廓的关系相同。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毛束C1的植毛区域和毛束C2的植毛区域呈以通过点P、与长轴方向平行的直线p1为轴的线对称,但也可不呈线对称。
毛束C3配置于毛束B2的短轴方向的毛束A1侧。
该例的毛束C3的植毛区域的形状,在从毛前端侧观察植毛面11的正面视角下,呈随着向着头部10的后端推移而宽度变窄的、各角部带有圆角的大致三角形状。
毛束C3以沿着毛束B2的植毛区域中随着向着后端推移而宽度变窄的部分的方式配置。其中,“毛束C3以沿着毛束B2的方式配置”的含义是与“毛束C1以沿着毛束B1的方式配置”的含义相同的含义。即,毛束C3与毛束B2的植毛区域的相邻轮廓的关系和毛束C1与毛束B1的植毛区域的相邻轮廓的关系相同。
毛束C4配置于毛束B2的短轴方向的毛束A2侧。
该例的毛束C4的植毛区域的形状,在从毛前端侧观察植毛面11的正面视角下,呈随着向着头部10的后端推移而宽度变窄的、各角部带有圆角的大致三角形状。
毛束C4以沿着毛束B2的植毛区域中随着向着后端推移而宽度变窄的部分的方式配置。其中,“毛束C4以沿着毛束B2的方式配置”的含义是与“毛束C1以沿着毛束B1的方式配置”的含义相同的含义。即,毛束C4与毛束B2的植毛区域的相邻轮廓的关系和毛束C1与毛束B1的植毛区域的相邻轮廓的关系相同。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毛束C3的植毛区域和毛束C4的植毛区域呈以通过点P、与长轴方向平行的直线p1为轴的线对称,但也可不呈线对称。
牙刷1中,通过毛束A1、毛束A2、毛束B1、毛束B2、毛束C1~C4以这样的关系配置,从而在长轴方向上随着从植毛部16的前端、后端朝向中央部而刷毛密集,对毛的挠曲赋予了渐次变化(gradation)。因此,在刷扫时,植毛部16中的比较柔软的长轴方向的前端、后端的毛成为动作的起点。并且,能够无违和感地产生从前端、后端朝向中央部而刷毛刚度逐渐提高的举动。其结果是,能够降低刷扫时的违和感,并且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清扫实感。
将毛束A1的植毛区域的面积总和设为SA1(mm2),将毛束A2的植毛区域的面积总和设为SA2(mm2),将毛束B1的植毛区域的面积总和设为SB1(mm2),将毛束B2的植毛区域的面积总和设为SB2(mm2),将毛束C1的植毛区域的面积总和设为SC1(mm2),将毛束C2的植毛区域的面积总和设为SC2(mm2),将毛束C3的植毛区域的面积总和设为SC3(mm2),将毛束C4的植毛区域的面积总和设为SC4(mm2)。
需要说明的是,总和SA1是指在存在2个以上毛束A1的情况下这些植毛区域的面积的合计,对于总和SA2、总和SB1、总和SB2、总和SC1、总和SC2、总和SC3及总和SC4也是同样的。
此时,面积SB1大于面积SA1且大于面积SA2。另外,面积SB2大于面积SA1且大于面积SA2。另外,面积SA1大于面积SC1、面积SC2、面积SC3及面积SC4中的任一个。另外,面积SA2大于面积SC1、面积SC2、面积SC3及面积SC4中的任一个。
通过使面积SA1及SA2比面积SC1~SC4中的任一个大,从而植毛部16的长轴方向的中央部的刷毛刚度变高,而且在刷扫时,植毛部16的前端及后端的毛束C1~C4容易移动,容易成为植毛部16的毛的移动的起点。另外,通过使面积SB1及SB2比面积SA1、面积SA2、面积SC1~SC4中的任一个大,从而植毛部16的长轴方向上的从前端到中央部的毛的移动和从后端到中央部的毛的移动由毛束B1和毛束B2顺畅地桥接。其结果是,在刷扫时容易无违和感地产生毛的移动。
面积SA1相对于面积SC1之比(SA1/SC1)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1.8以上。SA1/SC1为下限值以上时,则从植毛部的前端、后端到中央部,刷毛刚度充分变高,刷扫实感进一步提高。SA1/SC1优选为3.5以下,更优选为3.2以下。SA1/SC1为上限值以下时,则由于刷毛刚度的自然的渐次变化,毛的移动容易向中央部传递,容易降低违和感。SA1/SC1的优选的下限和上限可以任意地组合。SA1/SC2、SA1/SC3、SA1/SC4、SA2/SC1、SA2/SC2、SA2/SC3、SA2/SC4的优选的下限和上限与SA1/SC1的优选的下限和上限相同。
面积SB1相对于面积SC1之比(SB1/SC1)优选为2.5以上,更优选为3.0以上。SB1/SC1为下限值以上时,则从植毛部的前端、后端到中央部,刷毛刚度充分变高,刷扫实感进一步提高。SB1/SC1优选为4.5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SB1/SC1为上限值以下时,则由于自然的渐次变化,毛的移动容易向中央部传递,容易降低违和感。SB1/SC1的优选的下限和上限可以任意地组合。SB1/SC2、SB1/SC3、SB1/SC4、SB2/SC1、SB2/SC2、SB2/SC3、SB2/SC4的优选的下限和上限与SB1/SC1的优选的下限和上限相同。
将毛束A1与毛束A2的植毛区域的面积总和设为SA(mm2)(其中,SA=SA1+SA2),将毛束B1与毛束B2的植毛区域的面积总和设为SB(mm2)(其中,SB=SB1+SB2),将毛束C1、毛束C2、毛束C3及毛束C4的植毛区域的面积总和设为SC(mm2)(其中,SC=SC1+SC2+SC3+SC4)。
面积总和SC相对于面积总和SA之比(SC/SA)优选为0.7以上,更优选为0.8以上。SC/SA为下限值以上时,则植毛部16的长轴方向上的从前端、后端到中央部的刷毛刚度的渐次变化变得更良好。SC/SA优选为1.3以下,更优选为1.1以下。SC/SA为上限值以下时,则容易降低刷扫时的违和感。SC/SA的优选的下限和上限可以任意地组合。
SB/SA优选为1.3以上,更优选为1.4以上。SB/SA为下限值以上时,则植毛部16的长轴方向上的从前端、后端到中央部的毛的移动容易传递。SB/SA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1.8以下。SB/SA为上限值以下时,则容易降低刷扫时的违和感。SB/SA的优选的下限和上限可以任意地组合。
SB/SC优选为1.3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SB/SC为下限值以上时,则植毛部16的长轴方向上的从前端、后端到中央部的毛的移动容易传递。SB/SC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1.9以下。SB/SC为上限值以下时,则容易降低刷扫时的违和感。SB/SC的优选的下限和上限可以任意地组合。
如图2所示,在从毛前端侧观察植毛面11的正面视角下,将面对植毛面11的外缘的各个毛束的植毛区域轮廓的外缘侧部分连接而形成的、包含全部的毛束的植毛区域的区域X的面积设为SX(mm2)。另外,将全部毛束的植毛区域的面积总和设为SF(mm2)(其中,SF=SA+SB+SC)。
面积总和SF相对于面积SX之比(SF/SX)优选为0.6以上,更优选为0.62以上。SF/SX为下限值以上时,则在植毛面11中确保某种程度的毛束的密度,相邻的毛束彼此靠近,因此毛束的移动容易传递。SF/SX优选为0.8以下,更优选为0.75以下。SF/SX为上限值以下时,则容易对植毛部16赋予充分的挠曲。SF/SX的优选的下限和上限可以任意地组合。
如图3所示,在从毛前端侧观察植毛面11的正面视角下,将毛束A1和毛束A2的植毛区域的长轴方向的最前端之间和最后端之间分别连接而形成的区域设为区域T。并且,将区域T内的毛束A1、毛束A2、毛束B1及毛束B2所占的区域的面积总和设为ST(mm2)。
另外,如图4所示,在从毛前端侧观察植毛面11的正面视角下,将毛束C1和毛束C2的植毛区域的长轴方向的最前端之间和最后端之间分别连接而形成的区域U1与将毛束C3和毛束C4的植毛区域的长轴方向的最前端之间和最后端之间分别连接而形成的区域U2合并而得到的区域设为区域U。并且,将区域U内的毛束B1、毛束B2、毛束C1、毛束C2、毛束C3及毛束C4所占区域的面积总和设为SU(mm2)。
此时,牙刷1优选满足下述式(1)。
1/2SU<ST<2SU···(1)
通过满足式(1)的条件,从而植毛部16的长轴方向上的前端及后端的毛的密度变得比较稀疏,变得柔软。因此,在刷扫时,植毛部16的长轴方向上的前端及后端成为起点,毛的移动顺畅地开始,容易产生刷毛刚度逐渐提高的举动。另外,由于成为毛束彼此之间不过度分离的良好的平衡,因此产生更自然的渐次变化,进一步降低违和感。
ST/SU优选大于1/2,更优选为2/3以上。ST/SU优选小于2,更优选为1.5以下。ST/SU的优选的下限和上限可以任意地组合。
在该例中,毛束A1、毛束B1、毛束A2及毛束B2的植毛区域的相邻部分的轮廓均为直线状,且毛束B1与毛束C1、毛束B1与毛束C2、毛束B2与毛束C3、毛束B2与毛束C4各自的相邻部分的轮廓均为直线。
如图5所示,在从毛前端侧观察植毛面11的正面视角下,将毛束A1与毛束B1之间二等分的直线设为m1,将毛束A1与毛束B2之间二等分的直线设为m2,将毛束B1与毛束C2之间二等分的直线设为n1,将毛束B2与毛束C4之间二等分的直线设为n2。另外,如图6所示,在从毛前端侧观察植毛面11的正面视角下,将毛束A2与毛束B1之间二等分的直线设为m3,将毛束A2与毛束B2之间二等分的直线设为m4,将毛束B1与毛束C1之间二等分的直线设为n3,将毛束B2与毛束C3之间二等分的直线设为n4。
其中,“将毛束A1与毛束B1之间二等分的直线”是指,在毛束A1与毛束B1的植毛区域的相邻轮廓中,通过将各直线部分的一端彼此连结的线段的中点和将另一端彼此连结的中点的直线。对于将其他毛束间二等分的直线也是同样的。
并且,直线m1与长轴方向所形成的角度设为θ1,直线m2与长轴方向所形成的角度设为θ2,直线m3与长轴方向所形成的角度设为θ3,直线m4与长轴方向所形成的角度设为θ4(其中,角度θ1~θ4均为劣角)。另外,直线n1与长轴方向所形成的角度设为直线n2与长轴方向所形成的角度设为/>直线n3与长轴方向所形成的角度设为/>直线n4与长轴方向所形成的角度设为/>(其中,角度/>均为劣角)。
角度优选小于角度θ1。由此,容易防止毛束过度联动,另外,随着朝向长轴方向的中央部而毛束朝向中央的移动被阻挡,刷毛刚度变高的倾向变强。另外,成为随着从植毛部16的长轴方向的前端朝向中央部而直线m1与直线n1逐渐靠近的关系,另外,成为越是靠近短轴方向的中央而毛束越密集的关系性。因此,容易在毛的移动中产生渐次变化,容易兼顾对牙整体的充分的清扫实感和刷扫时的违和感的降低。
由于在长轴方向的前端侧的更大范围内在刷毛刚度、毛的移动上产生渐次变化,因此角度优选为10度以上,更优选为15度以上。另外,从在提高毛束C2的刷扫时的作为移动的起点的作用的同时,产生刷毛刚度、毛的移动的自然渐次变化,刷扫时的违和感容易降低的观点考虑,角度/>优选为40度以下,更优选为35度以下。角度/>的优选的下限和上限可以任意地组合。
从在容易对刷毛刚度、毛的移动赋予充分的渐次变化的基础上,在刷扫时容易发挥由毛束A1阻挡朝向毛束B1的后端的移动的效果,刷毛刚度容易提高的观点考虑,角度θ1优选为25度以上,更优选为30度以上。另外,从产生刷毛刚度、毛的移动的自然渐次变化,容易降低刷扫时的违和感的观点考虑,角度θ1优选为65度以下,更优选为55度以下。角度θ1的优选的下限和上限可以任意地组合。
从在容易对刷毛刚度、毛的移动赋予充分的渐次变化的基础上,在刷扫时容易发挥由毛束A1阻挡朝向毛束B1的后端的移动的效果,刷毛刚度容易提高的观点考虑,角度θ1与角度之差/>优选为10度以上,更优选为15度以上。另外,从产生刷毛刚度、毛的移动的自然的渐次变化,容易降低刷扫时的违和感的观点考虑,/>优选为40度以下,更优选为35度以下。/>的优选下限和上限可以任意组合。
角度与角度θ2的关系、角度/>与角度θ3的关系、角度/>与角度θ4的关系也优选为与角度/>与角度θ1的关系相同的关系。即,优选地,角度/>小于角度θ2,角度/>小于角度θ3,角度/>小于角度θ4。由此,毛的移动中容易产生渐次变化,容易进一步兼顾对牙整体的充分的清扫实感和刷扫时的违和感的降低。/>
角度角度θ2、角度θ2与角度/>之差/>角度/>角度θ3、角度θ3与角度之差/>角度/>角度θ4、角度θ4与角度/>之差/>的优选的下限及上限与角度/>角度θ1、/>的优选的下限及上限相同。
从刷毛刚度、毛的移动中容易产生渐次变化,毛束B1的向后端侧的移动被毛束A1及毛束A2阻挡,从而刷毛刚度充分变高的角度考虑,优选地,如图5及图6所示,在从毛前端侧观察植毛面11的正面视角下,直线n1通过毛束A2的植毛区域,直线n3通过毛束A1的植毛区域。
另外,从刷毛刚度、毛的移动中容易产生渐次变化,毛束B2的朝向前端侧的移动被毛束A1及毛束A2阻挡,从而刷毛刚度充分变高的角度考虑,优选地,如图5及图6所示,在从毛前端侧观察植毛面11的正面视角下,直线n2通过毛束A2的植毛区域,直线n4通过毛束A1的植毛区域。
如图1所示,在头部10的短轴方向上,将毛束A1的植毛区域的最靠近点P的位置设为点a1,将毛束B1的植毛区域的最靠近毛束A1侧的侧缘的位置设为点b11,将毛束C1中最靠近通过点P、与长轴方向平行的直线p1的位置设为点c1,将毛束A2的植毛区域的最靠近点P的位置设为点a2,将毛束B1的植毛区域的最靠近毛束A2侧的侧缘的位置设为点b12,将毛束C2中最靠近通过点P、与长轴方向平行的直线p1的位置设为点c2,将毛束B2的植毛区域的最靠近毛束A1侧的侧缘的位置设为点b21,将毛束C3中最靠近通过点P、与长轴方向平行的直线p1的位置设为点c3,将毛束B2的植毛区域的最靠近毛束A2侧的侧缘的位置设为点b22,将毛束C4中最靠近通过点P、与长轴方向平行的直线p1的位置设为点c4。
优选地,如图1所示,在从毛前端侧观察植毛面11的正面视角下,毛束B1的植毛区域的宽度最大的位置、即点b11和点b12在长轴方向上存在于比毛束A1及毛束A2更靠向前端侧,且比毛束C1及毛束C2更靠向后端侧。由此,容易发挥毛束B1桥接从植毛部16的前端到中央部的毛的动作的作用,因此,容易进一步兼顾对牙整体的充分的清扫实感和刷扫时的违和感的降低。
另外,优选地,在从毛前端侧观察植毛面11的正面视角下,毛束B2的植毛区域的宽度最大的位置、即点b21及点b22在长轴方向上存在于比毛束A1及毛束A2更靠向后端侧,且比毛束C3及毛束C4更靠向前端侧。由此,容易发挥毛束B2桥接从植毛部16的后端到中央部的毛的动作的作用,因此,容易进一步兼顾对牙整体的充分的清扫实感和刷扫时的违和感的降低。
另外,优选地,如图1所示,在从毛前端侧观察植毛面11的正面视角下,点a1、点b11及点c1的短轴方向上的位置关系按照点a1、点c1、点b11的顺序靠近通过点P、与长轴方向平行的直线p1。由此,容易发挥毛束B1桥接从植毛部16的前端到中央部的毛的动作的作用,因此,容易进一步兼顾对牙整体的充分的清扫实感和刷扫时的违和感的降低。出于同样的理由,优选地,点a2、点b12及点c2的短轴方向的位置关系按照点a2、点c2、点b12的顺序靠近直线p1。
另外,优选地,在从毛前端侧观察植毛面11的正面视角下,点a1、点b21及点c3的短轴方向的位置关系按照点a1、点c3、点b21的顺序靠近直线p1。由此,容易发挥毛束B2桥接从植毛部16的后端到中央部的毛的动作的作用,因此,容易进一步兼顾对牙整体的充分的清扫实感和刷扫时的违和感的降低。出于同样的理由,优选地,点a2、点b22及点c4的短轴方向的位置关系按照点a2、点c4、点b22的顺序靠近直线p1。
如图7所示,在从毛前端侧观察植毛面的正面视角下,与长轴方向平行且毛束B1的宽度最大的位置中与毛束A1侧相接的直线设为k1,与长轴方向平行且毛束B1的宽度最大的位置中与毛束A2侧相接的直线设为k2,与长轴方向平行且毛束B2的宽度最大的位置中与毛束A1侧相接的直线设为k3,与长轴方向平行且毛束B2的宽度最大的位置中与毛束A2侧相接的直线设为k4。
此时,优选地,直线k1及直线k3通过毛束A1的植毛区域,直线k2及直线k4通过毛束A2的植毛区域。由此,容易发挥毛束B1及毛束B2桥接从植毛部16的长轴方向的前端、后端到中央部的毛的移动的作用,因此,容易进一步兼顾对牙整体的充分的清扫实感和刷扫时的违和感的降低。
构成各毛束的刷毛没有特别限定。作为刷毛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例示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烯烃(聚丙烯等)、苯乙烯系弹性体、聚酯系弹性体、聚氨酯系弹性体。刷毛的材质可为1种,或者可为2种以上。
以刷毛的植毛面为基准计的毛高度可以适当设计,例如可以为4mm以上且16mm以下。
刷毛直径可以适当设计,例如可以设为3mil以上且10mil以下。
作为构成头部10、颈部14及柄部12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除了可以使用聚丙烯、聚缩醛、聚碳酸酯等硬质树脂以外,还可以使用生物降解性树脂、来自植物的树脂、纸配合树脂、植物配合树脂等。另外,可根据需要,使用聚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聚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等软质树脂。
牙刷1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头部10、颈部14以及柄部12例如能够通过注射成形、吹塑成形等成形。另外,通过公知的非扁平线式植毛,将各毛束植设于头部10的植毛面11,以使得毛束A1~A2、毛束B1~B2及毛束C1~C4各自植毛区域满足上述条件,从而能够得到牙刷1。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牙刷1中,利用毛束A1~A2、毛束B1~B2、以及毛束C1~C4对刷毛刚度、毛的移动赋予渐次变化。因此,从植毛部16的前端、后端到中央部,被赋予逐渐的挠曲,与刷扫的动作相应地,刷毛刚度逐渐变高,其结果是,在能够得到对牙整体的充分的清扫实感的基础上,降低刷扫时的违和感。
此外,本发明的牙刷并不限定于上述牙刷1。
毛束C1及C2的植毛区域并不限定于随着向着前端推移而宽度变窄的形状。同样地,毛束C1及C2的植毛区域并不限定于随着向着后端推移而宽度变窄的形状。例如,如图8所示,可为具备毛束C1~C4的牙刷2,毛束C1~C4呈正面视角下的植毛区域的各角部带有圆角的大致长方形且宽度不变的形状。
毛束A1及毛束A2的植毛区域的形状只要是随着在短轴方向上远离点P而在长轴方向上变宽的形状即可,并不限定于三角形。例如,如图9所示,可为具备毛束A1及毛束A2的牙刷3,毛束A1及毛束A2在正面视角下的植毛区域的形状呈随着在短轴方向上远离点P而在长轴方向上扩展的梯形。
另外,如图10所示,可为具备毛束A1及毛束A2的牙刷4,毛束A1及毛束A2在正面视角下的植毛区域的形状呈随着在短轴方向上远离点P而在长轴方向上扩展的半圆状。在牙刷4中,毛束A1与毛束B1的相邻部分的植毛区域的轮廓为圆弧状,毛束B1的植毛区域的轮廓沿着毛束A1的植毛区域的轮廓。毛束A1与毛束B2的相邻部分的植毛区域的轮廓的关系、毛束A2与毛束B1的相邻部分的植毛区域的轮廓的关系、毛束A2与毛束B2的相邻部分的植毛区域的轮廓的关系也是同样的。
毛束A1及毛束A2的数量各自不限定于1个。例如,如图11所示,可为牙刷1中的毛束A1及毛束A2的植毛区域分别被分割为长轴方向的前端侧和后端侧这2个区域的结构的牙刷5。
毛束B1及毛束B2的数量分别不限定于1个。例如,如图12所示,可为牙刷1中的毛束B1及毛束B2的植毛区域分别被分割为长轴方向的前端侧和后端侧这2个区域的结构的牙刷6。
毛束C1~C4的数量分别不限定于1个。例如,如图13所示,可为牙刷1中的毛束C1~C4的植毛区域分别被分割为长轴方向的前端侧和后端侧这2个区域的结构的牙刷7。
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置换为公知的构成要素,另外,也可适当组合上述的变形例。

Claims (11)

1.一种牙刷,其头部的植毛面上通过非扁平线式植毛植入有毛束,其特征在于,
所述牙刷具备毛束A1、毛束A2、毛束B1、毛束B2、毛束C1、毛束C2、毛束C3、毛束C4,
毛束A1及毛束A2相对于所述植毛面的任意的点P,分别配置于所述头部的短轴方向的两侧;毛束B1配置于所述点P的长轴方向的前端侧;毛束B2配置于所述点P的长轴方向的后端侧;毛束C1及毛束C2分别配置于所述毛束B1的短轴方向的所述毛束A1侧和所述毛束A2侧;毛束C3及毛束C4分别配置于所述毛束B2的短轴方向的所述毛束A1侧和所述毛束A2侧,
在从毛前端侧观察所述植毛面的正面视角下,
所述毛束A1及所述毛束A2的植毛区域随着在短轴方向上远离所述点P而在长轴方向上变宽,所述毛束B1及所述毛束B2的植毛区域随着在长轴方向上远离所述点P而在短轴方向上变宽后又变窄,
所述毛束B1的植毛区域的宽度变宽的部分的轮廓呈沿着该部分所面对的所述毛束A1和所述毛束A2的植毛区域各自轮廓的形状,
所述毛束B2的植毛区域的宽度变宽的部分的轮廓呈沿着该部分所面对的所述毛束A1和所述毛束A2的植毛区域各自轮廓的形状,
所述毛束C1及所述毛束C2配置成沿着所述毛束B1的宽度变窄的部分,
所述毛束C3及所述毛束C4配置成沿着所述毛束B2的宽度变窄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
在从毛前端侧观察所述植毛面的正面视角下,所述毛束C1及所述毛束C2的植毛区域随着向着所述头部的前端推移而宽度变窄,所述毛束C3及所述毛束C4的植毛区域随着向着所述头部的后端推移而宽度变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毛束B1和所述毛束B2各自植毛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毛束A1和所述毛束A2的植毛区域的面积中的任一个,所述毛束A1和所述毛束A2各自植毛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毛束C1、所述毛束C2、所述毛束C3及所述毛束C4的植毛区域的面积中的任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毛束A1和所述毛束A2的植毛区域的面积总和设为SA、所述毛束B1和所述毛束B2的植毛区域的面积总和设为SB、所述毛束C1、所述毛束C2、所述毛束C3及所述毛束C4的植毛区域的面积总和设为SC时,SC/SA为0.7以上且1.3以下,SB/SA为1.3以上且2.0以下,SB/SC为1.3以上且2.0以下,其中,SA、SB和SC的单位均为mm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
将面对所述植毛面外缘的各个毛束的植毛区域轮廓的外缘侧部分连接而形成的区域X的面积设为SX、全部毛束的植毛区域的面积总和设为SF时,SF/SX为0.6以上且0.8以下,其中,SX和SF的单位均为mm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毛束A1和所述毛束A2的植毛区域的长轴方向的最前端之间和最后端之间分别连接而形成的区域T中,所述毛束A1、所述毛束A2、所述毛束B1及所述毛束B2所占区域的面积总和设为ST
将所述毛束C1和所述毛束C2的植毛区域的长轴方向的最前端之间和最后端之间分别连接而形成的区域与将所述毛束C3和所述毛束C4的植毛区域的长轴方向的最前端之间和最后端之间分别连接而形成的区域合并而得到的区域U中,所述毛束B1、所述毛束B2、所述毛束C1、所述毛束C2、所述毛束C3及所述毛束C4所占区域的面积总和设为SU时,牙刷满足下述式(1):
1/2SU<ST<2SU...(1),
其中,ST的单位为mm2,SU的单位为mm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
在从毛前端侧观察所述植毛面的正面视角下,
所述毛束A1、所述毛束B1、所述毛束A2及所述毛束B2的植毛区域的相邻部分的轮廓均为直线状,且所述毛束B1与所述毛束C1、所述毛束B1与所述毛束C2、所述毛束B2与所述毛束C3、以及所述毛束B2与所述毛束C4各自相邻部分的轮廓均为直线,
将所述毛束A1与所述毛束B1之间二等分的直线设为m1,将所述毛束A1与所述毛束B2之间二等分的直线设为m2,将所述毛束A2与所述毛束B1之间二等分的直线设为m3,将所述毛束A2与所述毛束B2之间二等分的直线设为m4,将所述毛束B1与所述毛束C2之间二等分的直线设为n1,将所述毛束B2与所述毛束C4之间二等分的直线设为n2,将所述毛束B1与所述毛束C1之间二等分的直线设为n3,将所述毛束B2与所述毛束C3之间二等分的直线设为n4,
直线n1与长轴方向所形成的角度设为直线n2与长轴方向所形成的角度设为/>直线n3与长轴方向所形成的角度设为/>直线n4与长轴方向所形成的角度设为/>直线m1与长轴方向所形成的角度设为θ1,直线m2与长轴方向所形成的角度设为θ2,直线m3与长轴方向所形成的角度设为θ3,直线m4与长轴方向所形成的角度设为θ4,所述角度/>θ1~θ4均为劣角时,
角度小于角度θ1,角度/>小于角度θ2,角度/>小于角度θ3,角度/>小于角度θ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在从毛前端侧观察所述植毛面的正面视角下,所述直线n1及所述直线n2通过所述毛束A2的植毛区域,所述直线n3及所述直线n4通过所述毛束A1的植毛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在从毛前端侧观察所述植毛面的正面视角下,在长轴方向上,所述毛束B1的植毛区域的宽度最大的位置存在于比所述毛束A1及所述毛束A2更靠向前端侧且比所述毛束C1及所述毛束C2更靠向后端侧,在长轴方向上,所述毛束B2的植毛区域的宽度最大的位置存在于比所述毛束A1及所述毛束A2更靠向后端侧且比所述毛束C3及所述毛束C4更靠向前端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
在从毛前端侧观察所述植毛面的正面视角下,与长轴方向平行且所述毛束B1的宽度最大的位置中与所述毛束A1侧相接的直线设为k1,与长轴方向平行且所述毛束B1的宽度最大的位置中与所述毛束A2侧相接的直线设为k2,与长轴方向平行且所述毛束B2的宽度最大的位置中与所述毛束A1侧相接的直线设为k3,与长轴方向平行且所述毛束B2的宽度最大的位置中与所述毛束A2侧相接的直线设为k4时,
直线k1及直线k3通过所述毛束A1的植毛区域,直线k2及直线k4通过所述毛束A2的植毛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
短轴方向上,所述毛束A1的植毛区域的最靠近点P的位置设为点a1,所述毛束B1的植毛区域的最靠近所述毛束A1侧的侧缘的位置设为点b11,所述毛束C1中最靠近通过点P、与长轴方向平行的直线p1的位置设为点c1,所述毛束B2的植毛区域的最靠近所述毛束A1侧的侧缘的位置设为点b21,所述毛束C3中最靠近通过点P、与长轴方向平行的直线p1的位置设为点c3时,
所述点a1、所述点b11及所述点c1按照所述点a1、所述点c1、所述点b11的顺序靠近通过所述点P、与长轴方向平行的直线p1,所述点a1、所述点b21及所述点c3按照所述点a1、所述点c3、所述点b21的顺序靠近通过所述点P、与长轴方向平行的直线p1,
短轴方向上,所述毛束A2的植毛区域的最靠近点P的位置设为点a2,所述毛束B1的植毛区域的最靠近所述毛束A2侧的侧缘的位置设为点b12,所述毛束C2中最靠近通过点P、与长轴方向平行的直线p1的位置设为点c2,所述毛束B2的植毛区域的最靠近所述毛束A2侧的侧缘的位置设为点b22,所述毛束C4中最靠近通过点P、与长轴方向平行的直线p1的位置设为点c4时,
所述点a2、所述点b12及所述点c2按照所述点a2、所述点c2、所述点b12的顺序靠近通过所述点P、与长轴方向平行的直线p1,所述点a2、所述点b22及所述点c4按照所述点a2、所述点c4、所述点b22的顺序靠近通过所述点P、与长轴方向平行的直线p1。
CN202210686016.7A 2022-06-16 2022-06-16 牙刷 Pending CN1172813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86016.7A CN117281349A (zh) 2022-06-16 2022-06-16 牙刷
PCT/JP2023/022254 WO2023243687A1 (ja) 2022-06-16 2023-06-15 歯ブラ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86016.7A CN117281349A (zh) 2022-06-16 2022-06-16 牙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81349A true CN117281349A (zh) 2023-12-26

Family

ID=89191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86016.7A Pending CN117281349A (zh) 2022-06-16 2022-06-16 牙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81349A (zh)
WO (1) WO202324368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57230U (ja) * 1993-01-21 1994-08-09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歯ブラシ
JP2000004945A (ja) * 1998-06-19 2000-01-11 Lion Corp 歯ブラシ
CN104768420B (zh) * 2012-11-05 2016-11-16 吉列公司 包括与较硬塑料重叠注塑的弹性体清洁元件的牙刷及其制备方法
US20150327666A1 (en) * 2012-12-20 2015-11-19 Colgate-Palmolive Company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oral care implement
EP2918191B1 (en) * 2014-03-11 2024-01-24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Head for an oral care implement
CN114098274A (zh) * 2020-08-28 2022-03-01 广州仓杰科技有限公司 牙刷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43687A1 (ja) 2023-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94786B (zh) 口腔护理器具
JP2000515404A (ja) 歯ブラシ
RU2689219C1 (ru) Приспособление для ухода за полостью рта
CN108697230B (zh) 牙刷
JP2023026520A (ja) 歯ブラシ
CN107635432B (zh) 牙刷
JP2013000336A (ja) 歯ブラシ
JP6712120B2 (ja) 歯ブラシ
JP2020074983A (ja) 歯ブラシ
CN108778049B (zh) 牙刷
JPH11513924A (ja) 歯ブラシ
CN117281349A (zh) 牙刷
JP2021104237A (ja) 歯ブラシ
JP2022088075A (ja) 歯ブラシ
TW202412669A (zh) 牙刷
WO2023058672A1 (ja) 歯ブラシ
CN216438707U (zh) 牙刷
WO2023243683A1 (ja) 歯ブラシ
KR20240072985A (ko) 칫솔
WO2017018340A9 (ja) 歯ブラシ
JP2018023432A (ja) 歯ブラシ
JP7450529B2 (ja) 歯ブラシ
CN216393352U (zh) 牙刷
WO2022138016A1 (ja) 歯ブラシ
TW202002845A (zh) 牙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