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80165A - 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80165A
CN117280165A CN202280033251.2A CN202280033251A CN117280165A CN 117280165 A CN117280165 A CN 117280165A CN 202280033251 A CN202280033251 A CN 202280033251A CN 117280165 A CN117280165 A CN 1172801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ondition
indoor
heating operation
cooling op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3325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直井健浩
福山雄太
中西乔也
大浦竜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280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801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24F11/67Switching between heating and cooling mo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9Control issues
    • F25B2313/0292Control issues related to rever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9Control issues
    • F25B2313/0294Control issues related to the outdoor fan, e.g. controlling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3Expansio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3Pressures of the compressor
    • F25B2700/1931Discharge press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3Pressures of the compressor
    • F25B2700/1933Suction press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04Temperatures of an indoor room or compart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6Temperatures of a condenser
    • F25B2700/21162Temperatures of a condenser of the refrigerant at the inlet of the condens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7Temperatures of an evaporator
    • F25B2700/21175Temperatures of an evaporator of the refrigerant at the outlet of the evaporator

Abstract

存在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停止后,当从流量调节机构关闭的状态开始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时,流量调节机构需要时间才能达到适当的开度,从而导致运转效率下降的问题。空调装置包括室内单元、室外单元、室外膨胀阀及室内膨胀阀以及控制部。控制部进行第一控制及第二控制。第一控制是在进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的期间,当满足第一条件时停止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然后,当满足第二条件时开始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第一条件是表示对象空间的热负载低的条件。第二条件是与对象空间的热负载相关的条件。第二控制使通过第一控制开始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时的室外膨胀阀以及室内膨胀阀的开度大于满足第一条件的时间点的开度。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20-051700)所示,存在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时,当对象空间的热负载降低时停止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然后,根据对象空间的热负载开始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的技术。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存在如专利文献1那样,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停止后,当从流量调节机构关闭的状态开始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时,流量调节机构需要时间才能达到适当的开度,从而导致运转效率下降的问题。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第一观点的空调装置包括室内单元、室外单元、流量调节机构以及控制部。室内单元设置于空调的对象空间。室外单元设置于对象空间的室外。流量调节机构对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节。控制部进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第一控制以及第二控制。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通过在室内单元以及室外单元中使制冷剂循环,从而使对象空间的室温接近设定温度;第一控制是在进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的期间,当满足第一条件时停止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然后,当满足第二条件时开始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第一条件是表示对象空间的热负载低的条件。第二条件是与对象空间的热负载相关的条件。第二控制使通过第一控制开始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时的流量调节机构的开度大于满足第一条件的时间点的开度。
第一观点的空调装置使开始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时的流量调节机构的开度大于满足第一条件的时间点的开度。其结果是,空调装置从流量调节机构为打开的状态开始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因此,能够防止运转效率的降低。
第二观点的空调装置是在第一观点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第一条件以及第二条件是基于设定温度与室温的温度差的条件。
第二观点的空调装置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准确地掌握对象空间的热负载。
第三观点的空调装置是在第一观点或第二观点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第二控制是将通过第一控制进行的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的停止以及开始在规定时间内重复规定次数之后进行的。
第三观点的空调装置在规定时间内重复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的停止以及开始规定次数那样的低负载时,进行第二控制。其结果是,空调装置能够减少压缩机的负载。
第四观点的空调装置是在第一观点至第三观点中任一观点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第二控制中的开始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时的流量调节机构的开度是使满足第一条件的时间点的开度增大规定的比例而得到的开度。
第四观点的空调装置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更有效率地开始运转。
第五观点的空调装置是在第一观点至第三观点中任一观点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第二控制中的开始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时的流量调节机构的开度是满足第一条件之前,设定温度与室温的温度差达到规定值的时间点的开度。
第五观点的空调装置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更有效率地开始运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的图。
图2是空调装置的控制框图。
图3是表示制冷运转中的第一控制以及第二控制时的各种设备的动作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制热运转中的第一控制以及第二控制时的各种设备的动作的一例的图。
图5是用于对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中的第一控制以及第二控制的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整体结构
空调装置1构成蒸汽压缩式冷冻循环,进行对象空间的制冷或制热。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装置1是所谓的大楼用多联式空调系统。图1是表示空调装置1的制冷剂回路50的图。如图1所示,空调装置1主要包括室内单元20以及室外单元30。室内单元20与室外单元30经由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51以及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52连接以构成制冷剂回路50。室内单元20与室外单元30经由通信线80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
(2)详细结构
(2-1)室内单元
室内单元20设置于设置有空调装置1的建筑物的室内等空调的对象空间。室内单元20例如是天花板埋入型单元、天花板悬挂式单元、落地式单元等。如图1所示,室内单元20主要包括室内膨胀阀23(流量调节机构)以及室内控制部29。此外,室内单元20具有室内热交换器21、室内风扇22、室内温度传感器61、气体侧温度传感器62以及液体侧温度传感器63。另外,室内单元20具有连接室内热交换器21的液体侧端与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51的液体制冷剂配管53a以及连接室内热交换器21的气体侧端与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52的气体制冷剂配管53b。
(2-1-1)室内热交换器
室内热交换器21的结构没有限定,例如是由传热管(省略图示)和多个翅片(省略图示)构成的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式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21使在室内热交换器21流动的制冷剂与对象空间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
室内热交换器21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起作用,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冷凝器起作用。
(2-1-2)室内风扇
室内风扇22将对象空间的空气吸入室内单元20内并供给至室内热交换器21,且将在室内热交换器21中与制冷剂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供给至对象空间。室内风扇22例如是涡轮风扇或西洛克风扇等离心风扇。室内风扇22由室内风扇马达22m驱动。室外风扇马达22m的旋转频率能够通过逆变器控制。
(2-1-3)室内膨胀阀
室内膨胀阀23是用于对流动于液体制冷剂配管53a的制冷剂的压力和流量进行调节的机构。室内膨胀阀23设于液体制冷剂配管53a。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膨胀阀23是开度能够调节的电子膨胀阀。
(2-1-4)传感器
室内温度传感器61对对象空间的空气的温度(室温)进行测定。室内温度传感器61设于室内单元20的空气的吸入口附近。
气体侧温度传感器62对在气体制冷剂配管53b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测量。气体侧温度传感器62设于气体制冷剂配管53b。
液体侧温度传感器63对在液体制冷剂配管53a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测量。液体侧温度传感器63设于液体制冷剂配管53a。
室内温度传感器61、气体侧温度传感器62以及液体侧温度传感器63例如是热敏电阻。
(2-1-5)室内控制部
室内控制部29对构成室内单元20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
室内控制部29与包括室内膨胀阀23以及室内风扇马达22m在内的室内单元20所具有的各种设备电连接。此外,室内控制部29与包括室内温度传感器61、气体侧温度传感器62以及液体侧温度传感器63在内的室内单元20中设有的各种传感器以能够进行通信的方式连接。
室内控制部29具有控制运算装置以及存储装置。控制运算装置是CPU和GPU等处理器。存储装置是RAM、ROM以及闪存等存储介质。控制运算装置对存储装置中存储的程序进行读取,再按照程序进行规定的运算处理,从而对构成室内单元20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此外,控制运算装置能够按照程序将运算结果写入存储装置,并且能够按照程序读取存储于存储装置的信息。另外,室内控制部29具有计时器。
室内控制部29构成为能够接收从操作用遥控器(省略图示)发送的各种信号。各种信号中,例如包括有对运转的开始以及停止进行指示的信号和与各种设定相关的信号。与各种设定相关的信号中,例如包括有与设定温度和设定湿度相关的信号。此外,室内控制部29经由通信线80,与室外单元30的室外控制部39之间进行控制信号、测量信号以及与各种设定相关的信号等的交换。
室内控制部29与室外控制部39协作以作为控制部70起作用。关于控制部70的功能,在后文中描述。
(2-2)室外单元
室外单元30设置于设置有空调装置1的建筑物的屋顶等对象空间的室外。如图1所示,室外单元30主要包括室外膨胀阀34(流量调节机构)以及室外控制部39。此外,室外单元30具有压缩机31、流向切换机构32、室外热交换器33、储罐35、室外风扇36、液体侧截止阀37、气体侧截止阀38、吸入压力传感器64以及排出压力传感器65。另外,室外单元30具有吸入管54a、排出管54b、第一气体制冷剂管54c、液体制冷剂管54d以及第二气体制冷剂管54e。
如图1所示,吸入管54a连接流向切换机构32与压缩机31的吸入侧。吸入管54a中设有储罐35。排出管54b连接压缩机31的排出侧与流向切换机构32。第一气体制冷剂管54c连接流向切换机构32与室外热交换器33的气体侧。液体制冷剂管54d连接室外热交换器33的液体侧与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51。在液体制冷剂管54d中设有室外膨胀阀34。在液体制冷剂管54d与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51的连接部设有液体侧截止阀37。第二气体制冷剂管54e连接流向切换机构32与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52。在第二气体制冷剂管54e与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52的连接部设有气体侧截止阀38。
(2-2-1)压缩机
如图1所示,压缩机31是将冷冻循环中的低压制冷剂从吸入管54a吸入并通过压缩机构(未图示)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并且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向排出管54b排出的设备。
压缩机31例如是旋转式或涡轮式等容积压缩机。压缩机31的压缩机构由压缩机马达31m驱动。压缩机马达31m的旋转频率能够通过逆变器控制。
(2-2-2)流向切换机构
流向切换机构32是将制冷剂的流路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的机构。流向切换机构32在第一状态时,如图1的流向切换机构32内的实线所示,使吸入管54a与第二气体制冷剂管54e连通,并使排出管54b与第一气体制冷剂管54c连通。流向切换机构32在第二状态时,如图1的流向切换机构32内的虚线所示,使吸入管54a与第一气体制冷剂管54c连通,并使排出管54b与第二气体制冷剂管54e连通。
流向切换机构32在制冷运转时将制冷剂的流路设为第一状态。此时,从压缩机31排出的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50内依次流经室外热交换器33、室外膨胀阀34、室内膨胀阀23以及室内热交换器21,并返回至压缩机31。在第一状态下,室外热交换器33作为冷凝器起作用,室内热交换器21作为蒸发器起作用。
流向切换机构32在制热运转时将制冷剂的流路设为第二状态。此时,从压缩机31排出的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50内依次流经室内热交换器21、室内膨胀阀23、室外膨胀阀34以及室外热交换器33,并返回至压缩机31。在第二状态下,室外热交换器33作为蒸发器起作用,室内热交换器21作为冷凝器起作用。
(2-2-3)室外热交换器
在室外热交换器33中,室外热交换器33内流动的制冷剂与室外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外热交换器33的结构没有限定,例如是由传热管(省略图示)和多个翅片(省略图示)构成的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式热交换器。
(2-2-4)室外膨胀阀
室外膨胀阀34是用于对流动于液体制冷剂管54d的制冷剂的压力和流量进行调节的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膨胀阀34是开度能够调节的电子膨胀阀。
(2-2-5)储罐
储罐35是具有将流入的制冷剂分离成气体制冷剂和液体制冷剂的气液分离功能的容器。流入储罐35的制冷剂被分离成气体制冷剂和液体制冷剂,且在上部空间聚集的气体制冷剂流入至压缩机31。
(2-2-6)室外风扇
室外风扇36是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外单元30内并供给至室外热交换器33,再将在室外热交换器33中与制冷剂进行过热交换的室外的空气排出至室外单元30外的风扇。室外风扇36例如是螺旋桨风扇等轴流风扇。室外风扇36由室外风扇马达36m驱动。室外风扇马达36m的旋转频率能够通过逆变器控制。
(2-2-7)传感器
吸入压力传感器64是对吸入压力进行测量的传感器。吸入压力传感器64设于吸入管54a。吸入压力是冷冻循环的低压的值。
排出压力传感器65是对排出压力进行测量的传感器。排出压力传感器65设于排出管54b。排出压力是冷冻循环的高压的值。
(2-2-8)液体侧截止阀以及气体侧截止阀
如图1所示,液体侧截止阀37是设于液体制冷剂管54d与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51的连接部的阀。气体侧截止阀38是设于第二气体制冷剂管54e与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52的连接部的阀。液体侧截止阀37以及气体侧截止阀38例如是手动操作的阀。
(2-2-9)室外控制部
室外控制部39对构成室外单元30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
室外控制部39与包括压缩机马达31m、流向切换机构32、室外膨胀阀34以及室外风扇马达36m在内的室外单元30所具有的各种设备电连接。此外,室外控制部39与包括吸入压力传感器64以及排出压力传感器65在内的室外单元30中设有的各种传感器以能够进行通信的方式连接。
室外控制部39具有控制运算装置以及存储装置。控制运算装置是CPU和GPU等处理器。存储装置是RAM、ROM以及闪存等存储介质。控制运算装置对存储装置中存储的程序进行读取,再按照程序进行规定的运算处理,从而对构成室外单元30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此外,控制运算装置能够按照程序将运算结果写入存储装置,并且能够按照程序读取存储于存储装置的信息。此外,室外控制部39具有计时器。
室外控制部39经由通信线80,与室内单元20的室内控制部29之间进行控制信号、测量信号以及与各种设定相关的信号等的交换。
室外控制部39与室内控制部29协作以作为控制部70起作用。关于控制部70的功能,在后文中描述。
(2-3)控制部
控制部70通过室内控制部29与室外控制部39经由通信线80以能够进行通信的方式连接而构成。换言之,室内控制部29与室外控制部39间的协作作为对空调装置1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70起作用。
图2是空调装置1的控制框图。如图2所示,控制部70与室内温度传感器61、气体侧温度传感器62、液体侧温度传感器63、吸入压力传感器64以及排出压力传感器65以能够进行通信的方式连接。控制部70接收各种传感器发送的测量信号。此外,控制部70与室内膨胀阀23、室内风扇马达22m、压缩机马达31m、流向切换机构32、室外膨胀阀34以及室外风扇马达36m电连接。控制部70根据从操作用遥控器发送的控制信号,基于各种传感器的测量信号,对包括室内膨胀阀23、室内风扇马达22m、压缩机马达31m、流向切换机构32、室外膨胀阀34以及室外风扇马达36m在内的空调装置1的各种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
控制部70主要进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第一控制以及第二控制。
(2-3-1)制冷运转
当控制部70接收从操作用遥控器发送的用于使室内单元20进行制冷运转的指令时,控制部70对流向切换机构32进行控制以使流向切换机构32内处于图1的实线所示的状态。此时,制冷剂的流路处于第一状态。
控制部70阶段性地打开室外膨胀阀34,并且以室内热交换器21的气体侧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达到规定的目标过热度的方式,对室内膨胀阀23进行开度调节。室内热交换器21的气体侧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例如通过从气体侧温度传感器62的测量值减去根据吸入压力传感器64的测量值(吸入压力)换算的蒸发温度来计算。
此外,控制部70以根据吸入压力传感器64的测量值换算的蒸发温度与规定的目标蒸发温度接近的方式,对压缩机31的运转容量进行控制。压缩机31的运转容量的控制通过对压缩机马达31m的旋转频率进行控制来进行。
如上所述,通过控制部70以使对象空间的室温接近设定温度的方式,对压缩机31、室外膨胀阀34以及室内膨胀阀23等各种设备进行控制,在制冷运转时制冷剂回路50内制冷剂以如下方式流动。
当压缩机31起动时,冷冻循环中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31,在压缩机31中被压缩而成为冷冻循环中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
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流向切换机构32从而在第一气体制冷剂管54c内流动并被送至室外热交换器33。被送至室外热交换器33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与通过室外风扇36供给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并冷凝成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经过室外热交换器33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在液体制冷剂管54内流动,经过室外膨胀阀34并被送至室内单元20。
被送至室内单元20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在室内膨胀阀23中被减压至接近压缩机31的吸入压力附近,从而变为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并被送至室内热交换器21。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21中与通过室内风扇22a向室内热交换器21供给的对象空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52被送至室外单元30,再经由流向切换机构32流入储罐35。流入储罐35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再次被吸入压缩机31。供给至室内热交换器21的空气的温度通过与流于室内热交换器21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降低,在室内热交换器21中被冷却的空气吹出至对象空间。
(2-3-2)制热运转
当控制部70接收从操作用遥控器发送的用于使室内单元20进行制热运转的指令时,控制部70对流向切换机构32进行控制以使流向切换机构32内处于图1的虚线所示的状态。此时,制冷剂的流路处于第二状态。
控制部70以室内热交换器21的液体侧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冷度为规定的目标过冷度的方式,对室内膨胀阀23进行开度调节。室内热交换器21的液体侧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冷度,例如通过从根据排出压力传感器65的测量值(排出压力)换算的冷凝温度中减去液体侧温度传感器63的测量值来计算。
此外,控制部70以流入室外热交换器33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33中被减压至能够发生蒸发的压力的方式,对室外膨胀阀34进行开度调节。
此外,控制部70以根据排出压力传感器65的测量值换算的冷凝温度与规定的目标冷凝温度接近的方式,对压缩机31的运转容量进行控制。压缩机31的运转容量的控制通过对压缩机马达31m的旋转频率进行控制来进行。
如上所述,通过控制部70以使对象空间的室温接近设定温度的方式,对压缩机31、室外膨胀阀34以及室内膨胀阀23等各种设备进行控制,在制热运转时制冷剂回路50内制冷剂以如下方式流动。
当压缩机31起动时,冷冻循环中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31,在压缩机31中被压缩而成为冷冻循环中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流向切换机构32被送至室内热交换器21,并与通过室内风扇22供给的对象空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成高压的液体制冷剂。供给至室内热交换器21的空气的温度通过与流于室内热交换器21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上升,在室内热交换器21中被加热的空气吹出至对象空间。经过室内热交换器21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经过室内膨胀阀23而被减压。在室内膨胀阀23中减压后的制冷剂经由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51被送至室外单元30,并流入液体制冷剂管54d。在液体制冷剂管54d中流动的制冷剂在经过室外膨胀阀34时被减压至接近压缩机31的吸入压力附近而变为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并流入室外热交换器33。流入室外热交换器33的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与通过室外风扇36供给的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并蒸发,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流向切换机构32流入储罐35。流入储罐35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再次被吸入压缩机31。
(2-3-3)第一控制
作为第一控制,在进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期间,当满足第一条件时,控制部70停止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第一条件是表示对象空间的热负载低的条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条件是基于设定温度与室温的温度差的条件。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制冷运转中的第一条件是对室温比设定温度低1℃以上的情况成立的条件。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制热运转中的第一条件是对室温比设定温度高1℃以上的情况成立的条件。
控制部70由于满足第一条件而停止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之后,当满足第二条件时,开始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第二条件是与对象空间的热负载相关的条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条件是基于设定温度与室温的温度差的条件。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制冷运转中的第二条件是对室温比设定温度高1℃以上的情况成立的条件。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制热运转中的第一条件是对室温比设定温度低1℃以上的情况成立的条件。
以下,对制冷运转以及制热运转各自的第一控制时的各种设备的动作进行说明。
(2-3-3-1)制冷运转中的第一控制
图3是表示制冷运转中的第一控制以及第二控制时的各种设备的动作的一例的图。图3的上侧的图表以横轴为时间轴,表示在设定温度的周边的对象空间的室温的推移。图3的下侧的图表以横轴为时间轴,表示压缩机31的压缩机马达31m的旋转频率的推移以及室外膨胀阀34和室内膨胀阀23的开度的推移。
如图3的“制冷运转1”所示,随着对象空间的室温由于制冷运转而接近设定温度,控制部70使压缩机马达31m的旋转频率以及室外膨胀阀34和室内膨胀阀23的开度阶段性地减小。
如图3的“第一控制A”所示,当对象空间的室温达到“设定温度-1℃”以下时(满足第一条件时),控制部70作为第一控制停止制冷运转。具体而言,控制部70停止压缩机马达31m,并将室外膨胀阀34以及室内膨胀阀23设为全闭状态。
如图3的“运转停止1”所示,在控制部停止制冷运转的期间,对象空间的室温上升。
如图3的“第一控制B”所示,当对象空间的室温达到“设定温度+1℃”以上时(满足第二条件时),控制部70作为第一控制开始制冷运转。具体而言,如“制冷运转2”所示,控制部使压缩机马达31m的旋转频率、室外膨胀阀34及室内膨胀阀23的开度阶段性地增加。此时,控制部70使室外膨胀阀34以及室内膨胀阀23的开度从全闭状态增加。
如图3的“制冷运转2”所示,随着对象空间的室温由于制冷运转而接近设定温度,控制部70使压缩机马达31m的旋转频率、室外膨胀阀34及室内膨胀阀23的开度阶段性地减小。
如图3的“第一控制C”所示,当对象空间的室温达到“设定温度-1℃”以下时(满足第一条件时),控制部70作为第一控制停止制冷运转。具体而言,控制部70停止压缩机马达31m,并将室外膨胀阀34以及室内膨胀阀23设为全闭状态。
(2-3-3-2)制热运转中的第一控制
图4是表示制热运转中的第一控制以及第二控制时的各种设备的动作的一例的图。图4的上侧的图表以横轴为时间轴,表示在设定温度的周边的对象空间的室温的推移。图4的下侧的图表以横轴为时间轴,表示压缩机31的压缩机马达31m的旋转频率的推移以及室外膨胀阀34和室内膨胀阀23的开度的推移。
如图4的“制热运转1”所示,随着对象空间的室温由于制热运转而接近设定温度,控制部70使压缩机马达31m的旋转频率以及室外膨胀阀34和室内膨胀阀23的开度阶段性地减小。
如图4的“第一控制A”所示,当对象空间的室温达到“设定温度+1℃”以上时(满足第一条件时),控制部70作为第一控制停止制热运转。具体而言,控制部70停止压缩机马达31m,并将室外膨胀阀34以及室内膨胀阀23设为全闭状态。
如图4的“运转停止1”所示,在控制部70停止制热运转的期间,对象空间的室温下降。
如图4的“第一控制B”所示,当对象空间的室温达到“设定温度-1℃”以下时(满足第二条件时),控制部70作为第一控制开始制热运转。具体而言,如“制热运转2”所示,控制部使压缩机马达31m的旋转频率以及室外膨胀阀34和室内膨胀阀23的开度阶段性地增加。此时,控制部70使室外膨胀阀34以及室内膨胀阀23的开度从全闭状态增加。
如图4的“制热运转2”所示,随着对象空间的室温由于制热运转而接近设定温度,控制部70使压缩机马达31m的旋转频率以及室外膨胀阀34和室内膨胀阀23的开度阶段性地减小。
如图4的“第一控制C”所示,当对象空间的室温达到“设定温度+1℃”以上时(满足第一条件时),控制部70作为第一控制停止制热运转。具体而言,控制部70停止压缩机马达31m,并将室外膨胀阀34以及室内膨胀阀23设为全闭状态。
(2-3-4)第二控制
第二控制使通过第一控制开始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时的室外膨胀阀34以及室内膨胀阀23的开度大于满足第一条件的时间点的开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控制中的开始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时的室外膨胀阀34以及室内膨胀阀23的开度是使满足第一条件的时间点的开度增大规定的比例而得到的开度。规定的比例例如是30%。第二控制可以是将通过第一控制进行的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的停止以及开始在规定时间内重复规定次数之后进行的。例如,第二控制可以是将通过第一控制进行的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的停止以及开始在30分钟以内重复5次之后进行的。
(2-3-4-1)制冷运转中的第一控制及第二控制
如图3的“运转停止2”所示,在控制部70停止制冷运转的期间,对象空间的室温上升。
如图3的“第一控制D+第二控制A”所示,当对象空间的室温达到“设定温度+1℃”时(满足第二条件时),控制部70作为第一控制及第二控制开始制冷运转。具体而言,如“制冷运转3”所示,控制部使压缩机马达31m的旋转频率、室外膨胀阀34及室内膨胀阀23的开度阶段性地增加。此时,控制部70使室外膨胀阀34以及室内膨胀阀23的开度从使满足第一条件的时间点的开度增大规定的比例而得到的开度(图3的α、β点)增大。
(2-3-4-2)制热运转中的第一控制及第二控制
如图4的“运转停止2”所示,在控制部70停止制热运转的期间,对象空间的室温下降。
如图4的“第一控制D+第二控制A”所示,当对象空间的室温达到“设定温度-1℃”时(满足第二条件时),控制部70作为第一控制及第二控制开始制热运转。具体而言,如“制热运转3”所示,控制部使压缩机马达31m的旋转频率、室外膨胀阀34及室内膨胀阀23的开度阶段性地增加。此时,控制部70使室外膨胀阀34以及室内膨胀阀23的开度从使满足第一条件的时间点的开度增大规定的比例而得到的开度(图4的α、β点)增大。
(3)处理
使用图5的流程图对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中的第一控制以及第二控制的处理的一例进行说明。
如步骤S1所示,控制部70通过来自操作用遥控器的指令等,开始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
当从步骤S1前进至步骤S2时,控制部70待机规定时间T1。规定时间T1例如是5分钟。
当从步骤S2前进至步骤S3时,控制部70对是否满足第一条件进行判定。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4。不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返回至步骤S2,控制部70再次待机规定时间T1。换言之,控制部70每过规定时间T1对是否满足第一条件进行判定。
当从步骤S3前进至步骤S4时,控制部70停止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
当从步骤S4前进至步骤S5时,控制部70待机规定时间T2。规定时间T2例如是5分钟。
当从步骤S5前进至步骤S6时,控制部70对是否满足第二条件进行判定。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7。不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返回至步骤S5,控制部70再次待机规定时间T2。换言之,控制部70每过规定时间T2对是否满足第二条件进行判定。
当从步骤S6前进至步骤S7时,控制部70对通过第一控制进行的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的停止及开始是否在规定时间内重复了规定次数进行判定。在规定时间内重复了规定次数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8。未在规定时间内重复了规定次数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9。
当从步骤S7前进至步骤S8时,控制部70使室外膨胀阀34以及室内膨胀阀23的开度设为将满足第一条件的时间点的开度增大规定的比例后得到的开度(有第二控制),(返回至步骤S1)并开始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
当从步骤S7前进至步骤S9时,控制部70将室外膨胀阀34以及室内膨胀阀23的开度设为全闭状态(无第二控制),(返回至步骤S1)并开始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
控制部70通过来自操作用遥控器的指令等,持续进行本处理直至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停止。
(4)特征
(4-1)
以往,存在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时,当对象空间的热负载降低时停止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然后,根据对象空间的热负载开始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的技术。
然而,存在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停止后,当从流量调节机构关闭的状态开始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时,流量调节机构需要时间才能达到适当的开度,从而导致运转效率下降的问题。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包括室内单元20、室外单元30、室外膨胀阀34及室内膨胀阀23以及控制部70。室内单元30设置于空调的对象空间。室外单元30设置于对象空间的室外。室外膨胀阀34以及室内膨胀阀23对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节。控制部70进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第一控制以及第二控制。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通过在室内单元20以及室外单元30中使制冷剂循环,从而使对象空间的室温接近设定温度;第一控制是在进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的期间,当满足第一条件时停止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然后,当满足第二条件时开始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第一条件是表示对象空间的热负载低的条件。第二条件是与对象空间的热负载相关的条件。第二控制使通过第一控制开始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时的室外膨胀阀34以及室内膨胀阀23的开度大于满足第一条件的时间点的开度。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使开始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时的室外膨胀阀34以及室内膨胀阀23的开度大于满足第一条件的时间点的开度。其结果是,空调装置1从室外膨胀阀34以及室内膨胀阀23为打开的状态开始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因此,能够防止运转效率的降低。
(4-2)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第一条件以及第二条件是基于设定温度与对象空间的室温的温度差的条件。其结果是,空调装置1能够准确地掌握对象空间的热负载。
(4-3)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第二控制是在规定时间内重复通过第一控制进行的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的停止以及开始规定次数之后进行的。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在规定时间内重复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的停止以及开始规定次数那样的低负载时,进行第二控制。其结果是,空调装置1能够减少压缩机31的负载。
(4-4)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第二控制中的开始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时的室外膨胀阀34以及室内膨胀阀23的开度是将满足第一条件的时间点的开度增大规定的比例而得到的开度。其结果是,空调装置1能够更有效率地开始运转。
(5)变形例
(5-1)变形例1A
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装置1具有一个室内单元20。不过,空调装置1也可以具有更多的室内单元20。此时,控制部70例如对每一个室内单元20,对伴随第一控制以及第二控制的室内膨胀阀23的动作进行控制。此外,控制部70例如根据通过第一控制最后停止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的室内单元20(其结果是,通过第一控制使所有的室内单元20停止)与通过第一控制最初开始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的室内单元20(该室内单元20以外的室内单元20通过第一控制处于停止中),来对伴随第一控制以及第二控制的压缩机31以及室外膨胀阀34的动作进行控制。
(5-2)变形例1B
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装置1是室内单元20具有室内膨胀阀23的大楼用多联式空调系统。不过,空调装置1也可以是如家用空调等那样的室内单元20不具有室内膨胀阀23的空调。
(5-3)变形例1C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控制中的开始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时的室外膨胀阀34以及室内膨胀阀23的开度是将满足第一条件的时间点的开度增大规定的比例而得到的开度。
不过,在第二控制中,开始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时的室外膨胀阀34以及室内膨胀阀23的开度也可以是第一条件满足之前设定温度与对象空间的室温的温度差达到规定值的时间点的开度。在制冷运转的情况下,规定值例如是0.5℃(对象空间的室温-设定温度)。
其结果是,空调装置1能够更有效率地开始运转。
(5-4)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本公开的主旨以及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形态、细节的多种变更。
(符号说明)
1空调装置;
20室内单元;
30室外单元;
23室内膨胀阀(流量调节机构);
34室外膨胀阀(流量调节机构);
70控制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20-051700。

Claims (5)

1.一种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内单元(20),所述室内单元(20)设置于空调的对象空间;
室外单元(30),所述室外单元(30)设置于所述对象空间的室外;
流量调节机构(23、34),所述流量调节机构(23、34)对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节;以及
控制部(70),
所述控制部进行:
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所述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通过在所述室内单元以及所述室外单元中使制冷剂循环,从而使所述对象空间的室温接近设定温度;
第一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在进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的期间,当满足表示所述对象空间的热负载低的第一条件时,停止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然后,当满足与所述对象空间的热负载相关的第二条件时,开始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以及
第二控制,所述第二控制使通过所述第一控制开始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时的所述流量调节机构的开度大于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时间点的开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条件以及所述第二条件是基于所述设定温度与所述室温的温度差的条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控制是在将通过所述第一控制进行的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的停止以及开始在规定时间内重复规定次数之后进行的。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控制中的开始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时的所述流量调节机构的开度是使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时间点的开度增大规定的比例而得到的开度。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控制中的开始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时的所述流量调节机构的开度是在满足所述第一条件之前,所述设定温度与所述室温的温度差达到规定值的时间点的开度。
CN202280033251.2A 2021-05-07 2022-05-06 空调装置 Pending CN11728016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79359 2021-05-07
JP2021079359A JP7216309B2 (ja) 2021-05-07 2021-05-07 空気調和装置
PCT/JP2022/019573 WO2022234860A1 (ja) 2021-05-07 2022-05-06 空気調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80165A true CN117280165A (zh) 2023-12-22

Family

ID=83932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33251.2A Pending CN117280165A (zh) 2021-05-07 2022-05-06 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68695A1 (zh)
EP (1) EP4336116A1 (zh)
JP (1) JP7216309B2 (zh)
CN (1) CN117280165A (zh)
WO (1) WO2022234860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38867A (ja) * 1997-02-28 1998-09-08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気調和機
JP2006118764A (ja) * 2004-10-20 2006-05-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CN104633835A (zh) * 2013-11-14 2015-05-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
WO2018062316A1 (ja) * 2016-09-30 2018-04-0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20051700A (ja) * 2018-09-27 2020-04-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エアクール 空調システム
CN111051793A (zh) * 2017-09-07 2020-04-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75864U (ja) * 1983-10-27 1985-05-28 株式会社東芝 空気調和機
JP2500522B2 (ja) * 1990-12-28 1996-05-2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JP4836573B2 (ja) 2005-12-27 2011-12-14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175063B2 (ja) 2007-05-17 2013-04-03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弁制御装置
WO2013160949A1 (ja) * 2012-04-26 2013-10-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6138711A (ja) 2015-01-28 2016-08-04 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 ヒタチ エア 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 テクノロジー(ホンコン)リミテッド 空気調和機
JP6950191B2 (ja) 2017-02-06 2021-10-1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6716030B2 (ja) * 2017-05-15 2020-07-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38867A (ja) * 1997-02-28 1998-09-08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気調和機
JP2006118764A (ja) * 2004-10-20 2006-05-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CN104633835A (zh) * 2013-11-14 2015-05-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
WO2018062316A1 (ja) * 2016-09-30 2018-04-0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11051793A (zh) * 2017-09-07 2020-04-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JP2020051700A (ja) * 2018-09-27 2020-04-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エアクール 空調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72976A (ja) 2022-11-17
JP7216309B2 (ja) 2023-02-01
EP4336116A1 (en) 2024-03-13
WO2022234860A1 (ja) 2022-11-10
US20240068695A1 (en) 2024-0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20151B1 (en) Air-conditioning device
JP2002147823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7218532A (ja) 空気調和装置
EP1431677B1 (en) Air conditioner
KR20130073973A (ko) 냉동 장치의 실외 유닛
JP4389917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5145742A (ja) 冷凍装置
US20230366582A1 (en) Air blower
JP6918221B2 (ja) 空気調和機
JP3555575B2 (ja) 冷凍装置
CN117280165A (zh) 空调装置
CN113614469B (zh) 空调装置
US20220178569A1 (en) Apparatus evalu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evaluation method
JP7406124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4288979B2 (ja) 空気調和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の運転制御方法
JP7485962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US11965665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12283897B (zh) 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WO2023013616A1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20240003579A1 (en)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JP6630923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23104429A (ja) 空気調和機及び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AU2020427646A1 (en) Out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13531651A (zh) 一种空调器和导风板的控制方法
JP2023063910A (ja) 空気調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