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61629A - 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相关组件以及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相关组件以及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61629A
CN117261629A CN202311136268.3A CN202311136268A CN117261629A CN 117261629 A CN117261629 A CN 117261629A CN 202311136268 A CN202311136268 A CN 202311136268A CN 117261629 A CN117261629 A CN 1172616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discharge
charge
charging
dis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3626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阳
唐红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man Horizons Shand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man Horizons Shand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man Horizons Shand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man Horizons Shand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3626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6162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616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616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8Battery or charger load switching, e.g. concurrent charging and load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相关组件以及电动汽车,所属领域为汽车控制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和车辆运行状态,所述车辆运行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行车、停车;响应于检测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停车状态时,基于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一充放电模式;响应于检测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行车状态时,基于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二充放电模式;基于所确定的目标充放电模式,控制目标车辆进入目标充放电模式对应的充放电场景。本申请可以实现用户在不同使用场景下采用不同的充放电功能,从而满足用户实际需求,以提升用户用车体验感。

Description

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相关组件以及电动汽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相关组件以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电动汽车作为出行的交通工具,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目前,电动汽车一般通过充电桩进行充电,当电动汽车存储有大量的电能时,在一些应急情况下,可以利用这些电能对外进行充电,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例如,在郊外野营的时候,电动汽车可以对外提供家用交流电,以便用户在野营的时候使用电器,例如烧烤炉,电脑等;当其他电动汽车电量不足而附近又没有充电桩时,车与车之间的相互充电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但是现有技术无法针对不同场景采用不同的充放电功能,从而难以满足用户实际需求,导致用户用车体验感较差。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能够满足用户实际需求从而提升用户体验感的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相关组件以及电动汽车。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满足用户实际需求从而提升用户体验感的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相关组件以及电动汽车。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和车辆运行状态,所述车辆运行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行车、停车;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停车状态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一充放电模式;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行车状态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二充放电模式;
基于所确定的目标充放电模式,控制所述目标车辆进入所述目标充放电模式对应的充放电场景。
可选的,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包括放电枪状态信号以及车外交流放电指令,所述第一充放电模式包括车外交流放电,所述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停车状态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一充放电模式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停车状态时,检测放电枪状态信号并接收充放电指令;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放电枪状态信号为已连接状态,且接收到的充放电指令为车外交流放电指令时,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车外交流放电。
可选的,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还包括车内交流放电指令,所述第一充放电模式还包括车内交流放电,所述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停车状态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一充放电模式还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停车状态时,接收充放电指令;
响应于检测到接收到的充放电指令为车内交流放电指令时,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车内交流放电。
可选的,所述第一充放电模式还包括车内交流放电的同时车外交流放电,所述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停车状态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一充放电模式还包括:
当所述目标车辆当前充放电模式为车外交流放电时,若接收到充放电指令为车内交流放电,则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车内交流放电的同时车外交流放电;
当所述目标车辆当前充放电模式为车内交流放电时,若接收到充放电指令为车外交流放电,则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车外交流放电的同时车内交流放电。
可选的,所述第一充放电模式还包括交流充电和直流充电,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还包括充电枪状态信号、脉冲信号,所述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停车状态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一充放电模式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充电枪状态信号为已连接状态,且脉冲信号为PWM状态时,若充电枪为交流充电枪,则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交流充电,若充电枪为直流充电枪,则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直流充电。
可选的,所述第一充放电模式还包括交流充电的同时车内交流放电,所述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停车状态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一充放电模式还包括:
当所述目标车辆当前充放电模式为交流充电时,若接收到充放电指令为车内交流放电,则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交流充电的同时车内交流放电;
当所述目标车辆当前充放电模式为车内交流放电时,若检测到所述充电枪状态信号为已连接状态、脉冲信号为PWM状态,且交流电流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时,则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车内交流放电的同时交流充电。
可选的,所述第一充放电模式还包括直流充电的同时车内交流放电,所述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停车状态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一充放电模式还包括:
当所述目标车辆当前充放电模式为直流充电时,若接收到充放电指令为车内交流放电,则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直流充电的同时车内交流放电;
当所述目标车辆当前充放电模式为车内交流放电时,若检测到所述充电枪状态信号为已连接状态且充电枪为直流充电枪,则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车内交流放电的同时直流充电。
可选的,所述第二充放电模式包括车内交流放电,所述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行车状态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二充放电模式包括:
在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行车状态时,若接收到的充放电指令为车内交流放电指令时,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车内交流放电。
可选的,在基于所确定的目标充放电模式,控制所述目标车辆进入所述目标充放电模式对应的充放电场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停止车外交流放电信号,和/或放电枪处于未连接状态,和/或相关设备发生故障时,退出车外交流放电的充放电模式,所述相关设备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人机交互系统设备、电控系统设备、电管理系统设备;
响应于检测到停止车内交流放电信号,和/或相关设备发生故障时,退出车内交流放电的充放电模式;
响应于检测到停止充电信号,和/或充电枪处于未连接状态,和/或相关设备发生故障时,退出交流充电或直流充电的充放电模式。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充放电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电管理系统、人机交互系统、电控系统:
所述人机交互系统,用于获取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和车辆运行状态,所述车辆运行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行车、停车;
所述电控系统,用于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停车状态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一充放电模式;
所述电控系统,还用于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行车状态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二充放电模式;
所述电管理系统,用于基于所确定的目标充放电模式,控制所述目标车辆进入所述目标充放电模式对应的充放电场景。
可选的,所述电管理系统包括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双向车载充电机、车外支路继电器、车内支路继电器、车内插座、交流充放电接口、电流传感器;
所述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与所述双向车载充电机的一端连接,所述双向车载充电机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车外支路继电器的一端、所述车内支路继电器的一端以及所述交流充放电接口连接;
所述车内支路继电器的另一端与所述车内插座连接;
所述车外支路继电器的另一端与所述交流充放电接口连接;
所述电流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车内插座与所述车内支路继电器之间。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充放电控制装置。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和车辆运行状态,所述车辆运行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行车、停车;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停车状态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一充放电模式;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行车状态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二充放电模式;
基于所确定的目标充放电模式,控制所述目标车辆进入所述目标充放电模式对应的充放电场景。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和车辆运行状态,所述车辆运行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行车、停车;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停车状态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一充放电模式;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行车状态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二充放电模式;
基于所确定的目标充放电模式,控制所述目标车辆进入所述目标充放电模式对应的充放电场景。
上述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相关组件以及电动汽车,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和车辆运行状态,所述车辆运行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行车、停车;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停车状态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一充放电模式;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行车状态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二充放电模式;基于所确定的目标充放电模式,控制所述目标车辆进入所述目标充放电模式对应的充放电场景,本申请可以实现用户在不同使用场景下采用不同的充放电功能,从而满足用户实际需求,以提升用户用车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的车外V2L交流放电进入过程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的车内V2L交流放电进入过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的车外V2L交流放电+车内V2L交流放电进入过程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的车外V2L交流放电+车内V2L交流放电进入过程另一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的交流充电+车内V2L交流放电进入过程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的交流充电+车内V2L交流放电进入过程另一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的直流充电+车内V2L交流放电进入过程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的直流充电+车内V2L交流放电进入过程另一示意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的交流充电进入流程示意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的车外V2L交流放电退出流程示意图;
图13为一个实施例中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的车内V2L交流放电退出流程示意图;
图14为一个实施例中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的车外V2L交流放电+车内V2L交流放电退出过程示意图;
图15为一个实施例中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的车外V2L交流放电+车内V2L交流放电退出过程另一示意图;
图16为一个实施例中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的交流充电+车内V2L交流放电退出过程示意图;
图17为一个实施例中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的交流充电+车内V2L交流放电退出过程另一示意图;
图18为一个实施例中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的直流充电+车内V2L交流放电退出过程示意图;
图19为一个实施例中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的直流充电+车内V2L交流放电退出过程另一示意图;
图20为一个实施例中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的交流充电退出流程示意图;
图21为一个实施例中车辆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2为一个实施例中车辆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电管理系统结构框图;
图23为一个实施例中车辆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电管理系统拓扑图;
图24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还应当理解,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术语“S1”、“S2”等仅用于步骤的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其仅仅是为了方便描述本申请的方法,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步骤的先后顺序。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电动汽车100中,该电动汽车100可以包括车载终端120。车载终端120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执行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这里,车载终端120并非必须是单个的电子设备,还可以是任何能够单独或联合执行上述计算机程序的装置或电路的集合体。
在车载终端120中,处理器可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图形处理器(GPU)、可编程逻辑装置、专用处理器系统、微控制器或微处理器。作为示例而非限制,处理器还可包括模拟处理器、数字处理器、微处理器、多核处理器、处理器阵列、网络处理器等;在车载终端120中,处理器可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如计算机程序1、计算机程序2、……),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由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完成本发明。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在所述终端设备中的执行过程。存储器可与处理器集成为一体,例如,将RAM或闪存布置在集成电路微处理器等之内。此外,存储器可包括独立的装置,诸如,外部盘驱动、存储阵列或任何数据库系统可使用的其他存储装置。存储器和处理器可在操作上进行耦合,或者可例如通过I/O端口、网络连接等互相通信,使得处理器能够读取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文件。
此外,车载终端120还可包括显示装置(诸如,液晶显示器等)和用户交互接口(诸如,键盘、鼠标、触摸输入装置等),车载终端120的所有组件可经由总线和/或网络而彼此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20所示,提供了一种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终端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和车辆运行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可以包括放电枪状态信号、车外交流放电指令、车内交流放电指令、充电枪状态信号、脉冲信号等,其中,放电枪状态和充电枪状态均包括半连接、连接和断开三种状态,放电枪为可以为V2L(VehicletoLoad,对外放电)放电枪,所述车辆运行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行车、停车。
具体的,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可以通过双向车载充电机Bi-OBC、人机交互系统HMI、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以及电控系统VCU获得。
S2: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停车状态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一充放电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充放电模式包括车外交流放电、车内交流放电、车内交流放电的同时车外交流放电、交流充电、直流充电、交流充电的同时车内交流放电以及直流充电的同时车内交流放电。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充放电模式为车外交流放电的确定方法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停车状态时,检测放电枪状态信号并接收充放电指令;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放电枪状态信号为已连接状态,且接收到的充放电指令为车外交流放电指令时,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车外交流放电。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充放电模式为车内交流放电的确定方法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停车状态时,接收充放电指令;
响应于检测到接收到的充放电指令为车内交流放电指令时,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车内交流放电。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充放电模式为车内交流放电的同时车外交流放电的确定方法包括:
当所述目标车辆当前充放电模式为车外交流放电时,若接收到充放电指令为车内交流放电,则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车内交流放电的同时车外交流放电;
当所述目标车辆当前充放电模式为车内交流放电时,若接收到充放电指令为车外交流放电,则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车外交流放电的同时车内交流放电。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充放电模式为交流充电或直流充电的确定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充电枪状态信号为已连接状态,且脉冲信号为PWM状态时,若充电枪为交流充电枪,则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交流充电,若充电枪为直流充电枪,则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直流充电。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充放电模式为车外交流放电的同时交流充电的确定方法包括:
当所述目标车辆当前充放电模式为交流充电时,若接收到充放电指令为车内交流放电,则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交流充电的同时车内交流放电;
当所述目标车辆当前充放电模式为车内交流放电时,若检测到所述充电枪状态信号为已连接状态、脉冲信号为PWM状态,且交流电流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时,则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车内交流放电的同时交流充电。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充放电模式为车外交流放电的同时直流充电的确定方法包括:
当所述目标车辆当前充放电模式为直流充电时,若接收到充放电指令为车内交流放电,则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直流充电的同时车内交流放电;
当所述目标车辆当前充放电模式为车内交流放电时,若检测到所述充电枪状态信号为已连接状态且充电枪为直流充电枪,则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车内交流放电的同时直流充电。
S3: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行车状态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二充放电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充放电模式包括车内交流放电。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充放电模式为车内交流放电的确定方法包括:
在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行车状态时,若接收到的充放电指令为车内交流放电指令时,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车内交流放电。
S4:基于所确定的目标充放电模式,控制所述目标车辆进入所述目标充放电模式对应的充放电场景。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充放电模式为车外交流放电的进入过程包括:
当用户插入V2L放电枪时,通过OBC检测V2L放电枪插枪状态并发送给BMS,接收BMS的充放电指令,当接收充放电指令为“车外V2L放电”(即车外交流放电),且“V2L放电枪的连接状态”为“已连接”,控制K1闭合(K2不动,保持断开),其中,K1表示车外支路继电器,K2表示车内支路继电器,OBC进入V2L车外交流放电模式;BMS接收OBC的V2L放电枪的插枪状态为“已连接”,向VCU请求V2L放电,即发送放电请求为“请求”发送给VCU/HMI;接收VCU的V2L交流放电仲裁为“允许”,发送OBC工作使能为“车外交流放电”;HMI接收BMS放电请求为“请求”,且用户点击“允许车外放电”按钮时,发送V2L交流放电模式为“车外V2L放电”;VCU收到HMI的信号V2L交流放电模式为“车外V2L放电”,且BMS放电请求为“请求”,根据实际情况仲裁允许V2L放电,发送V2L交流放电仲裁为“允许”给BMS,从而使得目标车辆进入车外交流放电使用场景中。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充放电模式为车内交流放电的进入过程包括:
具体的,用户通过HMI点击“允许车内放电”按钮时,发送V2L交流放电模式为“车内V2L放电”;VCU收到HMI的信号V2L交流放电模式为“车内V2L放电”,并根据情况仲裁允许V2L放电,发送V2L交流放电仲裁为“允许”给BMS;BMS接收VCU的V2L交流放电仲裁为“允许”,发送OBC工作使能为“交流放电”,发送放电请求为“请求”发送给VCU/HMI;OBC接收BMS的交流放电指令,同时且接收信号V2L交流放电模式为“车内V2L放电”,控制K2闭合(K1不动,保持断开),OBC进入V2L交流放电模式。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5-图6所示,充放电模式为车内交流放电的同时车外交流放电的进入过程包括:
(1)车外交流放电过程中,使用车内交流放电;
具体的,用户通过HMI点击“允许车内V2L放电”按钮时,发送的充放电模式信号由“车外V2L放电”变为“车外V2L+车内V2L放电”,当车辆处于车外V2L放电模式时,VCU接收到HMI的充放电模式信号由“车外V2L放电”变为“车外V2L+车内V2L放电”,发送V2L交流放电模式给BMS/OBC(VCU已仲裁允许放电,保持发送V2L交流放电仲裁为“允许”),BMS在接收到V2L充放电模式由“车外V2L放电”变为“车外V2L+车内V2L放电”时,BMS发送给OBC的工作使能信号由“交流放电”变为“无请求”,待OBC反馈的状态为Standby(待命状态)/Shutdown(关闭状态)后,再变为“交流放电”(此过程中,BMS保持发送放电请求为“请求”);OBC接收到BMS发送的OBC工作使能信号由“交流放电”变为“无请求”时退出V2L放电模式,接收BMS发送的OBC工作使能信号为“交流放电”,且V2L交流充放电模式为“车外V2L+车内V2L放电”,当AC(交流)电流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K2闭合(K1不动,保持闭合),之后OBC再次进入V2L交流放电模式。
(2)车内交流放电过程中,使用车外交流放电;
具体的,用户插入V2L枪,并且通过HMI点击“允许车外放电”按钮时,发送的信号V2L交流放电模式由“车内V2L放电”变为“车外V2L+车内V2L放电”,当车辆处于车内V2L放电模式时,VCU在接收到HMI的充放电模式信号由“车内V2L放电”变为“车外V2L+车内V2L放电”,发送充放电模式信号给BMS/OBC(VCU已仲裁允许放电,保持发送V2L放电仲裁为“允许”),BMS在接收到充放电模式信号由“车内V2L放电”变为“车外V2L+车内V2L放电”时,BMS发送给OBC的工作使能信号由“交流放电”变为“无请求”,待OBC反馈的状态为Standby/Shutdown后,再变为“交流放电”(此过程中,BMS保持发送放电请求为“请求”),OBC接收到BMS发送的OBC工作使能信号由“交流放电”变为“无请求”时退出V2L放电模式,接收BMS发送的OBC工作使能信号为“交流放电”,且充放电模式信号为“车外V2L+车内V2L放电”,且在“V2L放电枪的连接状态”为“已连接”的情况下,当AC电流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K1闭合(K2不动,保持闭合),之后OBC再次进入V2L交流放电模式。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7-图8所示,充放电模式为车内交流放电的同时交流充电的进入过程包括:
(1)车内交流放电过程中,进行交流充电;
具体的,当OBC检测到“充电枪的连接状态”为“已连接”,且CP(脉冲信号)为PWM(脉冲宽度调制)状态,发送给BMS;接收到BMS发送的OBC工作使能信号由“交流放电”变为“无请求”时退出V2L放电模式;接收BMS发送的OBC工作使能信号为“交流充电”,且V2L交流放电模式为“车内V2L放电”,当AC电流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K1闭合(K2不动,保持闭合),之后OBC进入交流充电模式;BMS接收OBC的CC/CP状态,发送“交流充电请求”为“请求”给VCU;接收到VCU的充电仲裁为“允许”时,发送给OBC的工作使能信号由“交流放电”变为“无请求”,待OBC反馈的状态为Standby/Shutdown后,再变为“交流充电”;待OBC的状态为Charging/Derating(充电降额)时,BMS的AC充电状态从“未AC充电”变为“AC充电中”;VCU接收到BMS的“交流充电请求”为“请求”时,仲裁允许BMS进入交流充电(发送充电仲裁允许为“允许”),从而在车内交流放电过程中,进行交流充电;
(2)交流充电过程中,进行车内交流放电;
具体的,用户基于HMI点击“允许车内V2L放电”按钮时,发送V2L交流放电模式为“车内V2L放电”;VCU收到HMI的信号V2L交流放电模式为“车内V2L放电”,发送V2L交流放电模式给BMS/OBC(此过程中,保持发送充电仲裁为“允许”);BMS在交流充电过程中,接收到V2L交流放电模式为“车内V2L放电”,发送给OBC的工作使能信号由“交流充电”变为“无请求”,待OBC反馈的状态为Standby/Shutdown后,再变为“交流充电”(此过程中,保持发送放电请求为“请求”给VCU);OBC接收到BMS发送的OBC工作使能信号由“交流充电”变为“无请求”时退出交流充电模式;之后接收BMS发送的OBC工作使能信号为“交流充电”,当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时,OBC控制K2闭合(K1不动,保持闭合),之后OBC进入交流充电模式。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9-图10所示,充放电模式为车内交流放电的同时直流充电的进入过程包括:
(1)车内交流放电过程中,进行直流充电;
具体的,当目标车辆处于车内V2L放电时,VCU接收到HMI的信号V2L交流放电模式为“车内V2L放电”,发送V2L交流放电模式给BMS/OBC;接收到BMS的直流充电请求,仲裁允许进入直流充电(此过程中,VCU保持发送放电仲裁为“允许”);BMS检测到直流充电枪已连接,且车桩通讯流程PASS,请求VCU进入直流充电流程(BMS发送“直流充电请求”为“请求”给VCU);收到VCU的仲裁允许后,控制整车进入直流充电;OBC持续保持车内V2L放电状态,即接收BMS的交流放电指令,同时且接收信号V2L交流放电模式为“车内V2L放电”,控制K2闭合(K1不动,保持断开),OBC保持V2L交流放电模式。
(2)直流充电过程中,进行车内交流放电;
具体的,用户通过HMI点击“允许车内放电”按钮时,发送V2L交流放电模式为“车内V2L放电”;VCU接收到HMI的V2L交流放电模式为“车内V2L放电”,并根据情况仲裁允许V2L放电,请求BMS开始放电,即发送交流放电仲裁为“允许”(此过程中,VCU保持发送直流充电仲裁为“允许”);BMS接收VCU的交流放电仲裁为“允许”,请求OBC开始放电,同时发送放电请求为“请求”给VCU/HMI(此过程中,BMS保持发送“直流充电请求”为“请求”给VCU);OBC接收BMS的交流放电指令,同时且接收信号V2L交流放电模式为“车内V2L放电”,当AC电流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K2闭合(K1不动,保持断开),OBC进入V2L交流放电模式。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充放电模式为交流充电或直流充电的进入过程包括:
具体的,当OBC检测到“充电枪的连接状态”为“已连接”,且CP为PWM状态,将充电枪的连接状态CC和CP状态发送给BMS;接收BMS发送的OBC工作使能信号为“交流充电”或“直流充电”,且CC/CP信号等正常时,控制K1闭合(K2不动,保持断开),之后OBC进入交流充电模式或直流充电模式;BMS接收OBC的CC/CP状态,发送“交流充电请求”或“直流充电请求”给VCU;BMS在接收交流充电仲裁或直流充电仲裁为“允许”时,发送给OBC的工作使能信号由“无请求”变为“交流充电”或“直流充电”;待OBC的状态为Charging/Derating时,BMS的AC充电状态从“未充电”变为“充电中”,VCU:仲裁允许BMS进入交流充电或直流充电(发送交流充电仲裁或直流充电仲裁为“允许”)。
进一步的,在基于所确定的目标充放电模式,控制所述目标车辆进入所述目标充放电模式对应的充放电场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停止车外交流放电信号,和/或放电枪处于未连接状态,和/或相关设备发生故障时,退出车外交流放电的充放电模式,所述相关设备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人机交互系统设备、电控系统设备、电管理系统设备;
响应于检测到停止车内交流放电信号,和/或相关设备发生故障时,退出车内交流放电的充放电模式;
响应于检测到停止充电信号,和/或充电枪处于未连接状态,和/或相关设备发生故障时,退出交流充电或直流充电的充放电模式。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车外交流放电模式的退出过程包括:
(1)用户基于HMI点击停止“车外V2L放电”按钮时,发送V2L交流放电模式为“无V2L放电请求”;VCU收到HMI的信号V2L交流放电模式为“无V2L放电请求”,发送V2L交流放电仲裁为“不允许”,请求BMS退出放电;BMS接收VCU的V2L交流放电仲裁为“不允许”,请求OBC停止放电(发送OBC工作使能为“停止”),同时发送放电请求为“无请求”给VCU/HMI;OBC接收BMS的停止放电请求,OBC退出V2L交流放电模式,当AC电流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K1断开(K2不动,保持断开);
(2)当OBC检测到放电枪处于半连接或用户拔枪或OBC故障时,OBC停止放电,同时反馈OBC状态和停止放电原因,当AC电流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K1断开(K2不动,保持断开);BMS接收到OBC的放电枪连接信号不为“已连接”或OBC故障等级时,发送给OBC的工作使能信号由“交流放电”变为“无请求”,同时发送放电请求为“无请求”给VCU和HMI;VCU接收BMS的放电请求为“无请求”时,发送V2L交流放电仲裁为“不允许”给BMS;HMI接收放电请求为“无请求”时,发送V2L交流放电模式为“无V2L放电请求”。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车内交流放电模式的退出过程包括:
(1)用户基于HMI点击停止“车内V2L放电”按钮时,发送V2L交流放电模式为“无V2L放电请求”;VCU收到HMI的信号V2L交流放电模式为“无V2L放电请求”,发送V2L交流放电仲裁为“不允许”,请求BMS退出放电;BMS接收VCU的V2L交流放电仲裁为“不允许”,请求OBC停止放电(发送OBC工作使能为“停止”),同时发送放电请求为“无请求”给VCU/HMI;OBC:接收BMS停止放电请求,退出V2L交流放电模式,当AC电流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K2断开(K1不动,保持断开);
(2)当检测到OBC故障时立即停止放电,同时反馈OBC状态和停止放电原因,当AC电流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K2断开(K1不动,保持断开);BMS发送放电请求为”无请求”给VCU和HMI,同时根据车桩故障信号更新放电状态为“放电完成”/“放电故障”;VCU接收BMS的放电请求为“无请求”时,发送V2L交流放电仲裁为“不允许”给BMS;HMI接收放电请求为“无请求”时,发送V2L交流放电模式为“无V2L放电请求”。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4-图15所示,车外V2L交流放电+车内V2L交流放电模式的退出过程包括:
1、车内+车外同时放电过程中,退出车外V2L放电:
(1)用户通过HMI点击“停止车外V2L放电”按钮时,发送的信号V2L交流放电模式由“车外V2L+车内V2L放电”变为“车内V2L放电”;VCU接收到HMI的信号V2L交流放电模式由“车外V2L+车内V2L放电”变为“车内V2L放电”,发送V2L交流放电模式给BMS/OBC(VCU保持发送放电仲裁为“允许”);BMS在接收到V2L交流放电模式由“车外V2L+车内V2L放电”变为“车内V2L放电”时,BMS发送给OBC的工作使能信号由“交流放电”变为“无请求”(发给VCU的交流放电请求保持为“请求”),待OBC反馈的状态为Standby/Shutdown后,再变为“交流放电”(此过程中,BMS保持发送放电请求为“请求”);OBC接收到BMS发送的OBC工作使能信号由“交流放电”变为“无请求”时退出V2L放电模式;接收BMS发送的OBC工作使能信号为“交流放电”,且V2L交流放电模式为“车内V2L放电”,当AC电流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K1断开(K2不动,保持闭合),之后OBC再次进入V2L交流放电模式;
(2)用户按压V2L放电枪S3开关:当OBC检测到S3开关断开(半连接)或用户拔枪,主动退出交流放电;待接到BMS发送的OBC工作使能信号为“交流放电”,且V2L交流放电模式为“车内V2L放电”,当AC电流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K1断开(K2不动,保持闭合),之后OBC再次进入V2L交流放电模式;BMS接收到OBC的放电枪连接信号不为“已连接”时,发送给OBC的工作使能信号由“交流放电”变为“无请求”,待OBC反馈的状态为Standby/Shutdown后(BMS的AC放电状态从“放电中”变为“放电完成”),发送给OBC的工作使能信号再变为“交流放电”,待OBC的状态为Discharging/Derating时,BMS的AC放电状态从“未放电”变为“放电中”(此过程中,BMS保持发送放电请求BMS_V2L_Req为“请求”);
(3)当OBC产生故障时,立即停止对外放电,当AC电流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K1/K2断开,同时更新OBC状态、车桩故障信号和停止放电原因;BMS发送放电请求为“无请求”给VCU,根据车桩故障信号更新放电状态为“放电完成”/“放电故障”;VCU在发送“V2L放电请求”为“无请求”给BMS;当VCU/BMS产生故障时,VCU发送放电仲裁为“不允许”给BMS;BMS请求OBC停止放电;HMI发送V2L交流放电模式为“无V2L放电请求”。
2、车内+车外同时放电过程中,退出车内V2L放电;
(1)用户通过HMI点击“停止车内V2L放电”按钮时,发送的信号V2L交流放电模式由“车外V2L+车内V2L放电”变为“车外V2L放电”;VCU接收到HMI的V2L交流放电模式由“车外V2L+车内V2L”变为“车外V2L放电”,发送V2L交流放电模式给BMS/OBC(VCU保持发送放电仲裁为“允许”);BMS在接收到V2L交流放电模式由“车外V2L+车内V2L放电”变为“车外V2L放电”时,BMS发送给OBC的工作使能信号由“交流放电”变为“无请求”,待OBC反馈的状态为Standby/Shutdown后,再变为“交流放电”;(此过程中,BMS保持发送放电请求“请求”);OBC接收到BMS发送的OBC工作使能信号由“交流放电”变为“无请求”时退出V2L放电模式;接收BMS发送的OBC工作使能信号为“交流放电”,且V2L交流放电模式为“车外V2L放电”,且在“V2L放电枪的连接状态”为“已连接”的情况下,当AC电流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K2断开(K1不动,保持闭合),之后OBC再次进入V2L交流放电模式;
(2)当OBC产生故障时,立即停止对外放电,当AC电流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K1/K2断开,同时更新OBC状态、车桩故障信号和停止放电原因;BMS发送放电请求为“无请求”给VCU,根据车桩故障信号更新放电状态为“放电完成”/“放电故障”;VCU在发送“V2L放电请求”为“无请求”给BMS;当VCU/BMS产生故障时,VCU发送放电仲裁为“不允许”给BMS;BMS请求OBC停止放电;HMI发送V2L交流放电模式为“无V2L放电请求”。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6-图17所示,交流充电+车内V2L交流放电模式的退出过程包括:
1、交流充电+车内V2L放电过程中,退出交流充电;
(1)用户通过HMI点击“停止充电”按钮时,发送本地充电请求由“请求”变为“无请求”(保持发送V2L交流放电模式为“车内V2L放电”);VCU接收到HMI的本地充电请求由“请求”变为“无请求”,请求BMS退出交流充电(发送充电仲裁为“不允许”);在BMS的V2L放电请求为“请求”时,仲裁允许放电发给BMS,BMS接收到VCU的充电仲裁为“不允许”,发送给OBC的工作使能信号由“交流充电”变为“无请求”,BMS的AC充电状态从“充电中”变为“充电完成”,同时发给VCU的交流充电请求为“无请求”;待OBC的状态为Standby/Shutdown后,在V2L交流放电模式为“车内V2L放电”情况下发送给VCU的放电请求为“请求”;接收到VCU的放电仲裁为“允许”时,发送给OBC的工作使能信号再变为“交流放电”,待OBC的状态为Discharging/Derating时,BMS的AC放电状态从“未放电”变为“放电中”;OBC接到BMS的工作使能信号为“无请求”时退出交流充电模式;接到BMS发送的OBC工作使能信号为“交流放电”,且V2L交流放电模式为“车内V2L放电”,当AC电流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K1断开(K2不动,保持闭合),之后进入V2L交流放电模式;
(2)用户按压充电枪机械开关/拔充电枪:当OBC检测到机械开关断开(半连接)或用户拔枪,主动退出交流充电;接到BMS的工作使能信号为“交流放电”,且V2L交流放电模式为“车内V2L放电”,当AC电流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K1断开(K2不动,保持闭合),之后进入V2L交流放电模式;BMS接收到OBC的充电枪连接信号不为“已连接”时,发送给OBC的工作使能信号由“交流充电”变为“无请求”,同时发给VCU的交流充电请求为“无请求”,BMS的AC充电状态从“充电中”变为“充电完成”;待OBC的状态为Standby/Shutdown后,在V2L交流放电模式为“车内V2L放电”时发送给VCU的放电请求为“请求”;接收到VCU的放电仲裁允许信号为“允许”时,发送给OBC的工作使能信号再变为“交流放电”,待OBC的状态为Discharging/Derating时,BMS的AC放电状态从“未放电”变为“放电中”;VCU接收到BMS的AC充电请求为“无请求”时,请求BMS退出交流充电(发送充电仲裁为“不允许”);在BMS的V2L放电请求为“请求”时,仲裁允许放电发给BMS。
(3)当OBC产生故障时,立即停止充电或对外放电,当AC电流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K1/K2断开,同时更新OBC状态、车桩故障信号和停止放电原因;BMS发送充电请求、放电请求为“无请求”给VCU,根据车桩故障信号更新放电状态为“充电完成”/“充电故障”;VCU在发送AC充电请求和AC放电请求为“无请求”给BMS;当VCU/BMS产生故障时,发送AC充电请求和AC放电请求为“无请求”给BMS;BMS请求OBC停止放电;HMI发送V2L交流放电模式为“无V2L放电请求”。
2、交流充电+车内V2L放电过程中,退出车内V2L放电;
(1)用户通过HMI点击“停止车内放电”按钮时,发送的信号V2L交流放电模式为“无V2L放电请求”;VCU收到HMI的信号V2L交流放电模式为“无V2L放电请求”给BMS/OBC(保持发送充电仲裁允许信号为“允许”);BMS在交流充电过程中,在接收到V2L交流放电模式为“无V2L放电请求”时,BMS发送给OBC的工作使能信号由“交流充电”变为“无请求”,待OBC反馈的状态为Standby/Shutdown后,再变为“交流充电”;(此过程中,BMS保持发送充电请求为“请求”给VCU);OBC接收到BMS发送的OBC工作使能信号由“交流充电”变为“无请求”时退出交流充电模式;接收BMS发送的OBC工作使能信号为“交流充电”,且V2L交流放电模式为“无V2L放电请求”,且在“充电枪的连接状态”为“已连接”,且CP为PWM状态的情况下,当AC电流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K2断开(K1不动,保持闭合),之后OBC再次进入交流充电模式;
(2)当OBC产生故障时,立即停止充电或对外放电,当AC电流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K1/K2断开,同时更新OBC状态、车桩故障信号;BMS发送充电请求、放电请求为“无请求”给VCU,根据车桩故障信号更新放电状态为“充电完成”/“充电故障”;VCU在发送AC充电请求和AC放电请求为“无请求”给BMS;当VCU/BMS产生故障时,发送AC充电请求和AC放电请求为“无请求”给BMS;BMS请求OBC停止放电;HMI发送V2L交流放电模式为“无V2L放电请求”。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8-图19所示,直流充电+车内V2L交流放电模式的退出过程包括:
1、直流充电+车内V2L放电过程中,退出直流充电;
(1)用户通过HMI点击“停止充电”按钮时,发送本地充电请求由“请求”变为“无请求”;VCU接收到HMI的本地充电请求由“请求”变为“无请求”,请求BMS退出直流充电(发送直流充电仲裁为“不允许”),(此过程中,VCU保持发送放电仲裁为“允许”);BMS接收到VCU的直流充电仲裁允许信号为“不允许”,退出DC充电流程(BMS的DC充电状态从“充电中”变为“充电完成”,在V2L交流放电模式为“车内V2L放电”时,保持发送给VCU的放电请求为“请求”;此过程中,BMS保持发送OBC的工作使能信号为“交流放电”);OBC:持续保持车内V2L放电状态,同场景2车内V2L放电(单独);
(2)用户按压DC充电枪机械开关或点击DC充电桩界面退出DC充电:OBC持续保持车内V2L放电状态,同时车内V2L放电(单独);BMS通过DCCAN信号获取桩端停止充电信息,发送“直流充电请求”为“无请求”给VCU并退出DC充电流程(BMS的DC充电状态从“充电中”变为“充电完成”,在V2L交流放电模式为“车内V2L放电”时,保持发送给VCU的放电请求为“请求”;此过程中,BMS保持发送OBC的工作使能信号为“交流放电”);VCU接收BMS的“直流充电请求”为“无请求”,发送直流充电仲裁为“不允许”(此过程中,VCU保持发送放电仲裁为“允许”);
(3)当VCU/BMS产生故障时,立即停止DC充电和对外放电,发送DC充电请求、AC放电请求为“无请求”给VCU;VCU在发送DC充电请求和AC放电请求为“无请求”给BMS;BMS请求OBC停止放电;OBC退出放电流程并控制K1/K2断开;HMI发送V2L交流放电模式为“无V2L放电请求”。
2、直流充电+车内V2L放电过程中,退出车内V2L放电;
(1)用户通过HMI点击“停止车内放电”按钮时,发送V2L交流放电模式为“无V2L放电请求”;VCU收到HMI的V2L交流放电模式为“无V2L放电请求”发送给BMS/OBC(此过程中,保持发送DC充电仲裁为“允许”);BMS在接收到V2L交流放电模式为“无V2L放电请求”时,BMS发送给OBC的工作使能信号由“交流充电”变为“无请求”(此过程中,BMS保持发送DC充电请求为“请求”给VCU);OBC接收到BMS发送的OBC工作使能信号由“交流充电”变为“无请求”时退出交流充电模式,当AC电流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K2断开(K1不动,保持断开);
(2)当OBC产生故障时,立即停止对外放电,当AC电流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K2断开(K1不动,保持断开),同时更新OBC状态、车桩故障信号和停止放电原因;BMS发送充电请求、放电请求为“无请求”给VCU,根据车桩故障信号更新放电状态为“充电完成”/“充电故障”;VCU在发送AC放电请求为“无请求”给BMS;HMI发送V2L交流放电模式为“无V2L放电请求”。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0所示,直流充电或交流充电的退出过程包括:
(1)用户通过HMI点击“停止充电”按钮时,发送本地充电请求由“请求”变为“无请求”;VCU接收到HMI的本地充电请求由“请求”变为“无请求”,请求BMS退出交流充电(发送充电仲裁为“不允许”);BMS接收到VCU的充电仲裁为“不允许”,发送给OBC的工作使能信号由“交流充电”变为“无请求”(BMS的AC充电状态从“充电中”变为“充电完成”,同时发给VCU的交流充电请求为“无请求”);OBC接到BMS的工作使能信号为“无请求”时退出交流充电模式;当AC电流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K1断开(K2不动,保持断开);
(2)用户按压充电枪S3开关:当OBC检测到S3开关断开(半连接)或用户拔枪,主动退出交流充电;当AC电流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K1断开(K2不动,保持断开);BMS接收到OBC的充电枪连接信号不为“已连接”时,发送给OBC的工作使能信号由“交流充电”变为“无请求”(同时发给VCU的交流充电请求为“无请求”,BMS的AC充电状态从“充电中”变为“充电完成”);VCU接收到BMS的AC充电请求为“无请求”时,请求BMS退出交流充电(发送充电仲裁为“不允许”);
(3)当OBC产生故障时,立即停止充电,当AC电流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K1/K2断开,同时更新OBC状态、车桩故障信号;BMS发送充电请求、放电请求为“无请求”给VCU,根据车桩故障信号更新放电状态为“充电完成”/“充电故障”;VCU在发送AC充电请求为“无请求”给BMS;当VCU/BMS产生故障时,发送AC充电请求为“无请求”给BMS;BMS请求OBC停止充电。
上述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和车辆运行状态,所述车辆运行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行车、停车;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停车状态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一充放电模式;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行车状态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二充放电模式;基于所确定的目标充放电模式,控制所述目标车辆进入所述目标充放电模式对应的充放电场景,本申请可以实现用户在不同使用场景下采用不同的充放电功能,从而满足用户实际需求,以提升用户用车体验感。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20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20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1-23所示,提供了一种车辆充放电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电管理系统、人机交互系统HMI、电控系统VCU:
所述人机交互系统,用于获取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和车辆运行状态,所述车辆运行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行车、停车;
所述电控系统,用于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停车状态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一充放电模式;
所述电控系统,还用于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行车状态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二充放电模式;
所述电管理系统,用于基于所确定的目标充放电模式,控制所述目标车辆进入所述目标充放电模式对应的充放电场景。
其中,如图22-图23所示,所述电管理系统包括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双向车载充电机Bi-OBC、车外支路继电器K1、车内支路继电器K2、车内插座(220V)、交流充放电接口、电流传感器,其中,L1、L2、L3、N、PE均为连接电路,PE为接地线;
所述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与所述双向车载充电机的一端连接,所述双向车载充电机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车外支路继电器的一端、所述车内支路继电器的一端以及所述交流充放电接口连接;
所述车内支路继电器的另一端与所述车内插座连接;
所述车外支路继电器的另一端与所述交流充放电接口连接;
所述电流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车内插座与所述车内支路继电器之间。
关于车辆充放电控制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车辆充放电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车辆充放电控制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24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24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S1:获取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和车辆运行状态,所述车辆运行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行车、停车;
S2: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停车状态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一充放电模式;
S3: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行车状态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二充放电模式;
S4:基于所确定的目标充放电模式,控制所述目标车辆进入所述目标充放电模式对应的充放电场景。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S1:获取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和车辆运行状态,所述车辆运行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行车、停车;
S2: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停车状态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一充放电模式;
S3: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行车状态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二充放电模式;
S4:基于所确定的目标充放电模式,控制所述目标车辆进入所述目标充放电模式对应的充放电场景。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和车辆运行状态,所述车辆运行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行车、停车;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停车状态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一充放电模式;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行车状态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二充放电模式;
基于所确定的目标充放电模式,控制所述目标车辆进入所述目标充放电模式对应的充放电场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包括放电枪状态信号以及车外交流放电指令,所述第一充放电模式包括车外交流放电,所述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停车状态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一充放电模式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停车状态时,检测放电枪状态信号并接收充放电指令;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放电枪状态信号为已连接状态,且接收到的充放电指令为车外交流放电指令时,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车外交流放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还包括车内交流放电指令,所述第一充放电模式还包括车内交流放电,所述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停车状态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一充放电模式还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停车状态时,接收充放电指令;
响应于检测到接收到的充放电指令为车内交流放电指令时,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车内交流放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放电模式还包括车内交流放电的同时车外交流放电,所述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停车状态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一充放电模式还包括:
当所述目标车辆当前充放电模式为车外交流放电时,若接收到充放电指令为车内交流放电,则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车内交流放电的同时车外交流放电;
当所述目标车辆当前充放电模式为车内交流放电时,若接收到充放电指令为车外交流放电,则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车外交流放电的同时车内交流放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放电模式还包括交流充电和直流充电,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还包括充电枪状态信号、脉冲信号,所述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停车状态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一充放电模式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充电枪状态信号为已连接状态,且脉冲信号为PWM状态时,若充电枪为交流充电枪,则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交流充电,若充电枪为直流充电枪,则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直流充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放电模式还包括交流充电的同时车内交流放电,所述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停车状态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一充放电模式还包括:
当所述目标车辆当前充放电模式为交流充电时,若接收到充放电指令为车内交流放电,则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交流充电的同时车内交流放电;
当所述目标车辆当前充放电模式为车内交流放电时,若检测到所述充电枪状态信号为已连接状态、脉冲信号为PWM状态,且交流电流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时,则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车内交流放电的同时交流充电。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放电模式还包括直流充电的同时车内交流放电,所述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停车状态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一充放电模式还包括:
当所述目标车辆当前充放电模式为直流充电时,若接收到充放电指令为车内交流放电,则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直流充电的同时车内交流放电;
当所述目标车辆当前充放电模式为车内交流放电时,若检测到所述充电枪状态信号为已连接状态且充电枪为直流充电枪,则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车内交流放电的同时直流充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放电模式包括车内交流放电,所述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行车状态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二充放电模式包括:
在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行车状态时,若接收到的充放电指令为车内交流放电指令时,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车内交流放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确定的目标充放电模式,控制所述目标车辆进入所述目标充放电模式对应的充放电场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停止车外交流放电信号,和/或放电枪处于未连接状态,和/或相关设备发生故障时,退出车外交流放电的充放电模式,所述相关设备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人机交互系统设备、电控系统设备、电管理系统设备;
响应于检测到停止车内交流放电信号,和/或相关设备发生故障时,退出车内交流放电的充放电模式;
响应于检测到停止充电信号,和/或充电枪处于未连接状态,和/或相关设备发生故障时,退出交流充电或直流充电的充放电模式。
10.一种车辆充放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电管理系统、人机交互系统、电控系统:
所述人机交互系统,用于获取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和车辆运行状态,所述车辆运行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行车、停车;
所述电控系统,用于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停车状态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一充放电模式;
所述电控系统,还用于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为行车状态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相关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充放电模式为第二充放电模式;
所述电管理系统,用于基于所确定的目标充放电模式,控制所述目标车辆进入所述目标充放电模式对应的充放电场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充放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管理系统包括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双向车载充电机、车外支路继电器、车内支路继电器、车内插座、交流充放电接口、电流传感器;
所述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与所述双向车载充电机的一端连接,所述双向车载充电机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车外支路继电器的一端、所述车内支路继电器的一端以及所述交流充放电接口连接;
所述车内支路继电器的另一端与所述车内插座连接;
所述车外支路继电器的另一端与所述交流充放电接口连接;
所述电流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车内插座与所述车内支路继电器之间。
12.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车辆充放电控制装置。
13.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1136268.3A 2023-09-05 2023-09-05 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相关组件以及电动汽车 Pending CN1172616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36268.3A CN117261629A (zh) 2023-09-05 2023-09-05 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相关组件以及电动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36268.3A CN117261629A (zh) 2023-09-05 2023-09-05 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相关组件以及电动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61629A true CN117261629A (zh) 2023-12-22

Family

ID=89215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36268.3A Pending CN117261629A (zh) 2023-09-05 2023-09-05 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相关组件以及电动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6162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86643B (zh) 充电控制装置
CN104205553B (zh) 电动车辆、电力设备及电力供给系统
EP3068005B1 (en) Control devic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nd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CN109130898B (zh) 一种一体式车载充电机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汽车
WO2014208561A1 (ja) 充電状態管理方法、充電状態管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2238780A (zh) 充电方法、系统及车辆
CN109094401A (zh) 能源车充电控制方法、存储介质、控制装置以及充电桩
CN109484221A (zh) 电动汽车及电动汽车对外放电方法
DE112012006670T5 (de) Fahrzeug
CN114771326B (zh) 一种交直流兼容的充电控制方法、装置、车载终端及系统
CN117734507A (zh) 充电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用户设备和车辆
CN115230532A (zh) 放电控制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696748A (zh) 一种燃料电池供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12440802B (zh) 车辆充电系统、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3602107A (zh) 电动汽车的预约充电方法、装置及电动汽车
JP2017041952A (ja) ショベル及びショベル支援サーバ
CN117261629A (zh) 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相关组件以及电动汽车
CN115377554A (zh) 用电装置及其加热的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09383425B (zh) 燃油智能汽车的供电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066916B (zh) 车载移动电源的充放电控制方法、移动电源底座及汽车
KR20210132796A (ko) 전기 자동차 충전 관리 시스템
CN112448436A (zh) 一种车辆软件更新的电能管理方法及装置
US12026504B2 (en) Control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of control system
CN110171305B (zh) 充电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电动汽车
WO2023112159A1 (ja) 通知装置、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