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41753A - 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41753A
CN117241753A CN202280031533.9A CN202280031533A CN117241753A CN 117241753 A CN117241753 A CN 117241753A CN 202280031533 A CN202280031533 A CN 202280031533A CN 117241753 A CN117241753 A CN 1172417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diameter
endoscope
protruding
proxim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3153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塚涉
原田新悦
主滨勇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kawa Sumitomo Co ltd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kawa Sumitomo Co ltd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kawa Sumitomo Co ltd,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kawa Sumitom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2417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417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1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B1/018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for receiving instru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Bio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1)具备针状处理部(30)和管体即止挡部(16)。止挡部(16)具备:近侧缩径部即狭缝(16d),收拢内腔(16k)而成;远侧缩径部即圆孔部(16e),位于比狭缝(16d)更靠远侧;及扩径部(16f)。针状处理部(30)具有被卡止部即接合管(14),该接合管(14)形成为直径大于周围而容纳于扩径部(16f)内。接合管(14)与近侧缩径部即狭缝(16d)的周壁抵接,由此狭缝(16d)的周壁将针状处理部(30)的位置限制在第1突出位置。并且,接合管(14)与圆孔部(16e)的周壁抵接,由此远侧缩径部即圆孔部(16e)的周壁将针状处理部(30)的位置限制在第2突出位置。

Description

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
背景技术
内窥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为将内窥镜插入到胃或肠之类的器官中对被处理部位施以处理的手术。在ESD中,在用内窥镜进行观察的同时对癌等被处理部位进行标记,并将药物注入到粘膜下层,使其隆起之后,进行切开、剥离、切除、止血之类的处理。其中,作为用于标记和切开处理的医疗设备,已知高频刀。
这种高频刀例如记载于专利文献1中。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高频刀)的目的在于,针对切开处理及凝固处理快速区分使用适合于各处理的形状的电极部。为了该目的,专利文献1中,在内窥镜用处理器具中设置了形成有插通孔的管状第1电极部、进退自如地插通于插通孔的棒状第2电极部。并且,该内窥镜用处理器具构成为,使第2电极部相对于第1电极部的前端突出或缩回,并且在缩回到第1电极部内时与第1电极部电连接。
根据上述结构,将操作部移动到前端侧,使棒状第2电极部从第1电极部的前端突出,从而与体组织接触。在该状态下,对第2电极部接通切开用电流,局部地烧灼切开与第2电极部接触的活体组织。并且,若在进行这种处理的期间出血,则停止切开用电流的通电,并且使第2电极部缩回到第1电极部内。由此,第2电极部和第1电极部成为电连接的状态。若通过第2电极部等对第1电极部接通凝固用电流,则能够进行凝固处理,该凝固处理将第1电极部的前端(包括第2电极部)按压到包括出血部位的活体组织上,烧灼出血部位及其周边的活体组织来止血。
如上所述动作的高频刀具有插入到体内的长条管和用于从体外操作管的操作部。并且,高频刀需要通过在操作部进行的操作将插通到管内且在前端具备电极的导线适当地引导至被处理部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261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通过使导线前进/后退而使电极(第2电极部)相对于其他部位(第1电极部)突出或缩回的技术,但其并不容易将突出量调整到标记位置。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内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进行针对活体组织的标记和切开的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通过插通到内窥镜的通道内使用来标记及切开活体组织,所述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的特征在于,具备:针状处理部,在前端部具有通过供电导线供电的电极,以对活体组织进行处理;及管体,具有能够在内部容纳所述针状处理部的一部分的内腔,该管体具备:近侧缩径部,收拢所述内腔而成;远侧缩径部,位于比该近侧缩径部更靠远侧;及扩径部,设置于所述近侧缩径部与所述远侧缩径部之间,并且所述内腔的直径大于所述近侧缩径部及所述远侧缩径部,所述针状处理部具有被卡止部,所述被卡止部形成为直径大于所述近侧缩径部的内径及所述远侧缩径部的内径,并且形成为直径大于周围而容纳于所述扩径部内,所述被卡止部通过所述供电导线后退而与所述近侧缩径部抵接,由此所述近侧缩径部将所述针状处理部的位置限制在第1突出位置,所述被卡止部通过所述供电导线前进而与所述远侧缩径部抵接,由此所述远侧缩径部将所述针状处理部的位置限制在第2突出位置。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进行针对活体组织的标记和切开的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的外观的图。
图2是表示将图1所示的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插通到内窥镜中来使用的状态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的前端侧的结构的示意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1的IV部的纵截面的图,并且是表示管部和盖的连接部分的剖视图。
图5中,图5的(a)表示针状处理部的突出长度相对较短的状态。图5的(b)表示针状处理部的突出长度相对较长的状态。
图6中,图6的(a)是止挡部的俯视图,图6的(b)是止挡部的仰视图,图6的(c)是止挡部的主视图。
图7中,图7的(a)是表示标记时的电极的状态的图,图7的(b)是表示预切时的电极的状态的图。
图8中,图8的(a)是表示正在进行标记的状态的图,图8的(b)是表示正在进行预切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1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相同的结构或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有时会省略其一部分说明。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示出的附图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1的结构、功能及动作,并不规定其具体形状。因此,附图并不一定准确地表示构成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的各部件的长度、高度、厚度等尺寸的比例。
另外,在本文中,近侧(基端侧)是指进行手术时配置于操作者附近的一侧,远侧(前端侧)是指进行手术时配置于远离操作者的位置的一侧。
<概要>
首先,主要参考图1至图3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1的概要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1的外观的图。图2是表示将图1所示的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1插通到内窥镜200中来使用的状态的图,图3是用于说明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1的前端侧的结构的示意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1通过插通到图2所示的内窥镜200的通道210内使用来标记及切开活体组织(病变部60,参考图8)。
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1具备:针状处理部30,在前端部具有通过供电导线11供电的电极30a,以对活体组织(病变部60)进行处理;及管体(止挡部16),具有能够在内部容纳针状处理部30的一部分的内腔16k。
止挡部16具备:近侧缩径部(狭缝16d),收拢内腔16k而成;远侧缩径部(圆孔部16e,参考图6的(c)。),位于比狭缝16d更靠远侧;及扩径部16f,设置于狭缝16d与圆孔部16e之间,并且内腔16g的直径大于狭缝16d及圆孔部16e。
针状处理部30具有被卡止部(接合管14),该被卡止部(接合管14)形成为直径大于狭缝16d的内径及圆孔部16e的内径,并且形成为直径大于周围而容纳于扩径部16f内。即,被卡止部(接合管14)的直径大于周围的结构,更具体而言,大于供电导线11和电极30a,并且该被卡止部(接合管14)为无法通过狭缝16d及圆孔部16e的大小。
接合管14通过供电导线11后退而与近侧缩径部(狭缝16d的周壁)抵接,由此狭缝16d的周壁将针状处理部30的位置限制在第1突出位置。并且,接合管14通过供电导线11前进而与圆孔部16e的周壁抵接,由此远侧缩径部(圆孔部16e的周壁)将针状处理部30的位置限制在第2突出位置。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收拢内腔16k而成”表示止挡部16的周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在径向上形成得比在轴向内侧相邻的部位小。
如上所述,“近侧缩径部”为包括狭缝16d及划定狭缝16d的狭缝16d的周壁的概念,“远侧缩径部”为包括圆孔部16e及划定圆孔部16e的圆孔部16e的周壁的概念。
另外,近侧缩径部或远侧缩径部的“内径”在它们构成为包括对置的内壁面的情况下为与对置的内壁面相切的虚拟圆的直径。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止挡部16,容易将针状处理部30的位置设定在第1突出位置和第2突出位置,从而能够适当地进行通过使针状处理部30的突出量不同而进行的针对活体组织(病变部60)的标记和切开(预切)。
[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1具备操作部20、针状处理部30及管部10,该管部10连接操作部20和针状处理部30。这种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1通过插通到图2所示的内窥镜200的通道210内使用来标记及切开活体组织(病变部60)。如图2所示,内窥镜200形成有物镜230和光导220。
供电导线11(参考图3。)插通于管部10的内腔。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1具备:针状处理部30,设置于供电导线11的前端,并且通过供电导线11被供电;管部10,容纳供电导线;及操作部20,设置于管部10的基端侧,对供电导线11及针状处理部30进行进退操作。
以下,依次对上述结构进行说明。
[操作部]
如图1所示,操作部20为通过对管部10内的供电导线11进行进退操作来调整针状处理部30的突出长度的部件。操作部20包括手柄22、轴部21、滑块23及电源插头24等。手柄22为供操作者把持的部位。轴部21呈筒状,若使滑块23沿着轴部21的轴向滑动,则供电导线11会根据滑块23的移动而向前端侧或基端侧滑动。电源插头24通过连接到与外部电源连接的未图示的电源线来进行通电,由此能够通过供电导线11对针状处理部30施加高频电流。
如图1及图4所示,操作部20的前端部设置有盖25。图4是表示图1的IV部的纵截面的图,并且是表示管部10和盖25的连接部分的剖视图。操作部20的盖25上安装有后述的管部10的基端侧。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盖25的前端部向远侧延伸,盖25的前端部的外周形成有容纳槽25a,该容纳槽25a容纳防弯管10a的近端部。
并且,盖25具有:卡止凸起25b,向径向外侧突出;及凸条连接部25c,由沿着周向延伸且在轴向上隔着间隔形成的多个凸条构成。
卡止凸起25b为卡止于防弯管10a的部位,在前端侧与容纳槽25a相邻。卡止凸起25b的截面形成为梯形,并且卡止凸起25b形成为直径随着从中央部分朝向远侧而减小。
凸条连接部25c的外径形成为大于自然状态下的护套12(及防弯管10a)的内径。
[管部]
接着,除图1至图3以外,还主要参考图4对管部10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管部10和盖25的连接部分的剖视图。在图4中,省略了未图示的引线管及供电导线11的图示。
如图3及图4所示,管部10具备绝缘性护套12(图3中用双点划线表示。)和包覆护套12的基端部的外周的防弯管10a。
护套12为包覆并保护供电导线11及后述的止挡部16的部件。护套12呈长条状且具有挠性,并且插通于图2所示的通道210。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护套12的最大直径优选在0.9mm以上且4.8mm以下的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直径为2.6mm,能够通过直径为2.8mm以上的通道210。护套12的长度例如在1500mm以上且2500mm以下的范围内,本实施方式中的长度为1650mm。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护套12由具有绝缘性、耐热性、柔软性及滑移性的树脂材料构成。树脂材料可以为一种树脂,也可以混合多种树脂而成,也可以在树脂混合树脂以外的其他材料而成。更具体而言,可以从氟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等具有挠性的原材料中适当选择并采用一种或多种。本实施方式的护套12由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perfluoroethylene propylenecopolymer)形成。
护套12的近端部被压入盖25的远端部,从而以越过凸条连接部25c与卡止凸起25b的远端面抵接的状态被安装。
具体而言,护套12中被压入盖25的远端部的部位的外周被螺旋弹簧26包覆。自然状态的螺旋弹簧26的内径小于盖25的远端部的外径。因此,被压入盖25的远端部的护套12从螺旋弹簧26被施加向径向内侧的弹性恢复力,由此紧贴于凸条连接部25c而被固定。
因此,当使用者使供电导线11沿着轴向动作时,能够利用螺旋弹簧26的作用力来限制包覆供电导线11的外周的护套12被供电导线11拖拽而动作。
另外,在图4中,螺旋弹簧26通过热熔接嵌入到防弯管10a中,但并不限定于这种结构。防弯管10a也可以利用其弹性恢复力安装于螺旋弹簧26及盖25。
护套12的远端部通过未图示的粘接剂与后述的管体(止挡部16)的外周面接合。
供电导线11为根据操作部20的操作而在管部10的内腔内沿着轴向进退自如地滑动的导线,其兼作用于使管部10的前端移动至所期望的位置的操作导线。供电导线11的外径例如优选在0.25mm以上且1.0mm以下的范围内。
管部10在前端具备后述的止挡部16,针状处理部30从该止挡部16突出且容纳于该止挡部16内。
[针状处理部]
接着,除图1至图4以外,还主要参考图5对针状处理部30进行说明。图5的(a)表示针状处理部30的突出长度相对较短的状态,图5的(b)表示针状处理部30的突出长度相对较长的状态。
针状处理部30设置于供电导线11的前端,并且被接通高频电流。通电通过将未图示的电源线连接到从图1所示的操作部20突出的电源插头24来进行。
针状处理部30为针状电极,是如下部件:通过供电使电流流向被处理部位以对被处理部位的应处理的位置进行标记,进而进行已标记的被处理部位的预切。另外,在此,“针状”表示直径小于管部10的凸起,例如也可以为球形等其他形状。
图5的(a)所示的针状处理部30的突出长度短的状态通过在操作部20使滑块23向手柄22的方向滑动而使供电导线11后退来实现。图5的(b)所示的针状处理部30的突出长度长的状态通过使滑块23向管部10的方向滑动而使供电导线11前进来实现。
针状处理部30在突出长度短的状态下用于被处理部位的标记,在突出长度长的状态下用于被处理部位的预切。
供电导线11为将通过在操作部20进行的操作产生的力传递给针状处理部30的部件。并且,供电导线11为多个金属线的绞线,还发挥向针状处理部30供给高频电流的路径的功能。具体而言,供电导线11为不锈钢材料的绞线。另外,在各附图中,为了方便起见,供电导线11图示为横截面为圆形的供电导线。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滑块23前后滑动,供电导线11在管部10内前进或后退。通过供电导线11前进或后退,与供电导线11的前端接触的针状处理部30从管部10突出的长度发生变化。即,操作部20能够进行针状处理部30的突出长度的变更操作。
接合管14由不锈钢材料等导电性部件中空地形成,供电导线11及针状处理部30(电极30a)从彼此相反的方向插通于中空部分,并焊接于接合管14。供电导线11通过接合管14与电极30a电连接以供电。
上述概要中说明的被卡止部为电接合供电导线11和电极30a的接合部(接合管14)。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接合管14兼具卡止于止挡部16的被卡止部的功能和电接合供电导线11和电极30a的接合部的功能。
另外,作为“被卡止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接合管14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卡止于近侧缩径部及远侧缩径部,则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种结构。
例如,“被卡止部”也可以为在供电导线11的一部分形成为在径向上比周围更突出的部位,也可以为在电极30a的一部分形成为在径向上比周围更突出的部位。并且,“被卡止部”并不限于一个部件,也可以由两个部件构成。例如,可以在供电导线11或电极30a的一部分(在此,在近侧和远侧这两处)设置形成为在径向上比周围更突出的部位。此时,另行设置发挥“接合部”的功能的结构。即,在两个被卡止部之间设置发挥接合部的功能的结构来电连接供电导线11和电极30a。并且,供电导线11和电极30a也可以直接连接。
另外,在被卡止部设置于供电导线11的情况下,形式上,视供电导线11属于针状处理部30。
[止挡部]
接着,主要参考图6及图7对止挡部16进行说明。图6的(a)是止挡部16的俯视图,图6的(b)是止挡部16的仰视图,图6的(c)是止挡部16的主视图。图7的(a)是表示标记时的电极30a的状态的图,图7的(b)是表示预切时的电极30a的状态的图。另外,在图7中,省略了护套12的图示。
如图3所示,止挡部16的基端侧容纳于护套12的前端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止挡部16由具有绝缘性、耐热性的陶瓷形成,具有大径部16a和小径部16b。优选,大径部16a的外径大致等于护套12的外径,大径部16a与护套12的边界齐平。小径部16b的外径在容纳于护套12中的范围内没有特别规定。
小径部16b中形成有能够容纳上述接合管14的内腔16k。形成内腔16k的小径部16b的内周面形成有台阶部16c,供电导线11被台阶部16c定位并保持,从而松动地插入于内腔16k内。
如图6和图7所示,管体(止挡部16)的外周面形成有开口16g,该开口16g与扩径部16f相连,并且宽度大于接合部(接合管14)的宽度。
换言之,内腔16k的扩径部16f在相对于中心轴的径向上通过开口16g与外部(在安装有护套12的状态下,与护套12的中空空间)连通。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开口16g将接合管14从止挡部16的外周面容纳到扩径部16f内。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口16g具有大于接合管14的宽度的宽度,并且形成为大于接合管14的轴向长度的长度。
通过如此形成开口16g,能够使接合管14广泛地暴露于外部。因此,使用者能够在将接合管14、供电导线11的前端部及电极30a的基端部容纳于止挡部16内的状态下容易通过开口16g焊接接合管14和供电导线11及接合管14和电极30a。
尤其,在如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陶瓷制的止挡部16那样,例如刚性比树脂材料高的情况下,有时难以在将供电导线11和电极30a焊接到接合管14之后组装到止挡部16的内部。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在使电极30a通过形成在止挡部16的远端部的圆孔部16e之后使接合管14和供电导线11抵接的状态下通过开口16g进行焊接。
然而,并不限定于这种结构,例如,开口16g的轴向长度也可以为比接合管14的长度短的长度。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在连接止挡部16的中心线和止挡部16的中心的虚拟平面内使接合管14倾斜地通过开口16g,则也能够将接合管14容纳到扩径部16f内。
这种结构不是焊接接合管14和供电导线11及接合管14和电极30a的结构,而是通过粘接或嵌合结构进行安装的结构,由此适合于无需从止挡部16暴露接合管14的情况。
并且,开口16g形成至止挡部16的近端。通过如此形成开口16g,使用者能够通过使供电导线11以从扩径部16f越过止挡部16的近端而延伸的方式通过开口16g而容易配设该供电导线11。
如图7所示,接合管14的轴向上的移动范围由止挡部16的扩径部16f划定。即,与接合管14接合的电极30a的轴向上的移动范围也等于接合管14的移动范围。
并且,图7的(a)所示的接合管14位于近侧且与台阶部16c抵接而使电极30a从止挡部16突出得小的状态为标记时的状态。
图7的(b)所示的接合管14位于远侧且与扩径部16f的远端面抵接而使电极30a从止挡部16突出得大的状态为预切时的状态。
另外,在接合管14中发挥被卡止部的功能的结构设置于远侧和近侧这两处的情况下,远侧的被卡止部与扩径部16f的远端面抵接的状态为预切时的状态,近侧的被卡止部与台阶部16c抵接的状态为标记时的状态。
如图6所示,开口16g仅形成在管体(止挡部16)的径向上的一侧。相对于开口16g位于止挡部16的径向上的相反侧的扩径部16f的内壁面16h与接合管14抵接,以使容纳于扩径部16f内的接合部(接合管14)配置于与止挡部16的轴心同心的位置。
换言之,扩径部16f的中心与内壁面16h之间的距离为等于接合管14的半径的长度(包括制造误差程度的大致相等的长度)。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通过开口16g容纳的接合管14适当地居中,从而使用者能够容易将供电导线11和电极30a连接到接合管14。
如图6的(a)及图6的(c)所示,止挡部16的外周面上的开口16g的缘部形成有凸梁16i,该凸梁16i比周围(小径部16b的外形呈大致圆形的部分)更向径向外侧突出。
并且,通过在止挡部16的小径部16b的外周涂布有粘接剂的状态下在小径部16b上插入护套12的远端部来粘接止挡部16和护套12。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使用粘接剂将护套12接合到管体(止挡部16)时防止粘接剂流入到开口16g内,从而能够抑制粘接剂影响到针状处理部30相对于止挡部16的移动。
如图6的(a)、图6的(b)所示,管体(止挡部16)的外周面形成有突出部16j,该突出部16j相对于形成有凸梁16i的一侧形成在径向上的相反侧,并且比周围(小径部16b的外形呈大致圆形的部分)更向径向外侧突出。突出部16j的突出量等于凸梁16i的突出量(包括因制造误差程度的差异而大致相等的情况)。
具体而言,凸梁16i形成为与突出部16j的宽度相同的宽度,在止挡部16的轴向上的长度及位置与突出部16j的长度及位置相同。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凸梁16i和突出部16j,能够抑制容纳于护套12与管体(止挡部16)之间的粘接剂容纳成偏向径向上的一侧。
即,能够在止挡部16的周向上至少使涂布在止挡部16的外周上的粘接剂残留在被凸梁16i和突出部16j隔开的两个区域。
[关于操作]
接着,主要参考图8的(a)、图8的(b)对粘膜下剥离术的操作的一部分进行说明。图8的(a)是表示正在进行标记的状态的图,图8(b)是表示正在进行预切的状态的图。
首先,如图8的(a)所示,将内窥镜200插入到体内,并利用插通内窥镜200的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1在病变部60的周边做多个标记61(进行标记)作为表示切割范围的标记。该标记由图5的(a)及图7的(a)所示的状态的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1进行。
接着,将药物注入到粘膜下层,使病变部60处于隆起的状态。然后,如图8(b)所示,利用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1以通过多个标记61的外侧的方式切割(预切)病变部60的周围的粘膜。该预切由图5(b)及图7(b)所示的状态的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1进行。
预切后,利用通过内窥镜200的未图示的刀切除病变部60,去除病变部60,进行止血,由此结束操作。然后,对切除的病变部60进行病理检查等。
另外,本发明的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1所涉及的各种构成要素并不需要是分别独立的存在。允许多个构成要素形成为一个部件的情况、一个构成要素由多个部件形成的情况、某个构成要素为其他构成要素的一部分的情况、某个构成要素的一部分和其他构成要素的一部分重复的情况等。
上述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技术思想。
(1)一种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通过插通到内窥镜的通道内使用来标记及切开活体组织,所述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的特征在于,具备:
针状处理部,在前端部具有通过供电导线供电的电极,以对活体组织进行处理;及
管体,具有能够在内部容纳所述针状处理部的一部分的内腔,
该管体具备:近侧缩径部,收拢所述内腔而成;远侧缩径部,位于比该近侧缩径部更靠远侧;及扩径部,设置于所述近侧缩径部与所述远侧缩径部之间,并且所述内腔的直径大于所述近侧缩径部及所述远侧缩径部,
所述针状处理部具有被卡止部,所述被卡止部形成为直径大于所述近侧缩径部的内径及所述远侧缩径部的内径,并且形成为直径大于周围而容纳于所述扩径部内,
所述被卡止部通过所述供电导线后退而与所述近侧缩径部抵接,由此所述近侧缩径部将所述针状处理部的位置限制在第1突出位置,
所述被卡止部通过所述供电导线前进而与所述远侧缩径部抵接,由此所述远侧缩径部将所述针状处理部的位置限制在第2突出位置。
(2)根据(1)所述的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其中,
所述被卡止部为电接合所述供电导线和所述电极的接合部。
(3)根据(2)所述的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其中,
所述管体的外周面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扩径部相连,并且宽度大于所述接合部的宽度。
(4)根据(3)所述的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其中,
所述开口仅形成在所述管体的径向上的一侧,
位于所述管体的径向上的相反侧的所述扩径部的内壁面与所述接合部抵接,以使容纳于所述扩径部内的所述接合部配置于与所述管体的轴心同心的位置。
(5)根据(3)或(4)所述的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其中,
还具备护套,
所述护套通过粘接剂与所述管体的所述外周面接合,
所述管体的外周面上的所述开口的缘部形成有凸梁,所述凸梁比周围更向径向外侧突出。
(6)根据(5)所述的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其中,
所述管体的外周面形成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相对于形成有所述凸梁的一侧形成在径向上的相反侧,并且比周围更向径向外侧突出,
所述突出部的突出量等于所述凸梁的突出量。
(7)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其中,
所述管体由硬质部件形成。
(8)根据(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其中,
在对所述活体组织进行标记处理时,所述针状处理部位于所述第1突出位置,
在对所述活体组织进行切开处理时,所述针状处理部位于所述第2突出位置。
该申请主张基于2021年4月28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特愿2021-075684号的优先权,并将该发明的所有内容援用于此。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10-管部,10a-防弯管,11-供电导线,12-护套,14-接合管(被卡止部、接合部),16-止挡部(管体),16a-大径部,16b-小径部,16c-台阶部,16d-狭缝(近侧缩径部),16e-圆孔部(远侧缩径部),16f-扩径部,16g-开口,16h-内壁面,16i-凸梁,16j-突出部,16k-内腔,20-操作部,21-轴部,22-手柄,23-滑块,24-电源插头,25-盖,25a-容纳槽,25b-卡止凸起,25c-凸条连接部,26-螺旋弹簧,30-针状处理部,30a-电极,60-病变部(活体组织),61-标记,200-内窥镜,210-通道。

Claims (8)

1.一种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通过插通到内窥镜的通道内使用来标记及切开活体组织,所述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的特征在于,具备:
针状处理部,在前端部具有通过供电导线供电的电极,以对活体组织进行处理;及
管体,具有能够在内部容纳所述针状处理部的一部分的内腔,
该管体具备:近侧缩径部,收拢所述内腔而成;远侧缩径部,位于比该近侧缩径部更靠远侧;及扩径部,设置于所述近侧缩径部与所述远侧缩径部之间,并且所述内腔的直径大于所述近侧缩径部及所述远侧缩径部,
所述针状处理部具有被卡止部,所述被卡止部形成为直径大于所述近侧缩径部的内径及所述远侧缩径部的内径,并且形成为直径大于周围而容纳于所述扩径部内,
所述被卡止部通过所述供电导线后退而与所述近侧缩径部抵接,由此所述近侧缩径部将所述针状处理部的位置限制在第1突出位置,
所述被卡止部通过所述供电导线前进而与所述远侧缩径部抵接,由此所述远侧缩径部将所述针状处理部的位置限制在第2突出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其中,
所述被卡止部为电接合所述供电导线和所述电极的接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其中,
所述管体的外周面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扩径部相连,并且宽度大于所述接合部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其中,
所述开口仅形成在所述管体的径向上的一侧,
位于所述管体的径向上的相反侧的所述扩径部的内壁面与所述接合部抵接,以使容纳于所述扩径部内的所述接合部配置于与所述管体的轴心同心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其中,还具备护套,
所述护套通过粘接剂与所述管体的所述外周面接合,
所述管体的外周面上的所述开口的缘部形成有凸梁,所述凸梁比周围更向径向外侧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其中,
所述管体的外周面形成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相对于形成有所述凸梁的一侧形成在径向上的相反侧,并且比周围更向径向外侧突出,
所述突出部的突出量等于所述凸梁的突出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其中,
所述管体由硬质部件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其中,
在对所述活体组织进行标记处理时,所述针状处理部位于所述第1突出位置,
在对所述活体组织进行切开处理时,所述针状处理部位于所述第2突出位置。
CN202280031533.9A 2021-04-28 2022-04-27 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 Pending CN1172417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75684 2021-04-28
JP2021075684A JP2022169939A (ja) 2021-04-28 2021-04-28 内視鏡用針状メス
PCT/JP2022/019053 WO2022230930A1 (ja) 2021-04-28 2022-04-27 内視鏡用針状メ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41753A true CN117241753A (zh) 2023-12-15

Family

ID=83848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31533.9A Pending CN117241753A (zh) 2021-04-28 2022-04-27 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69939A (zh)
CN (1) CN117241753A (zh)
WO (1) WO202223093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43361B2 (ja) * 2005-05-30 2011-03-0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処置具及び内視鏡用処置具システム
JP5048391B2 (ja) * 2007-04-27 2012-10-17 直久 矢作 内視鏡用処置具
JP2009090003A (ja) * 2007-10-11 2009-04-30 Fujinon Corp 内視鏡用高周波処置具
WO2011077850A1 (ja) * 2009-12-22 2011-06-30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処置具
JP7439550B2 (ja) * 2020-02-05 2024-02-28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針状メ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69939A (ja) 2022-11-10
WO2022230930A1 (ja) 2022-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08326B1 (en) High-frequency treatment apparatus
KR100595803B1 (ko) 고주파 나이프 및 내시경 장치
US8016825B2 (en) Radio knife
JP4870710B2 (ja) 高周波ナイフおよび高周波ナイフシステム
JP2010516435A (ja) 内視鏡装置
US20230123655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performing electrosurgery
CN110730636B (zh) 内窥镜用混合刀
JP7343608B2 (ja) 処置装置
JP7439550B2 (ja) 内視鏡用針状メス
CN117241753A (zh) 内窥镜用针状手术刀
US20190328451A1 (en) Multifunctional electrosurgical instruments with dynamic electrode assemblies
JP4701833B2 (ja) 高周波処置具
US20220273329A1 (en) Endoscopic surgical tool
US20230270494A1 (en) Treatment apparatus for endoscopes and expandable frames
US2022028776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dissection tool
JP7267539B2 (ja) 内視鏡用マイクロ波照射器具
CN116059509A (zh) 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KR101750654B1 (ko) 내시경 점막하 박리술에 이용되는 나이프
WO2020152780A1 (ja) 高周波電極部材
CN113613575A (zh) 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WO2018189949A1 (ja) 内視鏡用高周波処置具
JP2023067784A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
JPH0787846B2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
CN113631112A (zh) 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