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30740B - 道闸 - Google Patents

道闸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30740B
CN117230740B CN202311500790.5A CN202311500790A CN117230740B CN 117230740 B CN117230740 B CN 117230740B CN 202311500790 A CN202311500790 A CN 202311500790A CN 117230740 B CN117230740 B CN 1172307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ing
fixing frame
clamping
inductor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0079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30740A (zh
Inventor
张书豹
单艳锋
徐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0079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307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307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307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307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307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道闸,包括主机箱、杆体组件以及报警装置,主机箱内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伸出主机箱的表面;杆体组件包括固定架和栏杆,固定架内形成有夹持空间,栏杆的第一端插设于夹持空间内并与固定架转动连接,第二端朝向远离固定架的方向延伸;报警装置包括感应器和感应结构,感应器设于固定架,感应结构设于栏杆,并与感应器相对设置,感应器和感应结构之间具有使感应器收到反馈信号的第一感应距离;栏杆受到撞击时,栏杆的第一端相对固定架旋转以打开通道,感应结构随栏杆转动至大于第一感应距离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本发明技术方案旨在减少栏杆被撞坏的概率,同时能在栏杆出现故障后及时发出提示,提升维护效率。

Description

道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闸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道闸。
背景技术
道闸通常设置在通道的出入口处,用于管理进出通道的车辆,当行驶中的车辆出现误撞或冲卡的情况,容易造成道闸栏杆的损坏,甚至还会造成人员的受伤现象;且现有的道闸在出现故障后还缺少报警的措施,不能及时通知工作人员进行维护,影响道闸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道闸,旨在减少栏杆被撞坏的概率,同时能在栏杆出现故障后及时发出报警提示,提升道闸的维护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道闸,包括:
主机箱,所述主机箱内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伸出所述主机箱的表面;
杆体组件,所述杆体组件包括固定架和栏杆,所述固定架内形成有夹持空间,所述栏杆的第一端插设于所述夹持空间内并与所述固定架转动连接,第二端朝向远离所述固定架的方向延伸;
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包括感应器和感应结构,所述感应器设于所述固定架,所述感应结构设于所述栏杆,并与所述感应器相对设置,所述感应器和所述感应结构之间具有使所述感应器收到反馈信号的第一感应距离;
所述栏杆受到撞击时,所述栏杆的第一端相对所述固定架旋转以打开通道,所述感应结构随所述栏杆转动至大于所述第一感应距离时,所述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道闸,包括:
主机箱,所述主机箱内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伸出所述主机箱的表面;
杆体组件,所述杆体组件包括固定架和栏杆,所述固定架内形成有夹持空间,所述栏杆的第一端插设于所述夹持空间内并与所述固定架转动连接,第二端朝向远离所述固定架的方向延伸;
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包括感应器和感应结构,所述感应器设于所述固定架,所述感应结构设于所述栏杆,并与所述感应器相对设置,所述感应器的发射端朝向所述栏杆设置,所述感应结构具有感应平面,所述感应器的发射端与所述感应平面相对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器的发射端朝向所述栏杆设置,所述感应结构具有感应平面,所述感应器的中轴线对应所述感应平面中心区域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所述栏杆表面直接形成所述感应平面;
或者,所述感应平面被固定在所述栏杆的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包括: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
两个夹板,两个夹板分别连接在所述固定板的相对两侧,所述固定板与两个夹板围合形成有夹持空间,两所述夹板的一端均设有旋转中心孔;
所述栏杆的第一端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插设于所述旋转中心孔内;
所述感应器设于所述固定板远离所述旋转中心孔的一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报警装置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
安装板,固定于所述固定架的一端,所述安装架设有安装孔,所述感应器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且所述感应器信号发射端朝向所述安装孔内;
两个定位板,两个所述定位板分别连接在所述安装板的相对两侧,所述安装板与两个定位围合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夹持空间的截面尺寸,所述感应结构与所述安装板、所述定位板抵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结构包括:
卡箍,固定于所述栏杆的表面,所述卡箍朝向所述感应器的一侧形成有感应平面,所述卡箍的侧壁面凸设有定位柱;
所述固定架或所述安装架上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定位柱配合以限制所述卡箍相对所述栏杆转动,以使所述感应平面维持与所述感应器相对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箍包括:
第一半箍,包括第一卡持体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卡持体两侧边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卡持体与所述栏杆的表面抵接;
第二半箍,包括第二卡持体和连接于与所述第二卡持体两侧边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卡持体的至少部分结构与所述栏杆的表面抵接;
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连接件固定,以使所述第一卡持体和所述第二卡持体围合形成卡持空间;
所述第二卡持体设有所述感应平面,所述定位柱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持体背离所述卡持空间的表面形成有所述感应平面;
或者,所述第二卡持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形部、弯折部以及第二弧形部,所述第一弧形部和所述第二弧形部分别与两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弧形部和所述第二弧形部均与所述栏杆的表面抵接,所述弯折部朝向背离所述杆体的表面凸出并形成有所述感应平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箍和所述栏杆之间夹设耐磨垫。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道闸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夹设于所述固定架和栏杆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背离靠所述旋转中心孔的一端形成有让位缺口。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垫的材质为尼龙,所述栏杆的材质为碳纤维。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道闸包括主机箱、杆体组件以及报警装置,主机箱内的驱动机构输出端伸出主机箱的表面与杆体组件连接,并驱动杆体组件相对主机箱升高或下降,以打开或关闭通道。其中,杆体组件包括有固定架和栏杆,其中,栏杆可相对固定架转动连接,当栏杆处于关闭通道的状态下受到撞击时,栏杆可以相对固定架旋转角度至打开通道,如此,可以避免车辆冲撞的过程中栏杆对车辆形成阻挡,避免栏杆与车辆之间的“硬接触”,以降低对车辆以及人员造成的伤害,提升道闸的安全性能。同时,还在固定架和栏杆之间设置有报警装置,当栏杆被冲撞后,必然会导致栏杆与安装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此时,报警装置通过感应两者之间的位置变化发出报警信号,以提示工作人员尽快到达现场处理,进而提升了维护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道闸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道闸一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道闸中的驱动机构与杆体组件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道闸中的杆体组件横在车道中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道闸中的杆体组件被撞击后与固定架脱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道闸中的卡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结构分解图;
图9为图8中的正投影视图;
图10为图3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至图6,本发明提出的道闸100包括主机箱10、杆体组件20以及报警装置30,主机箱10内设有驱动机构11,所述驱动机构11的输出端伸出所述主机箱10的表面;杆体组件20包括固定架21和栏杆23,所述固定架21内形成有夹持空间(图中未标示出),所述栏杆23的第一端插设于所述夹持空间内并与所述固定架21转动连接,第二端朝向远离所述固定架21的方向延伸;报警装置30包括感应器33和感应结构35,所述感应器33设于所述固定架21,所述感应结构35设于所述栏杆23,并与所述感应器33相对设置,所述感应器33和所述感应结构35之间具有使所述感应器33收到反馈信号的第一感应距离;
所述栏杆23受到撞击时,所述栏杆23的第一端相对所述固定架21旋转以打开通道,所述感应结构35随所述栏杆23转动至大于所述第一感应距离时,所述报警装置30发出报警信号。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道闸100包括主机箱10、杆体组件20以及报警装置30,主机箱10内的驱动机构11输出端伸出主机箱10的表面与杆体组件20连接,并驱动杆体组件20相对主机箱10升高或下降,以打开或关闭通道。
其中,杆体组件20包括有固定架21和栏杆23,其中,栏杆23可相对固定架21转动连接,当栏杆23处于关闭通道的状态下受到撞击时,栏杆23可以相对固定架21旋转角度至打开通道,如此,可以避免车辆冲撞的过程中栏杆23对车辆形成阻挡,避免栏杆23与车辆之间的“硬接触”,以降低对车辆以及人员造成的伤害,提升道闸100的安全性能。同时,还在固定架21和栏杆23之间设置有报警装置30,当栏杆23被冲撞后,必然会导致栏杆23与安装架31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此时,报警装置30通过感应两者之间的位置变化发出报警信号,以提示工作人员尽快到达现场处理,进而提升了维护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和图6,两条长虚线为行车的通道,车道中的箭头指示的是车辆的行驶方向。通常主机箱10设在通道的一侧边,主机箱10为驱动机构11、监控摄像头、显示屏、电控模块提供安装的载体。通常,主机箱10以车来的方向为前侧,监控摄像头、显示屏通常是设置在主机箱10的前侧,驱动机构11的输出端自主机箱10的后侧伸出,杆体组件20连接在主机箱10的后侧。驱动机构11包括有电机、轴承、减速器以及连杆等传动机构,通过驱动机构11提供动力,使得杆体组件20可以在通道内相对主机箱10升高或下降。可以理解地,当杆体组件20相对主机箱10升高时,通道被打开,车辆可以正常通行,当杆体组件20相对主机箱10下降时,此时栏杆23横在通道中间,通道被暂时关闭,车辆暂停通行。
其中,主机箱10的前门还设有补光灯、LED收费信息显示屏、抓拍摄像机等,主机箱10的顶部设有警示灯,主机箱10侧面设有语音交互模块、问询按钮以及防砸雷达等,主机箱10内设有强电模块以及电控模块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报警装置30有多种类型,例如,可以采用接触式传感器,也可以采用接近式传感器,或者是光电式传感器等,只要能实现感应安装架31和栏杆23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异常变化,便可发出报警提示信息的报警装置30均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报警装置30采用接近式传感器。具体地,感应器33为接近开关,感应结构35为金属材质。其中,接近开关固定在安装架31上,可以理解为,既包括接近开关是直接固定在安装架31上的方案,当然也包括通过其他结构件间接地将接近开关固定在安装架31的方案。
对应地,感应结构35可以是栏杆23表面直接形成的金属感应面,当然也包括固定在栏杆23表面的结构部件所形成的金属感应面等,只要能够实现感应器33和感应结构35呈相对设置,且能够感应到信号的方案即可,在此不进行限定。感应结构35的金属感应面也可以是弧形面,圆弧面等结构,只要能确保感应器33能接收到感应结构35所反馈的信号即可,在此不进行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金属感应面的形状的直接影响报警装置30的灵敏性。例如,金属感应面呈弧形面或圆弧面时,由于弧形面、圆弧面向感应器33反馈的信号数量少,当栏杆23出现抖动或者是晃动的情况时,就会使得弧形面、圆弧面向感应器33反馈的信号更少,从而出现误报或错报的情况。
请参照图4、图8以及图9,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器33的发射端朝向所述栏杆23设置,所述感应结构35具有感应平面3535,感应平面3535与感应器33的发射端相对设置。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感应器33的中轴线对应所述感应平面3535中心区域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感应器33的发射端朝向栏杆23,即感应器33的发射端朝向内侧设置,感应器33的发射端朝向内侧是区别于现有方案中的感应器33的发射端朝向外侧(车体)的方案而言,由于栏杆23与感应器33之间的位置相对于栏杆23与车体之间的位置更容易确定,进一步减少因为感应位置差别而带来误报情况。感应器33大致呈柱体结构,感应器33的发射端位于感应器33的端部,感应器33的中轴线对应感应平面3535中心区域位置,既包括感应器33的中轴线的延长线穿过感应平面3535中心点,当然,又包括感应器33的中轴线的延长线位于感应平面3535的中间区域的位置。通过在感应结构35上设置感应平面3535,并将感应器33的发射端对应感应平面3535的中心位置,如此,可以确保感应平面3535将感应器33发出的信号尽可能多地反馈至感应器33上,以确保感应器33能尽可能多地接收到更多的反馈信号,避免出现因栏杆23出现抖动或者是晃动的情况而导致接收不到反馈信号而导致的误报的情况。感应结构35通过设置感应平面3535,要比感应弧面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可以理解地,第一感应距离不是固定值,其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感应器33型号灵活调整。例如,在一实施例中,感应器33的直径为25mm,感应平面3535的尺寸为50mm*70mm,此时,感应器33与感应平面3535之间的第一感应距离(最大感应距离)为30mm。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感应器33的直径为15mm,感应平面3535为50mm*50mm,感应器33与感应平面3535之间的第一感应距离(最大感应距离)为10mm。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所述栏杆23表面直接形成所述感应平面3535。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栏杆23的材质为金属材质,可以是空心的金属杆,以减轻栏杆23的质量,通过将栏杆23对应感应器33区域的表面打磨形成感应平面3535,这样的方案可以减少闸机的零部件的数量,减少装配工序。
在一个实施例中,感应平面3535可以是通过其他的结构形成在所述栏杆23的表面。例如,栏杆23的材质为非金属材质,通过在栏杆23的表面套设一个金属环,在金属环的表面加工形成与感应器33的发射端相对应设置感应平面3535。金属环为一体成型结构,金属环只能从栏杆23的端部套设至栏杆23的对应位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感应平面3535也可以是设置的卡箍的表面,卡箍不局限从栏杆23的端部位置安装,可以提升与栏杆23固定便捷性。
请参照图2至图6,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21包括固定板211和两个夹板213,所述固定板211与所述驱动机构11的输出端连接;两个夹板213分别连接在所述固定板211的相对两侧,所述固定板211与两个夹板213围合形成有夹持空间,两所述夹板213的一端均设有旋转中心孔2131;所述栏杆23的第一端设有转轴231,所述转轴231的两端分别插设于所述旋转中心孔2131内;所述感应器33设于所述固定板211远离所述旋转中心孔2131的一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架21用于与驱动机构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具体地,固定架21与驱动机构11的输出轴通过法兰结构连接,以提升固定架21与驱动机构11连接的可靠性。其中,固定板211和两个夹板213均为金属材质,并通过钣金工艺成型为一体结构,以提升固定架21结构的稳定性。固定架21的横截面大致呈“U”形结构,使得固定架21形成的夹持空间能够对栏杆23进行夹持和固定。
为了避免栏杆23对通道内冲卡的车辆以及人员造成伤害,当栏杆23检测到遭遇意外撞击时,栏杆23可以从固定架21中的夹持空间脱离,并沿着车辆的行驶方向旋转至通道的一侧,以打开通道,为车辆让行。其中,栏杆23从固定架21中夹持空间脱离后,并未与固定架21完全分离,而是通过转轴231将栏杆23的一端与固定架21转动连接,使得栏杆23相对固定架21旋转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转轴231与栏杆23可以是分体式结构,例如,转轴231可以采用螺杆或螺钉;栏杆23可以是金属杆、木质杆或者是塑料杆、碳纤维杆中的一种,其中,碳纤维杆具有耐高温、抗摩擦、耐腐蚀、强度高、轻质等特点;通过在栏杆23的端部设置通孔,转轴231通过通孔实现与栏杆23固定连接。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转轴231与栏杆23可以是一体式的结构,即转轴231为栏杆23表面凸设的结构,这样的结构可以减少栏杆23与转轴231两者之间的装配工序,提升转轴231和栏杆23之间的连接强度。
转轴231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夹板213的旋转中心孔2131内,从而实现整个栏杆23与固定架21之间的转动连接,以确保栏杆23与夹持空间脱离后,还能沿预设的方向转动,确保栏杆23和固定架21之间保持必要连接,这样的设计也方便对栏杆23进行复位至与固定架21固定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栏杆23的复位可以通过人手动将栏杆旋转并卡入至固定架21的夹持空间内。由于栏杆23相对固定架21转动时,位于固定架21远离旋转中心孔2131的一端,固定架21和栏杆23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大,可以确保报警装置30能够快速且精确地检测到栏杆23与固定架21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并发出报警信号,提升报警装置30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板211的长度相对于两个夹板213的长度较短,使得固定板211在靠近旋转中心孔2131的端部形成有让位缺口,让位缺口可以使得栏杆23在旋转的过程中,其端部能顺利地旋转至固定架21的一侧。
请参照图2至图6,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报警装置30还包括安装架31,所述安装架31包括安装板311和两个定位板313,安装板311固定于所述固定架21的一端,所述安装架31设有安装孔3111,所述感应器33固定于所述安装板311,且所述感应器33信号发射端朝向所述安装孔3111内;两个所述定位板313分别连接在所述安装板311的相对两侧,所述安装板311与两个定位围合形成有安装空间(图中未标示出),所述安装空间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夹持空间的截面尺寸,所述感应结构35与所述安装板311、所述定位板313抵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报警装置30还包括安装架31,安装架31与固定架21的结构和形状类似,具有横截面为大致呈“U”形结构,使得安装架31同样形成有用于夹持固定栏杆23以及感应结构35的安装空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感应结构35通过卡箍固定在栏杆23的表面,由于增加了卡箍结构,同时栏杆23本身的外径没有减小,不影响栏杆23本身的强度,故安装架31的横截面尺寸相对于固定架21的尺寸略大,以确保安装架31的安装板311、定位板313能与设置在栏杆23外侧的卡箍抵接,以能夹持固定卡箍。
请参照图2至图6,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结构35包括卡箍,卡箍固定于所述栏杆23的表面,所述卡箍朝向所述感应器33的一侧形成有感应平面3535,所述卡箍的侧壁面凸设有定位柱3534;所述固定架21或所述安装架31上设有定位槽3131,所述定位槽3131与所述定位柱3534配合以限制所述卡箍相对所述栏杆23转动,以使所述感应平面3535维持与所述感应器33相对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卡箍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半箍351和第二半箍353,第一半箍351和第二半箍353卡合在栏杆23的侧壁面,其中,第一半箍351包括呈弧形形状的第一卡持体3511和连接于第一卡持体3511两侧边的第一连接板3513,第二半箍353包括呈弧形形状的第二卡持体3531和连接于与所述第二卡持体3531两侧边的第二连接板3533,两个第一连接板3513和两个第二连接板3533均为平板结构,第一连接板3513和第二连接板353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以将第一半箍351和第二半箍353固定在一起。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两个第一连接板3513和两个第二连接板3533中的其中的一个形成有形成弯折结构,并通过铰接连接,以将第一半箍351和第二半箍353的其中一端连接,两个第一连接板3513和两个第二连接板3533中的其中的另一个为平板结构,可以将第一半箍351和第二半箍353的另一端固定在一起,以形成可以固定在栏杆23表面的卡箍。由于,第一半箍351和第二半箍353的其中一端铰接连接,可以使得第一半箍351和第二半箍353的一端始终保持连接的状态,与栏杆23固定时,只需要将第一半箍351和第二半箍35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即可,提升了卡箍使用的便捷性。
需要说明的是,卡箍与栏杆23固定后,第一半箍351和第二半箍353有部分结构与栏杆23的表面抵接固定,例如,第一半箍351中,第一卡持体3511与所述栏杆23的表面抵接;第二半箍353中,第二卡持体3531只有部分结构与栏杆23的表面抵接,即第二卡持体3531的中间位置形成有凸台,凸台上形成有感应平面3535,感应平面3535与栏杆23的表面形成有距离,可以确保感应平面3535与感应器33之间的感应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将感应结构35设置为感应平面3535,感应平面3535与感应器33呈正对设置,如此,感应平面3535可以与感应器33发射的感应信号具有多个接触点,感应器33也能接收到多个信号反馈,确保报警装置30感应的灵敏性,减少误报和错报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确保感应结构35与感应器33保持相对设置的位置关系,避免感应结构35相对栏杆23转动,故还在卡箍的侧壁面凸设有定位柱3534,通过定位柱3534与设置在固定架21或安装架31上的定位槽3131配合,可以确保感应结构35保持与感应器33之间的相对设置的位置关系,提升两者之间的位置精度,确保报警装置30感应的灵敏性,减少误报和错报的情况。
其中,第二连接板3533为L型板,定位柱3534凸设在第二连接板3533远离第二卡持体3531的板体表面,并插设至设置在固定架21或安装架31上的定位槽3131内,定位柱3534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即第二半箍353的两个第二连接板3533上均设有定位柱3534,定位槽3131的数量与定位柱3534的数量相同,且位置呈相对应设置,如此,可以有效地限制卡箍相对栏杆23出现径向方向的转动。
参照图7至图10,定位柱3534的数量为4个,定位槽3131的数量也为4个,如此,可以有效地限制卡箍相对栏杆23出现径向方向的转动,同时还能确保卡箍固定在栏杆23的轴向方向特定位置,以确保感应结构35保持与感应器33之间的相对设置的位置关系,提升两者之间的位置精度,提升报警装置感应的可靠性。
具体地,定位槽3131为腰型槽,还能在栏杆23与固定架21脱离的时候,或者将栏杆23重新装入固定架21的时候提供定位、导向的作用,以引导栏杆23快速滑出或装入,提升装入的效率。
参照图7至图10,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箍和所述栏杆23之间夹设耐磨垫37。在本实施例中,耐磨垫37可以是泡棉、软胶等材质,通过在卡箍和栏杆23的表面设置栏杆23,可以避免卡箍将栏杆23的表面刮伤,同时还能增加卡箍和栏杆23之间的摩擦力,提升卡箍与栏杆23固定的可靠性。其中,耐磨垫37可以是环状结构,也可以是半环状结构,或者是耐磨垫37还可以与第一半箍351的第一卡持体3511、以及第二半箍353的第二卡持体3531的形状相适配,在此不进行限定。
参照图7至图10,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道闸100还包括缓冲垫39,所述缓冲垫39夹设于所述固定架21和栏杆23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垫39的材质是尼龙内衬,也可以是其他材质,缓冲垫39的机械强度高,韧性好,同时也具有优良的自润性、耐摩擦性好,可以在栏杆23受到撞击时快速从固定架21中脱离,减少栏杆23对人或车辆的损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道闸,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机箱,所述主机箱内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伸出所述主机箱的表面;
杆体组件,所述杆体组件包括固定架和栏杆,所述栏杆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固定架内形成有夹持空间,所述固定架还设有定位槽,所述栏杆的第一端插设于所述夹持空间内并与所述固定架转动连接,第二端朝向远离所述固定架的方向延伸;
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包括感应器和感应结构,所述感应器设于所述固定架,所述感应结构设于所述栏杆,所述感应结构具有感应平面,所述感应器的发射端朝向所述栏杆并与所述感应平面呈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感应结构包括卡箍,所述卡箍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半箍和第二半箍,所述第一半箍包括呈弧形形状的第一卡持体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卡持体两侧边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半箍包括至少部分呈弧形形状的第二卡持体和连接于所述第二卡持体两侧边的第二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和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均为平板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半箍和所述第二半箍固定在一起,并围合形成用于卡紧所述栏杆的卡持空间,所述第二卡持体背离所述卡持空间的表面形成有所述感应平面,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侧壁面凸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定位柱配合以限制所述卡箍相对所述栏杆转动;
所述感应器和所述感应结构之间具有使所述感应器收到反馈信号的第一感应距离,所述栏杆受到撞击时,所述栏杆的第一端相对所述固定架旋转以打开通道,所述感应结构随所述栏杆转动至大于所述第一感应距离时,所述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持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形部、弯折部以及第二弧形部,所述第一弧形部和所述第二弧形部分别与两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弧形部和所述第二弧形部均与所述栏杆的表面抵接,所述弯折部朝向背离所述栏杆的表面凸出并形成有所述感应平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闸,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和所述栏杆之间夹设耐磨垫;
所述道闸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夹设于所述固定架和栏杆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闸,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的材质为尼龙,所述栏杆的材质为碳纤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闸,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
两个夹板,两个夹板分别连接在所述固定板的相对两侧,所述固定板与两个夹板围合形成有夹持空间,两所述夹板的一端均设有旋转中心孔;
所述栏杆的第一端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插设于所述旋转中心孔内;
所述感应器设于所述固定板远离所述旋转中心孔的一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闸,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装置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
安装板,固定于所述固定架的一端,所述安装架设有安装孔,所述感应器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且所述感应器信号发射端朝向所述安装孔内;
两个定位板,两个所述定位板分别连接在所述安装板的相对两侧,所述安装板与两个定位围合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夹持空间的截面尺寸,所述感应结构与所述安装板、所述定位板抵接。
CN202311500790.5A 2023-11-13 2023-11-13 道闸 Active CN1172307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00790.5A CN117230740B (zh) 2023-11-13 2023-11-13 道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00790.5A CN117230740B (zh) 2023-11-13 2023-11-13 道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30740A CN117230740A (zh) 2023-12-15
CN117230740B true CN117230740B (zh) 2024-03-15

Family

ID=89098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00790.5A Active CN117230740B (zh) 2023-11-13 2023-11-13 道闸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3074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00759A1 (fr) * 1999-11-04 2001-05-11 Jean Louis Claude Petit Dispositif de degondage assiste, avec sa lisse, pour barriere
KR100854475B1 (ko) * 2007-05-10 2008-08-26 문현민 차량통제용 차단기의 차단바 자동복귀장치
KR101658797B1 (ko) * 2015-08-31 2016-09-27 (주)대경시스텍 차량보호용 기능성 안전 게이트 바
CN206056496U (zh) * 2016-09-26 2017-03-29 宜春学院 一种霍尔角度传感器
CN208933862U (zh) * 2018-10-15 2019-06-04 会东县华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安防道闸
CN209384151U (zh) * 2018-12-04 2019-09-13 厦门诚通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脱杆报警栏杆机
CN211368505U (zh) * 2019-12-10 2020-08-28 林孔文 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栏杆机
CN211472291U (zh) * 2019-12-17 2020-09-11 厦门诚通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脱杆阻尼的防撞栏杆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00759A1 (fr) * 1999-11-04 2001-05-11 Jean Louis Claude Petit Dispositif de degondage assiste, avec sa lisse, pour barriere
KR100854475B1 (ko) * 2007-05-10 2008-08-26 문현민 차량통제용 차단기의 차단바 자동복귀장치
KR101658797B1 (ko) * 2015-08-31 2016-09-27 (주)대경시스텍 차량보호용 기능성 안전 게이트 바
CN206056496U (zh) * 2016-09-26 2017-03-29 宜春学院 一种霍尔角度传感器
CN208933862U (zh) * 2018-10-15 2019-06-04 会东县华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安防道闸
CN209384151U (zh) * 2018-12-04 2019-09-13 厦门诚通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脱杆报警栏杆机
CN211368505U (zh) * 2019-12-10 2020-08-28 林孔文 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栏杆机
CN211472291U (zh) * 2019-12-17 2020-09-11 厦门诚通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脱杆阻尼的防撞栏杆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30740A (zh) 2023-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027197A1 (en) Lock input device for a security system
WO2003042475A1 (en) Digital door lock capable of detecting its operation states
EP1395466A2 (en) Vehicle security system
CN117230740B (zh) 道闸
CN110616971A (zh) 一种新型物流挂锁
KR102362588B1 (ko) IoT 기술을 적용한 상태진단이 용이한 지주 장치
US20220082657A1 (en) Calibration device
KR102309090B1 (ko) 안전진단용 슈미트 해머 수직 고정 장치
US6256929B1 (en) Simplified window-raiser
JP7057733B2 (ja) ロック機構付き安全スイッチ
EP1338497A1 (en) Position detecting device for a side stand of a motorcycle
JP6262435B2 (ja) 開閉装置の光学式障害物検出装置
KR102271463B1 (ko) 역주행 차량 방지용 안전유닛
US20230134071A1 (en) Laser device and system
US4434901A (en) Safety apparatus for cranes
US6981331B1 (en) Fork level indicator with magnetic dampening means
CN212002742U (zh) 一种新型物流挂锁
US5461363A (en) Alarm apparatus containing security and safety monitors
JPH10317747A (ja) 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装置
US20020184958A1 (en) Driving device for an electrically driven telescoping cylinder
CN215635970U (zh) 一种无人安检车
CN213956633U (zh) 一种皮带断裂检测及防坠装置
US4354652A (en) Sensor mounting assembly
CN219121568U (zh) 红外热成像体温快速检测仪
CN210199051U (zh) 一种新型气体报警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