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26561B - 一种“l”型工件的机加工装及加工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l”型工件的机加工装及加工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26561B
CN117226561B CN202311492328.5A CN202311492328A CN117226561B CN 117226561 B CN117226561 B CN 117226561B CN 202311492328 A CN202311492328 A CN 202311492328A CN 117226561 B CN117226561 B CN 1172265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l
workpiece
machining
plate
ejector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9232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26561A (zh
Inventor
杨溢
耿德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ke Ai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ke Ai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ke Ai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ke Ai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9232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265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265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265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265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265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L”型工件的机加工装及加工工艺,设置两套工装,工装一包括:工装底板、工装顶板、工装背板、中心支柱、底顶杆、侧顶杆、背顶杆、顶部压紧装置,将工件4个面进行定位,其余4个面可加工;工装二包括:工装底台、工装上台、定位销、锁紧装置、辅助支撑装置,将工件在工装一时已加工过的面进行定位,再加工未加工过的4个面。利用这套工装加工,两次即可完成,且每次工装装夹都是几个面定位,定位精度高。

Description

一种“L”型工件的机加工装及加工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件的加工技术,具体涉及一种“L”型工件的机加工装及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L”型的工件,是一种8个面都需要加工的金属件,并且各个面被加工的元素间有严格的位置关系。目前的生产中,采用立式加工中心+精密虎钳的方式生产,工件需要被多次装夹,生产效率低、装夹定位困难且各个加工元素间的位置关系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装夹定位的难度、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并提高各个加工元素间的位置精度,本发明提供一种“L”型工件的机加工装及加工工艺。该工装及加工工艺适合于在卧式加工中心上操作,通过工装定位可以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且工件线下预装,降低了线上装夹定位的难度,同时不影响加工中心机床的连续运行,保证了加工效率。
本发明第一目的提供一种“L”型工件的机加工装,包括工装一和工装二;
所述工装一包括:工装底板、工装顶板、工装背板、中心支柱、底顶杆、侧顶杆、背顶杆、顶部压紧装置;
所述工装底板、工装顶板为平板,上下平行设置;所述工装背板支撑于两块平板之间的一侧,所述中心支柱贯穿所述工装一的中心;
所述底顶杆垂直固定于工装底板上表面,对“L”型工件的外底面进行定位;
所述侧顶杆垂直固定于中心支柱侧表面,对“L”型工件的一个侧面进行定位;
所述背顶杆垂直固定于工装背板正表面,对“L”型工件的外立面进行定位;
所述顶部压紧装置垂直固定于工装顶板下表面,对“L”型工件的上顶面进行压设;
所述工装二包括:工装底台、工装上台、定位销、锁紧装置、辅助支撑装置;
所述工装上台固定于工装底台中央,所述工装底台边缘与工装上台根部之间留有一定宽度的台面,所述台面上设置有辅助支撑装置,所述辅助支撑装置对工件的内立面二进行支撑;
所述定位销和锁紧装置固定于工装上台的上表面,所述定位销和锁紧装置对工件的内立面一进行定位;
定义所述 “L”型工件的8个面为:外底面、内底面、外立面、内立面一、内立面二、左侧面、右侧面、上顶面;外底面与内底面、上顶面为平行面,外立面与内立面一、内立面二为平行面,左侧面与右侧面为平行面。
进一步地,所述工装一还包括工装上板,所述工装上板设置在工装底板和工装顶板之间,将工装分隔为多个工装单元,所述工装上板上也设置有底顶杆和顶部压紧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顶部压紧装置为液压装置,包括顶部压杆、密封盖、弹簧、密封圈;
在所述工装顶板的底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设置有进油口和回油口,所述空腔底部由密封盖密封;所述顶部压杆设置在空腔中,下端伸出;所述顶部压杆顶肩将空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进油腔,一部分作为回油腔;所述顶部压杆顶肩至密封盖之间套设有弹簧;所述顶部压杆与腔壁接触处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工装二的定位销和锁紧装置借助于工件的内立面一上已加工的孔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装置为液压装置,包括装置外壳、芯柱、活动套、密封圈、弹簧、张紧套;
在所述工装上台台面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装置外壳座设于其中;
所述芯柱底端固定于装置外壳中,上端向上伸出外壳,所述芯柱为底粗上细的锥形体;
所述芯柱上活动套设一活动套和张紧套,所述活动套和张紧套相连,所述张紧套套于所述芯柱置于装置外壳外的部位,所述张紧套沿芯柱滑动时可收张;
所述活动套在装置外壳里部设置有最宽部,所述最宽部将装置外壳内腔分隔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进油腔,一部分作为回油腔;所述芯柱的底肩与活动套最宽部之间套设有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张紧套包括连接基体和张紧块,连接基体与活动套连接,张紧块分为四块周向均布在连接基体上;所述张紧块具有一定的收张变形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张紧块的外缘设置环形凹槽,凹槽中套设有弹性卡圈。
进一步地,所述张紧块的内径小于连接基体的内径,所述连接基体的内径与芯柱的粗端相当。
本发明第二目的提供一种“L”型工件的加工工艺,利用所述的“L”型工件的机加工装,
首先利用工装一对工件进行装夹加工,加工工件的4个面;
然后利用工装二对工件进行装夹加工,加工工件的其余4个面。
利用工装一装夹时,先将工件放置于工装的底顶杆上,使底顶杆支撑工件的外底面,然后将工件同时向中心支柱方向以及工装背板方向推进,使侧顶杆顶住工件的一个侧面,背顶杆顶住工件的外立面,此时顶部压紧装置在机床液压系统控制下卸油,顶部压杆处于缩回位;然后启动机床的液压系统,使顶部压紧装置的顶部压杆向下伸出,顶紧工件的上顶面;
利用工装二装夹时,先将工件在工装一时已加工有孔的内立面一朝下放置于工装上台上,定位销和锁紧装置插进加工孔中,然后启动机床的液压系统,使锁紧装置锁紧于工件的加工孔中;然后将辅助支撑装置伸出,对工件的内立面二进行支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只提供两套工装,即可完成8面体工件的加工,大大提高了每次装夹的加工元素量;并且每套工装定位面多,定位精确,使工件质量大幅提升;并且每套工装亦可提供多工位,一套工装可装夹多个工件,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L”型工件的正面视图;
图2是一种“L”型工件的背面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工装一的正面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工装一的侧面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工装一的顶部压紧装置油路纵剖图;
图6是本发明的工装一的顶部压紧装置油路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工装一的顶部压紧装置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的工装二的立体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的工装二的纵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工装二的锁紧装置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工装二的张紧套的结构俯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工装二的辅助支撑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知道,以下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的唯一限定,凡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精神实质下所做的任何等同变换或改动,均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提供的焊接块机加工装,包括两套工装:工装一和工装二,两套工装各自装夹工件完成工件的部分加工,两套工装都装夹加工后,完成工件的整体成型加工。本发明是针对于一种“L”型工件的加工而设计的工装,“L”型的工件共有8个面,所以本发明考虑设计两套工装,每套工装完成4个面的加工。
为便于在实施例中描述,对“L”型工件的8个面进行定义和标记如下,如图1、图2所示:外底面A、内底面B、外立面C、内立面一D、内立面二E、左侧面F、右侧面G、上顶面H。
图3、图4所示是工装一的结构示意图。工装一包括如下部件:工装底板11、工装上板12、工装顶板13、工装背板14、中心支柱15、底顶杆16、侧顶杆17、背顶杆18、顶部压紧装置19。
工装底板11、工装上板12、工装顶板13都为平板,从下至上平行设置,工装上板12在中间可设置多层,工装背板14支撑于各层板之间的靠边位置。本工装是一模块化的可复制的工装设备,上下两块平板加中间的工装背板14即构成一个工装单元,工件夹设在两块平行的板之间。工装当为一个工装单元时,由一块工装底板11、一块工装顶板13加工装背板14构成;当为两个工装单元时,由一块工装底板11、一块工装上板12、一块工装顶板13加工装背板14构成;当为三个工装单元时,由一块工装底板11、两块工装上板12、一块工装顶板13加工装背板14构成;以此类推,所以部分的工装上板12既可充当底板也充当顶板。进一步地,各工装单元之间可通过连接板+螺栓组件进行连接紧固。
工装除有工装背板14作为纵向支撑外,还在工装中心位置设置中心支柱15贯穿整个工装进行支撑。
下面以包含有工装底板11、工装上板12、工装顶板13的多工装单元为例,对本工装结构进行介绍。
工装底板11的上表面以及各工装上板12的上表面垂直固定有若干底顶杆16,底顶杆用于从底部支撑工件,对工件进行定位;中心支柱15的侧面垂直固定有若干侧顶杆17,用于从侧面对工件进行定位;工装背板14的朝向工装内侧的一面(也称正表面)垂直固定有若干背顶杆18,用于从背面对工件进行定位;工装上板12的底部以及工装顶板13的底部设置有顶部压紧装置19,用于从顶部对工件进行压紧定位。
对于各方向的顶杆,都宜采用对称性布置的杆件支撑以维持工件的稳定。对于底顶杆16、侧顶杆17、背顶杆18而言,只能对工件进行限位,并不能对工件施加压力,只有顶部压紧装置19才能将工件压紧。本发明中顶部压紧装置19采用液压装置,借用机床液压系统供油,如图5~图7所示,顶部压紧装置19设置在工装顶板13以及各层工装上板12底部,液压油路设置在中心支柱15中和工装顶板13、工装上板12中,进油在中心立柱中运行,沿途经过工装顶板13和工装上板12,输送给各个顶部压紧装置19,回油为反向途径。所述顶部压紧装置19包括一顶部压杆191、密封盖192、弹簧193、密封圈194。顶部压紧装置19设置在工装上板12和工装顶板13底部开设的空腔中,该孔相当于油缸的油腔,顶部压杆191滑动设置在该空腔中,空腔的底部由密封盖192密封,顶部压杆191穿过密封盖192伸出;顶部压杆191肩部至密封盖之间套设有弹簧193;顶部压杆191与腔壁接触处及与密封盖接触处都设有密封圈194,顶部压杆191肩部将油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进油腔,一部分作为回油腔,进油腔连通进油通路,回油腔连通回油通路,进油通路和回油通路都贯通在中心支柱15中和工装顶板13、工装上板12中,工装液压接口与机床液压系统相连。
采用液压型顶部压紧装置19,可以保证每次工件夹紧时的力度一致,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同其他顶杆一样,在每块工装顶板13和工装上板12底部最好均匀布置几个顶部压紧装置19,使其顶部压杆191能够均衡对工件施加压力,保证工件的受力均匀。
进一步说明,在每一个工装单元,都可设置2个工装背板14,每个工装背板14支撑1个工件,且将同一单元的2个工件采用反向对称布置,这样每个单元就可装夹2个工件,且可维持工装的平衡性,增加了一次加工的件数。
对于“L”型块状工件而言,通过工装一可对工件的外底面、一个侧面、外立面、上顶面4个面进行定位,留有内底面、另一个侧面、两个内立面4个面可以被加工。侧顶杆17和背顶杆18可以对工件在X、Y两个方向进行定位,底顶杆16和顶部压紧装置19可以对工件在Z方向进行定位,保证了工件的定位准确性并且最大可能地增加了一次加工的元素数。
在工装一下未被加工到的面(包括外底面、一个侧面、外立面、上顶面)转用工装二进行装夹加工,共两次装夹即可全部完成。
工装二如图8、图9所示,工装二包括工装底台21和工装上台22,工装底台21和工装上台22都为方形平台,工装上台22具有一定高度;工装底台21为工装基础,工装上台22固定于工装底台21上,工装上台22的落地面积小于工装底台21,工装底台21在四面与工装上台22之间都留有L宽的台面,在每面台面上设置有辅助支撑装置23,用于对工件进行支撑。
借用在工装一装夹时加工出的零件孔,或在零件上预加工出工艺孔,在工装上台22的台面上对应设置有定位销24,用于对工件定位;在工装上台22的台面上还设置有锁紧装置25,用于将工件锁紧。
设工装一完成了工件的内底面B、内立面一D、内立面二E、左侧面F的加工,则留有外底面A、外立面C、右侧面G、上顶面H将在工装二基础上加工。加工时将所述“L”型工件内面朝下扣放于工装上台22的台面上,使其内立面一D或者内底面B(有加工孔的一面)相互垂直的一面贴于工装上台22台面,而另一面贴于工装台侧面,由定位销24和锁紧装置25锁紧,而工件另一端悬空,由辅助支撑装置23进行支撑。由此可见,工装二只借用了工件的两个已加工面进行夹紧定位,所以留有的4个面全部可以加工。
工装二中,主要利用锁紧装置25将工件锁紧,所述锁紧装置25也采用一种液压装置,借助于机床上的液压系统供油。它的结构如图10所示,包括装置外壳251、芯柱252、活动套253、密封圈254、弹簧255、张紧套256。
在工装上台22台面上开设有安装槽,装置外壳251座设于其中;装置外壳251相当于油腔,在装置外壳251中穿设一芯柱252,芯柱252一端固定于装置外壳底部,另一端伸出外壳;在芯柱252上活动套设一活动套253,即活动套253可以沿芯柱252滑动;活动套253部分位于装置外壳251里部,部分沿芯柱伸出装置外壳;活动套253在装置外壳251里部设置有最宽部,所述最宽部与装置外壳251内壁密封接触,将装置外壳251内腔分隔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进油腔,一部分作为回油腔,在进油腔和回油腔分别设置进油口和回油口,工装上台22里部设置有油路,进油口和回油口分别连通进油通路和回油通路,所有油路与机床液压系统相连,活动套253具有油缸活塞作用可以上下移动;活动套253伸出装置外壳的部位也与装置外壳251密封接触,防止油的泄漏;进一步地,密封接触部位都设置有密封圈254。在芯柱252上也套设一弹簧255,所述弹簧255压设于芯柱252底部与活动套253最宽部之间,能够为活动套的回位提供推动力。在芯柱252位于装置外壳251外部的部位上,套设一张紧套256,所述张紧套256与活动套253固定连接,能够在活动套253的带动下跟随活动套253一起沿芯柱滑动。锁紧装置25的装置外壳251以外的部分,包括芯柱252的一部分和张紧套256位于工件的预先加工好的孔中或预设的孔中。
本发明利用芯柱252和张紧套256的特殊配合结构实现对工件的锁紧。本发明的芯柱252是一种带有一定角度的锥度体,位于装置外壳251内部的部分较粗,位于装置外壳251外部的部分较细,张紧套256套设在外部锥体段。如图10、图11所示,张紧套256包括连接基体2561和张紧块2562,连接基体2561用于与活动套253连接以及固定张紧块2562,张紧块2562分为四块周向均布在连接基体2561上;张紧块2562有一定的收张变形能力,可以是橡胶材料,当其随着活动套253沿锥形芯柱252滑动,由细端滑向粗端时,在芯柱252的撑力作用下向外扩张,由粗端滑向细端时,在芯柱252失去撑力的作用下向内回收。所以,可以依赖张紧块2562的扩张特性对工件进行撑紧。
进一步地,在张紧块2562的外缘设置环形凹槽,凹槽中套设有弹性卡圈2563,弹性卡圈可以有助于张紧块回收。
进一步地,所述张紧块2562的内径最好小于连接基体2561的内径,而连接基体2561的内径与芯柱252粗端相当,这样可以使连接基体2561减少于与芯柱的摩擦,而张紧块2562保持与芯柱252接触易于受力。
锁紧装置25的芯柱252细锥端朝上设置,连同活动套253和张紧套256伸入在工件的预设孔中对工件进行初步定位,此时工装上台22上的定位销24也插进工件的其余定位孔中辅助定位;然后张紧套可以向下滑动张开锁紧工件,亦或向上滑动收缩将工件放松,锁紧装置25用于对工件的精准定位,同时张紧套是向下滑动时锁紧工件,对工件也有向下的拉动力,使工件更加压紧于工装台面。
工装二中,辅助支撑装置23的作用是提高工件悬空位置的装夹刚度,用于对工件的悬空端进行支撑,以维持工件的稳定性,且可以防止工装过定位。
所述辅助支撑装置23如图12所示,包括支撑外壳231、活动顶杆232、弹簧233、锁紧螺钉234,活动顶杆232活动穿设进支撑外壳231中,活动顶杆232的内端与支撑外壳231槽底之间设置有弹簧233,活动顶杆232的外端设置有顶肩用于支撑工件。活动顶杆232的向下运动依靠外力施压,活动顶杆232的向上运动依靠弹簧233的恢复力。在支撑外壳231的侧面设置锁紧螺钉234,锁紧螺钉234穿进外壳,对活动顶杆232进行定位。
在用定位销24和锁紧装置25对工件进行装夹定位之前,辅助支撑装置23的活动顶杆232通过人工下压缩回,然后用锁紧螺钉234锁紧;当定位销24和锁紧装置25对工件进行装夹定位之后,松开锁紧螺钉234,使活动顶杆232借助弹簧的弹力上弹伸出,支撑住工件悬空端。
工装二的装夹占用了工件的3个面,其余面均可再加工,加工面达到最多。鉴于工装二是一方台结构,在工装二上,至少可以装夹4个工件,每面1个。工件是一“L”型工件,在工装二这道工序中是卧式放置,因此需要使用90°机床动力头来完成加工。
本发明通过以上两套工装即可完成工件的完整加工,本发明的好处还在于,两套工装独立进行,可模块化操作,轮换使用,不耽误工序。在机床旁可设置工件装卸位,当工装一装夹第一批工件进行加工之时,工装二可对第二批工件进行装夹备用,当工装一上工件加工完成之后,换上工装二,工装二进行二次加工,与此同时,工装一再次装夹第三批工件,依次类推,中间省去装夹时间,节省工时。
使用上述工装进行加工的工艺方法,包括如下主要步骤:
S11,首先使用工装一进行装夹,装夹时,先将工件放置于工装底板11以及工装上板12(鉴于多层工装单元时)上的底顶杆16上,使底顶杆16支撑工件的外底面A,然后将工件同时向中心支柱15方向以及工装背板14方向推进,使侧顶杆17顶住工件的一个侧面(左侧面F或右侧面G),背顶杆18顶住工件的外立面C;此时顶部压紧装置19在机床液压系统控制下卸油,顶部压杆191处于缩回位。
S12,然后启动机床的液压系统,液压油路给顶部压紧装置19加油,顶部压紧装置19的顶部压杆191在进油供给作用下,向下伸出,顶紧工件的上顶面H。工件的XYZ三方向均受限,工装便可放置于机床上加工,工件的内底面B、内立面一D、内立面二E、左侧面F(或右侧面G)可加工。
S13,加工完成后,首先让液压系统卸油,顶部压杆191在弹簧193的作用下回弹,松开工件,然后便可取下工件。
S14,换装工装二进行装夹,首先将工装二上的辅助支撑装置23的锁紧螺钉234松开,下压活动顶杆232,然后再顶紧锁紧螺钉234;此时,工装二上的锁紧装置25在机床液压系统控制下卸油,活动套253上移,张紧套256处于缩回位。
S15,然后将工件在工装一时的已加工内立面一D(在内立面一D上预先加工有孔)朝下放置于工装二的工装上台22上,内立面二E悬空于工装底台21上方,内底面B贴于工装上台22侧面;将定位销24插进内立面一D的加工孔中,并将锁紧装置25的芯柱252外露部分也插进一加工孔中,张紧套256位于该孔中。
S16,然后启动机床的液压系统,液压油路给锁紧装置25加油,活动套253下移,张紧套256也下移,被芯柱252撑开,撑在工件的孔内壁上;并且张紧套256撑住工件下移的同时,也带动工件下移压向工装上台22,定位销24更加插进孔中。
S17,再次松开辅助支撑装置23的锁紧螺钉234,活动顶杆232在弹簧233的作用下弹出,然后再顶紧锁紧螺钉234锁紧,活动顶杆232支撑在工件的内立面二E上。工件在工装二上的定位孔中XYZ三方向均受限,且被工装台侧面挡住不能旋转,工装便可放置于机床上加工,工件的外底面A、外立面C、右侧面G(或左侧面F)、上顶面H可加工。
S18,加工完成后,让液压系统卸油,锁紧装置25的活动套253上移,张紧套256处于缩回位,然后可拔出工件。
本发明核心是通过两套工装,分别至少可完成工件的4个面加工,两次装夹即可完成整件加工,减少了装夹次数,节省了工时;并且在每次装夹中都用相应的定位装置进行了精确定位,相较于人工定位更精确。

Claims (8)

1.一种“L”型工件的机加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装一和工装二;
所述工装一包括:工装底板、工装顶板、工装背板、中心支柱、底顶杆、侧顶杆、背顶杆、顶部压紧装置;
所述工装底板、工装顶板为平板,上下平行设置;所述工装背板支撑于两块平板之间的一侧,所述中心支柱贯穿所述工装一的中心;
所述底顶杆垂直固定于工装底板上表面,对“L”型工件的外底面进行定位;
所述侧顶杆垂直固定于中心支柱侧表面,对“L”型工件的一个侧面进行定位;
所述背顶杆垂直固定于工装背板正表面,对“L”型工件的外立面进行定位;
所述顶部压紧装置垂直固定于工装顶板下表面,对“L”型工件的上顶面进行压设;
所述工装二包括:工装底台、工装上台、定位销、锁紧装置、辅助支撑装置;
所述工装上台固定于工装底台中央,所述工装底台边缘与工装上台根部之间留有一定宽度的台面,所述台面上设置有辅助支撑装置,所述辅助支撑装置对工件的内立面二进行支撑;
所述定位销和锁紧装置固定于工装上台的上表面,所述定位销和锁紧装置对工件的内立面一进行定位;
定义所述 “L”型工件的8个面为:外底面、内底面、外立面、内立面一、内立面二、左侧面、右侧面、上顶面;外底面与内底面、上顶面为平行面,外立面与内立面一、内立面二为平行面,左侧面与右侧面为平行面;
所述工装二的定位销和锁紧装置借助于工件的内立面一上已加工的孔定位;
所述锁紧装置为液压装置,包括装置外壳、芯柱、活动套、密封圈、弹簧、张紧套;
在所述工装上台台面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装置外壳设于其中;
所述芯柱底端固定于装置外壳中,上端向上伸出外壳,所述芯柱为底粗上细的锥形体;
所述芯柱上活动套设一活动套和张紧套,所述活动套和张紧套相连,所述张紧套套于所述芯柱置于装置外壳外的部位,所述张紧套沿芯柱滑动时可收张;
所述活动套在装置外壳里部设置有最宽部,所述最宽部将装置外壳内腔分隔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进油腔,一部分作为回油腔;所述芯柱的底肩与活动套最宽部之间套设有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型工件的机加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装一还包括工装上板,所述工装上板设置在工装底板和工装顶板之间,将工装分隔为多个工装单元,所述工装上板上也设置有底顶杆和顶部压紧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L”型工件的机加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部压紧装置为液压装置,包括顶部压杆、密封盖、弹簧、密封圈;
在所述工装顶板的底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设置有进油口和回油口,所述空腔底部由密封盖密封;所述顶部压杆设置在空腔中,下端伸出;所述顶部压杆顶肩将空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进油腔,一部分作为回油腔;所述顶部压杆顶肩至密封盖之间套设有弹簧;所述顶部压杆与腔壁接触处设有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型工件的机加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张紧套包括连接基体和张紧块,连接基体与活动套连接,张紧块分为四块周向均布在连接基体上;
所述张紧块具有一定的收张变形能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型工件的机加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张紧块的外缘设置环形凹槽,凹槽中套设有弹性卡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型工件的机加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张紧块的内径小于连接基体的内径,所述连接基体的内径与芯柱的粗端相当。
7.一种“L”型工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L”型工件的机加工装,
首先利用工装一对工件进行装夹加工,加工工件的4个面;
然后利用工装二对工件进行装夹加工,加工工件的其余4个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
利用工装一装夹时,先将工件放置于工装的底顶杆上,使底顶杆支撑工件的外底面,然后将工件同时向中心支柱方向以及工装背板方向推进,使侧顶杆顶住工件的一个侧面,背顶杆顶住工件的外立面,此时顶部压紧装置在机床液压系统控制下卸油,顶部压杆处于缩回位;然后启动机床的液压系统,使顶部压紧装置的顶部压杆向下伸出,顶紧工件的上顶面;
利用工装二装夹时,先将工件在工装一时已加工有孔的内立面一朝下放置于工装上台上,定位销和锁紧装置插进加工孔中,然后启动机床的液压系统,使锁紧装置锁紧于工件的加工孔中;然后将辅助支撑装置伸出,对工件的内立面二进行支撑。
CN202311492328.5A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l”型工件的机加工装及加工工艺 Active CN1172265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92328.5A CN117226561B (zh)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l”型工件的机加工装及加工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92328.5A CN117226561B (zh)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l”型工件的机加工装及加工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26561A CN117226561A (zh) 2023-12-15
CN117226561B true CN117226561B (zh) 2024-01-16

Family

ID=89088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92328.5A Active CN117226561B (zh)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l”型工件的机加工装及加工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2656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15839A1 (de) * 1993-05-12 1994-11-17 Johann Spreitzer Vorrichtungseinheit für Mehrseitenbearbeitung von Werkstücken
CN105479123A (zh) * 2016-02-04 2016-04-13 山东富源履带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箱体加工工装及其加工工艺
CN106378477A (zh) * 2016-11-03 2017-02-08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工零件多个表面的装置
CN211052640U (zh) * 2019-10-25 2020-07-21 合肥波林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铣油槽加工工装
CN212683244U (zh) * 2020-06-29 2021-03-12 东风(十堰)汽车液压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立卧两用成对工件自动夹紧夹具
CN212705570U (zh) * 2020-08-02 2021-03-16 深圳一向众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五金cnc加工辅助装置
CN216178726U (zh) * 2021-11-11 2022-04-05 上海北昱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弧形背门铰链的机床夹具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15839A1 (de) * 1993-05-12 1994-11-17 Johann Spreitzer Vorrichtungseinheit für Mehrseitenbearbeitung von Werkstücken
CN105479123A (zh) * 2016-02-04 2016-04-13 山东富源履带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箱体加工工装及其加工工艺
CN106378477A (zh) * 2016-11-03 2017-02-08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工零件多个表面的装置
CN211052640U (zh) * 2019-10-25 2020-07-21 合肥波林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铣油槽加工工装
CN212683244U (zh) * 2020-06-29 2021-03-12 东风(十堰)汽车液压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立卧两用成对工件自动夹紧夹具
CN212705570U (zh) * 2020-08-02 2021-03-16 深圳一向众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五金cnc加工辅助装置
CN216178726U (zh) * 2021-11-11 2022-04-05 上海北昱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弧形背门铰链的机床夹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26561A (zh) 2023-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556134Y2 (ja) 横形工作機械用ワーククランプ装置
CN207372737U (zh) 机器人谐波减速器的柔性快换装置
CN105234718B (zh) 一种千斤顶式轮胎模具滑道专用夹具
CN103465074B (zh) 花键毂镗中孔气动夹具
CN117226561B (zh) 一种“l”型工件的机加工装及加工工艺
CN103611969A (zh) 气动夹紧式钻孔工装
CN111015307A (zh) 一种汽车制动器制动底板的加工夹具
CN201618851U (zh) 汽车制动鼓镗车专用机床
CN212552843U (zh) 压缩机气缸铣月牙槽夹具
CN214922553U (zh) 一种用于缸套精加工的夹持夹具
CN214488973U (zh) 一种模具加工铣床用的工装夹具
CN113857908B (zh) 快速互换夹具结构
CN210937243U (zh) 一种薄板钻孔工装夹具
CN210335237U (zh) 一种锻造活塞四工位钻孔夹具
CN210360458U (zh) 一种多种零件及正反快换工装夹具
CN209239570U (zh) 一种异形横梁的装夹定位工装
CN210305820U (zh) 一种自动抱紧型气液卡盘
CN209849908U (zh) 一种汽车铝合金铸件机加工夹爪
CN219562261U (zh) 一种机床上快速更换夹具的快速换模组件
CN205520632U (zh) 一种背板加工夹具
CN104475807A (zh) 一种能自动装卸活塞冷却喷嘴体孔加工夹具的使用方法
CN219379902U (zh) 一种用于凹字形工件的新型工装夹具
CN212763368U (zh) 一种用于机械配件生产的夹持装置
CN215035684U (zh) 一种能够清理工件表面废屑的多工位夹具
CN211387838U (zh) 一种汽车制动器制动底板的加工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