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04565A - 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04565A
CN117204565A CN202311180854.8A CN202311180854A CN117204565A CN 117204565 A CN117204565 A CN 117204565A CN 202311180854 A CN202311180854 A CN 202311180854A CN 117204565 A CN117204565 A CN 1172045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halose
nattokinase
resveratrol
glucan
curcum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8085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运雄
曾鹏威
张海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ommscope Bio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ommscope Bio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ommscope Bio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ommscope Bio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8085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0456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045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045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药食同源营养膳食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纳豆激酶、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有机硒、植物固醇、红曲、海藻糖,或者由上述组分组成,其中海藻糖的重量占纳豆激酶、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有机硒、植物固醇、红曲和海藻糖的总重量的10%至90%,优选49.5%至64.5%。本发明还公开了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用少量海藻糖配制水溶液作为纳豆激酶的保藏液,有利于长期保持纳豆激酶的活性。海藻糖在本发明的组合物优选地作为大量组分和填充剂使用,得益于海藻糖的多种优异特性的组合,并且突破了海藻糖食品和保健品领域作为少量添加的食品添加剂的常规用途。

Description

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食同源营养膳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心血管疾病是一大类涉及心脏或血管的疾病,其表现形式多样,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中风、心力衰竭、高血压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异常心律、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心脏炎、主动脉瘤、外周动脉疾病、血栓栓塞性疾病、静脉血栓形成等等。
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很多,例如年龄、性别、家族史、吸烟、缺乏运动、酗酒、饮食不健康、精神心理等。因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秘诀在于“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少吃食盐和心理平衡”。在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当中,年龄、性别、家族史是无法避免或者克服的因素,其他因素是可以避免或者克服的因素,其中饮食不健康是涉及人群最多的因素。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各种食品的供应极大丰富,人们的收入水平也不断提高,不再像过去那样因为经济状况而“缩食”。而且,人们普遍没有接受过应有的健康饮食教育,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大鱼大肉、海吃海喝的现象在人们当中并不少见,造成营养过剩和营养不均衡的问题。许多人出现了血胆固醇和血脂升高、血压升高、动脉粥样硬化、肥胖等亚健康症状,这些症状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潜在因素。
因此,坚持合理膳食,改正饮食不健康的习惯,是适用于每一个人的心血管疾病预防方法。对于已经出现了上述亚健康症状的人们,更应该坚持合理膳食,乃至采用饮食疗法。饮食疗法是指用特定的营养物质(尤其是药食同源食物)预防和纠正治疗一些疾病的方法,相对于药物疗法,具有安全性高、易为人们接受的优点。就心血管疾病而言,通过在日常饮食中摄入有助于缓解并矫正血胆固醇和血脂升高、血压升高、动脉粥样硬化、肥胖等身体异常的食物营养成分,消除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潜在因素,可以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医学界和民间已经有许多针对心血管疾病的饮食疗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具有抗血脂、抗胆固醇、抗高血压的生物活性物质(营养物质)不断被开发出来,为心血管疾病的饮食疗法提供更多的选择。本领域仍可以采用各种营养物质,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开发出新型的针对心血管病的营养膳食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通过对降血脂降血压营养物质的深入研究,尤其是通过跟踪海藻糖的生物活性功能的最新研究,精选了纳豆激酶、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有机硒、植物固醇、红曲、海藻糖几种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效果的营养物质,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针对心血管病的营养膳食品。
因此,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该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包含纳豆激酶、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有机硒、植物固醇、红曲、海藻糖,其中海藻糖的重量占纳豆激酶、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有机硒、植物固醇、红曲和海藻糖的总重量的10%至90%。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海藻糖的重量占纳豆激酶、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有机硒、植物固醇、红曲和海藻糖的总重量的49.5%至64.5%。
任选地,该组合物还可以包含本领域所熟知的其他食品营养物质、食品添加剂或者食品加工辅料。例如,优选地,其他食品营养物质为其他具有降血脂降血压作用的营养物质,食品添加剂可以是风味调节剂、防腐剂等,食品加工辅料可以是填充剂比如淀粉等。
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该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由纳豆激酶、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有机硒、植物固醇、红曲、海藻糖组成,其中海藻糖的重量占纳豆激酶、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有机硒、植物固醇、红曲和海藻糖的总重量的10%至90%。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海藻糖的重量占纳豆激酶、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有机硒、植物固醇、红曲和海藻糖的总重量的49.5%至64.5%。
如下文所更详细介绍,纳豆激酶、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有机硒、植物固醇、红曲都有世界卫生组织或者国家机构建议的每日允许摄入量。另外,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海藻糖的每日允许摄入量不需限制,但考虑到糖尿病人群的需要,也需要限量。根据我国相关规定,按60kg体重的正常人计算,海藻糖每日食用量不超过39g。因此,在制备该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时,各组分含量不应超过每日允许摄入量或者限量。
在更具体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以纳豆激酶、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有机硒、植物固醇、红曲、海藻糖的总重量为10g计,该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包含或者组成为:50-100mg纳豆激酶、50-100mg葛根黄酮、100-200mg姜黄素、200-400mg白藜芦醇、150-250mg酵母β-葡聚糖、50-100μg有机硒、1.5-2g植物固醇、1.5-2g红曲,余量为海藻糖。
在第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以纳豆激酶、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有机硒、植物固醇、红曲、海藻糖的总重量为10g计,该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包含或者组成为:75mg纳豆激酶、75mg葛根黄酮、150mg姜黄素、300mg白藜芦醇、200mg酵母β-葡聚糖、75μg有机硒、1.75g植物固醇、1.75g红曲,余量为海藻糖。
在第二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以纳豆激酶、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有机硒、植物固醇、红曲、海藻糖的总重量为10g计,该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包含或者组成为:50mg纳豆激酶、50mg葛根黄酮、100mg姜黄素、200mg白藜芦醇、150mg酵母β-葡聚糖、50μg有机硒、1.5g植物固醇、1.5g红曲,余量为海藻糖。
在第三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以纳豆激酶、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有机硒、植物固醇、红曲、海藻糖的总重量为10g计,该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包含或者组成为:100mg纳豆激酶、100mg葛根黄酮、200mg姜黄素、400mg白藜芦醇、250mg酵母β-葡聚糖、100μg有机硒、2g植物固醇、2g红曲,余量为海藻糖。
在本发明的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中,纳豆激酶优选使用黄豆发明制备的纳豆激酶,也可以使用鹰嘴豆发酵制备的纳豆激酶(或称鹰嘴豆激酶);有机硒优选使用硒蛋白或者硒代蛋氨酸。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本发明的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植物固醇、红曲和海藻糖分别研磨成细粉;
(2)称取少量海藻糖细粉,溶于水中,配制成5-10重量%海藻糖水溶液,然后加入纳豆激酶,混匀,得到纳豆激酶溶液剂;
(3)将植物固醇细粉、红曲细粉和剩余的海藻糖细粉与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和有机硒按配比混合均匀,得到第一粉剂;
该纳豆激酶溶液剂和该第一粉剂共同构成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
按上述步骤(1)至(3)制备得到的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为本发明的由纳豆激酶、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有机硒、植物固醇、红曲、海藻糖组成的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
另外,任选地,在上述步骤(3)之后,还包括步骤(4):将步骤(3)获得的第一粉剂与其他食品营养物质、食品添加剂或者食品加工辅料混合均匀,得到第二粉剂;该纳豆激酶溶液剂和该第二粉剂共同构成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
按上述步骤(1)至(4)制备得到的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为本发明的包含纳豆激酶、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有机硒、植物固醇、红曲、海藻糖的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
在上述步骤(1)中,将植物固醇、红曲和海藻糖分别研磨成粒度为50-150目的细粉,优选地研磨成粒度为100目的细粉。如果为制备而采购的植物固醇、红曲或者海藻糖粉末原料的粒度在上述目数范围内,可不另外进行研磨。
在上述步骤(2)中,优选配制成5重量%海藻糖水溶液。
上述步骤(3)或(4)中制得的粉剂还可以制备成片剂或者胶囊剂,以更方便食用。
在实际制备和生产时,将该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制备成10g的份量,供一人一天食用。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中,因为海藻糖的重量占纳豆激酶、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有机硒、植物固醇、红曲和海藻糖的总重量的49.5%至64.5%,因此海藻糖的最大含量不超过6.45g,远低于按60kg体重的正常人计算海藻糖每日食用量不超过39g的国家规定。另外,除海藻糖外的其余组分的最大含量也在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或者国家机构建议的每日允许摄入量以内。因此,本发明的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组分含量符合相关规定,并且适用于糖尿病人。当然,在本发明的宽泛范围内,海藻糖的重量占纳豆激酶、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有机硒、植物固醇、红曲和海藻糖的总重量的10%至90%。海藻糖所占比例越小,越适合于糖尿病人,而更高比例的海藻糖更适合于无糖尿病的人,尤其是需要补充能量的年轻人或者运动人士。
本发明的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下文“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部分之前进行详细阐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及所获得的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描述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具体描述和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上文在“发明内容”部分已对本发明的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进行了简述。下文对本发明的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的各组分的性质、功效和每日允许摄入量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对制备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以充分阐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优点和有益效果。同时,还通过具体实施例举例说明本发明的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1)纳豆激酶
纳豆激酶是从发酵豆类中提取的一种生物酶。传统的纳豆激酶是用纳豆芽孢杆菌发酵黄豆获得,目前也有用纳豆芽孢杆菌发酵营养价值远远优于其他豆类的鹰嘴豆来生产纳豆激酶。纳豆激酶可降低血红细胞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使血管通畅、血液循环加速。纳豆激酶可清理血管内壁的中性脂肪,具有降血脂作用,而且其作为生物酶,相比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几乎无不良反应。纳豆激酶还能直接分解血栓,具有良好的溶血栓效果,能够有效地疏通血管,防止心肌梗塞等血栓类疾病。另外,由于纳豆激酶由豆类发酵而成,纳豆激酶制品中还含有豆类的其他营养物质,包括异黄酮、皂苷素等抗氧化物物质,有助于降低血脂和胆固醇,还含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以起到降血压的作用。
201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纳豆激酶列入保健产品的功能性成分。纳豆激酶的酶活性以FU为单位。当前国际上对纳豆激酶的研究显示,若希望获取溶解血栓的功效,每日应服用不少于2000FU含量的纳豆激酶,这也是国际第三方纳豆激酶监督组织——日本纳豆激酶协会的推荐标准。而根据目前唯一的纳豆激酶原料标准(欧盟食品安全局关于NSK-SD的第258/97号法案),纳豆激酶的每日补充量目前推荐在2000-2800FU。1g纳豆激酶原料中应含有约20000-28000FU的纳豆激酶,则0.1g(100mg)纳豆激酶原料中应含有约2000-2800FU的纳豆激酶。
(2)葛根黄酮
葛根黄酮是多年生豆科药食两用植物葛根中所含有的黄酮类物质,主要成份包括葛根素、羟基葛根素、甲氧基葛根素、葛根苷元、葛根苷等。葛根黄酮具有通络活血化瘀、降低血压、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收缩功能、抑制体内血栓、抗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液循环等多种药理与保健作用。目前在临床应用上一般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可以有效治疗偏头痛、心绞痛、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多种疾病症状。
参考相关葛根黄酮药剂的推荐量,葛根黄酮的每日摄入量为100-300mg。根据医学记载,葛根黄酮不可多服,恐损胃气,实际每日摄入量宜控制在100mg左右。
(3)姜黄素
姜黄素是一种二酮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姜科植物姜黄和郁金的块根,以及天南星科植物菖蒲的根茎等。姜黄素为橙黄色结晶粉末,是目前世界上销量最大的天然食用色素之一,是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以及多国准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医学上,姜黄素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脂、抗病毒、抗感染、抗肿瘤、抗凝、抗肝纤维化等广泛的药理活性,且毒性低、不良反应小。在心血管治疗方面,姜黄素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体外抗凝血及抗血栓作用,为姜黄活血化瘀的药效物质之一,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纤溶酶有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姜黄素类化合物还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及血脂调节作用。
姜黄已经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为“公认安全的(GRAS)”。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成人一天的姜黄素摄取量大约在200mg内,适量食用即可,过量摄取并不会增加疗效。
(4)白藜芦醇
白藜芦醇是一种非黄酮类多酚有机化合物,是许多植物受到刺激时产生的一种抗毒素,主要来源于葡萄、虎杖、花生、桑椹等植物,是葡萄酒和葡萄汁中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白藜芦醇具有抗衰老、抗肿瘤、抗癌和防治心血管疾病等生理活性。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存在“法国悖理”现象一说,即法国人日常摄入大量脂肪,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都明显低于欧洲其他国家,这可能与他们日常大量饮用葡萄酒相关,而白藜芦醇可能是其主要的活性保护因子。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可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血小板形成血块粘附于血管壁,调节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有效促进血管舒张,保持血液畅通,从而抑制和减轻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减少人体患心血管病的风险。
我国已批准白藜芦醇为功能食品(原料),美国《食品药品化妆品法案》(FDCA)白藜芦醇可作为膳食补充剂使用。有研究表明,白藜芦醇每日摄入量超过500mg,人体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包括腹部不适,腹泻等症状。白藜芦醇每日允许摄入量一般在400mg以内。
(5)酵母β-葡聚糖
葡聚糖是以葡萄糖为单糖组成的同型多糖,葡萄糖单元之间以糖苷键连接,根据糖苷键的类型又可分为α-葡聚糖和β-葡聚糖。葡聚糖以β-葡聚糖最具生理活性。β-葡聚糖活性结构是由葡萄糖单位组成的多聚糖,它们大多数是通过β-1,3结合,具有增强生物肌体的免疫活性的作用。β-葡聚糖广泛存在于各种真菌与植物,如酵母、香菇、灵芝、燕麦中。酵母β-葡聚糖主要存在于酵母细胞壁中,其主链为β(1→3)葡聚糖、侧链为β(1→6)葡聚糖,这种结构有别于一般糖类的线形分子结构,而是一种独特的三重超微螺旋结构。这种特殊的超微螺旋型分子结构是免疫活性最强且最易被人体吸收的形式。酵母β-葡聚糖具有改善血脂和抗辐射、改善肠道功能的作用,能够显著降低人体甘油三脂水平、降低LDL(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并升高HDL(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规定,酵母β-葡聚糖作为新食品原料的推荐量每日不超过250mg。
(6)有机硒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我国约有72%地区缺硒,我国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曾提出,我国要像抓补碘那样抓好补硒工作。硒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分为无机硒和有机硒两种。无机硒一般指亚硒酸钠和硒酸钠,其吸收和利用不甚理想,生物有效性低,毒性较大。有机硒一般指硒蛋白、硒代蛋氨酸,安全性高,不易发生中毒,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补硒效率高。硒对人体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主要包括抗氧化、抗癌、免疫调节、促进生长发育、保护心血管等。在心血管疾病方面,克山病是我国特有的地方性心肌病,其病因与环境以及饮食等密切相关,以往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克山病发病区均位于低硒地区。现代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硒与心血管疾病等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联。硒缺乏主要影响含硒酶的合成,引起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升高,造成心肌功能障碍,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硒主要通过降低炎症反应、调节血管内一氧化氮含量、减轻血管的钙化程度,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人体每天摄食100-200μg的额外硒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癌症发生。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规定,硒作为功能性保健食品原料日食用量不高于100μg。如有机硒为硒代蛋氨酸,按其分子式C5H11NO2Se,硒原子占硒代蛋氨酸重量的约40%,则硒代蛋氨酸的日食用量不高于250μg。
(7)植物固醇
植物固醇,又称植物甾醇,属于植物性甾体化合物。植物固醇含量较高的植物食物包括植物油类、坚果种子类、豆类等。植物固醇的主要成分包括谷固醇、菜油固醇、豆固醇、菜籽固醇和相应的烷醇等,均以环戊烷全氢菲为主架结构,并含有醇基。植物固醇在分子结构上与胆固醇类似,区别仅在于C24上多了一些侧链,如谷固醇在分子结构C24上有一个乙基,菜油固醇在C24上有一个甲基,而豆固醇的结构与谷固醇接近,只是C22上是一个双键。尽管植物固醇在结构上与胆固醇相似,但有研究表明,植物固醇和胆固醇在理化性质上存在差异,前者的疏水性大于后者,前者易溶于油性溶剂,后者易溶于水。这种理化性质的差异引起二者在胆汁酸中的溶解性和溶解位置不同,影响肠道对于胆固醇的吸收。因此,植物固醇在肠道内可以与胆固醇竞争,阻止小肠对胆固醇的吸收,有效地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液中的不良胆固醇(包括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而不影响血液中的良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对高血脂患者有很好的降脂效果。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提出的数据,以平均体重60kg计算,建议我国成人植物甾醇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每天2.4g。对北京、广州、武汉、杭州、重庆等5个城市人群膳食摄入植物甾醇的调研结果表明,植物甾醇摄入与膳食结构有关,摄入范围为257.7-473.7mg/天,全国平均水平为323.6mg(不到0.4g),北京地区最高,广州地区最低。由此可见,通过饮食摄入的植物甾醇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在本发明的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植物甾醇的含量可最高达2g。
(8)红曲
红曲最早发现于我国,是用红曲霉属真菌接种于大米上经发酵制备而成,已有一千多年的生产、应用历史,是我国及周边国家特有的大米发酵传统产品。许多古代中药典籍中记载红曲具有活血化瘀、健脾消食等功效。在古代未出现酱油专用酱色之前,红曲是红烧肉和其他红色食品的主要食用色素。红曲霉素是红曲分泌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现代大量研究发现,红曲霉素具有非常强大的降低总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血清甘油三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系数、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显著综合疗效,同时也能够使血液粘稠度降低,提高血管舒张能力,恢复血管弹性,并能有效治疗冠心病、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及与高血脂相关的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及脂肪肝。红曲霉素被认为是当前最有前途的降脂物质,且服用安全性高、副作用小。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规定,红曲推荐量每日不超过2g。
(9)海藻糖
海藻糖是由两个葡萄糖单体组成的非还原性双糖。海藻糖并不是海藻中独有的糖类,其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包括细菌、酵母、真菌和藻类以及一些昆虫、无脊椎动物和植物中,尤其在酵母中含量较多。海藻糖是一种典型应激代谢物,能够在高温、高寒、高渗透压及干燥失水等恶劣环境条件下在生物体细胞表面形成独特的保护膜,有效地保护生物分子(例如蛋白质)结构不被破坏,从而维持生物体的生命过程和生物特征。海藻糖由于是非还原性双糖,是天然双糖中最稳定的糖类。海藻糖还具有低吸湿特性,作为食品添加剂可降低食品的吸湿性,从而有效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海藻糖相对于其他的双糖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作为食品添加剂能有效地提高食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更容易形成玻璃化状态。海藻糖的上述化学和生物活性使其成为理想的蛋白质保存剂。另外,最新研究发现,海藻糖能降低心脏收缩期血压,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发作后的心脏重塑、心脏功能障碍、高血压和中风,从而海藻糖具有心脏保护作用(参见NoushinZahedi等人,The potential therapeutic impacts of trehalose on cardiovasculardiseases as the environmental-influenced disorders:An overview ofcontemporary findings,Environmental Research,Volume 226,1June 2023,115674)。
早在1995年,日本就率先批准了海藻糖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并开始产业化制造海藻糖,将之广泛应用于多种食品产品当中。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海藻糖的每日允许摄入量不需限制,同年美国也批准海藻糖用于食品行业。我国也于2005年3月10日批准海藻糖为新资源食品。根据《可用作食品的食材名单-新资源食品名录(包括批准公告、受理名录)》,海藻糖的食用量为小于每千克体重0.65克/日,糖尿病人不可大量食用。按60kg体重的正常人计算,每日食用量不超过39g。
综上,本发明的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的各组分的每日允许摄入量(限量)如下表所总结:
按上表各组分的限量,纳豆激酶、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和有机硒的总限量约为1.05g,加上植物固醇和红曲,总限量约为5.05g。如果海藻糖取最高限量39g,则海藻糖的重量占纳豆激酶、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有机硒、植物固醇、红曲和海藻糖的总重量的88.5%,接近90%。如果考虑海藻糖的用量下限,如实施例中所述,在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的制备中只将海藻糖用于配制10ml的5%海藻糖水溶液,则海藻糖的用量为0.5g,占纳豆激酶、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有机硒、植物固醇、红曲和海藻糖的总重量的9.9%,接近10%。因此,在本发明的宽泛范围内,海藻糖的重量占纳豆激酶、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有机硒、植物固醇、红曲和海藻糖的总重量的10%至90%。
优选地,海藻糖在本发明的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作为大量组分存在。本文所述的“大量组分”是相对于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毫克(mg)或微克(μg)量级的纳豆激酶、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有机硒组分而言,每日允许摄入量为克(g)量级的植物固醇、红曲和海藻糖为大量组分。假设取上表中除海藻糖之外的各组分的最高限量,海藻糖取1g(刚好达到克量级),则海藻糖的重量占纳豆激酶、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有机硒、植物固醇、红曲和海藻糖的总重量的16.5%。
更优选地,以其余八种组分均取其含量范围下限的上述第二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为例,纳豆激酶、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有机硒、植物固醇、红曲、海藻糖的总重量为10g时,海藻糖的含量达6.45g,占比64.5%;以其余八种组分均取其含量范围的上限的上述第三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为例,同样在总重量为10g时,海藻糖的含量也达4.95g,占比49.5%。即更优选地,海藻糖的含量在本发明的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占1/2至2/3左右,显示海藻糖的确作为大量组分和填充剂存在。
如果海藻糖的占比超过64.5%直至90%,则更是大量组分和填充剂,但从减少糖的摄入的角度,不优选海藻糖的占比超过64.5%。如果海藻糖的用量趋向10%的下限,则海藻糖不作为大量组分和填充剂存在,但仍可以发挥海藻糖作为纳豆激酶的稳定剂的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血压和心脏保护作用,本发明的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的降血脂降血压效果仍能实现。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详述如下:
本发明人通过对降血脂降血压营养物质的深入研究,精选了纳豆激酶、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有机硒、植物固醇、红曲和海藻糖几种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效果的营养物质,进行科学搭配,开发了本发明的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海藻糖在本发明的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中的应用和效果。
已知海藻糖具有低甜度、非还原性、保湿性、抗冻结性、耐干燥性等优异特性。海藻糖能够维持酶在常温下的活性和稳定性,可以作为酶的稳定剂和保护剂,在生物工程领域已作为DNA聚合酶、逆转录酶等工具酶的稳定剂应用。在食品和保健品领域中,海藻糖可以用作能量来源,防止淀粉老化,防止蛋白质变性,抑制脂质氧化变质,起到矫味作用,保持蔬菜、肉类的组织稳定和保鲜,用作益生菌的增殖因子等。海藻糖通常作为食品添加剂来使用,相对于食品主料只是少量添加。
而在本发明的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中,海藻糖的含量是其余八种组分之外的余量。如上所述,优选地,海藻糖在本发明的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作为大量组分存在,更优选地,海藻糖的含量在本发明的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中占1/2至2/3左右。因此,海藻糖实际上充当了该组合物的填充剂,而不是海藻糖在食品和保健品中的作为少量添加的食品添加剂的一般用途。这代表了海藻糖的一种新的应用。而且,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目前海藻糖的市场价格相对其他成分(尤其是纳豆激酶、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有机硒)的价格比较低廉,海藻糖作为大量组分和填充剂使用,不存在成本的限制。并且,将具有多种优异的生化特性的海藻糖作为填充剂使用,可以取代常规营养品和保健品中使用的仅起到填充作用而缺乏营养的常规填充剂,比如淀粉、海藻酸钠、微晶纤维素、羟丙纤维素等等,可以提高本发明的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作为营养膳食品的营养真实感。
更重要的是,本发明人通过跟踪海藻糖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到海藻糖具有降血压和心脏保护作用(参见上文Noushin Zahedi等人的综述)。本发明人通过在本发明的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中大量添加价格相对低廉的海藻糖,与其他价格相对高昂的降血压降血脂组分互相配合,一方面能够起到功效协同的作用,另一方面能有效地降低该组合物的成本,使其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都负担得起的针对心血管病的营养膳食品。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根据相关报道,纳豆激酶在40℃环境中保温30min活性并无变化,温度超过50℃酶活性逐渐丧失,超过60℃酶迅速失活;日本生物科学研究所发现,当纳豆激酶所处的环境温度超过40℃时,其纳豆激酶活性一般只能保存2-3天。本发明的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要作为商品生产、运输、保藏,保质期很长(比如一年),运输工具的局部温度可能超过40℃(比如夏天货车运输),作为一般商品进行冷链运输成本高。同时在我国夏天大多数地区温度高,作为一般商品在家庭冰箱中保藏也不现实。本发明的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充分利用了海藻糖作为酶稳定剂利于酶的常温长时间保藏的特性,在制备中用少量海藻糖与纳豆激酶配制成溶液剂,作为纳豆激酶的保藏液,可以用小瓶独立包装。其余的海藻糖与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有机硒、植物固醇、红曲配制成粉末剂或者片剂、胶囊剂,可以用另外的小瓶独立包装。消费者在食用本发明的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产品时,用温水稀释海藻糖与纳豆激酶的溶液剂,再加入该粉末剂搅拌均匀即可服用,或者用稀释液服用该片剂、胶囊剂,使用比较方便。
总之,海藻糖在本发明的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中优选地作为大量组分和填充剂使用,得益于海藻糖的多种优异特性的组合:(1)按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不需限量食用,按国内的规定,也可以以较大量食用;(2)最新发现,海藻糖具有降血压和心脏保护作用;(3)海藻糖的价格相对低廉。本发明的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突破了海藻糖食品和保健品领域作为少量添加的食品添加剂的常规用途,这是本发明的创新所在。另外,在本发明的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的制备中,充分利用了海藻糖作为酶稳定剂利于酶的常温长时间保藏的特性,用少量海藻糖与纳豆激酶配制成溶液剂,作为纳豆激酶的保藏液,有利于长期保持纳豆激酶的活性。
应该指出的是,上述Noushin Zahedi等人的综述及其参考文献,基本上都涉及医学领域,而我国于2005年才批准海藻糖为新资源食品。两者属于不同的技术领域,并且前者的医学领域也基本上局限于科学研究。目前海藻糖在我国主要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行业,也作为保湿剂、保护剂用于化妆品行业,还有在农业用于种子保存等。即使在医药行业,目前海藻糖也只用作试剂药和诊断药的稳定剂。本发明优选地将海藻糖作为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的大量组分用于降血压和心脏保护作用的用途,是一种跨界创新。
实施例
实施例中用到的纳豆激酶、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有机硒、植物固醇、红曲和海藻糖原料均可以从市场购买得到,在此不对其来源作具体介绍。商品植物固醇通常为粉末状或者片状,商品红曲可以采用红曲粉,商品海藻糖通常为粉末或者晶体,通常需要按本发明研磨成粒度为50-150目的细粉。如商品植物固醇、红曲粉和海藻糖的粒度已达到50-150目,可以不进行研磨。在实施例中,采用硒蛋氨酸作为有机硒的代表,硒原子占硒代蛋氨酸重量的40%,按此折算硒蛋氨酸的用量。
实施例1
称取175g植物固醇、175g红曲、570g海藻糖,分别用食品用研磨机研磨至100目的粒度,收集粉料备用。
称取7.5g纳豆激酶、7.5g葛根黄酮、15g姜黄素、30g白藜芦醇、20g酵母β-葡聚糖和0.01875g(18.75mg)硒蛋氨酸,备用。
称取50g海藻糖细粉,溶于1L(1000g)纯水中,配制成5重量%的海藻糖水溶液,然后加入上述7.5g纳豆激酶,混匀,得到纳豆激酶溶液剂。
将上述175g植物固醇细粉、175g红曲细粉和剩余的520g海藻糖细粉与上述7.5g葛根黄酮、15g姜黄素、30g白藜芦醇、20g酵母β-葡聚糖和0.1875g(187.5mg)硒蛋氨酸用食品用混合机混合均匀,得到粉剂。
将上述纳豆激酶溶液剂分成100等份,每份约10ml,分装到小瓶中。将上述粉剂分成100等份,每份约9.425g,分装到小瓶中。一小瓶纳豆激酶溶液剂与一小瓶粉剂搭配,可供一人一天食用。
实施例2
称取150g植物固醇、150g红曲、645g海藻糖,分别用食品用研磨机研磨至100目的粒度,收集粉料备用。
称取5g纳豆激酶、5g葛根黄酮、10g姜黄素、20g白藜芦醇、15g酵母β-葡聚糖和0.0125g(12.5mg)硒蛋氨酸,备用。
称取50g海藻糖细粉,溶于1L(1000g)纯水中,配制成5重量%的海藻糖水溶液,然后加入上述5g纳豆激酶,混匀,得到纳豆激酶溶液剂。
将上述150g植物固醇细粉、150g红曲细粉和剩余的595g海藻糖细粉与上述5g葛根黄酮、10g姜黄素、20g白藜芦醇、15g酵母β-葡聚糖和0.0125g(12.5mg)硒蛋氨酸用食品用混合机混合均匀,得到粉剂。
将上述纳豆激酶溶液剂分成100等份,每份约10ml,分装到小瓶中。将上述粉剂分成100等份,每份约9.45g,分装到小瓶中。一小瓶纳豆激酶溶液剂与一小瓶粉剂搭配,可供一人一天食用。
实施例3
称取200g植物固醇、200g红曲、495g海藻糖,分别用食品用研磨机研磨至100目的粒度,收集粉料备用。
称取10g纳豆激酶、10g葛根黄酮、20g姜黄素、40g白藜芦醇、25g酵母β-葡聚糖和0.025g(25mg)硒蛋氨酸,备用。
称取50g海藻糖细粉,溶于1L(1000g)纯水中,配制成5重量%的海藻糖水溶液,然后加入上述10g纳豆激酶,混匀,得到纳豆激酶溶液剂。
将上述200g植物固醇、200g红曲和剩余的445g海藻糖细粉与上述10g葛根黄酮、20g姜黄素、40g白藜芦醇、25g酵母β-葡聚糖和0.025g(25mg)硒蛋氨酸用食品用混合机混合均匀,得到粉剂。
将上述纳豆激酶溶液剂分成100等份,每份约10ml,分装到小瓶中。将上述粉剂分成100等份,每份约9.4g,分装到小瓶中。一小瓶纳豆激酶溶液剂与一小瓶粉剂搭配,可供一人一天食用。
以上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Claims (10)

1.一种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纳豆激酶、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有机硒、植物固醇、红曲、海藻糖,其中海藻糖的重量占纳豆激酶、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有机硒、植物固醇、红曲和海藻糖的总重量的10%至90%;优选地,海藻糖的重量占纳豆激酶、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有机硒、植物固醇、红曲和海藻糖的总重量的49.5%至6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纳豆激酶、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有机硒、植物固醇、红曲、海藻糖组成,其中海藻糖的重量占纳豆激酶、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有机硒、植物固醇、红曲和海藻糖的总重量的10%至90%;优选地,海藻糖的重量占纳豆激酶、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有机硒、植物固醇、红曲和海藻糖的总重量的49.5%至64.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纳豆激酶、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有机硒、植物固醇、红曲、海藻糖的总重量为10g计,所述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包含或者组成为:50-100mg纳豆激酶、50-100mg葛根黄酮、100-200mg姜黄素、200-400mg白藜芦醇、150-250mg酵母β-葡聚糖、50-100μg有机硒、1.5-2g植物固醇、1.5-2g红曲,余量为海藻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纳豆激酶、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有机硒、植物固醇、红曲、海藻糖的总重量为10g计,所述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包含或者组成为:75mg纳豆激酶、75mg葛根黄酮、150mg姜黄素、300mg白藜芦醇、200mg酵母β-葡聚糖、75μg有机硒、1.75g植物固醇、1.75g红曲,余量为海藻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纳豆激酶、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有机硒、植物固醇、红曲、海藻糖的总重量为10g计,所述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包含或者组成为:50mg纳豆激酶、50mg葛根黄酮、100mg姜黄素、200mg白藜芦醇、150mg酵母β-葡聚糖、50μg有机硒、1.5g植物固醇、1.5g红曲,余量为海藻糖。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纳豆激酶、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有机硒、植物固醇、红曲、海藻糖的总重量为10g计,所述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包含或者组成为:100mg纳豆激酶、100mg葛根黄酮、200mg姜黄素、400mg白藜芦醇、250mg酵母β-葡聚糖、100μg有机硒、2g植物固醇、2g红曲,余量为海藻糖。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硒为硒蛋白或者硒蛋氨酸。
8.一种制备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植物固醇、红曲和海藻糖分别研磨成细粉;
(2)称取少量海藻糖细粉,溶于水中,配制成重量比为5-10重量%的海藻糖水溶液,然后加入纳豆激酶,混匀,得到纳豆激酶溶液剂;
(3)将植物固醇细粉、红曲细粉和剩余的海藻糖细粉与葛根黄酮、姜黄素、白藜芦醇、酵母β-葡聚糖和有机硒按配比混合均匀,得到第一粉剂;以及
任选地,(4)将步骤(3)获得的第一粉剂与其他食品营养物质、食品添加剂或者食品加工辅料混合均匀,得到第二粉剂;
所述纳豆激酶溶液剂和所述第一粉剂或第二粉剂共同构成所述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固醇细粉、红曲细粉和海藻糖细粉的粒度为50-150目;优选100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藻糖水溶液为5重量%的海藻糖水溶液。
CN202311180854.8A 2023-09-13 2023-09-13 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72045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80854.8A CN117204565A (zh) 2023-09-13 2023-09-13 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80854.8A CN117204565A (zh) 2023-09-13 2023-09-13 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04565A true CN117204565A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36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80854.8A Pending CN117204565A (zh) 2023-09-13 2023-09-13 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0456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ng et al.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nd processing of lotus (Nelumbo nucifera Gaertn.) seeds: a review
CN104432084B (zh) 一种调理粉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8685100B (zh) 一种复合短肽粉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KR20110048236A (ko) 자생 식물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암의 예방 또는 치료용 약학적 조성물
CN108404019A (zh) 复方菊苣根调节嘌呤代谢紊乱的固体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29930A (zh) 一种促进尿酸降低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Shubhashree et al. Therapeutic and nutritional values of Narikelodaka (tender coconut water)-A review
CN101766274B (zh) 含竹叶黄酮的抗氧化功能食品组合物
US20020018818A1 (en) Sugar decomposition inhibitor,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y inhibitor, insulin secretion controller, and healthy food and beverage
CN114128813A (zh) 一种用于解酒护肝后生元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39695A (zh) 炎性肠病非全营养配方食品
Yang et al. Utilization of barley functional foods for 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s in China
CN109222101A (zh) 具有减肥功效的组合物及保健食品
CN105707681A (zh) 一种具有降血糖功能的超微黑木耳粉营养粥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13755A (zh) 藜麦瘦身营养奶昔
CN107692195A (zh) 一套适用于脑中风病人鼻饲的间餐营养餐包及其制备方法
CN1709165A (zh) 调脂稳压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57377A (zh) 杂粮营养方便粥及其加工方法
KR20190140737A (ko) 디톡스-다이어트 물질을 포함하는 식초 조성물의 제조방법
KR20090081062A (ko) 당뇨병 예방 치료 및 내장 기능 치료제 조성물과 그 제조방법
CN109820123A (zh) 一种改善微循环的植物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17204565A (zh) 降血脂降血压药食同源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Ijaz et al. Health Benefits of Watermelon (Citrullus lanatus)
KR101622767B1 (ko) 식이섬유를 이용한 갈비 양념 소스의 제조방법
JP2000166499A (ja) 山伏茸を配合した健康食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