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78644A - 部件供给用具的收容构造体及部件供给用具的供给系统 - Google Patents

部件供给用具的收容构造体及部件供给用具的供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78644A
CN117178644A CN202180097291.9A CN202180097291A CN117178644A CN 117178644 A CN117178644 A CN 117178644A CN 202180097291 A CN202180097291 A CN 202180097291A CN 117178644 A CN117178644 A CN 1171786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component supply
feeder
supply tool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729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天内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1786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786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收容将保持有向基板搭载的部件的部件带送出的供料器(10)的供料器收容构造体(1),其中,具备在内部具有收容供料器(10)的收容空间(33)的收容体(31),收容体(31)具有:前侧开口(32A),设置于收容体(31)的前侧的侧面(31A),用于将供料器(10)相对于收容空间(33)内取出放入;及后侧开口(32B),设置于收容体(31)的后侧的侧面(31B),用于从在俯视下与前侧开口(32A)不同的方向将供料器(10)相对于收容空间(33)内取出放入。

Description

部件供给用具的收容构造体及部件供给用具的供给系统
技术领域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涉及部件供给用具的收容构造体及部件供给用具的供给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收容对向基板搭载的部件进行供给的部件供给用具的收容构造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单元保管库(相当于收容构造体)与多个部件安装机设置于同一排,更换机器人沿着基板的运送方向移动而更换供料器(相当于部件供给用具)。如该文献的图1及图5所示,对于该文献所记载的单元保管库,从前侧取出放入供料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40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单元保管库是设想与部件安装装置设置于同一排而设计的构造体。然而,这样的单元保管库(以下,称作“收容构造体”)有时设置于从部件安装装置离开的场所。以往,关于使相对于在从部件安装装置离开的场所设置的收容构造体的作业的作业效率提高未充分地研究。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使相对于收容部件供给用具的收容构造体的作业的作业效率提高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收容构造体收容对向基板搭载的部件进行供给的部件供给用具,其中,具备在内部具有收容所述部件供给用具的收容空间的收容体,所述收容体具有:第一开口,设置于所述收容体的侧面,用于将所述部件供给用具相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取出放入;及第二开口,设置于所述收容体的侧面,用于从在俯视下与所述第一开口不同的方向将所述部件供给用具相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取出放入。
发明效果
能够使相对于收容部件供给用具的收容构造体的作业的作业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作业场所的示意图。
图2是在实施方式1涉及的供料器收容构造体中收容的供料器的侧视图。
图3是图2中的支承于供料器收容构造体的支承构件的供料器的后视图。
图4是将供料器收容构造体从右斜前方观察时的立体图,是示出从第一开口将供料器相对于供料器收容构造体取出放入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5是将图4所示的供料器收容构造体从右斜后方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6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供料器收容构造体的立体图。
图7是将供料器收容构造体从右斜前方观察时的立体图,是示出从第一开口将供料器相对于供料器收容构造体取出放入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8是将图6所示的供料器收容构造体从右斜后方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9是供料器供给系统的框图。
图10是示出控制装置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11是在实施方式2涉及的供料器供给系统中作业者进行作业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在实施方式2涉及的供料器供给系统中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进行作业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将实施方式3涉及的供料器收容构造体从右斜前方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14是将图13所示的供料器收容构造体从右斜后方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15是供料器收容构造体的剖视图。
图16是示出控制装置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17是在实施方式3涉及的供料器供给系统中作业者进行作业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8是在实施方式3涉及的供料器供给系统中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进行作业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9是实施方式4涉及的供料器供给系统的框图。
图20是其他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部件供给用具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概要>
(1)本公开涉及的部件供给用具的收容构造体是收容对向基板搭载的部件进行供给的部件供给用具的收容构造体,其中,具备在内部具有收容所述部件供给用具的收容空间的收容体,所述收容体具有:第一开口,设置于所述收容体的侧面,用于将所述部件供给用具相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取出放入;及第二开口,设置于所述收容体的侧面,用于从在俯视下与所述第一开口不同的方向将所述部件供给用具相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取出放入。
在以后的说明中,“作业主体”是包含了机器人和人的概念。
在设置于从部件安装装置离开的场所的以往的收容构造体中,用于将部件供给用具相对于收容空间内取出放入的开口仅为1个,例如从收容构造体取出部件供给用具并向表面安装机运送的自动运送装置(机器人的一例)和向收容构造体收容部件供给用具的作业者(人的一例)从相同的开口进行作业。因而,在自动运送装置和作业者要在大致相同的定时下进行相对于收容构造体的作业的情况下,自动运送装置为了进行作业而向收容构造体移动,但由于作业者处于收容构造体的开口的附近,所以会检知到作业者,需要为了安全而降低移动速度或者停止移动。因而,产生移动时间的损失,成为了使作业效率下降的要因之一。
在此,以一方的作业主体是机器人(自动运送装置)且另一方的作业主体是人(作业者)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即使是人彼此或机器人彼此也会产生同样的课题。
根据本公开涉及的部件供给用具的收容构造体,具有2个用于将部件供给用具取出放入的开口(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因而,例如在作业者从第二开口进行着作业时自动运送装置要从第一开口进行作业的情况下,在第一开口的附近存在作业者(从第二开口进行着作业的作业者)的可能性变低,因此能够降低自动运送装置为了安全而降低移动速度或者停止移动的次数。因而,能够使相对于收容部件供给用具的收容构造体的作业的作业效率提高。
(2)可以是,所述第二开口以所述收容空间为基准而设置于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反的一侧。
根据本公开涉及的部件供给用具的收容构造体,由于第二开口以收容空间为基准而设置于与第一开口相反的一侧,所以能够进一步降低例如自动运送装置检知到作业者而降低移动速度或者停止移动的可能性。
(3)可以是,具备配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且支承所述部件供给用具的支承构件。
根据本公开涉及的部件供给用具的收容构造体,通过利用支承构件支承部件供给用具,作业主体容易从收容构造体取出部件供给用具。
(4)可以是,所述支承构件具备:板,以所述部件供给用具的侧面朝向水平方向的姿势支承所述部件供给用具;及壁部,从所述板立起,具有供从所述部件供给用具突出的销插入的插入孔。
例如,若多个部件供给用具以部件供给用具的侧面朝向上下方向的姿势重叠地收容,则在取出目标的部件供给用具时花费工夫。根据本公开涉及的部件供给用具的收容构造体,由于支承构件以部件供给用具的侧面朝向水平方向的姿势支承部件供给用具,所以能够将多个部件供给用具呈横排状地支承。因而,能够降低取出目标的部件供给用具时的麻烦。
并且,根据本公开涉及的部件供给用具的收容构造体,通过设置于部件供给用具的销向插入孔插入,能够稳定地支承以避免部件供给用具侧倒。
(5)可以是,所述板具有将所述部件供给用具在与所述壁部的壁面正交的方向上引导的引导部。
根据本公开涉及的部件供给用具的收容构造体,通过利用引导部将部件供给用具在与壁部的壁面正交的方向上引导,容易将部件供给用具的销向壁部的插入孔插入。
(6)可以是,具备以使所述支承构件能够在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移动的方式组装有所述支承构件的轨道。
根据本公开涉及的部件供给用具的收容构造体,通过作业主体使支承构件向容易作业的位置移动,相对于收容构造体的作业的作业效率提高。
(7)可以是,所述收容体具有从所述第二开口的下侧朝外伸出且上表面与所述收容空间的底面共面地相连的扩张部,所述轨道的一端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另一端位于所述扩张部的所述上表面。
根据本公开涉及的部件供给用具的收容构造体,由于作业主体能够将支承构件拉出至收容体之外,所以相对于收容构造体的作业的作业效率进一步提高。另外,若将支承构件拉出至收容体之外,则不仅能够将部件供给用具从横向安装,也能够选择从上方载置或者从上方插入之类的安装方法。因而,能够抑制从一方的开口容易取出放入但从另一方的开口难以取出放入之类的课题产生。
(8)可以是,具备在所述收容空间内使所述支承构件绕铅垂线旋转的旋转机构。
根据本公开涉及的部件供给用具的收容构造体,通过使支承构件旋转,能够将部件供给用具的取出放入从任意的方向进行。因而,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配置的自由度提高。
(9)本公开涉及的部件供给用具的供给系统是对向基板搭载的部件进行供给的部件供给用具的供给系统,其中,具备:(1)~(8)中任一项所述的部件供给用具的收容构造体;自动运送装置,自动运送所述部件供给用具,能够从所述第一开口将所述部件供给用具相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取出放入;及控制装置,所述收容构造体具备开闭所述第二开口的门和将所述门锁定的锁定机构,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自动运送装置从所述第一开口将所述部件供给用具取出放入时,利用所述锁定机构将所述门锁定。
根据本公开涉及的部件供给用具的供给系统,由于在自动运送装置从第一开口将部件供给用具取出放入时将门锁定,所以能够抑制在自动运送装置与从第二开口进行作业的作业主体之间相对于收容构造体的作业发生竞争。
而且,例如在从第二开口进行作业的作业主体是人的情况下,通过确认门是否被锁定且在被锁定的情况下进行别的作业,作业的优选位次赋予变得容易。
(10)可以是,具备报告部,该报告部向从所述第二开口进行作业的作业主体报告所述门是否被锁定。
根据本公开涉及的部件供给用具的供给系统,由于从第二开口进行作业的作业主体能够通过报告部而知道门是否被锁定,所以能够降低为了确认门是否被锁定而移动至收容构造体的时间的损失。另外,在存在多个收容构造体的情况下,从第二开口进行作业的作业主体能够掌握哪个收容构造体能够进行作业。因而,通过在能够作业的收容构造体处进行作业,能够降低等待时间的损失。
(11)本公开涉及的部件供给用具的供给系统是对向基板搭载的部件进行供给的部件供给用具的供给系统,其中,具备:(3)所述的部件供给用具的收容构造体;自动运送装置,自动运送所述部件供给用具,能够从所述第一开口将所述部件供给用具相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取出放入;及控制装置,所述支承构件具有支承所述部件供给用具的板和从所述板立起的壁部,所述收容构造体具备在所述收容空间内使所述支承构件绕铅垂线旋转的旋转机构,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自动运送装置从所述第一开口将所述部件供给用具取出放入时,以使所述壁部变为所述第二开口侧的方式利用所述旋转机构使所述支承构件旋转,在其他的作业主体从所述第二开口将所述部件供给用具取出放入时,以使所述壁部变为所述第一开口侧的方式利用所述旋转机构使所述支承构件旋转。
根据本公开涉及的部件供给用具的供给系统,通过在自动运送装置从第一开口进行作业时以使壁部变为第二开口侧的方式使支承构件旋转,能够限制其他的作业主体从第二开口进行作业。另一方面,通过在其他的作业主体从第二开口进行作业时以使壁部变为第一开口侧的方式使支承构件旋转,能够限制自动运送装置从第一开口进行作业。因而,能够抑制在自动运送装置与其他的作业主体之间相对于收容构造体的作业发生竞争。
(12)可以是,具备报告部,该报告部向从所述第二开口进行作业的作业主体报告所述自动运送装置是否从所述第一开口进行着相对于所述收容构造体的作业。
根据本公开涉及的部件供给用具的供给系统,由于从第二开口进行作业的作业主体能够知道自动运送装置是否从第一开口进行着相对于收容构造体的作业,所以能够降低为了确认自动运送装置是否从第一开口进行着相对于收容构造体的作业而移动至收容构造体的时间的损失。另外,在存在多个收容构造体的情况下,从第二开口进行作业的作业主体容易掌握哪个收容构造体能够进行作业。因而,通过在能够作业的收容构造体处进行作业,能够降低等待时间的损失。
(13)可以是,具备输出与所述收容构造体相关的信息的输出部。
根据本公开涉及的部件供给用具的供给系统,作业主体容易知道在哪个收容构造体将哪个种类的部件供给用具收容有多少等与收容构造体相关的信息。
由本说明书公开的发明能够以装置、方法、用于实现这些装置或方法的功能的计算机程序、记录有该计算机程序的记录介质等各种方案来实现。
<实施方式1>
基于图1~图5来说明实施方式1。在以后的说明中,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以图4所示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为基准。在以后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除了一部分之外,有时省略附图标记。
(1)作业场所
参照图1,关于进行将保持有向基板搭载的部件的部件带向供料器10(部件供给用具的一例)安装的作业的作业场所的一例进行说明。在图1所示的作业场所16配置有保管有供料器10的供料器保管架11、保管有未图示的部件带的部件带保管架12、作业者13(作业主体的一例)进行向供料器10安装部件带的作业的作业台14、多个供料器收容构造体1(收容构造体的一例)等。
图1所示的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作业主体及自动运送装置的一例)例如是在供料器收容构造体1与未图示的表面安装机(部件安装装置的一例)之间自动运送供料器10的所谓AMR(Autonomous Mobile Robot:自主移动机器人)。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具有自动从供料器收容构造体1取出供料器10的功能及自动将供料器10向供料器收容构造体1收容的功能。
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也可以是所谓的无人运送车(AGV:Automated GuidedVehicle)。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作业者13使供料器10在无人运送车与供料器收容构造体1之间移动。
在此,以由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运送供料器10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供料器收容构造体1与表面安装机之间的供料器10的运送有时由负责运送的作业者(未图示)进行。
(2)供料器
参照图2及图3,关于供料器10的一例进行说明。供料器10是向表面安装机安装而使用的装置,将部件带间歇性地送出并将部件向表面安装机一个一个地依次供给。
如图2所示,供料器10具备供料器主体10A及供料器侧连接器10B。供料器主体10A呈在前后方向上长且左右方向(与纸面垂直的方向)的宽度窄的大致箱状。在供料器主体10A的内部收容有将部件带向前侧送出的电动式的送出装置(未图示)。供料器侧连接器10B是用于向表面安装机侧的金属端子嵌合连接而将供料器10和表面安装机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的连接器。在供料器主体10A的朝向前侧的面上,上下分离地设置有2个定位用的销10C。
(3)供料器收容构造体
参照图4及图5,关于供料器收容构造体1进行说明。供料器10以安装有部件带的状态向供料器收容构造体1收容,但为了方便,在以后说明的附图中,省略了部件带。
供料器收容构造体1具备大致箱状的收容体31。在收容体31开设有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32。观察收容体31的上下方向的截面,贯通孔32是上下长的长方形状。贯通孔32的内侧的空间33是收容供料器10的收容空间的一例。在以后的说明中,将空间33称作收容空间33。
贯通孔32的前侧的开口32A(以下,称作前侧开口32A)是第一开口的一例,后侧的开口32B(以下,称作后侧开口32B)是第二开口的一例。后侧开口32B以收容空间33为基准而设置于与前侧开口32A相反的一侧。
在收容空间33的底面33A固定有以供料器10的侧面朝向左右方向的姿势支承供料器10的支承构件35。
如图3所示,支承构件35具有平板状的板35A和设置于板35A的上表面且在前后方向(在图3中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槽35B。槽35B的左右方向的宽度与供料器1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相同或比其稍宽。供料器10通过下端部向槽35B嵌合而以侧面朝向左右方向的姿势支承于支承构件35。槽35B也具有将供料器10在前后方向上引导的作用。槽35B是引导部的一例。
供料器主体10A也可以在其下表面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槽。并且,支承构件35也可以取代槽35B而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凸条。并且,也可以通过供料器主体10A的下表面的槽向支承构件35的凸条嵌合来支承供料器10。在该情况下,凸条是引导部的一例。
(4)作业的流程
参照图1及图4,关于将保管于供料器保管架11的供料器10运送至表面安装机的作业的流程进行说明。
作业1:作业者13将预定在表面安装机中使用的供料器10从供料器保管架11取出,并且从部件带保管架12取出向该供料器10安装的部件带。
作业2:作业者13在作业台14向供料器10安装部件带。
作业3:作业者13将安装有部件带的供料器10从供料器收容构造体1的后侧开口32B向支承构件35安装。
作业4: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或负责供料器10的运送的作业者)从供料器收容构造体1的前侧开口32A取出供料器10,并运送至表面安装机。
将在表面安装机中不再使用的供料器10放回供料器保管架11的作业的流程与上述的作业的流程相反。
(5)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供料器收容构造体1,具有2个用于将供料器10取出放入的开口(前侧开口32A及后侧开口32B)。因而,例如在作业者13从后侧开口32B进行着作业时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要从前侧开口32A进行作业的情况下,在前侧开口32A的附近存在作业者13的可能性变低,因此能够降低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为了安全而降低移动速度或者停止移动的次数。因而,能够使相对于供料器收容构造体1的作业的作业效率提高。
在此,即使在以往的供料器收容构造体(即开口为1个的供料器收容构造体)的情况下,通过增加供料器收容构造体的数量,也能够降低在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与作业者13之间相对于1个供料器收容构造体的作业发生竞争的可能性。然而,在该情况下,存在以下的课题:除了因供料器收容构造体的数量增加而成本增加之外,也需要用于设置的面积。相对于此,根据供料器收容构造体1,由于具有2个用于将供料器10取出放入的开口(前侧开口32A及后侧开口32B),所以也具有不用增加供料器收容构造体1的数量、设置面积就能够使相对于供料器收容构造体1的作业的作业效率提高这一优点。
根据供料器收容构造体1,由于后侧开口32B(第二开口)以收容空间33为基准而设置于与前侧开口32A相反的一侧,所以与第二开口设置于收容体31的左侧的侧面、右侧的侧面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降低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检知到作业者13而降低移动速度或者停止移动的次数。
根据供料器收容构造体1,通过利用支承构件35支承供料器10,作业主体容易从供料器收容构造体1取出供料器10。
<实施方式2>
通过图6~图12来说明实施方式2。在以后的说明中,对与实施方式1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详细的说明。
(1)供料器收容构造体
参照图6及图7,关于实施方式2涉及的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进行说明。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具有从后侧开口32B的下侧朝向后侧呈箱状地伸出的扩张部202。扩张部202的上表面202A与收容空间33的底面33A共面地相连。
在收容空间33的底面33A和扩张部202的上表面202A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一对滑轨203。滑轨203的一端位于收容空间33内,另一端位于扩张部202的上表面202A。滑轨203是用于使实施方式2涉及的支承构件235前后滑动的构件。在别的观点下,滑轨203是以使支承构件235能够在第一开口32A与第二开口32B之间移动的方式组装有支承构件235的构件。
如图7所示,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具有开闭后侧开口32B的门204。门204的上端部的2处通过铰链204A而连结于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在关闭状态的门204的朝向后侧的面上,在左右两侧设置有用于供作业者13对门204进行开闭的把手204B。需要说明的是,连结门204和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的铰链204A的数量也可以为1个,还可以为3个以上。铰链204A的数量是任意的。
如图8所示,在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的后侧设置有将门204锁定的锁定机构201E。锁定机构201E通过后述的控制装置211(参照图9)而切换门204的锁定及锁定的解除。
如图8所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支承构件235未固定于收容空间33的底面33A,支承于2条滑轨203。支承构件235具有从板35A的上表面沿着左右方向立起的壁部235C。更详细而言,壁部235C沿着板35A的后侧的缘部立起。壁部235C例如也可以从板35A的比后侧的缘部靠前侧的位置立起。
在壁部235C针对每个槽35B而上下分离地设置有2个供供料器10的2个销10C插入的插入孔235D。通过供料器10的2个销10C向插入孔235D插入,支承于支承构件235的供料器10难以侧倒。
由于在支承构件235设置有壁部235C,所以作业者13在向支承构件235安装供料器10时或者将安装于支承构件235的供料器10拆卸时,在支承构件235处于收容空间33内的状态下,壁部235C成为妨碍而难以进行这些作业。因而,如图8所示,作业者13将支承构件235向后侧拉出而进行作业。
如图7所示,在门204被锁定时,通过在壁部235C的后侧存在门204,防止支承构件235被向后侧拉出。因而,在门204被锁定时,相对于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的作业只能从前侧进行。
(2)供料器供给系统
参照图9,关于供料器供给系统210进行说明。供料器供给系统210是用于将保管于供料器保管架11的供料器10向表面安装机供给的系统。
供料器供给系统210具备控制装置211、1台以上的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及1台以上的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及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经由无线通信网络而与控制装置211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不过,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及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也可以通过有线而与控制装置211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
控制装置211是为了抑制来自前侧开口32A的作业与来自后侧开口32B的作业的竞争而统管相对于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的作业的装置。控制装置211是所谓的个人计算机,具备CPU、硬盘等存储部、液晶显示器等显示部、键盘以及鼠标等操作部等。
参照图10,关于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的电气结构进行说明。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具备控制部201A、通信部201B、显示灯201C(报告部的一例)、蜂鸣器201D(报告部的一例)、锁定机构201E、开闭检知传感器201F、滑动前端传感器201G、滑动后端传感器201H等。
控制部201A是CPU、RAM等被单芯片化的微型计算机。控制部201A也可以是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等。通信部201B是用于供控制部201A与控制装置211通信的通信电路。锁定机构201E是将门204锁定的机构。开闭检知传感器201F是检知门204的开闭的传感器。滑动前端传感器201G是检知支承构件235是否位于滑动方向的前端的传感器。滑动后端传感器201H是检知支承构件235是否位于滑动方向的后端的传感器。
(3)控制装置的处理
控制装置211关于各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在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从前侧开口32A进行着作业时,视为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为作业中而使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的显示灯201C点亮。控制装置211在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未从前侧开口32A进行作业时使显示灯201C熄灭。因而,在作业场所16进行着作业的作业者13通过确认显示灯201C,能够知道相对于哪个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的作业(来自后侧开口32B的作业)能够进行。
控制装置211关于各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在来自后侧开口32B的作业变得能够进行时(换言之,在来自前侧开口32A的作业结束时)使该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的蜂鸣器201D例如鸣叫1次,在来自后侧开口32B的作业变得不能进行时(换言之,在来自前侧开口32A的作业开始时)使蜂鸣器201D例如鸣叫2次。因而,作业者13能够根据蜂鸣器201D的鸣叫次数知道相对于任一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的作业变得能够进行或者变得不能进行。
参照图11,关于作业者13进行相对于供料器收容构造体301的作业时的控制装置211的处理更具体地说明。作业者13在来自前侧开口32A的作业未进行时(换言之,显示灯201C熄灭时)能够在任意的定时下进行作业。以下的处理在来自前侧开口32A的作业未进行时重复执行。
在S101中,控制装置211根据滑动前端传感器201G及滑动后端传感器201H的检知信号来判断支承构件235是处于滑动前端还是处于滑动后端。在支承构件235处于滑动前端的情况下,可以说是作业者13未从后侧开口32B进行作业的状况。另一方面,在支承构件235处于滑动后端的情况下,可以说是作业者13将支承构件235拉出而进行着作业的状况。控制装置211在支承构件235处于滑动前端的情况(即作业者13未进行作业的情况)下进入S102,在支承构件235处于滑动后端的情况(即作业者13进行着作业的情况)下进入S103。
在S102中,控制装置211根据开闭检知传感器201F的检知信号来判断门204是否开着。即使支承构件235处于滑动前端,在门204开着的情况下,也推测为作业者13接下来要将支承构件235向滑动后端拉出而进行作业。另一方面,在支承构件235处于滑动前端且门204关着的情况下,可以说是作业者13未要进行作业的状况。控制装置211在门204开着的情况(即推测为作业者13要进行作业的情况)下进入S103,在门204关着的情况(即作业者13未要进行作业的情况)下结束本处理。
在S103中,控制装置211使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的作业允许标志成为不允许。
在S104中,控制装置211判断作业者13是否为从后侧开口32B的作业中。具体而言,例如,控制装置211在门204开着的情况下判断为是作业中,在门204关着的情况下判断为作业结束了。控制装置211也可以在支承构件235处于滑动后端时判断为是作业中,在支承构件235处于滑动前端时判断为作业结束了。控制装置211在为作业中的情况下在经过了一定时间后再次执行S104,在作业结束了的情况下进入S105。
在S105中,控制装置211使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的作业允许标志成为允许。
参照图14,关于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进行相对于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的作业时的控制装置211的处理进行说明。本处理在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的作业可否标志为允许时重复执行。
在以后的说明中,以控制装置211从表面安装机、其他的控制计算机接受供料器10的运送请求而对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指示作业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在S201中,控制装置211判断是否对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指示作业的开始。具体而言,例如,控制装置211判断是否存在从表面安装机、其他的控制计算机的供料器10的运送请求,在存在运送请求的情况下判断为对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指示作业的开始。控制装置211在指示作业的开始的情况下进入S202,在不指示的情况下结束本处理。
在S202中,控制装置211使显示灯201C点亮而报告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从前侧开口32A进行着作业,并且使蜂鸣器201D鸣叫2次而报告来自后侧开口32B的作业变得不能进行。
在S203中,控制装置211将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的门204锁定。
在S204中,控制装置211对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指示作业的开始。
在S205中,控制装置211与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通信,判断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是否为从前侧开口32A的作业中。控制装置211在为作业中的情况下在经过了一定时间后再次执行S205,在不为作业中的情况(即作业结束了的情况)下进入S206。
在S206中,控制装置211解除门204的锁定。
在S207中,控制装置211使显示灯201C熄灭而报告来自后侧开口32B的作业能够进行,并且使蜂鸣器201D鸣叫1次而报告来自后侧开口32B的作业变得能够进行。
(4)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2涉及的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由于由支承构件235以供料器10的侧面朝向水平方向的姿势支承,所以能够将多个供料器10呈横排状地支承。因而,能够降低取出目标的供料器10时的麻烦。并且,通过设置于供料器10的销10C向插入孔235D插入,能够以避免供料器10侧倒的方式稳定地支承。
根据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通过利用槽35B将供料器10在与壁部235C的壁面正交的方向(前后方向)上引导,容易将供料器10的销10C向壁部235C的插入孔235D插入。
根据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由于具备用于使支承构件235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滑轨203,所以通过作业者13使支承构件235向容易作业的位置移动,相对于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的作业的作业效率提高。
根据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由于滑轨203的一端位于收容体31的内部,另一端位于扩张部202的上表面202A,所以作业者13能够将支承构件235拉出至收容体31之外。因而,相对于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的作业的作业效率进一步提高。另外,若将支承构件235拉出至收容体31之外,则不仅能够将供料器10从横向安装,也能够选择从上方载置或从上方插入之类的安装方法。因而,能够抑制从一方的开口容易取出放入但从另一方的开口难以取出放入之类的课题产生。
根据实施方式2涉及的供料器供给系统210,由于在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从前侧开口32A将供料器10取出放入时将门204锁定,所以能够抑制在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与作业者13之间相对于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的作业发生竞争。
而且,通过作业者13通过确认门204是否被锁定且在门204被锁定的情况下进行别的作业,作业的优先位次赋予变得容易。
根据供料器供给系统210,由于具备将门204是否被锁定向作业者13报告的报告部(显示灯201C及蜂鸣器201D),所以作业者13能够通过报告部而知道门204是否被锁定。因而,能够降低为了确认门204是否被锁定而移动至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的时间的损失。另外,在存在多个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的情况下,作业者13容易掌握哪个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能够进行作业。因而,通过在能够作业的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处进行作业,能够降低等待时间的损失。
<实施方式3>
通过图13~图18来说明实施方式3。在以后的说明中,对与实施方式2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及图14所示,实施方式3涉及的供料器收容构造体301的外形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供料器收容构造体301的外形相同,但左右方向的宽度比实施方式1涉及的供料器收容构造体301的宽度宽。实施方式3涉及的支承构件335与实施方式2涉及的支承构件235实质上相同,从板35A的上表面沿着板35A的宽度方向(图13中的左右方向)立起有壁部235C。更详细而言,壁部235C沿着板35A的后侧的缘部立起。
如图15所示,在供料器收容构造体301中,机械室311位于构成收容空间33的底面33A的底壁310的下侧,在机械室311收容有使支承构件335绕铅垂线旋转180度的电动机312(旋转机构的一例)。如图13及图14所示,在壁部235C处于后侧时,能够从前侧将供料器10取出放入,但壁部235C成为妨碍而从后侧不能取出放入。相反,在壁部235C处于前侧时,能够从后侧将供料器10取出放入,但壁部235C成为妨碍而从前侧不能取出放入。
参照图16,关于实施方式3涉及的供料器收容构造体301的电气结构进行说明。供料器收容构造体301具备通信部201B、显示灯201C(报告部的一例)、蜂鸣器201D(报告部的一例)、电动机312及操作按钮313。操作按钮313是用于供作业者13向供料器收容构造体301通知作业的开始及结束的按钮。
若作业者按下操作按钮313,则供料器收容构造体301向控制装置211通知作业的开始。实施方式3涉及的控制装置211若从供料器收容构造体301接受了作业的开始的通知,则指示该供料器收容构造体301以使壁部235C变为前侧的方式使支承构件335旋转。供料器收容构造体301若从控制装置211接受了旋转的指示,则以使壁部235C变为前侧的方式使支承构件335旋转。
(1)控制装置的处理
参照图17,关于作业者13进行相对于供料器收容构造体301的作业时的控制装置211的处理进行说明。作业者13在显示灯201C熄灭时,在任意的定时下开始作业。作业者13在开始作业时,按下供料器收容构造体301的操作按钮313。若操作按钮313被按下,则本处理开始。
在S301中,控制装置211使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的作业允许标志成为不允许。
在S302中,控制装置211指示以使壁部235C变为前侧的方式使支承构件335旋转。在壁部235C已经为前侧的情况下,跳过S302。
在S303中,控制装置211判断作业者13是否为从后侧开口32B的作业中。具体而言,控制装置211直到供料器收容构造体301的操作按钮313被按下为止判断为是作业中,在被按下了的情况下判断为作业结束了。控制装置211在为作业中的情况下在经过了一定时间后再次执行S303,在作业结束了的情况下进入S304。
在S304中,控制装置211使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的作业允许标志成为允许。
参照图18,关于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进行相对于供料器收容构造体301的作业时的控制装置211的处理进行说明。本处理在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的作业可否标志为允许时重复执行。
在S401中,控制装置211判断是否对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指示作业的开始,在指示作业的开始的情况下进入S401,在不指示的情况下结束本处理。
在S402中,控制装置211使显示灯201C点亮而报告来自后侧开口32B的作业不能进行,并且使蜂鸣器201D鸣叫2次而报告来自后侧开口32B的作业变得不能进行。
在S403中,控制装置211指示以使壁部235C变为后侧的方式使支承构件335旋转。在壁部235C已经为后侧的情况下,跳过S403。
在S404中,控制装置211对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指示作业的开始。
在S405中,控制装置211与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通信,判断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是否为从前侧开口32A的作业中。控制装置211在为作业中的情况下在经过了一定时间后再次执行S405,在不为作业中的情况(即作业结束了的情况)下进入S406。
在S406中,控制装置211使显示灯201C熄灭而报告来自后侧开口32B的作业能够进行,并且使蜂鸣器201D鸣叫1次而报告来自后侧开口32B的作业变得能够进行。
(2)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3涉及的供料器收容构造体301,在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从前侧开口32A进行作业时,通过以使壁部235C变为后侧开口32B侧的方式使支承构件335旋转,能够限制作业者13从后侧开口32B进行作业。另一方面,在作业者13从后侧开口32B进行作业时,通过以使壁部235C变为前侧开口32A侧的方式使支承构件335旋转,能够限制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从前侧开口32A进行作业。因而,能够抑制在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与作业者13之间相对于供料器收容构造体301的作业发生竞争。
<实施方式4>
实施方式4是实施方式2或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在此,作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参照图19,关于实施方式4涉及的供料器供给系统410进行说明。供料器供给系统410除了实施方式2涉及的供料器供给系统210的结构之外,还具备1台以上的作业者终端401(输出部的一例)。作业者终端401也经由通信网络而与控制装置211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
作业者终端401是所谓的个人计算机,具备液晶显示器等显示部。作业者终端401也可以是便携电话、平板电脑等能够携带的终端装置。
作业者终端401从控制装置211接收与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相关的信息并在显示部显示(输出的一例)。与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相关的信息是收容于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的供料器10的种类、供料器10的数量、配置于板35A(支承构件)的各供料器10在板35A上的位置、门204是否开着、门204是否被锁定等。与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相关的信息不限定于它们,能够根据需要而显示与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相关的任意的信息。
根据实施方式4涉及的供料器供给系统410,由于具备输出与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相关的信息的作业者终端401,所以作业者13容易知道在哪个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将哪个种类的供料器10收容有多少等与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相关的信息。
<其他的实施方式>
由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而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这样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由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范围。
(1)上述实施方式1涉及的供料器收容构造体1不具备滑轨203,但实施方式1涉及的供料器收容构造体1也可以具备滑轨203。在实施方式1涉及的供料器收容构造体1的情况下,若具备滑轨203,则通过从后侧开口32B进行作业的作业者13使支承构件35向容易作业的位置移动,相对于供料器收容构造体1的作业的作业效率也提高。
(2)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以后侧开口32B(第二开口)以收容空间33为基准而设置于与前侧开口32A(第一开口)相反的一侧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相对于此,例如在第一开口在收容体31的前侧的侧面31A开口的情况下,第二开口也可以在收容体31的左侧的侧面或右侧的侧面开口。
而且,也可以以能够从在俯视下不同的3个方向进行供料器10的取出放入的方式,在收容体31的侧面(左右的侧面的某一方)开设有前侧开口32A及后侧开口32B以外的第三开口。自不必说,还可以以能够从俯视下的不同的4个方向将供料器10取出放入的方式,在收容体31的侧面开设有第四开口。
(3)上述实施方式1的供料器收容构造体1也可以具备在收容空间33内使支承构件35绕铅垂线旋转的旋转机构。这样一来,通过使支承构件35旋转,能够将供料器10的取出放入从任意的方向进行。因而,第一开口32A和第二开口32B的配置的自由度提高。
(4)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以板35A具备壁部235C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板35A也可以不具备壁部235C。
(5)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以控制装置211对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指示作业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向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的作业的指示也可以是表面安装机、其他的控制计算机进行。关于实施方式3也是同样的。
(6)上述实施方式2及3是在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15与作业者13之间统管作业的例子,但也能够统管从前侧开口32A进行作业的作业者和从后侧开口32B进行作业的作业者13的作业。在该情况下,从第一开口进行作业的作业者携带着便携终端,经由便携终端而从控制装置211接受作业的指示或者确认来自前侧开口32A的作业的允许/不允许。
(7)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在供料器收容构造体301的后侧开口32B未设置门204,但在供料器收容构造体301也可以设置门204。
(8)在上述实施方式4中,作为输出部而以作业者终端40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输出部也可以是控制装置211。
(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将安装有部件带的供料器10经由供料器收容构造体1而交接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仅将供料器10经由供料器收容构造体1而交接。
(1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供料器供给系统210(控制装置211)为了关于各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将是否能够进行来自后侧开口32B的作业向作业者13通知而使蜂鸣器201D的鸣叫次数不同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公开的供料器供给系统210也可以通过使来自后侧开口32B的作业变得能够进行时及来自后侧开口32B的作业变得不能进行时的从蜂鸣器201D发出的声音分别不同而将相对于供料器收容构造体201的作业变得能够进行或变得不能进行向作业者13通知。
(1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部件供给用具而以供料器1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部件供给用具不限于此。例如,如图20所示,部件供给用具也可以是载置有多个部件的料盘501。料盘501向表面安装机所具备的盘式供料器安设而使用。盘式供料器具备具有多层对料盘501进行载置的托盘的料仓,将载置着载置有进行安装的部件的料盘501的托盘从料仓拉出并向表面安装机供给。
在部件供给用具是料盘501的情况下,在收容构造体的内部配置将料盘501上下多层地支承的支承构件。在收容构造体也可以收容载置有料盘501的托盘。在收容托盘的情况下,在收容构造体的内部配置将托盘上下多层地支承的支承构件。在收容构造体也可以收容具有多层托盘的料仓。
附图标记说明
1:供料器收容构造体(收容构造体的一例)
10:供料器(部件供给用具的一例)
10C:销
13:作业者(作业主体的一例)
15:供料器自动运送装置(作业主体的一例)
31:收容体
32A:前侧开口(第一开口的一例)
32B:后侧开口(第二开口的一例)
33:收容空间
33A:底面
35:支承构件
35A:板
35B:凸条(引导部的一例)
35D:插入孔
201:供料器收容构造体
201C:显示灯(报告部的一例)
201D:蜂鸣器(报告部的一例)
201E:锁定机构
202:扩张部
202A:上表面
203:滑轨(轨道的一例)
204:门
210:供料器供给系统
211:控制装置
235:支承构件
235C:壁部
301:供料器收容构造体
311:控制装置
312:电动机(旋转机构的一例)
335:支承构件
401:作业者终端(输出部的一例)
410:供料器供给系统
501:料盘(部件供给用具的一例)。

Claims (13)

1.一种部件供给用具的收容构造体,是收容对向基板搭载的部件进行供给的部件供给用具的收容构造体,其中,
具备在内部具有收容所述部件供给用具的收容空间的收容体,
所述收容体具有:
第一开口,设置于所述收容体的侧面,用于将所述部件供给用具相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取出放入;及
第二开口,设置于所述收容体的侧面,用于从在俯视下与所述第一开口不同的方向将所述部件供给用具相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取出放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供给用具的收容构造体,
所述第二开口以所述收容空间为基准而设置于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反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部件供给用具的收容构造体,
具备配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且支承所述部件供给用具的支承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部件供给用具的收容构造体,
所述支承构件具备:
板,以所述部件供给用具的侧面朝向水平方向的姿势支承所述部件供给用具;及
壁部,从所述板立起,具有供从所述部件供给用具突出的销插入的插入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部件供给用具的收容构造体,
所述板具有将所述部件供给用具在与所述壁部的壁面正交的方向上引导的引导部。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部件供给用具的收容构造体,
具备以使所述支承构件能够在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移动的方式组装有所述支承构件的轨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部件供给用具的收容构造体,
所述收容体具有从所述第二开口的下侧朝外伸出且上表面与所述收容空间的底面共面地相连的扩张部,
所述轨道的一端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另一端位于所述扩张部的所述上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部件供给用具的收容构造体,
具备在所述收容空间内使所述支承构件绕铅垂线旋转的旋转机构。
9.一种部件供给用具的供给系统,是对向基板搭载的部件进行供给的部件供给用具的供给系统,其中,具备:
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部件供给用具的收容构造体;
自动运送装置,自动运送所述部件供给用具,能够从所述第一开口将所述部件供给用具相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取出放入;及
控制装置,
所述收容构造体具备开闭所述第二开口的门和将所述门锁定的锁定机构,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自动运送装置从所述第一开口将所述部件供给用具取出放入时,利用所述锁定机构将所述门锁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部件供给用具的供给系统,
具备报告部,该报告部向从所述第二开口进行作业的作业主体报告所述门是否被锁定。
11.一种部件供给用具的供给系统,是对向基板搭载的部件进行供给的部件供给用具的供给系统,其中,具备:
权利要求3所述的部件供给用具的收容构造体;及
自动运送装置,自动运送所述部件供给用具,能够从所述第一开口将所述部件供给用具相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取出放入;及
控制装置,
所述支承构件具有支承所述部件供给用具的板和从所述板立起的壁部,
所述收容构造体具备在所述收容空间内使所述支承构件绕铅垂线旋转的旋转机构,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自动运送装置从所述第一开口将所述部件供给用具取出放入时,以使所述壁部变为所述第二开口侧的方式利用所述旋转机构使所述支承构件旋转,在其他的作业主体从所述第二开口将所述部件供给用具取出放入时,以使所述壁部变为所述第一开口侧的方式利用所述旋转机构使所述支承构件旋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部件供给用具的供给系统,
具备报告部,该报告部向从所述第二开口进行作业的作业主体报告所述自动运送装置是否从所述第一开口进行着相对于所述收容构造体的作业。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部件供给用具的供给系统,
具备输出与所述收容构造体相关的信息的输出部。
CN202180097291.9A 2021-04-27 2021-04-27 部件供给用具的收容构造体及部件供给用具的供给系统 Pending CN1171786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16798 WO2022230054A1 (ja) 2021-04-27 2021-04-27 部品供給具の収容構造体、及び、部品供給具の供給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78644A true CN117178644A (zh) 2023-12-05

Family

ID=83846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7291.9A Pending CN117178644A (zh) 2021-04-27 2021-04-27 部件供给用具的收容构造体及部件供给用具的供给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78644A (zh)
WO (1) WO202223005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23888A (ja) * 1999-02-03 2000-08-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部品の実装方法および実装装置
JP3954250B2 (ja) * 1999-08-25 2007-08-0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部品装着方法
JP2002246791A (ja) * 2000-12-12 2002-08-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マガジン、トレイ部品供給装置及び部品実装装置
JP4398340B2 (ja) * 2004-10-04 2010-01-1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表面実装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30054A1 (ja) 2022-11-03
JPWO2022230054A1 (zh) 2022-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242485A1 (en) Component mounting line
US10420262B2 (en) Feeder management device
US8997338B2 (en) Component-mounting device, and component-mounting method
US11051438B2 (en) Method of determining disposition of component reel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disposition of component reel
CN110892345B (zh) 作业系统
CN100521902C (zh) 表面安装机
JP4911696B2 (ja) フィーダの作業用アタッチメント
JP2022040553A (ja) フィーダ、収容体、及び、実装システム
EP3806600A1 (en) Replacement system and replacement device
CN117178644A (zh) 部件供给用具的收容构造体及部件供给用具的供给系统
JP4710813B2 (ja) トレイフィーダ
JP2001326495A (ja)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JP6588383B2 (ja) 部品供給装置、部品実装機及びパレット回収方法
JP7556138B2 (ja) 部品供給具の収容構造体、及び、部品供給具の供給システム
CN103081588A (zh) 电子部件安装方法
US11778797B2 (en) Component replenishment management system and component mounting system
US11968786B2 (en) Component replenishment management system and component mounting system
JP7441334B2 (ja)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部品補給方法および補給部品運搬装置
JP2006117431A (ja) 収納棚用搬送機構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7518979B2 (ja) 搬送ロボットおよび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JP5374401B2 (ja)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部品供給装置及び電子部品装着方法
JP4627478B2 (ja) マイクロトレイ搭載器具
EP4093172B1 (en) System for preparing component feed unit
US11653486B2 (en) Component replenishment management system and component mounting system
CN112640080A (zh) 托架的定位部件以及托架载置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