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83423A - 复合纤维、其制造方法、及含有其的纤维结构物 - Google Patents

复合纤维、其制造方法、及含有其的纤维结构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83423A
CN117083423A CN202280016852.2A CN202280016852A CN117083423A CN 117083423 A CN117083423 A CN 117083423A CN 202280016852 A CN202280016852 A CN 202280016852A CN 117083423 A CN117083423 A CN 1170834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fiber
mass
dsc
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1685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内海惠介
山本翔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wa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wa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wa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wab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0834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834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 D04H1/542Adhesive fibres
    • D04H1/55Polyester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8Melt spinning method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8Melt spinning methods
    • D01D5/088Cooling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leaving the spinnerett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8/00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8/0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 D01F8/1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with at least one polyester as constituent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1/00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 D02G1/18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combining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having different shrinkage characteristic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JFINISHING OR DRESSING OF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CORDS, ROPES OR THE LIKE
    • D02J1/00Modifying the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resulting from a particular structure; Modifying, retaining, or restoring the physical form or cross-sectional shape, e.g. by use of dies or squeeze rollers
    • D02J1/22Stretching or tensioning, shrinking or relaxing, e.g. by use of overfeed and underfeed apparatus, or preventing stretch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 D04H1/541Composite fibres, e.g. sheath-core, sea-island or side-by-side; Mixed fibres
    • D04H1/5412Composite fibres, e.g. sheath-core, sea-island or side-by-side; Mixed fibres sheath-core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7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 D04H1/7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orientated, e.g. in parallel (anisotropic flee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ulticomponent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纤维,其包含:含有光学纯度为95%以上的聚L‑乳酸的第1成分和含有由二醇和二羧酸形成的脂肪族聚酯的第2成分,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而得到的DSC曲线中,降温过程中的第2成分的结晶化温度为78℃以上,且第2次升温过程中的第2成分的单位质量的熔融热量为73.5mJ/mg以下。上述复合纤维通过在比第2成分低的温度下对第1成分进行熔融纺丝,在55℃以上且90℃以下、且以1.4倍以上的拉伸倍率进行拉伸来制造。由此,能够提供可加工成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及膨松性的纤维结构物的复合纤维、其制造方法及含有其的纤维结构物。

Description

复合纤维、其制造方法、及含有其的纤维结构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含聚乳酸的第1成分和含脂肪族聚酯的第2成分的复合纤维、其制造方法及含有其的纤维结构物。
背景技术
作为无纺布等纤维结构物的原材料,正在广泛使用包含低熔点树脂成分和高熔点树脂成分的复合纤维。近年来,为了保护环境而在复合纤维中使用源自生物质的树脂或生物分解性树脂。例如,专利文献1~4中提出了一种复合纤维,其在芯成分中使用聚乳酸,在鞘成分中使用聚琥珀酸丁二醇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120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1992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12678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4-376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采用了专利文献1~4中记载的含有聚乳酸和聚琥珀酸丁二醇酯的复合纤维的无纺布,因柔软性及膨松性不足,要求进一步改进手感。
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加工成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及膨松性的纤维结构物的复合纤维、其制造方法及含有其的纤维结构物。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纤维,是包含第1成分和第2成分的复合纤维,上述第1成分含有光学纯度为95%以上的聚L-乳酸,上述第2成分含有由二醇和二羧酸形成的脂肪族聚酯,上述第2成分占纤维表面的50%以上,上述复合纤维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而得到的DSC曲线中,降温过程中的第2成分的结晶化温度为78.0℃以上,且第2次升温过程中的第2成分的单位质量的熔融热量为73.5mJ/mg以下。
此外,本发明涉及复合纤维的制造方法,其具备:准备第1成分和第2成分的工序,上述第1成分以70质量%以上含有光学纯度为95%以上的聚L-乳酸,上述第2成分以70质量%以上含有由二醇和二羧酸形成的脂肪族聚酯;通过对上述第1成分及上述第2成分进行熔融纺丝,制造纺丝长丝的工序;通过拉伸上述纺丝长丝,得到上述第2成分占纤维表面的50%以上的复合纤维的工序。在制造上述纺丝长丝的工序中,在比上述第2成分低的温度下对上述第1成分进行熔融纺丝,在上述拉伸工序中,拉伸温度为55℃以上且90℃以下,拉伸倍率为1.4倍以上。
此外,本发明涉及含有5质量%以上的上述复合纤维的纤维结构物。
发明效果
本发明能够提供可加工成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及膨松性的纤维结构物的复合纤维。
此外,本发明能够提供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及膨松性的纤维结构物。
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能够得到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及膨松性的复合纤维。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8的复合纤维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所得到的DSC曲线。
图2是实施例8的复合纤维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所得到的DSC曲线中的第1次升温过程的DSC曲线的部分图示。
图3是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而得到的DSC曲线中,算出第1次升温过程中的第1成分的峰高度/半峰宽比的方法的示意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者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反复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是,发现:在包含含聚L-乳酸的第1成分和含有由二醇和二羧酸形成的脂肪族聚酯的第2成分的复合纤维中,虽然通过对以往的复合纤维进行热加工而得到的无纺布的硬挺度高、柔软性及膨松性差,但在该复合纤维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而得到的DSC曲线中,使其满足降温过程中的第2成分的结晶化温度为78℃以上、且第2次升温过程中的第2成分的单位质量的熔融热量为73.5mJ/mg以下,通过将第2成分的熔融及固化的状态控制在上述范围内,对无纺布进行热加工时的加工性也提高,可得到柔软性及膨松性优异的无纺布。
具体地讲,如果降温过程中的第2成分的单位质量的结晶化温度为78.0℃以上,则在熔融纺丝时,因熔融挤出后的树脂的固化温度高而冷却快,能以高速牵引,因此可使纤维的细纤度化成为可能。此外,即使在向无纺布加工时存在于纤维表面中的第2成分熔融后的冷却中,也因固化温度高而适合以高速生产,或施加给第1成分的热量减少,容易得到膨松性。另外,如果第2次升温过程中的第2成分的单位质量的熔融热量为73.5mJ/mg以下,则因第2成分具有适度的结晶性,从而在向无纺布加工时第2成分容易熔融,还具有粘接强度,因不对第1成分过度地施加热,所以可得到具有良好的手感(膨松性和粘接性)的无纺布。
而且,与专利文献1~4不同,通过以比第2成分低的温度对第1成分进行熔融纺丝,以规定的拉伸温度及拉伸倍率进行拉伸,从而摸索得到了满足上述要件的复合纤维。通常,在复合纺丝中,使熔点高的成分的纺丝温度高于熔点低的成分的纺丝温度,或使熔点高的成分和熔点低的成分的纺丝温度相同,但在本发明中,惊人地发现:通过使熔点高的第1成分的纺丝温度低于熔点低的第2成分的纺丝温度,从而使复合纤维的可纺性提高,使采用了所得到的复合纤维的无纺布的柔软性及膨松性提高。
此外,在复合纤维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而得到的DSC曲线中,通过满足降温过程中的第2成分的结晶化温度为78℃以上,且使第2成分的单位质量的熔融热量为73.5mJ/mg以下,从而在纺丝及/或拉伸时不易发生粘合(胶粘),不易发生断丝,容易得到生产性高的纤维。在对该纤维赋予卷缩时,也容易维持卷缩的形状,容易提高卷缩显现性。另外,能以接近最大拉伸倍率(Vmax)的倍率进行拉伸,能够得到纤度更细的复合纤维。如此得到的复合纤维,在向无纺布加工时,纤维网的形成性优异,能够得到均匀的无纺布。
本发明中,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基于JIS K 7121:1987,按以下条件进行。
将成为试样的纤维的样品量规定为3.0mg,在称量后,将其填充在试样托座上。接着,以5℃/分钟的速度将填充在试样托座中的纤维从常温(23±2℃)升温到250℃(第1次升温过程),进行第一次的熔融时的DSC测定。在到达250℃后,保持10分钟,从250℃到40℃以1℃/分钟的速度降温(降温过程),使熔融的试样凝固。此时,测定降温时的DSC。在第1次升温工序及降温工序结束后,不从DSC测定机器中取出试样,在40℃下保持10分钟后,从40℃到250℃以5℃/分钟的速度再度升温(第2次升温过程),进行第二次的熔融时的DSC测定。
在本发明的复合纤维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而得到的DSC曲线中,从防止纤维彼此间的热粘的观点出发,降温过程中的第2成分的结晶化温度优选为78.0℃以上且115.0℃以下,更优选为79.0℃以上且10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0℃以上且100.0℃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81.0℃以上且95.0℃以下,特别优选为82.0℃以上且93.0℃以下。本发明中,DSC曲线的降温过程中的第2成分的结晶化温度,在通过降温过程所得到的DSC曲线中,是指第2成分的发热峰时的温度。
在本发明的复合纤维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而得到的DSC曲线中,从提高无纺布的膨松性及粘接性的观点出发,第2次升温过程中的第2成分的单位质量的熔融热量优选为25.0mJ/mg以上且73.5mJ/mg以下,更优选为27.0mJ/mg以上且72.5mJ/mg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8.5mJ/mg以上且71.5mJ/mg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30.0mJ/mg以上且70.5mJ/mg以下,特别优选为32.0mJ/mg以上且69.5mJ/mg以下。本发明中,DSC曲线的第2次升温过程中的第2成分的单位质量的熔融热量,在第2次升温过程中所得到的DSC曲线中,通过从第2成分的吸热峰求出熔融热量、将所求出的熔融热量换算成每1mg第2成分的熔融热量来算出。
在本发明的复合纤维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而得到的DSC曲线中,从进一步提高无纺布的柔软性、膨松性及手感的观点出发,第1次升温过程中的第2成分的单位质量的熔融热量优选为68.0mJ/mg以下,更优选为25.0mJ/mg以上且68.0mJ/mg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7.0mJ/mg以上且67.0mJ/mg以下,特别优选为30.0mJ/mg以上且66.0mJ/mg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32.0mJ/mg以上且64.0mJ/mg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35.0mJ/mg以上且62.0mJ/mg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37.0mJ/mg以上且59.0mJ/mg以下,特别优选为40.0mJ/mg以上且55.0mJ/mg以下。如果第1次升温过程中的第2成分的单位质量的熔融热量为68.0mJ/mg以下,则在加工成无纺布时存在于纤维表面中的第2成分迅速熔融,纤维以短时间粘接,因此高速的生产成为可能,此外,由于能够将对第一成分的热影响抑制在最小限度,因此可维持棉网的膨松性,最终得到膨松的无纺布。本发明中,关于DSC曲线的第1次升温过程中的第2成分的单位质量的熔融热量,在第1次升温过程中所得到的DSC曲线中,可通过从第2成分的吸热峰求出熔融热量、将所求出的熔融热量换算成每1mg第2成分的熔融热量来算出。
在本发明的复合纤维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而得到的DSC曲线中,从更有效地防止纤维彼此间的粘着、进一步提高无纺布的柔软性及膨松性的观点出发,优选降温过程中的第2成分的单位质量的结晶化热量为59.5mJ/mg以下,更优选为15.0mJ/mg以上且59.5mJ/mg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mJ/mg以上且56.0mJ/mg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25.0mJ/mg以上且53.0mJ/mg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30.0mJ/mg以上且50.0mJ/mg以下,特别优选为35.0mJ/mg以上且48.5mJ/mg以下。如果降温过程中的第2成分的单位质量的结晶化热量为59.5mJ/mg以下,则在向无纺布的加工时,由于存在于纤维表面中的第2成分在熔融后的冷却时迅速固化,因此无纺布不会劣化(へたらない)。本发明中,关于DSC曲线的降温过程中的第2成分的单位质量的结晶化热量,在通过降温过程所得到的DSC曲线中,通过从第2成分的发热峰求出结晶化热量、将所求出的结晶化热量换算成每1mg第2成分的结晶化热量来算出。
在本发明的复合纤维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而得到的DSC曲线中,从进一步提高无纺布的柔软性及膨松性的观点出发,第1次升温过程中的第1成分的峰(吸热峰)高度与半峰宽的比优选为11.0以下,更优选为10.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9.5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下,特别优选为8.5以下。此外,第1次升温过程中的第1成分的峰(吸热峰)高度和半峰宽的比优选为2.0以上,更优选为2.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3.5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上,特别优选为4.5以上。如果第1次升温过程中的第1成分的峰高度与半峰宽的比为上述的范围,则构成复合纤维芯成分的第1成分(聚乳酸)的吸热峰(熔融峰)可具有比较阔幅的形状,可克服通常被称为硬脆的聚乳酸的缺点,容易得到柔软性及膨松性良好的无纺布。本发明中,在DSC曲线中,半峰宽值基于日本药局方的半峰宽法进行测定。
本发明中,在DSC曲线中,第1次升温过程中的第1成分的峰(吸热峰)高度和半峰宽的比能够按下述算出。图3是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而得到的DSC曲线中,算出第1次升温过程中的第1成分的峰高度/半峰宽比的方法的示意说明图。
(1)从吸热峰的峰顶St开始相对于基线Lb画出垂线L1,将垂线的长度作为峰高度(h)。另外,在双峰时,采用最高的峰。
(2)将从垂线L1的为峰高度的一半(h/2)的位置Sh开始以与垂线L1正交的方式画出的线与吸热峰曲线相交的点S1和点S2的距离作为半峰宽(Wh)。
(3)通过下述数式1算出峰比。
[数式1]
峰比=h/Wh
在本发明的复合纤维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而得到的DSC曲线中,从进一步提高无纺布的柔软性及膨松性的观点出发,第1次升温过程中的第1成分的单位质量的熔融热量优选为30.0mJ/mg以上,更优选为30.0mJ/mg以上且100.0mJ/mg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5.0mJ/mg以上且90.0mJ/mg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40.0mJ/mg以上且80.0mJ/mg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42.0mJ/mg以上且75.0mJ/mg以下,特别优选为45.0mJ/mg以上且70.0mJ/mg以下。本发明中,关于DSC曲线的第1次升温过程中的第1成分的单位质量的熔融热量,在通过第1次升温过程所得到的DSC曲线中,通过从第1成分的吸热峰求出熔融热量、将所求出的熔融热量换算成每1mg第1成分的熔融热量来算出。
在本发明的复合纤维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而得到的DSC曲线中,从防止纤维彼此的粘着、提高无纺布加工性的观点出发,降温过程中的第2成分的结晶化时间优选为208分钟以上且228分钟以下,更优选为210分钟以上且227分钟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12分钟以上且226分钟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214分钟以上且225分钟以下,特别优选为216分钟以上且224分钟以下。本发明中,关于DSC曲线的降温过程中的第2成分的结晶化时间,在通过降温过程所得到的DSC曲线中,是指第2成分的发热峰时的时间。
上述第1成分含有聚L-乳酸。上述聚L-乳酸优选熔点为160℃以上,更优选为16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68℃以上,特别优选为173℃以上。如果聚L-乳酸的熔点为160℃以上,则与鞘成分的熔点差不会变小,与热加工为无纺布等纤维结构物时的加工温度的差增大,热加工时不会劣化。聚L-乳酸的熔点的上限优选为230℃以下。
上述第1成分也可以含有核剂。作为核剂,也可以是公知中的任一种,但优选列举碳酸钙、滑石、硅石、铝化合物等无机填充料、硬脂酸钙等脂肪酸金属盐、磷酸酯金属盐、酰胺系化合物、云母及硅灰石等矿物、硫酸钡等。相对于聚L-乳酸100质量份,也可以添加0.01质量份以上且10质量份以下的核剂,优选添加0.05质量份以上且5质量份以下的核剂。
聚L-乳酸的光学纯度为95%以上,优选为98.0%以上,更优选为98.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9.0%以上,特别优选为99.5%以上。如果光学纯度为95%以上,则热加工时不劣化,体积恢复性提高。
本发明中所用的聚L-乳酸因具有耐热性高、弯曲弹性也高的倾向,因而容易得到热收缩小、体积大、体积恢复性优异的无纺布。
上述第1成分中,除上述聚L-乳酸以外,也可以在不阻碍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混合其它树脂。作为其它树脂,例如可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三亚甲基酯等芳香族聚酯、芳香族脂肪族聚酯、脂肪族聚酯、聚烯烃等。第1成分中聚L-乳酸所占的比率优选为7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以上,最优选为95质量%以上。
上述第2成分中,含有由二醇和二羧酸形成的脂肪族聚酯。上述脂肪族聚酯优选为聚二羧酸亚烷基酯,具体地讲,可列举聚琥珀酸丁二醇酯、聚己二酸丁二醇酯、聚癸二酸丁二醇酯、聚乙二酸乙二醇酯、聚琥珀酸乙二醇酯、聚己二酸乙二醇酯、聚壬二酸乙二醇酯、聚六亚甲基癸二酸酯、聚乙二酸新戊酯及它们的共聚物等。其中,琥珀酸与1,4-丁二醇的缩合物即聚琥珀酸丁二醇酯及/或其共聚物的熔点比较高,为110℃左右,纤维生产性、无纺布加工性、无纺布物性优异,此外,可进行生物质原料化,因此是优选的。
上述脂肪族聚酯的熔点优选为100℃以上且130℃以下,更优选为110℃以上且125℃以下。如果熔点为100℃以上,则在熔融纺丝时从喷丝头吐出的熔融树脂的固化快,可抑制粘丝的发生。此外,如果熔点为130℃以下,则与第一成分的熔点差增大,在热加工时不会劣化。
从提高纺丝性的观点出发,上述第2成分优选含有核剂。作为核剂,例如可列举无机系核剂及有机系核剂。作为无机系核剂,可列举碳酸钙、滑石、硅石、铝化合物等无机填充料、云母及硅灰石等矿物、硫酸钡等。作为有机系核剂,可列举脂肪酸金属盐、磷酸酯金属盐、酰胺系化合物等。作为上述核剂,优选有机系核剂,更优选脂肪酸金属盐。关于脂肪酸金属盐,因进一步可得到均匀且微细的结晶,因此具有提高纤维形成后的耐热性的效果。作为脂肪酸金属盐,可列举月桂酸钠、月桂酸钾、月桂酸氢钾、月桂酸镁、月桂酸钙、月桂酸锌、肉豆蔻酸钠、肉豆蔻酸氢钾、肉豆蔻酸镁、肉豆蔻酸钙、肉豆蔻酸锌、肉豆蔻酸银、肉豆蔻酸铝、棕榈酸钾、棕榈酸镁、棕榈酸钙、棕榈酸锌、棕榈酸铜、棕榈酸铅、油酸钠、油酸钾、油酸镁、油酸钙、油酸锌、油酸铅、油酸铜、油酸镍、硬脂酸钠、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硬脂酸锌、硬脂酸钡、硬脂酸铝、硬脂酸铊、硬脂酸铅、硬脂酸镍、褐煤酸锌、褐煤酸钙、褐煤酸镁、12-羟基硬脂酸钠、12-羟基硬脂酸锂、12-羟基硬脂酸铅、12-羟基硬脂酸镍、12-羟基硬脂酸锌、12-羟基硬脂酸钙、12-羟基硬脂酸镁、12-羟基硬脂酸钡、异硬脂酸钾、异硬脂酸镁、异硬脂酸钙、异硬脂酸铝、异硬脂酸锌、异硬脂酸镍、二十二碳烷酸钠、二十二碳烷酸钾、二十二碳烷酸镁、二十二碳烷酸钙、二十二碳烷酸锌、二十二碳烷酸镍、褐煤酸钠、褐煤酸钾、褐煤酸镁、褐煤酸钙、褐煤酸铝、褐煤酸锌、褐煤酸镍、辛酸钠、辛酸锂、辛酸镁、辛酸钙、辛酸钡、辛酸铝、辛酸镍、癸二酸钠、癸二酸锂、癸二酸镁、癸二酸钙、癸二酸钡、癸二酸铝、癸二酸铊、癸二酸铅、癸二酸镍、十一碳烯酸钠、十一碳烯酸锂、十一碳烯酸镁、十一碳烯酸钙、十一碳烯酸钡、十一碳烯酸铝、十一碳烯酸铅、十一碳烯酸镍、十一碳烯酸铍、蓖麻油酸钠、蓖麻油酸锂、蓖麻油酸镁、蓖麻油酸钙、蓖麻油酸钡、蓖麻油酸铝、蓖麻油酸铊、蓖麻油酸铅、蓖麻油酸镍、蓖麻油酸铍等。在上述中,优选采用2价以上的金属盐。如果采用2价以上的金属盐,则容易形成物理交联结构,高分子链的链段的运动性被限制,从而可成为晶核,使其迅速结晶化。另外,从纺丝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与第2成分的树脂熔点相比示出较高熔点的脂肪酸金属盐,优选与脂肪酸的结合力高的金属盐。例如可列举钙、镁、锌,但特别优选钙。此外,作为脂肪酸,优选熔点高的饱和脂肪酸。脂肪酸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2以上且28以下,更优选为14以上且20以下。如果在此范围内,则分子链不会过长,此外熔点低于第2成分的纺丝温度,因此在树脂内核剂均匀地分散。特别优选为选自硬脂酸钙、硬脂酸镁及硬脂酸锌中的一种以上。
关于上述第2成分,从提高结晶性、且提高纺丝性的观点出发,相对于上述脂肪族聚酯100质量份,优选含有0.01质量份以上且20质量份以下的核剂,更优选含有0.03质量份以上且10质量份以下的核剂,进一步优选含有0.06质量份以上且5质量份以下的核剂。如果核剂是无机系核剂,则从促进树脂结晶化的观点出发,相对于上述脂肪族聚酯100质量份,优选含有0.1质量份以上且20质量份以下的无机系核剂,更优选含有0.5质量份以上且10质量份以下的无机系核剂,进一步优选含有1.0质量份以上且5.0质量份以下的无机系核剂。如果核剂是有机系核剂,则从促进树脂的结晶化的观点出发,相对于上述脂肪族聚酯100质量份,优选含有0.01质量份以上且5.0质量份以下的有机系核剂,更优选含有0.03质量份以上且4.0质量份以下有机系核剂,进一步优选含有0.06质量份以上3.0质量份以下有机系核剂。
在上述第2成分中,除上述脂肪族聚酯以外,也可以在不阻碍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混合其它树脂。作为其它树脂,例如可列举聚乳酸、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丁酸酯戊酸酯、聚己内酰胺、及芳香族聚酯、聚酰胺、聚烯烃等。上述脂肪族聚酯在第2成分中所占的比率优选为7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以上,最优选为95质量%以上。
关于纤维截面的形状,只要是上述第2成分占纤维表面的50%以上那样的形状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第1成分的纤维截面中的形状除圆形以外,也可以是半圆、椭圆形、Y形、X形、井字形、多角形、星形等异形状,复合纤维的纤维截面中的形状除圆形以外,也可以是椭圆形、Y形、X形、井字形、多角形、星形等异形状、或中空形状。
从无纺布的断裂强度及膨松性的观点出发,上述复合纤维优选是将第1成分作为芯成分、将第2成分作为鞘成分的芯鞘复合纤维,更优选是第1成分的中心位置与纤维的中心位置一致的同心芯鞘复合纤维。上述复合纤维也可以是第1成分的中心位置与复合纤维的中心位置不一致的偏芯芯鞘复合纤维。
上述复合纤维的复合比(第1成分/第2成分)以质量比优选为80/20~30/70,更优选为75/25~35/65,进一步优选为70/30~40/60,更进一步优选为65/35~50/50,特别优选为60/40~55/45。通过复合比在上述的范围内,无纺布容易变得柔软,断裂强度及体积恢复性也良好。
上述复合纤维优选卷缩率为2%以上且20%以下,更优选为4%以上且15%以下。如果卷缩率为2%以上,则纤维不会形成为直线状,容易得到膨松的无纺布。如果卷缩率为20%以下,则解纤性良好,容易得到良好质地的棉网(card web)及气流成网纤维网(airlaid web)。
在上述复合纤维中,卷缩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也可以是机械卷缩、波形状卷缩及螺旋状卷缩等中的任一卷缩形状。
上述复合纤维的单纤维强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为1.0cN/dtex以上且5.0cN/dtex以下,更优选为1.0cN/dtex以上且4.0cN/dtex以下。如果为1.0cN/dtex以上,则能够抑制梳毛工序中的纤维撕破的发生。如果为4.0cN/dtex以下,则无纺布等纤维结构物的体积恢复性、柔软性良好。
上述复合纤维的单纤维纤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从无纺布等纤维结构物的体积恢复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3dtex以上且30dtex以下,更优选为1dtex以上且20dtex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dtex以上且10dtex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6dtex以上且8dtex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7dtex以上且6dtex以下,特别优选为1.8dtex以上且3dtex以下。
本发明的复合纤维可通过以比上述第2成分低的温度对上述第1成分进行熔融纺丝,按规定的条件进行拉伸来制作。
首先,准备:含有70质量%以上的光学纯度为95%以上的聚L-乳酸的第1成分、含有70质量%以上的由二醇和二羧酸形成的脂肪族聚酯的第2成分。优选第1成分含有80质量%以上的上述聚L-乳酸,更优选含有9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含有95质量%以上。优选第2成分含有80质量%以上的上述脂肪族聚酯,更优选含有9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含有95质量%以上。聚L-乳酸及脂肪族聚酯能够采用上述的物质。
接着,通过对上述第1成分及上述第2成分进行熔融纺丝,制造上述第2成分占纤维表面的50%以上的纺丝长丝(以下,也记述为“纺丝工序”)。具体地讲,在熔融纺丝机上安装可得到规定的纤维截面的复合喷丝头,以上述第2成分占纤维表面的50%以上的方式,挤出上述第1成分及上述第2成分进行熔融纺丝,得到纺丝长丝(即未拉伸长丝)。在纺丝工序中,在低于上述第2成分的温度下对上述第1成分进行熔融纺丝。由此,容易进行上述第1成分的冷却,能够迅速结晶化,因而容易控制上述第1成分的结晶化。因此,能够得到晶体取向少、纤度细的纺丝长丝。上述纺丝长丝不仅成为拉伸性优异、拉伸时调整了结晶性和取向性的状态的纤维,而且在拉伸后可形成更细的纤度。此外,能够得到第2成分的结晶性高的复合纤维。优选对上述第1成分以比上述第2成分低1℃以上且30℃以下的温度进行熔融纺丝,更优选以低3℃以上且20℃以下的温度进行熔融纺丝,进一步优选以低5℃以上且18℃以下的温度进行熔融纺丝,特别优选以低7℃以上且16℃以下的温度进行熔融纺丝。具体地讲,也可以对上述第1成分以200℃以上且240℃以下的温度进行熔融纺丝,对上述第2成分以220℃以上且250℃以下的温度进行熔融纺丝,也可以对上述第1成分以205℃以上且235℃以下的温度进行熔融纺丝,对上述第2成分以225℃以上且245℃以下的温度进行熔融纺丝,也可以对上述第1成分以210℃以上且230℃以下的温度进行熔融纺丝,对上述第2成分以225℃以上且240℃以下的温度进行熔融纺丝,也可以对上述第1成分以215℃以上且225℃以下的温度进行熔融纺丝,对上述第2成分以225℃以上且235℃以下的温度进行熔融纺丝。
接着,通过拉伸上述纺丝长丝,得到拉伸长丝(复合纤维)。
在拉伸处理中,拉伸工序可以只为一段、即所谓1段拉伸,拉伸工序也可以为两段以上的多段拉伸。在1段拉伸或多段拉伸的第1段中,通过将拉伸温度设定在55℃以上且90℃以下来实施。如果拉伸温度为90℃以下,则在拉伸处理中不会发生粘着。如果拉伸温度为55℃以上,则能够高度进行拉伸。拉伸温度优选为60℃以上且85℃以下,更优选为70℃以上且80℃以下。在多段拉伸的第2段以后中,拉伸温度优选为60℃以上且100℃以下,更优选为70℃以上且95℃以下,特别优选为75℃以上且90℃以下。在多段拉伸的情况下,优选第2段以后的拉伸温度在与第1段相同、或比第1段高的温度下实施。第1段和第2段以后的温度差优选为0℃以上且30℃以下,更优选为0℃以上且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以上且20℃以下,特别优选为2℃以上且17℃以下。
拉伸倍率为1.4倍以上。由此,能够提高第1成分及第2成分的结晶性,进而能够提高无纺布的柔软性及膨松性。拉伸倍率优选为1.4倍以上且3.8倍以下,更优选为1.5倍以上且3.5倍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6倍以上且3.2倍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7倍以上且2.9倍以下,特别优选为1.8倍以上且2.6倍以下。如果拉伸倍率为1.4倍以上,则在拉伸工序不会发生断丝,能够均匀地拉伸延长纺丝长丝。拉伸处理可以是1段拉伸,也可以是2段以上的多段拉伸。此外,多段拉伸的第2段以后也可以是以紧式状态进行热处理的紧式热定形、或以松弛状态进行热处理的松弛热定形。在紧式热定形时,可以为1.0倍以上且1.2倍以下,也可以为1.0倍以上且1.1倍以下。在松弛热定形时,可以为0.9倍以上且低于1.0倍,也可以为0.95倍以上且低于1.0倍。多段拉伸的第2段以后优选为紧式热定形。如果进行紧式热定形,则能够调整第1成分及第2成分的结晶性使其稳定,因此其后的二次成形时(例如,无纺成形)的加工性提高。此外,通过调整结晶性,使无纺布的手感良好,膨松性也提高。在多段拉伸时,拉伸倍率为将各段的拉伸倍率相乘所得的倍率。
拉伸工序中,拉伸倍率优选为最大拉伸倍率(Vmax)的60%以上且99%以下,更优选为65%以上且99%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上且99%以下。如果拉伸倍率为最大拉伸倍率的60%以上且99%以下,则能够一边抑制拉伸工序中的断丝,一边高度进行拉伸。
拉伸方法也可以是湿式拉伸法及干式拉伸法中的任一种。作为热介质,能够适宜使用空气、蒸气、水、甘油等油类等。在湿式拉伸法时,能够在液体中一边加热一边进行拉伸,例如也可以在热水或温水中进行拉伸。在干式拉伸法时,能够在高温气体中或用高温的金属辊等一边加热一边进行拉伸。优选在温水中实施拉伸。因为在复合纤维为芯鞘型复合纤维时,用温水实施容易产生芯成分和鞘成分的应变,容易使卷缩的峰弯曲。
本发明中,“最大拉伸倍率(Vmax)”是指按下述进行测定的倍率。采用芯鞘型复合喷丝头进行熔融纺丝,对所得到的纺丝长丝(未拉伸纤维束),在规定的温度的温水中进行湿式拉伸。此时,将送经上述未拉伸纤维束的辊的送经速度(V1)设定为10m/分钟,使卷取一侧的金属辊的卷取速度(V2)由10m/分钟缓慢增加。然后,将未拉伸纤维束断裂时的卷取一侧的金属辊的卷取速度作为最大拉伸速度,求出上述最大拉伸速度和送经未拉伸纤维束的辊的送经速度的比(V2/V1),将所得到的速度比作为最大拉伸倍率(Vmax)。
在进行1次拉伸处理的所谓1段拉伸时、以及用相同的拉伸方法将相同拉伸温度的拉伸处理分多次进行时,最大拉伸倍率能够按与该拉伸处理相同的方法、相同的温度进行测定。在进行多次拉伸处理的所谓多段拉伸进行纺丝长丝的拉伸、且拉伸温度因拉伸处理而不同时,按与以更高温的拉伸温度进行处理的拉伸处理相同的拉伸方法、拉伸温度来测定最大拉伸倍率。
在通过多次进行拉伸处理的所谓多段拉伸进行纺丝长丝的拉伸时,在无论哪段的拉伸处理中拉伸温度都相同、但拉伸方法不同时,用双方的方法测定最大拉伸倍率,将大的一方的最大拉伸倍率作为其制造条件中的最大拉伸倍率。
可根据需要对所得到的拉伸长丝附着规定量的纤维处理剂,进而根据需要用卷曲箱(卷缩赋予装置)实施机械卷缩。关于纤维处理剂,在用湿式抄纸法制造无纺布的情况下,能够容易使纤维分散在水等中。此外,对附着了纤维处理剂的纤维,从纤维表面施加外力(外力例如是通过卷曲箱赋予卷缩时施加的力),如果使纤维处理剂渗入纤维中,则进一步提高对水等的分散性。
通过对纤维处理剂赋予后(或没有赋予纤维处理剂但处于湿式状态)的拉伸长丝,以80℃以上且110℃以下的范围内的温度进行干燥处理几秒~约30分钟,使纤维干燥。干燥处理根据情况有时也可以省略。然后,将拉伸长丝切断,使纤维长度优选达到1mm以上且100mm以下,更优选达到2mm以上且70mm以下。
在复合纤维为芯鞘型复合纤维时,由于芯成分的聚L-乳酸与鞘成分的脂肪族聚酯相溶性较高而不易引起芯鞘剥离,能够得到高强度的热粘接无纺布。另外,鞘成分的脂肪族聚酯因与聚乳酸、聚L-乳酸以外的聚酯及纤维素的粘接也优异,而能够得到粘接点更强固的无纺布。
本发明的复合纤维例如能够用于纱、无纺布、编织物等纤维结构物。纤维结构物也可以含有5质量%以上的复合纤维,也可以含有10质量%以上的复合纤维。特别是,在作为无纺布使用时,优选含有5质量%以上的本发明的复合纤维,上述复合纤维的第2成分熔化,构成的纤维彼此热粘接,是优选的。上述无纺布也可以含有20质量%以上的上述复合纤维,也可以含有30质量%以上,也可以含有40质量%以上,也可以含有50质量%以上,也可以含有60质量%以上,也可以含有70质量%以上,也可以含有80质量%以上,也可以含有90质量%以上,也可以含有95质量%以上,也可以含有100质量%。在含有其它纤维的情况下,作为其它纤维,例如能够采用天然纤维、再生纤维及合成纤维。作为上述天然纤维,例如可列举棉、丝、羊毛、麻、纸浆及木棉等。作为上述再生纤维,可列举人造丝、铜氨纤维及波里诺西克等。作为上述合成纤维,可列举丙烯酸系纤维、聚酯系纤维、聚酰胺系纤维、聚烯烃系纤维及聚氨酯系纤维等。作为其它纤维,可根据用途从上述纤维中适宜选择1种或多种纤维。
作为构成本发明的无纺布的纤维网形态,可列举平行纤维网、半无规纤维网、无规纤维网、交叉铺置纤维网(crosslaid web)、十字交叉纤维网(crisscross web)、气流成网纤维网、湿式抄纸纤维网等。上述纤维网中,通过经由热处理使第2成分粘接而发挥效果。而且,上述纤维网也可以根据需要实施针刺处理或水流交织处理。作为热处理手段,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充分发挥本发明的复合纤维的功能即可,优选采用热风贯通式热处理机、热风上下吹喷式热处理机、红外线式热处理机等不太需要风压等的压力的热处理机。
从初期体积优异的观点出发,上述无纺布的2.96N/cm3载荷时的比容积优选为20cm3/g以上,更优选为30cm3/g以上且100cm3/g以下。从体积恢复性优异的观点出发,上述无纺布的19.6N/cm3载荷时的比容积优选为10cm3/g以上,更优选为15cm3/g以上且40cm3/g以下。
从膨松性及柔软性优异的观点出发,上述无纺布在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为大约20g/m2(具体地讲为20±3g/m2)时,机械方向(MD方向)的硬挺度优选为100mN·mm以下,更优选为15mN·mm以上且50mN·mm以下。在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为大约40g/m2(具体地讲为40±3g/m2)时,MD方向的硬挺度优选为250mN·mm以下,更优选为30mN·mm以上且200mN·mm以下。这里所谓机械方向,是指纤维取向的方向。从膨松性及柔软性优异的观点出发,上述无纺布在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为大约20g/m2(具体地讲为20±3g/m2)时,直角方向(CD方向)的硬挺度优选为30mN·mm以下,更优选为5mN·mm以上且20mN·mm以下。在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为大约40g/m2(具体地讲为40±3g/m2)时,CD方向的硬挺度优选为50mN·mm以下,更优选为15mN·mm以上且45mN·mm以下。
从耐水性及耐热性优异的观点出发,上述无纺布通过以下的耐水及耐热试验所测定的无纺布的拉伸强度的下降率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此外,也可以为0%以上。如果下降率在此范围内,则虽然具有生物分解性功能,可在通常加热的环境下及浸渗液体的环境下使用时,也可得到适度的强度。
[拉伸强度的下降率(耐水及耐热试验)]
将采用平行梳毛机制作的纤维网,采用热风贯通式热处理机在128℃进行10秒钟的热处理,制作了无纺布(单位面积重量:约40g/m2,具体地讲40±3g/m2),将该无纺布在45℃的离子交换水中浸渗7周。关于浸渗前和7周后的拉伸强度,按照JIS L 1913:2010 6.3,采用恒速紧式拉伸试验机,按试验片的宽度5cm、抓持间隔10cm、拉伸速度30±2cm/min的条件进行拉伸试验,测定切断时的载荷值。通过下述数式2,算出拉伸强度的下降率。
[数式2]
拉伸强度的下降率(%)=((浸渗前的载荷值-7周后的载荷值)/浸渗前的载荷值)×100
本发明的无纺布能够作为垫衬材料的至少一部分使用。所谓上述垫衬材料,可列举家庭用的椅子、车辆用座椅等内装材、尿布及生理用卫生巾等卫生材料、过滤器、化妆用粉扑等化妆用材料、乳罩衬垫等成形体等。
实施例
以下,采用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下述的实施例。
[评价方法]
(1)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基于JIS K 7121:1987,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日立Hightech公司制造),按以下条件进行。
将成为试样的纤维的样品量规定为3.0mg,在称量后,将其填充在试样托座上。接着,以5℃/分钟的速度将填充在试样托座中的纤维从常温(23±2℃)升温到250℃(第1次升温过程),进行第一次的熔融时的DSC测定。在到达250℃后,保持10分钟,从250℃到40℃以1℃/分钟的速度降温(降温过程),使熔融的试样凝固。此时,测定降温时的DSC。在第1次升温工序及降温工序结束后,不从DSC测定机器中取出试样,在40℃下保持10分钟后,从40℃以5℃/分钟的速度再次升温到250℃(第2次升温过程),进行第二次的熔融时的DSC测定。
(2)纤维物性:按照JIS L 1015:2021,测定单纤维纤度、单纤维强度、伸度及杨氏模量。
(3)卷缩率:按照JIS L 1015:2021进行测定。
(4)单位面积重量:基于JIS L 1913:2010 6.2测定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
(5)比容积:采用厚度测定机(商品名“THICKNESS GAUGE”,型号“CR-60A”,大荣科学精器制作所株式会社制造),以加载2.96N/cm3或19.6N/cm3的载荷的状态测定无纺布的厚度,从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和厚度算出。
(6)硬挺度:按照JIS L 1913:2010的41.5°悬臂法进行测定。
(7)拉伸强度的下降率(耐水及耐热试验):采用平行梳毛机制作纤维网,采用热风贯通式热处理机对该纤维网在128℃进行10秒钟热处理,制作了无纺布(单位面积重量:大约40g/m2,具体地讲40±3g/m2),将该无纺布在45℃的离子交换水中浸渗7周。关于浸渗前和7周后的拉伸强度,按照JIS L 1913:2010 6.3,采用恒速紧式拉伸试验机,按试验片的宽度5cm、抓持间隔10cm、拉伸速度30±2cm/min的条件进行拉伸试验,测定切断时的载荷值。通过下述数式2算出拉伸强度的下降率。
[数式2]
拉伸强度的下降率(%)=((浸渗前的载荷值-7周后的载荷值)/浸渗前的载荷值)×100
(实施例1~18、比较例1~2)
表1~4中示出具体的条件。
(1)树脂
(Ⅰ)聚L-乳酸(以下也记述为PLA)
A:L-130,光学纯度99%以上,熔点175℃,Total-Corbion公司制造
B:Ingeo3251D,光学纯度98.5%,熔点155~170℃,Nature Works公司制造
(Ⅱ)脂肪族聚酯
C:聚琥珀酸丁二醇酯(以下也记述为PBS),FZ71 PM,熔点115℃,PTT MCC Biochem公司制造
(Ⅲ)核剂(添加在鞘成分中,表中核剂的配合量为鞘成分中的配合量)
D:滑石(日本滑石公司制造,商品名“MicroAceP-S”)
E:硬脂酸钙(日油公司制造,商品名“硬脂酸钙S”)
(2)芯成分、鞘成分的树脂
芯成分:表1~4
鞘成分:C
(3)牵引速度:926m/分钟(只有比较例1为410m/分钟)
(4)截面:同心圆
(5)拉伸方法:湿式(温水)、二段拉伸
(6)油剂浓度:5质量%
(7)干燥温度:85℃
(8)切断长度:51mm(实施例1~14、实施例16~18、比较例1~2),5mm(实施例15)
(9)关于无纺布,通过采用平行梳毛机制作纤维网,采用热风贯通式热处理机对该纤维网进行加热来制作。在实施例1~10、比较例1、实施例13~18中,在128℃进行10秒钟的热处理,在实施例11、12及比较例2中,在115℃进行100秒钟的热处理。
在实施例及比较例中,用上述的评价方法评价了复合纤维及无纺布,下述表1~5中示出其结果。在下述表1~5中,PBS结晶化热量的栏中的“-(负)”是指结晶化。
表1
/>
表2
表3
表4
表5
实施例2 实施例13 实施例14
无纺布单位面积重量(g/m2) 41.2 39.9 40.8
拉伸强度的下降率(%) 43.2 25.4 18.4
图1及2中示出了实施例8的复合纤维的DSC曲线。实施例8的复合纤维含有硬脂酸钙。
由上述表1~4可知,实施例的复合纤维在DSC曲线中,降温过程中的第2成分的结晶化温度为78℃以上,且第2次升温过程中的第2成分的单位质量的熔融热量为73.5mJ/mg以下。
而且,采用该复合纤维所得到的单位面积重量为大约40g/m2的实施例1~5、11~18的无纺布,MD硬挺度为250mN·mm以下,柔软性及膨松性优异。此外,单位面积重量为大约20g/m2的实施例6~10的无纺布,MD硬挺度为100mN·mm以下,柔软性及膨松性优异。
此外,实施例的无纺布在2.96N/cm3载荷时的比容积为20cm3/g以上,初期体积较高,19.6N/cm3g载荷时的比容积为10cm3/g以上,体积维持性也良好。
比较例1的复合纤维在DSC曲线中,第2次升温过程中的第2成分的单位质量的熔融热量超过了73.5mJ/mg,该复合纤维的梳毛机通过性差,未能得到无纺布。
比较例2中,在复合纤维的DSC曲线中,降温过程中的第2成分(PBS)的结晶化温度低于78.0℃,因进行结晶化的温度低而需要纺丝牵伸,成为取向性高的未拉伸丝。因此,拉伸性降低,纤维中没有得到充分的结晶,因此,与无纺布制作时的热处理条件同样的实施例11及12相比,存在无纺布的手感变硬的倾向。
从上述表5可知,分别采用100质量%的实施例2、13及14的纤维制作的无纺布在耐水耐热试验后的无纺布的拉伸强度的下降率为50%以下,可以说具有耐水耐热性。特别是,当在第2成分中作为核剂配合了硬脂酸钙的情况下,示出优异的耐水耐热性。因此,通过在第2成分中添加核剂,可控制生物分解性,进而通过采用脂肪酸金属盐,可调整结晶性,因此有助于提高耐水性及耐热性。
本发明至少包含下述实施方式。
[1]一种复合纤维,其包含:
第1成分,其含有光学纯度为95%以上的聚L-乳酸,
第2成分,其含有由二醇和二羧酸形成的脂肪族聚酯,
所述第2成分占纤维表面的50%以上,
所述复合纤维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而得到的DSC曲线中,降温过程中的第2成分的结晶化温度为78.0℃以上,且第2次升温过程中的第2成分的单位质量的熔融热量为73.5mJ/mg以下。
[2]根据[1]所述的复合纤维,其中,所述复合纤维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而得到的DSC曲线中,第1次升温过程中的第2成分的单位质量的熔融热量为68.0mJ/mg以下。
[3]根据[1]或[2]所述的复合纤维,其中,所述复合纤维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而得到的DSC曲线中,降温过程中的第2成分的单位质量的结晶化热量为59.5mJ/mg以下。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纤维,其中,所述复合纤维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而得到的DSC曲线中,第1次升温过程中的第1成分的峰高度与半峰宽的比为11.0以下。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纤维,其中,所述复合纤维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而得到的DSC曲线中,第1次升温过程中的第1成分的单位质量的熔融热量为30.0mJ/mg以上。
[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纤维,其中,所述脂肪族聚酯是聚琥珀酸丁二醇酯及/或聚琥珀酸丁二醇酯的共聚物。
[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纤维,其中,所述第2成分含有核剂。
[8]根据[7]所述的复合纤维,其中,所述第2成分中,相对于所述脂肪族聚酯100质量份,含有0.01质量份以上且20质量份以下的所述核剂。
[9]根据[7]所述的复合纤维,其中,所述核剂为脂肪酸金属盐。
[10]根据[9]所述的复合纤维,其中,所述第2成分中,相对于所述脂肪族聚酯100质量份,含有0.01质量份以上且5.0质量份以下的所述脂肪酸金属盐。
[11]一种复合纤维的制造方法,是[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纤维的制造方法,其中,具备以下工序:
准备第1成分和第2成分的工序,所述第1成分以70质量%以上含有光学纯度为95%以上的聚L-乳酸,所述第2成分以70质量%以上含有由二醇和二羧酸形成的脂肪族聚酯,
通过对所述第1成分及所述第2成分进行熔融纺丝,制造纺丝长丝的工序,和
通过拉伸所述纺丝长丝,得到所述第2成分占纤维表面的50%以上的复合纤维的工序;
在制造所述纺丝长丝的工序中,在比所述第2成分低的温度下对所述第1成分进行熔融纺丝,
在所述拉伸工序中,拉伸温度为55℃以上且90℃以下,拉伸倍率为1.4倍以上。
[12]一种纤维结构物,其含有5质量%以上的[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纤维。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复合纤维适合用于膨松性及柔软性优异的无纺布,采用该复合纤维的无纺布例如可用于尿布、餐巾制品等卫生材料、过滤器、擦拭器、农业用物资、食品包装材料、垃圾袋、汽车用物资等。

Claims (12)

1.一种复合纤维,包含:
第1成分,其含有光学纯度为95%以上的聚L-乳酸,
第2成分,其含有由二醇和二羧酸形成的脂肪族聚酯,
所述第2成分占纤维表面的50%以上,
所述复合纤维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而得到的DSC曲线中,降温过程中的第2成分的结晶化温度为78.0℃以上,且第2次升温过程中的第2成分的单位质量的熔融热量为73.5mJ/mg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纤维,其中,所述复合纤维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而得到的DSC曲线中,第1次升温过程中的第2成分的单位质量的熔融热量为68.0mJ/mg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纤维,其中,所述复合纤维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而得到的DSC曲线中,降温过程中的第2成分的单位质量的结晶化热量为59.5mJ/mg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纤维,其中,所述复合纤维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而得到的DSC曲线中,第1次升温过程中的第1成分的峰高度与半峰宽的比为11.0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纤维,其中,所述复合纤维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而得到的DSC曲线中,第1次升温过程中的第1成分的单位质量的熔融热量为30.0mJ/mg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纤维,其中,所述脂肪族聚酯是聚琥珀酸丁二醇酯及/或聚琥珀酸丁二醇酯的共聚物。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纤维,其中,所述第2成分含有核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纤维,其中,所述第2成分中,相对于所述脂肪族聚酯100质量份,含有0.01质量份以上且20质量份以下的所述核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纤维,其中,所述核剂为脂肪酸金属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纤维,其中,所述第2成分中,相对于所述脂肪族聚酯100质量份,含有0.01质量份以上且5.0质量份以下的所述脂肪酸金属盐。
11.一种复合纤维的制造方法,是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纤维的制造方法,其中,具备以下工序:
准备第1成分和第2成分的工序,所述第1成分以70质量%以上含有光学纯度为95%以上的聚L-乳酸,所述第2成分以70质量%以上含有由二醇和二羧酸形成的脂肪族聚酯,
通过对所述第1成分及所述第2成分进行熔融纺丝,制造纺丝长丝的工序,和
通过拉伸所述纺丝长丝,得到所述第2成分占纤维表面的50%以上的复合纤维的工序;
在制造所述纺丝长丝的工序中,在比所述第2成分低的温度下对所述第1成分进行熔融纺丝,
在所述拉伸工序中,拉伸温度为55℃以上且90℃以下,拉伸倍率为1.4倍以上。
12.一种纤维结构物,其含有5质量%以上的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纤维。
CN202280016852.2A 2021-02-26 2022-02-25 复合纤维、其制造方法、及含有其的纤维结构物 Pending CN11708342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30593 2021-02-26
JP2021-030593 2021-02-26
PCT/JP2022/008018 WO2022181788A1 (ja) 2021-02-26 2022-02-25 複合繊維、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含む繊維構造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83423A true CN117083423A (zh) 2023-11-17

Family

ID=83047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16852.2A Pending CN117083423A (zh) 2021-02-26 2022-02-25 复合纤维、其制造方法、及含有其的纤维结构物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299806A1 (zh)
JP (1) JPWO2022181788A1 (zh)
CN (1) CN117083423A (zh)
WO (1) WO202218178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78929B2 (ja) 2004-10-15 2010-11-10 日本エステル株式会社 ポリ乳酸系複合バインダー繊維
JP4650206B2 (ja) 2005-10-25 2011-03-16 チッソ株式会社 生分解性複合繊維、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繊維構造物と吸収性物品
JP5199537B2 (ja) 2005-11-02 2013-05-15 ダイワボウ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ポリ乳酸系複合繊維及びこれを用いた不織布とクッション材
US7972692B2 (en) * 2005-12-15 2011-07-05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Biodegradable multicomponent fibers
CN102560709B (zh) * 2012-01-04 2015-09-23 江苏省纺织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可降解热粘合双组份复合长丝纤维的生产方法
JP6084398B2 (ja) 2012-08-17 2017-02-22 日本エステル株式会社 芯鞘型複合繊維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81788A1 (ja) 2022-09-01
JPWO2022181788A1 (zh) 2022-09-01
EP4299806A1 (en) 2024-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977912B1 (en) Degradable polymer fibers; preparation; product; and methods of use
US6770356B2 (en) Fibers and webs capable of high speed solid state deformation
US20090227166A1 (en) Thermal-adhesive bicomponent fib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it
JPH06207323A (ja) 生分解性潜在捲縮性複合長繊維及びその不織布
JP2004509238A (ja) ポリ(トリメ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4チャネル断面ステープルファイバ
TWI776814B (zh) 熱熔接性複合纖維和使用其的不織布、製品
JP2003171536A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JP3892748B2 (ja) 短繊維不織布
CN117083423A (zh) 复合纤维、其制造方法、及含有其的纤维结构物
JPH08260320A (ja) 生分解性複合短繊維からなる不織布
JP4487973B2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JP2003166127A (ja) ポリエステル熱接着性複合繊維とその製造方法
JP4076369B2 (ja) ポリエステル系熱接着性中空複合短繊維及び不織布
EP4278032A1 (en) Biologically degradable multi-component polymer fibres
WO2024043348A1 (ja) 複合繊維、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含む繊維構造物
JP3663678B2 (ja) 生分解性繊維及びこれを用いた不織布
JP2003041433A (ja) 高温力学特性に優れたポリ乳酸繊維
JPH11217731A (ja) 熱接着性複合繊維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12458559B (zh) 热粘接性复合纤维及使用热粘接性复合纤维的无纺布
JPH07119011A (ja) ポリエステル系耐熱不織布および製造方法
JPH09279449A (ja) 積層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215662A (ja) 不織布用短繊維及び短繊維不織布
JP2001115340A (ja) ポリエステル系熱接着性複合短繊維及び不織布
JP2019210569A (ja) 不織布
JP2009209499A (ja) 低熱収縮性捲縮ポリエチレンナフタレート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