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63023A - 空调控制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控制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63023A
CN117063023A CN202280023788.0A CN202280023788A CN117063023A CN 117063023 A CN117063023 A CN 117063023A CN 202280023788 A CN202280023788 A CN 202280023788A CN 117063023 A CN117063023 A CN 1170630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oor
indoor unit
air
control devic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2378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辻良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0630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630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6Improving electric energy efficiency or sa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50Loa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54Heating and cooling, simultaneously or alternatively

Abstract

仅调节制冷剂的循环量会导致热空气在上方积存而冷空气在下方积存,因此,存在无法充分改善空间内温度分布不均的问题。空调控制装置(10)控制多个室内机(20a~20d)。空调控制装置(10)在多个室内机(20a~20d)中,将指定的室内机(20a~20c)作为一个组(GP1)。空调控制装置(10)在属于组(GP1)的室内机(20a~20c)各自处理的热负载中产生一定水平以上的差异的情况下,使属于组(GP1)的第一室内机进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并使属于组(GP1)的第二室内机进行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

Description

空调控制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空调控制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05-312378)所示,以改善空间内温度分布不均为目的,在各室内机相互间的制冷剂的分配比中存在极端的差异时,存在将制冷剂的循环量控制为在各室内机相互间相同的技术。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专利文献1那样,仅调节制冷剂的循环量会导致热空气在上方积存而冷空气在下方积存,因此,存在无法充分改善空间内温度分布不均的问题。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第一观点的空调控制装置控制多个室内机。空调控制装置在多个室内机中,将指定的室内机作为一个室内机组。空调控制装置在属于室内机组的室内机各自处理的热负载中产生一定水平以上的差异的情况下,使属于室内机组的第一室内机进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并使属于室内机组的第二室内机进行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
第一观点的空调控制装置,在属于室内机组的室内机分别处理的热负载中产生一定水平以上的差异的情况下,使第二室内机进行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其结果是,空调控制装置通过搅拌空间内的空气,能够改善空间内的温度分布不均。
第二观点的空调控制装置是在第一观点的空调控制装置的基础上,基于属于室内机组的室内机各自的设定温度与室温的温度差,使第一室内机进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并使第二室内机进行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
第二观点的空调控制装置通过基于各个室内机的设定温度与室温的温度差,能够简单地掌握各个室内机处理的热负载并使第二室内机进行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
第三观点的空调控制装置是在第一观点或第二观点中任一空调控制装置的基础上,与第一室内机相比,第二室内机所处理的热负载小。
第三观点的空调控制装置通过这样的结构,使热负载大的室内机继续运转,并通过利用处理的热负载小的室内机来搅拌空间内的空气,能够改善空间内的温度分布不均。
第四观点的空调控制装置是在第一观点至第三观点中任一空调控制装置的基础上,具有根据设定温度,使室内机的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自动停止的功能。空调控制装置将自动停止的室内机作为第二室内机。
第四观点的空调控制装置通过这样的结构,利用自动地使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停止的功能,能够使第二室内机进行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
第五观点的空调控制装置是在第一观点至第四观点中任一空调控制装置的基础上,属于室内机组的室内机与室外机一起形成冷冻循环。空调控制装置中,各个室内机根据与其相连的室外机所要求的冷凝温度或蒸发温度,使第一室内机进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并使第二室内机进行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
第五观点的空调控制装置,通过各个室内机根据室外机所要求的冷凝温度或蒸发温度,能够精度良好地掌握各个室内机处理的热负载并使第二室内机进行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
第六观点的空调控制装置是在第一观点至第五观点中任一空调控制装置的基础上,与使第二室内机进行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前的运转时相比提高风量,从而使第二室内机进行该送风运转或该换气运转。
第六观点的空调控制装置通过这样的结构来进一步搅拌空间内的空气,从而能够进一步改善空间内的温度分布不均。
第七观点的空调控制装置是在第一观点至第六观点中任一空调控制装置的基础上,基于第二室内机的设定温度与室温的温度差,或者,基于该第二室内机以外的且属于室内机组的室内机处理的热负载,将该第二室内机进行的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切换到进行该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前的运转。
第七观点的空调控制装置,通过这样的结构,在空间内的温度分布不均被改善后,能够使第二室内机返回进行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前的运转。
第八观点的空调控制装置是在第一观点至第七观点的任一空调控制装置的基础上,为减小室内机组的总消耗电力,进行用于确定第一室内机以及第二室内机的学习。
第八观点的空调控制装置,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改善空间内的温度分布不均,且能够减小室内机组的总消耗电力。
第九观点的空调控制装置是在第一观点至第八观点的任一空调控制装置的基础上,学习属于室内机组的室内机的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的开始时刻,并在预测的开始时刻之前自动地开始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
第九观点的空调控制装置通过在预测的开始时刻之前自动地开始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能够事先处理热负载。
第十观点的空调控制装置是在第一观点至第九观点中任一空调控制装置的基础上,包括人体检测部。人体检测部检测空间内的人体。空调控制装置在空间内没有人体的情况下,使属于室内机组的至少一台的室内机对空间内的空气进行循环。
第十观点的空调控制装置通过这样的结构,在空间内没有人体的期间,使空间内的空气循环,从而能够改善空间内的温度分布不均。
第十一观点的空调系统包括第一观点至第十观点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和多个室内机。
附图说明
图1是空调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制冷剂系统的制冷剂回路的图。
图3是换气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4是表示室内机与换气装置的配置的图。
图5a是空调系统的控制框图。
图5b是空调系统的控制框图。
图6是用于对热负载调节功能的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整体结构
空调系统1构成蒸汽压缩式冷冻循环,进行对象空间SP(空间)的空气调节。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系统1是所谓的大楼用多联式空调系统。图1是空调系统1的概略结构图。如图1所示,空调系统1主要包括空调控制装置10和多个室内机20a~20d。空调系统1具有室外机30a、30b和换气装置40。室内机20a~20d、室外机30a、30b和换气装置40设置于对象空间SP。
室外机30a、30b与空调控制装置10通过通信线80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室外机30a与室内机20a、20b以及换气装置40通过通信线80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室外机30b与室内机20c、20d通过通信线80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
室外机30a与室内机20a、20b构成制冷剂系统RS1。室外机30b与室内机20c、20d构成制冷剂系统RS2。图2是表示制冷剂系统RS1的制冷剂回路50的图。如图2所示,室外机30a与室内机20a、20b通过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51以及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52连接,从而构成制冷剂回路50。
本实施方式中,室内机20a~20d进行制冷运转、制热运转、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制冷运转是将对象空间SP的空气冷却的运转。制热运转是对对象空间SP的空气进行加热的运转。送风运转是使对象空间SP的空气搅拌或循环的运转。换气运转是利用换气装置40,从对象空间SP取出室内空气RA并将室外空气OA吸入对象空间SP的运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机20a通过供气管道72和换气装置40连接。室内机20a通过与换气装置40连动,能够进行换气运转。
(2)详细结构
以下,对空调系统1具有的空调控制装置10、室内机20a、20b、室外机30a以及换气装置40进行详细说明。由于除了换气装置40的有无以外,对室内机20c、20d以及室外机30b的说明与对室内机20a、20b以及室外机30a的说明基本相同,因此,只要没有特殊需求,省略对室内机20c、20d以及室外机30b的说明。
(2-1)室内机
室内机20a、20b设置于建筑物室内等的对象空间SP。本实施方式中,室内机20a、20b是设置于天花板的天花板埋入型的单元。如图2所示,室内机20a、20b主要具有室内热交换器21a、21b、室内风扇22a、22b、室内膨胀阀23a、23b、室内控制部29a、29b、液体侧温度传感器61a、61b、气体侧温度传感器62a、62b、室内温度传感器63a、63b和人体检测传感器64a、64b。此外,如图2所示,室内机20a、20b具有连接室内热交换器21a、21b的液体侧端与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51的液体制冷剂配管53a、53b和连接室内热交换器21a、21b的气体侧端与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52的气体制冷剂配管53c、53d。
(2-1-1)室内热交换器
室内热交换器21a、21b的结构没有限定,例如是由传热管(省略图示)和多个翅片(省略图示)构成的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式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21a、21b在室内热交换器21a、21b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对象空间SP的室内空气RA之间进行热交换。
室内热交换器21a、21b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起作用。室内热交换器21a、21b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冷凝器起作用。
(2-1-2)室内风扇
室内风扇22a、22b将室内空气RA吸入至室内机20a、20b内并供给至室内热交换器21a、21b,并将在室内热交换器21a、21b中与制冷剂进行过热交换后的室内空气RA供给至对象空间SP。室内风扇22a、22b例如是涡轮风扇或西洛克风扇等离心风扇。室内风扇22a、22b由室内风扇马达22am、22bm驱动。室内风扇马达22am、22bm的转速能由逆变器控制。
(2-1-3)室内膨胀阀
室内膨胀阀23a、23b是用于调节流动于液体制冷器配管53a、53b的制冷剂的压力和流量的机构。室内膨胀阀23a、23b设于液体制冷剂配管53a、53b。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膨胀啊23a、23b是能进行开度调节的电子膨胀阀。
(2-1-4)传感器
液体侧温度传感器61a、61b对流动于液体制冷剂配管53a、63b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测量。液体侧温度传感器61a、61b设于液体制冷剂配管53a、53b。
气体侧温度传感器62a、62b对流动于气体制冷剂配管53c、53d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测量。气体侧温度传感器62a、62b设于气体制冷剂配管53c、53d。
室内温度传感器63a、63b对对象空间SP的室内空气RA的温度进行测量。室内温度传感器63a、63b设于室内机20a、20b的室内空气RA的吸入口附近。
液体侧温度传感器61a、61b、气体侧温度传感器62a、62b以及室内温度传感器63a、63b例如是热敏电阻。
人体检测传感器64a、64b对对象空间SP的人体进行检测。人体检测传感器64a、64b设于室内机20a、20b的正面。人体检测传感器64a、64b例如是人体检测摄像头或红外线传感器。
(2-1-5)室内控制部
室内控制部29a、29b对构成室内机20a、20b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
室内控制部29a、29b与包括室内膨胀阀23a、23b以及室内风扇马达22am、22bm在内的、室内机20a、20b所具有的各种设备电连接。此外,室内控制部29a、29b与包括液体侧温度传感器61a、61b、气体侧温度传感器62a、62b、室内温度传感器63a、63b以及人体检测传感器64a、64b在内的、室内机20a、20b中设有的各种传感器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
室内控制部29a、29b具有控制运算装置以及存储装置。控制运算装置是CPU、GPU等处理器。存储装置是RAM、ROM以及闪存等存储介质。控制运算装置对存储装置中存储的程序进行读取,再按照程序进行规定的运算处理,从而对构成室内机20a、20b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此外,控制运算装置能够按照程序将运算结果写入存储装置,并且能够读取存储于存储装置的信息。此外,室内控制部29a、29b具有计时器。
室内控制部29a、29b构成为能够接收从操作用遥控器(省略图示)发出的各种信号。各种信号中,例如包括有对运转的开始以及停止进行指示的信号和与各种设定相关的信号。与各种设定相关的信号中,例如包括有与设定温度和设定湿度相关的信号。此外,通过通信线80,室内控制部29a、29b在与室外机30a的室外控制部39a、换气装置40的换气控制部49以及空调控制装置10的控制部13之间,进行控制信号、测量信号、与各种设定相关的信号等的交换。
室内控制部29a、29b、室外控制部39a和换气控制部49协作而作为控制器C1起作用。关于控制器C1的功能,在后文中描述。
(2-2)室外机
室外机30a是设置在设有制冷剂系统RS1的建筑物的屋顶等上的单元。如图2所示,室外机30a主要具有压缩机31a、流向切换机构32a、室外热交换器33a、室外膨胀阀34a、储罐35a、室外风扇36a、液体侧截止阀37a、气体侧截止阀38a、室外控制部39a、吸入压力传感器65a、排出压力传感器66a、热交换温度传感器67a和室外温度传感器68a。此外,室外机30a具有吸入管54a、排出管54b、第一气体制冷剂管54c、液体制冷剂管54d和第二气体制冷剂管54e。
吸入管54a将流向切换机构32a与压缩机31a的吸入侧连接。吸入管54a中设有储罐35a。排出管54b将压缩机31a的排出侧与流向切换机构32a连接。第一气体制冷剂管54c将流向切换机构32a与室外热交换器33a的气体侧连接。液体制冷剂管54d将室外热交换器33a的液体侧与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51连接。在液体制冷剂管54d中设有室外膨胀阀34a。在液体制冷剂管54d与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51的连接部设有液体侧截止阀37a。第二气体制冷剂管54e将流向切换机构32a与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52连接。在第二气体制冷剂管54e与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52的连接部设有气体侧截止阀38a。
(2-2-1)压缩机
如图2所示,压缩机31a是将冷冻循环中的低压制冷剂从吸入管54a吸入并通过压缩机构(未图示)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并且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向排出管54b排出的设备。
压缩机31a的类型没有限定,例如是旋转式或涡轮式等的容积压缩机。压缩机31a的压缩机构(未图示)由压缩机马达31am驱动。压缩机马达31am的转速能够通过逆变器控制。
(2-2-2)流向切换机构
流向切换机构32a是通过切换制冷剂的流向,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第一状态与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第二状态之间对室外热交换器33a的状态进行变更的机构。另外,流向切换机构32a将室外热交换器33a的状态设为第一状态时,室内热交换器21a、21b作为冷凝器起作用。另一方面,流向切换机构32a将室外热交换器33a的状态设为第二状态时,室内热交换器21a、21b作为蒸发器起作用。
如图2所示,流向切换机构32a是在第一流向A与第二流向B之间,对从压缩机31a排出的制冷剂的流向进行切换的机构。流向切换机构32a将制冷剂的流向切换至第一流向A时,室外热交换器33a的状态为第一状态。流向切换机构32a将制冷剂的流向切换至第二流向B时,室外热交换器33a的状态为第二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流路切换机构32a是四通换向阀。
制热运转时,从压缩机31a排出的制冷剂的流向,通过流向切换机构32a切换至第一流向A。流向切换机构32a将制冷剂的流向设定为第一流向A时,如图2的流向切换机构32a内的虚线所示,使吸入管54a与第一气体制冷剂管54c连通并使排出管54b与第二气体制冷剂管54e连通。在制冷剂沿第一流向A流动时,从压缩机31a排出的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50内依次流经室内热交换器21a、21b、室内膨胀阀23a、23b、室外膨胀阀34a、室外热交换器33a,返回至压缩机31a。
制冷运转时,从压缩机31a排出的制冷剂的流向,通过流向切换机构32a切换至第二流向B。流向切换机构32a将制冷剂的流向设定为第二流向B时,如图2的流向切换机构32a内的实线所示,使吸入管54a与第二气体制冷剂管54e连通并使排出管54b与第一气体制冷剂管54c连通。在制冷剂沿第二流向B流动时,从压缩机31a排出的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50内依次流经室外热交换器33a、室外膨胀阀34a、室内膨胀阀23a、23b、室内热交换器21a、21b,返回至压缩机31a。
(2-2-3)室外热交换器
在室外热交换器33a中,进行在流动于室外热交换器33a的制冷剂与室外空气OA之间的热交换。室外热交换器33a的结构没有限定,例如是由传热管(省略图示)和多个翅片(省略图示)构成的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式热交换器。
室外热交换器33a在制热运转时作为蒸发器起作用,而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冷凝器起作用。
(2-2-4)室外膨胀阀
室外膨胀阀34a是用于对流动于液体制冷剂管54d的制冷剂的压力和流量进行调节的机构。如图2所示,室外膨胀阀34a设于液体制冷剂管54d。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膨胀阀34a是开度能够调节的电子膨胀阀。
(2-2-5)储罐
储罐35a是具有将流入的制冷剂分离成气体制冷剂和液体制冷剂的气液分离功能的容器。如图2所示,储罐35a设于吸入管54a。流入储罐35a的制冷剂被分离成气体制冷剂和液体制冷剂,在上部空间聚集的气体制冷剂流入至压缩机31a。
(2-2-6)室外风扇
室外风扇36a是将室外空气OA吸入至室内机30a内并供给至室外热交换器33a,再将在室外热交换器33a中与制冷剂进行过热交换的室外空气OA排出至室外机30a外的风扇。
室外风扇36a例如是螺旋桨风扇等轴流风扇。室外风扇36a由室外风扇马达36am驱动。室外风扇马达36am的转速能够通过逆变器控制。
(2-2-7)液体侧截止阀以及气体侧截止阀
如图2所示,液体侧截止阀37a是设于液体制冷剂管54d与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51的连接部的阀。气体侧截止阀38a是设于第二气体制冷剂管54e与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52的连接部的阀。液体侧截止阀37a以及气体侧截止阀38a例如是手动操作的阀。
(2-2-8)传感器
吸入压力传感器65a是对吸入压力进行测量的传感器。吸入压力传感器65a设于吸入管54a。吸入压力是冷冻循环的低压的值。
排出压力传感器66a是对排出压力进行测量的传感器。排出压力传感器66a设于排出管54b。排出压力是冷冻循环的高压的值。
热交换温度传感器67a对在室外热交换器33a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测量。热交换温度传感器67a设于室外热交换器33a。热交换温度传感器67a在制冷运转时对与冷凝温度对应的制冷剂温度进行测量,而在制热运转时对与蒸发温度对应的制冷剂温度进行测量。
室外温度传感器68a对对象空间SP外的室外空气OA的温度进行测量。室外温度传感器68a设于室外机30a的室外空气OA的吸入口附近。
(2-2-9)室外控制部
室外控制部39a对构成室外机30a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
室外控制部39a与包括压缩机马达31am、流向切换机构32a、室外膨胀阀34a以及室外风扇马达36am在内的、室外机30a所具有的各种设备电连接。此外,室外控制部39a与包括吸入压力传感器65a、排出压力传感器66a、热交换温度传感器67a以及室外温度传感器68a在内的、室外机30a中所设有的各种传感器以能够进行通信的方式连接。
室外控制部39a具有控制运算装置以及存储装置。控制运算装置是CPU、GPU等处理器。存储装置是RAM、ROM以及闪存等存储介质。控制运算装置对存储装置中存储的程序进行读取,再按照程序进行规定的运算处理,从而对构成室外机30a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此外,控制运算装置能够按照程序将运算结果写入存储装置,并且能够按照程序读取存储于存储装置的信息。此外,室外控制部39a具有计时器。
通过通信线80,室外控制部39a在与室内机20a、20b的室内控制部29a、29b、换气装置40的换气控制部49以及空调控制装置10的控制部13之间,进行控制信号、测量信号、与各种设定相关的信号等的交换。
室外控制部39a、室内控制部29a、29b和换气控制部49协作而作为控制器C1起作用。关于控制器C1的功能,在后文中描述。
(2-3)换气装置
换气装置40与室内机20a连动来进行对象空间SP的换气。换言之,室内机20a通过与换气装置40连动,能够进行换气运转。在本实施方式中,换气装置40设于对象空间SP的天花板背侧90。
图3是换气装置40的概略结构图。图4是表示室内机20a与换气装置40的配置的图。如图3所示,换气装置40主要具有吸入管道71、供气管道72、取出管道73、排气管道74、装置本体41和换气控制部49。
吸入管道71与用于将室外空气OA吸入至对象空间SP的吸入口连接。如图4所示,供气管道72与兼作为用于将室外空气OA作为供给空气SA供给至对象空间SP的供气口的室内机20a连接。取出管道73与用于将室内空气RA从对象空间SP取出的取出口连接。排气管道74与用于将室内空气RA作为排出空气EA排出至室外的排出口连接。装置本体41与吸入管道71、供气管道72、取出管道73以及排气管道74连接。
装置本体41中,设有换气热交换器42,且形成为互相划界的两个通风路43、44横穿换气热交换器42。此处,换气热交换器42是在两个空气流(这里是室内空气RA和室外空气OA)之间对显热和潜热同时进行热交换的全热交换器,并设置为跨越通风路43、44。一个通风路43中,其一端与吸入管道71连接,且另一端与供气管道72连接,构成用于使空气从室外通过室内机20a流向对象空间SP的供气路。另一个通风路44中,其一端与取出管道73连接,且另一端与排气管道74连接,构成用于使空气从对象空间SP流向室外的排气路。此外,在通风路43中,为生成从室外通过室内机20a流向对象空间SP的空气流,设有通过供气风扇马达45m驱动的供气风扇45,而在通风路44中,为生成从对象空间SP流向室外的空气流,设有通过排气风扇马达46m驱动的排气风扇46。供气风扇45以及排气风扇46相对于空气流配置于换气热交换器42的下游侧。
换气控制部49对构成换气装置40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
换气控制部49与包括供气风扇马达45m以及排气风扇马达46m在内的、换气装置40所具有的各种设备电连接。
换气控制部49具有控制运算装置以及存储装置。控制运算装置是CPU、GPU等处理器。存储装置是RAM、ROM以及闪存等存储介质。控制运算装置对存储装置中存储的程序进行读取,再按照程序进行规定的运算处理,从而对构成换气装置40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此外,控制运算装置能够按照程序将运算结果写入存储装置,并且能够按照程序读取存储于存储装置的信息。此外,换气控制部49具有计时器。
通过通信线80,换气控制部49在与室内机20a、20b的室内控制部29a、29b、室外机30a的室外控制部39a以及空调控制装置10的控制部13之间,进行控制信号、测量信号、与各种设定相关的信号等的交换。
换气控制部49、室内控制部29a、29b和室外控制部39a协作而作为控制器C1起作用。关于控制器C1的功能,在后文中描述。
(2-4)控制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机20a、20b的室内控制部29a、29b、室外机30a的室外控制部39a和换气装置40的换气控制部49的协作,作为对制冷剂系统RS1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器C1起作用。
图5a以及图5b是空调系统1的控制框图。如图5a所示,控制器C1与液体侧温度传感器61a、61b、气体侧温度传感器62a、62b、室内温度传感器63a、63b、人体检测传感器64a、64b、吸入压力传感器65a、排出压力传感器66a、热交换温度传感器67a以及室外温度传感器68a以能够进行通信的方式连接。控制器C1接收各种传感器发出的测量信号。控制器C1与室内膨胀阀23a、23b、室内风扇马达22am、22bm、压缩机马达31am、流向切换机构32a、室外膨胀阀34a、室外风扇马达36am、供气风扇马达45m以及排气风扇马达46m电连接。控制器C1根据制冷剂系统RS1的操作用遥控器发出的控制信号、空调控制装置10发出的控制信号,并基于各种传感器的测量信号,对包括室内膨胀阀23a、23b、室内风扇马达22am、22bm、压缩机马达31am、流向切换机构32a、室外膨胀阀34a、室外风扇马达36am、供气风扇马达45m以及排气风扇马达46m在内的、制冷剂系统RS1的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
同样地,室内机20c、20d的室内控制部29c、29d、室外机30b的室外控制部39b的协作,作为对制冷剂系统RS2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器C2起作用。如图5b所示,控制器C2与液体侧温度传感器61c、61d、气体侧温度传感器62c、62d、室内温度传感器63c、63d、人体检测传感器64c、64d、吸入压力传感器65b、排出压力传感器66b、热交换温度传感器67b以及室外温度传感器68b以能够进行通信的方式连接。控制器C2接收各种传感器发出的测量信号。控制器C2与室内膨胀阀23c、23d、室内风扇马达22cm、22dm、压缩机马达31bm、流向切换机构32b、室外膨胀阀34b以及室外风扇马达36bm电连接。控制器C2根据制冷剂系统RS2的操作用遥控器发出的控制信号、空调控制装置10发出的控制信号,并基于各种传感器的测量信号,对包括室内膨胀阀23c、23d、室内风扇马达22cm、22dm、压缩机马达31bm、流向切换机构32b、室外膨胀阀34b以及室外风扇马达36bm在内的、制冷剂系统RS2的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
控制器C1对制冷剂系统RS1的各种设备进行控制,从而使室内机20a、20b进行制冷运转、制热运转、送风运转以及换气运转。以下,对控制器C1使室内机20a进行的制冷运转、制热运转、送风运转以及换气运转进行说明。
(2-4-1)制冷运转
控制器C1如果从操作用遥控器或空调控制装置10接收用于使室内机20a进行制冷运转的指令,则以室外热交换器33a的状态是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第二状态的方式,将流向切换机构32a控制为图2中实线所示的状态。并且,控制器C1将室外膨胀阀34a设为全开状态,并以室内热交换器21a的气体侧出口中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为规定的目标过热度的方式,对室内膨胀阀23a进行开度调节。室内热交换器21a的气体侧出口中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例如通过从气体侧温度传感器62a的测量值减去根据吸入压力传感器65a的测量值(吸入压力)换算的蒸发温度来计算。
此外,控制器C1以根据吸入压力传感器65a的测量值(吸入压力)换算的蒸发温度与规定的目标蒸发温度接近的方式,对压缩机31a的运转容量进行控制。压缩机31a的运转容量的控制通过压缩机马达31am的转速控制进行。
如上所述,通过对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使制冷运转时制冷剂回路50中制冷剂以如下方式流动。
若压缩机31a起动,则冷冻循环中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31a,在压缩机31a中被压缩而成为冷冻循环中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流向切换机构32a被送至室外热交换器33a,并与通过室外风扇36a供给的热源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成高压的液体制冷剂。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在液体制冷剂管54d中流动,并经过室外膨胀阀34a。被送至室内机20a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在室内膨胀阀23a中被减压至接近压缩机31a的吸入压力附近,变为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被送至室内热交换器21a。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21a中与通过室内风扇22a向室内热交换器21a供给的对象空间SP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52被送至室外机30a,在经由流向切换机构32a后流入储罐35a。流入储罐35a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再次被吸入压缩机31a。另一方面,供给至室内热交换器21a的空气的温度通过与流于室内热交换器21a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降低,在室内热交换器21a中被冷却的空气吹出至对象空间SP。
(2-4-2)制热运转
控制器C1如果从操作用遥控器或空调控制装置10接收用于使室内机20a进行制热运转的指令,则以室外热交换器33a的状态是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第一状态的方式,将流向切换机构32a控制为图2中虚线所示的状态。并且,控制器C1以室内热交换器21a的液体侧出口中的制冷剂的过冷度为规定的目标过冷度的方式,对室内膨胀阀23a进行开度调节。室内热交换器21a的液体侧出口中的制冷剂的过冷度,例如通过从根据排出压力传感器66a的测量值(排出压力)换算的冷凝温度中减去液体侧温度传感器61a的测量值来计算。
此外,控制器C1以流入室外热交换器33a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33a中被减压至能够发生蒸发的压力的方式,对室外膨胀阀34a进行开度调节。
此外,控制器C1以根据排出压力传感器66a的测量值(排出压力)换算的冷凝温度与规定的目标冷凝温度接近的方式,对压缩机31a的运转容量进行控制。压缩机31a的运转容量的控制通过压缩机马达31am的转速控制进行。
如上所述,通过对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使制热运转时制冷剂回路50中制冷剂以如下方式流动。
若压缩机31a起动,则冷冻循环中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31a,在压缩机31a中被压缩而成为冷冻循环中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流向切换机构32a被送至室内热交换器21a,并与通过室内风扇22a供给的对象空间SP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成高压的液体制冷剂。供给至室内热交换器21a的空气的温度通过与流动于室内热交换器21a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升高,在室内热交换器21a中被加热的空气吹出至对象空间SP。经过室内热交换器21a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经过室内膨胀阀23a而被减压。在室内膨胀阀23a中减压后的制冷剂经由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51被送至室外机30a,并流入液体制冷剂管54d。在液体制冷剂管54d中流动的制冷剂在经过室外膨胀阀34a时被减压至接近压缩机31a的吸入压力附近,变为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室外热交换器33a。流入室外热交换器33a的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与通过室外风扇36a供给的热源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流向切换机构32a流入储罐35a。流入储罐35a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再次被吸入压缩机31a。
(2-4-3)送风运转
控制器C1如果从操作用遥控器或空调控制装置10接收用于使室内机20a进行送风运转的指令,则将室内膨胀阀23a设为全开状态。并且,控制器C1以成为规定的目标风量的方式对室内风扇马达22am进行控制,将对象空间SP的室内空气RA吸入至室内机20a,再将吸入的室内空气RA再次供给至对象空间SP。其结果是,对象空间SP的室内空气RA被搅拌或进行循环。
(2-4-4)换气运转
控制器C1如果从操作用遥控器或空调控制装置10接收用于使室内机20a进行换气运转的指令,则使室内机20a进行弱风量的送风运转,并且启动换气装置40的供气风扇45以及排气风扇46。于是,经过吸入管道71从室外流入装置本体41的室外空气OA与经过取出管道73从对象空间SP流入装置本体41的室内空气RA,在换气热交换器42中进行热交换。并且,在换气热交换器42中进行过热交换的室外空气OA作为供给空气SA经过供气管道72从装置本体41通过室内机20a被供给至对象空间SP。此外,换气热交换器42中进行过热交换的室内空气RA作为排出空气EA经过排气管道74从装置本体41被排出到室外。
(2-5)空调控制装置
空调控制装置10对室内机20a~20d、室外机30a、30b以及换气装置40进行控制,从而执行各种运转和各种功能。如图5a所示,空调控制装置10主要具有存储部11、输入输出部12和控制部13。
(2-5-1)存储部
存储部11是RAM、ROM以及HDD(硬盘驱动器)等存储装置。存储部11对控制部13执行的程序、执行程序所需要的数据等进行存储。
(2-5-2)输入输出部
输入输出部12是用于将信息输入输出至空调控制装置10的触摸板式的显示器。用户在显示器上,例如通过用手指敲击、滑动等,能够对各种信息进行输入或执行各种运转和各种功能。此外,输入输出部12能够对室内机20a~20d、室外机30a、30b以及换气装置40的运转状况等进行显示。
(2-5-3)控制部
控制部13是CPU等运算处理装置。如图5a所示,控制部13读取存储部11中存储的程序并执行,从而实现空调控制装置10的各种各样的功能。此外,控制部13能够按照程序将运算结果写入存储部11,并且能够读取存储于存储部11的信息。
如图5a以及图5b所示,通过通信线80,控制部13在与室内机20a~20d的室内控制部29a~29d、室外机30a、30b的室外控制部39a、39b以及换气装置40的换气控制部49之间,进行控制信号、测量信号、与各种设定相关的信号等的交换。并且,控制部13与控制器C1、C2协作,对室内机20a~20d、室外机30a、30b以及换气装置40进行控制。尤其,控制部13能够使室内机20a~20d进行制冷运转、制热运转、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
如图5a所示,控制部13作为主要功能具有分组功能和热负载调节功能。
(2-5-3-1)组设定功能
组设定功能是对作为热负载调节功能的对象的室内机的组GP进行设定的功能。控制部13将室内机20a~20d中使用输入输出部12指定的室内机设定为一个组GP(室内机组)。控制部13例如也可以将室内机20a~20d全部设定为一个组GP。此外,控制部13例如也可以将室内机20a与室内机20b等、室内机20a~20d中的一部分设定为一个组GP。此外,控制部13例如也可以将室内机20a与室内机20c等、属于不同的制冷剂系统的室内机设定为一个组GP。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室内机20a~20c设定为一个组GP1的前提下进行说明。
(2-5-3-2)热负载调节功能
热负载调节功能是在属于组GP1的室内机20a~20c各自处理的热负载中产生一定水平以上的差异的情况下,对该热负载的差异进行消除的功能。
以下,使用图6的流程图对热负载调节功能的处理进行说明。作为前提,室内机20a~20c进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
如步骤S1所示,控制部13通过来自输入输出部12的指令等,开始热负载调节功能。
若步骤S1结束并前进至步骤S2,则控制部13待机规定时间T1。
若步骤S2结束并前进至步骤S3,则控制部13对室内机20a~20c各自处理的热负载中是否产生一定水平以上的差异进行判断。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机20~20c各自处理的热负载是基于室内机20a~20c各自的设定温度与室温的温度差δT确定的。具体而言,视为温度差δT越大,热负载越大。室温能够从室内机20a~20c的室内温度传感器63a~63c的测量值获得。因此,在步骤S3中,控制部13对室内机20a~20c的温度差δT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是否有一定水平以上的差异进行判断。此处,“一定水平以上的差异”例如是5℃。例如,室内机20a~20c的温度差δT分别为2℃、1℃和6℃的情况下,由于室内机20b的温度差δT(最小值)与室内机20c的温度差δT(最大值)中有5℃以上的差异,控制部13判断为室内机20a~20c各自处理的热负载中产生一定水平以上的差异。步骤S3中,温度差δT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存在一定水平以上的差异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4。步骤S3中,温度差δT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不存在一定水平以上的差异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2,控制部13再次待机规定时间T1。换言之,控制部13每过规定时间T1,对室内机20a~20c的温度差δT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是否有一定水平以上的差异进行判断。
若步骤S3结束并前进至步骤S4,则控制部13将室内机20a~20c分为第一室内机和第二室内机。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3以第二室内机比第一室内机所处理的热负载小的方式,将室内机20a~20c分为第一室内机和第二室内机。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3将处理的热负载最大的室内机作为第一室内机,并将其他的室内机作为第二室内机。因此,在步骤S4中,控制部13将室内机20a~20c中温度差δT最大的室内机作为第一室内机,并将其他室内机作为第二室内机。在上述示例中,室内机20c为第一室内机,而室内机20a、20b为第二室内机。
若步骤S4结束并前进至步骤S5,则控制部13使第一室内机进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由于第一室内机处理的热负载较大,控制部13使第一室内机进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来主动地处理热负载。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3使当前进行制冷运转的第一室内机持续进行制冷运转。此外,控制部13使当前进行制热运转的第一室内机持续进行制热运转。在上述示例中,控制部13使室内机20c持续进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
此外,在步骤S5中,控制部13使第二室内机进行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由于第二室内机处理的热负载较小,控制部13使第二室内机进行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来对对象空间SP的室内空气RA进行搅拌或使其循环,从而协助第一室内机所进行的热负载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3在第二室内机无法进行换气运转的情况下,使第二室内机进行送风运转。此外,在第二室内机能够进行换气运转的情况下,若第二室内机的设定温度与室外温度在规定的范围内,则控制部13使第二室内机进行换气运转、否则,使第二室内机进行送风运转。室外温度能够从室外温度传感器68a的测量值获得。在上述示例中,室内机20a能够进行换气运转,因此,若室内机20a的设定温度与室外温度在规定的范围内,则控制部13使室内机20a进行换气运转,否则,使室内机20a进行送风运转。此外,室内机20b无法进行换气运转,因此,控制部13使室内机20b进行送风运转。此时,控制部13进一步地对对象空间SP的室内空气RA进行搅拌或使其循环,因此,控制部13可以与第二室内机进行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前的运转时相比提高风量,从而可以使第二室内机进行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
若步骤S5结束并前进至步骤S6,则控制部13待机规定时间T2。
若步骤S6结束并前进至步骤S7,则控制部13对室内机20a~20c的温度差δT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是否有一定水平以上的差异进行判断。温度差δT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存在一定水平以上的差异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6,控制部13再次待机规定时间T2。换言之,控制部13每过规定时间T2,对室内机20a~20c的温度差δT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是否有一定水平以上的差异进行判断。温度差δT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不存在一定水平以上的差异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8。
若步骤S7结束并前进至步骤S8,则控制部13将第二室内机进行的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切换至进行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前的运转。在上述示例中,控制部13将室内机20a、20b进行的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切换至进行送风运转和换气运转前的运转。
若步骤S8结束并前进至步骤S2,则控制部13再次每过规定时间T1,对室内机20a~20c的温度差δT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是否有一定水平以上的差异进行判断。
控制部13通过来自输入输出部12的指令等,在热负载调节功能被停止前持续进行本处理。控制部13停止热负载调节功能时,例如将第二室内机进行的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切换至进行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前的运转。
(3)特征
(3-1)
以往,以调节制冷剂的循环量从而改善空间内温度分布不均为目的,在各室内机相互间的制冷剂的分配比中存在极端的差异时,存在将制冷剂的循环量控制为在各室内机相互间相同的技术。然而,存在仅调节制冷剂的循环量会导致热空气在上方积存而冷空气在下方积存,因此,无法充分改善空间内温度分布不均的问题。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装置10对多个室内机20a~20d进行控制。空调控制装置10将多个室内机20a~20d中指定的室内机20a~20c作为一个组GP1。空调控制装置10在属于组GP1的室内机20a~20c各自处理的热负载中产生一定水平以上的差异的情况下,使属于组GP1的第一室内机进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并使属于组GP1的第二室内机进行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装置10在属于组GP1的室内机20a~20c各自处理的热负载中产生一定水平以上的差异的情况下,使第二室内机进行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其结果是,空调控制装置10通过对对象空间SP内的室内空气RA进行搅拌,能够改善对象空间SP内的温度分布不均。
(3-2)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装置10基于属于组GP1的室内机20a~20c各自的设定温度与室温的温度差δT,使所述第一室内机进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并使第二室内机进行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
其结果是,空调控制装置10通过基于各个室内机20a~20c的设定温度与室温的温度差δT,能够简单地掌握各个室内机20a~20c处理的热负载并能够使第二室内机进行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
(3-3)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装置10中,第二室内机比第一室内机所处理的热负载小。
其结果是,空调控制装置10通过使热负载大的室内机持续运转,并同时利用处理的热负载小的室内机来使对象空间SP内的室内空气RA搅拌,能够改善对象空间SP内的温度分布不均。
(3-4)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装置10与第二室内机进行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前的运转时相比提高风量,从而使第二室内机进行该送风运转或该换气运转。
其结果是,空调控制装置10通过进一步地对对象空间SP内的室内空气RA进行搅拌,能够进一步地改善对象空间SP内的温度分布不均。
(3-5)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装置10基于第二室内机的设定温度与室温的温度差δT,或该第二室内机以外的且属于组GP1的室内机20a~20c处理的热负载,将该第二室内机进行的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切换至进行该送风运转或该换气运转之前的运转。
其结果是,空调控制装置10在对象空间SP内的温度分布不均被改善后,能够使第二室内机返回至进行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前的运转。
(3-6)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包括空调控制装置10和多个室内机20a~20d。
(4)变形例
(4-1)变形例1A
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系统1具有四个室内机20a~20d、两个室外机30a、30b和一个换气装置40。此外,空调系统1具有两个制冷剂系统RS1和RS2。
然而,空调系统1的结构可以是任意的,例如也可以具有更多的设备或制冷剂系统。
(4-2)变形例1B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使室内机20a进行换气运行,使室内机20a与换气装置40连动。不过,换气装置40也可以与任意的室内机20a~20d连动。
(4-3)变形例1C
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控制装置10基于室内机20a~20c各自的设定温度与室温的温度差δT,确定属于组GP1的室内机20~20c各自处理的热负载。
不过,空调控制装置10也可以基于与各个室内机20a~20c相连接的室外机30a、30b所要求的目标冷凝温度(制热运转的情况)或目标蒸发温度(制冷运转的情况),确定室内机20a~20c各自处理的热负载。换言之,空调控制装置10基于与各个室内机20a~20c连接的室外机30a、30b所要求的目标冷凝温度(制热运转的情况)或目标蒸发温度(制冷运转的情况),使第一室内机进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并使第二室内机进行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属于组GP1的室内机20a~20c与室外机30a、30b一起形成冷冻循环。例如,室内机20a~20c在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下,空调控制装置10基于根据当前的吸入压力传感器65a、65b的测量值(吸入压力)换算的蒸发温度与目标蒸发温度的温度差,确定室内机20a~20c各自处理的热负载。在这种情况下,认为该温度差越大,热负载越大。
其结果是,空调控制装置10通过室内机20a~20c根据室外机30a、30b所要求的冷凝温度或蒸发温度,能够更加精度良好地掌握室内机20a~20c处理的热负载并能使第二室内机进行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
(4-4)变形例1D
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控制装置10对属于组GP1的室内机20a~20c的温度差δT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是否有一定水平以上的差异进行判断。
不过,空调控制装置10例如也可以对室内机20a~20c的温度差δT之间是否存在一定水平以上的分散进行判断。
(4-5)变形例1E
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控制装置10将处理的热负载最大的室内机作为第一室内机,并将其他的室内机作为第二室内机。
不过,空调控制装置10例如也可以按照处理的热负载从大到小,将规定个数的室内机作为第一室内机,并将其他的室内机作为第二室内机。
(4-6)变形例1F
空调控制装置10可以具有根据设定温度使室内机20a~20d的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自动停止的功能(自动停止功能)。具体而言,在室内机20a~20d进行制冷运转时,室温降至设定温度以下,并且设定温度与室温的温度差比规定的阈值大的情况下(满足自动停止条件的情况下),空调控制装置10自动停止室内机20a~20d的制冷运转。此外,在室内机20a~20d进行制热运转时,室温升至设定温度以上,并且设定温度与室温的温度差比规定的阈值大的情况下(满足自动停止条件的情况下),空调控制装置10自动停止室内机20a~20d的制热运转。规定的阈值例如是2℃。换言之,室内机20a~20d的任一个中满足了自动停止条件时,可以说室内机20a~20d各自处理的热负载中产生了一定水平以上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满足自动停止条件的室内机是处理的热负载小的室内机。
因此,空调控制装置10可以利用自动停止功能,将满足自动停止条件的室内机作为第二室内机。在这种情况下,空调控制装置10不停止满足自动停止条件的室内机的运转,而是使满足自动停止条件的室内机进行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
其结果是,空调控制装置10利用自动停止功能,能够使第二室内机进行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
(4-7)变形例1G
空调控制装置10为减小组GP1的总消耗电力,可以进行用于确定第一室内机以及第二室内机的学习。组GP1的总消耗电力,例如是属于组GP1的室内机20a~20c各自的消耗电力的总和。空调控制装置10例如将室外机30a的压缩机31a的消耗电力分别按室内膨胀阀23a、23b的开度进行分配得到的值作为室内机20a、20b的消耗电力使用。空调控制装置10例如可以在进行以减小组GP1的总消耗电力为奖励的深度强化学习的同时,确定第一室内机以及第二室内机。
其结果是,空调控制装置10能够改善对象空间SP内的温度分布不均,并能够减小组GP1的总消耗电力。
(4-8)变形例1H
空调控制装置10可以学习属于组GP1的室内机20a~20c的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的开始时刻,并在预测的开始时刻之前自动地开始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为了学习,例如使用循环神经网络、状态空间模型等。
其结果是,空调控制装置10通过在预测的开始时刻之前自动地开始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能够事先处理热负载。
(4-9)变形例1I
空调控制装置10包括人体检测部作为功能块。人体检测部是使用人体检测传感器64a~64d来对对象空间SP内的人体进行检测。空调控制装置10在对象空间SP内没有人体存在的情况下,使属于组GP1的至少一台的室内机进行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从而使对象空间SP内的室内空气RA循环。
其结果是,空调控制装置10在对象空间SP内没有人体存在的期间,能够使对象空间SP内的室内空气RA循环,从而能够改善对象空间SP内的温度分布不均。
(4-10)变形例1J
空调控制装置10如果满足规定的条件,可以具有使属于组GP1的室内机20a~20c的设定温度相同的功能。空调控制装置10例如在室内温度传感器63a~63c的测量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异比规定值大的情况下,将室内机20a~20c的设定温度设定为这些设定温度的平均值。规定值例如是2℃。
其结果是,空调控制装置10通过将使属于组GP1的室内机20a~20c的设定温度相同的功能与热负载调节功能一起使用,能够进一步改善对象空间SP内的温度分布不均。
(4-11)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本公开的主旨以及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形态、细节的多种变更。
(符号说明)
1空调系统;
10空调控制装置;
20a~20d室内机;
30a、30b室外机;
GP、GP1组(室内机组);
SP对象空间(空间);
δT温度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05-312378。

Claims (11)

1.一种空调控制装置(10),是控制多个室内机(20a~20d)的空调控制装置(10),其特征在于,
在多个所述室内机中,将指定的室内机(20a~20c)作为一个室内机组(GP、GP1),
在属于所述室内机组的室内机(20a~20c)各自处理的热负载中产生一定水平以上的差异的情况下,使属于所述室内机组的第一室内机进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并使属于所述室内机组的第二室内机进行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10),其特征在于,
基于属于所述室内机组的室内机(20a~20c)各自的设定温度与室温的温度差(δT),使所述第一室内机进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并使所述第二室内机进行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10),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第一室内机相比,所述第二室内机处理的所述热负载小。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10),其特征在于,
具有根据设定温度,使所述室内机的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自动停止的功能,
将所述自动停止的室内机作为所述第二室内机。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10),其特征在于,
属于所述室内机组的室内机(20a~20c)与室外机(30a,30b)一起形成冷冻循环,
各个所述室内机基于与其相连的所述室外机要求的冷凝温度或蒸发温度,使所述第一室内机进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并使所述第二室内机进行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10),其特征在于,
与使所述第二室内机进行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前的运转时相比,提高风量,从而使所述第二室内机进行该送风运转或该换气运转。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10),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第二室内机的设定温度与室温的温度差(δT),或该所述第二室内机以外的且属于所述室内机组的室内机(20a~20c)处理的所述热负载,将该所述第二室内机进行的送风运转或换气运转切换至进行该送风运转或该换气运转之前的运转。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10),其特征在于,
为减小所述室内机组的总消耗电力,进行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室内机以及所述第二室内机的学习。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10),其特征在于,
学习属于所述室内机组的室内机(20a~20c)的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的开始时刻,并在预测的所述开始时刻之前,自动地开始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检测空间(SP)内的人体的人体检测部,
所述空间内没有人体的情况下,使属于所述室内机组的至少一台的室内机(20a~20c)对所述空间内的空气进行循环。
11.一种空调系统(1),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10);以及
多个所述室内机。
CN202280023788.0A 2021-03-31 2022-03-29 空调控制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Pending CN11706302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61277 2021-03-31
JP2021061277A JP7303449B2 (ja) 2021-03-31 2021-03-31 空調制御装置、及び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PCT/JP2022/015647 WO2022210765A1 (ja) 2021-03-31 2022-03-29 空調制御装置、及び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63023A true CN117063023A (zh) 2023-11-14

Family

ID=83456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23788.0A Pending CN117063023A (zh) 2021-03-31 2022-03-29 空调控制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03579A1 (zh)
EP (1) EP4317819A1 (zh)
JP (1) JP7303449B2 (zh)
CN (1) CN117063023A (zh)
WO (1) WO202221076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12378A (ja) 1992-05-14 1993-11-22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JP3075022B2 (ja) * 1993-07-21 2000-08-0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
JP4071388B2 (ja) * 1999-03-17 2008-04-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マルチ形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装置
JP2000346432A (ja) * 1999-05-31 2000-12-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マルチ形空気調和機
JP4460716B2 (ja) * 2000-04-28 2010-05-1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KR100565486B1 (ko) * 2003-06-11 2006-03-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에어컨의 중앙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동작방법
JP2006308212A (ja) * 2005-04-28 2006-11-09 Shimizu Corp 空調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運転方法
JP5392136B2 (ja) * 2010-02-15 2014-01-22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調機システム
JP2014074509A (ja) * 2012-10-03 2014-04-24 Hitachi Appliances Inc 空調システム
JP6149521B2 (ja) * 2013-06-07 2017-06-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6161452B2 (ja) * 2013-07-24 2017-07-12 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 ヒタチ エア 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 テクノロジー(ホンコン)リミテッド 空調機システム
JP6390999B2 (ja) * 2014-06-16 2018-09-19 清水建設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
JP6767688B2 (ja) * 2015-05-20 2020-10-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室内空調システム
JP2020153574A (ja) * 2019-03-19 2020-09-2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空気調和装置、情報処理方法、空気調和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S2955350T3 (es) * 2019-04-26 2023-11-30 Daikin Ind Ltd Sistema de aire acondicionado, dispositivo de aprendizaje automático y método de aprendizaje automático
JP6849028B2 (ja) * 2019-08-23 2021-03-2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空気調和機、および、機械学習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03579A1 (en) 2024-01-04
JP7303449B2 (ja) 2023-07-05
EP4317819A1 (en) 2024-02-07
JP2022157186A (ja) 2022-10-14
WO2022210765A1 (ja) 2022-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62092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including a ventilator that supplies humidified outdoor air
US20160245569A1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KR100860035B1 (ko) 공기조화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JP4274326B2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の除湿制御方法
WO2020053929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EP3150941B1 (en) Refrigeration device
CN114026368B (zh) 外部空气处理装置和空调系统
KR20130053972A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7278065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23055946A (ja) 空気調和機
JP7303449B2 (ja) 空調制御装置、及び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7374633B2 (ja) 空気調和機及び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6049324B2 (ja) 空気調和機
JP6938950B2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WO2023190229A1 (ja) 熱負荷予測システム
US20240133573A1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2716559B2 (ja) 冷暖混在型多室空気調和装置
WO2023013616A1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14026367B (zh) 空调系统
WO2022234860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9128085A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7277839B1 (ja) 換気装置
CN112041619B (zh) 空气调节系统
JP2018084356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874063B2 (ja) 多室型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