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61670A - 文档进给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文档进给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61670A
CN117061670A CN202310517475.7A CN202310517475A CN117061670A CN 117061670 A CN117061670 A CN 117061670A CN 202310517475 A CN202310517475 A CN 202310517475A CN 117061670 A CN117061670 A CN 1170616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cument
tray
supporting
support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174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野敬裕
福岛贵之
松尾和树
安田裕矢
橘拓真
三田村哲幸
松本晃
瓜田彰
菱沼记和
中村隆嗣
桥元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70616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616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31Ejecting or sta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25Providing a more compact apparatus, e.g. sheet discharge tray in cover
    • H04N1/00535Providing a more compact apparatus, e.g. sheet discharge tray in cover using rotatably mounted or foldable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25Providing a more compact apparatus, e.g. sheet discharge tray in c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25Providing a more compact apparatus, e.g. sheet discharge tray in cover
    • H04N1/0053Discharge tray in c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25Providing a more compact apparatus, e.g. sheet discharge tray in cover
    • H04N1/00533Providing a more compact apparatus, e.g. sheet discharge tray in cover using slidably mounted components, e.g. reader in dra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1Top cover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7Connection or assembly of components or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N1/00615Guiding elements, e.g.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9Mounting or support of components or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文档进给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成像装置。文档支撑部分包括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所述第一支撑部分具有支撑文档的第一支撑表面。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具有与所述第一支撑表面一起支撑所述文档的第二支撑表面,并且设置成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第二支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分上方,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第二支撑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表面一起支撑所述文档。在所述第二支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支撑表面构成所述文档进给装置的上表面的一部分。

Description

文档进给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给文档的文档进给装置、读取文档上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包括该图像读取装置的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图像读取装置,传统上已知包括自动文档进给装置(ADF)的装置,ADF自动地将文档传送至读取文档上的图像的图像读取单元。在传统的ADF中,已知这样一种构造,其中,在其上安装待被进给至图像读取单元的文档的文档托盘可以在文档放置表面朝下的关闭位置与文档放置表面朝上的打开位置之间枢转(例如,US2016/0057300A1)。
在图像读取装置被安装在狭窄空间中(例如,架子或桌子下)的情况下,在如上所述那样打开和关闭文档托盘的构造中,有可能无法确保用于打开和关闭文档托盘的足够空间。也就是说,在图像读取装置被安装在狭窄空间中的情况下,可操作性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装置被安装在狭窄的空间时也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的构造。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文档进给装置包括文档支撑部分和文档进给部分,所述文档支撑部分包括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所述第一支撑部分具有构造成支撑文档的第一支撑表面,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具有构造成与所述第一支撑表面一起支撑所述文档的第二支撑表面,并且设置成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第二支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分上方,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第二支撑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表面一起支撑所述文档,所述文档进给部分构造成进给由所述文档支撑部分支撑的所述文档。在所述第二支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支撑表面构成所述文档进给装置的上表面的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文档支撑部分、文档进给部分和图像读取单元,所述文档支撑部分包括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所述第一支撑部分具有构造成支撑文档的第一支撑表面,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具有构造成与所述第一支撑表面一起支撑所述文档的第二支撑表面,并且设置成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第二支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分上方,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第二支撑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表面一起支撑所述文档,所述文档进给部分构造成进给由所述文档支撑部分支撑的文档,所述图像读取单元构造成读取由所述文档进给部分进给的文档上的图像。在所述第二支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支撑表面构成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上表面的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一种成像装置包括文档支撑部分、文档进给部分、图像读取单元和成像单元,所述文档支撑部分包括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所述第一支撑部分具有构造成支撑文档的第一支撑表面,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具有构造成与所述第一支撑表面一起支撑所述文档的第二支撑表面,并且设置成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第二支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分上方,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第二支撑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表面一起支撑所述文档,所述文档进给部分构造成进给由所述文档支撑部分支撑的文档,所述图像读取单元构造成读取由所述文档进给部分进给的文档上的图像,所述成像单元构造成基于由所述图像读取单元读取的文档上的图像在片材上形成图像。在所述第二支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支撑表面构成所述成像装置的上表面的一部分。
通过下文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前侧观察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从右前侧观察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压板打开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构造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ADF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单元的驱动构造的平面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文档进给托盘和文档排出托盘被拉出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8是示出了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文档进给托盘和文档排出托盘被拉出的状态下操作面板的枢转范围的侧视图。
图9是成像装置的平面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装置中心与文档传送中心之间的关系。
图10是示出了在移除了副托盘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滑动轨道的周边的放大透视图。
图11是从下方观察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副托盘的透视图。
图12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副托盘的抵靠部分的周边的放大透视图。
图13是在移除了副托盘的情况下从上方观察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ADF的透视图。
图14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轨道的细节的透视图。
图15是ADF的局部剖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副托盘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
图16是ADF的局部剖视图,示出了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副托盘从第二位置拉出的状态。
图17是ADF的局部剖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副托盘从第二位置被拉出并倾斜的状态。
图18是ADF的局部剖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副托盘被推向第一位置的状态。
图19是ADF的局部剖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副托盘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
图20是示出了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副托盘即将被推向第一位置之前抵靠部分与被抵靠部分之间的关系的剖视图。
图21是示出了当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副托盘被推向第一位置时,抵靠部分与被抵靠部分相互抵靠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2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副托盘被推向第一位置并且被抵靠部分被锁定到凹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3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压印板玻璃的文档放置表面的透视图。
图24是从下方观察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压印板的透视图。
图25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文档放置表面周围的剖视图。
图26A是沿图23的线A-A截取的剖视图。
图26B是沿图23的线B-B截取的剖视图。
图27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透视图。
图28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副托盘被拉出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9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副托盘被移除的状态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将参考图1至图26B描述第一实施例。首先,将参考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构造。
成像装置
成像装置100是能够形成全色图像的打印机,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其包括装置主体200和图像读取装置300,所述装置主体具有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成像单元201,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具有用作读取文档上的图像的图像读取单元的读取单元301。图像读取装置300设置在装置主体200的上部。注意,在以下描述中,除了普通纸之外,片材还包括诸如铜版纸的特殊纸、诸如信封或索引纸的具有特殊形状的记录材料、以及用于高射投影仪的塑料膜或布,并且文档是片材的示例。
成像装置100设置有操作面板400,该操作面板用作用于接收操作者在装置前侧(图1中的前侧,图2和图3中的左前侧,图4中的右侧)的操作的操作单元。操作面板400包括诸如开始按钮的物理开关401以及诸如液晶屏幕的能够显示各种类型的信息并执行触摸操作的显示部分40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操作面板400在成像装置100的前表面(装置前侧的表面)上设置成在从前表面侧观察装置时从装置中心向左侧偏移。注意,操作面板400可以向右偏移。
在下文中,设置有操作面板400的一侧被称为装置前侧、前侧,而相对侧被称为装置后侧、后侧或背侧(图1的后侧,图2和图3的右后侧,图4的左侧)。当简单地称为“右”或“左”时,假定是从前侧观察成像装置100。此外,从装置前侧朝向装置后侧的方向以及从装置后侧朝向装置前侧的方向被称为前后方向,在从前侧观察成像装置100时的左右方向被简称为“左右方向”或“宽度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如稍后将描述的,成像单元201是将墨喷射到片材上以形成图像的喷墨成像单元。因此,在成像装置100的装置前侧布置有显示成像单元201中所使用的墨的剩余量的剩余量显示部分202a和202b。位于成像装置100的右侧的剩余量显示部分202a指示黄色、品红色和青色墨的剩余量,而位于左侧的剩余量显示部分202b指示黑色墨的剩余量。在本实施例中,剩余量显示部分202a和202b是形成为使得能够看到每种颜色的墨罐中的墨的剩余量的窗口,但是也可以是显示与每种颜色的墨的剩余量相对应的图像的显示部分(例如,液晶屏幕)。此外,彩色墨和黑色墨的剩余量显示部分的位置可以左右颠倒,或者可以一起布置在左侧或右侧。
在成像装置100的正面设置有用于与个人计算机等外部终端连接的USB端子101。USB端子101可以设置在成像装置100的右侧面或左侧面上,或者可以设置在其背面上。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从成像装置100的正面提高可操作性,将USB端子101设置在成像装置100的正面。
装置主体
接下来,将描述装置主体200。如图4所示,装置主体200包括盒203、用作片材进给单元的拾取辊204、成像单元201、用作片材排出部分的片材排出辊对205等。用作片材支撑部分的盒203支撑片材。拾取辊204进给由盒203支撑的片材。成像单元201在由拾取辊204进给的片材上形成图像。片材排出辊对205排出通过成像单元201在其上形成有图像的片材。下面将描述细节。
盒203可以存储多张片材,并且多张片材以堆叠的状态被支撑在盒203中。盒203可以插入到装置主体200的壳体210中并且可以从装置主体的壳体中拉出。盒203的拉出方向是装置前侧。也就是说,当在盒203中存储片材时,将盒203拉出到装置前侧。然后,将容纳有片材的盒203推入装置后侧以将盒203附接至壳体210。为此,在盒203的装置前侧设置有供操作者用手抓握并拉出盒203的盒抓握部分203a(参见图1、图2等)。
拾取辊204拾取盒203中的片材。盒203中的最上面的片材被拾取辊204拾取并且被朝向传送路径206a进给。在本实施例中,拾取辊204沿着从装置前侧朝向装置后侧的片材进给方向进给片材。拾取辊204进给片材的片材进给方向可以是从装置后侧朝向装置前侧的方向。
在传送路径206a中传送的片材到达用作传送片材的传送构件的对齐辊对207。从传送路径206a传送的片材抵靠在处于旋转停止的状态下的对齐辊对207上。因此,校正了片材的歪斜进给。接下来,对齐辊对207根据成像单元201的成像定时开始旋转,并将片材送至成像单元201。
在对齐辊对207的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设置反向传送路径206b,该反向传送路径用于使沿片材传送方向的相反方向传送的片材反转并将片材送至成像单元201。当在片材的两面上形成图像时,成像单元201在从传送路径206a传送的片材的一面上形成图像。接下来,在一面上形成有图像的片材被沿相反方向传送,由切换构件(未示出)切换传送路径,片材被引导至反向传送路径206b。然后,被反转的片材再次到达对齐辊对207,并且通过成像单元201在片材的背面上形成图像。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手动进给托盘208设置在成像装置100的装置后侧的上部。手动进给托盘208可以在放置位置与图4所示的收纳位置之间枢转,在放置位置处,托盘从收纳位置打开并且可以将片材放置在其上。可以在放置位置处将片材进给到装置中。具体地,放置在手动进给托盘208上的片材由进给辊(未示出)传送至传送路径208b。在传送路径208b中传送的片材到达对齐辊对207。以下,与从盒203传送的片材类似地处理片材。注意,手动进给托盘208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300的后侧,并且在收纳位置处不从装置主体200的壳体210的背面和图像读取装置300的上表面突出。
如上所述,成像单元201采用喷射墨以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喷墨系统。也就是说,设置有能够喷射各种颜色的墨的记录头,并且各种颜色的记录头根据从图像读取装置300或外部终端输入的图像信号朝向由对齐辊对207传送的片材喷射墨。结果,在片材上形成图像。成像单元201可以是使用调色剂的电子照相成像单元。
片材排出辊对205将通过成像单元201在其上形成有图像的片材排出到排出托盘209。片材排出辊对205沿着从装置后侧朝向装置前侧的片材排出方向排出片材。排出托盘209可以插入到壳体210中并且可以从壳体中拉出。排出托盘209的拉出方向位于装置前侧。为此,在排出托盘209的装置前侧设置有排出托盘抓握部分209a(参见图1、图2等),供操作者用手抓握并拉出排出托盘209。
图像读取装置
接下来,将描述图像读取装置300。如图3和图4所示,图像读取装置300包括用作自动文档进给装置的自动文档进给器(ADF)310、压印板玻璃302、用作文档按压部分的压板303、用作枢转支撑部分的两个铰链304(图3)、读取单元301等。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300可以执行所谓的进给-读取模式和所谓的固定-读取模式,在进给-读取模式中,在通过ADF310传送文档的同时通过读取单元301读取文档上的图像,而在固定-读取模式中,在文档被放置在压印板玻璃302上并且文档被压板303压靠在压印板玻璃302上的状态下,通过移动读取单元301来读取文档上的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在进给-读取模式和固定-读取模式之间,图像被读取的文档的最大尺寸不同,在固定-读取模式中对应文档的最大尺寸较小。例如,对应于进给-读取模式的文档的最大尺寸是A4尺寸,对应于固定-读取模式的文档的最大尺寸是A5尺寸。但是,与两种模式相对应的文档的最大尺寸可以相同。注意,本实施例中的“最大尺寸”是指在例如装置的说明书或指导手册中描述的能够由图像读取装置读取的最大尺寸。
压印板玻璃和压板
首先,将参考图1至图3描述与压印板玻璃302和压板303相关的构造。压印板玻璃302是板状透明构件,其具有在其上放置文档的文档放置表面302a。也就是说,图像读取装置300包括压印板332,压印板玻璃302和读取玻璃333设置在压印板332上。压印板玻璃302的上表面用作文档放置表面302a。
压印板玻璃302设置在读取单元301移动以进行读取的整个范围中,使得当执行固定-读取模式时,能够由读取单元301读取放置在压印板玻璃302上的文档上的图像。另一方面,读取玻璃333是在远离压印板玻璃302的位置处设置在图像读取位置(进给-读取位置)的透明构件,与压印板玻璃302不同。也就是说,读取玻璃333被设置在当执行进给-读取模式时读取单元301停止的位置处。当执行进给-读取模式时,读取单元301移动至面向读取玻璃333的位置,并且经由读取玻璃333读取由稍后描述的ADF310传送的文档上的图像。
用作文档按压部分的压板303将放置在压印板玻璃302上的文档压靠在压印板玻璃302上。压板303与稍后将描述的ADF310一起相对于图像读取装置300的压印板332侧的壳体330a被用作枢转支撑部分的铰链304支撑成可以在图1和图2所示的关闭位置与图3所示的打开位置之间枢转。
关闭位置是文档被压板303压靠在压印板玻璃302上的位置。打开位置是压印板玻璃302被打开从而能够将文档放置在压印板玻璃302上的位置。铰链304将压板303支撑成可相对于图像读取装置300的壳体330a围绕枢轴(枢转轴线)枢转。枢轴被设置为在沿着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方向上延伸,该宽度方向是与从装置前侧朝向装置后侧的方向以及竖直方向正交的方向。
另外,铰链304被设置成比压印板玻璃302更靠近装置后侧,并且在压板303的装置前侧的端部处设置有构造成被抓握以使压板303从关闭位置枢转到打开位置的抓握部分323。抓握部分323是形成在压板303的装置前侧的端面上的凹部,使得操作者可以通过放入手来抬起压板303以便将压板303枢转到打开位置。注意,可以用手将抓握部分323向下推,以便将压板303从打开位置枢转到关闭位置。如稍后所描述的,这种抓握部分323还用作用于拉出文档进给托盘320的副托盘322的抓握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铰链304设置在装置后侧,抓握部分323设置在装置前侧。因此,操作者从装置前侧抓住抓握部分323来打开和关闭压板303。例如,当使压板303从关闭位置枢转到打开位置时,操作者抓住抓握部分323并抬起压板303。此时,压板303的装置前侧的端部经过一轨迹,使得随着该端部围绕铰链304的枢轴上行,该端部位于装置后侧。
如图3所示,为了将文档定位在用于通过读取单元301读取文档的基准位置,压印板玻璃302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抵靠部分305和第二抵靠部分306,放置在文档放置表面302a上的文档的边缘部分抵靠所述第一抵靠部分和第二抵靠部分。第一抵靠部分305执行文档在前后方向上的定位,第二抵靠部分306执行文档在左右方向上的定位。稍后将给出详细描述。
ADF
下面,将参考图4和图5描述ADF310。ADF310设置在压板303中,并包括文档进给托盘320、文档进给部分311、背面读取单元312、用作文档排出部分的片材排出辊313等。用作文档支撑部分的文档进给托盘320支撑文档。文档进给部分311进给由文档进给托盘320支撑的文档。背面读取单元312读取由文档进给部分311进给的文档的背面上的图像。注意,文档的表面上的图像由用作图像读取单元的读取单元301读取。片材排出辊313排出其图像已经被读取单元301或背面读取单元312读取的文档。在本实施例中,能够由ADF310传送的文档的最大尺寸为A4竖直尺寸。也就是说,可以传送文档,使得A4尺寸的文档的纵向方向是传送方向,作为最大的文档尺寸。下面将描述细节。
文档进给托盘320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图像读取装置300的ADF310侧的壳体330可滑动地布置在装置前侧。具体地,文档进给托盘320包括主体托盘321和副托盘322,所述主体托盘用作第一支撑部分,其具有支撑文档的第一支撑表面321a,所述副托盘用作第二支撑部分和滑动支撑部分,其具有与第一支撑表面321a一起支撑文档的第二支撑表面322a。副托盘322布置成可以在相对于具有压板303的壳体330的第一位置和比第一位置更靠近装置前侧的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并且形成能够在第二位置支撑文档的支撑表面。稍后将描述文档进给托盘320的细节。
文档进给部分311包括拾取辊314、分离辊315、分离垫316等。拾取辊314拾取放置在文档进给托盘320上的最上面的文档。分离辊315和分离垫316彼此压靠以形成分离夹持部,并且由拾取辊314拾取的文档被逐一分离并传送至传送路径317。文档进给部分311沿着从装置前侧到装置后侧的文档进给方向进给文档。
在传送路径317的中途设置有用作传送文档的文档传送部分的传送辊317a,被分离辊315分离和传送的文档被传送辊317a进一步向下游传送。也就是说,传送辊317a将由文档进给部分311进给的文档朝向图像读取位置传送。然后,由位于图像读取位置的读取单元301读取文档的正面上的图像。此外,在传送路径317中的文档的传送方向上,在图像读取位置的下游侧,在面向通过传送路径317的文档的背面的位置处设置有背面读取单元312。当操作者指示读取文档的背面时,背面读取单元312也读取文档的背面上的图像。
片材排出辊313将其图像已经被读取单元301或背面读取单元312读取的文档排出到文档排出托盘319。片材排出辊313沿着从装置后侧到装置前侧的文档排出方向排出文档。
从片材排出辊313排出的文档被堆叠在用作文档堆叠部分的文档排出托盘319上。文档排出托盘319包括与壳体330一体形成的支撑表面以及能够插入到壳体330中并且能够从壳体330中拉出的扩展托盘318。用作扩展堆叠部分的扩展托盘318的拉出方向位于装置前侧。为此,在扩展托盘318的装置前侧设置有供操作者抓握并拉出扩展托盘318的排出托盘抓握部分318a(参见图1、图2等)。扩展托盘318的细节将在后面描述。
读取单元
读取单元301和背面读取单元312例如是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IS)。CIS通过用来自诸如LED的光源的光照射文档的存在图像的表面并且通过自聚焦棒状透镜阵列使从该表面反射的反射光成像在传感器元件上来读取文档的图像信息。如稍后将描述的,读取文档的正面的读取单元301可以在压印板玻璃302内部移动,并且当读取由ADF310传送的文档上的图像时(即,在进给-读取模式的情况下)停止在图像读取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读取单元301构造成沿着装置的前后方向移动,如图6所示。也就是说,读取单元301在相对于压印板玻璃302与压板303相反的一侧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300的壳体330a内部。在壳体330a内部设置有读取移动单元350,该读取移动单元使读取单元301沿着与铰链304的枢轴正交的方向往复运动。读取移动单元350移动读取单元301的方向是从装置前侧朝向装置后侧的方向以及与该方向相反的方向,即,装置的前后方向。因此,读取单元301移动的方向是沿着由文档进给部分311进给文档的方向的方向。
读取移动单元350包括滑架351、用作引导部分的轨道352、滑架马达353、带354等。滑架351支撑读取单元301。轨道352在从装置前侧朝向装置后侧的方向上并且在与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引导滑架351。滑架马达353是使滑架351移动的驱动源。带354是将滑架马达353的驱动传递至滑架351以使滑架351移动的动力传递单元。在下文中,将给出具体描述。
读取单元301被设置为使得作为主扫描方向的纵向方向是沿着装置的宽度方向的方向。读取单元301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例如使得可以读取A4尺寸的短方向上的长度范围内的图像。滑架351支撑读取单元301,使得即使当读取单元301沿前后方向(即,副扫描方向)移动时,读取单元301的纵向方向也保持在沿着宽度方向的方向上。轨道352设置在沿着装置的前后方向的方向上,支撑滑架351,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引导滑架351。
滑架马达353设置于在宽度方向中的任一个方向上偏离文档放置表面302a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滑架马达353布置在左侧,左侧是布置有操作面板400的一侧。也就是说,滑架马达353在宽度方向上设置在文档放置表面302a的左侧并且在前后方向上设置在操作面板400的后侧。注意,滑架马达353可以在宽度方向上布置在文档放置表面302a的右侧,但是如后面将详细描述的,优选将滑架马达布置在与文档传送中心从装置中心偏移的一侧相反的一侧。
带354在用作驱动拉紧部分的驱动滑轮355a、用作第一拉紧部分的第一滑轮355b以及用作第二拉紧部分的第二滑轮355c之间被拉紧。滑架351固定至带354的在第一滑轮355b和第二滑轮355c之间被拉紧的部分。因此,带354被滑架马达353驱动并旋转,使得滑架351可以在第一滑轮355b与第二滑轮355c之间往复运动。
驱动滑轮355a是与滑架马达353一起相对于文档放置表面302a布置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滑轮并且传递滑架马达353的驱动。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滑轮355a设置在使滑架马达353的驱动轴353a的驱动减速并将其输出的减速器353b的输出轴353c上。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滑架马达353、减速器353b和驱动滑轮355a被一起布置在文档放置表面302a的宽度方向上的任意一个空间中。因此,可以有效地利用通过使文档传送中心从装置中心偏移而产生的空间。
第一滑轮355b被设置为在沿着滑架351的移动方向的方向(即,前后方向)上比滑架351的一侧(装置后侧)的移动端更靠近所述一侧。如稍后将描述的,图像读取位置处的读取玻璃333被设置为比压印板玻璃302的文档放置表面302a更靠近装置后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滑架351的装置后侧的移动端是读取单元301能够位于图像读取位置的位置。第一滑轮355b设置在使得滑架351可以移动直到读取单元301位于图像读取位置的位置。
注意,例如,在读取单元301移动成比读取玻璃333更靠近装置后侧的情况下,例如,在读取单元301的初始位置比读取玻璃333更靠近装置后侧的情况下,使得读取单元301能够移动到装置后侧位置的位置是滑架351在装置后侧的移动端。
第二滑轮355c被设置成在前后方向上比滑架351的另一侧(装置前侧)的移动端更靠近所述另一侧。在本实施例中,读取单元301的初始位置被设置为读取单元301的移动范围中的装置前侧的端部。例如,将比压印板玻璃302更靠近装置前侧的位置设置为读取单元301的初始位置。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滑架351的装置前侧的移动端是使得读取单元301能够位于初始位置的位置。第二滑轮355c设置在使得滑架351能够移动直到读取单元301位于初始位置的位置。
注意,初始位置可以是如上所述的装置后侧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滑架351的装置前侧的移动端是使得读取单元301能够定位在副扫描方向上的扫描范围的前侧端部处的位置。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驱动滑轮355a设置在装置的左侧,第一滑轮355b设置在装置的后侧,第二滑轮355c设置在装置的前侧,所以带354以基本三角形的形状被拉紧,如图6所示。带354的在第一滑轮355b和第二滑轮355c之间被拉紧的一部分基本上平行于轨道352的布置方向。因此,通过驱动滑架马达353而使带354旋转,由滑架351支撑的读取单元301沿着轨道352在第一滑轮355b和第二滑轮355c之间往复运动。因此,在进给-读取模式中,读取单元301移动到图像读取位置,或者在固定-读取模式中,读取单元301沿前后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当读取放置在压印板玻璃302上的文档上的图像时(即,在固定-读取模式下),读取移动单元350使读取单元301从装置前侧移动到装置后侧。也就是说,如稍后将描述的,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前后方向上定位文档的第一抵靠部分305设置在装置前侧,因此当执行固定-读取模式时,读取单元301从装置前侧移动到装置后侧。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读取单元301的初始位置被设置为装置前侧(第一抵靠部分侧)。因此,当开始固定-读取模式时,可以缩短读取单元301从初始位置移动到读取开始位置的距离,并且可以缩短从操作者的开始读取的指令到实际开始固定-读取模式的时间间隔。当执行进给-读取模式时,读取单元301从初始位置移动到图像读取位置。
文档进给托盘
如上所述,在用作文档支撑部分的文档进给托盘320中,用作第二支撑部分的副托盘322可以相对于用作第一支撑部分的主体托盘321滑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位置是在第二支撑表面322a位于背面322b(第二支撑表面322a的背面)上方的状态下副托盘322覆盖主体托盘321的上侧的位置。也就是说,第一位置是副托盘322收纳在壳体330中的收纳位置,是图1和图2中所示的位置。
在副托盘322中,即使在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第二支撑表面322a也朝上,例如,副托盘在被收纳时不枢转,并且背面不朝上。在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副托盘322的第二支撑表面322a构成图像读取装置300的外表面的上表面。也就是说,第二支撑表面322a还用作图像读取装置300的外盖。
在本实施例中,在副托盘322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副托盘处于与壳体330的上表面部分331基本上无台阶地连续的状态,并且在成像装置100安装在安装位置的状态下,第二支撑表面322a和上表面部分331基本上平行于水平面。位于第一位置的副托盘322和上表面部分331位于同一平面上。因此,能够将文档等放置在第二支撑表面322a和上表面部分331上。
副托盘322的第二支撑表面322a在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与上表面部分331在基本没有间隙的状态下或者有微小间隙(例如,1mm或更小)的状态下连续,但是在第二支撑表面322a与上表面部分331之间可以存在大于该间隙的间隙。另外,在第二支撑表面322a与上表面部分331之间可以存在台阶,或者第二支撑表面322a可以在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在副托盘322中,当收纳在壳体330中时,第二支撑表面322a可以不向上露出。例如,它可以构造成收纳在壳体330的顶表面部分的下方并且在主体托盘321的上方。简而言之,副托盘322可以构造成通过滑动而收纳在主体托盘321上方。
第二位置是在第二支撑表面322位于背面322b上方的状态下第二支撑表面322a与第一支撑表面321a一起支撑文档的位置。也就是说,第二位置是图4和图5中所示的位置,是设置文档的文档设置位置。在副托盘322中,在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第二支撑表面322a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一支撑表面321a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此时第二支撑表面322a的倾斜方向是相对于文档的进给方向朝向下游侧向下倾斜的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副托盘322从第一位置拉出到装置前侧而将副托盘322定位在第二位置。也就是说,副托盘322从第一位置滑动到第二位置的方向是从装置后侧到装置前侧的方向。在使副托盘322从第二位置返回到第一位置时,将副托盘322推入装置后侧,同时使副托盘322的倾斜返回到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从而将副托盘322定位在第一位置。副托盘322被滑动移动支撑部分340可滑动地支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稍后将描述滑动移动支撑部分340。
此外,用作抓握副托盘322以滑动副托盘322的滑动移动抓握部分的抓握部分323设置在副托盘的装置前侧的端部处。如图5所示,抓握部分323具有凹口323a和凹部323b,所述凹口在副托盘322的装置前侧的端部的一部分处切出而向下开口,所述凹部在凹口323a的装置后侧向上凹陷。当例如朝向装置前侧拉出副托盘322时,操作者将手指放入凹部323b中并朝向装置前侧拉动副托盘322。另一方面,例如,在使压板303从关闭位置枢转到打开位置时,操作者将手放入凹口323a中并抬起压板303。
扩展托盘318位于凹口323a下方。然后,通过将手放入凹口323a中,可以抓住上述排出托盘抓握部分318a。另外,也可以在不拉出的状态下(即,在插入状态下)通过将手放入凹口323a中抓住并向下推动扩展托盘318的排出托盘抓握部分318a而使位于打开位置的压板303枢转到关闭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抓握部分323还用作用于执行副托盘322的拉出操作以及用于打开和关闭压板303的操作的抓握部分。为此,如将在后面详细描述的,设置有能够将副托盘322锁定到第一位置的锁定部分348(图22)。当以这种方式打开和关闭压板303时,防止了副托盘322被无意地从第一位置拉出,并且提高了可操作性。
文档排出托盘
如上所述,可以将文档排出托盘319的扩展托盘318拉出到装置前侧。具体地,扩展托盘318包括扩展托盘主体318b和枢转构件318c。扩展托盘主体318b由壳体330可滑动地支撑,以便插入到壳体330中以及从壳体中拉出。也就是说,可以沿着与副托盘322从第一位置滑动到第二位置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从图像读取装置300的壳体330中拉出扩展托盘318。此外,在拉出状态下,扩展托盘318位于处于第二位置的副托盘322的下方。
枢转构件318c由扩展托盘主体318b的装置前侧的端部可枢转地支撑,并且在如图4、图5和图7所示的打开状态下,可以与扩展托盘主体318b一起支撑文档。在枢转构件318c相对于扩展托盘主体318b立起的状态下,枢转构件318c可以抑制排出的文档从文档排出托盘319掉落。如图1和图2所示,在枢转构件318c朝向扩展托盘主体318b的上表面折叠的状态下,可以将扩展托盘318收纳在壳体330中。即使在枢转构件318c的折叠状态下,枢转构件318c的打开状态下的背面也构成用于与扩展托盘主体318b一起放置文档的放置表面。尽管本实施例中的扩展托盘318具有扩展托盘主体318b和枢转构件318c,但是扩展托盘318的构造不限于此。例如,扩展托盘318可以仅由扩展托盘主体318b形成,可以不具有枢转构件318c。
这里,如图7、图8和图9所示,在扩展托盘318被拉出的状态下,扩展托盘318在宽度方向上位于与操作面板400分离的位置。换句话说,操作面板400设置在当从成像装置100上方观察时操作面板400不与拉出的扩展托盘318重叠的位置。如图8所示,操作面板400在装置主体200的壳体210或图像读取装置300的壳体330a(成像装置100的壳体)上被支撑成能够围绕在操作面板400的上端附近与宽度方向平行设置的枢轴在图中的实线位置与虚线位置之间枢转。
也就是说,操作面板400相对于成像装置100的壳体被支撑成能够在显示部分402面向装置前侧的第一操作位置与显示部分402比第一操作位置朝上的第二操作位置之间枢转。具体地,图8中的操作面板400的实线位置是第一操作位置,操作面板400的装置前侧的表面(正面)在基本竖直的方向上。另一方面,图8中的操作面板400的虚线位置是第二操作位置,操作面板400的正面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并且正面倾斜地朝上。
如果操作面板400设置在当从成像装置100的上方观察时与处于拉出状态的扩展托盘318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则在扩展托盘318拉出的状态下操作面板400的可操作性降低。特别是,由于扩展托盘318构造成从布置在装置主体200的上部中的图像读取装置300的下部拉出到装置前侧,所以处于拉出状态的扩展托盘318与操作面板400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较短。因此,例如,在操作面板400被设置到第二操作位置的情况下,如果在从上方观察时处于拉出状态的扩展托盘318的一部分与操作面板400重叠,则显示部分402的可视性降低,或者物理开关401或显示部分402的可操作性降低。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从上方观察成像装置100时,扩展托盘318与操作面板400不重叠。然而,将至少操作面板400的显示部分402布置成不与扩展托盘318重叠就足够了,可以将操作面板400的除了显示部分402之外的部分布置在与扩展托盘318重叠的位置。
注意,当从上方观察成像装置100时,文档进给托盘320的副托盘322至少部分地与操作面板400的一部分重叠,但是与扩展托盘318相比,副托盘322对操作面板400的可操作性的影响较小。也就是说,由于副托盘322位于扩展托盘318上方并且在向上倾斜的状态下被拉出,所以在竖直方向上距操作面板400的距离大于扩展托盘318距操作面板400的距离。因此,即使操作面板400位于第二操作位置,对操作面板400的可操作性的影响也很小。
优选地,当从上方观察成像装置100时,副托盘322不与操作面板400重叠。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存在装置变大的可能性,例如,以下描述的文档传送中心与装置中心之间的偏离量增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在减小装置尺寸的同时提高操作面板400的可操作性,当从上方观察时,扩展托盘318不与操作面板400重叠,并且当从上方观察时,副托盘322与操作面板400的一部分重叠。
文档传送中心和装置中心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将参考图9描述图像读取装置300中的文档的传送中心与成像装置100的装置中心之间的关系。首先,将从文档进给部分311到片材排出辊313的文档传送路径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定义为文档的传送中心N1,将图像读取装置300的外形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定义为装置中心N2。也就是说,装置中心N2是图像读取装置300的外形中宽度方向的两端面之间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
另一方面,文档的传送中心N1是一对管控引导件的管控表面320a和320b之间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所述一对管控引导件在文档进给托盘320中管控文档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一对管控表面320a和320b可以根据文档的尺寸在沿宽度方向相互接近和相互分离的方向上移动,并且无论文档的尺寸如何,传送中心N1的位置不变。在该构造中,扩展托盘318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与传送中心N1基本一致。
注意,还存在这样一种构造,其中,对于在文档进给托盘320中限制文档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一对限制引导件,一侧的限制引导件固定,仅另一侧的限制引导件根据文档的尺寸沿宽度方向移动。在这种情况下,传送中心N1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根据文档的尺寸而偏移。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传送中心N1最靠近装置中心N2,传送中心N1也相对于装置中心N2偏移。另外,无论文档尺寸如何,偏离的方向是相同的。在该构造中,扩展托盘318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根据文档的尺寸从传送中心N1偏移。
文档的传送中心N1相对于装置中心N2向左右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偏移。在本实施例中,传送中心N1向与操作面板400偏移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偏移。换句话说,操作面板400被设置成使得在左右方向上,操作面板400的中心在与传送中心N1相对于装置中心N2偏移的方向(另一侧)相反的方向(一侧)上相对于装置中心N2偏移。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面板400相对于装置中心N2偏移到操作面板400的左端与装置主体200的壳体210的左端大致一致的位置。但是,操作面板400的中心从装置中心N2偏离的量可以很小。例如,虽然操作面板40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从装置中心N2偏移,但是操作面板400的一部分可以位于装置中心N2上。但是,优选的是,整个操作面板400相对于装置中心N2在宽度方向上偏移。如上所述,优选的是使操作面板400相对于装置中心N2在宽度方向上偏移到从上方观察时不与处于拉出状态的扩展托盘318重叠的位置。
传送中心N1从装置中心N2偏离的量也可以很小。例如,当操作面板400被设置成使得操作面板400的左端与装置主体200的壳体210的左端基本上一致时,当从上方观察时,扩展托盘318的一部分可以与操作面板400的一部分重叠。然而,如上所述,优选的是使传送中心N1和装置中心N2偏移成使得当从上方观察时扩展托盘318和操作面板400不重叠。当从上方观察时,更优选的是使传送中心N1和装置中心N2偏移成使得副托盘322和操作面板400彼此不重叠。这同样适用于一侧的限制引导件固定而仅另一侧的限制引导件根据文档的尺寸沿宽度方向移动的构造。
此外,由于传送中心N1偏离装置中心N2,所以在壳体330的左右方向上与传送中心N1相反的一侧,文档不通过的区域增大。因此,优选的是用于驱动文档进给部分311的每个辊的马达和齿轮(未示出)存储在相对于装置中心N2与传送中心N1相反的一侧。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用于驱动文档进给部分311的每个辊的马达和齿轮(未示出)存储在壳体330的左侧。因此,可以有效地利用通过使文档的传送中心N1从装置中心N2偏移而产生的空间。
滑动移动支撑部分
接下来,将参考图10至图22描述可滑动地支撑副托盘322的滑动移动支撑部分340。滑动移动支撑部分340包括用作第一接合部分的凸起341以及用作第二接合部分和引导部分的轨道342。如图11所示,凸起341设置在副托盘32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所述宽度方向与由文档进给部分311进给文档的方向(从装置前侧到装置后侧的方向)和竖直方向正交。凸起341被设置成从副托盘322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朝向壳体330的面向宽度方向上的所述端部的部分突出。如图10所示,轨道342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300的壳体330中,并且可以与凸起341接合。也就是说,用作引导部分的轨道342与凸起341接合以可滑动地引导副托盘322。
如上所述,在副托盘322中,与在第一位置处的状态相比,第二支撑表面322a在第二位置处倾斜。因此,滑动移动支撑部分340包括在第二位置处将副托盘322保持在倾斜状态的保持部分343。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至图14所示,图像读取装置300包括抵靠部分344和被抵靠部分345。抵靠部分344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300的壳体330和副托盘322中的一个上。在本实施例中,抵靠部分344设置在副托盘322上。被抵靠部分345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300的壳体330和副托盘322中的另一个上,在副托盘322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预定位置的状态下,被抵靠部分抵靠在抵靠部分344上,并且在副托盘322定位成比预定位置更靠近第二位置的状态下,被抵靠部分不抵靠在抵靠部分344上。在本实施例中,被抵靠部分345设置在壳体330中。注意,抵靠部分344可以设置在壳体330侧,被抵靠部分345可以设置在副托盘322侧。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与副托盘322的滑动移动相关的构造。
与副托盘相关的构造
首先,将参考图11和图12描述在副托盘322的滑动移动构造中与副托盘322相关的构造。如图11所示,凸起341在副托盘32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以在宽度方向上向外(远离端面322c的一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在端面322c的装置后侧的端部。当从宽度方向观察时,凸起341具有在副托盘322的滑动方向上伸长的形状,并且具有椭圆形形状或者以下形状,其中,第一半圆的朝向第一方向凸出弯曲的端部和第二半圆的朝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凸出弯曲的端部通过一对直线彼此连接。第一半圆和第二半圆彼此向外突出。
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副托盘322的装置前侧的端部设置有形成为从端面322c向下弯曲的弯曲部分322d。在弯曲部分322d的装置后侧的端部设置有形成为朝向装置后侧突出的延伸部分346。凹部347在延伸部分346和端面322c之间形成为从延伸部分346的装置后侧的端面进入装置前侧。因此,在延伸部分346与端面322c之间存在间隙。
上述抵靠部分344设置在延伸部分346的装置后侧的端部处。也就是说,抵靠部分344设置成从延伸部分346的一部分沿宽度方向向外突出。在延伸部分346的宽度方向上的外表面中,在宽度方向上朝向远端向内倾斜的倾斜表面346a相对于抵靠部分344形成在装置后侧(远端侧),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向内凹陷的凹部346b相对于抵靠部分344形成在装置前侧。在抵靠部分344与凹部346b之间还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上朝向装置前侧向内倾斜的倾斜表面346c。
与图像读取装置的壳体侧相关的构造
接下来,将参考图10、图13和图14描述在副托盘322的滑动移动构造中与图像读取装置300的壳体330侧有关的构造。如图10和图13所示,壳体330具有开口部分334,可以通过该开口部分插入和拉出副托盘322。开口部分334具有侧壁335,在侧壁中位于第一位置的副托盘32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面向彼此。侧壁335沿前后方向设置在开口部分334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处。侧壁335是与文档排出托盘319垂直并且与竖直方向基本平行的壁面。
轨道342沿前后方向在主体托盘321的上部形成在侧壁335中。轨道342是形成为从侧壁335的壁面凹入的凹部,并且轨道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略大于凸起341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横向方向上的长度)。当设置在副托盘322上的凸起341进入内部时,轨道342与凸起341接合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引导凸起341。
保持部分343以与轨道342连续的方式形成在侧壁335的装置前侧的轨道342的端部处。保持部分343是与轨道342类似地形成为从侧壁335的壁面凹陷的凹部,并且相对于轨道342倾斜。具体地,如图14所示,保持部分343形成为从轨道342的装置前侧的端部向下弯曲,并且朝向装置后侧朝向下侧倾斜。保持部分343相对于主体托盘321设置在装置前侧。
如稍后将详细描述的,保持部分343形成为使得通过使副托盘322的凸起341移动到轨道342的装置前侧的端部然后抬起副托盘322的装置前侧的端部,凸起341能够进入。然后,通过沿着保持部分343的倾斜向下推动副托盘322,凸起341进入保持部分343。由于凸起341具有如上所述的在前后方向上伸长的形状,所以凸起341的侧表面与保持部分343的内壁面接合,由此在沿着保持部分343的倾斜方向的方向上保持副托盘322。
注意,除了如上所述形成在侧壁335中的凹部之外,轨道342和保持部分343也可以具有例如固定至侧壁335的单独构件的构造。此外,轨道342和保持部分343的构造可以被设置为从侧壁335突出,以便从短方向上的两侧夹持凸起341。此外,凸起341可以具有例如圆柱形形状或者可旋转地设置的辊。在这种情况下,多个凸起341沿着副托盘322的前后方向设置。例如,在副托盘322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在前后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中的每一个端部处设置一个凸起341,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设置总共四个凸起341。
此外,倾斜支撑部分336以在宽度方向上向内突出的方式设置在侧壁335的保持部分343的下方。倾斜支撑部分336沿着保持部分343的斜坡倾斜,并且支撑副托盘322的下表面,该副托盘的凸起341由保持部分343保持。结果,副托盘322在第二位置处被更可靠地保持在倾斜状态。注意,可以省略倾斜支撑部分336,只要能够通过凸起341与保持部分343之间的接合充分地保持副托盘322即可。
辅助支撑部分337以在宽度方向上向内突出的方式设置在侧壁335的倾斜支撑部分336的装置前侧。辅助支撑部分337设置成基本上平行于前后方向,并且在凸起341被轨道342引导的状态下,该辅助支撑部分支撑副托盘322的相对于轨道342位于装置前侧的部分的下表面,以辅助副托盘322的滑动移动。辅助支撑部分337的装置后侧的端部与倾斜支撑部分336的装置前侧的端部平滑地连续,并且在通过凸起341与保持部分343之间的接合使副托盘322倾斜时不干涉副托盘322。
在侧壁335中,被抵靠部分345设置在辅助支撑部分337的下方。被抵靠部分345设置成在宽度方向上从侧壁335向内突出,并且能够相对于侧壁335在宽度方向上移动。被抵靠部分345被用作推压构件的推压弹簧349(图20至图22)沿宽度方向向内推压。
被抵靠部分345设置于在副托盘322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与延伸部分346对准的位置。然后,在将副托盘322推动到第一位置的操作时,通过设置在延伸部分346上的抵靠部分344抵靠在被抵靠部分345上,给操作者一种咔哒声的感觉(响应)。此外,被抵靠部分345进入设置在延伸部分346中的凹部346b,由此副托盘322被锁定在第一位置。也就是说,被抵靠部分345和凹部346b用作能够将副托盘322锁定到第一位置的锁定部分348(图22)。稍后将描述与这一点相关的操作。
副托盘的滑动操作
接下来,将参考图15至图19描述使副托盘322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滑动的操作。图15示出了副托盘322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在第二位置,副托盘322的凸起341与保持部分343接合,副托盘322的下表面由倾斜支撑部分336支撑。在使副托盘322返回到第一位置时,首先,如图16所示,将副托盘322朝向装置前侧向上(即,倾斜向上)拉起。然后,凸起341从保持部分343脱出,副托盘322可以在装置前侧下降的方向上枢转。
接下来,如图17所示,副托盘322在沿着轨道342的方向上(在本实施例中,在基本水平的方向上)倾斜。当在这种状态下将副托盘322推入装置后侧时,通过凸起341与轨道342之间的接合将副托盘322沿着轨道342引导至装置后侧,如图18所示。在该位置,副托盘322的抵靠部分344未抵靠在壳体330侧的被抵靠部分345上。
进一步地,当从该位置推动副托盘322时,如稍后将描述的,抵靠部分344抵靠在被抵靠部分345上以给操作者一种咔嗒声的感觉,并且当进一步推动副托盘时,被抵靠部分345进入凹部346b,副托盘322被锁定在第一位置,如图19所示。在该状态下,副托盘322被安装在第一位置。在该状态下,辅助支撑部分337进入凹部347。在辅助支撑部分337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向下突出的凸起337a,在辅助支撑部分337进入凹部347的状态下,凸起337a抵靠在副托盘322的延伸部分346的上表面上或者通过微小的间隙接近延伸部分346的上表面。在副托盘322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该凸起337a抵靠在延伸部分346的上表面上,从而限制副托盘322独立于压板303被向上抬起。因此,当操作者抓住并向上抬起抓握部分323时,压板303和ADF310与副托盘322一起被向上抬起。
在将副托盘322从第一位置拉出到第二位置时,执行与上述操作相反的操作。也就是说,当通过抓住抓握部分323将副托盘322从图19的状态拉向装置前侧时,抵靠部分344越过被抵靠部分345,进入图18所示的状态。这个操作也给操作者一种咔嗒声的感觉。接下来,将副托盘322拉出到装置前侧,以处于图17的状态。在图17的状态下,凸起341从轨道342的装置前侧的端部脱出,副托盘322可以在抬起装置前侧的方向上枢转。
接下来,通过抬起装置前侧使副托盘322倾斜,获得图16的状态。图16的状态是凸起341能够进入保持部分343的状态。然后,通过朝向装置后侧且向下(即向下倾斜地)下推副托盘322以使凸起341进入保持部分343,获得如图15所示的第二位置的状态。
将副托盘推向第一位置的操作
接下来,将参考图20至图22描述在以上参考图18至图19描述的将副托盘322推到装置后侧的第一位置的操作时抵靠部分344的周边与被抵靠部分345之间的关系。图20示出了上述图18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抵靠部分344的远端侧(装置后侧)的倾斜表面346a的远端抵靠在被抵靠部分345上。
被抵靠部分345包括基部345a和从基部345a突出的凸起345b,并且被抵靠部分被设置成使得凸起345b从形成于壳体330的侧壁335中的通孔335a突出。基部345a设置在侧壁335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内部空间335b中。在壳体330的内部空间335b中设置有内壁335c,并且在内壁335c与基部345a之间设置有推压弹簧349。
被抵靠部分345在宽度方向(即,凸起345b从通孔335a突出的方向)上被推压弹簧349向内推压。此时,凸起345b的凸出量被抵靠在侧壁335上的基部345a限制。当沿着宽度方向向外推动被抵靠部分345时,被抵靠部分345能够克服推压弹簧349的推压力沿宽度方向向外移动。图20的状态是基部345a抵靠在侧壁335上的状态。
当从该状态朝向装置后侧推动副托盘322时,被抵靠部分345的凸起345b抵靠在倾斜表面346a上,并且沿着倾斜表面346a的斜坡在宽度方向上被向外推动。然后,如图21所示,抵靠部分344和被抵靠部分345相互抵靠。该位置是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预定位置。在这种状态下,被抵靠部分345被克服推压弹簧349的推压力按压。因此,当抵靠部分344经过被抵靠部分345时,朝向装置后侧推动副托盘322的操作的阻力增大。
也就是说,在副托盘322位于比预定位置更靠近第二位置的状态下被抵靠部分345不抵靠在抵靠部分344上,在副托盘322位于预定位置的状态下被抵靠部分345抵靠在抵靠部分344上。因此,当副托盘322经过预定位置时,移动副托盘322的阻力增大。在本实施例中,这种阻力的变化给操作者一种咔嗒声的感觉。
接下来,当朝向装置后侧进一步推动副托盘322时,被抵靠部分345的凸起345b越过抵靠部分344,并通过推压弹簧349的推压力沿着倾斜表面346c移动。然后,如图22所示,被抵靠部分345的凸起345b进入凹部346b。在这种状态下,副托盘322被锁定在第一位置。在这种状态下,被抵靠部分345不抵靠在抵靠部分344上,并且被抵靠部分345的凸起345b比其位于预定位置时在宽度方向上更向内突出。
另一方面,在将副托盘322从第一位置拉出至第二位置时,从图22的状态朝向装置前侧拉动副托盘322。此时,凹部346b的装置后侧的倾斜表面346c抵靠在被抵靠部分345的凸起345b上,使得被抵靠部分345克服推压弹簧349的推压力沿宽度方向向外移动。然后,如图21所示,被抵靠部分345的凸起345b抵靠在抵靠部分344上,进一步拉出副托盘322,使得被抵靠部分345的凸起345b越过抵靠部分344而进入图20所示的状态。由于该位置是对应于上述图18的位置,所以副托盘322被拉出到第二位置,如上面参考图17至图15所述。
在本实施例中,即使在从第一位置拉出副托盘322时,被抵靠部分345的凸起345b也越过抵靠部分344,从而能够如在将副托盘322推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那样给操作者一种咔嗒声的感觉。通过以这种方式在将副托盘322附接至第一位置以及将其从第一位置拉出时为操作者提供一种咔嗒声的感觉,容易确定操作者已经没有任何问题地执行了附接操作和拉出操作。
另外,由于在副托盘322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被抵靠部分345的凸起345b被锁定到凹部346b,所以可以抑制副托盘322被无意地从第一位置拉出。因此,例如,当操作者抓住抓握部分323并抬起压板303时,也可以抑制副托盘322被无意地拉出。因此,当还使用用于执行拉出副托盘322的操作的抓握部分以及用于执行打开压板303部分的操作的抓握部分时,可以提高打开压板303的可操作性。本实施例中的抵靠部分344、被抵靠部分345和推压弹簧349是推压部分,当副托盘322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所述推压部分在与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向副托盘322施加推压力(阻力)。
与压印板有关的构造
接下来,将参考图23至图26B描述与包括压印板玻璃302、第一定位部分305和第二抵靠部分306的压印板332相关的构造。压印板332被设置成覆盖图像读取装置300的读取单元301和用于驱动读取单元301的构造的上侧,并且设置有压印板玻璃302、读取玻璃333等。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用于驱动读取单元301的滑架马达353、减速器353b和驱动滑轮355a一起布置在相对于文档放置表面302a位于宽度方向上的左侧的空间中(参见图6)。换句话说,压印板玻璃302和读取玻璃333从图像读取装置300的装置中心在宽度方向上向右侧偏移,并且布置有滑架马达353等的空间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300的左侧。
因此,如图24所示,收纳滑架马达353、减速器353b、驱动滑轮355a的收纳部分332a设置在压印板332的背侧,并且压印板玻璃302和读取玻璃333设置在收纳部分332a的宽度方向上的右侧(图24的左上侧)。上述ADF310的传送中心N1根据读取玻璃333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而在宽度方向上相对于装置中心N2偏移(参见图9)。
接下来,将描述放置在压印板玻璃302的文档放置表面302a上的文档所抵靠的抵靠部分。如上所述,如图23所示,放置在文档放置表面302a上的文档的边缘部分所抵靠的第一抵靠部分305和第二抵靠部分306设置在压印板玻璃302的端部,以便将文档定位在用于通过读取单元301进行读取的基准位置。
第一抵靠部分305设置在文档放置表面302a在与铰链304(图3)的枢轴正交的方向(前后方向)上的一对端部中远离铰链304的一侧的前端处。在本实施例中,铰链304位于文档放置表面302a的装置后侧,第一抵靠部分305位于文档放置表面302a的装置前侧的端部处。
第一抵靠部分305设置在文档放置表面302a的装置前侧的端部处,与宽度方向基本平行。然后,在放置在文档放置表面302a上的文档的边缘部分中,装置前侧的第一边缘部分抵靠第一抵靠部分305。文档的第一边缘部分抵靠第一抵靠部分305,以执行文档的前后方向上的定位。
第二抵靠部分306设置在文档放置表面302a在平行于铰链304的枢轴的方向(宽度方向)上的一对端部中的一个端部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抵靠部分306设置在文档放置表面302a的左端。然后,在放置在文档放置表面302a上的文档的边缘部分中,在与第一边缘部分正交的方向上的第二边缘部分抵靠第二抵靠部分306。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边缘部分是位于放置在文档放置表面302a上的文档的左侧的边缘部分。文档的第二边缘部分抵靠第二抵靠部分306以执行文档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的定位。
如图23和图25所示,文档管控部分307在宽度方向上设置在文档放置表面302a的装置后侧。文档管控部分307是为了管控放置在文档放置表面302a上的文档的后侧的位置而从文档放置表面302a向上突出的壁,其表示从该位置在装置前侧以固定-读取模式读取图像。如上所述,读取玻璃333设置在文档管控部分307的装置后侧,在执行进给-读取模式时,读取单元301位于所述读取玻璃上。
在本实施例中,能够放置在文档放置表面302a上并且能够读取图像的文档的最大尺寸是A5尺寸。这是因为可以由ADF310传送尺寸大于A5尺寸的文档(例如,A4尺寸),并且可以以进给-读取模式读取图像。固定-读取模式用于A5尺寸或更小尺寸的文档,并且特别适合于通过将难以由ADF310传送的卡片尺寸(例如名片或许可证卡)放置在文档放置表面302a上来读取图像。
如上所述,用于在前后方向上定位文档的第一定位部分305设置在装置前侧,但是装置前侧也是操作者将文档放置在文档放置表面302a上或者从文档放置表面302a取出文档的一侧。因此,当第一定位部分305设置在文档放置表面302a的装置前侧的端部的整个宽度方向区域中时,操作者有可能难以从文档放置表面302a取出文档。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文档放置表面302a的装置前侧的端部的一部分是第一抵靠部分305,另一部分是倾斜表面308,文档在该倾斜表面上从文档放置表面302a滑动到装置前侧,以便容易地取出。也就是说,在文档放置表面302a的一对端部中的远离铰链304的一侧的端部(即,装置前侧的端部)处,第一抵靠部分305在与铰链304的枢轴平行的方向(宽度方向)上部分地设置。另一方面,在文档放置表面302a的装置前侧的端部处,倾斜表面308设置在宽度方向上的另一部分处。此外,倾斜表面308朝向远离铰链304的一侧(即,朝向装置前侧)向上倾斜。倾斜表面308被设置成在前后方向上比第一抵靠部分305更靠近前侧。注意,倾斜表面308的形状不限于平坦表面,也可以是朝向装置前侧变得更高的弯曲表面。
具体地,第一定位部分305设置在文档放置表面302a的装置前侧的端部中从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左侧到文档放置表面302a的左端的部分中。另一方面,倾斜表面308设置在从第一定位部分305的右侧到文档放置表面302a的右端的部分中。如上所述,文档放置表面302a的左端是第二抵靠部分306。因此,通过使文档抵靠由文档放置表面302a的装置前侧的端部和装置的左侧的端部形成的角部,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定位文档。
另一方面,在从文档放置表面302a取出文档时,将由第一定位部分305和第二抵靠部分306定位的文档向右侧偏移,并从倾斜表面308的一部分向装置前侧滑动。因此,能够在不干涉第一定位部分305的情况下顺利地取出文档。
这里,可以适当地设置第一定位部分305与第二抵靠部分306之间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关系,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分305比第二抵靠部分306短。这是因为,在固定-读取模式中,以小尺寸的文档为目标,并且即使第一定位部分305的长度短,也可以充分地执行前后方向上的定位。另一方面,通过增加第二抵靠部分306的长度,例如,能够在不大大打开压板303部分的情况下容易地从文档放置表面302a取出文档。
将参考图26A和图26B更详细地描述第一定位部分305和倾斜表面308。图26A是第一定位部分305的剖视图。第一定位部分305是与压印板玻璃302的文档放置表面302a大致垂直地立起的壁,能够抵靠文档的第一边缘部分。第二抵靠部分306也具有与第一抵靠部分305相同的构造。
图26B是倾斜表面308的剖视图。如上所述,倾斜表面308朝向装置前侧(图26B中的左侧)向上倾斜。倾斜表面308的最下端308a位于文档放置表面302a的下方。换句话说,作为压印板玻璃302的表面的文档放置表面302a位于倾斜表面308的最下端308a的上方。因此,可以经由倾斜表面308容易地取出放置在文档放置表面302a上的文档。
也就是说,在倾斜表面308的最下端308a位于文档放置表面302a的上方的情况下,在文档放置表面302a和倾斜表面308之间产生台阶表面,在使文档朝向倾斜表面308滑动而将其取出时,存在文档抵靠在台阶表面上的可能性。此外,在倾斜表面308的最下端308a位于与文档放置表面302a相同的高度位置的情况下,最下端308a可能由于制造误差等而位于文档放置表面302a的稍上方,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出现上述台阶表面。如果在从文档放置表面302a取出文档时文档抵靠台阶表面,则即使设置有倾斜表面308,也难以从文档放置表面302a滑动并取出文档。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倾斜表面308的最下端308a位于文档放置表面302a的下方。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抵靠部分305设置在文档放置表面302a的装置前侧的端部处,所以容易执行从装置前侧将文档放置在文档放置表面302a上并且进行前后方向上的定位的作业。特别是,即使在图像读取装置300上方的空间狭窄并且压板303不会打开得很大的情况下,使文档抵靠装置前侧的第一抵靠部分305就足够了,从而能够容易地将文档定位和放置在文档放置表面302a上。
另外,由于倾斜表面308设置在文档放置表面302a的装置前侧的端部处,与第一抵靠部分305相邻,所以容易从文档放置表面302a取出文档。特别是,即使压板303没有打开很大,也容易取出文档。例如,可以在使文档在宽度方向上偏移到倾斜表面308所处的区域时在通过倾斜表面308朝向装置前侧滑动文档的同时取出文档。
具有上述构造的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即使在安装在狭窄空间中(例如,架子或桌子下)时也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可以从装置前侧操作成像装置100的主要功能,所以即使在成像装置100上方的空间狭窄的情况下或者在成像装置100的左右空间狭窄的情况下,成像装置100的可操作性也是良好的。
具体地,来自装置主体200中的盒203的片材的进给方向是从装置前侧到装置后侧,片材的排出方向是从装置后侧到装置前侧。此外,来自图像读取装置300中的文档进给托盘320的文档的进给方向是从装置前侧到装置后侧,文档的排出方向是从装置后侧到装置前侧。如上所述,由于能够在装置前侧进给和排出装置主体200和图像读取装置300的片材和文档,所以即使当成像装置100的水平方向上的空间狭窄时,也能够容易地进给和排出片材和文档。
另外,由于在装置前侧拉出盒203,因此从装置前侧进行操作也容易。此外,由于图像读取装置300的副托盘322也构造成可朝向装置前侧滑动,所以从装置前侧进行操作容易。另外,由于用于使压板303枢转的铰链304布置在装置后侧,用于使压板303枢转的抓握部分323布置在装置前侧,所以从装置前侧进行操作也容易。此外,由于第一抵靠部分305和倾斜表面308位于装置前侧,因此从装置前侧操作也容易。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用于拉出副托盘322的抓握部分323也用作用于打开和关闭压板303的抓握部分,并且在副托盘322被收纳在第一位置处的状态下,副托盘322被锁定部分348锁定。因此,可以抑制在打开和关闭压板303时无意地拉出副托盘322,并且在这方面也可以提高成像装置100的可操作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读取单元301沿前后方向移动,如上所述,可以将ADF310对文档的进给方向和排出方向设置为前后方向。也就是说,在读取单元301沿左右方向移动的构造的情况下,读取单元301的主扫描方向是前后方向,副扫描方向是左右方向。因此,当使用具有这种构造的ADF310执行进给-读取模式时,需要沿左右方向传送文档。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读取单元301沿前后方向移动,因此,如上所述,可以将ADF310对文档的传送方向设置为前后方向,可以提高装置前侧的可操作性。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副托盘322滑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以即使成像装置100上方没有空间,副托盘322也可以移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例如,在使副托盘枢转以使其能够移动到副托盘被收纳在图像读取装置的壳体中的位置以及副托盘能够与主体托盘一起支撑文档的位置的构造的情况下,在成像装置上方需要用于枢转副托盘的空间。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副托盘322滑动而移动,所以即使上方没有空间,副托盘也能够移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并且即使成像装置100安装在狭窄空间中,可操作性也是良好的。
此外,第一位置是在第二支撑表面322a位于背面322b(第二支撑表面322a的背面)上方的状态下副托盘322覆盖主体托盘321的上侧的位置。因此,在副托盘322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例如,副托盘322的上表面可以用作用于放置文档等的空间。
第二实施例
将参考图27至图29描述第二实施例。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ADF310的文档进给方向和文档排出方向都被设置为前后方向。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自动文档进给装置的ADF310A的文档进给方向和文档排出方向被设置为左右方向。因此,读取单元301(参见图6)的移动方向也被设置为左右方向。由于其它构造和操作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构造和操作类似,所以相同的构造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省略或简化其描述和图示,并且在下文中,将主要描述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首先,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A包括与第一实施例的装置主体类似的装置主体200,并且图像读取装置300A设置在装置主体200的上方。由于装置主体200与第一实施例的装置主体类似,因此来自盒203的片材的进给方向是从装置前侧(第一侧)到装置后侧(第二侧)的方向,排出片材的方向是从装置后侧到装置前侧的方向。
另一方面,来自图像读取装置300A的ADF310A的文档进给托盘320A的文档的进给方向是从宽度方向的右侧(第三侧,一侧)到左侧(第四侧,另一侧)的方向,文档排出方向是从宽度方向的左侧到右侧的方向。注意,文档进给方向可以是从左侧到右侧的方向,文档排出方向可以是从右侧到左侧的方向。
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包括ADF310A的压板303在装置后侧具有铰链304(参见图3),并且该压板通过从装置前侧向上枢转而打开。ADF310A的文档传送构造和图像读取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的文档传送构造和图像读取构造相似,只是文档传送方向不同。读取单元301的移动方向是与ADF310A的文档传送方向一致的左右方向。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与第一实施例的文档进给托盘320类似,支撑文档的文档进给托盘320A包括主托盘321A和副托盘322A,所述主托盘用作第一支撑部分,其具有支撑文档的第一支撑表面321a,所述副托盘用作第二支撑部分和滑动支撑部分,其具有与第一支撑表面321a一起支撑文档的第二支撑表面322a。副托盘322A被布置成可相对于压板30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第二位置在宽度方向上比第一位置更位于一侧(在本实施例中为右侧),并且所述副托盘形成能够在第二位置支撑文档的支撑表面。
第一位置是在第二支撑表面322a位于背面322b(第二支撑表面322a的背面)上方的状态下副托盘322A覆盖主托盘321A的上侧的位置。也就是说,第一位置是副托盘322A被收纳在图像读取装置300A的壳体330A中的收纳位置,是图27中所示的位置。
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在副托盘322A中,即使在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第二支撑表面322a也朝上,并且例如,在收纳时副托盘不枢转,并且背面不朝上。在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副托盘322A的第二支撑表面322a构成图像读取装置300A的外表面。也就是说,第二支撑表面322a还用作图像读取装置300A的外盖。
第二位置是在第二支撑表面322位于背面322b上方的状态下第二支撑表面322a与第一支撑表面321a一起支撑文档的位置。也就是说,第二位置是图28中所示的位置,是放置文档的文档放置位置。在副托盘322A中,在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第二支撑表面322a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一支撑表面321a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副托盘322A从第一位置拉出到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为右侧),将副托盘322A定位在第二位置。也就是说,副托盘322A从第一位置滑动到第二位置的方向是从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到一侧的方向。在使副托盘322A从第二位置返回到第一位置时,将副托盘322推到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在本实施例中为左侧),同时使副托盘的倾斜返回到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从而将副托盘322A定位在第一位置。如图28和29所示,副托盘322A被滑动移动支撑部分340A支撑成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滑动。由于除了滑动方向之外滑动移动支撑部分340A的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因此将省略其描述。
另外,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中,由于副托盘322A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滑动,所以即使上方没有空间,副托盘也可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即使成像装置100安装在狭窄的空间中,可操作性也是良好的,如第一实施例中那样。此外,第一位置是在第二支撑表面322a位于背面322b(第二支撑表面322a的背面)上方的状态下副托盘322A覆盖主托盘321A的上侧的位置。因此,在副托盘322A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例如,副托盘322A的上表面可以用作用于放置文档等的空间。
其他实施例
除了打印机之外,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可以是复印机、传真机、多功能外围设备等。多功能外围设备具有多种功能,例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对下列权利要求的范围应作最广义的解释,从而涵盖所有变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3)

1.一种文档进给装置,包括:
文档支撑部分,所述文档支撑部分包括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所述第一支撑部分具有构造成支撑文档的第一支撑表面,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具有构造成与所述第一支撑表面一起支撑所述文档的第二支撑表面,并且设置成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第二支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分上方,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第二支撑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表面一起支撑所述文档,以及
文档进给部分,所述文档进给部分构造成进给由所述文档支撑部分支撑的所述文档,其中
在所述第二支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支撑表面构成所述文档进给装置的上表面的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档进给装置,还包括:
文档排出部分,所述文档排出部分构造成排出由所述文档进给部分进给的文档;以及
文档堆叠部分,所述文档堆叠部分设置在所述文档支撑部分下方,并且从所述文档排出部分排出的文档被堆叠在所述文档堆叠部分上,其中
所述文档堆叠部分包括扩展堆叠部分,所述扩展堆叠部分构造成在所述第二支撑部分从所述第一位置滑动到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上从所述文档进给装置的壳体中被拉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文档进给装置,还包括
滑动移动支撑部分,所述滑动移动支撑部分可滑动地支撑所述第二支撑部分,所述滑动移动支撑部分包括第一接合部分和第二接合部分,所述第一接合部分相对于与所述文档进给部分进给所述文档的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分的两端,所述第二接合部分设置在所述文档进给装置的壳体中并且能够与所述第一接合部分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文档进给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接合部分是朝向所述第二接合部分突出的凸起,并且
所述第二接合部分是与所述凸起接合以可滑动地引导所述第二支撑部分的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文档进给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支撑部分的所述第二支撑表面在所述第二位置处与在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状态相比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并且
所述滑动移动支撑部分包括保持部分,所述保持部分构造成在所述第二位置处将所述第二支撑部分保持在倾斜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文档进给装置,还包括
推压部分,所述推压部分构造成在所述第二支撑部分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在与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向所述第二支撑部分施加推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文档进给装置,其中
所述推压部分包括:
抵靠部分,所述抵靠部分设置在所述文档进给装置的壳体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分中的一个上;以及
被抵靠部分,所述被抵靠部分设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装置的壳体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分中的另一个上,在所述第二支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预定位置的状态下,所述被抵靠部分抵靠在所述抵靠部分上,并且在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定位成比所述预定位置更靠近所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所述被抵靠部分不抵靠在所述抵靠部分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文档进给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二支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所述被抵靠部分不抵靠在所述抵靠部分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文档进给装置,还包括
操作单元,所述操作单元构造成接收操作者的操作,其中
所述文档进给部分沿着从装置前侧朝向装置后侧的方向进给文档,所述装置前侧是所述文档进给装置的设置有所述操作单元的前侧,所述装置后侧是所述文档进给装置的后侧,并且
所述第二支撑部分从所述第一位置滑动到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是从所述装置后侧朝向所述装置前侧的方向。
10.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
文档支撑部分,所述文档支撑部分包括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所述第一支撑部分具有构造成支撑文档的第一支撑表面,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具有构造成与所述第一支撑表面一起支撑所述文档的第二支撑表面,并且所述第二支撑部分设置成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第二支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分上方,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第二支撑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表面一起支撑所述文档;
文档进给部分,所述文档进给部分构造成进给由所述文档支撑部分支撑的文档;以及
图像读取单元,所述图像读取单元构造成读取由所述文档进给部分进给的文档上的图像,其中
在所述第二支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支撑表面构成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上表面的一部分。
11.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文档支撑部分,所述文档支撑部分包括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所述第一支撑部分具有构造成支撑文档的第一支撑表面,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具有构造成与所述第一支撑表面一起支撑所述文档的第二支撑表面,并且设置成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第二支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分上方,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第二支撑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表面一起支撑所述文档;
文档进给部分,所述文档进给部分构造成进给由所述文档支撑部分支撑的文档;
图像读取单元,所述图像读取单元构造成读取由所述文档进给部分进给的文档上的图像;以及
成像单元,所述成像单元构造成基于由所述图像读取单元读取的所述文档上的图像在片材上形成图像,其中
在所述第二支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支撑表面构成所述成像装置的上表面的一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
片材排出部分,所述片材排出部分构造成将通过所述成像单元形成有图像的片材沿着从装置后侧朝向装置前侧的片材排出方向排出,其中
所述第二支撑部分从所述第一位置滑动到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是从所述装置后侧朝向所述装置前侧的方向。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
片材排出部分,所述片材排出部分构造成将通过所述成像单元形成有图像的片材沿着从装置后侧朝向装置前侧的片材排出方向排出,其中
所述第二支撑部分从所述第一位置滑动到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是与从所述装置后侧朝向所述装置前侧的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
CN202310517475.7A 2022-05-13 2023-05-09 文档进给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Pending CN11706167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79422 2022-05-13
JP2022079422A JP2023167890A (ja) 2022-05-13 2022-05-13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61670A true CN117061670A (zh) 2023-11-14

Family

ID=86330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17475.7A Pending CN117061670A (zh) 2022-05-13 2023-05-09 文档进给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843741B2 (zh)
EP (1) EP4277254A1 (zh)
JP (1) JP2023167890A (zh)
CN (1) CN117061670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50875B2 (ja) 1995-05-31 2001-03-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466819B2 (ja) 1996-07-17 2003-11-17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63175A (ja) 1999-08-25 2001-03-1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3751933B2 (ja) 2002-11-20 2006-03-08 Necアクセステクニカ株式会社 原稿読取装置
JP2006184701A (ja) 2004-12-28 2006-07-13 Funai Electric Co Ltd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2007067605A (ja) 2005-08-30 2007-03-15 Brother Ind Ltd 画像読取装置
JP5579587B2 (ja) * 2010-12-16 2014-08-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5810769B2 (ja) 2011-09-07 2015-11-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供給装置
JP5796506B2 (ja) * 2012-02-03 2015-10-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原稿読取装置
JP6182931B2 (ja) 2013-03-28 2017-08-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135428B2 (ja) * 2013-09-27 2017-05-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299132B2 (ja) 2013-09-27 2018-03-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5113198A (ja) 2013-12-11 2015-06-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10523B2 (ja) 2014-08-22 2018-10-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743414B2 (ja) 2016-02-26 2020-08-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879459B2 (ja) * 2017-03-23 2021-06-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940808B2 (ja) 2017-06-16 2021-09-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CN209767636U (zh) 2019-06-24 2019-12-10 联想图像(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扫描仪用挡边结构、扫描仪、多功能机
JP7439597B2 (ja) * 2020-03-19 2024-02-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支持装置、記録装置
JP2023167891A (ja) * 2022-05-13 2023-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167889A (ja) * 2022-05-13 2023-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843741B2 (en) 2023-12-12
JP2023167890A (ja) 2023-11-24
US20230370554A1 (en) 2023-11-16
US20240064247A1 (en) 2024-02-22
EP4277254A1 (en) 2023-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94951B2 (en) Sheet feeder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paper cassettes
JP4321531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US8272637B2 (en) Sheet tray unit with three tray portions and tray stopper, and image recording device comprising said sheet tray unit
US7413183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US7370859B2 (en) Sheet feeder
US7883285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060071404A1 (en) Sheet-supply cassette,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heet-supply cassette
US11192745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US20080001343A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240064248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618035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20179982A (ja) 記録装置
EP4277253A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90003906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7061670A (zh) 文档进给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JP2006117395A (ja) 媒体給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4400759B2 (ja) 原稿搬送装置
JP2020179981A (ja) 記録装置
JP2001094730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1119509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H04226773A (ja) 記録装置
JPH04226775A (ja) 自動給紙装置
JPH04298367A (ja) 自動給紙装置
JPH04251035A (ja) 自動給紙装置
JP2004231369A (ja) 画像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