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67655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67655A
CN116867655A CN202280010711.XA CN202280010711A CN116867655A CN 116867655 A CN116867655 A CN 116867655A CN 202280010711 A CN202280010711 A CN 202280010711A CN 116867655 A CN116867655 A CN 1168676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main groove
tire
land portion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1071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竹森谅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kohama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kohama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867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676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4Asymmetric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4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continuous circumferential ribs, e.g. zig-za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46Circumferential grooves with zigzag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48Narrow grooves, i.e. having a width of less than 4 m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53Circumferential grooves characterised by wid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81Blind or isolated groo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均衡地改善驾驶稳定性、噪音性能以及排水性能的充气轮胎。在内侧中间环岸部(12B)形成有多条内侧中间横纹槽(13B),而在外侧中间环岸部(12D)形成有多条外侧中间横纹槽(13D),内侧中间横纹槽(13B)的长度L1与外侧中间横纹槽(13D)的长度L2满足L1>L2的关系,轮胎赤道至内侧胎肩主槽(11A)的距离W1、轮胎赤道至内侧中央主槽(11B)的距离W2、轮胎赤道至外侧中央主槽(11C)的距离W3、轮胎赤道至外侧胎肩主槽(11D)的距离W4相对于轮胎赤道(CL)至接地端的距离Wi、Wo满足0.58≤W1/Wi≤0.62、0.20≤W2/Wi≤0.24、0.15≤W3/Wo≤0.19、0.53≤W4/Wo≤0.57的关系,内侧胎肩主槽(11A)的槽宽WG1与内侧中央主槽(11B)的槽宽WG2之和大于外侧中央主槽(11C)的槽宽WG3与外侧胎肩主槽(11D)的槽宽WG4之和。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胎面部具有四条主槽的充气轮胎,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能够均衡地改善驾驶稳定性、噪音性能以及排水性能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在充气轮胎中,为了确保排水性能,提出了采用在胎面部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四条主槽,在由这些主槽划分出的环岸部形成有多条横纹槽的胎面花纹等各种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至3)。
然而,虽然增大主槽和横纹槽的槽面积能够提高排水性能,但是存在驾驶稳定性和噪音性能变差的问题。因此,不容易高水平地兼顾驾驶稳定性、噪音性能以及排水性能,期望进一步进行改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9-5183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9-140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54135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均衡地改善驾驶稳定性、噪音性能以及排水性能的充气轮胎。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备沿轮胎周向延伸并呈环状的胎面部、配置于该胎面部的两侧的一对侧壁部和配置于这些侧壁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的一对胎圈部,并且具有指示相对于车辆的安装方向的安装方向显示部,
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胎面部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四条主槽,该四条主槽包括安装于车辆上时相较于轮胎赤道更位于车辆内侧的内侧中央主槽、安装于车辆上时相较于轮胎赤道更位于车辆外侧的外侧中央主槽、安装于车辆上时相较于所述内侧中央主槽更位于车辆内侧的内侧胎肩主槽以及安装于车辆上时相较于所述外侧中央主槽更位于车辆外侧的外侧胎肩主槽,通过所述四条主槽划分出五列环岸部,该五列环岸部包括在所述内侧中央主槽与所述外侧中央主槽之间划分出的中央环岸部、在所述内侧中央主槽与所述内侧胎肩主槽之间划分出的内侧中间环岸部、在所述外侧中央主槽与所述外侧胎肩主槽之间划分出的外侧中间环岸部、较所述内侧胎肩主槽更靠车辆内侧处划分出的内侧胎肩环岸部以及较所述外侧胎肩主槽更靠车辆外侧处划分出的外侧胎肩环岸部,
在所述内侧中间环岸部,在轮胎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一端与所述内侧中央主槽连通、另一端于所述内侧中间环岸部内终止的多条内侧中间横纹槽,而在所述外侧中间环岸部,在轮胎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一端与所述外侧胎肩主槽连通、另一端于所述外侧中间环岸部内终止的多条外侧中间横纹槽,所述内侧中间横纹槽的长度L1与所述外侧中间横纹槽的长度L2满足L1>L2的关系,
轮胎赤道至所述内侧胎肩主槽的中心位置的距离W1、轮胎赤道至所述内侧中央主槽的中心位置的距离W2、轮胎赤道至所述外侧中央主槽的中心位置的距离W3、轮胎赤道至所述外侧胎肩主槽的中心位置的距离W4相对于轮胎赤道至车辆内侧和车辆外侧的接地端的距离Wi、Wo满足0.58≤W1/Wi≤0.62、0.20≤W2/Wi≤0.24、0.15≤W3/Wo≤0.19、0.53≤W4/Wo≤0.57的关系,所述内侧胎肩主槽的槽宽WG1与所述内侧中央主槽的槽宽WG2之和大于所述外侧中央主槽的槽宽WG3与所述外侧胎肩主槽的槽宽WG4之和。
发明效果
本发明中,在指定了相对于车辆的安装方向的充气轮胎中,通过像上述那样规定W1/Wi、W2/Wi、W3/Wo、W4/Wo,并且使四条主槽靠近安装于车辆上时的车辆内侧,能够在降低车外噪音的同时改善排水性能。此外,通过使内侧胎肩主槽的槽宽WG1与内侧中央主槽的槽宽WG2之和大于外侧中央主槽的槽宽WG3与外侧胎肩主槽的槽宽WG4之和,能够在不使噪音性能变差的情况下改善排水性能。进一步地,除了使内侧胎肩主槽的槽宽WG1与内侧中央主槽的槽宽WG2之和大于外侧中央主槽的槽宽WG3与外侧胎肩主槽的槽宽WG4之和以外,还使内侧中间横纹槽的长度L1大于外侧中间横纹槽的长度L2,由此,能够使较大的横向力所作用的胎面部的车辆外侧部分的刚性大于胎面部的车辆内侧部分的刚性,从而改善在干燥路面和湿滑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其结果,能够更高水平地改善驾驶稳定性、噪音性能以及排水性能。
本发明中,在中央环岸部,优选在轮胎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一端与内侧中央主槽连通、另一端于中央环岸部内终止的多条中央横纹槽。通过在中央环岸部配置非贯通的中央横纹槽,能够在不破坏驾驶稳定性的情况下改善排水性能。
特别优选的是中央横纹槽的另一端不跨越轮胎赤道而于中央环岸部内终止。通过以不跨越轮胎赤道的方式配置中央横纹槽,能够充分确保中央环岸部的刚性,从而在不使驾驶稳定性变差的情况下改善排水性能。
另外,在中央环岸部,优选为在轮胎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一端与所述外侧中央主槽连通、另一端不跨越轮胎赤道而于中央环岸部内终止的多条中央刀槽花纹。通过以不跨越轮胎赤道的方式配置中央刀槽花纹,能够充分确保中央环岸部的刚性,从而在不使噪音性能和驾驶稳定性变差的情况下改善排水性能。
内侧中间环岸部的宽度Wr1与内侧中间横纹槽的长度L1优选为满足0.6≤L1/Wr1≤0.7的关系。外侧中间环岸部的宽度Wr2与外侧中间横纹槽的长度L2优选为满足0.4≤L2/Wr2≤0.5的关系。中央环岸部的宽度Wr3与中央横纹槽的长度L3优选为满足0.3≤L3/Wr3≤0.4的关系。通过优化内侧中间横纹槽的长度L1、外侧中间横纹槽的长度L2或中央横纹槽的长度L3,能够均衡地改善驾驶稳定性、噪音性能以及排水性能。
内侧中间横纹槽的锐角侧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θ1优选为小于外侧中间横纹槽的锐角侧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θ2。通过像这样使内侧中间横纹槽的倾斜角度θ1小于外侧中间横纹槽的倾斜角度θ2,能够在维持良好的排水性能的同时确保内侧中间环岸部的刚性。其结果是,能够均衡地改善在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和在湿滑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
内侧胎肩主槽及外侧中央主槽的车辆外侧的槽壁优选为具有被倒角为锯齿形状的边缘部。通过使内侧胎肩主槽及外侧中央主槽的车辆外侧的槽壁具有被倒角为锯齿形状的边缘部,能够在不使噪音性能变差的情况下确保初始槽面积,改善排水性能。
内侧中间横纹槽优选为具有槽深从以其开口端为起点的长度L1的50%~65%的位置处开始朝向终端侧逐渐变浅地倾斜的倾斜部。外侧中间横纹槽优选为具有槽深从以其开口端为起点的长度L2的35%~50%的位置处开始朝向终端侧逐渐变浅地倾斜的倾斜部。中央横纹槽优选为具有槽深从以其开口端为起点的长度L3的25%~40%的位置处开始朝向终端侧逐渐变浅地倾斜的倾斜部。通过设计这样的倾斜部,能够避免各环岸部刚性的降低,因此能够在不使驾驶稳定性变差的情况下改善排水性能。
本发明中,胎面部的接地区域是根据轮胎轴向的接地宽度来进行确定,该轮胎轴向的接地宽度是在将轮胎轮辋组装至正规轮辋上并填充了正规内压的状态下,垂直放置在平面上并施加了正规载荷时测定出的。接地端是接地区域的轮胎轴向的最外侧位置。“正规轮辋”是指在包含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该规格针对各轮胎所规定的轮辋,例如,若为JATMA则设为标准轮辋,若为TRA则设为“设计轮辋(Design Rim)”,或者若为ETRTO则设为“测量轮辋(Measuring Rim)”。“正规内压”是指在包含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针对各轮胎所规定的最大负载能力所对应的气压。“正规载荷”是指在包含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针对各轮胎所规定的相当于最大负载能力的80%的载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构成的充气轮胎的子午线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在子午线剖面中的轮廓的轮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成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图3是表示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构成的充气轮胎的图。该充气轮胎是指定了安装于车辆上时的轮胎表里的安装方向的轮胎。图1至图3中,内(IN)是安装于车辆上时的车辆内侧,外(OUT)是安装于车辆上时的车辆外侧,Ei是车辆内侧的接地端,Eo是车辆外侧的接地端,TCW是接地宽度。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包括沿轮胎周向延伸并呈环状的胎面部1、配置于该胎面部1的两侧的一对侧壁部2、2、配置于这些侧壁部2的轮胎径向内侧的一对胎圈部3、3。例如,至少在车辆外侧的侧壁部2形成有指示相对于车辆的安装方向的安装方向显示部2A。关于安装方向显示部2A,在车辆外侧,例如沿轮胎周向显示“OUTSIDE”,在车辆内侧,例如沿轮胎周向显示“INSIDE”。
在一对胎圈部3、3之间架设有胎体层4。该胎体层4包括沿轮胎径向延伸的多根增强帘线,并且绕配置于各胎圈部3的胎圈芯5从轮胎内侧向外侧折回。在胎圈芯5的外周上配置有剖面为三角形的由橡胶组合物构成的胎边芯6。
另一方面,在胎面部1上的胎体层4的外周侧埋设有多层带束层7。这些带束层7被配置为包括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多根增强帘线,并且增强帘线在层间相互交叉。在带束层7中,增强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例如被设定在10°~40°的范围内。作为带束层7的增强帘线,优选使用钢帘线。为了提高高速耐久性,在带束层7的外周侧配置有相对于轮胎周向以例如5°以下的角度排列增强帘线而成的至少一层带束覆盖层8。作为带束覆盖层8的增强帘线,优选使用尼龙、芳纶等有机纤维帘线。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轮胎内部结构示出了充气轮胎的代表性例子,但不限于此。
如图2所示,在胎面部1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四条主槽11。四条主槽11包括安装于车辆上时相较于轮胎赤道CL更位于车辆内侧的内侧中央主槽11B、安装于车辆上时相较于轮胎赤道CL更位于车辆外侧的外侧中央主槽11C、安装于车辆上时相较于内侧中央主槽11B更位于车辆内侧的内侧胎肩主槽11A以及安装于车辆上时相较于外侧中央主槽11C更位于车辆外侧的外侧胎肩主槽11D。主槽11是槽宽在6.5mm~12.0mm的范围内、槽深在6.5mm~8.5mm的范围内、具备磨损指示器的槽。
通过这四条主槽11,胎面部1被划分出五列环岸部12。五列环岸部12包括内侧中央主槽11B与外侧中央主槽11C之间划分出的中央环岸部12C、内侧中央主槽11B与内侧胎肩主槽11A之间划分出的内侧中间环岸部12B、外侧中央主槽11C与外侧胎肩主槽11D之间划分出的外侧中间环岸部12D、较内侧胎肩主槽11A更靠车辆内侧处划分出的内侧胎肩环岸部12A以及较外侧胎肩主槽11D更靠车辆外侧处划分出的外侧胎肩环岸部12E。
在内侧胎肩环岸部12A,在轮胎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一端在较车辆内侧的接地端Ei更靠车辆内侧延伸、另一端于内侧胎肩环岸部12A内终止的多条内侧胎肩横纹槽13A。另外,在内侧胎肩环岸部12A,在轮胎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一端与内侧胎肩主槽11A连通、另一端于内侧胎肩环岸部12A内终止的多条内侧胎肩刀槽花纹14A。
在内侧中间环岸部12B,在轮胎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一端与内侧中央主槽11B连通、另一端于内侧中间环岸部12B内终止的多条内侧中间横纹槽13B。另外,在内侧胎肩主槽11A的车辆外侧的槽壁(即,内侧中间环岸部12B的车辆内侧的侧壁)上形成有被倒角为锯齿形状的边缘部16B。
在中央环岸部12C,在轮胎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一端与内侧中央主槽11B连通、另一端于中央环岸部12C内终止的多条中央横纹槽13C。另外,在中央环岸部12C,在轮胎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一端与外侧中央主槽11C连通、另一端于中央环岸部12C内终止的多条中央刀槽花纹14C。
在外侧中间环岸部12D,在轮胎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一端与外侧胎肩主槽11D连通、另一端于外侧中间环岸部12D内终止的多条外侧中间横纹槽13D。另外,在外侧中央主槽11C的车辆外侧的槽壁(即,外侧中间环岸部12D的车辆内侧的侧壁)上形成有被倒角为锯齿形状的边缘部16D。
在外侧胎肩环岸部12E,在轮胎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一端在较车辆外侧的接地端Eo更靠车辆外侧延伸、另一端于外侧胎肩环岸部12E内终止的多条外侧胎肩横纹槽13E。在外侧胎肩环岸部12E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将外侧胎肩横纹槽13E彼此连接的周向辅助槽15E。此外,在外侧胎肩环岸部12E,在轮胎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一端与外侧胎肩主槽11D连通、另一端与周向辅助槽15E连通的多条外侧胎肩刀槽花纹14D。
在上述充气轮胎中,内侧中间横纹槽13B的长度L1与外侧中间横纹槽13D的长度L2满足L1>L2的关系。长度L1、L2是沿轮胎宽度方向进行测定。通过像这样使内侧中间横纹槽13B的长度L1大于外侧中间横纹槽13D的长度L2,能够使较大的横向力所作用的胎面部1的车辆外侧部分(外侧中间环岸部12D)的刚性大于胎面部1的车辆内侧部分(内侧中间环岸部12D)的刚性,从而改善在干燥路面和湿滑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
在上述充气轮胎中,轮胎赤道CL至内侧胎肩主槽11A的中心位置的距离W1、轮胎赤道CL至内侧中央主槽11B的中心位置的距离W2、轮胎赤道CL至外侧中央主槽11C的中心位置的距离W3、轮胎赤道CL至外侧胎肩主槽11D的中心位置的距离W4相对于轮胎赤道CL至车辆内侧和车辆外侧的接地端Ei、Eo的距离Wi、Wo满足0.58≤W1/Wi≤0.62、0.20≤W2/Wi≤0.24、0.15≤W3/Wo≤0.19、0.53≤W4/Wo≤0.57的关系。轮胎赤道CL至车辆内侧和车辆外侧的接地端Ei、Eo的距离Wi、Wo中的每一个都相当于TCW/2。内侧胎肩主槽11A、内侧中央主槽11B、外侧中央主槽11C以及外侧胎肩主槽11D的中心位置是槽宽方向的中心位置,是除倒角部分以外的槽部的中心位置。
在指定了相对于车辆的安装方向的充气轮胎中,通过像上述那样规定W1/Wi、W2/Wi、W3/Wo、W4/Wo,并且使四条主槽靠近安装于车辆上时的车辆内侧,能够在降低车外噪音的同时改善排水性能。此处,如果内侧胎肩主槽11A、内侧中央主槽11B、外侧中央主槽11C和外侧胎肩主槽11D的中心位置偏离上述范围,则难以兼顾噪音性能和排水性能。
在上述充气轮胎中,内侧胎肩主槽11A的槽宽WG1与内侧中央主槽11B的槽宽WG2之和(WG1+WG2)被设定为大于外侧中央主槽11C的槽宽WG3与外侧胎肩主槽11D的槽宽WG4之和(WG3+WG4)。由此,能够在不使噪音性能变差的情况下改善排水性能。另外,通过使内侧胎肩主槽11A的槽宽WG1与内侧中央主槽11B的槽宽WG2之和大于外侧中央主槽11C的槽宽WG3与外侧胎肩主槽11D的槽宽WG4之和,能够使较大的横向力所作用的胎面部1的车辆外侧部分的刚性大于胎面部1的车辆内侧部分的刚性,从而改善在干燥路面和湿滑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尤其理想的是满足WG1≥WG2>WG3≥WG4的关系。
在上述充气轮胎中,在中央环岸部12C,在轮胎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一端与内侧中央主槽11B连通、另一端于中央环岸部12C内终止的多条中央横纹槽13C为好。通过像这样在中央环岸部12C配置非贯通的中央横纹槽13C,能够在不破坏驾驶稳定性的情况下改善排水性能。
在设计中央横纹槽13C时,中央横纹槽13C的另一端不跨越轮胎赤道CL而于中央环岸部12C内终止为好。通过以不跨越轮胎赤道CL的方式配置中央横纹槽13C,能够充分确保中央环岸部12C的刚性,从而在不使驾驶稳定性变差的情况下改善排水性能。
在上述充气轮胎中,在中央环岸部12C,在轮胎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一端与外侧中央主槽11C连通、另一端不跨越轮胎赤道CL而于中央环岸部12C内终止的多条中央刀槽花纹14C为好。通过以不跨越轮胎赤道CL的方式配置中央刀槽花纹14C,能够充分确保中央环岸部12C的刚性,从而在不使噪音性能和驾驶稳定性变差的情况下改善排水性能。
在上述充气轮胎中,内侧中间环岸部12B的宽度Wr1与内侧中间横纹槽13B的长度L1满足0.6≤L1/Wr1≤0.7的关系为好。通过优化内侧中间横纹槽13B的长度L1,能够均衡地改善驾驶稳定性、噪音性能以及排水性能。此处,如果L1/Wr1的值小于0.6,则会降低排水性能的改善效果,相反,如果该值大于0.7,则会因内侧中间环岸部12B的刚性下降而降低驾驶稳定性的改善效果,并且降低噪音性能的改善效果。
在上述充气轮胎中,外侧中间环岸部12D的宽度Wr2与外侧中间横纹槽13D的长度L2满足0.4≤L2/Wr2≤0.5的关系为好。通过优化外侧中间横纹槽13D的长度L2,能够均衡地改善驾驶稳定性、噪音性能以及排水性能。此处,如果L2/Wr2的值小于0.4,则会降低排水性能的改善效果,相反,如果该值大于0.5,则会因外侧中间环岸部12D的刚性下降而降低驾驶稳定性的改善效果,并且降低噪音性能的改善效果。
在上述充气轮胎中,中央环岸部12C的宽度Wr3与中央横纹槽13C的长度L3满足0.3≤L3/Wr3≤0.4的关系为好。通过优化中央横纹槽13C的长度L3,能够均衡地改善驾驶稳定性、噪音性能以及排水性能。此处,如果L3/Wr3的值小于0.3,则会降低排水性能的改善效果,相反,如果该值大于0.4,则会因中央环岸部12C的刚性下降而降低驾驶稳定性的改善效果,并且降低噪音性能的改善效果。
在上述充气轮胎中,内侧中间横纹槽13B的锐角侧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θ1被设定为小于外侧中间横纹槽13D的锐角侧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θ2为好。倾斜角度θ1是连接内侧中间横纹槽13B的开口端的中心位置与终端的中心位置的直线相对于轮胎周向所形成的角度,倾斜角θ2是连接外侧中间横纹槽13D的开口端的中心位置与终端的中心位置的直线相对于轮胎周向所形成的角度。通过像这样使内侧中间横纹槽13B的倾斜角度θ1小于外侧中间横纹槽13D的倾斜角度θ2,能够在维持良好的排水性能的同时确保内侧中间环岸部13B的刚性。其结果是,能够均衡地改善在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和在湿滑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特别理想的是将内侧中间横纹槽13B的倾斜角θ1设定在65°~71°的范围内,将外侧中间横纹槽13D的倾斜角θ2设定在72°~78°的范围内。
在上述充气轮胎中,在内侧胎肩主槽11A和外侧中央主槽11C的车辆外侧的槽壁上分别形成有被倒角为锯齿形状的边缘部16B、16D为好。通过使内侧胎肩主槽11A和外侧中央主槽11C的车辆外侧的槽壁具有被倒角为锯齿形状的边缘部16B、16D,能够在不使噪音性能变差的情况下确保初始槽面积,改善排水性能。
在上述充气轮胎中,如图3所示,内侧中间横纹槽13B、中央横纹槽13C以及外侧中间横纹槽13D具有槽深从其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处开始朝向终端侧逐渐变浅地倾斜的倾斜部17B、17C、17D。更具体而言,内侧中间横纹槽13B的槽深从以其开口端为起点的仅相距相当于长度L1的50%~65%的距离L1'的位置处开始朝向终端侧逐渐变浅。外侧中间横纹槽13D的槽深从以其开口端为起点的仅相距相当于长度L2的35%~50%的距离L2'的位置处开始朝向终端侧逐渐变浅。中央横纹槽13C的槽深从以其开口端为起点的仅相距相当于长度L3的25%~40%的距离L3'的位置处开始朝向终端侧逐渐变浅。通过设计这样的倾斜部17B、17C、17D,能够避免内侧中间横纹槽13B、中央横纹槽13C或外侧中间横纹槽13D刚性的降低,因此能够在不使驾驶稳定性变差的情况下改善排水性能。此处,若距离L1'、L2'、L3'过小,则会降低排水性能的改善效果,相反,若过大,则会降低驾驶稳定性的改善效果。
实施例
制作如下传统例、比较例1~3以及实施例1~8的轮胎:在轮胎尺寸为215/55R1794V,具备胎面部、一对侧壁部和一对胎圈部,并具有指示相对于车辆的安装方向的安装方向显示部的充气轮胎中,如图2所示,在胎面部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四条主槽,由四条主槽划分出五列环岸部,在这些环岸部形成有横纹槽和刀槽花纹。
传统例、比较例1~3以及实施例1~8中,将轮胎赤道至接地端的距离Wi、Wo、内侧中间横纹槽的长度L1、外侧中间横纹槽的长度L2、中央横纹槽的长度L3、轮胎赤道至内侧胎肩主槽的中心位置的距离W1、轮胎赤道至内侧中央主槽的中心位置的距离W2、轮胎赤道至外侧中央主槽的中心位置的距离W3、轮胎赤道至外侧胎肩主槽的中心位置的距离W4、W1/Wi、W2/Wi、W3/Wo、W4/Wo、内侧胎肩主槽的槽宽WG1与内侧中央主槽的槽宽WG2之和(WG1+WG2)、外侧中央主槽的槽宽WG3与外侧胎肩主槽的槽宽WG4之和(WG3+WG4)、非贯通的中央横纹槽的终端位置、有无非贯通的中央刀槽花纹、内侧中间环岸部的宽度Wr1、外侧中间环岸部的宽度Wr2、中央环岸部的宽度Wr3、L1/Wr1、L2/Wr2、L3/Wr3、内侧中间横纹槽的倾斜角度θ1、外侧中间横纹槽的倾斜角度θ2、内侧胎肩主槽和外侧中央主槽的车辆外侧的槽壁上有无锯齿形状的倒角、内侧中间横纹槽的倾斜部起始位置L1'、外侧中间横纹沟的倾斜部起始位置L2'、中央横纹槽的倾斜部起始位置L3'、L1'/L1、L2'/L2、L3'/L3如表1和表2那样设定。需要说明的是,关于非贯通的中央横纹槽的终端位置,终端在轮胎赤道上的情况用“A”表示,终端处于不跨越轮胎赤道的位置处的情况用“B”表示。
通过下述试验方法,评价这些试验轮胎在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和在湿滑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噪音性能,将其结果一并示于表1和表2中。
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
将各试验轮胎装配于轮辋尺寸为17×7J的车轮并装接于排气量为2500cc的乘用车,将预热后的气压(F/R)设为230kPa/220kPa,由试驾员实施在干燥路面行驶时的感官评价。通过将传统例设为100的指数来表示评价结果。该指数值越大,意味着在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越优异。
湿滑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
将各试验轮胎装配于轮辋尺寸为17×7J的车轮并安装于排气量为2500cc的乘用车,将预热后的气压(F/R)设为230kPa/220kPa,由试驾员实施在湿滑路面行驶时的感官评价。通过将传统例设为100的指数来表示评价结果。该指数值越大,意味着在潮湿路面的驾驶稳定性越优异。
噪音性能:
将各试验轮胎装配于轮辋尺寸为17×7J的车轮并装接于排气量为2500cc的乘用车,将预热后的气压(F/R)设为230kPa/220kPa,依据ECE R117实施车外噪音测定试验,计测其车外噪音。使用测定值的倒数,通过将传统例设为100的指数来表示评价结果。该指数值越大,意味着车外噪音越小,噪音性能越优异。
[表1]
[表2]
由该表1和表2判断出:与传统例相比,实施例1~8的轮胎在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在湿滑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噪音性能总体上良好。与此相对,在比较例1中,由于内侧中间横纹槽的长度L1比外侧中间横纹槽的长度L2小,因此在干燥路面和湿滑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的改善效果不充分。在比较例2中,由于四条主槽靠近安装于车辆上时的车辆外侧,因此不仅使噪音性能变差,也使在湿滑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变差。在比较例3中,由于内侧胎肩主槽的槽宽WG1与内侧中央主槽的槽宽WG2之和(WG1+WG2)比外侧中央主槽的槽宽WG3与外侧胎肩主槽的槽宽WG4之和(WG3+WG4)小,因此,不仅使噪音性能变差,也使在干燥路面和湿滑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变差。
符号说明
1:胎面部
2:侧壁部
3:胎圈部
11、11A、11B、11C、11D:主槽
12、12A、12B、12C、12D、12E:环岸部
13A、13B、13C、13D、13E:横纹槽
14A、14C、14E:刀槽花纹
15E:周向辅助槽
16B、16D:边缘部
17B、17C、17D:倾斜部

Claims (12)

1.一种充气轮胎,其具备沿轮胎周向延伸并呈环状的胎面部、配置于所述胎面部的两侧的一对侧壁部、配置于这些侧壁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的一对胎圈部,并且具有指示相对于车辆的安装方向的安装方向显示部,
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胎面部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四条主槽,所述四条主槽包括安装于车辆上时相较于轮胎赤道更位于车辆内侧的内侧中央主槽、安装于车辆上时相较于轮胎赤道更位于车辆外侧的外侧中央主槽、安装于车辆上时相较于所述内侧中央主槽更位于车辆内侧的内侧胎肩主槽以及安装于车辆上时相较于所述外侧中央主槽更位于车辆外侧的外侧胎肩主槽,
通过所述四条主槽划分出五列环岸部,所述五列环岸部包括在所述内侧中央主槽与所述外侧中央主槽之间划分出的中央环岸部、在所述内侧中央主槽与所述内侧胎肩主槽之间划分出的内侧中间环岸部、在所述外侧中央主槽与所述外侧胎肩主槽之间划分出的外侧中间环岸部、较所述内侧胎肩主槽更靠车辆内侧处划分出的内侧胎肩环岸部以及较所述外侧胎肩主槽更靠车辆外侧处划分出的外侧胎肩环岸部,
在所述内侧中间环岸部,在轮胎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一端与所述内侧中央主槽连通、另一端于所述内侧中间环岸部内终止的多条内侧中间横纹槽,而在所述外侧中间环岸部,在轮胎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一端与所述外侧胎肩主槽连通、另一端于所述外侧中间环岸部内终止的多条外侧中间横纹槽,所述内侧中间横纹槽的长度L1与所述外侧中间横纹槽的长度L2满足L1>L2的关系,
轮胎赤道至所述内侧胎肩主槽的中心位置的距离W1、轮胎赤道至所述内侧中央主槽的中心位置的距离W2、轮胎赤道至所述外侧中央主槽的中心位置的距离W3、轮胎赤道至所述外侧胎肩主槽的中心位置的距离W4相对于轮胎赤道至车辆内侧和车辆外侧的接地端的距离Wi、Wo满足0.58≤W1/Wi≤0.62、0.20≤W2/Wi≤0.24、0.15≤W3/Wo≤0.19、0.53≤W4/Wo≤0.57的关系,所述内侧胎肩主槽的槽宽WG1与所述内侧中央主槽的槽宽WG2之和大于所述外侧中央主槽的槽宽WG3与所述外侧胎肩主槽的槽宽WG4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央环岸部,在轮胎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一端与所述内侧中央主槽连通、另一端于所述中央环岸部内终止的多条中央横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横纹槽的另一端不跨越轮胎赤道而于所述中央环岸部内终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央环岸部,在轮胎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一端与所述外侧中央主槽连通、另一端不跨越轮胎赤道而于所述中央环岸部内终止的多条中央刀槽花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中间环岸部的宽度Wr1与所述内侧中间横纹槽的长度L1满足0.6≤L1/Wr1≤0.7的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中间环岸部的宽度Wr2与所述外侧中间横纹槽的长度L2满足0.4≤L2/Wr2≤0.5的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环岸部的宽度Wr3与所述中央横纹槽的长度L3满足0.3≤L3/Wr3≤0.4的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中间横纹槽的锐角侧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θ1小于所述外侧中间横纹槽的锐角侧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θ2。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胎肩主槽以及所述外侧中央主槽的车辆外侧的槽壁具有被倒角为锯齿形状的边缘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中间横纹槽具有槽深从以其开口端为起点的所述长度L1的50%~65%的位置处开始朝向终端侧逐渐变浅地倾斜的倾斜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中间横纹槽具有槽深从以其开口端为起点的所述长度L2的35%~50%的位置处开始朝向终端侧逐渐变浅地倾斜的倾斜部。
12.根据权利要求2、3或7中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横纹槽具有槽深从以其开口端为起点的所述长度L3的25%~40%的位置处开始朝向终端侧逐渐变浅地倾斜的倾斜部。
CN202280010711.XA 2021-03-04 2022-01-27 充气轮胎 Pending CN11686765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34166 2021-03-04
JP2021034166A JP2022134775A (ja) 2021-03-04 2021-03-04 空気入りタイヤ
PCT/JP2022/003017 WO2022185801A1 (ja) 2021-03-04 2022-01-27 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67655A true CN116867655A (zh) 2023-10-10

Family

ID=83154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10711.XA Pending CN116867655A (zh) 2021-03-04 2022-01-27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34775A (zh)
CN (1) CN116867655A (zh)
DE (1) DE112022000355T9 (zh)
WO (1) WO202218580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97336B2 (ja) * 2009-02-20 2011-06-08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351920B2 (ja) * 2011-03-28 2013-11-2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413500B2 (ja) 2012-02-02 2014-02-12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930241B2 (ja) 2017-06-19 2021-09-0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946881B2 (ja) 2017-09-15 2021-10-13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1654725B2 (en) * 2018-01-30 2023-05-23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JP6787388B2 (ja) * 2018-12-19 2020-11-18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20153011A1 (ja) * 2019-01-23 2020-07-30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85801A1 (ja) 2022-09-09
JP2022134775A (ja) 2022-09-15
DE112022000355T9 (de) 2023-12-21
DE112022000355T5 (de) 2023-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6761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540756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72796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43608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38052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2218633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0958949B (zh) 充气轮胎
JP645022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8131475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9001406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9022128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597013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421652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2399924B (zh) 充气轮胎
CN111741856B (zh) 充气轮胎
WO2019142643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824832B2 (ja) タイヤ
JP2018111451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6867655A (zh) 充气轮胎
WO2023153022A1 (ja) タイヤ
CN114786966B (zh) 轮胎
CN114829163B (zh) 轮胎
WO2022118638A1 (ja) タイヤ
US11524527B2 (en) Pneumatic tire
US20220402308A1 (en) Tire and tire-vehicle combin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