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29839A - 送风装置以及具备该送风装置的空调装置的利用单元、热源单元、热水供给器及空气净化器 - Google Patents

送风装置以及具备该送风装置的空调装置的利用单元、热源单元、热水供给器及空气净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29839A
CN116829839A CN202280012108.5A CN202280012108A CN116829839A CN 116829839 A CN116829839 A CN 116829839A CN 202280012108 A CN202280012108 A CN 202280012108A CN 116829839 A CN116829839 A CN 1168298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air
rotation speed
control unit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121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野晃宏
高山佳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829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298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7/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7/004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by varying driving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6Lubrication
    • F04D29/063Lubric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2Centrifugal or radial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38Fan details of outdoor units, e.g. bell-mouth shaped inlets or fan mount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5Shafts or bearings, or assemblies thereof,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056Bearings
    • F04D29/059Roller 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60/00Engines or pumps
    • F16C2360/46Fans, e.g.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66Special parts or details in view of lubrication
    • F16C33/6603Special parts or details in view of lubrication with grease as lubrica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ontrol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Air Blowers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提出能够在抑制马达的消耗电力的同时防止封入有润滑剂的轴承中产生油膜形成不良的送风装置、以及具备该送风装置的空调装置的利用单元、热源单元、热水供给器以及空气净化器。送风装置(100)具备马达(134)和控制部(123)。马达通过封入有润滑剂(134d5)的轴承(134d)支承旋转轴(134c),且转速可变。控制部驱动马达。控制部进行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中的至少一方。在第一控制中,控制部在将马达以第一转速以下持续驱动了第一时间的情况下,在以比第一转速大的第二转速驱动马达之后,以第一转速以下驱动马达。在第二控制中,控制部在将马达的驱动状态从停止状态变为旋转状态的情况下,在以第四转速驱动马达之后,以比第四转速小的第三转速以下驱动马达。

Description

送风装置以及具备该送风装置的空调装置的利用单元、热源 单元、热水供给器及空气净化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送风装置以及具备该送风装置的空调装置的利用单元、热源单元、热水供给器以及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已知有使用马达使风扇旋转的送风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067046号公报)公开了一种送风装置(送风机),该送风装置(送风机)具有:筒状的套筒,其具有旋转轴(马达轴)和支承马达轴的轴承(bearing),配置于轴承与马达轴的端部之间,供马达轴贯通;筒状的风扇毂,其配置于套筒与马达轴的端部之间,供马达轴贯通;以及紧固部件,其配置于马达轴的端部,套筒和风扇毂由轴承和紧固部件夹持。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马达所使用的轴承中,为了确保长期的润滑,存在能够在内部封入润滑脂等润滑剂的类型。近年来,为了实现送风装置的低耗电化,期望以低转速驱动马达,但在以低转速驱动马达的情况下,有时在轴承内无法适当地形成油膜。
本公开提出一种能够在抑制马达的消耗电力的同时防止封入有润滑剂的轴承中产生油膜形成不良的送风装置、以及具备该送风装置的空调装置的利用单元、热源单元、热水供给器以及空气净化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第一观点的送风装置具备马达和控制部。马达通过封入有润滑剂的轴承支承旋转轴,且转速可变。控制部驱动马达。控制部进行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中的至少一方。在第一控制中,控制部在将马达以第一转速以下持续驱动了第一时间的情况下,在以比第一转速大的第二转速驱动马达之后,以第一转速以下驱动马达。在第二控制中,控制部在将马达的驱动状态从停止状态变为旋转状态的情况下,在以第四转速驱动马达之后,以比第四转速小的第三转速以下驱动马达。
在本送风装置中,通过控制部执行第一控制,在转速成为抑制马达的消耗电力的第一转速以下的累积时间超过第一时间的情况下,马达以用于形成油膜的第二转速驱动。由此,能够基于马达的第一转速下的驱动抑制消耗电力、并且基于第二转速下的驱动在轴承形成油膜。
另外,通过控制部执行第二控制,在马达从停止状态变为旋转状态的情况下,马达以用于形成油膜的第四转速驱动。由此,能够基于马达的停止抑制消耗电力、并且基于第四转速下的驱动在轴承形成油膜。
其结果是,根据本送风装置,能够在抑制马达的消耗电力的同时,抑制在封入有润滑剂的轴承产生油膜形成不良。
第二观点的送风装置在第一观点的送风装置的基础上,第一转速或第三转速为50rpm以上且小于300rpm。
第三观点的送风装置在第一观点或第二观点的送风装置的基础上,第二转速或第四转速为300rpm以上。
第四观点的送风装置在第一观点至第三观点中任一观点的送风装置的基础上,第一时间为10分钟以上且5小时以下。
第五观点的送风装置在第一观点至第四观点中任一观点的送风装置的基础上,控制部以第二转速驱动马达的时间为1秒以上且2分钟以下。
第六观点的利用单元具备第一观点至第五观点中任一观点的送风装置。
第七观点的送风装置在第六观点的利用单元的基础上,将马达的驱动状态从停止状态变为旋转状态的情况包括空调装置从热关闭恢复的情况。
根据本空调装置的利用单元,能够抑制执行热关闭时在马达的轴承产生油膜形成不良。
第八观点的空调装置的热源单元具备第一观点至第五观点中任一观点的送风装置。
根据本空调装置的热源单元,能够在抑制马达的消耗电力的同时,抑制在封入有润滑剂的轴承产生油膜形成不良。
第九观点的热水供给器具备第一观点至第五观点中任一观点的送风装置。
根据本热水供给器,能够在抑制马达的消耗电力的同时,抑制在封入有润滑剂的轴承产生油膜形成不良。
第十观点的空气净化器具备第一观点至第五观点中任一观点的送风装置。
根据本空气净化器,能够在抑制马达的消耗电力的同时,抑制在封入有润滑剂的轴承产生油膜形成不良。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空调装置1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风扇马达134的剖视图。
图3是由框A包围的轴承134d周边的放大图。
图4是表示第一控制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第二控制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热水供给器2的概略结构图。
图7是从斜前方观察空气净化器3的立体图。
图8是空气净化器3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1)整体结构
本公开的送风装置并不限定用途,例如用于利用蒸汽压缩式的制冷循环的空调装置的利用单元。在此,参照附图对使用作为本公开的送风装置的一例的送风装置100的空调装置1进行说明。
以下,首先对空调装置1进行说明。然后,对送风装置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2)详细结构
(2-1)空调装置的结构
参照附图对空调装置1进行说明。图1是具有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空调装置1的概略结构图。
空调装置1是通过进行蒸汽压缩式的制冷循环来进行空调对象空间的制冷和制热的装置。空调对象空间例如是办公楼、商业设施、住宅等建筑物内的空间。
如图1所示,空调装置1主要具有热源单元12、利用单元13、液体制冷剂联络管14和气体制冷剂联络管15、以及对构成热源单元12和利用单元13的设备进行控制的控制部123。液体制冷剂联络管14及气体制冷剂联络管15是将热源单元12与利用单元13连接起来的制冷剂联络管。在空调装置1中,热源单元12与利用单元13经由制冷剂联络管14、15连接,由此构成制冷剂回路16。
此外,在图1中,空调装置1具有一台利用单元13,但空调装置1也可以具有利用制冷剂联络管14、15相对于热源单元12相互并联连接的多个利用单元13。另外,空调装置1也可以具有多个热源单元12。另外,空调装置1也可以是一体地形成有热源单元12和利用单元13的一体型的空调装置。
如图1所示,热源单元12主要具有气液分离器17、压缩机18、流向切换机构110、热源侧热交换器111、膨胀机构112、液体侧截止阀113、气体侧截止阀114以及热源侧风扇115。如图1所示,利用单元13主要具有利用侧热交换器132和利用侧风扇133。
此外,详情后述,但本公开的送风装置100构成为包括控制部123和利用侧风扇133。
对空调装置1的动作进行概述。
在制冷运转时,控制部123控制流向切换机构110的动作,将制冷剂回路16的状态切换为热源侧热交换器111作为制冷剂的放热器(冷凝器)发挥功能、利用侧热交换器132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状态。具体而言,控制部123控制流向切换机构110的动作,使与压缩机18的吸入侧连接的吸入管117与连接流向切换机构110和气体侧截止阀114的第二气体制冷剂管121连通。另外,控制部123控制流向切换机构110的动作,使与压缩机18的排出侧连接的排出管118与连接流向切换机构110和热源侧热交换器111的气体侧的第一气体制冷剂管119连通(参照图1的流向切换机构110内的实线)。在制冷运转时,控制部123使压缩机18、热源侧风扇115以及利用侧风扇133运转。另外,在制冷运转时,控制部123基于各种传感器的计测值等,调节压缩机18、热源侧风扇115的风扇马达115a及利用侧风扇133的风扇马达134的转速、并且将作为膨胀机构112的一例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节为规定开度。
当控制部123控制空调装置1的各种设备的动作时,制冷循环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18而被压缩至成为制冷循环的高压后,从压缩机18排出。从压缩机18排出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流向切换机构110被输送至热源侧热交换器111。被输送至热源侧热交换器111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作为制冷剂的放热器发挥功能的热源侧热交换器111中与由热源侧风扇115供给的作为冷却源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放热,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在热源侧热交换器111中放热后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通过液体制冷剂管120向膨胀机构112输送。在膨胀机构112中,高压的液体制冷剂被减压,成为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由膨胀机构112减压后的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通过液体制冷剂管120、液体侧截止阀113以及液体制冷剂联络管14被输送至利用侧热交换器132。被输送至利用侧热交换器132的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在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利用侧热交换器132中与由利用侧风扇133供给的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此时,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的空气被供给至空调对象空间,进行空调对象空间的制冷。在利用侧热交换器132中蒸发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气体制冷剂联络管15、气体侧截止阀114、流向切换机构110及气液分离器17,再次被吸入压缩机18。
在制热运转时,控制部123控制流向切换机构110的动作,将制冷剂回路16的状态切换为热源侧热交换器111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功能、利用侧热交换器132作为制冷剂的放热器(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状态。具体而言,控制部123控制流向切换机构110的动作,使吸入管117与第一气体制冷剂管119连通,使排出管118与第二气体制冷剂管121连通(参照图1的流向切换机构110内的虚线)。在制热运转时,控制部123使压缩机18、热源侧风扇115以及利用侧风扇133运转。另外,在制热运转时,控制部123基于各种传感器的计测值等,调节压缩机18、热源侧风扇115的风扇马达115a及利用侧风扇133的风扇马达134的转速、并且将作为膨胀机构112的一例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节为规定的开度。
当控制部123这样控制空调装置1的各种设备的动作时,制冷循环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18而被压缩至成为制冷循环的高压后,从压缩机18排出。从压缩机18排出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流向切换机构110、气体侧截止阀114及气体制冷剂联络管15被输送至利用侧热交换器132。被输送至利用侧热交换器132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作为制冷剂的放热器(冷凝器)发挥功能的利用侧热交换器132中与由利用侧风扇133供给的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放热,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此时,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的空气被供给至空调对象空间,进行空调对象空间的制热。在利用侧热交换器132中放热后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通过液体制冷剂联络管14、液体侧截止阀113以及液体制冷剂管120被输送至膨胀机构112。被输送至膨胀机构112的制冷剂被膨胀机构112减压,成为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由膨胀机构112减压后的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通过液体制冷剂管120被输送至热源侧热交换器111。被输送至热源侧热交换器111的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在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热源侧热交换器111中与由热源侧风扇115供给的作为加热源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在热源侧热交换器111中蒸发的低压制冷剂通过流向切换机构110和气液分离器17再次被吸入压缩机18。
(2-2)送风装置的结构
送风装置100由控制部123和利用侧风扇133构成。利用侧风扇133主要具有风扇马达134和风扇转子135。图2是风扇马达134的剖视图。
(2-2-2)风扇马达及风扇转子
风扇马达134驱动风扇转子135旋转。风扇马达134是外转子型马达。风扇马达134是具备逆变器(省略图示)的转速可变的变频马达。风扇马达134通过从控制部123输出的控制信号来控制转速。风扇马达134主要具有定子134a、转子134b、旋转轴134c、两个轴承134d以及外壳134e。风扇马达134是马达的一例。
定子134a是大致筒形状的部件,主要具有由磁性体构成的圆筒形状的定子铁芯134a1和卷绕于定子铁芯134a1的定子绕组134a2。定子铁芯134a1被配置为中心轴与定子134a的中心轴实质上一致。此外,定子134a的中心轴以及定子铁芯134a1的中心轴成为风扇转子135的旋转轴。以下,将该中心轴称为旋转轴心O。
在定子134a的外周形成有用于利用螺栓将外壳134e固定于定子134a的螺栓孔134a4。定子134a固定于利用单元13的外壳(省略图示)。定子134a具有用于向定子绕组134a2供给电力的连接器134a3。风扇马达134所具有的逆变器经由与连接器134a3连接的数据线与控制部123连接。风扇马达134经由连接器134a3以及数据线从控制部123接收控制信号。
转子134b是以隔开规定的间隙的状态配置在定子134a的外周侧的杯形状的部件。转子134b主要具有平板部134b1、外筒部134b2以及连结部134b3。
平板部134b1主要形成为大致圆板形状。在平板部28的中央形成有用于设置连结部134b3的圆形的开口134b5。开口134b5形成于中心与旋转轴心O正交的位置。
外筒部134b2形成为从平板部134b1的外周部沿着旋转轴心O向定子134a侧延伸的大致筒形状。外筒部134b2具有对定子134a供给励磁磁通的磁极部件134b4。磁极部件134b4隔着气隙而与定子绕组134a2的外周面对置。
连结部134b3是安装于平板部134b1的开口134b5的圆筒形状的部件。连结部134b3的外周面固定于平板部134b1的开口134b5的内周面。在连结部134b3的内周,以中心轴与旋转轴心O一致的方式固定有圆柱形状的旋转轴134c。
轴承134d将旋转轴134c保持为相对于定子134a旋转自如。图3是由框A包围的轴承134d周边的放大图。轴承134d是具有外圈134d1、内圈134d2以及滚珠134d3的滚珠轴承。外圈134d1的外周面通过嵌合而固定于定子134a的内周面,并且内圈134d2的内周面通过嵌合而固定于旋转轴134c的外周面。轴承134d是内部填充有润滑脂等润滑剂134d5的密封型的轴承。具体而言,在外圈134d1及内圈134d2的、旋转轴心O的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安装有用于对收纳滚珠134d3的空间进行密封的密封部件134d4,在该空间填充有润滑脂等润滑剂134d5。润滑剂134d5没有限定,例如是尿素类、锂皂类的润滑脂。
在风扇马达134中,两个轴承134d支承旋转轴134c。两个轴承134d以在旋转轴心O的延伸方向上具有规定的间隙的状态排列配置于定子134a的内周。
外壳134e是与定子134a一起收纳转子134b的杯状的部件。外壳134e具有平板部134e1和外筒部134e2。
平板部134e1主要形成为与转子134b的平板部134b1对置的大致圆板形状。在平板部134e1的中央形成有用于供旋转轴134c通过的开口134e3。平板部134e1隔着规定的间隙与转子134b的平板部134b1对置。
外筒部134e2形成为从平板部134e1的外周部沿着旋转轴心O向定子134a侧延伸的大致筒形状。外筒部134e2隔着规定的间隙与转子134b的外筒部134b2对置。外壳134e在外筒部134b2的靠定子134a侧的端部具有螺栓孔134e4。螺栓穿过螺栓孔134e4紧固于定子134a的螺栓孔134a4,由此外壳134e相对于定子固定。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风扇转子135固定于旋转轴134c的与定子134a相反一侧的端部。
(2-2-3)控制部
控制部123在上述制冷运转时以及制热运转时的热源单元12和利用单元13的控制时,执行用于抑制风扇马达的轴承134d产生油膜形成不良的第一控制以及第二控制中的至少一方。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控制部123由计算机实现。控制部123具备控制运算装置和存储装置。控制运算装置能够使用CPU或GPU这样的处理器。控制运算装置读出在存储装置中存储的程序,按照该程序进行规定的图像处理、运算处理。进而,控制运算装置能够按照程序将运算结果写入存储装置,或者读出在存储装置中存储的信息。
(3)风扇马达的控制
接下来,对控制部123执行的第一控制以及第二控制进行说明。
(3-1)第一控制
在第一控制中,控制部123在将风扇马达134以规定的第一转速R1以下持续驱动了第一时间T1的情况下,在以比第一转速R1大的第二转速R2以第二时间T2驱动风扇马达134之后,以第一转速R1以下进行驱动。图4是表示第一控制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图4的控制流程通过向空调装置1接通电源而开始。
在步骤S110中,控制部123对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中的风扇马达134的转速进行检测,计算出转速成为规定的第一转速R1以下的时间的累积时间Ta,判定累积时间Ta是否超过了规定的第一时间T1。若累积时间Ta超过了规定的第一时间T1(是),则控制部123进入步骤S120,否则重复进行步骤S110(否),直到累积时间Ta超过规定的第一时间T1为止。换言之,控制部123如同通常的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那样,进行基于各种传感器的计测值等的风扇马达134的转速控制,直到累积时间Ta超过规定的第一时间T1为止。
第一转速R1是如下这样的转速:风扇马达134的消耗电力被抑制,另一方面,当风扇马达134持续被驱动超过第一时间T1时,在风扇马达134的轴承134d产生油膜形成不良的可能性高。第一转速R1例如为50rpm以上且小于300rpm。第一时间T1为10分钟以上且5小时以下。
在步骤S120中,控制部123暂时停止通常的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制冷制热运转),进入步骤S130。
在步骤S130中,控制部123将风扇马达134的转速变更为比第一转速R1大的规定的第二转速R2,进入步骤S140。
在步骤S140中,控制部123判定风扇马达134是否以第二转速R2驱动了规定的第二时间T2。控制部123若判定为风扇马达134以第二转速R2驱动了第二时间T2(是),则进入步骤S150,若判定为风扇马达未以第二转速R2驱动第二时间T2,则重复进行步骤S140(否)。
第二转速R2是能够在风扇马达134的轴承134d中在第二时间T2期间形成油膜的比第一转速R1大的转速。第二时间T2是在风扇马达134以第二转速R2旋转的情况下不影响空调装置1的空调能力的时间。第二转速例如为300rpm以上的转速。第二时间T2例如为1秒以上且2分钟以下。
在步骤S150中,控制部123再次开始在步骤S120中停止的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开始基于各种传感器的计测值等的风扇马达134的转速控制,进入步骤S160。在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中,控制部123以第一转速R1以下驱动风扇马达134。
在步骤S160中,控制部123将累积时间Ta重置为零,进入步骤S110。
(3-2)第二控制
在第二控制中,控制部123在将风扇马达134的驱动状态从停止状态变为旋转状态的情况下,在将风扇马达134以比规定的第三转速R3大的规定的第四转速R4驱动第二时间T2之后,以第三转速R3以下进行驱动。图5是表示第二控制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图5的控制流程通过向空调装置1接通电源而开始。
在步骤S210中,控制部123判定风扇马达134是否从停止状态变为旋转状态。控制部123若判定为风扇马达134从停止状态变为旋转状态(是),则进入步骤S220,若判断为风扇马达134未从停止状态变为旋转状态,则重复进行步骤S210(否)。
风扇马达134从停止状态变为旋转状态的情况例如包括空调装置1从热关闭恢复的情况。所谓热关闭,是指在空调对象空间内的温度偏离包含空调装置1的设定温度的规定的允许温度范围时,控制部123停止空调装置1的空调运转的控制。在热关闭的期间,控制部123使压缩机18以及风扇马达134成为停止状态。然后,执行热关闭,当空调对象空间内的温度返回到容许温度范围时,控制部123将风扇马达134从停止状态变为旋转状态。
在步骤S220中,控制部123暂时停止通常的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进入步骤S230。
在步骤S230中,控制部123将风扇马达134的转速变更为比规定的第三转速R3大的规定的第四转速R4,进入步骤S240。
在步骤S240中,控制部123判定风扇马达134是否以第四转速R4驱动了规定的第二时间T2。控制部123若判定为风扇马达134以第四转速R4驱动了第二时间T2(是),则进入步骤S250,若判定为风扇马达未以第四转速R4驱动第二时间T2,则重复进行步骤S240(否)。
第三转速R3是如下这样的转速:风扇马达134的消耗电力被抑制,另一方面,若风扇马达134持续被驱动超过第一时间T1,则在风扇马达134的轴承134d产生油膜形成不良的可能性高。第三转速R3例如为50rpm以上且小于300rpm。第三转速R3可以与第一转速R1相同,也可以不同。
第四转速R4是能够在风扇马达134的轴承134d中在第二时间T2期间形成油膜的比第三转速R3大的转速。第四转速例如为300rpm以上的转速。
在步骤S250中,控制部123再次开始在步骤S220中停止的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开始基于各种传感器的计测值等的风扇马达134的转速控制,进入步骤S210。在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中,控制部123以第三转速R3以下驱动风扇马达134。
(4)特征
(4-1)
送风装置100具备风扇马达134和控制部123。风扇马达134通过封入有润滑剂134d5的轴承134d支承旋转轴134c,且转速可变。控制部123驱动风扇马达134。控制部123进行第一控制以及第二控制中的至少一方。在第一控制中,控制部123在将风扇马达134以第一转速R1以下的第一转速R1持续驱动了第一时间T1的情况下,在以比第一转速R1大的第二转速R2驱动风扇马达134之后,以第一转速R1以下进行驱动。在第二控制中,控制部123在将风扇马达134的驱动状态从停止状态变为旋转状态的情况下,在以第四转速R4驱动风扇马达134之后,以比第四转速R4小的第三转速R3以下进行驱动。
为了实现送风装置100的低耗电化,优选以低转速驱动风扇马达134或停止风扇马达134。然而,利用润滑剂134d5对轴承134d进行润滑的风扇马达134在旋转轴134c以低转速长时间旋转的情况、或旋转停止的状态持续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在轴承134d内无法适当地形成油膜的油膜形成不良。
在本送风装置100中,控制部123通过进行第一控制以及第二控制中的至少一方,能够抑制风扇马达134的消耗电力,并且抑制油膜形成不良的产生。
具体而言,通过控制部123执行第一控制,在转速成为风扇马达的消耗电力被抑制的规定的第一转速R1以下的累积时间Ta超过第一时间T1的情况下,风扇马达134以用于形成油膜的第二转速R2驱动。由此,能够基于风扇马达134的第一转速R1下的驱动抑制消耗电力、并且基于第二转速R2下的驱动在轴承134d形成油膜。
另外,通过控制部123执行第二控制,在风扇马达134从停止状态变为旋转状态的情况下,风扇马达134以用于形成油膜的第四转速R4驱动。由此,能够基于风扇马达134的停止抑制消耗电力、并且基于第四转速R4的驱动在轴承134d形成油膜。
其结果是,根据本送风装置100,能够抑制风扇马达134的消耗电力,并且能够抑制在封入有润滑剂134d5的轴承134d产生油膜形成不良。
(4-2)
空调装置1的利用单元13具备送风装置100。因此,利用单元13能够在抑制风扇马达134的消耗电力的同时,抑制在封入有润滑剂134d5的轴承134d产生油膜形成不良。
(4-3)
在将风扇马达134的驱动状态从停止状态变为旋转状态的情况下,包括空调装置1从热关闭恢复的情况。
因此,空调装置1的利用单元13能够抑制执行热关闭时在风扇马达134的轴承134d产生油膜形成不良。
(5)变形例
(5-1)变形例A
在以上的说明中,使用将本公开的送风装置用于空调装置1的利用单元13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的送风装置也可以用于空调装置1的热源单元12。具体而言,本公开的送风装置也可以由空调装置1的控制部123和热源单元12所具有的热源侧风扇115构成。
热源侧风扇115主要具有风扇马达115a和风扇转子115b。风扇马达115a与风扇马达134同样地具有支承旋转轴的轴承。风扇马达115a的轴承也与轴承134d同样地是内部填充有润滑脂等润滑剂的密封型的轴承。
控制部123对热源侧风扇115的风扇马达115a也执行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中的至少一方。
由此,空调装置1的热源单元12能够在抑制风扇马达115a的消耗电力的同时,抑制在风扇马达115a产生油膜形成不良。
<第二实施方式>
(1)整体结构
本公开的送风装置也可以用于热水供给器。在此,参照附图对使用作为本公开的送风装置的一例的送风装置215的热水供给器2进行说明。图6是热水供给器2的概略结构图。热水供给器2具有热泵部22和水单元部23。
(2)详细结构
(2-1)热泵部
热泵部22具有压缩机211、室外热交换器212、膨胀阀213、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216、送风装置215、制冷剂配管240以及控制部220。此外,控制部220兼用作热泵部22和水单元部23。
压缩机211、室外热交换器212、膨胀阀213、送风装置215和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216构成制冷剂在制冷剂配管240的内部循环的制冷剂回路241。在压缩机211的排出侧连接有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216的制冷剂流入口。在压缩机211的吸入侧连接有室外热交换器212的一端。在室外热交换器212的另一端连接有膨胀阀213的一端。在膨胀阀213的另一端连接有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216的制冷剂流出口。送风装置215被配置成与室外热交换器212对置。通过送风装置215进行旋转,向室外热交换器212供给空气,促进室外热交换器212的内部的制冷剂与空气的热交换。
(2-1-1)送风装置的概要
送风装置215由控制部220和风扇215a构成。风扇215a主要具有风扇马达215a1和风扇转子215a2。与风扇马达215a1、风扇马达134同样地,具有支承旋转轴的轴承(省略图示)。风扇马达215a1的轴承也与轴承134d同样地是内部填充有润滑脂等润滑剂的密封型的轴承。
(2-2)水单元部
水单元部23具有泵217、热水供给箱25、燃气热水供给器26、热水供给终端210、水配管245、246以及出热水温度传感器222。泵217和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216构成热水在水配管245的内部循环的热水回路248。泵217的排出侧与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216的热水流入口连接。泵217的吸入侧与热水供给箱25的一端连接。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216的热水流出口与热水供给箱25的另一端连接。
(3)热水供给器的动作
热水供给器2的控制部220执行加热运转。在加热运转中,如图6中箭头所示,形成如下的加热循环(正循环):从压缩机211排出的制冷剂依次流向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216、膨胀阀213、室外热交换器212,经过室外热交换器212后的制冷剂返回压缩机211。此时,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216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室外热交换器212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在加热运转中,通过在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216中从压缩机211的排出侧流入的制冷剂与热水供给用热水之间进行热交换,来对热水供给用热水进行加热。
在热水回路248中,与在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216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热水循环。具体而言,在执行加热运转时,借助泵217从热水供给箱25流出的热水供给用热水被供给至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216,由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216加热后的热水返回至热水供给箱25。
通过水配管246与热水供给箱25连接的燃气热水供给器26具有加热器26a,与热水供给终端210连接。因此,燃气热水供给器26能够在将从热水供给箱25供给的热水供给用热水供给至热水供给终端210之前进行加热。热水供给终端210能够供用户使用热水供给箱25内的热水。
在加热运转时,控制部220基于包括出热水温度传感器222在内的各种传感器的计测值等,调节压缩机211、风扇215a的风扇马达215a1的转速、并将膨胀阀213的开度调节为规定开度。此外,控制部220通过信号线与各种传感器、各控制对象(压缩机211、风扇马达215a1、膨胀阀213)连接,但在图6中,为了方便,省略信号线的图示。
(4)风扇马达的控制
热水供给器2的控制部220也与空调装置1的控制部123同样地执行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中的至少一方。控制的内容与控制部123基本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但是,控制部220如上述那样执行加热运转,因此,图4以及图5所示的第一控制以及第二控制的控制流程的“制冷制热运行”被替换为“加热运转”。
(5)特征
(5-1)
热水供给器2具备送风装置215。因此,热水供给器2能够在抑制风扇马达215a1的消耗电力的同时,抑制在风扇马达215a1的轴承产生油膜形成不良。
<第三实施方式>
(1)整体结构
本公开的送风装置也可以用于空气净化器。在此,参照附图对使用作为本公开的送风装置的一例的送风装置328的空气净化器3进行说明。图7是从斜前方观察空气净化器3的立体图。图8是空气净化器3的剖视图。此外,图7以能够看到内部构造的方式卸下了铅垂四侧面的形态记载。空气净化器3具备外壳331、送风装置328、空气净化过滤器322和加湿元件324。
(2)详细结构
(2-1)外壳
外壳331的内部被划分为送风室331a、空气净化室331b以及加湿室331c。送风室331a、空气净化室331b以及加湿室331c从下方朝向上方依次排列。在送风室331a配置有送风装置328。在空气净化室331b中配置有空气净化过滤器322。在加湿室331c配置有加湿元件324。在送风室331a与空气净化室331b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口311。第一开口311使空气从送风室331a通过空气净化室331b。在空气净化室331b与加湿室331c之间设置有第二开口312。第二开口312使空气从空气净化室331b通过加湿室331c。
(2-2)送风装置
送风装置328由控制部328a和风扇328b构成。风扇328b主要包括风扇转子328b1、风扇马达328b2和涡旋件328b3。风扇转子328b1是由风扇马达328b2旋转驱动的西洛克风扇。风扇马达328b2与风扇马达134同样地具有支承旋转轴的轴承(省略图示)。风扇马达328b2的轴承也与轴承134d同样地是内部填充有润滑脂等润滑剂的密封型的轴承。涡旋件328b3形成用于将从风扇转子328b1吹出的空气向位于风扇转子328b1的上方的第一开口311引导的风路。从风扇转子328b1吹出的空气通过涡旋件328b3和第一开口311进入空气净化室331b。
(2-3)空气净化过滤器
空气净化过滤器322除去空气中的尘埃、令人不愉快的臭味成分。空气净化过滤器322由多个功能不同的过滤器构成。
(2-4)加湿元件
加湿元件324对通过的空气进行加湿。虽然省略详细的说明,但加湿元件324将托盘334内的水吸上来。
(3)空气净化器的动作
在空气净化器3中,通过接通电源,控制部328a执行空气净化运转。在空气净化运转中,控制部328a驱动送风装置328的风扇马达328b2来使风扇转子328b1旋转。其结果是,产生从设置于外壳331的侧面的吸入口(省略图示)朝向风扇转子328b1的空气的流动。流入风扇转子325后,空气向离心方向吹出,通过涡旋件328b3及第一开口311进入空气净化室331b。通过空气净化过滤器322的空气被除去尘埃、臭味。通过空气净化过滤器322后的空气通过第二开口312进入加湿室331c。从空气净化室331b进入加湿室331c后的空气促进被加湿元件324吸上来的水的气化,成为加湿空气。加湿空气从形成于外壳331的上部的吹出口310b吹出。
在空气净化运转时,控制部328a基于未图示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计测值等,调节风扇马达328b2的转速。
(4)风扇马达的控制
空气净化器3的控制部328a也与空调装置1的控制部123同样地执行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中的至少一方。控制的内容与控制部123基本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但是,控制部328a如上述那样执行空气净化运转,因此,图4以及图5所示的第一控制以及第二控制的控制流程的“制冷制热运行”被替换为“空气净化运转”。
(5)特征
(5-1)
空气净化器3具备送风装置328。因此,空气净化器3能够在抑制风扇马达326的消耗电力的同时,抑制在风扇马达328b2的轴承产生油膜形成不良。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该理解为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公开的主旨以及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方式、详细情况的多样的变更。
标号说明
1空调装置
12热源单元
13利用单元
123控制部
133利用侧风扇
134风扇马达(马达)
134c旋转轴
134d轴承
134d5润滑剂
100送风装置
2热水供给器
215送风装置
215a1风扇马达(马达)
220控制部
3空气净化器
328送风装置
328a控制部
328b2风扇马达(马达)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067046号公报。

Claims (10)

1.一种送风装置(100),其具备:
转速可变的马达(134),在所述马达(134)中,通过封入有润滑剂(134d5)的轴承(134d)支承旋转轴(134c);以及
控制部(123),其驱动所述马达,
所述控制部进行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中的至少一方,在所述第一控制中,在将所述马达以第一转速以下持续驱动了第一时间的情况下,在以比所述第一转速大的第二转速驱动所述马达之后,以所述第一转速以下驱动所述马达,在所述第二控制中,在将所述马达的驱动状态从停止状态变为旋转状态的情况下,在以第四转速驱动所述马达之后,以小于所述第四转速的第三转速以下驱动所述马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转速或所述第三转速为50rpm以上且小于300rp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转速或所述第四转速为300rpm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时间为10分钟以上且5小时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以所述第二转速驱动所述马达的时间为1秒以上且2分钟以下。
6.一种空调装置的利用单元(13),其具备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利用单元,其中,
将所述马达的驱动状态从停止状态变为旋转状态的情况包括所述空调装置从热关闭恢复的情况。
8.一种空调装置的热源单元(12),其具备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
9.一种热水供给器(2),其具备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
10.一种空气净化器(3),其具备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
CN202280012108.5A 2021-01-29 2022-01-24 送风装置以及具备该送风装置的空调装置的利用单元、热源单元、热水供给器及空气净化器 Pending CN11682983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13491A JP7235990B2 (ja) 2021-01-29 2021-01-29 送風装置、ならびに当該送風装置を備える空気調和装置の利用ユニット・熱源ユニット、給湯器、及び空気清浄機
JP2021-013491 2021-01-29
PCT/JP2022/002415 WO2022163573A1 (ja) 2021-01-29 2022-01-24 送風装置、ならびに当該送風装置を備える空気調和装置の利用ユニット・熱源ユニット、給湯器、及び空気清浄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29839A true CN116829839A (zh) 2023-09-29

Family

ID=82653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12108.5A Pending CN116829839A (zh) 2021-01-29 2022-01-24 送风装置以及具备该送风装置的空调装置的利用单元、热源单元、热水供给器及空气净化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58428A1 (zh)
EP (1) EP4283132A1 (zh)
JP (1) JP7235990B2 (zh)
CN (1) CN116829839A (zh)
AU (1) AU2022212455A1 (zh)
WO (1) WO20221635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4025472A (ja) * 2022-08-12 2024-02-2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清浄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6779A (ja) * 1982-06-21 1984-01-13 キヤリア・コ−ポレイシヨン 回転機械の運転方法及び装置
US4501534A (en) * 1982-06-21 1985-02-26 Carrier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longing sleeve bearing life in a multiple speed rotational device
JPH03151596A (ja) * 1989-11-09 1991-06-27 Sanyo Electric Co Ltd 扇風機等の駆動装置
US5723967A (en) * 1993-04-23 1998-03-0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thod of starting a brushless motor for driving a compressor in a refrigerating cycle
CN101180467A (zh) * 2005-04-29 2008-05-14 惠而浦股份公司 防止在压缩机轴承中的润滑油膜破裂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2410436A (zh) * 2011-10-13 2012-04-11 上海师范大学 基于旋转编码器进行反馈控制的轴承自润滑方法及其装置
CN109807356A (zh) * 2018-12-12 2019-05-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主轴油气润滑装置、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1888470U (zh) * 2020-03-16 2020-11-10 哈尔滨哈飞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采用非接触式的动压油膜轴承的吐丝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22671A (ja) * 1994-05-30 1995-12-08 Sekisui Chem Co Ltd 換気システムのファン駆動制御方法
JP2002155870A (ja) 2000-11-20 2002-05-31 Toshiba Corp 冷凍サイクル用コンプレッサの運転制御装置
JP2010048222A (ja) 2008-08-25 2010-03-04 Aisin Seiki Co Ltd コンプレッサ装置および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17067046A (ja) 2015-10-01 2017-04-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送風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6779A (ja) * 1982-06-21 1984-01-13 キヤリア・コ−ポレイシヨン 回転機械の運転方法及び装置
US4501534A (en) * 1982-06-21 1985-02-26 Carrier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longing sleeve bearing life in a multiple speed rotational device
JPH03151596A (ja) * 1989-11-09 1991-06-27 Sanyo Electric Co Ltd 扇風機等の駆動装置
US5723967A (en) * 1993-04-23 1998-03-0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thod of starting a brushless motor for driving a compressor in a refrigerating cycle
CN101180467A (zh) * 2005-04-29 2008-05-14 惠而浦股份公司 防止在压缩机轴承中的润滑油膜破裂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2410436A (zh) * 2011-10-13 2012-04-11 上海师范大学 基于旋转编码器进行反馈控制的轴承自润滑方法及其装置
CN109807356A (zh) * 2018-12-12 2019-05-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主轴油气润滑装置、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1888470U (zh) * 2020-03-16 2020-11-10 哈尔滨哈飞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采用非接触式的动压油膜轴承的吐丝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63573A1 (ja) 2022-08-04
AU2022212455A1 (en) 2023-09-14
US20230358428A1 (en) 2023-11-09
JP7235990B2 (ja) 2023-03-09
EP4283132A1 (en) 2023-11-29
JP2022117021A (ja) 2022-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86586B1 (ja) 空気調和機、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8369048B (zh) 制冷循环装置
KR20050099352A (ko) 전면 흡토출 방식의 공기조화기용 실외기
CN107923663B (zh) 低容量、低gwp的hvac系统
TWI577953B (zh) 用以降低冷凍系統中噪音之系統及方法
CN116829839A (zh) 送风装置以及具备该送风装置的空调装置的利用单元、热源单元、热水供给器及空气净化器
JP2004309113A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運転制御方法
JP2007170684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2141281A (zh) 空调器的热启动控制方法
CN117795259A (zh) 空调室内机
CN117242304B (zh) 送风装置和空调装置
JP4910577B2 (ja) 逆相検知装置、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及び、逆相検知方法
JP2008215747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4483657B (zh) 压缩机以及包括该压缩机的冷却装置
CN216693759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5765409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20689195U (zh) 挂式空调
CN218544647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16868682U (zh) 空气除湿系统
CN220017534U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
CN213272914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5929754U (zh) 一种带水蒸发冷却的全新风直膨机组
CN214198978U (zh) 空气调节器
JP2896628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15978758A (zh)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新风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