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44647U - 空调器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室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44647U
CN218544647U CN202222871307.1U CN202222871307U CN218544647U CN 218544647 U CN218544647 U CN 218544647U CN 202222871307 U CN202222871307 U CN 202222871307U CN 218544647 U CN218544647 U CN 2185446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new trend
filter assembly
heat exchange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7130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春强
陈正忠
李德鹏
王伟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7130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446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446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446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外机,空调器室外机包括:机壳;室外换热器;换热风机;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新风壳体和新风风机;加湿模块,加湿模块包括:加湿换热器;湿膜;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新风进风口相对应,以将进入所述新风进风口的室外气流过滤,所述新风壳体在对应所述新风进风口两侧的位置设置有插槽,所述过滤组件和所述插槽插接配合。由此,通过在新风进风口的两侧设置插槽,将过滤组件和插槽插接配合,这样可以在保证过滤组件对新风进风口的过滤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降低过滤组件在新风壳体上安装设置的难度,这样可以提升过滤组件的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空调器室外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空调以其可以调节室内温度,提升用户舒适度的优势逐渐普及。
在现有技术中,通过在空调器室外机上集成加湿器,可以使加湿器在不占用室内空间的前提下,对室内进行加湿,由于空调器室外机上的加湿器内在进风时外界携带较多灰尘的空气会进入加湿器内内,灰尘会粘附在加湿器内部的零件上,这样会影响加湿效率,并且也容易导致发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室外机,该空调器室外机的结构可靠性更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设置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内部;换热风机,所述换热风机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内部,通过所述换热风机的运转将所述机壳外部的气流由所述换热进风口引入至所述机壳内部,并经由所述室外换热器换热形成换热气流,换热气流在所述换热风机的运转驱动下由所述换热出风口向外输出;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设置在所述机壳的上方,其中,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新风壳体,形成新风腔体,所述新风壳体的一端设置有新风进风口,所述新风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新风出风口;新风风机,所述新风风机设置在所述新风腔体内,通过所述新风风机的运转将室外气流由所述新风进风口引入至所述新风腔体内部,并由所述新风出风口向外输出新风气流;加湿模块,所述加湿模块设置在所述新风腔体内部,用于对所述新风气流进行加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模块包括:加湿换热器,所述加湿换热器与所述室外换热器形成冷媒循环回路以生成冷凝水;湿膜,所述湿膜位于所述加湿换热器的下方以吸收所述冷凝水,所述新风气流流经所述湿膜时,所述湿膜对所述新风气流进行加湿;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新风进风口相对应,以将进入所述新风进风口的室外气流过滤,所述新风壳体在对应所述新风进风口两侧的位置设置有插槽,所述过滤组件和所述插槽插接配合。
由此,通过在新风进风口的两侧设置插槽,将过滤组件和插槽插接配合,这样可以在保证过滤组件对新风进风口的过滤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降低过滤组件在新风壳体上安装设置的难度,这样可以提升过滤组件的装配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新风壳体上设置有进风槽,所述新风进风口设置于所述进风槽的一侧且与所述进风槽相连通,所述进风槽底部敞开设置,所述进风槽底部在对应所述新风进风口两侧的位置设置有所述插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插槽在水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插槽在水平方向上插接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插槽插接配合的方向与所述新风壳体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插槽的外端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与所述过滤组件导向配合,以将所述过滤组件导入所述插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新风壳体上设置有两个上下间隔设置的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限定出所述插槽,两个所述限位板的外端均设置有导向斜面,两个所述导向斜面相对设置且在所述过滤组件的插接方向上逐渐靠近,以形成所述导向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过滤组件和所述插槽可拆卸地插接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插槽的内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过滤组件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可拆卸地限位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一个为限位凸起,另一个为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起和所述限位凹槽可拆卸地限位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湿膜的一侧设置有把手,所述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新风壳体对应所述把手的一侧且与所述把手上下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的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的爆炸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的爆炸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壳体的爆炸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壳体的爆炸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壳体的爆炸图;
图10是图9中A区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空调器室外机;
10、机壳;11、室外换热器;12、换热风机;13、换热出风口;
20、新风壳体;21、新风进风口;22、新风出风口;23、新风腔体;24、插槽;241、导向部;242、第一限位部;25、进风槽;26、限位板;261、导向斜面;
30、新风风机;
40、加湿模块;41、加湿换热器;42、湿膜;421、把手;43、过滤组件;431、第二限位部;
50、新风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100。
结合图1-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外机100可以主要包括:机壳10、室外换热器11、换热风机12、新风模块50和加湿模块40,室外换热器11和换热风机12均设置于机壳10内,机壳10可以对室外换热器11和换热风机12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外界的异物侵蚀,以及外力的撞击导致室外换热器11和换热风机12的损坏,这样可以提升空调器室外机100的结构可靠性。
进一步地,机壳10上设置有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13,通过换热风机12的运转将机壳10外部的气流由换热进风口引入至机壳10内部,并经由室外换热器11换热形成换热气流,换热气流在换热风机12的运转驱动下由换热出风口13向外输出。具体地,换热风机12的运转可以将机壳10外部的气流由换热进风口引入机壳10内部,由于室外换热器11和室内换热器之间会形成冷媒循环回路,室外换热器11可以与换热风机12引入机壳10内部的气流进行热交换,在室外换热器11与换热风机12引入机壳10内部的气流进行热交换,并且形成换热气流后,换热风机12的运转又将使换热气流从换热出风口13向外输出,从而保证空调器室外机100以及整个空调器的正常运行。
具体而言,本申请中空调器室外机100与空调器室内机共同组成空调器,其中,室外换热器11和室内换热器中的一个为蒸发器,另一个为冷凝器,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膨胀阀、冷凝器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进一步地,本申请的空调器室内机中的换热风机12可以加速流过室外换热器11的风的流速,从而可以提升室外换热器11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新风模块50设置在机壳10的上方,其中,新风模块50包括新风壳体20和新风风机30,新风壳体20内形成有新风腔体23,新风壳体20的一端设置新风进风口21,新风壳体20的另一端设置新风出风口22,新风风机30设置在新风腔体23内,通过新风风机30的运转将室外气流由新风进风口21引入至新风腔体23内部,并由新风出风口22向外输出新风气流。具体地,通过将新风壳体20设置于机壳10的上方,并且在新风壳体20的一端设置新风进风口21,另一端设置新风出风口22,将新风风机30设置于新风腔体23内,新风风机30可以将室外的气流引入新风腔体23内,并且将新风腔体23内的气流从新风出风口22输出,导入室内,增加室内的氧气浓度,这样可以提升室内用户的舒适性。
结合图1-图6所示,加湿模块40设置在新风腔体23内部,用于对新风气流进行加湿,加湿模块40包括加湿换热器41、湿膜42和过滤组件43,新风壳体20可以对加湿模块40中的加湿换热器41、湿膜42和过滤组件43均起到保护的作用,可以防止外界异物的侵蚀和外力的冲撞损坏加湿换热器41、湿膜42和过滤组件43,这样可以提升加湿模块40的结构可靠性。
进一步地,加湿换热器41与室外换热器11形成冷媒循环回路以生成冷凝水,湿膜42位于加湿换热器41的下方以吸收冷凝水,新风气流流经湿膜42时,湿膜42对新风气流进行加湿。具体地,加湿换热器41与室外换热器11形成冷媒循环回路,可以使加湿换热器41表面温度较低,从而使加湿换热器41的表面形成冷凝水,加湿换热器41上的冷凝水将在重力的作用下,落至湿膜42上,在新风气流从新风进风口21流入新风壳体20内,并且经过湿膜42时,可以携带湿膜42上的部分水分,并且从新风出风口22排出至室内,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新风风机30的新风性能来实现室内加湿模块40对室内的加湿功能,而且还可以简化空调器室外机100的结构设计。
进一步地,过滤组件43与新风进风口21相对应,以将进入新风进风口21的室外气流过滤,新风壳体20在对应新风进风口21两侧的位置设置有插槽24,过滤组件43和插槽24插接配合。具体地,将过滤组件43设置在新风壳体20上,并且使过滤组件43与新风进风口21相对应,在外界的风从新风进风口21进入新风腔体23中的过程中,过滤组件43可以将外界的风中的灰尘等异物过滤,使相对较干净的风进入新风腔体23中,这样可以防止外界的风中的灰尘等异物进入新风腔体23中,并且依附在新风腔体23中的部件上,降低加湿模块40的加湿效率,以及导致加湿模块40发霉,造成对室内空气的加湿有异味,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加湿模块40的可靠性。
由此,通过在新风进风口21的两侧设置插槽24,将过滤组件43和插槽24插接配合,这样可以在保证过滤组件43对新风进风口21的过滤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降低过滤组件43在新风壳体20上安装设置的难度,这样可以提升过滤组件43的装配效率。
结合图所示,新风壳体20上设置有进风槽25,新风进风口21设置于进风槽25的一侧,并且与进风槽25相连通,进风槽25底部敞开设置,进风槽25底部在对应新风进风口21两侧的位置设置有插槽24。具体地,通过在新风壳体20上设置进风槽25,将新风进风口21设置于进风槽25的一侧并且与进风槽25相互连通,通过在进风槽25底部对应新风进风口21两侧的位置设置插槽24,并且使进风槽25底部敞开,过滤组件43可以设置于进风槽25的底部,并且使过滤组件43与插槽24插接配合,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过滤组件43对新风进风口21处的过滤稳定可靠,而且还可以方便过滤组件43在新风壳体20上的安装设置。
结合图6-图10所示,插槽24在水平方向延伸设置,过滤组件43与插槽24在水平方向上插接配合。具体地,新风进风口21在竖直方向延伸设置,将插槽24在新风进风口21的两侧在水平方向延伸设置,并且使过滤组件43和插槽24在水平方向上插接配合,这样可以在保证过滤组件43对新风进风口21处的过滤稳定可靠的前提下,使过滤组件43在新风壳体20上的设置更加合理,从而可以提升过滤组件43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结合图6-图10所示,过滤组件43与插槽24插接配合的方向与新风壳体20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具体地,通过将过滤组件43和插槽24的插接配合的方向设置地与新风壳体20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新风壳体20长度方向上的可用空间,从而可以提升新风壳体20的空间利用率,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地方便过滤组件43的安装设置,可提升过滤组件43安装设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结合图6-图10所示,插槽24的外端设置有导向部241,导向部241与过滤组件43导向配合,以将过滤组件43导入插槽24中。具体地,在过滤组件43与插槽24插接配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导向部241与过滤组件43的导向配合,使过滤组件43更加顺畅地进入插槽24,这样不仅可以防止过滤组件43和插槽24在插接配合的过程中出现卡顿,而且还可以提升过滤组件43的装配效率。
结合图6-图10所示,新风壳体20上设置有两个上下间隔设置的限位板26,两个限位板26之间限定出插槽24,两个限位板26的外端均设置有导向斜面261,两个导向斜面261相对设置且在过滤组件43的插接方向上逐渐靠近,以形成导向部241。具体地,通过在新风壳体20上设置上下两个间隔设置的限位板26,使上下两个间隔设置的限位板26之间限定出插槽24,并且使两个限位板26的外端设置有在过滤组件43的插接方向上相互靠近的导向斜面261,从而形成导向部241,这样不仅可以简化导向部241的结构设置,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地方便过滤组件43和导向部241的导向配合,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方便过滤组件43与插槽24的插接配合。
结合图6-图10所示,过滤组件43和插槽24可拆卸地插接配合。具体地,将过滤组件43和插槽24可拆卸地插接配合,不仅可以方便过滤组件43的安装设置,而且还可以方便过滤组件43的拆卸清洗或更换,从而可以提升用户对过滤组件43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6-图10所示,插槽24的内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242,过滤组件43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431,第一限位部242与第二限位部431可拆卸地限位配合。具体地,通过在插槽24的内端设置第一限位部242,在过滤组件43与插槽24插接配合的过程中,当第一限位部242和第二限位部431限位配合时,过滤组件43和插槽24插接到位,过滤组件43被稳定地安装设置于插槽24中,这样可以在不增加加湿模块40的结构复杂性的前提下,提升过滤组件43安装设置的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结合图6-图10所示,第一限位部242和第二限位部431中的一个为限位凸起,另一个为限位凹槽,限位凸起和限位凹槽可拆卸地限位配合。具体地,通过将第一限位部242和第二限位中的一个设置为限位凸起,将第一限位部242和第二限位部431中的另一个设置为限位凹槽,通过限位凸起和限位凹槽的限位配合,可以实现过滤组件43在插槽24中稳定牢固的安装设置。另外,在限位凸起和限位凹槽限位配合完成后,将会发出声音,来提示用户过滤组件43的安装到位,这样可以优化加湿模块40的结构设计,从而可以提升用户对加湿模块40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6-图10所示,并且与把手421上下间隔设置。具体地,通过将过滤组件43设置于新风壳体20对应把手421的一侧,并且使过滤组件43和把手421上下间隔设置,这样可以方便用户对湿膜42和过滤组件43的安装或者拆卸,具有一定的防呆性,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用户对加湿模块40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上设置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
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内部;
换热风机,所述换热风机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内部,通过所述换热风机的运转将所述机壳外部的气流由所述换热进风口引入至所述机壳内部,并经由所述室外换热器换热形成换热气流,换热气流在所述换热风机的运转驱动下由所述换热出风口向外输出;
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设置在所述机壳的上方,其中,所述新风模块包括:
新风壳体,形成新风腔体,所述新风壳体的一端设置有新风进风口,所述新风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新风出风口;
新风风机,所述新风风机设置在所述新风腔体内,通过所述新风风机的运转将室外气流由所述新风进风口引入至所述新风腔体内部,并由所述新风出风口向外输出新风气流;加湿模块,所述加湿模块设置在所述新风腔体内部,用于对所述新风气流进行加湿;
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模块包括:
加湿换热器,所述加湿换热器与所述室外换热器形成冷媒循环回路以生成冷凝水;
湿膜,所述湿膜位于所述加湿换热器的下方以吸收所述冷凝水,所述新风气流流经所述湿膜时,所述湿膜对所述新风气流进行加湿;
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新风进风口相对应,以将进入所述新风进风口的室外气流过滤,所述新风壳体在对应所述新风进风口两侧的位置设置有插槽,所述过滤组件和所述插槽插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壳体上设置有进风槽,所述新风进风口设置于所述进风槽的一侧且与所述进风槽相连通,所述进风槽底部敞开设置,所述进风槽底部在对应所述新风进风口两侧的位置设置有所述插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在水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插槽在水平方向上插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插槽插接配合的方向与所述新风壳体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的外端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与所述过滤组件导向配合,以将所述过滤组件导入所述插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壳体上设置有两个上下间隔设置的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限定出所述插槽,两个所述限位板的外端均设置有导向斜面,两个所述导向斜面相对设置且在所述过滤组件的插接方向上逐渐靠近,以形成所述导向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和所述插槽可拆卸地插接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的内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过滤组件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可拆卸地限位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一个为限位凸起,另一个为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起和所述限位凹槽可拆卸地限位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湿膜的一侧设置有把手,所述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新风壳体对应所述把手的一侧且与所述把手上下间隔设置。
CN202222871307.1U 2022-10-28 2022-10-28 空调器室外机 Active CN2185446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1307.1U CN218544647U (zh) 2022-10-28 2022-10-28 空调器室外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1307.1U CN218544647U (zh) 2022-10-28 2022-10-28 空调器室外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44647U true CN218544647U (zh) 2023-02-28

Family

ID=85282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71307.1U Active CN218544647U (zh) 2022-10-28 2022-10-28 空调器室外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446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48974B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CN213395597U (zh) 一种空调器
CN1987264A (zh) 空调器
CN218544647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17082727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3395582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3019997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5001903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4738856A (zh) 新风除湿一体机
CN21506243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8544632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18544787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18763719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18915175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1261871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1146639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10671835A (zh) 一种基于温湿度控制和热水加热的集成供应系统及方法
CN21301993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915138U (zh) 立式空调器
CN220958676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8033470U (zh) 换热装置及空气调节设备
CN218721876U (zh) 立式空调器
CN218495170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765411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4791567U (zh) 空调室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